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03062B - 一种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及其作为除草剂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及其作为除草剂的用途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303062B CN111303062B CN201811516182.2A CN201811516182A CN111303062B CN 111303062 B CN111303062 B CN 111303062B CN 201811516182 A CN201811516182 A CN 201811516182A CN 111303062 B CN111303062 B CN 11130306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cal
- compound
- alkyl
- group
- compound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5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rings having four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25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rings having four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57/04—Five-membered rings
- C07D257/06—Five-membered rings with nitroge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carbon atom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713—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four or mor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及其作为除草剂的应用,所述化合物如通式(I)所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除草剂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及其作为除草剂的应用。
背景技术
由于杂草种群的演替、变迁以及对化学农药抗药性的产生和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对化学农药污染、农药对非靶标生物影响的认识以及在农药生态环境中归宿问题的重视不断提高。随着世界耕地面积的逐渐减少、人口的不断增长及对粮食需求量的增加,迫使人们迅速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完善耕作制度,并需要不断发明新型的和改进的除草化合物和组合物。
CN108290846A报道了某些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具有除草活性,例如其中的1-28号化合物(KC1)和1-9号化合物(KC2):
如本发明所示的苯甲酰胺类化合物未见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且对作物安全的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及其作为除草剂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化合物如通式I所示:
式中:
X1和X3可相同或不同的分别选自氰基、硝基、卤素、C1-C6烷基磺酰基、C1-C6卤代烷基磺酰基、C1-C6烷基亚磺酰基、C1-C6卤代烷基亚磺酰基、C1-C6烷硫基、C1-C6卤代烷硫基、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1-C6烷氧基、C1-C6卤代烷氧基、C1-C3烷氧基C1-C3烷基、C1-C6烷氧基C1-C3烷氧基、C1-C6烷氧基C1-C3烷氧基C1-C3烷基、C3-C6环烷基、C3-C6环烷基C1-C3烷基、C3-C6环烷基C1-C3烷氧基或C3-C6环烷基氧基;
X2选自氢、氰基、硝基、卤素、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1-C6烷基磺酰基、C1-C6卤代烷基磺酰基、C1-C6烷基亚磺酰基、C1-C6卤代烷基亚磺酰基、C1-C6烷硫基、C1-C6卤代烷硫基、C3-C6环烷基、C3-C6环烷基C1-C6烷基、C3-C6卤代环烷基C1-C6烷基、R1氧基、R1氧基C1-C6烷基、R1硫基C1-C6烷基、R1亚砜基C1-C6烷基、R1砜基C1-C6烷基,或未取代或被1-5个下述取代基取代的苯基、含有1-4个杂原子的5-7元脂杂环、含有1-4个杂原子的5-7元芳杂环、含有1-4个杂原子的5-7元脂杂环C1-C6烷基或含有1-4个杂原子的5-7元芳杂环C1-C6烷基,下述取代基选自硝基、卤素、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1-C6烷氧基、C1-C6卤代烷氧基、C3-C6环烷基或C3-C6环烷氧基;
