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1169538A - 车身总成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车身总成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69538A
CN111169538A CN201911397556.8A CN201911397556A CN111169538A CN 111169538 A CN111169538 A CN 111169538A CN 201911397556 A CN201911397556 A CN 201911397556A CN 111169538 A CN111169538 A CN 1111695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reinforcing
seat
body assembly
reinforc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9755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69538B (zh
Inventor
许明达
单丰武
姜筱华
陈立伟
聂小勇
蔡剑峰
周啟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Jiangling Group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Jiangling Group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Jiangling Group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Jiangling Group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9755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695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69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695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695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695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3/00Combined superstructure and frame, i.e. monocoque constru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身总成及汽车,该车身总成包括车架、防撞组件和补强组件,防撞组件包括固定支架和防撞梁,固定支架设于车架的前端,补强组件包括补强柱、补强横梁、第一补强座、第二补强座及第三补强座,第二补强座设于车架的内壁,第三补强座设于车架的底部,第二补强座上设有多个补强板,补强板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装配柱,第三补强座包括多个固定板和支撑板,固定板的侧壁上设有固定孔,固定孔内设有固定柱,支撑板上设有支撑柱。本发明通过补强横梁的设计,提高了车架底部结构的稳定性,通过第二补强座的设计,提高了车架前端、后端与补强横梁之间结构的稳定性,通过第三补强板的设计,提高了车架底部与补强横梁之间结构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车身总成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身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而汽车作为一种交通运输工具,已经逐步在国内普及。汽车的整体强度在不断提高,外观造型逐步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汽车车身总成作为汽车重要的组成部件,其结构的稳定性将直接影响汽车的驾驶安全,因此,人们对汽车车身总成结构的稳定性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现有的车身总成包括车架和与车架连接的防撞梁,通过将车架采用钢材材质,以提高车身总成结构的稳定性,但现有的车身总成使用过程中,随着车身整体结构的变大,仅通过采用钢材材质已不能满足现有汽车结构稳定性的要求,因此,使得汽车整体稳定性较低,降低了汽车的驾驶安全性能。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性高的车身总成及汽车。
一种车身总成,包括车架和设于所述车架上的防撞组件和补强组件,所述防撞组件包括固定支架和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的防撞梁,所述固定支架设于所述车架的前端,所述补强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车架前端的补强柱、设于所述车架底部的补强横梁、设于所述车架顶角的第一补强座和分别与所述补强横梁连接的第二补强座及第三补强座,所述第二补强座设于所述车架的内壁,所述第三补强座设于所述车架的底部,所述第二补强座上设有多个补强板,所述补强板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装配柱,所述第三补强座包括多个固定板和设于所述固定板之间的支撑板,所述固定板的侧壁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设有固定柱,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支撑柱。
上述车身总成,通过所述补强横梁的设计,提高了所述车架底部结构的稳定性,通过所述第二补强座的设计,提高了所述车架前端、后端与所述补强横梁之间结构的稳定性,通过所述第三补强板的设计,提高了所述车架底部与所述补强横梁之间结构的稳定性,使得所述车身总成通过所述补强组件的设计,提高了整体结构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的底部设有减振座,所述减振座内设有减振器,所述减振器用于降低所述车架与车身之间的振动。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的后端外壁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一侧与所述车架相固定,另一侧背向所述车架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补强座的上端外壁设有避让凹槽,所述补强横梁架设在所述避让凹槽上。