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23877B - 光收发器 - Google Patents
光收发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323877B CN111323877B CN201911294087.7A CN201911294087A CN111323877B CN 111323877 B CN111323877 B CN 111323877B CN 201911294087 A CN201911294087 A CN 201911294087A CN 111323877 B CN111323877 B CN 11132387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tical
- subassemblies
- ports
- rosa
- tr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7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5000011449 Rosa Nutritio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41000220317 Rosa Speci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34 Polyphenylene sulf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069 polyphenylene sulf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175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04—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the coupling comprising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holograms
- G02B6/42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the coupling comprising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holograms the intermediate optical component consisting of a short length of fibre, e.g. fibre stub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46—Bidirectionally operating package structur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74—Electrical aspects
- G02B6/428—Electrical aspects contain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74—Electrical aspects
- G02B6/428—Electrical aspects contain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 G02B6/4281—Electrical aspects contain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s being flexibl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40—Transceiv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49—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comprising arrays of active devices and fibr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9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the light guide being disconnectable from the opto-electronic element, e.g. mutually self align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收发器是能够相对于通信装置沿长度方向即第一方向插拔的光收发器,具有2个TOSA、2个ROSA、电路基板、包含2根第一光纤及2根第二光纤在内的内部光纤以及光端口。光端口配置为沿第二方向排列,2个TOSA配置为沿第二方向排列,2个ROSA配置为沿第二方向排列,光端口、2个ROSA、2个TOSA、电路基板配置为依次沿第一方向接近通信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涉及光收发器。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表2009-510836号公报中记载有一种光收发器模块。光收发器模块具有:1个光接收子组件(ROSA:Receiver Optical Sub-Assembly)、1个光发送子组件(TOSA:Transmitter Optical Sub-Assembly)、搭载对ROSA及TOSA各自涉及的电信号进行处理的电路的电路基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以及将ROSA及TOSA各自与PCB相互连接的引线框连接器。从ROSA的后端部凸出有多个引线。与ROSA连接的引线框连接器具有多个孔。该多个引线将多个孔贯通。在ROSA的多个引线各自分别贯通多个孔的状态下引线框连接器与ROSA接合。引线框连接器和TOSA是与引线框连接器和ROSA的接合同样地相互接合。
在日本特开2014-149498号公报中记载有一种光模块。光模块具有1个TOSA、1个ROSA以及分别与TOSA及ROSA连接的电路基板。在电路基板形成有电子电路,TOSA及ROSA各自与该电子电路电连接。TOSA及ROSA各自与电路基板的连接是通过对FPC进行软钎焊而进行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所涉及的光收发器,其能够相对于装置沿第一方向插拔,该光收发器具有:光端口,其包含有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沿直线配置的2个第一光端口和2个第二光端口;2个光发送子组件,它们分别将电信号变换为光信号,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互沿直线配置;2个光接收子组件,它们分别将光信号变换为电信号,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互沿直线配置;电路基板,其搭载与所述2个光发送子组件及所述2个光接收子组件电连接的电路;以及框体,其将所述光端口、所述2个光发送子组件、所述2个光接收子组件、所述电路基板收容为,所述2个光接收子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配置在所述光端口和所述电路基板之间、而且所述2个光发送子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配置在所述2个光接收子组件和所述电路基板之间,所述2个光发送子组件中的一者与所述2个第一光端口中的一者经由第一光纤光学地连接,所述2个光发送子组件中的另一者与所述2个第二光端口中的一者经由第二光纤光学地连接,所述2个光接收子组件中的一者与所述2个第一光端口中的另一者经由第三光纤光学地连接,所述2个光接收子组件中的另一者与所述2个第二光端口中的另一者经由第四光纤光学地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收发器的斜视图。
