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1342006A - 一种蓄电池极群后加工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蓄电池极群后加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42006A
CN111342006A CN202010191973.3A CN202010191973A CN111342006A CN 111342006 A CN111342006 A CN 111342006A CN 202010191973 A CN202010191973 A CN 202010191973A CN 111342006 A CN111342006 A CN 1113420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pole group
clamping
storage battery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9197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杰
钱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xing Shuimu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xing Shuimu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xing Shuimu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xing Shuimu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9197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420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42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200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4Electrodes for lead-acid accumulators
    • H01M4/16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4Electrodes for lead-acid accumul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池极群后加工设备,包括:极群传输机构;极群夹取机构;壳体传输机构;壳体夹取机构;以及蓄电池输出机构;第一导向组件控制所述第一箍紧组件在传送状态中将极群夹持并向后传输;第二导向组件控制所述第二箍紧组件在传送状态中将蓄电池壳体夹持并向后传输;第三导向组件将第一箍紧组件提起插入对应设置的第二箍紧组件夹持的蓄电池壳体内;第四导向组件将所述第二箍紧组件顶起至推料组件的输出端,所述推料组件将顶起的蓄电池推出至出料组件;本发明解决了入槽工作时需要成组进行下压并成批输出,同时成批间隔输出,不利于后期一对一分开加工打包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蓄电池极群后加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极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电池极群后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大密蓄电池是应用于通信、电力,UPS等领域的大型备用电源,因其体积庞大,重量较重,使得其生产工艺更加特殊,特别是对于大密蓄电池的极群下槽,更是成为各生产厂家的难点。目前,国内生产大密蓄电池的厂家主要采用人工下槽和机器下槽两种。
专利号为CN2016209744327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铅蓄电池入槽装置,属于大密铅蓄电池生产技术领域,铅蓄电池入槽装置,包括操作台,操作台上设有两个入槽区和一个铸焊区,两个入槽区的上方各设有一由气缸驱动可竖直向下运动的压板,其中一个压板的底面装配有顶块,该实用新型利用两个入槽区分两步完成铅蓄电池的极群入槽,尤其适用于大密蓄电池。首先利用面积较大的第一压板将极群压至汇流排露出电池槽槽口,减少极板损伤,极柱铸焊好后,再利用具有顶块的第二压板将极群压至电池槽槽底,保证铅蓄电池批量生产的一致性。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明人入槽工作时需要成组进行下压并成批输出,同时成批间隔输出,不利于后期一对一分开加工打包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通过设置第一箍紧组件配合第二箍紧组件完成一对一的极群入槽工作,并通过推料组件驱动出料组件,使得完成入槽后的蓄电池依次等间距传输至输出带上,利于后期一一进行打包工作,从而解决了入槽工作时需要成组进行下压并成批输出,同时成批间隔输出,不利于后期一对一分开加工打包的技术问题。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蓄电池极群后加工设备,包括:
极群传输机构,所述极群传输机构用来将若干组极群依次向后传输;
