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42396B - 自适应桥架转向的施工方法及桥架 - Google Patents
自适应桥架转向的施工方法及桥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342396B CN111342396B CN202010128718.4A CN202010128718A CN111342396B CN 111342396 B CN111342396 B CN 111342396B CN 202010128718 A CN202010128718 A CN 202010128718A CN 111342396 B CN111342396 B CN 11134239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idge frame
- plate
- movable
- self
- adapt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9194 climb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98 poli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5 in-situ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6—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laying cables, e.g. laying apparatus on vehicle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6—Joints for connecting lengths of protective tubing or channels, to each other or to casings, e.g. to distribution boxes; Ensuring electrical continuity in the joint
- H02G3/0608—Joints for connecting non cylindrical conduits, e.g. channel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36—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i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适应桥架转向的施工方法及桥架,自适应桥架转向的施工方法包括:将自适应桥架转向器的两端分别置于两个任意方向连接的桥架段的端部,使所述自适应桥架转向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桥架段的端部连接;折弯所述自适应桥架转向器,使得所述自适应桥架转向器的两端分别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方向延伸。本实施例操作简单,根据现场需要将自适应桥架转向器与桥架段自由组合、调整弯折板的弯折程度即可形成方向改变的桥架,使用灵活性好;由于简化了施工流程,也不需要对应各工序配备相应的加工工具,直接提升了施工效率,节约了生产投入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系统布设领域,特别是涉及自适应桥架转向的施工方法及桥架。
背景技术
在铁路、地铁、民商用等建筑电气系统中,强弱电线缆分布于建筑物内外各处。为了支撑、保护线缆,可以在建筑物吊顶层沿线缆的垂直、水平干线路径设置桥架,利用桥架对敷设于其中的线缆进行防护。
实际施工时,桥架主要架设于建筑物走廊、大厅、站台、电缆井等公共区域,由于通风、消防、FAS、BAS、视频、通信、电力、公安等系统的桥架、管、槽均集中于公共区,所以架设桥架的空间坐标(一般位于吊顶层以上)需提前协调布局,布局后的桥架包含复杂的转向、跨越、爬坡等需要改变延伸方向的区段。
对于桥架中的转向、跨越、爬坡等需要改变延伸方向的区段,通常有两种方法搭建:一是提前量好尺寸、角度、爬坡高度及桥架规格,由厂家定做;二是由施工经验丰富的技工现场加工,加工时需提前量好尺寸、转向角度、爬坡高度等参数,再通过计算确定桥架切割位置及切割点,经过计算、划线、切割、打磨、打孔、固定、敲击等工艺后方可使用。由于现场各系统管线碰撞在安装前才能定下来,而且施工图现场优化情况较多,且不同系统进场时间不同,所以桥架尺寸很难提前确定且变数较多,施工中通常采用第二种方法。
采用第二种现场加工的方法时,通常有以下缺点:1.需经过计算、划线、切割、打磨、打孔、固定、敲击等工艺后方可完成,加工程序繁琐;2.测量复杂,要准确测量桥架变线前后高度差、转向角度及跨度,计算好切割点位,稍有疏忽就会造成加工废品;3.当加工完成后需要临时变更桥架的延伸方向参数时,只能将加工完成的桥架废弃,重新测量、计算、制作;4.效率低下,通常2个熟练技工一个工作日能加工8-10个成品转向头;5.成本高,由于工艺复杂,现场需配置水平仪、切割机、角磨机、电钻、角尺、扳手、锤子、计算器、配电箱等工器具,设备材料成本及管理安全成本也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延伸方向改变的区段的加工方法操作复杂、废品率高且适应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自适应桥架转向的施工方法及桥架。
一种自适应桥架转向的施工方法,包括:
