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43667A -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343667A CN111343667A CN201811558769.XA CN201811558769A CN111343667A CN 111343667 A CN111343667 A CN 111343667A CN 201811558769 A CN201811558769 A CN 201811558769A CN 111343667 A CN111343667 A CN 11134366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device
- access technology
- qos parameter
- radio access
-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4—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vehicles and infrastructures, e.g. vehicle-to-cloud [V2C] or vehicle-to-home [V2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6—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V2V]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其中方法包括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根据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根据第一QoS参数,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通信装置具有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能力、以及具有通过应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二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能力。如此,可不更改现有确定QoS参数的机制,按需确定出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能识别的第一QoS参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3GPP)中提出了基于蜂窝网络的车到所有(vehicle to everything,V2X)。V2X是将车辆与一切事物相连接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其中,V代表车辆,X代表任何与车交互信息的对象,例如包括车、人、交通路侧基础设施和网络,因此,V2X交互的信息模式可以包括车到车(vehicle to vehicle,V2V)、车到人(vehicle to pedestrian,V2P)、车到基础设施(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和车到网络(vehicle to network,V2N)的交互等。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为V2X引入了一套业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参数,以解决网络延迟和阻塞等问题。目前,在LTE V2X系统中,QoS参数的管理主要是基于单包优先级(prose per packet priority,PPPP)和单包可靠性(prose per packet reliability,PPPR)进行的。在LTE系统中,通常是通信装置的应用层产生数据包,之后应用层将该数据包和指定该数据包的优先级发送至V2X层,V2X层根据该数据包的指定优先级确定出PPPP和/或PPPR,之后V2X层将该数据包、确定的PPPP和/或PPPR发送至通信装置的接入层(access stratum,AS),AS配置PPPP和/或PPPR,与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映射关系,之后通信装置的AS基于PPPP和/或PPPR进行V2X业务通信。例如,AS接收到两个数据包,根据该两个数据包的PPPP和/或PPPR,确定数据包a的优先级高于数据包b,并且当前时频资源紧缺,则AS可以优先发送数据包a,之后再发送数据包b。
在新空口(new radio,NR)V2X系统中,QoS参数的管理是基于QoS流标识(QoS FlowID,QFI)和/或第5代QoS指示符(5G QoS indicator,5QI)。在通信装置的V2X层确定出QFI和/或5QI后,AS配置QFI和/或5QI,与逻辑信道或逻辑信道组的映射关系,之后通信装置的AS基于QFI和/或5QI进行V2X业务通信。
然而,NR V2X系统中的QoS管理机制与LTE V2X系统中的QoS管理机制不相同,比如,LTE V2X系统目前无法识别NR V2X系统中的QoS参数,如QFI和/或5QI。因此,若使现有的LTE V2X系统中的QoS参数管理机制能识别出NR V2X系统中的QoS参数,则需要更改LTE V2X系统中的QoS参数管理机制,如此,会增大LTE V2X系统中QoS参数管理机制的复杂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用于可不更改现有确定QoS参数的机制,按需确定出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能识别的第一QoS参数。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一QoS参数,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第一通信装置具有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能力、以及具有通过应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二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能力,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和第二无线直连通信接口为第一通信装置和其他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接口。
基于该方案,第一通信装置具有两个通过应用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能力,当确定使用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时,可确定出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能识别出第一QoS参数。如此,在使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时,可不更改现有确定QoS参数的机制,按需确定出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能识别的第一QoS参数。
示例性地,本申请提供如下两种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实现方式。
实现方式一
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从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接收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业务对应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第一数据包属于第一业务,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根据指示信息,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
针对上述实现方式一,指示信息可包括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或者包括第一业务,或者包括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第一业务,第一业务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可选的,指示信息还可包括通信类型,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确定第一数据包所属的第一业务对应的通信类型,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根据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通信类型,确定第一QoS参数,示例性的,通信类型包括广播、组播、或单播。
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包括LTE和NR,若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LTE技术,则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为PPPP和/或PPPR;若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NR技术,则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为QFI和/或5QI。
针对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NR技术的情况下,可根据指示信息中的通信类型,确定第一QoS参数。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若通信类型为单播或组播,则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确定第一QoS参数为QFI,若通信类型为广播,则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确定第一QoS参数为5QI。如此,对于通信类型为单播或者组播时,通过QFI标识第一QoS参数,有助于减小第一通信装置数据的传输量。
实现方式二
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从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接收辅助信息,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根据辅助信息,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辅助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分别对应的信道忙碌率、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分别对应的优先级、覆盖第一通信装置的当前小区支持的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示例性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无线接入技术中的任一种。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参数,第一通信装置获取第一QoS参数和第二QoS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二QoS参数和映射关系,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第一QoS参数对应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一QoS参数,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
基于该方案,确定出第一数据包的第二QoS参数,在确定第一通信装置使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时,又因为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与第一QoS参数对应,通过第一QoS参数和第二QoS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可将第二QoS参数映射为第一QoS参数,从而实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一QoS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从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接收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参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根据第二QoS参数、映射关系和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确定第一QoS参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第一QoS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可获取指示信息,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根据指示信息,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示例性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业务对应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第一数据包属于第一业务。
可选的,指示信息可包括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或者包括第一业务,或者包括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第一业务,第一业务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装置确定通过应用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分别对应的QoS参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一数据包对应的不同QoS参数,确定第一QoS参数,第一QoS参数对应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一QoS参数,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
基于该方案,第一通信装置可先确定出通过应用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分别对应的QoS参数,之后从不同的QoS参数中选择出第一QoS参数,如此,第一通信装置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的选择出所需求的第一QoS参数。
示例性地,本申请提供如下两种确定第一QoS参数的实现方式。
实现方式一,通过从QoS参数级别来选择发送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
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从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接收第一数据包对应的不同QoS参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将第一数据包对应的不同QoS参数中满足预设条件的QoS参数确定为第一QoS参数。
实现方式二,通过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
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从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接收第一数据包对应的不同QoS参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确定第一业务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为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第一数据包属于第一业务,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从第一数据包对应的不同QoS参数中,确定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QoS参数,为第一QoS参数。
针对上述实现方式二,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获取指示信息,通信装置的第二层根据指示信息,确定第一业务对应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业务对应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
可选的,指示信息包括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或第一业务,第一业务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不同无线接入技术包括NR和LTE,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确定通过应用NR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对应的QoS参数为QFI和/或5QI;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确定通过应用LTE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对应的QoS参数为业务优先级PPPP和/或业务可靠性需求PPPR。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一QoS参数,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第一通信装置具有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能力、以及具有通过应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二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能力,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和第二无线直连通信接口为第一通信装置和其他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接口。
基于该方案,第一通信装置具有两个通过应用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能力,当确定使用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时,可确定出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能识别出第一QoS参数。如此,在使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时,可不更改现有确定QoS参数的机制,按需确定出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能识别的第一QoS参数。
示例性地,本申请提供如下两种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实现方式。
实现方式一,第一通信装置获取指示信息,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指示信息,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业务对应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第一数据包属于第一业务。
针对上述实现方式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或第一业务,第一业务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LTE技术,则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为PPPP和/或PPPR;若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NR技术,则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为QFI和/或5QI。
可选的,指示信息还包括通信类型,通信类型包括广播、组播、或单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第一数据包所属的第一业务对应的通信类型,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通信类型,确定第一QoS参数。针对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NR技术的情况,若通信类型为单播或组播,则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第一QoS参数为QFI;若通信类型为广播,则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第一QoS参数为5QI。如此,对于通信类型为单播或者组播时,通过QFI标识第一QoS参数,有助于减小第一通信装置数据的传输量。
