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45183A - 变焦镜头、成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变焦镜头、成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045183A CN111045183A CN201911403354.XA CN201911403354A CN111045183A CN 111045183 A CN111045183 A CN 111045183A CN 201911403354 A CN201911403354 A CN 201911403354A CN 111045183 A CN111045183 A CN 11104518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lens assembly
- side plate
- assembly
- zoom le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7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17052 cobalt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41 coba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GUTLYIVDDKVIGB-UHFFFAOYSA-N cobalt atom Chemical compound [Co] GUTLYIVDDKVIG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389 magnet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06 monitoring devi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变焦镜头、成像模组和电子设备。变焦镜头包括壳体、第一透镜组件、第二透镜组件、第三透镜组件和间隔组件。壳体包括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侧板。第一透镜组件、第二透镜组件和第三透镜组件设置在壳体内并沿物侧至像侧排列。当变焦镜头进行短焦状态和长焦状态的切换时,第一透镜组件相对变焦镜头的成像面保持固定,第二透镜组件和第三透镜组件沿着变焦镜头的光轴相对成像面移动。间隔组件设置在第二透镜组件与侧板之间和/或第三透镜组件与侧板之间。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成像模组和电子设备可以在提高成像质量的同时减少摄像头的占用空间,且有效降低噪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成像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焦镜头、成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用户存在拍摄近距离场景和拍摄远距离场景的需求,因此可以在电子设备上设置多个摄像头,例如长焦摄像头及普通焦距摄像头(相对长焦而言即为短焦摄像头),通过多个摄像头之间的切换实现电子设备焦距的变化,从而满足用户变焦拍摄的需求。这种多摄像头的设置,占用电子设备的空间,成本也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变焦镜头、成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包括壳体、第一透镜组件、第二透镜组件、第三透镜组件和间隔组件。所述壳体包括基板和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侧板。第一透镜组件、第二透镜组件和第三透镜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沿物侧至像侧排列。当所述变焦镜头进行短焦状态和长焦状态的切换时,所述第一透镜组件相对所述变焦镜头的成像面保持固定,所述第二透镜组件和所述第三透镜组件沿着所述变焦镜头的光轴相对所述成像面移动。所述间隔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组件与所述侧板之间和/或所述第三透镜组件与所述侧板之间。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成像模组包括感光元件变焦镜头,所述感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变焦镜头的像侧。所述变焦镜头包括壳体、第一透镜组件、第二透镜组件、第三透镜组件和间隔组件。所述壳体包括基板和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侧板。第一透镜组件、第二透镜组件和第三透镜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沿物侧至像侧排列。当所述变焦镜头进行短焦状态和长焦状态的切换时,所述第一透镜组件相对所述变焦镜头的成像面保持固定,所述第二透镜组件和所述第三透镜组件沿着所述变焦镜头的光轴相对所述成像面移动。所述间隔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组件与所述侧板之间和/或所述第三透镜组件与所述侧板之间。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包括成像模组和机壳,所述成像模组安装在所述机壳上。所述成像模组包括感光元件变焦镜头,所述感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变焦镜头的像侧。所述变焦镜头包括壳体、第一透镜组件、第二透镜组件、第三透镜组件和间隔组件。所述壳体包括基板和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侧板。第一透镜组件、第二透镜组件和第三透镜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沿物侧至像侧排列。当所述变焦镜头进行短焦状态和长焦状态的切换时,所述第一透镜组件相对所述变焦镜头的成像面保持固定,所述第二透镜组件和所述第三透镜组件沿着所述变焦镜头的光轴相对所述成像面移动。所述间隔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组件与所述侧板之间和/或所述第三透镜组件与所述侧板之间。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成像模组和电子设备通过移动第二透镜组件和第三透镜组件使得变焦镜头的焦距可变,无需在电子设备中安装多个摄像头即可实现光学变焦,提高了成像质量的同时减少了摄像头的占用空间,且节省了成本。此外,间隔组件设置在第二透镜组件与侧板之间和/或第三透镜组件与侧板之间,能够起到间隔第二透镜组件与侧板和/或间隔第三透镜组件与侧板的作用,从而有效降低变焦镜头在变焦或受到剧烈撞击时模组内部的噪音。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成像模组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成像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成像模组沿Ⅳ-Ⅳ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的简化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处于短焦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处于长焦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的透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3000包括成像模组1000和机壳2000。电子设备30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游戏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头显设备、无人机、数字相机(Digital Still Camera,DSC)、数字摄录像机(Digital VideoCamcorder,DVC)、行车记录器等监视设备以及其它具备照相机或摄录像机的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方式以电子设备3000是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电子设备3000的具体形式并不限于手机。