极群夹取机构,所述极群夹取机构位于所述极群传输机构的上方设置,其包括第一传送组件以及沿着所述第一传送组件传动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组且安装在所述第一传送组件上的第一箍紧组件;
壳体传输机构,所述壳体传输机构位于所述极群夹取机构上方设置,其用来将若干组蓄电池壳体依次向后传输;
壳体夹取机构,所述壳体夹取机构位于所述壳体传输机构上方设置,其包括第二传送组件以及沿着所述第二传送组件传动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组且安装在所述第二传送组件上的第二箍紧组件;以及
蓄电池输出机构,所述蓄电池输出机构包括推料组件以及相对于所述推料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夹取机构另一侧的出料组件;
安装在极群夹取机构上的第一导向组件控制所述第一箍紧组件在传送状态中将极群夹持并向后传输;安装在壳体夹取机构上的第二导向组件控制所述第二箍紧组件在传送状态中将蓄电池壳体夹持并向后传输;安装在极群夹取机构上的第三导向组件将第一箍紧组件提起插入对应设置的第二箍紧组件夹持的蓄电池壳体内;安装在所述壳体夹取机构上的第四导向组件将所述第二箍紧组件顶起至推料组件的输出端,所述推料组件将顶起的蓄电池推出至出料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两组安装在所述机床上的导向轨道a,两组所述导向轨道a之间的距离形成夹持部a以及限位部a,所述夹持部a自输入端至输出端的距离逐渐减小,所述限位部a自输入端至输出端的距离恒定不变;
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包括两组安装在所述机床上的导向轨道b,两组所述导向轨道b之间的距离形成夹持部b以及限位部b,所述夹持部b自输入端至输出端的距离逐渐减小,所述限位部b自输入端至输出端的距离恒定不变。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导向组件和第四导向组件均包括竖直滑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滑座、与所述滑座固定连接的连接轴、与所述连接轴固定连接的安装板、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的控制杆以及导向轨道c,所述安装板通过两组伸缩单元b与底座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单元b包括伸缩杆b以及套设在所述伸缩杆b外的伸缩弹簧b;
所述控制杆的端部为球形结构且匹配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向轨道c上;所述导向轨道c沿着极群传动方向逐渐抬升。
作为优选,所述推料组件包括安装在气缸架上的平推气缸以及位于所述平推气缸伸缩端的平推板;
所述平推气缸的伸缩方向与所述壳体传输机构的传动方向垂直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出料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平推板传动方向上的支撑台以及位于所述支撑台输出端的输出带上;
蓄电池在平推板的推动下沿斜线方向自第二箍紧组件传动至支撑台上,并在蓄电池完全传动至支撑台上后由平推板驱动沿输出带传动方向传输出去。
作为优选,所述极群传输机构以及壳体传输机构均包括支架、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皮带皮带轮传动单元以及安装在所述皮带皮带轮传动单元上的限位座,相邻两个所述限位座之间形成与产品匹配设置的安置空间;第一转动电机驱动任一所述皮带皮带轮传动单元传动。
作为优选,所述极群传输机构通过第一同步皮带带动壳体传输机构同步传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送组件以及第二传送组件均包括机床以及安装在所述机床上的链轮链条单元,第二转动电机驱动任一所述链轮链条单元传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送组件通过第二同步皮带带动第二传送组件同步传动。
作为又优选,所述第一箍紧组件以及第二箍紧组件均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安装在所述链轮链条单元上,所述底座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杆,所述底座的两侧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端部滑动设置在所述机床上的限位槽内;以及
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连接座、两组滑动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上的往复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往复件上且控制往复件往复移动的控制件;
往复件包括开设在所述底座上的T字槽、通过T字杆滑动设置在所述T字槽内的夹板以及水平设置在所述T字槽的伸缩单元a,所述伸缩单元a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T字杆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单元a包括伸缩杆a以及套设在所述伸缩杆a外的伸缩弹簧a;