将自适应桥架转向器的两端分别置于两个桥架段的端部,使所述自适应桥架转向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桥架段的端部连接;
折弯所述自适应桥架转向器,使得所述自适应桥架转向器的两端分别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方向延伸。
上述自适应桥架转向的施工方法,至少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施例的方法操作简单,根据现场需要将自适应桥架转向器与桥架段自由组合、调整弯折板的弯折程度即可形成方向改变的桥架,克服了以前不论自己加工还是工厂生产必须严格测量现场、严谨计算相关参数的缺点,施工单位不再需要现场测量、计算,更不用向厂家提供转向角度、爬坡高度、跨度等参数由厂家定做;
由于不再需要复杂的现场测量和精确的参数计算,只需制造自适应桥架转向器即可满足施工要求,废品率显著下降;
施工过程中需要在现有的方案基础上临时调节桥架的延伸方向时,只需调整自适应桥架转向器的弯折程度就可应对各种临时变更的情况,不需要将成型的桥架废弃重建,使用灵活性好;
由于施工单位省去了现场测量、计算、加工工序,简化了施工流程,也不需要对应各工序配备相应的加工工具,直接提升了施工效率,节约了生产投入成本,也规避了诸多现场施工的安全风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弯所述自适应桥架转向器,使得所述自适应桥架转向器的两端分别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方向延伸,包括:
操作活动转向部件的弯折板折弯,使得所述活动转向部件的两端分别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方向延伸,并使得所述活动转向部件处于弯折状态;
操作固定部件固定所述活动转向部件,使所述活动转向部件保持弯折状态;
利用盖板补偿所述活动转向部件上与所述弯折板相对一侧的顶部镂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活动转向部件的弯折板折弯,包括:操作相邻的两个活动板体绕转轴转动以改变两个所述活动板体之间的夹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相邻的两个活动板体绕转轴转动以改变两个所述活动板体之间的夹角,包括:
当两个所述桥架段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时,操作相邻的两个活动底板绕所述转轴转动以改变两个所述活动底板之间的夹角;
当两个所述桥架段在同一水平面内时,操作相邻的两个活动立板绕所述转轴转动以改变两个所述活动立板之间的夹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固定部件固定所述活动转向部件,使所述活动转向部件保持弯折状态;包括:
操作固定连接片固定所述弯折板侧边的侧护板,使得所述弯折板保持弯折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固定连接片固定所述弯折板侧边的侧护板,使得所述弯折板保持弯折状态,包括:
操作扇形连接片贴合于所述侧护板且所述扇形连接片的夹角顶点设于所述弯折板的弯折部位;
固定连接所述扇形连接片与所述侧护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连接所述扇形连接片与所述侧护板,包括:
螺栓穿过以所述弯折部位为中心呈扇形间隔分布于所述侧护板上的第一联结孔和以所述弯折部位为中心呈扇形间隔分布于所述扇形连接片上的第二联结孔,从而连接所述扇形连接片与所述侧护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固定部件固定所述活动转向部件,使所述活动转向部件保持弯折状态,还包括:
操作顶角镂空补偿器与所述固定连接片连接并封堵所述侧护板、所述固定连接片与所述盖板围成的顶角空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顶角镂空补偿器与所述固定连接片连接并封堵所述侧护板、所述固定连接片与所述盖板围成的顶角空隙,包括:
操作封堵部件封堵所述侧护板、所述固定连接片与所述盖板围成的空隙;
将与所述封堵部件相连接的连接杆与所述固定连接片相连接,从而将所述封堵部件固定于所述侧护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封堵部件封堵所述侧护板、所述固定连接片与所述盖板围成的空隙;包括:
根据所述空隙的区域位置转动设于所述连接杆端部的翼板,以使所述翼板覆盖所述空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与所述封堵部件相连接的连接杆与所述固定连接片相连接,从而将所述封堵部件固定于所述侧护板,包括:
螺栓穿过沿长度方向分布于所述连接杆表面的多个连接孔中的一个以及所述固定连接片,从而使所述封堵部件固定于所述固定连接片上的不同位置并封堵不同的区域范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利用盖板补偿所述活动转向部件上与所述弯折板相对一侧的顶部镂空,包括:
根据所述顶部镂空的大小调节所述盖板的长度,并使所述盖板覆盖所述顶部镂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使所述自适应桥架转向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桥架段的端部连接,包括:
螺钉穿过所述自适应桥架转向器两端的螺孔并旋入所述桥架段的端部,从而紧固连接所述自适应桥架转向器与所述桥架段。
