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35234B - 烹饪电器 - Google Patents
烹饪电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035234B CN111035234B CN201911390718.5A CN201911390718A CN111035234B CN 111035234 B CN111035234 B CN 111035234B CN 201911390718 A CN201911390718 A CN 201911390718A CN 111035234 B CN111035234 B CN 11103523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cooking
- water container
- main body
- contai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4—Cooking-vessels for cooking food in steam; Devices for extracting fruit juice by means of steam ; Vacuum cooking vesse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06—Roasters; Grills; Sandwich grills
- A47J37/0623—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 A47J37/0629—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with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06—Roasters; Grills; Sandwich grills
- A47J37/0623—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 A47J37/0664—Accessorie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 H05B6/647—Aspects related to microwave heating combined with other heating techniques
- H05B6/6473—Aspects related to microwave heating combined with other heating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convection heating
- H05B6/6479—Aspects related to microwave heating combined with other heating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convection heating using stea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烹饪电器,包括:电器主体,电器主体内设有烹饪腔;蒸汽发生装置,设在电器主体内,用于向烹饪腔输送蒸汽;盛水容器,至少部分位于电器主体外,与电器主体可拆卸连接,且其出水口与蒸汽发生装置的进水端相连通,用于为蒸汽发生装置供水。本发明提供的烹饪电器,采用外接式盛水容器,使得盛水容器的体积不受烹饪电器的尺寸限制,因而有利于增加盛水容器的体积,进而增加盛水容量,防止烹饪途中出现断水情况,提高了用户的烹饪体验。同时,便于用户在不使用烹饪电器的时候随时取下盛水容器补水,或者在烹饪过程中也可以随时将盛水容器取下实现快速补水,进一步防止烹饪途中出现断水情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带蒸汽功能的烹饪电器,一般都是通过内置水箱供水。受限于烹饪电器尺寸限制,水箱的体积一般较小,导致烹饪途中经常出现断水,烹饪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电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烹饪电器,包括:电器主体,所述电器主体内设有烹饪腔;蒸汽发生装置,设在所述电器主体内,用于向所述烹饪腔输送蒸汽;盛水容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电器主体外,与所述电器主体可拆卸连接,且其出水口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的进水端相连通,用于为所述蒸汽发生装置供水。
本发明提供的烹饪电器,采用外接式盛水容器,通过将盛水容器的至少一部分设在电器主体外,使得盛水容器的体积不受烹饪电器的尺寸限制,因而有利于增加盛水容器的体积,进而增加盛水容量,防止烹饪途中出现断水情况,提高了用户的烹饪体验。同时,外接式盛水容器也便于用户及时了解剩余水量,而当需要补水时,相较于内置式容器,外接式盛水容器也便于更加方便快捷地拆卸下来,也便于快速装配,装卸效率较高,从而便于用户在不使用烹饪电器的时候随时取下盛水容器补水,或者在烹饪过程中也可以随时将盛水容器取下实现快速补水,进一步防止烹饪途中出现断水情况。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烹饪电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器主体设有接头,所述盛水容器的出水部位与所述接头可拆卸连接。
