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82598A - 通话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通话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182598A CN111182598A CN201911420082.4A CN201911420082A CN111182598A CN 111182598 A CN111182598 A CN 111182598A CN 201911420082 A CN201911420082 A CN 201911420082A CN 111182598 A CN111182598 A CN 11118259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ll
- type
- module
- conversation
- communi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04W74/0841—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 H04W74/085—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collision avoidan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12—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for working between exchanges having different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ment, e.g. power-driven and step by step or decimal and non-decimal
- H04M7/1205—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for working between exchanges having different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ment, e.g. power-driven and step by step or decimal and non-decimal where the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ement comprises PSTN/ISDN equipment and switching equipment of 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e.g. Internet Protocol networks
- H04M7/1275—Methods and means to improve the telephone service quality, e.g. reservation, prioritisation or admission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59—End-user terminal functionalit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al-time commun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22—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 H04W36/00224—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between packet switched [PS] and circuit switched [CS]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 [CSFB]
- H04W36/00226—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between packet switched [PS] and circuit switched [CS]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 [CSFB] wherein the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comprise IP multimedia system [IMS], e.g. single radio voice call continuity [SRVC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249—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iming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04W76/34—Selective release of ongoing connections
- H04W76/36—Selective release of ongoing connections for reassigning the resources associated with the released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22—Arrangements for supervision, monitoring or testing
- H04M3/2227—Quality of service monito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5—Maintenance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通话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方法包括:当检测到第一通话模块接收到通话类型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请求时,触发第二通话模块查询当前是否正在执行通话类型为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若当前正在执行通话类型为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则控制所述第一通话模块生成一提示信息;当检测到用户根据所述提示信息反馈的第一用户指令时,将当前通话从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切换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通过将第一通话模块与第二通话模块之间建立交互,从而避免多类型通话在使用时的冲突和不佳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话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语音通话是手机的核心基础功能。运营商提供的基于传统2G/3G/4G网络的CS语音通话、IMS的VoLTE和VoWiFi语音通话方案,均给普通用户带来非常流畅的通话服务体验,成为主流。该方案的优点在于通话服务质量有保障,缺点在于资费。基于OTT(Over The Top)的语音通话方案,如微信语音通话、Skype语音会议通话等,优点是免费,缺点在于服务质量不可保障,受承载网络服务质量好坏影响很大。因此,在2G/3G网络和4G网络初期,人均网络速率不高的情况下(大约低于10Mbps),经常卡顿,或者音质很差,OTT语音通话方案并不普及。
随着4G高速率网络在全球的普及(人均网络速率可达到10-50Mbps),以及接下来5G网络的逐步商用(人均网络速率可达到100-500Mbps),基于OTT(Over The Top)的语音通话将克服通话质量不佳的缺陷,得以快速发展。但当前传统语音及OTT语音这两类语音通话在用户日常使用中存在明显冲突和不佳体验,表现如下:当用户正在接听OTT语音通话时,如果传统语音通话拨入,将会直接中断OTT语音通话。当用户正在接听传统语音通话时,如果OTT语音通话拨入,将不会出现明显的提醒,以便用户选择和切换。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话切换方法,可以避免多类型通话在使用时的冲突和不佳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话切换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第一通话模块接收到通话类型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请求时,触发第二通话模块查询当前是否正在执行通话类型为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
若当前正在执行通话类型为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则控制所述第一通话模块生成一提示信息;
当检测到用户根据所述提示信息反馈的第一用户指令时,将当前通话从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切换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话切换装置,包括:
查询单元,用于当检测到第一通话模块接收到通话类型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请求时,触发第二通话模块查询当前是否正在执行通话类型为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
生成单元,用于若当前正在执行通话类型为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则控制所述第一通话模块生成一提示信息;
切换单元,用于当检测到用户根据所述提示信息反馈的第一用户指令时,将当前通话从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切换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所述的通话切换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通过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如上所述的通话切换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话切换方法,包括:当检测到第一通话模块接收到通话类型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请求时,触发第二通话模块查询当前是否正在执行通话类型为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若当前正在执行通话类型为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则控制所述第一通话模块生成一提示信息;当检测到用户根据所述提示信息反馈的第一用户指令时,将当前通话从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切换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通过将第一通话模块与第二通话模块之间建立交互,从而避免多类型通话在使用时的冲突和不佳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话切换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接收到CS语音、VoLTE语音和OTT语音的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话切换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话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具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话切换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通话切换方法,包括:
步骤101、当检测到第一通话模块接收到通话类型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请求时,触发第二通话模块查询当前是否正在执行通话类型为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
其中,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等设备,在移动终端中存储有多种应用程序,比如具备娱乐功能的应用(如视频应用,社交应用,游戏应用,阅读软件),又如具备服务功能的应用(如地图导航应用、餐饮应用等)。
在此以第一通话类型为2G/3G的CS,4G的VoLTE,第二通话类型为OTT为例,对应的,第一通话模块即为音频组应用模块(Audio Group dialer),第二通话模块为VoIP应用模块(VoIP application)。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接收到CS语音、VoLTE语音和OTT语音的处理流程示意图。
针对于不同的通话类型,下面针对于第一通话类型和第二通话类型分别进行详述。关于第一通话类型,在调制解调器进程阶段,当CS或VoLTE/VoNP接收到由运营商网络发送的信号时,会将信息发送至RLL模块,由RLL模块通知第一通话模块(Audio Groupdialer),再由第一通话模块触发Phone dialer启动接听请求,当接听请求被用户确认后,RIL将语音数据传递到Audio Framework模块,从而连到终端的MIC和SPEAKER等的硬件。当通话进行时,phone dialer模块通过Audio Group dialer模块和audio framework来控制。当Phone dialer触发挂机请求后,RIL拆除和Audio Framework模块和第一通话模块的连接。
关于第二通话类型,在调制解调器进程阶段,当Data接收到由运营商网络发送的数据时,会将数据发送至RLL模块,由RLL模块通知第二通话模块(VoIP application),由第二通话模块的VoIP dialer子模块启动接听请求。当接听请求被用户确认后,RIL将语音数据传递到Audio Framework模块,从而连到终端的MIC和SPEAKER等的硬件。当通话进行时,VoIP dialer子模块通过Audio Framework来控制。当VoIP dialer触发挂机请求后,RIL拆除和Audio Framework模块和VoIP application模块的连接。
当第一通话模块接收到通话类型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请求时,为了避免若第二通话模块此时正值执行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造成冲突等问题,会向第二通话模块发送一条查询指令或者由处理器触发第二通化模块查询当前时候有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正在执行。
步骤102、若当前正在执行通话类型为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则控制所述第一通话模块生成一提示信息。
若第二通话模块查询到当前正在执行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即OTT通话),则控制第一通话模块生成一提示信息,此处控制第一通话模块的可以是第二通话模块或者处理器,此处不做限定,而生成的提示信息可以是由第一通话模块(Audio Group dialer)控制Phone dialer或VoLTE dialer生成的。
而第二通话模块可以通过查询列表的方式查询当前是否存在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如表一所示。
表一
其中表一中的第一应用及第二应用为微信、QQ等携带语音通话功能的应用,在移动终端中每安装一类语音应用,则添加一行,从而完善列表,当每次语音通话开启和进行时,将列表中的对应的程序及通话状态标记为“是”,在通话完成后将对应的通话状态标记为“否”。
因此触发第二通话模块查询当前是否正在执行通话类型为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可以包括:
触发第二通话模块查询当前所述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
对应的,所述若当前正在执行通话类型为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时,则控制所述第一通话模块生成一提示信息,可以包括:
若当前所述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为第一通话状态时,则控制所述第一通话模块生成一提示信息。
提示信息可以为在移动终端中呈现一接听和挂断按键,用户可通过点击屏幕上接听或挂断按键的对应区域执行操作。
步骤103、当检测到用户根据所述提示信息反馈的第一用户指令时,将当前通话从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切换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
具体的,第一用户指令为用户根据提示信息所呈现出来的效果做出的相应应对,例如点击屏幕上接听按键对应的区域。当检测到该条用户指令后,即可判断用户欲接听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则将当前通话从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切换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
在将当前通话从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切换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之后,需要对列表进行更新,即将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为标记为“否”,并将所述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标记为“是”。因此,在所述当检测到用户根据所述提示信息反馈的第一用户指令时,将当前通话从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切换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为标记为第二通话状态,并将所述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标记为第一通话状态。
