CN111396047B - 一种用于采煤工作面设备群的测量、定位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采煤工作面设备群的测量、定位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396047B CN111396047B CN202010220988.8A CN202010220988A CN111396047B CN 111396047 B CN111396047 B CN 111396047B CN 202010220988 A CN202010220988 A CN 202010220988A CN 111396047 B CN111396047 B CN 11139604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station
- mobile
- mobile measurement
- positioning
- measurement positio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5065 m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36544 postur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63385 Intellectualis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C—MINING OR QUARRYING
- E21C35/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s for slitting or completely freeing the mineral from the seam,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21C25/00 - E21C33/00, E21C37/00 or E21C39/00
- E21C35/24—Remot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chines for slitting or completely freeing the mineral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23/00—Mine roof supports for step- by- step movement,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rovisions for shifting of conveyors, mining machines, or guides therefor
- E21D23/12—Control, e.g. using remote control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3/00—Transport specially adapted to underground conditions
- E21F13/06—Transport of mined material at or adjacent to the working fac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7/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use in mines or tunnels, not covered elsewhere
- E21F17/18—Special adaptations of signalling or alarm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 Excavating Of Shafts 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采煤工作面设备群的测量、定位系统及方法,所述方法:获取尾自移动测量定位箱的基点,并对尾自移动测量定位箱的基点坐标进行人工标定;沿着可伸缩导轨从后向前依次计算出每个移动定位箱基点坐标;直至算出移动测量定位基站的基点坐标,再计算出移动测量定位基站上设置的移动测量定位器的坐标;通过移动测量定位基站上设置的移动测量定位器对设定距离范围内的移动测量定位器进行定位;设定距离范围外的移动测量定位器用设定范围内的移动测量定位器进行定位;发生位置改变的移动测量定位器通过未发生改变的移动测量定位器进行定位,并结合采煤机机身上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和平差方法实现采煤工作面设备群的精确测量和定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采煤工作面设备群的测量、定位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煤矿的智能化和无人化开采已是现代煤矿安全与生产的必由之路,目前,各大煤矿在智能化和无人化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无论是从灾害预警和防治的角度,还是从智能化和无人化的角度,以及从提高生产效率的角度看,采煤工作面设备群的全程自动测量和绝对地理坐标定位技术已经成为制约煤矿实现可视化、智能化和无人化开采的技术瓶颈。目前,大多数研究还只停留在对采煤机自主导航上,其成果距智能化和无人化开采还相差甚远。仅煤机自主导航而言,比较先进的是公开号为“CN110847905A”的专利所公开得“采煤机自主导航系统及方法”,该方法把全站仪作为系统基准安装在运输上山与区段运输平巷交点,既不能适合区段运输平巷较长的情况,更不能处理采煤工作面非平直的运输巷道,事实上,很多大型矿井的工作面的运输巷道和回风巷道都长达几千米,而且由于煤层赋存地质条件的影响,几乎没有平直的运输巷道和回风巷道,故无法实现运输上山与区段运输平巷交点到回采工作面转载机的通视性。因此,仅对采煤机导航而言,公开号为“CN110847905A”的方法也无法适用于一般的回采工作面,更无法实现采煤工作面设备群在绝对地理坐标系统下的自动测量、导航和定位。