成像模组1000与机壳2000结合。成像模组1000可安装在机壳2000上,或者说,机壳2000可作为成像模组1000的安装载体。机壳2000可对成像模组1000起到支撑、连接、保护等作用。机壳2000还可用于安装电子设备3000的供电装置、成像装置、通信装置等功能模块,以使机壳2000为功能模块提供防尘、防摔、防水等保护。机壳2000的材料可为塑料、金属、玻璃等,在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3和图7,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成像模组1000包括变焦镜头100和感光元件200,感光元件200设置在变焦镜头100的像侧。具体地,感光元件200可设置在变焦镜头100的成像面90。感光元件200能将变焦镜头100汇聚而来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得到图像。
请参阅图5、图7和图8,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100包括壳体60、第一透镜组件10、第二透镜组件20、第三透镜组件30和间隔组件80。壳体60包括基板61和设置在基板61上的侧板62。第一透镜组件10、第二透镜组件20和第三透镜组件30设置在壳体60内并沿物侧至像侧排列。当变焦镜头100进行短焦状态和长焦状态的切换时,第一透镜组件10相对变焦镜头100的成像面90保持固定,第二透镜组件20和第三透镜组件30沿着光轴O相对成像面90移动。间隔组件80设置在第二透镜组件20与侧板62之间和/或第三透镜组件30与侧板62之间。
需要指出的是,沿物侧至像侧的方向即是沿着变焦镜头100的入光方向,像侧为成像面90所在的一侧,物侧为与像侧相背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100、成像模组1000和电子设备3000通过移动第二透镜组件20和第三透镜组件30使得变焦镜头100的焦距可变,无需在电子设备3000中安装多个摄像头即可实现光学变焦,提高了成像质量的同时减少了摄像头的占用空间,且节省了成本。此外,间隔组件80设置在第二透镜组件20与侧板62之间和/或第三透镜组件30与侧板62之间,能够起到间隔第二透镜组件20与侧板62和/或间隔第三透镜组件30与侧板62的作用,从而有效降低变焦镜头100在变焦或受到剧烈撞击时模组内部的噪音。
请参阅图2、图3和图7,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变焦镜头100包括壳体60、第一透镜组件10、第二透镜组件20、第三透镜组件30、棱镜组件40、滤光片50、驱动件70和间隔组件80。在变焦镜头100的物侧至像侧方向上,棱镜组件40、第一透镜组件10、第二透镜组件20、第三透镜组件30、滤光片50和感光元件200依次排列。
为方便后续描述,变焦镜头100的光轴为O,平行于光轴O的方向定义为x方向,垂直x方向的两个方向分别定义为y方向和z方向,即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两两互相垂直。
请参阅图2和图3,壳体60包括基板61、侧板62和盖板63。基板61、侧板62和盖板63共同围成收容空间64。收容空间64用于收容第一透镜组件10、第二透镜组件20、第三透镜组件30、棱镜组件40、滤光片50、驱动件70、间隔组件80和感光元件200。
基板61包括承载面611。承载面611用于承载侧板62、第一透镜组件10、第二透镜组件20、第三透镜组件30、棱镜组件40、滤光片50和感光元件200。基板61可以是长方体结构、正方体结构、圆柱体结构、或其他形状的结构等,在此不作限制。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基板61为长方体结构。
承载面611上开设有滑轨612,滑轨612的延伸方向与光轴O方向平行,也即是与x方向平行。滑轨612的数量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甚至更多个。本实施方式中,滑轨6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滑轨612的长度相同。
侧板62自基板61的边缘环绕设置。侧板62垂直于承载面611。侧板62可以通过胶合、螺合、卡和等方式设置在基板61上。侧板62还可以与基板61一体成型。
侧板62包括内侧面621、外侧面622、上表面623和下表面624。内侧面621与外侧面622相背,内侧面621位于收容空间64内,外侧面622位于收容空间64外。内侧面621与上表面623和下表面624均连接,外侧面622也与上表面623和下表面624均连接。上表面623与下表面624相背。下表面624与承载面611结合,上表面623与承载面611相背。
侧板62还包括平行于x方向的第一侧板625和第二侧板626。第一侧板625与第二侧板626相对。第一侧板625的内侧面621和/或第二侧板626的内侧面621上开设有滑槽627。例如,第一侧板625的内侧面621开设有滑槽627;或者,第二侧板626的内侧面621开设有滑槽627;或者,第一侧板625的内侧面621和第二侧板626的内侧面621上均开设有滑槽627。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板625的内侧面621和第二侧板626的内侧面621上均开设有滑槽627,滑槽627的延伸方向与承载面611平行。
滑槽627与收容空间64连通,滑槽627的延伸方向还与x方向平行。滑槽627的槽深小于侧板62的厚度,也即是说,滑槽627未贯穿侧板62的外侧面62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滑槽627可贯穿侧板62的外侧面622,以使得收容空间64与外界连通。第一侧板625的内侧面621和第二侧板626的内侧面621开设的滑槽627的数量均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例如,第一侧板625的内侧面621开设有一个滑槽627,第二侧板626的内侧面621开设有一个滑槽627;再例如,第一侧板625的内侧面621开设有两个滑槽627,第二侧板626的内侧面621开设有两个滑槽627;又例如,第一侧板625的内侧面621开设有一个滑槽627,第二侧板626的内侧面621开设有两个滑槽627等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板625的内侧面621和第二侧板626的内侧面621均开设有一个滑槽627。滑槽627被垂直于x方向的面截得的形状为矩形、半圆形、或其他形状,例如其他规则形状或非规则的异形形状。
请参阅图3和图5,侧板62还包括第一限位部629和第二限位部630。第一限位部629自第一侧板625延伸,且延伸方向可与y方向平行。具体地,第一限位部629可由第一侧板625的内侧面621向第二侧板626的内侧面621延伸形成。第二限位部630自第二侧板626延伸,且延伸方向也与y方向平行。具体地,第二限位部630可由第二侧板626的内侧面621向第一侧板625的内侧面621延伸形成。沿光轴O方向上看,第一限位部629位于第三透镜组件30的像侧,第二限位部630位于第二透镜组件20的物侧。
请参阅图2和图3,盖板63设置在侧板62上。具体地,盖板63可通过卡合、螺合、胶合等方式安装在侧板62的上表面623。盖板63包括盖板本体631。盖板本体631与侧板62相背的表面开设有入光口633,入光口633的深度方向可以与x方向垂直,以使成像模组1000整体呈潜望式的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入光口633并不局限于为开口结构,还可为透光实体结构,光线可从该透光实体结构入射进收容空间64内并进入棱镜组件40。
