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93641B - 终端网络测试方法、装置、基站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终端网络测试方法、装置、基站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193641B CN111193641B CN201911376171.3A CN201911376171A CN111193641B CN 111193641 B CN111193641 B CN 111193641B CN 201911376171 A CN201911376171 A CN 201911376171A CN 111193641 B CN111193641 B CN 11119364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twork
- message
- base station
- monitoring system
-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641 tunne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23 real-time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04L43/0829—Packet lo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终端网络测试方法、装置、基站设备和存储介质,基站设备镜像存储终端设备的网络数据,获得网络数据副本;对网络数据副本进行处理,以还原网络数据中的互联网协议地址IP报文;将IP报文发送至监控系统,并通过监控系统基于IP报文测试终端设备的网络传输指标。采用上述方法可以提升终端网络测试的效率,并降低终端网络测试的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终端网络测试方法、装置、基站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技术领域中,基站的商用覆盖建设经常面临复杂多变的无线侧空口环境,如何直观的分析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性能,有助于网络管理者进行网络优化以及网络监控。
传统技术中,工作人员在对终端设备的IP网络进行测试时,主要通过手工采集终端设备的网络数据,并抓取网络数据中的IP报文之后,通过对IP报文进行分析获得终端IP网络的测试结果。
但是,采用上述方法,通过工作人员人工分析终端的IP网络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终端网络测试方法、装置、基站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终端网络测试方法,上述方法包括:
镜像存储终端设备的网络数据,获得网络数据副本;
对网络数据副本进行处理,以还原网络数据中的互联网协议地址IP报文;
将IP报文发送至监控系统,并通过监控系统基于IP报文测试终端设备的网络传输指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网络数据为基站设备中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与接入网设备之间传输的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隧道协议GTP报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对网络数据副本进行处理,以还原网络数据中的互联网协议地址IP报文,包括:
根据GTP协议,确定GTP报文中的GTP隧道头;
拆除GTP报文中的GTP隧道头,获得IP报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将IP报文发送至监控系统,包括:
根据监控系统的物理地址以及各网络设备的物理地址,获取以太网报文头部;网络设备包括基站设备以及与基站设备连接的接入网设备;
将以太网报文头部添加在IP报文之前,形成以太网报文;
将以太网报文发送至监控系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监控系统的物理地址以及各网络设备的物理地址,获取以太网报文头部,包括:
将监控系统的物理地址设置为以太网报文头部中的目的地址;
根据各网络设备的物理地址,设置以太网报文头部中的源地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各网络设备的物理地址,设置以太网报文头部中的源地址,包括:
对于上行传输,将基站设备的物理地址设置为以太网报文头部中的源地址;
对于下行传输,将接入网设备的物理地址设置为以太网报文头部中的源地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监控系统采用网络监控工具TCPLSTAT,获得终端设备的网络传输指标;网络传输指标包括动态显示丢包率、最大时延、最小时延以及平均时延中的至少一种。
一种终端网络测试装置,上述装置包括:
镜像模块,用于镜像存储终端设备的网络数据,获得网络数据副本;
处理模块,用于对网络数据副本进行处理,以还原网络数据中的互联网协议地址IP报文;
发送模块,用于将IP报文发送至监控系统,并通过监控系统基于IP报文测试终端设备的网络传输指标。
一种基站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上述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终端网络测试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终端网络测试方法的步骤。
上述终端网络测试方法、装置、基站设备和存储介质,基站设备镜像存储终端设备的网络数据,获得网络数据副本;对网络数据副本进行处理,以还原网络数据中的互联网协议地址IP报文;将IP报文发送至监控系统,并通过监控系统基于IP报文测试终端设备的网络传输指标。由于基站设备对网络数据副本进行处理,还原了网络数据中的IP报文,而不需要人工进行报文分析,提升终端网络测试的效率;进一步地,基站设备将IP报文发送至监控设备,使得监控系统可以根据报文获得当前基站中各终端设备的网络传输指标,并进行更直观地分析网络传输指标,降低了终端网络测试的成本;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对传统基站进行改进,增加镜像存储、二层转发,同时借助监控系统以旁路的方式无感知地实时分析终端IP网络传输情况,提升网络传输问题的排查及优化进度,降低网络传输中问题分析的成本,减少了运营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损耗,提升运营商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终端网络测试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终端网络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A为一个实施例中终端网络测试方法的应用示意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终端网络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终端网络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终端网络测试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终端网络测试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终端网络测试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基站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终端网络测试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基站设备100分别与终端设备200以及监控系统300通信连接。