图2是从与图1不同的方向观察图1的光收发器的斜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光收发器的内部构造的斜视图。
图4是从图3的相反侧观察图1的光收发器的内部构造的斜视图。
图5是表示图1的光收发器的光端口、橡胶片材、固定板、第一托盘、第二托盘、内部光纤、ROSA及TOSA的斜视图。
图6是从图5将固定板及第二托盘拆下而示出光端口、橡胶片材、内部光纤、ROSA及TOSA的斜视图。
图7是表示图1的光收发器的光端口、内部光纤、中转基板、ROSA、TOSA、第一FPC及电路基板的俯视图。
图8是从图7的相反侧观察图1的光收发器的光端口、内部光纤、第二FPC、中转基板及电路基板的仰视图。
图9是表示图1的光收发器的光端口、内部光纤、第二FPC、中转基板、ROSA、TOSA、第一FPC及电路基板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图1的光收发器的光端口、内部光纤、第一托盘、TOSA、保持钣金件及电路基板的斜视图。
图11是将图10的TOSA、保持钣金件、第一托盘及电路基板的连接部分放大的斜视图。
图12是将图10的TOSA、保持钣金件及第一托盘的连接部分放大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图10的光端口、内部光纤、第一托盘、TOSA及电路基板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在图13的光端口、内部光纤、第一托盘、TOSA及电路基板叠加了ROSA、中转基板及第二FPC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15是表示图14的ROSA、中转基板及第二FPC配置于第一托盘的内部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16是从图15的相反侧观察图15的光端口、内部光纤、ROSA、第二FPC及中转基板的斜视图。
图17是表示图14的光端口、内部光纤、第一托盘、ROSA及电路基板的俯视图。
图18是表示在图17的第一托盘接合第二托盘前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19是表示将图18的第二托盘与第一托盘接合而得到的中间组件的斜视图。
图20是表示将图19的中间组件与橡胶片材一起向框体装载前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21是表示将图20的中间组件与橡胶片材一起装载于框体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22是表示在图21的中间组件及橡胶片材装载固定板前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23是表示将图22的固定板装载于中间组件及橡胶片材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4是表示图23的固定板、中间组件及橡胶片材的纵剖视图。
图25是表示图1的光收发器的纵剖视图。
图26是表示图25的光收发器的ROSA和其周边的构造的纵剖视图。
图27是表示图25的光收发器的TOSA和其周边的构造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
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收发器的具体例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例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范围内的全部变更。在下面的说明中,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或相当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就附图而言,为了使理解变得容易,有时将一部分简化或夸张,尺寸比率等并不限定于附图所记载的比率。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收发器1的斜视图。图2是从与图1不同的方向观察光收发器1的斜视图。光收发器1例如依照QSFP(Quad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四通道SFP接口)标准。在这里所说的标准,例如是作为产业标准的一个标准的MSA(Multi-Source Agreement多源协议)。如图1及图2所示,光收发器1具有:金属制的框体2、与框体2卡合的滑块3、位于框体2的一端的光插座4、以及从滑块3延伸出的拉片5。
框体2呈长方体状的形状,在光收发器1的长度方向即一个方向D1延伸得长。光收发器1沿一个方向D1,相对于在主机系统(通信装置)设置的保持架进行插拔(插入及拔出)。保持架(未图示)与框体2同样地呈长方体状的形状,在一个方向D1延伸得长。保持架的内侧成为空腔,在该空腔中能够收容光收发器1。保持架朝向通信装置的外部而具有开口部。光收发器1经过开口部向保持架内插入。被保持架收容的部分主要是框体2的部分,光插座4及拉片5露出于保持架外。即,在将光收发器1向保持架插入时,以框体2的沿长度方向即一个方向D1设置有光插座4的一端和位于与该一端的相反侧的另一端接近保持架的方式移动(另一端收容于保持架内)。在将光收发器1从保持架拔出(拔去)时,以设置有光插座4的框体2的一端从保持架远离的方式移动。
滑块3从设置有光插座4的框体2的一端起沿一个方向D1延伸。光插座4对外部的光连接器进行收容,经由该光连接器而与外部收发光信号。光连接器为例如CS连接器。在单个CS连接器具有2个插芯。2个插芯分别设置于不同的光纤的前端。例如,将一个插芯及在前端具有该插芯的光纤用于光信号的发送,将另一个插芯及在前端具有该插芯的光纤用于光信号的接收,由此能够经由一个CS连接器而进行2芯双向通信。如后面所述,光插座4能够收容2个CS连接器。框体2在位于与设置有光插座4的一端相反侧的另一端具有与在保持架的内部设置的电连接器进行连接的电插头6。即,如果在将光收发器1向保持架插入时,电插头6插入至保持架的开口部,与在保持架的远端设置的电连接器嵌合,则光收发器1不会进一步向前方(远端)前进。如果电插头6与电连接器嵌合,则光收发器1和主机系统电连接。例如,电插头6和电连接器分别具有电源端子和接地端子。通过将电插头6和电连接器相互电连接,从而光收发器1从主机系统接受动作所需的电力的供给。经由电插头6和电连接器,光收发器1从主机系统接收变换为光信号而用于发送的电信号,将从接收到的光信号变换得到的电信号发送至主机系统。光收发器1也将用于监视、控制的电信号与主机系统进行通信。电插头6能够在对电连接器施加有电源电压或电信号的状态下与电连接器嵌合、从电连接器拔去。即,光收发器1成为能够热插拔(hot pluggable)。光收发器1通过向主机系统热插入而接受电力的供给,开始启动。拉片5为例如树脂制,由具有挠性的材料构成。通过握持拉片5而将拉片5向保持架的相反侧拉拽,从而能够解除光收发器1相对于保持架的卡合而从主机系统拉出光收发器1。
框体2呈长方体状。例如,在以与一个方向D1垂直延伸的平面将框体2切断时的框体2的剖面形状为长方形状。框体2包含有上框体7和下框体8,在上框体7和下框体8之间设置滑块3。上框体7及下框体8例如在夹设有垫圈的状态下通过多个螺钉而相互接合。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有时使用“前后”及“上下”的方向,但这些方向是基于图示的状态而为了方便起见所使用的,并不限定方向。在下面的说明中,将光插座4侧称为“前”,将电插头6侧称为“后”,将从下框体8观察上框体7的方向称为“上”,将从上框体7观察下框体8的方向称为“下”,有时将“上下”称为“高度”。
