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03450A - 线圈线材、电流传感器部件以及电流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线圈线材、电流传感器部件以及电流传感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103450A CN111103450A CN201910904491.5A CN201910904491A CN111103450A CN 111103450 A CN111103450 A CN 111103450A CN 201910904491 A CN201910904491 A CN 201910904491A CN 111103450 A CN111103450 A CN 1111034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
- insulating film
- core wire
- winding
- co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01F5/06—Insulation of winding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5/00—Details of measuring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17/00 - G01R29/00, G01R33/00 - G01R33/26 or G01R35/00
- G01R15/14—Adaptations providing voltage or current isolation, e.g. for high-voltage or high-current networks
- G01R15/18—Adaptations providing voltage or current isolation, e.g. for high-voltage or high-current networks using inductive devices, e.g. transformers
- G01R15/183—Adaptations providing voltage or current isolation, e.g. for high-voltage or high-current networks using inductive devices, e.g. transformers using transformers with a magnetic cor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5/00—Details of measuring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17/00 - G01R29/00, G01R33/00 - G01R33/26 or G01R35/00
- G01R15/14—Adaptations providing voltage or current isolation, e.g. for high-voltage or high-current networks
- G01R15/18—Adaptations providing voltage or current isolation, e.g. for high-voltage or high-current networks using inductive devices, e.g. transformers
- G01R15/181—Adaptations providing voltage or current isolation, e.g. for high-voltage or high-current networks using inductive devices, e.g. transformers using coils without a magnetic core, e.g. Rogowski coil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5/00—Details of measuring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17/00 - G01R29/00, G01R33/00 - G01R33/26 or G01R35/00
- G01R15/14—Adaptations providing voltage or current isolation, e.g. for high-voltage or high-current networks
- G01R15/20—Adaptations providing voltage or current isolation, e.g. for high-voltage or high-current networks using galvano-magnetic devices, e.g. Hall-effect devices, i.e. measuring a magnetic field via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 current and a magnetic field, e.g. magneto resistive or Hall effect devic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currents or voltages or for indicating presence or sign thereof
- G01R19/0092—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currents or voltages or for indicating presence or sign thereof measuring current onl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5—Magnetic cores made from strips or ribb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4—Insulation between coil and core, between different winding sections, around the coil; Other insulation structures
- H01F27/325—Coil bobbi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20—Instruments transformers
- H01F38/22—Instruments transformers for single phase AC
- H01F38/28—Current transformers