其中,上述终端200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等。上述基站设备100可以但不限于宏基站、微基站以及小基站等类型的基站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GSM)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简称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简称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WCDMA)中的基站(NodeB,简称N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简称eNB或eNodeB),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或者未来5G网络中的基站、客户前置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简称CPE)等,在此并不限定。上述监控系统300可以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终端网络测试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基站设备100为例进行说明,包括:
S101、镜像存储终端设备的网络数据,获得网络数据副本。
上述终端设备的网络数据可以是用于对终端设备的网络传输指标进行分析的数据,可以是基站设备与接入网之间的传输数据,也可以是基站设备中各物理层之间的传输数据,在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上述网络数据为基站设备中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与接入网设备之间传输的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隧道协议GTP报文。
其中,上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简称PDCP)层属于无线接口协议栈的第二层,处理控制平面上的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简称RRC)消息以及用户平面上的因特网协议(Intermet Protocol,简称IP)报文。在用户平面上,PDCP层可以将得到的来自RRC层的IP报文进行分组,并对IP报文进行头压缩和加密,然后递交到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另外,PDCP层还可以向上层提供按序提交和重复分组检测功能。在控制平面,PDCP层可以为RRC层提供信令传输服务,并实现RRC信令的加密和一致性保护,以及在反方向上实现RRC信令的解密和一致性检查。
上述GTP报文是指基于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隧道(General Packet RadioService Tunnel Protocol,简称GTP)协议传输的数据;上述GTP协议承载在传输控制(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简称TCP)协议TCP或用户数据报(UDP,User DatagramProtocol,简称UDP)协议之上,分为信令层面和传输层面。其中信令层面可以包括建立、管理、使用以及释放等多种类型的请求消息;上述传输层面主要用于传输数据。
上述网络数据可以包含终端设备的IP报文,上述IP报文中可以包含用户上传的业务数据,还可以包含终端设备的IP地址,以及上述业务数据的目的地地址等。
上述镜像存储是指基站设备将网络数据进行备存,获得网络数据副本。具体地,基站设备在对网络数据进行镜像存储时,如何镜像存储当前基站设备中PDCP层中的所有网络数据,也可以存储部分网络数据,在此不做限定。基站设备可以实时镜像存储网络数据,也可以是在测试指令的控制下进行存储,对于上述镜像存储的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S102、对网络数据副本进行处理,以还原网络数据中的互联网协议地址IP报文。
由于网络数据基于GTP协议等协议类型进行传输,因此上述网络数据是被加密的数据,包含了GTP头部序号等头部封装,因此监控系统不能对加密的GTP报文直接进行分析,需要对网络数据进行解密等处理。
具体地,基站设备可以对网络数据副本进行解密处理,然后在解密后的网络数据中提取IP报文。另外,基站设备还可以对网络数据进行过滤,提取终端网络测试需要的数据;也可以对网络数据副本进行完整性保护处理,对于上述处理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基站设备在解密后的网络数据副本中提取IP报文时,可以根据网络传输协议,根据IP报文的位置提取IP报文,也可以根据IP报文前对应的字符标识来提取,在此不做限定。
上述IP报文可以是IPV4格式,也可以是IPV6格式,在此不做限定。
基站设备对网络数据副本进行解密之后,使得监控系统可以对解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而不需要进行人工处理。
S103、将IP报文发送至监控系统,并通过监控系统基于IP报文测试终端设备的网络传输指标。
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基站设备可以将处理后得到的IP报文发送给监控系统。上述监控系统是指位于基站外部,用户对终端设备的网络传输性能进行监控的系统,可以获得终端设备的网络传输指标,还可以根据网络传输指标提醒工作人员对网络进行优化等。
具体地,基站设备可以将获得的IP报文实时发送,也可以定时发送,在此不做限定。基站设备可以主动向监控系统发送IP报文,也可以在接收到发送指令之后再执行发送的步骤,在此不做限定。
基站设备可以通过有线连接方式向监控系统发送IP报文,也可以通过无线连接方式发送。
进一步地,监控系统可以对IP报文进行测试,获得终端设备的网络传输指标。上述网络传输指标可以是终端设备的丢包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的发送延时或接收延时;对于网络传输指标的类型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上述监控系统可以采用网络监控工具TCPLSTAT,获得终端设备的网络传输指标;该网络监控工具具有强大的监控功能,可以直观可视地展示网络传输指标,并分析该网络传输指标,为基站的商用覆盖及其速率问题排查提供强有力的依据,为LTE无线侧的传输优化提供有效的测试支持。其中,上述网络传输指标可以包括动态显示丢包率、最大时延、最小时延以及平均时延中的至少一种。
