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绿茶烘干工艺,解决了茶叶烘干由于茶叶叠加容易出现烘干不够彻底甚至在转移运动中出现结团影响出茶质量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绿茶烘干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烘干机接通电源,让加热丝通电加热T分钟,对烘干机的内腔各个元件以及空气进行预热;
S2:将需要烘干的茶叶放置进入缓存箱的内腔;
S3: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其输出轴带动输送轴转动,输送轴带动其上的输送带循环转动;
S4:最靠近烘干加热机构位置的输送带被加热之后运动至进料管道位置的时候,出茶条紧贴着进料管道内壁运动的时候,首先会将茶叶的一端挤压在进料管道的内壁上,然后逐渐被拉拽出进料管道掉落至两个出茶条之间的区域,随着输送带移动不断运动,接受着底层吹来的热风进行加热干燥;
S5:有碎茶叶或者是较小茶叶的时候,茶叶位于接茶孔位置,当接茶孔与缩减孔重合的时候,三角凸起将输送带向上顶起来,茶叶便会滑动至缩减孔内腔,并且沿着缩减孔直接掉落至下一层的干燥区域中,剩余的其他茶叶运动至输送带的边缘位置的时候,直接从中转口掉落进入到中转盒的内腔,然后沿着转向滑管继续滑落直至掉落到下一层的输送带上继续干燥;
S6:在最后一层的输送带上干燥完成之后,茶叶直接从出料口送至机器外进行收集。
优选的,所述加热丝通电加热T分钟,其中所述T为1-10分钟。
优选的,上述烘干机,包括烘干箱、缓存箱、连续输出机构、出料口、烘干加热机构和导向金属板,所述缓存箱的右侧通过螺栓与烘干箱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续输出机构设置在烘干箱的内腔,所述出料口开设在烘干箱右侧的底部,所述烘干加热机构安装在烘干箱内腔的底部,所述导向金属板安装在烘干箱的内壁上。
连续输出机构包括输送轴、驱动电机、输送带、接茶孔、中转盒和出茶条,所述输送轴贯穿式安装在烘干箱的内腔,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螺栓安装在烘干箱的正面,所述输送带套装在输送轴的外圈上,所述接茶孔等距离开设在输送带的表面上,所述中转盒的侧面通过螺栓与烘干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出茶条等距离设置在输送带的表面上,中转盒的作用主要用于每一层茶叶的转向,保证每一层的茶叶均是位于输送带上,两个出茶条之间的区域便是用于平铺放置茶叶的地方。
优选的,所述缓存箱的底部设置有进料管道,进料管道的右侧贯穿烘干箱并延伸至烘干箱的内腔,进料管道位于烘干箱内腔的一端等距离设置有分隔片,将进料管道通过分隔片进行出口位置割断,主要是为了在茶叶流出的时候能够互不干扰,避免同一区域流出茶叶过多造成堆积影响茶叶受热。
优选的,所述烘干加热机构包括进风管道、鼓风机、阻隔套管、加热丝和扩散吹风口,所述进风管道的右侧贯穿式安装在烘干箱左侧的底部,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与进风管道的左侧可拆卸式连接,所述阻隔套管的左侧与进风管道的右侧通过法兰盘连接,所述加热丝安装在阻隔套管的内腔,所述扩散吹风口的底部与阻隔套管的顶部固定连接,阻隔套管的存在控制了冷风的流向,一方面使得冷风可以被充分加热,另一方面还避免了冷风在烘干箱的内腔无规律运动影响干燥效率。
优选的,所述金属导向板位于输送带的正下方,金属导向板与输送带处于平行状态,所述金属导向板的顶部开设有缩减孔,所述金属导向板的顶部设置有三角凸起,三角凸起的主要所用在于将位于缩减孔位置的输送带向上顶起一端距离,让碎茶叶可以快速流入到下一个干燥区域,降低碎茶叶的干燥时间,避免茶叶过度受热而损坏。
优选的,所述中转盒的顶部等距离设有中转口,所述中转盒的内腔等距离安装有隔板,所述中转盒的底部等距离安装有转向滑管,转向滑管的底部开口均位于输送带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出茶条为柔性条,所述出茶条远离输送带的一端活动卡接在两块分隔片之间区域,所述出茶条的顶部与进料管道内壁的顶部相切,柔性的出茶条与进料管道内壁相切,在不断运动的过程中逐一将茶叶拉出进料管道,不会一次出来过多茶叶造成重叠影响加热干燥质量,柔性的特性在挤压拉拽茶叶的时候不会对茶叶造成多损伤。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流动式无遗漏的绿茶烘干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茶叶自上而下式的运动模式,配合着底部的加热干燥装置的使用,使得茶叶经过预热、加热和干燥多个步骤进行处理,循序渐进的干燥模式更加的柔和,避免了茶叶骤然加热干燥而造成养分流失甚至是茶叶遭到破坏的问题出现。
(2)、连续输出机构在输送茶叶的时候控制了茶叶平铺数量,保持茶叶始终以单层运动方式进行流动,避免了茶叶输送干燥的时候出现叠加造成上层茶叶加热干燥不充分产生遗漏的问题,提高了干燥茶叶的出茶品质。
