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96460B - 防治番茄和梨树主要病害的复配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防治番茄和梨树主要病害的复配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296460B CN111296460B CN202010197233.0A CN202010197233A CN111296460B CN 111296460 B CN111296460 B CN 111296460B CN 202010197233 A CN202010197233 A CN 202010197233A CN 111296460 B CN111296460 B CN 11129646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uxapyroxad
- tomato
- parts
- synergistic
- effe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4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56—1,2-Diazoles; Hydrogenated 1,2-diazo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3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01N43/4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six-membered ring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番茄和梨树主要病害的复配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该农药组合物活性成分包括氟唑菌酰羟胺和活性成分B;其中活性成分B包括取代苯胺类杀菌剂、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AB‑1中的一种。本发明农药组合物应用于番茄和梨树的灰霉病、早疫病、叶霉病、灰叶斑病、黑星病、轮纹病和黑斑病等主要病害的防治,其速效性和持效性好,作用机制新颖和位点多,能有效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对病害不但具有保护作用而且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该复配增效组合用药量少,有效降低了药剂对果品及环境的污染。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对申请日2017.08.14日,申请号201710692451.X,发明名称“防治番茄和梨树主要病害的复配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治果蔬主要病害的复配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背景技术
氟唑菌酰羟胺(adepidyntm)属于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其作用方式是通过对线粒体呼吸链的复合物II(琥珀酸脱氢酶)起作用,影响细胞的能量代谢,从而抑制靶标真菌的孢子萌发,芽管和菌丝体生长,显示良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该杀菌剂具有高效低毒等特点,对葡萄孢属、壳针孢属、尾孢菌叶斑病、链格孢属和黑星菌属等多种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活性。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作用机制新颖,主要作用于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Ⅲ,与真菌细胞色素b上的Qo位点结合,阻止细胞色素b和C1间电子传递而抑制线粒体呼吸作用,使线粒体不能产生和提供细胞正常代谢所需的能量(ATP),最终导致细胞死亡,抑制病原菌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孢子的形成,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麦角甾醇合成抑制剂类杀菌剂啶菌噁唑、抑霉唑硫酸盐和纳他霉素,作用机制独特,结构新颖,具有高效、广谱和安全性好的特点,对灰霉病具有卓越防效。取代苯胺类杀菌剂氟啶胺是一种广谱高效的保护性杀菌剂,对灰葡萄孢、交链孢属、疫霉属、单轴霉属、核盘菌属和黑星菌属等病菌引起的病害亦有良好的活性。
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AB-1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筛选获得的、对多种植物真菌病害具有良好防效,于2007年7月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99。拉丁学名为:Bacillus subtilis BAB-1(以下简称BAB-1)。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AB-1已在中国专利CN101148650A中公开,该菌株具有高效、抑菌谱广、使用简单、成本低、无环境污染等特点,可用于番茄灰霉病和叶霉病的防治。
至今尚未见利用氟唑菌酰羟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麦角甾醇合成抑制剂啶菌噁唑、抑霉唑硫酸盐和纳他霉素及生防菌剂枯草芽孢杆菌BAB-1研制混剂防治番茄(叶霉病、早疫病、灰叶斑病和灰霉病)和梨树(黑星病、轮纹病和黑斑病)主要病害的报道。
发明内容
氟唑菌酰羟胺具有较高的抗性风险,长期使用可能带来抗性产生,药效下降等问题,为延缓该药剂抗性的产生,提高防效,降低用药量,本发明提出的农药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氟唑菌酰羟胺)和活性成分B(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麦角甾醇合成抑制剂、取代苯胺类杀菌剂氟啶胺和枯草芽孢杆菌BAB-1)以及适量的助剂。本发明农药组合物可用于防治番茄和梨树主要病害。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番茄和梨树主要病害的复配增效杀菌组合物,其活性成分包括氟唑菌酰羟胺和活性成分B;其中活性成分B包括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麦角甾醇合成抑制剂、取代苯胺类杀菌剂、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AB-1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包括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烯肟菌酯、唑胺菌酯、醚菌酯、啶氧菌酯、丁香菌酯、氯啶菌脂、肟菌酯、烯肟菌胺等中的任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麦角甾醇合成抑制剂包括啶菌噁唑、抑霉唑硫酸盐和纳他霉素等中的任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取代苯胺类杀菌剂包括氟啶胺等。进一步地,所述枯草芽孢杆菌BAB-1为其发酵液或其冻干菌粉或其代谢产物;优选所述发酵液的活菌总数为7×109~1×1010CFU/mL;优选所述冻干菌粉的活菌总数为1.8×1010~2.4×1010CFU/g。
