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16562A - 一种非载人小车独立悬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非载人小车独立悬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016562A CN111016562A CN202010077425.8A CN202010077425A CN111016562A CN 111016562 A CN111016562 A CN 111016562A CN 202010077425 A CN202010077425 A CN 202010077425A CN 111016562 A CN111016562 A CN 11101656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ntilever
- suspension device
- independent suspension
- shock absorber
- fixing 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381 stabiliz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1 jum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3/00—Resilient suspensions for a single wheel
- B60G3/18—Resilient suspensions for a single wheel with two or more pivoted arms, e.g. parallelogra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3/00—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vibration dampers
- B60G13/001—Arrangements for attachment of dampers
- B60G13/005—Arrangements for attachment of damp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n the axle or suspension arm of the damper uni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suspension types
- B60G2200/10—Independent suspens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3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veh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载人小车独立悬架装置,包括连接件(1)、固定件(2)、上悬臂(3)、减震器(4)和下悬臂(5);所述连接件(1)的一端和固定件(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2)的另一端和上悬臂(3)的一端销轴连接,上悬臂(3)的另一端与车架销轴连接,固定件(2)的下端与下悬臂(5)的一端销轴连接,所述下悬臂(5)的另一端与车架销轴连接,所述减震器(4)的一端与下悬臂(5)销轴连接,减震器(4)的另一端与轮毂销轴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组装,方便携带,使用独立悬架,使车辆在行驶中可以更加平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悬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非载人小车独立悬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型,中型和小型车辆很多,用途不一,其中小型车辆一般不用于载人,多用于勘探,侦查等辅助工作,这些非载人小型车辆大多装配有各种精密装备,其结构与载人汽车有明显的不同,对于其要求也跟载人的车辆有所区别,套用汽车的模式,显然是不合适的。对悬挂机构的要求也不一样,悬挂机构分为非独立悬挂机构和独立悬挂机构,非独立悬挂,车轮装在一根整体车轴的两端,当一边车轮跳动时,影响另一侧车轮也作相应的跳动,使整个车身震动或倾斜,影响了平稳性,仅适用于地面平坦光滑的路面工况。在对于复杂路况的条件下,就很不方便。而非载人小车常常出现在工况复杂的环境当中,非独立悬挂转向装置不能满足非载人小车复杂工况下转向、行驶过程的抗震性、稳定性,而目前的独立悬架都较为复杂,装配起过于繁琐,不适合小型车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载人小车独立悬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非载人小车独立悬架装置,包括连接件、固定件、上悬臂、减震器和下悬臂;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和固定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和上悬臂的一端销轴连接,上悬臂的另一端与车架销轴连接,固定件的下端与下悬臂的一端销轴连接,所述下悬臂的另一端与车架销轴连接,所述减震器的一端与下悬臂销轴连接,减震器的另一端与轮毂销轴连接。
所述连接件包括一体结构的空心圆柱和基板,所述空心圆柱位于基板的一侧,所述基板的另一侧四角位置分别设置有四个支脚,所述支角外接转向推杆,在所述基板上开设有连接孔。
所述固定件包括方体和两个挡板,挡板与方体垂直设置,所述挡板与所述基板通过连接孔配合固定连接,在所述方体的中心处开设有一个贯穿孔,在所述固定件上端开设有凹槽。
