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91078A - 一种可降低轴向力的工作辊辊型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降低轴向力的工作辊辊型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991078A CN110991078A CN201911301514.XA CN201911301514A CN110991078A CN 110991078 A CN110991078 A CN 110991078A CN 201911301514 A CN201911301514 A CN 201911301514A CN 110991078 A CN110991078 A CN 11099107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ll
- value
- max
- working roll
- axial for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CWYNVVGOOAEACU-UHFFFAOYSA-N Fe2+ Chemical compound [Fe+2] CWYNVVGOOAEAC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1—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for solving equations, e.g. nonlinear equations, general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probl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Algebra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duction Rolling/Reduction Stand/Operation Of Reduction Machi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降低轴向力的工作辊辊型设计方法,包括:构造工作辊辊型曲线方程,方程中的a1、a2、a3及s0均分别为工作辊辊型系数;获取工作辊结构参数及轧制参数;预设定轧辊轮廓角α;由工作辊结构参数及轧制参数计算辊型系数s0、a1及a3;以减小工作辊轴向力为目标计算辊型系数a2;辊型曲线由a1、a2、a3及s0这几个工作辊辊型系数确定。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设计方法通过构造工作辊辊型曲线方程,基于工作辊结构参数及轧制参数,并以减小工作辊轴向力为目标获得辊型系数,根据该辊型系数设计得到的工作辊辊型能够在轧制宽度较大的轧件时有效减小工作辊轴向力,从而显著提高工作辊轴承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降低轴向力的工作辊辊型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工作辊辊型是轧件板形控制的最直接因素。目前应用较多的工作辊辊型是变凸度辊型,如图1所示,其主要特点是将上工作辊1及下工作辊2磨削成相同的S型,并且反向对称布置,上下工作辊进行等量反向地轴向移动(即工作辊窜辊),对工作辊的有效凸度进行无极连续调节,实现空载辊缝形状调节,即对轧件3的板形进行最直接的控制。
然而,在轧制宽度较大的轧件(如中厚板、有色金属带材等)时变凸度工作辊存在轴向力过大导致工作辊轴承使用寿命偏低的问题。如图2所示,工作辊与轧件间的单位作用力N在工作辊轴向上存在分力,该分力在轧件宽度上的累积求和即为轴向力F,显然当轧制条件相同时,该轴向力主要与轧件宽度有关,轧件宽度越大,轴向力越大。因此,设计一种轴向力较小的工作辊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降低轴向力的工作辊辊型设计方法,解决变凸度工作辊在轧制宽度较大的轧件时轴向力过大,导致工作辊轴承使用寿命偏低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降低轴向力的工作辊辊型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构造工作辊辊型曲线方程,所述工作辊辊型曲线方程以工作辊轴向半径分布表示,其中上工作辊的辊型曲线方程为:
下工作辊的辊型曲线方程为:
上式中,a1、a2、a3及s0均分别为工作辊辊型系数,无单位;α为轧辊轮廓角,单位为°;s为窜辊量,单位为mm;x为工作辊轴向横坐标,单位为mm;yu1(x)、yb1(x)分别为上下工作辊在轴向横坐标x处的半径,单位为mm;
步骤二、获取工作辊结构参数及轧制参数,所述工作辊结构参数包括名义直径D、辊身长度L及窜辊最大行程Sm,所述轧制参数包括窜辊量s、辊缝二次凸度范围[C1,C2]及轧件宽度范围[Bmin,Bmax],以上各参数的单位均为mm;
步骤三、预设定轧辊轮廓角α;
步骤四、由工作辊结构参数及轧制参数计算辊型系数s0、a1及a3;
步骤五、以减小工作辊轴向力为目标计算辊型系数a2,辊型曲线由a1、a2、a3及s0确定。
按上述方案,在步骤四中,辊型系数s0、a1及a3的具体计算方法为:
若C1=0,C2≠0,则s0=sm,
若C1≠0,C2=0,则s0=-sm,
按上述方案,在步骤五中,计算辊型系数a2,的具体方法为:
(4)、对每个a2值在窜辊范围[-sm,sm]及带钢宽度B的范围[Bmin,Bmax]内计算对应的轴向力系数R的最大值Rmax;
