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63391B - 信号处理方法、设备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信号处理方法、设备及基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263391B CN111263391B CN201811458577.1A CN201811458577A CN111263391B CN 111263391 B CN111263391 B CN 111263391B CN 201811458577 A CN201811458577 A CN 201811458577A CN 111263391 B CN111263391 B CN 11126339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base station
- forwarding device
- indication information
- signal forwa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365 direct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23 enhanc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91 measur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设备及基站,涉及通信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中包含测量参数;信号转发设备基于测量参数,对接收到的目标用户终端UE发送的第一上行信号进行信号质量测量;将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发送给基站;若获取到基站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则接收目标UE发送的第二上行信号,并将第二上行信号转发给基站,其中,第二指示信息为基站基于信号质量测量结果,确认将目标UE分配给信号转发设备作为下属UE后向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的。本申请实现了基站可有选择性的为信号转发设备分配对应的UE,从而有效降低了信号干扰,提升了信号质量以及系统的整体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设备及基站。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的边缘用户体验,特别是覆盖差的区域的用户体验,一直是需要持续提升的课题。因此,如何以最低成本的布局设计来支持盲点地区或热点地区的通信,提供更好的覆盖率或系统吞吐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已有技术中基于直放站的通信方式,以其灵活的布放和较低的成本为这类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传统直放站直放站属于同频放大设备,是指在无线通信传输过程中起到信号增强的一种无线电发射中转设备。直放站的基本功能就是一个射频信号功率增强器。直放站作为实现“小容量、大覆盖”目标的必要手段之一,主要是由于使用直放站一是在不增加基站数量的前提下保证网络覆盖,二是其造价远远低于有同样效果的微蜂窝系统。直放站是解决通信网络延伸覆盖能力的一种优选方案。它与基站相比有结构简单、投资较少和安装方便等优点,可广泛用于难于覆盖的盲区和弱区,如商场、宾馆、机场、码头、车站、体育馆、娱乐厅、地铁、隧道、高速公路、海岛等各种场所,提高通信质量,解决掉话问题,优化无线通信网络。
但是,由于传统直放站对应上/下行信号均采用透传方式,因此,存在如下缺陷:
1)对所有上行信号均进行放大,造成信号干扰,影响基站收到的信号质量。
2)由于直放站进行透传,基站无法识别哪些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为直放站处理的UE,无法对UE进行准确监控,从而使基站对部分UE的话务情况的统计结果出现误差,进而影响信号质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设备及基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基站对UE监控不全面以及对所有上行信号均放大,对系统的性能以及信号质量造成的影响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信号转发设备获取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中包含测量参数;随后,信号转发设备可基于获取到的测量参数,对接收到的目标用户终端UE发送的第一上行信号进行信号质量测量;接着,信号转发设备将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发送给基站;若获取到基站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则信号转发设备进一步接收目标UE发送的第二上行信号,并将第二上行信号转发给基站,其中,第二指示信息为基站基于信号质量测量结果,确认将目标UE分配给信号转发设备作为下属UE后向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的。
通过上述方式,实现了基站可有选择性的为信号转发设备分配对应的UE,并且,信号转发设备只对基站为其分配的UE的上行信号进行处理,从而有效降低了信号干扰,提升了信号质量以及系统的整体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二指示信息包含于基站与信号转发设备之间的第一下行信道中。
通过上述方式,基站可直接通过与信号转发设备之间的下行信道向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二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指示信息包含于基站与目标UE之间的第二下行信道中,则信号转发设备获取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二指示信息的方法为:基于基站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监听第二下行信道,以获取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三指示信息中携带有用于指示第二下行信道的标识信息。
通过上述方式,实现了信号转发设备可通过对目标UE的下行信道进行监控,从而获取第二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指示信息中包含接收控制参数,接收控制参数用于指示信号转发设备识别并获取第二上行信号。
通过上述方式,实现了信号转发设备可基于接收控制参数,从而获取到目标UE的上行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可以包括:信号转发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所有下行信号;信号转发设备将所有下行信号进行放大处理;信号转发设备对放大处理后的下行信号进行转发。
通过上述方式,实现了对基站的下行信号的透传,从而提高弱覆盖区域的信号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可以包括:信号转发设备获取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中包含有发射参数;相应的,将第二上行信号转发给基站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信号转发设备基于发射参数,将第二上行信号发射给基站。
通过上述方式,实现了信号转发设备可按照基站指定方式向基站发射信号。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基站向第一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中包含测量参数;基站接收第一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的第一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其中,信号质量测量结果为第一信号转发设备基于测量参数,对接收到的目标用户终端UE发送的第一上行信号进行信号质量测量后发送的;基站获取第一上行信号,并对第一上行信号进行信号质量测量,以获取第二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基站基于第一信号质量测量结果与第二信号质量测量结果,确认是否将目标UE分配给第一信号转发设备作为下属UE;若确认将目标UE分配给第一信号转发设备作为下属UE,则基站向第一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信号转发设备进一步接收目标UE发送的第二上行信号;基站接收第一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向第一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的步骤还包括:基站向至少一个第二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相应的,方法还包括:基站接收至少一个第二信号转发设备中的每个第二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的第三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基于第一信号质量测量结果、第二信号质量测量结果以及第三信号质量测量结果,确认是否将目标UE分配给第一信号转发设备作为下属UE。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二指示信息包含于基站与第一信号转发设备之间的第一下行信道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向第一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的步骤,具体包括:基站向第一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信号转发设备监听基站与目标UE之间的第二下行信道,并获取包含于第二下行信道中的第二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指示信息中包含接收控制参数,接收控制参数用于指示第一信号转发设备识别并获取第二上行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基站向第一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中包含有发射参数,发射参数用于指示第一信号转发设备基于发射参数,将第二上行信号发射给基站。