请参阅图3、图4、图7和图8,第一透镜组件10、第二透镜组件20和第三透镜组件30均设置在壳体60内并沿物侧至像侧排列。第一透镜组件10、第二透镜组件20和第三透镜组件30具体可设置在收容空间64内。当变焦镜头100进行短焦状态和长焦状态的切换时,第一透镜组件10在光轴O上保持固定不动(即第一透镜组件10相对变焦镜头100的成像面90保持固定),第二透镜组件20和第三透镜组件30沿着光轴O相对成像面90移动。具体地,当变焦镜头100由短焦状态切换为长焦状态时,第二透镜组件20和第三透镜组件30沿着光轴O朝变焦镜头100的物侧移动;当变焦镜头100由长焦状态切换为短焦状态时,第二透镜组件20和第三透镜组件30沿着光轴O朝变焦镜头100的像侧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变焦镜头100在短焦状态与长焦状态的切换过程中,第一透镜组件10在光轴O上保持固定不动,第二透镜组件20和第三透镜组件30可同时沿光轴O朝变焦镜头100的物侧方向或像侧方向移动。即,在变焦镜头100由短焦状态切换为长焦状态时,第一透镜组件10在光轴O上保持固定不动,第二透镜组件20和第三透镜组件30同时朝变焦镜头100的物侧方向移动;在变焦镜头100由长焦状态切换为短焦状态时,第一透镜组件10在光轴O上保持固定不动,第二透镜组件20和第三透镜组件30同时朝变焦镜头100的像侧方向移动。变焦镜头100在短焦状态与长焦状态的切换过程中,第二透镜组件20和第三透镜组件30同时朝变焦镜头100的物侧方向或像侧方向移动,节省了透镜组的移动时间,缩短了变焦镜头100的变焦时间。需要说明的是,在同时移动的过程中,第二透镜组件20的移动方向与第三透镜组件30的移动方向相同,而第二透镜组件20的移动量与第三透镜组件30的移动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组件20的移动量与第三透镜组件30的移动量不同。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变焦镜头100在短焦状态与长焦状态的切换过程中,第一透镜组件10在光轴O上保持不动,第二透镜组件20和第三透镜组件30可先后沿光轴O朝变焦镜头100的物侧方向或像侧方向移动。即,在变焦镜头100由短焦状态切换为长焦状态时,第一透镜组件10在光轴O上保持固定不动,可第二透镜组件20先朝变焦镜头100的物侧方向移动,然后第三透镜组件30也朝变焦镜头100的物侧方向移动;或者第三透镜组件30先朝变焦镜头100的物侧方向移动,然后第二透镜组件20也朝变焦镜头100的物侧方向移动。在变焦镜头100由长焦状态切换为短焦状态时,第一透镜组件10在光轴O方向上保持固定不动,可第二透镜组件20先朝变焦镜头100的像侧方向移动,然后第三透镜组件30也朝变焦镜头100的像侧方向移动;或者第三透镜组件30先朝变焦镜头100的像侧方向移动,然后第二透镜组件20也朝变焦镜头100的像侧方向移动。由于两个透镜组移动的时间不同,第二透镜组件20和第三透镜组件30之间不会存在干扰的现象,变焦镜头100的变焦精度更高。
请参阅图3、图4和图7,第一透镜组件10包括第一透镜组11和第一外壳12。
第一外壳12开设有与第一透镜组11对应的第一进光口121和第一出光口122。第一外壳12形成有第一容置空间123以收容第一透镜组11。第一容置空间123通过第一进光口121和第一出光口122与收容空间64连通。第一外壳12包括相背的第一顶面124和第一底面125。第一顶面124与盖板63相对。第一底面125与基板61的承载面611相对。
第一透镜组11安装在第一外壳12内。具体地,第一透镜组11可通过胶合、螺合、卡合等方式安装在第一容置空间123内。第一透镜组1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透镜。例如,第一透镜组11包括两个透镜,分别为第一透镜101和第二透镜102。第一透镜101和第二透镜102可以全部是玻璃透镜或全部是塑料透镜,也可是部分为玻璃透镜,部分为塑料透镜。一个或多个透镜可以均为回转体的一部分,或者部分为回转体,部分为回转体的一部分。本实施方式中,每个透镜均为回转体的一部分。以第一透镜101为例,如图9所示,第一透镜101首先通过模具形成回转体透镜s1,回转体透镜s1被垂直于光轴O的面截得的形状为圆形,该圆形的直径为R,然后对回转体透镜s1的边缘进行切割,以形成第一透镜101。第一透镜101被垂直于光轴O的面截得的形状为矩形,矩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T1和T2,T1/R∈[0.5,1),T2/R∈[0.5,1)。例如,T1/R可以是0.5、0.6、0.7、0.75、0.8、0.95等等,T2/R可以是0.55、0.65、0.7、0.75、0.85、0.9等等。可以理解,T1/R和T2/R的具体比例根据电子设备3000的内部空间的大小、变焦镜头100的光学参数(如第一透镜101有效光学区域大小)等因素确定。或者,第一透镜101使用特制的模具直接制作,模具的模腔即为已经确定好T1/R和T2/R的具体比例的回转体的一部分,从而直接制成第一透镜101。如此,第一透镜101为回转体透镜s1的一部分,相较于完整的回转体透镜s1而言,体积较小,从而使得变焦镜头100的整体体积减小,有利于电子设备3000的小型化。需要注意的是,图9仅用于示意第一透镜101,并不用于表示第一透镜101的尺寸,更不应理解为每个透镜的尺寸都相同。
变焦镜头100还可包括光阑103。光阑103可安装在第一外壳12内且设于第一透镜组11上。具体地,光阑103可设于第一透镜101朝向棱镜组件40的一侧。变焦镜头100在短焦状态与长焦状态的切换过程中,光阑103与第一透镜组11相对变焦镜头100的成像面90保持固定。
第二透镜组件20包括第二透镜组21、第二外壳22、第二滑动臂23和第二滚珠24。
第二外壳22开设有与第二透镜组21对应的第二进光口221和第二出光口222。第二外壳22形成有第二容置空间223以收容第二透镜组21。第二容置空间223通过第二进光口221和第二出光口222与收容空间64连通。第二外壳22包括相背的第二顶面224和第二底面225。第二顶面224与盖板63相对。第二底面225与基板61的承载面611相对。
第二滚珠24设置在第二底面225上。具体地,第二底面225开设有第二凹槽2251,第二滚珠24设于第二凹槽2251内,位于第二底面225的第二凹槽2251内的第二滚珠24与滑轨612的底部抵触。
第二凹槽2251与第二滚珠24的形状相匹配。例如,第二滚珠24为球形,运动阻力较小,第二凹槽2251为半圆形凹槽,第二滚珠24的直径和第二凹槽2251的直径相等。也即是说,第二滚珠24的一半位于第二凹槽2251内,第二滚珠24和第二凹槽2251的结合较为紧密,在第二滚珠24运动时,可带动第二外壳22移动。滑轨612可以是承载面611上形成的延伸方向与x方向平行的凹槽,滑轨612也可以是设置在承载面611上延伸方向与x方向平行的凸块,凸块的与第二底面225相对的表面形成有与第二滚珠24配合的凹槽。在本实施方式中,滑轨612为承载面611上形成的延伸方向与x方向平行的凹槽。在第二透镜组件20安装在收容空间64后,第二滚珠24的一部分位于滑轨612内,并与滑轨612的底面抵触。当然,第二顶面224上也可设置第二滚珠24,相应的第二顶面224上也可开设有第二凹槽2251,此时,盖板63的内表面也可形成第一轨道,位于第二顶面224的第二凹槽2251内的第二滚珠24与第一轨道的底部抵触,其中,第一轨道的结构与滑轨612的结构类似,在此不再赘述。在第二顶面224上开设第二凹槽2251,并对应设置第二滚珠24,使得第二外壳22在移动过程中与第二顶面224之间的移动阻力更小。
在第二底面225或第二顶面224上,第二凹槽2251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例如,第二凹槽2251的数量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甚至更多个等。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凹槽2251的数量为三个。在第二底面225或第二顶面224上,第二滚珠24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滚珠24的数量与第二凹槽2251的数量相同,也为三个。三个第二凹槽2251间隔设置在第二底面225或第二顶面224上。
下面仅以第二底面225上的第二凹槽2251、第二滚珠24、及滑轨612为例进行说明,第二顶面224上的第二凹槽2251、第二滚珠24、及第一轨道之间的关系以此参考,不做详细说明。具体地,在第二底面225上,三个第二凹槽2251分为第一组和第二组,第一组包括一个第二凹槽2251,第二组包括两个第二凹槽2251,第一组的第二凹槽2251和第一滑轨613对应,第二组的第二凹槽2251和第二滑轨614对应。如此,第一组的第二凹槽2251对应的第二滚珠24在第一滑轨613内运动(包括滑动、滚动、或边滚边滑),第二组的第二凹槽2251对应的第二滚珠24在第二滑轨614内运动,第一组对应的第二滚珠24和第二组对应的第二滚珠24分别被限制在第一滑轨613和第二滑轨614内,三个第二滚珠24围成三角形(位于第一滑轨613内的第二滚珠24的中心为三角形的顶点),在保证运动稳定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第二滚珠24的数量,可减小运动阻力。而且,由于在y方向上,第一组对应的第二滚珠24的外壁的相背两侧被第一滑轨613的内壁的相背两侧抵触,第二组对应的第二滚珠24的外壁的相背两侧被第二滑轨614的内壁的相背两侧抵触,三个第二滚珠24围成三角形,可防止第二外壳22在y方向上发生晃动或倾斜,从而保证成像模组1000的成像质量不受影响。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外壳22上设置第二滚珠24,以实现更好的移动第二外壳22,减小移动过程中的阻力。
