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0972495A - 发光驱动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发光基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光驱动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发光基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72495A
CN110972495A CN201980000617.4A CN201980000617A CN110972495A CN 110972495 A CN110972495 A CN 110972495A CN 201980000617 A CN201980000617 A CN 201980000617A CN 110972495 A CN110972495 A CN 1109724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e
light
power
emitting
common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061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班圣光
曹占锋
王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972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724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subclasses H10B, H10F, H10H, H10K or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subclasses H10B, H10F, H10H, H10K or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7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subclasses H10B, H10F, H10H, H10K or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10H20/00
    • H01L25/075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subclasses H10B, H10F, H10H, H10K or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10H20/00 the devic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H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H20/00Individual 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10H2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H20/85Packages
    • H10H20/857Interconnections, e.g. lead-frames, bond wires or solder ba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5/16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H10B, H10D, H10F, H10H, H10K or H10N, e.g. forming hybrid circuits
    • H01L25/167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H10B, H10D, H10F, H10H, H10K or H10N, e.g. forming hybrid circuits comprising optoelectronic devices, e.g. LED, photodi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H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H20/00Individual 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10H2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H20/81Bodies
    • H10H20/815Bodies having stress relaxation structures, e.g. buffer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H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H20/00Individual 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10H2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H20/83Electrodes
    • H10H20/832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H10H20/835Reflective materi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12Electric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H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H20/00Individual 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10H20/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H20/03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H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H20/00Individual 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10H20/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H20/036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packages
    • H10H20/036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packages of inter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H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H20/00Individual 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10H2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H20/84Coatings, e.g. passivation layers or antireflective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H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H20/00Individual 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10H2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H20/85Packages
    • H10H20/855Optical field-shaping means, e.g. lenses
    • H10H20/856Reflect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发光驱动基板(100)、发光驱动基板的制作方法、发光基板(10)以及显示装置。该发光驱动基板(100)包括第一发光分区(110)、第二发光分区(120)、周边区域(102)、第一电源走线(115)和第二电源走线(125)。第一发光分区(110)包括第一公共电极(111),第二发光分区(120)包括第二公共电极(121);第一电源走线(115)包括与第一公共电极(111)电连接的第一端(1151)以及延伸至周边区域(102)且配置为用于电连接以接收第一电源电压的第二端(1152);第二电源走线(125)包括与第二公共电极(121)电连接的第一端(1251)以及延伸至周边区域(102)且配置为用于电连接以接收第一电源电压的第二端(1252);第一电源走线(115)的第一端(1151)和第二端(1152)之间的电阻等于第二电源走线(125)的第一端(1251)和第二端(1252)之间的电阻,且第一电源走线(115)的第一端(1151)和第二端(1152)之间的走线长度不等于第二电源走线(125)的第一端(1251)和第二端(1252)之间的走线长度。

Description

发光驱动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发光基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发光驱动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发光基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显示装置的对比度、亮度均匀性以及屏占比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和液晶面板,背光模组设置在液晶面板的非显示侧以为显示面板的显示操作提供光源。液晶面板包括偏光片、阵列基板、对置基板以及填充在由这两个基板之间的液晶分子层。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在阵列基板和对置基板之间的形成电场使液晶分子层中液晶分子偏转,偏转后的液晶分子配合偏光片可形成液晶光阀。由于液晶分子层本身并不发光,因此需要借助背光模组来实现显示功能。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亮度均匀性以及屏占比与背光模组的结构和性能相关。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驱动基板,其包括第一发光分区、第二发光分区、周边区域、第一电源走线和第二电源走线。所述第一发光分区包括第一公共电极,所述第二发光分区包括第二公共电极;所述第一电源走线包括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电连接的第一端以及延伸至所述周边区域且配置为用于电连接以接收第一电源电压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源走线包括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电连接的第一端以及延伸至所述周边区域且配置为用于电连接以接收所述第一电源电压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阻等于所述第二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阻,且所述第一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长度不等于所述第二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长度。
例如,在所述发光驱动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长度与所述第二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长度的比值,等于所述第一电源走线的走线宽度与所述第二电源走线的走线宽度的比值。
例如,在所述发光驱动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发光驱动基板还包括第三发光分区和第三电源走线。所述第三发光分区包括第三公共电极;所述第三电源走线包括与所述第三公共电极电连接的第一端以及延伸至所述周边区域且配置为用于电连接以接收所述第一电源电压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阻等于所述第一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阻;以及所述第一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长度、所述第二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长度以及所述第三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长度彼此不同。
例如,在所述发光驱动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电源走线的走线宽度、所述第二电源走线的走线宽度以及所述第三电源走线的走线宽度逐渐减小。
例如,在所述发光驱动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电源走线的走线宽度、所述第二电源走线的走线宽度以及所述第三电源走线的走线宽度呈等差数列减小。