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转发设备,设备可以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中包含测量参数;测量模块,用于基于测量参数,对接收到的目标用户终端UE发送的第一上行信号进行信号质量测量;发送模块,用于将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发送给基站;上行信号处理模块,用于若获取到基站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则进一步接收目标UE发送的第二上行信号,并将第二上行信号转发给基站,其中,第二指示信息为基站基于信号质量测量结果,确认将目标UE分配给信号转发设备作为下属UE后向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二指示信息包含于基站与信号转发设备之间的第一下行信道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指示信息包含于基站与目标UE之间的第二下行信道中,则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基于基站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监听第二下行信道,以获取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三指示信息中携带有用于指示第二下行信道的标识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指示信息中包含接收控制参数,接收控制参数用于指示信号转发设备识别并获取第二上行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设备还包括下行信号处理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所有下行信号;将所有下行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并对放大处理后的下行信号进行转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模块进一步用于:获取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中包含有发射参数;相应的,发送模块进一步用于基于发射参数,将第二上行信号发射给基站。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中包含测量参数;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的第一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其中,信号质量测量结果为第一信号转发设备基于测量参数,对接收到的目标用户终端UE发送的第一上行信号进行信号质量测量后发送的;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上行信号,并对第一上行信号进行信号质量测量,以获取第二信号质量测量结果;确认模块,用于基于第一信号质量测量结果与第二信号质量测量结果,确认是否将目标UE分配给第一信号转发设备作为下属UE;第二发送模块,用于若确认将目标UE分配给第一信号转发设备作为下属UE,则向第一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信号转发设备进一步接收目标UE发送的第二上行信号;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向至少一个第二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相应的,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第二信号转发设备中的每个第二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的第三信号质量测量结果;确认模块还用于:基于第一信号质量测量结果、第二信号质量测量结果以及第三信号质量测量结果,确认是否将目标UE分配给第一信号转发设备作为下属UE。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二指示信息包含于基站与第一信号转发设备之间的第一下行信道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向第一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的步骤,具体包括:向第一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信号转发设备监听基站与目标UE之间的第二下行信道,并获取包含于第二下行信道中的第二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指示信息中包含接收控制参数,接收控制参数用于指示第一信号转发设备识别并获取第二上行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站还包括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中包含有发射参数,发射参数用于指示第一信号转发设备基于发射参数,将第二上行信号发射给基站。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转发设备,包括:收发器/收发管脚和处理器,可选地,还包括存储器。其中,所述收发器/收发管脚、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指令以控制所述收发器/收发管脚发送或者接收信号;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指令时,所述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收发器/收发管脚和处理器,可选地,还包括存储器。其中,所述收发器/收发管脚、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指令以控制所述收发器/收发管脚发送或者接收信号;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指令时,所述处理器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电路、收发管脚。其中,该收发管脚、和该处理器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以控制接收管脚接收信号,以控制发送管脚发送信号。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电路、收发管脚。其中,该收发管脚、和该处理器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处理器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以控制接收管脚接收信号,以控制发送管脚发送信号。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涉及的信号转发设备和基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a是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转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转发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示意性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例如,第一目标对象和第二目标对象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目标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目标对象的特定顺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处理单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处理单元;多个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
在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说明之前,首先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进行说明。参见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该应用场景中包括基站、信号转发设备A和信号转发设备B,以及UE1-3(分别为UE1、UE2、UE3)。在本申请实施例具体实施的过程中,UE可以为电脑、智能手机、电话机、有线电视机顶盒、数字用户线路路由器等设备。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信号转发设备、UE的数量均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图1所示应用场景的基站、信号转发设备以及UE的数量仅为适应性举例,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应用场景可以用于支持第四代(fourth generation,4G)接入技术,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接入技术;或者,该应用场景也可以支持第五代(fifthgeneration,5G)接入技术,例如新无线(new radio,NR)接入技术;或者,该应用场景也可以用于支持第三代(third generation,3G)接入技术,例如(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接入技术;或者应用场景也可以用于支持第二代(second generation,2G)接入技术,例如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s,GSM)接入技术;或者,该应用场景还可以用于支持多种无线技术的通信系统,例如支持LTE技术和NR技术。另外,该应用场景也可以适用于面向未来的通信技术。
