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66358A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066358A CN111066358A CN201780094792.5A CN201780094792A CN111066358A CN 111066358 A CN111066358 A CN 111066358A CN 201780094792 A CN201780094792 A CN 201780094792A CN 111066358 A CN111066358 A CN 11106635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 coreset
- resource set
- control channel
- dat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5—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source usage polic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抑制信号的冲突造成的性能变差。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用户终端的特征在于,具有:接收单元,接收DL控制信道;以及控制单元,控制DL控制信道候选的监视,所述控制单元控制从网络设定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内的DL控制信道候选的监视以及从所述网络设定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内的DL控制信道候选的监视,在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内的DL控制信道和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内的DL控制信道之间,聚合等级、DL控制信息的有效载荷长度、CRC长度、以及时间间隔中的至少一个不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网络中,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Evolution)成为规范(非专利文献1)。此外,以从LTE(也称为LTE Rel.8或者9)的进一步的宽带化以及高速化为目的,LTE-A(也称为LTEAdvanced、LTE Rel.10、11或者12)成为规范,还正在研究LTE的后续系统(例如,也称为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5G+(plus)、NR(新无线(New Radio))、NX(新无线接入(New radio access))、FX(下一代无线接入(Futuregeneration radio access))、LTE Rel.13、14或者15以后等)。
在现有的LTE系统(例如,LTE Rel.8-13)中,使用1ms的子帧(也称为传输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等)进行下行链路(DL:Downlink)和/或上行链路(UL:Uplink)的通信。该子帧是进行了信道编码的1个数据分组的发送时间单位,成为调度、链路自适应、重发控制(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等的处理单位。
无线基站控制对于用户终端(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的数据的分配(调度),使用DL控制信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将数据的调度通知给用户终端。用户终端监视发送DL控制信息的DL控制信道(PDCCH)而进行接收处理(解调、解码处理等),基于接收到的DL控制信息来控制DL数据的接收和/或上行数据的发送。
在DL控制信道(PDCCH/EPDCCH)中,利用1个或者多个控制信道元素(CCE(控制信道元素(Control Channel Element))/ECCE(增强型控制信道元素(Enhanced ControlChannel Element)))的聚合(aggregation)来控制发送。此外,各控制信道元素由多个资源元素组(REG(资源元素组(Resource Element Group))/EREG(增强型资源元素组(EnhancedResource Element Group)))构成。在进行对于资源元素(RE)的控制信道的映射的情况下也利用资源元素组。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 V8.12.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Release 8)”,2010年4月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LTE Rel.14、15以后、5G、NR等)中,设想通过与现有的LTE系统(例如,LTE Rel.13以前)不同的结构来控制数据的调度。具体而言,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灵活的参数集以及频率的利用,寻求实现动态的帧结构。参数集是指例如应用于某个信号的发送接收的通信参数(例如,子载波间隔、带宽等)。
此外,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正在研究对控制信道和/或数据信道使用与现有的LTE系统不同的结构。若在与现有的LTE系统不同的结构中使用现有的LTE系统的控制信道的结构,则有无法适当地进行通信的顾虑。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方面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在应用与现有的LTE系统不同的结构进行通信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进行控制信道的通信的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用户终端的特征在于,具有:接收单元,接收DL控制信道;以及控制单元,控制DL控制信道候选的监视,所述控制单元控制从网络设定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内的DL控制信道候选的监视、以及从所述网络设定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内的DL控制信道候选的监视,在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内的DL控制信道和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内的DL控制信道之间,聚合等级、DL控制信息的有效载荷长度、CRC长度、以及时间间隔中的至少一个不同。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适当地进行控制信道的通信。
附图说明
图1A以及图1B是表示CORESET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CORESET类型1以及2的定义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CORESET类型1以及2的配置的一例的图。
图4A以及图4B是表示在数据与CORESET重复的情况下UE是否进行PDCCH候选的监视的一例的图。
图5A以及图5B是表示UE实际执行的BD的数目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期待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5G、NR等。以下,简称为NR)能够实现各种各样的无线通信业务,以满足分别不同的要求条件(例如超高速、大容量、超低延迟等)。
例如,在NR中,正在研究提供被称为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BroadBand))、mMTC(大规模机器类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等的无线通信业务。
例如,对于URLLC,用户平面的延迟(latency)的目标是,在UL中要求达到0.5ms,在DL中要求达到0.5ms。例如,对于URLLC,就对于分组的1次发送的可靠性的要求而言,对于具有1ms的用户平面的延迟的32比特为1×10-5。
另外,在现有的LTE系统中,无线基站使用DL控制信道(例如,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扩展PDCCH(增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Enhanced PDCCH)等))对UE发送DL控制信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发送DL控制信息也可以解读为发送DL控制信道。
DCI也可以是包含例如对调度数据的时间/频率资源进行指定的信息或对传输块尺寸进行指定的信息、对数据调制方式进行指定的信息、对HARQ进程标识符进行指定的信息、与解调用RS有关的信息等中至少1个的调度信息。对DL数据接收和/或DL参考信号的测量进行调度的DCI也可以称为DL分配或者DL许可,对UL数据发送和/或UL探测(测量用)信号的发送进行调度的DCI也可以称为UL许可。
在DL分配和/或UL许可中,也可以包含与发送对于DL数据的HARQ-ACK(acknowledgement)反馈或信道测量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等UL控制信号(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的信道的资源或序列、发送格式有关的信息。此外,对UL控制信号(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Information))进行调度的DCI也可以与DL分配以及UL许可分开被规定。至于是DL分配、UL许可以及UCI调度中哪一个的DCI,可以设为基于DCI内包含的特定的比特字段的值是哪个来判断,也可以设为基于DCI的有效载荷尺寸是多个规定的值中的哪个来判断,还可以将各个DCI设为预先被映射到不同的资源区域,并基于DCI是在哪个资源区域中被检测出的来判断。
UE被设定为监视规定数目的DL控制信道候选的集合。这里,监视是指,例如,在该集合中,对于成为对象的DCI格式尝试进行各DL控制信道的解码。这样的解码也称为盲解码(BD:Blind Decoding)、盲检测。DL控制信道候选也称为BD候选、(E)PDCCH候选等。
在现有的LTE系统中,DL控制信道(或者,DL控制信息)利用系统带宽整体进行发送(参照图1A)。因此,在各子帧中,不论有无DL数据的分配,UE都需要监视系统带宽整体而进行DL控制信息的接收(盲解码)。
对此,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考虑在规定载波中不是始终利用系统带域整体进行通信,而是基于通信用途和/或通信环境等而动态或者半静态地设定规定的频域以及时域来控制通信。例如,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考虑不一定将对于某个UE的DL控制信息分配给系统带域整体而发送,而是设定规定的频域以及时域来控制DL控制信息的发送(参照图1B)。
由对UE设定的规定的频域和时域(例如1个OFDM(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码元、2个OFDM码元等)构成的无线资源也称为控制资源集(CORESET:control resource set)、控制资源集、控制子带(control subband)、搜索空间集、搜索空间资源集、控制区域、控制子带、或者NR-PDCCH区域等。
控制资源集由规定资源单位构成,可以设定为系统带宽(载波带宽),也可以设定为该用户终端能够进行接收处理的最大的带宽以下。例如,控制资源集能够由频率方向上的1个或者多个RB(PRB和/或VRB)构成。这里,RB表示由例如12个子载波构成的频率资源块单位。UE能够在控制资源集的范围内监视DL控制信息而控制接收。由此,由于UE在DL控制信息的接收处理中不需要始终监视系统带宽整体,所以能够降低功耗。
此外,控制资源集是容纳被映射DL控制信息的资源或者NR-PDCCH的时间资源和/或频率资源的范围(或者也称为盒、集合、块)。此外,控制资源集能够基于资源单元的尺寸进行定义。例如,1个控制资源集的尺寸能够设定为特定的资源单元的尺寸的整数倍的大小。此外,控制资源集也可以由连续或者非连续的资源单元构成。
资源单元是对NR-PDCCH分配的资源的单位,也可以是PRB、PRB对、NR-CCE、NR-REG、NR-REG组的其中1个。以下,有时将NR-PDCCH称为PDCCH。
对于至少非初始接入中的PDCCH的BD,也可以设定至少下述内容。
·按每个CCE聚合等级、每个DCI格式(DCI有效载荷)尺寸的、UE所监视的PDCCH候选的数目