例如,在所述发光驱动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发光驱动基板还包括第一对置电源走线和第二对置电源走线,所述第一发光分区还包括第一对置公共电极,所述第二发光分区还包括第二对置公共电极;所述第一对置电源走线包括与所述第一对置公共电极电连接的第一端以及延伸至所述周边区域且配置为用于电连接以接收第二电源电压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对置电源走线包括与所述第二对置公共电极电连接的第一端以及延伸至所述周边区域且配置为用于电连接以接收所述第二电源电压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对置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阻等于所述第二对置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阻,且所述第一对置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长度不等于所述第二对置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长度,所述第二电源电压低于所述第一电源电压。
例如,在所述发光驱动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发光分区包括多个第一电接触部以及多个第一对置电接触部,所述多个第一电接触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连接,所述多个第一对置电接触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对置公共电极连接;以及所述第二发光分区包括多个第二电接触部以及多个第二对置电接触部,所述多个第二电接触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连接,所述多个第二对置电接触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对置公共电极连接。
例如,在所述发光驱动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多个第一电接触部、所述多个第一对置电接触部、所述多个第二电接触部、所述多个第二对置电接触部、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所述第一对置公共电极、所述第二公共电极以及所述第二对置公共电极同层设置。
例如,在所述发光驱动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发光分区和所述第二发光分区在第一方向并列布置;以及所述第一电源走线、所述第二电源走线、所述第一对置电源走线以及所述第二对置电源走线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并列布置。
例如,在所述发光驱动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发光分区包括一个第一电接触部以及一个第一对置电接触部,所述一个第一电接触部的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连接,所述一个第一对置电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对置公共电极连接;以及所述第二发光分区包括一个第二电接触部以及一个第二对置电接触部,所述一个第二电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连接,所述一个第二对置电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对置公共电极连接。
例如,在所述发光驱动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发光驱动基板还包括衬底基板、第一绝缘层、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所述第一对置公共电极以及所述第二对置公共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所述第一电源走线、所述第二电源走线、所述第一对置电源走线和所述第二对置电源走线;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且包括所述第一过孔、第二过孔、第三过孔和第四过孔;以及所述第一电源走线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经由所述第一过孔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走线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经由所述第二过孔电连接,所述第一对置电源走线与所述第一对置公共电极经由所述第三过孔电连接,所述第二对置电源走线与所述第二对置公共电极经由所述第四过孔电连接。
例如,在所述发光驱动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层是采用第一导电层形成的,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金属层;以及所述第一导电层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金属层叠置的第一透明导电氧化层,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远离所述第二电极层的一侧。
例如,在所述发光驱动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二电极层是采用第二导电层形成的,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厚度。
例如,在所述发光驱动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二导电层还包括在设置在所述第二金属层的靠近所述第一电极层的第一辅助电极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金属层的远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第二辅助电极层。
例如,在所述发光驱动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二金属层与所述第一金属层均采用含铜金属制成;所述第一辅助电极层和所述第二辅助电极层均采用钼铌合金制成。
例如,在所述发光驱动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发光驱动基板还包括反射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反射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远离所述第二电极层一侧;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反射层之间。
例如,在所述发光驱动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反射层包括顺次设置的第三绝缘层、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第三金属层和第三透明导电氧化物层;以及相比于所述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三透明导电氧化物层更靠近所述第一电极层。
例如,在所述发光驱动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发光驱动基板还包括应力缓冲层和防护层。所述应力缓冲层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所述防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层和所述第一绝缘层之间。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光基板,其包括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驱动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分区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发光分区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元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电源走线的第一电源电压以发光,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元件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二电源走线的第一电源电压以发光。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基板。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光驱动基板的制作方法,所述发光驱动基板包括周边区域,所述方法包括:形成第一发光分区、第二发光分区、第一电源走线和第二电源走线。所述第一发光分区包括第一公共电极,所述第二发光分区包括第二公共电极;所述第一电源走线包括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电连接的第一端,以及延伸至所述周边区域用于电连接以接收第一电源电压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源走线包括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电连接的第一端,以及延伸至所述周边区域用于电连接以接收所述第一电源电压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阻等于所述第二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阻,且所述第一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长度不等于所述第二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长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1A是一种背光模组的平面示意图;
图1B示出了图1A所示的背光模组显示的图像的一个示例;
图2A是一种发光驱动基板;
图2B是图2A所示的发光驱动基板的局部区域的放大图;
图3是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光驱动基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发光驱动基板的局部区域的放大图;
图5A示出了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基板的一个局部区域的放大图;
图5B示出了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基板的另一个局部区域的放大图;
图6是图3所示的发光驱动基板的第一走线的放大图;
图7是图4所示的发光驱动基板的沿AA’线的截面图;
图8是图4所示的发光驱动基板的沿BB’线的截面图;
图9是图4所示的发光驱动基板的沿CC’线的截面图;
图10是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导电层的截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导电层的截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反射层的截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光驱动基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14是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基板的示意性框图;以及
图15是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一些背光模组中,背光模组包括多个(例如,几十颗)阵列排布的大尺寸发光二级管(LED),并且上述发光二级管不能被独立控制,例如,所有的发光二级管同时开启或同时关闭,由此无助于提高包括这些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的对比度。
本公开的发明人在研究中注意到,可以通过对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进行分区控制来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图1A示出了一种背光模组的平面示意图,图1B示出了图1A所示的背光模组显示的图像的一个示例。例如,如图1A所示,可以将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划分为多个分区550(参见图1A),并且,可以在显示过程中,使得背光模组的对应于待显示图像的黑色区域(也即,非信息区)的分区550不发光,以使得显示装置显示的图像的部分区域(对应于不发光的分区550的区域)的亮度为零(也即,可以实现绝对的黑色),由此可以提高包括该背光模组的该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例如,通过对背光模组进行分区控制,可以实现高动态范围(High-Dynamic Range,HDR)显示。
在一些背光模组中,背光模组的驱动走线设置在印刷电路板(PCB)上,然后再将LED安装到该PCB上,然而,该方案可能导致背光模组的厚度和成本较高。
在一些背光模组中,背光模组的驱动走线还可以设置在玻璃基板上,然后再将LED安装到该玻璃基板上。然而,本公开的发明人在研究中注意到,该方案可能会导致背光模组的驱动电路结构复杂,显示装置的屏占比较低、显示装置的亮度均匀性和显示质量较差等问题。下面结合图2A和图2B对上述问题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2A示出了一种发光驱动基板,该发光驱动基板可作为背光模组的部件用于显示装置中。如图2A所示,该发光驱动基板具有发光区域501以及位于发光区域501之外的周边区域502。发光区域501中设置有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分区510,且多个发光分区510沿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排列成多行和多列。
