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52037A - 复位隔离桥 - Google Patents
复位隔离桥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052037A CN111052037A CN201880055996.2A CN201880055996A CN111052037A CN 111052037 A CN111052037 A CN 111052037A CN 201880055996 A CN201880055996 A CN 201880055996A CN 111052037 A CN111052037 A CN 11105203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main
- reset
- power management
- interface
- st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0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902 propa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76 improv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4—Resetting mea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87—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by switching off individual functional units in the computer system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0008—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 H03K19/0016—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by using a control or a clock signal, e.g. in order to apply power suppl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集成电路(2)具有第一域和第二域(4)。第一域具有功率控制器(22),该功率控制器(22)基于在第一域和第二域之间的功率管理通道(24)上交换的功率管理信号来控制第二域中的至少一个器件(20)的功率状态。在第一域和第二域(4)之间的功率管理通道(24)上提供了复位隔离桥(40)。桥接器(40)具有第一和第二接口(42、44),以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域交换功率管理信号。在桥接器(40)中提供了隔离电路(46),隔离电路(46)响应于指示对第一和第二域之一的复位的复位指示(8)而将第一和第二接口(42、44)处的功率管理信号的状态转换彼此隔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集成电路的领域。
背景技术
集成电路可以具有多个域,这些域可具有例如单独的功率源或时钟源。可以基于通过功率管理通道与另一个域交换的功率管理信号来控制一个域的功率状态。
发明内容
至少一些示例提供了一种集成电路,其包括:
第一域;和
第二域;
第一域包括功率控制器,该功率控制器基于在第一域和第二域之间的功率管理通道上交换的功率管理信号,来控制第二域中的至少一个器件的功率状态;以及
复位隔离桥,该复位隔离桥位于第一域和第二域之间的功率管理通道上并包括:
第一接口,用于与第一域中的所述功率控制器交换功率管理信号;
第二接口,用于与第二域交换功率管理信号;以及
隔离电路,该隔离电路响应于复位指示而将第一接口处的功率管理信号的状态转换与第二接口处的功率管理信号的状态转换隔离开,该复位指示指示用于将第一域或第二域复位为预定复位状态的复位事件的发生。
至少一些示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功率管理通道的复位隔离桥,该功率管理通道用于在集成电路的第一域和第二域之间交换功率管理信号;该复位隔离桥包括:
第一接口,用于与第一域中的功率控制器交换功率管理信号,该功率控制器用于基于功率管理信号,来控制第二域中的至少一个器件的功率状态;
第二接口,用于与第二域交换功率管理信号;以及
隔离电路,该隔离电路响应复位指示而将第一接口处的功率管理信号的状态转换与第二接口处的功率管理信号的状态转换隔离开,该复位指示指示用于将第一域或第二域复位为预定复位状态的复位事件的发生。
至少一些示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包括第一域和第二域的集成电路的功率管理方法,第一域包括功率控制器,该功率控制器基于在第一域和第二域之间的功率管理通道上交换的功率管理信号,来控制第二域中的至少一个器件的功率状态;
该方法包括:
在第一域和第二域之间的功率管理通道上交换功率管理信号,该功率管理通道包括复位隔离桥,该复位隔离桥包括用于与第一域中的所述功率控制器交换功率管理信号的第一接口,以及用于与第二域交换功率管理信号的第二接口;并且
该复位隔离桥响应于复位指示而将第一接口处的功率管理信号的状态转换与第二接口处的功率管理信号的状态转换隔离开,该复位指示指示用于将第一域或第二域复位为预定复位状态的复位事件的发生。
附图说明
从将结合附图阅读的对示例的以下描述中,本技术的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将是显而易见的,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包括多个域的集成电路的示例;
图2示出了在器件和控制器之间交换的用于控制正常状态和静止状态之间的转换的信号的示例;
图3示出了器件接受进入静止状态的请求的示例;
图4示出了器件拒绝进入静止状态的请求的示例;
图5和图6示出了使器件复位的示例;
图7是总结器件与控制器之间的功率管理通道的状态的表;
图8是示例状态图,其示出了图7所示的状态之间的转换;
图9和图10示出了基于由器件提供的活动信号来管理静止状态进入或退出的示例;
图11示出了复位隔离桥的示例;
图12至图14示出了用于基于与另一个域交换的功率管理信号来管理域的功率状态的协议的第二示例;并且
图15是示出在复位隔离桥的各个接口处隔离功率管理信号中的转换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集成电路可具有第一域和第二域。第一域可具有功率控制器,该功率控制器用于基于在第一域和第二域之间的功率管理通道上交换的功率管理信号来控制第二域中的至少一个器件的功率状态。例如,第一域和第二域可以是不同的功率域或不同的时钟域。
