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81580A - 通信接收装置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接收装置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181580A CN111181580A CN201811343211.XA CN201811343211A CN111181580A CN 111181580 A CN111181580 A CN 111181580A CN 201811343211 A CN201811343211 A CN 201811343211A CN 111181580 A CN111181580 A CN 11118158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nd
- signal
- selecting
- noise ratio
- viewing ran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9499 gro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1027—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assessing signal quality or detecting noise/interference for the received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1027—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assessing signal quality or detecting noise/interference for the received signal
- H04B2001/1045—Adjacent-channel interfer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接收装置及其信号处理方法,其中包含频谱产生电路、信号杂讯比估计电路以及邻频干扰检测电路。频谱产生电路用以针对接收信号产生频谱。频谱包含数据频带、位于数据频带一侧的第一防护频带,以及位于数据频带另一侧的第二防护频带。信号杂讯比估计电路用以估计数据频带相对于第一防护频带的第一信号杂讯比,并估计数据频带相对于第二防护频带的之第二信号杂讯比。邻频干扰检测电路系用以根据第一信号杂讯比与第二信号杂讯比判断接收信号中是否存在邻频干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通信系统相关,并且尤其与通信系统的接收端能采用的邻频干扰(adjacent-channel interference,ACI)检测技术相关。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种有线及无线的通信技术皆蓬勃发展。确保通信信号在传递过程中不受到干扰是备受关注的议题。常见的外部干扰包含突波干扰、共同频道干扰,以及邻频干扰。所谓邻频干扰是指邻近频段的信号能量非预期地渗入一特定频段的情况,其成因通常为邻近空间中存在频率过于相近的信号。实务上,若未消除邻频干扰的影响,接收端有可能无法正确解读接收信号的内容。目前已存在多种消除邻频干扰的技术。然而,若是在没有邻频干扰的情况下,对接收信号施以邻频干扰消除程序会带来反效果,使得接收信号的品质下降。因此,如何检测邻频干扰是否存在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通信接收装置及其信号处理方法,用以检测邻频干扰是否存在。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为一种通信接收装置,其中包含一频谱产生电路、一信号杂讯比估计电路,以及一邻频干扰检测电路。该频谱产生电路用以针对一接收信号产生一频谱。该频谱包含一数据频带、位于该数据频带一侧的一第一防护频带,以及位于该数据频带另一侧的一第二防护频带。该信号杂讯比估计电路用以估计该数据频带相对于该第一防护频带的一第一信号杂讯比,并估计该数据频带相对于该第二防护频带的一第二信号杂讯比。该邻频干扰检测电路系用以根据该第一信号杂讯比与该第二信号杂讯比判断该接收信号中是否存在一邻频干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为一种应用于一通信接收装置的信号处理方法。首先,与一接收信号相关的一频谱被产生,其中该频谱包含一数据频带、位于该数据频带一侧的一第一防护频带,以及位于该数据频带另一侧的一第二防护频带。其次,该数据频带相对于该第一防护频带的一第一信号杂讯比被估计,且该数据频带相对于该第二防护频带的一第二信号杂讯比亦被估计。随后,根据该第一信号杂讯比与该第二信号杂讯比,该接收信号中是否存在一邻频干扰被判断。
有关本发明的特征、实作与功效,兹配合附图作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通信接收装置的之功能方块图;
图2显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一频谱范例;
图3是图2中步骤S162之后的流程示意图;
图4A至图4C显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用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带内检视范围与带外检视范围的频谱范例;