所述控制件包括与所述夹板外壁固定连接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端部为球形结构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第一箍紧组件配合第二箍紧组件完成一对一的极群入槽工作,并通过推料组件驱动出料组件,使得完成入槽后的蓄电池依次等间距传输至输出带上,利于后期一一进行打包工作,无需重新进行人工分装调序工作;
(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极群夹取机构配合壳体夹取机构,实现传输过程中完成极群与蓄电池壳体的配合卡紧,进而实现连续式入槽工作,并且入槽方式精准,完成入槽工作后的蓄电池壳体经传输,其极耳朝上利于后期输出,保证在输出过程中极耳面不会磨损损坏,造成产品的次品量;
(3)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第一箍紧组件在传动过程中,通过设置第三导向组件的导向轨道c的导向驱动下,滑座将极群插入蓄电池壳体内,自动化程度高,节省动力输出,且其入槽工作精准的同时不会由于气缸压送导致在误操作时造成蓄电池壳体的破损;
(4)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底座通过两侧设置的支撑杆滑动在限位槽内,一方面,由于链条是软性,起到对底座的支撑作用,使其不会发生耷拉或是向两侧倾覆的现象;另一方面,在入槽工作时,第二箍紧组件的底座受到支撑,进而蓄电池壳体的上方受到支撑,保证极群完全进入蓄电池壳体内,其入槽效果好。
综上所述,该设备具有结构简单、入槽连续的优点,尤其适用于蓄电池群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蓄电池群后加工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蓄电池群后加工设备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蓄电池输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箍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第一箍紧组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6为第一箍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极群传输机构和壳体传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一传送组件和第一传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一箍紧组件的部分剖视示意图一。
图10为第一箍紧组件的部分剖视示意图二。
图11为第一导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第一导向组件和第一导向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13为第一导向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14为的俯视示意图的侧视示意图。
图15为导向轨道c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第三导向组件的导向状态示意图。
图17为第四导向组件的导向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蓄电池极群后加工设备,包括:
极群传输机构1,所述极群传输机构1用来将若干组极群10依次向后传输;
极群夹取机构2,所述极群夹取机构2位于所述极群传输机构1的上方设置,其包括第一传送组件21以及沿着所述第一传送组件21传动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组且安装在所述第一传送组件21上的第一箍紧组件22;
壳体传输机构3,所述壳体传输机构3位于所述极群夹取机构2上方设置,其用来将若干组蓄电池壳体20依次向后传输;
壳体夹取机构4,所述壳体夹取机构4位于所述壳体传输机构3上方设置,其包括第二传送组件41以及沿着所述第二传送组件41传动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组且安装在所述第二传送组件41上的第二箍紧组件42;以及
蓄电池输出机构5,所述蓄电池输出机构5包括推料组件51以及相对于所述推料组件51设置在所述壳体夹取机构4另一侧的出料组件52;
安装在极群夹取机构2上的第一导向组件6控制所述第一箍紧组件22在传送状态中将极群10夹持并向后传输;安装在壳体夹取机构4上的第二导向组件7控制所述第二箍紧组件42在传送状态中将蓄电池壳体20夹持并向后传输;安装在极群夹取机构2上的第三导向组件8将第一箍紧组件22提起插入对应设置的第二箍紧组件42夹持的蓄电池壳体20内;安装在所述壳体夹取机构4上的第四导向组件9将所述第二箍紧组件42顶起至推料组件51的输出端,所述推料组件51将顶起的蓄电池30推出至出料组件5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箍紧组件22配合第二箍紧组件42完成一对一的极群10入槽工作,并通过推料组件51驱动出料组件52,使得完成入槽后的蓄电池30依次等间距传输至输出带上,利于后期一一进行打包工作,无需重新进行人工分装调序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极群夹取机构2配合壳体夹取机构4,实现传输过程中完成极群10与蓄电池壳体20的配合卡紧,进而实现连续式入槽工作,并且入槽方式精准,完成入槽工作后的蓄电池壳体20经传输,其极耳朝上利于后期输出,保证在输出过程中极耳面不会磨损损坏,造成产品的次品量。