实现方式二,第一通信装置获取辅助信息,第一通信装置根据辅助信息,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辅助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分别对应的信道忙碌率、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分别对应的优先级、覆盖第一通信装置的当前小区支持的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示例性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无线接入技术中的任一种。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二服务质量QoS参数;第一通信装置获取第一QoS参数和第二QoS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二QoS参数和映射关系,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第一QoS参数对应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一QoS参数,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
基于该方案,确定出第一数据包的第二QoS参数,在确定第一通信装置使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时,又因为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与第一QoS参数对应,通过第一QoS参数和第二QoS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可将第二QoS参数映射为第一QoS参数,从而实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一QoS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第一QoS参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二QoS参数、映射关系和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确定第一QoS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装置获取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业务对应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指示信息,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第一数据包属于第一业务。
可选的,指示信息包括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或第一业务,第一业务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装置确定通过应用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分别对应的服务质量QoS参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一数据包对应的不同QoS参数,确定第一QoS参数,第一QoS参数对应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一QoS参数,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
基于该方案,第一通信装置可先确定出通过应用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分别对应的QoS参数,之后从不同的QoS参数中选择出第一QoS参数,如此,第一通信装置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的选择出所需求的第一QoS参数。
示例性地,本申请提供如下两种确定第一QoS参数的实现方式。
实现方式一,通过从QoS参数级别来选择发送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
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不同QoS参数,第一通信装置将第一数据包对应的不同QoS参数中满足预设条件的QoS参数确定为第一QoS参数。
实现方式二,通过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
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第一业务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为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第一数据包属于第一业务;第一通信装置从第一数据包对应的不同QoS参数中,确定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QoS参数,为第一QoS参数。
针对上述实现方式二,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装置获取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业务对应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通信装置根据指示信息,确定第一业务对应第一无线接入技术。
可选的,指示信息包括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或第一业务,第一业务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不同无线接入技术包括NR和LTE,第一通信装置确定通过应用NR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对应的QoS参数为QFI和/或5QI;第一通信装置确定通过应用LTE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对应的QoS参数为PPPP和/或PPPR。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根据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根据第一QoS参数,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具有通过应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能力、以及具有通过应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二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能力,所述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和所述第二无线直连通信接口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其他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接口。
该实施例中可能的实现方式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该方案,第一通信装置具有两个通过应用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能力,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在确定使用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时,通知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可使得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确定出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向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发送第一QoS参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根据第一QoS参数发送第一数据包。即丢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在使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时,通过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的交互,可实现在不更改现有确定QoS参数的机制,按需确定出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能识别的第一QoS参数。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参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获取第一QoS参数和第二QoS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根据第二QoS参数和映射关系,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根据第一QoS参数,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
该实施例中可能的实现方式可参见上述第二方面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该方案,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获取第一QoS参数和第二QoS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当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确定出的是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参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使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时,可以根据映射关系和第二QoS参数,确定出第一QoS参数,即实现了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获取了到能识别的第一QoS参数,并根据能识别的第一QoS参数进行通信。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参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获取第一QoS参数和第二QoS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第一通信装置第一层根据第二QoS参数、映射关系和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向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发送第一QoS参数,以使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根据第一QoS参数,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
基于该方案,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根据第一QoS参数和第二QoS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参数和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确定出第一QoS参数,并向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发送第一QoS参数,实现了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获取了到能识别的第一QoS参数,并根据能识别的第一QoS参数进行通信。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确定通过应用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分别对应的QoS参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根据第一数据包对应的不同QoS参数,确定第一QoS参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根据第一QoS参数,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
该实施例中可能的实现方式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该方案,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先确定出通过应用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分别对应的QoS参数,之后向第二层发送不同的QoS参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从不同的QoS参数中选择出第一QoS参数,如此,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的选择出所需的第一QoS参数。而且可以有助于减少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和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之间的层间交互的次数,有助于简化第一通信装置的实现。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第二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和处理器。可选地,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通信装置具有通过应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能力、以及具有通过应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二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能力。当该通信装置包括存储器时,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用于根据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并控制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或第二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进行数据发送,当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通信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一方面中任一种方法、第二方面、第二方面中任一种方法、第三方面、第三方面中任一种方法、第四方面、第四方面中任一种方法、第五方面、第五方面中任一种方法、第六方面、第六方面中任一种方法、第七方面、第七方面中任一种方法、第八方面、第八方面中任一种方法、第九方面、第九方面中任一种方法、第十方面、或第十方面中任一种方法。
示例性的,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可以是具有相应功能的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具有相应通信功能的车辆,也可以是具有相应通信功能的车载通信装置或通信芯片,该通信装置也可以是用于实现相应通信功能的芯片,该芯片可应用于终端设备或者具有相应通信功能的车辆或者车载通信装置。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一方面中任一种方法、第二方面、第二方面中任一种方法、第三方面、第三方面中任一种方法、第四方面、第四方面中任一种方法、第五方面、第五方面中任一种方法、第六方面、第六方面中任一种方法、第七方面、第七方面中任一种方法、第八方面、第八方面中任一种方法、第九方面、第九方面中任一种方法、第十方面、或第十方面中任一种方法,包括相应的功能模块,分别用于实现以上方法中的步骤。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示例性的,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可以是具有相应功能的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具有相应通信功能的车辆,也可以是具有相应通信功能的车载通信装置或通信芯片,该通信装置也可以是用于实现相应通信功能的芯片,该芯片可应用于终端设备或者具有相应通信功能的车辆或者车载通信装置。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单元和多个接口,这些单元和接口可以执行上述方法示例中相应功能,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示例性的,前述通信装置中的第一层的功能,以及通信装置的第二层的功能,可分别由相应的软件模块,或者硬件电路,或者硬件执行软件的方式来实现。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第三方面、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第四方面、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第五方面、第五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第七方面、第七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第八方面、第八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第九方面、或第九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第十方面、或第十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第三方面、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第四方面、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第五方面、第五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第六方面、第六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第七方面、第七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第八方面、第八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第九方面、第九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第十方面、或第十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各层次的架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过程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过程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过程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过程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过程流程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适用的一种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可包括网络设备和通信装置。图1以通信系统包括一个网络设备和两个通信装置为例说明。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网络设备100、通信装置101和通信装置102。
网络设备100可通过无线的方式分别与通信装置101和通信装置102进行通信,例如可以通过Uu空口进行通信。
通信装置101和通信装置102之间可通过无线的方式进行通信,例如可以通过侧行链路(Sidelink,SL)空口传输,SL空口也可称为无线直接通信接口,或称为旁链路空口。其中,侧行链路是针对通信装置101和通信装置102之间直接通信定义的。也就是说通信装置101和通信装置102之间的通信不需要通过基站的转发。通信装置具有通过应用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能力,无线直连通信接口为通信装置101或通信装置102分别和其他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接口,或者为通信装置101和通信装置102之间的通信接口。