·聚合等级的集合
·DCI格式尺寸
此外,PDCCH候选的数目也可以为零。
此外,UE的BD能力也可以通知给网络(例如无线基站、发送接收点、eNB、gNB)。由此,网络能够考虑到UE的BD能力进行调度。
但是,对于各种各样的无线通信业务,UE如何进行BD尚未决定。
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等对于各种各样的无线通信业务研究UE进行BD的方法,完成了本发明。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分别单独应用,也可以组合应用。
(无线通信方法)
<第一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定义了用于配置(映射)对eMBB的业务进行调度的PDCCH的CORESET(CORESET类型1、eMBB CORESET)和用于配置对URLLC的业务进行调度的PDCCH的CORESET(CORESET类型2、URLLC CORESET)。
《支持eMBB以及URLLC双方的UE》
支持eMBB以及URLLC双方的UE监视CORESET类型1内的PDCCH候选以及CORESET类型2内的PDCCH候选。
图2是表示CORESET类型1以及2的定义的一例的图。
与CORESET类型1内的PDCCH相比,CORESET类型2内的PDCCH也可以支持较小的DCI有效载荷。例如,CORESET类型1中的DCI有效载荷长度为60比特,CORESET类型2中的DCI有效载荷长度为20比特。由此,与CORESET类型1内的PDCCH相比,CORESET类型2内的PDCCH能够实现低编码率、高可靠性。
也可以是,CORESET类型1在每个第一时间间隔被监视,与此相对,CORESET类型2在每个第二时间间隔被监视。第二时间间隔也可以比第一时间间隔短。例如,第一时间间隔为1个时隙,第二时间间隔为几个码元。另外,第一时间间隔以及第二时间间隔也可以由1个或者多个时间单位规定。时间单位也可以是无线帧、子帧、时隙、迷你时隙、码元的其中一个。
CORESET类型1内的PDCCH调度第一时间间隔内的数据,CORESET类型2的PDCCH调度比第一时间间隔短的第二时间间隔内的数据,从而与CORESET类型1相比,CORESET类型2能够减少延迟。
也可以是,与CORESET类型1内的PDCCH相比,CORESET类型2内的PDCCH支持更高的聚合等级。由此,与CORESET类型1内的PDCCH相比,CORESET类型2内的PDCCH能够实现低编码率、高可靠性。
也可以是,与CORESET类型1内的PDCCH相比,CORESET类型2内的PDCCH支持更长的CRC。由此,与CORESET类型1内的PDCCH相比,CORESET类型2内的PDCCH能够降低误检测率(也称为误警报概率、或者False alarm probability),能够实现高可靠性。
也可以是,CORESET类型1的发送方式(PDCCH的映射)能够设定分散配置和局部配置的其中一种,与此相对,CORESET类型2的发送方式为分散配置。
也可以是,与被CORESET类型2内的PDCCH调度的PDSCH/PUSCH相比需要更高的频率利用效率(efficiency)的PDSCH/PUSCH(例如eMBB数据、要求Gbps级的吞吐量的数据)由CORESET类型1内的PDCCH进行调度。
也可以是,与被CORESET类型1内的PDCCH调度的PDSCH/PUSCH相比需要更高的可靠性(reliability)的PDSCH/PUSCH(例如URLLC数据、要求BLER=10-5的数据)由CORESET类型2内的PDCCH进行调度。
通过非UE特定的方法而被发送的PDSCH/PUSCH(非UE特定数据、例如初始接入所需的信息、系统信息(例如剩余最低系统信息(Remaining Minimum System Information:RMSI))、随机接入(例如Msg 3)、广播信息(例如PBCH)中的至少一种)也可以由CORESET类型1内的PDCCH进行调度。
进一步,CORESET类型1也可以被分类为2个子类型1-1、1-2。CORESET类型1-1也可以用于非UE特定数据(例如初始接入所需的信息、系统信息、随机接入信道、广播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的调度。CORESET类型1-2也可以用于UE特定数据(例如业务)的调度。
图2中的CORESET类型1以及2的参数集合分别也可以称为参数集合1以及2。在该情况下,CORESET类型1或者2分别也可以是根据参数集合1以及2而被决定的CORESET。同样,CORESET类型1或者2内的PUCCH(或者DCI)分别也可以是根据参数集合1以及2而被决定的PUCCH(或者DCI)。
网络也可以将CORESET类型1和/或2的结构(CORESET结构)设定给UE。表示CORESET结构的信息可以通过高层信令、物理层信令、或者这些的组合来通知。
图3是表示CORESET类型1以及2的配置的一例的图。本例将1个时隙设为14个码元(码元#1-#14)来表示1个时隙以及发送带宽中的CORESET类型1以及2的配置。在本例中,第一时间间隔为1个时隙,第二时间间隔为2个码元。第二时间间隔也可以称为迷你时隙。
例如,CORESET类型1被配置于每个时隙,并被配置于各时隙的最先的1个或者多个码元(例如码元#1)。例如,CORESET类型2被配置于每2个码元的第二时间间隔,并被配置于各第二时间间隔的最先的1个或者多个码元(例如码元#1、#3、#5、#7、#9、#11、#13)。
CORESET类型1和/或CORESET类型2的带域也可以是发送带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CORESET类型1的带域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也可以与CORESET类型2的带域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重复。此外,CORESET类型1的带宽也可以与CORESET类型2的带宽不同。例如,CORESET类型1的带宽也可以比CORESET类型2的带宽窄。此外,CORESET类型1的带域也可以与CORESET类型2的带域不同(分离)。
UE通过监视CORESET类型1内的PDCCH候选,能够接收适合于eMBB的PDCCH。在该情况下,能够实现频率利用效率的提高、吞吐量的提高。UE通过监视CORESET类型2内的PDCCH候选,能够接收适合于URLLC的PUCCH。在该情况下,能够实现延迟的降低、可靠性的提高。
PDSCH和/或PUSCH信道构造依赖于PDSCH和/或PUSCH是由CORESET类型1内的PDCCH进行调度还是由CORESET类型2内的PDCCH进行调度。PDSCH和/或PUSCH信道构造也可以作为CORESET结构的一部分而被设定。
PUCCH信道构造依赖于PDSCH是由CORESET类型1内的PDCCH进行调度还是由CORESET类型2内的PDCCH进行调度。PUCCH信道构造也可以作为CORESET结构的一部分而被设定。
PDSCH、PUSCH、和/或PUCCH的信道构造的特征通过DMRS码元的数目、DMRS码元的位置、波形、TBS(传输块尺寸(TransportBlock Size))的决定、编码方法中的至少其中一种来表示。波形例如也可以是作为单载波波形的DFT扩频OFDM(离散傅立叶变换扩频正交频分复用(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波形和作为多载波波形的CP-OFDM(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yclicPrefix-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波形的其中一种。
例如,在用于eMBB的信道构造中,DMRS码元数也可以为1个,也可以允许将DMRS不配置于时隙的最先的码元。例如,在用于URLLC的信道构造中,为了降低延迟,也可以将DMRS配置于时隙的最先的码元。
由于信道构造基于CORESET类型,所以能够动态地切换适合于业务(eMBB或者URLLC)的信道构造,能够实现适合于业务的性能(频率利用效率、延迟(latency)、可靠性等)。
接着,对基于CORESET类型的DCI内的参数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配置于CORESET类型1-2上的DCI例如具有如下参数。
·频域资源分配(例如,与CORESET类型2相比,表示更细致的RB组等级或者更细致的RB等级的分配)
·时域资源分配(例如表示码元等级或者时隙等级的分配)
·MCS(调制和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或者编码率(与CORESET类型2相比,支持达到例如64QAM(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Modulation))至256QAM的更高的编码率)
·MIMO(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结构(支持达到4至8层的比CORESET类型2更高的层数的MIMO)
·携带HARQ-ACK的PUCCH的定时和/或资源
被配置于CORESET类型2上的DCI例如具有如下参数。
·频域资源分配(例如,与CORESET类型1-2相比,表示更粗略的RB组等级或者RB等级的分配)
·MCS或者编码率(与CORESET类型1-2相比,支持较低的编码率,例如支持BPSK(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Phase ShiftKeying))或者QPSK(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Phase ShiftKeying)))
在URLLC中的时隙内的时域资源分配被规范固定的情况下,被配置于CORESET类型2上的DCI也可以不包含时域资源分配。
在URLLC中的频率利用效率并不重要的情况下,配置于CORESET类型2上的DCI也可以不包含MIMO结构。
在URLLC中PUCCH的定时和/或资源被规范固定的情况下,或者在URLLC中使用自完备型(自包含型(self-contained))时隙的情况下,被配置于CORESET类型2上的DCI也可以不包含PUCCH的定时和/或资源。
这样,通过使被配置于CORESET类型1以及2的DCI持不同的参数,能够避免包含不需要的信息的情况,抑制DCI的信息量。
《仅支持URLLC的UE》
UE也可以至少支持URLLC。关于在仅支持URLLC的UE中的PDCCH的监视,考虑几个选项。例如,考虑如下选项1、2。
选项1:UE监视对CORESET类型1-1内的非UE特定数据进行调度的PDCCH候选、以及对CORESET类型2内的UE特定数据进行调度的PDCCH候选。根据该操作,UE即使不支持eMBB的业务,在与网络连接前,也能够接收与支持eMBB的UE共同的非UE特定数据(例如,与网络的连接所需的信息)。
选项2:面向仅支持URLLC的UE,与用于eMBB的CORESET类型1的子类型1-1以及1-2同样,用于URLLC的CORESET类型2也可以被分类为子类型2-1以及2-2。即,也可以是,CORESET类型2-1用于非UE特定数据(例如,初始接入所需的信息、系统信息、随机接入信道、广播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的调度,CORESET类型2-2用于UE特定数据(例如,业务)的调度。
选项2的UE监视对CORESET类型2-1内的非UE特定数据进行调度的PDCCH候选、以及对CORESET类型2-2内的UE特定数据进行调度的PDCCH候选。根据该操作,选项2的UE在与网络连接前能够接收与支持URLLC的UE共同的非UE特定数据(例如,与网络的连接所需的信息)。
通过对非UE特定数据和UE特定数据分别定义CORESET类型,例如,UE由于能够接收分别适合于与网络连接前以及连接后的PDCCH,所以能够提高与网络连接前以及连接后这双方的性能。在选项1中,由于无线基站变得不需要对支持eMBB的UE和支持URLLC的UE分别发送非UE特定数据,所以能够降低开销。在选项2中,由于对于eMBB和URLLC中的各个,能够通过质量或资源量不同的各自的PDCCH对非UE特定数据进行调度,所以能够实现对于各个业务而言进行了最优化的控制信道运用。
《所调度的数据与CORESET重复的情况下的UE操作》
根据UE能力的信令和/或网络的设定能力,网络以及UE也可以支持在所调度的数据与CORESET重复(冲突)的情况下被通知和/或设定UE可否继续监视CORESET内的PDCCH。所调度的数据的解调/解码和CORESET内的PDCCH监视分别需要进行基带处理。在通过同一载波的同一资源同时进行二者的情况和仅进行其中一方的情况下,所需要的的基带处理能力不同。
例如,UE也可以进行用于在所调度的DL数据与CORESET重复的情况下将表示能够或者无法继续监视CORESET内的PDCCH(重复CORESET监视)的信息通知给网络的UE能力信令。例如,网络也可以基于UE的能力,将进行或者不进行重复CORESET监视的情况设定给UE。
对于支持重复CORESET监视的UE,网络能够在对CORESET设定的(分配的)资源中对DL数据进行调度。
支持重复CORESET监视的UE也可以监视与通过CORESET之前的PDCCH而被调度的DL数据重复的该CORESET内的PDCCH。换言之,该UE能够同时处理PDCCH候选的监视和DL数据的接收。此外,该UE监视在被配置了DL数据的时间资源中配置的CORESET内的PDCCH候选。