以及,图1中的基站可用于支持终端接入,例如,可以是2G接入技术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收发信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和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controller,BSC)、3G接入技术通信系统中的节点B(node B)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network controller,RNC)、4G接入技术通信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5G接入技术通信系统中的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B,gNB)、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中继节点(relay node)、接入点(access point,AP)等等。
图1中的UE可以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或者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也可以称为移动台(mobile station),用户单元(subscriber unit),站台(station),终端设备(terminal equipment,TE)等。UE可以为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无线调制解调器(modem),手持设备(handheld),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无绳电话(cordless phone),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local loop,WLL)台,平板电脑(pad)等。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接入通信系统、可以与通信系统的网络侧进行通信,或者通过通信系统与其它物体进行通信的设备都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譬如,智能交通中的终端和汽车、智能家居中的家用设备、智能电网中的电力抄表仪器、电压监测仪器、环境监测仪器、智能安全网络中的视频监控仪器、收款机等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可以与信号转发设备,例如信号转发设备A或者信号转发设备B进行通信,还可以与基站进行通信。多个终端之间也可以进行通信。终端可以是静态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的。
图2a是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在图2a中:
基站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1、至少一个存储器102、至少一个收发器103、至少一个网络接口104和一个或多个天线105。处理器101、存储器102、收发器103和网络接口104相连,例如通过总线相连。天线105与收发器103相连。网络接口104用于使得基站通过通信链路,与其它通信设备相连。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可包括各类接口、传输线或总线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例如处理器101,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类型: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用于实现逻辑运算的集成电路。例如,处理器101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或多核(multi-CPU)处理器。至少一个处理器101可以是集成在一个芯片中或位于多个不同的芯片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例如存储器102,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类型: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onlymemory,EEPROM)。在某些场景下,存储器还可以是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存储器102可以是独立存在,与处理器101相连。可选的,存储器102也可以和处理器101集成在一起,例如集成在一个芯片之内。其中,存储器102能够存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101来控制执行,被执行的各类计算机程序代码也可被视为是处理器101的驱动程序。例如,处理器101用于执行存储器1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收发器103可以用于支持接入网设备与终端之间射频信号的接收或者发送,收发器103可以与天线105相连。收发器103包括发射机Tx和接收机Rx。具体地,一个或多个天线105可以接收射频信号,该收发器103的接收机Rx用于从天线接收所述射频信号,并将射频信号转换为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并将该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提供给所述处理器101,以便处理器101对该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做进一步的处理,例如解调处理和译码处理。此外,收发器103中的发射机Tx还用于从处理器101接收经过调制的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并将该经过调制的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并通过一个或多个天线105发送所述射频信号。具体地,接收机Rx可以选择性地对射频信号进行一级或多级下混频处理和模数转换处理以得到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所述下混频处理和模数转换处理的先后顺序是可调整的。发射机Tx可以选择性地对经过调制的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时进行一级或多级上混频处理和数模转换处理以得到射频信号,所述上混频处理和数模转换处理的先后顺序是可调整的。数字基带信号和数字中频信号可以统称为数字信号。
如图2b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转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在图2b中:
信号转发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01、至少一个收发器202和至少一个存储器203。处理器201、存储器203和收发器202相连。可选的,信号转发设备2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204。天线204与收发器202相连。
收发器202、存储器203以及天线204可以参考图2a中的相关描述,实现类似功能。
处理器201可以是基带处理器,也可以是CPU,基带处理器和CPU可以集成在一起,或者分开。
处理器201可以用于为信号转发设备实现各种功能,例如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或者用于对整个信号转发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或者处理器201用于实现上述功能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基于上述应用场景中的基站、信号转发设备以及终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能够降低信号干扰,提升系统整体性能的信号处理方案。该方案通过基站向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以指示信号转发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中包含的测量参数,对目标UE的上行信号进行信号质量测量。信号转发设备对目标UE进行信号质量测量后,将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发送给基站。随后,基站可基于接收到的针对同一目标UE的一个或多个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的信号质量测量结果,以及基站自身对该目标UE的上行信号进行信号质量测量的结果进行选择,以确定对于该目标UE的接入设备,接入设备用于处理目标UE的后续上行信号(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上行信号),其中,接入设备可以为基站自身,也可以为信号转发设备A,还可以为信号转发设备B。如果接入设备为信号转发设备A或信号转发设备B,则,基站向信号转发设备A或信号转发设备B发送第二指示信息,以指示信号转发设备A或信号转发设备B接收目标UE的第二上行信号,并将第二上行信号转发给基站。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目标UE可分为三种,一种为新UE,即,该类UE还未通过信号转发设备接入基站,或直接接入基站。第二种为通过信号转发设备接入基站的UE,即,基站基于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后,确认将UE分配给信号转发设备A或信号转发设备B作为下属UE。第三种为直接接入基站的UE,即,不通过任何信号转发设备而直接由基站处理上行信号的UE。
可选的,基于三种不同的类型的UE,基站触发信号转发设备对不同种类的UE的信号质量测量也不相同。
可选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第一种:新UE,基站可在初始设置,或基站配置发生改变(指基站接收所有UE的接入请求的配置均发生改变)时,向信号转发设备发送携带有测量参数的第一指示信息。信号转发设备可根据测量参数,对接收到的新UE发送的接入请求进行信号质量测量。其中,测量参数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Access Channel,PRACH)的相关信息(例如位置信息等),即,信号转发设备可以根据PRACH的相关信息,接收到新UE发送的接入请求。随后,信号转发设备并可基于PRACH对接入请求进行信号质量测量。