R1选自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3-C6环烷基、C3-C6环烷基C1-C6烷基、C1-C6烷氧基C1-C6烷基,或未取代或被1-5个下述取代基取代的苯基、含有1-4个杂原子的5-7元脂杂环、含有1-4个杂原子的5-7元芳杂环、含有1-4个杂原子的5-7元脂杂环C1-C6烷基或含有1-4个杂原子的5-7元芳杂环C1-C6烷基,下述取代基选自硝基、卤素、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1-C6烷氧基、C1-C6卤代烷氧基、C3-C6环烷基或C3-C6环烷氧基;
Y1和Y2可相同或不同的选自氰基、硝基、卤素、C1-C6烷基磺酰基、C1-C6卤代烷基磺酰基、C1-C6烷基亚磺酰基、C1-C6卤代烷基亚磺酰基、C1-C6烷硫基、C1-C6卤代烷硫基、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1-C6烷氧基、C1-C6卤代烷氧基、C1-C3烷氧基C1-C3烷基、C1-C6烷氧基C1-C3烷氧基、C1-C6烷氧基C1-C3烷氧基C1-C3烷基、C3-C6环烷基、C3-C6环烷基C1-C3烷基、C3-C6环烷基C1-C3烷氧基或C3-C6环烷氧基;
当X1与Y1相同并且X3与Y2相同时,X2不为氢。
所述优选化合物,通式I中:
X1和X3可相同或不同的分别选自氰基、硝基、卤素、C1-C6烷基磺酰基、C1-C6卤代烷基磺酰基、C1-C6烷基亚磺酰基、C1-C6卤代烷基亚磺酰基、C1-C6烷硫基、C1-C6卤代烷硫基、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1-C3烷氧基、C1-C3卤代烷氧基、C1-C3烷氧基C1-C3烷基、C1-C6烷氧基C1-C3烷氧基、C1-C6烷氧基C1-C3烷氧基C1-C3烷基、C3-C6环烷基或C3-C6环烷基氧基;
X2选自氢、卤素、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1-C6烷基磺酰基、C1-C6卤代烷基磺酰基、C1-C6烷基亚磺酰基、C1-C6卤代烷基亚磺酰基、C1-C6烷硫基、C1-C6卤代烷硫基、C3-C6环烷基、C3-C6环烷基C1-C6烷基、C3-C6卤代环烷基C1-C6烷基、R1氧基、R1氧基C1-C6烷基、R1硫基C1-C6烷基、R1亚砜基C1-C6烷基、R1砜基C1-C6烷基,或未取代或被1-5个下述取代基取代的苯基、含有1-4个杂原子的5-7元脂杂环、含有1-4个杂原子的5-7元芳杂环、含有1-4个杂原子的5-7元脂杂环C1-C6烷基或含有1-4个杂原子的5-7元芳杂环C1-C6烷基,下述取代基选自硝基、卤素、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1-C6烷氧基、C1-C6卤代烷氧基、C3-C6环烷基或C3-C6环烷氧基;
R1选自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3-C6环烷基、C3-C6环烷基C1-C6烷基、C1-C6烷氧基C1-C6烷基,或未取代或被1-5个下述取代基取代的苯基、含有1-4个杂原子的5-7元脂杂环、含有1-4个杂原子的5-7元芳杂环、含有1-4个杂原子的5-7元脂杂环C1-C6烷基或含有1-4个杂原子的5-7元芳杂环C1-C6烷基,下述取代基选自硝基、卤素、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1-C6烷氧基、C1-C6卤代烷氧基、C3-C6环烷基或C3-C6环烷氧基;
Y1和Y2可相同或不同的选自氰基、硝基、卤素、C1-C6烷基磺酰基、C1-C6卤代烷基磺酰基、C1-C6烷基亚磺酰基、C1-C6卤代烷基亚磺酰基、C1-C6烷硫基、C1-C6卤代烷硫基、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1-C6烷氧基、C1-C6卤代烷氧基、C1-C3烷氧基C1-C3烷基、C1-C6烷氧基C1-C3烷氧基、C1-C6烷氧基C1-C3烷氧基C1-C3烷基、C3-C6环烷基C1-C3烷氧基或C3-C6环烷氧基;
当X1与Y1相同并且X3与Y2相同时,X2不为氢。
进一步优选化合物,通式I中:
X1和X3可相同或不同的分别选自硝基、卤素、C1-C6烷基磺酰基、C1-C6卤代烷基磺酰基、C1-C6烷基亚磺酰基、C1-C6卤代烷基亚磺酰基、C1-C6烷硫基、C1-C6卤代烷硫基、C1-C6烷基或C1-C6卤代烷基;
X2选自氢、卤素、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1-C6烷基磺酰基、C1-C6卤代烷基磺酰基、C1-C6烷基亚磺酰基、C1-C6卤代烷基亚磺酰基、C1-C6烷硫基、C1-C6卤代烷硫基、C3-C6环烷基、C3-C6环烷基C1-C6烷基、C3-C6卤代环烷基C1-C6烷基、R1氧基、R1氧基C1-C6烷基、R1硫基C1-C6烷基、R1亚砜基C1-C6烷基、R1砜基C1-C6烷基,或未取代或被1-5个下述取代基取代的苯基、含有1-4个杂原子的5-7元脂杂环、含有1-4个杂原子的5-7元芳杂环、含有1-4个杂原子的5-7元脂杂环C1-C6烷基或含有1-4个杂原子的5-7元芳杂环C1-C6烷基,下述取代基选自选自硝基、卤素、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1-C6烷氧基、C1-C6卤代烷氧基、C3-C6环烷基或C3-C6环烷氧基;