一种桥架,所述桥架根据以上所述的自适应桥架转向的施工方法施工得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自适应桥架转向器向下转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自适应桥架转向器去除盖板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自适应桥架转向器向上转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自适应桥架转向器中的固定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利用实施例一的自适应桥架转向器实现桥架爬坡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自适应桥架转向器朝向活动立板背对盖板的一侧转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自适应桥架转向器去除侧护板后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自适应桥架转向器朝向活动立板面对盖板的一侧转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5中,
100、活动转向部件;101、对接螺孔;110、弯折板;111、活动板体;1111、活动底板;112、转轴;120、侧护板;121、立板;122、第一联结孔组;
200、固定部件;210、固定连接片;211、第二联结孔组;220、顶角镂空补偿器;221、连接杆;2211、连接孔;222、封堵部件;2221、翼板;
300、盖板;
10、自适应桥架转向器;20、第一水平桥架段;30、中间桥架段;40、第二水平桥架段;
图6-图8中,
100’、活动转向部件;101’、对接螺孔;110’、弯折板;111’、活动板体;1111’、活动立板;112’、转轴;120’、侧护板;121’、底板;
200’、固定部件;210’、固定连接片;220’、顶角镂空补偿器;
300’、盖板;310’、连接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背离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所描述的各种实施例作出变化和改进。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洁起见,可能省略对熟知的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应当理解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所用到的自适应桥架转向器包括:活动转向部件、固定部件和盖板。活动转向部件包括弯折板及设于所述弯折板两侧的侧护板,所述弯折板可弯折,以使所述活动转向部件的两端分别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方向延伸。固定部件设于所述侧护板,用于固定处于弯折状态的所述活动转向部件。盖板用于补偿所述活动转向部件上与所述弯折板相对一侧的顶部镂空。
具体实施方法:可将自适应桥架转向器置于需要转向的桥架段的端部,使活动转向部件的一端与桥架段的端部连接;操作活动转向部件的弯折板折弯,使活动转向部件的另一端朝向转向后的目标方向延伸,利用固定部件固定活动转向部件使其状态稳定,利用盖板补偿所述活动转向部件上与所述弯折板相对一侧的顶部镂空,最后将另一个桥架段与活动转向部件的另一端相连接,即可形成方向改变的桥架。
本实施例中,由于自适应桥架转向器的弯折板弯折后可以使所述活动转向部件的两端分别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方向延伸,将两个桥架段通过自适应桥架转向器连接后即可形成方向可变的桥架体,形成的桥架体可对其内部敷设的线缆进行有效防护。当需要实现桥架的跨越和爬升时,可设置多个桥架段,并在每两个相邻的桥架段之间设置自适应桥架转向器,多个自适应桥架转向器皆可通过弯折改变延伸方向,通过多个自适应桥架转向器的协同配合转向即可以按需自由改变整个桥架的延伸方向。
本实施例操作简单,根据现场需要将自适应桥架转向器与桥架段自由组合、调整弯折板的弯折程度即可形成方向改变的桥架,克服了以前不论自己加工还是工厂生产必须严格测量现场、严谨计算相关参数的缺点,施工单位不再需要现场测量、计算,更不用向厂家提供转向角度、爬坡高度、跨度等参数由厂家定做;
由于不再需要复杂的现场测量和精确的参数计算,只需制造自适应桥架转向器即可满足施工要求,废品率显著下降;
施工过程中需要在现有的方案基础上临时调节桥架的延伸方向时,只需调整自适应桥架转向器的弯折程度就可应对各种临时变更的情况,不需要将成型的桥架废弃重建,使用灵活性好;
由于施工单位省去了现场测量、计算、加工工序,简化了施工流程,也不需要对应各工序配备相应的加工工具,直接提升了施工效率,节约了生产投入成本,也规避了诸多现场施工的安全风险。
接下来,以两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为例,描述自适应桥架转向器的具体形式和使用方法。
实施例一
参考图1-图2,本实施例中的自适应桥架转向器的弯折板110包括两个活动板体111,两个所述活动板体111通过转轴112连接且可绕所述转轴112转动。具体的,所述活动板体111包括活动底板1111,所述侧护板120包括设于所述活动底板1111宽度方向两侧的立板121;所用的固定部件200包括固定连接片210,用于固定连接布置于两个活动底板1111同侧的立板121。
水平延伸的桥架经常需要在竖直平面内转向,此时可采用实施例一的自适应桥架转向器。
