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57227A - 具有带宽部分切换的随机接入 - Google Patents
具有带宽部分切换的随机接入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357227A CN111357227A CN201780096868.8A CN201780096868A CN111357227A CN 111357227 A CN111357227 A CN 111357227A CN 201780096868 A CN201780096868 A CN 201780096868A CN 111357227 A CN111357227 A CN 11135722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ndom access
- bandwidth portion
- user equipment
- access procedure
- uplink bandwid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4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04L5/0098—Signalling of the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s, subcarriers or frequency band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7—Variable allocation of band or rat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2—Hybrid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4—Scheduled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6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04W74/0838—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using contention-free random access [CFR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各种通信系统可以受益于改进的随机接入操作。例如,某些实施方案可以受益于改进的随机接入,其中多个带宽部分被配置给一个小区内的用户设备。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一种方法可以包括在用户设备处触发随机接入过程。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所述触发之后,在所述用户设备处从不支持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一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切换到配置了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所述切换可以由所述用户设备自主地执行。另外,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在所述用户设备处使用在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处配置的所述随机接入信道执行所述随机接入过程。
Description
背景技术
技术领域
各种通信系统可以受益于改进的随机接入操作。例如,某些实施方案可以受益于改进的随机接入,其中多个带宽部分被配置给一个小区内的用户设备。
相关技术描述
在诸如长期演进(LTE)和高级LTE(LTE-A)等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技术中,一旦用户设备(UE)与网络同步,UE就可以开始接入网络服务。随机接入过程通常用于经由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在上行链路方向上使UE与网络同步。随机接入过程可以是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也可以是非竞争/无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当多个UE尝试同时接入网络时,可以使用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可以用于解决多个UE之间的潜在冲突,同时还可以使UE与网络同步。该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可以包括在UE与网络之间传输的四个单独的消息。UE最初发送带有随机接入信道前导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然后,网络实体对接收到的RA-RNTI进行解码,并通过在第二消息中传输随机接入响应进行响应。随机接入响应通常包括临时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定时提前值和上行链路许可资源。
UE使用该定时提前值以与网络同步,并在第三消息中使用临时C-RNTI传输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请求。UE还在第三消息中包括随机值或临时移动订户身份(TMSI),在临时C-RNTI被分配给多个UE的情况下,所述随机值或TMSI可以被网络用于确定新的C-RNTI。然后,网络实体可以用包括新的C-RNTI的竞争解决消息或RRC连接设置消息进行响应。只要UE保持处于连接的RRC状态,UE和网络实体两者就会使用新的C-RNTI来相互交换数据。
给定小区中被网络实体和UE用于下行链路传输和上行链路传输两者的系统带宽可以被划分成一个或多个带宽部分。对于成对频谱,为每个服务小区中的UE单独且独立地配置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BWP)。成对频谱的特征在于,使用频分双工(FDD)使下频带中的频谱块与上频带中的频谱块相关联。另一方面,对于利用时分双工(TDD)的非成对频谱,下行链路BWP和上行链路BWP被共同配置为一对,同时共享相同的中心频率。
例如,在主小区中,随机接入信道可以配置在每个上行链路BWP上,并且每个下行链路BWP必须具有用于随机接入响应的公共搜索空间(CSS)。如果主小区的一些BWP未配置有RACH,则至少初始BWP将支持随机接入信道。在3GPP第五代(5G)或新无线电(NR)技术中,可以对调度请求的数量进行计数。当调度请求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调度请求传输最大值时,用户设备可以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类似于LTE或LTE-A。
发明内容
根据某些实施方案,一种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以及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被配置成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致使所述设备至少在用户设备处触发随机接入过程。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被配置成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致使所述设备至少在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所述触发之后从不支持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一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切换到配置了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所述切换可以由所述设备自主地执行。另外,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被配置成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致使所述设备至少使用在第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处配置的随机接入信道执行所述随机接入过程。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一种方法可以包括在用户设备处触发随机接入过程。