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1377334A - 电梯制动部件及制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制动部件及制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77334A
CN111377334A CN201811606356.4A CN201811606356A CN111377334A CN 111377334 A CN111377334 A CN 111377334A CN 201811606356 A CN201811606356 A CN 201811606356A CN 111377334 A CN111377334 A CN 1113773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ing
elevator
brake
guide rail
fri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0635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若育
倪云浩
杨银国
冯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0635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773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773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73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16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 B66B5/18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and applying frictional retarding forces
    • B66B5/20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and applying frictional retarding forces by means of rotatable eccentrically-mounted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16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 B66B5/18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and applying frictional retarding for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9/00Friction linings; Attachment thereof; Selection of coacting friction substances or surf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9/00Friction linings; Attachment thereof; Selection of coacting friction substances or surfaces
    • F16D2069/002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friction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制动部件,包括:过渡制动面,其在电梯正常运行状态到制动状态过程中与导轨接触并致使电梯从正常运行状态过渡至制动状态;最终制动面,其在电梯制动状态下与导轨相接触以使电梯制动;所述过渡制动面的摩擦系数大于所述最终制动面的摩擦系数。本发明的电梯制动部件能够既保证制动装置到位,又保持制动件原有的性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梯制动装置。

Description

电梯制动部件及制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制动部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梯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紧急制动装置在电梯正常运行时处于非制动状态,而在发生意外时处于制动状态,从非制动状态到制动状态的过程制动件一般需要经过相应的运动(移动、旋转或者平面运动),这一运动过程往往需要制动件与导轨之间摩擦力的驱动。目前的紧急制动装置有旋转式制动装置和移动式制动装置。CN106458511A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制动装置。但是由于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紧急制动装置所产生的制动力必须可以大于轿厢的自重以产生制动减速度,因此摩擦件制动面是在高压力之下和导轨发生高速摩擦,为了应对这种工况,摩擦件制动面的材料必须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耐高温的特点,如球铁、铜基合金、c/c复合材料、陶瓷等,而这些材料与导轨的摩擦系数一般均较小,可能导致制动件无法运动到位,从而使得紧急制动装置失去制动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制动部件,能够既保证制动装置制动到位,又保持制动部件原有的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梯制动部件,包括:过渡制动面,其在电梯正常运行状态到制动状态过程中与导轨接触并致使电梯从正常运行状态过渡至制动状态;最终制动面,其在电梯制动状态下与导轨相接触以使电梯制动;所述过渡制动面的摩擦系数大于所述最终制动面的摩擦系数。