施工过程:当桥架需要向下转向时,先将自适应桥架转向器置于需要转向的桥架段的端部,使活动转向部件100的一端通过对接螺孔101与桥架段的端部连接;操作弯折板110绕转轴112向下折弯,使活动转向部件100的另一端朝向转向后的目标方向延伸,弯折后将两个活动底板1111同侧的立板121利用固定连接片210固定起来,从而使活动转向部件100处于稳定的弯折状态,利用盖板300补偿所述活动转向部件100上与活动底板1111相对一侧的顶部镂空,保证在向下弯折时活动转向部件100处于封闭状态;将另一个桥架段与活动转向部件100的另一端相连接,即可形成向下转向的桥架。
参考图3,当桥架需要向上转向时,与上述向下转向的操作基本相同,区别在于需要操作弯折板110绕转轴112向上折弯,使活动转向部件100的另一端斜向上延伸;弯折后再将两个活动底板1111同侧的立板121利用固定连接片(图3中未示出)固定起来,从而使活动转向部件100处于稳定的向上弯折状态;最后将另一个桥架段与活动转向部件100的另一端相连接,即可形成向上转向的桥架。利用实施例一的自适应桥架转向器可以满足水平延伸的桥架在竖直平面内的向上或向下转向的需求。
实施例一所描述的自适应桥架转向器和施工方法可以满足桥架在竖直平面内的转向需求。在实施例一中以固定连接片210作为固定部件200,利用固定连接片210可牢固连接处于两个活动底板1111同侧的立板121。
进一步地,参考图1和图2,所述固定连接片210为扇形连接片,所述扇形连接片贴合于所述立板121且所述扇形连接片的顶点设于所述转轴112的轴心,所述扇形连接片的半径与所述立板121的宽度相同。当弯折板110折弯时,两个活动底板1111绕转轴112转动一定角度,将扇形连接片贴合所述立板121设置并通过粘贴或紧固件穿入连接的方式使扇形连接片与立板121牢固连接到一起;由于扇形连接片的半径与所述立板121的宽度相同,在弯折板110整体绕转轴112向下折弯时扇形连接片可以补偿两个活动底板1111同侧的立板121之间出现的空隙。
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板121上靠近所述转轴112的部位设有第一联结孔组122,所述第一联结孔组122包括多个第一联结孔,所述多个第一联结孔以所述转轴112为中心呈扇形间隔分布于所述立板121上;所述固定连接片210上设有第二联结孔组211,所述第二联结孔组211包括多个第二联结孔,所述多个第二联结孔与所述多个第一联结孔的分布方式相一致,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联结孔和所述第二联结孔从而连接所述固定连接片210与所述立板121。具体的,弯折板110整体绕转轴112折弯所需的角度后,将螺栓穿过第一联结孔和第二联结孔即可连接固定连接片210与所述立板121;由于第一联结孔以所述转轴112为中心呈扇形间隔分布于所述立板121上,且固定连接片210上的多个第二联结孔与所述多个第一联结孔的分布方式相一致,当弯折板110整体绕转轴112折弯不同的角度时,螺栓可以从不同的第一联结孔和第二联结孔中穿过以连接固定连接片210与所述立板121,从而满足多种弯折角度的固定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第一联结孔有两排,以所述转轴112为中心呈扇形间隔分布于所述立板121。需要固定时,在每排第一联结孔中皆选择一个用于供螺栓穿过,从而每块立板121与固定连接片210都通过两个螺栓固定,保证立板121与固定连接片210之间的稳定连接。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联结孔组122和/或第一联结孔组122替换为弧形通孔,当弯折板110整体绕转轴112折弯不同的角度时,螺栓可以从弧形通孔上的不同位置穿过以连接固定连接片210与所述立板121,也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此处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件200还包括顶角镂空补偿器220,与所述固定连接片210连接,用于封堵所述立板121、所述固定连接片210与所述盖板300围成的顶角空隙。利用顶角镂空补偿器220补偿顶角空隙后,可以全面包裹住内部的线缆使其完全与外部隔绝,降低内部线缆受信号干扰的概率。
参考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角镂空补偿器220包括:
连接杆221,所述连接杆221与所述固定连接片210相连接;
封堵部件222,设于连接杆221的另一端,用于封堵所述立板121、所述固定连接片210与所述盖板300围成的空隙。
具体地,利用固定连接片210将两个活动底板1111同侧的立板121固定后,操作封堵部件222封堵住所述立板121、所述固定连接片210与所述盖板300围成的顶角空隙,再将连接杆221与立板121上的固定连接片210相连接即可将顶角镂空补偿器220快速固定在自适应桥架转向器侧边的立板121上。连接杆221可以将顶角镂空补偿器220固定于自适应桥架转向器侧边,使得封堵部件222的位置稳定,降低相对于顶角空隙自由偏移的概率。
参考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封堵部件222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连接杆221的另一端的两个翼板2221,两个所述翼板2221分别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连接杆221的端部。通过转动调节两个翼板2221可以使翼板2221的翼缘覆盖不同的区域,根据顶角空隙的区域位置自由转动翼板2221使其覆盖并封堵住空隙,可调节的翼板2221可以自由调节张开角度和所能覆盖的区域范围,从而可满足多种封堵要求,适应性好。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221上沿长度方向分布设有多个连接孔2211,螺栓穿过连接孔2211和所述固定连接片210从而使所述连接杆221与所述固定连接片210相连接。螺栓穿过不同的连接孔2211可以将连接杆221和顶角镂空补偿器220固定在固定连接片210上的不同位置,从而改变封堵部件222的封堵区域范围。