(5)比较不同a2值(a2(1)、a2(2)、a2(3)…a2(i)…a2(N-1))对应的轴向力系数R的最大值Rmax(Rmax(1)、Rmax(2)、Rmax(3)…Rmax(i)…Rmax(N-1)),找出其中最小的Rmax,该最小的Rmax对应的a2值即为所求结果。
按上述方案,在步骤五(4)中,计算对应的轴向力系数R的最大值Rmax的具体方法为:
a、计算极值点及边界值点,极值点包括:
其中,k1、k2为整数,且B∈[Bmin,Bmax],s∈[-sm,sm];
边界值点包括:
b、计算上述各组B及s值对应的轴向力系数R值,并比较其大小,其中最大的R值即为取该a2值条件下的在窜辊范围[-sm,sm]及带钢宽度范围[Bmin,Bmax]内R的最大值Rmax。
按上述方案,在步骤三中,所述预设定轧辊轮廓角α的取值范围为0~18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设计方法通过构造工作辊辊型曲线方程,基于工作辊结构参数及轧制参数,并以减小工作辊轴向力为目标获得辊型系数,根据该辊型系数得到的工作辊能够在轧制宽度较大的轧件时有效减小工作辊轴向力,从而显著提高工作辊轴承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变凸度工作辊辊型及窜辊示意图。
图2为变凸度工作辊轴向力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4为本实施例计算出的以减小工作辊轴向力为目标的不同a2值对应的Rmax比较。
图5为本实施例计算出的上工作辊辊型曲线。
其中:1、上工作辊;2、下工作辊;3、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描述。
如图3所示的一种可降低轴向力的工作辊辊型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构造工作辊辊型曲线方程,工作辊辊型曲线方程以工作辊轴向半径分布表示,其中上工作辊的辊型曲线方程为:
下工作辊的辊型曲线方程为:
上式中,a1、a2、a3及s0均分别为工作辊辊型系数,无单位;α为轧辊轮廓角,单位为°;s为窜辊量,单位为mm;x为工作辊轴向横坐标,单位为mm;yu1(x)、yb1(x)分别为上下工作辊在轴向横坐标x处的半径,单位为mm。
步骤二、获取工作辊结构参数及轧制参数,所述工作辊结构参数包括名义直径D、辊身长度L及窜辊最大行程Sm,所述轧制参数包括窜辊量s、辊缝二次凸度范围[C1,C2]及轧件宽度范围[Bmin,Bmax];以上各参数的单位均为mm。
步骤三、预设定轧辊轮廓角α,且0<α<180°。
步骤四、由工作辊结构参数及轧制参数计算辊型系数s0、a1及a3,具体为:
若C1=0,C2≠0,则s0=sm,
若C1≠0,C2=0,则s0=-sm,
步骤五、以减小工作辊轴向力为目标计算辊型系数a2,具体为:
(1)、建立工作辊轴向力计算模型,所述工作辊轴向力可表示为:
(4)、每个a2值在窜辊范围[-sm,sm]及带钢宽度B的范围[Bmin,Bmax]内计算对应的轴向力系数R的最大值Rmax:
a、计算极值点及边界值点,极值点包括:
其中,k1、k2为整数,且B∈[Bmin,Bmax],s∈[-sm,sm];
边界值点包括:
b、计算上述各组B及s值对应的轴向力系数R值,并比较其大小,其中最大的R值即为取该a2值条件下的在窜辊范围[-sm,sm]及带钢宽度范围[Bmin,Bmax]内R的最大值Rmax;
(5)、比较不同a2值(a2(1)、a2(2)、a2(3)…a2(i)…a2(N-1))对应的轴向力系数R的最大值Rmax(Rmax(1)、Rmax(2)、Rmax(3)…Rmax(i)…Rmax(N-1)),找出其中最小的Rmax,该最小的Rmax对应的a2值即为所求结果;辊型曲线由a1、a2、a3及s0这几个工作辊辊型系数确定。
实施例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方法的实用性,采用上述方法获得满足某钢厂现场要求的工作辊辊型曲线。
某钢厂现场要求如下:工作辊结构参数条件为名义直径D=580mm,辊身长度L=2200,窜辊最大行程Sm=225mm,轧制参数条件为辊缝二次凸度下限C1=-0.4mm、上限C2=0.5mm,轧件最小宽度范围Bmin=900mm、最大宽度Bmax=1600mm;另外,预设定轧辊轮廓角α=90°。
由工作辊结构参数、轧制参数及预设定轧辊轮廓角计算出的辊型系数s0=-25.886、a1=-0.713、a3=290.026。
以减小工作辊轴向力为目标计算辊型系数a2的具体过程如下:
1、a2的取值范围为(0,0.00102),即K1=0,K2=0.00102,将该取值范围划分为10000等份(N=10000),取得9999个a2值,则第i个a2值可表示为a2-1(i)=1.02×10-7i,i=1、2、3...9999;
2、对每个a2值在窜辊范围[-225,225]及带钢宽度范围[900,1600]内计算对应的轴向力系数R的最大值Rmax。为方便描述,此处仅以第5000个a2值为例进行说明:a2(5000)=5.1×10-4,其所对应的极值点及边界值点处的轴向力系数R分别为0.2384、0.2329、0.117、0.131、0.16、0.185,因此a2(5000)对应的Rmax=0.2384;
3、将所有a2值对应的的Rmax计算出来并进行比较,如图4所示,找出其中最小的Rmax对应的a2值即为所求结果。这样以减小工作辊轴向力为目标计算出的辊型系数a2值为a2=8.277×10-4,此时对应的Rmax最小,为0.01202。
至此已计算出满足上述现场要求的工作辊辊型曲线的全部辊型系数a1、a2、a3及s0,所得到的上工作辊辊型曲线如图5所示,该图中实际窜辊量s=0。