用于功率管理通道上的功率管理信号的一些协议可能要求:当用于将第一域或第二域中的一个复位为给定的复位状态的复位事件被断言时功率管理通道转换为特定状态,并且/或者功率管理信号的某些状态转换是无效的。实际上,这样的约束意味着使第一域和第二域中的仅一个复位通常是不切实际的,因此通常整个系统被同时复位。然而,随着片上系统集成变大,对于系统设计而言,实现单独的复位域以使得可以在不使另一个域复位的情况下使一个域复位可以是有利的。例如,这在以下情况下可能是有用的:集成电路的特定部分遇到错误并因此需要该部分的复位,但是可以避免另一部分的复位以允许处理在该另一部分上继续。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在第一域和第二域之间的功率管理通道上提供复位隔离桥。该复位隔离桥具有用于与第一域中的功率控制器交换功率管理信号的第一接口和用于与第二域交换功率管理信号的第二接口。该复位隔离桥还具有隔离电路,该隔离电路响应指示发生用于将第一域或第二域复位为预定复位状态的复位事件的复位指示而将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处的功率管理信号的状态转换彼此隔离开。因此,通过提供桥接器以使得能够将该桥接器一侧的功率管理信号的转换与另一侧的转换隔离开,可以提供第一域和第二域中的仅一个的复位,而不会违反另一个域处的功率管理协议。通过支持集成电路的选定域的部分复位,这可以使得能够通过在给定域被复位时允许其他域继续进行处理来提高性能。
第一域可包括第一复位树,并且第二域可包括独立于第一复位树的第二复位树。因此,当复位信号被供应给第一复位树时,第二复位树保持不受影响,反之亦然,所以每个域的独立复位被提供。在该上下文中,复位树指的是有线连接的网络,其将来自复位源的复位信号供应给多个将被复位为特定的复位值的数据存储元件。
尽管可以使用复位隔离桥来处理第一域或第二域的复位,但是提供如下桥可以特别有用,该桥响应第二域中的复位事件的发生而将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处的功率管理信号的转换彼此隔离开。这是因为,第二域(包括其功率状态受功率管理通道控制的器件)更有可能将与第一域(包括功率控制器)分开复位,而不是反过来。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复位隔离桥不需要支持响应于第一域和第二域两者的复位的隔离。一些示例可以仅响应指示在第二域中发生复位事件的复位指示而将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上的功率管理信号的状态转换彼此隔离开。
在没有指示发生复位事件的复位指示的情况下,隔离电路可以将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中的一个处的功率管理信号的状态转换传播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中的另一个。因此,在正常的非复位状态期间,功率管理信号可被简单地未改变地跨桥接器传递。
相比之下,一旦接收到复位指示,就将桥接器的任一接口上的转换彼此隔离开,以使得桥接器的一侧的信号的变化不被传播到桥接器的另一侧。
在接收到复位指示之后,桥接器的隔离电路可以在复位隔离时段期间触发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中的一个接口处的功率管理信号的一个或多个状态转换,直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中的那个接口处的功率管理信号与在接收到复位指示时存在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中的另一个接口处的功率管理信号的状态匹配为止。因此,如果桥接器一侧的复位事件导致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处的功率管理信号之间的不匹配,则桥接器可以触发与桥接器的一侧相关联的状态机中的状态转换,直到两侧的功率管理信号再次匹配为止。尽管隔离电路所触发的状态转换可以应用于桥接器的任一侧,但是将这些状态转换应用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中的与被复位的域(“复位域”)而不是未发生复位的另一域(“非复位域”)相对应的一个可能更为有效。这使非复位域能够像未发生变化一样继续运行。再有,尽管桥接器可以支持任一侧的复位,但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复位可能总是在触发功率管理信号的隔离的第二接口处,并且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桥接器触发的状态转换可以应用于第二接口。
在其中在各个接口之间隔离功率管理信号的状态转换的复位隔离时段期间,隔离电路可以防止在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中的另一个(桥接器正在其处触发状态转换的接口的相对接口)处接收到的功率管理信号的转换传播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中的正在经历桥接器触发的状态转换的一个。尽管在一些情况下,可以简单地忽略或丢弃被阻止的状态转换,但是在一些示例中隔离电路可以使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中的另一个接口接收到的功率管理信号的状态转换暂停,然后在复位隔离时段已经结束之后转发暂停的状态转换。这避免了发出暂停的状态转换的域稍后必须重复相同的状态转换。
本技术可以与各种功率管理协议一起使用。然而,其对于功率管理信号包括从第一域发送到第二域的至少一个信号以及从第一域发送到第二域的至少一个信号的情况可能特别有用。例如,尽管第一域中的功率控制器可以向第二域发送进入或退出特定功率状态的请求,但是第二域也可以发送接受或拒绝这样的请求的信号或表达对第二域是否应当在特定的功率状态下运行的偏好的信号。当正在跨功率管理通道的两个方向上传递功率管理信号时,允许功率管理信号的状态转换的协议可能更复杂。例如,复位事件可能触发功率管理信号到特定状态的转换,并且协议可能规定功率管理信号的某些状态转换是无效的,因此复位事件可能可以由于从功率管理通道的一种状态转换为另一种状态(其不是协议中的有效转换)而导致违反协议。因此,在使用这样的协议的系统中提供复位隔离桥可以有利于使得能够在没有任一域违反协议的情况下对第一域或第二域进行独立复位。
功率管理信号可用于控制功率状态的类型的范围。例如,第二域可包括电压源和/或时钟源,该电压源和/或时钟源基于功率状态来控制电压和/或时钟信号向第二域中的至少一个器件的供应。一些系统可支持具有两种状态(例如,开/关或唤醒/睡眠)的功率管理,而其他系统可支持具有与不同的功率消耗水平相关联的多于两种状态(例如,用不同数量的时钟门控或功率门控来实现)的更复杂的功率管理方案,以实现在功率域内可用的功能和所消耗的功率量的更细粒度的权衡。
第二域可能不是其功率状态受第一域中的功率控制器控制的唯一域。例如,可以提供另外的域,该域可以基于在第一域和另外的域之间的另外的功率管理通道上交换的功率管理信号来控制。可以在另外的功率管理通道上提供与上面讨论的复位隔离桥类似的另外的复位隔离桥,以使得能够独立于第一域的复位来对另外的域进行复位。然而,另外的域和第二域可共享共同的复位,使得分别用于第二域和另外的域的相应功率管理通道上的复位隔离桥和另外的复位隔离桥都可以对相同的复位指示进行响应,该复位指示指示将第二域和另外的域都复位为复位状态。