图5显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计算电路的功能方块图;
图6显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平滑化回圈滤波器的功能方块图;以及
图7显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通信接收装置的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须说明的是,本发明的附图包含呈现多种彼此关联的功能性模组的功能方块图。这些附图并非细部电路图,且其中的连接线仅用以表示信号流。功能性元件及/或程序间的多种互动关系不一定要透过直接的电性连结始能达成。此外,个别元件的功能不一定要如附图中绘示的方式分配,且分散式的区块不一定要以分散式的电子元件实现。
符号说明
100 通信接收装置
110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120 频谱产生电路
130 通道估计电路
140 等化电路
150 解映射/解码电路
160 信号杂讯比估计电路
161 频带选取电路
162 峰值选取电路
163 计算电路
163A~163D 平滑化回圈滤波器
163E 比值计算电路
163A1 乘法器
163A2 加法器
163A3 延迟电路
163A4 乘法器
170 邻频干扰检测电路
410 能量上升沿
420 能量下降沿
BDATA 数据频带
BGUARD_1 第一防护频带
BGUARD_2 第二防护频带
BIN 带内检视范围
BIN_1 第一带内检视范围
BIN_2 第二带内检视范围
BOUT_1 第一带外检视范围
BOUT_2 第二带外检视范围
PIN 带内能量峰值
PIN_1、PIN_1_i 第一带内能量峰值
PIN_2、PIN_2_i 第二带内能量峰值
PIN_1_add 第一加成后带内能量峰值
PIN_2_add 第二加成后带内能量峰值
POUT_1、POUT_1_i 第一带外能量峰值
POUT_2、POUT_2_i 第二带外能量峰值
POUT_1_add 第一加成后带外能量峰值
POUT_2_add 第二加成后带外能量峰值
S701~S706 流程步骤
S 频谱
SNR_1 第一信号杂讯比
SNR_2 第二信号杂讯比
Y 接收信号
Y’ 输出信号
Z 控制信号
α 平滑化参数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为一种通信接收装置,其中包含一频谱产生电路、一信号杂讯比估计电路,以及一邻频干扰检测电路。以下主要采用一正交分频多工(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系统的接收端的信号处理架构做为范例,说明如何应用上述电路实现本发明的概念。请参阅图1。通信接收装置100包含一自动增益控制电路110、一频谱产生电路120、一通道估计电路130、一等化电路140、一解映射/解码电路150、一信号杂讯比估计电路160,以及一邻频干扰检测电路170。须说明的是,虽未绘示于图1中,通信接收装置100还可包含例如调谐器(tuner)、降频转换电路、模拟-数字转换电路等其他元件。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110负责对接收信号Y施以一自动增益控制程序,以将其振幅调整为适于后续电路处理的大小。接着,频谱产生电路120负责为自动增益控制电路110的输出信号Y’产生一频谱S。通道估计电路130系用以根据频谱S产生一通道脉冲响应估计值提供给等化电路140参考。接着,等化电路140产生的等化后信号会被送往解映射/解码电路150施以后续处理。
在图1呈现的实施例中,邻频干扰检测电路170透过一控制信号Z通知自动增益控制电路110其检测结果,而自动增益控制电路110会根据接收信号Y中是否存在邻频干扰,选择性地调整施加于接收信号Y的增益大小。举例而言,当控制信号Z指出接收信号Y中存在邻频干扰时,自动增益控制电路110可适度降低施加于接收信号Y的增益,以避免邻频干扰在信号Y’中造成的异常振幅超出等化电路140的输入信号动态范围。以下将说明邻频干扰检测电路170如何判断接收信号Y中是否存在邻频干扰。
如图1所示,频谱产生电路120输出的频谱S也被传送至信号杂讯比估计电路160。图2呈现一频谱S的范例,其中包含一个数据频带BDATA以及位于两侧的两个防护频带(guardband)BGUARD_1、BGUARD_2。更具体地说,数据频带BDATA是指对通信接收装置100来说存在所需数据的频段,而所谓防护频带BGUARD系指数据频带BDATA的外并非用以传输所需数据的频段。实务上,数据频带BDATA与防护频带BGUARD_1、BGUARD_2的范围有时会被明订于规格书中并且为通信接收装置100预先可知,有时则是会由通信接收装置100透过分析频谱S而得知。须说明的是,信号杂讯比估计电路160取得数据频带BDATA与防护频带BGUARD的频率范围的技术细节为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所知,于此不赘述。
信号杂讯比估计电路160负责估计数据频带BDATA相对于第一防护频带BGUARD_1的信号杂讯比(以下称第一信号杂讯比SNR_1),并且估计数据频带BDATA相对于第二防护频带BGUARD_2的信号杂讯比(以下称第二信号杂讯比SNR_2)。如图3所示,信号杂讯比估计电路160可被设计为包含一频带选取电路161、一峰值选取电路162,以及一计算电路163。于一实施例中,频带选取电路161用以于第一防护频带BGUARD_1中选取一第一带外检视范围BOUT_1,于该第二防护频带BGUARD_2中选取一第二带外检视范围BOUT_2,并且于数据频带BDATA中选取一带内检视范围BIN。举例而言,如图4A所示,频带选取电路161可被设计为直接采用数据频带BDATA做为带内检视范围BIN,并将第一防护频带BGUARD_1视为第一带外检视范围BOUT_1、将第二防护频带BGUARD_2视为第二带外检视范围BOUT_2。