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所述触发之后,在用户设备处从不支持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一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切换到配置了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所述切换可以由用户设备自主地执行。另外,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在用户设备处使用在第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处配置的随机接入信道执行随机接入过程。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一种设备可以包括在用户设备处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装置。所述设备还包括用于在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所述触发之后在用户设备处从不支持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一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切换到配置了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装置。所述切换可以由用户设备自主地执行。另外,所述设备可以包括用于在用户设备处使用在第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处配置的随机接入信道执行随机接入过程的装置。
根据某些实施方案,一种对指令进行编码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指令当在硬件中执行时执行过程。所述过程可以包括在用户设备处触发随机接入过程。所述过程还可以在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所述触发之后在用户设备处从不支持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一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切换到配置了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所述切换可以由用户设备自主地执行。另外,所述过程可以包括:在用户设备处使用在第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处配置的随机接入信道执行随机接入过程。
根据某些其他实施方案,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对指令进行编码,所述指令用于执行过程。所述过程可以包括在用户设备处触发随机接入过程。所述过程还可以在随机接入过程的触发之后,在用户设备处从不支持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一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切换到配置了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所述切换可以由用户设备自主地执行。另外,所述过程可以包括:在用户设备处使用在第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处配置的随机接入信道执行随机接入过程。
附图说明
为了正确地理解本发明,应当参考附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某些实施方案的流程图的示例。
图2示出了根据某些实施方案的系统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某些实施方案可以包括波束故障检测。当检测到波束故障时,UE可以传输波束恢复请求。当连续检测到的波束故障实例的数量超过给定阈值时,可以触发或发起波束恢复请求。例如,阈值可以被定义为误块率(BLER)。一些实施方案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阈值。例如,在多个阈值实施方案中,一个阈值可以涉及同步信号块(SSB),而另一阈值可以针对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在NR技术中,诸如5G或NR NodeB(gNB)等网络实体可以使用由网络提供给UE的PRACH序列从波束故障恢复请求中唯一地识别用户设备。
为了确定用于波束故障恢复的专用PRACH资源,可以配置与UE有关的某些参数。例如,可以设置与前导码序列相关的参数,诸如根序列、循环移位和/或前导码索引。在另一示例中,可以配置UE的最大传输次数、最大功率爬升次数、目标接收功率、重传功率爬升步长和/或波束故障恢复定时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也可以配置专用的PRACH资源参数。例如,频率位置信息、时间位置和/或相关联的SSB或CSI-RS信息。当满足波束故障触发时,UE可以经由随机接入过程来传输专用的PRACH前导码以恢复链路。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仅全部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集可以支持经由PRACH的随机接入过程,在下文中也称为随机接入信道(RACH)。因此,UE可以被限制为仅在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子集中执行对主小区(PCell)或主辅小区(PSCell)的随机接入过程。某些实施方案可以允许处于RRC连接模式的UE在网络不知晓这种情况时处理针对随机接入过程的基于UE的触发因素。换句话说,即使当前活动的BWP(可以被称为第一上行链路BWP)不支持随机接入信道,也可以允许UE自主地触发随机接入过程。
例如,当由UE触发随机接入过程并且当前活动的BWP不支持随机接入信道时,某些实施方案允许UE自主地切换到配置了随机接入信道的另一上行链路BWP(可以被称为第二上行链路BWP)。UE自主地执行切换可以意味着可以在不知晓或没有网络参与的情况下执行切换。因为当前活动的BWP不支持和/或未被配置用于RACH,所以网络可能不知晓UE正在尝试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第一上行链路BWP和第二上行链路BWP可以不同。
图1示出了根据某些实施方案的流程图的示例。特别地,图1示出了执行方法或过程的用户设备的示例。在步骤110中,UE可以触发随机接入过程。可以经由RACH触发随机接入过程。在随机接入过程的触发期间,UE可以处于RRC连接状态。如步骤150中所示,UE可以从不支持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一上行链路BWP切换到配置了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二上行链路BWP。换句话说,第二上行链路BWP可能已经具有配置的RACH。
在多个上行链路BWP支持随机接入信道的某些实施方案中,诸如gNB的网络实体可以确定UE应当在哪个上行链路BWP中发起随机接入信道。多个BWP可以被配置成单个小区内的UE。网络实体可以例如被包括在PCell或PSCell中。网络实体可以将对上行链路BWP的确定作为配置指示的部分传输给UE。如步骤120中所示,UE可以从网络实体接收配置指示。基于配置的指示,UE可以从多个BWP中选择第二上行链路BWP,如步骤130中所示。在一些其他实施方案中,在步骤110中触发随机接入过程之前,UE可以从网络实体接收配置信息,如步骤120中所示。
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另一或第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可以由UE确定,而无需来自网络实体的指示配置,如步骤140中所示。例如,第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可以由UE基于随机接入信道的参数集(numerology)和/或频率中的至少一者而确定。参数集可以是子载波间隔。NR技术支持与多个子载波间隔有关的多个参数集选项。子载波间隔可以是例如15、30、60、120和240千赫兹(kHz)。UE可以基于以上多个参数集选项和/或由BWP利用的频率中的任何一者来确定第二BWP。在一些实施方案中,UE可以至少被配置有来自多个BWP的默认BWP。UE可以基于其是否是默认BWP来确定第二BWP。
如上面所讨论,在步骤140中,用户设备选择第二上行链路BWP。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基于UE的实现方式而选择第二BWP和/或基于默认BWP和/或初始BWP而选择第二BWP。默认BWP和/或初始BWP可以被配置用于其他目的,诸如节电,并且可以用作RACH的后备。基于UE的实现方式的选择可能意味着由UE实现方式决定选择配置了RACH的小区的BWP。在另一实施方案中,UE可以基于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的优先级来选择第二BWP。例如,一些逻辑信道可以被限制为映射到具有特定子载波间隔的上行链路信道,并且因此可以优先考虑具有支持逻辑信道被限制到的特定子载波间隔的RACH的BWP。