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的后端底部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采用直角三角形支架结构,且所述支撑架的直角边与所述车架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的板面高度小于所述固定板的顶端侧壁高度,且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固定板的侧壁相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防撞梁内均设有吸能孔,所述吸能孔用于提高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防撞梁的防撞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的末端设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内设有缓冲弹簧或橡胶垫。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汽车车身和上述车身总成,所述汽车车身与所述车身总成相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身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车身总成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二补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第三补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车身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素符号说明
车身总成 100,100a 车架 10
防撞组件 11 固定支架 12
防撞梁 13 补强柱 14
补强横梁 15 第一补强座 16
第二补强座 17 第三补强座 18
补强板 19 装配柱 20
固定板 21 支撑板 22
固定柱 23 支撑柱 24
减振座 25 避让凹槽 26
支撑架 27 限位板 2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身总成100,包括车架10和设于所述车架10上的防撞组件11和补强组件,所述防撞组件11包括固定支架12和设于所述固定支架12上的防撞梁13,所述固定支架12设于所述车架10的前端,其中,通过所述固定支架12的设计,有效的在所述防撞梁13与所述车架10之间起到了连接固定的效果,且通过所述防撞梁13的设计,有效的提高了所述车架10前段的防撞能力,提高了汽车行驶的安全性。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补强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车架10前端的补强柱14、设于所述车架10底部的补强横梁15、设于所述车架10顶角的第一补强座16和分别与所述补强横梁15连接的第二补强座17及第三补强座18,所述补强柱1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汽车的前端和所述固定支架12相连接,所述第二补强座17设于所述车架10的内壁,所述第三补强座18设于所述车架10的底部,所述第二补强座17上设有多个补强板19,所述补强板19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装配柱20,所述第三补强座18包括多个固定板21和设于所述固定板21之间的支撑板22,所述固定板21的侧壁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设有固定柱23,所述支撑板22上设有支撑柱24。
优选的,所述车架10的底部设有减振座25,所述减振座25内设有减振器,所述减振器用于降低所述车架10与车身之间的振动,进而降低了所述车身总成100行驶过程中的振动,所述第二补强座17的上端外壁设有避让凹槽26,所述补强横梁15架设在所述避让凹槽26上,通过所述避让凹槽26的设计,有效的提高所述补强横梁15与所述第二补强座17之间的装配稳定性。
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架10的后端底部设有支撑架27,所述支撑架27采用直角三角形支架结构,且所述支撑架27的直角边与所述车架10相连接,所述支撑板22的板面高度小于所述固定板21的顶端侧壁高度,且所述支撑板22与所述固定板21的侧壁相垂直,所述固定支架12和所述防撞梁13内均设有吸能孔,所述吸能孔用于提高所述固定支架12和所述防撞梁13的防撞能力,所述支撑柱24的末端设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内设有缓冲弹簧或橡胶垫。
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补强横梁15的设计,提高了所述车架10底部结构的稳定性,通过所述第二补强座17的设计,提高了所述车架10前端、后端与所述补强横梁15之间结构的稳定性,通过所述第三补强板19的设计,提高了所述车架10底部与所述补强横梁15之间结构的稳定性,使得所述车身总成100通过所述补强组件的设计,提高了整体结构的强度。
请参阅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车身总成100a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大抵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架10的后端外壁设有限位板28,所述限位板28的一侧与所述车架10相固定,另一侧背向所述车架10凸起,通过所述限位板28的设计,有效的在所述车架10与汽车车身之间起到了移动限位的效果,提高了所述车架10与汽车车身之间结构的稳定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汽车车身和上述车身总成100a,所述车身总成100a与所述汽车车身相连接,通过所述车身总成100a的设计,有效的提高了汽车的驾驶安全性能。
上述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和设于所述车架上的防撞组件和补强组件,所述防撞组件包括固定支架和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的防撞梁,所述固定支架设于所述车架的前端,所述补强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车架前端的补强柱、设于所述车架底部的补强横梁、设于所述车架顶角的第一补强座和分别与所述补强横梁连接的第二补强座及第三补强座,所述第二补强座设于所述车架的内壁,所述第三补强座设于所述车架的底部,所述第二补强座上设有多个补强板,所述补强板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装配柱,所述第三补强座包括多个固定板和设于所述固定板之间的支撑板,所述固定板的侧壁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设有固定柱,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支撑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底部设有减振座,所述减振座内设有减振器,所述减振器用于降低所述车架与车身之间的振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后端外壁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一侧与所述车架相固定,另一侧背向所述车架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补强座的上