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B所示,频带选取电路161可被设计为根据能量的变化趋势在频谱S中辨识出数据频带BDATA的一能量上升沿(rising edge)与一能量下降沿(fallingedge),并将该能量上升沿或该能量下降沿排除于带内检视范围BIN与带外检视范围BOUT_1、BOUT_2之外。在图4B呈现的范例中,数据频带BDATA的能量上升沿被框示为虚线范围410,而其能量下降沿被框示为虚线范围420。由图4B可看出,带内检视范围BIN与带外检视范围BOUT_1、BOUT_2皆未包含该能量上升沿与能量下降沿。于实际情况中,能量上升沿/下降沿有可能全部或部分落在数据频带BDATA内,也有可能全部或部分落在防护频带BGUARD内。排除能量上升沿/下降沿的原因在于,此一转换区间的能量不适合用以代表数据频带BDATA的整体能量准位,亦不适合用以代表防护频带BGUARD的整体能量准位。
峰值选取电路162负责于第一带外检视范围BOUT_1中选取一第一带外能量峰值POUT_1、于第二带外检视范围BOUT_2中选取一第二带外能量峰值POUT_2,并且于带内检视范围BIN中选取一带内能量峰值PIN,也就是选取出这三个检视范围内各自的最高能量值,例如图4B中所标示的。
随后,计算电路163可根据带内能量峰值PIN与第一带外能量峰值POUT_1估计第一信号杂讯比SNR_1,并根据带内能量峰值PIN与第二带外能量峰值POUT_2估计第二信号杂讯比SNR_2。举例而言,计算电路163可采用下列运算式:
接着,邻频干扰检测电路170会根据信号杂讯比估计电路160提供的第一信号杂讯比SNR_1与第二信号杂讯比SNR_2判断接收信号Y中是否存在邻频干扰。具体地说,所谓邻频干扰便是指防护频带BGUARD_1或BGUARD_2中出现不在预期之中的异常能量。因此,如果不存在邻频干扰,则第一信号杂讯比SNR_1与第二信号杂讯比SNR_2的绝对值差异(以下用符号diff表示)通常很小。相对地,若存在邻频干扰,则信号杂讯比SNR_1、SNR_2便会有相当大的差距;邻频干扰愈强,差异diff就愈大。
于一实施例中,邻频干扰检测电路170系比较差异diff是否高于一预设门槛值;当差异diff的绝对值高于该预设门槛值,便判定接收信号Y中存在邻频干扰。实务上,该预设门槛值不以特定数值为限。举例而言,该预设门槛值可根据解映射/解码电路150对于失真数量的容忍度来决定。如先前所述,差异diff愈大,表示邻频干扰愈强,自动增益控制电路110输出之信号Y’中包含失真信号的机率也愈大。对许多具有纠错功能的解码器来说,当失真信号的出现机率高于一特定值,便可能会解码失败。相对地,当失真信号的出现机率低于该特定值,即使有失真信号存在,解码器仍能修正错误、正确解码。电路设计者可预先进行实验或模拟,统计出当差异diff达到多高,就可能会让失真信号的数量过多、影响解码器的成功率,并据此决定该预设门槛值。若控制信号Z指出差异diff低于该预设门槛值,自动增益控制电路110便不需要调降施加于接收信号Y的增益。相对地,若差异diff高于该预设门槛值,则自动增益控制电路110可适度调降增益,藉此避免过多的异常振幅经过自动增益控制电路110后超出等化电路140的输入信号动态范围而导致解映射/解码电路150解码失败。
须说明的是,第一信号杂讯比SNR_1与第二信号杂讯比SNR_2的产生方式不以上述机制为限。举例而言,如图4C所示,频带选取电路161可在数据频带BDATA中选取邻近于第一带外检视范围BOUT_1的一第一带内检视范围BIN_1,并且于数据频带BDATA中选取邻近于第二带外检视范围BOUT_2的一第二带内检视范围BIN_2。这两个带内检视范围BIN_1、BIN_2皆小于数据频带BDATA且彼此并未重迭。峰值选取电路162于第一带内检视范围BIN_1中选取一第一带内能量峰值PIN_1,并于第二带内检视范围BIN_2中选取一第二带内能量峰值PIN_2。在这个实施例中,计算电路163系根据第一带内能量峰值PIN_1与第一带外能量峰值POUT_1估计第一信号杂讯比SNR_1,并根据第二带内能量峰值PIN_2与第二带外能量峰值POUT_2估计第二信号杂讯比SNR_2,例如采用下列运算式:
须说明的是,邻频干扰检测电路170系根据第一信号杂讯比SNR_1与第二信号杂讯比SNR_2的差异来判断邻频干扰是否存在;实务上,信号杂讯比估计电路160并不需要提供绝对准确精细的信号杂讯比SNR_1与第二信号杂讯比SNR_2。相对于检视整个数据频带BDATA,选取两个较小的带内检视范围的好处在于,峰值选取电路162在选取带内能量峰值时可检视较少笔数据,因此效率较高,并且通常已足以产出供邻频干扰检测电路170做出正确判断的信号杂讯比SNR_1与第二信号杂讯比SNR_2。
另一方面,若接收信号Y符合正交分频多工(OFDM)规范,则频谱产生电路120可针对接收信号Y中的N个符号(symbol)各自产生一频谱Si(N为大于一之整数,整数指标i=1~N),且信号杂讯比估计电路160于估计信号杂讯比SNR_1与第二信号杂讯比SNR_2时,可将该N个频谱皆纳入考量。以上述频带选取电路161会在数据频带BDATA中选取两个带内检视范围的情况为例。每分析完一个频谱,峰值选取电路162便会提供四个峰值(第一带内能量峰值PIN_1_i、第一带外能量峰值POUT_1_i、第二带内能量峰值PIN_2_i、第二带外能量峰值POUT_2_i)给计算电路163。图5呈现计算电路163的一个详细实施范例,其中包含四个平滑化回圈滤波器(smooth loop filter)163A~163D与一比值计算电路163E。