可选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对于第二种:通过信号转发设备接入基站的UE。基站可直接将所有需要信号转发设备进行信号质量测量的所有目标UE(例如UE1-3)的测量参数发送给信号转发设备。其中,测量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signal,SRS)、和/或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的相关信息,即,信号转发设备可以根据上述测量参数,接收到目标UE发送的上行信号,并对其进行信号质量测量。可选的,对于该类UE,信号转发设备周期性触发对该类UE进行信号质量测量,具体的,基站将目标UE分配给信号转发设备后,信号转发设备存储该类UE的标识信息以及测量参数,接着,基站可通知信号转发设备测量周期,例如:20min。则,信号转发设备在周期触发时刻,即,每隔20分钟将根据测量参数对目标UE进行信号质量测量。在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由基站在周期触发时刻,通知信号转发设备对目标UE进行信号质量测量,即,在周期触发时刻,基站向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可选的,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对于第三种:直接接入基站的UE。基站向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中携带的测量参数与第二种相同,即可携带SRS和/或DMRS等信息。其中,信号转发设备对于该类UE进行信号质量测量的时机,可以为周期性的。即,同第二种相同,包括:基站在周期触发时刻,通知信号转发设备对目标UE进行信号质量测量,或者,基站通知信号转发设备周期性测量目标UE。可选的,对应于第三种UE的测量周期可以大于对应于第二种UE的测量周期,以降低对信号转发设备的设备负担。在一个实施例中,信号转发设备对该类UE进行信号质量测量的触发时机还可以为:基站在检测到接入基站的UE(基站会周期性或者在每次接收到上行信号均进行信号质量测量)的信号质量变差,则,基站可通知信号转发设备对该UE进行信号质量测试。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三种UE,基站在通知信号转发设备对UE的上行信号进行信号质量测试时,可通知与基站进行通信连接的所有信号转发设备,也可以仅通知部分信号转发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信号质量测量可以为:基于测量参数,测量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信号质量测量还可以为:基于测量参数,测量上行信号的信噪比。或其它任一一种可用于指示上行信号质量的数值。并且,还可以是多种测量方式的结合。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以下结合附图,对上述三种UE的信号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实施例主要用于对上述第一种:新UE的信号处理过程进行详细阐述。在图3中:
步骤101,基站向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基站可向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以指示信号转发设备基于第一指示信息中携带的测量参数,对目标UE的上行信号进行信号质量测量。
结合图1,在本实施例中,基站可在初始设置(指基站初始设置,或任一信号转发设备进行初始设置)时,向信号转发设备A和信号转发设备B发送携带有测量参数的第一指示信息,在本实施例中,测量参数包括但不限于:PRACH及其相关信息。信号转发设备A和信号转发设备B可根据自身的标识信息,分别监听自身与基站之间的下行信道,从而获取到第一指示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也可以在自身配置更新,或任一信号转发设备配置更新后,触发第一指示信息发送流程。
随后,信号转发设备A和信号转发设备B将测量参数存储于本地内存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接入请求的测量参数,可适用于所有UE的接入请求,因此,基站在未发生更新前,仅需要发送一次对应于接入请求的测量参数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还可在初始设置阶段或设备更新后,向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该第四指示信息可携带有指示信号转发设备发送信号的发射参数。其中,发射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信号转发设备可使用的传输资源的相关信息,功率控制信息等。
步骤102,信号转发设备基于测量参数,接收目标UE的第一上行信号,并对第一上行信号进行信号质量测量。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信号转发设备在接收到测量参数后,即可接收到目标UE发送的上行信号,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上行信号为接入请求。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目标UE为在信号转发设备覆盖范围内的所有UE,即,在信号转发设备的信号覆盖范围内的UE,信号转发设备均可接收到UE发来的接入请求。
结合图1,以UE1为新接入UE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假设UE1在信号转发设备A和信号转发设备B的信号覆盖范围下,则,信号转发设备A和信号转发设备B均可获取到UE1发送的接入请求。随后,信号转发设备A与信号转发设备B根据本地存储的测量参数,对接入请求进行信号质量测量。
步骤103,信号转发设备将测量结果发送给基站。
具体的,信号转发设备可根据发射参数,将测量结果发送给基站。结合图1,即,信号转发设备A和信号转发设备B均会按照发射参数,将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发送给基站。
步骤104,基站基于信号质量测量结果,确认对应于目标UE的接入设备。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接入设备可以为基站;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接入设备可以为信号转发设备A或信号转发设备B。接入设备的选择,由基站根据信号质量测量结果进行判定。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基站同样会对目标UE的上行信号进行信号质量测量。结合图1,基站对UE1发送的接入请求进行信号质量测量。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基站无法接收到UE1发送的接入请求(即UE1在信号转发设备A和信号转发设备B的信号覆盖范围下,但不属于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下),则,基站对于此种情况下的UE1的接入请求的测量结果则为0。
继续参照图1,基站基于接收到的至少一个信号转发设备(信号转发设备A和信号转发设备B)发送的对应于UE1的接入请求的信号质量测量结果,以及基站自身对UE1进行信号质量测量的结果,为UE1选择对应的接入设备。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选择规则包括但不限于:
1)选择信号质量测量结果最优的设备作为接入设备。
2)根据门限进行选择。举例说明:若基站自身的测量结果低于第一门限,而信号转发设备A的测量结果高于第二门限,则,选择信号转发设备A作为接入设备。
3)根据测量结果差值进行选择。举例说明:若基站自身的测量结果与信号转发设备A的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值小于门限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则,接入设备为基站,反之则为信号转发设备A。
若基站选择信号转发设备A或信号转发设备B作为接入设备,则进入步骤105。若基站选择自身作为接入设备,则将按照已有技术中的信号处理方式进行后续的信号处理步骤,本申请不再赘述。
步骤105,基站向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基站将目标UE分配给信号转发设备作为该信号转发设备的下属UE(即选择信号转发设备作为目标UE的接入设备),则,基站将会向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信号转发设备获取目标UE后续发送的上行信号(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上行信号)。结合图1,若基站将UE1分配给信号转发设备A作为下属UE,则,基站向信号转发设备A发送第二指示信息,以指示信号转发设备A识别并获取UE1发送的其它上行信号。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基站向UE1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方式:
方式(1):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以直接发送的方式,由基站发送给信号转发设备。具体的,基站可将分配给信号转发设备的至少一个下属UE的每个下属UE对应的标识信息通过基站与信号转发设备之间的下行信道,发送给信号转发设备。结合图1举例说明:基站将UE1分配给信号转发设备A后,基站可通过与信号转发设备A之间的下行信道,向信号转发设备A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二指示信息中携带有接收控制参数。其中,接收控制参数还包含于基站向UE1发送的下行信号中,在本实施例中,包含于下行信号中的接收控制信息用于指导UE1按照该接收控制参数进行下一次上行信号的传输。因此,在信号转发设备获取到接收控制参数后,可识别并获取到UE1下一次传输的上行信号。需要说明的是,基站每次向UE1发送的用于指示其进行下一次上行传输的参数(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收控制参数)可能不相同,因此,基站每次向UE1发送携带有接收控制参数的下行信号的同时,向信号转发设备A发送新的接收控制参数,以使信号转发设备A对本地存储的对应于UE1的上行信号的接收控制参数进行更新。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接收控制参数包括但不限于:UE1的第二上行信号的资源使用情况(例如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位置),调制与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Coding Scheme,MCS)等可用于指示信号转发设备A成功识别并获取到UE1的第二上行信号的信息。
信号转发设备A可根据自身的标识信息,监听属于信号转发设备A的下行信道(即基站与信号转发设备A的下行信道),并从下行信道中获取到第二指示信息。
