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82900B -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082900B CN111082900B CN201910488431.XA CN201910488431A CN111082900B CN 111082900 B CN111082900 B CN 111082900B CN 201910488431 A CN201910488431 A CN 201910488431A CN 111082900 B CN111082900 B CN 11108290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transmission
- terminal
- sending
- receiving
- resour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9849 deac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100465000 Mus musculus Prag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1093748 Homo sapiens Phosphatidylinositol N-acetylglucosaminyltransferase subunit P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39203 Road traffic acciden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79 in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06—Go-back-N protoc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3—Point-to-multi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发送侧终端确认激活/去激活PC5的HARQ重传;所述发送侧终端根据接收侧终端的否定应答信息通过PC5向所述接收侧终端重传V2X业务数据。在本发明中,实现了针对V2X业务数据重传的设计,保证了在不同V2X业务QoS要求和PC5链路状态下,对于PC5重传发送的需求,提高了V2X业务的可靠性,保证了PC5资源的有效利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道路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已成为近年来影响公众安全感的重要因素之一,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和改善民生的基本问题之一。提升车辆安全设计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通信的碰撞预警系统,通过利用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和新一代信息处理技术,实现车与车、车与路侧基础设施间的实时信息交互,告知彼此目前的状态(包括车辆的位置、速度、加速度、行驶路径)及获知的道路环境信息,协作感知道路危险状况,及时提供多种碰撞预警信息,防止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成为当前各国试图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一种新的思路。
车联网V2X是指通过装载在车辆上的传感器、车载终端及电子标签提供车辆信息,采用各种通信技术实现车与车V2V、车与人V2P、车与路(基础设施)V2I互连互通,并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信息进行提取、共享等有效利用,对车辆进行有效的管控和提供综合服务。图1示给出车联网的示意图。
近年来随着新的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出现了使用LTE和5GNR(New Radio)技术来解决基于车联网通信应用的研究。
路边通信单元RSU(Road Side Unit)可以接收车辆请求,保证车辆接入Internet,有网关的功能;此外,它也拥有数据运算、存储、转发的功能。
目前有两种车联网实现技术:专用短距离通信(DSRC,Dedicated Short RangeCommunication)和蜂窝网V2X,其中DSRC基于IEEE802.11P和IEEE1609系列标准,802.11P负责物理层和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技术,1609负责上层规范。基于蜂窝网5G NR的V2X技术刚开始讨论,还没有标准。
目前3GPP正在讨论的NR V2X技术包括:V2X可能通过PC5接口或Uu接口实现,其中PC5接口是指设备到设备D2D的空中接口,Uu接口是指UE到gNB的空中接口。通过PC5口发送V2X业务的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NR V2X支持单播unicast,组播groupcast和广播broadcast传输,所有三种传输都可在覆盖内,部分覆盖内,或覆盖外实现。NR V2X传输包括模式mode1和mode2,其中mode1是指gNB配置传输V2X业务的PC5资源,mode2是指UE自主选择传输V2X业务的PC5资源。
在NR V2X中最高可靠性要求是99.999%,最小延时要求为3ms,NR V2X在PC5接口采用重传解决可靠性问题,为了实现传输,采用接收端UE发送应答信号到发送端UE,应答信号用于指示是否正确接收解码V2X消息,根据应答信号指示,发送端可以重传V2X消息。为了传输应答信号,设计了专用的物理信道PSFCH(Physical Sidelink Feedback CHannel,物理边路反馈信道)。
