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92394A - 芯线变形夹具和芯线变形方法 - Google Patents
芯线变形夹具和芯线变形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092394A CN111092394A CN201910886757.8A CN201910886757A CN111092394A CN 111092394 A CN111092394 A CN 111092394A CN 201910886757 A CN201910886757 A CN 201910886757A CN 111092394 A CN111092394 A CN 1110923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re wires
- clamping
- core
- core wire
- wir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joining or terminating cab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8—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wire processing before connecting to contact membe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R43/02 - H01R43/26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174—Assembling terminal to elongated conducto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 Y10T29/5313—Means to assemble electrical device
- Y10T29/532—Conductor
- Y10T29/53209—Terminal or connector
- Y10T29/53213—Assembled to wire-type conductor
- Y10T29/53217—Means to simultaneously assemble multiple, independent conductors to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Processing Of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芯线变形夹具和方法,用于使从多芯电线的端部露出的多条芯线变形以用于进一步加工步骤。芯线变形夹具(1)包括:第一夹持单元(110),其用于在与布置平面(P11)交叉的第一夹持方向(D11)上夹持在布置平面(P11)上对齐的多条芯线(21);分离销(120),其用于将多条芯线(21)互相分离,其中,分离销(120)在与第一夹持方向(D11)平行的插入方向(D12)上插入到被第一夹持单元(110)夹持的多条芯线(21)之间;和第二夹持单元(130),其通过在分离销(120)插入在多条芯线(21)之间的情况下,在与布置平面(P11)平行并且与多条芯线(21)交叉的第二夹持方向(D13)上夹持多条芯线(21)并对芯线施加压力,向多条芯线(21)施加弯曲。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芯线变形夹具,该芯线变形夹具用于使从多芯电缆的端部露出的多条芯线变形。
背景技术
至今为止,已经提出了具有进一步加工步骤的一种技术,在调整被一根一根地保持的多根电线的保持距离使得多根电线以预定距离隔开并对齐之后执行该进一步加工步骤,例如一起压接它们的端子(参见例如专利文献1)。由于根据该技术的被一根一根保持的多根电线的保持距离是可调整的,所以即使电线具有不同的厚度,也能够将以预定距离隔开的电线对齐。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H 06-231853 A1
发明内容
这里,用于所述加工步骤的多根电线可以是从多芯电缆的端部露出的多个芯线。在该情况下,很多芯线露出,彼此紧密地进行紧密接触,其中,由于难以一根一根地保持芯线,上述技术存在难以将该技术应用到这样的芯线的问题。因此,操作人员目前需要以手动方式将紧密接触的芯线一根一根地分散,并且将散开的芯线设置在设备中。这样的设置操作非常复杂,并且对于从多芯电缆的端部露出的紧密接触的多个芯线,为了更加容易地进行进一步地加工步骤,需要用于使散开的芯线变形的夹具和方法。
