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91919B - 车架中部结构与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车架中部结构与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391919B CN111391919B CN201811645487.3A CN201811645487A CN111391919B CN 111391919 B CN111391919 B CN 111391919B CN 201811645487 A CN201811645487 A CN 201811645487A CN 111391919 B CN111391919 B CN 11139191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ule
- fixing
- inner sleeve
- partition
- control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93 sla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2—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arranged frame memb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9—Means for mounting load bearing surfa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60K2001/04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osition
- B60K2001/0438—Arrangement under the flo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架中部结构与电动汽车,本发明所述的车架中部结构包括车架内分置于两侧的纵梁,以及连接于两侧的纵梁之间的横梁结构,且该横梁结构被设置为由通过连接部与两侧的纵梁固定连接的动力电池包壳体构成;另外,本实施例的车架中部结构还包括于两侧的纵梁上分别设置的若干悬置安装支架,并于各悬置安装支架中装设有悬置。本发明所述的车架中部结构,通过由与两侧的纵梁固定连接的动力电池包壳体构成车架横梁,不仅可满足动力电池包壳体的安装要求,同时也可省去车架横梁的设置,而减轻车架整体重量,从而可利于车辆轻量化设计,并可使得车架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和刚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架中部结构,同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该车架中部结构的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车架通常同时具有纵梁和横梁,且通常将作为动力源的动力电池包装设于车架横梁上,从而导致车架整体重量较大,不利于轻量化设计,同时也导致电动汽车的能耗较多。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车架中部结构,以可减轻车架的整体重量,而利于车辆轻量化设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架中部结构,包括车架内分置于两侧的纵梁,所述车架中部结构还包括:
横梁结构,连接于两侧的所述纵梁之间,且所述横梁结构被设置为由通过连接部与两侧的所述纵梁固定连接的动力电池包壳体构成;
悬置总成,包括于两侧的所述纵梁上分别设置的若干悬置安装支架,并于各所述悬置安装支架中装设有悬置。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电池包壳体包括构造有容置腔的底壳,及构成与所述底壳间的连接、以封盖所述容置腔的盖体,于所述容置腔内至少设有以安放电池模组的模组放置区,和布置与所述电池模组相连的线束及冷却管路的管线通道,于所述模组放置区内并排设置有多道沿所述车架宽度方向布置的隔断,各所述隔断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容置腔的两相对侧内壁相接,且所述隔断于所述模组放置区内分隔出若干固定所述电池模组的模组放置单元,并于所述底壳或所述盖体上设有构成所述线束与冷却管路与外界连接的连通口。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底壳上、并环所述底壳的边沿设置的若干固定孔,对应于各所述固定孔设置于所述纵梁上的连接孔,以及连接设于相应的所述固定孔和所述连接孔中的螺栓副,且靠近于所述模组放置区布置的各所述固定孔分别为对应于所述隔断的端部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模组放置区位于所述容置腔的中部,于所述模组放置区两侧的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安放模组控制模块与冷却控制模块的模块放置区;所述线束与冷却管路分别与所述模组控制模块和所述冷却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模组控制模块和所述冷却控制模块由所述连通口与外界连接。
进一步的,于所述模组放置单元内设有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隔断上的模组固定机构,所述模组固定机构具有贴靠于所述隔断布置、并由连接件固定于所述隔断顶部的固定板,且于所述固定板的顶部构造有以抵压固定所述电池模组的抵压端。