优选地,所述过渡制动面所使用材料的摩擦系数大于所述最终制动面所使用材料的摩擦系数。
优选地,所述过渡制动面所使用材料为橡胶。
优选地,所述过渡制动面所使用材料为聚氨酯。
优选地,所述最终制动面所使用材料为球铁、铜基合金、碳碳复合材料或陶瓷。
优选地,所述过渡制动面使用预设纹路的表面。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梯制动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固定设置在电梯轿厢上;制动组件,其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内并能相对于该支撑框架水平移动;所述制动组件包括摩擦组件,所述摩擦组件设置于电梯导轨的一侧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制动组件水平移动;驱动组件,其驱动所述摩擦组件和可旋转制动件靠近或离开电梯导轨;所述电梯制动部件为可旋转制动件,其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内,所述可旋转制动件包括至少三个设在其表面的制动位置;所述可旋转制动件设置在相对于所述电梯导轨的另一侧,所述可旋转制动件的制动位置能够与所述摩擦组件共同夹紧所述电梯导轨以使电梯制动。
优选地,所述制动位置包括第一制动位置、第二制动位置以及第三制动位置,所述第一制动位置与所述摩擦组件夹紧电梯导轨以使电梯处于第一制动状态,所述第二制动位置与所述摩擦组件夹紧电梯导轨以使电梯处于第二制动状态,所述第三制动位置与所述摩擦组件夹紧电梯导轨以使电梯处于第三制动状态;电梯处于所述第一制动状态时所述过渡制动面与电梯导轨相接触,电梯处于第二和/或第三制动状态时所述最终制动面与电梯导轨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可旋转制动件具有旋转中心,所述摩擦系数μ满足以下条件:
Figure RE-GDA0001951501670000021
其中,s为可旋转制动件和导轨之间的正压力与所述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 D为可旋转制动件和导轨之间的摩擦力与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梯制动装置,所述电梯制动部件包括:制动构件,与电梯轿厢相连接并具有用以摩擦接合电梯导轨的最终制动面,所述制动构件可在制动位置与非制动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制动构件还包括导向面,所述导向面引导所述制动构件在制动位置与非制动位置之间移动;制动构件致动机构,所述制动构件所述制动构件致动机构与制动构件相连接并用以将所述制动构件从非制动位置致动到制动位置,所述制动构件制动机构包括过渡制动面;
优选地,所述摩擦系数μ满足以下条件:
μ>tgα,其中,α为所述导向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附图说明
图1是电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电梯制动装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电梯制动装置中制动组件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电梯制动装置中摩擦组件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电梯制动装置中电梯制动部件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电梯制动装置中限位挡块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电梯制动装置正常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电梯制动装置处于第一制动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电梯制动装置处于第二制动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电梯制动部件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电梯制动部件的受力分析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电梯制动部件的技术方案一的示意图。
图13-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电梯制动部件的技术方案二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电梯制动装置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电梯制动部件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电梯制动部件受力分析图。
附图标记说明
实施例一
1 轿厢 10 电梯
1a 上部导向件 1b 下部导向件
2 导轨 3 制动装置
10 电梯 20 运行通道
30 制动组件 31 制动轮
31a 旋转中心 31b 第一制动面
31c 第二制动面 31d 第三制动面
31e 第四制动面 31f 第五制动面
31g 止动部 R0 第一制动面的旋转半径
R1 第三制动面的旋转半径 R2 第五制动面的旋转半径
32 支撑框架 32a 上部阻挡件
32b 下部阻挡件 32c 上部导向件
32d 下部导向件 32e 后部阻挡件
35 制动轮轴 37 复位弹簧
38 复位弹簧挡板 39 限位挡块
47 安装座 47a 安装座导向槽
48 第一弹性件 48a-48b 弹性件导向槽
50 摩擦组件 51 支撑件
52 第二弹性件 53 导向件
56 摩擦件 63 第三弹性件
70 作动器
实施例二
100 制动构件组件 12 制动构件致动机构
14 导轨 16 安装结构
18 制动构件 200 最终制动面
22 渐缩壁 300 最终制动面