由上述工作辊轴向力公式可知,轴向力系数R越小,则工作辊轴向力F2越小。对于所有工作辊辊型曲线而言,当某工作辊辊型曲线对应的轴向力系数R的最大值Rmax最小时,可保证对于所有轧制工况(包括窜辊量、轧件宽度),该工作辊辊型(本实施例中即a2=8.277×10-4对应的曲线)的轴向力都是较小的。现场生产的统计数据表明,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方法设计的工作辊辊型,由于有效降低了工作辊轴向力,其工作辊轴承的使用寿命明显提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可降低轴向力的工作辊辊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构造工作辊辊型曲线方程,所述工作辊辊型曲线方程以工作辊轴向半径分布表示,其中上工作辊的辊型曲线方程为:
下工作辊的辊型曲线方程为:
上式中,a1、a2、a3及s0均分别为工作辊辊型系数,无单位;α为轧辊轮廓角,单位为°;s为窜辊量,单位为mm;x为工作辊轴向横坐标,单位为mm;yu1(x)、yb1(x)分别为上下工作辊在轴向横坐标x处的半径,单位为mm;
步骤二、获取工作辊结构参数及轧制参数,所述工作辊结构参数包括名义直径D、辊身长度L及窜辊最大行程Sm,所述轧制参数包括窜辊量s、辊缝二次凸度范围[C1,C2]及轧件宽度范围[Bmin,Bmax],以上各参数的单位均为mm;
步骤三、预设定轧辊轮廓角α;
步骤四、由工作辊结构参数及轧制参数计算辊型系数s0、a1及a3;
步骤五、以减小工作辊轴向力为目标计算辊型系数a2;辊型曲线由a1、a2、a3及s0确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低轴向力的工作辊辊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五中,计算辊型系数a2,的具体方法为:
(4)、对每个a2值在窜辊范围[-sm,sm]及带钢宽度B的范围[Bmin,Bmax]内计算对应的轴向力系数R的最大值Rmax;
(5)比较不同a2值(a2(1)、a2(2)、a2(3)…a2(i)…a2(N-1))对应的轴向力系数R的最大值Rmax(Rmax(1)、Rmax(2)、Rmax(3)…Rmax(i)…Rmax(N-1)),找出其中最小的Rmax,该最小的Rmax对应的a2值即为所求结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低轴向力的工作辊辊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所述预设定轧辊轮廓角α的取值范围为0~18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301514.XA CN110991078B (zh) | 2019-12-17 | 2019-12-17 | 一种可降低轴向力的工作辊辊型设计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301514.XA CN110991078B (zh) | 2019-12-17 | 2019-12-17 | 一种可降低轴向力的工作辊辊型设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991078A true CN110991078A (zh) | 2020-04-10 |
CN110991078B CN110991078B (zh) | 2022-08-05 |
Family
ID=70094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301514.XA Active CN110991078B (zh) | 2019-12-17 | 2019-12-17 | 一种可降低轴向力的工作辊辊型设计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991078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69326A (zh) * | 2022-03-25 | 2022-07-22 |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 热轧辊缝轮廓构建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11372A (zh) * | 2006-12-27 | 2008-07-02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板带轧制用四辊轧机板形控制工作辊辊形曲线设计方法 |
CN102601127A (zh) * | 2012-03-19 | 2012-07-25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Cvc四辊冷轧机高精度板形控制预报方法 |
CN102728618A (zh) * | 2012-06-18 | 2012-10-17 | 首钢总公司 | 一种cvc工作辊辊形及其控制方法 |
CN103079720A (zh) * | 2010-08-05 | 2013-05-01 | 丹尼尔和科菲森梅克尼齐有限公司 | 用于工作轧辊之间的大开口的机架的载荷下的一体化弯曲和迁移系统 |
CN103793571A (zh) * | 2014-02-12 | 2014-05-14 | 北京科技大学 | 适用于自由规程轧制板形控制的连续变凸度轧辊辊形设计方法 |
CN106623437A (zh) * | 2016-12-14 | 2017-05-10 |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减少轧机轧辊轴向窜动的方法 |
-
2019