此外,传统入槽工作是通过压板将若干组极群一次性压制入槽工作,但是入槽时,可能利用受力不均匀导致会出现部分极群入槽不充分工作,或是由于误操作,下压不充分导致全部极群入槽不充分的问题,而本实施例,利用一对一的入槽工作,进而保证连续传送工作时,可以解决每一块压块一对一完成极群入槽工作,同时若是入槽不充分的情况下,可以单一取下次品进行人工下压入槽完全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工作是完成入槽工作后,需要进行翻转,使得极耳面朝上,并输出;而本实施例,将入槽工作、出料工作以及将完成入槽工作后的蓄电池的极耳面朝上输出工作,集三个工作再一个装置上完成,其装置利用率高。
进一步,如图11-图14所示,所述第一导向组件6包括两组导向轨道a61,两组所述导向轨道a61之间的距离形成夹持部a62以及限位部a63,所述夹持部a62自输入端至输出端的距离逐渐减小,所述限位部a63自输入端至输出端的距离恒定不变;
所述第二导向组件7包括两组导向轨道b71,两组所述导向轨道b71之间的距离形成夹持部b72以及限位部b73,所述夹持部b72自输入端至输出端的距离逐渐减小,所述限位部b73自输入端至输出端的距离恒定不变。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利用夹持部a62配合限位部a63之间的轨迹逐渐减小,起到对极群10的夹持作用,另外通过限位部a63,起到对夹持后的极群10定位作用。
另外,第二导向组件7的导向原理与第一导向组件6的导向原理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进一步,如图15-图17所示,所述第三导向组件8和第四导向组件9均包括滑座81、与所述滑座81固定连接的连接轴82、与所述连接轴82固定连接的安装板83、安装在所述安装板83上的控制杆84以及导向轨道c85;所述控制杆84的端部为球形结构且匹配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向轨道c85上;所述导向轨道c85沿着极群10传动方向逐渐抬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箍紧组件22在传动过程中,通过设置第三导向组件8的导向轨道c75的导向驱动下,滑座71将极群10插入蓄电池壳体20内,自动化程度高,节省动力输出,且其入槽工作精准的同时不会由于气缸压送导致在误操作时造成蓄电池壳体20的破损。
详细的说,控制杆74在导向轨道c75的驱动下,安装板73压缩伸缩单元b76,连接轴72将滑座71顶出,进而将极群10向蓄电池壳体20内顶进,待完全顶进后,控制杆74脱离导向轨道c75后,伸缩单元b76复位,进而滑座71与底座221的侧壁同一水平面设置,进而留于足够空间,下一次极群10继续入装。
同理,第二箍紧组件42在传动过程中,通过设置第四导向组件9的导向轨道c85的导向驱动下,滑座71将蓄电池30顶起至夹板上方,利于推料组件51将其进行推料工作。
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推料组件51包括安装在气缸架511上的平推气缸512以及位于所述平推气缸512伸缩端的平推板513;
所述平推气缸512的伸缩方向与所述壳体传输机构3的传动方向垂直设置。
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出料组件52包括位于所述平推板513传动方向上的支撑台521以及位于所述支撑台521输出端的输出带522上;
蓄电池30在平推板513的推动下沿斜线方向自第二箍紧组件42传动至支撑台521上,并在蓄电池30完全传动至支撑台521上后由平推板513驱动沿输出带522传动方向传输出去。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箍紧组件42传动至第四导向组件9的输出端时,支撑台521的输入端上设置的距离传感器接受信号,并向平推气缸512发出信号,使其伸长,平推板513将蓄电池30推送至输出带522上,设定气缸的伸长时间为t1,蓄电池30在支撑台上滑行的时间为t2,蓄电池30的前端至后端全部传动至输出带522上的时间为t3,t1=t2+t3。
进一步,如图7所示,所述极群传输机构1以及壳体传输机构3均包括支架11、安装在所述支架11上的皮带皮带轮传动单元12以及安装在所述皮带皮带轮传动单元12上的限位座13,相邻两个所述限位座13之间形成与传动产品匹配设置的安置空间14;第一转动电机15驱动任一所述皮带皮带轮传动单元12传动。
进一步,如图7所示,所述极群传输机构1通过第一同步皮带16带动壳体传输机构3同步传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同步皮带16带动极群传输机构1以及壳体传输机构3同步传输,进而保证后期。
进一步,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传送组件21以及第二传送组件41均包括机床211以及安装在所述机床211上的链轮链条单元212,第二转动电机213驱动任一所述链轮链条单元212传动。
进一步,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传送组件21通过第二同步皮带214带动第二传送组件41同步传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传送组件21通过第二同步皮带214带动第二传送组件41同步传动,进而保证等间距设置的第一箍紧组件22以及第二箍紧组件42一一对应设置,且同时在复合入槽工作时,两者在传动过程中,相对静止,进而保证了上装工作的稳定性。