以如图2A所示基站设备为例对上述过程进行说明,基站设备镜像存储PDCP层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GTP报文,获得GTP报文副本;然后对GTP报文副本进行处理,还原GTP报文中的IP报文,最后将IP报文发送至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可以基于IP报文测试终端设备的网络传输指标。
上述终端网络测试方法,基站设备镜像存储终端设备的网络数据,获得网络数据副本;对网络数据副本进行处理,以还原网络数据中的互联网协议地址IP报文;将IP报文发送至监控系统,并通过监控系统基于IP报文测试终端设备的网络传输指标。由于基站设备对网络数据副本进行处理,还原了网络数据中的IP报文,而不需要人工进行报文分析,提升终端网络测试的效率;进一步地,基站设备将IP报文发送至监控设备,使得监控系统可以根据报文获得当前基站中各终端设备的网络传输指标,并进行更直观地分析网络传输指标,降低了终端网络测试的成本;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对传统基站进行改进,增加镜像存储、二层转发,同时借助监控系统以旁路的方式无感知地实时分析终端IP网络传输情况,提升网络传输问题的排查及优化进度,降低网络传输中问题分析的成本,减少了运营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损耗,提升运营商的经济效益。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终端网络测试方法的示意图。本实施例涉及基站设备还原IP报文的一种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上述S102包括:
S201、根据GTP协议,确定GTP报文中的GTP隧道头。
其中GPT隧道头是指GTP报文的头部封装,可以包括协议版本、消息类型以及隧道标识等信息。基站设备可以根据GTP协议,确定GTP报文中哪一部分信息是GTP隧道头,以及哪一部分信息是IP报文。
S202、拆除GTP报文中的GTP隧道头,获得IP报文。
进一步地,基站设备可以拆除GTP报文中的GTP隧道头,获得未加密的IP报文。
上述终端网络测试方法,基站设备通过拆除GTP报文的GTP隧道头,得到IP报文,从而可以将未加密的IP报文发送给监控系统,便于监控系统对IP报文进行分析。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终端网络测试方法的示意图。本实施例涉及基站设备发送IP报文的一种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上述S103包括:
S301、根据监控系统的物理地址以及各网络设备的物理地址,获取以太网报文头部;网络设备包括基站设备以及与基站设备连接的接入网设备。
基站设备在将IP报文发送给监控系统时,可以在IP报文前增加以太网报文头部,使得上述IP报文可以通过以太网发送给监控系统。
具体地,基站设备可以根据监控系统的物理地址、基站设备的物理地址或者接入网设备的物理地址,生成以太网报文头部。
具体地,基站设备可以将监控系统的物理地址设置为以太网报文头部中的目的地址;然后根据各网络设备的物理地址,设置以太网报文头部中的源地址。通过上述步骤,基站设备可以将携带该以太网报文头部的IP报文发送至监控系统中。
基站设备在设置以太网报文头部中的源地址时,可以根据当前网络数据是上行数据还是下行数据来确定该源地址。
具体地,对于上行传输,基站设备可以将基站设备的物理地址设置为以太网报文头部中的源地址;对于下行传输,基站设备将接入网设备的物理地址设置为以太网报文头部中的源地址。
通过该以太网报文头部中的源地址,可以确定该IP报文是哪一个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
S302、将以太网报文头部添加在IP报文之前,形成以太网报文。
S303、将以太网报文发送至监控系统。
在获取了以太网报文之后,基站设备可以将以太网报文头部添加在IP报文之前,形成以太网报文,然后将以太网报文通过以太网发送至监控系统。
上述终端网络测试方法,基站设备通过在IP报文之前添加以太网报文头部,使得可以通过以太网将上述IP报文发送至监控系统,提升IP报文发送的可靠性。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4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4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终端网络测试装置,包括:镜像模块10、处理模块20和发送模块30,其中:
镜像模块10,用于镜像存储终端设备的网络数据,获得网络数据副本;
处理模块20,用于对网络数据副本进行处理,以还原网络数据中的互联网协议地址IP报文;
发送模块30,用于将IP报文发送至监控系统,并通过监控系统基于IP报文测试终端设备的网络传输指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网络测试装置,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网络数据为基站设备中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与接入网设备之间传输的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隧道协议GTP报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处理模块20包括:
确定单元201,用于根据GTP协议,确定GTP报文中的GTP隧道头;
拆除单元202,用于拆除GTP报文中的GTP隧道头,获得IP报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发送模块30包括:
获取单元301,用于根据监控系统的物理地址以及各网络设备的物理地址,获取以太网报文头部;网络设备包括基站设备以及与基站设备连接的接入网设备;
添加单元302,用于将以太网报文头部添加在IP报文之前,形成以太网报文;
发送单元303,用于将以太网报文发送至监控系统。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获取单元301具体用于:将监控系统的物理地址设置为以太网报文头部中的目的地址;根据各网络设备的物理地址,设置以太网报文头部中的源地址。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获取单元301具体用于:对于上行传输,将基站设备的物理地址设置为以太网报文头部中的源地址;对于下行传输,将接入网设备的物理地址设置为以太网报文头部中的源地址。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监控系统采用网络监控工具TCPLSTAT,获得终端设备的网络传输指标;网络传输指标包括动态显示丢包率、最大时延、最小时延以及平均时延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网络测试装置,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关于终端网络测试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终端网络测试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终端网络测试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站设备,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8所示。