进一步的,所述管线通道包括支撑固定于所述隔断顶部的具有容纳槽的通道底板,以及沿所述通道底板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的若干管线固定座,且所述管线固定座通过构造于自身底部的固定支腿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隔断上。
进一步的,于所述隔断的顶部可拆卸的固定有若干连接支架,所述盖体由穿设该盖板设置的固定件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连接支架上,且于所述盖体和所述底壳之间设有密封垫。
进一步的,于各所述模组放置单元内固定安放有电池模组,于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与各电池模组内的电源端及冷却单元连接的线束和冷却管路,且所述线束和冷却管路由所述连通口与外界连接。
进一步的,于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模组控制模块与冷却控制模块,所述线束和冷却管路分别与所述模组控制模块及冷却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模组控制模块和所述冷却控制模块由位于所述盖体上的所述连通口与外界连接。
进一步的,两侧的所述纵梁与所述动力电池包壳体连接的部分具有位于中部的为平直状的中部梁体,以及与该平直状的中部梁体的两端分别连接的呈弯曲状的端部梁体;所述动力电池包壳体的两侧边沿随形于所述纵梁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纵梁的截面呈口字形,并由相扣合且点焊连接的上板体与下板体构成,所述上板体和所述下板体的厚度在1.6-3.0mm之间,且于所述纵梁内部设有连接于所述上板体和所述下板体之间的加强板体。
进一步的,所述悬置包括压装于所述悬置安装支架中的外套管,及穿设于所述外套管中的内套管,所述外套管和所述内套管由设于两者之间的橡胶衬套固连于一起,且所述内套管的两端分别伸出于所述外套管外设置;还包括扣置于所述内套管一端的垫片,以及穿设该垫片与所述内套管设置的螺杆,所述螺杆的螺头卡置于所述垫片一侧,且所述螺杆的杆身由所述内套管中伸出,并于所述垫片和所述内套管之间设有限制所述垫片相对于所述内套管转动的限位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形成于所述内套管的靠近于所述垫片一端的限位槽,以及设置于所述垫片上、并嵌设于所述限位槽中的限位凸起;且沿至靠近于所述垫片的一端,所述内套管的内径渐小设置,所述限位槽为沿所述内套管的径向内凹成型于所述内套管的内壁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车架中部结构,通过由与两侧的纵梁固定连接的动力电池包壳体构成车架横梁,不仅可满足动力电池包壳体的安装要求,同时也可省去车架横梁的设置,而减轻车架整体重量,从而可利于车辆轻量化设计,并可使得车架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和刚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汽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具有如权上所述的车架中部结构。
本发明所述的电动汽车,通过采用上述的车架中部结构,可降低车架的整体重量,而利于轻量化设计,同时,也可使车架具有较好的横向强度和刚度,从而可使得本电动汽车具有较好的侧碰安全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车架中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动力电池包壳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底壳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模组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I部分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管线固定座与固定支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5中Ⅱ部分的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悬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悬置结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外套管与内套管的连接状态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内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B-B线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垫片及垫圈的装配状态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螺杆与垫片及垫圈的装配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动力电池包壳体结构;
11-底壳,111-模组放置单元,112-隔断,113-通道底板,114-管线固定座,115-固定孔;
116-模组固定机构,1161-固定板,1162-翻边,1163-连接耳;
117-电池模组,118-线束,119-固定支腿,1110-连接支架,11101-主体,11102-第三螺纹孔;