端外壁设有避让凹槽,所述补强横梁架设在所述避让凹槽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后端底部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采用直角三角形支架结构,且所述支撑架的直角边与所述车架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板面高度小于所述固定板的顶端侧壁高度,且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固定板的侧壁相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防撞梁内均设有吸能孔,所述吸能孔用于提高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防撞梁的防撞能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的末端设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内设有缓冲弹簧或橡胶垫。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车车身和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车身总成,所述汽车车身与所述车身总成相连接。
CN201911397556.8A 2019-12-30 2019-12-30 车身总成及汽车 Active CN1111695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97556.8A CN111169538B (zh) 2019-12-30 2019-12-30 车身总成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97556.8A CN111169538B (zh) 2019-12-30 2019-12-30 车身总成及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69538A true CN111169538A (zh) 2020-05-19
CN111169538B CN111169538B (zh) 2025-01-28

Family

ID=70623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97556.8A Active CN111169538B (zh) 2019-12-30 2019-12-30 车身总成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6953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4563A (zh) * 2005-02-25 2006-08-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构造
KR20130101891A (ko) * 2012-03-06 2013-09-16 (주)브이이엔에스 전기 자동차의 차체 보강 구조
CN206436942U (zh) * 2016-07-29 2017-08-25 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
CN208760721U (zh) * 2018-09-11 2019-04-19 福建金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瓶汽车车架
CN209833789U (zh) * 2019-02-22 2019-12-24 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后纵梁接头及汽车
CN211391454U (zh) * 2019-12-30 2020-09-01 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车身总成及汽车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4563A (zh) * 2005-02-25 2006-08-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构造
KR20130101891A (ko) * 2012-03-06 2013-09-16 (주)브이이엔에스 전기 자동차의 차체 보강 구조
CN206436942U (zh) * 2016-07-29 2017-08-25 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
CN208760721U (zh) * 2018-09-11 2019-04-19 福建金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瓶汽车车架
CN209833789U (zh) * 2019-02-22 2019-12-24 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后纵梁接头及汽车
CN211391454U (zh) * 2019-12-30 2020-09-01 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车身总成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69538B (zh) 2025-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63758B2 (en) Crash box and automobile chassis
JP4059187B2 (ja)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CN105522881B (zh) 用于增强减振器壳体的结构
CN105292262A (zh) 前副车架
CN203211403U (zh) 一种汽车中地板中央通道上的加强结构
JPWO2012081176A1 (ja) 車両のアンダーランプロテクタ
CN109562794A (zh) 车身构造
CN211391454U (zh) 车身总成及汽车
CN204210583U (zh) 翼子板缓冲装置及具有该翼子板缓冲装置的车辆
CN111169538A (zh) 车身总成及汽车
CN104477240B (zh) 前纵梁加强板、右前纵梁以及汽车
KR101337963B1 (ko) 차량용 서브프레임의 충돌 완충 장치
JPWO2013022001A1 (ja) 衝撃吸収部材
CN201756070U (zh) 汽车座椅安装结构
CN204488953U (zh) 汽车车身后部支撑结构
CN212022563U (zh) 一种防撞保险杠
CN204037661U (zh) 前副车架
CN206664728U (zh) 汽车后地板支撑结构及汽车
JP2005206079A (ja) 自動車のペリメータフレーム構造
KR101154262B1 (ko) 차량용 크래쉬 박스
CN211494277U (zh) 一种车辆前部组合支架
JP2020069923A (ja) ドア用衝撃吸収体
CN206171544U (zh) 一种仪表台管梁转向管柱安装支架结构
CN219790292U (zh) 副车架安装结构及增程式新能源汽车
JP2010089627A (ja) 衝撃緩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