该基站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基站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基站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基站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终端网络测试数据。该基站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终端网络测试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基站设备的限定,具体的基站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站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镜像存储终端设备的网络数据,获得网络数据副本;
对网络数据副本进行处理,以还原网络数据中的互联网协议地址IP报文;
将IP报文发送至监控系统,并通过监控系统基于IP报文测试终端设备的网络传输指标。
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络数据为基站设备中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与接入网设备之间传输的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隧道协议GTP报文。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GTP协议,确定GTP报文中的GTP隧道头;拆除GTP报文中的GTP隧道头,获得IP报文。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监控系统的物理地址以及各网络设备的物理地址,获取以太网报文头部;网络设备包括基站设备以及与基站设备连接的接入网设备;将以太网报文头部添加在IP报文之前,形成以太网报文;将以太网报文发送至监控系统。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将监控系统的物理地址设置为以太网报文头部中的目的地址;根据各网络设备的物理地址,设置以太网报文头部中的源地址。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对于上行传输,将基站设备的物理地址设置为以太网报文头部中的源地址;对于下行传输,将接入网设备的物理地址设置为以太网报文头部中的源地址。
在一个实施例中,监控系统采用网络监控工具TCPLSTAT,获得终端设备的网络传输指标;网络传输指标包括动态显示丢包率、最大时延、最小时延以及平均时延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设备,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镜像存储终端设备的网络数据,获得网络数据副本;
对网络数据副本进行处理,以还原网络数据中的互联网协议地址IP报文;
将IP报文发送至监控系统,并通过监控系统基于IP报文测试终端设备的网络传输指标。
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络数据为基站设备中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与接入网设备之间传输的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隧道协议GTP报文。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GTP协议,确定GTP报文中的GTP隧道头;拆除GTP报文中的GTP隧道头,获得IP报文。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监控系统的物理地址以及各网络设备的物理地址,获取以太网报文头部;网络设备包括基站设备以及与基站设备连接的接入网设备;将以太网报文头部添加在IP报文之前,形成以太网报文;将以太网报文发送至监控系统。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将监控系统的物理地址设置为以太网报文头部中的目的地址;根据各网络设备的物理地址,设置以太网报文头部中的源地址。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对于上行传输,将基站设备的物理地址设置为以太网报文头部中的源地址;对于下行传输,将接入网设备的物理地址设置为以太网报文头部中的源地址。
在一个实施例中,监控系统采用网络监控工具TCPLSTAT,获得终端设备的网络传输指标;网络传输指标包括动态显示丢包率、最大时延、最小时延以及平均时延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以及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终端网络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站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镜像存储终端设备的网络数据,获得网络数据副本;所述网络数据为基站设备中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与接入网设备之间传输的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隧道协议GTP报文;
对所述网络数据副本进行处理,以还原所述网络数据中的互联网协议地址IP报文;
将所述IP报文发送至监控系统,并通过所述监控系统基于所述IP报文测试所述终端设备的网络传输指标;所述监控系统位于所述基站外部,用于获得并展示所述终端设备的网络传输指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网络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网络数据副本进行处理,以还原所述网络数据中的互联网协议地址IP报文,包括:
根据GTP协议,确定所述GTP报文中的GTP隧道头;
拆除所述GTP报文中的GTP隧道头,获得所述IP报文。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终端网络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IP报文发送至监控系统,包括:
根据所述监控系统的物理地址以及各网络设备的物理地址,获取以太网报文头部;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基站设备以及与所述基站设备连接的接入网设备;
将所述以太网报文头部添加在所述IP报文之前,形成以太网报文;
将所述以太网报文发送至所述监控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网络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监控系统的物理地址以及各网络设备的物理地址,获取以太网报文头部,包括:
将所述监控系统的物理地址设置为所述以太网报文头部中的目的地址;
根据所述各网络设备的物理地址,设置所述以太网报文头部中的源地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网络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各网络设备的物理地址,设置所述以太网报文头部中的源地址,包括:
对于上行传输,将所述基站设备的物理地址设置为所述以太网报文头部中的源地址;
对于下行传输,将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物理地址设置为所述以太网报文头部中的源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终端网络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系统采用网络监控工具TCPLSTAT,获得所述终端设备的网络传输指标;所述网络传输指标包括动态显示丢包率、最大时延、最小时延以及平均时延中的至少一种。
7.一种终端网络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站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镜像模块,用于镜像存储终端设备的网络数据,获得网络数据副本;所述网络数据为基站设备中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与接入网设备之间传输的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隧道协议GTP报文;
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网络数据副本进行处理,以还原所述网络数据中的互联网协议地址IP报文;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IP报文发送至监控系统,并通过所述监控系统基于所述IP报文测试所述终端设备的网络传输指标;所述监控系统位于所述基站外部,用于获得并展示所述终端设备的网络传输指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GTP协议,确定所述GTP报文中的GTP隧道头;
拆除单元,用于拆除所述GTP报文中的GTP隧道头,获得所述IP报文。
9.一种基站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376171.3A CN111193641B (zh) | 2019-12-27 | 2019-12-27 | 终端网络测试方法、装置、基站设备和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376171.3A CN111193641B (zh) | 2019-12-27 | 2019-12-27 | 终端网络测试方法、装置、基站设备和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93641A CN111193641A (zh) | 2020-05-22 |
CN111193641B true CN111193641B (zh) | 2021-11-23 |
Family
ID=70709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376171.3A Active CN111193641B (zh) | 2019-12-27 | 2019-12-27 | 终端网络测试方法、装置、基站设备和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19364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65924B (zh) * | 2021-12-24 | 2023-12-22 |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 网络设备测试方法、数据包发生方法和交换芯片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98070A (zh) * | 2004-12-21 | 2006-07-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节点真实业务转发功能测试方法和系统 |
CN101035033A (zh) * | 2007-04-04 | 2007-09-12 |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 支持远程报文镜像的报文镜像方法和网络设备 |
CN102196440A (zh) * | 2010-03-01 | 2011-09-21 | 李青山 | 网络审计和入侵检测方法及系统 |
CN102394818A (zh) * | 2011-10-31 | 2012-03-28 | 上海顶竹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小型移动核心网的分组域系统以及处理报文的方法 |
US8599692B2 (en) * | 2009-10-14 | 2013-12-03 | Vss Monitoring, Inc. |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unwanted information from captured data packets |
CN104580031A (zh) * | 2015-01-28 | 2015-04-29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基于多协议链路封装技术的pos解帧成帧装置及方法 |
CN107222887A (zh) * | 2017-06-19 | 2017-09-29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基站无线侧传输路径的通信性能测试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680737B2 (en) * | 2013-12-20 | 2017-06-13 | Vodafone Ip Licensing Limited |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
CN104754628B (zh) * | 2013-12-31 | 2019-03-15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lte s1接口的数据采集关联分析方法和装置 |
US20190104045A1 (en) * | 2017-09-29 | 2019-04-04 | Netscout Systems, Inc | Selective user plane monitoring using a single network monitoring probe |
CN110351024B (zh) * | 2018-04-04 | 2021-06-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10351160B (zh) * | 2018-04-08 | 2021-12-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监测业务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