鉴于以上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芯线变形夹具和方法,其用于使从多芯电缆的端部露出的多个芯线变形以用于进一步的加工步骤。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提供了根据本发明的芯线变形夹具,其对从多芯电缆的端部露出的多条芯线赋予弯曲,使得所述芯线的末端侧部在预定的布置平面上隔开并对齐,所述弯曲使得所述芯线从所述芯线的露出部的根侧开始到所述末端侧部散开,所述芯线变形夹具包括:第一夹持单元,该第一夹持单元用于在与所述布置平面交叉的第一夹持方向上夹持在所述布置平面上对齐的所述多条芯线;分离销,该分离销用于将所述多条芯线互相分离,所述分离销在与所述第一夹持方向平行的插入方向上插入到由所述第一夹持单元夹持的所述多条芯线之间;以及第二夹持单元,该第二夹持单元通过在所述分离销插入在所述多条芯线之间的状态下,在与所述布置平面平行并且与所述多条芯线交叉的第二夹持方向上夹持所述多条芯线并且对所述芯线施加压力,而向所述多条芯线赋予弯曲。
此外,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提供了根据本发明的芯线变形方法,其对从多芯电缆的端部露出的多条芯线赋予弯曲,使得所述芯线的末端侧部在预定的布置平面上隔开并对齐,所述弯曲使得所述芯线从所述芯线的露出部的根侧开始到所述末端侧部散开,所述芯线变形方法包括:第一夹持步骤,利用第一夹持单元在与所述布置平面交叉的第一夹持方向上夹持在所述布置平面上对齐的所述多条芯线;分离步骤,将所述多条芯线互相分离,分离销在与所述第一夹持方向平行的插入方向上插入到被所述第一夹持单元夹持的所述多条芯线之间;以及第二夹持步骤,通过在所述分离销插入在所述多条芯线之间的状态下,在与所述布置平面平行并且与所述多条芯线交叉的第二夹持方向上利用第二夹持单元夹持所述多条芯线并且对所述芯线施加压力,而向所述多条芯线赋予弯曲。
根据本发明的芯线变形夹具和方法,多个芯线通过分离销分离从而互相隔开,其中,多个芯线在两个方向上被第一夹持单元和第二夹持单元夹持。由此,使多个芯线散开的弯曲能够赋予到从多芯电缆的端部露出的多个芯线。通过赋予这样的弯曲,不需要诸如一根一根地散开紧密接触的芯线这样的复杂操作以用于进一步的加工步骤。以这种方式,根据本发明的芯线变形夹具和方法能够使从多芯电缆的端部露出的多个芯线变形,以用于进一步的加工步骤。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芯线变形夹具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在使用根据图1的芯线变形夹具执行的芯线变形方法中的步骤S101和S102的处理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芯线变形方法中的步骤S103和S104的处理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芯线变形方法中的步骤S105和S106的处理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芯线变形方法中的步骤S107和S108的处理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芯线变形方法中的步骤S109和S110的处理的示意图;以及
图7是示出根据图1-6的芯线变形夹具和方法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参考标记列表
1、3 芯线变形夹具
2 多芯电缆
21 芯线
21a 露出部
110、310 第一夹持单元
111 上夹持部
112 下夹持部
120 分离销
130、330 第二夹持单元
131、331 左右夹持部
140 第三夹持单元
150 第二夹持单元致动机构
160 分离销致动机构
170 电缆台
211 末端侧部
2212 根侧
D11 第一夹持方向
D12、D32 插入方向
D13 第二夹持方向
D14 移动方向
P11 布置平面
d11 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芯线变形夹具的示意图。图1示出了在看向从多芯电线2的端部露出的两条芯线21的布置平面P11的顶视图中以及在由示出的箭头V11所指示的方向上的侧视图中的芯线变形夹具1。
芯线变形夹具1是对从多芯电缆2的端部露出的两条芯线21施加弯曲的装置,其中,弯曲使得所述两条芯线21散开,如图中的虚线所示。通过如下的这种变形来提供这些弯曲:通过从芯线21的露出部21a的根侧212开始到末端侧部211散开,使得该末端侧部211以取决于进一步加工步骤所预定的距离d11在布置平面P11上隔开并对齐。
芯线变形夹具1包括:第一夹持单元110、分离销120、第二夹持单元130、第三夹持单元140、第二夹持单元致动机构150、分离销致动机构160以及电缆台170。