若第二模块查询后发现当前所述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为“否”时,则可以直接执行通话类型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
因此,上述方法还包括:
若当前所述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为第二通话状态时,则执行通话类型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
在执行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之后,需将列表中的通话状态进行更新,即所述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标记为“是”。
因此,在所述执行通话类型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之后,还包括:
并将所述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标记为第一通话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话切换方法,包括:当检测到第一通话模块接收到通话类型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请求时,触发第二通话模块查询当前是否正在执行通话类型为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若当前正在执行通话类型为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则控制所述第一通话模块生成一提示信息;当检测到用户根据所述提示信息反馈的第一用户指令时,将当前通话从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切换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通过将第一通话模块与第二通话模块之间建立交互,从而避免多类型通话在使用时的冲突和不佳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通话切换方法,该通话切换方法包括:
步骤201、当检测到第一通话模块接收到通话类型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请求时触发第二通话模块查询当前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
其中,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等设备,在移动终端中存储有多种应用程序,比如具备娱乐功能的应用(如视频应用,社交应用,游戏应用,阅读软件),又如具备服务功能的应用(如地图导航应用、餐饮应用等)。
在此以第一通话类型为2G/3G的CS,4G的VoLTE,第二通话类型为OTT为例,对应的,第一通话模块即为音频组应用模块(Audio Group dialer),第二通话模块为VoIP应用模块(VoIP application)。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接收到CS语音、VoLTE语音和OTT语音的处理流程示意图。
针对于不同的通话类型,下面针对于第一通话类型和第二通话类型分别进行详述。关于第一通话类型,在调制解调器进程阶段,当CS或VoLTE/VoNP接收到由运营商网络发送的信号时,会将信息发送至RLL模块,由RLL模块通知第一通话模块(Audio Groupdialer),再由第一通话模块触发Phone dialer启动接听请求,当接听请求被用户确认后,RIL将语音数据传递到Audio Framework模块,从而连到终端的MIC和SPEAKER等的硬件。当通话进行时,phone dialer模块通过Audio Group dialer模块和audio framework来控制。当Phone dialer触发挂机请求后,RIL拆除和Audio Framework模块和第一通话模块的连接。
关于第二通话类型,在调制解调器进程阶段,当Data接收到由运营商网络发送的数据时,会将数据发送至RLL模块,由RLL模块通知第二通话模块(VoIP application),由第二通话模块的VoIP dialer子模块启动接听请求。当接听请求被用户确认后,RIL将语音数据传递到Audio Framework模块,从而连到终端的MIC和SPEAKER等的硬件。当通话进行时,VoIP dialer子模块通过Audio Framework来控制。当VoIP dialer触发挂机请求后,RIL拆除和Audio Framework模块和VoIP application模块的连接。
当第一通话模块接收到通话类型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请求时,为了避免若第二通话模块此时正值执行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造成冲突等问题,会向第二通话模块发送一条查询指令或者由处理器触发第二通化模块查询当前时候有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正在执行。
而第二通话模块可以通过查询列表的方式查询当前是否存在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如表二所示。
表二
语音类别 | 对应的dialer模块 | 当前是否正在通话中 |
CS语音 | Phone dialer | 否 |
VoLTE语音 | VoLTE dialer | 否 |
OTT语音(第一应用) | VoIp application(第一应用) | 是 |
OTT语音(第二应用) | VoIP application(第二应用) | 是 |
… | … | … |
其中表一中的第一应用及第二应用为微信、QQ等携带语音通话功能的应用,在移动终端中每安装一类语音应用,则添加一行,从而完善列表,当每次语音通话开启和进行时,将列表中的对应的程序及通话状态标记为“是”,在通话完成后将对应的通话状态标记为“否”。
步骤202、若当前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为第一通话状态时,则控制第一通话模块生成一提示信息。
若第二通话模块查询到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为第一通话状态,则控制第一通话模块生成一提示信息,此处控制第一通话模块的可以是第二通话模块或者处理器,此处不做限定,而生成的提示信息可以是由第一通话模块(Audio Group dialer)控制Phone dialer或VoLTE dialer生成的。
步骤203、当检测到用户根据所述提示信息反馈的第一用户指令时,将当前通话从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切换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
具体的,第一用户指令为用户根据提示信息所呈现出来的效果做出的相应应对,例如点击屏幕上接听按键对应的区域。当检测到该条用户指令后,即可判断用户欲接听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则将当前通话从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切换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
步骤204、将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为标记为第二通话状态,并将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标记为第一通话状态。。
在将当前通话从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切换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之后,需要对列表进行更新,即将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为标记为“否”,并将所述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标记为“是”。
步骤205、若当前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为第二通话状态时,则执行通话类型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
若第二模块查询后发现当前所述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为“否”时,则可以直接执行通话类型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
步骤206、并将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标记为第一通话状态。
在执行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之后,需将列表中的通话状态进行更新,即所述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标记为“是”。
