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56678B - 风管结构、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风管结构、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156678B CN111156678B CN202010117257.0A CN202010117257A CN111156678B CN 111156678 B CN111156678 B CN 111156678B CN 202010117257 A CN202010117257 A CN 202010117257A CN 111156678 B CN111156678 B CN 11115667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pipe
- air inlet
- fresh air
- du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WSFSSNUMVMOOMR-UHFFFAOYSA-N Formaldehyde Chemical compound O=C WSFSSNUMVMOOM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926 pur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38631 Hexapod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700159 Ratt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7 air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49 cleanli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4 climb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3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 F24F1/003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in combination with simultaneous exhaustion of inside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65—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fan combined with single duct; mounting arrangements of a fan in a duc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24F2013/0616—Outlets that have intake open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管结构、新风模块及空调器,其中,风管结构,包括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设置有管接口;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所述连接管具有相连通的第一接风口和第二接风口,所述第一接风口与所述管接口连通;以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连接管连接,用于驱使所述第二接风口移动,以使所述第二接风口连通所述进风口或所述出风口。单个管接口可通过连接管分别连通进风口和出风口,实现切换,管接口既用于排风,又用于进风,应用中,将新风管接入管接口,即可实现单管进排气,无需额外增加过墙孔,不增加用户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管结构,还涉及一种新风模块,以及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空调器室内机设有新风模块,室外空气可以通过新风模块进入室内空间,避免室内空气混浊,提高用户体验。目前,主要采用单管进风式结构或或双管进排风式结构,若采用单管进风式结构,无法对室内污风进行排放,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室内空气就显得沉闷,舒适性较差;若采用双管式进排风结构,则多了一根管和连接结构,结构成本增加,同时售后安装需要增加一个过墙孔,用户需要额外再付多一个孔的打孔费用,安装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风管结构,能够实现单管进排气,既可用于引进室外新风,又可用于排走室内污风,又不增加用户成本。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风管结构的新风模块。
本发明又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新风模块的空调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风管结构,包括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设置有管接口;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所述连接管具有相连通的第一接风口和第二接风口,所述第一接风口与所述管接口连通;以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连接管连接,用于驱使所述第二接风口移动,以使所述第二接风口连通所述进风口或所述出风口。
