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66627B - 一种偏瘫患者痉挛恢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偏瘫患者痉挛恢复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166627B CN111166627B CN202010147758.3A CN202010147758A CN111166627B CN 111166627 B CN111166627 B CN 111166627B CN 202010147758 A CN202010147758 A CN 202010147758A CN 111166627 B CN111166627 B CN 11116662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ffle
- plate
- bed
- patient
- a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08000005392 Spasm Disease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06010019468 Hemiplegia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08000008238 Muscle Spasticity Diseases 0.000 claims 1
- 208000018198 spasticity Diseases 0.000 claims 1
- 208000007101 Muscle Cramp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474 nur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08190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6011 Strok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26106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414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02 le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82414 Homo sapi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33799 Paraly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00—Apparatus for passive exercising; Vibrating apparatus; Chiropractic devices, e.g. body impacting devices, external devices for briefly extending or aligning unbroken bones
- A61H1/02—Stretching or bending or torsioning apparatus for exercising
- A61H1/0274—Stretching or bending or torsioning apparatus for exercising for the upper limbs
- A61H1/0281—Shoulde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00—Apparatus for passive exercising; Vibrating apparatus; Chiropractic devices, e.g. body impacting devices, external devices for briefly extending or aligning unbroken bones
- A61H1/02—Stretching or bending or torsioning apparatus for exercising
- A61H1/0218—Drawing-out devic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00—Apparatus for passive exercising; Vibrating apparatus; Chiropractic devices, e.g. body impacting devices, external devices for briefly extending or aligning unbroken bones
- A61H1/02—Stretching or bending or torsioning apparatus for exercising
- A61H1/0274—Stretching or bending or torsioning apparatus for exercising for the upper limb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19—Support for the device
- A61H2201/0138—Support for the device incorporated in furniture
- A61H2201/0142—Bed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2—Driving means
- A61H2201/1207—Driving means with electric or magnetic driv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偏瘫患者痉挛恢复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床体,包括床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可移动地设置于床体的两侧,第一挡板下侧设置有挡板驱动机构,挡板驱动机构能够驱动第一挡板在床板宽度方向上移动;提肩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于床板靠近床头的一端,能够带动患者患侧肩部上提;手臂拉伸机构,设置于床板上方,能够带动患者患侧的手腕向另一侧的肩部移动;该装置具有提肩机构、手臂拉伸机构和可以通过移动挤压患者的挡板,能够方便的通过提拉患者肩部和手臂和反复挤压患者的手臂和躯干来帮助患者缓解躯干和手臂的痉挛现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偏瘫患者痉挛恢复装置。
