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94750B - 数据反馈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反馈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294750B CN111294750B CN201910027671.XA CN201910027671A CN111294750B CN 111294750 B CN111294750 B CN 111294750B CN 201910027671 A CN201910027671 A CN 201910027671A CN 111294750 B CN111294750 B CN 11129475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eedback
- terminal
- information
- fed back
- terminal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02 propa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465000 Mus musculus Prag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数据反馈处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包括:在确定第一时隙内需要针对多个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进行反馈时,将多个第二终端确定为待反馈终端;判断第一终端是否支持同时反馈;在确定支持同时反馈时,基于连续的多个反馈资源在第一时隙内分别向多个待反馈终端发送反馈信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及装置,使得第一终端可以在V2X的各类场景下,在确定自身需要针对多个第一数据同时进行信息反馈时,能够快速地制定相应的反馈方式,保证反馈信息可以被接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反馈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车联网系统旨在通过车辆与其他终端设备(Vehicle to Everything,V2X)之间的通信来达到提高道路安全,提高交通效率和为用户提供丰富的流媒体服务的目的。其中,其他终端设备包括车辆、手持终端、路边单元(RSU,Road Side Unit)、以及网络等,车辆与其他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包括车辆与车辆(Vehicle to Vehicle,V2V),车辆与行人(Vehicleto Pedestrian,V2P),车辆与网络(Vehicle to Network,V2N)等,V2V、V2P、V2I统称为V2X。
第五代移动通信是指第五代移动电话通信标准,也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外语缩写:5G。5G也称为新无线技术(New Radio,简称NR),5G中可以支持V2X的应用。NR具有高速率,低延迟,大覆盖范围,以及支持高速移动终端等优点。在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技术中,引入了直接通信(ProSe Direct Communication,或称为SidelinkCommunication),终端设备之间可以有直接通信的接口PC5接口。车辆和其他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PC5接口进行直接通信。NR中正在讨论如何引入V2X技术,以及引入有反馈的V2X,由于V2X中一个终端(车辆和其他终端设备)可能会同时与多个终端进行数据传输,信息反馈存在多种场景。相关技术中,对如何进行信息反馈的处理方式过于单一,不能满足V2X中的不同场景的信息反馈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数据反馈处理方法及装置,以适应V2X的各类场景中需要在同一时隙针对接收到的多个第一数据同时进行信息反馈的需求。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反馈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在确定第一时隙内需要针对多个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进行反馈时,将所述多个第二终端确定为待反馈终端;
判断所述第一终端是否支持同时反馈;
在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支持同时反馈时,基于连续的多个反馈资源,在所述第一时隙内,通过指定频率分别向多个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其中,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对第一数据的接收状态。
对于上述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判断所述第一终端是否支持同时反馈,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终端支持的传输功率、获取到的反馈资源的分布状况、需要发送的反馈信息以及传输所述反馈信息所需的反馈传输功率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是否支持同时反馈。
对于上述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不支持同时反馈时,依据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待反馈终端之间直接链路的路径损耗,确定向待反馈终端发送反馈信息的反馈传输功率;
判断第一终端能否以反馈传输功率向待反馈终端发送反馈信息,并将能够使所述第一终端以反馈传输功率进行反馈信息传输的待反馈终端确定为目标终端;
在所述目标终端的数量为1时,在所述第一时隙内,通过指定频率向所述目标终端发送反馈信息。
对于上述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目标终端的数量大于1时,根据业务优先级别对多个目标终端进行筛选,确定出业务优先级别最高的目标终端;
在所述第一时隙内,通过指定频率向业务优先级别最高的目标终端发送反馈信息。
对于上述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不支持同时反馈时,向多个待反馈终端中的至少一个发送反馈调整请求,所述反馈调整请求包括反馈间隔信息调整、接收第一数据的接收时间信息调整和指定频率调整中的至少一种;
接收待反馈终端针对所述反馈调整请求进行响应所发送的反馈调整指示,所述反馈调整指示中包括调整后的反馈间隔信息、调整后的接收时间信息、调整后的指定频率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反馈调整指示,分别向多个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
对于上述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反馈调整指示,分别向多个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在第二时隙内,通过调整后的指定频率向发出对应的反馈调整指示的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
在第二时隙内,通过指定频率向发出对应的反馈调整指示的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
在第二时隙内,通过调整后的指定频率向发出对应的反馈调整指示的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反馈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反馈确定模块,在确定第一时隙内需要针对多个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进行反馈时,将所述多个第二终端确定为待反馈终端;
同时反馈判断模块,判断所述第一终端是否支持同时反馈;
第一信息反馈模块,在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支持同时反馈时,基于连续的多个反馈资源,在所述第一时隙内,通过指定频率分别向多个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对第一数据的接收状态。
对于上述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同时反馈判断模块,包括:
判断子模块,根据所述第一终端支持的传输功率、获取到的反馈资源的分布状况、需要发送的反馈信息以及传输所述反馈信息所需的反馈传输功率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是否支持同时反馈。
对于上述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传输功率确定模块,在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不支持同时反馈时,依据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待反馈终端之间直接链路的路径损耗,确定向待反馈终端发送反馈信息的反馈传输功率;
目标终端确定模块,判断第一终端能否以反馈传输功率向待反馈终端发送反馈信息,并将能够使所述第一终端以反馈传输功率进行反馈信息传输的待反馈终端确定为目标终端;
第二信息反馈模块,在所述目标终端的数量为1时,在所述第一时隙内,通过指定频率向所述目标终端发送反馈信息。
对于上述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优先级别确定模块,在所述目标终端的数量大于1时,根据业务优先级别对多个目标终端进行筛选,确定出业务优先级别最高的目标终端;
第三信息反馈模块,在所述第一时隙内,通过指定频率向业务优先级别最高的目标终端发送反馈信息。