本发明所述含氟唑菌酰羟胺的复配增效农药组合物的两种活性成分在使用时,其配比没有特殊限制,二者以任意比例复配使用,均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为了更好的发挥药效,上述复配增效杀菌组合物中,优选氟唑菌酰羟胺与所述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10):(1-10),进一步优选为(1-4):(1-4),再进一步优选为(1-2):(1-2)。即当两个活性组分以上述配比复配使用时,具有更佳的增效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上述复配增效杀菌组合物的药效,上述任意一种组合物可以制成本领域公知的各种剂型,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油悬剂等。在各种剂型中,优选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1%-80%,进一步优选30%-60%,最优选45%。
将上述农药组合物制成具体剂型时,所采用的助剂为本领域常用的助剂,可选自润湿剂、分散剂、悬浮助剂、粘结剂(增稠剂)、抗泡助剂、崩解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湿性粉剂农药,所述可湿性粉剂农药是由包括如下组分制备得到的:氟唑菌酰羟胺、活性成分B、润湿剂、分散剂、填料。
所述可湿性粉剂农药优选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得到:10-30份氟唑菌酰羟胺,10-30份活性成分B,1-10份润湿剂,1-10份分散剂,填料补足至100份。
在该上述可湿性粉剂农药中,所述润湿剂优选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JFC)、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磺酸盐(SOPA)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分散剂优选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NNO)、亚硫酸纸浆废液、木质素磺酸钠盐(M-9)、4-油酰-甲氧基苯磺酸钠盐(LS)、羧甲基纤维素钠盐(CMC)、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乙二醇单丁基醚、聚氧乙基烷基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填料优选为白炭黑、高岭土、轻质碳酸钙、硅藻土、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可湿性粉剂更优选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得到:21-24份氟唑菌酰羟胺,21-24份活性成分B,5-8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磺酸盐,3-5份聚氧乙基烷基醚,硅藻土补足至100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可湿性粉剂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得到:22.96份98%氟唑菌酰羟胺,23.32份96.5%活性成分B(优选唑胺菌酯),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盐,4份木质素磺酸钠盐,43.72份轻质碳酸钙。
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上述任意一种可湿性粉剂农药的制备方法为:将氟唑菌酰羟胺、所述活性成分B(如醚菌酯)、润湿剂、分散剂、填料混合均匀,然后粉碎,过325目筛,即制成42%-48%氟唑菌酰羟胺·活性成分B(如醚菌酯)可湿性粉剂农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悬浮剂农药,所述悬浮剂农药是由包括如下组分制备得到的:10-30份氟唑菌酰羟胺,10-30份活性成分B,3-5份乳化剂、2-3份润湿剂、3-5份防腐剂、0.5~3份稳定剂、0.5~2份消泡剂、1~3份防冻剂、水补足至100份。
在该悬浮剂农药中,所述乳化剂优选为烷基萘磺酸盐类、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三苯乙基苯酚聚氧内烯氧乙烯嵌段聚合物或吐温-60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润湿剂优选为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硫酸盐、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磺酸钠或萘磺酸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防腐剂优选为苯甲酸、甲醛或苯甲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稳定剂优选为环氧氯烷或磷酸三苯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消泡剂优选为有机硅;
所述防冻剂优选为丙二醇、乙二醇、甘油、尿素或无机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悬浮剂农药更优选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得到:21-24份氟唑菌酰羟胺,21-24份活性成分B(优选唑胺菌酯或纳他霉素),3-5份烷基萘磺酸盐类、2-4份十二烷基磺酸钠,3-5份苯甲酸钠、2-3份环氧氯烷、0.5-1份有机硅、1-3份甘油、水补足至100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悬浮剂是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得到的:22.96份98%氟唑菌酰羟胺;22.50份活性成分B(优选纳他霉素);4份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3份十二烷基磺酸钠,4份苯甲酸钠、2份环氧氯烷、0.5份有机硅、1份丙二醇和40.04份水。
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上述任意一种悬浮剂农药的制备方法为:将氟唑菌酰羟胺、活性成分B、乳化剂、润湿剂、稳定剂、消泡剂、防冻剂、水与研磨介质混合研磨,得到均相悬浮液体,将药液与研磨介质分离,即制成42%-48%氟唑菌酰羟胺·活性成分B(如唑胺菌酯)悬浮剂农药。
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油悬剂农药,所述油悬剂农药是由包括如下组分制备得到的:氟唑菌酰羟胺,所述活性成分B,润湿分散剂,黏度调节剂油基等组成。
所述油悬剂农药优选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得到:5-10份氟唑菌酰羟胺,5-10份活性成分B,10-20份润湿分散剂,1-2份黏度调节剂,油基补足至100份。
在该油悬剂农药中,润湿分散剂优选为:竹本油脂的甲酯油乳化剂YUS-EC2200、矿物油乳化剂YUS-135B、植物油乳化剂YUS-110;甲酯油乳化剂VO/02N、矿物油乳化剂MO/P;甲酯油乳化剂1577或B1579,植物油乳化剂1573;油悬浮助剂SOD(对甲酯油具有优秀的乳化作用);硅油和白油乳化剂C13/3;甲酯油乳化剂OF-8712-70或OF-7812-70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黏度调节剂为:有机膨润土,硅酸镁铝、气相白炭黑等;
所述油基为:油酸甲酯、植物油(大豆油、菜籽油和玉米油等)、矿物油等。