可替代地,可以提供附加的域,该附加的域再次基于在第一域和另外的域之间的附加的功率管理通道上交换的功率管理信号来控制,并且再次在附加的功率管理通道上具有附加的复位隔离桥。然而,与上面讨论的另一域不同,可以独立于第二域来对附加的域进行复位,以使得附加的复位桥对附加的复位指示进行响应,该附加的复位指示与提供给第一域和第二域之间的功率管理通道上的复位隔离桥的复位指示分开。
图1示出了集成电路2的示例,其包括多个复位域4(该示例具有标记为A、B和C的三个复位域)。每个复位域4都具有单独的复位树6,该复位树6用于响应于复位信号8的断言而将该复位信号8从该域内的复位源10传播到将被复位为特定复位值的多个存储元件12。一些数据存储元件12可被复位为高(1),而其他存储元件可被复位为低(0)。为简洁起见,仅针对示例图1中的复位域A和C示出了复位树6并且针对复位域B省略了复位树6,但是将会认识到,可以在域B中提供类似的复位树6。
集成电路2还包括多个功率域20,其可以在与不同功率消耗水平相关联的两种或更多种功率状态下运行。该示例提供了标记为1、2和3的3个功率域。在复位域C内的“始终开启”的功率域中提供的功率控制器22基于通过各个功率管理通道24与各个域交换的功率管理信号来控制各个功率域20的功率状态。例如,每个功率域20可包括时钟和/或电压源21(为简洁起见仅在功率域2中示出,但是其他的功率域1和3也可具有时钟/电压源21),该时钟和/或电压源21基于当前功率状态来控制时钟信号和/或电压向对应域内的器件的供应。在该示例中,功率域2和3都在同一复位域B内,因此由域B内的复位源10发出的单个复位信号8被传播到功率域2和3两者。另一方面,功率域1在复位域A中,因此将独立于功率域2和3进行复位。
每个功率管理通道(或该示例中的Q通道)24在功率控制器22与对应功率域20中的器件之间交换许多功率管理信号。功率管理信号可包括以下两者:从功率控制器22发送到正受控制的功率域中的一个或多个器件26的信号,例如请求进入或退出给定功率状态的信号;以及从受控功率域20中的器件发送回功率控制器22的信号,诸如接受或拒绝进入或退出特定功率状态的信号,或表达对在特定状态下运行的偏好的信号。
图2至图10示出了在Q通道24上使用的功率管理协议的第一示例,其中每个功率域支持两种不同的功率状态:正常状态和静态状态。静态状态可以是功率消耗比正常状态下小的任何状态。例如,在静止状态下,可以暂停时钟信号和/或电压向对应功率域20内的器件的供应(可以在“始终开启”的域中实现与控制时钟/电压供应和响应Q通道24上的信号相关联的控制逻辑,“始终开启”的域不管对应功率域20的其余部分的当前状态如何都被供电)。
图2示出了在受控功率域20中的器件26与控制器22之间的Q通道24上发送的信号。任何状态下的器件26都可以将称为QACTIVE的活动信号30驱动为HIGH(高),以表明它具有要执行的操作。当器件26将QACTIVE驱动为LOW(低)时,这暗示而不保证该器件可以接受静态请求。来自器件的QACTIVE信号可以由多个源信号组成。为了提供唤醒能力,这些可以包括器件输入信号。最终的QACTIVE信号要么直接由寄存器来驱动,要么由其输出使用逻辑或进行组合的多个寄存器来驱动。一些器件可能具有当器件的其余部分处于省电状态时仍保持供电或供时钟的某一电路,用于在器件再次需要变得运行时(例如,当从另一个器件接收到对活动的请求时)断言QACTIVE信号。对于其他器件,如果器件26本身无法断言QACTIVEHIGH,则在缺少根据接口进行管理的资源的情况下(例如,当器件26处于省电状态时,它本身可能无法断言QACTIVE),可以提供一种依赖于系统的方法来促进器件外部的唤醒。例如,这可以是来自在控制器22处与器件QACTIVE组合的另一器件的QACTIVE信号30。
提供了一种握手机制来管理器件静止并确保安全的状态转换。握手信号包括:
·由控制器22驱动的静止请求信号32(QREQn)。
·确认信号对,其包括接受信号34(QACCEPTn)和拒绝信号36(QDENY),这些信号由器件26驱动回控制器32以指示对请求的接受或拒绝。确认信号被这样组织,以使得其中仅一个在每次握手转换中改变。这允许跨异步边界安全地实现接口24。QACCEPTn 34用于接受请求。QDENY 36用于拒绝请求。
来自器件26的QACCEPTn 34和QDENY 36信号以及来自控制器22的QREQn信号32由寄存器来驱动。拒绝机制意味着器件可以保持运行状态,同时具有其可以用来迅速完成静止请求的握手的机制。握手信号的极性被这样组织,以提供静止状态,其中接口24上的所有信号均为LOW。这促进简单的缺省隔离规则。
握手信号状态独立于QACTIVE 30的状态。因此,QACTIVE 30上的转换不受QREQn32上的值或QACCEPTn和QDENY输出对34、36上的值约束。控制器22可以根据握手接口状态来保证时钟供应或功率可用性。信号30、32、34、36中的每一个都是异步的。
图3示出了被接受的静止请求的握手序列。它包括根据接口语义进行管理的可选控制器供应的时钟的活动。图3省略了QACTIVE 30,因为尽管QACTIVE 30可以充当使控制器改变握手状态的激励,但它独立于握手。所有的握手状态改变都可以由控制器22单独发起。在图3中示出的转换是:
·在T1,QREQn 32和QACCEPTn 34均为HIGH。该状态称为Q_RUN,并且受控功率域20中的器件26是可运行的。Q_RUN下的QDENY 36为LOW。
·在T2,QREQn 32被控制器22驱动为LOW,从而请求进入静止状态。该状态称为Q_REQUEST。器件26保持可运行。
·在T3,器件26通过将QACCEPTn 34驱动为LOW来响应静止请求。QDENY 36保持LOW。该状态称为Q_STOPPED。器件无法运行。这是控制器22不保证使用Q通道接口24进行管理的任何时钟/功率源21的可用性的唯一状态。因此,如图3中在T3和T4之间所示,到器件26的时钟信号CLK可被停止。
·在T4,控制器22将QREQn 32驱动为HIGH,以请求退出静止状态。确认信号34、36都保持LOW。该状态称为Q_EXIT。在依赖于实现的延迟之后,保证由接口管理的任何时钟或功率源。
·在T5,器件以QACCEPTn 34HIGH来响应控制器,并且QDENY36保持LOW。像在T1处一样,接口已返回到状态Q_RUN。
图4示出了被拒绝的静止请求的握手序列。它包括根据接口语义进行管理的可选控制器供应的时钟的活动。
·从T1到T2的序列与图3所示的序列相同。
·在T3,器件26将QDENY 36驱动为HIGH,而QACCEPTn 34保持HIGH。该状态称为Q_DENIED。器件26保持可操作,并且控制器保证由接口管理的任何时钟或功率源。因此,在T3之后,时钟CLK继续被供应。
·在T4,控制器22将QREQn 32驱动为HIGH。该状态称为Q_CONTINUE,并且响应于T3处的静止请求拒绝。器件保持可运行。
·在T5,器件将QDENY 36驱动为LOW。像在T1处一样,接口已返回到状态Q_RUN。
因此,通过使用拒绝信号36,器件26可以拒绝进入静止状态的请求并且可以保持在正常状态。