第二滑动臂23设置在第二外壳22的侧边。具体地,第二滑动臂23位于第二外壳22的与第一侧板625和/或第二侧板626的内侧面621相对的表面。例如,第二滑动臂23位于第二外壳22的与第一侧板625的内侧面621相对的表面;或,第二滑动臂23位于第二外壳22的与第二侧板626的内侧面621相对的表面;或,第二滑动臂23位于第二外壳22的与第一侧板625的内侧面621相对的表面,且位于第二外壳22的与第二侧板626的内侧面621相对的表面。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滑动臂23位于第二外壳22的与第一侧板625的内侧面621相对的表面。第二滑动臂23可滑动地设置在滑槽627内。
第二透镜组21安装在第二外壳22内。具体地,第二透镜组21可通过胶合、螺合、卡合等方式安装在第二容置空间223内。第二透镜组2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透镜。例如,第二透镜组21包括三个透镜,分别为第三透镜201、第四透镜202和第五透镜203。第三透镜201、第四透镜202和第五透镜203可以全部是玻璃透镜或全部是塑料透镜,也可是部分为玻璃透镜,部分为塑料透镜。一个或多个透镜可以均为回转体的一部分,或者部分为回转体,部分为回转体的一部分。需要指出的是,前述实施方式中对第一透镜组11的回转体的解释说明同样适用于本申请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透镜组件30包括第三透镜组31、第三外壳32、第三滑动臂33和第三滚珠34。
第三外壳32开设有与第三透镜组31对应的第三进光口321和第三出光口322。第三外壳32形成有第三容置空间323以收容第三透镜组31。第三容置空间323通过第三进光口321和第三出光口322与收容空间64连通。第三外壳32包括相背的第三顶面324和第三底面325。第三顶面324与盖板63相对。第三底面325与基板61的承载面611相对。
第三滚珠34设置在第三底面325上。具体地,第三底面325开设有第三凹槽3251,第三滚珠34设于第三凹槽3251内,位于第三底面325的第三凹槽3251内的第三滚珠34与滑轨612的底部抵触。
第三凹槽3251与第三滚珠34的形状相匹配。例如,第三滚珠34为球形,运动阻力较小,第三凹槽3251为半圆形凹槽,第三滚珠34的直径和第三凹槽3251的直径相等。也即是说,第三滚珠34的一半位于第三凹槽3251内,第三滚珠34和第三凹槽3251的结合较为紧密,在第三滚珠34运动时,可带动第三外壳32移动。在第三透镜组件30安装在收容空间64后,第三滚珠34的一部分位于滑轨612内,并与滑轨612的底面抵触。当然,第三顶面324上也可设置第三滚珠34,相应的第三顶面324上也可开设有第三凹槽3251,此时,盖板63的内表面也可形成第二轨道,位于第三顶面324的第三凹槽3251内的第三滚珠34与第二轨道的底部抵触,其中,第二轨道的结构与滑轨612的结构类似,在此不再赘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可互为贯通,形成同一轨道。轨道与滑轨612的结构类似。在第三顶面324上开设第三凹槽3251,并对应设置第三滚珠34,使得第三外壳32在移动过程中与第三顶面324之间的移动阻力更小。
在第三底面325或第三顶面324上,第三凹槽3251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例如,第三凹槽3251的数量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甚至更多个等。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凹槽3251的数量为三个。在第三底面325或第三顶面324上,第三滚珠34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滚珠34的数量与第三凹槽3251的数量相同,也为三个。三个第三凹槽3251间隔设置在第三底面325上。
下面仅以第三底面325上的第三凹槽3251、第三滚珠34、及滑轨612为例进行说明,第三顶面324上的第三凹槽3251、第三滚珠34、及第二轨道之间的关系以此参考,不做详细说明。具体地,在第三底面325上,三个第三凹槽3251分为第一组和第二组,第一组包括一个第三凹槽3251,第二组包括两个第三凹槽3251,第一组的第三凹槽3251和第一滑轨613对应,第二组的第三凹槽3251和第二滑轨614对应。如此,第一组的第三凹槽3251对应的第三滚珠34在第一滑轨613内运动(包括滑动、滚动、或边滚边滑),第二组的第三凹槽3251对应的第三滚珠34在第二滑轨614内运动,第一组对应的第三滚珠34和第二组对应的第三滚珠34分别被限制在第一滑轨613和第二滑轨614内,三个第三滚珠34围成三角形(位于第一滑轨613内的第三滚珠34的中心为三角形的顶点),在保证运动稳定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第三滚珠34的数量,可减小运动阻力。而且,由于在y方向上,第一组对应的第三滚珠34的外壁的相背两侧被第一滑轨613的内壁的相背两侧抵触,第二组对应的第三滚珠34的外壁的相背两侧被第二滑轨614的内壁的相背两侧抵触,三个第三滚珠34围成三角形,可防止第三外壳32在y方向上发生晃动或倾斜,从而保证成像模组1000的成像质量不受影响。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在第三外壳32上设置第三滚珠34,以实现更好的移动第三外壳32,减小移动过程中的阻力。
第三滑动臂33设置在第三外壳32的侧边。具体地,第三滑动臂33位于第三外壳32的与第一侧板625和/或第二侧板626的内侧面621相对的表面。例如,第三滑动臂33位于第三外壳32的与第一侧板625的内侧面621相对的表面;或,第三滑动臂33位于第三外壳32的与第二侧板626的内侧面621相对的表面;或,第三滑动臂33位于第三外壳32的与第一侧板625的内侧面621相对的表面,且位于第三外壳32的与第二侧板626的内侧面621相对的表面。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滑动臂33位于第三外壳32的与第二侧板626的内侧面621相对的表面。第三滑动臂33可滑动地设置在滑槽627内。
第三透镜组31安装在第三外壳32内。具体地,第三透镜组31可通过胶合、螺合、卡合等方式安装在第三容置空间323内。第三透镜组3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透镜。例如,第三透镜组31包括两个透镜,分别为第六透镜301和第七透镜302。第六透镜301和第七透镜302可以全部是玻璃透镜或全部是塑料透镜,也可是部分为玻璃透镜,部分为塑料透镜。一个或多个透镜可以均为回转体的一部分,或者部分为回转体,部分为回转体的一部分。需要指出的是,前述实施方式中对第一透镜组11的回转体的解释说明同样适用于本申请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请结合图8,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二外壳22和第三外壳32移动时可分别带动第二透镜组21和第三透镜31组沿光轴O移动。例如,当变焦镜头100进行短焦状态与长焦状态的切换时,第二外壳22和第三外壳32均能沿着光轴O移动,从而带动第二透镜组21和第三透镜组31也能沿着光轴O移动。具体地,当变焦镜头100从短焦状态切换为长焦状态时,第二外壳22和第三外壳32沿着光轴O朝变焦镜头100的物侧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二透镜组21和第三透镜组31朝变焦镜头100的物侧移动。当变焦镜头100从长焦状态切换为短焦状态时,第二外壳22和第三外壳32沿着光轴O朝变焦镜头100的像侧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二透镜组21和第三透镜组31朝变焦镜头100的像侧移动。