对于上述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调整请求发送模块,在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不支持同时反馈时,向多个待反馈终端中的至少一个发送反馈调整请求,所述反馈调整请求包括反馈间隔信息调整、接收第一数据的接收时间信息调整和指定频率调整中的至少一种;
调整指示接收模块,接收待反馈终端针对所述反馈调整请求进行响应所发送的反馈调整指示,所述反馈调整指示中包括调整后的反馈间隔信息、调整后的接收时间信息、调整后的指定频率中的至少一种;
第四信息反馈模块,根据反馈调整指示,分别向多个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
对于上述装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信息反馈模块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子模块:
第一发送子模块,在第二时隙内,通过调整后的指定频率向发出对应的反馈调整指示的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
第二发送子模块,在第二时隙内,通过指定频率向发出对应的反馈调整指示的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
第三发送子模块,在第二时隙内,通过调整后的指定频率向发出对应的反馈调整指示的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反馈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上述数据反馈处理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数据反馈处理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包括:在确定第一时隙内需要针对多个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进行反馈时,将多个第二终端确定为待反馈终端;判断第一终端是否支持同时反馈;在确定第一终端支持同时反馈时,基于连续的多个反馈资源,在第一时隙内,通过指定频率分别向多个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其中,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对第一数据的接收状态。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及装置,使得第一终端可以在V2X的各类场景下,在确定自身需要针对多个第一数据同时进行信息反馈时,能够快速地制定相应的反馈方式,保证反馈信息可以被待反馈终端接收。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数据反馈处理得到的流程图。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数据反馈处理方法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数据反馈处理装置的框图。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数据反馈处理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公开,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公开的主旨。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数据反馈处理得到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终端,该方法包括步骤S11至步骤S13。
在步骤S11中,在确定第一时隙内需要针对多个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进行反馈时,将多个第二终端确定为待反馈终端。
在步骤S12中,判断第一终端是否支持同时反馈。
在步骤S13中,在确定第一终端支持同时反馈时,基于连续的多个反馈资源,在第一时隙内,通过指定频率分别向多个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其中,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对第一数据的接收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传输。第一终端可以根据接收第一数据的接收时间信息和对应的反馈间隔信息,确定针对该第一数据进行信息反馈的时隙。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是V2X中的车辆、手持终端、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等能够应用在V2X中的终端设备,二者均可以称为用户终端(UserEquipment),简称UE。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可以进行直接通信,进行数据传输。如采用PC5接口进行直接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根据与第一数据相对应的控制信令确定反馈间隔信息。或者第一终端可以根据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在进行数据传输之前的协商配置确定反馈间隔信息。或者第一终端可以根据进行数据传输的协议等确定反馈间隔信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确定反馈间隔信息的方式进行设置,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控制信令可以是第二终端在同一时隙中发出的、与第一数据相对应的信令,可以与第一数据同时发出、也可以在第一数据之前发出,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反馈间隔信息用于表示第一终端接收第一数据的时间点、与发出对应第一数据的反馈信息的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反馈间隔信息可以是第一终端接收第一数据的最后一个符号到发出反馈信息的时间间隔(以符号数表示),还可以是第一终端接收第一数据的最后一个符号到发出反馈信息的时隙间隔,可以用间隔的时隙数表示时隙间隔。时隙(Slot)是信息传送的时间单位,通常一个时隙包含14个符号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终端在同一时隙接收到多个第二终端的第一数据时,若多个第二终端设置相同的反馈时间间隔,则会出现同时反馈的场景,可以将多个第二终端确定为待反馈终端。或者是多个第二终端在不同时隙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数据,但是多个第二终端设置不同的反馈时间间隔,也会出现同时反馈的场景,可以将多个第二终端确定为待反馈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数据可以是指需要第一终端在接收后、发出反馈信息的各类数据,每个第二终端均可以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数据。不同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所发送是第一数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通常不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第一数据进行设置,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反馈信息可以是ACK(Acknowledgement)或NACK(NegativeAcknowledgment)。其中,ACK用于表示第一终端成功接收到第二终端所发送的第一数据。NACK用于表示第一终端并未成功接收或并未成功解析到第二终端所发送的第一数据。反馈信息可以包含其他信息,如待反馈终端的标识信息、第一终端的标识信息等,以便接收反馈信息的待反馈终端能够清晰的获知是否是自身所需要的反馈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信令可以是多个第二终端在同一时隙中发出的、与第一数据相对应的信令,可以与第一数据同时发出、也可以在第一数据之前发出,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控制信令可以直接链路控制信令(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简称SCI)、或是PC5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其还可以包括是否重传、第一数据和/或反馈信息的调制编码策略、第一数据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信息等与第一数据的传输相关联的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反馈资源可以是频域上的物理资源块。连续的反馈资源可以是频域上是连续的物理资源,即物理资源的序号是连续的。指定频率可以是接收第一数据的频率、或者与发出第一数据的第二终端预先约定的用于发送反馈信息的频率。如多个第二终端在频率F1上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数据,第一终端在频率F1上向多个第二终端发送反馈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终端可以通过与第一终端之间的直接链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数据。第一终端可以通过与多个待反馈终端之间的直接链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减少对其余终端的干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S13中的判断第一终端是否支持同时反馈,可以包括:根据第一终端支持的传输功率、获取的反馈资源分布状况、需要发送的反馈信息以及传输反馈信息所需反馈传输功率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第一终端是否支持同时反馈。