上述风管结构,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驱动机构驱使连接管的第二接风口移动,可以使管接口连通进风口或出风口,实现第二接风口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进行切换连通,若需要排走室内污风时,驱动机构驱使第二接风口连通出风口,室内污风从出风口流至连接管并排出室外;若需要向室内补充新风,驱动机构驱使第二接风口连通进风口,室外新风从室外流至连接管,由进风口送进室内。单个管接口可通过连接管分别连通进风口和出风口,实现切换,管接口既用于排风,又用于进风,应用中,将新风管接入管接口,即可实现单管进排气,无需额外增加过墙孔。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风管结构,所述驱动机构驱使所述连接管转动以使所述第二接风口移动。转动连接管的方式,可以使得连接管的第二接风口快速移动,能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进行切换。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风管结构,所述连接管包括管段、设置在所述管段一端的第一管端、以及设置在所述管段另一端的第二管端,所述第一接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管端,所述第二接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管端,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管端自转以使所述第二接风口移动,所述管段的至少一部分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管端的旋转轴线具有夹角。连接管转动过程中,第一管端自转,管段的至少一部分中心轴线与第一管端的旋转轴线具有夹角,从而带动第二管端的位置发生变化,实现第二接风口移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风管结构,所述第一端部包括第一板,所述管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上,所述第二端部包括与所述第一板平行设置的第二板,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上,所述第一管端的端面和所述第二管端的端面平行设置。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板和第二板,可以使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结构更为简单,且第一管端的端面和第二管端的端面平行,第二管端在旋转过程中,第二管端的端面均在一个平面上移动,能更加顺利地在第二端部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进行切换连通。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风管结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管端的从动齿轮以及驱动所述从动齿轮转动的驱动源,所述从动齿轮带动所述第一管端自转,以使所述连接管转动。通过驱动从动齿轮,进而带动连接管转动,这种驱动机构结构紧凑,驱动负载小。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风管结构,所述第一管端为圆形,所述第一管端具有径向向外伸出的第一凸缘,所述第一端部设置有供所述第一凸缘嵌入的第一环形槽。第一环形槽与第一凸缘的配合,能使圆形的第一管端自转过程中不发生移位,保证连接管的第一接风口与管接口连通。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风管结构,所述第二管端安装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一管端的旋转轴线共线,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管端自转,可使所述第二管端绕所述旋转轴旋转。旋转轴的设置,可以使第二管端旋转过程中更为平稳,能快速使第二接风口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进行切换连通。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风管结构,所述第二端部设置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与所述旋转轴共轴线,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位于所述第二环形槽内,所述第二管端设置有嵌入所述第二环形槽内的滑板。第二管端绕旋转轴转动过程中,第二管端的旋转外侧能通过滑板进行限位,使第二管端转动过程中不发生晃动。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模块,包括权利要求至任意一项所述的风管结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具有风道通路以连通室内,所述风道通路与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择一连通;新风管,所述新风管安装在所述管接口处;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二端部连接,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具有风道流路,所述风道流路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以及导引风机,所述导引风机设置所述壳体内,以使所述风道流路的气流由所述进风口流向所述出风口。
上述新风模块,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具有上述风管结构的新风模块,当驱动机构驱使第二接风口连通出风口时,导引风机将室内污风依次经风道通路、进风口导引进入风道流路,再依次经出风口、连接管及新风管送出室外;当驱动机构驱使第二接风口连通进风口时,导引风机将室外新风依次经新风管、连接管、进风口导引进入风道流路,再依次经出风口及风道通路送入室内。新风模块仅需要一根新风管即可实现单管进排气,无需额外增加过墙孔。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新风模块,所述第二接风口通过所述驱动机构移动,以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第二接风口连通所述出风口,且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风道通路;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第二接风口连通所述进风口,且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风道通路。第一状态对应的是通过新风管进行排风,第二状态对应的是通过新风管进行进风,通过移动第二接风口可以使新风模块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两种连通方式,并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外壳;权利要求或所述的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设置所述外壳内;以及新风通道,所述新风通道与所述风道通路相连通。