- H01F38/30—Constru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01F5/02—Coils wound on non-magnetic supports, e.g. form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01F5/0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coils, e.g. lead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6—Mounting, supporting or suspend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not being of the signal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asuring Instrument Details And Bridges, And Automatic Balanc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线圈线材、电流传感器部件以及电流传感器。线圈线材具备:具有挠性和导电性的芯线(21);以及导电性的金属线(220)被第一绝缘膜(221)包覆而形成的绕组线(22),芯线(21)的一个端部(p1)与绕组线(22)的一个端部(p2)电连接,并且绕组线(22)形成多个环形圈,多个环形圈卷绕在芯线(21)的周围并以芯线(21)作为共同的中心轴,并构成为满足以下条件(i)或(ii)。(i)芯线表面露出,多个环形圈的至少一部分的绕组线的内周面与芯线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比第一绝缘膜的厚度要小。(ii)在芯线表面形成有第二绝缘膜,多个环形圈的至少一部分的绕组线的内周面与第二绝缘膜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比第一绝缘膜和第二绝缘膜之中厚度大的绝缘膜厚度要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圈线材、电流传感器部件以及电流传感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流传感器,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通常使用将一次绕组线和二次绕组线卷绕在环形磁芯的变换式的传感器。在像这样的传感器之中,通过将作为测定对象的电流流入一次绕组线,在环形磁芯引起磁通量的变化,以此能够在二次绕组线内部产生感应电流。于是,通过检测二次绕组线所流动的电流,能够测定一次绕组线的电流。
另外,如专利文献2所示,在另一种类型的电流传感器之中,设置磁性体磁芯,该磁性体磁芯成为被检测电流所产生的轨道磁通量的磁路,在该磁性体磁芯的间隙内设置有霍尔元件。从该霍尔元件所输出的电信号的水准,根据被检测电流所引起的轨道磁通量的强度和方向而变化。所以,从该霍尔元件所输出的电信号被放大电路放大,并作为被检测电流的电流值而输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20367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3-619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的结构之中,每个都必须利用磁性磁芯,所以存在有传感器构成部件的数量多、传感器的尺寸和重量变大的缺点。另外,由于使用磁性磁芯,也存在有传感器安装非常困难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内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感器的尺寸和重量小、安装容易的电流传感器。
本发明的线圈线材,具备:具有挠性和导电性的芯线;以及导电性的金属线被第一绝缘膜包覆而形成的绕组线,所述芯线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绕组线的一个端部电连接,并且所述绕组线形成多个环形圈,多个所述环形圈卷绕在所述芯线的周围并以所述芯线作为共同的中心轴,所述线圈线材满足以下条件(i)和条件(ii):
(i)所述芯线的表面露出,多个所述环形圈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绕组线的内周面与所述芯线的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比所述第一绝缘膜的厚度要小,
(ii)在所述芯线的表面形成有第二绝缘膜,多个所述环形圈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绕组线的内周面与所述第二绝缘膜的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比所述第一绝缘膜和所述第二绝缘膜之中厚度大的绝缘膜的厚度要小。
本发明的电流传感器部件,具备:具有筒形状部的线轴部,该筒形状部具有筒形状;围绕所述筒形状部的中心轴而多匝卷绕在所述线轴部的上述的线圈线材;以及与所述芯线的所述一个端部不同的另一个端部和所述金属线的所述一个端部不同的另一个端部分别相连接的第一引出线和第二引出线,所述芯线构成所述线圈线材。
另外,本发明的电流传感器部件,具有:在两端具有端子部的长尺状的导体部件;以及卷绕在所述导体部件的上述的线圈线材。
本发明的电流传感器,具备:上述的线圈线材;以及连接在所述芯线的与所述一个端部不同的另一个端部和所述金属线的与所述一个端部不同的另一个端部之间、并检测电信号的检测器,所述芯线构成所述线圈线材,所述电流传感器检测由卷绕所述线圈线材而形成的线圈线材圈之中所通过的电流。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构成部件数量少、尺寸和重量小、安装也容易的电流传感器的线圈线材、电流传感器部件、以及由该部件构成的电流传感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流传感器部件概况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适用图1所示的线圏线材的电流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3A是表示线圈线材一部分的示意立体图。
图3B是将图3A所示的线圏线材切开的剖面图。
图4A是表示绕组线与芯线相隔预定距离d而卷绕、并且芯线具有第二绝缘膜的状态的图。
图4B是表示绕组线与芯线相隔预定距离d而卷绕、并且芯线露出的状态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绕组线的内周面的图。
图6A是表示绕组线与芯线相接触地卷绕、并且芯线具有第二绝缘膜的状态的图。
图6B是表示绕组线与芯线相接触地卷绕、并且芯线露出的状态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具备线轴部的电流传感器部件的图。
图8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在线轴部卷绕线圈线材的状态的图。
图8B是表示将图8A一部分放大的放大图。
符号说明