电器主体设有接头,盛水容器的出水部位与接头可拆卸连接,由于接头的尺寸一般较小,因而盛水容器的出水部位的尺寸也相对较小,有利于简化盛水容器的结构,降低盛水容器与电器主体的装配难度;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对盛水容器的出水部位的密封性,防止盛水容器漏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盛水容器局部插入所述接头内并与所述接头螺纹旋合。
盛水容器局部插入接头内并与接头螺纹旋合,能够增加盛水容器与接头的接触面积,既有利于提高二者的连接可靠性,又有利于提高密封性,同时降低盛水容器的装卸难度,降低了用户的操作难度,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当然,盛水容器也可以采用类似于桶装水的结构,出水口处设有与电器主体内的结构适配的盖子,直接将盛水容器倒扣在电器主体上,电器主体内的凸起结构即可穿透盖子,打开盛水容器的出水口,实现供水。或者,盛水容器也可以采用类似于挂烫机的水箱或者加湿器的水箱的结构,在出水口处设置带浮子的盖子,浮子上还套设有弹簧,能够跟电器主体内的结构配合,直接将盛水容器倒扣在电器主体上,电器主体内的凸起结构即可顶起浮子,打开盛水容器的出水口,实现供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出水部位的结构与瓶装饮用水的出水接口的结构一致。
盛水容器的出水部位的结构与瓶装饮用水的出水接口的结构一致,则可以利用日常瓶装饮用水的瓶身来作为盛水容器,大大提高了盛水容器的通用性,有利于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也便于用户根据需要选择合适体积的盛水容器,进而调整盛水容量,相当于实现了盛水容器容积可调的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接头通过软管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的进水端相连通,且所述接头活动安装在所述电器主体上,适于从所述电器主体中拔出。
接头通过软管与蒸汽发生装置的进水端相连通,且接头活动安装在电器主体上,则用户对盛水容器补水完毕后,可以先将接头从电器主体中拔出,与盛水容器组装完毕后,再一起安装到电器主体上,这样可以防止盛水容器安装时漏水,尤其对于盛水容器的出水口朝下设置的方案而言,该方案能够有效避免盛水容器与接头装配时漏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盛水容器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处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进水口的盖子。
在盛水容器上设置进水口,且进水口处设有盖子,则无需将盛水容器整体取下,打开进水口也能够对盛水容器进行补水,这有利于烹饪过程中随时对盛水容器进行补水,而不会影响烹饪电器的其他功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盛水容器为透明容器。
盛水容器采用透明容器,使得盛水容器内的剩余水量可视化,便于用户及时补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器主体内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用于支撑所述盛水容器。
在电器主体内设支撑座,利用支撑座来支撑盛水容器,有利于提高对盛水容器的支撑稳定性,进而提高盛水容器在烹饪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盛水容器包括插入部和与所述插入部相连的外露部,所述插入部的横截面积沿着远离所述外露部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出水口设在所述插入部远离所述外露部的一端;所述支撑座内设有限位通道,所述限位通道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外露部的横截面积,所述插入部至少部分与所述限位通道插装配合,使所述盛水容器被所述支撑座支撑。
盛水容器包括插入部和外露部,插入部的横截面积沿着远离外露部的方向逐渐减小,则插入部的外壁面倾斜设置使盛水容器的出水口形成逐渐变细的收口结构,这有利于减小出水口的尺寸,进而简化盛水容器与电器主体的连接结构(如接头的尺寸及结构),也有利于降低出水口的密封难度。支撑座内设有限位通道,且限位通道的横截面积小于外露部的横截面积,因而装配时直接将插入部插向限位通道,直至盛水容器与限位通道的壁面相抵,即可保证盛水容器装配到位,实现支撑座对盛水容器的稳定支撑。这样增加了盛水容器进入支撑座的深度,因而有利于提高对盛水容器的支撑稳定性,防止盛水容器发生倾斜、移位甚至跌落,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通道沿竖直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电器主体的顶板。