上述空调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应用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新风模块,室内污风可通过新风模块送入新风管排出,又可将室外新风通过新风模块经新风管送入室内,空调器在安装时,仅需打一个过墙孔供新风管使用,无需增加过墙孔,不会增加用户的安装成本。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所述新风通道末端设置有第二风机,所述外壳设置有供所述第二风机出风的至少一个新风出口。第二风机启动后,能进一步将新风通道的气流引至新风出口,使气流流动更为顺畅。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还包括净化模块,所述净化模块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内以对新风通道的气流进行净化。化模块能对新风通道的气流进行净化,净化后再由新风出口送出,提高洁净度,提高用户体验的舒适性。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所述外壳开设有连通所述新风通道的至少一个净化进风口,所述净化进风口连通所述新风通道。在引进新风的同时,还可以将室内空气一并引至净化模块进行净化;或者单独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风管结构的透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的透视图一,其中第二接风口连通出风口;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的透视图二,其中第二接风口连通进风口;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的结构爆炸图一,其中第二接风口连通出风口;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的结构爆炸图二,其中第二接风口连通进风口;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的透视图一,其中第二接风口连通出风口;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的剖视图二,其中第二接风口连通进风口;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透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排污风模式的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新风模式的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净化模式的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新风及净化模式的空气流动示意图。
附图标记:
外壳100,净化进风口111,净化进风口转板112,第二风机101,新风通道102,净化模块103,除甲醛模块104,新风出口121,
新风管211,管接头212,铁丝网213,
风管结构300,切换支架310,第一端部311,第一环形槽压板312,第二环形槽压板313,第一环形槽314,第二环形槽315,连接管321,第一接风口322,第二接风口323,第一凸缘324,滑板325,旋转轴326,驱动机构330,电机331,主动齿轮332,从动齿轮333,风道通路341,管接口342,连通口343,进风口344,出风口345,
新风模块400,第二端部411,壳体412,导引风机413,风道流路414。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发明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的新风模块主要采用单管进风式结构或或双管进排风式结构,若采用单管进风式结构,无法对室内污风进行排放,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室内空气就显得沉闷,舒适性较差;若采用双管式进排风结构,则多了一根管和连接结构,结构成本增加,同时售后安装需要增加一个过墙孔,用户需要额外再付多一个孔的打孔费用,安装成本高。
下面参照图1至图14,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新风模块400,该新风模块400可以设在空调器中,具体是可以设在空调器的室内机中。
下面参考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风管结构300,该风管结构300可以设在新风模块中。
如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风管结构,包括第一端部311、第二端部411、连接管321以及驱动机构330。
如图1和图7所示,切换支架310安装在第二端部411上,第一端部311为切换支架310的一部分,连接管321位于第一端部311和第二端部411之间。
第一端部311设置有管接口342,第二端部411设置有进风口344和出风口345,可结合图2至图4进行理解,连接管321位于切换支架310内,连接管321具有相连通的第一接风口322和第二接风口323,第一接风口322与管接口342连通,即管接口342连通第二接风口323。
其中,第一端部311包括第一板,管接口342设置在第一板上,第二端部411包括第二板,进风口344和出风口345设置在第二板上。这种设置,第一端部311和第二端部411的结构更为简单,如图1所示,切换支架310的一端为第一端部311的第一板,切换支架310的另一端与第二端部411的第二板连接。
如图2所示,驱动机构330安装在切换支架310上,驱动机构330与连接管321连接,用于驱使第二接风口323移动,以使第二接风口323连通进风口344或出风口345。
本发明实施例的风管结构300可以设在新风模块中,若需要排走室内污风时,驱动机构330驱使第二接风口323连通出风口345,室内污风可以由出风口345流至连接管321并排出室外;若需要向室内补充新风,驱动机构330驱使第二接风口323连通进风口344,室外新风可以通过连接管321流进进风口344,将室外新风送进室内。本发明实施例的风管结构300,通过设置连接管321,仅设置一个管接口342即可分别连通进风口和出风口,实现切换,管接口342既用于排风,又用于进风。在本发明实施例的风管结构300时,仅需将新风管与管接口342连接,即可实现单管进排气。