R1选自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3-C6环烷基、C3-C6环烷基C1-C6烷基、C1-C6烷氧基C1-C6烷基,或未取代或被1-5个下述取代基取代的苯基、含有1-4个杂原子的5-7元脂杂环、含有1-4个杂原子的5-7元杂芳基、含有1-4个杂原子的5-7元脂杂环C1-C6烷基、含有1-4个杂原子的5-7元杂芳基C1-C6烷基,下述取代基选自硝基、卤素、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1-C6烷氧基、C1-C6卤代烷氧基、C3-C6环烷基或C3-C6环烷氧基;
Y1和Y2可相同或不同的分别选自硝基、卤素、C1-C6烷基磺酰基、C1-C6卤代烷基磺酰基、C1-C6烷基亚磺酰基、C1-C6卤代烷基亚磺酰基、C1-C6烷硫基、C1-C6卤代烷硫基、C1-C6烷基或C1-C6卤代烷基;
当X1与Y1相同并且X3与Y2相同时,X2不为氢。
再进一步优选化合物,通式I中:
X1和X3可相同或不同的分别选自硝基、卤素、C1-C3烷基磺酰基、C1-C3烷基或C1-C3卤代烷基;
X2选自氢、卤素、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1-C6烷基磺酰基、C3-C6环烷基、C3-C6环烷基C1-C6烷基、R1氧基、R1氧基C1-C3烷基、R1硫基C1-C3烷基、或未取代或被1-5个下述取代基取代的苯基、含有1-4个杂原子的5-7元脂杂环、含有1-4个杂原子的5-7元芳杂环、含有1-4个杂原子的5-7元脂杂环C1-C6烷基或含有1-4个杂原子的5-7元芳杂环C1-C6烷基,下述取代基选自卤素、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1-C6烷氧基、C1-C6卤代烷氧基、C3-C6环烷基或C3-C6环烷氧基;
R1选自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3-C6环烷基、C3-C6环烷基C1-C6烷基、C1-C6烷氧基C1-C6烷基、或未取代或被1-5个下述取代基取代的苯基、含有1-4个杂原子的5-7元脂杂环、含有1-4个杂原子的5-7元芳杂环、含有1-4个杂原子的5-7元脂杂环C1-C6烷基、含有1-4个杂原子的5-7元芳杂环C1-C6烷基,下述取代基选自硝基、卤素、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1-C6烷氧基、C1-C6卤代烷氧基、C3-C6环烷基或C3-C6环烷氧基;
Y1和Y2可相同或不同的分别选自硝基、卤素、C1-C3烷基磺酰基、C1-C3烷基或C1-C3卤代烷基;
当X1与Y1相同并且X3与Y2相同时,X2不为氢。
上面给出的通式I化合物的定义中,汇集所用术语定义如下:
烷基是指直链或支链形式,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特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正己基等基团。环烷基是指包括环状链形式,例如环丙基、甲基环丙基、环丙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等基团。烷氧基是指烷基末端连有氧原子的基团,例如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特丁氧基等。含有1-4个杂原子的5-7元脂杂环是指含有1-4个杂原子的5-7元没有芳香特征的杂环化合物,如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咪唑啉酮、己内酰胺等。含有1-4个杂原子的5-7元芳杂环是指含有1-4个杂原子的5-7元具有芳香特征的杂环化合物,如呋喃、噻吩、吡唑、吡啶等。
本发明的通式化合物I可由如下方法制备:
方法一:
通式II化合物与通式III化合物在适宜的溶剂中、温度为-10℃到适宜的溶剂的沸点下反应0.5-48小时制得目标化合物I。
适宜的溶剂选自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己烷、苯、甲苯、乙酸乙酯、乙腈、乙酸、四氢呋喃、二氧六环、N,N-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亚砜等。
反应体系内加入适宜的碱类物质可对反应有利。适宜的碱选自有机碱如三乙胺、N,N-二甲基苯胺或吡啶等,或无机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甲醇钠、叔丁醇钠或叔丁醇钾等。
通式III化合物可由相应的酸(市售)制得。
方法二:
通式IV化合物与通式V化合物在适宜的溶剂中、温度为-10℃到适宜的溶剂的沸点下反应0.5-48小时制得目标化合物I。
适宜的溶剂选自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己烷、苯、甲苯、乙酸乙酯、乙腈、乙酸、四氢呋喃、二氧六环、N,N-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亚砜等。
反应体系内加入适宜的碱类物质可对反应有利。适宜的碱选自有机碱如三乙胺、N,N-二甲基苯胺或吡啶等,或无机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甲醇钠、叔丁醇钠或叔丁醇钾等。