12-盖体,121-安装孔,122-缺口;
2-纵梁,201-上板体,202-下板体,21-安装座,;
3-悬置,31-外套管,32-橡胶衬套,33-内套管,3301-限位槽,34-螺杆,35-垫片,3501-限位凸起,3502-工艺孔,36-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架中部结构,由图1中所示,其包括车架内分置于两侧的纵梁2,以及连接于两侧的纵梁2之间的横梁结构,且该横梁结构被设置为由通过连接部与两侧的纵梁2固定连接的动力电池包壳体1构成;另外,本实施例的车架中部结构还包括悬置总成,而该悬置总成包括于两侧的纵梁2上分别设置的若干悬置安装支架,并于各悬置安装支架中装设有悬置3。且为了提高使用效果,悬置安装支架于两侧纵梁2上对称布置。
具体而言,仍由图1中所示,为了减小车辆正面碰撞时所受的弯扭力矩,本实施例的两侧的纵梁2与动力电池包壳体1连接的部分具有位于中部的为平直状的中部梁体,以及与该平直状的中部梁体的两端分别连接的呈弯曲状的端部梁体,同时,如此设置也可实现车架的轻量化设计,并可使得车架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
此外,为了利于车架的轻量化设计,由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的纵梁2的截面呈口字形,并由相扣合且点焊相连的上板体201与下板体202构成,且上板体201和下板体202的厚度均在1.6-3.0mm之间;如此设置,可有效降低纵梁2的整体重量,而利于车架的轻量化设计;同时,上板体201和下板体202采用点焊连接,可减少焊接熔渣并减少焊接工时,从而可进一步降低纵梁2的总重量和加工成本。另外,为了提高纵梁2的结构强度,于纵梁2内部设有连接于上板体201和下板体202之间的加强板体。
本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包壳体1的结构由图1和图3中所示,为了提高其与纵梁2间的连接效果,该动力电池包壳体1的两侧边沿随形于纵梁2设置,且基于上述纵梁2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包壳体1具体被构造成八边形。当然,当纵梁2的结构发生改变时,动力电池包壳体1也应随之作出相应改变。该动力电池包壳体1在其整体结构上,主要包括构造有容置腔的底壳11,以及构成与底壳11间的连接、以封盖容置腔的盖体12,并于底壳11或盖体12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连通口。
其中,本实施例的底壳11的结构结合图4和图5中所示,其优选可采用高强度铝材制成,于容置腔内设有安装电池模组117的模组放置区,并于容置腔内还设有以布置与电池模组117相连的线束118及冷却管路的管线通道113,且线束118及冷却管路经由上述的连通口与外界连接。
为了提高动力电池包的使用性能,上述的模组放置区被设于容置腔的中部,另外,于模组放置区两侧设有安装模组控制模块和冷却控制模块的模块放置区。上述的线束118与冷却管路分别与模组控制模块和冷却控制模块连接,且模组控制模块和冷却控制模块也由上述的连通口与外界连接。
此外,基于电池模组117通常为沿动力电池包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如图4和图5中所示,本实施例中,于模组放置区内设有并排设置有多道沿车架宽度方向布置的隔断112,由此使得模组放置区被隔断112分隔出了若干固定电池模组117的模组放置单元111。且各隔断112的两端分别与容置腔的两相对侧内壁相接,如此设置,可在动力电池包壳体1装设于两侧纵梁2之间时,可使各隔断112提高车架的横向强度和刚度,从而可使车辆具有较好的侧碰安全性。
由图5中所示,为了提高电池模组117于模组放置单元111内的放置稳定性,于模组放置单元111内设有可拆卸地固定于隔断112上的模组固定机构116,其具体结构由图6中所示,该模组固定机构116包括贴靠于隔断112布置、并由连接件固定于隔断112顶部的固定板1161,且于固定板1161的顶部构造有以抵压固定电池模组117的抵压端。其中,为了提高固定板1161与隔断112间的贴靠效果,固定板1161随形于隔断112布置,并具体被构造成矩形板状结构。另外,为了降低加工成本,本实施例的抵压端由一体成型于固定板1161顶部、并向背离相贴靠的隔断112一侧弯折的翻边1162构成。
此外,为了便于设置连接件,相对于翻边1162,于固定板1161顶部的另一侧构造有间隔布置的若干连接耳1163,并于各连接耳1163上均构造有供连接件穿过的通孔。与此同时,对应于各通孔,于隔断112上形成有第一螺纹孔。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设计安装,连接件具体可采用螺栓。基于上述结构,可在电池模组117放置于模组放置单元111内时,将固定板1161贴靠隔断112并使其插设于该模组放置单元111内,直至翻边1162与电池模组117抵接时,再将螺栓与隔断112上的第一螺纹孔紧固,即可实现电池模组117于模组放置单元111内的定位。
结合图4和图5及图7中所示,本实施例的管线通道113包括支撑固定于隔断112顶部的具有容纳槽的通道底板,以及沿通道底板延伸方向也即沿纵梁2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若干管线固定座114,且管线固定座114通过构造于自身底部的固定支腿119可拆卸的固定于隔断112上。其中,本实施例的管线固定座114及固定支腿119的结构由图8中所示,为了节省空间,管线固定座114具体被构造成扁平状的矩形结构,并于其上形成有供线束118穿过的过孔。