图5和图6示出了可以用来将器件复位为已知状态的器件复位过程的示例。复位可以由复位信号8触发,复位信号8可以由控制器22发送或者从与包括受控功率域20的复位域4相关联的复位源10发送。在复位断言时,器件26可以将QACCEPTn 34和QDENY 36都驱动为LOW。QACTIVE 30可以复位为LOW或HIGH。如果器件需要在退出复位后执行启动操作,则它可以将QACTIVE 30复位为HIGH,否则QACTIVE 30可被复位为LOW。在以下任一状态下,如果任何时钟或功率源保证得到满足,则控制器可以从复位释放器件:QREQn LOW,其中接口处于Q_STOPPED状态;或QREQn HIGH,其中接口处于Q_EXIT状态。当接口处于Q_STOPPED状态时,控制器只能断言器件复位。这与在功率边界处隔离所有信号LOW的建议一致。
图5示出了在QREQn为LOW时进入Q_STOPPED状态的复位退出序列。在复位解除断言后的某个时间,接口可能响应于QACTIVE断言而进入Q_RUN。它然后在再次进入静止Q_STOPPED状态之前保持活动一段时间,此后复位被断言。
图6示出了在QREQn为HIGH时进入Q_EXIT状态的复位退出序列。一旦复位被释放,接口就响应QREQn HIGH信号并进入Q_RUN。它然后在再次进入静止Q_STOPPED状态之前保持活动一段时间,此后复位被断言。
图7中的表总结了接口状态和器件可用性。如果器件未实现拒绝机制,则QDENY被绑定为LOW或者不存在,并且前四个状态表示完整集。图8是状态图,其示出了根据信号状态和接口状态的可能的握手序列。
握手信令规则是:
·仅当QACCEPTn为HIGH且QDENY为LOW时,QREQn才可以从HIGH转换为LOW。
·仅当以下任一情况时,QREQn才可以从LOW转换为HIGH:
οQACCEPTn和QDENY均为LOW。
οQACCEPTn和QDENY均为HIGH。
·仅当QREQn为LOW且QDENY为LOW时,QACCEPTn才可以从HIGH转换为LOW。
·仅当QREQn为HIGH且QDENY为LOW时,QACCEPTn才可以从LOW转换为HIGH。
·仅当QREQn为HIGH且QACCEPTn为HIGH时,QDENY才可以从HIGH转换为LOW。
·仅当QREQn为LOW且QACCEPTn为HIGH时,QDENY才可以从LOW转换为HIGH。
不管QACTIVE上的任何活动如何,控制器22都可以做出有关其对QREQn的管理的任何策略决策。然而,下面描述了一些可能的提供有用解决方案的Q通道策略。
断言QACTIVE HIGH可以用作使控制器退出Q_STOPPED状态的激励。控制器22通过将QREQn驱动为HIGH来作出响应,从而退出静止状态。
处于Q_RUN状态的控制器可以将检测QACTIVE LOW用作发起静止请求的标准。然而,控制器在其处于Q_RUN状态时可以随时将QREQn的状态从HIGH改变为LOW。一旦QREQn被驱动为LOW,控制器就不必考虑QACTIVE的状态,因为QREQn无法被驱动为HIGH,直到器件用接受响应或拒绝响应完成握手为止。
图9示出了由QACTIVE上的器件转换引导的控制器策略。当接口处于Q_STOPPED状态时,QACTIVE上的HIGH电平激励从静止状态退出。当接口处于Q_RUN状态时,QACTIVE上的LOW电平使控制器发出静止请求。
图10示出了控制器策略,其中由器件26引导退出静止,但是由控制器22发起进入。这可能是对器件在变为静止之前完成其当前动作而不是接受更多动作的请求。
如图2所示,一些类型的器件可能未实现Q通道的所有信号。以下部分描述了器件可能支持的允许信号子集:
未使用的接口
如果器件将是可运行的,则未使用的接口将QREQn输入绑定为HIGH。系统完全负责通过接口控制之外的手段来管理器件的可用性。
QDENY的省略
不需要拒绝静止请求的器件可以省略具有隐含绑定LOW的QDENY。该子集还提供了与不需要拒绝静止请求的器件的向后兼容性。
QACTIVE的省略
在一些应用中,发起器件静止或退出器件静止可能不需要来自器件的任何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器件可以省略QACTIVE。QACTIVE必须在控制器处被绑定为LOW。
仅QACTIVE接口
器件可以给出仅包括QACTIVE的最小接口,以指示执行操作的要求,而没有任何关联的握手。通常,该最小接口可用于提供初始唤醒指示。然而,它没有提供任何手段来保证任何时钟或功率可用性。单独由QACTIVE提供的指示可以与硬件、软件或两者的其他布置相结合以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因此,复位断言触发到Q_STOPPED状态的转换,并且复位解除断言可触发接口到Q_EXIT或Q_STOPPED状态的转换。然而,在具有单独的复位域4的系统中,一个域上的复位可能导致该域中功率管理信号的转换,其如果被传播到不同复位域中的Q通道的另一侧则可能导致未被复位的另一域中的功率管理信号的无效转换,这违反了在图8的状态机中示出的有效转换。这通常限制了在Q通道的任一侧提供单独的复位域的能力。
为了解决该问题,在每个Q通道24上提供了复位隔离桥40,其将第一复位域4(例如,复位域C)中的功率控制器22与第二复位域4(例如,复位域A或B)中的功率域20相连接。不跨越复位域边界的功率管理通道不需要这样的复位隔离桥40。在图11中更详细地示出了复位隔离桥。复位隔离桥具有用于与第一复位域C中的功率控制器22交换功率管理信号的第一域接口42,以及用于与第二复位域A/B中的器件26交换功率管理信号的第二域接口44。桥接器40还具有隔离电路46,该隔离电路46响应于接收到表明在第二复位域A/B中已经发生复位的复位指示8而隔离第一域接口42处的功率管理信号的转换和第二域接口44处的功率管理信号的转换。因此,即使第二(复位)域A/B被复位以使得第二域接口44处的信号改变状态,第一域接口42处的信号也可以保持不变,以防止第一(非复位)域C违反功率管理协议。
隔离电路46可包括第一状态机控制电路48和第二状态机控制电路49,用于基于对应的状态机(例如图8所示的状态机)来分别控制第一接口42和第二接口44上的信号的转换。响应于指示第二域的复位的复位指示8,隔离电路46生成暂停信号50,暂停信号50用于控制第一状态机控制电路48以暂停与第一域接口42相关联的状态机的转换。因此,即使第一复位域C中的功率控制器22断言了在第一域接口42处接收到的功率测量信号的变化,这些也可能不会触发对桥接器内的第一状态机48的任何更新或不会触发状态转换到第二复位域A/B的传播。在复位隔离时段期间,在第一域接口42处接收的状态的变化可被暂停,然后一旦复位隔离时段结束就被稍后转发到第二复位域A/B。
在复位隔离时段期间,第一状态机控制电路48可以向第二状态机控制电路49提供更新信号51以触发第二状态机的一个或多个状态转换,直到第二状态机与第一状态机的状态匹配为止,第一状态机表示在接收到复位指示8时第一域接口42上的信号的状态。例如,参考图8,在复位退出之后,第二域可以处于Q_STOPPED和Q_EXIT状态之一。然而,如果在复位时第一域的Q通道处于Q_RUN、Q_REQUEST、Q_DENIED或Q_CONTINUED状态之一,则桥接器40中的第一状态机控制电路48可以触发第二状态机49循环通过图8所示的状态序列,直到第二状态机与第一状态机匹配为止。第二状态机状态的这些转换可被反映在通过第二域接口44发送到第二复位域A/B中的器件26的功率管理信号的对应变化中。一旦两个状态机再次匹配,那么复位隔离时段可被结束,并且来自第一域中的功率控制器22的改变状态的任何暂停请求然后可被转发到第二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即使包括受控功率域20的第二域没有正在被复位,也可以提供类似的机制来响应包括功率控制器22的第一域的复位。然而,实际上,如果整个系统正在被复位,则更有可能使功率控制器22复位,因此可能没有理由提供用于在两个方向上触发状态转换的功能。因此,在一些示例中,指示包括功率控制器22的第一域C的复位的控制器复位指示52可以简单地将控制器和器件状态机48、49两者复位为共同的复位状态,使得在第一域复位之后状态机固有地彼此匹配,因此不需要隔离。
