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0979511A - 用于手刹总成的定位装置及装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手刹总成的定位装置及装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79511A
CN110979511A CN201911346323.5A CN201911346323A CN110979511A CN 110979511 A CN110979511 A CN 110979511A CN 201911346323 A CN201911346323 A CN 201911346323A CN 110979511 A CN110979511 A CN 1109795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positioning structure
hand brake
hole
devic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4632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阳
田枫
唐小东
李金梅
牛磊
李文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4632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795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979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795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e.g. assembling, facilitating disassembly, or structurally modifying 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65/02Joi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o, or positio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 B62D65/024Positioning of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e.g. assembling, facilitating disassembly, or structurally modifying 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65/02Joi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o, or positio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 B62D65/12Joi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o, or positio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he sub-units or components being suspensions, brakes or wheel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手刹总成的定位装置及装配方法,定位装置包括:装置本体、第一定位结构、第二定位结构和第三定位结构,其中,装置本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装配时第一端适于插入车身的第一定位孔中,第二端适于插入车身的第二定位孔中;第一定位结构固定在装置本体的第一端,装配时其底面适于与第一配合面配合;第二定位结构固定在装置本体的第二端,装配时其底面适于与第二配合面配合;第三定位结构包括手刹定位块,装配时手刹定位块的内周面适于与手刹柄的外周面配合。使用本申请提供的定位装置装配手刹总成,操作简单,定位快速准确,更易于使手刹与副仪表板之间的配合间隙满足DTS要求。

Description

用于手刹总成的定位装置及装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手刹总成的定位装置及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手刹用于当汽车停止后对车轮的回转自由度进行限制,完成汽车的驻车制动。在装配时,一般采用安装孔自定位的方式通过凸焊螺栓将手刹安装至车身,用于装配手刹的凸焊螺栓均为M8规格。手刹装配定位时,主定位孔为直径为
Figure BDA0002333463530000011
的圆孔,进行X/Y向定位;次定位孔为8×12mm的长圆孔,进行Y向定位;安装面与车身手刹安装面配合,进行Z向定位;安装孔为
Figure BDA0002333463530000012
的圆孔,用来吸收装配公差。
由于M8螺栓的内径小于8mm,与8mm定位孔配合时存在一定的浮动量,该浮动量累积到手刹与副仪表板的Y向间隙匹配面时,会产生较大的公差放大效应。而且,螺栓凸焊至车身时存在焊接变形,会导致手刹的安装面凹凸不平,进而导致手刹装配后与副仪表板的Y向间隙匹配面的公差难以控制,从而导致手刹与副仪表板之间的配合间隙难以控制,难以达到DTS(Dimension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尺寸技术规范)设计要求,表现为手刹批量装配后的配合一致性差。另外,手刹属于活动件,匹配不良时还存在运动干涉的风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手刹总成的定位装置,更易于使手刹与副仪表板之间的配合间隙满足DTS要求。
本申请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手刹总成的定位装置,包括:装置本体、第一定位结构、第二定位结构和第三定位结构,其中,
所述装置本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装配时,所述第一端适于插入车身的换挡手柄安装板上的第一定位孔中,所述第二端适于插入车身的中通道本体上的第二定位孔中;
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固定在所述装置本体的第一端,装配时其底面适于与所述换挡手柄安装板上的第一配合面配合;
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固定在所述装置本体的第二端,装配时其底面适于与所述中通道本体上的第二配合面配合;
