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11317A - 一种捕捞系统及捕捞船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捕捞系统及捕捞船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011317A CN111011317A CN201911135346.1A CN201911135346A CN111011317A CN 111011317 A CN111011317 A CN 111011317A CN 201911135346 A CN201911135346 A CN 201911135346A CN 111011317 A CN111011317 A CN 11101131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shing
- net
- fishing system
- main rod
- pum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73/00—Drawn nets
- A01K73/02—Trawling nets
- A01K73/04—Devices for spreading or positioning, e.g. control thereof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73/00—Drawn nets
- A01K73/02—Trawling nets
- A01K73/04—Devices for spreading or positioning, e.g. control thereof
- A01K73/045—Devices for spreading or positioning, e.g. control thereof for lateral sheering, e.g. trawl board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捕捞系统及捕捞船,包括:网具,连接船体,包括一网囊及网口;横杆,设置在所述网口上,以打开所述网口;泵体,一端连接所述网囊,另一端连接所述船体,所述泵体靠近所述船体。本发明提出的捕捞系统可以提高捕捞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捕捞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捕捞系统及捕捞船。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磷虾捕捞,其中挪威、俄罗斯、韩国、日本、中国均有捕捞船在南极地区进行磷虾的捕捞。目前的磷虾捕捞方式,均采用大型拖网船中层拖网捕捞的传统拖网方法,当捕捞作业起网时,网具通过船尾的尾滑道被卷网机拖到甲板上,利用桅杆吊钩吊起网囊,通过缓存舱在甲板上的开口将磷虾直接倒入下层甲板的缓存舱内。磷虾生活于0~-1℃的海水中,一旦捕捞出水,其位于头胸部的特殊蛋白酶,因温度升高而发生变化,导致“自溶”,一旦出水超过2小时未经处理,虾壳就会模糊,虾尾弯曲,出水超过4小时未经处理的磷虾虾身就会变灰或黑,黄绿液体流出。
通过上述的方法进行捕捞方式,不仅下网、拖网、起网周而复始,有效的拖网捕捞时间占比不大,而且水下拖网时间过久,磷虾堆积在囊网内容易挤压破损,同时磷虾经过拖曳至甲板上时的挤压过程,会产生较大的破损率,严重影响磷虾的品质。传统的拖网捕捞不仅效率不高,磷虾破损率也较大,因此传统的拖网捕捞方式不适合磷虾捕捞作业。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捕捞系统及捕捞船,用于捕捞虾类,以提高捕捞效率,降低船员的工作强度,减少捕捞成本,提高虾类品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捕捞系统,包括:
网具,连接船体,包括一网囊及网口;
横杆,设置在所述网口上,以打开所述网口;
泵体,一端连接所述网囊,另一端连接所述船体,所述泵体靠近所述船体。
进一步地,所述横杆包括一主杆,以及设置在所述主杆上的多个张网眼板和多个牵引眼板。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张网眼板连接所述网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拖拽眼板,所述拖动眼板通过多个牵引绳索连接所述多个牵引眼板,所述拖拽眼板通过一卸扣和钢索连接所述船体。
进一步地,所述主杆上还设置多个滑动护垫。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护垫包括滑动支撑体和滑动耐磨垫体,所述滑动支撑体设置在所述主杆上,所述滑动耐磨体设置在所述滑动支撑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主杆上还设置多个辅助眼板。
进一步地,所述主杆呈直线形或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主杆的截面呈流线型。
进一步地,所述主杆包括多个子主杆,相邻的两个所述子主杆相连接。