应当注意,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仅是站在第一通话类型为2G/3G的CS,4G的VoLTE,第二通话类型为OTT进行举例的,但第一通话类型也可以为OTT,第二通话类型也可以为2G/3G的CS,4G的VoLTE,在执行上述步骤时,需要用到各自对应的dialer模块等可进行相应替换,不仅限于第一通话类型为2G/3G的CS,4G的VoLTE,第二通话类型为OT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话切换方法,包括:当检测到第一通话模块接收到通话类型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请求时,触发第二通话模块查询当前是否正在执行通话类型为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若当前正在执行通话类型为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则控制所述第一通话模块生成一提示信息;当检测到用户根据所述提示信息反馈的第一用户指令时,将当前通话从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切换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通过将第一通话模块与第二通话模块之间建立交互,从而避免多类型通话在使用时的冲突和不佳体验。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话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通话切换装置包括:查询单元31、生成单元32以及切换单元33。
其中,查询单元31、用于当检测到第一通话模块接收到通话类型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请求时,触发第二通话模块查询当前是否正在执行通话类型为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
其中,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等设备,在移动终端中存储有多种应用程序,比如具备娱乐功能的应用(如视频应用,社交应用,游戏应用,阅读软件),又如具备服务功能的应用(如地图导航应用、餐饮应用等)。
在此以第一通话类型为2G/3G的CS,4G的VoLTE,第二通话类型为OTT为例,对应的,第一通话模块即为音频组应用模块(Audio Group dialer),第二通话模块为VoIP应用模块(VoIP application)。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接收到CS语音、VoLTE语音和OTT语音的处理流程示意图。
针对于不同的通话类型,下面针对于第一通话类型和第二通话类型分别进行详述。关于第一通话类型,在调制解调器进程阶段,当CS或VoLTE/VoNP接收到由运营商网络发送的信号时,会将信息发送至RLL模块,由RLL模块通知第一通话模块(Audio Groupdialer),再由第一通话模块触发Phone dialer启动接听请求,当接听请求被用户确认后,RIL将语音数据传递到Audio Framework模块,从而连到终端的MIC和SPEAKER等的硬件。当通话进行时,phone dialer模块通过Audio Group dialer模块和audio framework来控制。当Phone dialer触发挂机请求后,RIL拆除和Audio Framework模块和第一通话模块的连接。
关于第二通话类型,在调制解调器进程阶段,当Data接收到由运营商网络发送的数据时,会将数据发送至RLL模块,由RLL模块通知第二通话模块(VoIP application),由第二通话模块的VoIP dialer子模块启动接听请求。当接听请求被用户确认后,RIL将语音数据传递到Audio Framework模块,从而连到终端的MIC和SPEAKER等的硬件。当通话进行时,VoIP dialer子模块通过Audio Framework来控制。当VoIP dialer触发挂机请求后,RIL拆除和Audio Framework模块和VoIP application模块的连接。
当第一通话模块接收到通话类型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请求时,为了避免若第二通话模块此时正值执行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造成冲突等问题,会向第二通话模块发送一条查询指令或者由处理器触发第二通化模块查询当前时候有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正在执行。
生成单元32、用于若当前正在执行通话类型为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则控制所述第一通话模块生成一提示信息。
若第二通话模块查询到当前正在执行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即OTT通话),则控制第一通话模块生成一提示信息,此处控制第一通话模块的可以是第二通话模块或者处理器,此处不做限定,而生成的提示信息可以是由第一通话模块(Audio Group dialer)控制Phone dialer或VoLTE dialer生成的。
切换单元33、用于当检测到用户根据所述提示信息反馈的第一用户指令时,将当前通话从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切换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
具体的,第一用户指令为用户根据提示信息所呈现出来的效果做出的相应应对,例如点击屏幕上接听按键对应的区域。当检测到该条用户指令后,即可判断用户欲接听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则将当前通话从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切换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
在一些实施例中,查询单元31具体用于触发第二通话模块查询当前所述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
所述生成单元32,具体用于若当前所述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为第一通话状态时,则控制所述第一通话模块生成一提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话切换装置,还可以包括:
标记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为标记为第二通话状态,并将所述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标记为第一通话状态。
基于上述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多条指令,其中,所述指令适合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所述的通话切换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记忆体(RAM,RandomAccess 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具体结构框图,该终端可以用于实施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通话切换方法、存储介质及终端。
如图5所示,移动终端1200可以包括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110、包括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图中仅示出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20、输入单元130、显示单元140、传感器150、音频电路160、传输模块170、包括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图中仅示出一个)处理核心的处理器180以及电源19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移动终端1200结构并不构成对移动终端12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其中:
RF电路110可包括各种现有的用于执行这些功能的电路元件,例如,天线、射频收发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加密/解密芯片、用户身份模块(SIM)卡、存储器等等。RF电路110可与各种网络如互联网、企业内部网、无线网络进行通讯或者通过无线网络与第二设备进行通讯。上述的无线网络可包括蜂窝式电话网、无线局域网或者城域网。
存储器1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上述实施例中通话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1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芯片相互识别的功能。存储器120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第二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20可以为如上所述的存储介质。