通信装置(如图1中的通信装置101、通信装置102)可支持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也可以理解为,通信装置具有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能力、以及具有通过应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二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能力,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和第二无线直连通信接口为通信装置和其他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接口。
比如,通信装置101,可以应用通信装置101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向通信装置102发送数据。相应地,通信装置102,可以应用通信装置102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接收数据。
再比如,通信装置102,可以应用通信装置102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向通信装置101发送数据。相应地,通信装置101,可以应用通信装置101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接收数据。
该通信系统架构可以是V2X通信系统的架构。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可以是LTE无线通信系统,或者是NR无线通信系统等。其中,LTE无线通信系统中采用的无线接入技术为LTE技术,NR无线通信系统采用的无线接入技术为NR技术。
需要说明的是,NR无线通信系统也可以称为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无线通信技术。
网络设备,在LTE无线通信系统中可以是演进基站eNB,在NR无线通信系统中可以是基站gNB。
通信装置,例如可以是车载设备、路侧基础设施(如红绿灯、交通摄像头、路测单元等)、手机、平板电脑等。通信装置可支持LTE V2X通信和NR V2X通信。通信装置可以分别在LTE无线通信系统和NR无线通信系统中运行,也可以从LTE无线通信系统切换至NR无线通信系统,或者从NR无线通信系统切换至LTE无线通信系统。通信装置也可以不在通信系统中运行,即通信装置在小区覆盖之外,当通信装置在小区覆盖范围之外时,可通过SL空口进行通信。其中,通信装置可以同时进行多个业务,不同的业务可以具有不同的QoS要求。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只存在A,只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申请提供的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的通信方法进行说明。其中,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是上述图1中的通信装置101,第二通信装置是上述图1中的通信装置102。或者,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是上述图1中的通信装置102,第二通信装置是上述图1中的通信装置101。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之间可以基于第一业务进行通信,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任一数据包可以称为第一数据包,第一数据包可以是视频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包。也可以是图片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包,也可以是语音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包,也可以是其他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包。无线接入技术是指无线介质将第一通信装置分别与网络设备或者第二通信装置连接起来,以实现数据包的传输。无线接入技术也可称为通信制式,包括但不限于LTE技术和NR技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可均支持的两种无线接入技术,分别为LTE技术和NR技术。若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LTE技术,则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为NR技术;若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NR技术,则第二无线接入技术为LTE技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NR V2X SL对应的QoS参数不做具体的限定,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的实施例以QFI和/或5QI为例进行说明,示例性的,5QI可以是V2X专用的5QI,可以与Uu接口上的5QI不一样,也可以与Uu接口上的5QI一样,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2-图12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不同的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均可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其中,图2-图4是从通信装置的角度介绍的不同的实现方案,图5-图12是从通信装置的内部层与层之间的交互的角度介绍的不同的实现方案。下面分别说明。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
作为示例,本申请提供如下两种实现方式来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
实现方式一
第一通信装置可获取指示信息,根据指示信息,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示例性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业务对应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第一数据包属于第一业务。本申请中,第一业务也可以是标识业务,也可以标识业务类型,本申请不做限定。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装置可以从基站获取第一指示信息,也可以从核心网(例如核心网中的CF节点、或者是具备V2X控制功能的其他节点)获取指示信息,也可以自己配置第一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指示信息可包括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第一业务之间存在映射关系。示例性地,指示信息中包括多个按顺序排列的无线接入技术,第一通信装置可获取多个按顺序排列的业务,无线接入技术列表的顺序与业务列表的顺序一致,默认无线接入列表中的每一项与无线接入技术列表中的每一项一一对应。当第一通信装置获取到按顺序排列的无线接入技术和第一数据包后,先确定第一数据包所属的第一业务,按照第一业务在业务列表中的位置,确定无线接入技术列表中相同位置的那一项即为第一业务对应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指示信息包括第一业务。第一业务和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之间存在映射关系。示例性地,指示信息中包括的第一业务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是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指示信息中未包括的业务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是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或者,指示信息中包括的第一业务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是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指示信息中未包括的业务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是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第一数据包属于第一业务,则可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无线接入技术为第一无线接入技术。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指示信息可包括第一业务和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第一业务和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之间存在映射关系。当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第一数据包属于第一业务,则可以直接确定出与第一业务存在映射关系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
实现方式二
第一通信装置获取辅助信息,根据辅助信息,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辅助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分别对应的信道忙碌率(channel busy ratio,CBR)、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分别对应的优先级、覆盖第一通信装置的当前小区支持的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示例性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无线接入技术中的任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覆盖第一通信装置的当前小区仅支持LTE V2X,则第一通信装置可确定通过LTE V2X SL发送第一数据包。若覆盖第一通信装置的当前小区仅支持NRV2X,则第一通信装置可确定通过NR V2X SL发送第一数据包。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不考虑覆盖第一通信装置的当前小区所支持的无线接入技术,即可以理解为覆盖第一通信装置的当前小区支持的LTE V2X和NR V2X。第一通信装置可根据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直连通信接口的测量结果,和/或,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直连通信接口的优先级,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测量结果可以是CBR。例如,实现方式a,若第一通信装置确定LTE V2X SL的测量结果比NR V2X SL的测量结果差,例如LTE V2X SL对应的CBR大于NR V2X SL对应的CBR,即LTE V2X SL负载比NR V2X SL的负载高,则可确定用NR V2X SL发送第一数据包,即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NR技术。实现方式b,若第一通信装置确定LTE V2X SL的测量结果比NR V2X SL的测量结果好,例如第一通信装置确定LTE V2X SL对应的CBR不大于NRV2X SL对应的CBR,即LTEV2X SL负载比NR V2X SL的负载低,则可确定用LTE V2X SL发送第一数据包,即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LTE技术。实现方式c,若第一通信装置确定LTE V2XSL的测量结果较差、且确定NR V2X SL的测量结果较好,例如第一通信装置确定LTE V2X SL对应的CBR满足第一阈值,且NR V2X SL对应的CBR不满足第二阈值,则可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NR技术。实现方式d,若第一通信装置确定LTE V2X SL的测量结果较好、且确定NR V2X SL的测量结果较差,例如第一通信装置确定LTE V2X SL对应的CBR不满足第一阈值,且NR V2X SL对应的CBR满足第二阈值,则可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LTE技术。实现方式e,针对某些V2X业务,LTE V2X SL优先;针对另一些V2X业务,NR V2X SL优先等,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先从核心网或者基站或者从本地获取V2X业务对应的RAT V2X SL优先级的配置。实现方式f,若第一通信装置确定LTE V2X SL的测量结果和NR V2X SL的测量结果比较接近,例如第一通信装置确定LTEV2X SL对应的CBR不满足第一阈值,且NR V2X SL对应的CBR满足第二阈值,可确定第一数据包所属第一业务的优先级。
本申请中,第一通信装置获取的辅助信息可以是通过检测V2X SL的质量信息,例如测量LTE V2X SL和NR V2X SL的CBR或者基于其他参考信号获得测量结果,例如基于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参考信号或者同步信道块(synchronizationsignal block,SSB)进行测量获得的测量结果。也可以是第一通信装置根据预设的规则定义不同V2X业务的优先级。
步骤202,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不同RAT SL可以有不同的指定QoS的机制,可使得QoS参数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下是不同的。示例性地,若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LTE技术,则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为PPPP和/或PPPR;若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NR技术,则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为QFI和/或5QI。
可选的,第一通信装置可确定第一数据包所属的第一业务对应的通信类型,根据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通信类型,确定第一QoS参数,通信类型包括广播、组播、或单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NR技术、且通信类型为单播或组播,则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第一QoS参数为QFI,若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NR技术、且通信类型为广播,则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第一QoS参数为5QI。如此,对于通信类型为单播或者组播时,通信过程中的第一通信装置能够通过在先的配置交互获知QFI对应的QoS要求具体是什么,因此,可使用通过QFI标识第一QoS参数,有助于减小第一通信装置数据的传输量。而针对广播业务,不存在通信双方的协商,因此发送端的通信装置在发送数据时携带5QI信息,接收端通信装置可以通过5QI直接获知对应的QoS要求,而不需要依赖于在先的协商。
步骤203,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一QoS参数,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
比如,若第一通信装置确定出第一QoS参数为PPPP和/或PPPR,则第一通信装置根据PPPP和/或PPPR,通过应用LTE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
再比如,若第一通信装置确定出第一QoS参数为QFI和/或5QI,则第一通信装置根据QFI和/或5QI,通过应用NR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并不限定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之间存在连接,即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是以广播,或者单播,或者组播的方式发送数据。针对广播的通信方式,第一通信装置以广播的方式发送数据,此时接收的通信装置可以是对数据所属的V2X业务或V2X业务类型感兴趣的任意第二通信装置。
从上述步骤201至步骤203可以看出,第一通信装置具有两个通过应用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能力,当确定使用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时,可确定出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能识别出第一QoS参数。如此,在使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时,可不更改现有确定QoS参数的机制,按需确定出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能识别的第一QoS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场景中,第一通信装置当前所处的蜂窝网络为第二无线接入技术的蜂窝网络,即第一通信装置当前连接的核心网为第二无线接入技术的核心网,但第一通信装置选择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例如,若第一通信装置当前所处的蜂窝网络为NR网络(即在5G系统中),连接的核心网为NR的核心网,即第五代核心网(5th generation core,5GC),但第一通信装置选择用LTE V2XSL进行通信。或者,若第一通信装置当前所处的蜂窝网络为LTE网络(即4G系统中),连接的核心网为LTE的核心网,即演进型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EPC),但是第一通信装置选择用NR V2X SL进行通信。针对该场景,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参数。
示例性的,第一通信装置可根据第一通信装置当前所处蜂窝网络的无线接入技术,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参数。示例性地,若第一通信装置当前所处蜂窝网络为NR网络,连接的核心网为5GC,则可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参数为QFI和/或5QI。若第一通信装置当前所处的蜂窝网络为LTE网络,即连接的核心网为EPC,则可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参数为PPPP和/或PPPR。也可以理解为,第一通信装置当前所处蜂窝网络为NR网络,第一通信装置可默认映射出QFI和/或5QI;第一通信装置当前所处蜂窝网络为LTE网络,第一通信装置可默认映射出PPPP和/或PPPR。
步骤302,第一通信装置获取第一QoS参数和第二QoS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
示例性的,第一QoS参数和第二QoS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是第一通信装置从基站获取的,也可以是从核心网的V2X控制功能(control function,CF)节点中获取的,或者也可以是第一通信装置自己配置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根据协议规定的预设规则配置第一QoS参数和第二QoS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
上述步骤301和步骤302之间没有先后顺序,可以先执行步骤301,再执行步骤302;也可以先执行步骤301,后执行步骤302;或者步骤301和步骤302一起执行。
步骤303,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二QoS参数和映射关系,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
示例性的,第一QoS参数对应第一无线接入技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第二QoS参数为QFI和/或5QI,第一通信装置根据QFI和/或5QI与PPPP和/或PPPR之间的映射关系,映射出第一数据包对应的PPPP和/或PPPR。若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第二QoS参数为PPPP和/或PPPR,第一通信装置根据QFI和/或5QI与PPPP和/或PPPR之间的映射关系,映射出第一数据包对应的QFI和/或5QI。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根据第二QoS参数、映射关系和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确定第一QoS参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第一QoS参数。可选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可参见上述图2中步骤201中的实现方式一和实现方式二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04,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一QoS参数,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