CN110611722A (zh) * | 2019-10-31 | 2019-12-24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基于分布式基站的安防监控系统和安防系统 |
-
2019
- 2019-12-27 CN CN201911376171.3A patent/CN11119364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98070A (zh) * | 2004-12-21 | 2006-07-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节点真实业务转发功能测试方法和系统 |
CN101035033A (zh) * | 2007-04-04 | 2007-09-12 |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 支持远程报文镜像的报文镜像方法和网络设备 |
US8599692B2 (en) * | 2009-10-14 | 2013-12-03 | Vss Monitoring, Inc. |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unwanted information from captured data packets |
CN102196440A (zh) * | 2010-03-01 | 2011-09-21 | 李青山 | 网络审计和入侵检测方法及系统 |
CN102394818A (zh) * | 2011-10-31 | 2012-03-28 | 上海顶竹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小型移动核心网的分组域系统以及处理报文的方法 |
CN104580031A (zh) * | 2015-01-28 | 2015-04-29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基于多协议链路封装技术的pos解帧成帧装置及方法 |
CN107222887A (zh) * | 2017-06-19 | 2017-09-29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基站无线侧传输路径的通信性能测试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93641A (zh) | 2020-05-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441359B1 (ko) | 암호화된 클라이언트 디바이스 컨텍스트들에 의한 네트워크 아키텍처 및 보안 | |
US20160204996A1 (en) | Subscriber tracing in communications | |
US20210144555A1 (en) |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determining security threat on radio access network | |
US9942825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lawful interception (LI) of Network traffic in a mobile edge computing environment | |
US20210195463A1 (en) | Ethernet header compression method, ethernet header decompre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
US9838291B2 (en) | Multicore processing of bidirectional traffic flows | |
KR20190102068A (ko) | 보안 구현 방법, 기기 및 시스템 | |
CN108605225B (zh) | 一种安全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 |
US11503496B2 (en) |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TWI726890B (zh) | 具有加密的網路可達性上下文的網路架構和安全 | |
US20180167418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awful interception | |
CN112751871A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 |
WO2018188186A1 (zh) |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 |
WO2019019150A1 (zh) | 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11193641B (zh) | 终端网络测试方法、装置、基站设备和存储介质 | |
US20140313973A1 (en) | Data offloa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
CN110290130B (zh) | Volte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
CN112615760B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 |
CN105874755B (zh) | 数据包转发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0557374B (zh) | 电力数据采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0677853B (zh) | 信令处理方法、装置、基站设备和存储介质 | |
US20140024344A1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radio base station, mobile management node, and mobile station | |
CN112738817B (zh) | 为移动设备保活业务连接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 |
EP1976178A1 (en) | Deciphering data frames on the Gb interface of a GPRS network | |
AU2014204529A1 (en) | A method of assigning a core to process a packet and a device for multicore processi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Jingxin Network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 (China) 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