输入单元1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盘、鼠标、操作杆、光学或者轨迹球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单元130可包括触敏表面13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32。触敏表面131,也称为触摸显示屏或者触控板,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敏表面131上或在触敏表面131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敏表面13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
显示单元1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移动终端1200的各种图形用户接口,这些图形用户接口可以由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和其任意组合来构成。显示单元140可包括显示面板141,进一步的,触敏表面131可覆盖显示面板141。其中,上述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显示界面可以用该显示单元140表示,即显示界面显示的显示内容可以由显示单元140进行显示。
移动终端1200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50,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14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移动终端12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141和/或背光。至于移动终端1200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第二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音频电路160、扬声器161,传声器162可提供用户与移动终端1200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1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161,由扬声器16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传声器1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1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180处理后,经RF电路110以发送给比如另一终端,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120以便进一步处理。音频电路160还可能包括耳塞插孔,以提供外设耳机与移动终端1200的通话。
移动终端1200通过传输模块170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
处理器180是移动终端12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12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手机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1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8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话。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80中。
具体的,处理器180包括有: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rithmetic Logic Unit,ALU)、应用处理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与控制及状态总线(Bus)(图中未示出)。
移动终端1200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90(比如电池),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供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电源19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直流或交流电源、再供电系统、电源故障检测电路、电源转换器或者逆变器、电源状态指示器等任意组件。
尽管未示出,移动终端120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如前置摄像头、后置摄像头)、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200的显示单元140是触摸屏显示器,移动终端1200还包括有存储器120,以及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程序,其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存储于存储器120中,且经配置以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器180执行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包含用于进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当检测到第一通话模块接收到通话类型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请求时,触发第二通话模块查询当前是否正在执行通话类型为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
若当前正在执行通话类型为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则控制所述第一通话模块生成一提示信息;
当检测到用户根据所述提示信息反馈的第一用户指令时,将当前通话从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切换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触发第二通话模块查询当前是否正在执行通话类型为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时,处理器380还可以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触发第二通话模块查询当前所述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
在所述若当前正在执行通话类型为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时,则控制所述第一通话模块生成一提示信息时,处理器380还可以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若当前所述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为第一通话状态时,则控制所述第一通话模块生成一提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在所述当检测到用户根据所述提示信息反馈的第一用户指令时,将当前通话从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切换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之后,处理器380还可以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将所述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为标记为第二通话状态,并将所述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标记为第一通话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380还可以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若当前所述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为第二通话状态时,则执行通话类型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执行通话类型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之后,,处理器380还可以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并将所述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标记为第一通话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通话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通话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检测到第一通话模块接收到通话类型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请求时,触发第二通话模块查询当前是否正在执行通话类型为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