该步骤可参见上述图2中的步骤203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从上述步骤301至步骤304可以看出,确定出第一数据包的第二QoS参数,在确定第一通信装置使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时,又因为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与第一QoS参数对应,通过第一QoS参数和第二QoS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可将第二QoS参数映射为第一QoS参数,从而实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一QoS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
图4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第一通信装置确定通过应用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分别对应的QoS参数。
示例性地,NR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时应用的QoS参数为QFI和/或5QI;LTE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时应用的QoS参数为PPPP和/或PPPR。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装置可确定出通过应用NR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对应的QFI和/或5QI、以及通过应用LTE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对应的PPPP和/或PPPR。
步骤402,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一数据包对应的不同QoS参数,确定第一QoS参数。
示例性的,第一QoS参数对应第一无线接入技术。
示例性的,本申请提供了两种确定第一QoS参数的实现方式。
实现方法一
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不同QoS参数,将第一数据包对应的不同QoS参数中满足预设条件的QoS参数确定为第一QoS参数。例如,第一通信装置确定出两套不同的QoS参数,分别为PPPP和/或PPPR、以及QFI和/或5QI,若PPPP和/或PPPR的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或,QFI和/或5QI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确定PPPP和/或PPPR为第一QoS参数;若PPPP和/或PPPR的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和/或,QFI和/或5QI满足第四预设条件,则确定QFI和/或5QI为第一QoS参数。上述第一预设条件、第二预设条件、第三预设条件和第四预设条件可以是第一通信装置从核心网获取的,也可以是从基站获取的,或者也可以是第一通信装置根据协议预设规则自己配置的。
实现方法二
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第一业务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为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第一通信装置从第一数据包对应的不同QoS参数中,确定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QoS参数为第一QoS参数,第一数据包属于第一业务。其中,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第一业务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的实现方式可参见上述步骤201中的实现方式一和实现方式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403,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一QoS参数,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
该步骤可参见上述图2中的步骤203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从上述步骤401至步骤403可以看出,第一通信装置可先确定出通过应用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分别对应的QoS参数,之后从不同的QoS参数中选择出第一QoS参数,如此,第一通信装置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的选择出所需的第一QoS参数。
图5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各层次的架构示意图。该示例中通信装置可以是上述图1中通信装置101和通信装置102中的任一个,也可以是上述图2至图4中任一第一通信装置。如图5所示,通信装置的架构包括第一层501、第二层502和第三层503。在下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一层可以为车到所有V2X层,第二层可为AS层,第三层可为应用层。图5所示仅为示例,在图中示例的三层之外,也可以有其他层,本发明不做限定。
第一层501,用于确定QoS参数。
第二层502,主要用于该通信装置与其它通信装置和/或网络设备(例如基站)进行通信。例如,可以用光纤、双绞线、无线接入技术等传输介质进行连接。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层502可包括Uu口的接入层(Access Stratum,AS)502a、LTE V2X的接入层502b和NR V2X的接入层502c。Uu口的接入层502a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信息,例如接收来自网络设备为第一通信装置分配的资源信息和/或配置信息。示例性的,Uu口的接入层502a可以是Uu口的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ce Control,RRC)层。LTE V2X的接入层502b用于接收来自第一层501的传输的PPPP和/或PPPR;NR V2X的接入层502c用于接收来自第一层501的5QI和/或QFI。
本申请中,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501向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502发送QoS参数,可分以下三种情形。情形一: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向LTE V2X的接入层502b发送第一数据包时,携带的QoS参数为PPPP和/或PPPR。情形二: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向NR V2X的接入层502c发送第一数据包时,携带的QoS参数为QFI和/或5QI。情形三: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501向第二层502发送第一数据包时,携带的QoS参数包括PPPP和/或PPPR,以及,QFI和/或5QI。情形三也可以是: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向NR V2X的接入层502c发送第一数据包时,携带的QoS参数为QFI和/或5QI、以及、PPPP和/或PPPR,向LTE V2X的接入层502b发送第一数据包时,携带的QoS参数为QFI和/或5QI、以及、PPPP和/或PPPR。情形三是针对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501不能识别出第二层502中LTE V2X的接入层502b和NR V2X的接入层502c的情况。
针对上述情形一,第一通信装置的LTE V2X的接入层502b根据接收到的PPPP和/或PPPR,通过应用LTE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针对上述情形二,第一通信装置的NR V2X的接入层502c根据接收到的QFI和/或5QI,通过应用NR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针对上述情形三,若第一通信装置的LTE V2X的接入层502b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LTE V2X,则第一通信装置的NR V2X的接入层502c将第一数据包丢弃,且第一通信装置的LTE V2X的接入层502b根据接收到的PPPP和/或PPPR,通过应用LTE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若第一通信装置的NRV2X的接入层502c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NR V2X,则第一通信装置的LTE V2X的接入层502b将第一数据包丢弃,第一通信装置的NR V2X的接入层502c根据接收到的QFI和/或5QI,通过应用NR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
第三层503,用于产生V2X数据包,并将产生的数据包发送至第一层50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图5所示的通信装置可具有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能力、以及具有通过应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二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能力,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和第二无线直连通信接口为通信装置和其他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接口。
参考上述图5所示的内容,介绍图2所示的通信方法。如图6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该示例中的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是上述图1中的通信装置101和通信装置102中的任一个,也可以是上述图2中的第一通信装置,也可以是上述图5中的第一通信装置。如图6所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可从基站接收指示信息,之后,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向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发送接收到的指示信息。相应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从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接收指示信息。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指示信息也可以是核心网的CF节点发送至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的。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指示信息也可以是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根据协议预设规则自己配置的。
示例性的,结合上述图5,提供了两种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分别为实现方式一和实现方式二。
实现方式一,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根据指示信息,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
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从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接收指示信息,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根据指示信息,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第一数据包属于第一业务,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业务对应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通过在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向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发送指示信息,可以使得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确定出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从而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根据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确定出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可以识别的第一QoS参数。
该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可以参见上述图2的步骤201的实现方式一中指示信息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实现方式二,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根据辅助信息,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
示例性的,辅助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分别对应的信道忙碌率(channel bussy ratio,CBR)、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分别对应的优先级、覆盖第一通信装置的当前小区支持的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示例性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无线接入技术中的任一种。
本申请中,可以是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获取辅助信息,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将获取到的辅助信息向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发送,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再根据第二层发送的辅助信息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通过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向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发送辅助信息,可以使得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确定出的无线接入技术更符合真实的环境。
该实施例中辅助信息的详细介绍可参见上述图2的步骤201中的实现方式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602,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根据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LTE技术,则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为PPPP和/或PPPR;若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新空口NR技术,则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为QFI和/或5QI。
可选的,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可确定第一数据包所属的第一业务对应的通信类型,通信类型包括广播、组播、或单播。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NR技术、且通信类型为单播或组播,则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确定第一QoS参数为QFI。若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NR技术、且通信类型为广播,则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确定第一QoS参数为5QI。如此,对于通信类型为单播或者组播时,通信过程中的第一通信装置能够通过在先的配置交互获知QFI对应的QoS要求具体是什么,因此,可使用通过QFI标识第一QoS参数,有助于减小第一通信装置数据的传输量。而针对广播业务,不存在通信双方的协商,因此发送端的通信装置在发送数据时携带5QI信息,接收端通信装置可以通过5QI直接获知对应的QoS要求,而不需要依赖于在先的协商。
步骤603,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根据第一QoS参数,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
该步骤可参见上述图2中的步骤203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从上述步骤601至步骤603可以看出,第一通信装置具有两个通过应用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能力,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在确定使用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时,通知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可使得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确定出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向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发送第一QoS参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根据第一QoS参数发送第一数据包。即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在使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时,通过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的交互,可实现不改变现有的LTE V2X系统中的QoS参数管理机制,按需确定出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能识别的第一QoS参数。
为了更清楚的介绍上述图6所示的通信方法流程,可结合上述图5和步骤601中的实现方式一进行说明。图7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过程流程示意图。该示例中以第一层为V2X层,第二层为AS层,第三层为应用层为例说明。如图7所示,该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701,应用层可先触发AS层建立连接(如虚线所示)。
该步骤为可选步骤。
步骤702,AS层获取到指示信息。
示例性的,AS层获取到指示信息的详细过程可参见上述图6中步骤601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703,AS层向V2X层发送指示信息。
相应地,V2X层从AS层接收指示信息。
步骤704,应用层向V2X层发送第一数据包。
相应地,V2X层从应用层接收第一数据包。
此处,第一数据包属于第一业务。
上述步骤703和步骤704之间没有先后顺序,可以先执行步骤703后执行步骤704,也可以先执行步骤704后执行步骤703;也可以步骤703和步骤704一起执行。若先执行步骤703,V2X层可以在步骤704之后,直接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若先执行步骤704,则需要将第一数据包进行缓存,待步骤704之后,再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
步骤705,V2X层根据第一数据包所属的第一业务和指示信息,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
该步骤可以参见上述图6中步骤601中实现方式一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706,V2X层根据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