在该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第一终端中是否能够获取连续的反馈资源、连续的反馈资源的数量、需要发送的反馈信息的数量、需要传输的反馈信息的反馈传输功率等与反馈信息相关的数据,以及自身支持的传输功率确定第一终端是否支持同时反馈。其中,第一终端中是否能够获取连续的反馈资源、连续的反馈资源的数量即为上述反馈资源分布状况。通常,由于硬件的限制,第一终端在一个频率上不支持频域上非连续的信号发送。如果反馈资源由第一终端确定,并且第一终端能够获取连续的反馈资源,第一终端可以依据自身支持的传输功率、需要传输的反馈信息数量以及传输反馈信息所需反馈传输功率确定是否支持同时反馈。例如,确定待反馈终端的数量为2个,第一终端确定自身可以支持在一个时隙内向最多两个终端在连续的反馈资源上发送反馈信息、且第一终端支持的传输功率大于或等于反馈传输功率,可以确定第一终端支持同时反馈。
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支持的传输功率可以包括第一终端在该指定频率上的最大发射功率和第一终端在所在小区能够传输的最大传输功率等。第一终端可以根据进行数据传输的协议、第一终端自身的器件等硬件状态确定在指定频率上的最大发射功率。当第一终端在某一小区的覆盖范围之内时,在该小区内第一终端在上行能够传输的最大传输功率可以根据该第一终端所测得的该小区的路径损耗(Uu PL)和基站期待的接收功率确定。该最大传输功率可以表示为基站期待的接收功率与小区路径损耗之和。反馈传输功率小于或等于第一终端支持的传输功率可以是反馈传输功率小于或等于第一终端在该指定频率上的最大发射功率、和/或小于或等于第一终端在所在小区能够传输的最大传输功率。
其中,在反馈传输功率小于或等于第一终端支持的传输功率、且连续的反馈资源的数量大于或等于待反馈终端的数量(或者连续的反馈资源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需要传输的反馈信息的数量)时,可以确定第一终端支持同时反馈。在第一终端支持的传输功率小于反馈传输功率、或者第一终端不能获取连续的反馈资源、或者连续的反馈资源的数量小于待反馈终端的数量、或者连续的反馈资源的数量小于需要传输的反馈信息的数量时,可以确定第一终端不支持同时反馈。
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可以预先确定自身是否支持同时反馈,并将其作为第一终端的基本信息进行存储,以便其接收第一数据时,可以直接根据存储的内容直接确定自身是否支持同时反馈。
应当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判断第一终端是否支持同时反馈的判断方式进行设置,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确定第一终端不支持同时反馈时,依据第一终端和待反馈终端之间直接链路的路径损耗(SL Pathloss),确定向待反馈终端发送反馈信息的反馈传输功率;
判断第一终端能否以反馈传输功率向待反馈终端发送反馈信息,并将能够以反馈传输功率进行反馈信息传输的待反馈终端确定为目标终端;
在目标终端的数量为1时,在第一时隙内,通过指定频率向目标终端发送反馈信息。
其中,第一终端与待反馈终端之间的直接链路的路径损耗受两终端之间的距离、外界的信号干扰、障碍物等影响直接链路的数据传输的因素影响。由于不同待反馈终端的位置不同,使得不同的待反馈终端与第一终端之间的相对距离不同,因此直接链路的路径损耗也可能不同。待反馈终端与第一终端之间的相对距离越大,直接链路的路径损耗越大。路径损耗的计算是现有技术,只需要知道传输信号的功率以及接收信号的功率,它们的差值即为路径损耗。
其中,第一终端对反馈传输功率的确定可以采用与LTE中类似的功率补偿机制进行,即第一终端可以以待反馈终端期待接收的信号功率加上因为第一终端与待反馈终端之间的直接链路路径损耗导致的路径损耗补偿,作为第一终端向该待反馈终端发送反馈信息的反馈传输功率。第一终端与待反馈终端之间的直接链路路径损耗导致的路径损耗补偿,可以根据第一终端与待反馈终端之间的直接链路的路径损耗、对应的补偿比例因子等与路径损耗补偿相关的参数确定。对于路径损耗补偿可以设定补偿比例因子如0.5或0.9。不同的待反馈终端期待的接收信号功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不同的待反馈终端期待的接收信号功率相同时,第一终端在发送反馈信息时,由于不同的待反馈终端与第一终端之间的相对距离不同,针对不同的待反馈终端其确定的反馈传输功率也可以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待反馈终端期待的接收信号功率不同时,第一终端在发送反馈信息时,由于不同的待反馈终端与第一终端之间的相对距离不同,针对不同的待反馈终端其确定的反馈传输功率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和待反馈终端均可以根据二者预先发送的参考信号,确定直接链路的路径损耗。例如,第一终端可以根据待反馈终端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和接收到的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确定第一终端和待反馈终端的直接链路的路径损耗。
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确定了向待反馈终端发送反馈信息的反馈传输功率之后,能否以该反馈传输功率进行信号传输可以根据第一终端支持的传输功率进行确定。第一终端在判断能否以反馈传输功率向待反馈终端发送反馈信息时,在第一终端在小区覆盖范围内时,如果所确定的反馈传输功率小于或等于第一终端在该指定频率上的最大发射功率,且小于或等于第一终端在所在小区能够传输的最大传输功率时,第一终端可以判断自身能够以反馈传输功率向待反馈终端发送反馈信息;否则判断第一终端不能以反馈传输功率向待反馈终端发送反馈信息。如果第一终端不在小区覆盖范围之内(也即不在所有小区的覆盖范围内),则第一终端仅依据所确定的反馈传输功率小于或等于第一终端在该指定频率上的最大发射功率来判定自身能够以反馈传输功率向待反馈终端发送反馈信息。在移动通信中将无线信号覆盖的区域称之为小区,一个小区的覆盖范围可以是指一个基站的信号所能覆盖的范围或者部分范围,一个基站可以管辖一个或多个小区,每个小区可以有各自独立的覆盖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确定反馈传输功率的确定方式仅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按照路径损耗进行补偿确定反馈传输功率确定方式进行更细致的设置,使其包含其他参数,如考虑需要传输的数据块数量、调制编码格式的影响,可以在确定传输功率的表达式中增加反映传输的数据块数量、调制编码格式的项,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目标终端的数量大于1时,根据业务优先级别对多个目标终端进行筛选,确定出业务优先级别最高的目标终端;
在第一时隙内,通过指定频率向业务优先级别最高的目标终端发送反馈信息。
在该实现方式中,业务优先级别可以包括数据优先级别和/或终端优先级别等能够表示对第一数据进行信息反馈的优先级别的信息。其中,数据优先级别可以是接收的第一数据的优先级别,不同类型的第一数据的优先级别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终端优先级别可以是与终端相对应的优先级别,不同类型终端的不同用户对应的优先级别,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对数据优先级别和终端优先级别进行加权求和,获得业务优先级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业务优先级别的确定方式进行设置,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该实现方式中,若获得的业务优先级别最高的目标终端的数量大于1时,可以任意选择一个目标终端,向其发送反馈信息;或者选择反馈传输功率低的目标终端,向其发送反馈信息;或者选择发送第一数据在先的目标终端发送反馈信息。
在目标终端的数量为0时,第一终端可以任意选择一个目标终端,向其发送反馈信息;或者选择反馈传输功率低的目标终端,向其发送反馈信息;或者选择发送第一数据在先的目标终端发送反馈信息,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确定第一终端不支持同时反馈时,向多个待反馈终端中的至少一个发送反馈调整请求,反馈调整请求可以包括反馈间隔信息调整、接收第一数据的接收时间信息调整和指定频率调整中的至少一种;
接收待反馈终端针对反馈调整请求进行响应所发送的反馈调整指示,反馈调整指示中包括调整后的反馈间隔信息、调整后的接收时间信息、调整后的指定频率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反馈调整指示,分别向多个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
在该实现方式中,反馈调整请求中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请求进行调整的调整类别。例如,调整反馈间隔信息、调整接收时间信息和调整指定频率。第二终端在接收到反馈调整请求之后,可以根据反馈调整请求确定第一终端所请求的调整类别,进而根据调整类别对反馈间隔信息、接收时间信息和指定频率中的至少一种进行调整,生成反馈调整指示。其中,反馈调整指示中包括第二终端配置的调整后的反馈间隔信息、调整后的接收时间信息、调整后的指定频率中的至少一种。
在该实现方式中,反馈调整请求还可以包括不同类别的调整以及对应该类别的调整后信息。其中,反馈间隔信息调整中可以包括第一终端配置好的至少一个待选择的调整后的反馈间隔信息(也即调整后信息)。接收时间信息调整可以包括第一终端配置好的至少一个待选择的调整后的接收时间信息(也即调整后信息),第二终端可以根据第一数据的传输时间以及第一终端接收第一数据的接收时间,确定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数据的发送时间。指定频率调整可以包括第一终端配置好的至少一个待选择的调整后的指定频率(也即调整后信息)。第二终端在接收到反馈调整请求之后,可以根据反馈调整请求确定第一终端所请求的调整类别以及调整后信息,进而根据调整类别对反馈间隔信息、接收时间信息和指定频率中的至少一种进行调整,生成反馈调整指示。其中,反馈调整指示中包括第二终端从第一终端提供的待选择的调整后信息中选择的调整后的反馈间隔信息、调整后的接收时间信息、调整后的指定频率中的至少一种。