背景技术
脑血管意外病变已经成为人类的一大杀手,引起的偏瘫患者数量也持续增加;此类偏瘫患者在急性期治疗出院后,不再进行医院内的治疗,需要在医院内在康复医生的指导下或在患者家属的协助下进行康复训练,从而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行为能力。偏瘫患者瘫痪初期,患者的躯干和肢体容易出现痉挛,目前多数家属对于患者的痉挛情况无能为力,而频繁的前往医院治疗又对家庭生活造成很多的麻烦和不便,并且增加治疗费用;患者躯干和肢体的痉挛如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不仅患者痛苦不堪,还影响患者的后期恢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偏瘫患者难以在家中缓解痉挛的情况,提供一种偏瘫患者痉挛恢复装置,具有提肩机构、手臂拉伸机构和可以通过移动挤压患者的挡板,能够方便的通过提拉患者肩部和手臂和反复挤压患者的手臂和躯干来帮助患者缓解躯干和手臂的痉挛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偏瘫患者痉挛恢复装置,包括:
床体,包括床板;
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床体的两侧,所述第一挡板下侧设置有挡板驱动机构,所述挡板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挡板在所述床板宽度方向上移动;
提肩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床板靠近床头的一端,能够带动患者患侧肩部上提;
手臂拉伸机构,设置于所述床板上方,能够带动患者患侧的手腕向另一侧的肩部移动。
可选地,所述床板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下端均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配合。
可选地,所述挡板驱动机构包括:
滑动槽,贯穿所述床板,设置于所述床板的中部;
驱动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槽内,上端与所述第一挡板相连接,下端设置有第一齿条;
第一伺服电机,通过第一电机安装架安装在所述床板下侧,输出端上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
可选地,所述床板两侧均开设有收纳槽,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滑动设置于两个所述收纳槽内,所述第一挡板为L型可折叠式结构,包括:
第一板,水平设置于所述收纳槽内;
第二板,与所述第一板转动连接;
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板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一挡板结构相同对称布置。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嵌合设置于所述第二板内部,通过铰链与所述第二板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表面与所述第二板表面平齐。
可选地,所述提肩机构包括:
第一支架,可移动地设置于床板上侧;
第一转臂,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
第一气缸,壳体端与所述第一转臂的另一端相连接;
U形弯钩,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端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床板靠近床头的一端上侧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支架下端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配合。
可选地,所述手臂拉伸机构包括:
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床板上侧靠近床头的一端,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
直转臂,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的上端;
斜转臂,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立柱的上端,另一端与所述直转臂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斜转臂下侧设置有第二齿条;
移动块,上端与所述斜转臂滑动配合,所述移动块内部设置有移动块驱动机构,所述移动块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移动块沿所述斜转臂移动;
束带,设置于所述移动块下端。
可选地,所述移动块内部设置有腔体,所述移动块驱动机构包括:
第二齿轮,设置于所述腔体内部,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
第二伺服电机,通过第二电机安装架安装在所述移动块一侧,输出端贯穿所述移动块与所述第二齿轮相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挡板靠近患者的一侧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本发明提供一种偏瘫患者痉挛恢复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该装置具有提肩机构,能够通过U形弯钩勾住患者患侧腋下并向上提拉,实现对患者肩部的拉伸,缓解患侧肩部痉挛情况;该装置具有手臂拉伸机构,能够对患者患侧的手臂进行活动和拉伸,不仅能够缓解手臂的痉挛,还能有效地活动患侧手臂,有助于偏瘫恢复;具有可移动的第一和第二挡板,能够对患者的手臂和整个躯干进行反复挤压,有助于患者躯干部分痉挛的恢复。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偏瘫患者痉挛恢复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偏瘫患者痉挛恢复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偏瘫患者痉挛恢复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偏瘫患者痉挛恢复装置支撑板打开时第一挡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偏瘫患者痉挛恢复装置的斜转臂和移动块的截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床板;2、第一挡板;3、第二挡板;4、挡板驱动机构;5、提肩机构;6、手臂拉伸机构;7、第一滑槽;8、第一滑块;9、滑动槽;10、驱动块;11、第一齿条;12、第一伺服电机;13、第一电机安装架;14、第一齿轮;15、收纳槽;16、第一板;17、第二板;18、支撑板;19、铰链;20、第一支架;21、第一转臂;22、第一气缸;23、U形弯钩;24、第二滑槽;25、第二滑块;26、第二支架;27、第一立柱;28、第二立柱;29、直转臂;30、斜转臂;31、第二齿条;32、移动块;33、束带;34、第二齿轮;35、第二伺服电机;36、第二电机安装架;37、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发明提供一种偏瘫患者痉挛恢复装置,包括:
床体,包括床板;
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可移动地设置于床体的两侧,第一挡板下侧设置有挡板驱动机构,挡板驱动机构能够驱动第一挡板在床板宽度方向上移动;
提肩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于床板靠近床头的一端,能够带动患者患侧肩部上提;
手臂拉伸机构,设置于床板上方,能够带动患者患侧的手腕向另一侧的肩部移动。
具体的,床板下侧四角处设置有床脚,床脚下端设置有带锁万向轮,方便该装置的移动,使用时患者躺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两臂放在身体的两侧,滑动第二挡板使得第二挡板靠近患者健康侧的手臂,然后通过挡板驱动机构能够驱动第一挡板向患者患侧的手臂方向移动,通过第一挡板的移动对患者的手臂和躯干部位进行挤压,通过反复的挤压实现对偏瘫患者痉挛的恢复;另外提肩机构能够对患者的患侧的肩部进行向患者头顶方向的提拉,通过反复的提拉肩部,对肩部肌肉进行活动和放松,恢复患侧肩部和上臂的肌肉痉挛;手臂拉伸机构带动患者患侧的手腕向健康侧的肩部进行移动,实现对患者患侧手臂的活动和拉伸作用,能够恢复患者患侧手臂的肌肉痉挛。
可选地,床板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下端均设置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滑动配合。
具体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能够通过第一滑槽与第一滑块的配合在床板的宽度方向上移动,在第一滑槽的下侧,床板的下方贯穿床板设置有紧定螺钉,通过转动紧定螺钉能够使得紧定螺钉的端部顶住第一滑块的下表面,实现对第一滑块的定位,进而可以实现对第一挡板或第二挡板的定位。
可选地,挡板驱动机构包括:
滑动槽,贯穿床板,设置于床板的中部;
驱动块,滑动设置于滑动槽内,上端与第一挡板相连接,下端设置有第一齿条;
第一伺服电机,通过第一电机安装架安装在床板下侧,输出端上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
具体的,通过第一伺服电机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通过与第一齿条的啮合带动第一齿条和驱动块沿滑动槽移动,进而可以带动第一挡板在沿床板宽度方向上移动,第一齿条的长度与滑动槽的长度相配合,若第一齿条伸出驱动块以外,可以在第一齿条上侧设置加强筋,避免啮合传动时第一齿条发生变形影响传动。
可选地,床板两侧均开设有收纳槽,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滑动设置于两个收纳槽内,第一挡板为L型可折叠式结构,包括:
第一板,水平设置于收纳槽内;
第二板,与第一板转动连接;
支撑板,设置于第二板的一侧,与第二板转动连接;
第二挡板与第一挡板结构相同对称布置。
具体的,第一板和第二板可以通过铰链实现转动连接,通过在铰链上设置限位片可以使得第一板和第二板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度至90度之间,当第一板和第二板折叠时第一板和第二板相接触,收纳槽的深度与第一板和第二板的厚度和相等,能够使得第一板和第二板折叠时保证床板表面与第二板表面在同一平面内;支撑板可以通过转动打开,使得支撑板与第一板和第二板均垂直,此时支撑板能够对转至90度的第二板限位,使得第二板保持直立状态。
可选地,支撑板嵌合设置于第二板内部,通过铰链与第二板转动连接,支撑板表面与第二板表面平齐。
具体的,支撑板不使用时,转动支撑板使得其嵌在第二板上开设的支撑板槽内,防止支撑板影响第二板的折叠;使用时通过铰链转动支撑板直与第二板垂直的位置,支撑板下端与第一板垂直并接触,实现对第二板的支撑。
可选地,提肩机构包括:
第一支架,可移动地设置于床板上侧;
第一转臂,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架的上端;
第一气缸,壳体端与第一转臂的另一端相连接;
U形弯钩,一端与第一气缸的伸缩端相连接。
具体的,第一转臂的设置可以方便带动第一气缸和U形弯钩相对于第一支架转动,在该机构不使用时,或患者上下床时可以将该机构转动至床头上侧,避免该机构占用床板上侧的空间;使用时,第一气缸伸出,将U形弯钩钩在患者患侧的腋下,然后通过第一气缸的收缩,带动U形弯钩向上移动,拉动患者的患侧肩部向上移动,再通过第一气缸的伸出使肩部复位,反复提拉患侧肩部有助于患者肩部肌肉痉挛的恢复。
可选地,床板靠近床头的一端上侧设置有第二滑槽,第一支架下端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滑动配合。
具体的,第二滑槽和第二滑块的设置方便第一支架在床板宽度方向上的移动,方便调节提肩机构的位置,使得该装置适用于不同患侧和不同身形的偏瘫患者。
可选地,手臂拉伸机构包括:
第二支架,设置于床板上侧靠近床头的一端,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
直转臂,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立柱的上端;
斜转臂,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立柱的上端,另一端与直转臂的另一端相连接,斜转臂下侧设置有第二齿条;
移动块,上端与斜转臂滑动配合,移动块内部设置有移动块驱动机构,移动块驱动机构能够驱动移动块沿斜转臂移动;
束带,设置于移动块下端。
具体的,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的连线跟直转臂和斜转臂形成直角三角形,转动连接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顶端的直转臂和斜转臂能够在不使用时方便的转动至床头上侧,避免占用床板上侧的空间;束带可以将患者患侧的手腕固定在移动块上,通过移动块沿斜转臂的移动可以带动患者患侧手腕向另一侧肩部上方的移动,实现对患侧手臂的拉伸,有助于恢复患侧手臂的肌肉痉挛。