1:电流传感器部件;2:线圈线材;5:导体部件;6、9:线轴部;8:外部电路(检测器);11、31:电流传感器部件;20:线圈线材圈;21:芯线;21a、211a:表面;22:绕组线;61、91:筒形状部;62、63:绕组线固定部;64、94:插通孔;100:电流传感器;211:第二绝缘膜;212:第一引出线;220:金属线;221:第一绝缘膜;222:第二引出线;p1、p2、p3、p4:端部;r:环形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所有的附图之中,对于同样的构成要素付与同样的符号并适当地省略重复说明。另外,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附图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构成和功能等的图,不一定正确地表示其尺寸比例、粗细、长度、宽度以及高度。另外,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不局限于附图所表示的形状。
更进一步,在本说明书之中,将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总称为“本实施方式”。
[概况]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使用线圈线材2的电流传感器部件1的图。电流传感器部件1是使用在电流传感器上的一个部件。
如后面详细叙述的,线圈线材2是将绕组线卷绕在芯线而构成的。图1所示的电流传感器部件1,是将线圈线材2卷绕在长尺状的导体部件5而构成的。导体部件5由具有导电性的电线以及包覆电线的绝缘性的树脂制成的绝缘膜构成。另外,由于线圈线材2的绕组线22(参照图2等)的表面被第一绝缘膜221(参照图4A、图4B等)包覆,所以线圈线材2和导体部件5互相绝缘。
在本实施方式之中,虽然导体部件5的剖面为圆形,但并不局限于该构成,导体部件5例如也可以是剖面为矩形的。在图1所示的电流传感器部件1,导体部件5是电流传感器部件1构成为电流传感器的情况时的、成为测定对象的电流的流路的线,测定对象的电流通过电极流入导体部件5并从导体部件5流出。
线圈线材2,相对于导体部件5,在导体部件5的长度方向上以大约错开线圈线材2粗细的方式而沿导线的周方向卷绕。在本说明书之中,将像这样的绕组线卷绕方法记为螺旋状卷绕。
在本实施方式之中,线圈线材2由芯线21(参照图2等)和绕组线22形成。芯线21连接有第一引出线212,绕组线22连接有第二引出线222。第一引出线212、第二引出线222是将芯线21和绕组线22与图2所示的外部电路8相连接的导线。此外,在图2中,为了容易表达,虽然将螺旋状卷绕的线圈线材2表达为只卷绕一匝,但实际上,线圈线材2沿其卷轴(与电流i相同方向)无间隙地卷绕为2匝以上。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线圈线材2、使用线圈线材2的电流传感器部件以及电流传感器依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线圈线材)
首先,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线材2的电特性进行说明。
图2是用于说明适用图1所示的线圈线材2的电流传感器100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线圈线材210是由芯线21以及螺旋状卷绕在芯线21的绕组线22而构成的。芯线21和绕组线22是分别不同的导线,各个导线之中的一个端部p1、p2在点P相连接。另外,芯线21的与端部p1不同侧的端部p3、绕组线22的与端部p2不同侧的端部p4,分别是例如与图2所示的外部电路8相连接的第一引出线212的端部,第二引出线222的端部。外部电路8是用于观测从芯线21、绕组线22所输出的电信号(例如电压)的电路,该信号例如作为端子p5、p6之间的电压(e)而观测。像这样的外部电路8,作为检测电流的检测器而起作用。电流传感器100检测并测定由卷绕线圈线材2而形成的线圈线材圈20的中心所通过的电流i。
图3A是表示线圈线材的一部分的示意立体图。图3B是将图3A所示的线圈线材沿与芯线21的切线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切开的横向剖面图。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之中,构成电流传感器部件1的芯线21和绕组线22的粗细是任意的,在如图1所示的电流传感器部件1之中,与芯线21相比绕组线22充分地细,但是在图3A和图3B之中,芯线21和绕组线22示例为粗细大致相等。
如图3A和图3B所示,像这样的线圈线材2,在多数的情况下,是由在芯线21的周围包覆形成有第二绝缘膜211而构成的。螺旋状卷绕的绕组线22的金属线220(参照图4A和图4B)彼此互相不接触,另外,如果金属线220与芯线21互相不接触,则从理论上来说,作为传感器的线材而起作用。另外,也可以在芯线21包覆形成有第二绝缘膜211。
与此相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线材2如下述构成。
图4A、图4B和图5,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线圈线材2的形状的图。其中,图4A、图4B是用图3A、图3B中所示x、y、z座标的x-y平面将线圈线材2切开、向-z方向观察切开面时的剖面图。图4A、图4B都表示绕组线22是与芯线21相隔预定距离d而卷绕的状态。图4A表示芯线21具有第二绝缘膜211的例子,图4B表示芯线22露出的例子的图。图5表示省略了图4A、图4B的芯线21的图示、且绕组线22形成环形圈r的图。从图4A到图5,毎个图都是示意图。
如图4A、图4B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线材2具备:具有挠性和导电性的芯线21;以及导电性的金属线被第一绝缘膜221包覆而形成的绕组线22。芯线21的一个端部p1(参照图2)与绕组线的一个端部p2(参照图2)电连接,并且,绕组线22形成多个环形圈r(参照图3A、图3B),多个环形圈r卷绕在芯线21的周围并以芯线作为共同的中心轴。
芯线21所要求的挠性,只要是将芯线21成为环状而能够形成线圈线材圈20(参照图2)的程度即可,线圈线材圈20的直径根据适用线圈线材2而构成的电流传感器的用途来决定。芯线21形成的线圈线材圈20的直径越小,则对于芯线21要求有越大的挠性。绕组线22由金属线220和以包覆金属线220的方式而形成(包覆形成)的第一绝缘膜221构成的。
芯线21和金属线220,例如可以是直径0.025mm至3.2mm的软铜线(剖面为圆形)。另外,第一绝缘膜221,例如也可以是将厚度0.003mm至0.035mm程度的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了的清漆的绝缘包覆膜。对于高分子化合物,例如也可以使用聚乙烯醇缩甲醛、聚氨酯、聚酰胺酰亚胺、聚酯、尼龙等。
另外,第二绝缘膜211,也可以与第一绝缘膜221同样,是将厚度0.003mm至0.035mm程度的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了的清漆的绝缘包覆膜。对于高分子化合物,例如也可以使用聚乙烯醇缩甲醛、聚氨酯、聚酰胺酰亚胺、聚酯、尼龙等。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不限制芯线21和金属线220的剖面为圆形。芯线21和金属线220的剖面也可以为楕円形或矩形,也可以为多边形。