优选地,所述油悬剂农药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得到:5.1份氟唑菌酰羟胺,5.1份活性成分B(优选抑霉唑硫酸盐),10份植物油乳化剂,1份有机膨润土,大豆油补足至100份。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上述任意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的复配增效农药组合物或含其制剂在番茄和梨树主要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所述病害包括灰霉病、早疫病、叶霉病、灰叶斑病、黑星病、轮纹病和黑斑病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述的含氟唑菌酰羟胺的复配增效农药组合物或含其制剂适用于番茄和梨树的灰霉病、早疫病、叶霉病、灰叶斑病、黑星病、轮纹病和黑斑病等的防治。
本发明所述的含氟唑菌酰羟胺的复配增效农药组合物或含其制剂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好,作用机制新颖和位点多,能有效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对病害不但具有保护作用而且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进一步的,通过向该杀菌组合物中加入本领域常规的助剂将其制成本领域常规的剂型和新剂型油悬剂更有助于活性成分发挥药效。该杀菌组合物的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用量低,防病谱广,生物安全性高,经济效益显著。该复配杀菌剂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防病谱广,生物安全性高,经济效益显著,有效的降低了化学农药的用量,该复配组合适应了当前双减政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通过正规渠道商购买得到的常规产品或者通过本领域常规手段制备得到。
以下实施例中涉及到的重量单位可以为克,千克,吨,或其倍数。
实施例1
一种农药组合物,所述农药组合物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所述可湿性粉剂是由如下组分制备得到的:22.96份98%氟唑菌酰羟胺,23.32份96.5%唑胺菌酯,6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盐,4份木质素磺酸钠盐,43.72份轻质碳酸钙。
所述可湿性粉剂更优选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得到:22.96份98%氟唑菌酰羟胺,22.96份98%醚菌酯,5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磺酸盐,4份聚氧乙基烷基醚,45.08份硅藻土。
实施例2-6
农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以下组分:
实施例7-12
农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以下组分:
实施例13
一种农药组合物,所述农药组合物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所述可湿性粉剂是由如下组分制备得到的:质量浓度98%的氟唑菌酰羟胺原药:20.41份;枯草芽孢杆菌BAB-1冻干菌粉(活菌总数为2.0×1010CFU/g):40份;分散剂羧甲基纤维素钠盐:3份;润湿剂:十二烷基磺酸钠:4.5份;填料轻质碳酸钙:32.09份。以此配方可按上述方法制得20%氟唑菌酰羟胺·80亿CFU/克枯草芽孢杆菌BAB-1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14
一种农药组合物,所述农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悬浮剂,所述悬浮剂是由如下组分制备得到的:22.96份98%氟唑菌酰羟胺;23.32份96.5%唑胺菌酯;4份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3份十二烷基磺酸钠,4份苯甲酸钠、2份环氧氯烷、0.5份有机硅、1份丙二醇和39.22份水。
实施例15-25
农药组合物,其配方分别如下表所示:
实施例26
一种农药组合物,所述农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油悬剂,所述油悬剂是由如下组分制备得到的:5.1份98%氟唑菌酰羟胺;5.1份98%抑霉唑硫酸盐;10份矿物油乳化剂YUS-135B,1份有机膨润土,大豆油补足至100份。
实施例27-33
农药组合物,其配方分别如下表所示:
实施例34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以下通过试验例进行说明,篇幅所限,本发明只记载具有说服力的配方及试验。
以下试验例中,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自配);250g/L嘧菌酯悬浮剂(市售)20%唑胺菌酯悬浮剂(市售);25%吡唑醚菌酯乳油(市售),50%肟菌酯水分散粒剂(市售);25%烯肟菌酯乳油(市售);22.5%啶氧菌酯乳油(市售);20%丁香菌酯悬浮剂(市售);5%烯肟菌胺乳油(市售);25%啶菌噁唑乳油(市售);25%氯啶菌脂乳油(自制);75%抑霉唑硫酸盐可溶粒剂(市售);50%氟啶胺乳油(市售);8×109CFU/mL枯草芽孢杆菌BAB-1发酵液(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提供)。
以下试验例中涉及的复配试验药剂均有以上实施例中的配方制备获得。
试验例一:氟唑菌酰羟胺与不同杀菌剂混配对番茄和梨树主要病害的联合毒力
采用常规试验方法研究氟唑菌酰羟胺与不同杀菌剂混配对引起果蔬主要病害病原菌的联合毒力
供试病原菌菌株:番茄(灰霉菌、早疫菌、灰叶斑和叶霉菌)及梨树(黑星病菌、轮纹菌及黑斑菌)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提供。使用PDA培养基对供试菌株进行预培养。其中所述PDA培养基为土豆200g,葡萄糖20g,琼脂10g,蒸馏水1000mL。
将分别将供试药剂溶于丙酮,制成浓度为10000μg/mL的母液后,按不同质量比(10:1、8:1:6:1、4:1、2:1、1:1、1:2、1:4、1:6、1:8、1:10)混合,得到不同配比的混合液。然后用无菌水进行系列稀释,与培养基按1:9的比例混合,分别制成系列浓度的含药PDA平板。在预培养菌株边缘打取直径为5mm菌饼,正面朝下接至含药平板中央,至于24℃下,恒温培养,待对照菌落扩展至培养皿的的80%左右时,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各处理及对照的直径。利用dps软件计算EC50及相关系数。
抑制率的计算:
抑制率(%)=[(对照菌落生长量-处理菌落生长量萌发率)/对照菌落生长量]×100%
参照Wadley公式计算药剂混合后的协同作用系数:
SR=EC50(th)/EC50(ob)
上式中a、b代表两种杀菌剂在混合物中所占比率;EC50(A)和EC50(B)分别表示A和B的实际观测EC50值,EC50(th)表示A、B两种杀菌剂按a:b混合后的理论EC50值,EC50(ob)为A、B两种杀菌剂按a:b混合后的实际观测EC50值。SR>1.5,增效;SR<0.5,拮抗;SR介于0.5和1.5之间表示相加作用。
实验结果见表1-21。
表1氟唑菌酰羟胺与嘧菌酯复配对番茄灰霉病菌的联合毒力
从表1可知,氟唑菌酰羟胺和嘧菌酯混用后对番茄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各配比(1~10):(1~10)的增效系数均大于1.5,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其中当氟唑菌酰羟胺和嘧菌酯的配比为1:1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6.28。