步骤707,V2X层将第一QoS参数和第一数据包发送至AS层。
相应地,AS层接收到第一QoS参数和第一数据包。
步骤708,AS层根据第一QoS参数,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
该步骤可参见上述图6中的步骤603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结合上述图5和步骤601中的实现方式二,仍以第一层为V2X层,第二层为AS层,第三层为应用层为例说明。图8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过程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801,应用层可先触发AS层建立连接(虚线所示)。
该步骤为可选步骤。
步骤802,AS层获取到辅助信息。
此处,AS层获取到辅助信息的详细过程可参见图6中的步骤601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803,AS层向V2X层发送辅助信息。
相应地,V2X层从AS层接收辅助信息。
步骤804,应用层向V2X层发送第一数据包。
相应地,V2X层从应用层接收第一数据包。
上述步骤803和步骤804之间没有先后顺序,可以先执行步骤803后执行步骤804,也可以先执行步骤804后执行步骤803;也可以步骤803和步骤804一起执行。若先执行步骤803,V2X层可以在步骤804之后,直接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若先执行步骤804,则需要将第一数据包进行缓存,待步骤804之后,再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
步骤805,V2X层可根据辅助信息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
该步骤可参见上述图6中步骤601中的实现方式二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806,V2X层可根据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
步骤807,V2X层向AS层发送第一QoS参数和第一数据包。
相应地,AS层接收到第一QoS参数和第一数据包。
步骤808,AS层根据第一QoS参数,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
该步骤可参见上述图6中的步骤603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第一种可能的场景中,第一通信装置当前所处的蜂窝网络为第二无线接入技术的蜂窝网络,但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选择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例如,若第一通信装置当前所处蜂窝网络为NR网络,连接的核心网为NR的5GC,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选择用LTE V2X SL进行通信。或者,若第一通信装置当前所处的蜂窝网络为LTE网络,连接的核心网为EPC,但是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选择用NR V2X SL进行通信。
针对第一种可能的场景,结合上述图5所示的第一通信装置的架构,说明图3所示的通信方法。图9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可以是上述图5中的第一层501,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可以是上述图5中的第二层502,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三层可以是上述图5中的第三层503。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901,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参数。
示例性的,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可根据第一通信装置当前所处的蜂窝网络的无线接入技术,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参数。
示例性的,如果第一通信装置当前所处的蜂窝网络为LTE网络,但第一通信装置选择NR V2X SL进行通信,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可默认确定第一数据包的第二QoS参数为PPPP和/或PPPR。如果第一通信装置当前所处的蜂窝网络为NR网络,连接的核心网为5GCC,但第一通信装置选择LTE V2X SL进行通信,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可默认确定第一数据包的第二QoS参数为QFI和/或5QI。
步骤902,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向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发送第二QoS参数。
相应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从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接收第二QoS参数。
步骤903,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获取第一QoS参数和第二QoS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QoS参数和第二QoS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是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从基站获取的,即基站为第一通信装置配置了第一QoS参数和第二QoS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示例性的,若第一通信装置当前的无线接入技术为NR技术,则第二QoS参数为QFI和/或5QI,当基站确定第一数据包所属的第一业务对应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LTE技术,则基站为第一通信装置配置QFI和/或5QI与PPPP和/或PPPR之间的映射关系,即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从基站获取QFI和/或5QI与PPPP和/或PPPR之间的映射关系。若第一通信装置当前的无线接入技术为LTE技术,则第二QoS参数为PPPP和/或PPPR,当基站确定第一数据包所属的第一业务对应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NR技术,则基站为第一通信装置配置QFI和/或5QI与PPPP和/或PPPR之间的映射关系,即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从基站获取QFI和/或5QI与PPPP和/或PPPR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QoS参数和第二QoS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也可以是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从核心网(例如核心网中的CF节点、或者是具备V2X控制功能的其他节点)获取的,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向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发送第一QoS参数和第二QoS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相应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从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接收第一QoS参数和第二QoS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QoS参数和第二QoS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也可以是第一通信装置根据协议规定的预设规则自己配置的。
上述步骤901之后,执行步骤902;步骤901和步骤903之间没有先后顺序,可以先执行步骤901,再执行步骤902,后执行步骤903;也可以先执行步骤903,后执行步骤901和步骤902;或者步骤901、步骤902和步骤903一起执行。
步骤904,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根据第二QoS参数和映射关系,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
可选地,若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向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发送了第一数据包和对应的第二QoS参数:QFI和/或5QI,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根据QFI和/或5QI与PPPP和/或PPPR之间的映射关系,映射出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PPPP和/或PPPR,示例性的,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可以是图5中LTE V2X的接入层502b。若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向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发送了第一数据包和对应的第二QoS参数:PPPP和/或PPPR,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根据QFI和/或5QI与PPPP和/或PPPR之间的映射关系,映射出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QFI和/或5QI,示例性的,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可以是图5中的NR V2X的接入层502c。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从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接收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参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根据第二QoS参数、映射关系和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确定第一QoS参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第一QoS参数。
结合上述图5,一种情形为:第一通信装置的LTE V2X的接入层502b和NR V2X的接入层502c都可以从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接收第一数据包及其对应的QFI和/或5QI,Uu口的RRC层确定第一数据包所属的第一业务对应LTE V2X,则NR V2X的接入层502c会将第一数据包丢弃,LTE V2X的接入层502b基于QFI和/或5QI、映射关系和Uu口的RRC确定的LTE V2X,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PPPP和/或PPPR。另一种情形为:第一通信装置的LTE V2X的接入层502b和NR V2X的接入层502c都可以从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接收第一数据包及其对应的PPPP和/或PPPR,Uu口的RRC层确定第一数据包所属的第一业务对应NR V2X,则LTE V2X的接入层502b会将第一数据包丢弃,NR V2X的接入层502c基于PPPP和/或PPPR、映射关系和Uu口的RRC确定的NR V2X,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QFI和/或5QI。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实现方式可参见上述图6中的步骤601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是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自己选择出第一无线接入技术。针对第一通信装置自己选择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情况,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将选择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通知基站,基站为第一通信装置配置第一QoS参数和第二QoS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也可以是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在选择了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后,自己再配置第一QoS参数和第二QoS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
步骤905,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根据第一QoS参数,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
该步骤可参见上述图6中的步骤603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从上述步骤901至步骤905可以看出,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获取第一QoS参数和第二QoS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当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确定出的是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参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使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时,可以根据映射关系和出第二QoS参数,确定出第一QoS参数,即实现了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获取了到能识别的第一QoS参数,并根据能识别的第一QoS参数进行通信。
为了更清楚的介绍上述图9的通信方法流程,该示例中结合上述图5,以第一层为V2X层,第二层为AS层,第三层为应用层为例说明。如图10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过程流程示意图。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1,应用层可先与AS层建立连接(如虚线所示)。
此步骤为可选步骤。
步骤1002,V2X层确定第一通信装置当前所处的蜂窝网络的无线接入技术为第二无线接入技术。
步骤1003,V2X层根据第二无线接入技术,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参数。
步骤1004,应用层向V2X层发送第一数据包。
相应地,V2X层接收第一数据包。
步骤1005,V2X层向AS层发送第二QoS参数和第一数据包。
相应地,AS层接收第二QoS参数和第一数据包。
步骤1006,AS层获取第一QoS参数和第二QoS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
上述步骤1006和步骤1007之间没有先后顺序,可以先执行步骤1006后执行步骤1007,也可以先执行步骤1007后执行步骤1006;也可以步骤1006和步骤1007一起执行。
步骤1007,AS层根据第二QoS参数、以及第一QoS参数和第二QoS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
步骤1008,AS层根据第一QoS参数,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
该步骤可参见上述图6中的步骤603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针对第一种可能的场景,结合上述图5所示的第一通信装置的架构,说明图3所示的通信方法。图11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可以是上述图5中的第一层501,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可以是上述图5中的第二层502,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三层可以是上述图5中的第三层503。如图1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01,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参数。
该步骤可参见上述步骤901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1102,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获取第一QoS参数和第二QoS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QoS参数和第二QoS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是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从基站获取的(从基站的获取过程可参见上述步骤903中的介绍),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向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发送映射关系。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QoS参数和第二QoS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也可以是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从核心网(例如核心网中的CF节点、或者是具备V2X控制功能的其他节点)获取的。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QoS参数和第二QoS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也可以是第一通信装置根据协议规定的预设规则自己配置的。
步骤1103,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
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上述图6的步骤601中的实现方式一,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步骤1102步骤1103之间没有先后顺序,可以先执行步骤1102,后执行步骤1103;也可以先执行步骤1103,后执行步骤1102。
步骤1104,第一通信装置第一层根据第二QoS参数、映射关系和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
该步骤可能的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图9中步骤904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1105,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向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发送第一QoS参数。
步骤1106,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根据第一QoS参数,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
该步骤可参见上述步骤905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更清楚的介绍上述图11的通信方法流程,该示例中结合上述图5,以第一层为V2X层,第二层为AS层,第三层为应用层为例说明。如图12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过程流程示意图。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201,应用层可先与AS层建立连接(如虚线所示)。
此步骤为可选步骤。
步骤1202,V2X层确定第一通信装置当前所处的蜂窝网络的无线接入技术为第二无线接入技术。
步骤1203,V2X层根据第二无线接入技术,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参数。
步骤1204,应用层向V2X层发送第一数据包。
相应地,V2X层接收第一数据包。
步骤1205,V2X层获取第一QoS参数和第二QoS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