所述第三定位结构设在所述装置本体中间位置,包括手刹定位块,装配时所述手刹定位块的内周面适于与手刹柄的外周面配合。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装置本体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装置本体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优选地,所述装置本体包括第一曲杆、第二曲杆和连接所述第一曲杆和所述第二曲杆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曲杆和所述第二曲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曲杆的自由端为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曲杆的自由端为所述第二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均为底面为平面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装置本体上。
优选地,在所述装置本体的中间位置靠近所述手刹总成的一侧固定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三定位结构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靠近所述换挡手柄安装板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三定位结构还包括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手刹定位块连接。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连接杆和所述装置本体之间、所述第三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均设有垫片,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穿过所述垫片的螺栓与所述装置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通过穿过所述垫片的螺栓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的定位装置的手刹总成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设置在手刹安装底板上的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分别套在固定在车身的手刹安装板上的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和第三螺栓上,其中,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均为长圆孔,所述长圆孔的长度方向与手刹柄的长度方向垂直;
将装置本体的第一端插入设在车身的换挡手柄安装板上的第一定位孔中,将所述装置本体的第二端插入设在车身的中通道本体上的第二定位孔中,使第一定位结构的底面与所述换挡手柄安装板上的第一配合面配合,第二定位结构的底面与所述中通道本体上的第二配合面配合;
调节所述手刹安装底板在所述手刹安装板上的位置,使手刹柄的外周面与第三定位结构中的手刹定位块的内周面配合;
紧固所述第一螺栓、所述第二螺栓和所述第三螺栓,使所述手刹安装底板与所述手刹安装板之间不发生相对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孔设在所述手刹安装底板的靠近所述手刹柄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均设在所述手刹安装底板的远离所述手刹柄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的连线垂直于所述手刹柄的长度方向。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径为12mm,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的尺寸均为8×12mm。
使用本申请提供的定位装置装配手刹总成时,先将定位装置定位到车身,再根据定位装置的各定位结构对手刹总成的位置进行调整,调整后直接紧固手刹安装螺栓,定位过程简单快速,操作方便,易于使手刹与副仪表板之间的配合间隙满足DTS要求,保证批量生产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身的前地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刹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中的手刹总成和副仪表板之间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6是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装置装配手刹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刹总成装配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附图标记:
1、装置本体;11、第一端;12、第二端;13、第一曲杆;14、第二曲杆;15、第一连接杆;16、第二连接杆;2、第一定位结构;3、第二定位结构;4、第三定位结构;41、手刹定位块;411、内周面;42、第三连接杆;5、换挡手柄安装板;51、第一定位孔;52、第一配合面;6、中通道本体;61、第二定位孔;62、第二配合面;7、手刹柄;71、外周面;8、手刹安装底板;81、第一安装孔;82、第二安装孔;83、第三安装孔;9、手刹安装板;91、第一螺栓;92、第二螺栓;93、第三螺栓;10、副仪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X向为车身的长度方向,Y向为车身的宽度方向,Z向为在空间上与车身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都垂直的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手刹总成的定位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装置本体1、第一定位结构2、第二定位结构3和第三定位结构4,其中,装置本体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在装配时,第一端11适于插入车身的换挡手柄安装板5上的第一定位孔51中,第二端12适于插入车身的中通道本体6上的第二定位孔61中;第一定位结构2固定在装置本体1的第一端11,装配时其底面适于与换挡手柄安装板5上的第一配合面52配合;第二定位结构3固定在装置本体1的第二端12,装配时其底面适于与中通道本体6上的第二配合面62配合;第三定位结构4设在装置本体1中间位置,包括手刹定位块41,装配时手刹定位块41的内周面411适于与手刹柄7的外周面71配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装置能够快速、精确地定位手刹总成和副仪表板的相对位置,更易于使手刹柄与副仪表板之间的配合间隙满足DTS要求,进而保证批量生产的配合一致性。