表2氟唑菌酰羟胺与吡唑醚菌酯复配对番茄灰霉病菌的联合毒力
从表2可知,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唑醚菌酯混用后对番茄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各配比(1~10):(1~10)的增效系数均大于1.5,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唑醚菌酯的配比为1:2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7.69。
表3氟唑菌酰羟胺与烯肟菌酯复配对番茄灰霉病菌的联合毒力
从表3可知,氟唑菌酰羟胺和烯肟菌酯混用后对番茄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各配比(1~10):(1~10)的增效系数均大于1.5,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氟唑菌酰羟胺和烯肟菌酯的配比为1:1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8.86。
表4氟唑菌酰羟胺与唑胺菌酯复配对番茄灰霉病菌的联合毒力
从表4可知,氟唑菌酰羟胺和唑胺菌酯混用后对番茄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各配比(1~10):(1~10)的增效系数均大于1.5,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氟唑菌酰羟胺和唑胺菌酯的配比为1:1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6.65。
表5氟唑菌酰羟胺与抑霉唑硫酸盐复配对番茄灰霉病菌的联合毒力
从表5可知,氟唑菌酰羟胺和抑霉唑硫酸盐混用后对番茄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各配比(1~10):(1~10)的增效系数均大于1.5,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氟唑菌酰羟胺和唑胺菌酯的配比为1:1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1.99。
表6氟唑菌酰羟胺与醚菌酯复配对番茄早疫病菌的联合毒力
从表6可知,氟唑菌酰羟胺和醚菌酯混用后对番茄早疫病菌的菌丝生长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各配比(1~10):(1~10)的增效系数均大于1.5,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氟唑菌酰羟胺和醚菌酯的配比为1:1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4.36。
表7氟唑菌酰羟胺与氟啶胺复配对番茄早疫病菌的联合毒力
从表7可知,氟唑菌酰羟胺和氟啶胺混用后对番茄早疫病菌的菌丝生长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各配比(1~10):(1~10)的增效系数均大于1.5,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氟唑菌酰羟胺和氟啶胺的配比为1:2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2.65。
表8氟唑菌酰羟胺与啶菌噁唑复配对番茄早疫病菌的联合毒力
从表8可知,氟唑菌酰羟胺和啶菌噁唑混用后对番茄早疫病菌的菌丝生长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各配比(1~10):(1~10)的增效系数均大于1.5,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氟唑菌酰羟胺和啶菌噁唑的配比为1:1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4.35。
表9氟唑菌酰羟胺与纳他霉素复配对番茄灰叶斑菌的联合毒力
从表9可知,氟唑菌酰羟胺和纳他霉素混用后对番茄灰叶斑菌的菌丝生长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各配比(1~10):(1~10)的增效系数均大于1.5,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氟唑菌酰羟胺和纳他霉素的配比为1:1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1.83。
表10氟唑菌酰羟胺与氟啶胺复配对番茄灰叶斑菌的联合毒力
从表10可知,氟唑菌酰羟胺和氟啶胺混用后对番茄灰叶斑菌的菌丝生长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各配比(1~10):(1~10)的增效系数均大于1.5,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氟唑菌酰羟胺和氟啶胺的配比为1:1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1.70。
表11氟唑菌酰羟胺与烯肟菌酯复配对番茄叶霉病菌的联合毒力
从表11可知,氟唑菌酰羟胺和烯肟菌酯混用后对番茄叶霉菌的菌丝生长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各配比(1~10):(1~10)的增效系数均大于1.5,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氟唑菌酰羟胺和烯肟菌酯的配比为1:1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1.85。
表12氟唑菌酰羟胺与丁香菌酯复配对番茄叶霉病菌的联合毒力
从表12可知,氟唑菌酰羟胺和丁香菌酯混用后对番茄叶霉菌的菌丝生长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各配比(1~10):(1~10)的增效系数均大于1.5,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氟唑菌酰羟胺和丁香菌酯的配比为1:1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1.81。
表13氟唑菌酰羟胺与啶氧菌酯复配对梨黑星病菌的联合毒力
从表13可知,氟唑菌酰羟胺和啶氧菌酯混用后对梨黑星病菌的菌丝生长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各配比(1~10):(1~10)的增效系数均大于1.5,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氟唑菌酰羟胺和啶氧菌酯的配比为1:4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5.05。
表14氟唑菌酰羟胺与丁香菌酯复配对梨黑星病菌的联合毒力
从表14可知,氟唑菌酰羟胺和丁香菌酯混用后对梨黑星病菌的菌丝生长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各配比(1~10):(1~10)的增效系数均大于1.5,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氟唑菌酰羟胺和丁香菌酯的配比为1:1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5.25。
表15氟唑菌酰羟胺与氯啶菌脂复配对梨黑星病菌的联合毒力