可以理解的,除了本实施例的固定连接片210,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件200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可以是设于侧护板120上的固定连杆。活动转向部件100弯折后,固定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活动板体111同侧的侧护板120,从而固定所述活动转向部件100使其保持弯折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板300为伸缩式盖板。具体地,当活动转向部件100上与所述弯折板110相对一侧的顶部镂空面积较大时,抽拉伸缩式盖板使其长度增大并覆盖到顶部镂空处;当活动转向部件100上与所述弯折板110相对一侧的顶部镂空面积较小时,操作伸缩式盖板使其长度减小后覆盖到顶部镂空处,伸缩式盖板覆盖顶部镂空后通过表面设置的连接通孔连接到活动转向部件100上或通过其他方式粘结到活动转向部件100上即可。本实施例,可根据顶部镂空的大小调节伸缩式盖板的长度以匹配覆盖顶部镂空,操作灵活,适应性强。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盖板300可以由多块板体拼接组成,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拼接形成刚好可以补偿顶部镂空的盖板300,因此对于盖板300的具体形式此处不做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转向部件100的两端能够分别沿长度方向伸缩。活动转向部件100的两端分别与桥架段连接后可形成转向桥架,通过调节使活动转向部件100的两端伸缩可以得到不同尺寸规格的桥架。
利用实施例一的自适应桥架转向器还可以实现桥架的爬坡。具体的,参考图5,可在第一水平桥架段20的端部设置一向上弯折的自适应桥架转向器10,自适应桥架转向器10的另一端斜向上延伸并连接中间桥架段30的低端,中间桥架段30的高端连接另一向下弯折的自适应桥架转向器10,自适应桥架转向器10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水平桥架段40。第二水平桥架段40与第一水平桥架段20处于不同的水平面,从而实现桥架的向上爬坡,以满足水平延伸的桥架在竖直平面内的转向需求。
实施例二
参考图6和图7,在实施例二中,自适应桥架转向器的弯折板110’包括两个活动板体111’,两个所述活动板体111’通过转轴112’连接且可绕所述转轴112’转动。具体的,所述活动板体111’包括活动立板1111’,所述侧护板120’包括设于所述活动立板1111’高度方向两侧的底板121’;所用的固定部件200’包括固定连接片210’,用于将两个活动立板1111’同侧的底板121’固定连接在一起。
实际施工时桥架经常需要在水平面内转向,此时可采用实施例二的自适应桥架转向器。
施工过程:参考图6和图7,当桥架需要朝向活动立板1111’背对盖板300’的一侧转向时,先将自适应桥架转向器置于需要转向的桥架段的端部,使活动转向部件100’的一端通过对接螺孔101’与桥架段的端部连接;操作活动立板1111’朝向背对盖板300’的一侧折弯,使活动转向部件100’的另一端朝向转向后的目标方向延伸;弯折后将两个活动立板1111’同侧的底板121’利用固定连接片210’固定起来,从而使活动转向部件100’处于稳定的弯折状态;利用盖板300’补偿所述活动转向部件100’上与两个活动底板1111’相对一侧的顶部镂空,保证弯折后活动转向部件100’处于封闭状态,盖板300’覆盖镂空后通过表面设置的连接通孔310’连接到活动转向部件100’上或通过其他方式粘结到活动转向部件100’上即可;最后将另一个桥架段与活动转向部件100’的另一端相连接,即可形成侧边转向的桥架。
参考图8,当桥架需要朝向活动立板1111’面对盖板300’的一侧转向时,与上述朝向活动立板1111’背对盖板300’的一侧转向的操作基本相同,区别在于需要操作弯折板110’朝向面对盖板300’的一侧折弯,使活动转向部件100’的另一端朝向转向后的目标方向延伸。弯折后再将两个活动立板1111’同侧的底板121’利用固定连接片(图8中未示出)固定起来,从而使活动转向部件100’处于稳定的弯折状态;利用盖板300’补偿所述活动转向部件100’上与两个活动立板1111’相对一侧的顶部镂空,盖板300’覆盖镂空后通过连接通孔310’连接到活动转向部件100’上;最后将另一个桥架段与活动转向部件100’的另一端相连接,即可形成朝向盖板300’的一侧转向的桥架。从而利用实施例二的自适应桥架转向器和施工方法可以满足桥架在水平面内的转向需求。
在实施例二中以固定连接片210’和顶角镂空补偿器220’作为固定部件200’。利用固定连接片210’可牢固连接处于两个活动立板1111’同侧的底板121’;顶角镂空补偿器220’与所述固定连接片210’连接,用于封堵所述底板121’、所述固定连接片210’与所述盖板300’围成的顶角空隙。
在实施例二中,所采用的固定连接片210’、顶角镂空补偿器220’、盖板300’的具体结构以及设置方式与实施例一中提到的相对应的部件的具体结构和设置方式相一致,此处不重复描述。