可选地,移动块内部设置有腔体,移动块驱动机构包括:
第二齿轮,设置于腔体内部,与第二齿条啮合;
第二伺服电机,通过第二电机安装架安装在移动块一侧,输出端贯穿移动块与第二齿轮相连接。
具体的,第二伺服电机带动第二齿轮转动,通过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的啮合使得第二齿轮和移动块沿第二齿条移动,进而实现使得移动块沿斜转臂的移动。
可选地,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伺服电机电性连接,第一挡板靠近患者的一侧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具体的,在适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对患者的双臂和躯干进行挤压动作时,可以在控制器内设定好挤压的压力,保证对患者肌肉的挤压有助于恢复痉挛,又不至于对患者造成伤害;当第一挡板移动挤压患者时,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挤压的压力,当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伺服电机停止转动,第一挡板停止移动。
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偏瘫患者痉挛恢复装置,包括:
床体,包括床板1;
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分别可移动地设置于床体1的两侧,第一挡板2下侧设置有挡板驱动机构4,挡板驱动机构4能够驱动第一挡板2在床板1宽度方向上移动;
提肩机构5,可移动地设置于床板1靠近床头的一端,能够带动患者患侧肩部上提;
手臂拉伸机构6,设置于床板1上方,能够带动患者患侧的手腕向另一侧的肩部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床板1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滑槽7,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下端均设置有第一滑块8,第一滑块8与第一滑槽7滑动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挡板驱动机构4包括:
滑动槽9,贯穿床板1,设置于床板1的中部;
驱动块10,滑动设置于滑动槽9内,上端与第一挡板2相连接,下端设置有第一齿条11;
第一伺服电机12,通过第一电机安装架13安装在床板1下侧,输出端上连接有第一齿轮14,第一齿轮14与第一齿条11啮合。
在本实施例中,床板1两侧均开设有收纳槽15,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分别滑动设置于两个收纳槽15内,第一挡板2为L型可折叠式结构,包括:
第一板16,水平设置于收纳槽15内;
第二板17,与第一板16转动连接;
支撑板18,设置于第二板17的一侧,与第二板17转动连接;
第二挡板3与第一挡板2结构相同对称布置。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18嵌合设置于第二板17内部,通过铰链19与第二板17转动连接,支撑板18表面与第二板17表面平齐。
在本实施例中,提肩机构5包括:
第一支架20,可移动地设置于床板1上侧;
第一转臂21,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架20的上端;
第一气缸22,壳体端与第一转臂21的另一端相连接;
U形弯钩23,一端与第一气缸22的伸缩端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床板1靠近床头的一端上侧设置有第二滑槽24,第一支架20下端设置有第二滑块25,第二滑块25与第二滑槽24滑动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手臂拉伸机构6包括:
第二支架26,设置于床板1上侧靠近床头的一端,包括第一立柱27和第二立柱28;
直转臂29,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立柱27的上端;
斜转臂30,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立柱28的上端,另一端与直转臂29的另一端相连接,斜转臂30下侧设置有第二齿条31;
移动块32,上端与斜转臂30滑动配合,移动块32内部设置有移动块驱动机构,移动块驱动机构能够驱动移动块32沿斜转臂30移动;
束带33,设置于移动块32下端。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块32内部设置有腔体,移动块驱动机构包括:
第二齿轮34,设置于腔体内部,与第二齿条31啮合;
第二伺服电机35,通过第二电机安装架36安装在移动块32一侧,输出端贯穿移动块32与第二齿轮34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伺服电机12电性连接,第一挡板2靠近患者的一侧设置有压力传感器37,压力传感器37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偏瘫患者恢复装置使用时,转动直转臂29和斜转臂30至床头的外侧,转动第一转臂21,带动第一气缸22和U形弯钩23转动至床头的外侧,然后将第二板17转动至与第一板16贴合,上表面与床板1平齐,方便使患者躺在床板1上侧。患者躺好后,将第二板17转至与第一板16垂直,将支撑板18转动90度,使得支撑板18下端与第一板16接触,对第二板17进行支撑;再将直转臂29和斜转臂30转至患者身体上方,使用束带将患者患侧的手腕固定再移动块32下侧;将第一转臂21转至患者肩部上方,使得U形弯钩23勾住患者患侧腋下。