更进一步,芯线21和绕组线22也可以是相同的线材,也就是材料、尺寸等全部相同,也可以是一部分的规格不同的线材。另外,也可以是一个为单线,而另一个为由多个线材构成的利兹线(Litz Wire)。
在第一实施方式之中,芯线21和金属线220只要被绝缘就可以,芯线21也可以是被绝缘膜包覆(参照图4A),或者也可以不包覆(参照图4B)。
如图4A所示,在芯线21的表面形成有第二绝缘膜211的情况时,多个环形圈r的至少一部分的绕组线的内周面S(参照图5)与第二绝缘膜211的表面211a的最短距离d,比第一绝缘膜221的厚度t1和第二绝缘膜211的厚度t2之中厚度大的绝缘膜的厚度要小。也就是说,若以上述绝缘包覆膜的数值例子为基准,则最短距离d能够为从0.003mm以下到0.035mm以下的数値。在图4A所示例之中,能够清楚地知道:厚度t1和厚度t2之中,厚度t2比厚度t1充分地大,最短距离d比厚度t2小。
如图5所示,绕组线22的内周面S是绕组线22周面之中、朝向芯线21一侧的面,是与芯线21直接或通过第二绝缘膜211而能够接触的面的范围。
另外,"多个环形圈r的至少一部分"是指多个环形圈r之中的一部分或全部,是在所有的环形圈r之中除去内周面S与表面211a的距离为最短距离d以上的。另外,最短距离是指环形圈r的内周面S上的各个点之中的、离表面211a最近的点和表面211a之间的距离。于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这样的结构,并不是将内周面S上的与表面211a的距离比最短距离d长的点除外的。
但是,第一实施方式,在芯线21的表面形成有第二绝缘膜211的情况时,优选多个环形圈r的至少一部分的绕组线22的内周面S在遍及整个周面与第二绝缘膜211的表面211a相接触。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之中,如图4B所示,在芯线21的表面露出的情况时,多个环形圈r的至少一部分的绕组线22的内周面S与芯线21的表面211a的最短距离d,比第一绝缘膜221的厚度t1要小。此处所说的最短距离是指,环形圈r的内周面S上的各点之中的离表面21a最近的点和表面21a之间的距离。在第一实施方式之中,在芯线21的表面露出的情况时,优选多个环形圈r的至少一部分的绕组线22的内周面S在遍及整个周面与芯线21的表面21a相接触。
更进一步,第一实施方式,根据上述条件,内周面S和表面211a或芯线21的表面21a之间的距离为"零",也就是说内周面S和表面211a也可以相接触。图6A和图6B每一个图都表示绕组线22和芯线21相接触而卷绕的状态。图6A是表示芯线21具有第二绝缘膜211的例子,图6B是表示绕组线22露出的例子。在芯线21与第二绝缘膜211相接触的例子之中,多个环形圈r的至少一部分的绕组线22的内周面S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绝缘膜211的表面211a或芯线21的表面21a相接触。
如上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由于绕组线22与芯线21相接近或相接触,所以线圈线材2所占用的空间变小,能够提高节省空间的效果,并能够抑制金属线220的高阻抗化。另外,绕组线22和芯线21之间的寄生电容,能够通过第一绝缘膜221或第二绝缘膜211的膜厚,更进一步地通过第一绝缘膜221、第二绝缘膜211的介电常数等而调整。第二绝缘膜211和第一绝缘膜221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另外,膜厚也可以根据寄生电容而调整。
另外,如上面所规定的最短距离d,是以绕组线22与芯线21或第二绝缘膜211相接触的方式卷绕之后、因弹性回复等而有若干回复情况所发生程度的值。另外,最短距离d为零的情况,是考虑到卷绕的绕组线22被加热等处理而维持原状态的情况。像这样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线材2,在绕组线22卷绕时,与芯线21或第二绝缘膜211之间的距离的偏差小,在用于电流传感器的情况下对减少电流传感器的产品的偏差有效。
更进一步,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线材2,能够以任意长度的方式而成形,能够卷绕在任何位置而使用。所以,能够将线圈线材2直接卷绕在任意部位而使用,该任意部位施加成为测定对象的电流。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线材2,如从图4A至图6B所示,形成多个环形圈r的绕组线22,在遍及至少一部分的范围内与相邻的其他的环形圈r的绕组线22相接触。也就是说,在第一实施方式之中,多个环形圈r的每一个都以与相邻其他的环形圈r密切相接的方式而形成。"密切相接"是指,对于多个环形圈r,在将环形圈的排列压缩的方向上施加压力的情况下各个环形圈r相接触,并且在将施力解除的情况下而各个环形圈r受到互相分离方向上的力的状态。
至少一部分的范围是指,多个环形圈r所设置的范围之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就是说,第一实施方式,在多个环形圈r所设置的范围之中的一部分,并不是排除相邻的环形圈r处于互不接触的状态。
通过这样的结构,第一实施方式能够一边将金属线220的长度抑制在最小限度,一边能够増加单位长度的绕组线的数量。
(电流传感器部件)
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流传感器部件1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电流传感器部件1是将线圈线材2卷绕在导体部件5而构成的。
此时,在第一实施方式之中,更进一步地具备线轴部,该线轴部具有安装在导体部件5的外周部的筒形状部,线圈线材也可以卷绕在线轴部的筒形状部的外周部。
图7是用于说明具备线轴部6的电流传感器部件11的图。线轴部6具备筒形状部61以及设置在筒形状部61两端的绕组线固定部62、63。线轴部6具有插通孔64。线轴部6,通过将导体部件5插通在插通孔64而安装在导体部件5。在电流传感器部件11之中,线圈线材2通过卷绕在线轴部6而设置在导体部件5的周围。
线轴部6的材料是例如为树脂等的绝缘性材料。绕组线固定部62、63是形成在筒形状部61上的凸状部件,防止绕组线22越过绕组线固定部62、63而移动到筒形状部61的外侧。在第一实施方式之中,通过将绕组线固定部62、63之间的长度与绕组线22所能够卷绕的最小限度的长度相等,以此能够在环形圈r所设置的全部范围内使环形圈r彼此密切相接。
像这样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流传感器部件11,将产生作为测定对象的电流的器械,插通在线轴部6的筒形状部61。于是,根据测定对象的电流的变化,来进行电压的检测和电压值的测定。
[变形例]
另外,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流传感器部件1,也能够是不包含线轴部6的实施方式。在该情况时,将电流传感器部件1直接缠绕在导体部件5的外周侧之后,能够将其的第一引出线212和第二引出线222安装在后述的电流传感器的外部电路8。于是,不需要将已经固定的导体部件5拆下而安装电流传感器部件1,与现有的电流传感器相比,能够提高安装的方便性。
[电流传感器]