关于图2至图10讨论的Q通道功率管理协议仅仅是功率管理协议的一个示例,并且复位隔离桥可以用于其他协议。图12至图14示出了功率管理协议的第二示例。在该示例中,支持多于两种功率状态(特定功率状态的确切性质可以因实现而异,因为协议提供了用于不论所提供的特定状态如何都传送功率状态转换的框架)。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用于请求进入功率状态的请求信号32之外,功率控制器22还可提供功率状态标识符60,功率状态标识符60指示功率控制器22正在请求器件转换为哪种特定状态。如图2中那样,正受功率控制器控制的器件26仍可提供接受和拒绝信号34、36,以接受或拒绝进入给定功率状态的请求。类似地,可以提供PACTIVE信号30以表达关于器件是否应当在特定功率状态下运行的偏好。图13解释了使用该示例的协议的接口的不同状态,并且图14是示出这些状态之间的有效转换的状态机图。因此,在另一个示例中,复位隔离桥40的控制状态机48和49可以根据图14的示例来运行。
图15是示出使用复位隔离桥40来隔离功率管理通道上的功率信号的方法的流程图。在步骤100处,桥接器40判定是否已经接收到指示第一域C和第二域A/B之一的复位的复位指示8,正在第一域C与第二域A/B之间交换功率管理信号。如果尚未接收到复位指示,则在步骤102处,桥接器40继续在其第一和第二域接口42、44之间传播功率管理信号的状态转换。因此,在没有复位事件的情况下,复位隔离桥40以与仿佛根本未提供桥接器的情况类似的方式简单地跨桥接器传递功率管理信号的变化。
当在步骤100处接收到复位指示时,则在步骤104处,桥隔离电路46暂停与非复位域(例如,包括功率控制器22的域C)相关联的状态机的状态转换,并且暂停在复位指示被断言之后从非复位域接收到的请求。在步骤106处,隔离电路46触发复位域的状态机的转换,直到复位域的功率管理信号与对应于非复位域的接口上的信号匹配为止。一旦存在由桥接器的任一侧的相应状态机达到的状态之间的匹配,则在步骤108处,恢复非复位域状态机的状态转换,并且将任何暂停的请求转发到复位域。该方法然后返回到步骤100。因此,在从接收到复位指示到桥接器的任一侧的状态机再次匹配的点的复位隔离时段期间,状态转换被暂停并且桥接器的任一侧的信号被彼此隔离以避免违反功率管理协议。这使得能够提供单独的复位域,同时仍提供跨越复位域边界的功率管理通道。
在本申请中,词语“配置为...”用于表示装置的元件具有能够执行所定义的操作的配置。在该上下文中,“配置”表示硬件或软件的互连的布置或方式。例如,装置可具有提供所定义的操作的专用硬件,或者处理器或其他处理设备可被编程为执行该功能。“配置为”并非暗示需要以任何方式改变装置元件以便提供所定义的操作。
尽管本文中已经参考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例,但是将会明白,本发明不限于那些确切的实施例,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如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在其中实现各种改变和修改。
Claims (17)
1.一种集成电路,包括:
第一域;和
第二域;
第一域包括功率控制器,所述功率控制器基于在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域之间的功率管理通道上交换的功率管理信号,来控制所述第二域中的至少一个器件的功率状态;以及
复位隔离桥,所述复位隔离桥位于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域之间的所述功率管理通道上并且包括:
第一接口,用于与所述第一域中的所述功率控制器交换功率管理信号;
第二接口,用于与所述第二域交换功率管理信号;以及
隔离电路,所述隔离电路响应于复位指示而将所述第一接口处的功率管理信号的状态转换与所述第二接口处的功率管理信号的状态转换隔离开,所述复位指示指示用于将所述第一域或所述第二域复位为预定复位状态的复位事件的发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域包括第一复位树,并且所述第二域包括独立于所述第一复位树的第二复位树。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复位指示指示用于将所述第二域复位为所述预定复位状态的复位事件的发生。
4.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隔离电路被配置为:在没有指示所述复位事件的发生的所述复位指示的情况下,将在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中的一者处的功率管理信号的状态转换传播到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中的另一者。
5.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隔离电路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复位指示,在复位隔离时段期间触发在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中的一者处的功率管理信号的一个或多个状态转换,直到在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中的所述一者处的功率管理信号与在接收到所述复位指示时在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中的另一者处的功率管理信号的状态匹配为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中的所述一者包括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中的与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域中要被复位为所述预定复位状态的一者相对应的一者。
7.根据权利要求5和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中的所述一者包括所述第二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隔离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复位隔离时段期间防止在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中的所述另一者处接收到的功率管理信号的状态转换传播到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中的所述一者。