一旦选择了第二BWP部分,如步骤140中所示,用户设备就可以将设备从不支持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一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切换到具有配置了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如步骤150中所示。从第一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切换到第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可以由用户设备自主地执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网络甚至可能不知晓UE正在执行随机接入过程。在步骤150中示出的切换可以包括UE自主地去激活第一上行链路BWP并激活第二上行链路BWP。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载波可以共享相同的上行链路定时对准,并且可以在相同的定时提前组(TAG)内被分组在一起。为了防止UE传输除与随机接入过程有关的上行链路信号以外的任何上行链路信号,可以将时间对准定时器(TAT)视为已到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TAT可以与包括第一BWP和第二BWP的TAG相关联。换句话说,为了防止在第一BWP上传输任何信号,可以将与包括第一BWP和/或第二BWP的TAG相关联的TAT视为已到期。因此,UE可能无法在第一BWP上传输任何信号,直到它从网络接收到新的定时提前值为止。可以通过随机接入过程来接收新的定时提前值,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再次启动定时对准定时器。UE可能尝试在第一BWP上传输的信号例如可以响应于在UE处从不知晓正在进行的随机接入过程的网络实体处接收到的下行链路分配或上行链路许可。
在步骤160中,在步骤150中示出的从第一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切换到第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同时,UE可以切换活动的下行链路BWP。例如,当触发的随机接入过程是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时,在从第一上行链路BWP切换到第二上行链路BWP的同时,切换活动的下行链路BWP。例如,当在媒体接入控制(MAC)层中达到最大数量的调度请求时,可以触发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可以执行活动的下行链路BWP以及第二上行链路BWP的切换,使得下行链路BWP可以对应于BWP,其中UE期望从网络实体接收随机接入响应。因为网络可能无法从接收到的前导码中识别UE,所以可能需要在已知的下行链路BWP中传输随机接入响应。此类下行链路BWP可以是具有CSS的下行链路BWP中的至少一个。
另一方面,某些实施方案可以利用无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例如,可以在UE检测到波束故障之后,或者在UE传输了波束恢复请求之后,触发该随机接入过程。在无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中,在从第一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切换到第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同时,UE可以切换活动的下行链路BWP,与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类似。然而,在其他实施方案中,UE可以在无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中保持当前的下行链路BWP,而不考虑第一上行链路BWP被切换。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UE是否将在无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中切换或保留下行链路BWP可以由网络或其中的网络实体来配置。在这种实施方案中,网络可以从接收到的前导码中识别UE,并且可以能够在更早的下行链路BWP中做出响应。网络确定保留或切换下行链路BWP的一些实施方案可以在成对频谱中使用,其中下行链路BWP和上行链路BWP被独立地配置或切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较早的下行链路BWP可以具有CSS,而在较早的下行链路BWP的一些其他实施方案中,可以仅具有UE特定的搜索空间(USS)。
在步骤170中,作为随机接入过程的一部分,UE可以从网络实体接收竞争解决消息。竞争解决消息是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四消息。上行链路BWP和/或下行链路BWP中的至少一者的切换可以在UE处接收到竞争解决消息时发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竞争解决消息被直接寻址传输到UE的C-RNTI,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实施上行链路BWP和/或下行链路BWP中的至少一者的切换。在步骤180中,UE可以使用在第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处配置的随机接入信道来执行随机接入过程。当UE已经触发随机接入过程时,所讨论的实施方案有助于防止错误的网络调度。这将减少网络使用的资源量,从而改善整个网络以及包括在网络内的网络实体的功能。
图2示出了根据某些实施方案的系统。应当理解,图1中的每个框可以通过各种装置或其组合来实现,所述各种装置或其组合诸如硬件、软件、固件、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或电路。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系统可以包括若干装置,诸如网络实体220或UE 210。系统可以包括多于一个UE 210和多于一个网络实体220,尽管出于说明的目的仅示出了一个网络实体。所述网络实体可以是网络节点、接入节点、基站、演进型NodeB(eNB)、gNB、服务器、主机或本文讨论的其他接入或网络节点中的任何一者。
这些装置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或控制单元或模块,分别表示为211和221。可以在每个装置中提供至少一个存储器,并分别表示为212和222。存储器可以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或包含在其中的计算机代码。可以提供一个或多个收发器213和223,并且每个装置还可以包括分别表示为214和224的天线。虽然每个仅示出一个天线,但是可以向装置中的每一个提供许多天线和多个天线元件。更高类别的UE通常包括多个天线面板。例如,可以提供这些装置的其他配置。例如,除了无线通信之外,网络实体220和UE 210还可以被配置用于有线通信,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天线214和224可以示出任何形式的通信硬件,而不限于仅天线。
收发器213和223可以各自独立地是发射器、接收器或者发射器和接收器两者,或者是可以被配置用于传输和接收两者的单元或装置。在其他实施方案中,UAV或网络实体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单独的接收器或发射器。发射器和/或接收器(就无线电部件而言)还可以实现为远程无线电头,所述无线电头不位于装置本身中,而是位于例如桅杆中。可以以灵活的方式在不同的实体(诸如节点、主机或服务器)中执行操作和功能。换句话说,分工可能会因情况而异。一种可能的用途是使网络节点递送本地内容。一个或多个功能还可以被实现为软件中的可以在服务器上运行的一个或多个虚拟应用。