通式V化合物可由相应的酸(市售)制得。
通式I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通式VI化合物(有市售)与通式VII化合物(有市售)在适宜的碱和溶剂中,与适宜的活化剂反应,温度为-10℃至适宜的溶剂的沸点下反应0.5-48小时,制得通式II化合物;适宜的溶剂选自石油醚、己烷、苯、甲苯、氯苯、乙酸乙酯、乙腈、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吡啶、2-甲基吡啶、3-甲基吡啶或4-甲基吡啶等。适宜的活化剂选自光气、三光气、CDI、DCC、二氯亚砜、草酰氯、三氯氧磷或五氯化磷等。适宜的碱选自N-甲基咪唑或DMAP等。
通式IV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可参考通式II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通式I化合物具有除草活性,可用于农业上防治多种杂草。与现有技术所公开的化合物相比,本发明的苯甲酰胺类化合物不但具有优异的除草活性,而且对作物安全。
本发明还包括以通式I化合物为活性组分的除草组合物。该除草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99%。该除草组合物中还包括农业上可接受的载体。
本发明的除草组合物可以多种制剂的形式施用。通常将本发明的化合物溶解或分散于载体中配制成制剂以便作为除草剂使用时更易于分散。例如:这些化学制剂可被制成可湿性粉剂或乳油等。因此,在这些组合物中,至少加入一种液体或固体载体,并且通常需要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防治杂草的实施方法,该方法包括将除草有效量的本发明的除草组合物施于所述杂草或所述杂草生长的场所或其生长介质的表面上。较为适宜有效剂量为每公顷1克到1000克,优选有效剂量为每公顷10克到500克。对于某些应用,可在本发明的除草组合物中加入一种或多种其它的除草剂,由此可产生附加的优点和效果。
本发明的化合物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它已知的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或肥料等一起混合使用。
应明确的是,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换和改动。
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
同已知的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相比,本发明通式化合物含有两个不同的苯甲酰基取代,结构新颖,并且本发明的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具有意想不到的高除草活性,在较低剂量下也具有高的除草活性,不仅高效,而且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成本,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和生测试验结果可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意味着限制本发明。
合成实例
实施例1、化合物7的合成:
(1)、N-(1-甲基-四氮唑-5-基)-2-氯-3-甲基-4-甲基磺酰基苯甲酰胺的合成
向反应瓶内加入2-氯-3-甲基-4-甲基磺酰基苯甲酸(1克,4.0毫摩尔)、1-甲基-5-氨基-四氮唑(0.44克,4.4毫摩尔)及N-甲基咪唑(0.66克,8.0毫摩尔),加入6ml 3-甲基吡啶,室温搅拌30分钟。逐渐冷却至10℃后,缓慢滴加氯化亚砜(0.65克,6.4毫摩尔),室温下搅拌24小时。向冰浴冷却下的反应混合物内缓慢滴加水(5毫升),滴加结束,搅拌30分钟,过滤得1.0克白色固体,收率75%。
(2)、2,4-二氯苯甲酰氯的合成
向反应瓶内加入2,4-二氯苯甲酸(0.31克,1.6毫摩尔)、甲苯(20毫升),缓慢加入氯化亚砜(0.77克,6.4毫摩尔),混合物加热回流4小时,减压蒸尽溶剂,直接进入下一步。(3)、化合物7的合成
向反应瓶内加入N-(1-甲基-四氮唑-5-基)-2-氯-3-甲基-4-甲基磺酰基苯甲酰胺(0.3克,0.9毫摩尔)、二氯甲烷(5毫升)、三乙胺(0.18克,1.8毫摩尔),冰浴降温至10℃以下,将2,4-二氯苯甲酰氯溶于5毫升二氯甲烷,逐滴滴加到反应瓶内,室温反应30分钟。反应混合物直接柱层析,得到0.28g白色固体,纯度76%,收率46%。
实施例2、化合物18的合成
(1)、N-(1-甲基-四氮唑-5-基)-2-氯--4-甲磺酰基苯甲酰胺的合成
向反应瓶中加入2-氯-4-甲磺酰基苯甲酸(20克,85毫摩尔)、1-甲基-5-氨基-四氮唑(9.3克,94毫摩尔)、N-甲基咪唑(14克,170毫摩尔)及3-甲基吡啶(130毫升),室温下搅拌30分钟。冰浴降温至10℃,逐滴滴加氯化亚砜(16.2克,136毫摩尔)并控内温小于20℃。滴加完毕后升温至30℃搅拌反应18小时。冰浴下向体系中滴加水(200毫升)并控内温小于30℃,滴加完毕后室温下搅拌30分钟,再向其中滴加浓盐酸(20毫升),滴加完毕后搅拌1小时后析出固体。过滤,水洗涤滤饼2次(200毫升*2),自然风干,得到淡黄色固体20.7克,纯度98.8%,收率76%。