64 狭槽 68 外部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发明中具有制动装置的电梯10,如图1所示,包括轿厢1、制动装置3,在轿厢 1的运行通道20内固定设置有T型的导轨2,轿厢1活动设置于导轨2内且能够沿着导轨2上下运行。轿厢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导向件1a和1b,轿厢制动装置3设置在轿厢1上。
图2为制动装置示意图。制动装置3包括支撑框架32,上部阻挡件32a、下部阻挡件32b、上部导向件32c、下部导向件32d和后部阻挡件32e固定地设置在支撑框架32 上,制动组件30活动地设置在支撑框架32上,上部导向件32c与安装座导向槽47a和弹性件导向槽48a配合,下部导向件32d与弹性件导向槽48b配合,因此制动组件30 可相对于支撑框架32水平移动。在制动组件30和支撑框架32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件 63。
图3为制动组件30示意图。制动组件30包含有安装座47,第一弹性件48固定地安装在安装座47上,摩擦组件50固定地安装在第一弹性件48上。制动轮轴35旋转地安装在安装座47上,制动轮31固定地安装在制动轮轴35上,复位弹簧37安装在制动轮轴35上,复位弹簧挡板38固定地安装在安装座47上,复位弹簧37的两端卡在复位弹簧挡板38中,当制动轮31发生偏离平衡位置的旋转时,复位弹簧37产生复位力,该复位力驱动制动轮31具有向平衡位置转动的趋势。制动组件30还包括限位挡块39 和作动器70。
图4所示为摩擦组件50示意图,导向件53可相对于支撑件51水平移动,导向件 53向靠近支撑件51移动的位移受限于支撑件51的阻挡。导向件53和支撑件51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52,第二弹性件52具有推动导向件53向远离支撑件51运动的趋势。摩擦件56固定地设置在导向件53上。如图7所示,作动器70一端固定地安装在第一弹性件48上,另一端与导向件53联结,作动器70可以驱动导向件53相对于支撑件51 水平地移动。
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电梯制动部件一种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电梯制动部件为制动轮31。其中31a为制动轮31的旋转中心,制动轮31包括五个制动面31b~31f 和一个止动部31g。第一制动面31b的旋转半径为R0,第三制动面31d的初始旋转半径为R1,第五制动面31f的初始旋转半径为R2,且R1>R0,R2>R0。第一制动面31b与第三制动面31d之间通过第二制动面31c平滑连接,即旋转半径从R0增加到R1的过程中平滑过渡,同时第一制动面31b与第五制动面31f之间通过第四制动面31e平滑连接,即旋转半径从R0增加到R2的过程中平滑过渡。制动轮31的止动部31g为一个凸起。优选地,R1和R2不相等,因此制动轮向上旋转制动和向下旋转制动可以产生大小不同的制动力。
图6所示为限位挡块39安装示意图,限位挡块39固定地安装在制动轮轴35上,在制动轮31处于平衡位置时,限位挡块39与后部阻挡件32e接触,当制动轮31旋转过一定角度后限位挡块39与后部阻挡件32e脱离接触。第三弹性件63设置在支撑框架 32和制动组件30之间,具有驱动制动组件30向后部阻挡件32e侧移动的趋势。
图7所示为制动组件30正常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在正常工作状态摩擦件56和与其对应的导轨2的一个侧面保持第一间隙,制动轮31与其对应的导轨2的另一个侧面保持第二间隙。此时,在第三弹性件63的作用下,限位挡块39压紧后部阻挡件32e,在第三弹性件63和限位挡块39的共同作用下,制动组件30保持其相对于支撑框架32的位置。作动器70产生的作用力克服第二弹性件52的弹力,导向件53保持其相对于支撑件51的位置。制动轮的第一制动面31b靠近导轨2,止动部31g远离导轨2,此时制动轮处于平衡位置。
当电梯轿厢1停靠层站时,作动器70的作用力撤销,导向件53在第二弹性件52 的推力作用下向靠近导轨2的方向运行,使得摩擦件56压紧导轨2,第一间隙消除,此时制动轮31处于平衡状态。制动轮31与导轨2侧面之间保持第二间隙。
如图8所示,在电梯处于第一制动状态时,摩擦件56与其对应的导轨2的一个侧面保持压紧接触,制动轮31与导轨的另一个侧面保持压紧接触,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均消除。制动轮31没有发生偏离平衡位置旋转。此时摩擦件56和制动轮31与导轨2 之间产生第一制动力,该制动力可以抑制轿厢1停靠层站期间由于轿内载荷变化所导致的晃动,改善乘坐的舒适性。从制动触发初始时刻到图8所示第一制动状态是在第二弹性件52的作用下完成的,在制动触发初始时刻,第二弹性件52推动导向件53使得摩擦件56压紧导轨,第二弹性件52的作用力同时也作用在支撑件51上,从而推动制动组件30向远离后部阻挡件32e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制动轮31压紧导轨。
当轿厢1离开层站时,制动装置需要从第一制动状态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作动器70产生作用力克服第二弹性件52的弹力,使得导向件53向远离导轨2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摩擦件56与导轨脱离,于此同时在第三弹性件63的推动下制动组件30向靠近后部阻挡件32e的方向移动,最终使得限位挡块39与后部阻挡件32e接触,此时制动轮31与导轨2已脱离接触,制动装置3回到正常工作状态。
图9所示为第二制动状态时制动装置示意图,图示为轿厢1下行制动的情形。在第二制动状态时制动轮发生偏离平衡位置的旋转,制动轮止动部31g与下部阻挡件32b接触,防止制动轮31的进一步旋转,由于制动轮31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半径从R0增大到 R2,这使得安装座47向靠近后部阻挡件32e的方向移动,当支撑件51受到导向件53 的阻挡无法继续移动,此时作动器70已恢复到与正常工作状态时相同的状态,但是制动轮31尚未转动到图17所示的制动状态,随之制动轮的进一步旋转,第一弹性件48 发生变形,当制动轮31旋转到图8所示制动状态时,第一弹性件48产生稳定的弹性变形,从而更进一步地使得制动轮31和摩擦件56压紧导轨2,此时制动轮31与摩擦件 56和导轨之间产生第二制动力,该制动力可以制停轿厢向下的运行。