用户装置或用户设备可以是移动台(MS),诸如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或多媒体装置;设置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计算机,诸如平板电脑;设置有无线通信功能的个人数据或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媒体播放器;数码相机;便携式摄像机;设置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导航单元或它们的任意组合。在其他实施方案中,UE可以是不需要人类交互的机器类型通信(MTC)装置或物联网装置,诸如传感器、仪表或致动器。图1中示出的方法和/或过程可以由用户设备210执行。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诸如用户设备210或网络实体220的设备可以包括用于执行以上关于图1描述的实施方案的装置。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可以被配置成与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致使所述设备至少执行本文所描述的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所述设备例如可以是用户设备210或网络实体220。
处理器211和221可以由任何计算或数据处理装置来体现,所述任何计算或数据处理装置诸如中央处理单元(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逻辑装置(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数字增强电路或类似装置或它们的组合。处理器可以被实现为单个控制器,或者多个控制器或处理器。
对于固件或软件,所述实现方式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芯片组的模块或单元(例如,程序、功能等)。存储器212和222可以独立地是任何合适的存储装置,诸如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使用硬盘驱动器(HDD)、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快闪存储器或其他合适的存储器。存储器可以作为处理器组合在单个集成电路上,或者可以与之分离。此外,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中,并且可以由处理器处理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任何适当形式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例如以任何适当编程语言编写的编译或解释的计算机程序。存储器或数据存储实体通常是内部的,但也可以是外部的或它们的组合,诸如在从服务提供商获得额外的存储器容量的情况下。存储器可以是固定的或可移除的。
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被配置为与特定装置的处理器一起致使诸如网络实体220或UE 210的硬件设备执行上述过程中的任何一个(例如,参见图1)。因此,在某些实施方案中,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用计算机指令或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诸如添加或更新的软件例程、小程序或宏)来编码,所述计算机指令或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当在硬件中执行时,可以执行诸如本文所述的过程中的一个的过程。计算机程序可以由编程语言编码,所述编程语言可以是高级编程语言,诸如objective-C、C、C++、C#、Java等,或者可以是低级编程语言,诸如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替代地,某些实施方案可以完全在硬件中执行。
此外,虽然图2示出了包括网络实体220和UE 210的系统,但是某些实施方案可以适用于其他配置以及涉及附加元件的配置,如本文所示出和讨论。例如,可以存在多个用户设备装置和多个网络实体,或者提供类似功能的其他节点,诸如结合了用户设备和网络实体的功能的节点,诸如中继节点。除了通信网络实体220之外,UE 210同样可以设置有用于通信的多种配置。例如,UE 210可以被配置用于装置到装置、机器到机器和/或车辆到车辆的传输。
以上实施方案可以对网络的功能和/或包括在网络内的用户设备和网络实体的功能提供重大改进。具体地,即使当活动的或第一上行链路BWP不支持随机接入信道时,某些实施方案也可以允许用户设备执行随机接入过程。UE可以将第一上行链路BWP切换到配置了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二BWP。这样做将有助于防止网络可能会调度已经发生过调度请求不成功的UE和/或已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UE的错误。
防止这种错误的调度将有助于减少网络所利用的资源,从而显著提高整个网络的效率和吞吐量。这种提高的效率不仅将改善包括在网络内的网络实体的功能,而且还将通过防止不必要的传输来显著改善用户设备的功能。例如,减少与网络的不必要的传输可以帮助减少用户设备消耗的电池量。
贯穿本说明书描述的某些实施方案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例如,贯穿本说明书,短语“某些实施方案”、“一些实施方案”、“其他实施方案”或其他类似语言的使用是指以下事实:结合该实施方案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案中。因此,贯穿本说明书,短语“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其他实施方案中”或其他类似语言的出现不一定指同一组实施方案,并且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容易地理解,可以用呈不同顺序的步骤和/或用具有与所公开的配置不同的配置的硬件元件来实践如上面所讨论的本发明。因此,虽然已经基于这些优选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某些修改、变化形式和替代构造将是显而易见的。虽然以上许多实施方案是针对3GPP 5G或NR技术的,但是所述实施方案可以应用于任何其他3GPP技术,诸如第4代(4G)、第3代(3G)、LTE、LTE-A和/或物联网。
部分词汇
3GPP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
5G 第五代
NR 新无线电
gNB NR节点B
UE 用户设备
LTE 长期演进
LTE-A 高级LTE
PRACH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RA-RNTI 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C-RNTI 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RRC 无线资源控制
TMSI 临时移动订户身份
FDD 频分双工
BWP 带宽部分
TDD 时分双工
CSS 公共搜索空间
USS UE特定的搜索空间
BLER 误块率
SSB 同步信号块
CSI-RS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PCell 主小区
PSCell 主辅小区
TAG 定时提前组
Claims (25)
1.一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用户设备处触发随机接入过程;
在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所述触发之后,在所述用户设备处从不支持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一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切换到配置了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其中所述切换由所述用户设备自主地执行;以及
在所述用户设备处使用在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处配置的所述随机接入信道执行所述随机接入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切换包括所述用户设备自主地去激活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并激活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时间对准定时器被视为已到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时间对准定时器与包括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和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中的至少一者的时间对准组相关联。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从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切换到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同时,在所述用户设备处切换活动的下行链路带宽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触发的随机接入过程是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或无竞争随机接入过程中的至少一者时,发生所述第一下行链路带宽部分的所述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作为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部分,在所述用户设备处从网络实体接收竞争解决消息,其中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带宽部分或所述下行链路带宽部分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切换在接收到所述竞争解决消息时发生。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用户设备处从所述网络实体接收配置指示;以及
