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94258B - 射频插头 - Google Patents
射频插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994258B CN110994258B CN201911297280.6A CN201911297280A CN110994258B CN 110994258 B CN110994258 B CN 110994258B CN 201911297280 A CN201911297280 A CN 201911297280A CN 110994258 B CN110994258 B CN 11099425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ace
- wall
- radio frequency
- plug
- insul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Bases; Cases formed as an integral bod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02—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1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telephony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射频插头,包括一体成型有金属嵌件的绝缘座体、端子模组及包覆于所述绝缘座体外的屏蔽外壳,所述绝缘座体包括在垂直方向上设有内插接空间的对接端及自所述对接端后向延伸形成的一对延伸臂,所述对接端包括顶壁、自所述顶壁向下凸出形成的凸出部及形成于所述凸出部横向两侧的横向墙体,所述内插接空间位于两个所述横向墙体之间,所述射频插头还包括一体成型于所述横向墙体上的加固金属件,所述加固金属件包括包覆于所述横向墙体外侧面的摩擦主体。本申请射频插头可防止损坏绝缘座体的凸出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射频连接器领域,尤指一种射频插头。
背景技术
现有手机的PCB板上通常会有射频连接器连接同轴线缆以传输射频信号,如天线信号、不同板之间的高频信号等;在5G通信时代,要求多天线方式传输,传统的单通道射频连接器已经无法满足要求;现有替代方案中,出现了采用板对板连接器来实现多通道传输天线信号的技术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01910206829.X号专利揭示了一种电缆连接器装置,通过同轴线组合传输多通道天线信号。包括绝缘本体、一体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金属片、屏蔽外壳及电缆组件,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对接端,所述对接端向下凸出形成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作为对接部分插入插座内进行对接,而所述凸出部的外周均为塑胶结构,而插座对应位置处为固定铁壳,在对插时,容易造成凸出部外周的塑胶结构受损而造成使用不良。同时,所述绝缘本体在与所述导电端子一体注塑成型时,需要形成端子槽收容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悬臂,而所述接触悬臂之间还需要形成塑胶隔栏。所述导电端子之间的间距非常小,在成型所述隔栏时,需要非常高精度的模具,且模具零件很小,容易损坏。同时,所述屏蔽外壳在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时,需要多次折弯,且折弯过程时在部分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时进行操作,造成加工与组装难度非常之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射频插头,以加强射频插头对接端的强度,避免与插座对插时损坏塑胶材质的外侧墙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射频插头,包括一体成型有金属嵌件的绝缘座体、端子模组及包覆于所述绝缘座体外的屏蔽外壳,所述绝缘座体包括在垂直方向上设有内插接空间的对接端及自所述对接端后向延伸形成的一对延伸臂,所述对接端包括顶壁、自所述顶壁向下凸出形成的凸出部及形成于所述凸出部横向两侧的横向墙体,所述内插接空间位于两个所述横向墙体之间,所述射频插头还包括一体成型于所述横向墙体上的加固金属件,所述加固金属件包括包覆于所述横向墙体外侧面的摩擦主体。