第一平滑化回圈滤波器163A系用以根据一平滑化参数α将依序收到的N个第一带内能量峰值PIN_1相加,藉此产生一第一加成后带内能量峰值PIN_1_add。图6呈现第一平滑化回圈滤波器163A的一种详细实施范例。平滑化参数α可由电路设计者根据实务经验选定,例如设定为数值0.5或0.25。该N个第一带内能量峰值PIN_1被依序送入第一平滑化回圈滤波器163A。乘法器163A1负责将其中的第i个峰值PIN_1_i乘上平滑化参数α,做为加法器163A2的输入信号之一。透过延迟电路163A3与乘法器163A4的作用,加法器163A2的另一输入信号为PIN_add_(i-1)与数值(α-1)的乘积。在该N个第一带内能量峰值PIN_1都被依序加成后,能量PIN_1_add_N即为第一加成后带内能量峰值PIN_1_add。
相似地,第二平滑化回圈滤波器163B系用以将N个第二带内能量峰值PIN_2相加,藉此产生一第二加成后带内能量峰值PIN_2_add;第三平滑化回圈滤波器163C系用以将N个第一带外能量峰值POUT_1相加,藉此产生一第一加成后带外能量峰值POUT_1_add;第四平滑化回圈滤波器163D系用以将N个第二带外能量峰值POUT_2相加,藉此产生一第二加成后带外能量峰值POUT_2_add。
随后,比值计算电路163E负责计算第一加成后带内能量峰值PIN_1_add与第一加成后带外能量峰值POUT_1_add的比值,做为第一信号杂讯比SNR_1:
并计算第二加成后带内能量峰值PIN_2_add与第二加成后带外能量峰值POUT_2_add的比值,做为第二信号杂讯比SNR_2:
将多个符号纳入考虑的好处在于能够观察更大的时间范围,避免通信环境中的短期扰动影响了信号杂讯比SNR_1与第二信号杂讯比SNR_2的整体正确性。
实务上,前述信号杂讯比估计电路160与邻频干扰检测电路170可被实现为固定式及/或可程式化数位逻辑电路,包含可程式化逻辑闸阵列、特定应用积体电路、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数位信号处理器,与其他必要电路。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理解,有多种电路组态和元件可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实现本发明的概念。
须说明的是,邻频干扰检测电路170产生的控制信号Z还有可能被用来做为设定多种系统参数的参考值,不限于用以决定是否应调整自动增益控制电路110的增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为一种应用于一通信接收装置的信号处理方法,其流程图系绘示于图7。首先,步骤S701为针对一接收信号产生一频谱,其中该频谱包含一数据频带、位于该数据频带一侧的一第一防护频带,以及位于该数据频带另一侧的一第二防护频带。随后,步骤S702为估计该数据频带相对于该第一防护频带的一第一信号杂讯比。步骤S703则是估计该数据频带相对于该第二防护频带的一第二信号杂讯比。步骤S704为根据该第一信号杂讯比与该第二信号杂讯比判断该接收信号中是否存在一邻频干扰。
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理解,图7中某些步骤的顺序可被调换或是同时进行,并不会影响该信号处理方法的整体效果。此外,先前在介绍通信接收装置100时描述的各种操作变化亦可应用至图7呈现的信号处理方法,其细节不再赘述。
藉由以上具体实施例的详述,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示的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发明所欲申请的专利范围的范畴内。
Claims (12)
1.一种通信接收装置,包含:
一频谱产生电路,用以针对一接收信号产生一频谱,其中该频谱包含一数据频带、位于该数据频带一侧的一第一防护频带,以及位于该数据频带另一侧的一第二防护频带;
一信号杂讯比估计电路,用以估计该数据频带相对于该第一防护频带的一第一信号杂讯比,并估计该数据频带相对于该第二防护频带的一第二信号杂讯比;以及一邻频干扰检测电路,用以根据该第一信号杂讯比与该第二信号杂讯比判断该接收信号中是否存在一邻频干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信号杂讯比估计电路包含:
一频带选取电路,用以于该数据频带中选取一带内检视范围、于该第一防护频带中选取一第一带外检视范围,并且于该第二防护频带中选取一第二带外检视范围;
一峰值选取电路,用以于该带内检视范围中选取一带内能量峰值、于该第一带外检视范围中选取一第一带外能量峰值,并且于该第二带外检视范围中选取一第二带外能量峰值;以及
一计算电路,用以根据该带内能量峰值与该第一带外能量峰值估计该第一信号杂讯比,并系根据该带内能量峰值与该第二带外能量峰值估计该第二信号杂讯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信号杂讯比估计电路包含:
一频带选取电路,用以于该数据频带中选取邻近于该第一带外检视范围的一第一带内检视范围、于该数据频带中选取邻近于该第二带外检视范围的一第二带内检视范围、于该第一防护频带中选取一第一带外检视范围,并且于该第二防护频带中选取一第二带外检视范围;
一峰值选取电路,用以于该第一带内检视范围中选取一第一带内能量峰值,并于该第二带内检视范围中选取一第二带内能量峰值、于该第一带外检视范围中选取一第一带外能量峰值,并且于该第二带外检视范围中选取一第二带外能量峰值;以及