请参阅图3和图4,棱镜40设于第一透镜组件10的物侧。棱镜组件40可通过胶合、螺合、卡合等方式安装在承载面611上,棱镜组件40还可与基板61一体成型。棱镜组件40包括进光通孔41、出光通孔42和第四容置空间43。进光通孔41和出光通孔42将第四容置空间43与收容空间64连通。棱镜组件40包括棱镜401,棱镜401设置在第四容置空间43内。具体地,棱镜401可通过胶合、卡合等方式安装在第四容置空间43内。棱镜401包括入射面4011、反射面4012和出射面4013。反射面4012倾斜连接入射面4011和出射面4013,反射面4012与承载面611的夹角可以是15度、30度、45度、60度、75度等等。本实施方式中,反射面4012与承载面611的夹角为45度。入射面4011与进光通孔41相对,出射面4013与出光通孔42相对。棱镜401用于改变从进光通孔41进入的光线的出射方向。棱镜401可以是三棱镜,具体地,棱镜401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由入射面4011和出射面4013形成,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由反射面4012形成。
当变焦镜头100在短焦状态与长焦状态之间的切换过程中,棱镜组件40在光轴O上的位置保持固定不变。棱镜组件40用于改变变焦镜头100的入射光的入射方向,以实现变焦镜头100的潜望式结构,使得成像模组1000能够横向安装在电子设备3000上,尽量占用电子设备3000宽度方向的尺寸,而减少占用电子设备3000厚度方向的尺寸,满足用户对电子设备3000的轻薄需求。
请结合图7和图8,滤光片50设于第三透镜组件30与感光元件200之间。当变焦镜头100在短焦状态与长焦状态的切换过程中,滤光片50在光轴O上保持固定不动。滤光片50可采用IR通过滤光片或IR截止滤光片等,可根据实际用途使用不同类型的滤光片。例如,当成像模组1000采用IR通过滤光片,则仅允许红外光线穿过滤光片50达到感光元件200上,成像模组1000获取的是红外图像,红外图像可以用来进行虹膜识别,或者作为结构光测距用的结构光图像来获取深度信息,或者与可见光图像一起进行3D建模,或双目测距等。当成像模组1000采用IR截止滤光片,则不允许红外光线穿过滤光片50,而允许可见光穿过滤光片50达到感光元件200上,成像模组1000获取的是可见光图像,可以作为一般的拍摄需求使用。
请参阅图3、图4和图6,驱动件70包括第二驱动件72和第三驱动件73。第二驱动件72与第二透镜组件20的第二外壳22连接,第三驱动件73与第三透镜组件30的第三外壳32连接。第二驱动件72用于驱动第二外壳22移动,以带动第二外壳22内的第二透镜组21沿光轴O移动;第三驱动件73用于驱动第三外壳32移动,以带动第三外壳32内的第三透镜组31沿光轴O移动。
第二驱动件72包括第二线圈721和第二磁铁722。
第二线圈721为一个或多个,例如,第二线圈721的数量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甚至更多个等。第二线圈721设置在第一侧板625或第二侧板626上。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线圈721的数量为一个,第二线圈721设置在第一侧板625上。具体地,第二线圈721可通过胶合、螺合、卡合等方式安装在第一侧板625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线圈721为两个,两个第二线圈721分别相对设置在第一侧板625和第二侧板626上。第二线圈721可以设置在第一侧板625的任意位置。例如,第二线圈721可以设置在第一侧板625的内侧面621,并位于第二透镜组21和第三透镜组31之间;或者,第二线圈721可以设置在第一侧板625的内侧面621,并位于第一透镜组11和第二透镜组21之间等等,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线圈721设置在第一侧板625的内侧面621,并位于第二透镜组21和第三透镜组31之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线圈721可以设置在第二外壳22上并与第二磁铁722相对。
第二磁铁722与第二外壳22连接,第二磁铁722可设置在第二外壳22的任意位置上。例如,第二磁铁722设置在第二外壳22的与第三透镜组件30相对的表面,或者,第二磁铁722设置在第二外壳22的与第一透镜组件10相对的表面等。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磁铁722设置在第二外壳22的与第三透镜组件30相对的表面。第二磁铁722可通过螺合、胶合、卡合等方式安装在第二外壳22上。第二磁铁722可以是具有磁性的金属,例如,第二磁铁722可以是铁、钴和镍中任意一种,或者,第二磁铁722可以是由铁、钴和镍中至少两种组成的合金。
第三驱动件73包括第三线圈731和第三磁铁732。
第三线圈731为一个或多个,例如,第三线圈731的数量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甚至更多个等。第三线圈731设置在第一侧板625或第二侧板626上。本实施方式中,第三线圈731的数量为一个,第三线圈731设置在第一侧板625上。具体地,第三线圈731可通过胶合、螺合、卡合等方式安装在第一侧板625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线圈731为两个,两个第三线圈731分别相对设置在第一侧板625和第二侧板626上。第三线圈731可以设置在第一侧板625的任意位置。例如,第三线圈731可以设置在第一侧板625的内侧面621,并位于第三透镜组31和感光元件200之间;或者,第三线圈731可以设置在第一侧板625的内侧面621,并位于第二透镜组21和第三透镜组31之间等等,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方式中,第三线圈731设置在第一侧板625的内侧面621,并位于第三透镜组31和感光元件200之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线圈731可以设置在第三外壳32上并与第三磁铁732相对。
第三磁铁732与第三外壳32连接,第三磁铁732可设置在第三外壳32的任意位置上。例如,第三磁铁732设置在第三外壳32的与感光元件200相对的表面,或者,第三磁铁732设置在第三外壳32的与第二透镜组件20相对的表面等。本实施方式中,第三磁铁732设置在第三外壳32的与感光元件200相对的表面。第三磁铁732可通过螺合、胶合、卡合等方式安装在第三外壳32上。第三磁铁732可以是具有磁性的金属,例如,第三磁铁732可以是铁、钴和镍中任意一种,或者,第三磁铁732可以是由铁、钴和镍中至少两种组成的合金。
在第二线圈721通电时,第二线圈721和第二磁铁722之间产生洛伦兹力,第二磁铁722被洛伦兹力推动以使得第二透镜组件20沿第一滑轨613和第二滑轨614移动。在第三线圈731通电时,第三线圈731和第三磁铁732之间产生洛伦兹力,第三磁铁732被洛伦兹力推动以使得第三透镜组件30沿第一滑轨613和第二滑轨614移动。变焦镜头100通过对第二线圈721通电以控制第二透镜组件20在x方向上移动,通过对第三线圈731通电以控制第三透镜组件30在x方向上移动。另外,第二线圈721和第三线圈731可同时通电,即第二透镜组件20和第三透镜组件30同时进行移动,以节省变焦镜头100的移动变焦时间。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线圈721和第三线圈731通入的电流方向相同,以使得第二透镜组件20和第三透镜组件30同时在光轴O上朝同一个方向移动。第二线圈721和第三线圈731的电流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第二线圈721和第三线圈731的电流大小相同时,使得第二透镜组件20和第三透镜组件30同步在光轴O上移动。第二线圈721和第三线圈731同时通电,且通入的电流大小和电流方向都相同,实现了第二透镜组件20和第三透镜组件30在光轴O上同步移动,降低了变焦镜头100的变焦控制逻辑。当然,第二线圈721和第三线圈731可不同时通电,从而防止第二线圈721和第三线圈731通电后产生的磁场相互影响,可提高移动精度。
在变焦镜头100由短焦状态切换长焦状态的过程中,控制第二线圈721和第三线圈731通电。例如,控制第二线圈721和第三线圈731通入第一方向的电流,以使得第二透镜组件20和第三透镜组件30向变焦镜头100的物侧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变焦镜头100由短焦状态切换为长焦状态。在变焦镜头100由长焦状态切换为短焦状态时,控制第二线圈721和第三线圈731通电。例如,控制第二线圈721和第三线圈731通入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电流,以使得第二透镜组件20和第三透镜组件30向变焦镜头100的像侧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变焦镜头100由长焦状态切换为短焦状态。这里给第二线圈721和第三线圈731通入的电流大小可以相同,以实现第一透镜组11和第三透镜组31同步移动,简化变焦镜头100在变焦过程中的控制逻辑。