9.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隔离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复位隔离时段期间暂停在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中的所述另一者处接收到的功率管理信号的状态转换,并且所述隔离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复位隔离时段之后将所暂停的功率管理信号的状态转换转发到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中的所述一者。
10.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功率管理信号包括从所述第一域发送到所述第二域的至少一个信号以及从所述第二域发送到所述第一域的至少一个信号。
11.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功率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预定的功率管理协议并基于功率管理信号来控制所述第二域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器件的功率状态,所述预定的功率管理协议规定功率管理信号的至少一种选中的状态转换是无效的。
12.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集成电路,包括电压源,所述电压源根据所述功率状态来控制电压向所述第二域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器件的供应。
13.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集成电路,包括时钟源,所述时钟源根据所述功率状态来控制时钟信号向所述第二域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器件的供应。
14.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集成电路,包括另外的域以及在所述第一域和所述另外的域之间的另外的功率管理通道上的另外的复位隔离桥,其中,所述功率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在所述另外的功率管理通道上交换的功率管理信号来控制所述另外的域中的至少一个器件的功率状态;
其中,所述复位隔离桥和所述另外的复位隔离桥都对相同的复位指示进行响应,该复位指示指示将所述第二域和所述另外的域都复位为所述预定复位状态。
15.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集成电路,包括附加的域以及在所述第一域和所述附加的域之间的附加的功率管理通道上的附加的复位隔离桥,其中,所述功率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在所述附加的功率管理通道上交换的功率管理信号来控制所述附加的域中的至少一个器件的功率状态;
其中,所述附加的复位隔离桥对附加的复位指示进行响应,所述附加的复位指示指示将所述附加的域复位为所述预定复位状态,并且与提供给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域之间的所述功率管理通道上的所述复位隔离桥的复位指示分开。
16.一种用于功率管理通道的复位隔离桥,所述功率管理通道用于在集成电路的第一域和第二域之间交换功率管理信号;所述复位隔离桥包括:
第一接口,用于与所述第一域中的功率控制器交换功率管理信号,所述功率控制器用于基于功率管理信号来控制所述第二域中的至少一个器件的功率状态;
第二接口,用于与所述第二域交换功率管理信号;以及
隔离电路,所述隔离电路响应于复位指示而将所述第一接口处的功率管理信号的状态转换与所述第二接口处的功率管理信号的状态转换隔离开,所述复位指示指示用于将所述第一域或所述第二域复位为预定复位状态的复位事件的发生。
17.一种用于包括第一域和第二域的集成电路的功率管理方法,所述第一域包括功率控制器,所述功率控制器基于在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域之间的功率管理通道上交换的功率管理信号来控制所述第二域中的至少一个器件的功率状态;
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域之间的功率管理通道上交换功率管理信号,所述功率管理通道包括复位隔离桥,所述复位隔离桥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域中的所述功率控制器交换功率管理信号的第一接口,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二域交换功率管理信号的第二接口;并且
所述复位隔离桥响应于复位指示而将所述第一接口处的功率管理信号的状态转换与所述第二接口处的功率管理信号的状态转换隔离开,所述复位指示指示用于将所述第一域或所述第二域复位为预定复位状态的复位事件的发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GB1714343.9A GB2566445B8 (en) | 2017-09-06 | 2017-09-06 | Reset isolation bridge |
GB1714343.9 | 2017-09-06 | ||
PCT/GB2018/051947 WO2019048816A1 (en) | 2017-09-06 | 2018-07-10 | ISOLATION BRIDGE OF RESET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052037A true CN111052037A (zh) | 2020-04-21 |
CN111052037B CN111052037B (zh) | 2023-10-27 |
Family
ID=60050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55996.2A Active CN111052037B (zh) | 2017-09-06 | 2018-07-10 | 复位隔离桥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775862B2 (zh) |
CN (1) | CN111052037B (zh) |
GB (1) | GB2566445B8 (zh) |
WO (1) | WO201904881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02005960D0 (en) * | 2020-04-23 | 2020-06-10 | Nordic Semiconductor Asa | Circuitry for transferring data across reset domains |