在3GPP正在研究的NR V2X课题中,混合自动请求重传(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HARQ)重传用于提高V2X业务的可靠性,但HARQ重传的实现方案还未确定,例如,如何激活或去激活HARQ重传?如何确定HARQ重传资源等都还没有结论。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如何实现HARQ重传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包括:发送侧终端确认激活/去激活PC5的HARQ重传;所述发送侧终端根据接收侧终端的否定应答信息通过PC5向所述接收侧终端重传V2X业务数据。
其中,发送侧终端确认激活/去激活PC5的HARQ重传,包括:所述发送侧终端根据至少以下信息之一确定是否需要激活/去激活PC5的HARQ重传:V2X业务的属性、PC5链路状态、重传激活状态。
其中,发送侧终端确认激活/去激活PC5的HARQ重传,包括:所述发送侧终端向基站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V2X业务的属性、PC5链路状态、重传激活状态;基站根据所述指示信息为所述发送侧终端配置激活/去激活PC5的HARQ重传;所述发送侧终端根据基站配置信息向接收侧终端指示PC5重传激活状态。
其中,所述发送侧终端向所述接收侧终端重传V2X业务数据之前,还包括:所述发送侧终端向所述接收侧终端发送V2X业务数据;所述发送侧终端在PSFCH上接收所述接收侧终端发送的应答信息。
其中,所述发送侧终端确认激活/去激活PC5的HARQ重传,包括:所述发送侧终端确认激活PC5重传时,在向所述接收侧终端初次发送V2X业务数据的资源配置信息时,指示PC5重传资源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发送侧终端向所述接收侧终端重传V2X业务数据之前,还包括:所述发送侧终端确定用于重传V2X业务数据的PC5重传资源配置信息;所述发送侧终端确定PC5重传资源配置信息后,向所述接收侧终端发送重传资源指示信息,其中,所述重传资源指示信息包括:重传资源和重传次数。
其中,所述发送侧终端确定PC5重传资源包括:所述发送侧终端向所述基站请求PC5重传资源,所述基站为所述发送侧终端配置PC5重传资源;或所述发送侧终端从配置资源池中选择PC5重传资源。
其中,所述重传资源包括:重传时域、重传频域、重传与初传的时间间隔,和重传的调制编码格式。
其中,所述发送侧终端采用异步自适应重传,或者同步非自适应重传通过PC5向所述接收侧终端重传V2X业务数据。
其中,所述发送侧终端或所述接收侧终端包括以下之一:车载单元OBU、路边单元RSU、用户设备UE、V-UE、P-UE、Wearables、UE-to-network relay、IOT/MTC终端。
其中,所述接收侧终端为多个,所述发送侧终端通过多播或广播向所述多个接收侧终端重传V2X业务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装置,包括:确认模块,用于确认激活/去激活PC5的HARQ重传;重传模块,用于根据接收侧终端的否定应答信息通过PC5向所述接收侧终端重传V2X业务数据。
其中,所述确认模块包括:第一确认单元,用于根据至少以下信息之一确定是否需要激活/去激活PC5的HARQ重传:V2X业务的属性、PC5链路状态、重传激活状态。
其中,所述确认模块还可包括:第二确认单元,用于向基站发送指示信息,以便基站根据所述指示信息为所述发送侧终端配置激活/去激活PC5的HARQ重传,其中,所述指示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V2X业务的属性、PC5链路状态、重传激活状态;指示单元,用于根据基站配置信息向接收侧终端指示PC5重传激活状态。
其中,该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接收侧终端发送V2X业务数据和PC5重传激活状态信息;接收模块,用于在PSFCH上接收所述接收侧终端发送的应答信息。
其中,所述重传模块,还用于在确认激活PC5重传时,在向所述接收侧终端初次发送V2X业务数据的资源配置信息时,指示PC5重传资源配置信息。
其中,该装置还包括:资源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用于重传V2X业务数据的PC5重传资源配置信息;所述重传模块,还用于确定PC5重传资源配置信息后,向所述接收侧终端发送重传资源指示信息,其中,所述重传资源指示信息包括:重传资源和重传次数。
其中,所述资源确定模块包括:资源请求单元,所述发送侧终端向所述基站请求PC5重传资源,以便所述基站为所述发送侧终端配置PC5重传资源;或资源选择单元,用于从配置资源池中选择PC5重传资源。
其中,所述重传模块采用异步自适应重传,或者同步非自适应重传通过PC5向所述接收侧终端重传V2X业务数据。
其中,所述发送侧终端或所述接收侧终端包括以下之一:车载单元OBU、路边单元RSU、用户设备UE、V-UE、P-UE、Wearables、UE-to-network relay、IOT/MTC终端。
其中,所述接收侧终端为多个,所述重传模块通过多播或广播向所述多个接收侧终端重传V2X业务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实现了针对V2X业务数据重传的设计,保证了在不同V2X业务QoS要求和PC5链路状态下,对于PC5重传发送的需求,提高了V2X业务的可靠性,保证了PC5资源的有效利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车联网示意图;
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通过PC5口传输V2X业务架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五的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六的流程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七的流程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信息传输装置的模块结构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下面对本发明方法实施例所运行的装置进行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示涉及的装置主要包括终端装置和接入网装置。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终端装置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车载单元OBU、路边单元RSU、用户设备UE、V-UE、P-UE、Wearables、UE-to-network relay、IOT/MTC终端。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出现的UE代表上述终端装置的一种或几种。