基于所述配置指示,从多个带宽部分中选择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带宽部分被配置给单个小区内的所述用户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用户设备的实现方式、默认带宽部分或初始带宽部分、触发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逻辑信道或所述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中的至少一者,在所述用户设备处选择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由所述用户设备基于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参数集或频率中的至少一者来选择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网络实体能够包括在主小区或辅小区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所述触发期间处于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用户设备检测到波束故障之后发生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所述触发。
15.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和
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成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致使所述设备至少执行过程,所述过程包括:
触发随机接入过程;
在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所述触发之后,从不支持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一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切换到配置了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其中所述切换由所述设备自主地执行;以及
使用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执行所述随机接入过程。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切换包括所述设备自主地去激活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并激活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成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致使所述设备至少:
在从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带宽部分切换到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同时,切换活动的下行链路带宽部分。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成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致使所述设备至少:
从网络实体接收配置指示;并且
基于所述配置指示,从多个带宽部分中选择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
19.根据权利要求15-1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成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致使所述设备至少:
基于所述设备的实现方式、默认带宽部分或初始带宽部分、触发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逻辑信道或所述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中的至少一者,选择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
20.根据权利要求15-19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在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所述触发期间处于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状态。
21.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和
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成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致使所述设备至少执行过程,所述过程包括根据权利要求3、4、6、7、9和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一种编码有指令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指令当在硬件中执行时执行过程,所述过程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3.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用于执行过程的装置,所述过程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一种编码有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指令用于执行过程,所述过程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5.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体现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并且编码有指令,所述指令当在硬件中执行时执行过程,所述过程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268600.5A CN117177367A (zh) | 2017-11-15 | 2017-11-15 | 用于宽带部分切换的方法、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7/111143 WO2019095151A1 (en) | 2017-11-15 | 2017-11-15 | Random access with bandwidth part switch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268600.5A Division CN117177367A (zh) | 2017-11-15 | 2017-11-15 | 用于宽带部分切换的方法、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57227A true CN111357227A (zh) | 2020-06-30 |
CN111357227B CN111357227B (zh) | 2023-03-31 |
Family