请参阅图5和图7,间隔组件80设置在第二透镜组件20与侧板62之间和/或第三透镜组件30与侧板62之间。也即是说,间隔组件80可以设置在第二透镜组件20与侧板62之间;或者,间隔组件80设置在第三透镜组件30与侧板62之间;或者,间隔组件80同时设置在第二透镜组件20与侧板62之间和第三透镜组件30与侧板62之间。
当间隔组件80同时设置在第二透镜组件20与侧板62之间和第三透镜组件30与侧板62之间时,间隔组件80可包括第一间隔件81和第二间隔件82。第一间隔件81可以是柔性的,第二间隔件82也可以是柔性的。此时,第一间隔件81和第二间隔件82均可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例如硅胶等。
第一间隔件81设置在第一侧板625上并收容在第一限位部629,第一间隔件81用于在光轴O方向上间隔第二透镜组件20与侧板62(例如,在第二透镜组件20沿着光轴O相对成像面90移动时,第一间隔件81可以在光轴O方向上间隔第二透镜组件20与侧板62)。可以理解,当变焦镜头100进行短焦状态和长焦状态的切换时,或者是电子设备3000受到剧烈撞击后,第二透镜组件20可能会沿光轴O向像侧方向移动撞击到侧板62,从而产生噪音。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柔性的第一间隔件81能够在光轴O方向上间隔第二透镜组件20与侧板62,从而有效降低变焦镜头100在变焦或受到剧烈撞击时模组内部的噪音。
第二间隔件82设置在第二侧板626上并收容在第二限位部630,第二间隔件82用于在光轴O方向上间隔第三透镜组件30与侧板62(例如,在第三透镜组件30沿着光轴O相对成像面90移动时,第二间隔件82可以在光轴O方向上间隔第三透镜组件30与侧板62)。可以理解,当变焦镜头100进行短焦状态和长焦状态的切换时,或者是电子设备3000受到剧烈撞击后,第三透镜组件30可能会沿光轴O向物侧方向移动撞击到侧板62,从而产生噪音。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柔性的第二间隔件82能够在光轴O方向上间隔第三透镜组件30与侧板62,从而有效降低变焦镜头100在变焦或受到剧烈撞击时模组内部的噪音。
在第二透镜组件20和第三透镜组件30沿光轴O移动的过程中,第二滑动臂23用于抵触第一间隔件81或第三滑动臂33用于抵触第二间隔件82以间隔第二透镜组件20与第三透镜组件30。具体地,在第二透镜组件20沿光轴O向像侧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二滑动臂23用于抵触第一间隔件81以间隔第二透镜组件20与第三透镜组件30,从而避免第二透镜组件20与第三透镜组件30发生碰撞,降低噪音。在第三透镜组件30沿光轴O向物侧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三滑动臂33用于抵触第二间隔件82以间隔第二透镜组件20与第三透镜组件30,从而避免第二透镜组件20与第三透镜组件30发生碰撞,降低噪音。
上述第一间隔件81和第二间隔件82的设置能够有效降低变焦镜头100在变焦或受到剧烈撞击时模组内部的噪音。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间隔组件80还可以包括更多个柔性的间隔件,间隔件的具体数量可以基于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计。例如,间隔组件80还可包括柔性的第三间隔件(图未示)和柔性的第四间隔件(图未示)。第三间隔件可设置在第一侧板625上,第三间隔件用于在第二透镜组件20沿着光轴O相对成像面90移动时,在光轴O方向上间隔第二透镜组件20与侧板62。可以理解,当变焦镜头100进行短焦状态和长焦状态的切换时,或者是电子设备3000受到剧烈撞击后,第二透镜组件20可能会沿光轴O向物侧方向移动撞击到侧板62,从而产生噪音。本实施方式中,柔性的第三间隔件能够在光轴O方向上间隔第二透镜组件20与侧板62,从而有效降低变焦镜头100在变焦或受到剧烈撞击时模组内部的噪音。第四间隔件设置在第二侧板626上,第四间隔件用于在第三透镜组件30沿着光轴O相对成像面90移动时,在光轴O方向上间隔第三透镜组件30与侧板62。可以理解,当变焦镜头100进行短焦状态和长焦状态的切换时,或者是电子设备3000受到剧烈撞击后,第三透镜组件30可能会沿光轴O向像侧方向移动撞击到侧板62,从而产生噪音。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柔性的第四间隔件能够在光轴O方向上间隔第三透镜组件30与侧板62,从而有效降低变焦镜头100在变焦或受到剧烈撞击时模组内部的噪音。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实施方式,可以理解,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基板和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侧板;
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沿物侧至像侧排列的第一透镜组件、第二透镜组件和第三透镜组件,当所述变焦镜头进行短焦状态和长焦状态的切换时,所述第一透镜组件相对所述变焦镜头的成像面保持固定,所述第二透镜组件和所述第三透镜组件沿着所述变焦镜头的光轴相对所述成像面移动;和
间隔组件,所述间隔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组件与所述侧板之间和/或所述第三透镜组件与所述侧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组件包括第一间隔件和第二间隔件,所述第一间隔件设置在所述侧板上,所述第一间隔件用于在所述光轴方向上间隔所述第二透镜组件与所述侧板,所述第二间隔件设置在所述侧板上,所述第二间隔件用于在所述光轴方向上间隔所述第三透镜组件与所述侧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包括平行于所述光轴方向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所述侧板还包括自所述第一侧板延伸的第一限位部和自所述第二侧板延伸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收容所述第一间隔件,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收容所述第二间隔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镜头还包括棱镜组件,在所述变焦镜头的物侧至像侧方向上,所述棱镜组件、所述第一透镜组件、所述第二透镜组件和所述第三透镜组件依次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变焦镜头由短焦状态切换为长焦状态时,所述第二透镜组件和所述第三透镜组件沿着所述光轴朝所述变焦镜头的物侧移动;
当所述变焦镜头由长焦状态切换为短焦状态时,所述第二透镜组件和所述第三透镜组件沿着所述光轴朝所述变焦镜头的像侧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沿着所述光轴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透镜组件包括第一透镜组和第一外壳,所述第一透镜组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内;
所述第二透镜组件包括第二透镜组、第二外壳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侧边的第二滑动臂,所述第二透镜组安装在所述第二外壳内;
所述第三透镜组件包括第三透镜组、第三外壳和设置在所述第三外壳侧边的第三滑动臂,所述第三透镜组安装在所述第三外壳内;其中:
所述第二滑动臂和所述第三滑动臂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二外壳和所述第三外壳移动时分别带动所述第二透镜组和所述第三透镜组沿所述光轴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组件包括第一间隔件和第二间隔件,所述第一间隔件设置在所述侧板上,所述第一间隔件用于在所述光轴方向上间隔所述第二透镜组件与所述侧板,所述第二间隔件设置在所述侧板上,所述第二间隔件用于在所述光轴方向上间隔所述第三透镜组件与所述侧板;