而目前的相关技术中,新风模块采用双管式进排风结构,可以理解为这种新风模块设置新风管进行进风,设置排风管进行排风。本发明实施例的风管结构300可应用到目前的新风模块中,实现单管进排气。
具体的,驱动机构330驱使连接管321转动以使第二接风口323移动。其中,如图1、图6及图7,连接管321包括管段、设置在管段一端的第一管端、以及设置在管段另一端的第二管端,第一接风口322设置在第一管端,第二接风口323设置在第二管端,驱动机构330驱动第一管端自转以使第二接风口323移动。进一步的,管段的至少一部分中心轴线与第一管端的旋转轴线具有夹角。因此,连接管321转动过程中,第一管端自转,由于管段的至少一部分中心轴线与第一管端的旋转轴线有夹角,则必然带动第二管端的位置发生变化,实现第二接风口323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可参照图6和图7,管段在设置第一管端的一端开设有斜开口,从而实现管段的中心轴线与第一管端的旋转轴线具有夹角。当然,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管段可采用折弯方式,从而使中间部分的中心轴线与第一管端的旋转轴线具有夹角,或者是,使设置第二管端的部分的中心轴线与第一管端的旋转轴线具有夹角,即使管段在设置第一管端的部分的中心轴线与第一管端的旋转轴线重合,也同样能带动第二管端的位置发生变化。
另外,第一板与第二板都是平板形式,第一板与第二板平行设置,第一管端的端面和第二管端的端面平行设置。具体可采用,管段两端具有相同角度的斜开口,从而使第一管端的端面和第二管端的端面平行,正是第一管端的端面和第二管端的端面平行,第二管端在旋转过程中,第二管端的端面均在一个平面上移动,能更加顺利地在第二端部411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进行切换连通,即第二接风口323在移动过程中,可以顺利与进风口344连通,或顺利与出风口345连通,实现快速切换。
当然,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部311可以采用其它结构形式,例如框架结构,同时在框架结构上安装管道,管接口342设置在管道端部,同样,第二端部411也可采用类似的结构形式,因此,不能理解为第一板为第一端部311的唯一结构,也不能理解为第二板为第二端部411的唯一结构。
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端的端面和第二管端的端面亦可不平行设置,此时,第一管端自转过程中,第二管端的端面移动轨迹类似圆锥状,第二端部411设置与之相适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当然,第二管端的端面需要设置为曲面。这种连接管321的设置方式同样能实现第二接风口323移动。
可参照图4,驱动机构330,具体的,包括设置在第一管端的从动齿轮333以及驱动从动齿轮333转动的驱动源,从动齿轮333带动第一管端自转,以使连接管321转动。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源为安装在切换支架310的电机331,电机310输出轴连接有主动齿轮332,主动齿轮332与从动齿轮333啮合,电机331启动,通过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332和从动齿轮333,来带动连接管321转动,从而使第二接风口323的位置移动。
如图2、图4、图6所示,此时,第二接风口323与出风口345连通;按图2所示箭头方向,驱动源驱动连接管321转动,第二接风口323连通进风口344,即图3、图5、图7所示状态。再者,按图3所示箭头方向,驱动源驱动连接管321转动,第二接风口323重新连通出风口345。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机构并不仅限于齿轮传动的方式,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可以采用为其它的传动形式,例如皮带传送、链条传送,均可以带动连接管321转动。
连接管321在转动过程中,在切换支架310设置限位组件对连接管321进行限位,可以使连接管321转动更为顺畅。本实施例中,第一管端和第二管端均为圆形,可以理解为管段为圆管制作而成。
如图1、图4至图7,第一管端具有径向向外伸出的第一凸缘324,第一端部311设置有供第一凸缘324嵌入的第一环形槽314,如此,通过第一环形槽314与第一凸缘324的配合,能使第一管端自转过程中不发生移位,保证连接管321的第一接风口322与管接口342始终连通。具体的,第一端部311在管接口342处安装一个第一环形槽压板312,第一环形槽压板312开设有环形槽口,第一环形槽压板312在安装到第一端部311后,第一环形槽压板312开设的环形槽口朝向第一端部311,从而在第一端部311一侧形成所述第一环形槽314。
如图1、图5至图7,第二管端安装有旋转轴326,旋转轴326的轴线与第一管端旋转轴线共线,驱动机构330驱动第一管端自转,可使第二管端绕旋转轴326旋转。相应的,第二端部411具有供旋转轴326插入的轴孔。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环形槽314与第一凸缘324的配合,是对第一管端进行轴向限位和径向限位;第二管端通过旋转轴326进行轴向限位,即第二管端始终是绕旋转轴326旋转。
另外,作为优选,对第二管端进行径向限位,具体的是第二端部411设置有第二环形槽315,第二环形槽315与旋转轴326共轴线,进风口344和出风口345均位于第二环形槽315内,第二管端设置有嵌入第二环形槽315内的滑板325。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管端旋转过程中,旋转内侧一端通过旋转轴326进行轴向限位,旋转外侧通过滑板325与第二环形槽315的配合来进行径向限位,从而使第二管端转动过程中不发生晃动。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中,第二管端可以设置径向向外伸出的第二凸缘,滑板325作为第二凸缘的一部分,因为在第二管端转动过程中,只有部分第二凸缘嵌入第二环形槽315进行滑动。其中,切换支架310在连接第二端部411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环形槽压板313,第二环形槽压板313开设有环形槽口,第二环形槽压板313可以与切换支架310一体成型,切换支架310在与第二端部411连接后,第二环形槽压板313开设的环形槽口朝向第二端部411,从而在第二端部411一侧形成所述第二环形槽315。