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用于采煤工作面设备群的测量、定位系统及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目前无法突破煤矿智能开采和无人开采技术瓶颈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采煤工作面设备群的测量、定位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采煤工作面设备群的测量、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移动测量定位箱、移动测量定位基站以及移动测量定位器;
所述采煤工作面设备包括采煤机、刮板运输机、转载机、可伸缩带式输送机、液压支架及端头支架;
若干液压支架并行设置在采煤工作面顶板下部,端头支架设置在采煤工作面两端的顶部下部;
采煤机设置在采煤工作面顶板下部,采煤机与刮板运输机连接,采煤机与刮板运输机沿着采煤工作面向前推进;
采煤工作面两端分别设有工作面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工作面运输顺槽以及回风顺槽与采煤工作面的夹角与90度的差值小于设定阈值;
转载机设置在采煤工作面与工作面运输顺槽连接处,转载机一端用于搭接刮板运输机;
工作面运输顺槽内设置有可伸缩运输顺槽皮带,可伸缩带式输送机与转载机另一端搭接,可伸缩运输顺槽皮带上方设置有可伸缩导轨,用于引导自移动测量定位箱运动;
移动测量定位基站设在转载机上方并与转载机固定连接;
自移动测量定位箱的数量为若干个,自移动测量定位箱根据运输顺槽的平直情况设置在可伸缩导轨上;设定距离移动测量定位基站最近的自移动测量定位箱为首自移动测量定位箱,距离移动测量定位基站最远的自移动测量定位箱为尾自移动测量定位箱;
移动测量定位器数量为若干个,分别设置于移动测量定位基站、液压支架、端头支架、刮板运输机、采煤机处;各移动测量定位器用于相互之间的互相定位;
移动测量定位基站上还设置有激光靶球和姿态角传感器;
自移动测量定位箱上还设置有激光靶球、姿态角传感器及激光全站仪;
激光靶球用于相邻的自移动测量定位箱上的激光全站仪进行定位;
姿态角传感器用于测量其所在的移动测量定位基站或自移动测量定位箱的航向角、俯仰角及横滚角;
激光全站仪用于对相邻的移动测量定位基站或自移动测量定位箱上的激光靶球进行定位,以及对激光全站仪自身进行反向定位。
进一步地,液压支架上设置有倾角传感器,用于检测液压支架的倾角;
液压支架的油缸上设置有行程传感器,用于测量各立柱和推溜油缸的行程;
采煤机上设置有旋转角度编码器,用于测量采煤机行走部轴的旋转角;
采煤机及转载机上均设置有振动传感器,用于分别监测采煤机及转载机各向振动信号。
进一步地,每个移动测量定位器均设置有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两个移动测量定位器之间设置有信号强度通道及飞行时间通道。
进一步地,转载机处还设置有4G/5G数据传输基站,4G/5G数据传输基站随着工作面的推进与转载机同步移动;
4G/5G数据传输基站与自移动测量定位箱、移动测量定位基站、移动测量定位器、采煤机、液压支架上设置的移动测量定位器以及各传感器进行通信;
远程设置有数据处理器和控制器,数据处理器和控制器与4G/5G数据传输基站无线连接,用于进行数据处理、平差计算以及对移动设备的导航控制。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采煤工作面设备群的测量、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尾自移动测量定位箱的基点,并对尾自移动测量定位箱的基点坐标进行人工标定;
S2.沿着可伸缩导轨依次计算出尾自移动测量定位箱前方的移动测量定位箱基点坐标,直至计算出首移动测量定位箱基点坐标;
S3.根据首移动测量定位箱基点坐标计算出移动测量定位基站的基点坐标,再计算出移动测量定位基站上设置的移动测量定位器的坐标;
S4.通过移动测量定位基站上设置的移动测量定位器对设定距离范围内的端头支架、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及采煤机上设置的移动测量定位器进行定位;
S5.设定距离范围外的端头支架、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及采煤机上设置的移动测量定位器用设定范围内的移动测量定位器进行定位;
S6.当端头支架、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及采煤机发生位置改变时,则发生位置改变的端头支架、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及采煤机上的移动测量定位器通过未发生改变的移动测量定位器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步骤S4、S5及S6中,移动测量定位器之间通过信号强度通道发送数据信号强度,通过飞行时间通道发送飞行时间信号;