GB2599176B (en) * | 2021-02-04 | 2024-09-04 | Nordic Semiconductor Asa | Reset domain control |
US11983025B2 (en) * | 2021-11-29 | 2024-05-14 | Stmicroelectronics International N.V. | Reset and safe state logic generation in dual power flow devices |
US20230205305A1 (en) * | 2021-12-29 | 2023-06-29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Power-on-reset signal isolation during lower power mode |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253462A1 (en) * | 2004-02-06 | 2005-11-17 | Agere Systems Inc. |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multiple power domains |
CN101002159A (zh) * | 2004-08-31 | 2007-07-18 | 英特尔公司 | 用于控制功率管理状态转换的方法和装置 |
US20100042858A1 (en) * | 2008-08-15 | 2010-02-18 | Padhye Milind P | Management of power domains in an integrated circuit |
CN102186041A (zh) * | 2011-03-17 | 2011-09-14 |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电压跌落处理电路及电子设备 |
US20120068539A1 (en) * | 2009-06-03 | 2012-03-22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
CN102694542A (zh) * | 2012-05-09 | 2012-09-26 | 北京华大信安科技有限公司 | 信号隔离方法、装置及芯片 |
CN103703451A (zh) * | 2011-05-25 | 2014-04-02 | 斯兰纳私人集团有限公司 | 具有usb2.0高速模式和自动速度检测的usb隔离器集成电路 |
US20160085279A1 (en) * | 2014-09-22 | 2016-03-24 |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 Method for resett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independent device domains |
US20160091944A1 (en) * | 2014-09-25 | 2016-03-31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Hw-controlled power domains with automatic power-on request |
US9407264B1 (en) * | 2015-05-17 | 2016-08-02 |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 System for isolating integrated circuit power domains |
US20160239060A1 (en) * | 2015-02-13 | 2016-08-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dependent power collapse methodology |
WO2016174386A1 (en) * | 2015-04-28 | 2016-11-03 | Arm Limited | Controlling transitions of devices between normal state and quiescent state |
WO2016174385A1 (en) * | 2015-04-28 | 2016-11-03 | Arm Limited | Controlling transitions of devices between normal state and quiescent state |
US20170235352A1 (en) * | 2016-02-15 | 2017-08-17 | Wipro Limited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emory initialization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057160A (ja) * | 2008-08-01 | 2010-03-11 | Nec Electronics Corp | 半導体集積回路 |
-
2017
- 2017-09-06 GB GB1714343.9A patent/GB2566445B8/en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7-10 WO PCT/GB2018/051947 patent/WO2019048816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07-10 US US16/638,839 patent/US10775862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7-10 CN CN201880055996.2A patent/CN11105203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253462A1 (en) * | 2004-02-06 | 2005-11-17 | Agere Systems Inc. |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multiple power domains |
CN101002159A (zh) * | 2004-08-31 | 2007-07-18 | 英特尔公司 | 用于控制功率管理状态转换的方法和装置 |
US20100042858A1 (en) * | 2008-08-15 | 2010-02-18 | Padhye Milind P | Management of power domains in an integrated circuit |
US20120068539A1 (en) * | 2009-06-03 | 2012-03-22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