第一夹持单元110是在与布置平面P11交叉的第一夹持方向D11上夹持在布置平面P11上对齐的两条芯线21的部分。该第一夹持单元110包括一个矩形板状上夹持部111和两个矩形杆状下夹持部112。上夹持部111是覆盖芯线21使得当分离销120插入芯线21之间时芯线21不向上逸出的部分。上夹持部111包括细长的通孔111a,插入的分离销120的末端部如下文所述在移动方向D14上可移动地插入到该通孔111a内。两个下夹持部112是如下的部分:其从下方支撑芯线21,使得在插入的分离销120在移动方向D14上朝着露出部21a的根部212移动时,芯线21可以不向下弯曲。两个下夹持部112被布置为以不妨碍分离销120的移动的方式分别在靠近露出部21a的末端侧部211的位置以及靠近根侧212的位置处与芯线21交叉。上夹持部111被布置为面对布置平面P11,将芯线21夹持在上夹持部111与布置平面P11之间。此外,两个下夹持部112布置为使得它们的各自上表面与布置平面P11重合,并且从下方支撑芯线21。
分离销120是如下的部分:其在与第一夹持方向D11平行的插入方向D12上插入到由第一夹持单元110夹持的两条芯线21之间,并且使两条芯线21分离,使得两条芯线21以预定距离d11互相隔开。分离销120具有带有圆锥形末端的圆杆状形状。并且,分离销120被设置为能够在移动方向D14上移动,移动方向D14与布置平面P11平行并且与第二夹持方向D13交叉。上夹持部111的上述通孔111a被构造为细长孔,其具有比分离销120的直径稍大的宽度从而使得该分离销120能够移动。
第二夹持单元130是如下的部分:其在第二夹持方向D13上夹持插入有分离销120的两条芯线21,并且对两条芯线21施加压力,以向这两条芯线21提供上述弯曲,第二夹持方向D13与布置平面P11平行并且与两条芯线21交叉。第二夹持单元130包括左右两个矩形块状的夹持部131,该夹持部131被布置为在芯线2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第二夹持单元130通过将两条芯线夹持在左右两个夹持部131的对置的侧面之间而夹持两条芯线21并且对其施加压力。
第三夹持单元140是具有矩形板状形状的部分,其在两条芯线21互相紧密接触时在第二夹持方向D13上夹持两条芯线21中的露出部21a的根侧212。第三夹持单元140被布置为与两条芯线21以及两条芯线21的布置平面P11交叉地延伸。容纳并夹持紧密接触的两条芯线21的矩形夹持槽141设置在第三夹持单元140的上缘处。
第二夹持单元致动机构150是致动器,其在第二夹持方向上致动第二夹持单元130的左右夹持部131,从而使得左右夹持部131互相靠近或者远离。在该情况下,本实施例被构造为依据两条芯线21的厚度等而将左右夹持部131停在适当位置,使得当左右夹持部131互相靠近以夹持两条芯线21并对两条芯线21施加压力时,可以不施加过度的载荷。第二夹持单元致动机构150是允许依据厚度等而停止的位置控制型致动器,或者是能够依据厚度等将停止位置定义在多个部位的致动器。
分离销致动机构160是如下的致动器:其在远离露出部21a的根侧212的部位将分离销120插入到两条芯线21之间,并且在插入后朝向露出部21a的根侧212移动该分离销120。分离销致动机构160在退回位置与插入位置之间在插入方向D12上移动分离销120,并且使分离销120在远离根侧212的插入位置与该分离销120被拉向根侧212的拉动位置之间在移动方向D14上移动。此外,在插入方向D12上的插入位置和在移动方向D14上的拉动位置依据芯线21的厚度等而预先确定。分离销致动机构160是允许依据厚度停在插入位置或者拉动位置处的位置控制型致动器,或者是能够依据厚度等将停止位置定义为多个位置的致动器。
电缆台170是其上放置并固定所述多芯电缆2的基台,其中所述多芯电缆2的芯线21通过上述元件而经受变形。在电缆台170上,多芯电缆2被保持和固定为两条芯线21的露出部21a的根侧212在布置平面P11上对齐的姿态。
接着,将描述使用如上所述的芯线变形夹具1执行的芯线变形方法。
图2是示出在使用根据图1的芯线变形夹具执行的芯线变形方法中的步骤S101和S102的处理的示意图。
首先,在步骤S101,将多芯电线2绕着其轴线在电缆台170上旋转,以调整为使得两条芯线21的露出部21a呈现它们在布置平面P11上对齐的姿态。一旦建立了该姿态,则将多芯电缆2保持并固定在电缆台170上。
在步骤S102,将第三夹持单元140装接到两条芯线21中包括的露出部21a的根侧212,使得所述根侧212互相进行紧密接触。该第三夹持单元140使得松散地彼此靠近的芯线21容纳在矩形的夹持槽141内,并且使得芯线21彼此紧密接触。以这种方式,能够阻止变形期间对露出部21a的芯线21施加的载荷延伸到多芯电缆2的非露出部的护套中的内部的芯线。
图3是示出芯线变形方法中的步骤S103和S104的处理的示意图。
在步骤S103,装接第一夹持单元110的上夹持部111和两个下夹持部112,其中,在布置平面P11上对齐的多芯电缆2的芯线21在第一夹持方向D11上被松散地夹持。该步骤S103的处理对应于第一夹持步骤,利用第一夹持单元110在与布置平面P11交叉的第一夹持方向D11上夹持在布置平面P11上对齐的两条芯线21。
在步骤S104,第二夹持单元致动机构150使已经退回到不妨碍第三夹持单元140、上夹持部111和下夹持部112的装接的位置的第二夹持单元130的左右夹持部131在箭头D131的方向上移动到预定位置。该移动使得两条芯线21被左右夹持部131朝向中央夹紧,达到两条芯线进行紧密接触而不被压缩的程度。
图4是示出芯线变形方法中的步骤S105和S106的处理的示意图。