移动测量定位器之间通过信号飞行时间与飞行速度乘积计算出距离差,再以数据信号强度为权值进行最优平差计算,根据已知移动测量定位器获得待定位的移动测量定位器的坐标。
进一步地,还包括如下步骤:
S7.根据对应移动测量定位器计算出各端头支架及液压支架的位置坐标,获取各端头支架、及液压支架的姿态角传感器数据,获取推溜油缸的行程,计算出刮板运输机相应点的第一空间位置;
S8.获取根据步骤S4定位的刮板运输机的移动测量定位器所在点的第二空间位置;
S9.获取采煤机上姿态角传感器监测的航向角和采煤机行走部轴的编码器监测数据,计算出采煤机的行走轨迹,再计算出刮板运输机相应点的第三空间位置;
S10.根据刮板运输机上点的第一空间位置、第二空间位置以及第三空间位置进行拟合平差得到刮板运输机的精确位姿和直线度。
进一步地,步骤S3具体步骤如下:
S31.以移动测量定位基站的激光靶球为基点设置基站坐标系;
S32.获取移动测量定位基站上姿态角传感器测出的航向角、俯仰角以及横滚角,并根据移动测量定位基站的航向角、俯仰角及横滚角计算出基站坐标系的单位向量;
S33.获取首移动测量定位箱的激光全站仪基点的绝对地理坐标,以及首移动测量定位箱的激光全站仪测得的移动测量定位基站的激光靶球的方位角、倾角及斜距,计算出基站坐标系原点的绝对地理坐标;
S34.计算出移动测量定位基站每个移动测量定位器的绝对地理坐标;
上述步骤S32中,移动测量定位基站通过振动传感器监测各向振动信号,对移动测量定位基站的航向角、俯仰角、横滚角进行实时滤波和修正。滤波和修正后数据为精确计算移动定位基站的姿态和坐标方向提供基础数据;采煤机上也设置有振动传感器,对采煤机的航向角、俯仰角、横滚角进行实时滤波和修。
进一步地,步骤S4、S5以及S6中,实时计算出端头支架、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及采煤机的绝对位置和姿态后,首先获取采煤机摇臂的倾角传感器监测数据,计算出采煤机滚筒的实时三维绝对地理坐标,再获取液压支架和端头支架的倾角传感器和立柱行程传感器监测数据,分别计算液压支架及端头支架的左右倾角、高度和顶梁位置。
进一步地,获取到移动测量定位箱、移动测量定位基站、移动测量定位器、采煤机、液压支架的位置信息及其所附带的传感器采集到的实时信息均通过4G/5G数据传输基站以及以太网实时传送到远程的数据处理器和控制器;
数据处理器和控制器进行数据处理、平差计算以及对移动设备的导航控制。为实现采煤工作面的智能化和无人化提供技术支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采煤工作面设备群的测量、定位系统及方法,实现采煤工作面设备群在绝对地理坐标系统下的全程自动测量、导航和定位,实现煤矿回采工作面开采作业的全程无人化。
此外,本发明设计原理可靠,结构简单,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由此可见,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的系统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示意图一;
图4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示意图二;
图中,1-自移动测量定位箱;2-激光全站仪;3-姿态角传感器;4-可伸缩导轨;5-移动测量定位基站;6-激光靶球;7-移动测量定位器;8-采煤机;9-刮板运输机;10-液压支架;11-端头支架;12-转载机;13-可伸缩带式输送机;14-采煤机的摇臂;15-采煤机的滚筒;16-4G/5G数据传输基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用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采煤工作面设备群的测量、定位系统,包括自移动测量定位箱1、移动测量定位基站5以及移动测量定位器7;
所述采煤工作面设备包括采煤机8、刮板运输机9、转载机12、可伸缩带式输送机13、液压支架10及端头支架11;
若干液压支架10并行设置在采煤工作面顶板下部,端头支架11设置在采煤工作面两端的顶部下部;
采煤机8设置在采煤工作面顶板下部,采煤机8与刮板运输机9连接,采煤机8与刮板运输机9沿着采煤工作面向前推进;
采煤工作面两端分别设有工作面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工作面运输顺槽以及回风顺槽与采煤工作面的夹角与90度的差值小于设定阈值;
转载机12设置在采煤工作面与工作面运输顺槽连接处,转载机12一端用于搭接刮板运输机9;
工作面运输顺槽内设置有可伸缩运输顺槽皮带,可伸缩带式输送机13与转载机12另一端搭接,可伸缩运输顺槽皮带上方设置有可伸缩导轨4,用于引导自移动测量定位箱1运动;
移动测量定位基站5设在转载机12上方并与转载机12固定连接;
自移动测量定位箱1的数量为若干个,自动测量定位箱根据运输顺槽的平直情况设置在可伸缩导轨4上;设定距离移动测量定位基站5最近的自移动测量定位箱1为首自移动测量定位箱,距离移动测量定位基站5最远的自移动测量定位箱1为尾自移动测量定位箱;自移动测量定位箱1的数量以1-3个适宜;
移动测量定位器7数量为若干个,分别设置于移动测量定位基站5、液压支架10、端头支架11、刮板运输机9、采煤机8处;各移动测量定位器7用于相互之间的互相定位;每个移动测量定位器7均设置有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两个移动测量定位器7之间设置有信号强度通道及飞行时间通道;移动测试定位基站5上设置移动测量定位器5的数量为4-6个;
移动测量定位基站5上还设置有激光靶球6和姿态角传感器3;
自移动测量定位箱1上还设置有激光靶球6、姿态角传感器3及激光全站仪2;