优选地,所述摩擦主体包括包覆于所述横向墙体横向外侧面的横向壁部及包覆于所述横向墙体纵向外侧面的纵向壁部,所述加固金属件还包括自所述横向壁部顶端垂直折弯向横向外侧延伸形成的电连部。
优选地,所述电连部的上表面暴露于所述顶壁的上方,所述屏蔽外壳包括覆盖于所述绝缘座体上表面上的上盖板及围设于所述绝缘座体前侧及横向两侧的屏蔽框,所述电连部的上表面与所述上盖板电性接触,所述电连部与所述上盖板点焊固定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加固金属件还包括自所述横向壁部的底部朝横向内侧反向折弯形成的嵌入所述横向墙体内的嵌入部及连接所述嵌入部与所述横向壁部的跨越部,所述跨越部的表面暴露于所述横向墙体的底面。
优选地,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屏蔽框之间形成有外插接空间,所述射频插头与一射频插座对接,所述射频插座包括设有插座外墙与岛部的插座本体、形成于所述岛部与所述插座外墙之间的插拔空间、一体成型于所述插座外墙横向两侧的金属固定件及一体成型于所述岛部并延伸出所述插座外墙外的插座端子,所述金属固定件暴露于所述插座外墙的内外两侧面上,所述射频插头的对接端的凸出部插入所述插拔空间内,所述射频插座的岛部插入所述射频插头的内插接空间,所述射频插座的插座外墙插入所述外插接空间内,所述摩擦主体与所述金属固定件露出于插拔空间内的金属表面接触摩擦。
优选地,所述端子模组包括若干导电端子及将所述导电端子成型为一体的绝缘块,所述射频插头还包括与所述导电端子焊接的线缆组件及包覆于所述绝缘座体与绝缘块外的屏蔽外壳,所述金属嵌件包括板体部及自所述板体部横向两侧向上折弯并成型于所述延伸臂内的卡扣部与夹持部,所述金属嵌件的上表面上位于所述卡扣部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内插接空间连通的组装空间,所述端子模组向下组装固定于所述组装空间内,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成型于所述绝缘块内的固持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前向延伸并悬置于所述内插接空间的弹性接触部,所述板体部上表面位于所述夹持部之间形成有与所述组装空间连通的夹持空间。
优选地,所述对接端还包括自所述凸出部后向延伸形成的若干隔栏及形成于所述隔栏之间的端子槽,所述内插接空间位于所述隔栏后方,所述凸出部还包括有位于所述隔栏前方的前侧墙体及位于所述内插接空间后方的后侧墙体;所述屏蔽外壳包括覆盖于所述绝缘座体及绝缘块上方的上盖板及围设于所述绝缘座体前侧与横向外侧的屏蔽框,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屏蔽框之间形成有外插接空间。
优选地,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成型于所述绝缘块内的固持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后向延伸形成的焊脚,所述弹性接触部自所述固持部前向延伸形成,所述弹性接触部包括斜向前下方延伸形成的第一弹臂、自所述第一弹臂前端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第二弹臂、自所述第二弹臂末端斜向后上方延伸形成的第三弹臂、自所述第三弹臂末端向前上方折弯形成的折弯端部及形成于所述第三弹臂与所述折弯端部折弯位置处的触点部,所述弹性接触臂的第一弹臂的一部分、第二弹臂及第三弹臂的一部分分别位于所述端子槽内并被所述隔栏所分隔开,所述触点部向后暴露于所述内插接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绝缘块包括包覆所述导电端子的绝缘主体、自所述绝缘主体底部后端向后延伸形成的后延部及开设于所述绝缘主体前端底部的避空部,所述避空部与所述内插接空间部分重叠;所述绝缘块的后延部横向两侧设有卡入所述卡扣部下方的卡块以固定所述绝缘块于所述绝缘座体内,所述卡扣部包括卡扣竖壁及自所述卡扣竖壁顶端向内侧折弯形成的卡扣端部,所述卡扣端部下方形成有卡扣空间,所述绝缘块的后延部的横向两侧卡入所述卡扣空间内固定。
优选地,所述射频插头还包括组装于所述夹持空间内的线缆组件,所述线缆组件包括线缆支架及固定于所述线缆支架内的若干线缆,所述线缆为同轴线,所述线缆支架包括将所述线缆的编织层夹持于内的下焊片与上焊片及填充于所述下焊片与上焊片之间包覆所述编织层的焊锡,所述下焊片与所述金属嵌件的板体部的上表面点焊固定,所述上焊片与所述屏蔽外壳的上盖板点焊固定,所述线缆的中心导体延伸至所述后延部上与所述导电端子的焊脚焊接。
本申请通过在所述绝缘座体凸出部的横向墙体上一体成型嵌入的加固金属件,使所述加固金属件形成包覆于所述横向墙体外周的摩擦主体,在射频插头插入所述插座时,通过所述加固金属件的摩擦主体与所述插座的金属固定件配接摩擦,避免造成横向墙体与所述金属固定件摩擦而容易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实施例一