仍由图8中所示,为了提高支撑稳定性,本实施例的固定支腿119被构造成大致成“π”字形,并具体包括与管线固定座114相抵接的顶板,以及相对固连于顶板底部、并可与隔断112顶部相抵接的两个支脚,且于各支脚上形成有以用于与隔断112连接的透孔。另外,由图7中所示,为了构成固定支腿119于隔断112上的固定,对应于透孔,于隔断112上形成有第二螺纹孔,由此,可经由螺栓等紧固件穿过透孔后与第二螺纹孔螺接,即可实现管线固定座114于隔断112上的固定,进而可实现线束118于该动力电池包壳体1内的固定。
前述的盖体12的结构由图9中所示,其整体形状适配于底壳11的形状,并于盖体12的其一顶角处形成有缺口122,由此,可使得线束118及冷却管路由容置腔穿出后通过该缺口122延伸至外部,以与其他部件连接。另外,为了实现盖体12与底壳11间的连接,对应于各隔断112,于盖体12上构造有间隔布置的多个凹槽,并于各凹槽的底部构造有安装孔121。通过将安装孔121构造于凹槽中,可使得螺栓等紧固件不外露于盖体12外,从而可提高动力电池包壳体1的整体美观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10中所示,对应于安装孔121,于隔断112的顶部可拆卸的固定有若干连接支架1110,盖体12即由穿过安装孔121设置的固定件可拆卸地固定于连接支架1110上。本实施例的连接支架1110的具体结构由图11中所示,其包括长条形的主体11101,于主体11101的两端外凸形成有两个安装柱,并于主体11101的中部形成有供螺栓等紧固件穿过、以与隔断112紧固连接的穿孔,且于各安装柱上分别形成有第三螺纹孔11102。如此设置,可预先使连接支架1110固定于隔断112顶部,当盖体12扣置于底壳11上时,再通过上述固定件穿过盖体12上的安装孔121后与第三螺纹孔11102螺接,即可实现盖体12与底壳11间的固连。其中,为了便于加工制造,本实施例的固定件具体采用螺栓。另外,为了提高盖体12与底壳11间的密封效果,于盖体12和底壳11之间夹置有密封垫。
由图4和图5中所示,前述的连接部具体包括于底壳11上、并环底壳11的边沿设置若干固定孔115,对应于各固定孔115设置于纵梁2上的连接孔,以及连接设于相应的固定孔115和连接孔中的螺栓副。且为了提高使用效果,靠近于模组放置区布置的各固定孔115分别对应于隔断112的端部布置,以此可提高车架的横向强度和刚度,同时也可提高外力尤其是侧碰力向车纵梁2上的传递效果,从而可提高电动汽车的侧碰安全性。
仍由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的悬置安装支架具体由固连于纵梁2外壁上的安装座21构成,并于安装座21上形成有可容纳悬置3的容置孔。而本实施例的悬置3的结构由图12和图13中所示,在其整体结构上,主要包括外套管31,穿于该外套管31中的内套管33,还包括扣置于内套管33一端的垫片35,穿设该垫片35和内套管33设置的螺杆34,以及设于垫片35和内套管33之间的限位机构。其中,由图14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外套管31和内套管33由设于两者之间的橡胶衬套32硫化固连于一起,且内套管33的两端分别伸出于外套管31设置。如图12中所示,于悬置3装配状态下,螺杆34的螺头卡置于垫片35一侧,且螺杆34的杆身由内套管33中伸出,以用于与构造于车身上的内螺纹螺接。
本实施例的限位机构主要用于限制垫片35相对于内套管33转动,以在悬置3应用于车身与车架连接时,能够提高车身与车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结合图4及图16和图17中所示,基于内套管33和垫片35的基本结构,本实施例的限位机构包括形成于内套管33的靠近于垫片35一端的限位槽3301,以及设置于垫片35上、并嵌装于该限位槽3301中的限位凸起3501。其中,为了提高限位凸起3501于限位槽3301中的嵌装稳定性,以进一步提高限位效果,由图16中所示,本实施例的限位槽3301为沿内套管33的径向内凹成型于内套管33的内壁上。
基于上述结构,为了防止因构造限位槽3301而降低内套管33的结构强度,沿至靠近垫片35的一端,内套管33的内径渐小设置,以此可使得内套管33构造有限位槽3301的一端的壁厚较大。另外,为了进一步降低因设置限位槽3301而对内套管33结构强度造成的影响,本实施例的限位槽3301具体被构造成图16中所示的直角三角形槽,如此设置也可便于限位凸起3501插装于该限位槽3301中。
由图17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垫片35整体被构造成圆环状,且为了便于加工制造,上述的限位凸起3501由垫片35自身一体弯折成型,另外,如此设置也可提高限位凸起3501于垫片35上设置的位置精度,从而可提高限位凸起3501与限位槽3301的配合效果,进而能够提高限位机构的限位效果。除此以外,于垫片35上还设有工艺孔3502,以具有减重作用。其中,该工艺孔3502具体可为构造于垫片35上的多个,且其具体形状可采用图17中所示的矩形,也可采用圆形、椭圆形或三角形等其他结构。
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限位机构的限位效果,由图16中所示,限位槽3301具体为对称布置于内套管33内壁上的两个。相应地,限位凸起3501也为对称设置于垫片35上的两个。需要说明的是,限位槽3301除了为对称设置的两个,也可为沿内套管33的周向间隔设置的三个、四个或五个等其他数量。相应地,限位凸起3501也应为适配于限位槽3301而构造于垫片35上的多个。
除此以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悬置3的使用效果,如图18中所示,于螺杆34的螺头与垫片35之间夹置有套设于螺杆34上的垫圈36,以此不仅可在紧固螺杆34时,防止对内套管33造成损伤,同时,也可基于垫圈36的弹性性能,而在螺杆34紧固后压紧垫圈36,从而提高悬置3对车身与车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另外,为了防止灰尘泥土等进入悬置3内,由图12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垫片35的直径大于外套管31设置。