一计算电路,用以根据该第一带内能量峰值与该第一带外能量峰值估计该第一信号杂讯比,并根据该第二带内能量峰值与该第二带外能量峰值估计该第二信号杂讯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接收装置,其中信号杂讯比估计电路于该频谱中辨识出该数据频带与该第一防护频带间的一能量上升沿、辨识出该数据频带与该第二防护频带间的一能量下降沿,并且于估计该第一信号杂讯比与该第二信号杂讯比时排除该能量上升沿及该能量下降沿包含的能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接收信号符合一正交分频多工规范,该频谱产生电路针对该接收信号中的N个符号各自产生一频谱,其中N为大于一的整数;于估计该第一信号杂讯比与该第二信号杂讯比时,该信号杂讯比估计电路将该N个频谱纳入考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信号杂讯比估计电路包含:
一频带选取电路,用以针对该N个频谱中的每一个频谱,于该第一防护频带中选取一第一带外检视范围,并且于该第二防护频带中选取一第二带外检视范围;
一峰值选取电路,用以针对该N个频谱中的每一个频谱,于该第一带外检视范围中选取一第一带外能量峰值,并且于该第二带外检视范围中选取一第二带外能量峰值;
一第一平滑化回圈滤波器,用以根据一平滑化参数将该N个第一带外能量峰值相加,藉此产生一第一加成后带外峰值;
一第二平滑化回圈滤波器,用以根据该平滑化参数将该N个第二带外能量峰值相加,藉此产生一第二加成后带外峰值;以及
一计算电路,用以根据该第一加成后带外峰值估计该第一信号杂讯比,并系根据该第二加成后带外峰值估计该第二信号杂讯比。
7.一种应用于一通信接收装置的信号处理方法,包含:
(a)针对一接收信号产生一频谱,其中该频谱包含一数据频带、位于该数据频带一侧的一第一防护频带,以及位于该数据频带另一侧的一第二防护频带;
(b)估计该数据频带相对于该第一防护频带的一第一信号杂讯比,并估计该数据频带相对于该第二防护频带的一第二信号杂讯比;以及
(c)根据该第一信号杂讯比与该第二信号杂讯比判断该接收信号中是否存在一邻频干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包含:
于该数据频带中选取一带内检视范围、于该第一防护频带中选取一第一带外检视范围,并且于该第二防护频带中选取一第二带外检视范围;
于该带内检视范围中选取一带内能量峰值、于该第一带外检视范围中选取一第一带外能量峰值,并且于该第二带外检视范围中选取一第二带外能量峰值;以及
根据该带内能量峰值与该第一带外能量峰值估计该第一信号杂讯比,并根据该带内能量峰值与该第二带外能量峰值估计该第二信号杂讯比。
9.如权利要求7项所述的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包含:
于该数据频带中选取邻近于该第一带外检视范围的一第一带内检视范围、于该数据频带中选取邻近于该第二带外检视范围的一第二带内检视范围、于该第一防护频带中选取一第一带外检视范围,并且于该第二防护频带中选取一第二带外检视范围;
于该第一带内检视范围中选取一第一带内能量峰值、于该第二带内检视范围中选取一第二带内能量峰值、于该第一带外检视范围中选取一第一带外能量峰值,并且于该第二带外检视范围中选取一第二带外能量峰值;以及
根据该第一带内能量峰值与该第一带外能量峰值估计该第一信号杂讯比,并根据该第二带内能量峰值与该第二带外能量峰值估计该第二信号杂讯比。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包含:
于该频谱中辨识出该数据频带与该第一防护频带间的一能量上升沿;
辨识出该数据频带与该第二防护频带间的一能量下降沿;以及
于估计该第一信号杂讯比与该第二信号杂讯比时排除该能量上升沿及该能量下降沿包含的能量。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接收信号符合一正交分频多工规范;该信号处理方法包含:
针对该接收信号中的N个符号各自产生一频谱,其中N为大于一的整数;以及
于估计该第一信号杂讯比与该第二信号杂讯比时,将该N个频谱纳入考量。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包含:
针对该N个频谱中的每一个频谱,于该第一防护频带中选取一第一带外检视范围,并且于该第二防护频带中选取一第二带外检视范围;
针对该N个频谱中的每一个频谱,于该第一带外检视范围中选取一第一带外能量峰值,并且于该第二带外检视范围中选取一第二带外能量峰值;
根据一平滑化参数将该N个第一带外能量峰值相加,藉此产生一第一加成后带外峰值;
根据该平滑化参数将该N个第二带外能量峰值相加,藉此产生一第二加成后带外峰值;以及
根据该第一加成后带外峰值估计该第一信号杂讯比,并根据该第二加成后带外峰值估计该第二信号杂讯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343211.XA CN111181580A (zh) | 2018-11-13 | 2018-11-13 | 通信接收装置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343211.XA CN111181580A (zh) | 2018-11-13 | 2018-11-13 | 通信接收装置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81580A true CN111181580A (zh) | 2020-05-19 |
Family
ID=70655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343211.XA Withdrawn CN111181580A (zh) | 2018-11-13 | 2018-11-13 | 通信接收装置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181580A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726137A (en) * | 2005-12-27 | 2007-07-01 | Thomson Licensing | Method for dynamically selecting a channel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