本发明提出一种捕捞系统及捕捞船,用于捕捞虾类或鱼类,通过在网口上设置一横杆,保证了网口撑开的稳定性,同时由于泵靠近船体,当泵发生故障需要查看或者维修的时候,在不用起网的前提下,可以将泵回收到船上进行故障处理,减少了船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捕捞效率及虾类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施例提出的捕捞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施例中网口和横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3:本实施例中横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施例中主杆和端部防撞护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5:图4中G-G方向剖视图。
图6:本实施例中防撞护垫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图4中F-F方向剖视图。
图8:图3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9:本实施中辅助眼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实施例中主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11:本实施例横杆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2:本实施例中主杆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3:本实施例中横杆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4:本实施例提出的捕捞船的简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捕捞系统100,可用于捕捞虾类或鱼类,该捕捞系统100 包括一网具110,该网具110的一端为网囊111,网具110的另一端为网口,且在网口上设置了横杆112,以打开网口。
如图1所示,在网囊111上设置一第一传感器113,第一传感器113对准网囊111的吸口,当虾类进入网囊111后,第一传感器113可收集网囊111中虾类的数据,第一传感器113还可用于收集网囊111在水面下的深度位置。在横杆112上设置一第二传感器114,第二传感器114对准网口,当虾类进入网口后,第二传感器114可用于收集网口中虾的数据,第二传感器114还可收集横杆112在水面下的深度位置,第二传感器114还可收集网口的张开形状的数据。第一传感器113及第二传感器114通过第二电缆132连接,第二传感器114通过第一电缆131连接在电缆绞车130上,第一电缆131及第二电缆132为第一传感器113及第二传感器114提供电力,当第一传感器113及第二传感器114收集到数据后,通过第一电缆 131传输至控制室,控制室通过可视化处理,将第一传感器113及第二传感器114收集的数据显示在液晶屏上,通过观看液晶屏,捕捞人员可实时了解到网囊111及网口中的虾类的数量,有效地提高了捕捞效率,同时捕捞人员可实时了解到网囊111及横杆112的深度位置,由此可调节网囊111及横杆112的深度位置,以捕捞不同水层中的虾类。在本实施例中,电缆绞车130设置在甲板100a上,电缆绞车130带有恒张力功能,且设置一排绳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在网囊111上设置一摄像机,通过该摄像机可更清楚了解到网囊 111中的虾类图像信息,以提高捕捞效率。
如图2-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横杆112连接在网口上,以打开网口。该横杆112包括一主杆10,在主杆10上设置了多个滑动护垫11,多个张网眼板12以及多个牵引眼板13。在本实施例中,该横杆112还包括多个拖拽眼板14。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具110的网口例如呈一矩形状,横杆112连接在网口的一边,网口的另一边上设置了多个脚悬挂沉子,通过多个脚悬挂沉子的拉扯作用,保证网口呈矩形状打开。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滑动护垫11均匀分布在主杆10上,且在主杆10的两端还设置了滑动护垫11,在本实施例中,将设置在两端的滑动护垫11称为端部滑动护垫,在端部滑动护垫上还设置有端部防撞护垫15。
如图4-5所示,图4显示为主杆10的截面图,图5显示为G-G方向的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该滑动护垫11包括护垫支撑体111及滑动耐磨垫体112,护垫支撑体111固定在主杆10上,可例如通过焊接固定在主杆10上,滑动耐磨垫体112通过多个紧固螺栓113固定在护垫支撑体111。在本实施例中,滑动耐磨垫体112可例如为橡胶或聚四氟乙烯或其他耐磨材料。在本实施例中,可在主杆10半圈的外周设置该滑动耐磨垫体112,滑动耐磨垫体112 包括一段护垫直线段1121和一段护垫圆弧段1122组成,护垫直线段1121和护垫圆弧段1122相连,护垫直线段1121沿其与护垫圆弧段1122相接处的切线方向延伸,使得该滑动耐磨垫体112为流线型。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护垫11设置在主杆10上,且滑动护垫11完全设置在主杆10的外圆上,护垫支撑板111和滑动耐磨垫体112为圆形,护垫支撑板111设置在主杆10上,可例如通过焊接固定在主杆10上,滑动耐磨垫体112位于护垫支撑板111上,滑动耐磨垫体112例如通过多个紧固螺栓113固定在护垫支撑体111上。