方式(2):第二指示信息可以包含于基站与目标UE之间的下行信道中。具体的,基站将目标UE分配给信号转发设备后,可通过基站与信号转发设备之间的下行信道,向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中携带有目标UE的下行信道标识信息。信号转发设备可基于下行信道标识信息监听目标UE的下行信道。随后,基站可向目标UE发送下行信号,其中,下行信号承载于基站与目标UE之间的下行信道,并且,下行信号中携带有用于指示目标UE下一次发送上行信号的相关指示信息(例如RB位置等),该类指示信息,即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指示信息,即,第二指示信息包含于下行信号中。同时,信号转发设备可通过监听该下行信道,获取到下行信号中携带的第二指示信息。结合图1,举例说明:基站将UE1分配给信号转发设备A后,向信号转发设备A发送携带有UE1的下行信道标识信息的第三指示信息,以通知信号转发设备A监听基站与UE1之间的下行信道。随后,基站可通过基站与UE1之间的下行信道,向UE1发送下行信号,其中,下行信号中携带有第二指示信息(包含接收控制参数)。接着,信号转发设备A可在监听到该下行信号时,获取到包含于下行信号中的接收控制参数。
步骤106,信号转发设备基于第二指示信息,接收目标UE发送的第二上行信号。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信号转发设备获取到第二指示信息后,存储到本地内存中。可选的,如上文所述,基站每次下发的第二指示信息可能不相同,因此,信号转发设备在每次接收到新的第二指示信息后,对之前的接收到的第二指示信息进行更新。
接着,信号转发设备可基于获取到的第二指示信息,识别并获取到目标UE下一次发送的上行信号,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上行信号。
结合图1,举例说明:信号转发设备A将获取到的接收控制参数存储到本地内存,同时,UE1也接收到基站下发的包含有接收控制参数的下行信号。接着,UE1会基于接收控制参数的指示,向基站发送第二上行信号,例如:下行信号中包含有冗余版本信息(RedundancyVersion,RV)和RB位置信息,则,UE1在传输第二上行信号时按照基站指示的RB位置以及RV信息发送第二上行信号。以及,信号转发设备A即可从UE1的上行信道中,通过识别RB位置以及RV信息等,获取到第二上行信号。
可选的,信号转发设备A获取第二上行信号的步骤还可以包括:信号转发设备A对第二上行信号进行测量,以获取第二上行信号的信噪比等用于指示基站对上行信道进行评估的测量值。以及,信号转发设备A对第二上行信号进行解调、译码等处理,以获取译码后的第二上行信号。可选的,信号转发设备A可将传输资源上除第二上行信号的其它上行信号进行降噪处理,例如:将其它上行信号置零。具体获取第二上行信号的细节可以参照已有技术中的中继器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对此不再赘述。
步骤107,信号转发设备将第二上行信号转发给基站。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信号转发设备在接收到第二上行信号后,对第二上行信号进行放大处理。结合图1,举例说明:信号转发设备A可将接收到的包括UE1在内的多个下属UE发送的第二上行信号进行组合,并对组合后的信号,进行编码、调制等链路级调整后,按照步骤101中指示的发射参数向基站发送处理后的第二上行信号。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信号转发设备A可在无线资源控制层(Radio ResourceControl,RRC)对多个下属UE的上行信号进行组合。
在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中,信号转发设备A还可以在媒体接入控制层(media accesscontrol layer,MAC)对多个下属UE的上行信号进行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号转发设备A较之已有技术中的中继器(中继器在对信号进行处理过程中与基站类似,需要进行多层协议的转换),提供一种较为简单的信号处理方式,无需多层协议转换,在MAC层或RRC层可完成对信号的处理,从而降低系统开销。
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实施例主要用于对上述第二种:通过信号转发设备接入基站的UE的信号处理过程进行详细阐述。在图4中:
步骤201,基站向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基站可向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以指示信号转发设备基于第一指示信息中携带的测量参数,对目标UE的上行信号进行信号质量测量。
结合图1,在本实施例中,以基站将UE2分配给信号转发设备A为例进行详细说明,也可以理解为,UE2在接入过程中,经过步骤104时,基站将UE2分配给信号转发设备A。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基站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中还可以携带有测量周期信息,即,指示信号转发设备A在测量周期触发时刻,基于UE2的测量参数,对UE2的上行信号进行信号质量测量。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基站端可设置测量周期,则,基站端将在测量周期触发时刻,向信号转发设备A发送携带有包含UE2在内的所有分配给信号转发设备A作为下属UE的测量参数,以指示信号转发设备对下属UE进行信号质量测量。
以及,基站可在指示信号转发设备A对UE2进行信号质量测量的同时,指示信号转发设备B对UE2进行信号质量测量,从而可实现UE的位置发生移动后,仍然可为UE分配最佳信号转发设备。
步骤201与步骤101的步骤类似,此处不赘述。与步骤101不同的是:步骤101中的测量参数为针对接入请求配置的测量参数,而本实施例中涉及的UE为已通过信号转发设备A接入基站的UE,因此,UE2发送的第二上行信号可能为上行数据信号或上行控制信号,所以,基站向信号转发设备A和/或信号转发设备B发送的对应于UE2的测量参数包括但不限于:SRS、和/或DMRS的相关信息。
步骤202,信号转发设备基于测量参数,接收目标UE的第一上行信号,并对第一上行信号进行信号质量测量。
此步骤与步骤101相似,此处不赘述。
步骤203,信号转发设备将测量结果发送给基站。
具体的,基站指示对目标UE进行的信号质量测量的一个或多个信号转发设备均会将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发送给基站。具体细节可参照步骤103,此处不赘述。
步骤204,基站基于信号质量测量结果,确认对应于目标UE的接入设备。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基站可基于一个或多个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的针对目标UE的测量结果,为目标UE分配对应的信号转发设备。结合图1,举例说明:若基站仍确认将UE2分配给信号转发设备A,则,信号转发设备A继续处理UE2的其它上行信号。若基站将UE2分配给信号转发设备B,则,信号转发设备B继续处理UE2的其它上行信号。
其他细节可参照步骤104,此处不赘述。
步骤205,基站向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该步骤与步骤105类似,此处不赘述。
步骤206,信号转发设备基于第二指示信息,接收目标UE发送的第二上行信号。
该步骤与步骤106类似,此处不赘述。
步骤207,信号转发设备将第二上行信号转发给基站。
该步骤与步骤107类似,此处不赘述。
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实施例主要用于对上述第三种:直接接入基站的UE的信号处理过程进行详细阐述。在图5中:
步骤301,基站向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基站侧可配置测量周期,即,基站周期性向与基站进行通信的一个或多个信号转发设备发送携带有目标UE的测量参数的第一指示信息,以指示一个或多个信号转发设备对目标UE进行信号质量测量。
在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基站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中还可以携带有测量周期信息,即,指示一个或多个信号转发设备在测量周期触发时刻,基于目标UE的测量参数,对目标UE的上行信号进行信号质量测量。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基站还可以在检测到目标UE的信号质量变差的情况下,向一个或多个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测量周期可以比步骤201中的测量周期大,从而减轻信号转发设备的设备压力。
结合图1,举例说明:以UE3作为直接接入基站的UE为例。即,UE3在接入过程中,经过步骤104时,基站将UE3分配给基站自身作为基站的下属UE。
步骤301与步骤101的步骤类似,此处不赘述。与步骤101不同的是:步骤101中的测量参数为针对接入请求配置的测量参数,而本实施例中涉及的UE为已通过信号转发设备A接入基站的UE,因此,UE2发送的第二上行信号可能为上行数据信号或上行控制信号,所以,基站向信号转发设备A和/或信号转发设备B发送的对应于UE2的测量参数包括但不限于:SRS、和/或DMRS的相关信息。
步骤302,信号转发设备基于测量参数,接收目标UE的第一上行信号,并对第一上行信号进行信号质量测量。
此步骤与步骤101相似,此处不赘述。
步骤303,信号转发设备将测量结果发送给基站。
具体的,基站指示对目标UE进行的信号质量测量的一个或多个信号转发设备均会将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发送给基站。具体细节可参照步骤103,此处不赘述。
步骤304,基站基于信号质量测量结果,确认对应于目标UE的接入设备。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基站可基于一个或多个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的针对目标UE的测量结果,为目标UE分配对应的信号转发设备。结合图1,举例说明:若基站确认将UE3分配给信号转发设备A,则,进入步骤205,即,由信号转发设备A继续对UE3的其它上行信号进行处理。若基站确认将UE3仍作为基站的下属UE,则基站继续处理UE3的上行信号。
其他细节可参照步骤104,此处不赘述。
步骤305,基站向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该步骤与步骤105类似,此处不赘述。
步骤306,信号转发设备基于第二指示信息,接收目标UE发送的第二上行信号。
该步骤与步骤106类似,此处不赘述。
步骤307,信号转发设备将第二上行信号转发给基站。
该步骤与步骤107类似,此处不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基站可指示信号转发设备对目标UE进行信号质量测量,并且,基站可基于自身对目标UE的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和信号转发设备上报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从而为目标UE选择出最佳的信号转发设备,即,与目标UE之间的传输质量最优的信号转发设备。进而使基站能够监测到目标UE对应的信号转发设备,或者,每个信号转发设备的下属UE,以便于管理,并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和整体性能。