本实施例的悬置3在于安装座21上安装时,先将外套管31过盈压装于安装座21的安装孔121中,再将垫圈36及垫片35依次套设于螺杆34上,然后再将螺杆34穿设于内套管33中,并使得垫片35上的限位凸起3501卡入内套管33的限位槽3301中,最后旋紧螺杆34,以使螺杆34与车身上的螺纹孔螺接于一起,即可通过悬置3构成本车架中部结构与车身之间的连接。
基于以上整体描述,本实施例的车架中部结构,通过由与两侧的纵梁2固定连接的动力电池包壳体1构成车架横梁,不仅可满足动力电池包壳体1的安装要求,同时也可省去车架横梁的设置,而减轻车架整体重量,从而可利于轻量化设计,并可使得车架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另外,通过在悬置3上设置可限制垫片35相对于内套管33转动的限位机构,能够提高对车身与本车架中部结构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包括车架,该车架具有如实施例一中所述的车架中部结构。
本实施例的电动汽车,通过采用如实施例一所述的车架中部结构,可降低车架的整体重量,而利于轻量化设计,同时,也可使车架具有较好的横向强度和刚度,从而可使得本电动汽车具有较好的侧碰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车架中部结构,包括车架内分置于两侧的纵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中部结构还包括:
横梁结构,连接于两侧的所述纵梁(2)之间,且所述横梁结构被设置为由通过连接部与两侧的所述纵梁(2)固定连接的动力电池包壳体(1)构成;
悬置总成,包括于两侧的所述纵梁(2)上分别设置的若干悬置安装支架,并于各所述悬置安装支架中装设有悬置(3);所述悬置(3)包括压装于所述悬置安装支架中的外套管(31),及穿设于所述外套管(31)中的内套管(33),所述外套管(31)和所述内套管(33)由设于两者之间的橡胶衬套(32)固连于一起,还包括扣置于所述内套管(33)一端的垫片(35),并于所述垫片(35)和所述内套管(33)之间设有限制所述垫片(35)相对于所述内套管(33)转动的限位机构;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形成于所述内套管(33)的靠近于所述垫片(35)一端的限位槽(3301),以及设置于所述垫片(35)上、并嵌设于所述限位槽(3301)中的限位凸起(3501);且沿至靠近于所述垫片(35)的一端,所述内套管(33)的内径渐小设置,所述限位槽(3301)为沿所述内套管(33)的径向内凹成型于所述内套管(33)的内壁上;
其中,所述动力电池包壳体(1)包括构造有容置腔的底壳(11),及构成与所述底壳(11)间的连接、以封盖所述容置腔的盖体(12),于所述容置腔内至少设有以安放电池模组(117)的模组放置区,和与所述电池模组(117)相连的线束(118)及冷却管路的管线通道(113),于所述模组放置区内并排设置有多道沿所述车架宽度方向布置的隔断(112),各所述隔断(1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容置腔的两相对侧内壁相接,且所述隔断(112)于所述模组放置区内分隔出若干固定所述电池模组(117)的模组放置单元(111),并于所述底壳(11)或所述盖体(12)上设有构成所述线束(118)与冷却管路与外界连接的连通口;
于所述隔断(112)的顶部可拆卸的固定有若干连接支架(1110),所述盖体(12)由穿设该盖体(12)设置的固定件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连接支架(1110)上;
所述管线通道(113)包括支撑固定于所述隔断(112)顶部的具有容纳槽的通道底板,以及沿所述通道底板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的若干管线固定座(114),且所述管线固定座(114)通过构造于自身底部的固定支腿(119)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隔断(112)上,且所述固定支腿(119)被构造成大致成“π”形,并包括与管线固定座(114)相抵接的顶板,以及相对固连于顶板底部、并可与隔断(112)顶部相抵接的两个支脚,且于各支脚上形成有以用于与隔断(112)连接的透孔;所述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底壳(11)上、并环所述底壳(11)的边沿设置的若干固定孔(115),对应于各所述固定孔(115)设置于所述纵梁(2)上的连接孔,以及连接设于相应的所述固定孔(115)和所述连接孔中的螺栓副,且靠近于所述模组放置区布置的各所述固定孔(115)分别为对应于所述隔断(112)的端部布置;
于所述模组放置单元(111)内设有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隔断(112)上的模组固定机构(116),所述模组固定机构(116)具有贴靠于所述隔断(112)布置、并由连接件固定于所述隔断(112)顶部的固定板(1161),且于所述固定板(1161)的顶部构造有以抵压固定所述电池模组(117)的抵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中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放置区位于所述容置腔的中部,于所述模组放置区两侧的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安放模组控制模块与冷却控制模块的模块放置区;所述线束(118)与冷却管路分别与所述模组控制模块和所述冷却