实施例二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进一步,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箍紧组件22以及第二箍紧组件42均包括:
底座221,所述底座221安装在所述链轮链条单元212上且滑座81竖直滑动设置在所述底座221上,所述底座221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杆222,所述底座221的两侧设置有支撑杆222,所述支撑杆222的端部滑动设置在所述机床211上的限位槽内,所述安装板83通过两组伸缩单元b851与底座221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单元b851包括伸缩杆b852以及套设在所述伸缩杆b852外的伸缩弹簧b853;以及
夹持组件224,所述夹持组件224包括连接座225、两组滑动设置在所述连接座225上的往复件226以及设置在所述往复件226上且控制往复件226往复移动的控制件227;
往复件226包括开设在所述底座221上的T字槽2261、通过T字杆2262滑动设置在所述T字槽2261内的夹板2263以及水平设置在所述T字槽2261的伸缩单元a2264,所述伸缩单元a2264一端与所述底座221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T字杆2262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单元a2264包括伸缩杆a2265以及套设在所述伸缩杆a2265外的伸缩弹簧a2266;
所述控制件227包括与所述夹板2263外壁固定连接的连接柱2271,所述连接柱2271的外端部为球形结构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221通过两侧设置的支撑杆222滑动在限位槽内,一方面,由于链条是软性,起到对底座221的支撑作用,使其不会发生耷拉或是向两侧倾覆的现象;另一方面,在入槽工作时,第二箍紧组件42的底座221受到支撑,进而蓄电池壳体20的上方受到支撑,保证极群10完全进入蓄电池壳体20内,其入槽效果好。
值得说明的是,通过设置控制件227配合导向轨道a61的导向,使得两组夹板2263在传送过程中相对运动,进而将极群牢固夹持,并通过限位部a63,使得极群10在夹持工作下稳定的传输支撑;另一方面,通过设置伸缩单元a2264,使得完成入槽工作后,控制件227脱离导向轨道a61,在伸缩单元a2264的弹性复位下,自动复位,保证下一次的循环传送工作。
工作过程:
首先极群传输机构1将若干组极群10依次向后传输,同时壳体传输机构3将若干组蓄电池壳体20依次向后传输;
此时,同步传输中的第一箍紧组件22及第二箍紧组件42分别夹取极群10及蓄电池壳体20,安装在极群夹取机构2上的第一导向组件5控制所述第一箍紧组件22在传送状态中将极群10夹持并向后传输;安装在壳体夹取机构4上的第二导向组件6控制所述第二箍紧组件42在传送状态中将蓄电池壳体20夹持并向后传输;
待对应设置的极群10及蓄电池壳体20传输至第三导向组件8,第三导向组件8将第一箍紧组件22提起插入对应设置的第二箍紧组件42夹持的蓄电池壳体20内,完成入槽工作后的蓄电池被第二箍紧组件42带动继续向后传输,传输至极耳朝上,随后传输至第四导向组件9的输出端,支撑台521的输入端上设置的距离传感器接受信号,并向平推气缸512发出信号,使其伸长,平推板513将蓄电池30推送至输出带522上;
与此同时,完成入槽工作后,第一箍紧组件22离开第一导向组件5的导向,第一箍紧组件22的夹持组件224复位,而蓄电池完成出料工作时,第二箍紧组件42离开第二导向组件6的导向,第二箍紧组件42的夹持组件224复位,重复循环工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发明的限制。
当然在本技术方案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个”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技术提示下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蓄电池极群后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极群传输机构(1),所述极群传输机构(1)用来将若干组极群(10)依次向后传输;
极群夹取机构(2),所述极群夹取机构(2)位于所述极群传输机构(1)的上方设置,其包括第一传送组件(21)以及沿着所述第一传送组件(21)传动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组且安装在所述第一传送组件(21)上的第一箍紧组件(22);
壳体传输机构(3),所述壳体传输机构(3)位于所述极群夹取机构(2)上方设置,其用来将若干组蓄电池壳体(20)依次向后传输;
壳体夹取机构(4),所述壳体夹取机构(4)位于所述壳体传输机构(3)上方设置,其包括第二传送组件(41)以及沿着所述第二传送组件(41)传动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组且安装在所述第二传送组件(41)上的第二箍紧组件(42);以及
蓄电池输出机构(5),所述蓄电池输出机构(5)包括推料组件(51)以及相对于所述推料组件(51)设置在所述壳体夹取机构(4)另一侧的出料组件(52);