其中,手刹总成和副仪表板之间的装配关系如图5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相互平行且均垂直于车身的前地板本体,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适于将定位装置固定在汽车的前地板总成上,实现对定位装置在X向和Y向上的定位。进一步地,定位装置通过第一定位结构2和第二定位结构3实现自身在Z向上的定位,其中,第一定位结构2和第二定位结构3的底面均为平面,分别与对应的配合面贴合。第三定位结构4与手刹柄7的外周面71配合,实现对手刹总成的Y向定位。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在第一定位结构2上设有第一通孔,装置本体1的第一端11穿过第一通孔;在第二定位结构3上设有第二通孔,装置本体1的第二端12穿过第二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均为圆销,这两个圆销的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定位孔51和第二定位孔61中的一个为孔径与对应圆销的直径适配的长圆孔,另一个为孔径与对应圆销的直径适配的圆孔。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定位孔51为长圆孔,第二定位孔61为圆孔,以避免定位装置安装时产生干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结构2和第二定位结构3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通孔可以设在第一定位结构2的底面上的任意位置,第二通孔可以设在第二定位结构3的底面上的任意位置;第一通孔相对于第一定位结构2的位置和第二通孔相对于第二定位结构3的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孔设在第一定位结构2的底面的中心位置,第二通孔设在第二定位结构3的底面的中心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定位结构2和第二定位结构3均为底面为平面的定位块,定位块通过螺栓固定在装置本体1上。
其中,螺栓安装在定位块的侧面或上面或内部等非底面的位置,定位块的底面与对应的配合面配合。从定位块底面伸出的第一端11或第二端12分别插入对应的定位孔中。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定位块可以为底面为平面的任何形状,如板状、圆台状、长方体状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装置本体1包括第一曲杆13、第二曲杆14和用于连接第一曲杆13和第二曲杆14的第一连接杆15,第一曲杆13和第二曲杆14位于第一连接杆15的同一侧,第一曲杆13的自由端为第一端11,第二曲杆14的自由端为第二端1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曲杆13、第一连接杆15和第二曲杆14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如图6所示,在装置本体1的中间位置靠近手刹总成的一侧固定有第二连接杆16,第三定位结构4固定在第二连接杆16的靠近换挡手柄安装板5的一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三定位结构4还包括第三连接杆42,第三连接杆42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16连接,第三连接杆42的另一端与手刹定位块41连接。
通过第二连接杆16和第三连接杆42将第三定位结构4固定在手刹柄7的基准位置上,以控制手刹柄7与副仪表板10的配合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定位结构4为U形的定位头,适于对手刹总成进行Y向定位,具体表现为其内周面411与手刹柄7的外周面71配合。相当于本定位装置直接以手刹柄7的外周面71中的靠近副仪表板10的侧面为基准面,打断尺寸链环,避免了尺寸放大效应,更易于使手刹柄7与副仪表板10配合处的间隙满足DTS要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在第二连接杆16和装置本体1之间、第三连接杆42和第二连接杆16之间均设有垫片,第二连接杆16通过穿过垫片的螺栓与装置本体1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杆42通过穿过垫片的螺栓与第二连接杆16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三定位结构4适于对手刹总成进行Y向定位,对定位精度的要求较高,需要使用垫片提高连接处的稳定性并分散压力,同时,当第三定位结构4的位置出现偏差时,可通过改变垫片厚度来调节第三定位结构4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手刹总成的定位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定位快速,定位精度高,更易于使手刹与副仪表板之间的配合间隙满足DTS要求。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定位装置的手刹总成的装配方法,使用定位装置装配手刹总成的结构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701、将设置在手刹安装底板8上的第一安装孔81、第二安装孔82和第三安装孔83分别套在固定在车身的手刹安装板9上的第一螺栓91、第二螺栓92和第三螺栓93上,其中,第二安装孔82和第三安装孔83均为长圆孔,长圆孔的长度方向与手刹柄7的长度方向垂直。
如图3-4所示,基于手刹安装底板8上的三个安装孔和手刹安装板9上的三个螺栓,对手刹总成进行X向和Z向的定位,第二安装孔82和第三安装孔83均为长圆孔,适于对手刹总成进行Y向的微调。
S702、将装置本体1的第一端11插入设在车身的换挡手柄安装板5上的第一定位孔51中,将装置本体1的第二端12插入设在车身的中通道本体6上的第二定位孔61中,使第一定位结构2的底面与换挡手柄安装板5上的第一配合面52配合,第二定位结构3的底面与中通道本体6上的第二配合面62配合。
上述步骤实现了定位装置相对于车身在X向、Y向和Z向的定位。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均为圆销,第一定位孔51为与第一端11适配的长圆孔,第二定位孔61为与第二端12适配的圆孔,避免定位装置安装时产生干涉。第一定位结构2的底面和第二定位结构3的底面均为平面,当二者的底面均与对应的配合面完全贴合时,定位装置完成自身定位。
S703、调节手刹安装底板8在手刹安装板9上的位置,使手刹柄7的外周面71与第三定位结构4中的手刹定位块41的内周面411配合。