实施例二所描述的自适应桥架转向器可以满足水平延伸的桥架在水平面内的转向需求。将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中的自适应桥架转向器相结合能够实现桥架在空间内任意方向的转向。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自适应桥架转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自适应桥架转向器的两端分别置于两个桥架段的端部,使所述自适应桥架转向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桥架段的端部连接;
操作活动转向部件的弯折板以折弯所述自适应桥架转向器,使得所述自适应桥架转向器的两端分别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方向延伸;
利用盖板补偿所述活动转向部件上与所述弯折板相对一侧的顶部镂空;
操作固定部件固定所述活动转向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固定连接片和顶角镂空补偿器,所述固定连接片固定所述弯折板侧边的侧护板,使所述活动转向部件保持弯折状态;
操作顶角镂空补偿器与所述固定连接片连接并封堵所述侧护板、所述固定连接片与所述盖板围成的顶角空隙,所述顶角镂空补偿器包括封堵部件,所述封堵部件包括翼板,转动所述翼板使其覆盖并封堵住所述顶角空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活动转向部件的弯折板折弯,包括:操作相邻的两个活动板体绕转轴转动以改变两个所述活动板体之间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相邻的两个活动板体绕转轴转动以改变两个所述活动板体之间的夹角,包括:
当两个所述桥架段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时,操作相邻的两个活动底板绕所述转轴转动以改变两个所述活动底板之间的夹角;
当两个所述桥架段在同一水平面内时,操作相邻的两个活动立板绕所述转轴转动以改变两个所述活动立板之间的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固定连接片固定所述弯折板侧边的侧护板,使得所述弯折板保持弯折状态,包括:
操作扇形连接片贴合于所述侧护板且所述扇形连接片的夹角顶点设于所述弯折板的弯折部位;
固定连接所述扇形连接片与所述侧护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连接所述扇形连接片与所述侧护板,包括:
螺栓穿过以所述弯折部位为中心呈扇形间隔分布于所述侧护板上的第一联结孔和以所述弯折部位为中心呈扇形间隔分布于所述扇形连接片上的第二联结孔,从而连接所述扇形连接片与所述侧护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顶角镂空补偿器与所述固定连接片连接并封堵所述侧护板、所述固定连接片与所述盖板围成的顶角空隙,包括:
操作所述封堵部件封堵所述侧护板、所述固定连接片与所述盖板围成的空隙;
将与所述封堵部件相连接的连接杆与所述固定连接片相连接,从而将所述封堵部件固定于所述侧护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封堵部件封堵所述侧护板、所述固定连接片与所述盖板围成的空隙,包括:
根据所述空隙的区域位置转动设于所述连接杆端部的所述翼板,以使所述翼板覆盖所述空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与所述封堵部件相连接的连接杆与所述固定连接片相连接,从而将所述封堵部件固定于所述侧护板,包括:
螺栓穿过沿长度方向分布于所述连接杆表面的多个连接孔中的一个以及所述固定连接片,从而使所述封堵部件固定于所述固定连接片上的不同位置并封堵不同的区域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盖板补偿所述活动转向部件上与所述弯折板相对一侧的顶部镂空,包括:
根据所述顶部镂空的大小调节所述盖板的长度,并使所述盖板覆盖所述顶部镂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所述自适应桥架转向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桥架段的端部连接,包括:
螺钉穿过所述自适应桥架转向器两端的螺孔并旋入所述桥架段的端部,从而紧固连接所述自适应桥架转向器与所述桥架段。
11.一种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架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所述的自适应桥架转向的施工方法施工得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28718.4A CN111342396B (zh) | 2020-02-28 | 2020-02-28 | 自适应桥架转向的施工方法及桥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28718.4A CN111342396B (zh) | 2020-02-28 | 2020-02-28 | 自适应桥架转向的施工方法及桥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42396A CN111342396A (zh) | 2020-06-26 |
CN111342396B true CN111342396B (zh) | 2021-07-13 |
Family