限位通道沿竖直方向延伸,并贯穿电器主体的顶板,则盛水容器沿竖直方向装卸,既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又便于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流出盛水容器,有利于实现自动供水,还有利于提高对盛水容器的支撑稳定性,进一步降低盛水容器发生倾斜、移位甚至跌落的概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座的顶部设有支撑沿,所述支撑沿被所述顶板支撑。
支撑座的顶部设有支撑沿,支撑沿被顶板支撑,可以有效防止支撑座上下移动,从而提高支撑座的稳定性,进而进一步提高支撑座对盛水容器的支撑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通道的入口处设有导向斜面。
在限位通道的入口处设置导向斜面,一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便于插入部快速顺畅地插入限位通道,另一方面在盛水容器安装到位时导向斜面还能够与盛水容器的外壁面接触配合,增加支撑座与盛水容器的接触面积,进而进一步提高支撑座对盛水容器的支撑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电器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位于所述盛水容器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之间的连接管路上,用于把所述盛水容器中的水泵入所述蒸汽发生装置。
烹饪电器还包括水泵,水泵位于盛水容器与蒸汽发生装置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则水泵能够提供动力将盛水容器内的水泵送至蒸汽发生装置中,有利于提高供水效率,并便于蒸汽发生装置持续产生蒸汽,提高了用户的烹饪体验;同时也便于根据需要将盛水容器及蒸汽发生装置布置在合理的位置,以优化产品的结构和性能。当然,也可以省去水泵,利用重力及大气压实现自动供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盛水容器的数量为多个。
采用多个盛水容器,有利于进一步增加烹饪电器的盛水容量,进而增加蒸汽供应量,使烹饪电器能够实现多人份量的蒸汽烹饪菜谱。此外,通过安装的盛水容器的数量,可以调节盛水容量。进一步地,盛水容器的数量为偶数个,偶数个盛水容器对称分布,这既有利于提高烹饪电器的美观度,也有利于提高烹饪电器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其中,蒸汽发生装置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对于蒸汽发生装置的数量为一个的情况,该蒸汽发生装置可以设置多个进口端,分别通过连接管路与多个盛水容器连通,每个连接管路上可以都设水泵。对于蒸汽发生装置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多个蒸汽发生装置与多个盛水容器一一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器主体包括腔体组件、外壳和炉门,所述腔体组件围设出一端开口的所述烹饪腔,所述外壳套设在所述腔体组件外,所述炉门与所述腔体组件及所述外壳相连,用于打开或封盖所述烹饪腔的开口端。
外壳套设在腔体组件外,与腔体组件之间限定出一定的空间,蒸汽发生装置、水泵等部件可以设在该空间内。其中,外壳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外壳也可以采用分体式结构,具体可以包括顶板、底板以及外罩,外罩围设出上下开口的U形结构,顶板(或者叫上盖板)和底板分别与外罩的上下两端相连。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电器为微波炉、电烤箱、电蒸箱或其他产品。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烹饪电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烹饪电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烹饪电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电器主体,11接头,12软管,13支撑座,131限位通道,132支撑沿,133导向斜面,14顶板,15腔体组件,16外罩,17底板,18炉门,2蒸汽发生装置,21连接管路,3盛水容器,31插入部,311出水部位,32外露部,4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烹饪电器。
实施例一
一种烹饪电器,包括:电器主体1、蒸汽发生装置2和盛水容器3。
具体地,电器主体1内设有烹饪腔。
蒸汽发生装置2设在电器主体1内,用于向烹饪腔输送蒸汽。