(3)、连续输出机构上开设若干个泄露孔配合着导向金属板的使用,在移动过程中,当泄露孔与导向金属板上的孔洞重合的时候,便可以立即将较小茶叶卡至与导向金属板相互处置的状态,然后直接漏至下一层干燥区域,缩减小茶叶受到烘干的时间,避免过度加热造成茶叶损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绿茶烘干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将烘干机接通电源,让加热丝504通电加热一段时间,对烘干机的内腔各个元件以及空气进行预热,然后将需要进行加热烘干的茶叶放置进入缓存箱2的内腔,最后直接启动驱动电机302即可,驱动电机302通过其输出轴带动输送轴301转动,输送轴301则带动其上的输送带303不断循环转动,最靠近烘干加热机构5位置的输送带303被加热之后运动至进料管道201位置的时候,是具有一定温度的,然后出茶条306紧贴着进料管道201内壁运动的时候,首先会将茶叶的一端挤压在进料管道201的内壁上,然后逐渐被拉拽出进料管道201掉落至两个出茶条306之间的区域,随着输送带303移动不断运动,接受着底层吹来的热风进行加热干燥,其中有碎茶叶或者是较小茶叶的时候,茶叶位于接茶孔304位置,当接茶孔304与缩减孔601重合的时候,三角凸起602将输送带303向上顶起来,茶叶便会滑动至缩减孔601内腔,并且沿着缩减孔601直接掉落至下一层的干燥区域中,剩余的其他茶叶运动至输送带303的边缘位置的时候,直接从中转口3051掉落进入到中转盒305的内腔,然后沿着转向滑管3053继续滑落直至掉落到下一层的输送带303上继续干燥,在最后一层的输送带303上干燥完成之后,茶叶直接从出料口4送至机器外进行收集。
上述烘干机,包括烘干箱1、缓存箱2、连续输出机构3、出料口4、烘干加热机构5和导向金属板6,缓存箱2的右侧通过螺栓与烘干箱1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连续输出机构3设置在烘干箱1的内腔,出料口4开设在烘干箱1右侧的底部,烘干加热机构5安装在烘干箱1内腔的底部,导向金属板6安装在烘干箱1的内壁上,连续输出机构3包括输送轴301、驱动电机302、输送带303、接茶孔304、中转盒305和出茶条306,输送轴301贯穿式安装在烘干箱1的内腔,驱动电机302通过螺栓安装在烘干箱1的正面,输送带303套装在输送轴301的外圈上,接茶孔304等距离开设在输送带303的表面上,中转盒305的侧面通过螺栓与烘干箱1的内壁固定连接,出茶条306等距离设置在输送带303的表面上,中转盒305的作用主要用于每一层茶叶的转向,保证每一层的茶叶均是位于输送带303上,两个出茶条306之间的区域便是用于平铺放置茶叶的地方,缓存箱2的底部设置有进料管道201,进料管道201的右侧贯穿烘干箱并延伸至烘干箱1的内腔,进料管道201位于烘干箱1内腔的一端等距离设置有分隔片202,将进料管道201通过分隔片202进行出口位置割断,主要是为了在茶叶流出的时候能够互不干扰,避免同一区域流出茶叶过多造成堆积影响茶叶受热,烘干加热机构5包括进风管道501、鼓风机502、阻隔套管503、加热丝504和扩散吹风口505,进风管道501的右侧贯穿式安装在烘干箱1左侧的底部,鼓风机502的出风口与进风管道501的左侧可拆卸式连接,阻隔套管503的左侧与进风管道501的右侧通过法兰盘连接,加热丝504安装在阻隔套管503的内腔,扩散吹风口505的底部与阻隔套管503的顶部固定连接,阻隔套管503的存在控制了冷风的流向,一方面使得冷风可以被充分加热,另一方面还避免了冷风在烘干箱1的内腔无规律运动影响干燥效率,金属导向板6位于输送带303的正下方,金属导向板6与输送带303处于平行状态,金属导向板6的顶部开设有缩减孔601,金属导向板6的顶部设置有三角凸起602,三角凸起的主要所用在于将位于缩减孔601位置的输送带303向上顶起一端距离,让碎茶叶可以快速流入到下一个干燥区域,降低碎茶叶的干燥时间,避免茶叶过度受热而损坏,中转盒305的顶部等距离设有中转口3051,中转盒305的内腔等距离安装有隔板3052,中转盒305的底部等距离安装有转向滑管3053,转向滑管3053的底部开口均位于输送带303的上方,出茶条306为柔性条,出茶条306远离输送带303的一端活动卡接在两块分隔片202之间区域,出茶条306的顶部与进料管道201内壁的顶部相切,柔性的出茶条306与进料管道201内壁相切,在不断运动的过程中逐一将茶叶拉出进料管道,不会一次出来过多茶叶造成重叠影响加热干燥质量,柔性的特性在挤压拉拽茶叶的时候不会对茶叶造成多损伤。
综上所述,该绿茶烘干工艺采用茶叶自上而下式的运动模式,配合着底部的加热干燥装置的使用,使得茶叶经过预热、加热和干燥多个步骤进行处理,循序渐进的干燥模式更加的柔和,避免了茶叶骤然加热干燥而造成养分流失甚至是茶叶遭到破坏的问题出现,连续输出机构在输送茶叶的时候控制了茶叶平铺数量,保持茶叶始终以单层运动方式进行流动,避免了茶叶输送干燥的时候出现叠加造成上层茶叶加热干燥不充分产生遗漏的问题,提高了干燥茶叶的出茶品质,连续输出机构上开设若干个泄露孔配合着导向金属板的使用,在移动过程中,当泄露孔与导向金属板上的孔洞重合的时候,便可以立即将较小茶叶卡至与导向金属板相互处置的状态,然后直接漏至下一层干燥区域,缩减小茶叶受到烘干的时间,避免过度加热造成茶叶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