从表15可知,氟唑菌酰羟胺和氯啶菌脂混用后对梨黑星病菌的菌丝生长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各配比(1~10):(1~10)的增效系数均大于1.5,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氟唑菌酰羟胺和氯啶菌脂的配比为1:1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5.32。
表16氟唑菌酰羟胺与肟菌酯复配对梨轮纹病菌的联合毒力
从表16可知,氟唑菌酰羟胺和肟菌酯混用后对梨轮纹病菌的菌丝生长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各配比(1~10):(1~10)的增效系数均大于1.5,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氟唑菌酰羟胺和肟菌酯的配比为1:1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9.42。
表17氟唑菌酰羟胺与啶菌噁唑复配对梨轮纹病菌的联合毒力
从表17可知,氟唑菌酰羟胺和啶菌噁唑混用后对梨轮纹病菌的菌丝生长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各配比(1~10):(1~10)的增效系数均大于1.5,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氟唑菌酰羟胺和肟菌酯的配比为1:1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2.54。
表18氟唑菌酰羟胺与吡唑醚菌酯复配对梨黑斑菌的联合毒力
从表18可知,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唑醚菌酯混用后对梨黑斑病菌的菌丝生长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各配比(1~10):(1~10)的增效系数均大于1.5,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唑醚菌酯的配比为1:1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6.02。
表19氟唑菌酰羟胺与氟啶胺复配对梨黑斑菌的联合毒力
从表19可知,氟唑菌酰羟胺和氟啶胺混用后对梨黑斑病菌的菌丝生长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各配比(1~10):(1~10)的增效系数均大于1.5,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氟唑菌酰羟胺和氟啶胺的配比为1:1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3.93。
表20氟唑菌酰羟胺与纳他霉素复配对梨黑斑菌的联合毒力
从表20可知,氟唑菌酰羟胺和纳他霉素混用后对梨黑斑病菌的菌丝生长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各配比(1~6):(1~6)的增效系数均大于1.5,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氟唑菌酰羟胺和纳他霉素的配比为1:1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1.72。
表21氟唑菌酰羟胺与枯草芽孢杆菌BAB-1复配对番茄灰霉病菌的联合毒力
注:表21中枯草芽孢杆菌BAB-1为其发酵液,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提供,有效活菌数为8×109CFU/mL。
从表21可知,氟唑菌酰羟胺和枯草芽孢杆菌BAB-1混用后对番茄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各配比(1~4):(1~4)的增效系数均大于1.5,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氟唑菌酰羟胺和枯草芽孢杆菌BAB-1配比为2:1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1.80。
试验例二:氟唑菌酰羟胺与不同杀菌剂及其复配制剂对番茄灰霉病的田间防效
根据农业部药检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17980-2000“杀菌剂防治蔬菜灰霉病药效试验准则”进行试验。试验田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高林村镇白塔铺村,在番茄灰霉病零星发生开始喷第一次药,连续用药3次,用药间隔7天,末次用药后7天调查田间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
表22氟唑菌酰羟胺与其他杀菌剂及其复配制剂对番茄灰霉病田间防治试验
实验可以看出,45%氟唑菌酰羟胺·嘧菌酯可湿性粉剂、20%氟唑菌酰羟胺·嘧菌酯油悬剂、45%氟唑菌酰羟胺·吡唑醚菌酯可湿性粉剂、45%氟唑菌酰羟胺·吡唑醚菌酯可湿性粉剂、45%氟唑菌酰羟胺·唑胺菌酯可湿性粉剂、45%氟唑菌酰羟胺·啶菌噁唑可湿性粉剂、10%氟唑菌酰羟胺·啶菌噁唑油悬剂、45%氟唑菌酰羟胺·抑霉唑硫酸盐油悬剂和20%氟唑菌酰羟胺·80亿CFU/克枯草芽孢杆菌BAB-1可湿性粉剂在试验剂量下对番茄灰霉病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与其单剂相比,在用药量降低的情况下,对灰霉病的防效仍优于其单剂,且在试验剂量下对作物及其它有益生物无不良影响。
试验例三:氟唑菌酰羟胺与不同杀菌剂及其复配制剂对番茄叶霉病的田间防效
根据农业部药检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17980.111-2004“杀菌剂防治番茄叶霉病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试验。试验田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庞各庄村,在番茄叶霉病零星发生时开始喷第一次药,连续用药3次,用药间隔7天,末次用药后7天调查田间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
表23氟唑菌酰羟胺与其他杀菌剂及其复配制剂对番茄叶霉病田间防治试验
实验可以看出,氟唑菌酰羟胺与不同杀菌剂复配后对番茄叶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叶霉病的防效均高于其单剂,并且与单剂相比用药量显著降低,在试验剂量下对作物及其它有益生物无不良影响。
试验例四:氟唑菌酰羟胺与不同杀菌剂及其复配制剂对番茄早疫病的田间防效
根据农业部药检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17980.31-2000“杀菌剂防治番茄早疫病和晚疫病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试验。
试验田位于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师素镇,在番茄早疫病零星发生时开始喷第一次药,连续用药3次,用药间隔7天,末次用药后7天调查田间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
表24氟唑菌酰羟胺与其他杀菌剂及其复配制剂对番茄早疫病田间防治试验
实验可以看出,氟唑菌酰羟胺与不同杀菌剂复配后对番茄早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早疫病的防效均高于其单剂,并且与单剂相比用药量显著降低,在试验剂量下对作物及其它有益生物无不良影响。
试验例五:氟唑菌酰羟胺与不同杀菌剂及其复配制剂对番茄灰叶斑病的田间防效
试验田位于河北省满城小赛村,在番茄灰叶斑零星发生时开始喷第一次药,连续用药3次,用药间隔10天,末次用药后10天调查田间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
表25氟唑菌酰羟胺与其他杀菌剂及其复配制剂对番茄灰叶斑田间防治试验