在该情况下,对于所调度的数据,网络也可以在CORESET的周围进行速率匹配(生成与所调度的DL数据的资源中除与CORESET重复的资源以外的资源对应的编码数据)或者删截(删除与所调度的数据的资源中与CORESET重复的资源对应的编码数据)。UE基于所调度的DL数据的资源、以及在CORESET中设置的资源,将进行了速率匹配或者删截的DL数据解码。
在图4的例子中,UE支持eMBB以及URLLC这双方。
在图4A的例子中,与图3同样,网络对码元#1设定CORESET类型1,对码元#1、#3、#5、#7、#9、#11、#13设定CORESET类型2。
进一步,网络在码元#1的CORESET类型1中发送对码元#2-#14中的DL数据进行调度的PDCCH。由此,所调度的DL数据的资源与CORESET类型2的资源重复。在该情况下,网络对于所调度的DL数据进行CORESET类型2周围的速率匹配或者删截。
支持重复CORESET监视的UE监视码元#1的CORESET类型1以及2内的PDCCH候选。其结果,UE接收码元#1的CORESET类型1内的PDCCH,基于该PDCCH接收码元#2-#14的DL数据。在DL数据的接收中,UE监视码元#3、#5、#7、#9、#11、#13中的CORESET类型2内的PDCCH候选。
不支持重复CORESET监视的UE不监视与通过CORESET之前的PDCCH而被调度的DL数据重复的该CORESET内的PDCCH候选。换言之,该UE无法同时处理PDCCH的监视和DL数据的接收。
在图4B的例子中,与图4A同样,网络对码元#1设定CORESET类型1,对码元#1、#3、#5、#7、#9、#11、#13设定CORESET类型2。进一步,网络在码元#1的CORESET类型1中发送对码元#2-#14中的DL数据进行调度的PDCCH。由此,所调度的DL数据的资源与CORESET类型2的资源重复。
不支持重复CORESET监视的UE监视码元#1的CORESET类型1以及2内的PDCCH候选。其结果,UE接收码元#1的CORESET类型1内的PDCCH,基于该PDCCH而接收码元#2-#14的DL数据。在DL数据的接收中,UE不监视码元#3、#5、#7、#9、#11、#13中的CORESET类型2内的PDCCH候选。
在图4B中,未被填涂的CORESET类型2(码元#3、#5、#7、#9、#11、#13)表示不被UE监视。
由此,对于不支持重复CORESET监视的UE,网络也可以在对CORESET设定的资源中不调度DL数据。
例如,对于不支持重复CORESET监视的UE,在以URLLC为优先的情况下,网络也可以不使用CORESET类型1来调度DL数据。其理由在于,若调度eMMB的DL数据,则该UE在DL数据的接收中不监视PDCCH。
如图4A以及图4B的码元#1那样,CORESET类型1以及2也可以共享资源。此外,CORESET类型1以及2也可以不共享资源。例如,CORESET类型1的带域和CORESET类型2的带域也可以不同。
通过使用关于UE是否支持重复CORESET监视的信息,网络以及UE能够基于UE的能力来决定PDCCH以及DL数据的资源。
<第二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对由UE执行的BD的数目进行说明。
不论1个或者几个CORESET的监视是否已被中止,所赋予的CORESET内的BD数目(PDCCH候选数)也可以是恒定的。也可以是,BD数目按每个CORESET类型而被规定。
表示各CORESET类型中的BD数目的信息可以由规范规定,也可以作为UE能力从UE被通知给网络,还可以基于UE能力从网络被设定给UE。
不具有在被调度了DL数据的整个资源中的PDCCH监视(重复CORESET监视)的能力的UE有时根据在时隙内有无DL数据而不监视几个CORESET内的PDCCH。但是,所赋予的CORESET内的BD数目不变。即,不支持重复CORESET监视的UE在与所调度的DL数据不重复的CORESET中进行被规定的数目的BD,在与所调度的DL数据重复的CORESET中不进行BD。由此,1个时隙内的BD数目不是恒定的。
图5是表示UE实际进行的BD的数目(执行次数)的一例的图。在该UE中,1个CORESET类型1中的BD数目和1个CORESET类型2中的BD数目被规定。
在本例中,UE的CORESET类型1中的BD数目为6,CORESET类型2中的BD数目为2。
在图5A的例子中,与图3同样,网络对码元#1设定CORESET类型1,对码元#1、#3、#5、#7、#9、#11、#13设定CORESET类型2。
在该情况下,无论支持重复CORESET监视的UE还是不支持重复CORESET监视的UE,各CORESET中的BD的执行次数均相等。
即,如图5A所示,UE根据各CORESET类型的BD数目,在各CORESET类型1中进行6个BD,在各CORESET类型2中进行2个BD。在该情况下,UE在1个时隙中进行20个BD。
在图5B的例子中,与图4B同样,网络对码元#1设定CORESET类型1,对码元#1、#3、#5、#7、#9、#11、#13设定CORESET类型2。进一步,网络在码元#1的CORESET类型1中发送对码元#2-#14中的DL数据进行调度的PDCCH。由此,所调度的DL数据的资源与CORESET类型2的资源重复。
不支持重复CORESET监视的UE接收码元#2-#14的DL数据,在DL数据的接收中,UE不监视码元#3、#5、#7、#9、#11、#13中的CORESET类型2内的PDCCH候选。
在该情况下,不支持重复CORESET监视的UE中的BD的执行次数是图5B的各CORESET所示的数目。
即,UE根据各CORESET类型的BD数目,在码元#1的CORESET类型1中进行6个BD,在码元#1的CORESET类型2中进行2个BD。由于对码元#3、#5、#7、#9、#11、#13没有设定CORESET类型2,所以UE不进行BD。在该情况下,UE在1个时隙中进行8个BD。即,在不支持重复CORESET监视的UE中,1个时隙中的BD的执行次数根据在CORESET中DL数据是否重复而变化。
另一方面,即使在如图5B那样DL数据与CORESET重复的情况下,支持重复CORESET监视的UE实际进行的BD的数目也与前述的图5A的各CORESET所示的BD的数目相等。即,在支持重复CORESET监视的UE中,1个时隙中的BD的执行次数不会根据在CORESET中DL数据是否重复而变化。
根据以上的第二实施方式,因为每个CORESET类型的BD数目被规定,UE在各CORESET中能够进行适当的数目的BD。
<第三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对UE的BD能力的信令进行说明。
UE也可以支持用于将表示在1个码元、1个CORESET、1个时隙、或者1个搜索空间(SS)中能够执行的BD的最大数目的信息通知给网络的UE能力信令。该最大数目可以被显式通知,也可以通过其他信息被隐式通知。
例如,在被通知1个码元的BD的最大数目的情况下,只要1个码元的BD数目不超过最大数目,则UE能够根据CORESET或者搜索空间的设定对PDCCH候选进行解码。
例如,在定义了1个码元的最大数目且其值为10的情况下,网络能够在1个码元中将10个BD(PDCCH候选)设定给UE,能够在1个时隙中将140个BD(PDCCH候选)设定给UE。
例如,在定义了1个时隙的最大数目且其值为40的情况下,网络能够在1个时隙中将40个BD(PDCCH候选)设定给UE。
UE也可以支持用于通知在1个码元中能够执行的BD的最大数目以及在1个CORESET或者1个SS中能够执行的BD的最大数目的UE能力信令。例如,只要1个码元的BD数目不超过最大数目且1个CORESET或者1个SS的BD数目不超过最大数目,则UE能够根据CORESET或者搜索空间的设定对PDCCH候选进行解码。
UE也可以支持用于通知在1个码元中能够执行的BD的最大数目以及在1个时隙中能够执行的BD的最大数目的UE能力信令。例如,只要1个码元的BD数目不超过最大数目且1个时隙的BD数目不超过最大数目,则UE能够根据CORESET或者搜索空间的设定对PDCCH候选进行解码。
UE也可以支持用于通知在1个CORESET或者1个SS中能够执行的BD的最大数目以及在时隙中能够执行的BD的最大数目的UE能力信令。例如,只要1个CORESET或者1个SS的BD数目不超过最大数目且1个时隙的BD数目不超过最大数目,则UE能够根据CORESET或者搜索空间的设定对PDCCH候选进行解码。
UE也可以将表示重复CORESET监视能力和/或BD的最大数目的UE能力信息通知给网络。
根据以上的第三实施方式,通过将UE的BD能力通知给网络,从而网络能够将适当的数目的PDCCH候选设定给UE,UE能够适当地进行BD。
(无线通信系统)
以下,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本发明的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其中一种或者这些的组合进行通信。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能够应用将以LTE系统的系统带宽(例如,20MHz)为1个单位的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设为了一体的载波聚合(CA)和/或双重连接(DC)。
另外,无线通信系统1也可以称为LTE(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A(LTE-Advanced)、LTE-B(LTE-Beyond)、SUPER 3G、IMT-Advanced、4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NR(新无线(New Radio))、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New-RAT(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等,还可以称为实现这些的系统。
无线通信系统1包括形成覆盖范围较宽的宏小区C1的无线基站11、以及配置于宏小区C1内且形成比宏小区C1窄的小型小区C2的无线基站12(12a-12c)。此外,在宏小区C1以及各小型小区C2中配置有用户终端20。各小区以及用户终端20的配置、数目等不限于图中所示。
用户终端20能够连接到无线基站11以及无线基站12这双方。设想用户终端20通过CA或者DC而同时使用宏小区C1以及小型小区C2。此外,用户终端20也可以使用多个小区(CC)(例如,5个以下的CC、6个以上的CC)来应用CA或者DC。
在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1之间,能够在相对低的频带(例如,2GHz)使用带宽窄的载波(也称为现有载波、传统载波(legacy carrier)等)进行通信。另一方面,在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2之间,在相对高的频带(例如3.5GHz、5GHz等)可以使用带宽宽的载波,也可以使用和与无线基站11之间相同的载波。另外,各无线基站所利用的频带的结构不限于此。
能够设为无线基站11和无线基站12之间(或者,2个无线基站12间)有线连接(例如遵照CPRI(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的光纤、X2接口等)或者无线连接的结构。
无线基站11以及各无线基站12分别连接到上位站装置30,经由上位站装置30连接到核心网络40。另外,在上位站装置30中例如包含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不限定于此。此外,各无线基站12也可以经由无线基站11连接到上位站装置30。
另外,无线基站11是具有相对宽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称为宏基站、汇聚节点、eNB(eNodeB)、发送接收点等。此外,无线基站12是具有局部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称为小型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HeNB(家庭演进节点B(HomeeNodeB))、RRH(远程无线头(Remote Radio Head))、发送接收点等。以下,在不区分无线基站11以及12的情况下,总称为无线基站10。
各用户终端20是支持LTE、LTE-A等各种通信方式的终端,也可以不仅包含移动通信终端(移动台)还包含固定通信终端(固定站)。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应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且对上行链路应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和/或OFDMA。
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频带(子载波)而将数据映射到各子载波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将系统带宽按每个终端分割为由1个或者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带域,多个终端使用互相不同的带域,从而降低终端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另外,上行以及下行的无线接入方式不限于这些的组合,也可以使用其他无线接入方式。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下行链路的信道,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下行共享信道(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广播信道(物理广播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下行L1/L2控制信道等。通过PDSCH来传输用户数据、高层控制信息、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等。此外,通过PBCH来传输M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