图3是表示从光收发器1将上框体7拆下的状态的斜视图。图4是表示从光收发器1将下框体8拆下的状态的斜视图。如图3及图4所示,在框体2的内部设置:多个光元件,它们包含TOSA(Transmitter Optical Sub-Asssembly)11及后面记述的ROSA(ReceiverOptical Sub-Assembly)12;以及多个内部光纤F,它们将多个光元件相互光连接。在框体2的内部还设置:电路基板13,其设置前述的电插头6,并且安装有PHY-IC等电路元件;第一托盘14,其收纳内部光纤F,并且载置TOSA 11;以及第二托盘15,其覆盖ROSA 12。
电路基板13收容于框体2以使得电插头6能够与保持架内的电连接器嵌合。电插头6配置为从框体2向外部露出。第一托盘14为例如树脂制,作为一个例子,由PPS(聚苯硫醚)构成。第一托盘14是为了在将内部光纤F卷绕为圆形状或者椭圆形状的状态下将内部光纤F收容于框体2的内部而设置的。第一托盘14在内部光纤F的长度变化时,能够对内部光纤F的卷绕圈数或者卷绕程度进行调整而收容内部光纤F。
图5是将图3的滑块3拆下的斜视图。图6是从图5将第二托盘15拆下的斜视图。如图5及图6所示,多个光插座4各自具有套筒即光端口16,在多个光端口16各自连接内部光纤F。并且,光收发器1具有:橡胶片材17,其具有分别经过多个光端口16的孔部17a;以及固定板18,其经由橡胶片材17将多个光插座4向前方按压。关于橡胶片材17及固定板18在后面进行详述。
图7是从上侧观察TOSA 11、ROSA 12、电路基板13、光端口16及内部光纤F的俯视图。图8是从下侧观察TOSA 11、ROSA 12、电路基板13、光端口16及内部光纤F的仰视图。如图7及图8所示,4个光端口16配置为沿光收发器1的宽度方向即方向D2排列,2个TOSA 11配置为沿方向D2排列,2个ROSA 12配置为沿方向D2排列。方向D2相当于光收发器1的宽度方向。方向D2与方向D1正交。另外,沿光收发器1的长度方向即一个方向D1配置为4个光端口16、2个ROSA 12、2个TOSA 11及电路基板13依次接近主机系统。
2个TOSA 11各自配置为沿一个方向D1分别与2个ROSA 12相对。各TOSA 11具有:封装件11a;以及第一套筒11b,其从封装件11a延伸出。封装件11a呈长方体状。第一套筒11b从封装件11a的朝向前侧的侧面11c向ROSA 12侧(前侧)凸出。2个ROSA 12各自在从2个TOSA11观察时配置于电路基板13的相反侧(前侧)。各ROSA 12具有:封装件12a;以及第二套筒12b,其从封装件12a延伸出。封装件12a呈圆柱状。第二套筒12b从封装件12a的朝向后侧的侧面12c向TOSA 11侧(后侧)凸出。在2个TOSA 11和2个ROSA 12配置为彼此相对时,封装件11a的侧面11c和封装件12a的侧面12c彼此相对。
在框体2的内部还设置:中转基板21,其夹设于ROSA 12及电路基板13之间;第一FPC(Flexible Print Circuit柔性印刷电路)22,其将电路基板13及各TOSA 11相互电连接;以及第二FPC 23,其将电路基板13及各ROSA 12相互连接。第二FPC 23包含:ROSA侧FPC23a(光接收子组件侧FPC),其将2个ROSA 12各自及中转基板21相互连接;以及电路基板侧FPC 23b,其将中转基板21及电路基板13相互连接。
4个光端口16包含:2个第一光端口16a,它们经由内部光纤F而与各TOSA 11连接;以及2个第二光端口16b,它们经由内部光纤F而与各ROSA 12连接。各第二光端口16b从光收发器1的外部接收光信号。各ROSA 12从各第二光端口16b经由内部光纤F接收该光信号,将接收到的光信号变换为电信号。从后侧(侧面12c)向各ROSA 12输入光信号,各ROSA 12向前侧(封装件12a的光端口16侧)输出电信号。如上所述,由第二光端口16b从外部接收的光信号从光收发器1的前侧朝向后侧输入,但却是从后侧朝向前侧而向ROSA 12输入的。与其相对,经由内部光纤F将第二光端口16b与对应的ROSA 12光学地连接,通过将内部光纤F弯曲而将光信号的朝向反转180°(折回)。在方向D2上,由于与光端口16的间隔相比ROSA 12的间隔更宽,因此光端口16的光轴和ROSA 12的光轴不一致,但通过使用内部光纤F,从而对其差进行吸收而将第二光端口16b与ROSA 12光学地连接。各ROSA 12输出的电信号经由ROSA侧FPC 23a、中转基板21及电路基板侧FPC 23b而输出至电路基板13。电路基板13所搭载的电路对该电信号实施信号处理,该电信号经由电插头6而输出至主机系统。此时,ROSA 12从光收发器1的后侧朝向前侧输出电信号,但其电信号从前侧朝向后侧向电路基板13输入。与其相对,经由第二FPC 23及中转基板21将ROSA 12的输出与对应的电路基板13电连接,由此将电信号的朝向反转180°(折回)。2个第一光端口16a和2个第二光端口16b各自沿方向D2交替地配置。由此,2个第一光端口16a的一者和2个第二光端口16b的一者与一个CS连接器光学地连接,2个第一光端口16a的另一者和2个第二光端口16b的另一者与另一个CS连接器光学地连接。
ROSA 12例如具有光电二极管等光接收器件。ROSA 12可以还包含放大电路等,其用于对从光电二极管等光接收器件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放大。ROSA 12具有例如圆筒状的封装件12a,封装件12a将光电二极管等光接收器件及放大电路等收容于内部。封装件12a例如在外部具有用于输出电信号的端子,光接收器件、放大电路等通过内部配线而与端子电连接。从封装件12a延伸出内部光纤(光纤)F,从外部接收到的信号光(光接收信号)经由内部光纤F而输入至封装件12a的内部。封装件12a可以内置有将内部的光接收器件和内部光纤F光学地连接的光学系统。ROSA 12可以具有将一个波长复用光信号分波为彼此波长不同的多个光信号的光分波器,具有将这些多个光信号分别变换为电信号的多个光接收器件。在本发明中,通过ROSA这样的名称进行说明,但ROSA通常也可以是被称为光接收模块的构件。
另一方面,从主机系统经由电插头6向电路基板13输入发送用的电信号。该电信号在通过电路基板13所搭载的电路进行处理后,经由各第一FPC 22而传送至各TOSA 11。各TOSA 11在将该电信号变换为光信号后,将该光信号经由各内部光纤F及各第一光端口16a而输出至光收发器1的外部。TOSA 11例如具有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光调制器等光发送器件。TOSA 11也可以还包含有用于对半导体激光二极管、光调制器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用于进行温度控制的珀耳帖元件等。TOSA 11具有长方体状的封装件11a,封装件11a将半导体激光二极管、光调制器等光发送器件及驱动电路等收容于内部。封装件11a例如在外部具有用于输入电信号的端子,光发送器件及驱动电路等通过内部配线而与端子电连接。从封装件11a延伸出内部光纤(光纤)F,通过内部的光发送器件从电信号进行了变换的信号光(光发送信号)经由内部光纤而输出至封装件11a的外部。封装件11a也可以内置有将内部的光发送器件和内部光纤F光学地连接的光学系统。TOSA 11可以具有例如将彼此不同的波长的光进行输出的多个半导体激光二极管,内部的光学系统可以具有对波长彼此不同的多个光信号进行合波而生成一个波长复用光信号的光合波器。在本发明中,通过TOSA这样的名称进行说明,但TOSA通常也可以是被称为光发送模块的构件。从后侧(封装件11a的电插头6侧)向各TOSA 11输入电信号,各TOSA 11从侧面11c向前侧输出光信号。从TOSA 11输出的光信号从光收发器1的后侧朝向前侧输出,从后侧朝向前侧而向第一光端口16a输入。因此,从TOSA 11输出的光信号的朝向和向第一光端口16a输入的光信号的朝向彼此相同。但是,在方向D2上,由于与光端口16的间隔相比TOSA 11的间隔更宽,因此光端口16的光轴和TOSA11的光轴不一致,但通过使用内部光纤F,从而对其差进行吸收而将TOSA 11的输出与第一光端口16a光学地连接。