该步骤可参见上述1102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步骤1204和步骤1205之间没有先后顺序,可以先执行步骤1204后执行步骤1205,也可以先执行步骤1205后执行步骤1204;也可以步骤1204和步骤1205一起执行。
步骤1206,V2X层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
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上述图6的步骤601中的实现方式一,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1207,V2X层根据第二QoS参数、映射关系和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
该步骤可能的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图9中步骤904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1208,V2X层向AS层发送第一QoS参数。
步骤1209,AS层根据第一QoS参数,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
该步骤可参见上述图6中的步骤603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种可能的场景中,第一通信装置当前所处的蜂窝网络为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蜂窝网络,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例如,若第一通信装置当前所处蜂窝网络为NR网络,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选择用NR V2X SL进行通信。若第一通信装置当前所处蜂窝网络为LTE网络,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选择用LTE V2X SL进行通信。
针对第二种场景,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可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从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接收第一QoS参数,并从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三层接收第一数据包,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根据第一QoS参数,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
示例性地,当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确定第一通信装置当前所处的蜂窝网络为LTE网络,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向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发送第一通信装置选择LTE V2XSL进行通信,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根据LTE,确定出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为PPPP和/或PPPR,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向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发送PPPP和/或PPPR,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根据PPPP和/或PPPR,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当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确定第一通信装置当前所处的蜂窝网络为NR网络,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向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发送第一通信装置选择NR V2X SL进行通信,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根据NR,确定出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为QFI和/或5QI。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向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发送QFI和/或5QI,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根据QFI和/或5QI,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
结合上述图5所示的第一通信装置的架构,说明图4所示的通信方法。图13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该示例中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可以是上述图5中的第一层501,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可以是上述图5中的第二层502,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三层可以是上述图5中的第三层503。如图13所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301,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确定通过应用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分别对应的QoS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包括LTE和NR,则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确定通过应用NR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对应的QoS参数为QFI和/或5QI,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确定通过应用LTE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对应的QoS参数为PPPP和/或PPPR。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不区分最终选择的RAT,会确定出两套QoS参数,一套是LTE V2X SL使用的PPPP和/或PPPR,一套是NR V2X SL使用的QFI和/或5QI,并都发送给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
结合上述图5,示例性的,可以是第一层501向LTE V2X的接入层502b发送第一数据包及其对应的PPPP和/或PPPR,向NR V2X的接入层502c发送第一数据包及其对应的QFI和/或5QI;也可以是第一层501向LTE V2X的接入层502b发送第一数据包及其对应的PPPP和/或PPPR,和,QFI和/或5QI,并向NR V2X的接入层502c发送第一数据包及其对应的PPPP和/或PPPR,和,QFI和/或5QI。
步骤1302,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根据第一数据包对应的不同QoS参数,确定第一QoS参数。
示例性的,第一QoS参数对应第一无线接入技术。
基于该实施例,本申请提供如下两种确定第一QoS参数的实现方式。
实现方式一
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从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接收第一数据包对应的不同QoS参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将第一数据包对应的不同QoS参数中满足预设条件的QoS参数确定为第一QoS参数。也可以理解为,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从接收到的两套QoS参数中选择一套QoS参数为第一QoS参数。例如,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从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接收到两套QoS参数,分别为PPPP和/或PPPR、以及、QFI和/或5QI,若PPPP和/或PPPR的满足预设条件,则确定PPPP和/或PPPR为第一QoS参数;若QFI和/或5QI满足预设条件,则确定QFI和/或5QI为第一QoS参数。
实现方式二
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从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接收第一数据包对应的不同QoS参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确定第一业务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为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第一数据包属于第一业务;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从第一数据包对应的不同QoS参数中,确定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QoS参数,为第一QoS参数。示例性的,可以是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确定第一数据包的第一业务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为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则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从两套QoS参数中,选择出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第一QoS参数。示例性的,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可以向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发第一QoS参数和第二QoS参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确定第一数据对应的是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则应用第一QoS参数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接口上发送第一数据包。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确定第一业务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可参见上述图2的步骤201中实现方式一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也可以通过第一层携带下来的无线接入技术的指示信息来确定第一业务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即此时第一层向第二层发送第一数据包时,还包括对应的第一QoS参数、第二QoS参数和无线接入技术的指示信息。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根据无线接入技术的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数据包的无线接入技术,进而确定应用第一QoS参数或第二QoS参数,具体的若第一数据包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为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则第二层应用第一QoS参数进行数据发送,若第二数据包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为第二无线接入技术,则第二层应用第二QoS参数进行数据发送。
结合上述图5中的情形三,以第一QoS参数为PPPP和/或PPPR,第二QoS参数为QFI和/或5QI为例说明。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向LTE V2X的接入层502b发送PPPP和/或PPPR,向NR V2X的接入层502c发送QFI和/或5QI。在LTE V2X的接入层502b和NR V2X的接入层502c均接收到第一数据包后,LTE V2X的接入层502b和NR V2X的接入层502c分别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第一数据包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可以是通过第一层指示的,即第一层向LTE V2X的接入层502b和NR V2X的接入层502c发送第一数据包时,还可以指示第一数据包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若确定的第一数据包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与接入层的无线接入技术不同时,不发送第一数据包;若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无线接入类型与接入层的无线接入类型相同时,通过应用第一无线直连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比如若LTE V2X的接入层502b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无线接入类型是LTE时,则通过应用LTE无线直连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若LTE V2X的接入层502b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无线接入类型不是LTE时,则不发送第一数据包。再比如,若NR V2X的接入层502c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无线接入类型是NR时,通过应用NR无线直连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若NR V2X的接入层502c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无线接入类型不是NR时,则不发送第一数据包。可选地,LTE V2X的接入层502b和NRV2X的接入层502c分别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的实现方式可参见上述图2的步骤201中实现方式一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第一层501从第三层503接收到第一数据包之后的处理可以是把第一数据包分别发送给LTE V2X的接入层502b和NR V2X的接入层502c,且发给LTE V2X的接入层502b时,需要携带PPPP和/或PPPR;发给NR V2X的接入层502c时,需要携带QFI和/或5QI,可选的,向LTE V2X的接入层502b和NR V2X的接入层502c发送第一数据包时,还可以指示第一数据包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第一层501从第三层503接收到第一数据包之后的处理还可以是把第一数据包发给第二层502,在发给第二层502时,同时携带PPPP和/或PPPR,以及,QFI和/或5QI,可选的,第一层501向第二层502发送第一数据包时,还可以指示第一数据包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两种方式的区别在于第一层501是否能识别出第二层502中的LTE V2X的接入层502b和NR V2X的接入层502c。如果可以,则第一层501可以分别向LTE V2X的接入层502b和NR V2X的接入层502c发送第一数据包及携带的对应的QoS参数,隐含地是要求第一层501对第一数据包执行复制操作。如果不可以,则第一层501可向第二层502发送第一数据包,以及不同的QoS参数。
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确定第一业务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为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实现方式可参见上述图6中的步骤601的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303,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根据第一QoS参数,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
示例性的,可以是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根据第一QoS参数,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
该步骤可参见上述图6中的步骤603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步骤1301至步骤1303,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先确定出通过应用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分别对应的QoS参数,之后向第二层发送不同的QoS参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从不同的QoS参数中选择出第一QoS参数,如此,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的选择出所需的第一QoS参数。而且可以有助于减少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和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之间的层间交互的次数,有助于简化第一通信装置的实现。
为了更清楚的介绍上述图13所示的通信方法流程,该示例中结合上述图5,以第一层为V2X层,第二层为AS层,第三层为应用层为例说明。如图14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过程流程示意图。
步骤1401,应用层可先与AS层建立连接(虚线所示)。
此步骤可选步骤。
步骤1402,应用层向V2X层发送第一数据包。
步骤1403,V2X层确定通过应用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分别对应的QoS参数。
上述步骤1402和步骤1403之间没有先后顺序,可以先执行步骤1402后执行步骤1403,也可以先执行步骤1403后执行步骤1402;也可以步骤1402和步骤1403一起执行。
步骤1404,V2X层向AS层发送不同的QoS参数和第一数据包。
相应地,AS层从V2X层接收不同的QoS参数和第一数据包。
步骤1405,AS层从不同的QoS参数中选择出第一QoS参数。
该步骤可参见上述图11中的步骤1102,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1406,AS层根据第一QoS参数,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
该步骤可参见上述图6中的步骤603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本申请提供了多种通信方法,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比如,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方法,可选的,可以采用图6,图7或图8所示的可能实现方式。也可以采用图3所示的实施方法,可选的,可以采用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的可能实现方式。还可以采用图4所示的实施方法,可选的,可以采用图13或图14所示的可能实现方式。
基于上述内容和相同的构思,图1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通信装置的可能的示例性框图。装置150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1501和收发单元1502。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处理单元1501可以包括第一处理单元和第二处理单元,该收发单元1502可以包括第一收发单元和第二收发单元。处理单元1501用于对装置15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收发单元1502用于支持装置1500与其他通信装置的通信。装置15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1503,用于存储装置15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示例性的,该装置1500中具有的功能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或者硬件执行软件的方式实现。