安装在极群夹取机构(2)上的第一导向组件(6)控制所述第一箍紧组件(22)在传送状态中将极群(10)夹持并向后传输;安装在壳体夹取机构(4)上的第二导向组件(7)控制所述第二箍紧组件(42)在传送状态中将蓄电池壳体(20)夹持并向后传输;安装在极群夹取机构(2)上的第三导向组件(8)将第一箍紧组件(22)提起插入对应设置的第二箍紧组件(42)夹持的蓄电池壳体(20)内;安装在所述壳体夹取机构(4)上的第四导向组件(9)将所述第二箍紧组件(42)顶起至推料组件(51)的输出端,所述推料组件(51)将顶起的蓄电池(30)推出至出料组件(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极群后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6)包括两组导向轨道a(61),两组所述导向轨道a(61)之间的距离形成夹持部a(62)以及限位部a(63),所述夹持部a(62)自输入端至输出端的距离逐渐减小,所述限位部a(63)自输入端至输出端的距离恒定不变;
所述第二导向组件(7)包括两组导向轨道b(71),两组所述导向轨道b(71)之间的距离形成夹持部b(72)以及限位部b(73),所述夹持部b(72)自输入端至输出端的距离逐渐减小,所述限位部b(73)自输入端至输出端的距离恒定不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极群后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向组件(8)和第四导向组件(9)均包括滑座(81)、与所述滑座(81)固定连接的连接轴(82)、与所述连接轴(82)固定连接的安装板(83)、安装在所述安装板(83)上的控制杆(84)以及导向轨道c(85);所述控制杆(84)的端部为球形结构且匹配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向轨道c(85)上;所述导向轨道c(85)沿着极群(10)传动方向逐渐抬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极群后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组件(51)包括安装在气缸架(511)上的平推气缸(512)以及位于所述平推气缸(512)伸缩端的平推板(513);
所述平推气缸(512)的伸缩方向与所述壳体传输机构(3)的传动方向垂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极群后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组件(52)包括位于所述平推板(513)传动方向上的支撑台(521)以及位于所述支撑台(521)输出端的输出带(522)上;
蓄电池(30)在平推板(513)的推动下沿斜线方向自第二箍紧组件(42)传动至支撑台(521)上,并在蓄电池(30)完全传动至支撑台(521)上后由平推板(513)驱动沿输出带(522)传动方向传输出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极群后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群传输机构(1)以及壳体传输机构(3)均包括支架(11)、安装在所述支架(11)上的皮带皮带轮传动单元(12)以及安装在所述皮带皮带轮传动单元(12)上的限位座(13),相邻两个所述限位座(13)之间形成与传动产品匹配设置的安置空间(14);第一转动电机(15)驱动任一所述皮带皮带轮传动单元(12)传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极群后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群传输机构(1)通过第一同步皮带(16)带动壳体传输机构(3)同步传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极群后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组件(21)以及第二传送组件(41)均包括机床(211)以及安装在所述机床(211)上的链轮链条单元(212),第二转动电机(213)驱动任一所述链轮链条单元(212)传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极群后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组件(21)通过第二同步皮带(214)带动第二传送组件(41)同步传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极群后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箍紧组件(22)以及第二箍紧组件(42)均包括:
底座(221),所述底座(221)安装在所述链轮链条单元(212)上且滑座(81)竖直滑动设置在所述底座(221)上,所述底座(221)的两侧设置有支撑杆(222),所述支撑杆(222)的端部滑动设置在所述机床(211)上的限位槽内,所述安装板(83)通过两组伸缩单元b(851)与底座(221)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单元b(851)包括伸缩杆b(852)以及套设在所述伸缩杆b(852)外的伸缩弹簧b(853);以及
夹持组件(224),所述夹持组件(224)包括连接座(225)、两组滑动设置在所述连接座(225)上的往复件(226)以及设置在所述往复件(226)上且控制往复件(226)往复移动的控制件(227);