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V-UE是指Vehicle-UE,P-UE是指Pedestrian-UE.。PC5和sidelink具有相同的含义,都用于指示UE之间的空口链路。
终端装置根据gNB指示或预配置规则确定是否激活/去激活PC5的HARQ重传,当激活PC5的HARQ重传时,UE根据gNB配置的或自主选择初传和重传资源,并根据收到的PSFCH信号确定是否发送重传数据。
接入网装置为基站,包括以下之一:eNB,gNB。其中接入网装置主要负责:为终端装置配置PSFCH资源和HARQ重传资源,指示终端装置激活/去激活HARQ重传。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运行于上述装置的信息传输方法,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2:发送侧终端确认激活/去激活PC5的HARQ重传;
步骤S304:所述发送侧终端根据接收侧终端的否定应答信息通过PC5向所述接收侧终端重传V2X业务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激活/去激活HARQ重传可以由基站配置或预配置,其中基站配置是指:发送端UE向基站发送指示信息,基站根据指示信息配置激活/去激活重传,所述指示信息包括:V2X业务的属性(包括:时延要求,可靠性要求等),PC5链路状态(包括:链路质量,拥塞程度等)所述链路质量通过对PC5信道上传输的参考信号进行测量获得,如所述PC5接口信道质量为对PC5接口的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解调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拥塞程度可用CBR(Channel Busy Rate)表示。例如,V2X业务要求高可靠,PC5链路质量差,则基站激活HARQ重传。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应答信息包括以下之一:肯定,否定。如果收到否定应答,则发送端UE向基站发送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PC5重传资源;
在已优选实施例中,为了减少处理时延,当重传已激活,所述重传资源(还包括重传次数)可以在初传时由基站配置好并通知发送端UE,或者由发送端UE预约,然后发送端UE通知接收端UE;当收到否定应答信号时,则发送端UE重传V2X数据,当收到肯定应答信号时,所述重传资源可用于其他UE。
在本实施例中,PC5通信包括同频或异频,同频是指:Uu和PC5通信共享频率,异频是指:PC5通信采用专用频率,如5.9GHz V2X频率。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PC5是指UE之间的接口,也可以采用其他名称表示(如sidelink)。PC5接口可采用授权频谱或非授权频谱的Prose技术。
下面以UE作为终端设备为例,对本发明所提供的重传方案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4所示,包括如下主要步骤:
步骤S401:UE确认激活/去激活HARQ重传。
UE可处于mode1或mode2。对于采用mode1的UE,首先,根据上层V2X业务的QoS属性,和/或PC5链路状态,和/或重传激活状态,判断是否需要激活重传。其中,所述V2X业务的QoS属性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时延,可靠性,通信距离。PC5链路状态用于指示PC5链路质量或拥塞程度。重传激活状态可包括:激活,或未激活。如果当前激活状态为激活,则UE判断是否保持激活或去激活重传,否则,UE判断是否激活重传。例如:V2X业务可靠性要求高,PC5链路质量差,重传未激活,则UE初步确认需要激活重传。
其次,所述UE向基站gNB发送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激活PC5重传的请求。所述指示信息可通过PUCCH/PUSCH传输,可采用SR(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BSR(缓存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或Ack(确认,Acknowledgement)/Nack(否定性确认,NegativeAcknowledgement)等承载。
再次,gNB根据收到的指示信息、网络状态和运营商策略等综合确定是否激活重传。如果是,则gNB向UE发送激活重传指示信息,否则,gNB向UE发送去激活(不激活)重传指示信息。所述gNB可采用以下之一向UE指示激活重传:物理层DCI(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MAC(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CE(控制单元,control element),或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令。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gNB没有收到UE的请求消息,gNB也可确定激活/去激活PC5重传,并通知UE。
所述UE为RRC-Connected模式。对于mode2的UE,所述UE采用预配置规则判断是否需要激活/去激活PC5重传,所述预配置规则存储在UE的内部,包括V2X业务的QoS门限,和/或PC5链路状态门限,例如当V2X业务可靠性要求超过QoS门限,和/或PC5链路质量低于链路状态门限,则UE可确定激活重传。
所述UE确认激活/去激活重传后,需要通过PC5向接收端UEs发送激活/去激活重传的指示信息。