盛水容器3至少部分位于电器主体1外,如图1所示,与电器主体1可拆卸连接。盛水容器3的出水口与蒸汽发生装置2的进水端相连通,用于为蒸汽发生装置2供水。
本发明提供的烹饪电器,采用外接式盛水容器3,通过将盛水容器3的至少一部分设在电器主体1外,使得盛水容器3的体积不受烹饪电器的尺寸限制,因而有利于增加盛水容器3的体积,进而增加盛水容量,防止烹饪途中出现断水情况,提高了用户的烹饪体验。同时,外接式盛水容器3也便于用户及时了解剩余水量,而当需要补水时,相较于内置式容器,外接式盛水容器3也便于更加方便快捷地拆卸下来,也便于快速装配,装卸效率较高,从而便于用户在不使用烹饪电器的时候随时取下盛水容器3补水,或者在烹饪过程中也可以随时将盛水容器3取下实现快速补水,进一步防止烹饪途中出现断水情况。
进一步地,电器主体1设有接头11,如图2和图3所示。盛水容器3的出水部位311与接头11可拆卸连接。
电器主体1设有接头11,盛水容器3的出水部位311与接头11可拆卸连接,由于接头11的尺寸一般较小,因而盛水容器3的出水部位311的尺寸也相对较小,有利于简化盛水容器3的结构,降低盛水容器3与电器主体1的装配难度;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对盛水容器3的出水部位311的密封性,防止盛水容器3漏水。
具体地,盛水容器3局部插入接头11内并与接头11螺纹旋合,如图3所示。
盛水容器3局部插入接头11内并与接头11螺纹旋合,能够增加盛水容器3与接头11的接触面积,既有利于提高二者的连接可靠性,又有利于提高密封性,同时降低盛水容器3的装卸难度,降低了用户的操作难度,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出水部位311的结构与瓶装饮用水的出水接口的结构一致。
盛水容器3的出水部位311的结构与瓶装饮用水的出水接口的结构一致,则可以利用日常瓶装饮用水的瓶身来作为盛水容器3,大大提高了盛水容器3的通用性,有利于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也便于用户根据需要选择合适体积的盛水容器3,进而调整盛水容量,相当于实现了盛水容器3容积可调的效果。
进一步地,接头11通过软管12与蒸汽发生装置2的进水端相连通,且接头11活动安装在电器主体1上,适于从电器主体1中拔出,如图2和图3所示。
接头11通过软管12与蒸汽发生装置2的进水端相连通,且接头11活动安装在电器主体1上,则用户对盛水容器3补水完毕后,可以先将接头11从电器主体1中拔出,与盛水容器3组装完毕后,再一起安装到电器主体1上,这样可以防止盛水容器3安装时漏水,尤其对于盛水容器3的出水口朝下设置的方案而言,该方案能够有效避免盛水容器3与接头11装配时漏水。
进一步地,电器主体1内设有支撑座13,如图2和图3所示,支撑座13用于支撑盛水容器3。
在电器主体1内设支撑座13,利用支撑座13来支撑盛水容器3,有利于提高对盛水容器3的支撑稳定性,进而提高盛水容器3在烹饪过程中的稳定性。
具体地,盛水容器3包括插入部31和与插入部31相连的外露部32,如图3所示,插入部31的横截面积沿着远离外露部32的方向逐渐减小,出水口设在插入部31远离外露部32的一端。支撑座13内设有限位通道131,限位通道131的横截面积小于外露部32的横截面积,插入部31至少部分与限位通道131插装配合,使盛水容器3被支撑座13支撑,如图1所示。
盛水容器3包括插入部31和外露部32,插入部31的横截面积沿着远离外露部32的方向逐渐减小,则插入部31的外壁面倾斜设置使盛水容器3的出水口形成逐渐变细的收口结构,这有利于减小出水口的尺寸,进而简化盛水容器3与电器主体1的连接结构(如接头11的尺寸及结构),也有利于降低出水口的密封难度。支撑座13内设有限位通道131,且限位通道131的横截面积小于外露部32的横截面积,因而装配时直接将插入部31插向限位通道131,直至盛水容器3与限位通道131的壁面相抵,即可保证盛水容器3装配到位,实现支撑座13对盛水容器3的稳定支撑。这样增加了盛水容器3进入支撑座13的深度,因而有利于提高对盛水容器3的支撑稳定性,防止盛水容器3发生倾斜、移位甚至跌落,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地,限位通道131沿竖直方向延伸,并贯穿电器主体1的顶板14,如图1所示。
限位通道131沿竖直方向延伸,并贯穿电器主体1的顶板14,则盛水容器3沿竖直方向装卸,既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又便于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流出盛水容器3,有利于实现自动供水,还有利于提高对盛水容器3的支撑稳定性,进一步降低盛水容器3发生倾斜、移位甚至跌落的概率。
进一步地,支撑座13的顶部设有支撑沿132,支撑沿132被顶板14支撑,如图1所示。
支撑座13的顶部设有支撑沿132,支撑沿132被顶板14支撑,可以有效防止支撑座13上下移动,从而提高支撑座13的稳定性,进而进一步提高支撑座13对盛水容器3的支撑稳定性。
进一步地,限位通道131的入口处设有导向斜面133,如图2所示。
在限位通道131的入口处设置导向斜面133,一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便于插入部31快速顺畅地插入限位通道131,另一方面在盛水容器3安装到位时导向斜面133还能够与盛水容器3的外壁面接触配合,增加支撑座13与盛水容器3的接触面积,进而进一步提高支撑座13对盛水容器3的支撑可靠性。