通过设置圆形的滑动耐磨垫体112,可减少主杆10与船体的撞击。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两侧的滑动护垫11上设置有防撞护垫15,防撞护垫15 包括护垫框体151以及固定在护垫框体151上的防撞护垫体152,护垫框体151,防撞护垫体 152以及滑动护垫11通过多个连接螺栓113固定连接。护垫框体151与主杆10相对固定,防撞护垫体152设置在护垫框体151上远离主杆10的一侧上。防撞护垫体152可例如为橡胶或聚四氟乙烯或其他耐磨材料。通过在主杆10的两端设置防撞护垫15,可以有效保护横杆10,设置在主杆10两端的滑动护垫11可方便主杆10从水中拖起。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主杆10的两端未设置滑动护垫11时,可在主杆10的两端固定有封板,护垫框体151可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在封板上。
如图3及图8所示,在主杆10上设置了多个张网眼板12以及多个牵引眼板13,多个张网眼板12以及多个牵引眼板13相对设置在主杆10上。在本实施例中,张网眼板12的数量多于牵引眼板13的数量,多个张网眼板12焊接固定在主杆10上,张网眼板12用于和网具的网口相连,进而由横杆10扩张网具的网口,在一些实施例中,横杆10的长度可根据网具网口的大小确定。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牵引眼板13通过焊接固定在横杆10上,该牵引眼板 13用于连接牵引绳索17,牵引绳索17的一端通过卸扣18与牵引眼板13连接。
如图3及图9所示,在主杆10上还设置了多个辅助眼板14,多个辅助眼板14可通过焊接固定在主杆10上,多个辅助眼板14可用于连接安全引绳,或用于连接电缆,传感器,软管等捕捞作业时需要的相关辅助设备,提高操作便捷度。如图9所示,在辅助眼板14上设置了多个眼孔,多个眼孔起到连接作用,例如可通过辅助眼板14上的多个眼孔连接安全引绳,电缆等相关设备。需要说明的是,张网眼板12,牵引眼板13,辅助眼板14及拖拽眼板16上均设置多个眼板。另外,由于主杆10上设置的功能眼板的数量和种类较多,根据实际设计需要,可将张网眼板12,牵引眼板13和辅助眼板14中的至少两个功能眼板集合成一个功能眼板,例如,将一块辅助眼板14和一块牵引眼板13集成为同一块功能眼板,若干个眼孔集中在该功能眼板上,该功能眼板可以和牵引绳索相连,又可以和安全引绳相连,进而有利于操作。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横杆112还包括一拖拽眼板16,拖拽眼板16用于连接主杆10,例如通过多个牵引绳索17连接主杆10。牵引绳索17的两端分别连接卸扣18,然后通过卸扣18连接在拖拽眼板16和牵引眼板13上。牵引绳索17可例如为锁链或钢丝绳。在本实施例中,在拖拽眼板16上还另设置一卸扣18,该卸扣18用于和船体连接,该卸扣可通过钢索与船体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主杆10与拖拽眼板16中间设置支撑纵杆,以提高主杆10和拖拽眼板16的稳定性,还可以在拖拽眼板16上设置动滑轮,以减少拖网钢丝的受力。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主杆10在其长度方向上呈直线形,且主杆10为整根式结构,即主杆10为一根较长的整根杆体。另外,在主杆10的结构强度满足条件的前提下,主杆10可采用空心管体,可以降低主杆10的重量。当主杆10为空心管体时,主杆10的两端都固定有封板,该封板可避免水进入到主杆10内,该封板也可用于固定防撞护垫15的护垫框体151。
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杆10可有多个子主杆101组合而成,相邻两个子主杆101相连接,且可拆卸组装,单根子主杆101的重量轻,体积小,长度较短,多个子主杆101拆卸后便于主杆10的存储和运输。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子主杆101可例如通过法兰103连接。子主杆101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法兰103,相邻两个子主杆101的连接法兰103,并通过多个连接螺栓102固定连接,进而实现相邻的两个子主杆101之间的拆卸和组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子主杆101还可以通过卡箍或镶套连接,主杆10还可以为电动伸缩杆。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主杆10的截面为圆形,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主杆10的截面为流线型,外周面无棱角。该主杆10的截面形状还可以为椭圆形,或机翼形,或带倒角的长方形。通过将主杆10的截面形状设置成流线型,使得主杆10具有良好的水动力外形和流体性能,能在水中保持良好的形态,减少水的阻力。