步骤402:UE确定重传资源。
所述UE可处于mode1或mode2。对于mode1的UE,所述UE向gNB请求重传资源,gNB为UE配置PC5重传资源。对于mode2的UE,所述UE自主选择资源池中的资源用于重传。所述重传资源包括用于一次或多次的重传。所述UE获得重传资源后,需要向接收端UE发送指示信息:指示重传资源和重传次数。所述指示信息可通过SCI(边路控制信息,Sidelink ControlInformation)承载。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重传资源可以在初传时确定(重传已激活),或者在收到否定应答信号时确定。
所述重传资源包括:时域,频域,进一步还包括:重传和初传和时间间隔,重传的调制编码格式,重传次数等。
步骤S403:UE重传V2X数据。
所述重传根据应答上报信息进行,如应答为“否定”时,则重传V2X数据;针对组播,接收端有多个UE,如果只有一个接收端UE发送否定应答,则重传可采用单播或多播。如果有一个以上接收端UE发送否定应答,则重传采用多播。
为了减少发送端UE的等待时延,可以配置应答信号和相应的PSSCH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为确定数值,即发送端UE在发送了PSSCH数据后间隔固定的时间检测接收应答信号。
所述重传可以是同步非自适应或异步自适应重传,其中,同步非自适应重传是指:重传和初传间隔固定时间,重传和初传采用相同的物理格式(如频域资源位置、调制编码方式等)发送;异步自适应重传:重传和初传采用配置的时间间隔,重传和初传采用不同的物理格式。具体采用哪一种重传方式需要在激活重传时指定,对于异步自适应重传,由gNB或发送端UE设置时间间隔、重传物理格式等参数。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适用的不同场景进行具体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对单播场景重传PC5数据的方法。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01:UE通过PC5单播发送V2X业务数据。
所述UE首先获取发送资源,如通过gNB获取(mode1)或自主选择获取(mode2),所述UE获取初传资源的同时可获取重传资源。所述UE为发送端UE,与接收端UE建立单播链接,向接收端UE发送V2X业务资源指示信息并在所述资源上发送V2X业务数据;如果已获取重传资源,则向接收端UE指示重传资源和重传次数。
步骤S502:接收端UE上报应答信息。
所述接收端UE根据发送端UE的指示信息接收V2X数据,如果UE能够正确解码,则上报“肯定”应答,否则上报“否定”应答。所述上报通过PC5口上的PSFCH信道发送。
步骤S503:发送端UE判断是否为肯定应答,如果是,转向步骤S504,否则,转向步骤S505。
步骤S504:发送端UE继续发送新的V2X数据。
发生端UE收到肯定应答,UE继续发送新的V2X数据,在发送新的V2X数据之前,所述发送端UE请求新的V2X数据发送资源。如果发送端UE已获取重传资源,则所述UE发送释放重传资源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可发给gNB(mode1)或通过PC5广播。
步骤S505,发送端UE重传V2X数据。
发送端UE收到否定应答,所述UE通过PC5接口重传V2X数据;如果所述发送端UE已获取PC5重传资源,则在重传资源上重传V2X数据;否则,所述UE先获取重传资源,如通过gNB配置(mode1)或UE自主选择重传资源。考虑到V2X业务一般存在时延限制,重传V2X业务的次数也需要限制,如根据V2X业务的时延需求限制重传次数为3,则3次重传后接收端仍未正确接收,则发送端丢弃相应的V2X业务。具体的重传次数限制可由上层设置或预配置。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播场景中重传PC5数据的方法。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01:发送端UE采用多播发送V2X业务数据。
所述发送端UE向多个接收端UEs同时组播发送V2X业务数据。所述多播类似于广播,多个接收端加入一个多播组中,发送端UE在多播公共信道上发送V2X业务数据,只有加入了多播组的UE可以接收相应的V2X业务。与单播重传类似,发送端UE在获取多播初传资源时可同时获取多播重传资源。
步骤S602:接收端UE发送应答信号。
所述接收端UE为一个以上,考虑到多播发送的是相同V2X数据,而且只要有一个接收端UE发送否定应答,发送端UE都需要重传V2X数据,一般Nack信号数量要小于Ack信号数量,则可以只发送Nack应答信号,即正确接收到V2X数据的UE不发送应答信号。
步骤S603:发送端UE判断是否为肯定性应答,如果是,则转向步骤S604,否则转向步骤S605。
所述发送端UE收到否定应答信号,说明存在接收端UE没有正确接收V2X业务,只要所述发送端UE收到一个否定应答信号,即可停止检测接收其他的应答信号。
步骤S604:发送端UE采用多播发送新的V2X业务数据。
所述发送端UE获取多播资源,通知接收端UE(多播资源)并发送新的V2X业务数据。
步骤S605:发送端UE采用多播重传V2X业务数据。
如果所述发送端UE已获取重传资源,则在重传资源上重传V2X业务数据,否则所述发送端UE获取重传资源,向接收端UE指示重传资源并发送V2X业务数据。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mode1传输时同时配置初传和重传资源的方法。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701:gNB指示激活PC5重传。
gNB根据以下条件至少之一确定激活PC5重传:UE请求,V2X业务QoS,PC5链路状态。例如:UE请求PC5重传,和/或V2X业务可靠性要求高,和/或PC5链路质量差,则所述gNB确定激活PC5重传。所述gNB可通过物理层DCI信令,MAC CE信令,或者RRC信令发送所述指示。
步骤S702:发送端UE向gNB请求初传和重传资源。
发送端UE通过RRC信令向gNB请求资源,所述gNB通过RRC信令向所述UE指示资源信息;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发送端UE没有向gNB请求重传资源,所述gNB可以同时配置初传和重传资源并通知所述UE.