进一步地,烹饪电器还包括水泵4,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水泵4位于盛水容器3与蒸汽发生装置2之间的连接管路21上,用于把盛水容器3中的水泵4入蒸汽发生装置2。
烹饪电器还包括水泵4,水泵4位于盛水容器3与蒸汽发生装置2之间的连接管路21上,则水泵4能够提供动力将盛水容器3内的水泵4送至蒸汽发生装置2中,有利于提高供水效率,并便于蒸汽发生装置2持续产生蒸汽,提高了用户的烹饪体验;同时也便于根据需要将盛水容器3及蒸汽发生装置2布置在合理的位置,以优化产品的结构和性能。当然,也可以省去水泵4,利用重力及大气压实现自动供水。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盛水容器3采用类似于桶装水的结构,出水口处设有与电器主体1内的结构适配的盖子,直接将盛水容器3倒扣在电器主体1上,电器主体1内的凸起结构即可穿透盖子,打开盛水容器3的出水口,实现供水。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盛水容器3采用类似于挂烫机的水箱或者加湿器的水箱的结构,在出水口处设置带浮子的盖子,浮子上还套设有弹簧,能够跟电器主体1内的结构配合,直接将盛水容器3倒扣在电器主体1上,电器主体1内的凸起结构即可顶起浮子,打开盛水容器3的出水口,实现供水。
实施例四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盛水容器3设有进水口,进水口处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进水口的盖子。
在盛水容器3上设置进水口,且进水口处设有盖子,则无需将盛水容器3整体取下,打开进水口也能够对盛水容器3进行补水,这有利于烹饪过程中随时对盛水容器3进行补水,而不会影响烹饪电器的其他功能。
实施例五
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盛水容器3为透明容器。
盛水容器3采用透明容器,使得盛水容器3内的剩余水量可视化,便于用户及时补水。
实施例六
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盛水容器3的数量为多个,如图1所示。
采用多个盛水容器3(如两个、三个或更多个),有利于进一步增加烹饪电器的盛水容量,进而增加蒸汽供应量,使烹饪电器能够实现多人份量的蒸汽烹饪菜谱。此外,通过安装的盛水容器3的数量,可以调节盛水容量。
进一步地,盛水容器3的数量为偶数个,偶数个盛水容器3对称分布,如图1所示。这既有利于提高烹饪电器的美观度,也有利于提高烹饪电器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其中,蒸汽发生装置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对于蒸汽发生装置2的数量为一个的情况,该蒸汽发生装置2可以设置多个进口端,分别通过连接管路21与多个盛水容器3连通,每个连接管路21上可以都设水泵4。
对于蒸汽发生装置2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多个蒸汽发生装置2与多个盛水容器3一一连通。
进一步地,电器主体1包括腔体组件15、外壳和炉门18,如图2所示。其中,腔体组件15围设出一端开口的烹饪腔,外壳套设在腔体组件15外,炉门18与腔体组件15及外壳相连,用于打开或封盖烹饪腔的开口端。
外壳套设在腔体组件15外,与腔体组件15之间限定出一定的空间,蒸汽发生装置2、水泵4等部件可以设在该空间内。
其中,外壳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外壳也可以采用分体式结构,如图2所示,具体可以包括顶板14、底板17以及外罩16,外罩16围设出上下开口的U形结构,顶板14(或者叫上盖板)和底板17分别与外罩16的上下两端相连。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烹饪电器为蒸汽微波炉、蒸汽烤箱、电蒸箱等。
下面以微波炉为具体示例,来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烹饪电器,并与现有技术进行对比。
目前,在市面上具有蒸汽功能的微波炉中,一般通过内置水箱的水被水泵4或电磁阀抽入到蒸汽发生器中产生蒸汽后进入炉腔实现烹饪。受限于水箱容积小(体积是固定的,体积一般在500ml~1000ml左右)、水位不可视、不可直接注水等原因,烹饪途中经常出现断水,需要取出水箱重新加水后再放入,导致蒸汽烹饪失败,煮食体验较差,极大地影响用户的感知体验。本发明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设计一款水箱容积可调、水量可视、中途可直接注水的蒸汽微波炉(如图1至图3所示),可以同时烹饪多人份量的蒸汽菜系,提升用户体验。
从图1的外观可以看出,此烹饪电器与一般的微波炉一样,只是多了两个外接式的水箱。
从图2可以看出:这种外接双水箱蒸汽微波炉的大致的内部结构,包括:炉门18、腔体组件15、底板17、外罩16、上盖板、水箱(即盛水容器3)、水箱支撑座13(即支撑盛水容器3的支撑座13)、接头11、水泵4、蒸汽发生器(即蒸汽发生装置2)、软管12(包括但不局限于水箱与接头11之间的管路、接头11与水泵4之间的管路、水泵4与蒸汽发生器之间的管路)等零部件。