ID=6653836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268600.5A Pending CN117177367A (zh) | 2017-11-15 | 2017-11-15 | 用于宽带部分切换的方法、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
CN201780096868.8A Active CN111357227B (zh) | 2017-11-15 | 2017-11-15 | 用于带宽部分切换的方法、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268600.5A Pending CN117177367A (zh) | 2017-11-15 | 2017-11-15 | 用于宽带部分切换的方法、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
Country Status (21)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11387974B2 (zh) |
EP (2) | EP4301072A3 (zh) |
JP (1) | JP7161530B2 (zh) |
KR (1) | KR102502708B1 (zh) |
CN (2) | CN117177367A (zh) |
AU (1) | AU2017439921B2 (zh) |
CA (1) | CA3082698C (zh) |
CL (1) | CL2020001288A1 (zh) |
CO (1) | CO2020005810A2 (zh) |
DK (1) | DK3711233T3 (zh) |
ES (1) | ES2966167T3 (zh) |
FI (1) | FI3711233T3 (zh) |
MX (1) | MX2020005072A (zh) |
PH (1) | PH12020550842A1 (zh) |
PL (1) | PL3711233T3 (zh) |
PT (1) | PT3711233T (zh) |
RU (1) | RU2739330C1 (zh) |
SA (1) | SA520411973B1 (zh) |
SG (1) | SG11202004519PA (zh) |
TW (1) | TWI678123B (zh) |
WO (1) | WO2019095151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33126A (zh) * | 2020-01-15 | 2021-07-1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变换工作频点的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88574B (zh) * | 2017-11-15 | 2023-10-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的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
US11343063B2 (en) * | 2017-11-16 | 2022-05-24 | Ntt Docomo, Inc. |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WO2019095251A1 (en) * | 2017-11-17 | 2019-05-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trol plane design for bandwidth part in new radio |
CN109803326B (zh) * | 2017-11-17 | 2023-10-3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资源分配指示、接收方法及装置 |
WO2019098798A1 (ko) * | 2017-11-17 | 2019-05-2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실패 복구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EP3711427A1 (en) * | 2017-11-18 | 2020-09-23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Random access configuration |
WO2019101164A1 (en) * | 2017-11-24 | 2019-05-31 | Fg Innovation Ip Company Limited | Methods and related devices for handl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bandwidth part switching operation |
EP3720238A4 (en) * | 2017-11-29 | 2021-08-18 | NTT DoCoMo, Inc. | USER'S EQUIPMENT |
JP7164614B2 (ja) * | 2018-01-09 | 2022-11-01 | ク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多帯域幅部分環境におけるビーム回復 |
CN111955044B (zh) | 2018-04-05 | 2023-12-1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支持免许可频带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及支持该方法的设备 |
CN110635878B (zh) * | 2018-06-22 | 2020-09-0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命令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
CN109196937B (zh) * | 2018-08-16 | 2023-10-24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带宽部分调整方法和带宽部分调整装置 |
US12185315B2 (en) * | 2018-11-05 | 2024-12-31 | Apple Inc. | Mechanisms for bandwidth part (BWP) switching in a new radio (NR) network |
WO2020264134A1 (en) * | 2019-06-28 | 2020-12-30 | Convida Wireless, Llc | Apparatus,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performing beam failure recovery |
WO2021017016A1 (zh) * | 2019-08-01 | 2021-02-0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方法及相关设备 |
US11503652B2 (en) * | 2019-09-30 | 2022-11-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random access communications in full duplex |
EP4154640A4 (en) * | 2020-05-18 | 2024-05-0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SWITCHING A BANDWIDTH PORTION DURING A DIRECT ACCESS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11540331B2 (en) * | 2021-01-07 | 2022-12-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adapting communication procedures based on device characteristics |
US11871426B2 (en) | 2021-09-03 | 2024-01-09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Pre-configured and fast uplink bit rate switching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82902A (zh) * | 2009-01-14 | 2011-12-14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设备 |
CN103905378A (zh) * | 2012-12-25 | 2014-07-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