采用对连接管321进行转动,既可使连接管321的第一接风口322始终连通管接口342,又可移动连接管321的第二接风口323的位置,使其连通进风口344或出风口345,实现转动切换,且驱动机构330整体结构紧凑,不会占据内部太多的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接风口323的移动方式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亦可平移第二接风口323,使第二接风口323连通进风口344或出风口345,例如,移动管321可设置成柔性管,可设置平移机构来对移动管321的第二管端进行平移,从而使第二接风口323移动。当然,平移机构亦有多种样式,例如采用齿轮齿条机构来对移动管321的第二接风口323进行平移,并辅以导轨滑块进行限位。
参照图2至图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新风模块,包括上述的风管结构300、新风管211、壳体412以及导引风机413,其中,新风管211安装在管接口342处。壳体412与第二端部411连接,壳体412与第二端部411之间具有风道流路414,风道流路414一端与进风口344连通,另一端与出风口345连通,导引风机413设置壳体412内以使风道流路414的气流由进风口344流向出风口355。
具体而言,新风模块400工作时,导引风机423可以在风道流路414内旋转以在风道流路414内形成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气流可以通过进风口344进入到风道流路414内并在风道流路414内流通,新风气流在风道流路414内流通完成后可以通过出风口345流出。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端部311和第二端部411之间具有风道通路341以连通室内,风道通路341与进风口344、出风口345择一连通。如图1、图4及图5,切换支架310为一体式支架,一端为所述第一端部311,另一端与第二端部411连接,两侧相互贯通,即,第一端部311为切换支架310的一部分,切换支架310成型有风道通路341,切换支架310两侧具有连通风道通路341的连通口343。
第二接风口323通过驱动机构330移动,以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第一状态如图6所示,对应的是通过新风管211进行排风,第二接风口323连通出风口345,且进风口344连通风道通路341,导引风机413将室内污风依次经连通口343、风道通路341、进风口344导引进入风道流路414,再依次经出风口345、连接管321及新风管211送出室外。
第二状态如图7所示,第二状态对应的是通过新风管211进行进风,第二接风口323连通进风口344,且出风口345连通风道通路341,导引风机413将室外新风依次经新风管211、连接管321、进风口导引进入风道流路414,再依次经出风口345、风道通路341及连通口343送入室内。
新风模块400仅需要一根新风管211即可实现单管进排气,无需额外增加过墙孔。
可以理解的是,导引风机413采用离心风机,离心风机的蜗壳作为外壳412的一部分,减少用料成本。另外,第二端部411与壳体412采用一体成型,可降低成本,切换支架310再与第二端部411进行安装,可以简化安装流程。
优选的,管接口342安装有管接头212,新风管211安装在管接头212上,另外,在管接头212内安装有用于防止鼠、虫爬入的铁丝网213。
参照图8至图1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外壳100、上述的新风模块以及新风通道102。其中,新风模块设置外壳100内,新风通道102与风道通路341相连通。空调器仅采用一根新风管211即可实现间歇性地进新风及排污风功能,即,室内污风可通过新风模块400送入新风管211排出,又可将室外新风通过新风模块400经新风管211送入室内,保证室内空气的舒适性,又不增加用户的安装成本,为用户带来便利。
参照图9和图10,新风通道102末端设置有第二风机101,外壳100设置有供第二风机101出风的至少一个新风出口12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新风出口121可以设置多个,如图8和图9所示,外壳100两侧各设置一个新风出口121,外壳100前侧设置一个新风出口121,新风通道102的气流经过第二风机101带动后,流动更为顺畅。
如图9和图10所示,空调器还包括净化模块103,净化模块103设置在新风通道102内以对新风通道102的气流进行净化。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还设置除甲醛模块104,以对经净化模块103净化后的气流再进行除甲醛。利用除甲醛模块104清除空气中的甲醛等有害物质,保障用户的健康。为了便于更换,净化模块103和除甲醛模块104均采用抽屉式结构,方便用户进行拆装。
在立式柜机中,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二风机101位于新风模块400上方,具体的,第二风机101位于除甲醛模块104上方,除甲醛模块104安装在净化模块103上方,净化模块103位于新风模块400上方。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净化模块103可采用HEPA网和/或IFD集尘模块。
外壳100开设有连通新风通道的至少一个净化进风口111,净化进风口111连通新风通道102。其中,净化进风口111设置有净化进风口转板112来控制净化进风口111的开闭。本实施例中,在外壳100两侧各设置一个净化进风口111。
参照图11,排污风模式,驱动机构300驱使第二接风口323连通出风口345,结合图5和图8,导引风机413启动,将室内污风由净化进风口111引入至新风通道102,再依次经连通口343、风道通路341、进风口344导引进入风道流路414,再依次经出风口345、连接管321及新风管211送出室外。
参照图12,进新风模式,驱动机构300驱使第二接风口323连通进风口344,导引风机413启动,将室外新风依次经新风管211、连接管321、进风口导引进入风道流路414,再依次经出风口345、风道通路341及连通口343送入新风通道102,同时开启第二风机101,将室外新风送至新风出口121。其中,室外新风在新风通道102内经净化模块103滤除杂质,经除甲醛模块104去除甲醛等有害物质,为用户带来更健康、舒适的净化新风。
参照图13,净化模式,导引风机413关闭,开启第二风机101,将室内空气从净化进风口111引进新风通道102进而送至新风出口121。其中,室内空气在新风通道102内经净化模块103滤除杂质,经除甲醛模块104去除甲醛等有害物质,为用户带来更健康、舒适的净化新风。
参照图14,进新风及净化模式,驱动机构300驱使第二接风口323连通进风口344,导引风机413启动,将室外新风依次经新风管211、连接管321、进风口导引进入风道流路414,再依次经出风口345、风道通路341及连通口343送入新风通道102,同时开启第二风机101,将室外新风送至新风出口121。于此同时,打开净化进风口111,使室内空气进入到新风通道102,与室外新风一同经净化模块103滤除杂质,经除甲醛模块104去除甲醛等有害物质,再通过新风出口121送入室内。