如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杆10在其长度方向上可例如呈弧形,且主杆10的两端向下弯曲,因此该主杆10可启动导流的作用,进一步减少水的阻力。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吸虾泵120的进口端通过第一软管121连接网囊111。在本实施例中,软管绞车160用于收集第一软管121。软管绞车160设置在甲板100a上,软管绞车160带有恒张力功能,可通过控制室或在甲板100a上直接控制软管绞车160。
如图1所示,吸虾泵120的出口端通过第二软管122连接软管联结装置123,第二软管 122例如为软质软管,第二软管122具有良好的弯曲形变性能,由此可满足较短距离不可预见的弯曲和形变。在本实施例中,软管联结装置123设置在甲板100a上,软管联结装置123例如为一种带快速连接法兰的固定式结构,软管联结装置123可通过焊接固定在甲板100a上,软管联结装置123的一端连接第二软管122,软管联结装置123的另一端通过管路连接至虾水分离器180,在软管联结装置123及虾水分离器180之间还设置一第一电磁阀181,虾水分离器180例如为螺旋沥水器,虾水分离器180设置在船舱内,通过该螺旋沥水器即可将虾类和海水分离。
如图1所示,吸虾泵120例如为离心泵,吸虾泵120的叶轮适用于泵吸虾类,对虾类的破坏性小。吸虾泵120例如可设计成流线型,减少吸虾泵120在水中的阻力,根据不倒翁原理,将吸虾泵120设计成重心偏下,使得吸虾泵120在水流力作用下不会随意进行旋转,影响泵吸作业。吸虾泵120例如为液压驱动,在吸虾泵120上包括一快速接头,液压软管161 的一端连接在吸虾泵120上,液压软管161的另一端连接液压软管绞车160,通过该液压软管161可为吸虾泵120提供动力,液压软管绞车160设置在甲板100a上。在本实施例中,吸虾泵120上还包括一泵体吊耳,拖拽钢丝151的一端连接在泵体吊耳上,拖拽钢丝151的另一端连接拖拽绞车150上,拖拽绞车150设置在甲板100a上,由此可将吸虾泵120拖曳在船体附近进行泵吸作业。在本实施例中,吸虾泵120通过拖拽钢丝151连接在船体上,因此吸虾泵120位于水面下固定的区域内,不会随着网具110进行变水层动作,且离水面较近。因此对吸虾泵120维修方便。
捕捞生产作业时,船体处于航行状态,网具110,网囊111,第一软管121和吸虾泵120 同时处于海水水面以下,第一软管121和吸虾泵120内充满了海水,由于海水流的相对运动和吸虾泵120的抽吸产生了虹吸作用,网囊111内汇集的虾类会连同海水一同被吸虾泵120 抽吸到位于甲板100a上的上,海水通过虾水分离器180的排出装置回流到大海中,虾类则输送至生产车间内,整个捕捞作业连续不断,从而实现连续泵吸捕捞。
如图1所示,该虾类捕捞系统100还包括一反冲洗装置190,反冲洗装置190设置在船舱内,反冲洗装置190包括反冲洗泵191,第二电磁阀192,第三电磁阀193。反冲洗泵191位于第二电磁阀192及第三电磁阀193之间。其中,第三电磁阀193与水面100b连接。反冲洗装置连接软管联结装置123及虾水分离器180。在本实施例中,反冲洗装置190用于冲洗吸虾泵120或第一软管121或第二软管122。当启动反冲洗装置190时,关闭第一电磁阀181,打开第二电磁阀192及第三电磁阀193,第三电磁阀193吸入海水,通过海水对第一软管121 或第二软管122或吸虾泵120进行冲洗,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第三电磁阀193上设置一层过滤网,防止第三电磁阀193堵塞。
如图1所示,以下将对本实施例提出的捕捞系统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当渔船开始放网操作时,将网囊111与第一软管121连接,同时将第一传感器113设置在网囊111上,将第一传感器113连接第二电缆132,然后将第二传感器114设置在横杆112上,并将第二电缆132连接第二传感器114,并从电缆绞车130上将第一电缆131连接在第二传感器114上,同时将拖网钢丝141从拖网绞车140上拉出,将拖网钢丝141连接在横杆 112上,然后继续放网,等待网具110全部位于水面100b以下,然后将泵120吊至操作区域,并将泵120的进口端与第一软管121连接,同时将第二软管122连接在泵120的出口端,第二软管122的另一端连接在软管联结装置223上,同时将泵120连接拖拽钢丝151及液压软管161,然后开始泵吸作业。
当吸虾泵120工作时,启动后的吸虾泵叶轮由吸虾泵轴带动高速转动,叶片间的海水也随着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海水与虾类的混合物从叶轮中心被抛向外缘并获得能量,以高速离开叶轮外缘进入蜗形泵壳,在蜗形泵壳中,海水与虾类的混合物由于流道的逐渐扩大而减速,又将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最后以较高的压力流入排出,送至虾水分离器180,海水与虾类的混合物由叶轮中心流向外缘时,海水与虾类的混合物便被连续压入叶轮中,只要叶轮不断地转动,海水与虾类的混合物便会不断地被吸入和排出。
如图1所示,当第一传感器112及第二传感器114将数据信息发送至控制室,控制室根据显示的数据信息和图像信息,在结合渔船上的鱼探仪系统,当网具110进入虾群后,启动吸虾泵120,开始进行高效的捕捞作业,由于虾群游动性较差,因此可通过释放拖网钢丝141 以调整网具110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该捕捞系统100可满足30-200米深的水域进行连续捕捞作业,可适应不同水层虾类的数据。