在步骤S105,分离销致动机构160在插入方向D12上将分离销120插入到在露出部21a中被朝向中央夹紧的两条芯线21之间,直至分离销120的末端到达芯线21的厚度方向上的中间处。
在步骤S106,第二夹持单元致动机构150在箭头D132的方向上使左右夹持部131退回,使得即使分离销120进一步插入,芯线21的露出部21a也可以不被压缩。
图5是示出芯线变形方法中的步骤S107和S108的处理的示意图。
在步骤S107,分离销致动机构160在插入方向D12上插入分离销120,直至分离销120插通上夹持部111的通孔111a并且末端从通孔111a伸出。利用该插入,多芯电缆2的两条芯线21的露出部21a以V状在左右方向上散开。这里,在与远离露出部21a的根侧212的端部相对应的细长通孔111a的插入点处,进行直至该阶段的该分离销120的插入。
步骤S107的处理对应于使两条芯线21互相分离的分离步骤,其中,分离销120在与第一夹持方向D11平行的插入方向D12上插入到被第一夹持单元110夹持的两条芯线21之间。
在步骤S108,分离销致动机构160使得已经预先位于上述插入点的分离销120在箭头D141上沿着上夹持部111的通孔111a向露出部21a的根侧212处的拉动位置移动。这里,在该情况下的拉动位置是根据芯线21的厚度而预先确定的。分离销120的拉动移动导致多芯电缆2的两条芯线21在露出部21a中以V状在左右方向上进一步散开。
图6是示出芯线变形方法中的步骤S109和S110的处理的示意图。
在步骤S109,第二夹持单元致动机构150使得第二夹持单元130的左右夹持部131在箭头D131的方向上靠近通过分离销120的拉动移动而散开的多芯电缆2的两条芯线21。利用左右夹持部131的这样的靠近,两条芯线21被左右夹持部131夹持,以对两条芯线21施加压力。并且,提供了使从露出部21a的根侧开始到末端侧部211散开的这种弯曲,使得末端侧部211以距离d11基本互相平行地隔开和对齐。通过芯线21的厚度和/或在进一步处理中装接到芯线21的元件的形状等,预先确定末端侧部211之间的距离d11的大小。
步骤S109的处理对应于第二夹持步骤,即,通过在第二夹持方向D13上利用第二夹持单元130夹持之间插入有分离销120的两条芯线21并且将压力施加到所述芯线21,对两条芯线21施加弯曲,其中第二夹持方向D13与布置平面P11平行并且与芯线21交叉。
在步骤S110,将第一夹持单元110、分离销120、第二夹持单元130和第三夹持单元140从当前通过前述处理已经被施加弯曲的多芯电缆2的两条芯线21的周围移开。并且,将芯线21被施加了弯曲的多芯电缆2现在从电缆台170移出,借此,根据本实施例的芯线变形方法结束。
利用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的芯线变形夹具1和芯线变形方法,两条芯线21在被分离销120互相分离的同时,被第一夹持单元110和第二夹持单元130在两个方向上夹持。以这种方式,用于散开的弯曲能够施加到从多芯电缆2的端部露出的两条芯线21。通过施加这样的弯曲,不需要进行诸如为了进一步加工步骤而以手动方式将紧密接触的芯线21一根一根地散开这样的复杂操作。以这种方式,本发明实现了从多芯电缆2的端部露出的两条芯线21的变形以用于进一步的加工步骤。
此外,根据本发明,通过诸如第二夹持单元致动机构150和分离销致动机构160这样的致动器来执行确定弯曲时的芯线21的距离d11的分离销120的移动以及第二夹持单元130的移动。结果,能够以高度重复的方式反复施加如上所述的弯曲。此外,在施加弯曲时由第二夹持单元130的夹持所施加的压力能够由第二夹持单元致动机构以高精度控制。因此,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过度压力载荷损坏芯线21这样的情况。
根据本实施例,设置有第三夹持单元140,其在第二夹持方向D13上以两条芯线21中的露出部21a的根侧212互相紧密接触的状态夹持所述两条芯线21中的露出部21a的根侧212。
利用本实施例,通过夹持互相紧密接触的露出部21a的根侧212的第三夹持单元140,能够阻止在变形期间施加于露出部21a中的芯线21的载荷延伸到多芯电缆2的非露出部的内部芯线。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分离销120被设置为能够在移动方向D14上移动,移动方向D14与布置平面P11平行并且与第二夹持方向D13交叉。并且,设置有分离销致动机构160,其将该分离销120插入到两条芯线21之间的远离露出部21a的根侧212的位置,并且使分离销120在插入后朝向露出部21a的根侧移动。
利用本实施例,能够将露出部21a中的芯线21的变形限于根侧212,并且能够将末端侧部211以基本平行的状态排列。由于这样的末端侧部211基本平行地排列的两条芯线21能够非常容易地用于诸如同时压接端子或者去除护套这样的进一步加工步骤,因此是优选的。另一个优选的原因是,能够通过分离销120朝向根侧212移动多远而调整末端侧部211的排列距离。
接着,将描述上述实施例的变形例。