(2)、2-氯-3-甲氧甲基-4-甲磺酰基苯甲酰氯的合成
向反应瓶内加入2-氯-3-甲氧甲基-4-甲磺酰基苯甲酸(1克,3.6毫摩尔)、草酰氯(2.3克,17.9毫摩尔)及二氯甲烷(20毫升)于室温下搅拌20分钟,向体系中滴加2滴N,N-二甲基甲酰胺后于室温下继续搅拌40分钟,减压蒸尽溶,直接用于下一步。
(3)、化合物18的合成
向反应瓶内加入N-(1-甲基-四氮唑-5-基)-2-氯--4-甲磺酰基苯甲酰胺(0.57克,1.8毫摩尔)、三乙胺(0.36克,3.6毫摩尔)及二氯甲烷(20毫升),室温下搅拌10分钟使固体溶解,冰浴下逐滴滴加上步2-氯-3-甲氧甲基-4-甲磺酰基苯甲酰氯的二氯甲烷溶液(15毫升)。室温下搅拌30分钟,减压蒸尽溶剂,向残余物中加入乙酸乙酯(50毫升)使其溶解,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3次(50毫升*3),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50毫升)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蒸尽溶剂,残余物通过柱色谱分离,得0.38克白色固体,纯度89%,收率33%。
实施例3、化合物20的合成:
(1)、化合物N-(1-甲基-四氮唑-5-基)-2-甲砜基-4-三氟甲基苯甲酰胺的合成
向反应瓶内加入2-甲磺酰基-4-三氟甲基苯甲酸(19.1克,71.2毫摩尔)、1-甲基-5-氨基四氮唑(8.5克,85.4毫摩尔)、3-甲基吡啶(80克,855毫摩尔)、N-甲基咪唑(11.7克,142毫摩尔),室温搅拌半小时,冰水浴冷却至10℃以下,缓慢滴入二氯亚砜(13.6克,114毫摩尔),室温搅拌2小时,升温至50摄氏度保温反应2小时,冰水浴冷却至10摄氏度以下,缓慢滴入冷水,有固体析出,过滤,滤饼用100毫升水洗两次,干燥得到白色固体17.5克,收率70%。
(2)、2-氯-4-甲砜基-3-(2,2,2-三氟乙氧基-甲基)苯甲酰氯的合成
向反应瓶内加入2-氯-4-甲砜基-3-(2,2,2-三氟乙氧基-甲基)苯甲酸(0.8克,2.3毫摩尔)、甲苯(10毫升),缓慢加入氯化亚砜(0.62克,5.2毫摩尔),混合物加热回流4小时,减压蒸尽溶剂,得黄色油0.8克,直接用于下一步。
(3)、化合物20的合成
向反应瓶内加入N-(1-甲基-四氮唑-5-基)-2-甲砜基-4-三氟甲基苯甲酰胺(0.35克,1毫摩尔)、二氯甲烷(10毫升)、三乙胺(0.2克,2毫摩尔),滴加上步2-氯-4-甲砜基-3-(2,2,2-三氟乙氧基-甲基)苯甲酰氯的二氯甲烷溶液(10毫升)。室温下搅拌1小时,减压蒸尽溶剂,残余物通过柱色谱分离,得0.16克黄色油,纯度91%,收率20%。
实施例4、化合物24的合成:
(1)、2-氯-4-甲砜基-3-(四氢呋喃-2-基-甲氧基-甲基)苯甲酰氯的合成
向反应瓶内加入2-氯-4-甲砜基-3-(四氢呋喃-2-基-甲氧基-甲基)苯甲酸(1.2克,2.4毫摩尔)、甲苯(10毫升),缓慢加入氯化亚砜(0.65克,5.5毫摩尔),混合物加热回流4小时,减压蒸尽溶剂,得黄色油1.3克,直接用于下一步。
(2)、化合物24的合成
向反应瓶内加入N-(1-甲基-四氮唑-5-基)-2-甲砜基-4-三氟甲基苯甲酰胺(0.38克,1.1毫摩尔)、二氯甲烷(10毫升)、三乙胺(0.22克,2.2毫摩尔),滴加上步2-氯-4-甲砜基-3-(四氢呋喃-2-基-甲氧基-甲基)苯甲酰氯的二氯甲烷溶液(10毫升)。室温下搅拌1小时,减压蒸尽溶剂,残余物通过柱色谱分离,得0.4克黄色油,纯度94%,收率50%。
按照上述制备方法的记载,将反应过程中原料进行替换后即可获得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化合物如表1记载。
表1部分通式I化合物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部分化合物的1H NMR(600MHz,CDCl3)数据如下:
化合物5(600MHz,DMSO-d6):8.12(d,1H),8.08(d,1H),7.96-7.98(m,2H),7.91(d,1H),4.25(s,3H),3.33(s,3H),3.32(s,3H),2.68(s,3H)。
化合物6:8.25(s,1H),8.08(d,1H),8.03(d,1H),7.98(d,1H),7.50(d,1H),4.16(s,3H),3.18(s,3H),3.11(s,3H),2.77(s,3H)。
化合物7:8.11(d,1H),7.57(d,1H),7.50(d,1H),7.36(s,1H),7.33(d,1H),4.11(s,3H),3.12(s,3H),2.78(s,3H)。
化合物8:8.77(d,1H),8.56-8.55(m,1H),8.37-8.36(m,1H),7.98-7.97(m,1H),7.73-7.72(m,1H),4.27(s,3H),3.46(s,3H),3.30(s,3H),2.76(s,3H)。
化合物18:8.11(d,1H),7.87-7.91(m,2H),7.74(d,1H),7.67(d,1H),5.00(s,2H),4.12(s,3H),3.47(s,3H),3.22(s,3H),3.06(s,3H)。
化合物19(600MHz,DMSO-d6):8.76(d,1H),8.54-8.53(m,1H),8.36(d,1H),8.03-8.02(m,1H),7.96-7.95(m,1H),4.90(s,2H),4.26(s,3H),3.45(s,3H),3.36(s,3H),3.31(s,3H)。