所述上悬臂设置为柱状结构,两端分别有连接孔,所述上悬臂的一端活动嵌接在所述固定件的凹槽内,另一端与车架相连。
所述下悬臂包括一个U型架、两个连接架和四个对称板,所述固定件下端嵌接在下悬臂的U型架上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两个连接架的一端反向固定在U型架两端,每个连接架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两个对称板,所述两个连接架通过对称板固定在车架上,在所述下悬臂上端设置有至少一对耳座,所述减震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耳座上,另一端与轮毂相连。
所述下悬臂可设置为三角形结构。
所述上悬臂与下悬臂等长。
在所述空心圆柱与基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板。
在所述下悬臂上端设置的耳座为两对,所对应连接的减震器也为两个,左右各两个减震器。
所述减震器为液压减震器。
所述非载人小车独立悬架装置,对称设置在转向机构的两边,非载人小车独立悬架装置与转向机构活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组装,不需使用大型的组装工具,且方便携带,能够保证其在各种环境中完成装配,减少了环境对其的制约。
2.本发明使用独立悬架,使两侧的车轮的悬架结构分开,互不影响,使车辆在行驶中可以更加平稳。
3.本发明上下悬臂使用等长,当上臂长和下臂长的比为1,保证了良好的操作稳定性。而上悬臂使用轴,下悬臂使用四边结构,两侧减震装置使得受力结构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爆炸图;
图中:1、连接件;11、基板;12、空心圆柱;13、支脚;14、加强板;2、固定件;21、挡板;22、方体;23、凹槽;24、贯穿孔;3、上悬臂;4、减震器;5、下悬臂;51、连接架;52、对称板;53、耳座;54、U型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根据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非载人小车独立悬架装置,包括连接件1、固定件2、上悬臂3、减震器4和下悬臂5;所述连接件1的一端和固定件2的一端固定连接,水平方向可相对转动,所述固定件2的另一端和上悬臂3的一端销轴连接,竖直方向可相对转动;上悬臂3的另一端与车架销轴连接,竖直方向可相对转动;固定件2的下端与下悬臂5的一端销轴连接,所述下悬臂5的另一端与车架销轴连接,竖直方向可相对转动,所述减震器4的一端与下悬臂5销轴连接,减震器4的另一端与轮毂销轴连接。
所述连接件1包括一体结构的空心圆柱12和基板11,所述空心圆柱12位于基板11的一侧,所述基板11的另一侧四角位置分别设置有四个支脚13,所述支角13外接转向推杆,在所述基板11上开设有用于连接固定件2的连接孔。
所述固定件2包括方体22和两个挡板21,挡板21与方体22垂直设置,所述挡板21与所述基板11通过连接孔配合固定连接,挡板21保证其和基板11之间的配合不产生轴向移动,使挡板21与基板11之间沿着销轴圆孔方向互相转动;在所述方体22的中心处开设有一个放置传动轴的贯穿孔24,避免传动轴行驶过程干涉悬架装置,在所述固定件2上端开设有凹槽23,用于内置上悬臂3并连接固定。
所述上悬臂3设置为柱状结构,两端分别有用于连接的连接孔,所述上悬臂3的一端活动嵌接在所述固定件2的凹槽23内,另一端与车架相连,上悬臂3配合下悬臂5在平行四边形轨迹下借助减震器4的力作用使得固定件2整体上下摆动,实现独立减震缓冲作用。
所述上悬臂3的横截面为正方形。
所述下悬臂5包括一个U型架54、两个连接架51和四个对称板52,所述固定件2下端嵌接在下悬臂5的U型架54上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两个连接架51的一端反向固定在U型架54两端,每个连接架51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两个对称板52,所述两个连接架51通过对称板52固定在车架上,在所述下悬臂5上端设置有至少一对耳座53,所述减震器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耳座53上,另一端与轮毂相连。
所述下悬臂5可设置为三角形结构,且上悬臂3和下悬臂5等长。
作为进一步加强小车行驶过程中的平稳性的一种实施方案,所述上悬臂3与下悬臂5等长,当上悬臂3与下悬臂5等长时,轮的定位参数跳动变化的影响最小。
为了加强连接件1的结构安全性,在所述空心圆柱12与基板11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板14。
为了增强本发明的减震效果,在所述下悬臂5上端设置的耳座53为两对,所对应连接的减震器3也为两个,左右各两个减震器,增加了整体的减震效果,使小车能在路况较差的地面,能够更好的运动。
为了使减震效果更好,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选用的减震器4为液压减震器。
所述非载人小车独立悬架装置,对称设置在转向机构的两边,非载人小车独立悬架装置与转向机构活动连接。
实施本发明所述的非载人小车独立悬架装置,在安装使用时,固定件2上的两个挡板21与所述基板11上的连接孔相配合且通过螺栓将两者固定连接,所述上悬臂3的的一端活动嵌接在所述固定件2的凹槽23内,固定件2上无凹槽一端嵌接在下悬臂5的U型架54内并通过螺栓将两者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器4固定连接在下悬臂5上,转向连接杆的两端活动连接两个转向杆,所述两个转向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对称放置的两个独立悬挂装置连接件1的支脚13活动连接;工作时,通过电机来带动转向连接杆摆动进而使转向杆带动与连接件1相连的车轮转动来实现转向功能;由于转向机构与连接件1之间都是活动连接,因此使小车在转向时车轮之间互不干扰,增强行驶过程中的平稳。上悬臂、下悬臂和液压减震器都直接固定在所使用小车的主体车架上面,减少相关中间连接装置,更加简单实用。