图1为本申请射频插头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申请射频插头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申请射频插头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申请射频插头的金属嵌件的立体图;
图5为本申请射频插头的绝缘座体的立体图;
图6为本申请射频插头的金属嵌件、加固金属壳与绝缘座体的立体组合图;
图7为本申请射频插头的金属嵌件、加固金属壳与绝缘座体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8为本申请射频插头的导电端子与绝缘块的立体组合图;
图9为本申请射频插头的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图10为本申请射频插头的加固金属壳的立体图;
图11为本申请射频插头去除屏蔽外壳后的立体组合图;
图12为本申请射频插头的屏蔽外壳的立体组合图;
图13为与本申请射频插头对插的插座的立体图;
图14为沿图1所示A-A虚线的剖视图;
图15为沿图1所示B-B虚线的剖视图;
图16为图1所示射频插头与插座配接后沿图1所示C-C虚线的剖视图;
图17为本申请射频插头的线缆与线缆支架的立体组合图;
图18为本申请射频插头的线缆与线缆支架去除导电胶后的立体组合图。
实施例二
图19为本申请射频插头的绝缘座体、加固金属壳与金属嵌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20为本申请射频插头的金属嵌件与所述加固金属壳一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1为本申请射频插头的金属嵌件与所述加固金属壳另一角度的一体结构的立体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屏蔽外壳-10;上盖板-11;盖体-111;翻边-112;屏蔽框-12;前框体-121;侧框体-122;内折部-123;尾框-124;托持部-125;凸条(凹槽)-126;焊接面-127;绝缘座体-20;对接端-21;底壁-211;凸出部-212;隔栏-213;端子槽-214;前侧墙体-215;后侧墙体-216;横向墙体-217;延伸臂-22;第一臂部-221;第二臂部-222;金属嵌件-30;板体部-31;前板部-311;后板部-312;夹持部-32;第一竖壁-321;第二竖壁-322;折弯顶部-323;卡扣部-33;卡扣竖壁-331;卡扣端部-332;卡扣空间-333;导电端子-40;信号端子-40a;接地端子-40b;固持部-41;焊脚-42;台阶部-421;弹性接触臂-43;第一弹性臂-431;第二弹性臂-432;第三弹性臂-433;折弯端部-434;触点部-435;下沉部-44;线缆支架-50;下焊片-51;夹持底壁-511;竖直部-512;下凸包-513;上焊片-52;夹持顶壁-521;上凸包-522;导电胶-53;绝缘块-60;绝缘主体-61;后延部-62;焊台-621;凸起-622;卡块-623;容锡槽-624;避空部-63;加固金属壳-70;横向壁部71;纵向壁部-72;电连部-73;嵌入部-74;跨越部-75;倒勾部-78;连接部-79;线缆-C;中心导体-C1;内绝缘层-C2;编织层-C3;外绝缘层-C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申请关于方向的定义均以图1为准,以X方向为前后方向(纵向方向)的前方,以Y方向为左右方向(横向方向)的右方,以Z方向为上下方向(左右方向)的上方。
实施例一
图1至图18为实施例一的说明书附图,详细展示了实施例一的产品结构。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本申请射频插头包括绝缘座体20、成型于所述绝缘座体20内的金属嵌件30与加固金属壳70、组装于所述绝缘座体20内的端子模组、线缆组件及包覆于所述绝缘座体20外的屏蔽外壳10。
请参阅图4至图7、图10所示,所述金属嵌件30包括设有前板部311与后板部312的板体部31、自所述前板部311横向两侧向上折弯延伸形成的卡扣部33及自所述后板部312横向两侧向上折弯延伸形成的夹持部32。所述卡扣部33包括自所述前板部311横向两侧向上折弯并竖直延伸形成的卡扣竖壁331及自所述卡扣竖壁331相对向内折弯形成卡扣端部332,所述卡扣端部332下方形成有卡扣空间333。所述夹持部32包括自所述后板部312横向两侧向上折弯后竖直延伸形成的第一竖壁321、自所述第一竖壁321顶端反向折弯后朝向所述后板部312上表面延伸形成的第二竖壁322及连接所述第一、第二竖壁321,322的折弯顶部323。