化合物20:8.23(s,1H),8.15(d,1H),7.96-8.02(m,2H),7.69(d,1H),5.32(s,2H),4.16(s,3H),4.03(q,2H),3.20(s,3H),3.16(s,3H)。
化合物22(DMSO-d6):8.12-8.13(m,2H),8.07-8.09(m,2H),7.96(d,1H),5.19(s,2H),4.24-4.33(m,5H),3.34-3.38(m,6H)。
化合物23:8.14(d,1H),7.91-7.94(m,2H),7.77(d,1H),7.67(d,1H),5.13(s,2H),4.14(s,3H),3.81-3.85(m,1H),3.73-3.77(m,1H),3.63-3.65(m,1H),3.56-3.59(m,1H),3.29(s,3H),3.09(s,1H),3.08(s,3H),1.95-2.00(m,1H),1.86-1.91(m,2H),1.58-1.59(m,1H)。
化合物24:8.23(s,1H),8.13(d,1H),8.02(d,1H),7.98(d,1H),7.63(d,1H),5.16(s,2H),4.16(s,3H),4.05-4.10(m,1H),3.83(q,1H),3.75(q,1H),3.65(dd,1H),3.59(dd,1H),3.30(s,3H),3.17(s,3H),1.94-2.01(m,1H),1.84-1.91(m,2H),1.56-1.61(m,1H)。
化合物25:8.15(d,1H),7.68(d,1H),7.51(d,1H),7.33(d,2H),7.32(dd,1H),5.15(d,2H),4.11(s,3H),4.07-4.11(m,1H),3.81-3.85(m,1H),3.73-3.77(m,1H),3.64-3.66(m,1H),3.57-3.60(m,1H),3.30(s,3H),1.95-2.00(m,1H),1.85-1.91(m,2H),1.56-1.60(m,1H)。
化合物80:(DMSO-d6)8.13-8.14(m,2H),7.99(d,1H),7.84(d,1H),7.79(s,1H),7.53(d,1H),4.22(s,3H),3.35(s,3H)。
化合物81:8.83(s,1H),8.36(d,1H),8.21(s,1H),7.92-7.90(m,2H),7.83(s,1H),4.20(s,3H),3.17(s,6H)。
化合物82:8.28(s,1H),8.03(d,1H),7.97(d,1H),7.44(d,1H),7.38(s,1H),7.29(d,1H),4.14(s,3H),3.20(s,3H)。
生测实例
实施例5、除草活性的测定
将阔叶杂草(百日草、苘麻)或禾本科杂草(狗尾草、稗草)种子分别播于直径为7cm的装有营养土的纸杯中,播后覆土1cm,镇压、淋水后在温室按常规方法培养,待杂草2-3叶期后茎叶喷雾处理。
原药用丙酮溶解后,按试验要求用1‰的吐温80静置自来水配制所需浓度的待测液。按试验设计剂量,在履带式作物喷雾机(英国Engineer Research Ltd.设计生产)上进行喷雾处理(喷雾压力1.95kg/cm2,喷液量500L/hm2,履带速度1.48km/h)。试验设3次重复。试材处理后置于操作大厅,待药液自然阴干后,放于温室内按常规方法管理,观察并记录杂草对药剂的反应情况,处理后定期目测供试药剂对杂草的防除效果,用0~100%来表示,以“0”代表无防效和“100%”代表完全杀死。
试验结果表明,通式I化合物对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普遍具有较高防效。部分供试的化合物中,如化合物6、7、8、81、82、83在施用剂量为1000g a.i./hm2时对百日草具有较好的防效,防效均大于80%。如化合物6、7、81、82在施用剂量为1000g a.i./hm2时对狗尾草具有较好防效,防效均大于80%。
按照以上测试方法,选取化合物6与KC1和KC2进行防除百日草的平行比较,结果见表2。
表2:化合物6与对照化合物KC1和KC2防除百日草活性
(苗后,防效%)
“/”代表:未测试,下同
按照以上测试方法,选取化合物6与KC2进行防除苘麻的平行比较,结果见表3。
表3:化合物6与对照化合物KC2防除苘麻活性
(苗后,防效%)
按照以上测试方法,选取化合物6与KC进行防除稗草的平行比较,结果见表4。
表4:化合物6与对照化合物KC1和KC2防除稗草活性
(苗后,防效%)
按照以上测试方法,选取化合物6与KC1和KC2进行防除狗尾草的平行比较,结果见表5。
表5:化合物6与对照化合物KC1和KC2防除狗尾草活性
(苗后,防效%)
实施例6、玉米安全性试验
将定量的玉米种子播于直径为7cm的装有营养土的纸杯中,播后覆土1cm,镇压、淋水后在温室按常规方法培养。待玉米长至3叶期,选取生长均匀一致的试材用履带式作物喷雾机(英国Engineer Research Ltd.设计生产)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喷雾压力1.95kg/cm2,喷液量50mL/m2,履带速度30cm/s,喷嘴为扇形喷嘴),试材处理后置于操作大厅,待药液自然风干后,置于温室内按常规方法管理。处理后定期观察玉米对供试化合物的反应情况,于处理后4周进行目测调查,抑制率为与对照相比的各种损伤程度,用0~100%来表示,以“0”代表无损伤和“100%”代表完全死亡。
通式I化合物6进行了玉米安全性试验,结果见表6。
表6:化合物6对玉米安全性
(苗后,损伤率%)