- 2019-12-17 CN CN201911301514.XA patent/CN11099107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11372A (zh) * | 2006-12-27 | 2008-07-02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板带轧制用四辊轧机板形控制工作辊辊形曲线设计方法 |
CN103079720A (zh) * | 2010-08-05 | 2013-05-01 | 丹尼尔和科菲森梅克尼齐有限公司 | 用于工作轧辊之间的大开口的机架的载荷下的一体化弯曲和迁移系统 |
US20130125602A1 (en) * | 2010-08-05 | 2013-05-23 | Danieli & C. Officine Meccaniche S.P.A | Integrated bending and shifting system under load for large opening stands between the working rolls |
CN102601127A (zh) * | 2012-03-19 | 2012-07-25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Cvc四辊冷轧机高精度板形控制预报方法 |
CN102728618A (zh) * | 2012-06-18 | 2012-10-17 | 首钢总公司 | 一种cvc工作辊辊形及其控制方法 |
CN103793571A (zh) * | 2014-02-12 | 2014-05-14 | 北京科技大学 | 适用于自由规程轧制板形控制的连续变凸度轧辊辊形设计方法 |
CN106623437A (zh) * | 2016-12-14 | 2017-05-10 |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减少轧机轧辊轴向窜动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张君: "《基于辊径方差最小的三次CVC辊型参数设计方法》", 《轧钢》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69326A (zh) * | 2022-03-25 | 2022-07-22 |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 热轧辊缝轮廓构建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991078B (zh) | 2022-08-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056115B2 (ja) | ころ軸受 | |
ZA200605636B (en) | Convex roll used for influencing the profile and flatness of a milled strip | |
US8413476B2 (en) | Rolling mill stand for the production of rolled strip or sheet metal | |
CN102744260A (zh) | 一种兼顾带钢凸度与边降控制的工作辊及其辊形设计方法 | |
CA2474290A1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amless steel pipe | |
US7181949B2 (en) | Strip-edge-based displacement of intermediate rolls in six-high rolling stand | |
US9180503B2 (en) | Roll stand for rolling a product, in particular made of metal | |
CN105458012B (zh) | 一种与高次曲线工作辊配合的支撑辊辊形通用设计方法 | |
CN104874607A (zh) | 一种用于冷轧边降控制的工作辊及其辊形设计方法 | |
CN110991078B (zh) | 一种可降低轴向力的工作辊辊型设计方法 | |
CN113857265A (zh) | 基于多目标协同控制的热轧极薄板带工作辊辊形设计方法 | |
CN105032927A (zh) | 一种六辊冷轧机的调整方法和六辊冷轧机 | |
CN108213087A (zh) | 一种分散cvc工作辊窜辊位置的方法 | |
CN101422785B (zh) | 一种调整二次冷轧荫罩带钢机组中间辊窜动的方法 | |
CN113239494B (zh) | 一种hc冷轧机的多段式工作辊辊型的设计方法 | |
CN110860563A (zh) | 一种轧机工作辊辊型设计方法 | |
CN109365542B (zh) | 一种粗轧立辊磨损的计算方法 | |
JP6105328B2 (ja) | 多段圧延機における中間ロールのプロフィール設計方法 | |
JPWO2008123121A1 (ja) | 継目無管の製造方法及び孔型ロール | |
JP7280503B2 (ja) | 左右フランジ厚みの異なる非対称h形鋼の製造方法 | |
RU2585594C1 (ru) | Способ профилирования опорных валков стана кварто | |
JP6277566B1 (ja) | 冷間圧延用ワークロール及び冷間圧延方法 | |
SU1174111A1 (ru) | Валковые узлы непрерывного прокатного стана | |
JP2825984B2 (ja) | 金属板の熱間仕上圧延装置および圧延方法 | |
JP6741192B1 (ja) | 継目無角形鋼管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