当轿厢1发生坠落、下行超速或者向下的意外移动时,作动器70撤销作用力,制动装置3首先进入第一制动状态,由于此时制动装置3随着轿厢1相对与导轨向下运行,因此制动轮31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会驱动制动轮31发生顺时针旋转,并最终进入第二制动状态。
图10所示为电梯制动部件的示意图。电梯制动部件的制动面分为最终制动面和过渡制动面,最终制动面是指在制动状态下,制动件与导轨的接触摩擦面,过渡制动面是指从电梯正常运行状态到制动状态过程中,制动件与导轨的接触摩擦面。
由于从非制动状态过渡到制动状态的时间很短,摩擦件的表面温度上升有限,因此可以采用摩擦系数较大而耐高温性能和承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结构或者材料用作过渡制动面,而最终制动面仍采用具有较好机械性能和耐高温的结构或摩擦材料。因此,过渡制动面和最终制动面的设置方案如下:
技术方案一:如图12所示,过渡制动面和最终制动面采用同一种材质的材料,但过渡制动面和最终制动面采用不同的表面结构,在过渡制动面采用具有特殊纹路的表面,使得过渡表面的摩擦系数增大。
技术方案二:如图13-14所示,过渡制动面和最终制动面采用不同的材质,过渡制动面采用摩擦系数较大的材质。一种优选的材料组合是:过渡制动面采用橡胶,最终制动面采用球铁、铜基合金、c/c复合材料、陶瓷等,另一种优选的材料组合是:过渡制动面采用聚氨酯,最终制动面采用球铁、铜基合金、c/c复合材料、陶瓷等。
技术方案三:过渡制动面和最终制动面采用不同的材质,并采用不同的纹路。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假设从非制动状态到制动状态的过程中,制动轮的重心均处在旋转中心。假设制动轮和导轨之间的正压力为N,摩擦力为F,制动轮和导轨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假设正压力N与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为s,摩擦力与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为D。要使得制动轮可以顺时针旋转到位,则应满足:
F·D>N·s
其中
F=μN
结合以上两式,可得
Figure RE-GDA0001951501670000081
实施例二
本发明的电梯制动部件还可以应用于另一种电梯制动装置。如图15-16所示,该电梯制动装置包括导轨14、制动构件组件100、制动构件致动机构12、外部部件68。
制动构件组件100包括安装结构16和制动构件18。安装结构16与电梯轿厢连接。制动构件18与安装结构相连接。制动构件18包括最终制动面200。制动构件组件100 可以在非制动位置和制动位置之间移动。当制动构件组件处于非制动位置时,制动构件18不与导轨14接触,并且因此不摩擦接合导轨14。安装结构16包括渐缩壁22并且与制动构件组件100形成楔形构造,所述楔形构造驱动制动构件18在从非制动位置向制动位置移动期间与导轨14接触。在制动位置,制动构件18的接触表面200与导轨14 之间的摩擦力足以停止悬挂结构相对于导轨14的移动。
制动构件致动机构12与制动构件18相连接并用以将所述制动构件从非制动位置致动到制动位置,所述制动构件制动机构包括过渡制动面300。
过渡制动面和最终制动面采用以下方案设置:
技术方案一:如图12所示,过渡制动面和最终制动面采用同一种材质的材料,但过渡制动面和最终制动面采用不同的表面结构,在过渡制动面采用具有特殊纹路的表面,使得过渡表面的摩擦系数增大。
技术方案二:如图13-14所示,过渡制动面和最终制动面采用不同的材质,过渡制动面采用摩擦系数较大的材质。一种优选的材料组合是:过渡制动面采用橡胶,最终制动面采用球铁、铜基合金、c/c复合材料、陶瓷等,另一种优选的材料组合是:过渡制动面采用聚氨酯,最终制动面采用球铁、铜基合金、c/c复合材料、陶瓷等。
技术方案三:过渡制动面和最终制动面采用不同的材质,并采用不同的纹路。
进一步,如图17所示,假设制动件的自重影响可以忽略,过渡制动面所受的来自导轨的正压力为N1,摩擦力为F,导向面所受的正压力的N2,导向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并假设导轨和过渡制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则存在以下关系:
F=N2·sinα
N1=N2·cosα
F=μ·N1
由此可得,要使得制动件从非制动状态过渡到制动状态的条件为:
μ>tgα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该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本发明并不限于上文讨论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启示的显而易见的变换或替代也应当被认为落入本发明的技术范畴内。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揭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法,以使得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应用本发明的多种实施方式以及多种替代方式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Claims (11)

1.一种电梯制动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过渡制动面,其在电梯正常运行状态到制动状态过程中与导轨接触并致使电梯从正常运行状态过渡至制动状态;
最终制动面,其在电梯制动状态下与导轨相接触以使电梯制动;