图9是从光收发器1的宽度方向即方向D2观察TOSA 11、ROSA 12、电路基板13、光端口16、中转基板21、第一FPC 22、第二FPC 23及内部光纤F的侧视图。实际上,即使以上述方式观察,由于框体2的侧面也无法观察到框体2的内部,但示出了将框体2的侧面透视的情形。如图9所示,TOSA 11的第一套筒11b相对于电路基板13的高度H1和ROSA 12的第二套筒12b相对于电路基板13的高度H2相互不同,高度H2与高度H1相比设定得高。即,ROSA 12相对于电路基板13的高度H2高于TOSA 11相对于电路基板13的高度H1。因此,在从高度方向即方向D3观察时配置为TOSA 11的一部分(第二套筒12b)和ROSA 12的一部分(第一套筒11b)重叠。此外,在方向D2上,与封装件11a的横向宽度相比第一套筒11b的横向宽度小,与封装件12a的横向宽度相比第二套筒12b的横向宽度小。
第一FPC 22从电路基板13的上表面13a起向下方弯曲为U字状而与各TOSA 11的后侧(电输入)连接。上表面13a为与方向D1及方向D2平行的面。电路基板侧FPC 23b从电路基板13的下表面13b起向斜下方延伸,并且在各TOSA 11的下方处向前方延伸出。电路基板侧FPC 23b的前端与中转基板21的下表面21a连接。ROSA侧FPC 23a从中转基板21沿方向D1向前方延伸出,并且沿方向D3向上方(例如90°)弯曲。在ROSA侧FPC 23a的上部形成有供各ROSA 12的引线管脚12d插入贯穿的孔部。在ROSA侧FPC 23a的孔部中插入贯穿有引线管脚12d的状态下对引线管脚12d进行软钎焊,由此ROSA侧FPC 23a与各ROSA 12的前侧(电输出)连接。
如图10所示,光收发器1具有:第一托盘14,其对2个TOSA 11进行保持;以及金属件24,其从方向D3的下侧朝向上侧保持2个TOSA 11。图10、后面记述的图11、图12、图18及图19例如上下的朝向与图9相反。在本实施方式中,图10~12、图18及图19的上侧相当于光收发器1的下侧,图10~12、图18及图19的下侧相当于光收发器1的上侧。第一托盘14对TOSA 11的封装件11a的方向D2的2个侧面和与上框体7面对的上表面进行保持。该2个侧面的法线各自与方向D2平行。按压金属件即金属件24对TOSA 11的封装件11a的与下框体8面对的下表面进行保持。该上表面及下表面的法线各自与方向D3平行。图10是表示从下方观察到的第一托盘14、2个第一光端口16a、内部光纤F、电路基板13、2个TOSA 11及金属件24的斜视图。第一托盘14具有:槽14a,其对内部光纤F进行收容;孔部14b,其供从TOSA 11的第一套筒11b延伸出的内部光纤F插入贯穿;以及贯通孔14c,其供各TOSA 11载置。
槽14a设置于第一托盘14的前端。孔部14b是在槽14a的后方设置的开口部,且沿方向D3贯通第一托盘14。第一托盘14具有以沿方向D2排列的方式排列的一对孔部14b,例如,各孔部14b在与方向D3垂直的剖面中形成为角部倒圆角的长方形状。贯通孔14c在与方向D3垂直的剖面中形成为长方形状,一对贯通孔14c配置为沿方向D2排列。贯通孔14c提供能够收容封装件11a的空间。贯通孔14c具有与TOSA 11的封装件11a的上表面相对的开口部。贯通孔14c的开口部的面积小于封装件11a的上表面的面积。孔部14b的底部具有与贯通孔14c相邻的平坦部,平坦部对封装件11a的上表面的一部分进行保持。由此,在贯通孔14c对封装件11a进行收容时,防止封装件11a的上表面从贯通孔14c的开口部脱出。在载置于贯通孔14c的封装件11a和框体2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间隙。但是,以将该间隙填满的方式填充例如散热凝胶等散热材料。由此,载置于贯通孔14c的封装件11a的上表面经由在贯通孔14c中填充的散热材料而与框体2的内表面热接触。封装件11a收容于贯通孔14a,由此框体2的内部的方向D1上的TOSA 11的位置被决定。
图11是将图10的电路基板13、第一托盘14及金属件24放大的斜视图。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第一托盘14设置与电路基板13嵌合的凸起14d。凸起14d例如是在第一托盘14的后部设置的半圆状的凸起,与位于电路基板13的前部的半圆状的凹部13c嵌合。第一托盘14具有一对凸起14d,它们配置为沿方向D2排列,在电路基板13的朝向方向D2的端面13d各自形成有凹部13c。因此,第一托盘14的凸起14d从方向D2的两端侧分别与电路基板13的端面13d的凹部13c嵌合,由此电路基板13及第一托盘14彼此被牢固地连接。另外,通过凹部13c和凸起14d的嵌合,从而框体2的内部的方向D1上的电路基板13的位置被决定。
图12是从方向D2观察第一托盘14和金属件24的侧视图。如图10、图11及图12所示,金属件24具有:平板部24a,其与TOSA 11的上表面相对;以及折弯部24b,其分别位于平板部24a的方向D2的端部。在从TOSA 11观察时金属件24设置于第一托盘14的相反侧(下侧),金属件24将TOSA 11向第一托盘14推压而进行保持。例如,平板部24a形成为沿方向D2延伸得长的长方形状。金属件24具有沿方向D2排列的一对折弯部24b,各折弯部24b从平板部24a的前侧部分起向上方折弯。
平板部24a具有沿方向D2排列的一对孔部24c,各孔部24c将TOSA 11的封装件11a的下表面的一部分露出。在各孔部24c中,弹簧部24d沿一个方向D1延伸出,例如,一对弹簧部24d沿一个方向D1彼此线对称地配置。弹簧部24d随着朝向各自的前端而从平板部24a向斜上方(向框体的内侧)倾斜。第一托盘14具有沿方向D2排列的一对侧壁部14e,在侧壁部14e,在方向D2的两端侧形成有向外侧凸出的凸部14f。金属件24的各折弯部24b具有在方向D2贯通的贯通孔24e,通过各凸部14f与各贯通孔24e嵌合,从而将金属件24固定于侧壁部14e。此时,向上方倾斜的弹簧部24d与TOSA 11的封装件11a的下表面抵接,固定于侧壁部14e的金属件24将封装件11a向第一托盘14侧(上侧)按压。其结果,能够在金属件24和第一托盘14之间牢固地保持封装件11a。
图13是表示2个第一光端口16a、内部光纤F、2个TOSA 11、第一托盘14及电路基板13的图。例如,在光收发器1的内部设置4根内部光纤F。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对4根内部光纤F进行识别时有时将内部光纤F记载为内部光纤F1、F2、F3、F4。但是,该内部光纤F1、F2、F3、F4的记载是为了方便起见而设置的,并不限定内部光纤F的配置等。
如图13所示,从位于方向D2的一侧(例如图13的上侧)的TOSA 11的第一套筒11b向前方延伸出内部光纤F1(第一光纤),内部光纤F1向方向D2的另一侧(例如图13的下侧)且后侧(电路基板13侧)折回。向后方折回的内部光纤F1在第一托盘14的后端部以将2个TOSA 11的周围卷绕的方式向方向D2的一侧且前侧折回,折回的内部光纤F1向前方直线状延伸而与方向D2的一侧的第一光端口16a连接。
从位于方向D2的另一侧的TOSA 11的第一套筒11b向前方延伸出内部光纤F2(第一光纤),内部光纤F2向方向D2的一侧且后侧(电路基板13侧)折回。向后方折回的内部光纤F2在第一托盘14的后端部以将2个TOSA 11的周围卷绕的方式向方向D2的另一侧且前侧折回,折回的内部光纤F2一度向第一托盘14的方向D2的内侧弯曲后与方向D2的另一侧的第一光端口16a连接。此外,在内部光纤F的绕引时内部光纤F的长度更长的情况下,可以将内部光纤F在2个TOSA 11的周围进一步卷绕。即,内部光纤F可以在将方向D3设为法线的面以包围2个TOSA 11的方式卷绕大于或等于2圈。
第一托盘14在方向D1的一端处在方向D2的中央具有槽14a。第一托盘14具有多个内壁14g及外壁14h。多个内壁14g及外壁14h形成内部光纤F的路径。多个内壁14g及外壁14h对内部光纤F进行引导,以使得在2个TOSA 11的周围卷绕。在多个内壁14g的一部分形成有向第一托盘14的外侧凸出的爪部14j,在多个外壁14h的一部分形成有向第一托盘14的内侧凸出的爪部14k。各内部光纤F经过内壁14g的第一托盘14的外侧、外壁14h的第一托盘14的内侧及爪部14j、14k的下侧,因此能够抑制内部光纤F从第一托盘14的脱出。
图14是表示从2个ROSA 12、各ROSA 12延伸出的内部光纤F、中转基板21及第二FPC23的斜视图。图15是表示图14的2个ROSA 12、内部光纤F、中转基板21及第二FPC 23装载于第一托盘14的状态的斜视图。如图14及图15所示,各ROSA 12配置于各TOSA 11的前方,并且以进入至第一托盘14的各孔部14b的状态保持于第一托盘14。ROSA 12收容于孔部14b,由此框体2的内部中的方向D1上的ROSA 12的位置被决定。