所述绝缘座体20包括对接端21及自所述对接端21横向两侧向后延伸形成的一对延伸臂22。所述对接端21包括顶壁211、自所述顶壁211向下延伸形成的凸出部212、贯穿所述顶壁211及凸出部212形成的内插接空间23、自所述凸出部212向后延伸至所述内插接空间23内的若干隔栏213及形成于所述隔栏213之间的端子槽214。所述凸出部212包括形成于所述顶壁211下方前端的前侧墙体215、形成于所述顶壁211下方后端并临近所述内插接空间23的后侧墙体216及在横向两侧分别连接所述前侧墙体215与所述后侧墙体216的一对横向墙体217。一对所述横向墙体217位于所述内插接空间23内的壁面横向向外凹陷形成有配合凹口218。所述凸出部212外周的前侧墙体215、后侧墙体216及横向墙体217统称为对接端21的外侧墙体。所述延伸臂22包括自所述底壁对接端21后向延伸形成的第一臂部221及自所述第一臂部221后向延伸形成的第二臂部222。一对所述第一臂部221之间的宽度小于一对所述第二臂部222之间的宽度。
所述金属嵌件30成型于一对所述延伸臂22上,一对所述卡扣部33及夹持部32分别成型于所述第一壁部221与第二臂部222内。所述板体部31位于一对所述卡扣部33之间的空间构成组装所述端子模组的组装空间S2。所述板体部31位于一对所述夹持部32之间的空间构成组装所述线缆组件的夹持空间S3。一对所述卡扣部33的卡扣端部332与一对所述夹持部32的第二竖壁322分别露出于所述组装空间S2与夹持空间S3内。所述组装空间S2与所述夹持空间S3均处于所述板体部31上表面,所述组装空间S2前向与所述内插接空间23连通。所述绝缘座体20还包括成型包覆于所述前板部311底面的包覆部24使所述前板部311嵌入所述绝缘座体20内。所述第二竖壁322上冲压形成有凸出至所述夹持空间S3内的凸点324。
所述加固金属壳70一体注塑成型于所述绝缘座体20的一对横向墙体217上,所述加固金属壳70包括包覆于所述横向墙体217外侧面的摩擦主体、自所述摩擦主体水平折弯形成的电连部73及自所述摩擦主体底部反向折弯延伸形成的嵌入部74。所述摩擦主体包括覆盖于所述横向墙体217横向外侧面的横向壁部71及自所述横向壁部71纵向两端垂直折弯包覆于所述横向墙体217纵向外侧面的纵向壁部72。所述电连部72是自所述横向壁部71的顶部垂直折弯形成并露出于所述顶壁211的顶面以与所述屏蔽外壳10电连接或点焊固定。所述嵌入部74是自所述横向壁部71底部反向折弯形成,并形成连接所述横向壁部71底部与所述嵌入部74的跨越部75,所述跨越部75底面暴露于所述横向墙体217的底面上。
请继续参阅图2、图3、图7至图16所示,所述端子模组包括若干导电端子40及将所述导电端子40成型为一体的绝缘块60。所述导电端子40包括若干信号端子40a及将所述信号端子40a间隔开的接地端子40b。每个导电端子40包括成型于所述绝缘块60内的固持部41、自所述固持部41后向延伸形成的焊脚42及自所述固持部41前向延伸形成的弹性接触臂43。所述弹性接触臂43悬置于所述内插接空间23内,所述弹性接触臂43包括斜向前下方延伸形成的第一弹臂431、自所述第一弹臂431前端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第二弹臂432、自所述第二弹臂432末端斜向后上方延伸形成的第三弹臂433、自所述第三弹臂433末端向前上方折弯形成的折弯端部434及形成于所述第三弹臂433与所述折弯端部434折弯位置处的触点部435。所述固持部41后端斜向下延伸形成有下沉部44,所述焊脚42是自书下沉部44后端折弯后水平延伸形成的。所述下沉部44的宽度小于所述固持部41的宽度。所述接地端子40b的焊脚42是自所述固持部41的尾部向下折弯后向后延伸形成的,所述接地端子40b的焊脚42的水平位置低于所述信号端子40a的焊脚42的水平位置。由此,在所述接地端子40b的固持部41后端向下折弯形成台阶部421。
所述绝缘块60包括包覆所述导电端子40的固持部41的绝缘主体61、自所述绝缘主体61底部后端向后延伸形成的后延部62及开设于所述绝缘主体61前端底部的避空部63。所述避空部63与所述内插接空间23部分重叠,所述弹性接触臂43的第一弹臂431的一部分、第二弹臂432及第三弹臂433的一部分分别被所述隔栏213所分隔开,所述触点部435向后暴露于所述内插接空间23内。所述信号端子40a的焊脚42延伸至所述后延部62上方,所述接地端子40b的焊脚42延伸至所述板体部31的上表面电性接触或焊接。所述后延部62对应所述信号端子40a的焊脚42位置处形成有焊台621,所述焊台621之间设有将所述接地端子40b的固持部41部分包覆于内的凸起622,所述焊台621横向两侧向下凹陷形成有容锡槽624。所述后延部62横向两侧形成有卡入所述卡扣空间333内的卡块623以使所述端子模组插入所述组装空间S2内被初步定位。