步骤S703:发送端UE发送初传资源位置信息和V2X业务数据。
发送端UE通过物理边路控制信道(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PSCCH)发送资源位置,并通过物理边路共享信道(Physical Sidelink Share Channel,PSSCH)在所述资源上发送V2X数据。
步骤S704:接收端UE发送应答信号。接收端UE在PSFCH上发送应答信号。
步骤S705:发送端UE判断是否为肯定应答,如果是,转向步骤S706,否则,转向步骤S707。
步骤S706:发送端UE继续发送新的V2X业务数据。
进一步的,发送端UE向gNB请求释放步骤302中得到的重传资源,gNB可将该重传资源用於其他V2X业务传输。
步骤S707:发送端UE发送重传资源位置信息,并在重传资源上重传V2X业务数据。
发送端UE已获取重传资源,通过PSCCH发送重传资源位置信息,并通过PSSCH重传V2X业务数。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mode1传输时,根据应答配置重传的方法。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801:gNB指示激活PC5重传。
本步骤与上述实施例三中的步骤S70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802:发送端UE向gNB请求初传V2X业务的PC5资源并在PC5资源上发送V2X业务数据。
步骤S803:接收端UE发送应答信号。
步骤S804:发送UE判断是否为肯定应答,如果是,转向步骤S805,否则转向步骤S806。
步骤S805:发送端UE继续发送新的V2X业务数据。
发送端UE请求V2X业务发送资源,向接收端UE指示资源位置并在所述资源上发送新的V2X业务数据。
步骤S806:发送端UE向gNB请求重传资源。
发送端UE收到否定应答,采用RRC信令向所述gNB请求重传资源,所述gNB通过RRC信令指示重传资源信息。
步骤S807:发送端UE发送重传资源位置信息并在重传资源上重发V2X业务数据。重传位置信息还包括重传次数。所述UE通过PSCCH向接收端UE指示重传资源位置信息,并通过PSSCH重传V2X业务数据。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mode2传输时,同时选择初传和重传资源的方法。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901:PC5重传激活。
针对覆盖内(至少发送端UE位于覆盖内)场景,与步骤301/401类似,由gNB确定激活PC5重传,针对覆盖外场景,由发送端UE确定激活PC5重传,所述发送端UE根据V2X业务QoS需求,和/或PC5链路状态确定是否激活PC5重传。
步骤S902:发送端UE选择初传和重传资源。
步骤S903:发送端UE指示初传和重传资源位置信息并在初传资源上发送V2X业务数据。其中,重传位置信息还包括重传次数。
步骤S904:接收端UE发送应答信号。
步骤S905:发送端UE判断是否为肯定应答,如果是,转向步骤S906,否则,转向步骤S907。
步骤S906:发送端UE继续发送新的V2X数据。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UE指示释放重传资源。所述UE在PC5广播指示释放重传资源,或者向gNB指示释放重传资源。
步骤S907:发送端UE重传V2X数据。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mode2传输时,发送端UE收到否定应答信号时重传资源的方法。图10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0所示,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1:PC5重传激活。该步骤与步骤实施例五中的S901相同,不再赘述。
步骤S1002:发送端UE选择初传资源。
步骤S1003:发送端UE指示初传资源位置信息并在初传资源上发送V2X业务数据。
步骤S1004:接收端UE发送应答信号。
步骤S1005:发送端UE判断是否为肯定应答,如果是,转向步骤S1006,否则,转向步骤S1007。
步骤S1006:发送端UE继续发送新的V2X数据。
步骤S1007:发送端UE选择重传资源。
步骤S1008:发送端UE指示重传资源位置并在重传资源上重传V2X业务。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活/去激活PC5重传的方法。图1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1所示,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01:UE判断是否需要激活/去激活PC5重传,如果是,转向步骤S1102,否则,转向步骤S1106。
UE根据待发送V2X业务的QoS要求,和/或PC5链路状态,和/或PC5重传状态确定是否需要激活/去激活PC5重传,其中PC5重传状态是指:激活,或者未激活。如果PC5重传已激活,则可以继续保持激活或去激活,如果PC5重传未激活,则可以激活或者保持不激活。
步骤S1102:UE判断是否为覆盖内,如果是,转向步骤S1103,否则,转向步骤S1105。
步骤S1103:UE向gNB发送激活/去激活PC5重传请求。
步骤S1104:gNB确定激活/去激活重传并通知UE。发送端UE位于覆盖内,由gNB确定激活/去激活PC5重传。
步骤S1105:UE激活/去激活重传,并通知接收端UE。
发送端UE位于覆盖外,由发送端UE确定激活/去激活PC5重传。
步骤S1106:UE采用现有传输方式继续发送V2X业务。如果UE确定不需要激活/去激活PC5重传,采用现有的方式发送V2X业务;如果现有已激活PC5重传,则继续采用PC5重传,如果现有未激活PC5重传,则不激活PC5重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该信息传输装置为发送侧终端或位于发送侧终端。如图12所示,该装置包括确认模块100和重传模块200。
确认模块100用于确认激活/去激活PC5的HARQ重传。重传模块200用于根据接收侧终端的否定应答信息通过PC5向所述接收侧终端重传V2X业务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传输应答信号的系统。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系统包括:无线接入网装置801和终端802。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模块的功能划分与前文的实施例有所不同。
无线接入网装置801包括基站8011。终端802包括终端通信模块8021和其他模块8022。终端通信模块8021用于接收基站模块8011或其他终端模块发送的或预配置的重传指示信息,还用于接收初传或重传的V2X业务数据。终端802的通信模块8022还用于确定激活/去激活重传,还用于确定重传资源,以及确定应答信号。终端802的通信模块8023还用于发送应答信号,发送激活/去激活重传指示信息,发送初传和重传资源位置信息,以及初传和重传V2X业务数据。其他模块8022包括:供电模块,射频模块,基带模块,显示模块,音频/视频模块,导航模块,存储模块等。这些模块用于实现与V2X通信相关的功能。基站模块8011用于向在mode1时向终端802发送资源配置信息,接收UE的上报信息。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的介质。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3)