图16是从图15的相反侧观察图15的ROSA 12、第一托盘14及中转基板21的斜视图。如图16所示,在第一托盘14设置与中转基板21嵌合的凸起14m。凸起14m例如是与前述的凸起14d相比设置于前方的半圆状的凸起,与中转基板21的位于后部的半圆状的凹部21b嵌合。第一托盘14具有以沿方向D2排列的方式配置的一对凸起14m,在中转基板21的朝向方向D2的端面21c各自形成有凹部21b。因此,第一托盘14的凸起14m从方向D2的两端侧分别与中转基板21的端面21c的凹部21b嵌合,由此中转基板21及第一托盘14在电路基板13的前方相互被牢固地连接。另外,通过凹部21b和凸起14m的嵌合,中转基板21相对于ROSA 12的位置被决定。
图17是表示2个第一光端口16a、2个第二光端口16b、内部光纤F、2个ROSA 12、第一托盘14及电路基板13的图。如图17所示,内部光纤F3(第二光纤)从位于方向D2的一侧(例如图17的上侧)的ROSA 12的第二套筒12b向后方(在方向D1上向电路基板13侧)延伸出,并且在TOSA 11的方向D2的端部侧绕过,在第一托盘14的后端部向方向D2的另一侧(例如图17的下侧)且前侧以将2个TOSA 11的周围卷绕的方式折回。以将2个TOSA 11的周围卷绕的方式折回的内部光纤F3向前方(在方向D1上向光端口16侧)直线状地延伸而与方向D2的另一侧的第二光端口16b连接。
内部光纤F4(第二光纤)从位于方向D2的另一侧的ROSA 12的第二套筒12b向后方(在方向D1上向电路基板13侧)延伸出,并且在TOSA 11的方向D2的端部侧绕过,在第一托盘14的后端部向方向D2的一侧且前侧以将2个TOSA 11的周围卷绕的方式折回。以将2个TOSA11的周围卷绕的方式折回的内部光纤F4向前方(在方向D1上向光端口16侧)延伸、并一度向第一托盘14的方向D2的内侧弯曲后,与方向D2的一侧的第二光端口16b连接。
如图18及图19所示,光收发器1还具有保持部件19,该保持部件19分别将2个第一光端口16a及2个第二光端口16b汇集而保持。图18是表示保持部件19相对于光端口16装载前的状态的斜视图。图19是表示保持部件19装载于光端口16的状态的斜视图。保持部件19具有沿一个方向D1将各光端口16插入贯穿的多个孔19a,多个孔19a以沿方向D2排列的方式配置。多个孔19a沿方向D2以规定的固定间隔配置,以使得能够与CS连接器嵌合。各孔19a例如为圆孔。此外,第一光端口16a及第二光端口16b为了便于说明而分别称为不同的名称。但是,第一光端口16a及第二光端口16b可以具有彼此相同的构造及外形,可以由彼此相同的材料构成。通过保持部件19保持光端口16,从而能够将光端口16的方向D2上的位置决定为规定的间隔。
第二托盘15是将ROSA 12的一部分及光端口16的一部分覆盖的部件。第二托盘15形成为板状,具有设置于后部的贯通孔15a、将ROSA 12的一部分露出的开口15b、以及将各光端口16的一部分覆盖的前部15c。第一托盘14具有供插入贯穿于贯通孔15a的螺钉N螺入的螺孔14n。在第二托盘15叠加于第一托盘14的状态下向贯通孔15a及螺孔14n螺入螺钉N,由此第二托盘15与第一托盘14接合。通过贯通孔15a相对于第二托盘15的方向D1上的位置和螺孔14n相对于第一托盘14的方向D1上的位置,决定第二托盘15相对于第一托盘14的方向D1上的相对位置。
第二托盘15具有沿方向D2排列的一对开口15b,例如,各开口15b形成为矩形形状。在各开口15b处,各ROSA 12的位于前侧的凸缘部12e和与ROSA 12的引线管脚12d接合的ROSA侧FPC 23a露出。前部15c将光端口16的位于后侧的扩径部16c覆盖。在前部15c的与各光端口16相对的面,形成有以沿光端口16的外周的方式形成的凹状的多个弯曲面15d。特别地,多个弯曲面15d可以以沿扩径部16c的外周的方式形成。通过将多个弯曲面15d形成为在方向D2上隔开规定的间隔,从而能够以规定的间隔牢固地保持光端口16。
保持部件19在各光端口16的前侧部分从后方插入贯穿于前述的各孔19a的状态下固定于第二托盘15。保持部件19具有:长方形状的第一平板部19b,其形成有多个孔19a;第二平板部19c,其从光收发器1的下方向的一端(例如90°)弯曲;以及一对第三平板部19d,它们从光收发器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向第二平板部19c侧(例如90°)弯曲。在第二托盘15的前部15c形成有沿方向D2排列的多个孔15e、以及在多个孔15e之间及方向D2的两端侧排列的多个凸部15f。第二平板部19c具有沿方向D2排列的多个第一孔19e、以及在多个第一孔19e之间及方向D2的两端侧排列的多个第二孔19f。保持部件19在对插入贯穿于各孔19a的各光端口16进行保持的状态下第二平板部19c叠加于前部15c。各凸部15f与各第二孔19f嵌合,由此与第二托盘15接合。此时,各第一孔19e与各孔15e重叠,并且各第三平板部19d与各前部15c的方向D2的两端侧相对。通过凸部15f和第二孔19f的嵌合而决定保持部件19相对于第二托盘15的方向D1上的位置。如上述这样决定第二托盘15相对于第一托盘14的方向D1上的相对位置,因此保持部件19相对于第一托盘14的方向D1上的相对位置也被决定。并且,光端口16的扩径部16c的直径大于保持部件19的孔19a的直径,限制光端口16比第一平板部19b更向前侧移动。由此,光端口16相对于第一托盘的方向D2上的相对位置被决定。
图20是表示将对前述的光端口16、保持部件19、第二托盘15、第一托盘14、中转基板21、第二FPC 23、TOSA 11及ROSA 12进行组装而构成的中间组件M向框体2(上框体7)的内部搭载前的状态的斜视图。图21是表示将中间组件M在框体2的内部搭载后的状态的斜视图。如图20及图21所示,橡胶片材17形成为板状,例如是具有导电性的导电性橡胶。橡胶片材17具有供各光端口16插入贯穿的孔部17a,多个孔部17a配置为沿方向D2以规定的间隔排列。在框体2的朝向后方的内表面7a,以规定的间隔形成有供各光端口16插入贯穿的孔7b,多个孔7b配置为沿方向D2排列。橡胶片材17以各孔部17a的位置对准各孔7b的位置的方式配置于框体2的内表面7a,在该状态下各光端口16从后方向各孔部17a及各孔7b插入贯穿,由此将中间组件M收容于框体2的内部。
图22是表示固定板18向框体2的内部配置前的状态的斜视图。图23是表示固定板18在框体2的内部配置后的状态的斜视图。图24是表示固定板18在框体2的内部配置后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如图22~图24所示,固定板18具有彼此向同一方向凸出的多个第一凸出部18a、以及向第一凸出部18a的相反侧以矩形形状凸出的凸部18b。固定板18还具有在凸部18b的宽度方向的一端处向从第一凸出部18a远离的方向凸出的第二凸出部18c、以及从第二凸出部18c的与凸部18b相反侧的端部向与第一凸出部18a同一方向凸出的第三凸出部18d。
第一凸出部18a插入至上框体7的内表面7e。在框体2的内表面7a的前方在方向D3设置有凹陷的孔7c,固定板18的第三凸出部18d与孔7c嵌合。固定板18在第一凸出部18a插入至上框体7的内表面7e,并且第三凸出部18d与框体2的孔7c嵌合的状态下将各光端口16及橡胶片材17向框体2的内表面7a推压。由此,光端口16相对于框体2的方向D1上的位置被决定。此外,固定板18可以在维护时等抓持凸部18b而将固定板18向上方提起,由此能够容易地拆下。
图25是光收发器1的纵剖视图。如图25所示,例如,在电路基板13的上表面13a搭载有驱动器13e及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13f。在驱动器13e及DSP 13f各自和框体2(上框体7)的内表面7d之间夹设有散热凝胶G1。如上所述通过在电路基板13的电路元件和上框体7的内表面7d之间夹设散热凝胶G1,从而形成该电路元件向光收发器1的外部的散热路径X1。驱动器13e例如是生成用于驱动TOSA 11的驱动信号的IC。DSP 13f例如是进行从主机系统经由电插头6接收到的电信号的信号处理的IC。DSP 13f例如可以是对电信号的波形进行整形的CDR(Clock Data Recovery),也可以是生成或识别PAM4信号的信号处理IC。