此外,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信号转发设备还可以用于对基站向所有接入基站的UE发送的下行信号进行转发。具体的,信号转发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所有下行信号,随后,信号转发设备可将下行信号进行低噪放、选频、以及放大等处理,并对放大处理后的下行信号进行转发。举例说明:信号转发设备A监听到基站下发的下行信号(包括发送给UE1的下行信号、发送给UE2的下行信号和/或发送给UE3的下行信号),信号转发设备A对下行信号进行处理(具体处理细节可参照已有技术实施例,本申请不再赘述),使下行信号放大,随后,信号转发设备A将放大后的下行信号进行转发。UE1-UE3可基于自身的信道标识信息,监听属于各自的下行信道,并获取到与每个UE对应的下行信号。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基站还可以向信号转发设备发送更新信息,以指示信号转发设备对自身的配置进行更新。更新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升级信息或重启信息等。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基站和信号转发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无线信号覆盖检测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转发设备。如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信号转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在图6中:
信号转发设备300可以包括:获取模块301、处理模块302、通信模块303。其中,获取模块301可用于“从基站发送的下行信号(包括发给UE的下行信号和/或发给信号转发设备的下行信号)中的指示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和/或第四指示信息)”的步骤。处理模块302可用于“对UE的上行信号进行信号质量测量”的步骤。通信模块303可包括第一通信模块3031,该模块可用于支持信号转发设备与基站之间的通信,例如:支持信号转发设备执行“对下行信号进行处理并转发”的步骤,还可以用于支持信号转发设备执行“将上行信号发送给基站”的步骤。通信模块303还可以包括第二通信模块3032,该模块可用于支持信号转发设备与UE之间的通信,例如:支持信号转发设备执行“接收UE的上行信号”的步骤,还可用于支持信号转发设备执行“向UE发送下行信号”的步骤。
如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基站的示意性框图,在图7中:
基站400可以包括:处理模块401,通信模块402。其中,处理模块401可用于“对UE的上行信号进行信号质量测量”的步骤,以及用于“基于测量结果,为目标UE分配对应的信号转发设备”的步骤。通信模块402可用于接收或发送指令或数据,例如,通信模块402可用于“向UE发送下行信号”以及“向信号转发设备发送下行信号”的步骤,还可以用于“接收UE发送的上行信号”以及,“接收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的步骤,还可以用于“向信号转发设备发送指示信息”的步骤。
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如图8所示:
该装置包括处理单元501和通信单元502。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存储单元503。处理单元501、通信单元502和存储单元503通过通信总线相连。
通信单元502可以是具有收发功能的装置,用于与其他网络设备或者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存储单元503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存储器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设备、电路中用于存储程序或者数据的器件。
存储单元503可以独立存在,通过通信总线与处理单元501相连。存储单元也可以与处理单元501集成在一起。
装置500可以用于网络设备、电路、硬件组件或者芯片中。
装置500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号转发设备,例如信号转发设备A或信号转发设备B。信号转发设备的示意图可以如图2b所示。可选的,装置500的通信单元502可以包括终端的天线和收发机,例如图2b中的天线206和收发机202。
装置500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号转发设备中的芯片。通信单元502可以是输入或者输出接口、管脚或者电路等。可选的,存储单元可以存储终端侧的方法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处理单元501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信号转发设备侧的方法。存储单元503可以是寄存器、缓存或者RAM等,存储单元503可以和处理单元501集成在一起;存储单元503可以是ROM或者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存储单元503可以与处理单元501相独立。可选的,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收发机可以被集成在装置500上,例如通信单元502集成了收发机202。
当装置50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号转发设备或者信号转发设备中的芯片时,装置500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信号转发设备执行的方法。具体可以参考图3、图4以及图5中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装置500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站。基站的示意图可以如图2a所示。可选的,装置500的通信单元502可以包括基站的天线和收发机,例如图2a中的天线105和收发机103。通信单元502还可以包括基站的网络接口,例如图2a中的网络接口104。
装置500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站中的芯片。通信单元502可以是输入或者输出接口、管脚或者电路等。可选的,存储单元可以存储基站侧的方法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处理单元501执行上述实施例中基站侧的方法。存储单元503可以是寄存器、缓存或者RAM等,存储单元503可以和处理单元501集成在一起;存储单元503可以是ROM或者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存储单元503可以与处理单元501相独立。可选的,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收发机可以被集成在装置500上,例如通信单元502集成了收发机103,网络接口104。
当装置50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站或者基站中的芯片时,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基站执行的方法。具体可以参考图3、图4以及图5中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则功能可以作为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还可以包括任何可以将计算机程序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可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
作为一种可选的设计,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可用于承载的任何其它介质或以指令或数据结构的形式存储所需的程序代码,并且可由计算机访问。而且,任何连接被适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技术(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输软件,则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中。如本文所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光盘(CD),激光盘,光盘,数字通用光盘(DVD),软盘和蓝光盘,其中磁盘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现数据,而光盘利用激光光学地再现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应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得通过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流程或功能。上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用户设备或者其它可编程装置。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3)
1.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转发设备获取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包含测量参数;
所述信号转发设备基于所述测量参数,对接收到的目标用户终端UE发送的第一上行信号进行信号质量测量;
所述信号转发设备将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发送给基站;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
基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监听第二下行信道,其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中携带有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下行信道的标识信息;