如图2A所示,每个发光分区510包括公共电极511(例如,阳极并联走线)和对置公共电极512(例如,阴极并联走线),并且,每个发光分区510对应于一根电源走线515(例如,阳极电源走线)和一根对置电源走线516(例如,阴极电压走线)。电源走线515包括与公共电极511电连接的第一端以及延伸至周边区域502且配置为用于电连接以接收第一电源电压的第二端;对置电源走线516包括与对置公共电极512电连接的第一端以及延伸至周边区域502且配置为用于电连接以接收第二电源电压的第二端。例如,发光驱动基板的所有电源走线515的第二端和所有对置电源走线516的第二端可以均设置在发光区域501的一侧(例如,图2A中的发光区域501的下侧)。
图2B是图2A所示的发光驱动基板的局部区域(虚线框区域)的放大图,为清楚起见,图2B还示出了设置在发光驱动基板的多个发光元件518(例如,无机或有机发光二级管),发光驱动基板用于控制多个发光元件518发光。
如图2B所示,每个发光分区510还包括多个焊盘513(例如,四个焊盘513)和多个对置焊盘514(例如,四个对置焊盘514),多个焊盘513的至少部分与公共电极511电连接,多个对置焊盘514的至少部分与对置公共电极512电连接。相邻的焊盘513用和对置焊盘514作为一个焊盘组驱动一个发光元件518发光,例如,焊盘组中的焊盘513与发光元件518的第一端(例如,阳极端)相连,焊盘组中的对置焊盘514与发光元件518的第二端(例如,阴极端)相连。如图2B所示,位于同一行的相邻的焊盘组彼此相连(串联),以使得所有的焊盘513均可以与公共电极511电连接,且使得所有的对置焊盘514均可以与对置公共电极512电连接。例如,位于发光分区510左上角的焊盘组的对置焊盘514与位于发光分区510右上角的焊盘组的焊盘513通过连接走线517彼此连接。在同一行的焊盘组彼此串联情况下,公共电极511与对置公共电极512之间的电压差ΔV分配给(例如,平均分配给)设置在同一行的焊盘组上的发光元件518,例如,图2B中每个发光元件518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压差约为ΔV/2。同一发光分区510中,由于位于不同行的焊盘513连接至同一公共电极511,且位于不同行的对置焊盘514连接至同一对置公共电极512,因此,设置在同一发光分区510的不同行的焊盘组上的发光元件518接收的电压差(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压差)例如相等。
在显示过程中,发光驱动基板可以根据待显示图像的信息,向每个发光分区510的公共电极511和对置公共电极512分别提供所需的第一电源电压和第二电源电压,上述第一电源电压和第二电源电压经由连接走线517传递到多个焊盘513和多个对置焊盘514上,以用于驱动多个发光元件518发光。例如,在待显示图像包括黑色区域(也即,非信息区)的情况下,可以使得对应的发光分区510接收的第一电源电压和第二电源电压的差值为零,以使得上述对应的发光分区510中的发光元件518不发光。
本公开的发明人注意到,图2A和图2B示出的发光驱动基板的多个电源走线515的宽度(在第二方向D2上的宽度)彼此相等,也即,图2A和图2B示出的发光驱动基板采用了等线宽的电源走线设计方案。由于多个电源走线515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长度不相等,因此,多个电源走线515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阻不相等,由此使得多个电源走线515引起的电压降也不相等。
例如,在一种12.3英寸的背光模组中,背光模组的发光驱动基板的近端电阻(也即,与位于图2A所示的最下方的发光分区510相连的电源走线515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阻)约为0.84欧姆,发光驱动基板的远端电阻(也即,与位于图2A所示的最上方的发光分区510相连的电源走线515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阻)约为3.16欧姆,也即,远端电阻与近端电阻的比值约为4,由此使得多个电源走线515引起的电压降的差异较大。
例如,如果向多个电源走线515施加相同的第一电源电压,由于多个电源走线515引起的电压降不相等,因此使得多个公共电极511接收的电压以及设置在不同发光分区510的发光元件518的第一极接收的电压不相同,并使得设置在不同发光分区510中的发光元件518的亮度(发射光线的强度)不相等(从图2A的上方至下方,亮度逐渐增加),由此使得包括该发光驱动基板的背光模组的出光亮度不均匀。又例如,在显示过程中,由于多个电源走线515引起的电压降不相等,因此,设置在不同发光分区510中的发光元件518的发光强度相比于预定发光强度的偏离的程度彼此不同,由此降低了包括该发光驱动基板的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甚至可能会导致显示异常。
例如,在尺寸更大的背光模组中,发光驱动基板的多个电源走线的走线长度的差异更大,等线宽走线设计方案导致的电压降的差异进一步增大,并因此使得包括该发光驱动基板的背光模组的出光亮度不均匀进一步增加,包括该发光驱动基板的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进一步降低。
本公开的发明人注意到,为抑制多个电源走线515引起的电压降不相等导致的背光模组的出光亮度不均匀的问题,可以在向多个电源走线515施加显示电压Vdata与补偿电压Vcomp的叠加值Vf(Vf=Vdata+Vcomp);此处,向每个电源走线515施加显示电压Vdata和与该电源走线515相连的发光分区510的亮度(与该电源走线515相连的发光分区510中的发光元件518的发射光线的强度)相匹配,向每个电源走线515施加的补偿电压Vcomp和与该电源走线515导致的电压降相匹配。由于多个电源走线515导致的电压降不同,因此,背光模组的驱动电路需要向不同的电源走线515施加不同的补偿电压Vcomp,由此增加了背光模组的驱动电路的尺寸以及结构复杂度,增加背光模组的成本以及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的边框尺寸,降低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的屏占比。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驱动基板、发光驱动基板的制作方法、发光基板以及显示装置。该发光驱动基板包括第一发光分区、第二发光分区、周边区域、第一电源走线和第二电源走线。第一发光分区包括第一公共电极,第二发光分区包括第二公共电极;第一电源走线包括与第一公共电极电连接的第一端以及延伸至周边区域且配置为用于电连接以接收第一电源电压的第二端;第二电源走线包括与第二公共电极电连接的第一端以及延伸至周边区域且配置为用于电连接以接收第一电源电压的第二端;第一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阻等于第二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阻,且第一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长度不等于第二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长度。
在一些示例中,通过使得第一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阻等于第二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阻,可以在无需向不同的电源走线施加不同的补偿电压情况下,提升包括发光驱动基板的发光基板的发光均匀度。因此,发光驱动基板的驱动电路的结构简单,发光驱动基板的周边区域的尺寸较小,由此降低了包括发光驱动基板的发光基板的成本和边框尺寸。
在一些示例中,通过使得第一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阻等于第二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阻,还可以降低电源走线和对置电源走线的线损、负载和面积,由此可以提升发光驱动基板的效率,并且可以在发光驱动基板上设置更多的走线和发光分区,进一步地提升包括该发光驱动基板的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下面通过几个示例对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发光驱动基板进行非限制性的说明,如下面所描述的,在不相互抵触的情况下这些具体示例中不同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从而得到新的示例,这些新的示例也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图3是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光驱动基板100的平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发光驱动基板100具有发光区域101以及位于发光区域101之外的周边区域102、多条电源走线和多条对置电源走线。发光区域101包括多个发光分区,例如,第一发光分区110、第二发光分区120、第三发光分区130等。多条电源走线包括第一电源走线115、第二电源走线125、第三电源走线135等;多条对置电源走线包括第一对置电源走线116、第二对置电源走线126以及第三对置电源走线136等。
如图3所示,第一发光分区110、第二发光分区120和第三发光分区130等多个发光分区按照预定方式(例如矩阵)布置于发光区域101中。例如,第一电源走线115、第二电源走线125和第三电源走线135等电源走线为阳极电源走线,第一对置电源走线116、第二对置电源走线126和第三对置电源走线136等对置电源走线为阴极电源走线。
例如,第一发光分区110、第二发光分区120和第三发光分区130沿第一方向D1并列布置,第一电源走线115、第二电源走线125、第三电源走线135、第一对置电源走线116、第二对置电源走线126以及第三对置电源走线136沿与第一方向D1交叉(例如,垂直)的第二方向D2并列布置。
图4示出了图3所示的发光驱动基板100的局部区域的放大图。图4示出了图3所示的第一发光分区110、第二发光分区120、第三发光分区130、第一电源走线115、第二电源走线125、第三电源走线135、第一对置电源走线116、第二对置电源走线126以及第三对置电源走线136的放大图。
如图4所示,第一发光分区110包括第一公共电极111、第一对置公共电极112、多个第一焊盘113、多个第一对置焊盘114以及第一连接走线117。例如,第一公共电极111可以实现为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走线(例如,阳极并联走线),第一对置公共电极112可以为实现为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走线(例如,阴极并联走线),第一连接走线117以为实现为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走线(例如,串联走线)。例如,阳极并联走线配置为将阳极电源走线上的第一电源电压传递给与阳极并联走线连接的焊盘(例如,所有与阳极并联走线直接连接的焊盘以及所有与阳极并联走线间接电连接的焊盘),阴极并联走线配置为将阴极电源走线上的第二电源电压传递给与阴极并联走线连接的对置焊盘(例如,所有与阴极并联走线直接连接的对置焊盘以及所有与阴极并联走线间接电连接的对置焊盘)。
如图4所示,多个第一焊盘113可与第一公共电极111电连接,多个第一对置焊盘114可与第一对置公共电极112电连接。例如,如图4所示,位于第一发光分区110最左侧的多个第一焊盘113与第一公共电极111直接电性连接,位于第一发光分区110最右侧的多个第一对置焊盘114与第一对置公共电极112直接电性连接。
例如,如图4所示,多个第一焊盘113和多个第一对置焊盘114可以分别形成多个第一焊盘组,每个第一焊盘组可以包括一个第一焊盘113和一个第一对置焊盘114,每个第一焊盘组中的第一焊盘113和第一对置焊盘114彼此间隔设置且电绝缘。在图4A所示的示例中,位于同一行的相邻的第一焊盘组通过第一连接走线117彼此相连(例如,串联),以使得所有的焊盘均可以与公共电极电连接,且使得所有的对置焊盘均可以与对置公共电极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图4示出的多个第一焊盘组的排布方式(也即,排列4×3阵列的12个第一焊盘组,且每行的四个第一焊盘组彼此串联)仅为示例,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每个第一发光分区的第一焊盘组的排布方式也可以为4×1的阵列,即四个第一焊盘组彼此并联,也可以为1×4的阵列,即四个第一焊盘组彼此串联,当然,每个第一发光分区的第一焊盘组的排布方式还可以为5×4、4×4、3×3、2×2和1×1。
如图4所示,第二发光分区120包括第二公共电极121、第二对置公共电极122、多个第二焊盘123、多个第二对置焊盘124以及第二连接走线127,多个第二焊盘123可与第二公共电极121电连接,多个第二对置焊盘124可与第二对置公共电极122电连接。例如,如图4所示,多个第二焊盘123和多个第二对置焊盘124可以分别形成多个第二焊盘组。
如图4所示,第三发光分区130包括第三公共电极131、第三对置公共电极132、多个第三焊盘133、多个第三对置焊盘134以及第三连接走线137,多个第三焊盘133与第三公共电极131电连接,多个第三对置焊盘134与第三对置公共电极132电连接。例如,如图4所示,多个第三焊盘133和多个第三对置焊盘134可以分别形成多个第三焊盘组。
例如,第二发光分区120和第三发光分区130可参照第一发光分区110进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焊盘还可以采用其它使用的具有电连接功能的电接触部替代,此处不再赘述。
图5A示出了包括该发光驱动基板的发光基板的一个局部区域的示意图。图5A示出了第一发光分区110以及设置在第一发光分区110上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118。