屏蔽外壳10包括分体结构的上盖板11及屏蔽框12,所述上盖板11覆盖于所述绝缘座体20与所述绝缘块60的上方,所述上盖板11包括盖体111及自所述盖体111外周向下折弯形成的翻边112。所述翻边112的底面为水平面。所述屏蔽框12包括围设于所述绝缘座体20的对接端21前端外的前框体121、自所述前框体121横向两端向后折弯并延伸包覆于所述对接端21横向外周的侧框体122、自所述侧框体122向内侧折弯夹持所述延伸臂22的第一臂部221外的内折部123、自所述内折部123后端向后延伸至所述第二臂部222外的尾框124及自所述尾框124底部向内折弯包覆于所述金属嵌件30的板体部31的底面上的托持部125。所述侧框体122的壁面上冲压形成有凸条或凹槽126以与对接射频插座(未图示)扣持。所述屏蔽框12的顶面上设有若干焊接面127,所述屏蔽框12的顶面与所述上盖板11的盖体111下表面贴合并点焊固定。
在组装时,直接将所述上盖板11与所述屏蔽框12分别包覆于所述绝缘座体20的上下两侧,随后,再自所述上盖板11的上表面进行点焊以使所述上盖板11与所述屏蔽框12的焊接面127固定为一体。所述上盖板11的翻边112位于所述屏蔽框12的外周。
所述屏蔽外壳10设计成分体式的上盖板11与屏蔽框12结构,单独冲压成型所述上盖板11与所述屏蔽框12工艺简单,对折弯精度的要求降低,且无需在组装所述屏蔽外壳10的过程中,不再需要对所述屏蔽外壳10进行折弯,大大降低了组装工艺的难度与加工精度。
所述加固金属壳70的电连部73与所述上盖板11的下表面电性接触,并通过点焊方式将所述电连部73与所述上盖板11固定,使所述绝缘座体20与上所述屏蔽外壳10的相对位置固定避免出现偏差。
请参阅图17、图18所示,所述线缆组件包括线缆支架50及固定于所述线缆支架50内的若干线缆C,所述线缆C为同轴线,所述线缆C包括中心导体C1、包覆于所述中心导体C1外的内绝缘层C2、包覆于所述内绝缘层C2外围的编织层C3及包覆于所述编织层C3外的外绝缘层C4。所述线缆支架50包括将所述线缆C的编织层C3夹持于内的下焊片51与上焊片52及填充于所述下焊片51与上焊片52之间包覆所述编织层C3的导电胶53。所述下焊片51包括夹持底板511、自所述夹持底板511横向两端向上折弯延伸形成的竖直部512及自所述夹持底板511向上冲压形成的间隔所述编织层C3的下凸包513。所述上焊片52为夹持顶板521,所述夹持顶板521向下冲压形成将所述编织层C3间隔开的上凸包522。所述夹持顶板521的横向两端卡入所述下焊片51的竖直部512之间并与所述竖直部512焊接固定。所述上凸包522与所述下凸包513将所述编织层C3间隔开以方便将所述线缆C定位。
所述线缆C通过所述线缆支架50固定好后,再将所述线缆支架50插入所述板体部31上方的夹持空间S3内,使所述竖直部512夹持于所述金属嵌件30的一对夹持臂部32之间,所述竖直部512与所述第二竖壁322上的凸点324电性接触并接地。
所述线缆C的中心导体C1延伸至所述信号端子40a的焊脚42上方并焊接固定。随后,将所述屏蔽外壳10包覆于所述绝缘座体20外,所述上焊片52与所述屏蔽外壳10的上盖板11点焊固定,所述下焊片51与所述金属嵌件30的板体部31上表面点焊固定。
所述金属嵌件30一体注塑成型绝缘座体20,将所述导电端子40一体注塑成型绝缘块60,再将所述导电端子40注塑成型的端子模组组装至所述金属嵌件30与绝缘座体20上固定,避免现有技术中将金属嵌件30与导电端子40一次注塑成型,需要在导电端子40的弹性接触臂43外周形成端子槽214及隔栏213而导致模具尺寸超小、精度过高而造成加工难度大、模具易损坏的技术问题。且所述导电端子40与所述金属嵌件30均在注塑成型后采用裁切方式去除料带,便于自动化生产。
所述金属嵌件30位于所述组装空间S2两侧设置卡扣端部332将所述绝缘块60初步卡扣于所述卡扣端部332下方,避免所述绝缘块60在后续组装中易松动而错位的技术问题;同时,所述信号端子40a与所述接地端子40b的焊脚42在垂直方向与纵向方向上错位设置,降低了因尺寸小而造成的焊接难度。
重点参阅图13、图16所示,与本申请的射频插头对插的插座包括设有插座外墙95与岛部92的插座本体91、形成于所述岛部92与所述插座外墙95之间的插拔空间S4、一体成型于所述插座外墙95横向两侧的金属固定件94及一体成型于所述岛部92并延伸出所述插座外墙95外的插座端子93。所述金属固定件94分别设有暴露于所述插座外墙95内外两侧面上的金属表面。
本申请射频插头的对接端21的凸出部212插入所述插拔空间S4内,所述插座的岛部92插入所述插头的内插接空间23内以使插座端子93与所述插头的导电端子40露出于所述内插接空间23内的触点部435电性接触。所述插座的插座外墙95插入所述插头的凸出部212与所述屏蔽框12之间的外插接空间S1内。所述加固金属件70的摩擦主体71,72与所述插座的金属固定件94露出于插拔空间S4内的金属表面接触摩擦,避免破坏所述凸出部212的横向墙体217。所述金属固定件94的外侧面与所述屏蔽框12的内侧面配合固定。