US20150003418A1 (en) * | 2012-02-10 | 2015-01-01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Inter-Site Carrier Aggregation |
US20150113100A1 (en) * | 2013-10-18 | 2015-04-23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Software-defined media platform |
CN104838704A (zh) * | 2012-12-11 | 2015-08-12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支持载波聚合的无线接入系统中获取上行链路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
CN111279783A (zh) * | 2017-10-24 | 2020-06-12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随机接入过程的方法和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9055577A1 (en) | 2007-10-25 | 2009-04-30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Selecting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for contention-based access in wireless systems |
EP2206395B1 (en) | 2007-10-29 | 2011-09-0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8780816B2 (en) | 2008-08-12 | 2014-07-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andling uplink grant in random access response |
EP3893426A1 (en) * | 2009-04-23 | 2021-10-13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KR101512388B1 (ko) | 2010-01-08 | 2015-04-16 |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 다수의 업링크 캐리어와의 시간 정렬 유지 |
US8917593B2 (en) | 2010-03-18 | 2014-12-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andom access design in a multiple component carri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
JP5425679B2 (ja) | 2010-03-24 | 2014-02-2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集積回路および移動局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
CN109560912A (zh) | 2012-03-19 | 2019-04-02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从小区的方法和接收数据的方法 |
US9930699B2 (en) | 2013-10-31 | 2018-03-2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Providing access control parameters to a user equipment |
US10129802B2 (en) * | 2013-12-06 | 2018-11-13 | Idac Holdings, Inc. | Layered connectivity in wireless systems |
CN105430750A (zh) | 2014-09-22 | 2016-03-23 | 夏普株式会社 | 用于配置随机接入响应的方法以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
EP3365986B1 (en) | 2015-10-23 | 2020-06-0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fining wideband cqi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0944613B2 (en) * | 2017-04-14 | 2021-03-0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initial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S2962255T3 (es) * | 2017-06-16 | 2024-03-18 | Electronics & Telecommunications Res Inst | Método para configurar un ancho de banda para soportar una portadora de banda ancha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
WO2019009665A1 (en) * | 2017-07-06 | 2019-01-1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MULTIPLE NUMEROLOGI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0999870B2 (en) | 2017-08-18 | 2021-05-04 | Asustek Computer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9051177A1 (en) | 2017-09-08 | 2019-03-14 | Convida Wireless, Llc | TRANSMISSION OF TRPS AND MULTIPLE PANELS WITH DYNAMIC BAND WIDTH FOR NR |
EP3685618B1 (en) | 2017-09-22 | 2022-11-0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tivating bandwidth part |
JP2019062533A (ja) * | 2017-09-22 | 2019-04-18 | 華碩電腦股▲ふん▼有限公司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帯域幅部分ミスアライメントを防ぐ方法及び装置 |
WO2019061080A1 (zh) | 2017-09-27 | 2019-04-0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切换带宽部分的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KR102706917B1 (ko) | 2017-09-29 | 2024-09-1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액세스 채널 절차를 위한 대역폭 부분 구성을 처리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CN109937605B (zh) * | 2017-10-27 | 2023-05-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9083245A1 (en) * | 2017-10-27 | 2019-05-0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REALIZ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BANDWIDTH PART (BWP)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OF |
US10687339B2 (en) | 2017-11-09 | 2020-06-16 | Ofinno, Llc | Communications based on wireless device capabilities |
WO2023065279A1 (en) | 2021-10-22 | 2023-04-27 |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 Bandwidth part (bwp) switching for configured grant small data transmission |