图26是将图25的光收发器1的ROSA 12放大的纵剖视图。图27是将图25的光收发器1的TOSA 11放大的纵剖视图。如图26所示,在ROSA 12和框体2的内表面7d之间夹设散热凝胶G2。散热凝胶G2填充于ROSA 12的凸缘部12e的前侧、ROSA侧FPC 23a的上端和内表面7d之间。通过该散热凝胶G2确保ROSA 12向光收发器1的散热路径X2。如图27所示,在TOSA 11和框体2的内表面7d之间夹设散热凝胶G3。散热凝胶G3填充于TOSA 11的封装件11a和框体2的内表面7d之间,因此确保TOSA 11向光收发器1的外部的散热路径X3。通常来说,ROSA 12的消耗电力小于TOSA 11的消耗电力,各自产生的焦耳热也是ROSA 12更小。因此,散热凝胶G2的容积可以与散热凝胶G3的容积相比设定得小。此外,为了与散热路径X2的热阻相比减小散热路径X3的热阻,优选将散热凝胶G3的方向D2的厚度设为小于散热凝胶G2的方向D2的厚度。
接下来,对根据光收发器1得到的作用效果详细地进行说明。光收发器1具有2个TOSA 11和2个ROSA 12。因此,与具有1个TOSA和1个ROSA的光收发器相比,能够使传送速度变为高速,能够实现高功能化。光收发器1能够相对于通信装置的保持架沿一个方向D1插拔。在光收发器1中,2个第一光端口16a及2个第二光端口16b沿与一个方向D1交叉的方向D2排列。2个TOSA 11沿与一个方向D1交叉的方向D2排列,2个ROSA 12沿与一个方向D1交叉的方向D2排列。而且,包含2个第一光端口16a和2个第二光端口16b在内的光端口16、2个ROSA12、2个TOSA 11以及电路基板13配置为依次沿一个方向D1排列,并接近主机系统。因此,在光收发器1的宽度方向即方向D2排列的2个第一光端口16a及2个第二光端口16b、2个ROSA12、2个TOSA 11以及电路基板13配置为依次沿光收发器1的长度方向即一个方向D1排列,因此能够在根据标准而确定出外形形状的框体2的内部高效地收容各部件。因此,能够提高部件的安装密度,并且实现光收发器1的小型化。
光收发器1具有在2个ROSA 12及电路基板13之间夹设的中转基板21。2个ROSA 12各自经由中转基板21而与电路基板13连接。因此,中转基板21夹设于ROSA 12和电路基板13之间,由此能够使来自ROSA 12的电信号通过中转基板21进行放大。由此,即使ROSA 12和电路基板13之间的距离长,也能够通过中转基板21而可靠地传递ROSA 12的电信号。
2个TOSA 11各自具有向光端口16侧凸出的第一套筒11b,2个ROSA 12各自具有向电路基板13侧凸出的第二套筒12b,第二套筒12b相对于电路基板13的高度H2与第一套筒11b相对于电路基板13的高度H1相比设定得大。即,向ROSA 12侧凸出的TOSA 11的第一套筒11b和向TOSA 11侧凸出的ROSA 12的第二套筒12b的相对于电路基板13的高度位置相互不同。如上所述第一套筒11b和第二套筒12b的高度位置相互不同,由此能够以在从光收发器1的高度方向即方向D3观察时TOSA 11的一部分和ROSA 12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其结果,能够抑制TOSA 11及ROSA 12的向一个方向D1的长度。因此,能够抑制光收发器1的向一个方向D1的长度,因此能够使光收发器1的小型化的效果变得显著。
第二FPC 23包含将2个ROSA 12各自及中转基板21相互连接的ROSA侧FPC 23a、以及将中转基板21及电路基板13相互连接的电路基板侧FPC 23b。由此,能够通过ROSA侧FPC23a将ROSA 12和中转基板21相互连接,并且通过电路基板侧FPC 23b将中转基板21和电路基板13相互连接。
光收发器1具有:保持部件19,其将2个第一光端口16a及2个第二光端口16b以在方向D2分别交替地配置的状态进行保持;以及橡胶片材17,其具有孔部17a,该孔部17a供保持于保持部件19的2个第一光端口16a及2个第二光端口16b的各个光端口分别经过。光收发器1还具有固定板18,该固定板18将经过了孔部17a的2个第一光端口16a及2个第二光端口16b的各个光端口分别向橡胶片材17按压。能够通过保持部件19将2个第一光端口16a及2个第二光端口16b汇集而保持。通过固定板18将2个第一光端口16a及2个第二光端口16b的各个光端口分别向橡胶片材17按压。因此,能够将第一光端口16a及第二光端口16b的各个光端口分别以向橡胶片材17推压的状态进行保持。由此,能够相对于框体2而准确地决定光端口16的方向D1上的位置。
以上,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收发器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前述的实施方式。即,本发明能够在由权利要求书记载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及变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容易知晓的。例如,光收发器的各部的形状、大小、材料、数量及配置方式能够适当变更。
例如,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具有从框体2的左右两侧向前方延伸出的拉片5的光收发器1进行了说明。但是,例如,也可以取代拉片,而具有相对于壳体能够旋转地被支撑的导臂,具有导臂的光收发器也能得到与前述相同的效果。如上所述,能够关于光收发器的各部件的结构适当变更。另外,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依照QSFP标准的光收发器1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收发器也可以是依照例如SFP标准等除了QSFP标准以外的标准的光收发器。
Claims (5)
1.一种光收发器,其能够相对于装置沿第一方向插拔,
该光收发器具有:
光端口,其包含有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沿直线配置的2个第一光端口和2个第二光端口;
2个光发送子组件,它们分别将电信号变换为光信号,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互沿直线配置;
2个光接收子组件,它们分别将光信号变换为电信号,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互沿直线配置;
电路基板,其搭载与所述2个光发送子组件及所述2个光接收子组件电连接的电路;以及
框体,其将所述光端口、所述2个光发送子组件、所述2个光接收子组件、所述电路基板收容为,所述2个光接收子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配置在所述光端口和所述电路基板之间、而且所述2个光发送子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配置在所述2个光接收子组件和所述电路基板之间,
所述2个光发送子组件中的一者与所述2个第一光端口中的一者经由第一光纤光学地连接,所述2个光发送子组件中的另一者与所述2个第二光端口中的一者经由第二光纤光学地连接,所述2个光接收子组件中的一者与所述2个第一光端口中的另一者经由第三光纤光学地连接,所述2个光接收子组件中的另一者与所述2个第二光端口中的另一者经由第四光纤光学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收发器,其中,
具有中转基板,该中转基板与所述2个光接收子组件及所述电路基板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收发器,其中,
所述第一光纤从所述2个光发送子组件中的一个光发送子组件的第一套筒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朝向所述光端口延伸出,