1.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侧终端确认激活/去激活PC5的HARQ重传;
所述发送侧终端根据接收侧终端的否定应答信息通过PC5向所述接收侧终端重传V2X业务数据,其中,发送侧终端确认激活/去激活PC5的HARQ重传,包括:
所述发送侧终端根据至少以下信息确定是否需要激活/去激活PC5的HARQ重传:重传激活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侧终端确认激活/去激活PC5的HARQ重传,包括:
所述发送侧终端还根据至少以下信息之一确定是否需要激活/去激活PC5的HARQ重传:V2X业务的属性、PC5链路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侧终端确认激活/去激活PC5的HARQ重传,包括:
所述发送侧终端向基站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V2X业务的属性、PC5链路状态、重传激活状态;
基站根据所述指示信息为所述发送侧终端配置激活/去激活PC5的HARQ重传;
所述发送侧终端根据基站配置信息向接收侧终端指示PC5重传激活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侧终端向所述接收侧终端重传V2X业务数据之前,还包括:
所述发送侧终端向所述接收侧终端发送V2X业务数据;
所述发送侧终端在PSFCH上接收所述接收侧终端发送的应答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侧终端确认激活/去激活PC5的HARQ重传,包括:
所述发送侧终端确认激活PC5重传时,在向所述接收侧终端初次发送V2X业务数据的资源配置信息时,指示PC5重传资源配置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侧终端向所述接收侧终端重传V2X业务数据之前,还包括:
所述发送侧终端确定用于重传V2X业务数据的PC5重传资源配置信息;
所述发送侧终端确定PC5重传资源配置信息后,向所述接收侧终端发送重传资源指示信息,其中,所述重传资源指示信息包括:重传资源和重传次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侧终端确定PC5重传资源包括:
所述发送侧终端向所述基站请求PC5重传资源,所述基站为所述发送侧终端配置PC5重传资源;或
所述发送侧终端从配置资源池中选择PC5重传资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传资源包括:重传时域、重传频域、重传与初传的时间间隔,和重传的调制编码格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侧终端采用异步自适应重传,或者同步非自适应重传通过PC5向所述接收侧终端重传V2X业务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侧终端或所述接收侧终端包括以下之一:车载单元OBU、路边单元RSU、用户设备UE、V-UE、P-UE、Wearables、UE-to-networkrelay、IOT/MTC终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侧终端为多个,所述发送侧终端通过多播或广播向所述多个接收侧终端重传V2X业务数据。
12.一种信息传输装置,位于发送侧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认模块,用于确认激活/去激活PC5的HARQ重传;
重传模块,用于根据接收侧终端的否定应答信息通过PC5向所述接收侧终端重传V2X业务数据,其中,所述确认模块包括第一确认单元,用于根据至少以下信息确定是否需要激活/去激活PC5的HARQ重传:重传激活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认模块包括:
第一确认单元,还用于根据至少以下信息之一确定是否需要激活/去激活PC5的HARQ重传:V2X业务的属性、PC5链路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认模块包括:
第二确认单元,用于向基站发送指示信息,以便基站根据所述指示信息为所述发送侧终端配置激活/去激活PC5的HARQ重传,其中,所述指示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V2X业务的属性、PC5链路状态、重传激活状态;
指示单元,用于根据基站配置信息向接收侧终端指示PC5重传激活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接收侧终端发送V2X业务数据和PC5重传激活状态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在PSFCH上接收所述接收侧终端发送的应答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传模块,还用于在确认激活PC5重传时,在向所述接收侧终端初次发送V2X业务数据的资源配置信息时,指示PC5重传资源配置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资源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用于重传V2X业务数据的PC5重传资源配置信息;
所述重传模块,还用于确定PC5重传资源配置信息后,向所述接收侧终端发送重传资源指示信息,其中,所述重传资源指示信息包括:重传资源和重传次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确定模块包括:
资源请求单元,用于向所述基站请求PC5重传资源,以便所述基站为所述发送侧终端配置PC5重传资源;或
资源选择单元,用于从配置资源池中选择PC5重传资源。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传模块采用异步自适应重传,或者同步非自适应重传通过PC5向所述接收侧终端重传V2X业务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侧终端或所述接收侧终端包括以下之一:车载单元OBU、路边单元RSU、用户设备UE、V-UE、P-UE、Wearables、UE-to-networkrelay、IOT/MTC终端。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侧终端为多个,所述重传模块通过多播或广播向所述多个接收侧终端重传V2X业务数据。