-
2017
- 2017-11-15 PT PT179324736T patent/PT3711233T/pt unknown
- 2017-11-15 CN CN202310268600.5A patent/CN117177367A/zh active Pending
- 2017-11-15 MX MX2020005072A patent/MX2020005072A/es unknown
- 2017-11-15 CN CN201780096868.8A patent/CN111357227B/zh active Active
- 2017-11-15 RU RU2020115932A patent/RU2739330C1/ru active
- 2017-11-15 CA CA3082698A patent/CA3082698C/en active Active
- 2017-11-15 DK DK17932473.6T patent/DK3711233T3/da active
- 2017-11-15 WO PCT/CN2017/111143 patent/WO2019095151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11-15 JP JP2020527096A patent/JP7161530B2/ja active Active
- 2017-11-15 AU AU2017439921A patent/AU2017439921B2/en active Active
- 2017-11-15 US US16/764,047 patent/US11387974B2/en active Active
- 2017-11-15 ES ES17932473T patent/ES2966167T3/es active Active
- 2017-11-15 KR KR1020207015881A patent/KR102502708B1/ko active Active
- 2017-11-15 FI FIEP17932473.6T patent/FI3711233T3/fi active
- 2017-11-15 SG SG11202004519PA patent/SG11202004519PA/en unknown
- 2017-11-15 EP EP23211116.1A patent/EP4301072A3/en active Pending
- 2017-11-15 PL PL17932473.6T patent/PL3711233T3/pl unknown
- 2017-11-15 EP EP17932473.6A patent/EP3711233B1/en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9-17 TW TW107132690A patent/TWI678123B/zh active
-
2020
- 2020-05-13 CO CONC2020/0005810A patent/CO2020005810A2/es unknown
- 2020-05-14 SA SA520411973A patent/SA520411973B1/ar unknown
- 2020-05-15 PH PH12020550842A patent/PH12020550842A1/en unknown
- 2020-05-15 CL CL2020001288A patent/CL2020001288A1/es unknown
-
2022
- 2022-01-14 US US17/576,559 patent/US11818080B2/en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11-13 US US18/507,553 patent/US20250008564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82902A (zh) * | 2009-01-14 | 2011-12-14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设备 |
US20150003418A1 (en) * | 2012-02-10 | 2015-01-01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Inter-Site Carrier Aggregation |
CN104838704A (zh) * | 2012-12-11 | 2015-08-12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支持载波聚合的无线接入系统中获取上行链路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905378A (zh) * | 2012-12-25 | 2014-07-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
US20150113100A1 (en) * | 2013-10-18 | 2015-04-23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Software-defined media platform |
CN111279783A (zh) * | 2017-10-24 | 2020-06-12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随机接入过程的方法和设备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33126A (zh) * | 2020-01-15 | 2021-07-1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变换工作频点的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357227B (zh) | 用于带宽部分切换的方法、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 |
RU2741560C1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оизвольного доступа для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сбоя луча | |
TWI559721B (zh) | 雙連結中分配無線網路暫時識別的方法 | |
US20190327769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beam failure recovery | |
RU2663220C1 (ru) | Беспровод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ервый сетевой узел и способы в них | |
WO2019120260A1 (zh) | 通信方法和装置 | |
US12048021B2 (en) |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device | |
JP2021510255A (ja) | ビーム失敗回復方法、装置およびデバイス | |
US20220272659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paging occa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3493573A (zh) | 用于随机接入响应的交叉调度 | |
KR20220004135A (ko) | 랜덤 액세스 방법 및 장치 | |
US20180035466A1 (en) | Network node, a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in a cell | |
CN113228786B (zh) | 非许可频带中的msg3传输 | |
JP7653472B2 (ja) | 帯域幅部切替えによるランダムアクセス | |
JP7320105B2 (ja) | 帯域幅部切替えによるランダムアクセス | |
RU2791244C1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произвольного доступа | |
US20240244472A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TWI713395B (zh) | 處理隨機存取程序的裝置及方法 | |
WO2023153383A1 (ja)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
WO2023153384A1 (ja)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
BR112020009624B1 (pt) | Método e aparelho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