所述过渡制动面的摩擦系数大于所述最终制动面的摩擦系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制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制动面所使用材料的摩擦系数大于所述最终制动面所使用材料的摩擦系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制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制动面所使用材料为橡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制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制动面所使用材料为聚氨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制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最终制动面所使用材料为球铁、铜基合金、碳碳复合材料或陶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制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制动面使用预设纹路的表面。
7.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至6中之一所述的电梯制动部件的电梯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框架,固定设置在电梯轿厢上;
制动组件,其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内并能相对于该支撑框架水平移动;所述制动组件包括摩擦组件,所述摩擦组件设置于电梯导轨的一侧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制动组件水平移动;
驱动组件,其驱动所述摩擦组件和可旋转制动件靠近或离开电梯导轨;
所述电梯制动部件为可旋转制动件,其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内,所述可旋转制动件包括至少三个设在其表面的制动位置;所述可旋转制动件设置在相对于所述电梯导轨的另一侧,所述可旋转制动件的制动位置能够与所述摩擦组件共同夹紧所述电梯导轨以使电梯制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位置包括第一制动位置、第二制动位置以及第三制动位置,所述第一制动位置与所述摩擦组件夹紧电梯导轨以使电梯处于第一制动状态,所述第二制动位置与所述摩擦组件夹紧电梯导轨以使电梯处于第二制动状态,所述第三制动位置与所述摩擦组件夹紧电梯导轨以使电梯处于第三制动状态;电梯处于所述第一制动状态时所述过渡制动面与电梯导轨相接触,电梯处于第二和/或第三制动状态时所述最终制动面与电梯导轨相接触。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转制动件具有旋转中心,所述摩擦系数μ满足以下条件:
Figure FDA0001923632120000021
其中,s为可旋转制动件和导轨之间的正压力与所述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D为可旋转制动件和导轨之间的摩擦力与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
10.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至6中之一所述的电梯制动部件的电梯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制动部件包括:
制动构件,与电梯轿厢相连接并具有用以摩擦接合电梯导轨的最终制动面,所述制动构件可在制动位置与非制动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制动构件还包括导向面,所述导向面引导所述制动构件在制动位置与非制动位置之间移动;
制动构件致动机构,所述制动构件所述制动构件致动机构与制动构件相连接并用以将所述制动构件从非制动位置致动到制动位置,所述制动构件制动机构包括过渡制动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系数μ满足以下条件:
μ>tgα,
其中,α为所述导向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CN201811606356.4A 2018-12-27 2018-12-27 电梯制动部件及制动装置 Pending CN1113773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06356.4A CN111377334A (zh) 2018-12-27 2018-12-27 电梯制动部件及制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06356.4A CN111377334A (zh) 2018-12-27 2018-12-27 电梯制动部件及制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7334A true CN111377334A (zh) 2020-07-07

Family

ID=71212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06356.4A Pending CN111377334A (zh) 2018-12-27 2018-12-27 电梯制动部件及制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7733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7732A (zh) * 2021-05-19 2021-08-13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制动部件及电梯制动装置
CN117049322A (zh) * 2023-08-17 2023-11-14 湖南大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电梯的驱动装置及电梯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96838C (fi) * 1994-10-21 1996-09-10 Kone Oy Hissin turvajarru