激光靶球6用于相邻的自移动测量定位箱1上的激光全站仪2进行定位;
姿态角传感器3用于测量其所在的移动测量定位基站5或自移动测量定位箱1的航向角、俯仰角及横滚角;
激光全站仪用于对相邻的移动测量定位基站或自移动测量定位箱上的激光靶球进行定位,以及对激光全站仪自身进行反向定位;
液压支架10上设置有倾角传感器,用于检测液压支架10的倾角;
液压支架10的油缸上设置有行程传感器,用于测量各立柱和推溜油缸的行程;
采煤机8上设置有旋转角度编码器,用于测量采煤机8行走部轴的旋转角;
采煤机8及转载机12上均设置有振动传感器,用于分别监测采煤机8及转载机12各向振动信号;
转载机12处还设置有4G/5G数据传输基站16,4G/5G数据传输基站16随着工作面的推进与转载机12同步移动;
4G/5G数据传输基站16与自移动测量定位箱1、移动测量定位基站5、移动测量定位器7、采煤机8、液压支架10上设置的移动测量定位器7以及各传感器进行通信;
远程设置有数据处理器和控制器,数据处理器和控制器与4G/5G数据传输基站16无线连接,用于进行数据处理、平差计算以及对移动设备的导航控制。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采煤工作面设备群的测量、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尾自移动测量定位箱的基点,并对尾自移动测量定位箱的基点坐标进行人工标定;
S2.沿着可伸缩导轨依次计算出尾自移动测量定位箱前方的移动测量定位箱基点坐标,直至计算出首移动测量定位箱基点坐标;
S3.根据首移动测量定位箱基点坐标计算出移动测量定位基站的基点坐标,再计算出移动测量定位基站上设置的移动测量定位器的坐标;
S4.通过移动测量定位基站上设置的移动测量定位器对设定距离范围内的端头支架、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及采煤机上设置的移动测量定位器进行定位;
S5.设定距离范围外的端头支架、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及采煤机上设置的移动测量定位器用设定范围内的移动测量定位器进行定位;
S6.当端头支架、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及采煤机发生位置改变时,则发生位置改变的端头支架、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及采煤机上的移动测量定位器通过未发生改变的移动测量定位器进行定位。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采煤工作面设备群的测量、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尾自移动测量定位箱的基点,并对尾自移动测量定位箱的基点坐标进行人工标定;
S2.沿着可伸缩导轨依次计算出尾自移动测量定位箱前方的移动测量定位箱基点坐标,直至计算出首移动测量定位箱基点坐标;
S3.根据首移动测量定位箱基点坐标计算出移动测量定位基站的基点坐标,再计算出移动测量定位基站上设置的移动测量定位器的坐标;具体步骤如下:
S31.以移动测量定位基站的激光靶球为基点设置基站坐标系;
S32.获取移动测量定位基站上姿态角传感器测出的航向角、俯仰角以及横滚角,并根据移动测量定位基站的航向角、俯仰角及横滚角计算出基站坐标系的单位向量;
S33.获取首移动测量定位箱的激光全站仪基点的绝对地理坐标,以及首移动测量定位箱的激光全站仪测得的移动测量定位基站的激光靶球的方位角、倾角及斜距,计算出基站坐标系原点的绝对地理坐标;
S34.计算出移动测量定位基站每个移动测量定位器的绝对地理坐标;
上述步骤S32中,移动测量定位基站通过振动传感器监测各向振动信号,对移动测量定位基站的航向角、俯仰角、横滚角进行实时滤波和修正。滤波和修正后数据为精确计算移动定位基站的姿态和坐标方向提供基础数据;采煤机上也设置有振动传感器,对采煤机的航向角、俯仰角、横滚角进行实时滤波和修;
S4.通过移动测量定位基站上设置的移动测量定位器对设定距离范围内的端头支架、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及采煤机上设置的移动测量定位器进行定位;
S5.设定距离范围外的端头支架、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及采煤机上设置的移动测量定位器用设定范围内的移动测量定位器进行定位;
S6.当端头支架、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及采煤机发生位置改变时,则发生位置改变的端头支架、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及采煤机上的移动测量定位器通过未发生改变的移动测量定位器进行定位;
S7.根据对应移动测量定位器计算出各端头支架及液压支架的位置坐标,获取各端头支架、及液压支架的姿态角传感器数据,获取推溜油缸的行程,计算出刮板运输机相应点的第一空间位置;
S8.获取根据步骤S4定位的刮板运输机的移动测量定位器所在点的第二空间位置;
S9.获取采煤机上姿态角传感器监测的航向角和采煤机行走部轴的编码器监测数据,计算出采煤机的行走轨迹,再计算出刮板运输机相应点的第三空间位置;
S10.根据刮板运输机上点的第一空间位置、第二空间位置以及第三空间位置进行拟合平差得到刮板运输机的精确位姿和直线度。
上述实施例3中,步骤S4、S5及S6中,移动测量定位器之间通过信号强度通道发送数据信号强度,通过飞行时间通道发送飞行时间信号;
移动测量定位器之间通过信号飞行时间与飞行速度乘积计算出距离差,再以数据信号强度为权值进行最优平差计算,根据已知移动测量定位器获得待定位的移动测量定位器的坐标;