如图5A和图4所示,第一发光分区110的第一焊盘组中的第一焊盘113与第一发光元件118的第一端(例如,阳极端)相连,第一焊盘组中的第一对置焊盘114与第一发光元件118的第二端(例如,阴极端)相连。因此,第一发光元件118的第一端可接收经由第一电源走线115和第一公共电极111传输的第一电源电压,第一发光元件118的第二端可接收经由第一对置电源走线116和第一对置公共电极112传输的第二电源电压,由此第一发光元件118可以根据第一电源电压和第二电源电压的取值发射对应强度的光线。
例如,第一电源电压和第二电源电压配置为在工作时驱动设置在发光分区(例如,第一发光分区和第二发光分区)的发光元件发光。
图5B示出了包括该发光驱动基板的发光基板的另一个局部区域的示意图。图5B示出了第二发光分区120以及设置在第二发光分区120上的多个第二发光元件128。
如图5B和图4所示,第二发光分区120的第二焊盘组中的第二焊盘123与第二发光元件128的第一端(例如,阳极端)相连,第二焊盘组中的第二对置焊盘124与第二发光元件128的第二端(例如,阴极端)相连。例如,各发光元件例如通过焊接、粘结(使用导电胶)等方式安装在对应的焊盘组上。因此,第二发光元件128的第一端可接收经由第二电源走线125(参见图4)和第二公共电极121传输的第一电源电压,第二发光元件128的第二端可接收经由第二对置电源走线126(参见图4)和第二对置公共电极122传输的第二电源电压,由此第二发光元件128可以根据第一电源电压和第二电源电压的取值发射对应强度的光线。
例如,第三发光分区130和第四发光分区181中可分别设置第三发光元件和第四发光元件,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118和第二发光元件128等)可以为有机发光二级管或无机发光二级管,例如可以发白光(例如用于背光模组的情形),或者例如可以发红光(R)、绿光(G)、蓝光(B)等(例如用于显示装置的情形)。例如,在发光元件实现为无机发光二级管情况下,发光元件可以为次毫米发光二级管(Mini LED)或微LED(Mirco LED),此处,次毫米发光二级管是指尺寸介于100微米-1000微米之间的发光二级管,微LED是指的尺寸小于100微米的发光二级管。本公开的实施例对于发光元件的类型和尺寸不作限制。
在一些示例,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每个发光分区可以仅设置一个电接触部和一个对置电接触部,对应地,每个发光分区仅设置一个发光元件,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通过设置公共电极(例如,第一公共电极111和第二公共电极121)、对置公共电极(例如,第一对置公共电极112和第二对置公共电极122)、连接走线(例如,第一连接走线117和第二连接走线127),可以使得每个发光分区可用于驱动多个发光元件。由此,可以在发光基板的尺寸和亮度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电源走线和对置电源走线的数目,提升不同的发光分区之间的亮度差异的最大值(例如,每个发光元件的最大亮度与每个发光分区中发光元件的数目的乘积)。因此,还可以使得包括该发光驱动基板100的发光基板具有更大的尺寸,使得包括该发光驱动基板100的显示装置具有更大的尺寸和对比度。
例如,在同一行焊盘组彼此串联情况下,公共电极与对置公共电极之间的电压差ΔV分配给(例如,平均分配给)设置在同一行的焊盘组上的发光元件,例如,图5A中每个发光元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压差约为ΔV/4。例如,同一发光分区中,由于位于不同行的焊盘连接至同一公共电极,且位于不同行的对置焊盘连接至同一对置公共电极,因此,设置在同一发光分区的不同行的焊盘组上的发光元件接收的电压差(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压差)例如相等。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电源走线115包括与第一公共电极111电连接的第一端1151以及延伸至周边区域102且配置为用于电连接以接收第一电源电压的第二端1152;第二电源走线125包括与第二公共电极121电连接的第一端1251以及延伸至周边区域102且配置为用于电连接以接收第一电源电压的第二端1252;第三电源走线135包括与第三公共电极131电连接的第一端1351以及延伸至周边区域102且配置为用于电连接以接收第一电源电压的第二端1352。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对置电源走线116包括与第一对置公共电极112电连接的第一端1161以及延伸至周边区域102且配置为用于电连接以接收第二电源电压的第二端1162;第二对置电源走线126包括与第二对置公共电极122电连接的第一端1261以及延伸至周边区域102且配置为用于电连接以接收第二电源电压的第二端1262;第三对置电源走线136包括与第三对置公共电极132电连接的第一端1361以及延伸至周边区域102且配置为用于电连接以接收第三电源电压的第二端1362。
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电源走线115的第二端1152、第二电源走线125的第二端1252、第三电源走线135的第二端1352、第一对置电源走线116的第二端1162、第二对置电源走线126的第二端1262以及第三对置电源走线136的第二端1362均设置在发光区域101的一侧(例如,图3中发光区域101的下侧)。例如,如图3所示,发光驱动基板100还包括驱动电路190,该驱动电路190例如与电子装置(例如,显示装置)的系统电源连接,用于为发光区域施加发光驱动电压(例如,第一电源电压、第二电源电压)。驱动电路190以及多个电源走线的第二端设置在发光区域101的同一侧(例如,图3中发光区域101的下侧)。
例如,如图3所示,驱动电路190包括多个第一电源电压端191和多个第二电源电压端192。多个第一电源电压端191分别与多个电源走线(例如,第一电源走线115、第二电源走线125和第三电源走线135)相连,并配置为向多个电源走线施加对应的第一电源电压;多个第二电源电压端192分别与多个对置电源走线(例如,第一对置电源走线116、第二对置电源走线126和第三对置电源走线136)相连,并配置为向多个对置电源走线施加对应的第二电源电压。例如,第二电源电压低于第一电源电压。例如,向第一对置电源走线116施加的第二电源电压低于向第一电源走线115施加的第一电源电压。例如,第一电源电压可以为正电压。例如,第二电源电压端192可以接地,也即,第二电源电压端192向对置电源走线施加的第二电源电压可以为零伏。
例如,多个第一电源电压端191向第一电源走线115、第二电源走线125和第三电源走线135施加的第一电源电压以及多个第二电源电压端192向第一对置电源走线116、第二对置电源走线126和第三对置电源走线136施加的第二电源电压可以分别由第一发光分区110的发光亮度、第二发光分区120的发光亮度以及第三发光分区130的发光亮度确定。例如,多个第一电源电压端191向第一电源走线115、第二电源走线125和第三电源走线135施加的第一电源电压可以相同或不同,多个第二电源电压端192向第一对置电源走线116、第二对置电源走线126和第三对置电源走线136施加的第二电源电压可以相同或不同,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第一电源走线115的第一端1151和第二端1152之间的电阻,第二电源走线125的第一端1251和第二端1252之间的电阻,以及第三电源走线135的第一端1353和第二端1352之间的电阻彼此相等。也即,图3和图4示出的发光驱动基板采用等电阻电源走线设计方案。在发光驱动基板采用等电阻电源走线设计方案的情况下,第一电源走线115导致的电压降、第二电源走线125导致的电压降以及第三电源走线135导致的电压降彼此相同。
例如,当第一电源走线115接收的第一电源电压,第二电源走线125接收的第一电源电压以及第三电源走线135接收的第一电源电压彼此相同时,由于第一电源走线115的第一端1151和第二端1152之间的电阻,第二电源走线125的第一端1251和第二端1252之间的电阻彼此相等,第一公共电极111接收的电压,第二公共电极121接收的电压以及第三公共电极131接收的电压彼此相同。当第一公共电极111接收的电压,第二公共电极121接收的电压以及第三公共电极131接收的电压彼此相同时,设置在第一发光分区110的第一发光元件118的发光强度,设置在第二发光分区120的第二发光元件128的发光强度以及设置在第三发光分区130的第三发光元件的发光强度之间的差异降低(例如,发光强度的差异降低至零),并因此可以在无需向不同的电源走线施加不同的补偿电压情况下,提升包括图3示出的发光驱动基板100的发光基板的发光均匀度。因此,图3示出的发光驱动基板100的驱动电路190的结构简单,发光驱动基板100的周边区域102的尺寸较小,由此降低了包括图3示出的发光驱动基板100的发光基板的成本和边框尺寸。
例如,本公开的发明人在研究中还注意到,相比于等线宽的电源走线设计,等电阻的电源走线设计还可以降低电源走线的面积以及电源走线的线损(例如,走线导致的功率损耗)和负载。下面结合65英寸的显示装置(具备4K分辨率)的发光驱动基板100和背光模组做示例性说明。
例如,该65英寸的显示装置的分辨率为3840×2160,色域为80%(BT2020标准),对比度为2百万:1,光学距离(例如,工作距离)为5米,标称亮度为800尼特,最大亮度(也即,过驱动亮度)为2000尼特;发光驱动基板的发光分区数目为1536(48×32),每个发光分区中可设置12个第一发光元件118,行方向上相邻的第一发光元件118的中心间距(Pitch)约为7.44毫米,列方向上相邻的第一发光元件118的中心间距(Pitch)约为8.37毫米。例如,12个第一发光元件118形成4×3的第一发光元件阵列,位于同一行的第一发光元件118顺次串联,位于不同行的第一发光元件118彼此并联。
例如,对于上述65英寸的显示装置,在显示装置的发光驱动基板100采用等线宽走线设计方案的情况下,多个电源走线(含铜金属走线)的近端电阻和远端电阻分别约为0.4欧姆和4.24欧姆,多个电源走线的电阻差值的最大值约为3.84欧姆,这因此导致多个电源走线导致的电压降差值的最大值约为1伏,多个电源走线的电阻和多个对置电源走线的总体走线损耗约约为19.5瓦特,背光模组的效率约为91%。例如,多个电源走线的平均线宽约为729微米。此处,背光模组的效率是指驱动电路190提供的功率中未被电源走线和对置电源走线损耗而传递到公共电极和对置公共电极上用于驱动发光元件的部分。
例如,对于上述65英寸的显示装置,在显示装置的发光驱动基板100采用等电阻走线设计方案且多个电源走线的宽度呈等差数列变化的情况下,多个电源走线的电阻和多个对置电源走线的电阻均约为1.03欧姆,多个电源走线的电阻和多个对置电源走线的总体走线损耗约为9.62瓦特,背光模组的效率为98.2%,由此可见等电阻走线设计方案可以降低电源走线和对置电源走线的线损和负载,并以此可以提升发光驱动基板100的效率。例如,发光驱动基板100包括16个驱动电路(驱动器),且每个驱动电路向部分电源走线和对置电源走线提供驱动电压,每个驱动电路提供的驱动电压约为11.64伏。例如,电源走线的厚度约为38.97微米。例如,多个电源走线的最小宽度和最大宽度分别为12.5微米和400.6微米,由此可以见,等电阻走线设计方案可以降低多个电源走线和多个对置电源走线的面积(例如,多个电源走线和多个对置电源走线在平行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的平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之和),此种情况下,可以在发光驱动基板100上设置更多的走线和发光分区,由此可以减小每个发光分区驱动的发光元件的数目以及发光分区的尺寸,并因此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包括该发光驱动基板100的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例如,图6是图3所示的发光驱动基板100的第一电源走线115的放大图。如图6所示,第一电源走线115包括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一部分1153以及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二部分1154。例如,第一电源走线115的第一部分1153具有均一的宽度(在第二方向D2上的宽度)和厚度(在垂直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的方向上的厚度)。第一电源走线115的第二部分1154也具有均一的宽度(在第一方向D1上的宽度)和厚度(在垂直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的方向上的厚度)。并且,第一电源走线115的第一部分1153的宽度等于第一电源走线115的第二部分1154的宽度,第一电源走线115的第一部分1153的厚度等于第一电源走线115的第二部分1154的厚度。
如图6所示,第一电源走线115的第一部分1153具有中轴线1155(中轴线1155沿第一方向D1延伸),第一电源走线115的第二部分1154具有中轴线1156(中轴线1156沿第二方向D2延伸)。第一部分1153的中轴线1155和第二部分1154的中轴线1156在相交点1157相交。例如,第一电源走线115的第一端1151和第二端1152之间具有第一走线长度,中轴线1155在第一电源走线115的第一端1151与相交点1157之间具有第二走线长度,中轴线1156在第一电源走线115的第二端1152与相交点1157之间具有第三走线长度,这里第一走线长度为第二走线长度和第三走线长度之和。例如,在第一电源走线115还包括其它部分或者第一电源走线115为其它形状的情况下,第一电源走线115可以为第一电源走线115的中轴线从第一电源走线115的第一端1151延伸至第一电源走线115的第二端1152的延伸长度。例如,发光驱动基板100的其它电源走线(例如,第二电源走线125、第三电源走线135、第一对置电源走线116、第二对置电源走线126和第三电源对置走线)的走线长度具有类似的定义,不再赘述。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电源走线115的第一端1151和第二端1152之间的走线长度,第二电源走线125的第一端1251和第二端1252之间的走线长度,以及第三电源走线135的第一端1353和第二端1352之间的走线长度彼此不同(例如,逐渐减小)。例如,第一电源走线115的第一端1151和第二端1152之间的走线长度,第二电源走线125的第一端1251和第二端1252之间的走线长度,以及第三电源走线135的第一端1353和第二端1352之间的走线长度呈等差数列减小。也即,第一电源走线115的第一端1151和第二端1152之间的走线长度与第二电源走线125的第一端1251和第二端1252之间的走线长度之间的差值,等于第二电源走线125的第一端1251和第二端1252之间的走线长度与第三电源走线135的第一端1353和第二端1352之间的走线长度之间的差值。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电源走线115的走线宽度、第二电源走线125的走线宽度,以及第三电源走线135的走线宽度彼此不同(例如,逐渐降低)。例如,第一电源走线115的走线宽度、第二电源走线125的走线宽度以及第三电源走线135的走线宽度呈等差数列减小。也即,第一电源走线115的走线宽度和第二电源走线125的走线宽度之间的差值,等于第二电源走线125的走线宽度和第三电源走线135的走线宽度之间的差值。例如,通过使得第一电源走线115、第二电源走线125和第三电源走线135的走线长度以及走线宽度分别呈等差数列减小,可以使得第一电源走线115、第二电源走线125和第三电源走线135的走线长度和宽度的变化更为均匀,由此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发光驱动基板100的性能。