22.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23.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88431.XA CN111082900B (zh) | 2019-06-05 | 2019-06-05 |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US17/611,238 US12149355B2 (en) | 2019-06-05 | 2020-05-28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EP20818609.8A EP3958491A4 (en) | 2019-06-05 | 2020-05-28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PCT/CN2020/092857 WO2020244438A1 (zh) | 2019-06-05 | 2020-05-28 |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88431.XA CN111082900B (zh) | 2019-06-05 | 2019-06-05 |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082900A CN111082900A (zh) | 2020-04-28 |
CN111082900B true CN111082900B (zh) | 2023-07-14 |
Family
ID=70310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488431.XA Active CN111082900B (zh) | 2019-06-05 | 2019-06-05 |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149355B2 (zh) |
EP (1) | EP3958491A4 (zh) |
CN (1) | CN111082900B (zh) |
WO (1) | WO202024443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82900B (zh) * | 2019-06-05 | 2023-07-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US12231242B2 (en) * | 2019-08-23 | 2025-02-18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Dynamic re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
WO2021066382A1 (en) * | 2019-10-03 | 2021-04-0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reques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13676872A (zh) * | 2020-05-14 | 2021-11-19 | 夏普株式会社 | 由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
WO2021243483A1 (en) * | 2020-05-30 | 2021-12-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ple trp sidelink qcl indication to enable agc prediction |
CN116724514B (zh) * | 2020-12-23 | 2024-12-06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自主重传的增强 |
EP4292359A4 (en) * | 2021-04-01 | 2024-03-13 | Apple Inc. | INTER-EU COORDINATION FOR ON-DEMAND DETECTION |
WO2022236475A1 (en) * | 2021-05-08 | 2022-11-17 | Apple Inc. | Inter-ue communication coordination and collision response |
CN116830673A (zh) * | 2021-05-25 | 2023-09-2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侧行链路重传资源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CN115942326A (zh) * | 2022-08-04 | 2023-04-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资源映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282618A1 (en) * | 2016-08-09 | 2018-02-14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Improved initial and retransmissions of data for v2x transmissions |
WO2018174611A1 (ko) * | 2017-03-22 | 2018-09-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v2x 단말에 의해 수행되는 v2x 통신 수행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
WO2019070332A1 (en) * | 2017-10-02 | 2019-04-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UTONOMOUS RESOURCE SELECTION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S TO ALL (V2X)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23894B (zh) * | 2017-03-23 | 2023-04-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存储介质和系统 |
CN110880961A (zh) * | 2018-09-06 | 2020-03-13 |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确认sps配置激活或释放的方法和设备 |
KR102775737B1 (ko) * | 2018-11-02 | 2025-03-05 |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 Nr v2x 시스템에서 harq 피드백 송수신 방법 및 그 장치 |
RU2768371C1 (ru) * | 2018-12-29 | 2022-03-24 | Бейдзин Сяоми Мобайл Софтвэр Ко., Лтд. |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а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для прямой связи |