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流传感器100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流传感器100由以上说明的线圈线材2以及外部电路8(检测器)构成,该外部电路8连接在芯线21的与一个端部p1不同的另一个端部p3和金属线220的与一个端部p2不同的另一个端部p4之间、并检测电信号,芯线21构成线圈线材2。电流传感器100检测由卷绕线圈线材2而形成的线圈线材圈20之中所通过的电流i。像这样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流传感器100表示在图2。
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在电流传感器100,芯线21的端部p1和绕组线22的端部p2相连接,芯线21的另一个端部p3和绕组线22的另一个端部p4分别与第一引出线212、第二引出线222相连接。而且,作为检测电信号(电压)检测器而起作用的外部电路8,与第一引出线212、第二引出线222相连接。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流传感器100之中,根据卷绕线圈线材2而形成的线圈线材圈20的中央所通过的交流或脉冲状的电流i的变化,线圈线材2所产生的电压值和电场强度发生变化。外部电路8通过第一引出线212、第二引出线222之间的电压而检测出线圈线材2所发生的变化。外部电路8,也可以更进一步地具备扩大检测信号的扩大器、除去检测信号的噪音干扰的过滤器、显示检测值的显示部。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流传感器部件进行说明。
图8A和图8B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流传感器部件的图。图8A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在线轴部9卷绕线圈线材2的状态。图8B是表示将图8A所示电流传感器部件的一部分放大的放大图。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流传感器部件31具备:具有筒形状部91的线轴部9,该筒形状部91具有筒形状;以及围绕筒形状部91的中心轴A而多匝卷绕在线轴部9的线圈线材2。另外,电流传感器部件31具有与芯线21的端部p3和金属线220的端部p4分别相连接的第一引出线212和第二引出线222,芯线21构成线圈线材2。更进一步,在筒形状部91的上下方,形成有从筒形状部91向其直径方向突出的上锷部92和下锷部93。另外,在筒形状部91的中心,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中空部94。更进一步,上下方向上的筒形状部91的长度,与线圈线材圈20的直径相比非常小。另外,此时,筒形状部91的内周面,也可以不与导体部件5的外周面密切相接。通过这样,例如即使设置场所狭窄或有设置制约,也能够设置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流传感器。
第二实施方式的线轴部9,虽然与线轴部6同样地具备筒形状部91,但筒形状部91不是使导体部件5插通的这一点上与线轴部6不同。线轴部9的筒形状部91具有与中心轴A相垂直的剖面为圆形的圆筒形。此外,第二实施方式,不局限于筒形状部91为圆筒形,剖面也可以为楕円形或矩形,也可以为多边形。
像这样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流传感器部件31,将产生作为测定对象的电流的器械,插通在筒形状部91内的插通孔94。于是,根据测定对象的电流的变化,来进行电压的检测和电压值的测定。在将电流传感器部件31作为器械的部件而组装的情况时,优选以与器械中的安装位置相对应的方式,来设计筒形状部91的形状和插通孔94的尺寸。
另外,优选电流传感器部件31更进一步地具备将筒形状部91的一部分能够开关的开关部件。通过这样,例如相对于已经固定的测定对象而安装电流传感器部件31时,首先将开关部件打开,将测定对象的器械放入到筒形状部91内的插通孔94的内部,之后将开关部件关闭,就能够容易地安装电流传感器部件31。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通过将芯线21和绕组线22的内周面S相接近或相接触,能够使绕组线22的单位长度的匝数增加,能够使线圈线材2的横向剖面变小而能够实现线圈的细线化。于是,能够使通过卷绕像这样的线圈线材2而构成的电流传感器100更小型化。另外,本实施方式,通过增加线圈线材2的卷绕匝数,而不使用磁性体磁芯,就能够提高线圈的电感。以此,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传感器的构成部件数量少、尺寸和重量小、安装也容易的电流传感器。
更进一步,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绕组线22与芯线21相接触地卷绕,能够抑制绕组线22的直径发生偏差,进而能够降低利用线圈线材2所构成的电流传感器100特性的偏差。所以,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产品的成品率高、信赖性高的电流传感器。
上述实施方式,包含以下的技术思想。
(1)一种线圈线材,具备:具有挠性和导电性的芯线;以及导电性的金属线被第一绝缘膜包覆而形成的绕组线,所述芯线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绕组线的一个端部电连接,并且所述绕组线形成多个环形圈,多个所述环形圈卷绕在所述芯线的周围并以所述芯线作为共同的中心轴,所述线圈线材满足以下条件(i)或条件(ii):
(i)所述芯线的表面露出,多个所述环形圈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绕组线的内周面与所述芯线的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比所述第一绝缘膜的厚度要小,
(ii)在所述芯线的表面形成有第二绝缘膜,多个所述环形圈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绕组线的内周面与所述第二绝缘膜的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比所述第一绝缘膜和所述第二绝缘膜之中厚度大的绝缘膜的厚度要小。
(2)上述(1)的线圈线材,在所述芯线的表面露出的情况时,多个所述环形圈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绕组线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芯线的表面相接触,在所述芯线的表面形成有第二绝缘膜的情况时,多个所述环形圈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绕组线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绝缘膜的表面相接触。
(3)上述(1)或(2)的线圈线材,在所述芯线的表面露出的情况时,多个所述环形圈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绕组线的内周面,在遍及整个周面与所述芯线的表面相接触,在所述芯线的表面形成有第二绝缘膜的情况时,多个所述环形圈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绕组线的内周面,在遍及整个周面与所述第二绝缘膜的表面相接触。