药剂 | 用量(g a.i./hm2) | 防效(%) |
45%氟唑菌酰羟胺·嘧菌酯悬浮剂 | 120 | 90.1 |
45%氟唑菌酰羟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 120 | 93.2 |
45%氟唑菌酰羟胺·氟啶胺悬浮剂 | 120 | 92.0 |
45%氟唑菌酰羟胺·啶菌噁唑悬浮剂 | 120 | 91.2 |
10%氟唑菌酰羟胺·啶菌噁唑油悬剂 | 100 | 93.5 |
45%氟唑菌酰羟胺·纳他霉素油悬剂 | 150 | 92.3 |
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 | 200 | 81.2 |
250g/L嘧菌酯悬浮剂 | 300 | 76.9 |
25%吡唑醚菌酯乳油 | 250 | 79.4 |
25%啶菌噁唑乳油 | 400 | 82.2 |
50%氟啶胺乳油 | 260 | 79.8 |
纳他霉素 | 240 | 72.4 |
实验可以看出,氟唑菌酰羟胺与不同杀菌剂复配后对番茄灰叶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灰叶斑病的防效均高于其单剂,并且与单剂相比用药量显著降低,在试验剂量下对作物及其它有益生物无不良影响。
试验例六:氟唑菌酰羟胺与不同杀菌剂及其复配制剂对梨黑星病的田间防效
根据农业部药检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17980.24-2000“杀菌剂防治梨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试验
试验田位于河北省泊头市大胡屯村,在梨黑星病发生时开始喷第一次药,连续用药3次,用药间隔30天,末次用药后20天调查田间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
表26氟唑菌酰羟胺与其他杀菌剂及其复配制剂对梨黑星病田间防治试验
药剂 | 用量(mg/L) | 防效(%) |
45%氟唑菌酰羟胺·嘧菌酯悬浮剂 | 40 | 86.5 |
45%氟唑菌酰羟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 40 | 85.7 |
45%氟唑菌酰羟胺·肟菌酯悬浮剂 | 40 | 88.3 |
45%氟唑菌酰羟胺·啶氧菌酯悬浮剂 | 40 | 86.1 |
45%氟唑菌酰羟胺·烯肟菌酯悬浮剂 | 40 | 85.9 |
45%氟唑菌酰羟胺·丁香菌酯悬浮剂 | 40 | 87.4 |
45%氟唑菌酰羟胺·烯肟菌胺悬浮剂 | 40 | 89.3 |
45%氟唑菌酰羟胺·氯啶菌脂悬浮剂 | 40 | 90.5 |
10%氟唑菌酰羟胺·氯啶菌脂油悬剂 | 40 | 94.5 |
45%氟唑菌酰羟胺·氟啶胺悬浮剂 | 40 | 92.4 |
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 | 65 | 80.4 |
250g/L嘧菌酯悬浮剂 | 50 | 79.5 |
25%吡唑醚菌酯乳油 | 50 | 78.1 |
50%肟菌酯水分散粒剂 | 70 | 75.3 |
25%烯肟菌酯乳油 | 70 | 74.8 |
22.5%啶氧菌酯乳油 | 60 | 79.7 |
20%丁香菌酯悬浮剂 | 70 | 76.5 |
5%烯肟菌胺乳油 | 70 | 78.5 |
50%氟啶胺乳油 | 70 | 77.8 |
25%氯啶菌脂乳油 | 70 | 75.4 |
实验可以看出,氟唑菌酰羟胺与不同杀菌剂复配后对梨黑星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梨黑星病的防效均高于其单剂,并且与单剂相比用药量显著降低,在试验剂量下对作物及其它有益生物无不良影响。
试验例七:氟唑菌酰羟胺与不同杀菌剂及其复配制剂对梨轮纹的田间防效
根据农业部药检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17980.118-2004“杀菌剂防治苹果轮纹病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试验
试验田位于河北省辛集市北小陈村,在梨树谢花后10天喷第一次药,连续用药4次,用药间隔30天,末次用药后14天调查田间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
表27氟唑菌酰羟胺与其他杀菌剂及其复配制剂对梨轮纹病田间防治试验
实验可以看出,氟唑菌酰羟胺与不同杀菌剂复配后对梨轮纹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轮纹病的防效均高于其单剂,并且与单剂相比用药量显著降低,持效期长,在试验剂量下对作物及其它有益生物无不良影响。
试验例八:氟唑菌酰羟胺与不同杀菌剂及其复配制剂对梨黑斑病的田间防效
试验田位于河北省赵县谢庄,在梨梨黑斑零星发病时开始用第一次药,连续用药3次,用药间隔20天,末次用药后14天调查田间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
表28氟唑菌酰羟胺与其他杀菌剂及其复配制剂对梨黑斑病田间防治试验
实验可以看出,氟唑菌酰羟胺与不同杀菌剂复配后对梨黑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黑斑病的防效均高于其单剂,并且与单剂相比用药量显著降低,持效期长,在试验剂量下对作物及其它有益生物无不良影响。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防治番茄和梨树主要病害的复配增效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活性成分包括氟唑菌酰羟胺和活性成分B;其中所述活性成分B为氟啶胺;氟唑菌酰羟胺与所述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10):(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番茄和梨树主要病害的复配增效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唑菌酰羟胺与所述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4):(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番茄和梨树主要病害的复配增效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唑菌酰羟胺与所述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2):(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番茄和梨树主要病害的复配增效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唑菌酰羟胺与所述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0:1、8:1、6:1、4:1、2:1、1:1、1:2、1:4、1:6、1:8或1:10。
5.含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复配增效杀菌组合物的农药制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制剂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或油悬剂。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农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制剂中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1%-80%。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农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制剂中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30%-70%。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农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制剂中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45%-60%。