CN111082900B (zh) | 2019-06-05 | 2023-07-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
2019
- 2019-06-05 CN CN201910488431.XA patent/CN111082900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5-28 EP EP20818609.8A patent/EP3958491A4/en active Pending
- 2020-05-28 WO PCT/CN2020/092857 patent/WO2020244438A1/zh unknown
- 2020-05-28 US US17/611,238 patent/US1214935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282618A1 (en) * | 2016-08-09 | 2018-02-14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Improved initial and retransmissions of data for v2x transmissions |
WO2018174611A1 (ko) * | 2017-03-22 | 2018-09-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v2x 단말에 의해 수행되는 v2x 통신 수행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
WO2019070332A1 (en) * | 2017-10-02 | 2019-04-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UTONOMOUS RESOURCE SELECTION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S TO ALL (V2X)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20216945A1 (en) | 2022-07-07 |
EP3958491A1 (en) | 2022-02-23 |
US12149355B2 (en) | 2024-11-19 |
CN111082900A (zh) | 2020-04-28 |
WO2020244438A1 (zh) | 2020-12-10 |
EP3958491A4 (en) | 2023-01-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082900B (zh) |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
US12218760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HARQ re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EP3905836B1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direct communication, and device | |
CN112703752B (zh) | 用于确定v2x资源的装置和方法 | |
CN111201834B (zh) | 使用侧链路发现消息的装置发现 | |
CN108923894B (zh) |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存储介质和系统 | |
US20210306824A1 (en) | Broadcast, multicast, and unicast on sidelink for 5g ev2x | |
CN110249690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v2x终端执行的v2x通信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 |
KR20210057684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 장치 대 장치 리소스를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WO2017049976A1 (zh) | 车联网业务的发送方法及装置、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 |
WO2018166508A1 (zh) | 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资源预留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
CN113615308A (zh) | 用于发起车联网(v2x)通信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4747167A (zh) | 在nr v2x中基于sci格式发送和接收harq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5553053A (zh) | 在nr v2x中执行基于dtx的rlf操作的方法和设备 | |
EP3965352A1 (en)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US20210007002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sidelink data bear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6250314A (zh) | 用户设备及其在非授权频谱中进行侧链通信的方法 | |
CN114747166A (zh) | 在nr v2x中向基站报告harq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JP2024500996A (ja) | Nr v2xにおけるデフォルトdrx設定に基づいてsl drx動作を実行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
WO2018028386A1 (zh) | V2x通信的信道发送方法及装置 | |
CN114762434A (zh) | 用于在nr v2x中发送传输块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4503481A (zh) | 基于nr v2x中的bwp发送harq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 |
JP2024501702A (ja) | Nr v2xにおける端末タイプによるsl drx動作方法及び装置 | |
CN115039489A (zh) | 用于在nr v2x中请求重新发送资源的方法和设备 | |
KR20200050312A (ko)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 캐리어를 선택/재선택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