在所述第二透镜组件和所述第三透镜组件沿所述光轴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滑动臂用于抵触所述第一间隔件或所述第三滑动臂用于抵触所述第二间隔件以间隔所述第二透镜组件与所述第三透镜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组件还包括第二滚珠,所述第二滚珠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的与所述基板相对的底面上;所述第三透镜组件还包括第三滚珠,所述第三滚珠设置在所述第三外壳的与所述基板相对的底面上;和/或
所述壳体还包括盖板,所述第二透镜组件还包括第二滚珠,所述第二滚珠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的与所述盖板相对的底面上;所述第三透镜组件还包括第三滚珠,所述第三滚珠设置在所述第三外壳的与所述盖板相对的底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镜头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件分别与所述第二外壳和所述第三外壳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分别驱动所述第二外壳和所述第三外壳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二透镜组和所述第三透镜组沿所述光轴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一个或多个透镜,第二透镜组包括一个或多个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组包括一个或多个透镜,至少一个所述透镜的形状为回转体的一部分。
11.一种成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模组包括:
感光元件;和
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所述感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变焦镜头的像侧。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模组和机壳,所述成像模组安装在所述机壳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403354.XA CN111045183B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变焦镜头、成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403354.XA CN111045183B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变焦镜头、成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045183A true CN111045183A (zh) | 2020-04-21 |
CN111045183B CN111045183B (zh) | 2022-05-20 |
Family
ID=70242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403354.XA Active CN111045183B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变焦镜头、成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045183B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80237A (zh) * | 2020-05-20 | 2020-08-2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WO2021023067A1 (zh) * | 2019-08-02 | 2021-02-1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成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12684563A (zh) * | 2020-12-28 | 2021-04-2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2684568A (zh) * | 2020-12-30 | 2021-04-20 | 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连续光学变焦的潜望式马达 |
CN113311642A (zh) * | 2021-05-31 | 2021-08-27 |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4125198A (zh) * | 2020-09-01 | 2022-03-01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
WO2022068442A1 (zh) * | 2020-09-30 | 2022-04-07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潜望式摄像模组及其镜头模块的组装方法 |
CN114859498A (zh) * | 2021-02-05 | 2022-08-05 |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 变焦镜头 |
CN114879336A (zh) * | 2021-02-05 | 2022-08-09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可变焦摄像模组 |
CN119045171A (zh) * | 2024-08-08 | 2024-11-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160277A (ja) * | 1994-12-01 | 1996-06-21 | Canon Inc | ズームレンズ |
CN1713015A (zh) * | 2004-06-25 | 2005-12-28 | 夏普株式会社 | 镜头驱动装置 |
US20110026915A1 (en) * | 2009-07-28 | 2011-02-03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Camera module |
CN103091942A (zh) * | 2011-11-08 | 2013-05-08 | Hoya株式会社 | 成像单元 |
JP2017215390A (ja) * | 2016-05-31 | 2017-12-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レンズ装置 |
CN208060821U (zh) * | 2018-03-22 | 2018-11-06 | 东莞市红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红外连续变焦镜头 |
US20190075227A1 (en) * | 2017-09-06 | 2019-03-07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CN110058379A (zh) * | 2019-04-28 | 2019-07-26 | 河南省皓泽电子有限公司 | 镜头驱动装置以及潜望式镜头机构 |
-
2019
- 2019-12-31 CN CN201911403354.XA patent/CN11104518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160277A (ja) * | 1994-12-01 | 1996-06-21 | Canon Inc | ズームレンズ |
CN1713015A (zh) * | 2004-06-25 | 2005-12-28 | 夏普株式会社 | 镜头驱动装置 |
US20110026915A1 (en) * | 2009-07-28 | 2011-02-03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Camera module |