在该实现方式中,在确定第一终端不支持同时反馈时,可以向其中一个待反馈终端发送反馈信息,向剩余的至少一个待反馈终端发送反馈调整请求。可以在目标终端的数量为1时,选择向该目标终端发送反馈信息,也可以向业务优先级别最高的目标终端发送反馈信息,或者还可以从多个待反馈终端中随机选择一个发送反馈信息,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保证多个待反馈终端均能接收到对应的反馈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反馈调整指示,分别向多个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在第二时隙内,通过调整后的指定频率向发出对应的反馈调整指示的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
在第二时隙内,通过指定频率向发出对应的反馈调整指示的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
在第二时隙内,通过调整后的指定频率向发出对应的反馈调整指示的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
其中,在反馈调整指示中包括调整后的指定频率时,第一终端可以在第二时隙内根据调整后的指定频率向发出该反馈调整指示(包括调整后的指定频率)的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其中,第二时隙可以是第一终端接收到反馈调整指示之后、在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的情况下依据反馈间隔信息确定的,第二时隙与第一时隙不同。
在反馈调整指示中包括调整后的反馈间隔信息时,第一终端可以在接收到反馈调整指示之后,根据接收到第一数据的时间和调整后的反馈间隔信息,确定向该待反馈终端发送反馈信息的第二时隙。进而第一终端可以在第二时隙内根据指定频率向发出该反馈调整指示(包括调整后的反馈间隔信息)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
在反馈调整指示中包括调整后的接收时间信息时,第一终端可以在接收到反馈调整指示之后,根据调整后的接收时间信息和反馈间隔信息,确定向该待反馈终端发送反馈信息的第二时隙。进而第一终端可以在第二时隙内根据指定频率向发出该反馈调整指示(包括调整后的接收时间信息)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
在反馈调整指示中包括调整后的指定频率和调整后的反馈间隔信息时,第一终端可以在接收到反馈调整指示之后,根据接收到第一数据的时间和调整后的反馈间隔信息,确定向该待反馈终端发送反馈信息的第二时隙。进而第一终端可以在第二时隙内根据调整后的指定频率向发出该反馈调整指示(包括调整后的指定频率和调整后的反馈间隔信息)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
在反馈调整指示中包括调整后的指定频率和调整后的接收时间信息时,第一终端可以在接收到反馈调整指示之后,根据调整后的接收时间信息和反馈间隔信息,确定向该待反馈终端发送反馈信息的第二时隙。进而第一终端可以在第二时隙内根据调整后的指定频率向发出该反馈调整指示(包括调整后的指定频率和调整后的接收时间信息)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
反馈调整指示可以由第二终端在直接链路控制信令中携带,向第一终端指示。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以上述实施例作为示例介绍了数据反馈处理方法如上,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应不限于此。事实上,用户完全可根据个人喜好和/或实际应用场景灵活设定各步骤,只要符合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即可。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反馈处理方法,使得第一终端可以在V2X的各类场景下,在确定自身需要在第一时隙内针对多个第一数据同时进行信息反馈时,能够快速地制定相应的反馈方式,保证反馈信息可以被接收。
应用示例
以下结合“用户通过UE1向发送第一数据UE2”作为一个示例性应用场景,给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应用示例,以便于理解数据反馈处理方法的流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以下应用示例仅仅是出于便于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不应视为对本公开实施例的限制。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数据反馈处理方法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假定UE1、UE2(也即第二终端)向Rx UE(也即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数据。UE1、UE2位于小区cell1中,Rx UE位于小区cell2中,cell1与cell2相邻。
UE1、UE2向Rx UE发送第一数据,Rx UE接收到UE1、UE2发送的第一数据之后,Rx UE确定需要在第一时隙内向UE1、UE2同时发送反馈信息。UE1和UE2均通过指定频f1是发送第一数据。
场景1
若确定Rx UE支持同时反馈,则可以利用连续的反馈资源,在第一时隙内通过指定频率f1分别向UE1、UE2发送反馈信息。
场景2
若确定Rx UE不支持同时反馈,确定出Rx UE向UE1、UE2发送反馈信息的反馈传输功率。假定UE1的反馈传输功率为P1、UE2的反馈传输功率为P2。并判断Rx UE是否能够以P1、P2分别向UE1、UE2发送反馈信息。
第一种情况,假定Rx UE能够以P2向UE2发送反馈信息,但不能以P1向UE1发送反馈信息(对应场景如P2<P1),则Rx UE在第一时隙通过指定频率f1向UE2发送反馈信息。假定RxUE能够以P1向UE1发送反馈信息,但不能以P2向UE2发送反馈信息(对应场景如P1<P2),则RxUE在第一时隙通过指定频率f1向UE1发送反馈信息
第二种情况,假定Rx UE能够以P2向UE2发送反馈信息、且能够以P1向UE1发送反馈信息,由于Rx UE不支持同时反馈。则Rx UE继续判断UE1、UE2的业务优先级别。在UE2的业务优先级别高于UE1的业务优先级别时,Rx UE可以在第一时隙通过指定频率f1向UE2发送反馈信息。在UE1的业务优先级别高于UE2的任务优先级别时,Rx UE可以在第一时隙通过指定频率f1向UE1发送反馈信息。
在上述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中,对于并未在第一时隙通过指定频率f1发送反馈信息的UE1或UE2。其后续处理过程如下,其中为便于说明,下文以Rx UE并未向UE1发送反馈信息为例进行说明,若Rx UE并未向UE1发送反馈信息,其处理过程与下述过程相似不再赘述。
Rx UE可以向UE1发送反馈调整请求。反馈调整请求可以包括反馈间隔信息调整、接收第一数据的接收时间信息调整和指定频率调整中的至少一种。接收UE1返回的反馈调整指示,反馈调整指示中包括调整后的反馈间隔信息、调整后的接收时间信息、调整后的指定频率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在UE1的反馈调整指示中包括调整后的指定频率f2时,Rx UE在接收到反馈调整指示之后,可以根据接收到新的第一数据时间和反馈间隔信息确定出第二时隙,Rx UE可以在第二时隙内根据调整后的指定频率f2向UE1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
在UE1的反馈调整指示中包括调整后的反馈间隔信息时,Rx UE在接收到反馈调整指示之后,可以根据接收到新的第一数据的时间和调整后的反馈间隔信息,确定向UE1发送反馈信息的第二时隙。进而Rx UE可以在第二时隙内根据指定频率f1向UE1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
在UE1的反馈调整指示中包括调整后的接收时间信息时,Rx UE在接收到反馈调整指示之后,可以根据调整后的接收时间信息和反馈间隔信息,确定向该UE1发送反馈信息的第二时隙。进而Rx UE可以在第二时隙内根据指定频率向UE1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
在UE1的反馈调整指示中包括调整后的指定频率f2和调整后的反馈间隔信息时,Rx UE在接收到反馈调整指示之后,可以根据接收到第一数据的时间和调整后的反馈间隔信息,确定向该UE1发送反馈信息的第二时隙。进而Rx UE可以在第二时隙内根据调整后的指定频率f2向UE1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
在UE1的反馈调整指示中包括调整后的指定频率f2和调整后的接收时间信息时,Rx UE在接收到反馈调整指示之后,可以根据调整后的接收时间信息和反馈间隔信息,确定向该UE1发送反馈信息的第二时隙。进而Rx UE可以在第二时隙内根据调整后的指定频率f2向UE1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反馈处理方法,使得第一终端可以在V2X的各类场景下,在确定自身需要在第一时隙内针对多个第一数据同时进行信息反馈时,能够快速地制定相应的反馈方式,保证反馈信息可以被接收。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数据反馈处理装置的框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应用于第一终端,该装置包括:反馈确定模块51、同时反馈判断模块52和第一信息反馈模块53。
反馈确定模块51,在确定第一时隙内需要针对多个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进行反馈时,将多个第二终端确定为待反馈终端。
同时反馈判断模块52,判断第一终端是否支持同时反馈。
第一信息反馈模块53,在确定第一终端支持同时反馈时,基于连续的多个反馈资源,在第一时隙内,通过指定频率分别向多个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其中,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对第一数据的接收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同时反馈判断模块52可以包括:
判断子模块,根据第一终端支持的传输功率、获取到的反馈资源的分布状况、需要发送的反馈信息以及传输反馈信息所需的反馈传输功率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第一终端是否支持同时反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传输功率确定模块,在确定第一终端不支持同时反馈时,依据第一终端和待反馈终端之间直接链路的路径损耗,确定向待反馈终端发送反馈信息的反馈传输功率;
目标终端确定模块,判断第一终端能否以反馈传输功率向待反馈终端发送反馈信息,并将能够使第一终端以反馈传输功率进行反馈信息传输的待反馈终端确定为目标终端;
第二信息反馈模块,在目标终端的数量为1时,在第一时隙内,通过指定频率向目标终端发送反馈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优先级别确定模块,在目标终端的数量大于1时,根据业务优先级别对多个目标终端进行筛选,确定出业务优先级别最高的目标终端;
第三信息反馈模块,在第一时隙内,通过指定频率向业务优先级别最高的目标终端发送反馈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调整请求发送模块,在确定第一终端不支持同时反馈时,向多个待反馈终端中的至少一个发送反馈调整请求,反馈调整请求包括反馈间隔信息调整、接收第一数据的接收时间信息调整和指定频率调整中的至少一种;
调整指示接收模块,接收待反馈终端针对反馈调整请求进行响应所发送的反馈调整指示,反馈调整指示中包括调整后的反馈间隔信息、调整后的接收时间信息、调整后的指定频率中的至少一种;
第四信息反馈模块,根据反馈调整指示,分别向多个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四信息反馈模块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子模块:
第一发送子模块,在第二时隙内,通过调整后的指定频率向发出对应的反馈调整指示的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
第二发送子模块,在第二时隙内,通过指定频率向发出对应的反馈调整指示的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
第三发送子模块,在第二时隙内,通过调整后的指定频率向发出对应的反馈调整指示的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以上述实施例作为示例介绍了数据反馈处理装置如上,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应不限于此。事实上,用户完全可根据个人喜好和/或实际应用场景灵活设定各模块,只要符合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即可。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反馈处理装置,使得第一终端可以在V2X的各类场景下,在确定自身需要在第一时隙内针对多个第一数据同时进行信息反馈时,能够快速地制定相应的反馈方式,保证反馈信息可以被待反馈终端接收。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数据反馈处理装置的框图。例如,装置8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4,装置8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802,存储器804,电源组件806,多媒体组件808,音频组件8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812,传感器组件814,以及通信组件816。
处理组件802通常控制装置8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8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808和处理组件8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8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装置8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8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8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806为装置8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8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8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808包括在所述装置8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8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装置8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8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8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8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804或经由通信组件8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8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812为处理组件8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8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8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814可以检测到装置8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装置8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检测装置800或装置8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8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8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8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8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8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8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8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8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8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8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804,上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可由装置800的处理器8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
本公开可以是系统、方法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载有用于使处理器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以保持和存储由指令执行设备使用的指令的有形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光存储设备、电磁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便携式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记忆棒、软盘、机械编码设备、例如其上存储有指令的打孔卡或凹槽内凸起结构、以及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这里所使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被解释为瞬时信号本身,诸如无线电波或者其他自由传播的电磁波、通过波导或其他传输媒介传播的电磁波(例如,通过光纤电缆的光脉冲)、或者通过电线传输的电信号。
这里所描述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下载到各个计算/处理设备,或者通过网络、例如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或无线网下载到外部计算机或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可以包括铜传输电缆、光纤传输、无线传输、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网关计算机和/或边缘服务器。每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网络适配卡或者网络接口从网络接收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并转发该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以供存储在各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所述编程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诸如Smalltalk、C++等,以及常规的过程式编程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编程语言。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的状态信息来个性化定制电子电路,例如可编程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可编程逻辑阵列(PLA),该电子电路可以执行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从而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