WO2015115742A1 (ko) * | 2014-01-29 | 2015-08-0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측정 수행 방법 |
CN104919739A (zh) * | 2013-01-17 | 2015-09-16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改进的相位连续性的tti(传输时间间隔)绑定中的资源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
CN106572485A (zh) * | 2015-10-13 | 2017-04-19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邻频干扰检测与优化的方法和小基站 |
RU2639657C1 (ru) * | 2016-06-29 | 2017-12-21 |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Омски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приборостроения" (АО "ОНИИП") | Способ адаптации системы кв радиосвязи с ofdm-сигналами |
CN107682102A (zh) * | 2017-11-24 | 2018-02-09 | 成都中星世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gsm‑r通信系统干扰信号自动监测与识别方法 |
CN108023650A (zh) * | 2016-10-28 | 2018-05-1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信噪比估计的方法和设备 |
US20180167151A1 (en) * | 2015-08-13 | 2018-06-1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Interference detector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8631893A (zh) * | 2017-03-17 | 2018-10-09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一种gmsk信道干扰检测方法 |
-
2018
- 2018-11-13 CN CN201811343211.XA patent/CN111181580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726137A (en) * | 2005-12-27 | 2007-07-01 | Thomson Licensing | Method for dynamically selecting a channel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
CN104919739A (zh) * | 2013-01-17 | 2015-09-16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改进的相位连续性的tti(传输时间间隔)绑定中的资源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
WO2015115742A1 (ko) * | 2014-01-29 | 2015-08-0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측정 수행 방법 |
US20180167151A1 (en) * | 2015-08-13 | 2018-06-1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Interference detector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6572485A (zh) * | 2015-10-13 | 2017-04-19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邻频干扰检测与优化的方法和小基站 |
RU2639657C1 (ru) * | 2016-06-29 | 2017-12-21 |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Омски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приборостроения" (АО "ОНИИП") | Способ адаптации системы кв радиосвязи с ofdm-сигналами |
CN108023650A (zh) * | 2016-10-28 | 2018-05-1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信噪比估计的方法和设备 |