下行L1/L2控制信道包含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EPDCCH(增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Indicator Channel))、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Channel))等。通过PDCCH传输包含PDSCH和/或PUSCH的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等。
另外,调度信息也可以通过DCI而被通知。例如,对DL数据接收进行调度的DCI可以称为DL分配,对UL数据发送进行调度的DCI也可以称为UL许可。
通过PCFICH传输用于PDCCH的OFDM码元数。通过PHICH传输对于PUSCH的HARQ(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的送达确认信息(例如也称为重发控制信息、HARQ-ACK、ACK/NACK等)。EPDCCH被与PDSCH(下行共享数据信道)频分复用,与PDCCH同样用于传输DCI等。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上行链路的信道,使用各用户终端20共享的上行共享信道(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控制信道(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等。通过PUSCH传输用户数据、高层控制信息等。此外,通过PUCCH传输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信道质量指示符(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送达确认信息、调度请求(SR:Scheduling Request)等。通过PRACH传输用于与小区建立连接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下行参考信号,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Cell-specificReference Signal)、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定位参考信号(PRS: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等被传输。此外,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上行参考信号,测量用参考信号(探测参考信号(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等被传输。另外,DMRS也可以称为用户终端特定参考信号(UE-specificReference Signal)。此外,所传输的参考信号不限于这些。
(无线基站)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无线基站10包括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以及传输路径接口106。另外,构成为将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分别包含1个以上即可。
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10发送给用户终端20的用户数据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被输入给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用户数据进行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重发控制等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重发控制(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等发送处理,并转发给发送接收单元103。此外,对下行控制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快速傅立叶逆变换等发送处理,并转发给发送接收单元103。
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按每个天线进行预编码而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到无线频带,并发送。在发送接收单元103中进行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被放大器单元102放大,从发送接收天线101被发送。发送接收单元103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发射机/接收机、发送接收电路或者发送接收装置构成。另外,发送接收单元103可以作为一体的发送接收单元被构成,也可以由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构成。
另一方面,关于上行信号,在发送接收天线1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在放大器单元102中被放大。发送接收单元103接收在放大器单元102中被放大后的上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103将接收信号进行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输出给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所输入的上行信号中包含的用户数据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离散傅立叶逆变换(IDFT:Inverse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以及PDCP层的接收处理,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转发给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呼叫处理(设定、释放等)、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无线资源的管理等。
传输路径接口106经由规定的接口与上位站装置30发送接收信号。此外,传输路径接口106也可以经由基站间接口(例如,遵照CPRI(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Radio Interface))的光纤、X2接口)与其他无线基站10发送接收信号(回程信令)。
此外,发送接收单元103也可以发送DL控制信道(例如PDCCH)、DL共享信道(例如PDSCH)、UL控制信道(例如PUCCH)、UL共享信道(例如PUSCH)。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在本例中主要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设无线基站1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他功能块。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至少包括控制单元(调度器)3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映射单元3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以及测量单元305。另外,它们的结构包含于无线基站10即可,一部分或者全部的结构也可以不包含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控制单元(调度器)301实施无线基站10整体的控制。控制单元301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控制装置构成。
控制单元301例如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进行的信号的生成、映射单元303进行的信号的分配等。此外,控制单元301控制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进行的信号的接收处理、测量单元305进行的信号的测量等。
控制单元301控制系统信息、下行数据信号(例如,在PDSCH中被发送的信号)、下行控制信号(例如,在PDCCH和/或EPDCCH中被发送的信号。送达确认信息等)的调度(例如,资源分配)。此外,控制单元301基于判定是否需要对于上行数据信号的重发控制而得到的结果等,控制下行控制信号、下行数据信号等的生成。此外,控制单元301进行同步信号(例如PSS(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副同步信号(SecondarySynchronization Signal)))、下行参考信号(例如CRS、CSI-RS、DMRS)等的调度的控制。
此外,控制单元301也可以对UE设定第一控制资源集(例如CORESET类型1)和第二控制资源集(例如CORESET类型2)。
此外,控制单元301也可以控制表示UE是否监视在被配置了DL数据的时间资源中配置的控制资源集内的DL控制信道候选的信息(例如来自UE的通知、来自网络的设定)的发送或者接收。
此外,控制单元301也可以从UE接收特定的资源单位(例如码元、CORESET、时隙、搜索空间)中的DL控制信道候选的最大数目。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生成下行信号(下行控制信号、下行数据信号、下行参考信号等),并输出给映射单元303。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者信号生成装置构成。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例如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生成用于通知下行数据的分配信息的DL分配和/或用于通知上行数据的分配信息的UL许可。DL分配以及UL许可均为DCI,遵照DCI格式。此外,对下行数据信号根据基于来自各用户终端20的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等决定的编码率、调制方式等而进行编码处理、调制处理。
映射单元3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将在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中生成的下行信号映射到规定的无线资源,并输出给发送接收单元103。映射单元303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者映射装置构成。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对从发送接收单元103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这里,接收信号例如是从用户终端20发送的上行信号(上行控制信号、上行数据信号、上行参考信号等)。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者信号处理装置构成。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将通过接收处理而被解码的信息输出给控制单元301。例如,在接收到包含HARQ-ACK的PUCCH的情况下,将HARQ-ACK输出给控制单元301。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将接收信号和/或接收处理后的信号输出给测量单元305。
测量单元305实施与接收到的信号有关的测量。测量单元305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测量器、测量电路或者测量装置构成。