本申请通过在所述绝缘座体20凸出部212的横向墙体217上一体成型嵌入的加固金属件70,使所述加固金属件70形成包覆于所述横向墙体217外周的摩擦主体,在射频插头插入所述插座时,通过所述加固金属件70的摩擦主体与所述插座的金属固定件94配接摩擦,避免造成横向墙体217与所述金属固定件94摩擦而容易损坏的问题。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9至图21所示,本实施例区别于实施例一,所述加固金属件70与所述金属嵌件30为一体冲压成型结构。具体地,所述加固金属件70取消所述嵌入部74及跨越部75,而是通过位于后端的纵向壁部72连接于所述金属嵌件30的卡扣部33上,即自所述卡扣部33前端外向折弯形成有连接所述纵向壁部72的连接部79。位于前端的所述纵向壁部72的自由端向后折弯形成嵌入所述横向墙体217内的倒勾部78。此时,所述卡扣部33的功能设计上,为避免卡扣所述端子模组产生形变而影响横向墙体217,可以不设计卡扣功能,此处部件名称所体现的功能属性不具有对权利要求的约束力。而本实施例巧妙利用所述卡扣部33与所述加固金属件70的相对位置而冲压一体成型,使注塑成型更为简单实用,也进一步加强了产品的整体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加固金属件70与所述金属嵌件30一体冲压成型,除了具备实施例一所具备的技术效果之外,还具备减少一道冲压工艺、减少模内注塑金属零件的数量,降低了产品的材料成本;同时使所述绝缘座体20通过所述金属嵌件30与所述加固金属件70连为一个整体,使结构更为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射频插头,包括一体成型有金属嵌件的绝缘座体、端子模组及包覆于所述绝缘座体外的屏蔽外壳,所述绝缘座体包括在垂直方向上设有内插接空间的对接端及自所述对接端后向延伸形成的一对延伸臂,所述对接端包括顶壁、自所述顶壁向下凸出形成的凸出部及形成于所述凸出部横向两侧的横向墙体,所述内插接空间位于两个所述横向墙体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插头还包括一体成型于所述横向墙体上的加固金属件,所述加固金属件包括包覆于所述横向墙体外侧面的摩擦主体,所述摩擦主体包括包覆于所述横向墙体横向外侧面的横向壁部及包覆于所述横向墙体纵向外侧面的纵向壁部,所述加固金属件还包括自所述横向壁部顶端垂直折弯向横向外侧延伸形成的电连部,所述电连部的上表面暴露于所述顶壁的上方,所述屏蔽外壳包括覆盖于所述绝缘座体上表面上的上盖板及围设于所述绝缘座体前侧及横向两侧的屏蔽框,所述电连部的上表面与所述上盖板电性接触,所述电连部与所述上盖板点焊固定为一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金属件还包括自所述横向壁部的底部朝横向内侧反向折弯形成的嵌入所述横向墙体内的嵌入部及连接所述嵌入部与所述横向壁部的跨越部,所述跨越部的表面暴露于所述横向墙体的底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屏蔽框之间形成有外插接空间,所述射频插头与一射频插座对接,所述射频插座包括设有插座外墙与岛部的插座本体、形成于所述岛部与所述插座外墙之间的插拔空间、一体成型于所述插座外墙横向两侧的金属固定件及一体成型于所述岛部并延伸出所述插座外墙外的插座端子,所述金属固定件暴露于所述插座外墙的内外两侧面上,所述射频插头的对接端的凸出部插入所述插拔空间内,所述射频插座的岛部插入所述射频插头的内插接空间,所述射频插座的插座外墙插入所述外插接空间内,所述摩擦主体与所述金属固定件露出于插拔空间内的金属表面接触摩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组包括若干导电端子及将所述导电端子成型为一体的绝缘块,所述射频插头还包括与所述导电端子焊接的线缆组件及包覆于所述绝缘座体与绝缘块外的屏蔽外壳,所述金属嵌件包括板体部及自所述板体部横向两侧向上折弯并成型于所述延伸臂内的卡扣部与夹持部,所述金属嵌件的上表面上位于所述卡扣部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内插接空间连通的组装空间,所述端子模组向下组装固定于所述组装空间内,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成型于所述绝缘块内的固持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前向延伸并悬置于所述内插接空间的弹性接触部,所述板体部上表面位于所述夹持部之间形成有与所述组装空间连通的夹持空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频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端还包括自所述凸出部后向延伸形成的若干隔栏及形成于所述隔栏之间的端子槽,所述内插接空间位于所述隔栏后方,所述凸出部还包括有位于所述隔栏前方的前侧墙体及位于所述内插接空间后方的后侧墙体;所述屏蔽外壳包括覆盖于所述绝缘座体及绝缘块上方的上盖板及围设于所述绝缘座体前侧与横向外侧的屏蔽框,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