在Y向调节手刹总成的位置,当手刹柄7的外周面71与第三定位结构4中的手刹定位块41的内周面411完全贴合时,手刹总成定位完成。
S704、紧固第一螺栓91、第二螺栓92和第三螺栓93,使手刹安装底板8与手刹安装板9之间不发生相对转动。
保持定位完成后的手刹总成的相对位置不动,拧紧手刹安装板9上的各个螺栓,手刹总成装配完成。取下定位装置,进行下一组装配。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安装孔81设在手刹安装底板8的靠近手刹柄7的一侧,第二安装孔82和第三安装孔83均设在手刹安装底板8的远离手刹柄7的一侧且第二安装孔82和所述第三安装孔83的连线垂直于所述手刹柄7的长度方向。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安装孔81的孔径为12mm,第二安装孔82和第三安装孔83的尺寸均为8×12mm。
第一安装孔81适于吸收装配公差,第二安装孔82和第三安装孔83适于对手刹总成在Y向的位置进行调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刹总成的装配方法,通过定位装置直接将手刹柄的靠近副仪表板的侧面作为基准面对手刹总成进行定位,操作简便,定位快速准确,更易于使手刹与副仪表板的配合间隙满足DTS要求,保证批量生产的配合一致性。同时,本方法也使得手刹的检测基准和装配基准保持一致,便于在后期检修时排查问题。
在本申请中,应该理解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以上所述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手刹总成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1)、第一定位结构(2)、第二定位结构(3)和第三定位结构(4),其中,
所述装置本体(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在装配时,所述第一端(11)适于插入车身的换挡手柄安装板(5)上的第一定位孔(51)中,所述第二端(12)适于插入车身的中通道本体(6)上的第二定位孔(61)中;
所述第一定位结构(2)固定在所述装置本体(1)的第一端(11),装配时其底面适于与所述换挡手柄安装板(5)上的第一配合面(52)配合;
所述第二定位结构(3)固定在所述装置本体(1)的第二端(12),装配时其底面适于与所述中通道本体(6)上的第二配合面(62)配合;
所述第三定位结构(4)设在所述装置本体(1)中间位置,包括手刹定位块(41),装配时所述手刹定位块(41)的内周面(411)适于与手刹柄(7)的外周面(71)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手刹总成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定位结构(2)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装置本体(1)的第一端(11)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二定位结构(3)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装置本体(1)的第二端(12)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手刹总成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包括第一曲杆(13)、第二曲杆(14)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曲杆(13)和所述第二曲杆(14)的第一连接杆(15),所述第一曲杆(13)和所述第二曲杆(14)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5)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曲杆(13)的自由端为所述第一端(11),所述第二曲杆(14)的自由端为所述第二端(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手刹总成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2)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3)均为底面为平面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装置本体(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手刹总成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装置本体(1)的中间位置靠近所述手刹总成的一侧固定有第二连接杆(16),所述第三定位结构(4)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杆(16)的靠近所述换挡手柄安装板(5)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手刹总成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定位结构(4)还包括第三连接杆(42),所述第三连接杆(4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6)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42)的另一端与所述手刹定位块(4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手刹总成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连接杆(16)和所述装置本体(1)之间、所述第三连接杆(42)和所述第二连接杆(16)之间均设有垫片,所述第二连接杆(16)通过穿过所述垫片的螺栓与所述装置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42)通过穿过所述垫片的螺栓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6)固定连接。
8.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定位装置的手刹总成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设置在手刹安装底板(8)上的第一安装孔(81)、第二安装孔(82)和第三安装孔(83)分别套在固定在车身的手刹安装板(9)上的第一螺栓(91)、第二螺栓(92)和第三螺栓(93)上,其中,所述第二安装孔(82)和所述第三安装孔(83)均为长圆孔,所述长圆孔的长度方向与手刹柄(7)的长度方向垂直;