例如,测量单元305也可以基于接收到的信号进行RRM(无线资源管理(RadioResource Management))测量、CSI(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测量等。测量单元305也可以对接收功率(例如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ReceivedPower)))、接收质量(例如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Quality))、SINR(信干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信号强度(例如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传播路径信息(例如CSI)等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也可以输出给控制单元301。
(用户终端)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用户终端20包括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以及应用单元205。另外,构成为将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分别包含1个以上即可。
在发送接收天线2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在放大器单元202中被放大。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在放大器单元202中被放大后的下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203将接收信号进行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输出给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发送接收单元203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发射机/接收机、发送接收电路或者发送接收装置构成。另外,发送接收单元203可以作为一体的发送接收单元被构成,也可以由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构成。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对所输入的基带信号进行FFT处理、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被转发给应用单元205。应用单元205进行与比物理层以及MAC层更上位的层有关的处理等。此外,下行链路的数据中,广播信息也被转发给应用单元205。
另一方面,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从应用单元205被输入给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信道编码、预编码、离散傅立叶变换(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IFFT处理等,并转发给发送接收单元203。发送接收单元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到无线频带,并发送。在发送接收单元203中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被放大器单元202放大,从发送接收天线201被发送。
此外,发送接收单元203也可以接收DL控制信道(例如PDCCH)。此外,发送接收单元203也可以接收DL共享信道(例如PDSCH)、UL控制信道(例如PUCCH)、UL共享信道(例如PUSCH)。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在本例中主要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设用户终端2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他功能块。
用户终端20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至少包括控制单元4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映射单元4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以及测量单元405。另外,这些结构包含于用户终端20即可,一部分或者全部的结构也可以不包含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
控制单元401实施用户终端20整体的控制。控制单元401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控制装置构成。
控制单元401例如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进行的信号的生成、映射单元403进行的信号的分配等。此外,控制单元401控制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进行的信号的接收处理、测量单元405进行的信号的测量等。
控制单元401从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获取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以及下行数据信号。控制单元401基于下行控制信号和/或判定是否需要对于下行数据信号的重发控制而得到的结果等,控制上行控制信号和/或上行数据信号的生成。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上行信号(上行控制信号、上行数据信号、上行参考信号等),并输出给映射单元403。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者信号生成装置构成。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例如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与送达确认信息、信道状态信息(CSI)等有关的上行控制信号。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而生成上行数据信号。例如,在从无线基站10通知的下行控制信号中包含UL许可的情况下,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被从控制单元401指示生成上行数据信号。
映射单元4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将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生成的上行信号映射到无线资源,并向发送接收单元203输出。映射单元403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者映射装置构成。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对从发送接收单元203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这里,接收信号例如是指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信号(下行控制信号、下行数据信号、下行参考信号等)。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者信号处理装置构成。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构成本发明的接收单元。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通过接收处理进行解码后的信息输出给控制单元401。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例如将广播信息、系统信息、RRC信令、DCI等输出给控制单元401。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接收信号和/或接收处理后的信号输出给测量单元405。
测量单元405实施与接收到的信号有关的测量。测量单元405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测量器、测量电路或者测量装置构成。
例如,测量单元405也可以基于接收到的信号进行RRM测量、CSI测量等。测量单元405也可以对接收功率(例如RSRP)、接收质量(例如RSRQ、SINR)、信号强度(例如RSSI)、传播路径信息(例如CSI)等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也可以输出给控制单元401。
此外,控制单元401也可以控制DL控制信道候选的监视。此外,控制单元401也可以控制从网络设定的第一控制资源集(例如CORESET类型1)内的DL控制信道候选的监视、以及从网络设定的第二控制资源集(例如CORESET类型2)内的DL控制信道候选的监视。也可以是,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内的DL控制信道和第二控制资源集内的DL控制信道之间,聚合等级、DL控制信息的有效载荷长度、CRC长度、以及时间间隔中的至少一个不同。
此外,被调度到DL控制信道的信道(例如PDSCH或者PUSCH)的构造也可以基于对信道进行调度的DL控制信道被配置于第一控制资源集和第二控制资源集中的哪一个。
此外,控制单元401也可以控制表示是否监视在被配置了DL数据的时间资源中配置的控制资源集内的DL控制信道候选的信息(例如,来自UE的通知、来自网络的设定)的发送或者接收。
此外,在设定了多个控制资源集且各控制资源集为第一控制资源集或者第二控制资源集的情况下,在各控制资源集中被监视的DL控制信道候选的数目也可以是常数。
此外,控制单元401也可以控制将表示特定的资源单位(例如码元、CORESET、时隙、搜索空间)中的DL控制信道候选的最大数目的信息通知给网络。
此外,UL控制信道(例如PUCCH)的构造也可以基于对DL共享信道(例如PDSCH)进行调度的DL控制信道(例如PDCCH)被配置于第一控制资源集和第二控制资源集中的哪一个。
此外,控制单元401也可以控制从网络设定的控制资源集(例如CORESET类型1-1)内的DL控制信道候选的监视、以及从网络设定的控制资源集(例如CORESET类型1-2)内的DL控制信道候选的监视。
此外,控制单元401也可以控制从网络设定的控制资源集(例如CORESET类型1-2)内的DL控制信道候选的监视、以及从网络设定的控制资源集(例如CORESET类型2)内的DL控制信道候选的监视。
此外,控制单元401也可以控制从网络设定的控制资源集(例如CORESET类型2-1)内的DL控制信道候选的监视、以及从网络设定的控制资源集(例如CORESET类型2-2)内的DL控制信道候选的监视。
也可以是,第一控制资源集(例如CORESET类型1-2)内的DL控制信息包含表示时域资源的分配的信息、表示MIMO结构的信息、以及表示携带HARQ-ACK的PUCCH的定时和/或资源的信息的其中一个,第二控制资源集(例如CORESET类型2)内的DL控制信息不包含表示时域资源的分配的信息、表示MIMO结构的信息、以及表示携带HARQ-ACK的PUCCH的定时和/或资源的信息。
(硬件结构)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所使用的框图表示功能单位的块。这些功能块(结构单元)通过硬件和/或软件的任意的组合实现。此外,各功能块的实现方法不特别受限定。即,各功能块可以使用物理地和/或逻辑地结合的1个装置实现,也可以将物理地和/或逻辑地分离的2个以上的装置直接和/或间接(例如,使用有线和/或无线)连接,使用这些多个装置实现。
例如,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无线基站、用户终端等也可以作为进行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处理的计算机发挥作用。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上述的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也可以作为在物理上包括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储存器1003、通信装置1004、输入装置1005、输出装置1006、总线1007等的计算机装置被构成。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用语“装置”能够解读为电路、设备、单元等。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的硬件结构可以够成为将图中所示的各装置包含1个或者多个,也可以够成为不包含一部分装置。
例如,处理器1001仅图示出1个,但是也可以有多个处理器。此外,处理可以由1个处理器执行,处理也可以同时、依次、或者使用其他方法由1个以上的处理器执行。另外,处理器1001也可以通过1个以上的芯片实现。