其中,图11至图14中,用实线箭头表示室外新风的流向,用虚线表示室内空气的流向。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4)
1.一种风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设置有管接口;
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所述连接管具有相连通的第一接风口和第二接风口,所述第一接风口与所述管接口连通;以及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连接管连接,用于驱使所述第二接风口移动,以使所述第二接风口连通所述进风口或所述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驱使所述连接管转动以使所述第二接风口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包括管段、设置在所述管段一端的第一管端、以及设置在所述管段另一端的第二管端,所述第一接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管端,所述第二接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管端,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管端自转以使所述第二接风口移动,所述管段的至少一部分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管端的旋转轴线具有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包括第一板,所述管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上,所述第二端部包括与所述第一板平行设置的第二板,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上,所述第一管端的端面和所述第二管端的端面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管端的从动齿轮以及驱动所述从动齿轮转动的驱动源,所述从动齿轮带动所述第一管端自转,以使所述连接管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风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端为圆形,所述第一管端具有径向向外伸出的第一凸缘,所述第一端部设置有供所述第一凸缘嵌入的第一环形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端安装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一管端的旋转轴线共线,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管端自转,可使所述第二管端绕所述旋转轴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设置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与所述旋转轴共轴线,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位于所述第二环形槽内,所述第二管端设置有嵌入所述第二环形槽内的滑板。
9.一种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风管结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具有风道通路以连通室内,所述风道通路与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择一连通;
新风管,所述新风管安装在所述管接口处;
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二端部连接,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具有风道流路,所述风道流路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以及
导引风机,所述导引风机设置所述壳体内,以使所述风道流路的气流由所述进风口流向所述出风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风口通过所述驱动机构移动,以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第二接风口连通所述出风口,且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风道通路;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第二接风口连通所述进风口,且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风道通路。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设置所述外壳内;以及
新风通道,所述新风通道与所述风道通路相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通道末端设置有第二风机,所述外壳设置有供所述第二风机出风的至少一个新风出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净化模块,所述净化模块设置在所述新风通道内以对新风通道的气流进行净化。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开设有连通所述新风通道的至少一个净化进风口,所述净化进风口连通所述新风通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17257.0A CN111156678B (zh) | 2020-02-25 | 2020-02-25 | 风管结构、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17257.0A CN111156678B (zh) | 2020-02-25 | 2020-02-25 | 风管结构、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56678A CN111156678A (zh) | 2020-05-15 |
CN111156678B true CN111156678B (zh) | 2025-02-28 |
Family