屏蔽框之间形成有外插接空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射频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成型于所述绝缘块内的固持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后向延伸形成的焊脚,所述弹性接触部自所述固持部前向延伸形成,所述弹性接触部包括斜向前下方延伸形成的第一弹臂、自所述第一弹臂前端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第二弹臂、自所述第二弹臂末端斜向后上方延伸形成的第三弹臂、自所述第三弹臂末端向前上方折弯形成的折弯端部及形成于所述第三弹臂与所述折弯端部折弯位置处的触点部,所述弹性接触臂的第一弹臂的一部分、第二弹臂及第三弹臂的一部分分别位于所述端子槽内并被所述隔栏所分隔开,所述触点部向后暴露于所述内插接空间内。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频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块包括包覆所述导电端子的绝缘主体、自所述绝缘主体底部后端向后延伸形成的后延部及开设于所述绝缘主体前端底部的避空部,所述避空部与所述内插接空间部分重叠;所述绝缘块的后延部横向两侧设有卡入所述卡扣部下方的卡块以固定所述绝缘块于所述绝缘座体内,所述卡扣部包括卡扣竖壁及自所述卡扣竖壁顶端向内侧折弯形成的卡扣端部,所述卡扣端部下方形成有卡扣空间,所述绝缘块的后延部的横向两侧卡入所述卡扣空间内固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射频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插头还包括组装于所述夹持空间内的线缆组件,所述线缆组件包括线缆支架及固定于所述线缆支架内的若干线缆,所述线缆为同轴线,所述线缆支架包括将所述线缆的编织层夹持于内的下焊片与上焊片及填充于所述下焊片与上焊片之间包覆所述编织层的焊锡,所述下焊片与所述金属嵌件的板体部的上表面点焊固定,所述上焊片与所述屏蔽外壳的上盖板点焊固定,所述线缆的中心导体延伸至所述后延部上与所述导电端子的焊脚焊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97280.6A CN110994258B (zh) | 2019-12-16 | 2019-12-16 | 射频插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97280.6A CN110994258B (zh) | 2019-12-16 | 2019-12-16 | 射频插头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994258A CN110994258A (zh) | 2020-04-10 |
CN110994258B true CN110994258B (zh) | 2021-05-14 |
Family
ID=70094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297280.6A Active CN110994258B (zh) | 2019-12-16 | 2019-12-16 | 射频插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99425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143764A1 (zh) | 2020-01-17 | 2021-07-22 | 昆山雷匠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板对板插头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67103A (zh) * | 1999-03-10 | 2000-09-20 | 莫列斯公司 | 用于同轴电缆的连接器组件 |
CN102683976A (zh) * | 2012-03-21 | 2012-09-19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4112933A (zh) * | 2013-04-18 | 2014-10-22 | 莫列斯公司 | 连接器、连接器元件以及制造所述连接器元件的方法 |
CN108155498A (zh) * | 2017-12-04 | 2018-06-12 | 昆山杰顺通精密组件有限公司 | 板对板型射频插头及其连接器组件 |
CN108649356A (zh) * | 2018-04-23 | 2018-10-12 | 昆山杰顺通精密组件有限公司 | 板对板型射频插头 |