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中的各功能例如通过在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等硬件上读入规定的软件(程序),由处理器1001进行运算,控制经由通信装置1004的通信,或者控制存储器1002以及储存器1003中的数据的读出和/或写入,而被实现。
处理器1001例如使操作系统进行操作而控制计算机整体。处理器1001也可以由包含与外围设备的接口、控制装置、运算装置、寄存器等的中央处理装置(中央处理单元(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构成。例如,上述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204)、呼叫处理单元105等也可以通过处理器1001实现。
此外,处理器1001将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数据等从储存器1003和/或通信装置1004读出到存储器1002,根据这些执行各种处理。作为程序,可以使用使计算机执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操作的至少一部分的程序。例如,用户终端20的控制单元401也可以通过存储于存储器1002且在处理器1001中进行操作的控制程序实现,关于其他功能块也可以同样实现。
存储器1002也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例如由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Memory))、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其他适当的存储介质中的至少1种构成。存储器1002也可以称为寄存器、缓存、主存储器(主存储装置)等。存储器1002能够保存为了实施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而能够执行的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等。
储存器1003是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例如也可以由柔性盘(flexible disk)、“フロッピー”(floppy)(注册商标)盘、光磁盘(例如压缩盘(CD-ROM(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OM))等)、数字多用途盘、Blu-ray(注册商标)盘)、可移动盘、硬盘驱动器、智能卡、闪存存储设备(例如卡、棒、钥匙驱动器)、磁条、数据库、服务器、其他适当的存储介质中的至少1种构成。储存器1003也可以称为辅助存储装置。
通信装置1004是用于经由有线和/或无线网络进行计算机间的通信的硬件(发送接收设备),也可以称为例如网络设备、网络控制器、网卡、通信模块等。为了实现例如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和/或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通信装置1004也可以包含高频开关、双工器、滤波器、频率合成器等而被构成。例如,上述的发送接收天线101(201)、放大器单元102(202)、发送接收单元103(203)、传输路径接口106等也可以通过通信装置1004实现。
输入装置1005是受理来自外部的输入的输入设备(例如键盘、鼠标、麦克风、开关、按钮、传感器等)。输出装置1006是实施向外部的输出的输出设备(例如显示器、扬声器、LED(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灯等)。另外,输入装置1005以及输出装置1006也可以是成为了一体的结构(例如触摸面板)。
此外,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等各装置通过用于进行信息通信的总线1007而被连接。总线1007可以使用单一的总线而被构成,也可以在每个装置间使用不同的总线而被构成。
此外,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可以包含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AS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PL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硬件而被构成,也可以使用该硬件来实现各功能块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例如,处理器1001也可以使用这些硬件中的至少1个来实现。
(变形例)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进行了说明的术语和/或本说明书的理解所需的术语也可以置换为具有相同或者类似的含义的术语。例如,信道和/或码元也可以是信号(信令)。此外,信号也可以是消息。参考信号还能够简称为RS(Reference Signal),根据所应用的标准,也可以称为导频(Pilot)、导频信号等。此外,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也可以称为小区、频率载波、载波频率等。
此外,无线帧也可以在时域中由1个或者多个期间(帧)构成。构成无线帧的该1个或者多个各期间(帧)也可以称为子帧。进一步,子帧也可以在时域中由1个或者多个时隙构成。子帧也可以是不依赖于参数集的固定的时间长度(例如1ms)。
进一步,时隙也可以在时域中由1个或者多个码元(OFDM(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码元、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元等)构成。此外,时隙也可以是基于参数集的时间单位。此外,时隙也可以包含多个迷你时隙。各迷你时隙也可以在时域中由1个或者多个码元构成。此外,迷你时隙也可以称为子时隙。
无线帧、子帧、时隙、迷你时隙以及码元均表示传输信号时的时间单位。无线帧、子帧、时隙、迷你时隙以及码元也可以使用各自所对应的其他称呼。例如,1个子帧也可以称为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多个连续的子帧也可以称为TTI,1个时隙或者1个迷你时隙也可以称为TTI。即,子帧和/或TTI可以是现有的LTE中的子帧(1ms),也可以是比1ms短的期间(例如1-13码元),还可以是比1ms长的期间。另外,表示TTI的单位也可以不称为子帧而称为时隙、迷你时隙等。
这里,TTI例如是指无线通信中的调度的最小时间单位。例如,在LTE系统中,无线基站对各用户终端进行以TTI单位分配无线资源(在各用户终端中能够使用的带宽、发送功率等)的调度。另外,TTI的定义不限于此。
TTI可以是进行信道编码后的数据分组(传输块)、码块、和/或码字的发送时间单位,也可以是调度、链路自适应等的处理单位。另外,在TTI被给定时,实际上被映射了传输块、码块、和/或码字的时间区间(例如码元数)也可以比该TTI短。
另外,在1个时隙或者1个迷你时隙被称为TTI的情况下,1个以上的TTI(即,1个以上的时隙或者1个以上的迷你时隙)也可以成为调度的最小时间单位。此外,构成该调度的最小时间单位的时隙数目(迷你时隙数目)也可以受控制。
具有1ms的时间长度的TTI也可以被称为通常TTI(LTE Rel.8-12中的TTI)、普通TTI、长TTI、通常子帧、普通子帧、或者长子帧等。比通常TTI短的TTI也可以被称为缩短TTI、短TTI、部分TTI(partial或者fractional TTI)、缩短子帧、短子帧、迷你时隙、或者子时隙等。
另外,长TTI(例如通常TTI、子帧等)也可以解读为具有超过1ms的时间长度的TTI,短TTI(例如缩短TTI等)也可以解读为具有小于长TTI的TTI长度且为1ms以上的TTI长度的TTI。
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是时域以及频域的资源分配单位,也可以在频域中包含1个或者多个连续的副载波(子载波(subcarrier))。此外,RB也可以在时域中包含1个或者多个码元,也可以是1个时隙、1个迷你时隙、1个子帧或者1个TTI的长度。1个TTI、1个子帧分别也可以由1个或者多个资源块构成。另外,1个或者多个RB也可以被称为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 RB)、子载波组(SCG:Sub-Carrier Group)、资源元素组(REG:ResourceElement Group)、PRB对、RB对等。
此外,资源块也可以由1个或者多个资源元素(RE:Resource Element)构成。例如,1个RE也可以是1个子载波以及1个码元的无线资源区域。
另外,上述的无线帧、子帧、时隙、迷你时隙以及码元等的构造不过是例示。例如,无线帧中包含的子帧的数目、每个子帧或者无线帧的时隙的数目、时隙内包含的迷你时隙的数目、时隙或者迷你时隙中包含的码元以及RB的数目、RB中包含的子载波的数目、以及TTI内的码元数、码元长度、循环前缀(CP:Cyclic Prefix)长度等的结构能够多种多样地变更。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进行了说明的信息、参数等可以使用绝对值来表示,也可以使用相对于规定的值的相对值来表示,还可以使用所对应的其他信息来表示。例如,无线资源也可以通过规定的索引来指示。
在本说明书中用于参数等的名称在其所有方面均非限定性的名称。例如,由于各种各样的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等)以及信息元素能够通过一切适当的名称进行识别,所以对这些各种各样的信道以及信息元素分配的各种各样的名称在其所有方面均非限定性的名称。
在本说明书中进行了说明的信息、信号等也可以使用各种各样不同的技术的其中一种来表示。例如,可遍及上述的说明整体提及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比特、码元、码片(chip)等也可以通过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者磁性粒子、光场或者光子、或者这些的任意的组合来表示。
此外,信息、信号等可以从上位层(高层)向下位层(低层)、和/或从下位层向上位层输出。信息、信号等也可以经由多个网络节点被输入输出。
所输入输出的信息、信号等可以保存于特定的场所(例如存储器),也可以使用管理表格进行管理。所输入输出的信息、信号等可以被覆写、更新或者追加。所输出的信息、信号等也可以被删除。所输入的信息、信号等也可以被发送给其他装置。
信息的通知不限于在本说明书中进行了说明的方式/实施方式,也可以使用其他方法进行。例如,信息的通知也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例如下行控制信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上行控制信息(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高层信令(例如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信令、广播信息(主信息块(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等)、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信令)、其他信号或者这些的组合来实施。
另外,物理层信令也可以被称为L1/L2(层1/层2(Layer 1/Layer2))控制信息(L1/L2控制信号)、L1控制信息(L1控制信号)等。此外,RRC信令也可以被称为RRC消息,例如也可以是RRC连接设置(RRCConnectionSetup)消息、RRC连接重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等。此外,MAC信令例如也可以使用MAC控制元素(MAC CE(Control Element))来通知。
此外,规定的信息的通知(例如“是X”的通知)不限于显式的通知,也可以隐式地(例如通过不进行该规定的信息的通知或者通过其他信息的通知)进行。
判定可以通过由1个比特表示的值(0或1)进行,也可以通过由真(true)或者假(False)表示的真假值(布尔值(boolean))进行,还可以通过数值的比较(例如,与规定的值的比较)进行。
软件不论是被称为软件(software)、固件(firmware)、中间件(middleware)、微代码(microcode)、硬件描述语言还是被称为其他名称,都应该广义地解释为其含义是指令、指令集、代码(code)、代码段(code segment)、程序代码(program code)、程序(program)、子程序(sub program)、软件模块(software module)、应用(application)、软件应用(software application)、软件包(software package)、例程(routine)、子例程(subroutine)、对象(object)、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过程、功能等。