本发明所述的非载人小车独立悬架装置,通过上悬臂、下悬臂连接件和固定件来连接车轮的其它相关部件,然后通过转向机构连接两个对称放置的独立悬挂装置,从而实现使两侧车轮的悬架分开,保证小车转向时车轮互不干扰,增强了行驶过程中的平稳性;由于整个装置的结构简单,不仅方便整个装置的安装和检修,而且因为结构简单从而减小了悬架装置占用小车的空间,使小车的总重量减轻,降低连接部件负载,降低小车各部件磨损速率,提高了其工作性能,增加其使用寿命。
本发明所述的非载人小车独立悬架装置,主体采用简化结构件,结构简单轻巧,装配简单方便,两侧装置可实现前轮独立减震,可适用于凸凹不平路面、杂物障碍路面等复杂路面工况。当小车迈过凸起时,上悬臂3配合件下悬臂5在平行四边形轨迹下借助减震器件4的力作用下使得固定件2整体上下摆动,将车轮越障时被抬起距离通过摆动消除减弱,实现独立减震缓冲作用。 使用上悬臂和下悬臂的布置,简化了悬架的结构,为小型车的组装带来方便,使其能更好的组装,使用。单独的连接装置,使得转向和避震很好的分离,互不影响。结构比较简单,让整个悬架架构组装,使用和检车更加便捷,也更利于制作。上悬臂使用轴结构,下悬臂使用四边结构,两侧减震装置使得受力结构更加稳定。本发明所述的非载人小车独立悬架装置,零件的数量少,结构设置简单,从而使得整个悬架装置的成本下降,而且便于安装和携带,更能满足小型车的使用要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非载人小车独立悬架装置,包括连接件(1)、固定件(2)、上悬臂(3)、减震器(4)和下悬臂(5);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的一端和固定件(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2)的另一端和上悬臂(3)的一端销轴连接,上悬臂(3)的另一端与车架销轴连接,固定件(2)的下端与下悬臂(5)的一端销轴连接,所述下悬臂(5)的另一端与车架销轴连接,所述减震器(4)的一端与下悬臂(5)销轴连接,减震器(4)的另一端与轮毂销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载人小车独立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包括一体结构的空心圆柱(12)和基板(11),所述空心圆柱(12)位于基板(11)的一侧,所述基板(11)的另一侧四角位置分别设置有四个支脚(13),所述支角(13)外接转向推杆,在所述基板(11)上开设有连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载人小车独立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2)包括方体(22)和两个挡板(21),挡板(21)与方体(22)垂直设置,所述挡板(21)与所述基板(11)通过连接孔配合固定连接,在所述方体(22)的中心处开设有一个贯穿孔(24),在所述固定件(2)上端开设有凹槽(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载人小车独立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悬臂(3)设置为柱状结构,两端分别有连接孔,所述上悬臂(3)的一端活动嵌接在所述固定件(2)的凹槽(23)内,另一端与车架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载人小车独立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悬臂(5)包括一个U型架(54)、两个连接架(51)和四个对称板(52),所述固定件(2)下端嵌接在下悬臂(5)的U型架(54)上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两个连接架(51)的一端反向固定在U型架(54)两端,每个连接架(51)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两个对称板(52),所述两个连接架(51)通过对称板(52)固定在车架上,在所述下悬臂(5)上端设置有至少一对耳座(53),所述减震器(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耳座(53)上,另一端与轮毂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载人小车独立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悬臂(3)和下悬臂(5)等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载人小车独立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悬臂(5)可设置为三角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其特征在于非载人小车独立悬架装置:在所述下悬臂(5)上端设置的耳座(53)为两对,所对应连接的减震器(3)也为两个,左右各两个减震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载人小车独立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4)为液压减震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载人小车独立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载人小车独立悬架装置,对称设置在转向机构的两边,非载人小车独立悬架装置与转向机构活动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77425.8A CN111016562A (zh) | 2020-01-29 | 2020-01-29 | 一种非载人小车独立悬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77425.8A CN111016562A (zh) | 2020-01-29 | 2020-01-29 | 一种非载人小车独立悬架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016562A true CN111016562A (zh) | 2020-04-17 |