首先,启动第一气缸22,第一气缸22伸缩端缩回,带动U形弯钩23将患者患侧的肩部向上提拉,然后再使得第一气缸22伸缩端伸出,将肩部复位,以每分钟4-5次的频率提拉患者患侧肩部向上移动20-25次并使肩部复位。然后,启动第二伺服电机35,第二伺服电机35带动第二齿轮34旋转,通过第二齿轮34与第二齿条31的啮合带动移动块32沿斜转臂30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患者患侧的手臂向另一侧的肩部位置进行移动拉伸,当患者患侧的手伸至另一侧肩部上侧时,移动块32停止移动,持续10-15秒,然后第二伺服电机35反转,驱动移动块32带动患者患侧手臂复位;该动作反复进行15-20次。最后,患者手臂伸直放置于身体的两侧,将第二挡板3向靠近患者健康侧手臂的方向移动,直至第二挡板3接触患者健康侧手臂,然后可以通过紧定螺钉将第二挡板3固定;启动第一伺服电机12,第一伺服电机12带动第一齿轮14转动,通过第一齿轮14与第一齿条11的啮合驱动第一挡板2下端的驱动块10在滑动槽9内向靠近患者的方向移动,通过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对患者的手臂和躯干部位进行挤压,当第一挡板2上的压力传感器37检测到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值后,控制器控制第一伺服电机12停止转动,持续10-15秒,然后控制第一伺服电机12反转,将第一挡板2复位;该挤压和复位动作以每分钟2-3次的频率做10-15次,能够有效缓解偏瘫患者手臂和躯干部位发生的痉挛,有助于偏瘫患者的恢复。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
1.一种偏瘫患者痉挛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床体,包括床板;
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床体的两侧,所述第一挡板下侧设置有挡板驱动机构,所述挡板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挡板在所述床板宽度方向上移动;
提肩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床板靠近床头的一端,能够带动患者患侧肩部上提;
手臂拉伸机构,设置于所述床板上方,能够带动患者患侧的手腕向另一侧的肩部移动;
所述床板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下端均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配合;在所述第一滑槽的下侧所述床板的下方贯穿所述床板设置有紧定螺钉;
所述挡板驱动机构包括:滑动槽,贯穿所述床板,设置于所述床板的中部;驱动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槽内,上端与所述第一挡板相连接,下端设置有第一齿条;第一伺服电机,通过第一电机安装架安装在所述床板下侧,输出端上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挡板靠近患者的一侧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所述床板两侧均开设有收纳槽,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滑动设置于两个所述收纳槽内,所述第一挡板为L型可折叠式结构,包括:
第一板,水平设置于所述收纳槽内;
第二板,与所述第一板转动连接;
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板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一挡板结构相同对称布置;
所述支撑板嵌合设置于所述第二板内部,通过铰链与所述第二板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表面与所述第二板表面平齐;
所述提肩机构包括:第一支架,可移动地设置于床板上侧;第一转臂,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第一气缸,壳体端与所述第一转臂的另一端相连接;U形弯钩,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端相连接;
所述床板靠近床头的一端上侧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支架下端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配合;
所述手臂拉伸机构包括: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床板上侧靠近床头的一端,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直转臂,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的上端;斜转臂,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立柱的上端,另一端与所述直转臂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斜转臂下侧设置有第二齿条;移动块,上端与所述斜转臂滑动配合,所述移动块内部设置有移动块驱动机构,所述移动块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移动块沿所述斜转臂移动;束带,设置于所述移动块下端;
所述移动块内部设置有腔体,所述移动块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齿轮,设置于所述腔体内部,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第二伺服电机,通过第二电机安装架安装在所述移动块一侧,输出端贯穿所述移动块与所述第二齿轮相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47758.3A CN111166627B (zh) | 2020-03-05 | 2020-03-05 | 一种偏瘫患者痉挛恢复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47758.3A CN111166627B (zh) | 2020-03-05 | 2020-03-05 | 一种偏瘫患者痉挛恢复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66627A CN111166627A (zh) | 2020-05-19 |
CN111166627B true CN111166627B (zh) | 2021-11-30 |
Family