10.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复配增效杀菌组合物或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农药制剂在番茄和梨树主要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害为灰霉病、早疫病、叶霉病、灰叶斑病、黑星病、轮纹病、黑斑病中的一种或多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97233.0A CN111296460B (zh) | 2017-08-14 | 2017-08-14 | 防治番茄和梨树主要病害的复配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97233.0A CN111296460B (zh) | 2017-08-14 | 2017-08-14 | 防治番茄和梨树主要病害的复配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201710692451.XA CN107494568B (zh) | 2017-08-14 | 2017-08-14 | 防治番茄和梨树主要病害的复配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692451.XA Division CN107494568B (zh) | 2017-08-14 | 2017-08-14 | 防治番茄和梨树主要病害的复配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296460A CN111296460A (zh) | 2020-06-19 |
CN111296460B true CN111296460B (zh) | 2021-08-06 |
Family
ID=6069181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197233.0A Active CN111296460B (zh) | 2017-08-14 | 2017-08-14 | 防治番茄和梨树主要病害的复配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20171069245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94568B (zh) | 2017-08-14 | 2017-08-14 | 防治番茄和梨树主要病害的复配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69245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94568B (zh) | 2017-08-14 | 2017-08-14 | 防治番茄和梨树主要病害的复配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129646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66624A (zh) * | 2017-09-29 | 2019-04-05 |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 一种杀菌组合物 |
CN109566640A (zh) * | 2017-09-29 | 2019-04-05 |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 一种杀菌组合物 |
CN108294013A (zh) * | 2018-02-02 | 2018-07-20 |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含有氟唑菌酰羟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08142422A (zh) * | 2018-02-02 | 2018-06-12 |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 杀菌组合物 |
CN108142423A (zh) * | 2018-02-02 | 2018-06-12 |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09156477A (zh) * | 2018-09-14 | 2019-01-08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枯草芽孢杆菌bab-1在防治番茄叶霉病上的应用 |
CN110195033B (zh) * | 2019-06-05 | 2021-03-02 |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及在番茄匍柄霉叶斑病防治中的应用 |
CN110679597B (zh) * | 2019-11-18 | 2021-08-06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一种防治澳洲坚果灰霉病的药剂组合物 |
CN112741113B (zh) * | 2021-02-20 | 2021-08-31 | 东北农业大学 | 一种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的微生物制剂及其应用 |
CN114271278B (zh) * | 2021-12-30 | 2023-09-08 | 上海绿泽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增产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14766483B (zh) * | 2022-05-20 | 2024-02-09 | 青岛海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含溴硝醇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
CN116326603B (zh) * | 2022-11-16 | 2024-08-27 | 贵州师范大学 | 一种包含昆虫共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农用组合物 |
CN116420724A (zh) * | 2023-04-19 | 2023-07-14 | 宁波三江益农化学有限公司 | 一种农药组合物、农药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67858A (zh) * | 2011-01-18 | 2011-05-25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治果蔬灰霉病的复配杀菌剂 |
WO2012041874A1 (en) * | 2010-10-01 | 2012-04-05 |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 Fungicidal compositions |