如图1所示,当捕捞系统100出现故障时,例如吸虾泵120出现故障,通过拖拽绞车150 收回拖拽钢丝151,将吸虾泵120吊至甲板100a上的操作区域进行故障排除,其他设备不需要做任何动作,有效地降低了维修的复杂性和船员的工作强度,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当故障排除后,将吸虾泵120吊至水面100b下,启动吸虾泵120,继续进行连续捕捞作业。
如图1所示,当捕捞系统100正常工作时,反冲洗装置190处于待定状态,第二电磁阀192及第三电磁阀193处于关闭状态,第一电磁阀181处于开启状态,被泵吸上船的虾水通过管路由第一电磁阀181后进行虾水分离器180,将虾类和海水分离。当吸虾泵120出现堵塞时,开启反冲洗装置190,反冲洗泵191,第二电磁阀192及第三电磁阀193通过遥控开启,第一电磁阀181通过遥控关闭,吸虾泵120停止作业,海水被反冲洗泵191抽取并通过管路反向排入第二软管122,吸虾泵120及第一软管121中,在反冲洗泵191的压力作用下及甲板100a-水面100b之间的压力下,堵塞会被海水冲开。当堵塞被排除后,停止反冲洗装置190,打开第一电磁阀181,重新启动吸虾泵120,继续进行连续泵吸捕捞作业。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捕捞船300,该捕捞船300包括船体310以及设置在船体310上的捕捞系统320,该捕捞系统320包括网具,网具连接船体310,在网具的网口上设置了横杆,通过该横杆来打开网口,该捕捞系统320还包括泵,该泵的一端连接在网具的网囊上,泵的另一端连接在船体310上,且泵靠近船体310。在一些实施例中,泵还可以设置在网囊上。该捕捞船300可以提高捕捞效率,保证虾类品质。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船体310上设置多个捕捞系统320,例如设置两个或三个或更多个捕捞系统3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该捕捞船300上还设置有横杆的存放装置。
该捕捞系统100可摒弃传统拖网作业“放网-起网-放网”的往复的作业方式,降低船员劳动量和捕捞设备的使用频率,同时通过连续泵吸作业,可提高捕捞量和捕捞效率,还提高了虾类的品质,并且由于泵吸作业的连续性,可以保证后续加工线的连续性生产,降低对缓存舱及缓存罐的容量依赖和需求,节约了船上的布置空间。且泵体基本在固定的区域,泵体不随网具进行变水层动作,且距离水面较近,对泵体的技术要求较低,且维修方便。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一种捕捞系统及捕捞船,通过横杆打开网口,保证了网口张开尺寸稳定,并通过泵进行泵吸捕捞作业,提高了捕捞效率,从而降低了船员的工作强度,保证了虾类的品质。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为突出本发明的创新特点,其余技术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Claims (10)
1.一种捕捞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具,连接船体,包括一网囊及网口;
横杆,设置在所述网口上,以打开所述网口;
泵体,一端连接所述网囊,另一端连接所述船体,所述泵体靠近所述船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包括一主杆,以及设置在所述主杆上的多个张网眼板和多个牵引眼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捕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张网眼板连接所述网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捕捞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拖拽眼板,所述拖动眼板通过多个牵引绳索连接所述多个牵引眼板,所述拖拽眼板通过一卸扣连接所述船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捕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上还设置多个滑动护垫。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捕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护垫包括滑动支撑体和滑动耐磨垫体,所述滑动支撑体设置在所述主杆上,所述滑动耐磨体设置在所述滑动支撑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捕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上还设置多个辅助眼板。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捕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呈直线形或弧形,所述主杆的截面呈流线型。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捕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包括多个子主杆,相邻的两个所述子主杆相连接。
10.一种捕捞船,其特征在于,包括:
船体;
捕捞系统,设置在所述船体上;
其中,所述捕捞系统包括:
网具,连接所述船体,包括一网囊及网口;
横杆,设置在所述网口上,以打开所述网口;
泵体,一端连接所述网囊,另一端连接所述船体,所述泵体靠近所述船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378752.6A CN109479840A (zh) | 2018-11-19 | 2018-11-19 | 一种网囊端南极磷虾连续泵吸捕捞系统 |
CN2018113787526 | 2018-11-19 | ||
CN2019103356171 | 2019-04-24 | ||
CN201910335617 | 2019-04-24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011317A true CN111011317A (zh) | 2020-04-17 |
Family
ID=70205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135346.1A Withdrawn CN111011317A (zh) | 2018-11-19 | 2019-11-19 | 一种捕捞系统及捕捞船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011317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69633A (zh) * | 2020-05-25 | 2020-11-03 | 浙江海洋大学 | 一种旋转式多网囊拖网 |
CN112106740A (zh) * | 2020-09-08 | 2020-12-22 | 韦先忠 | 一种浅海捕捞用底拖网装置 |
CN114731991A (zh) * | 2022-04-08 | 2022-07-12 |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 一种海洋捕捞船及渔网捕捞装置 |
-
2019
- 2019-11-19 CN CN201911135346.1A patent/CN111011317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69633A (zh) * | 2020-05-25 | 2020-11-03 | 浙江海洋大学 | 一种旋转式多网囊拖网 |
CN112106740A (zh) * | 2020-09-08 | 2020-12-22 | 韦先忠 | 一种浅海捕捞用底拖网装置 |
CN114731991A (zh) * | 2022-04-08 | 2022-07-12 |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 一种海洋捕捞船及渔网捕捞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011317A (zh) | 一种捕捞系统及捕捞船 | |
JP7239553B2 (ja) | 揚水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CN105393995B (zh) | 一种双桁杆双网板磷虾捕捞船 | |
CN103190382A (zh) | 一种大型远洋拖网渔船的网囊吸鱼技术 | |
CN109463359A (zh) | 近船端南极磷虾连续泵吸捕捞系统 | |
CN105393999B (zh) | 南极磷虾持续性捕捞辅助系统及其泵吸装置 | |
JPH0356694B2 (zh) | ||
CN205455456U (zh) | 一种双桁杆双网板磷虾捕捞船 | |
WO2020103829A1 (zh) | 一种捕捞系统及捕捞船 | |
US3314184A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fish by pumping | |
CN211648389U (zh) | 一种捕捞系统及捕捞船 | |
JP2004049053A (ja) | 吸揚漁船及び探索集魚船 | |
CN209330945U (zh) | 近船端南极磷虾连续泵吸捕捞系统 | |
EP2588670B1 (en) | Oil boom skimmer apparatus | |
CN209336951U (zh) | 一种连续泵吸渔船用移货绞车设备 | |
US11470830B1 (en) | Vessel mounted artemia harvest device | |
CN218559115U (zh) | 一种拖网渔船 | |
CN211642503U (zh) | 一种排舷外系统及捕捞船 | |
DE1456232B2 (de) | Vorrichtung zum foerdern von fischen | |
RU1817679C (ru) | Судно дл добычи рыбы | |
CN2635741Y (zh) | 高效清淤机 | |
DE1456232C (de) | Vorrichtung zum Fördern von Fischen | |
CN115783149A (zh) | 一种拖网渔船及其捕捞方法 | |
CN110419510A (zh) | 一种用以分流旋涡水流冲力的沉网装置 | |
KR20240177882A (ko) | 자리돔 3척들망 에어버블네트 어구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7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