Family
ID=70199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077425.8A Pending CN111016562A (zh) | 2020-01-29 | 2020-01-29 | 一种非载人小车独立悬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016562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72626A (zh) * | 2020-05-13 | 2020-08-25 | 横店集团英洛华电气有限公司 | 无人车转向悬挂一体化系统 |
CN114683791A (zh) * | 2022-05-06 | 2022-07-01 | 深圳市大道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机器人底盘悬挂结构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1567574U (zh) * | 2019-11-28 | 2020-09-25 | 洛阳中科龙网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前置小车独立悬挂转向装置 |
-
2020
- 2020-01-29 CN CN202010077425.8A patent/CN11101656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1567574U (zh) * | 2019-11-28 | 2020-09-25 | 洛阳中科龙网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前置小车独立悬挂转向装置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72626A (zh) * | 2020-05-13 | 2020-08-25 | 横店集团英洛华电气有限公司 | 无人车转向悬挂一体化系统 |
CN114683791A (zh) * | 2022-05-06 | 2022-07-01 | 深圳市大道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机器人底盘悬挂结构 |
CN114683791B (zh) * | 2022-05-06 | 2024-01-16 | 深圳市大道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机器人底盘悬挂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1175042A1 (zh) | 悬挂装置、悬挂减振装置及六轮仿生底盘 | |
CN104085266A (zh) | 一种用于四轮移动机器人底盘的悬架 | |
CN101181911A (zh) | 复合式越障行走系统 | |
CN111497931B (zh) | 引导车 | |
CN111016562A (zh) | 一种非载人小车独立悬架装置 | |
CN112208673A (zh) | 一种全向运动机器人 | |
CN107599770A (zh) | 一种六轮agv避震底盘 | |
CN114670952A (zh) | 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机器人底盘 | |
CN213920691U (zh) | 一种轮距可调型全轮转向机器人底盘 | |
CN115071829B (zh) | 浮动底盘及机器人 | |
CN217918187U (zh) | 一种室内轮式巡检机器人驱动装置 | |
CN214985620U (zh) | 一种带减震功能的无人扫地车前轮转向机构及无人扫地车 | |
CN211567574U (zh) | 前置小车独立悬挂转向装置 | |
CN111038202A (zh) | 一种用于agv的独立悬挂机构及重载agv | |
CN212073590U (zh) | 一种非载人小车减震驱动装置 | |
CN210591277U (zh) | 一种悬挂装置、运动底盘及机器人 | |
CN214729209U (zh) | 一种移动机器人及其行走机构 | |
CN111559428B (zh) | 一种具有轻量化驱动底盘的多功能地面无人车辆 | |
CN210592220U (zh) | 一种具有双桥悬挂的机器人 | |
CN212556585U (zh) | 双联减振器、双立柱单摆臂悬挂系统及悬挂式移动平台 | |
CN114771185A (zh) | 移动机器人及悬挂系统 | |
CN221476631U (zh) | 一种液压减震悬架及车辆 | |
CN111319409A (zh) | 一种前置小车独立悬挂转向装置 | |
CN220639437U (zh) | 机器人底盘及机器人 | |
CN112678087A (zh) | 一种移动机器人及其行走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7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