例如,电源走线(例如,第一至第三电源走线115-135、第一至第三对置电源走线116-13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阻R表达如下:
R=R0×L/(W×H)。
此处,L为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长度,W为电源走线的走线宽度,H为电源走线的厚度,R0为常数。
如图6所示,多个电源走线(第一电源走线115、第二电源走线125和第三电源走线135)的第一部分以及多个对置电源走线(第一对置电源走线116、第二对置电源走线126以及第三对置电源走线136)的第一部分沿第二方向D2并列布置;多个电源走线(第一电源走线115、第二电源走线125和第三电源走线135)的第二部分以及多个对置电源走线(第一对置电源走线116、第二对置电源走线126以及第三对置电源走线136)的第二部分沿第一方向D2并列布置。
例如,在第一电源走线115的厚度、第二电源走线125的厚度以及第三电源走线135的厚度彼此相等的情况下,当第一电源走线115的第一端1151和第二端1152之间的走线长度与第二电源走线125的第一端1251和第二端1252之间的走线长度的比值,等于第一电源走线115的第一端1151和第二端1152之间的走线宽度与第二电源走线125的第一端1251和第二端1252之间的走线宽度的比值时,第一电源走线115的第一端1151和第二端1152之间的电阻等于第二电源走线125的第一端1251和第二端1252之间的电阻;当第三电源走线135的第一端1353和第二端1352之间的走线长度与第二电源走线125的第一端1251和第二端1252之间的走线长度的比值,等于第一电源走线115的第三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宽度与第二电源走线125的第一端1251和第二端1252之间的走线宽度的比值时,第三电源走线135的第一端1353和第二端1352之间的电阻等于第二电源走线125的第一端1251和第二端1252之间的电阻。
例如,第一对置电源走线11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阻,第二对置电源走线12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阻,以及第三对置电源走线13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阻也可以彼此相等。由此,这使得第一对置电源走线116导致的电压降、第二对置电源走线126导致的电压降以及第三对置电源走线136导致的电压降彼此相同,并因此使得设置在第一发光分区110的第一发光元件118的发光强度,设置在第二发光分区120的第二发光元件128的发光强度以及设置在第三发光分区130的第三发光元件的发光强度之间的差异进一步降低(例如,发光强度的差异降低至零),并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包括图3示出的发光驱动基板100的发光基板的发光均匀度。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对置电源走线11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长度,第二对置电源走线12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长度,以及第三对置电源走线13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长度彼此不同(例如,逐渐减小)。例如,第一对置电源走线11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长度,第二对置电源走线12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长度,以及第三对置电源走线13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长度呈等差数列减小。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对置电源走线116的走线宽度、第二对置电源走线126的走线宽度,以及第三对置电源走线136的走线宽度彼此不同(例如,逐渐降低)。例如,第一对置电源走线116的走线宽度、第二对置电源走线126的走线宽度,以及第三对置电源走线136的走线宽度呈等差数列减小。例如,通过使得第一对置电源走线116、第二对置电源走线126和第三对置电源走线136的走线长度以及走线宽度呈等差数列减小,可以使得第一对置电源走线116、第二对置电源走线126和第三对置电源走线136的走线长度和宽度的变化更为均匀,由此可以进一步提升发光驱动基板100的性能。
例如,在第一对置电源走线116的厚度、第二对置电源走线126的厚度以及第三对置电源走线136的厚度彼此相等的情况下,当第一对置电源走线11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长度与第二对置电源走线12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长度的比值,等于第一对置电源走线11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宽度与第二对置电源走线12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宽度的比值时,第一对置电源走线11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阻等于第二对置电源走线12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阻;当第三对置电源走线13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长度与第二对置电源走线12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长度的比值,等于第一对置电源走线116的第三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宽度与第二对置电源走线12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宽度的比值时,第三对置电源走线13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阻等于第二对置电源走线12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阻。
如图3所示,发光驱动基板100还可以包括更多的发光分区(例如,第四发光分区181)、更多的电源走线(例如,第四电源走线182)以及更多的对置电源走线(例如,第四对置电源走线183)。这些其它发光分区、其它电源走线和其它对置电源走线的具体设置方式可以参见第一发光分区110、第一电源走线115和第一对置电源走线116,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楚起见,图3所示的发光驱动基板100仅示出了一列发光分区,但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发光驱动基板100可以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分区,且多个发光分区沿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排列为多行和多列,此时,多个发光分区的排布方式类似于图2A示出的多个发光分区的排布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该发光驱动基板100为多层结构,例如通过多层印刷电路板等多种方式实现。在该多层结构中,例如,多个第一焊盘113、多个第一对置焊盘114、多个第二焊盘123、多个第二对置焊盘124、多个第三焊盘133、多个第三对置焊盘134、第一公共电极111、第一对置公共电极112、第二公共电极121、第二对置公共电极122、第三公共电极131以及第三对置公共电极132同层设置。例如,第一电源走线115、第二电源走线125、第三电源走线135、第一对置电源走线116、第二对置电源走线126以及第三对置电源走线136同层设置。
图7、图8和图9分别示出了图4所示的示例性发光驱动基板100的沿AA’线、BB’线和CC’线的截面图。如图7-图9所示,发光驱动基板100包括在第三方向D3上顺次设置的衬底基板141、应力缓冲层142、第二电极层150、第一绝缘层143、第一电极层160、第二绝缘层144和反射层170。第三方向D3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交叉(例如,垂直)。
例如,衬底基板141可以是玻璃基板、石英基板、塑料基板(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板)或者由其它适合的材料制成的基板,可以制备得更加轻薄,因此可降低该发光驱动基板100的厚度和制作成本。
如图7-图9所示,第一电极层160包括多个第一焊盘113、多个第一对置焊盘114、多个第二焊盘123、多个第二对置焊盘124、多个第三焊盘133、多个第三对置焊盘134、第一公共电极111、第一对置公共电极112、第二公共电极121、第二对置公共电极122、第三公共电极131以及第三对置公共电极132。第二电极层150包括第一电源走线115、第二电源走线125、第三电源走线135、第一对置电源走线116、第二对置电源走线126以及第三对置电源走线136。在一些示例中,如图8所示,在将第二绝缘层144形成在第一电极层160至上时,用于形成第二绝缘层144的材料可以填充在焊盘和对应的对置焊盘之间的间隙内,上述填充在焊盘和对应的对置焊盘之间的间隙内用于形成第二绝缘层144的材料例如可以作为第二绝缘层144的一部分。在另一些示例中,在最终的发光基板产品中,焊盘和对应的对置焊盘之间的间隙内还可以不包括用于形成第二绝缘层144的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为清楚起见,图7-图9所示的第一至第三电源走线115-135以及第一至第三对置电源走线116-136的截面形状为矩形,但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第一至第三电源走线115-135以及第一至第三对置电源走线116-136的截面形状还可以为梯形,此种情况下,第一至第三电源走线115-135以及第一至第三对置电源走线116-136的走线宽度为梯形的下底边的长度(也即,梯形的一组平行的边中的边长较长的边的长度)。
如图7-图9所示,第一绝缘层143包括第一过孔1431、第二过孔1432、第三过孔1433、第四过孔1434、第五过孔1435和第六过孔1436。第一电源走线115与第一公共电极111经由第一过孔1431电连接,第二电源走线125与第二公共电极121经由第二过孔1432电连接,第三电源走线135与第三公共电极131经由第五过孔1435电连接;第一对置电源走线116与第一对置公共电极112经由第三过孔1433电连接,第二对置电源走线126与第二对置公共电极122经由第四过孔1434电连接,第三对置电源走线136与第三对置公共电极132经由第六过孔1436电连接。
例如,第一绝缘层143可以为树脂。例如,第二绝缘层144可以采用无机或有机材料形成。例如,第二绝缘层144可以采用有机树脂、氧化硅(SiOx)、氧氮化硅(SiNxOy)或者氮化硅(SiNx)形成。
图10示出了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导电层151的截面示意图。图11示出了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导电层161的截面示意图。
例如,第二电极层150采用第二导电层151形成,也即,第一至第三电源走线115-135以及第一至第三对置电源走线116-136均可以采用第二导电层151形成。
例如,第一电极层160可以采用第一导电层161形成,也即,第一至第三焊盘113-133、第一至第三对置焊盘114-134、第一至第三公共电极111-131、第一至第三对置公共电极112-132均可以采用第一导电层161形成。
如图10所示,第二导电层151包括第二金属层152,且第二导电层151还包括在设置在第二金属层152的靠近第一电极层160的第一辅助电极层153以及设置在第二金属层152的远离第一电极层160的第二辅助电极层154。
如图11所示,第一导电层161包括第一金属层162,且第一导电层161还包括与第一金属层162叠置的第一透明导电氧化层163,第一透明导电氧化层163位于第一金属层162的远离第二电极层150的一侧。例如,第一透明导电氧化层163用于防止第一金属层162被氧化,由此可以提升发光驱动基板100的性能以及鲁棒性。例如,第一透明导电氧化层163可以由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制成。
例如,第二金属层152与第一金属层162均采用含铜金属制成(例如,均采用铜金属制成),由此可以在满足成本要求的情况下获得所需的电导率,并因此使得电源走线(例如,第一至第三电源走线115-135)和/或对置电源走线(例如,第一至第三对置电源走线116-136)可以承载更大的驱动电流,进而可以提升发光驱动基板100的应用范围,例如,使得发光驱动基板100可用于更大尺寸的发光基板中。
例如,第二金属层152的厚度可以大于第一金属层162的厚度,由此使得电源走线(第一至第三电源走线115-135)和对置电源走线(第一至第三对置电源走线116-136)相比于公共电极(第一至第三公共电极111-131)和对置公共电极(第一至第三对置公共电极112-132)能够承载更大的驱动电流,而不会使得电源走线和对置电源走线上的温度增加明显大于公共电极和对置公共电极的温度增加。