若当前正在执行通话类型为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则控制所述第一通话模块生成一提示信息;
当检测到用户根据所述提示信息反馈的第一用户指令时,将当前通话从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切换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话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第二通话模块查询当前是否正在执行通话类型为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包括:
触发第二通话模块查询当前所述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
所述若当前正在执行通话类型为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时,则控制所述第一通话模块生成一提示信息,包括:
若当前所述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为第一通话状态时,则控制所述第一通话模块生成一提示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话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当检测到用户根据所述提示信息反馈的第一用户指令时,将当前通话从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切换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为标记为第二通话状态,并将所述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标记为第一通话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话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当前所述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为第二通话状态时,则执行通话类型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话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执行通话类型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之后,还包括:
并将所述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标记为第一通话状态。
6.一种通话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查询单元,用于当检测到第一通话模块接收到通话类型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请求时,触发第二通话模块查询当前是否正在执行通话类型为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
生成单元,用于若当前正在执行通话类型为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则控制所述第一通话模块生成一提示信息;
切换单元,用于当检测到用户根据所述提示信息反馈的第一用户指令时,将当前通话从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切换为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话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查询单元具体用于触发第二通话模块查询当前所述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
所述生成单元,具体用于若当前所述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为第一通话状态时,则控制所述第一通话模块生成一提示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话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话切换装置,还包括:
标记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为标记为第二通话状态,并将所述第一通话类型的通话的通话状态标记为第一通话状态。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通话切换方法。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通过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通话切换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420082.4A CN111182598A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通话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PCT/CN2020/076014 WO2021134866A1 (zh) | 2019-12-31 | 2020-02-20 | 通话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US17/758,199 US20230050252A1 (en) | 2019-12-31 | 2020-02-20 | Call swi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and mobile terminal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420082.4A CN111182598A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通话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82598A true CN111182598A (zh) | 2020-05-19 |
Family
ID=70650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420082.4A Pending CN111182598A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通话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050252A1 (zh) |
CN (1) | CN111182598A (zh) |
WO (1) | WO2021134866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02961A (zh) * | 2020-10-29 | 2021-01-08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音频通路切换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2235472A (zh) * | 2020-09-25 | 2021-01-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话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73882A (zh) * | 2014-02-21 | 2014-08-06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06559544A (zh) * | 2015-09-25 | 2017-04-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用户终端的来电处理方法及装置 |
US20170180429A1 (en) * | 2014-07-07 | 2017-06-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Resolving competing handover conditions in wireless network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698292B1 (ko) * | 2004-09-08 | 2007-03-2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휴대폰 통화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CN101115028B (zh) * | 2006-07-28 | 2011-05-18 | 摩托罗拉移动公司 | 在双模接入终端建立分组交换呼叫的方法 |