所述第三光纤从所述2个光发送子组件中的另一个光发送子组件的第二套筒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朝向所述电路基板延伸出,
所述第二套筒相对于所述电路基板的高度与所述第一套筒相对于所述电路基板的高度相比设定得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收发器,其中,
还具有:
第一FPC,其将所述2个光发送子组件和所述电路基板电连接;以及
第二FPC,其包含将所述2个光接收子组件与所述中转基板电连接的第一子FPC、以及将所述中转基板与所述电路基板电连接的第二子FPC。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收发器,其中,
还具有:
保持部件,其将所述2个第一光端口中的所述一者、所述2个第二光端口中的所述一者、所述2个第一光端口中的所述另一者、以及所述2个第二光端口中的所述另一者依次沿所述第二方向进行保持;
橡胶片材,其具有孔部,该孔部供所述2个第一光端口及所述2个第二光端口各自经过;以及
固定板,其将所述2个第一光端口及所述2个第二光端口各自向所述橡胶片材按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235791 | 2018-12-17 | ||
JP2018235791A JP2020098249A (ja) | 2018-12-17 | 2018-12-17 | 光トランシーバ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23877A CN111323877A (zh) | 2020-06-23 |
CN111323877B true CN111323877B (zh) | 2022-04-01 |
Family
ID=71071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294087.7A Active CN111323877B (zh) | 2018-12-17 | 2019-12-16 | 光收发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812193B2 (zh) |
JP (1) | JP2020098249A (zh) |
CN (1) | CN11132387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96198A (zh) * | 2020-02-21 | 2021-08-24 | 佑胜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光发射组件、光学收发模块及光纤缆线模块 |
JP2021113907A (ja) * | 2020-01-20 | 2021-08-05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トランシーバ |
JP2021120704A (ja) * | 2020-01-30 | 2021-08-19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トランシーバ |
US20220021457A1 (en) * | 2020-07-16 | 2022-01-20 | Prime World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 Network switch system |
CN114077020A (zh) * | 2020-08-18 | 2022-02-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复合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
US11275223B1 (en) * | 2020-09-04 | 2022-03-15 | Prime World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 Optical transceiver |
WO2022052527A1 (zh) * | 2020-09-11 | 2022-03-17 |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模块 |
US11340415B1 (en) * | 2020-12-11 | 2022-05-24 | Ii-Vi Delaware, Inc. | Optical component organizing members |
US11606145B2 (en) * | 2021-01-29 | 2023-03-14 | Alpine Optoelectronics, Inc. | Silicon photonics based single-wavelength 100 gbit/S PAM4 DWDM transceiver in pluggable form factor |
US11698497B2 (en) * | 2021-03-04 | 2023-07-11 | Applied Optoelectronics, Inc. | Fiber holder for use with optical subassembly modules |
JPWO2022224777A1 (zh) | 2021-04-21 | 2022-10-27 | ||
US12216316B2 (en) * | 2021-04-23 | 2025-02-04 | Us Conec Ltd. | External laser source physical contact verification of a fiber optic ferrule |
CN115903148A (zh) * | 2021-09-22 | 2023-04-04 | 宁波环球广电科技有限公司 | 光收发装置及其退壳机构 |
CN114035284B (zh) * | 2021-11-22 | 2023-01-20 |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模块 |
WO2023087566A1 (zh) * | 2021-11-22 | 2023-05-25 |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 光模块 |
CN114779412B (zh) * | 2022-03-28 | 2023-05-09 |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模块 |
US11809001B2 (en) * | 2022-04-07 | 2023-11-07 | Mellanox Technologies Ltd. | Network interface device with external optical connector |
CN117518369A (zh) * | 2022-07-29 | 2024-02-06 | 宁波环球广电科技有限公司 | 双向多通道光收发模块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038026A1 (en) * | 2005-09-26 | 2007-04-05 | Finisar Corporation | 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 having a dual segment molded lead frame connector |
CN107479150A (zh) * | 2017-09-15 | 2017-12-15 | 武汉联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四通道粗波分复用qsfp光模块 |
CN108540230A (zh) * | 2017-03-01 | 2018-09-14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光收发器及光收发器的制造方法 |