当从所述第二下行信道上获取到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信号转发设备接收所述目标UE发送的第二上行信号,并将所述第二上行信号转发给所述基站,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为所述基站基于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确认将所述目标UE分配给所述信号转发设备作为下属UE后向所述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含于所述基站与所述信号转发设备之间的第一下行信道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中包含接收控制参数,所述接收控制参数用于指示所述信号转发设备识别并获取所述第二上行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信号转发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有下行信号;
所述信号转发设备将所述所有下行信号进行放大处理;
所述信号转发设备对放大处理后的下行信号进行转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信号转发设备获取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中包含有发射参数;
相应的,所述将所述第二上行信号转发给所述基站的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信号转发设备基于所述发射参数,将所述第二上行信号发射给所述基站。
6.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向第一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包含测量参数;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第一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的第一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其中,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为所述第一信号转发设备基于所述测量参数,对接收到的目标用户终端UE发送的第一上行信号进行信号质量测量后发送的;
所述基站获取所述第一上行信号,并对所述第一上行信号进行信号质量测量,以获取第二信号质量测量结果;
所述基站基于所述第一信号质量测量结果与所述第二信号质量测量结果,确认是否将所述目标UE分配给所述第一信号转发设备作为下属UE;
若确认将所述目标UE分配给所述第一信号转发设备作为下属UE,所述基站向所述第一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号转发设备监听所述基站与所述目标UE之间的第二下行信道;
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二下行信道上向所述第一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号转发设备进一步接收所述目标UE发送的第二上行信号;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第一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上行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第一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的步骤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至少一个第二信号转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相应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信号转发设备中的每个第二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的第三信号质量测量结果;
基于所述第一信号质量测量结果、所述第二信号质量测量结果以及所述第三信号质量测量结果,确认是否将所述目标UE分配给所述第一信号转发设备作为下属UE。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含于所述基站与所述第一信号转发设备之间的第一下行信道中。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中包含接收控制参数,所述接收控制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号转发设备识别并获取所述第二上行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第一信号转发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中包含有发射参数,所述发射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号转发设备基于所述发射参数,将所述第二上行信号发射给所述基站。
11.一种信号转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信号转发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方法。
12.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信号转发设备执行权利要求6至10任一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58577.1A CN111263391B (zh) | 2018-11-30 | 2018-11-30 | 信号处理方法、设备及基站 |
EP19888985.9A EP3869870B1 (en) | 2018-11-30 | 2019-11-25 |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
PCT/CN2019/120674 WO2020108439A1 (zh) | 2018-11-30 | 2019-11-25 | 信号处理方法、设备及基站 |
US17/332,529 US11871256B2 (en) | 2018-11-30 | 2021-05-27 |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58577.1A CN111263391B (zh) | 2018-11-30 | 2018-11-30 | 信号处理方法、设备及基站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263391A CN111263391A (zh) | 2020-06-09 |
CN111263391B true CN111263391B (zh) | 2021-08-13 |
Family
ID=70853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458577.1A Active CN111263391B (zh) | 2018-11-30 | 2018-11-30 | 信号处理方法、设备及基站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871256B2 (zh) |
EP (1) | EP3869870B1 (zh) |
CN (1) | CN111263391B (zh) |
WO (1) | WO2020108439A1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79841A (zh) * | 2006-11-06 | 2008-05-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在中继系统中的扫描方法、系统及中继站 |
CN101217301A (zh) * | 2008-01-10 | 2008-07-09 | 北京邮电大学 | 用协同中继节点在异构无线网络中实现协同传输的方法 |
CN101378337A (zh) * | 2007-08-28 | 2009-03-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测量服务质量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网络系统 |
CN101867964A (zh) * | 2009-04-17 | 2010-10-20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确定协作传输节点的方法及系统、装置 |
CN102291815A (zh) * | 2010-06-21 | 2011-12-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中继网络的定时配置方法及系统 |
CN105144605A (zh) * | 2013-03-14 | 2015-12-0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CN108768472A (zh) * | 2018-03-19 | 2018-11-06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临近空间高空平台空间-极化分集mimo信道建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866023B1 (ko) * | 2005-10-04 | 2008-10-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다중 홉 릴레이 방식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레인징 메시지 중계 장치 및 방법 |
KR101277954B1 (ko) * | 2006-06-20 | 2013-06-2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릴레이 방법 및 시스템 |
CN101166055B (zh) | 2006-10-18 | 2011-06-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多跳中继方法和多跳中继系统 |
JP5038924B2 (ja) * | 2008-01-25 | 2012-10-03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リレー伝送システム、基地局、中継局及び方法 |