CN103091942A (zh) * | 2011-11-08 | 2013-05-08 | Hoya株式会社 | 成像单元 |
JP2017215390A (ja) * | 2016-05-31 | 2017-12-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レンズ装置 |
US20190075227A1 (en) * | 2017-09-06 | 2019-03-07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CN208060821U (zh) * | 2018-03-22 | 2018-11-06 | 东莞市红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红外连续变焦镜头 |
CN110058379A (zh) * | 2019-04-28 | 2019-07-26 | 河南省皓泽电子有限公司 | 镜头驱动装置以及潜望式镜头机构 |
Cited B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023067A1 (zh) * | 2019-08-02 | 2021-02-1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成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
US12228788B2 (en) | 2019-08-02 | 2025-02-18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Imag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CN111580237A (zh) * | 2020-05-20 | 2020-08-2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CN114125198A (zh) * | 2020-09-01 | 2022-03-01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
CN114125198B (zh) * | 2020-09-01 | 2024-12-03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
CN114326259B (zh) * | 2020-09-30 | 2023-02-17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潜望式摄像模组及其镜头模块的组装方法 |
WO2022068442A1 (zh) * | 2020-09-30 | 2022-04-07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潜望式摄像模组及其镜头模块的组装方法 |
CN114326259A (zh) * | 2020-09-30 | 2022-04-12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潜望式摄像模组及其镜头模块的组装方法 |
CN112684563A (zh) * | 2020-12-28 | 2021-04-2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2684568A (zh) * | 2020-12-30 | 2021-04-20 | 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连续光学变焦的潜望式马达 |
WO2022142692A1 (zh) * | 2020-12-30 | 2022-07-07 | 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连续光学变焦的潜望式马达 |
CN114879336A (zh) * | 2021-02-05 | 2022-08-09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可变焦摄像模组 |
CN114859498A (zh) * | 2021-02-05 | 2022-08-05 |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 变焦镜头 |
US12287529B2 (en) | 2021-02-05 | 2025-04-29 |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and zoom lens |
CN113311642A (zh) * | 2021-05-31 | 2021-08-27 |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9045171A (zh) * | 2024-08-08 | 2024-11-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045183B (zh) | 2022-05-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045183A (zh) | 变焦镜头、成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115236826B (zh) | 变焦镜头、相机模组和电子装置 | |
CN107041156B (zh) | 光学系统的透镜组件和致动器及其方法 | |
CN111123490A (zh) | 变焦镜头、成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110764232A (zh) | 光学镜头和电子装置 | |
WO2021136280A1 (zh) | 变焦镜头、相机模组和电子装置 | |
CN110737077A (zh) | 光学镜头和电子装置 | |
CN110989141B (zh) | 镜头、成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110798600B (zh) | 镜头模组、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 |
EP3979616A1 (en) | Imaging method, imag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2327467B (zh) | 光学镜头、相机模组及拍摄设备 | |
CN112305729A (zh) | 变焦镜头、相机模组和电子装置 | |
CN119045151A (zh) | 一种反射系统及其摄像模组 | |
CN112394496A (zh) | 变焦镜头、相机模组和电子装置 | |
CN117616764A (zh) | 转动机构及其摄像模组、驱动装置及其电子设备 | |
CN115428429B (zh) | 潜望式摄像模组、多摄摄像模组和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法 | |
CN212486592U (zh) | 变焦镜头、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 | |
CN210129909U (zh) | 成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4252970A (zh) | 光学变焦马达、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 |
CN112305728A (zh) | 变焦镜头、相机模组和电子装置 | |
US12228788B2 (en) | Imag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2311976A (zh) | 成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 |
EP4266104B1 (en) | Optical zoom camera module and corresponding portable terminal device | |
CN112612126A (zh) | 变焦镜头、成像模组、成像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16567393A (zh) | 单体双向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