JP2018146639A (ja) * | 2017-03-01 | 2018-09-20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トランシーバ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242350A (ja) * | 2000-02-29 | 2001-09-07 | Fujikura Ltd | 光トランシーバ |
US7712976B2 (en) * | 2006-04-10 | 2010-05-11 | Finisar Corporation | Active optical cable with integrated retiming |
US7876989B2 (en) * | 2006-04-10 | 2011-01-25 | Finisar Corporation | Active optical cable with integrated power |
JP2007316226A (ja) * | 2006-05-24 | 2007-12-06 | Hitachi Cable Ltd | 光モジュール |
JP4706611B2 (ja) * | 2006-10-05 | 2011-06-22 |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 光送受信器 |
KR100869701B1 (ko) * | 2006-12-06 | 2008-11-21 | 옵티시스 주식회사 | 광 트랜시이버 |
US8376634B2 (en) * | 2009-10-29 | 2013-02-19 |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 Pluggable optical transceiv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KR101299219B1 (ko) * | 2009-12-21 | 2013-08-22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플러그형 광 송수신 모듈 |
JP2014149498A (ja) | 2013-02-04 | 2014-08-21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光モジュール |
JP6519118B2 (ja) * | 2014-08-04 | 2019-05-29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モジュール |
CN204334583U (zh) * | 2015-01-28 | 2015-05-13 | 成都菜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纤收发装置 |
CN106483610B (zh) * | 2015-08-28 | 2018-06-29 | 佑胜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收发模块及光纤缆线模块 |
EP3465306B1 (en) * | 2016-05-27 | 2022-07-06 | Finisar Corporation | Duplex mini lc connector |
-
2018
- 2018-12-17 JP JP2018235791A patent/JP2020098249A/ja active Pending
-
2019
- 2019-12-13 US US16/714,343 patent/US10812193B2/en active Active
- 2019-12-16 CN CN201911294087.7A patent/CN11132387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038026A1 (en) * | 2005-09-26 | 2007-04-05 | Finisar Corporation | 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 having a dual segment molded lead frame connector |
CN108540230A (zh) * | 2017-03-01 | 2018-09-14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光收发器及光收发器的制造方法 |
JP2018146639A (ja) * | 2017-03-01 | 2018-09-20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トランシーバ |
CN107479150A (zh) * | 2017-09-15 | 2017-12-15 | 武汉联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四通道粗波分复用qsfp光模块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00195350A1 (en) | 2020-06-18 |
US10812193B2 (en) | 2020-10-20 |
CN111323877A (zh) | 2020-06-23 |
JP2020098249A (ja) | 2020-06-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323877B (zh) | 光收发器 | |
US10976506B2 (en) | Optical transceiver | |
TWI521250B (zh) | 電氣至光學及光學至電氣轉換頭插頭 | |
US9028156B2 (en) | Optical module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medium | |
US11454771B2 (en) | Optical transceiver | |
CN111474644A (zh) | 一种光模块 | |
US9335491B2 (en) | Connectored cab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nnectored cable | |
JP2008257094A (ja) | 光伝送モジュール及び光パッチケーブル | |
JP2016156916A (ja) | 光データリンク | |
JP2009133940A (ja) | 光モジュール及び光モジュール付きケーブルユニット | |
CN110346881A (zh) | 内置多个光学子组件的光收发器 | |
JP2012009851A (ja) | アクティブ光ケーブルで使用するための民生用入力/出力(cio)光トランシーバ・モジュール及び方法 | |
JP5853309B2 (ja) | 光通信装置 | |
JP7279424B2 (ja) | 光トランシーバ | |
JP2015055834A (ja) | 光トランシーバ | |
JP6452327B2 (ja) | 光モジュール | |
CN112230349B (zh) | 一种光模块 | |
US20180052291A1 (en) | 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 having a partitioned housing | |
JP2004085756A (ja) | 光送受信モジュール | |
KR100798012B1 (ko) | 데이터 링크 모듈 | |
JP2020064191A (ja) | 光トランシーバ | |
JP2015210362A (ja) | 光トランシーバ | |
JP2015197652A (ja) | コネクタ付きケーブル及び光通信モジュール | |
JP3937895B2 (ja) | 光モジュール | |
CN114545568B (zh) | 一种光模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