ID=70625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147758.3A Active CN111166627B (zh) | 2020-03-05 | 2020-03-05 | 一种偏瘫患者痉挛恢复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16662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68696B (zh) * | 2020-05-22 | 2021-09-21 |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 | 一种偏瘫患者臀部运动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U1181663A1 (ru) * | 1981-01-19 | 1985-09-30 | Специальное 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о-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ое Бюро Донецкого Физико-Технического Института Ан Усср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тренировки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й осевой нагрузки нижних конечностей |
EP0315438A1 (en) * | 1987-11-02 | 1989-05-10 | Ethos Medical Research Limited | A therapeutic bed |
EP2535032A1 (en) * | 2011-06-13 | 2012-12-19 | Alboaires, S.A. | Suitable apparatus for th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f patients with brain damage |
KR20160026498A (ko) * | 2014-09-01 | 2016-03-09 | 서인원 | 정형용 교정장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821288B2 (en) * | 2001-08-21 | 2004-11-23 | Dwight Schaeffer | Automated therapy table and method therefor |
US20050272580A1 (en) * | 2004-05-21 | 2005-12-08 | Wakae Katumata | Exercise equipments |
KR101282300B1 (ko) * | 2013-04-25 | 2013-07-10 | 오승훈 | 허리의 원 궤도 운동이 가능한 전신운동기 |
US20160030270A1 (en) * | 2014-08-04 | 2016-02-04 | c.h. Physical Therapy, LLC | Upper torso stretching apparatus |
-
2020
- 2020-03-05 CN CN202010147758.3A patent/CN11116662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U1181663A1 (ru) * | 1981-01-19 | 1985-09-30 | Специальное 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о-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ое Бюро Донецкого Физико-Технического Института Ан Усср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тренировки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й осевой нагрузки нижних конечностей |
EP0315438A1 (en) * | 1987-11-02 | 1989-05-10 | Ethos Medical Research Limited | A therapeutic bed |
EP2535032A1 (en) * | 2011-06-13 | 2012-12-19 | Alboaires, S.A. | Suitable apparatus for th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f patients with brain damage |
KR20160026498A (ko) * | 2014-09-01 | 2016-03-09 | 서인원 | 정형용 교정장치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66627A (zh) | 2020-05-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043522B (zh) | 一种可减少病人移动过程中受到二次伤害的护理用病床 | |
CN111166627B (zh) | 一种偏瘫患者痉挛恢复装置 | |
CN110638618A (zh) | 一种泌尿外科护理装置 | |
CN113273846B (zh) | 一种有助于老年人起身的单人床 | |
CN113749904B (zh) | 一种骨科用手肘专用康复器械 | |
CN211962417U (zh) | 一种抗感染康复的护理装置 | |
CN110179632B (zh) | 一种康复床 | |
CN112220646A (zh) | 一种康复医学用偏瘫运动健身装置 | |
CN209751441U (zh) | 一种医用电动折叠床 | |
CN113925698B (zh) | 一种偏瘫病人主动翻身辅助床 | |
CN112426297B (zh) | 一种子宫术后护理装置 | |
CN210521375U (zh) | 心脏自动按压器 | |
CN113398531A (zh) | 一种医用重症病人下肢复健锻炼装置 | |
CN209611658U (zh) | 一种主被动一体式运动装置 | |
CN208355670U (zh) | 一种抗痉挛体位摆放装置 | |
CN216091253U (zh) | 一种医疗眼科用手术辅助装置 | |
CN221286135U (zh) | 一种辅助翻身装置 | |
CN115105317B (zh) | 具有跌倒保护功能的防骨折功能的康复保护器 | |
CN117752483B (zh) | 一种骨科牵引床 | |
CN114887297B (zh) | 一种基于老年人病后康复疏导设备及其系统 | |
CN114470660B (zh) | 一种医疗康复科用手臂拉伤恢复设备 | |
CN110292746A (zh) | 一种肝移植患者辅助恢复装置 | |
CN113730129B (zh) | 一种多功能病床 | |
CN214967203U (zh) | 一种辅助爬行训练支撑装置 | |
CN112716716B (zh) | 一种儿童外科护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