这里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都可以由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实现。
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从而生产出一种机器,使得这些指令在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产生了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也可以把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这些指令使得计算机、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和/或其他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从而,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则包括一个制造品,其包括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各个方面的指令。
也可以把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加载到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从而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的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2)
1.一种数据反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在确定第一时隙内需要针对多个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进行反馈时,将所述多个第二终端确定为待反馈终端;
判断所述第一终端是否支持同时反馈;
在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支持同时反馈时,基于连续的多个反馈资源,在所述第一时隙内,通过指定频率分别向多个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对第一数据的接收状态;
其中,判断所述第一终端是否支持同时反馈,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终端支持的传输功率、获取到的反馈资源的分布状况、需要发送的反馈信息以及传输所述反馈信息所需的反馈传输功率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是否支持同时反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不支持同时反馈时,依据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待反馈终端之间直接链路的路径损耗,确定向待反馈终端发送反馈信息的反馈传输功率;
判断第一终端能否以反馈传输功率向待反馈终端发送反馈信息,并将能够使所述第一终端以反馈传输功率进行反馈信息传输的待反馈终端确定为目标终端;
在所述目标终端的数量为1时,在所述第一时隙内,通过指定频率向所述目标终端发送反馈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目标终端的数量大于1时,根据业务优先级别对多个目标终端进行筛选,确定出业务优先级别最高的目标终端;
在所述第一时隙内,通过指定频率向业务优先级别最高的目标终端发送反馈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不支持同时反馈时,向多个待反馈终端中的至少一个发送反馈调整请求,所述反馈调整请求包括反馈间隔信息调整、接收第一数据的接收时间信息调整和指定频率调整中的至少一种;
接收待反馈终端针对所述反馈调整请求进行响应所发送的反馈调整指示,所述反馈调整指示中包括调整后的反馈间隔信息、调整后的接收时间信息、调整后的指定频率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反馈调整指示,分别向多个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反馈调整指示,分别向多个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在第二时隙内,通过调整后的指定频率向发出对应的反馈调整指示的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
在第二时隙内,通过指定频率向发出对应的反馈调整指示的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
在第二时隙内,通过调整后的指定频率向发出对应的反馈调整指示的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
6.一种数据反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反馈确定模块,在确定第一时隙内需要针对多个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进行反馈时,将所述多个第二终端确定为待反馈终端;
同时反馈判断模块,判断所述第一终端是否支持同时反馈;
第一信息反馈模块,在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支持同时反馈时,基于连续的多个反馈资源,在所述第一时隙内,通过指定频率分别向多个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对第一数据的接收状态;
其中,所述同时反馈判断模块,包括:
判断子模块,根据所述第一终端支持的传输功率、获取到的反馈资源的分布状况、需要发送的反馈信息以及传输所述反馈信息所需的反馈传输功率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是否支持同时反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传输功率确定模块,在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不支持同时反馈时,依据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待反馈终端之间直接链路的路径损耗,确定向待反馈终端发送反馈信息的反馈传输功率;
目标终端确定模块,判断第一终端能否以反馈传输功率向待反馈终端发送反馈信息,并将能够使所述第一终端以反馈传输功率进行反馈信息传输的待反馈终端确定为目标终端;
第二信息反馈模块,在所述目标终端的数量为1时,在所述第一时隙内,通过指定频率向所述目标终端发送反馈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优先级别确定模块,在所述目标终端的数量大于1时,根据业务优先级别对多个目标终端进行筛选,确定出业务优先级别最高的目标终端;
第三信息反馈模块,在所述第一时隙内,通过指定频率向业务优先级别最高的目标终端发送反馈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调整请求发送模块,在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不支持同时反馈时,向多个待反馈终端中的至少一个发送反馈调整请求,所述反馈调整请求包括反馈间隔信息调整、接收第一数据的接收时间信息调整和指定频率调整中的至少一种;
调整指示接收模块,接收待反馈终端针对所述反馈调整请求进行响应所发送的反馈调整指示,所述反馈调整指示中包括调整后的反馈间隔信息、调整后的接收时间信息、调整后的指定频率中的至少一种;
第四信息反馈模块,根据反馈调整指示,分别向多个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信息反馈模块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子模块:
第一发送子模块,在第二时隙内,通过调整后的指定频率向发出对应的反馈调整指示的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
第二发送子模块,在第二时隙内,通过指定频率向发出对应的反馈调整指示的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
第三发送子模块,在第二时隙内,通过调整后的指定频率向发出对应的反馈调整指示的待反馈终端发送对应的反馈信息。
11.一种数据反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26183.XA CN111246424B (zh) | 2019-01-11 | 2019-01-11 | 数据反馈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201910027671.XA CN111294750B (zh) | 2019-01-11 | 2019-01-11 | 数据反馈处理方法及装置 |
EP20738426.4A EP3910970B1 (en) | 2019-01-11 | 2020-01-09 | Data feedback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
PCT/CN2020/071201 WO2020143717A1 (zh) | 2019-01-11 | 2020-01-09 | 数据反馈处理方法及装置 |