步骤S4、S5以及S6中,实时计算出端头支架、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及采煤机的绝对位置和姿态后,首先获取采煤机摇臂的倾角传感器监测数据,计算出采煤机滚筒的实时三维绝对地理坐标,再获取液压支架和端头支架的倾角传感器和立柱行程传感器监测数据,分别计算液压支架及端头支架的左右倾角、高度和顶梁位置。
上述实施例3中,获取到移动测量定位箱、移动测量定位基站、移动测量定位器、采煤机、液压支架的位置信息及其所附带的传感器采集到的实时信息均通过4G/5G数据传输基站以及以太网实时传送到远程的数据处理器和控制器;
数据处理器和控制器进行数据处理、平差计算以及对移动设备的导航控制,为实现采煤工作面的智能化和无人化提供技术支撑。
实施例4: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采煤工作面设备群的测量、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尾自移动测量定位箱的基点,并对尾自移动测量定位箱的基点坐标进行人工标定;设定距离移动测量定位基站最近的自移动测量定位箱为首自移动测量定位箱,距离移动测量定位基站最远的自移动测量定位箱为尾自移动测量定位箱;
S2.沿着可伸缩导轨依次计算出尾自移动测量定位箱前方的移动测量定位箱基点坐标,直至计算出首移动测量定位箱基点坐标;
S3.根据首移动测量定位箱基点坐标计算出移动测量定位基站的基点坐标,再计算出移动测量定位基站上设置的移动测量定位器的坐标;具体步骤如下:
设移动测量定位基站5上激光靶球6的基点的绝对地理坐标为Qq=(xq,yq,zq),指定以Q为原点,面向采煤工作面的方向为Y轴,右侧方向为X轴,上方为Z轴为移动测量定位基站坐标系,简化称基站坐标系,记坐标轴绝对地理坐标系统中对应的单位向量分别为和移动测量定位器7都用小圆点表示,设移动测量定位基站上设有N个移动测量定位器D1,D2,…,DN,在基站坐标系中的坐标标定为由此可知,各移动测量定位器的绝对地理坐标为并有
或写成向量形式
关于移动测量定位基站坐标轴向量Xj,Yj和Zj,只要利用移动测量定位基站上航姿态角传感器侧出的航向角ψd、俯仰角θd、横滚角φd就可以计算出来;
关于移动测量定位基站上激光靶球基点的绝对地理坐标为Qq=(xq,yq,zq)可用首自移动测量定位箱上激光全站仪基点的绝对地理坐标以及激光全站仪测得的激光靶球6的方位角α1、倾角β1和斜距l1计算得出;
S4.通过移动测量定位基站上设置的移动测量定位器对设定距离范围内的端头支架、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及采煤机上设置的移动测量定位器进行定位;
S5.设定距离范围外的端头支架、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及采煤机上设置的移动测量定位器用设定范围内的移动测量定位器进行定位;
S6.当端头支架、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及采煤机发生位置改变时,则发生位置改变的端头支架、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及采煤机上的移动测量定位器通过未发生改变的移动测量定位器进行定位;
S7.根据对应移动测量定位器计算出各端头支架及液压支架的位置坐标,获取各端头支架、及液压支架的姿态角传感器数据,获取推溜油缸的行程,计算出刮板运输机相应点的第一空间位置;
例如对第j个液压支架推溜油缸基点的绝对地理坐标和油缸的推溜形成dj,部分假设油缸的推溜方向为为单位向量如果有部分液压支架安装陀螺仪可测得方位角,则就用方位角计算,否则就取为工作面的推进方向,此时可用下式计算出刮板输送机上相应于第j个液压支架的绝对坐标点假设有N1个液压支架参与监测和计算,就可获得刮板输送机上N1个坐标点。即
S8.获取根据步骤S4定位的刮板运输机的移动测量定位器所在点的第二空间位置;
S9.获取采煤机上姿态角传感器监测的航向角和采煤机行走部轴的编码器监测数据,计算出采煤机的行走轨迹,再计算出刮板运输机相应点的第三空间位置;
采煤机上安装有振动传感器和姿态角传感器,假设采煤机从工作面的转载机端开始到另一端结束为一个循环刀,并设每一个循环刀中时间从0到t测得的振动信号为m(t),含噪的航向角信号为x'ψ(t)、含噪的俯仰角信号为x'θ(t)、含噪的横滚角信号为x'φ(t),利用VMD变分模态分解方法对m(t)、x'ψ(t)、x'θ(t)和x'φ(t)进行同步分解,并根据振动信号m(t)分解中的中心频率确定分解个数K值,得到降噪后的航向角信号为xψ(t)、俯仰角信号为xθ(t)、横滚角信号为xφ(t),利用xψ(t)、xθ(t)和xφ(t)实时计算出采煤机的机身坐标系和采煤机在绝对地理坐标系中的前进方向的单位向量为:
Q(t)=(qx(t),qy(t),qz(t))T
在该循环刀开始时,采煤机的基点坐标(xc(0),yc(0),zc(0)),可以定出采煤机行走部轴的编码器在个时段的行走距离S(t),因此,有
(xc(j),yc(j),zc(j))=(xc(j-1),yc(j-1),zc(j-1))+S(j-1)×(qx(j-1),qy(j-1),qz(j-1))
(j=1,2,…,N3)
S10.根据刮板运输机上点的第一空间位置、第二空间位置以及第三空间位置进行拟合平差得到刮板运输机的精确位姿和直线度;
根据采煤工作面和刮板输送机专业特点,此处采用下列公式计算刮板输送机的直线度E:
上述实施例3中,步骤S4、S5及S6中,移动测量定位器之间通过信号强度通道发送数据信号强度,通过飞行时间通道发送飞行时间信号;
移动测量定位器之间通过信号飞行时间与飞行速度乘积计算出距离差,再以数据信号强度为权值进行最优平差计算,根据已知移动测量定位器获得待定位的移动测量定位器的坐标;