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模组控制模块和所述冷却控制模块由所述连通口与外界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中部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盖体(12)和所述底壳(11)之间设有密封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中部结构,其特征在于:于各所述模组放置单元(111)内固定安放有电池模组(117),于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与各电池模组(117)内的电源端及冷却单元连接的线束(118)和冷却管路,且所述线束(118)和冷却管路由所述连通口与外界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中部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模组控制模块与冷却控制模块,所述线束(118)和冷却管路分别与所述模组控制模块及冷却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模组控制模块和所述冷却控制模块由位于所述盖体(12)上的所述连通口与外界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架中部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侧的所述纵梁(2)与所述动力电池包壳体(1)连接的部分具有位于中部的为平直状的中部梁体,以及与该平直状的中部梁体的两端分别连接的呈弯曲状的端部梁体;所述动力电池包壳体(1)的两侧边沿随形于所述纵梁(2)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架中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2)的截面呈口字形,并由相扣合且点焊连接的上板体(201)与下板体(202)构成,所述上板体(201)和所述下板体(202)的厚度在1.6-3.0mm之间,且于所述纵梁(2)内部设有连接于所述上板体(201)和所述下板体(202)之间的加强板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中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33)的两端分别伸出于所述外套管(31)外设置;所述悬置(3)还包括穿设所述垫片(35)与所述内套管(33)设置的螺杆(34),所述螺杆(34)的螺头卡置于所述垫片(35)一侧,且所述螺杆(34)的杆身由所述内套管(33)中伸出。
9.一种电动汽车,包括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车架中部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645487.3A CN111391919B (zh) | 2018-12-30 | 2018-12-30 | 车架中部结构与电动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645487.3A CN111391919B (zh) | 2018-12-30 | 2018-12-30 | 车架中部结构与电动汽车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91919A CN111391919A (zh) | 2020-07-10 |
CN111391919B true CN111391919B (zh) | 2022-01-04 |
Family
ID=71426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645487.3A Active CN111391919B (zh) | 2018-12-30 | 2018-12-30 | 车架中部结构与电动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39191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42866B (zh) * | 2021-11-08 | 2024-08-23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底盘以及电动汽车 |
KR20240090909A (ko) * | 2022-06-29 | 2024-06-21 | 컨템포러리 엠퍼렉스 테크놀로지 씨오., 리미티드 | 케이스, 배터리 및 전기 장치 |
CN115332707A (zh) * | 2022-08-29 | 2022-11-11 |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电池包、车身结构和车辆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70867A (en) * | 1995-09-18 | 1996-11-05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Shock mount assembly |
US5988610A (en) * | 1994-11-07 | 1999-11-23 | Komatsu, Ltd. | Liquid sealed suspension unit |
KR100622505B1 (ko) * | 2005-07-05 | 2006-09-12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반경방향 고강성 부시 조립체 |