图3为外接水箱如何进入蒸汽系统的详细图。首先是水箱的外接方式,水箱支撑座13里面有一个接头11,接头11的一端跟水箱的出水口连接,接头11另一端连接软管12一端,软管12另一端连接到水泵4进水端。接头11可以从水箱支撑座13中取出,补水时,将水箱取下,添完水后,将接头11拔出与水箱连接在一起,然后一起装配在支撑座13上。工作时,水泵4会从水箱抽水,然后水泵4的出水端通过另一根软管12与蒸汽发生器连接,最后产生高温蒸汽喷入腔体中,实现蒸汽烹饪功能。
进一步地,水箱外置安装在烹饪电器上,且水箱自身材质为透明,可以实现水箱水量可视。由此,蒸汽烹饪电器实现了水箱或者水源容器的外接,并且水量可视且随时可加水。
进一步地,水箱的出水接口与日常可见的塑料瓶口结构一致,可用塑料瓶代替水箱,通用性强。
进一步地,双水箱外接,盛水容量大,可实现多人份量的蒸汽烹饪菜谱。
故而,此方案可以实现水箱容积可调、水量可视、中途可直接注水,且水箱可方便替换,操作简单,可满足多人份量的蒸汽烹饪菜谱,提升了用户体验,解决了用户经常反馈蒸汽水箱容积太小导致烹饪过程中时常发生水量不足的情况且添加水也不方便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烹饪电器,采用外接式盛水容器,通过将盛水容器的至少一部分设在电器主体外,使得盛水容器的体积不受烹饪电器的尺寸限制,因而有利于增加盛水容器的体积,进而增加盛水容量,防止烹饪途中出现断水情况,提高了用户的烹饪体验。同时,外接式盛水容器也便于用户及时了解剩余水量,而当需要补水时,相较于内置式容器,外接式盛水容器也便于更加方便快捷地拆卸下来,也便于快速装配,装卸效率较高,从而便于用户在不使用烹饪电器的时候随时取下盛水容器补水,或者在烹饪过程中也可以随时将盛水容器取下实现快速补水,进一步防止烹饪途中出现断水情况。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器主体,所述电器主体内设有烹饪腔;
蒸汽发生装置,设在所述电器主体内,用于向所述烹饪腔输送蒸汽;
盛水容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电器主体外,与所述电器主体可拆卸连接,且其出水口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的进水端相连通,用于为所述蒸汽发生装置供水;
所述电器主体内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用于支撑所述盛水容器;
所述盛水容器包括插入部和与所述插入部相连的外露部,所述插入部的横截面积沿着远离所述外露部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出水口设在所述插入部远离所述外露部的一端;
所述支撑座内设有限位通道,所述限位通道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外露部的横截面积,所述插入部至少部分与所述限位通道插装配合,所述盛水容器与所述限位通道的壁面相抵接,使所述盛水容器被所述支撑座支撑;
所述限位通道的入口处设有导向斜面;
所述限位通道沿竖直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电器主体的顶板;
所述支撑座的顶部设有支撑沿,所述支撑沿被所述顶板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器主体设有接头,所述盛水容器的出水部位与所述接头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盛水容器局部插入所述接头内并与所述接头螺纹旋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水部位的结构与瓶装饮用水的出水接口的结构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头通过软管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的进水端相连通,且所述接头活动安装在所述电器主体上,适于从所述电器主体中拔出。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盛水容器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处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进水口的盖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盛水容器为透明容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电器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位于所述盛水容器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之间的连接管路上,用于把所述盛水容器中的水泵入所述蒸汽发生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盛水容器的数量为多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器主体包括腔体组件、外壳和炉门,所述腔体组件围设出一端开口的所述烹饪腔,所述外壳套设在所述腔体组件外,所述炉门与所述腔体组件及所述外壳相连,用于打开或封盖所述烹饪腔的开口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390718.5A