式中,ωi0为移动测量定位器Mi移动测量定位器M0的信号强度,ti0为移动测量定位器Mi移动测量定位器M0的信号飞行时间,vi0为移动测量定位器Mi移动测量定位器M0的信号飞行速度,并且ωi0、ti0、vi0(i=1,2,…,K)均为常数;
步骤S4、S5以及S6中,实时计算出端头支架、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及采煤机的绝对位置和姿态后,首先获取采煤机摇臂的倾角传感器监测数据,计算出采煤机滚筒的实时三维绝对地理坐标,再获取液压支架和端头支架的倾角传感器和立柱行程传感器监测数据,分别计算液压支架及端头支架的左右倾角、高度和顶梁位置。
上述实施例3中,获取到移动测量定位箱、移动测量定位基站、移动测量定位器、采煤机、液压支架的位置信息及其所附带的传感器采集到的实时信息均通过4G/5G数据传输基站以及以太网实时传送到远程的数据处理器和控制器;
数据处理器和控制器进行数据处理、平差计算以及对移动设备的导航控制,为实现采煤工作面的智能化和无人化提供技术支撑。
尽管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优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在本发明的涵盖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
1.一种用于采煤工作面设备群的测量、定位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采煤工作面设备群的测量、定位系统包括自移动测量定位箱、移动测量定位基站以及移动测量定位器;
所述采煤工作面设备包括采煤机、刮板运输机、转载机、可伸缩带式输送机、液压支架及端头支架;
若干液压支架并行设置在采煤工作面顶板下部,端头支架设置在采煤工作面两端的顶部下部;
采煤机设置在采煤工作面顶板下部,采煤机与刮板运输机连接,采煤机与刮板运输机沿着采煤工作面向前推进;
采煤工作面两端分别设有工作面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工作面运输顺槽以及回风顺槽与采煤工作面的夹角与90度的差值小于设定阈值;
转载机设置在采煤工作面与工作面运输顺槽连接处,转载机一端用于搭接刮板运输机;
工作面运输顺槽内设置有可伸缩运输顺槽皮带,可伸缩带式输送机与转载机另一端搭接,可伸缩运输顺槽皮带上方设置有可伸缩导轨,用于引导自移动测量定位箱运动;
移动测量定位基站设在转载机上方并与转载机固定连接;
自移动测量定位箱的数量为若干个,自移动测量定位箱根据运输顺槽的平直情况设置在可伸缩导轨上;设定距离移动测量定位基站最近的自移动测量定位箱为首自移动测量定位箱,距离移动测量定位基站最远的自移动测量定位箱为尾自移动测量定位箱;
移动测量定位器数量为若干个,分别设置于移动测量定位基站、液压支架、端头支架、刮板运输机、采煤机处;各移动测量定位器用于相互之间的互相定位;
移动测量定位基站上还设置有激光靶球和姿态角传感器;
自移动测量定位箱上还设置有激光靶球、姿态角传感器及激光全站仪;
激光靶球用于相邻的自移动测量定位箱上的激光全站仪进行定位;
姿态角传感器用于测量其所在的移动测量定位基站或自移动测量定位箱的航向角、俯仰角及横滚角;
激光全站仪用于对相邻的移动测量定位基站或自移动测量定位箱上的激光靶球进行定位,以及对激光全站仪自身进行反向定位;
其中,液压支架上设置有倾角传感器,用于检测液压支架的倾角;
液压支架的油缸上设置有行程传感器,用于测量各立柱和推溜油缸的行程;
采煤机上设置有旋转角度编码器,用于测量采煤机行走部轴的旋转角;
采煤机及转载机上均设置有振动传感器,用于分别监测采煤机及转载机各向振动信号;
一种用于采煤工作面设备群的测量、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尾自移动测量定位箱的基点,并对尾自移动测量定位箱的基点坐标进行人工标定;
S2.沿着可伸缩导轨依次计算出尾自移动测量定位箱前方的移动测量定位箱基点坐标,直至计算出首移动测量定位箱基点坐标;
S3.根据首移动测量定位箱基点坐标计算出移动测量定位基站的基点坐标,再计算出移动测量定位基站上设置的移动测量定位器的坐标;
S4.通过移动测量定位基站上设置的移动测量定位器对设定距离范围内的端头支架、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及采煤机上设置的移动测量定位器进行定位;
S5.设定距离范围外的端头支架、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及采煤机上设置的移动测量定位器用设定范围内的移动测量定位器进行定位;
S6.当端头支架、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及采煤机发生位置改变时,则发生位置改变的端头支架、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及采煤机上的移动测量定位器通过未发生改变的移动测量定位器进行定位;
其中,步骤S4、S5及S6中,移动测量定位器之间通过信号强度通道发送数据信号强度,通过飞行时间通道发送飞行时间信号;
移动测量定位器之间通过信号飞行时间与飞行速度乘积计算出距离差,再以数据信号强度为权值进行最优平差计算,根据已知移动测量定位器获得待定位的移动测量定位器的坐标;
其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S7.根据对应移动测量定位器计算出各端头支架及液压支架的位置坐标,获取各端头支架、及液压支架的姿态角传感器数据,获取推溜油缸的行程,计算出刮板运输机相应点的第一空间位置;
S8.获取根据步骤S4定位的刮板运输机的移动测量定位器所在点的第二空间位置;
S9.获取采煤机上姿态角传感器监测的航向角和采煤机行走部轴的编码器监测数据,计算出采煤机的行走轨迹,再计算出刮板运输机相应点的第三空间位置;