CN206584985U (zh) * | 2017-03-23 | 2017-10-24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包防护框架及电池包 |
CN206797478U (zh) * | 2017-05-26 | 2017-12-26 |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动车、电动车底盘及其电池组件 |
CN107922005A (zh) * | 2015-06-30 | 2018-04-17 | 法拉第未来公司 | 用于机动车辆的车身底部 |
CN208208853U (zh) * | 2018-06-20 | 2018-12-07 | 湖南海博瑞德电智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电动车标准化电池模组快换固定装置及电池模组 |
-
2018
- 2018-12-30 CN CN201811645487.3A patent/CN11139191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88610A (en) * | 1994-11-07 | 1999-11-23 | Komatsu, Ltd. | Liquid sealed suspension unit |
US5570867A (en) * | 1995-09-18 | 1996-11-05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Shock mount assembly |
KR100622505B1 (ko) * | 2005-07-05 | 2006-09-12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반경방향 고강성 부시 조립체 |
CN107922005A (zh) * | 2015-06-30 | 2018-04-17 | 法拉第未来公司 | 用于机动车辆的车身底部 |
CN206584985U (zh) * | 2017-03-23 | 2017-10-24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包防护框架及电池包 |
CN206797478U (zh) * | 2017-05-26 | 2017-12-26 |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动车、电动车底盘及其电池组件 |
CN208208853U (zh) * | 2018-06-20 | 2018-12-07 | 湖南海博瑞德电智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电动车标准化电池模组快换固定装置及电池模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91919A (zh) | 2020-07-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391919B (zh) | 车架中部结构与电动汽车 | |
CN111391920B (zh) | 电动非承载式车体 | |
US10836441B2 (en) | Fuel cell vehicle cylinder support structure | |
CN106410077B (zh) | 蓄电池组件和具有这种蓄电池组件的车辆 | |
KR101428276B1 (ko) | 차량용 배터리 트레이 | |
WO2015149660A1 (en) | Battery accommodating assembly, battery module and vehicle having the same | |
JP2002303386A (ja) | ライン保持具 | |
JP2006306383A (ja) | 車両用ボディマウント組立体 | |
JP2011255705A (ja) | 自動車のバッテリートレイ | |
JP2008080922A (ja) | 車両用バンパ構造 | |
CN111376980B (zh) | 电动汽车 | |
CN111391922B (zh) | 电动汽车车架 | |
ES2905223T3 (es) | Elemento de conexión para la creación de una conexión entre un perfil hueco y otra parte de construcción | |
KR20110027923A (ko) | 차량용 토크로드 및 그 조립구조 | |
KR20130065329A (ko) | 롤로드의 구조 | |
KR20240091136A (ko) | 케이스, 배터리 및 전기 장치 | |
KR102578559B1 (ko) | 전기자동차의 배터리 팩용 마운팅 유닛 | |
CN207791014U (zh) | 一种车架组件及车辆 | |
CN110116608A (zh) | 用于将fkv成型构件固定在车辆部件中的固定组件和方法 | |
CN111384329B (zh) | 动力电池包壳体结构与动力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 |
JP2008012971A (ja) | 被取付部材の取付構造 | |
CN211075515U (zh) | 车辆用散热器的安装座和车辆 | |
JP2009144524A (ja) | カバー部材の支持構造 | |
CN218489744U (zh) | 副车架以及车辆 | |
KR101926934B1 (ko) | 고전압 정션블록의 장착구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