此外,软件、指令、信息等也可以经由传输介质而被发送接收。例如,在使用有线技术(同轴线缆、光缆、双绞线、数字订户线(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等)和/或无线技术(红外线、微波等)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发送软件的情况下,这些有线技术和/或无线技术包含于传输介质的定义内。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系统”以及“网络”可以互换使用。
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基站(BS:Base Station)”、“无线基站”、“eNB”、“gNB”、“小区”、“扇区”、“小区组”、“载波”以及“分量载波”可以互换使用。基站有时还被称为固定站(fixed station)、NodeB、eNodeB(eNB)、接入点(access point)、发送点、接收点、毫微微小区、小型小区等术语。
基站能够容纳1个或者多个(例如3个)小区(也称为扇区)。在基站容纳多个小区的情况下,基站的覆盖范围区域整体能够划分为多个更小的区域,各个更小的区域还能够由基站子系统(例如,室内用的小型基站(远程无线头(RRH:Remote Radio Head))提供通信业务。术语“小区”或者“扇区”指在其覆盖范围中进行通信业务的基站和/或基站子系统的覆盖范围区域的一部分或者整体。
在本说明书中,术语“移动台(MS:Mobile Station)”、“用户终端(userterminal)”、“用户装置(用户设备(UE:UserEquipment))”以及“终端”可以互换使用。基站有时还被称为固定站(fixed station)、NodeB、eNodeB(eNB)、接入点(access point)、发送点、接收点、毫微微小区、小型小区等术语。
移动台有时还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称为订户站、移动单元、订户单元、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移动设备、无线设备、无线通信设备、远程设备、移动订户站、接入终端、移动终端、无线终端、远程终端、手持式设备(handset)、用户代理、移动客户端、客户端或者某些其他适当的术语。
此外,本说明书中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解读为用户终端。例如,也可以对将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间的通信置换为多个用户终端间(设备对设备(D2D:Device-to-Device))的通信后的结构应用本发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设为由用户终端20具有上述的无线基站10所具有的功能的结构。此外,“上行”以及“下行”等用语也可以解读为“侧”。例如,上行信道也可以解读为侧信道。
同样,本说明书中的用户终端也可以解读为无线基站。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设为由无线基站10具有上述的用户终端20所具有的功能的结构。
在本说明书中,设为由基站进行的操作根据情况而有时也由其上位节点(uppernode)进行。在包含具有基站的1个或者多个网络节点(networknodes)的网络中,为了与终端通信而进行的各种各样的操作显然也可以通过基站、基站以外的1个以上的网络节点(例如,考虑MME(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S-GW(服务网关(Serving-Gateway))等,但不限于这些)或者这些的组合进行。
在本说明书中进行了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还可以伴随执行而切换使用。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进行了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的处理过程、时序、流程图等只要不矛盾则也可以调换顺序。例如,关于在本说明书中进行了说明的方法,以例示性的顺序提示各种各样的步骤的元素,不限定于所提示的特定的顺序。
在本说明书中进行了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也可以应用于LTE(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A(LTE-Advanced)、LTE-B(LTE-Beyond)、SUPER 3G、IMT-Advanced、4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th generation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New-RAT(无线接入技术(RadioAccess Technology))、NR(新无线(New Radio))、NX(新无线接入(Newradio access))、FX(下一代无线接入(Futuregenerationradio access))、GSM(注册商标)(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forMobile communications))、CDMA2000、UMB(超移动宽带(UltraMobile Broadband))、IEEE 802.11(Wi-Fi(注册商标))、IEEE 802.16(WiMAX(注册商标))、IEEE 802.20、UWB(超宽带(Ultra-WideBand))、Bluetooth(注册商标)、利用其他适当的无线通信方法的系统和/或基于这些进行扩展后的下一代系统。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基于”的记载除非另行明示,否则其含义不是“仅基于”。换言之,“基于”的记载其含义是“仅基于”和“至少基于”这双方。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对使用了“第一”、“第二”等称呼的元素的所有参照也并非全盘地限定这些元素的数量或者顺序。这些称呼可以作为区分2个以上的元素间的便利的方法而在本说明书中使用。因此,第一以及第二元素的参照的含义不是只能采用2个元素或者第一元素必须以任何形式先于第二元素。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判断(决定)(determining)”有包含多种多样的操作的情况。例如,“判断(决定)”也可以是将计算(calculating)、算出(computing)、处理(processing)、导出(deriving)、调查(investigating)、搜索(looking up)(例如,在表格、数据库或者其他数据结构中的搜索)、确认(ascertaining)等视为是进行“判断(决定)”。此外,“判断(决定)”也可以是将接收(receiving)(例如,接收信息)、发送(transmitting)(例如,发送信息)、输入(input)、输出(output)、访问(accessing)(例如,访问存储器中的数据)等视为是进行“判断(决定)”。此外,“判断(决定)”也可以是将解决(resolving)、选择(selecting)、选定(choosing)、建立(establishing)、比较(comparing)等视为是进行“判断(决定)”。即,“判断(决定)”也可以是将任何操作视为是进行“判断(决定)”。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连接(connected)”、“结合(coupled)”、或者这些的一切变形的含义是2个或者其以上的元素间的直接或者间接的一切连接或者结合,能够包含在互相“连接”或者“结合”的2个元素间存在1个或者其以上的中间元素的情况。元素间的结合或者连接可以是物理上的,也可以是逻辑上的,或者也可以是这些的组合。例如,“连接”也可以解读为“接入”。
本说明书中,在2个元素被连接的情况下,能够考虑到使用1个或者其以上的电线、线缆和/或印刷电连接,以及作为一些非限定性且非包括性的例子,使用具有无线频域、微波区域和/或光(可见以及不可见这双方)区域的波长的电磁能量等,而互相“连接”或者“结合”。
在本说明书中,术语“A和B不同”的含义也可以是“A和B互不相同”。“分离”、“结合”等术语也可以同样解释。
在本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书中使用“包含(including)”、“含有(comprising)”、以及这些的变形的情况下,这些术语与术语“具有”同样地意图是包括性的。进一步,在本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或者(or)”的意图不是逻辑异或。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进行了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不脱离基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而确定的本发明的宗旨以及范围而作为修正以及变更方式实施。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是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含义。
Claims (6)
1.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单元,接收DL控制信道;以及
控制单元,控制DL控制信道候选的监视,
所述控制单元控制从网络设定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内的DL控制信道候选的监视、以及从所述网络设定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内的DL控制信道候选的监视,
在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内的DL控制信道和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内的DL控制信道之间,聚合等级、DL控制信息的有效载荷长度、CRC长度、以及时间间隔中的至少一个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被DL控制信道调度的信道的构造基于对所述信道进行调度的DL控制信道被配置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和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中的哪一个。
3.如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控制表示是否监视在被配置了DL数据的时间资源中配置的控制资源集内的DL控制信道候选的信息的发送或者接收。
4.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在多个控制资源集被设定且各控制资源集为第一控制资源集或者第二控制资源集的情况下,在各控制资源集中被监视的DL控制信道候选的数目是常数。
5.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将表示特定的资源单位中的DL控制信道候选的最大数目的信息通知给网络。
6.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于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DL控制信道的步骤;以及
控制DL控制信道候选的监视的步骤,
所述用户终端控制从网络设定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内的DL控制信道候选的监视、以及从所述网络设定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内的DL控制信道候选的监视,
在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内的DL控制信道和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内的DL控制信道之间,聚合等级、DL控制信息的有效载荷长度、CRC长度、以及时间间隔中的至少一个不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7/026519 WO2019016953A1 (ja) | 2017-07-21 | 2017-07-21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066358A true CN111066358A (zh) | 2020-04-24 |
CN111066358B CN111066358B (zh) | 2023-07-25 |
Family