例如,第一辅助电极层153和第二辅助电极层154均采用钼铌合金(MoNb)制成。例如,第一辅助电极层153和第二辅助电极层154用于提升第二金属层152(含铜金属层)与其他膜层的粘附力以及防止第二金属层152(含铜金属)被氧化,由此可以提升发光驱动基板100的性能以及鲁棒性。
例如,应力缓冲层142的材料包括产生压应力的材料,并且应力缓冲层142用于平衡第二金属层152(含铜金属层)产生的拉应力。例如应力缓冲层142的材料可包括氮化硅(SiNx)。例如,应力缓冲层142可由氮化硅(SiNx)制成。例如,当铜层的厚度为约
Figure BDA0002058013900000241
时,应力缓冲层142可采用厚度为约
Figure BDA0002058013900000242
的氮化硅(SiNx)。例如,厚度为约
Figure BDA0002058013900000243
的铜层产生的应力为约250Mpa,而应力缓冲层142产生的应力为约-200Mpa,铜层和应力缓冲层142的应力抵消后,总应力只剩下约50Mpa。
图12示出了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反射层170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2所示,反射层170可以包括在第三方向D3上顺次设置的第三绝缘层171、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2、第三金属层173和第三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4,并且相比于第三绝缘层171,第三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4更靠近第一电极层160。例如,发光驱动基板100包括出光侧(例如,图7中的上侧),反射层170可用于反射源于第一发光元件118的朝向背离出光侧方向传输的光线,并使得反射光朝向出光侧传输,由此可以提升包含该发光驱动基板100的发光基板的出光效率。
例如,第三金属层173可以由含银(Ag)金属层制成(例如,由Ag金属层制成)。例如,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2和第三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4可用于防止第三金属层173被氧化,例如,防止第三金属层173在第一发光元件118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焊盘和对置焊盘焊接过程中被氧化,由此可以提升发光驱动基板100的性能以及鲁棒性。例如,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2和第三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4可以由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制成。
本公开的发明人在研究中注意到,设置在第三金属层173的远离第二金属层152一侧的第三绝缘层171可以提升反射层170的反射率,并因此可以提升包含该发光驱动基板100的发光基板的出光效率。例如,第三绝缘层171可以由氮化硅(SiNx)制成。
例如,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在第一绝缘层143采用树脂制成的情况下,发光驱动基板100还可以包括防护层(图中未示出),且防护层设置在第二电极层150和第一绝缘层143之间。上述防护层用于防止电源走线和对置电源走线被树脂污染。例如,防护层可由氮化硅(SiNx)制成。
在一些示例中,发光驱动基板100还可以包括在第三方向D3上顺次设置的衬底基板141、第二电极层150、第一绝缘层143、第一电极层160、第二绝缘层144和反射层170,第二电极层150和第一电极层160分别仅包括铜金属层,上述相邻的膜层之间未设置其它膜层,由此相邻的膜层彼此接触。例如,第二电极层150的第三方向上的两侧别与衬底基板141和第一绝缘层143直接接触。
图13示出了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光驱动基板,图13示出的发光驱动基板与图3示出的发光驱动基板类似,在此仅阐述两者不同之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3和图13所示,图13示出的发光驱动基板与图3示出的发光驱动基板的区别包括以下三点。
首先,图13示出的示例性发光驱动基板仅包括四条对置电源走线,也即,与第一发光分区110至第4N+1发光分区211相连的第一对置电源走线116,与第二发光分区120至第4N+2发光分区212相连的第二对置电源走线126,与第三发光分区130至第4N+3发光分区213相连的第三对置电源走线136,以及与第四发光分区至第4N+4发光分区214相连的第四对置电源走线182,此处,N为正整数。
其次,发光驱动基板还包括第一电源连接走线201、第二电源连接走线202、第三电源连接走线203和第四电源连接204走线,第一发光分区110和第4N+1发光分区211经由第一电源连接走线201与第一对置电源走线116相连,第二发光分区120和第4N+2发光分区212经由第二电源连接走线202与第二对置电源走线126相连,第三发光分区130和第4N+3发光分区213经由第三电源连接走线203与第三对置电源走线136相连,第四发光分区和第4N+1发光分区214经由第四电源连接走线204与第四对置电源走线183相连。
此外,第一电源连接走线201、第二电源连接走线202、第三电源连接走线203和第四电源连接走线204具有相同的宽度。
例如,通过设置第一电源连接走线201、第二电源连接走线202、第三电源连接走线203和第四电源连接走线204,可以使得第一对置电源走线116、第二对置电源走线126、第三对置电源走线136和第四对置电源走线183分别与N个发光分区相连;此种情况下,可以减小对置电源走线的设置数目,并可以在发光驱动基板100上设置更多的电源走线和发光分区,因此可以减小每个发光分区驱动的发光元件的数目以及发光分区的尺寸,进一步地提升包括该发光驱动基板100的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图13示出的发光驱动基板的不限于设置四根对置电源走线,且每根对置电源走线不限于与N个发光分区相连,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发光驱动基板还可以设置其它数目的(例如,5个或3个)对置电源走线,并且与不同的对置电源走线相连的发光分区数目可以相等或不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对置电源走线接收的第二电压较低时(例如,零伏),图3示出的发光驱动基板的对置电源走线也可以采用等线宽设计。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光基板,其包括本公开的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驱动基板以及设置在第一发光分区中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和设置在第二发光分区中的多个第二发光元件。该发光基板可以实现为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或者显示面板,并且该背光模组可以用于例如液晶显示装置。
图14示出了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基板。如图14所示,该发光基板包括本公开的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驱动基板100。例如,该发光基板还包括设置多个发光分区上的多个发光元件。参考如图5A所示,该发光基板还包括在第一发光分区中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和设置在第二发光分区中的多个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接触部连接,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对置电接触部连接,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电接触部连接,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对置电接触部连接。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5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本公开的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基板10。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和设置在该液晶面板的非显示侧的背光模组,该液晶面板包括阵列基板与对置基板,二者彼此对置以形成液晶盒,在液晶盒中填充有液晶材料。该对置基板例如为彩膜基板。该背光模组包括前述发光基板,例如可以用于实现HDR调光以用于显示操作。该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具有更均匀的背光亮度,具有更好的显示对比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显示装置为LED显示装置,包括前述发光基板,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多个子像素,每个子像素例如包括一个发光元件,其可以例如用于发出红光(R)、绿光(G)和蓝光(B)。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光驱动基板的制作方法,所述发光驱动基板包括周边区域,所述方法包括:形成第一发光分区、第二发光分区、第一电源走线和第二电源走线。所述第一发光分区包括第一公共电极,所述第二发光分区包括第二公共电极;所述第一电源走线包括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电连接的第一端,以及延伸至所述周边区域用于电连接以接收第一电源电压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源走线包括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电连接的第一端,以及延伸至所述周边区域用于电连接以接收所述第一电源电压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阻等于所述第二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阻,且所述第一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长度不等于所述第二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长度。
例如,第一发光分区、第二发光分区、第一电源走线和第二电源走线的具体设置方式可以参见发光驱动基板,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公开实施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公开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公开要求保护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20)

1.一种发光驱动基板,包括第一发光分区、第二发光分区、周边区域、第一电源走线和第二电源走线,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分区包括第一公共电极,所述第二发光分区包括第二公共电极;
所述第一电源走线包括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电连接的第一端以及延伸至所述周边区域且配置为用于电连接以接收第一电源电压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电源走线包括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电连接的第一端以及延伸至所述周边区域且配置为用于电连接以接收所述第一电源电压的第二端;以及
所述第一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阻等于所述第二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阻,且所述第一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长度不等于所述第二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驱动基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长度与所述第二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长度的比值,等于所述第一电源走线的走线宽度与所述第二电源走线的走线宽度的比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驱动基板,还包括第三发光分区和第三电源走线,
其中,所述第三发光分区包括第三公共电极;
所述第三电源走线包括与所述第三公共电极电连接的第一端以及延伸至所述周边区域且配置为用于电连接以接收所述第一电源电压的第二端;
所述第三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阻等于所述第一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阻;以及