ID=71185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128718.4A Active CN111342396B (zh) | 2020-02-28 | 2020-02-28 | 自适应桥架转向的施工方法及桥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34239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82466B (zh) * | 2020-12-23 | 2022-04-29 | 上海振华重工启东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绞吸挖泥船桥架耳轴套安装方法 |
CN113629616B (zh) * | 2021-08-31 | 2023-01-31 | 浙江连翔五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型钢弱电工程桥架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35733A (zh) * | 2012-03-31 | 2012-08-15 | 江苏金华厦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可调节走向的核电桥架 |
CN105090615B (zh) * | 2015-09-02 | 2017-03-08 | 威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万能桥架弯头 |
CN105490222A (zh) * | 2015-12-29 | 2016-04-13 | 许昌美特桥架股份有限公司 | 桥架弯通 |
CN205944932U (zh) * | 2016-08-03 | 2017-02-08 | 易霸科技(威海)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上下可调节桥架弯头 |
CN206389076U (zh) * | 2016-12-01 | 2017-08-08 | 陕西建工第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建筑物伸缩缝用桥架补偿器 |
CN207053111U (zh) * | 2017-08-18 | 2018-02-27 | 镇江昌达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转向桥架弯通 |
ES1196339Y (es) * | 2017-10-17 | 2018-01-30 | Unex Aparellaje Electrico Sl | Dispositivo para la conexión en ángulo de bandejas portacables. |
-
2020
- 2020-02-28 CN CN202010128718.4A patent/CN111342396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42396A (zh) | 2020-06-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342396B (zh) | 自适应桥架转向的施工方法及桥架 | |
US20170234007A1 (en) | Holeless Curtain Wall Mullion Connection | |
CN211456578U (zh) | 自适应桥架转向器及桥架结构 | |
CN105804298B (zh) | 一种蜂窝状的外凸型不规则幕墙的施工方法 | |
CN203684632U (zh) | 可伸缩式焊接操作平台 | |
JP2007224626A (ja) | 陸屋根建物の屋根改修構造及びその構築方法 | |
US6832455B1 (en) | Structure | |
CN109826443B (zh) | 装配式建筑模块建造房屋的方法 | |
JP2019173334A (ja) | 乾式床構造とその施工方法、乾式床構造を形成する塞ぎ乾式床パネルと先張り乾式床パネル | |
CN113756502B (zh) | 一种z字形大跨度铝合金框架屋盖的施工方法 | |
CN113374138B (zh) | 一种混凝土干挂幕墙施工方法 | |
WO1995032346A1 (en) | Shell-plate construction based on a latticework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installation of same | |
CN112035915B (zh) | 用于索塔混凝土结构的空间三维曲面模板体系设计方法 | |
CN106939699B (zh) | 一种开放式陶板幕墙内侧镀锌钢板防水层的施工方法 | |
CN205314319U (zh) | 一种金属幕墙挂接组件 | |
CN104153610B (zh) | 燃气电厂用模块化箱式整体集成型电控设备及其安装方法 | |
JP2021016114A (ja) | 導波管アンテナによる通信システム | |
CN115341761A (zh) | 一种大跨度钢桁架上弦曲面金属天花安装施工方法 | |
CN210421630U (zh) | 一种主厂房柱体结构 | |
CN204252644U (zh) | 隔音防尘围屏 | |
JP2019112905A (ja) | 外壁パネルの施工時構造体および外壁の施工方法 | |
CN204531100U (zh) | 可调式幕墙龙骨系统 | |
CN209339510U (zh) | 外挂墙板与钢梁的防水连接结构 | |
CN114059721A (zh) | 一种网球场不锈钢连续焊接金属屋面施工方法 | |
CN206570991U (zh) | 主变压器u型降噪防火墙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