往复件(226)包括开设在所述底座(221)上的T字槽(2261)、通过T字杆(2262)滑动设置在所述T字槽(2261)内的夹板(2263)以及水平设置在所述T字槽(2261)的伸缩单元a(2264),所述伸缩单元a(2264)一端与所述底座(221)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T字杆(2262)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单元a(2264)包括伸缩杆a(2265)以及套设在所述伸缩杆a(2265)外的伸缩弹簧a(2266);
所述控制件(227)包括与所述夹板(2263)外壁固定连接的连接柱(2271),所述连接柱(2271)的外端部为球形结构设置。
CN202010191973.3A 2020-03-18 2020-03-18 一种蓄电池极群后加工设备 Withdrawn CN1113420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1973.3A CN111342006A (zh) 2020-03-18 2020-03-18 一种蓄电池极群后加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1973.3A CN111342006A (zh) 2020-03-18 2020-03-18 一种蓄电池极群后加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42006A true CN111342006A (zh) 2020-06-26

Family

ID=71186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91973.3A Withdrawn CN111342006A (zh) 2020-03-18 2020-03-18 一种蓄电池极群后加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4200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2468A (zh) * 2021-04-29 2021-07-30 深圳市龙腾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cd显示屏制备过程中的屏蔽线切割装置
CN117772964A (zh) * 2024-02-26 2024-03-29 莆田市钜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cd显示屏制备过程中的屏蔽线切割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2468A (zh) * 2021-04-29 2021-07-30 深圳市龙腾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cd显示屏制备过程中的屏蔽线切割装置
CN117772964A (zh) * 2024-02-26 2024-03-29 莆田市钜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cd显示屏制备过程中的屏蔽线切割装置
CN117772964B (zh) * 2024-02-26 2024-05-28 莆田市钜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cd显示屏制备过程中的屏蔽线切割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06740B (zh) 一种软包锂电池真空注液设备
CN111403828A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用极群连续入槽装置
CN113680608A (zh) 一种导热板自动涂胶设备
CN206022865U (zh) 一种多功能连接器组装平台
CN109473726B (zh) 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整形装置
CN111342006A (zh) 一种蓄电池极群后加工设备
CN202259526U (zh) 一种软包锂电池真空注液设备
CN210744081U (zh) 一种软包蓝牙电池自动热压化成机
CN111370778A (zh) 一种蓄电池极群加工生产线
CN212739641U (zh) 电芯上料定位设备
CN109677880A (zh) 一种usb接线头出料装置
CN110711675A (zh) 一种光伏太阳能板打胶装框设备
CN212739798U (zh) 上料定位设备
CN109607190A (zh) 一种usb接线头连接弹簧进料输送机构
CN110270753B (zh) 一种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盖片自动超声波焊接设备
CN113285114A (zh) 一种锂电池极片极耳焊接及端盖封装装置
CN213470220U (zh) 一种面板螺丝自动旋钮工装
CN207833523U (zh) 一种锂电池扫码装置
CN207558946U (zh) 化成设备
CN110740608A (zh) 一种小型电池包pcb板自动安装设备
CN206142387U (zh) 一种自动化摆放装置
CN111370779B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生产加工工艺
CN211238789U (zh) 电源连接端子组装机
CN112192199A (zh) 一种面板螺丝自动旋钮工装
CN218663742U (zh) 一种电池预封用运输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