S10.根据刮板运输机上点的第一空间位置、第二空间位置以及第三空间位置进行拟合平差得到刮板运输机的精确位姿和直线度;
其中,步骤S3具体步骤如下:
S31.以移动测量定位基站的激光靶球为基点设置基站坐标系;
S32.获取移动测量定位基站上姿态角传感器测出的航向角、俯仰角以及横滚角,并根据移动测量定位基站的航向角、俯仰角及横滚角计算出基站坐标系的单位向量;
S33.获取首移动测量定位箱的激光全站仪基点的绝对地理坐标,以及首移动测量定位箱的激光全站仪测得的移动测量定位基站的激光靶球的方位角、倾角及斜距,计算出基站坐标系原点的绝对地理坐标;
S34.计算出移动测量定位基站每个移动测量定位器的绝对地理坐标;
上述步骤S32中,移动测量定位基站通过振动传感器监测各向振动信号,对移动测量定位基站的航向角、俯仰角、横滚角进行实时滤波和修正;滤波和修正后数据为精确计算移动定位基站的姿态和坐标方向提供基础数据;采煤机上也设置有振动传感器,对采煤机的航向角、俯仰角、横滚角进行实时滤波和修;
其中,步骤S4、S5以及S6中,实时计算出端头支架、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及采煤机的绝对位置和姿态后,首先获取采煤机摇臂的倾角传感器监测数据,计算出采煤机滚筒的实时三维绝对地理坐标,再获取液压支架和端头支架的倾角传感器和立柱行程传感器监测数据,分别计算液压支架及端头支架的左右倾角、高度和顶梁位置;
其中,获取到移动测量定位箱、移动测量定位基站、移动测量定位器、采煤机、液压支架的位置信息及其所附带的传感器采集到的实时信息均通过4G/5G数据传输基站以及以太网实时传送到远程的数据处理器和控制器;
数据处理器和控制器进行数据处理、平差计算以及对移动设备的导航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采煤工作面设备群的测量、定位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移动测量定位器均设置有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两个移动测量定位器之间设置有信号强度通道及飞行时间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采煤工作面设备群的测量、定位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转载机处还设置有4G/5G数据传输基站,4G/5G数据传输基站随着工作面的推进与转载机同步移动;
4G/5G数据传输基站与自移动测量定位箱、移动测量定位基站、移动测量定位器、采煤机、液压支架上设置的移动测量定位器以及各传感器进行通信;
远程设置有数据处理器和控制器,数据处理器和控制器与4G/5G数据传输基站无线连接,用于进行数据处理、平差计算以及对移动设备的导航控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20988.8A CN111396047B (zh) | 2020-03-26 | 2020-03-26 | 一种用于采煤工作面设备群的测量、定位系统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20988.8A CN111396047B (zh) | 2020-03-26 | 2020-03-26 | 一种用于采煤工作面设备群的测量、定位系统及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96047A CN111396047A (zh) | 2020-07-10 |
CN111396047B true CN111396047B (zh) | 2023-05-12 |
Family
ID=71436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220988.8A Active CN111396047B (zh) | 2020-03-26 | 2020-03-26 | 一种用于采煤工作面设备群的测量、定位系统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39604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53402B (zh) * | 2021-03-15 | 2024-06-07 |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采煤工作面推进度测量装置及方法 |
CN113821917B (zh) * | 2021-08-31 | 2024-04-30 | 国能榆林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综采设备作业过程中已采区顶底板形状的估算方法 |
CN115977742A (zh) * | 2023-01-06 | 2023-04-18 | 北京天玛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综采工作面推进度的测量方法、系统、装置及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246647B (de) * | 1965-12-22 | 1967-08-10 | Bergwerksverband Gmbh | Verfahren zum Ausrichten eines Strebbetriebes |
EP1276969B1 (en) * | 2000-04-26 | 2006-12-20 |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 | Mining machine and method |