(4)上述(1)至(3)之中任一个的线圈线材,形成多个所述环形圈的绕组线,在遍及至少一部分的范围内与相邻的其他的环形圈的绕组线相接触。
(5)一种电流传感器部件,具备:具有筒形状部的线轴部,该筒形状部具有筒形状;围绕所述筒形状部的中心轴而多匝卷绕在所述线轴部的、上述(1)至(4)之中任一个的线圈线材;以及与所述芯线的与所述一个端部不同的另一个端部和所述金属线的与所述一个端部不同的另一个端部分别相连接的第一引出线和第二引出线,所述芯线构成所述线圈线材。
(6)一种电流传感器部件,具有:在两端具有端子部的长尺状的导体部件;以及卷绕在所述导体部件的上述(1)至(4)之中任一个的线圈线材。
(7)上述(6)的电流传感器部件,还具有线轴部,该线轴部具有安装在所述导体部件的外周部的筒形状部,所述线圈线材卷绕在所述线轴部的所述筒形状部的外周部。
(8)一种电流传感器,具备:上述(1)至(4)之中任一个的线圈线材;以及连接在所述芯线的与所述一个端部不同的另一个端部和所述金属线的与所述一个端部不同的另一个端部之间、并检测电信号的检测器,所述芯线构成所述线圈线材,所述电流传感器检测由卷绕所述线圈线材而形成的线圈线材圈之中所通过的电流。
Claims (8)
1.一种线圈线材,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挠性和导电性的芯线;以及导电性的金属线被第一绝缘膜包覆而形成的绕组线,
所述芯线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绕组线的一个端部电连接,并且所述绕组线形成多个环形圈,多个所述环形圈卷绕在所述芯线的周围并以所述芯线作为共同的中心轴,
所述线圈线材满足以下条件(i)或条件(ii):
(i)所述芯线的表面露出,多个所述环形圈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绕组线的内周面与所述芯线的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比所述第一绝缘膜的厚度要小,
(ii)在所述芯线的表面形成有第二绝缘膜,多个所述环形圈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绕组线的内周面与所述第二绝缘膜的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比所述第一绝缘膜和所述第二绝缘膜之中厚度大的绝缘膜的厚度要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线材,在所述芯线的表面露出的情况时,多个所述环形圈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绕组线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芯线的表面相接触,
在所述芯线的表面形成有第二绝缘膜的情况时,多个所述环形圈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绕组线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绝缘膜的表面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线材,在所述芯线的表面露出的情况时,多个所述环形圈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绕组线的内周面,在遍及整个周面与所述芯线的表面相接触,
在所述芯线的表面形成有第二绝缘膜的情况时,多个所述环形圈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绕组线的内周面,在遍及整个周面与所述第二绝缘膜的表面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线材,形成多个所述环形圈的绕组线,在遍及至少一部分的范围内与相邻的其他的环形圈的绕组线相接触。
5.一种电流传感器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筒形状部的线轴部,该筒形状部具有筒形状;
围绕所述筒形状部的中心轴而多匝卷绕在所述线轴部的、权利要求1至4之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线材;以及
与所述芯线的与所述一个端部不同的另一个端部和所述金属线的与所述一个端部不同的另一个端部分别相连接的第一引出线和第二引出线,所述芯线构成所述线圈线材。
6.一种电流传感器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在两端具有端子部的长尺状的导体部件;以及
卷绕在所述导体部件的权利要求1至4之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线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流传感器部件,还具有线轴部,该线轴部具有安装在所述导体部件的外周部的筒形状部,
所述线圈线材卷绕在所述线轴部的所述筒形状部的外周部。
8.一种电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4之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线材;以及
连接在所述芯线的与所述一个端部不同的另一个端部和所述金属线的与所述一个端部不同的另一个端部之间、并检测电信号的检测器,所述芯线构成所述线圈线材,
所述电流传感器检测由卷绕所述线圈线材而形成的线圈线材圈之中所通过的电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202090 | 2018-10-26 | ||
JP2018202090A JP7206803B2 (ja) | 2018-10-26 | 2018-10-26 | コイル線材、電流センサ部材及び電流センサ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03450A true CN111103450A (zh) | 2020-05-05 |
CN111103450B CN111103450B (zh) | 2024-10-29 |
Family
ID=68289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904491.5A Active CN111103450B (zh) | 2018-10-26 | 2019-09-24 | 线圈线材、电流传感器部件以及电流传感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506690B2 (zh) |
EP (1) | EP3644328B1 (zh) |
JP (1) | JP7206803B2 (zh) |
CN (1) | CN11110345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151356B2 (ja) * | 2018-10-09 | 2022-10-12 |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電気刺激装置 |