图7是示出根据图1-6的芯线变形夹具和方法的变形例的示意图。注意,图7中的与要变形的根据图1-6的芯线变形夹具1和多芯电缆2类似的元件被赋予与图1-6相同的参考标记,其中,后文将省略这些类似元件的重复说明。
根据图7所示的该变形例,芯线变形夹具3包括第二夹持单元330,作为替换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芯线变形夹具1中的下夹持部112和第二夹持单元130的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夹持单元330还发挥对应于第一夹持单元310的一对夹持部中的一者的下夹持部112(参见图1)的作用。这里,第一夹持单元310包括与上述实施例类似的上夹持部111。
在第二夹持单元330中的一对左右夹持部331中的每个夹持部中,台阶331a形成在左夹持部331或右夹持部331的面向对方的上缘处,其中,在每一个台阶331a处布置芯线21的一个露出部21a,并且每一个台阶331a支撑一个露出部21a。
在根据图7所示的变形例的芯线变形方法中,在如图2所示的步骤S101和S102之后,在步骤S301,将上夹持部111首先布置到多芯电缆2的两条芯线21的露出部21a上。然后,将左右夹持部331在箭头D331的方向上移动,使得芯线21收容在各台阶331a上,其中,两条芯线21同时在两个方向上,即,竖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被夹持。
接着,在步骤S302,一旦在左右夹持部331已经在箭头D332的方向上退回之后,分离销120在插入方向D32上插入至其末端到达芯线21的厚度方向上的中间处的程度。
在步骤S303之后,与图5所示的步骤S107类似地,进行在插入方向D32上的分离销120的插入。在该插入之后,根据变形例,与步骤S108类似地,在分离销120的移动之前,将左右夹持部331在箭头D331的方向上略微靠近。此时,当分离销120移动时,由于露出部21a放置在左右夹持部331的各自的台阶331a上,各个芯线21被从下方支撑从而不向下弯曲。一旦分离销120的移动结束,左右夹持部331在箭头D331的方向上再靠近,以夹持两条芯线21并且对两条芯线21施加压力,使得两条芯线以预定距离d11隔开。以这种方式,在两条芯线21中设置弯曲。
同样利用如上所述的芯线变形夹具3和芯线变形方法的变形例,明显地,从多芯电缆2的端部露出的两条芯线21能够变形,以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方式用于进一步加工步骤。
根据该变形例,第二夹持单元330还用作第一夹持单元310内的一对夹持部中的下夹持部。
该变形例通过还用作第一夹持单元310的一部分的第二夹持单元330而减少了部件的数量,这能够降低部件成本。
注意,如上所述的实施例和变形例仅示例了代表本发明的构造,并且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这意味着,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核心的范围内可以实施和使用各种变形。应当理解为只要这样的变形包括创造性的芯线变形夹具和方法的特征,则这样的变形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根据如上所述的实施例和变形例,具有两条芯线21的多芯电缆2被示例为要变形的元件。然而,要变形的多芯电缆不限于两条芯线的电缆,而可以使用任意数量的芯线,只要使用超过一条的芯线即可。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与芯线的数量相对应的分离销的数量用于将分离销插入到芯线之间。
此外,如上所述的实施例和变形例未提及装接第一夹持单元110、310和第三夹持单元140的方法。能够以与分离销120的插入和移动或者第二夹持单元130的移动相似的方式使用致动器机械地或者通过操作人员的手动方式,进行这些单元的装接。
Claims (5)
1.一种芯线变形夹具,用于对从多芯电缆的端部露出的多条芯线赋予弯曲,使得所述芯线的末端侧部在预定的布置平面上隔开并对齐,所述弯曲使得所述芯线从所述芯线的露出部的根侧开始到所述末端侧部散开,所述芯线变形夹具包括:
第一夹持单元,该第一夹持单元用于在与所述布置平面交叉的第一夹持方向上夹持在所述布置平面上对齐的所述多条芯线;
分离销,该分离销用于将所述多条芯线互相分离,所述分离销在与所述第一夹持方向平行的插入方向上插入到由所述第一夹持单元夹持的所述多条芯线之间;以及
第二夹持单元,该第二夹持单元通过在所述分离销插入在所述多条芯线之间的状态下,在与所述布置平面平行并且与所述多条芯线交叉的第二夹持方向上夹持所述多条芯线并且对所述芯线施加压力,而向所述多条芯线赋予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线变形夹具,包括:第三夹持单元,该第三夹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夹持方向上以互相紧密接触的状态夹持所述多条芯线的所述露出部的所述根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芯线变形夹具,