综上本发明通式化合物具有除草活性,可用于农业上防治多种杂草。同时本发明的苯甲酰胺类化合物不但具有优异的除草活性,而且对作物安全。
Claims (6)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通式I中:
X1选自卤素;
X3选自卤素、C1-C3烷基磺酰基;
X2选自氢或C1-C3烷基;
Y1选自C1-C3烷基磺酰基;
Y2选自C1-C3卤代烷基。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通式I中:
X1选自氯;
X3选自氯或甲砜基;
X2选自氢或甲基;
Y1选自甲砜基;
Y2选自三氟甲基。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式I化合物在控制杂草中的应用。
5.一种除草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除草组合物包括活性物质和农业上可接受的载体,活性组分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式I化合物,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99%。
6.一种控制杂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杂草或杂草的生长介质或地点上施用除草有效剂量的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草组合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16182.2A CN111303062B (zh) | 2018-12-12 | 2018-12-12 | 一种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及其作为除草剂的用途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16182.2A CN111303062B (zh) | 2018-12-12 | 2018-12-12 | 一种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及其作为除草剂的用途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03062A CN111303062A (zh) | 2020-06-19 |
CN111303062B true CN111303062B (zh) | 2022-08-30 |
Family
ID=71150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516182.2A Active CN111303062B (zh) | 2018-12-12 | 2018-12-12 | 一种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及其作为除草剂的用途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303062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87701A (zh) * | 2011-12-13 | 2014-08-13 | 拜耳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 N-(1,2,5-噁二唑-3-基)-、n-(1,3,4-噁二唑-2-基)-、n-(四唑-5-基)-和n-(三唑-5-基)-芳基甲酰胺及其作为除草剂的用途 |
CN106660951A (zh) * | 2014-06-30 | 2017-05-10 | 拜耳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 除草活性的n‑(1‑甲基四唑‑5‑基)苯甲酸酰胺 |
CN108290846A (zh) * | 2015-09-28 | 2018-07-17 | 拜耳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 酰化的n-(1,2,5-噁二唑-3-基)-、n-(1,3,4-噁二唑-2-基)-、n-(四唑-5-基)-和n-(三唑-5-基)-芳基羧酰胺及其作为除草剂的用途 |
-
2018
- 2018-12-12 CN CN201811516182.2A patent/CN11130306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87701A (zh) * | 2011-12-13 | 2014-08-13 | 拜耳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 N-(1,2,5-噁二唑-3-基)-、n-(1,3,4-噁二唑-2-基)-、n-(四唑-5-基)-和n-(三唑-5-基)-芳基甲酰胺及其作为除草剂的用途 |
CN106660951A (zh) * | 2014-06-30 | 2017-05-10 | 拜耳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 除草活性的n‑(1‑甲基四唑‑5‑基)苯甲酸酰胺 |