KR102561039B1 (ko) * | 2023-05-19 | 2023-07-28 | 주식회사 에코스 | 저주파 및 고주파 겸용 전류센서, 그것을 이용한 아크검출장치 및 아크차단장치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223678A (ja) * | 1990-01-29 | 1991-10-02 | Hitachi Cable Ltd | 送電線電流センサ |
JP2002170710A (ja) * | 2000-12-01 | 2002-06-14 | Hitachi Ltd | コイ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393020A (zh) * | 2000-09-14 | 2003-01-22 |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 电磁装置和高电压发生装置及电磁装置的制造方法 |
JP2003050254A (ja) * | 2001-08-08 | 2003-02-21 | Toshiba Corp | 電流検出器 |
JP2007163228A (ja) * | 2005-12-12 | 2007-06-28 | Nissin Electric Co Ltd | ロゴスキーコイル、ロゴスキーコイル生産方法、及び、電流計測装置 |
CN101688887A (zh) * | 2007-06-28 | 2010-03-31 | 机电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 罗格夫斯基电流传感器 |
JP2012088224A (ja) * | 2010-10-21 | 2012-05-10 | Hioki Ee Corp | ロゴスキーコイルおよび電流検出装置 |
CN102760560A (zh) * | 2011-04-25 | 2012-10-31 |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 线圈元器件,压粉电感,电子元件及线圈元器件的卷绕方法 |
CN103048509A (zh) * | 2011-10-12 | 2013-04-17 | 施尼温特有限两合公司 | 用于测量导体中电流的电流测量线圈 |
CN107003340A (zh) * | 2014-12-18 | 2017-08-01 | 日置电机株式会社 | 电流传感器以及测定装置 |
US20170356934A1 (en) * | 2016-06-10 | 2017-12-14 | Analog Devices Global | Current Sensor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urrent Sensor |
JP2018054490A (ja) * | 2016-09-29 | 2018-04-05 | 日置電機株式会社 | 電流センサおよび電流検出装置 |
JP2018105678A (ja) * | 2016-12-26 | 2018-07-05 | 日置電機株式会社 | 電流センサおよび電流検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1478330A (fr) | 1965-04-23 | 1967-04-28 | Telemecanique Electrique | Perfectionnement à la mesure des courants industriels jusqu' à des fréquences élevées |
JPS6361961A (ja) | 1986-09-02 | 1988-03-18 | Tohoku Metal Ind Ltd | 電流検出器 |
JPH05203679A (ja) | 1991-05-30 | 1993-08-10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電流センサー |
JP3334859B2 (ja) * | 1997-10-16 | 2002-10-15 | 東京電力株式会社 | 電流センサ取り付け装置 |
EP1647830A4 (en) * | 2003-07-18 | 2007-02-28 | Aichi Steel Corp | THREE-DIMENSIONAL MAGNETIC DIRECTION SENSOR, AND MAGNETO-IMPEDANCE SENSOR ELEMENT |
GB0409549D0 (en) * | 2004-04-29 | 2004-06-02 | Lem Heme Ltd | Current measurement apparatus |
JP4590983B2 (ja) * | 2004-08-26 | 2010-12-01 |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 配線ダクトの負荷容量検知器 |
EP2199814B1 (en) * | 2007-10-02 | 2012-12-12 | Aichi Steel Corporation | Magneto-impedance element and magneto-impedance sensor |
JP2011038996A (ja) * | 2009-08-18 | 2011-02-24 | Hokkei Industries Co Ltd | 電流検出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測定器 |
US8912807B2 (en) * | 2011-09-09 | 2014-12-16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Sensor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use in sensing current through a conductor |
CN202351323U (zh) * | 2011-11-22 | 2012-07-25 | 李云宏 | 采用罗氏线圈电流互感器的电力数字仪表 |
JP5490186B2 (ja) * | 2012-05-31 | 2014-05-14 | 株式会社エス・エッチ・ティ | コイルの巻線方法及び変圧器 |
JP5804095B2 (ja) * | 2013-01-22 | 2015-11-04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ステータ及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
US9784627B2 (en) * | 2013-11-27 | 2017-10-10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 Load sensor, load detector including load sensor,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load |