DE102009026011A1 (de) * | 2009-06-23 | 2010-12-30 | Bucyrus Europe Gmbh | Verfahren zur Bestimmung der Position oder Lage von Anlagekomponenten in Bergbau-Gewinnungsanlagen und Gewinnungsanlage |
CN103410512B (zh) * | 2013-08-15 | 2015-08-05 | 中国矿业大学 | 融合地质环境信息的采煤机绝对定位装置与方法 |
EP2905422A1 (en) * | 2014-02-07 | 2015-08-12 | Caterpillar Global Mining Europe GmbH | Device and method for longwall mining installation course determination |
CN104058215B (zh) * | 2014-06-05 | 2015-12-09 | 中国矿业大学 | 基于采煤机绝对运动轨迹的刮板输送机动态校直方法 |
CN107976192B (zh) * | 2017-11-16 | 2021-03-23 | 太原理工大学 | 一种综采工作面采运装备的姿态求解与预测方法 |
CN108661637A (zh) * | 2018-03-26 | 2018-10-16 | 太重煤机有限公司 | 用于采煤机位置定位的感知控制方法 |
CN109296370B (zh) * | 2018-10-09 | 2020-07-10 | 山东蓝光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测绘定位的掘进方法及系统 |
CN110847905A (zh) * | 2019-12-10 | 2020-02-28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采煤机自主导航系统及方法 |
-
2020
- 2020-03-26 CN CN202010220988.8A patent/CN111396047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96047A (zh) | 2020-07-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396047B (zh) | 一种用于采煤工作面设备群的测量、定位系统及方法 | |
CN109018851B (zh) | 刮板输送机三维空间运行姿态位置的实时监测方法 | |
CN102322857B (zh) | 机动设备位姿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 |
Chi et al. | Automatic guidance of underground mining vehicles using laser sensors | |
CN105736007B (zh) | 融合地层信息的盾构机定位及纠偏系统及方法 | |
CN110736458B (zh) | 基于航位推算的掘进机自主导航系统及方法 | |
CN111412911A (zh) | 一种煤矿井下连续采煤机器人多传感器组合导航系统 | |
CN110231626A (zh) | 一种采煤机定位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 |
CN108957405A (zh) | 一种采煤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直线度的检测方法 | |
CN102878976A (zh) | 掘进机位姿检测系统和掘进机 | |
CN112068543B (zh) | 基于视觉校准的煤矿钻锚机器人钻孔精确定位方法 | |
CN110847905A (zh) | 采煤机自主导航系统及方法 | |
CN104776843A (zh) | 一种悬臂式掘进机机身与截割头位姿检测方法 | |
CN105178967A (zh) | 掘进机自主定位定向系统及方法 | |
CN110700839A (zh) | 一种基于激光扫描仪的掘进机位姿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 |
CN107270901A (zh) | 融合采煤工艺与采煤机运动模型的采煤机惯性定位精度提升方法 | |
CN113075650A (zh) | 一种基于uwb与惯性单元的地下巷道掘进装备实时定位方法 | |
CN104272209B (zh) | 用于在隧道中操纵移动式采矿机的方法和系统以及移动式采矿机 | |
CN113593284B (zh) | 矿井巷道内车辆的路径规划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
CN105203099A (zh) | 基于iGPS的掘进机单站位姿测量方法 | |
CN112114327A (zh) | 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煤矿巷道钻锚机器人精确定位方法及系统 | |
JP6438898B2 (ja) | 採鉱機位置トラッキングおよびマッピング | |
CN112197756A (zh) | 一种基于机械臂视觉感知的掘进机位姿检测系统及方法 | |
CN108827220B (zh) | 一种基于捷联惯导的煤矿综采工作面直线度检测方法 | |
CN105008855A (zh) | 确定机器的取向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