US9379909B2 (en) * | 2007-06-29 | 2016-06-28 | Blackberry Limi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enterprise-related mobile calls |
US8725148B2 (en) * | 2007-07-16 | 2014-05-13 | Blackberry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off of session from VoIP interface to cellular interface of dual-mode device |
US8588174B2 (en) * | 2007-07-17 | 2013-11-19 | Blackberry Limited | Dual-mode device and method for handover of session from VOIP interface to cellular interface |
US20120087339A1 (en) * | 2010-04-12 | 2012-04-12 | Chih-Hsiang Wu | Method of Handling Call Transferring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20110268023A1 (en) * | 2010-04-28 | 2011-11-03 | Sudharshan Srinivasan | Mobile device accessory with interworking circuit switched and internet protocol based voice channels |
US8811381B2 (en) * | 2010-10-13 | 2014-08-19 | Qwest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Inc. | Converged voice services |
CN102447793B (zh) * | 2010-10-15 | 2015-05-27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实现voip的方法和移动通信系统 |
CN202979085U (zh) * | 2012-07-31 | 2013-06-05 | 北京播思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电话切换功能的移动终端 |
WO2015070420A1 (en) * | 2013-11-14 | 2015-05-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ual radio voice call continuity |
CN105848233A (zh) * | 2016-03-24 | 2016-08-10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网络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
US11317325B2 (en) * | 2018-05-31 | 2022-04-26 | Apple Inc. | Call setup time in loaded IMS networks |
-
2019
- 2019-12-31 CN CN201911420082.4A patent/CN111182598A/zh active Pending
-
2020
- 2020-02-20 US US17/758,199 patent/US20230050252A1/en active Pending
- 2020-02-20 WO PCT/CN2020/076014 patent/WO2021134866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73882A (zh) * | 2014-02-21 | 2014-08-06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US20170180429A1 (en) * | 2014-07-07 | 2017-06-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Resolving competing handover conditions in wireless networks |
CN106559544A (zh) * | 2015-09-25 | 2017-04-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用户终端的来电处理方法及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35472A (zh) * | 2020-09-25 | 2021-01-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话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CN112202961A (zh) * | 2020-10-29 | 2021-01-08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音频通路切换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30050252A1 (en) | 2023-02-16 |
WO2021134866A1 (zh) | 2021-07-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843721B2 (en) |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supporting voice service and data service simultaneously | |
EP3429172B1 (en) | Method, system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making conference calls | |
CN111629409B (zh) | 通话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7820331A (zh) | 通话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WO2013191462A1 (en) | Terminal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terminal | |
CN107708168A (zh) | Sim卡切换方法、移动终端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2917326B (zh) | 双卡双通终端的通信方法、装置及双卡双通终端 | |
US11108955B2 (en) | Mobile terminal-based dual camera power supply control method, system and mobile terminal | |
CN107295591B (zh) | 通话方法、装置、计算机可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 |
CN106331359B (zh) | 一种语音信号采集方法、装置及终端 | |
WO2019029618A1 (zh) | Ims语音通话网络的切换方法、存储设备及移动终端 | |
CN103379448A (zh) | 在取消连接时减少等待时间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06445609A (zh) | 应用程序的自动更新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7172067A (zh) | 一种通话方法、装置和设备 | |
CN106453908A (zh) | 一种基于通话中的双卡网络切换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
JP2021521737A (ja) | アクセス制御方法、メッセージ放送方法及び関連装置 | |
CN111182598A (zh) | 通话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WO2021223157A1 (zh) | 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控制装置 | |
CN108667588A (zh) | 载波聚合配置方法、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9788114A (zh) | 一种通话处理方法及终端 | |
CN112905278A (zh) | 一种应用程序切换方法及装置 | |
CN111818594A (zh) |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 |
CN106899733B (zh) | 智能终端及系统通讯录电话号码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10336918A (zh) | 亮屏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CN111600868A (zh) | 直连通话方法、核心网设备、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