JP2009292559A (ja) * 2008-06-03 2009-12-17 Kaho Seisakusho:Kk 昇降機の停電時の手動降下装置
CN101808926A (zh) * 2007-09-28 2010-08-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安全装置
JP2010265068A (ja) * 2009-05-13 2010-11-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用非常停止装置
CN103987644A (zh) * 2011-12-09 2014-08-13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安全制动器的操作
CN106458511A (zh) * 2014-06-12 2017-02-22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用于悬挂结构的制动系统重置机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96838C (fi) * 1994-10-21 1996-09-10 Kone Oy Hissin turvajarru
CN101808926A (zh) * 2007-09-28 2010-08-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安全装置
JP2009292559A (ja) * 2008-06-03 2009-12-17 Kaho Seisakusho:Kk 昇降機の停電時の手動降下装置
JP2010265068A (ja) * 2009-05-13 2010-11-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用非常停止装置
JP5409109B2 (ja) * 2009-05-13 2014-02-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用非常停止装置
CN103987644A (zh) * 2011-12-09 2014-08-13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安全制动器的操作
CN106458511A (zh) * 2014-06-12 2017-02-22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用于悬挂结构的制动系统重置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7732A (zh) * 2021-05-19 2021-08-13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制动部件及电梯制动装置
CN117049322A (zh) * 2023-08-17 2023-11-14 湖南大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电梯的驱动装置及电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04264C (zh) 电梯的安全制动装置
KR102128638B1 (ko)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의 운행 보디의 잠금 디바이스
US6371261B1 (en) Molybdenum alloy elevator safety brakes
US9145282B2 (en) Friction brake having an actuator unit that acts perpendicularly to the brake application direction
CN101605713B (zh) 电梯的安全装置
RU2590799C2 (ru) Система торможения лифта
JP2008143707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エレベータ装置の案内レール、エレベータ装置のブレーキ装置、ならびにエレベータ装置の案内、保持、および制動のための方法
CN103771213B (zh) 电梯的紧急制动装置
JP5361696B2 (ja) エレベータの非常止め装置
JP5409109B2 (ja) エレベータ用非常停止装置
WO2011078848A1 (en) Elevator system with magnetic braking device
CN111377334A (zh) 电梯制动部件及制动装置
JP2015009981A (ja) エレベーター
US7374021B2 (en) Combined elevator guiding and safety braking device
CN100572246C (zh) 电梯的紧急制动装置
BR9903588A (pt) Dispositivo para a parada de uma instalação de elevador
WO2004033354A1 (en) Elevator safety device
AU2020396188B2 (en) Apparatus for guiding and braking a travelling body of a lift system, which body is to be moved along a guide track
EP1549582A1 (en) Combined elevator guiding and safety braking device
US20170349406A1 (en) Brake assembly of elevator system
CN111170114B (zh) 快速响应电梯制动装置及电梯
CN109775508B (zh) 紧急制动装置及具有该紧急制动装置的电梯系统
GB2160941A (en) Emergency brake
CN205916868U (zh) 一种渐进式安全钳
CN215248906U (zh) 一种电梯安全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