CN108631893A (zh) * | 2017-03-17 | 2018-10-09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一种gmsk信道干扰检测方法 |
CN107682102A (zh) * | 2017-11-24 | 2018-02-09 | 成都中星世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gsm‑r通信系统干扰信号自动监测与识别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605838B2 (en) | Interferer parameter estim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8098770B2 (en) | Unbiased signal-to-noise ratio estimation for receiver having channel estimation error | |
US9194902B2 (en) | Noise variance estimation and interference detection | |
CN102624652B (zh) | Ldpc解码方法和装置及接收终端 | |
US20050008085A1 (en) |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using an insufficient cyclic prefix | |
US8817865B2 (en) | Linear distortion and interference estimation using decision feedback equalizer coefficients | |
US10003440B2 (en) | Receiver circuit | |
US20210367639A1 (en) | Recep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terference-power estimation method, control circuit, and recording medium | |
US20030231725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pectral filtering channel estimates | |
JP4814310B2 (ja) | 等化制御に関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
CN111181580A (zh) | 通信接收装置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 |
US8391348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interference wave | |
TWI699093B (zh) | 通訊接收裝置及其信號處理方法 | |
JP6272709B2 (ja)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干渉検出方法 | |
CN104601311B (zh) | 一种同频干扰的抑制方法及装置 | |
US9231792B1 (en) | Adaptive WiGig equalizer | |
US8374261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ppler estimation in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 |
US9825732B1 (en) |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circuit for suppressing co-channel interference | |
US9036690B2 (en) | Frequency-domain equalizing device and receiving device | |
US11336317B2 (en)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method, control circuit, and program storage medium | |
WO2011132299A1 (ja) | 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 |
WO2019219266A1 (en) | Receiver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influence of narrowband spurs during an ofdm signal reception | |
CN111181877A (zh) | 通讯接收装置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 |
TWI651000B (zh) | 應用於顯示裝置的電路及相關的訊號處理方法 | |
TW202019106A (zh) | 通訊接收裝置及其信號處理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9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