示例性的,处理单元1501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收发单元1502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或收发电路等,其中,该通信接口是统称,在具体实现中,该通信接口可以包括多个接口。存储单元1503可以是存储器。
该装置1500可以为上述图2至图12任一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装置,还可以为用于第一通信装置的芯片。例如,当装置1500为第一通信装置时,该处理单元例如可以是处理器,该收发单元例如可以是收发器,该收发器包括射频电路,可选地,该存储单元例如可以是存储器。例如,当装置1500为第一通信装置的芯片时,该处理单元例如可以是处理器,该收发单元例如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该处理单元可执行存储单元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可选地,该存储单元为该芯片内的存储单元,如寄存器、缓存等,该存储单元还可以是该接入网设备内的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501,用于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根据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服务质量QoS参数;收发单元1502,用于根据第一QoS参数,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通信装置具有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能力、以及具有通过应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二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能力,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和第二无线直连通信接口为第一通信装置和其他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接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1502包括第一收发单元和第二收发单元;处理单元1501包括第一处理单元;第一收发单元,用于:从第二收发单元接收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业务对应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第一数据包属于第一业务;第一处理单元,
用于:根据指示信息,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指示信息包括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或第一业务,第一业务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处理单元,示例性的,用于:若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长期演进LTE技术,则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为单包优先级PPPP和/或单包可靠性需求PPPR;若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新空口NR技术,则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为服务质量流标识QFI和/或5G QoS指示符5QI。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指示信息还包括通信类型;第一处理单元,示例性的,用于:确定第一数据包所属的第一业务对应的通信类型,通信类型包括广播、组播、或单播;根据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通信类型,确定第一QoS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处理单元,示例性的,用于:若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NR、且通信类型为单播或组播,则确定第一QoS参数为QFI;或者,若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NR、且通信类型为广播,则确定第一QoS参数为5QI。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收发单元,示例性的,用于:从第二收发单元接收辅助信息,辅助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分别对应的信道忙碌率、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分别对应的优先级、覆盖第一通信装置的当前小区支持的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示例性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无线接入技术中的任一种;第一处理单元,示例性的,用于:根据辅助信息,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
基于该方案,第一通信装置具有两个通过应用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能力,当确定使用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时,可确定出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能识别出第一QoS参数。如此,在使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时,可不更改现有确定QoS参数的机制,按需确定出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能识别的第一QoS参数。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501,用于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二服务质量QoS参数;获取第一QoS参数和第二QoS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第二QoS参数和映射关系,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第一QoS参数对应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收发单元1502,用于根据第一QoS参数,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1502包括第一收发单元和第二收发单元;处理单元1501包括第二处理单元;第二收发单元,用于:从第一收发单元接收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参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第一QoS参数;根据第二QoS参数、映射关系和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确定第一QoS参数。
基于该方案,确定出第一数据包的第二QoS参数,在确定第一通信装置使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时,又因为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与第一QoS参数对应,通过第一QoS参数和第二QoS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可将第二QoS参数映射为第一QoS参数,从而实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一QoS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
在第三个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501,用于确定通过应用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分别对应的服务质量QoS参数;根据第一数据包对应的不同QoS参数,确定第一QoS参数,第一QoS参数对应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收发单元1502,用于根据第一QoS参数,通过应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1502包括第一收发单元和第二收发单元;处理单元1501包括第一处理单元和第二处理单元;第二收发单元,用于:从第一收发单元接收第一数据包对应的不同QoS参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将第一数据包对应的不同QoS参数中满足预设条件的QoS参数确定为第一QoS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收发单元,用于:从第一收发单元接收第一数据包对应的不同QoS参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业务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为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第一数据包属于第一业务;从第一数据包对应的不同QoS参数中,确定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QoS参数,为第一QoS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不同无线接入技术包括新空口NR技术和长期演进LTE技术;第一处理单元,示例性的,用于:确定通过应用NR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对应的QoS参数为服务质量流标识QFI和/或5G QoS指示符5QI;确定通过应用LTE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对应的QoS参数为业务优先级PPPP和/或业务可靠性需求PPPR。
基于该方案,第一通信装置可先确定出通过应用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分别对应的QoS参数,之后从不同的QoS参数中选择出第一QoS参数,如此,第一通信装置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的选择出所需求的第一QoS参数。
图15所示的装置为第一通信装置时,所用于执行的上述通信方法中的可能实施方式,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图1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通信装置的一种可能的设计结构的简化示意图。通信装置1600包括处理器1601和通信接口1602。可选地,还包括存储器1603。处理器1601可以实现上述图13中处理单元的功能,通信接口1602可以实现上述图13中收发单元1302的功能。也就是说,本申请中处理器1601可执行上述图13中处理单元1301所执行的方案,通信接口1602或者通信可执行上述收发单元1302所执行的方案其余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通信装置,可以是具有相应功能的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具有相应通信功能的车辆,也可以是具有相应通信功能的车载通信装置或通信芯片,该通信装置也可以是用于实现相应通信功能的芯片,该芯片可应用于终端设备或者具有相应通信功能的车辆或者车载通信装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或者其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双绞线)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磁光盘(MO)等)、光介质(例如光盘)、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ROM、EPROM、EEPROM、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申请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Claims (30)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服务质量QoS参数;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一QoS参数,通过应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具有通过应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能力、以及具有通过应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二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能力,所述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和所述第二无线直连通信接口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其他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业务对应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所述第一数据包属于所述第一业务;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用于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或所述第一业务,所述第一业务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包括:
若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长期演进LTE技术,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为单包优先级PPPP和/或单包可靠性需求PPPR;
若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新空口NR技术,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为服务质量流标识QFI和/或5G QoS指示符5QI。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还包括通信类型;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所属的第一业务对应的通信类型,所述通信类型包括广播、组播、或单播;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根据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所述通信类型,确定所述第一QoS参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根据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所述通信类型,确定所述第一QoS参数,包括:
若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所述NR、且所述通信类型为单播或组播,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确定所述第一QoS参数为所述QFI;或者,
若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所述NR、且所述通信类型为广播,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确定所述第一QoS参数为所述5QI。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接收辅助信息,所述辅助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分别对应的信道忙碌率、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分别对应的优先级、覆盖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当前小区支持的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其中,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所述无线接入技术中的任一种;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根据所述辅助信息,确定用于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
8.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二服务质量QoS参数;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获取第一QoS参数和第二QoS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二QoS参数和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所述第一QoS参数对应第一无线接入技术;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一QoS参数,通过应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二QoS参数和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参数;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确定用于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对应所述第一QoS参数;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根据所述第二QoS参数、所述映射关系和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确定所述第一QoS参数。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获取所述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业务对应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所述第一数据包属于所述第一业务;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用于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或所述第一业务,所述第一业务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12.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确定通过应用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分别对应的服务质量QoS参数;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不同QoS参数,确定第一QoS参数,所述第一QoS参数对应第一无线接入技术;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一QoS参数,通过应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不同QoS参数,确定第一QoS参数,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不同QoS参数;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不同QoS参数中满足预设条件的QoS参数确定为第一QoS参数。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不同QoS参数,确定第一QoS参数,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不同QoS参数;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确定第一业务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为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所述第一数据包属于所述第一业务;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从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不同QoS参数中,确定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第一QoS参数。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确定第一业务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为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层获取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业务对应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