CN102186041A (zh) * | 2011-03-17 | 2011-09-14 |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电压跌落处理电路及电子设备 |
CN103703451A (zh) * | 2011-05-25 | 2014-04-02 | 斯兰纳私人集团有限公司 | 具有usb2.0高速模式和自动速度检测的usb隔离器集成电路 |
CN102694542A (zh) * | 2012-05-09 | 2012-09-26 | 北京华大信安科技有限公司 | 信号隔离方法、装置及芯片 |
US20160085279A1 (en) * | 2014-09-22 | 2016-03-24 |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 Method for resett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independent device domains |
US20160091944A1 (en) * | 2014-09-25 | 2016-03-31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Hw-controlled power domains with automatic power-on request |
US20160239060A1 (en) * | 2015-02-13 | 2016-08-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dependent power collapse methodology |
WO2016174386A1 (en) * | 2015-04-28 | 2016-11-03 | Arm Limited | Controlling transitions of devices between normal state and quiescent state |
WO2016174385A1 (en) * | 2015-04-28 | 2016-11-03 | Arm Limited | Controlling transitions of devices between normal state and quiescent state |
US9407264B1 (en) * | 2015-05-17 | 2016-08-02 |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 System for isolating integrated circuit power domains |
US20170235352A1 (en) * | 2016-02-15 | 2017-08-17 | Wipro Limited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emory initialization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GB2566445A8 (en) | 2020-03-04 |
CN111052037B (zh) | 2023-10-27 |
WO2019048816A1 (en) | 2019-03-14 |
GB2566445B8 (en) | 2020-03-04 |
GB2566445B (en) | 2019-09-18 |
US20200192447A1 (en) | 2020-06-18 |
GB2566445A (en) | 2019-03-20 |
GB201714343D0 (en) | 2017-10-18 |
US10775862B2 (en) | 2020-09-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312601C (zh) | 数据处理系统、及其操作和节电方法 | |
US9703313B2 (en) | Peripheral clock management | |
CN111052037B (zh) | 复位隔离桥 | |
CN107533353B (zh) | 控制设备在正常状态与静止状态之间的转换 | |
CN107533352B (zh) | 控制在标准状态和静态状态之间的转换 | |
US7080269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power-saving sleep mode in design with multiple clock domains | |
JPH07152450A (ja) |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ならびに周辺バスクロック信号を制御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US20100318822A1 (en) | Energy saving in systems-on-chip | |
US11782858B2 (en) | Seamlessly integrated microcontroller chip | |
US10908667B2 (en) | Technique for managing power domains in an integrated circuit | |
US20080215908A1 (en) | Sleep Watchdog Circuit For Asynchronous Digital Circuits | |
JP2013106166A (ja) | クロックゲーティング回路およびバスシステム | |
US10732697B2 (en) | Voltage rail coupling sequencing based on upstream voltage rail coupling status | |
CN107566296B (zh) | 接口设备和接口方法 | |
CN107205013B (zh) | 用于多个通信域的控制接口的组合 | |
KR101285665B1 (ko) | 수면 모드를 지원하는 멀티 코어 시스템 온 칩 | |
KR20240063978A (ko) | 감소된 전력 상태 사이의 2 스테이지 전이를 위한 디바이스 및 방법 | |
WO2023287565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ower gating chip components | |
KR20240067937A (ko) | 감소된 전력 상태로 및 감소된 전력 상태로부터 효율적인 전이를 위한 디바이스 및 방법 | |
CN114647613A (zh) | 处理系统、相关集成电路和方法 | |
KR20240063991A (ko) | 어드레스 선형화를 사용하여 저장 복원 레이턴시를 감소시키는 디바이스 및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