CN208401102U (zh) * | 2018-04-23 | 2019-01-18 | 昆山杰顺通精密组件有限公司 | 板对板型射频头 |
CN110474201A (zh) * | 2018-05-10 | 2019-11-19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电缆连接器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09198B2 (ja) * | 2013-06-10 | 2015-11-10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ガイド金具付電気コネクタ |
-
2019
- 2019-12-16 CN CN201911297280.6A patent/CN11099425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67103A (zh) * | 1999-03-10 | 2000-09-20 | 莫列斯公司 | 用于同轴电缆的连接器组件 |
CN102683976A (zh) * | 2012-03-21 | 2012-09-19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4112933A (zh) * | 2013-04-18 | 2014-10-22 | 莫列斯公司 | 连接器、连接器元件以及制造所述连接器元件的方法 |
JP2014212031A (ja) * | 2013-04-18 | 2014-11-13 |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Molex Incorporated |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用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8155498A (zh) * | 2017-12-04 | 2018-06-12 | 昆山杰顺通精密组件有限公司 | 板对板型射频插头及其连接器组件 |
CN108649356A (zh) * | 2018-04-23 | 2018-10-12 | 昆山杰顺通精密组件有限公司 | 板对板型射频插头 |
CN208401102U (zh) * | 2018-04-23 | 2019-01-18 | 昆山杰顺通精密组件有限公司 | 板对板型射频头 |
CN110474201A (zh) * | 2018-05-10 | 2019-11-19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电缆连接器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994258A (zh) | 2020-04-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11746B (zh) | 电缆插头连接器 | |
CN110994297B (zh) | 射频插头 | |
CN211579119U (zh) | 板对板插头 | |
CN211789703U (zh) | 板对板插头 | |
CN111162399B (zh) | 板对板插头 | |
CN208970835U (zh) | 电连接器 | |
CN110994258B (zh) | 射频插头 | |
CN111146652B (zh) | 板对板插头 | |
CN111146637B (zh) | 板对板插头 | |
CN211062999U (zh) | 线缆组件及射频插头 | |
CN211320505U (zh) | 射频插头 | |
CN110970776B (zh) | 射频插头 | |
CN111293516A (zh) | 板对板插头 | |
CN111092332B (zh) | 板对板插头 | |
CN211579059U (zh) | 板对板插头 | |
CN211320506U (zh) | 射频插头 | |
CN211088577U (zh) | 射频插头 | |
CN110994300B (zh) | 射频插头 | |
CN111162416B (zh) | 板对板插头 | |
CN211088579U (zh) | 射频插头 | |
CN211579120U (zh) | 板对板插头 | |
CN110797691B (zh) | 一种柔性电路插座、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 |
CN211789831U (zh) | 板对板插头 | |
CN211088686U (zh) | 射频插头 | |
CN110957602B (zh) | 射频插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