其中,所述分离销设置为能够在与所述布置平面平行并且与所述第二夹持方向交叉的移动方向上移动;并且
其中,所述芯线变形夹具包括分离销致动机构,该分离销致动机构在远离所述露出部的所述根侧的部位将所述分离销插入到所述多条芯线之间,并且在插入后使所述分离销朝着所述露出部的所述根侧移动。
4.根据权利任何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芯线变形夹具,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单元包括一对夹持部,该一对夹持部被构造为被布置成将所述布置平面夹置在该一对夹持部之间;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夹持单元还用作所述第一夹持单元的所述一对夹持部中的一个夹持部。
5.一种芯线变形方法,用于对从多芯电缆的端部露出的多条芯线赋予弯曲,使得所述芯线的末端侧部在预定的布置平面上隔开并对齐,所述弯曲使得所述芯线从所述芯线的露出部的根侧开始到所述末端侧部散开,所述芯线变形方法包括:
第一夹持步骤:利用第一夹持单元在与所述布置平面交叉的第一夹持方向上夹持在所述布置平面上对齐的所述多条芯线;
分离步骤:将所述多条芯线互相分离,分离销在与所述第一夹持方向平行的插入方向上插入到由所述第一夹持单元夹持的所述多条芯线之间;以及
第二夹持步骤:通过在所述分离销插入在所述多条芯线之间的状态下,在与所述布置平面平行且与所述多条芯线交叉的第二夹持方向上利用第二夹持单元夹持所述多条芯线并且对所述芯线施加压力,向所述多条芯线赋予弯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99758 | 2018-10-24 | ||
JP2018199758A JP6840709B2 (ja) | 2018-10-24 | 2018-10-24 | 芯線変形治具及び芯線変形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092394A true CN111092394A (zh) | 2020-05-01 |
Family
ID=70325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886757.8A Pending CN111092394A (zh) | 2018-10-24 | 2019-09-19 | 芯线变形夹具和芯线变形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21517B2 (zh) |
JP (1) | JP6840709B2 (zh) |
CN (1) | CN111092394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20280B (zh) * | 2020-10-30 | 2021-09-10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线束拆分装置 |
CN215816799U (zh) * | 2021-08-03 | 2022-02-11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线缆处理设备 |
JP7307130B2 (ja) * | 2021-09-06 | 2023-07-1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シールド箔の除去方法およびシールド箔の除去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927401A1 (de) * | 1979-07-06 | 1981-01-08 | Siemens Ag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vereinzeln und positionieren der adern eines mehradrigen kabels |
JPH03150012A (ja) * | 1989-11-07 | 1991-06-26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通信ケーブルのサブユニット撚り戻し装置 |
DE20301985U1 (de) * | 2003-02-08 | 2004-03-11 | Pro.Eff Gmbh | Vorrichtung zur Vereinzelung von mehreren in einem Kabelmantel verdrillt angeordneter Litzen |
CN206116853U (zh) * | 2016-08-31 | 2017-04-19 | 佛山市南海晨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三芯电缆线分线定型装置 |