DE102015009603B4 (de) * | 2015-07-24 | 2019-05-09 |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 Vorrichtung zum messen eines elektrischen stromes durch eine stromschiene |
US10859605B2 (en) * | 2016-06-10 | 2020-12-08 | Analog Devices International Unlimited Company | Current sensor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urrent sensor |
-
2018
- 2018-10-26 JP JP2018202090A patent/JP7206803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9-13 US US16/569,743 patent/US11506690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9-24 CN CN201910904491.5A patent/CN111103450B/zh active Active
- 2019-10-15 EP EP19203169.8A patent/EP3644328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223678A (ja) * | 1990-01-29 | 1991-10-02 | Hitachi Cable Ltd | 送電線電流センサ |
CN1393020A (zh) * | 2000-09-14 | 2003-01-22 |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 电磁装置和高电压发生装置及电磁装置的制造方法 |
JP2002170710A (ja) * | 2000-12-01 | 2002-06-14 | Hitachi Ltd | コイ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3050254A (ja) * | 2001-08-08 | 2003-02-21 | Toshiba Corp | 電流検出器 |
JP2007163228A (ja) * | 2005-12-12 | 2007-06-28 | Nissin Electric Co Ltd | ロゴスキーコイル、ロゴスキーコイル生産方法、及び、電流計測装置 |
CN101688887A (zh) * | 2007-06-28 | 2010-03-31 | 机电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 罗格夫斯基电流传感器 |
JP2012088224A (ja) * | 2010-10-21 | 2012-05-10 | Hioki Ee Corp | ロゴスキーコイルおよび電流検出装置 |
CN102760560A (zh) * | 2011-04-25 | 2012-10-31 |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 线圈元器件,压粉电感,电子元件及线圈元器件的卷绕方法 |
CN103048509A (zh) * | 2011-10-12 | 2013-04-17 | 施尼温特有限两合公司 | 用于测量导体中电流的电流测量线圈 |
CN107003340A (zh) * | 2014-12-18 | 2017-08-01 | 日置电机株式会社 | 电流传感器以及测定装置 |
US20170356934A1 (en) * | 2016-06-10 | 2017-12-14 | Analog Devices Global | Current Sensor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urrent Sensor |
CN107490715A (zh) * | 2016-06-10 | 2017-12-19 | 亚德诺半导体集团 | 电流传感器和制造电流传感器的方法 |
JP2018054490A (ja) * | 2016-09-29 | 2018-04-05 | 日置電機株式会社 | 電流センサおよび電流検出装置 |
JP2018105678A (ja) * | 2016-12-26 | 2018-07-05 | 日置電機株式会社 | 電流センサおよび電流検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206803B2 (ja) | 2023-01-18 |
JP2020067434A (ja) | 2020-04-30 |
CN111103450B (zh) | 2024-10-29 |
EP3644328B1 (en) | 2023-07-19 |
EP3644328A1 (en) | 2020-04-29 |
US11506690B2 (en) | 2022-11-22 |
US20200132730A1 (en) | 2020-04-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052918B (zh) | 扭矩传感器 | |
JP6438963B2 (ja) | スクリーンされたコイルを備える広帯域ロゴスキートランスデューサ | |
JP5126154B2 (ja) | 電流センサ装置 | |
JP4410150B2 (ja) | 電流検出器 | |
CN111103450A (zh) | 线圈线材、电流传感器部件以及电流传感器 | |
CN109891531B (zh) | 电感器 | |
JP4569481B2 (ja) | トロイダルコイル構造 | |
JP4220727B2 (ja) | 空芯コイル | |
JP2018105678A (ja) | 電流センサおよび電流検出装置 | |
JP4677861B2 (ja) | 交流電流検出用コイル | |
JP6492693B2 (ja) | 電流センサユニット | |
KR102083445B1 (ko) | 유도성 요소 및 lc 필터 | |
US20210118600A1 (en) | Linear variable differential transducer | |
JP5290899B2 (ja) | 電流センサおよび電流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 |
JP6642272B2 (ja) | 電子ペン用コイル装置 | |
JP2018054490A (ja) | 電流センサおよび電流検出装置 | |
JP2005531004A (ja) | センサコイルと距離測定センサ | |
JP2000180108A (ja) | 位置検出器 | |
JP5646203B2 (ja) | 電流センサ | |
CN209895894U (zh) | Pcb式线圈及鼠笼式空芯电流互感器 | |
JP6617241B2 (ja) | 直線型差動変圧器 | |
JP2019184309A (ja) | 磁界検出用コイル、電流センサおよび測定装置 | |
JP2012059968A (ja) | コイル部品 | |
JP2018040708A (ja) | リニアセンサ | |
JP2002156431A (ja) | 磁気検出アンテナ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