US17/367,309 US20210410156A1 (en) | 2019-01-11 | 2021-07-02 | Data feedback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processo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27671.XA CN111294750B (zh) | 2019-01-11 | 2019-01-11 | 数据反馈处理方法及装置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026183.XA Division CN111246424B (zh) | 2019-01-11 | 2019-01-11 | 数据反馈处理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294750A CN111294750A (zh) | 2020-06-16 |
CN111294750B true CN111294750B (zh) | 2021-04-27 |
Family
ID=7090432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026183.XA Active CN111246424B (zh) | 2019-01-11 | 2019-01-11 | 数据反馈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201910027671.XA Active CN111294750B (zh) | 2019-01-11 | 2019-01-11 | 数据反馈处理方法及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026183.XA Active CN111246424B (zh) | 2019-01-11 | 2019-01-11 | 数据反馈处理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10410156A1 (zh) |
EP (1) | EP3910970B1 (zh) |
CN (2) | CN111246424B (zh) |
WO (1) | WO202014371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2096280B2 (en) | 2022-03-08 | 2024-09-17 |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increasing network efficiency in a 5G-V2X network |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56225A (zh) * | 2009-11-05 | 2011-05-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快速反馈信道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
CN104113860A (zh) * | 2014-07-07 | 2014-10-22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控制信道的dtx判断方法及装置 |
WO2015163626A1 (en) * | 2014-04-24 | 2015-10-2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releasing a sidelink radio bearer for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CN106301720A (zh) * | 2015-05-14 | 2017-01-04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CN106982087A (zh) * | 2017-03-31 | 2017-07-25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通信方法 |
CN107135486A (zh) * | 2016-02-29 | 2017-09-05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多播或组播业务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7274720A (zh) * | 2017-05-05 | 2017-10-20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驾驶汽车及多车协同控制方法、系统 |
CN107483164A (zh) * | 2016-06-08 | 2017-12-15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合并反馈的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
CN107872300A (zh) * | 2016-09-28 | 2018-04-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反馈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基站、终端 |
CN108322414A (zh) * | 2017-01-17 | 2018-07-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WO2018168169A1 (en) * | 2017-03-15 | 2018-09-20 | Nec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vehicular communication in an advanced wireless network |
CN108631968A (zh) * | 2017-03-20 | 2018-10-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反馈资源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CN109075921A (zh) * | 2018-08-10 | 2018-12-2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车联网设备之间的反馈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US10568044B2 (en) * | 2016-01-07 | 2020-02-18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87470A (zh) * | 2010-08-31 | 2012-03-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多媒体多播广播业务接收状态上报的方法和系统 |
WO2014046374A1 (ko) * | 2012-09-19 | 2014-03-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US11356216B2 (en) * | 2013-01-10 | 2022-06-07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ual connectivity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KR101569989B1 (ko) * | 2014-03-24 | 2015-11-1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동시 전송을 위한 피드백 정보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US10601567B2 (en) * | 2015-01-28 | 2020-03-24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Uplink feedback methods for operating with a large number of carriers |
EP3314917B1 (en) * | 2015-06-24 | 2019-08-07 | INTEL Corporation | Enhanced proximity services (prose) protocols for vehicle-to-anything (v2x) communication |
US10790942B2 (en) * | 2016-04-01 | 2020-09-2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ing back HARQ-ACK information |
CN106507489B (zh) * | 2016-12-30 | 2019-12-10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接入设备 |
ES2950471T3 (es) * | 2017-03-28 | 2023-10-10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Método, aparato, y sistema de realimentación de HARQ |
JP6934952B2 (ja) * | 2017-04-01 | 2021-09-15 | 達闥機器人有限公司Cloudminds (Shanghai) Robotics Co., Ltd. | データ伝送方法、リソース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装置、端末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側機器 |
CN108809524B (zh) * | 2017-04-28 | 2021-04-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WO2020067782A1 (en) * | 2018-09-28 | 2020-04-0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groupcast feedback in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1838961B2 (en) * | 2019-10-02 | 2023-12-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idelink groupcast configuration to support feedback control |