CN108290846A (zh) * | 2015-09-28 | 2018-07-17 | 拜耳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 酰化的n-(1,2,5-噁二唑-3-基)-、n-(1,3,4-噁二唑-2-基)-、n-(四唑-5-基)-和n-(三唑-5-基)-芳基羧酰胺及其作为除草剂的用途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THE TAUTOMERISM OF 5-AMINOTETRAZOLE VII.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Spectra of Diacyl Derivatives of 5-Amino-1-Methyltetrazole and 5-Amino-2-Methyltetrazole";V. P. Shehipanov;《KHLMIYA GETEROTSIKLICHESKIKH SOEDINENII》;19691231;第5卷(第5期);第923-926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03062A (zh) | 2020-06-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O111006B1 (ro) | Derivati de 2-cian-1,3-diona, procedee de preparare a acestora, compozitie erbicida si metoda pentru controlul cresterii buruienilor | |
JP2011195561A (ja) | ケトン化合物及びそれを含有する除草剤 | |
CN108084108B (zh) | 一种5-氯苯并噁唑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除草组合物和应用 | |
CN112624989B (zh) | 一种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 |
JPH0625177A (ja) | ピラゾール誘導体及び除草剤 | |
CN111303126B (zh) | 一种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作为除草剂的用途 | |
JPH04145081A (ja) | ピラゾールカルボン酸誘導体及び除草剤 | |
CN111303062B (zh) | 一种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及其作为除草剂的用途 | |
CN112624974B (zh) | 一种肉桂羧酸酯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 |
CN119059936A (zh) | 间胺基苯甲酸双酰胺类化合物 | |
CN113387926B (zh) | 一种杂环羧酸酯类化合物及其作为除草剂的用途 | |
CN112624973B (zh) | 一种羧酸酯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 |
CN112390727B (zh) | 一种羧酸肟酯类化合物及用途 | |
CN113387942A (zh) | 一种吡唑羧酸酯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 |
CN112939953B (zh) | 一种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及其作为除草剂的用途 | |
CN109553615B (zh) | 一种嘧啶盐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 |
CN114787138A (zh) | 一种含烯的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 |
CN116120234B (zh) | 一种苯甲酰吡唑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9867624B (zh) | 一种3-氟-5-氯吡啶氧基苯氧丙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 |
CN112939958B (zh) | 一种稠环酰基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 |
CN113387900A (zh) | 一种环烯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 |
CN113387888B (zh) | 一种环烯羧酸酯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 |
JP2833817B2 (ja) | 4―エチル―3―(置換フェニル)―1―(3―トリフルオロメチルフェニル)―2―ピロリジノン誘導体、その製造法およびこれらを有効成分とする除草剤 | |
CN112624991A (zh) | 一种肉桂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 |
CN114787134B (zh) | 一种含烯的羧酸酯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