CN111035234B (zh) | 2019-12-30 | 2019-12-30 | 烹饪电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390718.5A CN111035234B (zh) | 2019-12-30 | 2019-12-30 | 烹饪电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035234A CN111035234A (zh) | 2020-04-21 |
CN111035234B true CN111035234B (zh) | 2022-07-12 |
Family
ID=70241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390718.5A Active CN111035234B (zh) | 2019-12-30 | 2019-12-30 | 烹饪电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035234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25387A (zh) * | 2010-12-20 | 2011-07-20 | 晶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电蒸锅 |
CN204336633U (zh) * | 2014-11-05 | 2015-05-20 | 广州市拓璞电器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蒸汽烹饪装置 |
CN204181445U (zh) * | 2014-11-07 | 2015-03-04 |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 电饭煲 |
CN205162748U (zh) * | 2015-10-30 | 2016-04-20 | 佛山市顺德区盛熙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带盖沿的蒸汽发生装置及其容器 |
CN205386071U (zh) * | 2016-02-22 | 2016-07-20 | 北京利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蒸汽料理机 |
-
2019
- 2019-12-30 CN CN201911390718.5A patent/CN111035234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035234A (zh) | 2020-04-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035234B (zh) | 烹饪电器 | |
CN210153903U (zh) | 一种带蒸箱的集成灶 | |
CN111794313B (zh) | 真空保鲜取水系统及真空保鲜取水器 | |
CN209003590U (zh) | 一种用杯底接水的饮水装置 | |
CN218978592U (zh) | 蒸汽料理机 | |
CN222194700U (zh) | 蒸汽烹饪装置 | |
CN211511398U (zh) | 带阀门式瓶盖的辅料瓶、辅料装置、炒锅装置及炒菜机 | |
CN211242930U (zh) | 带分层式结构的辅料瓶机架、辅料装置以及炒菜机 | |
CN209995936U (zh) | 炒菜机及液体配料系统 | |
CN213850168U (zh) | 一种加热效率高的空气炸锅 | |
CN215863538U (zh) | 集成灶 | |
CN209915797U (zh) | 多功能烹饪锅 | |
CN213248625U (zh) | 料理机 | |
CN109875384B (zh) | 炒菜机及液体配料系统 | |
CN217827568U (zh) | 一种具有蒸汽加湿功能的空气炸锅 | |
CN216790258U (zh) | 一种集成灶 | |
CN212799607U (zh) | 真空保鲜取水系统及真空保鲜取水器 | |
CN210799255U (zh) | 一种抽液器 | |
CN217365463U (zh) | 一种空气炸锅 | |
CN210801577U (zh) | 一种抽水稳定的电热水机 | |
CN216060169U (zh) | 烹饪容器和具有其的烹饪装置 | |
CN220494829U (zh) | 一种水箱组件及烹饪装置和烹饪一体机 | |
CN217209315U (zh) | 电动推出式给水箱组合件 | |
CN222443857U (zh) | 用于饮水机水箱的防漏水结构 | |
CN214332822U (zh) | 一种可自动注水的蒸箱式蒸烤一体集成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