CN207183781U (zh) * | 2017-08-17 | 2018-04-03 | 中山市蓝海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分线装置 |
CN207677239U (zh) * | 2018-01-16 | 2018-07-31 | 安费诺电子装配(厦门)有限公司 | 一种线缆芯线自动分线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83383A (en) * | 1978-09-25 | 1980-01-15 | Artos Engineering Company | Wire shaping mechanism for production of wire leads |
US4247980A (en) * | 1979-05-14 | 1981-02-03 | Amp Incorporated | Wire feed and contact insertion apparatus |
US4476628A (en) * | 1982-03-23 | 1984-10-16 | Amp Incorpora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preading wires in a cable and connecting the wires to terminals |
JPH036108Y2 (zh) * | 1986-08-19 | 1991-02-15 | ||
JPH05206623A (ja) * | 1992-01-30 | 1993-08-13 | Fujitsu Ltd | ワイヤの自動位置決め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接合方法 |
JPH06231853A (ja) | 1993-02-05 | 1994-08-19 | Yazaki Corp | 電線のダブル圧着装置 |
JP2605322Y2 (ja) * | 1993-09-21 | 2000-07-10 | 日本オートマチックマシン株式会社 | 2芯ケーブル分離装置 |
US5465478A (en) * | 1993-09-27 | 1995-11-14 | At&T Ipm Corp. | Apparatus for manipulating wound cables |
JP2013191344A (ja) * | 2012-03-13 | 2013-09-26 | Yazaki Corp | 電線セット補助冶具 |
JP6577220B2 (ja) * | 2015-04-03 | 2019-09-18 | 平田機工株式会社 | 処理方法、製造方法及び位置決め装置 |
RS60323B1 (sr) * | 2015-06-09 | 2020-07-31 | Komax Holding Ag | Uređaj za obradu kablova kojim se obrađuju kablovska jezgra u višežilnom kablu |
JP6729477B2 (ja) * | 2017-04-25 | 2020-07-22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端子付電線の端子へのケース装着装置及び端子付電線の端子へのケース装着方法 |
US11591179B2 (en) * | 2018-09-12 | 2023-02-28 | Hitachi Metals, Ltd | Multi-core cable core alignment device and multi-core cable core alignment method |
-
2018
- 2018-10-24 JP JP2018199758A patent/JP6840709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9-19 CN CN201910886757.8A patent/CN111092394A/zh active Pending
- 2019-09-23 US US16/578,617 patent/US1112151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927401A1 (de) * | 1979-07-06 | 1981-01-08 | Siemens Ag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vereinzeln und positionieren der adern eines mehradrigen kabels |
JPH03150012A (ja) * | 1989-11-07 | 1991-06-26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通信ケーブルのサブユニット撚り戻し装置 |