所述通信装置的第二层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业务对应第一无线接入技术。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或所述第一业务,所述第一业务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17.如权利要求12至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无线接入技术包括新空口NR技术和长期演进LTE技术;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通过应用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分别对应的服务质量QoS参数,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确定通过应用所述NR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对应的QoS参数为服务质量流标识QFI和/或5G QoS指示符5QI;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层确定通过应用所述LTE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对应的QoS参数为业务优先级PPPP和/或业务可靠性需求PPPR。
18.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为车到所有V2X层,所述第二层为接入层AS。
1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根据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服务质量QoS参数;
收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QoS参数,通过应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
所述通信装置具有通过应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能力、以及具有通过应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二无线直连通信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能力,所述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和所述第二无线直连通信接口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其他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接口。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包括第一收发单元和第二收发单元;所述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处理单元;
所述第一收发单元,用于:
从所述第二收发单元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业务对应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所述第一数据包属于所述第一业务;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
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用于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或所述第一业务,所述第一业务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22.如权利要求19至21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长期演进LTE技术,则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为单包优先级PPPP和/或单包可靠性需求PPPR;
若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新空口NR技术,则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为服务质量流标识QFI和/或5G QoS指示符5QI。
23.如权利要求19至22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还包括通信类型;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所属的第一业务对应的通信类型,所述通信类型包括广播、组播、或单播;根据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所述通信类型,确定所述第一QoS参数。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所述NR、且所述通信类型为单播或组播,则确定所述第一QoS参数为所述QFI;或者,
若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所述NR、且所述通信类型为广播,则确定所述第一QoS参数为所述5QI。
25.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发单元,具体用于:
从所述第二收发单元接收辅助信息,所述辅助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分别对应的信道忙碌率、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分别对应的优先级、覆盖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当前小区支持的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其中,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为所述无线接入技术中的任一种;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辅助信息,确定用于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
2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二服务质量QoS参数,获取第一QoS参数和第二QoS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第二QoS参数和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参数,所述第一QoS参数对应第一无线接入技术;
收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QoS参数,通过应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包括第一收发单元和第二收发单元;所述处理单元包括第二处理单元;
所述第二收发单元,用于:
从所述第一收发单元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参数;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
确定用于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对应所述第一QoS参数;根据所述第二QoS参数、所述映射关系和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确定所述第一QoS参数。
2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通过应用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包分别对应的服务质量QoS参数;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不同QoS参数,确定第一QoS参数,所述第一QoS参数对应第一无线接入技术;
收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QoS参数,通过应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无线直连通信接口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包括第一收发单元和第二收发单元;所述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处理单元和第二处理单元;
所述第二收发单元,用于:
从所述第一收发单元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不同QoS参数;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
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不同QoS参数中满足预设条件的QoS参数确定为第一QoS参数。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发单元,用于:
从所述第一收发单元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不同QoS参数;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
确定第一业务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为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所述第一数据包属于所述第一业务;从所述第一数据包对应的不同QoS参数中,确定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第一QoS参数。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58769.XA CN111343667B (zh) | 2018-12-19 | 2018-12-19 |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PCT/CN2019/115108 WO2020125237A1 (zh) | 2018-12-19 | 2019-11-01 |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58769.XA CN111343667B (zh) | 2018-12-19 | 2018-12-19 |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43667A true CN111343667A (zh) | 2020-06-26 |
CN111343667B CN111343667B (zh) | 2022-12-13 |
Family
ID=71100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558769.XA Active CN111343667B (zh) | 2018-12-19 | 2018-12-19 |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343667B (zh) |
WO (1) | WO2020125237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147727A1 (zh) * | 2021-01-07 | 2022-07-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WO2022213236A1 (en) * | 2021-04-05 | 2022-10-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sidelink and uplink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 with multipl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s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551084A (zh) * | 2021-06-30 | 2022-12-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189035A1 (en) * | 2016-04-29 | 2017-11-02 | Intel IP Corporation |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v2x (v2v (vehicle to vehicle), v2i (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 and/or v2p (vehicle to pedestrian))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rats) |
CN108811153A (zh) * | 2017-05-05 | 2018-11-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集中式单元、分布式单元、基站及终端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90125B (zh) * | 2017-06-01 | 2020-12-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CN109005527B (zh) * | 2017-06-06 | 2022-07-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终端 |
-
2018
- 2018-12-19 CN CN201811558769.XA patent/CN111343667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1-01 WO PCT/CN2019/115108 patent/WO2020125237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189035A1 (en) * | 2016-04-29 | 2017-11-02 | Intel IP Corporation |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v2x (v2v (vehicle to vehicle), v2i (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 and/or v2p (vehicle to pedestrian))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rats) |
CN108811153A (zh) * | 2017-05-05 | 2018-11-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集中式单元、分布式单元、基站及终端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7)
Title |
---|
CATT: "S2-1812196_PC5 QoS for broadcast", 《SA WG2 MEETING #129BIS 》 * |
LENOVO等: "R2-1817118 Discussion on QoS management for NR V2X", 《3GPP TSG_RAN\WG2_RL2》 * |
LENOVO等: "R2-1817118 Discussion on QoS management for NR V2X",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104》 * |
LG ELECTRONICS: "R2-1815426 PC5 RAT selection", 《3GPP TSG-RAN WG2 #103BIS》 * |
SAMSUNG: "S2-1810341 Solution 13 update: PC5 RAT selection", 《SA WG2 MEETING #129》 * |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R2-1813880 Considerations on NR V2X QoS Management",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103BIS》 * |
ZTE: "R2-1814170 Consideration on RAT Selection in NR V2X", 《3GPP TSG RAN WG2 MEETING #103-BIS》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147727A1 (zh) * | 2021-01-07 | 2022-07-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WO2022213236A1 (en) * | 2021-04-05 | 2022-10-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sidelink and uplink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 with multipl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43667B (zh) | 2022-12-13 |
WO2020125237A1 (zh) | 2020-06-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662270B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09982266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产品 | |
CN112423340B (zh) | 一种用户面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 | |
KR20190116888A (ko) | 5g 시스템에서 차량 통신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 |
US11395214B2 (en) | Method for obtaining slice information and relay apparatus | |
CN111757291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 |
CN113746585B (zh) | 授时方法和通信装置 | |
US20230098258A1 (en) | Relay bearer establish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
CN110831213B (zh) |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
CN111328140B (zh) | 侧链通信方法和装置 | |
CN111343667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
CN113079548B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
KR20200035134A (ko) | 사용자 평면을 분리하기 위한 서비스 품질 구현들 | |
KR20230139683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어플리케이션 데이터를 처리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 |
CN113630738B (zh) | 一种侧行链路通信方法及装置 | |
WO2023284551A1 (zh) |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 |
WO2022033393A1 (zh) | 业务流量分流的方法和装置 | |
KR20180110003A (ko) | 백홀 링크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4126050B (zh) | 下行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15942255A (zh) | 通道配置方法及装置 | |
EP4142428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 |
CN111132223B (zh) | 一种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 |
CN109314629A (zh) | 发送响应信息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 |
CN114698145A (zh) | 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
WO2016201860A1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