ID=70566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117257.0A Active CN111156678B (zh) | 2020-02-25 | 2020-02-25 | 风管结构、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15667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03795A (zh) * | 2020-06-11 | 2021-12-1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新风装置、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CN112815449A (zh) * | 2021-01-28 | 2021-05-1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新风切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 |
CN114659256B (zh) * | 2022-03-08 | 2023-06-27 | 江苏环亚医用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医疗机构用可控式空调输送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6723089U (zh) * | 2017-04-01 | 2017-12-08 | 浙江久恩风机有限公司 | 一种柜式离心风机 |
CN109974186A (zh) * | 2019-02-21 | 2019-07-05 | 广东伊斐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热交换的进排风管道及使用该管道的新风系统 |
CN211575447U (zh) * | 2020-02-25 | 2020-09-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风管结构、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686024B1 (ko) * | 2004-07-28 | 2007-02-2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청정 겸용 환기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운전방법 |
CN110081519B (zh) * | 2019-04-29 | 2023-07-1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新风装置控制方法 |
-
2020
- 2020-02-25 CN CN202010117257.0A patent/CN11115667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6723089U (zh) * | 2017-04-01 | 2017-12-08 | 浙江久恩风机有限公司 | 一种柜式离心风机 |
CN109974186A (zh) * | 2019-02-21 | 2019-07-05 | 广东伊斐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热交换的进排风管道及使用该管道的新风系统 |
CN211575447U (zh) * | 2020-02-25 | 2020-09-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风管结构、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56678A (zh) | 2020-05-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156678B (zh) | 风管结构、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 |
WO2018148941A1 (zh) | 风道和空气处理设备 | |
CN211575447U (zh) | 风管结构、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 |
CN113237138A (zh) | 新风装置及空调器 | |
JP2006090625A (ja) | 送風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 |
CN113531675A (zh) | 空调室外机、空调 | |
CN214501476U (zh) | 空气调节设备 | |
CN213747047U (zh) | 空气处理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2880047A (zh) | 空气调节设备 | |
CN208553631U (zh) | 一种挥发性有机物吸附装置 | |
CN211695286U (zh) |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 |
CN112856582B (zh) | 新风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KR20080026287A (ko) | 공기조화기 | |
CN112944536A (zh) | 一种新风系统 | |
CN218269456U (zh) |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 |
CN115251757B (zh) | 一种清洁设备 | |
CN21951089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8222791U (zh) | 一种导风模块及采用该导风模块的空调 | |
CN215372698U (zh) | 新风装置及空调器 | |
CN216620159U (zh) | 空气净化器 | |
CN214620027U (zh) | 出风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 |
CN214370752U (zh) | 多功能的新风机 | |
CN118775986A (zh) | 新风模块、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 |
CN113639360A (zh) |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
CN114543187A (zh) | 空气处理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