WO2010146687A1 (ja) * | 2009-06-18 | 2010-12-23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基地局、中継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8548376B2 (en) * | 2009-11-05 | 2013-10-01 | Lg Electronics Inc. | Ope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relay and base station |
EP2517524A1 (en) * | 2009-12-22 | 2012-10-31 | Fujitsu Limited | Transmiss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relay nodes |
WO2014019874A1 (en) * | 2012-08-03 | 2014-02-06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resource (imr) signaling and use to support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between cells |
US9749120B2 (en) * | 2014-01-30 | 2017-08-2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Uplink/downlink switching in half-duplex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communication |
WO2015141959A1 (ko) * | 2014-03-21 | 2015-09-24 | 주식회사 케이티 | 채널 상태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US9986585B2 (en) * | 2014-07-31 | 2018-05-29 | Conversa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Inc. | Rela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networks |
CN107079380A (zh) * | 2014-11-14 | 2017-08-18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装置及d2d通信方法 |
US10477540B2 (en) * | 2016-03-11 | 2019-11-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lay for enhanced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and 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 |
US10700766B2 (en) * | 2017-04-19 | 2020-06-30 | Amir Keyvan Khandani | Noise cancelling amplify-and-forward (in-band) relay with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
-
2018
- 2018-11-30 CN CN201811458577.1A patent/CN111263391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1-25 EP EP19888985.9A patent/EP3869870B1/en active Active
- 2019-11-25 WO PCT/CN2019/120674 patent/WO2020108439A1/zh unknown
-
2021
- 2021-05-27 US US17/332,529 patent/US1187125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79841A (zh) * | 2006-11-06 | 2008-05-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在中继系统中的扫描方法、系统及中继站 |
CN101378337A (zh) * | 2007-08-28 | 2009-03-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测量服务质量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网络系统 |
CN101217301A (zh) * | 2008-01-10 | 2008-07-09 | 北京邮电大学 | 用协同中继节点在异构无线网络中实现协同传输的方法 |
CN101867964A (zh) * | 2009-04-17 | 2010-10-20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确定协作传输节点的方法及系统、装置 |
CN102291815A (zh) * | 2010-06-21 | 2011-12-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中继网络的定时配置方法及系统 |
CN105144605A (zh) * | 2013-03-14 | 2015-12-0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CN108768472A (zh) * | 2018-03-19 | 2018-11-06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临近空间高空平台空间-极化分集mimo信道建模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869870A4 (en) | 2022-01-05 |
US20210289378A1 (en) | 2021-09-16 |
US11871256B2 (en) | 2024-01-09 |
WO2020108439A1 (zh) | 2020-06-04 |
CN111263391A (zh) | 2020-06-09 |
EP3869870A1 (en) | 2021-08-25 |
EP3869870B1 (en) | 2024-04-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147098B2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
US9622218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channel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 |
US20210274513A1 (en) | Uplink determ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8233908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dynamically select a frequency between basic service sets in a same channel | |
CN108347766B (zh) | 一种上行移动性下的寻呼传输方法、通信站点及通信节点 | |
CN111386741B (zh) | 一种链路恢复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
US20220263641A1 (en) | Method For Configuring CLI Measurement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 |
US10412602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 |
US8805271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 repeater | |
CN113596933A (zh) | 测量方法、装置及系统 | |
KR102319369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을 관리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
US8571595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justing WLAN radio receiver gain in a wireless device | |
US20140064229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iscovery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4430557A (zh) | 一种波束管理方法及装置 | |
US20210068093A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processing method | |
US20160212716A1 (en) | Method for detecting a terminal by a base station, base station, and network entity | |
CN111263391B (zh) | 信号处理方法、设备及基站 | |
US20160080228A1 (en) | Wireless terminal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
US20220337306A1 (en) | Method for beam selec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US20220070881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
CN107124689B (zh) | 一种协作建立方法及装置 | |
CN112469107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11263444B (zh) | 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 |
CN108668344B (zh) | 一种接入方法和站点及接入点 | |
CA2773551C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justing wlan radio receiver gain in a wireless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