CN107006480A (zh) * | 2017-04-20 | 2017-08-04 |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 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的杀菌组合物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81917A (zh) * | 2013-01-17 | 2013-05-08 | 湖南农大海特农化有限公司 | 氟唑菌酰胺和氟啶胺的杀菌组合物 |
CN105028483B (zh) * | 2015-07-27 | 2018-01-30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含有枯草芽孢杆菌bab‑1和啶酰菌胺的复配杀菌剂及其应用 |
CN108419804B (zh) * | 2017-02-13 | 2020-06-19 | 中化作物保护品有限公司 |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06857540A (zh) * | 2017-04-17 | 2017-06-20 |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 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和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
-
2017
- 2017-08-14 CN CN202010197233.0A patent/CN111296460B/zh active Active
- 2017-08-14 CN CN201710692451.XA patent/CN10749456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041874A1 (en) * | 2010-10-01 | 2012-04-05 |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 Fungicidal compositions |
CN102067858A (zh) * | 2011-01-18 | 2011-05-25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治果蔬灰霉病的复配杀菌剂 |
CN107006480A (zh) * | 2017-04-20 | 2017-08-04 |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 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的杀菌组合物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拮抗木霉菌的毒力测定;牛芳胜等;《农药》;20120810;第51卷(第08期);第601-604页 * |
番茄叶霉病菌对嘧菌酯的抗性检测及抗性风险评估;赵建江等;《农药学学报》;20080315;第10卷(第01期);第47-52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94568B (zh) | 2021-04-06 |
CN111296460A (zh) | 2020-06-19 |
CN107494568A (zh) | 2017-12-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296460B (zh) | 防治番茄和梨树主要病害的复配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8184858B (zh) | 一种含苯并烯氟菌唑的复配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2119693A (zh) | 一种含氟啶胺和戊唑醇的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2150675B (zh) | 一种含有克菌丹与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 |
CN116530523B (zh) |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6070236A (zh) | 一种含有种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6561719B (zh) | 含白僵菌和吡唑醚菌酯的高效杀虫杀菌剂及其应用 | |
CN105494359B (zh) | 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复配杀菌剂及其应用 | |
CN103875718A (zh) | 一种枯草芽胞杆菌与恶霉灵复配的土壤处理剂 | |
CN102224824B (zh) | 一种含有苯醚菌酯和异菌脲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2119685B (zh) | 一种含氟啶胺与井冈霉素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12674107A (zh) | 一种防治果蔬病害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 |
CN101836653A (zh) | 一种含氨基寡糖素和甲基硫菌灵的农药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和应用 | |
CN101564041A (zh) | 一种咪鲜胺和嘧霉胺复配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2511491A (zh) |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14766495B (zh) | 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14451416B (zh) | 一种含苯并烯氟菌唑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14391545B (zh) | 一种含联苯吡菌胺和喹啉铜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14586791B (zh) | 一种含氟唑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14847292B (zh) | 一种含有苯酰菌胺和咯菌腈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 |
CN108477199A (zh) |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 |
CN107668048B (zh) | 一种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复配杀菌剂 | |
CN115804383A (zh) | 一种用于玉米穗腐病防治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17378620A (zh) | 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稻瘟病的用途 | |
CN117502459A (zh) | 含特基拉芽孢杆菌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增效组合杀菌剂和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OL01 | Intention to license declared | ||
OL01 | Intention to license declar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