将装置本体(1)的第一端(11)插入设在车身的换挡手柄安装板(5)上的第一定位孔(51)中,将所述装置本体(1)的第二端(12)插入设在车身的中通道本体(6)上的第二定位孔(61)中,并使第一定位结构(2)的底面与所述换挡手柄安装板(5)上的第一配合面(52)配合,第二定位结构(3)的底面与所述中通道本体(6)上的第二配合面(62)配合;
调节所述手刹安装底板(8)在所述手刹安装板(9)上的位置,使手刹柄(7)的外周面(71)与第三定位结构(4)中的手刹定位块(41)的内周面(411)配合;
紧固所述第一螺栓(91)、所述第二螺栓(92)和所述第三螺栓(93),使所述手刹安装底板(8)与所述手刹安装板(9)之间不发生相对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81)设在所述手刹安装底板(8)的靠近所述手刹柄(7)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孔(82)和所述第三安装孔(83)均设在所述手刹安装底板(8)的远离所述手刹柄(7)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安装孔(82)和所述第三安装孔(83)的连线垂直于所述手刹柄(7)的长度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81)的孔径为12mm,所述第二安装孔(82)和所述第三安装孔(83)的尺寸均为8×12mm。
CN201911346323.5A 2019-12-24 2019-12-24 用于手刹总成的定位装置及装配方法 Pending CN1109795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46323.5A CN110979511A (zh) 2019-12-24 2019-12-24 用于手刹总成的定位装置及装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46323.5A CN110979511A (zh) 2019-12-24 2019-12-24 用于手刹总成的定位装置及装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79511A true CN110979511A (zh) 2020-04-10

Family

ID=70076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46323.5A Pending CN110979511A (zh) 2019-12-24 2019-12-24 用于手刹总成的定位装置及装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79511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001276T2 (de) * 1989-05-23 1993-08-12 Citroen Sa Verfahren zum einbauen einer handbremse in ein automobil und system zur durchfuehrung dieses verfahrens.
US20030222474A1 (en) * 2002-05-28 2003-12-04 Hsin-Yi Liu In-car drinking device
CN207027316U (zh) * 2017-08-02 2018-02-23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机盖锁定位工装
CN208498653U (zh) * 2018-05-14 2019-02-1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后盖锁扣定位辅具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001276T2 (de) * 1989-05-23 1993-08-12 Citroen Sa Verfahren zum einbauen einer handbremse in ein automobil und system zur durchfuehrung dieses verfahrens.
US20030222474A1 (en) * 2002-05-28 2003-12-04 Hsin-Yi Liu In-car drinking device
CN207027316U (zh) * 2017-08-02 2018-02-23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机盖锁定位工装
CN208498653U (zh) * 2018-05-14 2019-02-1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后盖锁扣定位辅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79511A (zh) 用于手刹总成的定位装置及装配方法
CN104227604A (zh) 汽车操纵稳定性测试仪器陀螺仪安装夹具
CN114264272B (zh) 一种标定支架及标定系统
CN217124982U (zh) 前大灯装配定位辅助工装
CN107627063A (zh) 一种车体操控机构焊接定位装置
CN210307534U (zh) 一种用于客车雨刮器轴套快速定位的工装
CN103962784A (zh) 一种用于带负载工装的旋转机构
CN214291705U (zh) 一种轨道车辆牵引梁组焊工装
CN214492541U (zh) 一种基于车联网的嵌入安装式车载显示屏
CN211728935U (zh) 一种灯盘定位治具
CN210487231U (zh) 车辆照明装置的测试工装
CN208931447U (zh) 一种新型仪表管梁安装支架
CN220947440U (zh) 一种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安装横梁
CN219969808U (zh) 一种用于安装翼子板的安装支架总成
CN222512260U (zh) 一种仪表板管梁安装结构及商用车
CN221147414U (zh) 用于刮雨器安装座的检测安装装置
CN104949599A (zh) 一种汽车用焊装对中检具
CN210335005U (zh) 车载冰箱输送与安装一体式工装
CN221064984U (zh) 一种汽车前地板总成增焊夹具和生产线
CN215658782U (zh) 一种尾气后处理装置的铭牌焊接工装
CN104061720A (zh) 一种客车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
CN220127967U (zh) 一种用于驾驶室总成焊接的定位装置
CN107235016B (zh) 用于车辆的车顶装饰条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5279931U (zh) 翼子板安装支架的检测工具
CN219007986U (zh) 用于定位后盖与车身间隙的浮动定位装置及汽车后盖装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