DE20301985U1 (de) * | 2003-02-08 | 2004-03-11 | Pro.Eff Gmbh | Vorrichtung zur Vereinzelung von mehreren in einem Kabelmantel verdrillt angeordneter Litzen |
CN206116853U (zh) * | 2016-08-31 | 2017-04-19 | 佛山市南海晨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三芯电缆线分线定型装置 |
CN207183781U (zh) * | 2017-08-17 | 2018-04-03 | 中山市蓝海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分线装置 |
CN207677239U (zh) * | 2018-01-16 | 2018-07-31 | 安费诺电子装配(厦门)有限公司 | 一种线缆芯线自动分线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121517B2 (en) | 2021-09-14 |
US20200136334A1 (en) | 2020-04-30 |
JP2020068590A (ja) | 2020-04-30 |
JP6840709B2 (ja) | 2021-03-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092394A (zh) | 芯线变形夹具和芯线变形方法 | |
CN111684663B (zh) | 端子 | |
CN110546828B (zh) | 端部放置装置及端部加工装置 | |
US9787046B2 (en) | Wire sorting fixture and method of sorting wires | |
US11159002B2 (en) | Method for removing insulation from inner conductors of a cable, and stripping device | |
EP3158613B1 (en) | A method of crimping a terminal to a wire | |
EP2549591B1 (en) | Ultrasonic welding method and welding section | |
CN111225768B (zh) | 用于电缆处理的导体定位夹具 | |
CN110546837A (zh) | 扭绞解开装置及电线端部加工装置 | |
JP5856127B2 (ja) | ロケーター及びワイヤー停止装置、手動圧着工具、コネクターを配置し且つ保持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
WO2018012337A1 (ja) |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製造用装置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 |
US4977934A (en) | Multiple wire straightener module for an automated cable assembly system | |
US20240120696A1 (en) | Wire Processing Device | |
JP7289595B2 (ja) | 端子圧着装置および端子圧着方法 | |
US20250023313A1 (en) | Core wire alignment apparatus for multi-core cable | |
CN113258500A (zh) | 布线装置 | |
JPS6346543B2 (zh) | ||
JP7547617B2 (ja) | 端末加工装置 | |
JPH04179083A (ja) | 電線の端末心線折り曲げ装置 | |
EP4435983A1 (en) | Stripping tool for automated system, system and method | |
CN118539249A (zh) | 压接工具和压接方法 | |
CN110918822A (zh) | 端子折弯装置、端子折弯方法和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 |
JP3691738B2 (ja) | 電線クランプ具 | |
JP7159284B2 (ja) | 圧着されるべき部品を保持する装置、および、斯かる装置を備える工具 | |
EP4443678A1 (en) | Electrical wire stripping solution for automated splicing or weldi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01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