ID=65015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94792.5A Active CN111066358B (zh) | 2017-07-21 | 2017-07-21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10168844A1 (zh) |
EP (1) | EP3657874A4 (zh) |
JP (1) | JP7046944B2 (zh) |
CN (1) | CN111066358B (zh) |
WO (1) | WO2019016953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027634A1 (zh) * | 2020-08-07 | 2022-02-1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资源集合的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668215B1 (en) * | 2017-08-07 | 2023-04-2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US11121808B2 (en) * | 2017-09-08 | 2021-09-14 | Apple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coding in the fifth generation new radio system |
JP7096916B2 (ja) * | 2018-03-26 | 2022-07-06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物理信号及び/又はチャネルの送受信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
CN110474737B (zh) * | 2018-05-11 | 2020-11-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参数确定的方法、监控方法、通信装置 |
US11044621B2 (en) | 2019-04-09 | 2021-06-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trol channel monitoring capability for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
WO2021010711A1 (ko) * | 2019-07-12 | 2021-01-2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채널을 송수신 하는 방법 및 이에 대한 장치 |
EP4035477A4 (en) | 2019-09-25 | 2023-10-1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for a priority of uplink transmission(s) |
US11950267B2 (en) * | 2020-03-24 | 2024-04-02 | Intel Corporation | Mechanisms for transmission of multiple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
CN115190593A (zh) | 2021-04-01 | 2022-10-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确定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
CN118741609B (zh) * | 2024-09-03 | 2024-11-08 | 武汉大学 | 多用户mec网络动态帧结构的时隙分配求解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85950A (zh) * | 2012-09-28 | 2015-06-03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JP2016015745A (ja) * | 2015-08-12 | 2016-01-28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989026B2 (en) * | 2010-03-18 | 2015-03-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ser-specific search space design for multi-carrier operation |
EP3247061B1 (en) * | 2015-01-12 | 2023-03-0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operating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WO2017209547A1 (ko) * | 2016-06-01 | 2017-12-0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하향링크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하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
US10462739B2 (en) * | 2016-06-21 | 2019-10-2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Transmissions of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FI3619879T3 (fi) * | 2017-05-05 | 2023-07-25 | Apple Inc | Joustavan pdcch-valvonnan tuki uudessa radiossa (nr) |
US11229014B2 (en) * | 2017-06-15 | 2022-01-18 | Nec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
JP7226438B2 (ja) * | 2017-09-19 | 2023-02-21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制御情報送信の方法及び装置 |
WO2019098892A1 (en) * | 2017-11-14 | 2019-05-2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cknowledgement signaling processes for radio access networks |
-
2017
- 2017-07-21 EP EP17918365.2A patent/EP3657874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7-07-21 US US16/632,496 patent/US2021016884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7-07-21 CN CN201780094792.5A patent/CN111066358B/zh active Active
- 2017-07-21 JP JP2019530339A patent/JP7046944B2/ja active Active
- 2017-07-21 WO PCT/JP2017/026519 patent/WO2019016953A1/ja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85950A (zh) * | 2012-09-28 | 2015-06-03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JP2016015745A (ja) * | 2015-08-12 | 2016-01-28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HUAWEI ET AL.: "Multiple NR-PDCCH for Multiple TRP transmission", 《3GPP TSG RAN WG1 NR AD HOC MEETING R1-1709924》 * |
HUAWEI ET AL.: "Resource sharing between NR-PDCCH and data",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9 R1-1708144》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027634A1 (zh) * | 2020-08-07 | 2022-02-1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资源集合的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657874A4 (en) | 2021-03-03 |
EP3657874A1 (en) | 2020-05-27 |
WO2019016953A1 (ja) | 2019-01-24 |
JP7046944B2 (ja) | 2022-04-04 |
CN111066358B (zh) | 2023-07-25 |
US20210168844A1 (en) | 2021-06-03 |
JPWO2019016953A1 (ja) | 2020-07-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169820B (zh) | 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系统 | |
CN112219420B (zh) | 终端、无线通信方法、基站以及系统 | |
JP7152489B2 (ja)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 |
EP3664537B1 (en) |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ethod | |
CN111066358B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2335283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JP7290646B2 (ja)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 |
CN110915273B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2930666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US11070334B2 (en) |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12753239A (zh) | 用户终端 | |
CN110999453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2425229A (zh) | 用户终端 | |
WO2019171518A1 (ja)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CN111165039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2385283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1108729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1149398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1034062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2740585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2703794A (zh) | 基站 | |
US11528696B2 (en) |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10999238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2385292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2313880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