所述第一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长度、所述第二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长度以及所述第三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长度彼此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驱动基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源走线的走线宽度、所述第二电源走线的走线宽度以及所述第三电源走线的走线宽度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驱动基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源走线的走线宽度、所述第二电源走线的走线宽度以及所述第三电源走线的走线宽度呈等差数列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发光驱动基板,还包括第一对置电源走线和第二对置电源走线,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分区还包括第一对置公共电极,所述第二发光分区还包括第二对置公共电极;
所述第一对置电源走线包括与所述第一对置公共电极电连接的第一端以及延伸至所述周边区域且配置为用于电连接以接收第二电源电压的第二端;以及
所述第二对置电源走线包括与所述第二对置公共电极电连接的第一端以及延伸至所述周边区域且配置为用于电连接以接收所述第二电源电压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对置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阻等于所述第二对置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阻,且所述第一对置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长度不等于所述第二对置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长度,所述第二电源电压低于所述第一电源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驱动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分区包括多个第一电接触部以及多个第一对置电接触部,所述多个第一电接触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连接,所述多个第一对置电接触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对置公共电极连接;以及
所述第二发光分区包括多个第二电接触部以及多个第二对置电接触部,所述多个第二电接触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连接,所述多个第二对置电接触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对置公共电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驱动基板,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电接触部、所述多个第一对置电接触部、所述多个第二电接触部、所述多个第二对置电接触部、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所述第一对置公共电极、所述第二公共电极以及所述第二对置公共电极同层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驱动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分区和所述第二发光分区在第一方向并列布置;以及
所述第一电源走线、所述第二电源走线、所述第一对置电源走线以及所述第二对置电源走线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并列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驱动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分区包括一个第一电接触部以及一个第一对置电接触部,所述一个第一电接触部的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连接,所述一个第一对置电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对置公共电极连接;以及
所述第二发光分区包括一个第二电接触部以及一个第二对置电接触部,所述一个第二电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连接,所述一个第二对置电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对置公共电极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6-10任一所述的发光驱动基板,还包括衬底基板、第一绝缘层、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所述第一对置公共电极以及所述第二对置公共电极;
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所述第一电源走线、所述第二电源走线、所述第一对置电源走线和所述第二对置电源走线;
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且包括所述第一过孔、第二过孔、第三过孔和第四过孔;以及
所述第一电源走线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经由所述第一过孔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走线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经由所述第二过孔电连接,所述第一对置电源走线与所述第一对置公共电极经由所述第三过孔电连接,所述第二对置电源走线与所述第二对置公共电极经由所述第四过孔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光驱动基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是采用第一导电层形成的,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金属层;以及
所述第一导电层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金属层叠置的第一透明导电氧化层,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远离所述第二电极层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发光驱动基板,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层是采用第二导电层形成的,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厚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光驱动基板,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层还包括在设置在所述第二金属层的靠近所述第一电极层的第一辅助电极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金属层的远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第二辅助电极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光驱动基板,其中,所述第二金属层与所述第一金属层均采用含铜金属制成;所述第一辅助电极层和所述第二辅助电极层均采用钼铌合金制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1-15任一所述的发光驱动基板,还包括反射层和第二绝缘层,
其中,所述反射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远离所述第二电极层一侧;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反射层之间;
所述反射层包括顺次设置的第三绝缘层、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第三金属层和第三透明导电氧化物层;以及
相比于所述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三透明导电氧化物层更靠近所述第一电极层。
17.根据权利要求9-16任一所述的发光驱动基板,还包括应力缓冲层和防护层,
其中,所述应力缓冲层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所述防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层和所述第一绝缘层之间。
18.一种发光基板,包括如权利要求1-17任一所述的发光驱动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分区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发光分区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元件,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电源走线的第一电源电压以发光,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元件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二电源走线的第一电源电压以发光。
19.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发光基板。
20.一种发光驱动基板的制作方法,所述发光驱动基板包括周边区域,所述方法包括:
形成第一发光分区、第二发光分区、第一电源走线和第二电源走线,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分区包括第一公共电极,所述第二发光分区包括第二公共电极;
所述第一电源走线包括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电连接的第一端,以及延伸至所述周边区域用于电连接以接收第一电源电压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电源走线包括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电连接的第一端,以及延伸至所述周边区域用于电连接以接收所述第一电源电压的第二端;以及
所述第一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阻等于所述第二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阻,且所述第一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长度不等于所述第二电源走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走线长度。
CN201980000617.4A 2019-05-10 2019-05-10 发光驱动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发光基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09724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086452 WO2020227861A1 (zh) 2019-05-10 2019-05-10 发光驱动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发光基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72495A true CN110972495A (zh) 2020-04-07

Family

ID=70038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0617.4A Pending CN110972495A (zh) 2019-05-10 2019-05-10 发光驱动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发光基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588085B2 (zh)
CN (1) CN110972495A (zh)
WO (1) WO2020227861A1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3600A (zh) * 2020-06-17 2020-09-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1812888A (zh) * 2020-07-10 2020-10-2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Mini LED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CN111929933A (zh) * 2020-08-18 2020-11-1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505966A (zh) * 2020-12-02 2021-03-16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13875011A (zh) * 2020-04-10 2021-12-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WO2022001425A1 (zh) * 2020-06-30 2022-01-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2056842A1 (zh) * 2020-09-18 2022-03-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