-
2019
- 2019-01-11 CN CN202010026183.XA patent/CN111246424B/zh active Active
- 2019-01-11 CN CN201910027671.XA patent/CN111294750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1-09 EP EP20738426.4A patent/EP3910970B1/en active Active
- 2020-01-09 WO PCT/CN2020/071201 patent/WO2020143717A1/zh unknown
-
2021
- 2021-07-02 US US17/367,309 patent/US20210410156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56225A (zh) * | 2009-11-05 | 2011-05-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快速反馈信道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
WO2015163626A1 (en) * | 2014-04-24 | 2015-10-2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releasing a sidelink radio bearer for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CN104113860A (zh) * | 2014-07-07 | 2014-10-22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控制信道的dtx判断方法及装置 |
CN106301720A (zh) * | 2015-05-14 | 2017-01-04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US10568044B2 (en) * | 2016-01-07 | 2020-02-18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CN107135486A (zh) * | 2016-02-29 | 2017-09-05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多播或组播业务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7483164A (zh) * | 2016-06-08 | 2017-12-15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合并反馈的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
CN107872300A (zh) * | 2016-09-28 | 2018-04-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反馈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基站、终端 |
CN108322414A (zh) * | 2017-01-17 | 2018-07-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WO2018168169A1 (en) * | 2017-03-15 | 2018-09-20 | Nec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vehicular communication in an advanced wireless network |
CN108631968A (zh) * | 2017-03-20 | 2018-10-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反馈资源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CN106982087A (zh) * | 2017-03-31 | 2017-07-25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通信方法 |
CN107274720A (zh) * | 2017-05-05 | 2017-10-20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驾驶汽车及多车协同控制方法、系统 |
CN109075921A (zh) * | 2018-08-10 | 2018-12-2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车联网设备之间的反馈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Discussion on NR V2X HARQ mechanism;3GPP;《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5》;20181113;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0143717A1 (zh) | 2020-07-16 |
EP3910970A1 (en) | 2021-11-17 |
EP3910970A4 (en) | 2022-10-19 |
CN111294750A (zh) | 2020-06-16 |
US20210410156A1 (en) | 2021-12-30 |
EP3910970B1 (en) | 2024-02-28 |
CN111246424B (zh) | 2022-11-08 |
CN111246424A (zh) | 2020-06-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162826B (zh) | 信道状态信息csi处理方法及装置 | |
RU2768148C1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едоставления отчета о сбое луча вторичной обслуживающей соты и носитель информации | |
US11895630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identifying downlink transmissions | |
CN110326353B (zh) | 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08401480B (zh) | Harq反馈方法及装置、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9156027B (zh) | 调度请求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1294965A (zh) | 一种上行传输资源选择方法、终端和存储介质 | |
CN111294175A (zh) | 一种信息资源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294850B (zh) | 测量上报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信息获取方法及装置 | |
CN111200487B (zh)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
US11503642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an uplink-downlink switching point | |
US12156247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unlicensed frequency band | |
EP3876563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roadcast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f synchronizing signal block,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f synchronizing signal block | |
CN106717102B (zh) | 控制协议数据单元pdu发送方法及装置 | |
CN111294750B (zh) | 数据反馈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0311692B (zh) | 用户设备、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 |
CN111294160B (zh) | 数据反馈资源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
US20220124045A1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09565718B (zh) | 传输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9792619B (zh) | 信令检测的实现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 |
EP3896883B1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
CN111294176B (zh) | 信道触发方法及装置 | |
CN110752896A (zh) | 调制与编码策略mcs确定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0312323B (zh) | 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1132320A (zh) | 一种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