WO2022160216A1 (zh) * 2021-01-28 2022-08-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US11550094B1 (en) 2022-03-08 2023-01-10 Chicon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7496886A (zh) * 2023-12-29 2024-02-02 元旭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显示屏显示性能提升方法及系统
US12310192B2 (en) 2022-02-22 2025-05-20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Light-emission driving substrate, light-emitting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6017A1 (zh) * 2022-05-27 2023-11-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基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39880A (ja) * 1997-06-09 1998-12-22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CN1360350A (zh) * 2000-12-21 2002-07-24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发光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6531768A (zh) * 2016-12-07 2017-03-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16626A (zh) * 2018-09-04 2019-01-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9585618A (zh) * 2018-11-15 2019-04-05 泉州三安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发光二极管芯片以及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75827B1 (ko) * 2005-12-22 2007-11-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균일한 저항값을 갖는 스캔 라인을 포함한 유기 전계 발광소자
CN101865380A (zh) * 2010-05-20 2010-10-2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照明装置
CN107515701B (zh) * 2017-08-30 2020-01-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制造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7870494A (zh) 2017-11-30 2018-04-0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389880B (zh) * 2018-02-23 2020-11-1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oled显示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39880A (ja) * 1997-06-09 1998-12-22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CN1360350A (zh) * 2000-12-21 2002-07-24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发光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6531768A (zh) * 2016-12-07 2017-03-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16626A (zh) * 2018-09-04 2019-01-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9585618A (zh) * 2018-11-15 2019-04-05 泉州三安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发光二极管芯片以及制备方法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135039A4 (en) * 2020-04-10 2023-05-10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riving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2199227B2 (en) 2020-04-10 2025-01-14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riving substrate,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875011A (zh) * 2020-04-10 2021-12-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12256582B2 (en) 2020-06-17 2025-03-18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653600A (zh) * 2020-06-17 2020-09-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1653600B (zh) * 2020-06-17 2023-08-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WO2022001425A1 (zh) * 2020-06-30 2022-01-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812888A (zh) * 2020-07-10 2020-10-2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Mini LED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US11921375B2 (en) 2020-07-10 2024-03-05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Mini-led backlight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panel
CN111929933B (zh) * 2020-08-18 2024-01-0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929933A (zh) * 2020-08-18 2020-11-1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556203A (zh) * 2020-09-18 2022-05-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
WO2022056842A1 (zh) * 2020-09-18 2022-03-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
US11990481B2 (en) 2020-09-18 2024-05-2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and backlight module
CN112505966B (zh) * 2020-12-02 2022-04-26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12505966A (zh) * 2020-12-02 2021-03-16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15362556A (zh) * 2021-01-28 2022-11-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WO2022160216A1 (zh) * 2021-01-28 2022-08-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TWI806179B (zh) * 2021-01-28 2023-06-21 中國商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陣列基板和顯示裝置
US12310192B2 (en) 2022-02-22 2025-05-20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Light-emission driving substrate, light-emitting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550094B1 (en) 2022-03-08 2023-01-10 Chicon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7496886A (zh) * 2023-12-29 2024-02-02 元旭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显示屏显示性能提升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27861A1 (zh) 2020-11-19
US20220005989A1 (en) 2022-01-06
US11588085B2 (en) 2023-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88085B2 (en) Light emitting drive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light emitting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11276343B2 (en) Substrate for light-emitting diod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10451257B2 (en) Micro-light-emitting diode backlight system
US8654040B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matrix substrat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CN1331219C (zh) 半导体芯片安装基板、电光装置、液晶装置、电致发光装置及电子机器
US7622859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having a pixel array
US20240078960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397223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3021334A (zh) 一种像素结构、像素单元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742312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3805378B (zh) 发光基板及显示装置
JP2007025697A (ja)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WO2021190378A1 (zh) 发光基板、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CN110632795B (zh) 背光源及其背板、制作方法
US20230267873A1 (en) Driving circuit and display panel
CN113517327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CN113498554B (zh) 发光板、线路板以及显示装置
US11668981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8732830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776987B2 (en) LE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micro LED module
KR20240167423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21107145A1 (ja) 表示装置
US20150049465A1 (en) Backlight unit,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3295785A (ja) 有機el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装置
US7737443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