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72302B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972302B CN110972302B CN201811300414.0A CN201811300414A CN110972302B CN 110972302 B CN110972302 B CN 110972302B CN 201811300414 A CN201811300414 A CN 201811300414A CN 110972302 B CN110972302 B CN 11097230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me
- frequency resources
- uplink channel
- frequency
- pucch resour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用以在同一时间单元中传输多个HARQ‑ACK时,降低传输时延。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获取分组关系,分组关系表征第一参数与N组时频资源的对应关系,N组时频资源是对一个时间单元上的时频资源进行分组得到的,每组时频资源对应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第一参数与DCI相关,每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用于承载HARQ‑ACK的上行信道,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接收第一DCI,根据分组关系,在N组时频资源中确定与第一DCI相关的第一参数对应的第i组时频资源,i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并确定在第i组时频资源中的第一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一HARQ‑ACK的第一上行信道。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2018年09月28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811141655.5、发明名称为“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文件中。仅仅是为了简洁表述,其全部内容不在本申请文件中再原文重复一遍。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the fifth generation,5G)以及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定义了三大类应用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 reliable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以及海量机器类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s,mMTC)。
其中,URLLC业务对时延要求极高,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单向传输时延要求在0.5毫秒(millisecond,ms)以内,并且在1ms以内在达到99.999%的传输可靠性。
由于eMBB业务数据传输对时延的要求不高,现有技术中每个时隙中只传输一个承载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肯定应答(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acknowledgement,ACK)的上行信道,如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PUCCH),若多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对应的HARQ-ACK在同一个时隙中反馈,则将多个HARQ-ACK联合编码为一个HARQ-ACK码本承载在一个上行信道,如PUCCH上发送。这种方法不利于降低HARQ-ACK的反馈时延,无法适用于要求低时延的业务数据传输,例如上述URLLC业务的传输。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用以在同一时间单元中传输多个HARQ-ACK时,降低传输时延。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由终端设备或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方法的通信装置(例如芯片系统)执行,在本申请中,以由终端设备执行该方法为例进行描述。该方法包括:获取分组关系,接收第一DCI,根据所述分组关系,在N组时频资源中确定与所述第一DCI相关的第一参数对应的第i组时频资源,确定在所述第i组时频资源中的第一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一HARQ-ACK的第一上行信道。
其中,所述分组关系表征第一参数与N组时频资源的对应关系,N组时频资源是对一个时间单元上的时频资源进行分组得到的,N组时频资源中的每组时频资源对应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第一参数与DCI相关,每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是承载HARQ-ACK的上行信道的时频资源,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i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中,一个时间单元上的时频资源被分为N组时频资源,该N组时频资源中的每组时频资源可用于传输承载HARQ-ACK的上行信道,也就是说,相比现有技术中一个时间单元只能用于传输一个承载HARQ-ACK的上行信道,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一个时间单元可用于传输N个承载HARQ-ACK的上行信道。这样,当需要在一个时间单元中传输多个承载HARQ-ACK的上行信道时,该时间单元中需要在时域上早些发送的承载HARQ-ACK的上行信道,不必等到和最后一个承载HARQ-ACK的上行信道在同一个PUCCH资源上发送,也就是说,采用本申请的方法可实现先到的HARQ-ACK先发送,从而降低传输时延,提升传输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参数包括K1值、第一时间长度、码本标识指示信息、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RNTI)、上行信道的终止符号、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的监听时机,或起始符号和长度指示信息值(Start and length indicator value,SLIV)的索引中的一项或多项,其中,所述K1值为从PDSCH所在的时间单元到所述PDSCH对应的HARQ-ACK的上行信道所在的时间单元偏移的时间单元数量,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K1值的单位时间长度,或者说所述第一时间长度表征所述K1值对应的时间长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时频资源可以是第i组时频资源中的部分时频资源,也可以是第i组时频资源中的全部时频资源。上行信道可以包括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PUSCH)。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从网络设备接收该分组关系,或者终端设备从本地获取该分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分组关系为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的,则网络设备在向终端设备发送分组关系之前,还可以根据如下一项或多项条件,确定分组关系:
条件1,K1值。K1值可以是半静态配置的或预定义的。
条件2,第一时间长度。第一时间长度可以是半静态配置的或预定义的。
条件3,SLIV的索引。SLIV的索引可以是半静态配置的或预定义的。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SLIV是指HARQ-ACK对应PDSCH的SLIV。
条件4,码本标识指示信息。码本标识指示信息用于指示N组时频资源中承载HARQ-ACK的一组时频资源,码本标识指示信息可以包括N个取值,每个取值对应N组时频资源中的一组时频资源。该指示信息可以包含在DCI中。
条件5,RNTI。其中,RNTI用于对DCI加扰。
条件6,上行信道的终止符号。
条件7,PDCCH的监听时机。
可以理解,本申请中对终端设备接收的DCI的数量不做限制。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还可接收第二DCI,根据所述分组关系,在所述N组时频资源中确定与所述第二DCI相关的第一参数对应的第k组时频资源,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所述第k组时频资源中的第二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二HARQ-ACK的第二上行信道。其中,所述k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且,所述k与所述i为不同值。
针对上述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时频资源与第二时频资源可能重叠,也可能不重叠,下面分别针对重叠的情况和不重叠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时频资源与第二时频资源完全不重叠,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一上行信道,且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二上行信道。这样,终端设备可在N组时频资源中的两组不同的时频资源上,分别传输承载第一HARQ-ACK的第一上行信道以及承载第二HARQ-ACK的第二上行信道,该第一上行信道和该第二上行信道不必在同一个PUCCH资源上发送,第一HARQ-ACK和第二HARQ-ACK中先到的HARQ-ACK可以先反馈,一定程度地可以降低传输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时频资源与第二时频资源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可将所述第一HARQ-ACK和所述第二HARQ-ACK组合为第三HARQ-ACK,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第三时频资源上承载所述第三HARQ-ACK的第三上行信道,其中,所述第三时频资源为所述N组时频资源包括的一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确定在第三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三HARQ-ACK的第三上行信道之前,还可确定第三时频资源,下面给出两种确定第三时频资源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在第i组时频资源或第k组时频资源中选择一组时频资源,在该组时频资源中确定第三时频资源。下面以终端设备在第i组时频资源中确定第三时频资源为例进行说明。终端设备可在确定第一上行信道满足如下一项或多项条件时,确定在第i组时频资源中确定第三时频资源,或者可以理解为,当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满足如下一项或多项条件时,所述第三时频资源为所述第i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
条件1,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小于第二上行信道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可以理解,当多个时频资源重叠时,终端设备可在确定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最小,或为最小的之一时,在第i组时频资源中确定第三时频资源。
条件2,第一上行信道是通过第一RNTI加扰的DCI对应的上行信道。其中,第一RNTI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型的RNTI,具备如下功能:通过该第一RNTI可以确定HARQ-ACK对应的PDSCH的数据来源于第一类型业务,第一类型业务例如可以是URLLC业务。
条件3,第一上行信道是承载在根据K1值或SLIV的索引确定的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采用如下方法在第i组时频资源中确定第三时频资源: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组中,确定与第三HARQ-ACK的比特数目对应的第一上行信道资源集合,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组对应于在第i组时频资源上发送的上行信道,第一上行信道资源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行信道资源集合,终端设备在确定第一上行信道资源集合后,可在第一上行信道资源集合中确定第三时频资源。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种设计中,上行信道可以为PUCCH,也可以是PUSCH。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行信道可以为PUCCH,终端设备可采用如下方法在第i组时频资源中确定第三时频资源:终端设备在第一PUCCH资源组中,确定与第三HARQ-ACK的比特数目对应的第一PUCCH资源集合,第一PUCCH资源组对应于在第i组时频资源上发送的PUCCH,第一PUCCH资源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集合,终端设备在确定第一PUCCH资源集合后,可在第一PUCCH资源集合中确定第三时频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采用如下方法确定第三时频资源:终端设备在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组中,确定与第三HARQ-ACK的比特数目对应的第二上行信道资源集合,其中,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组是为承载第三HARQ-ACK的上行信道配置的,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行信道资源集合,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组为N组时频资源中的第j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也可以理解为第二上行信道资源组对应于在第j组时频资源上发送的上行信道,终端设备在确定第二上行信道资源集合后,可在第二上行信道资源集合中确定第三时频资源,j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且,j与i、k均为不同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行信道可以为PUCCH,终端设备可采用如下方法确定第三时频资源:终端设备在第二PUCCH资源组中,确定与第三HARQ-ACK的比特数目对应的第二PUCCH资源集合,其中,第二PUCCH资源组是为承载第三HARQ-ACK的PUCCH配置的,第二PUCCH资源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集合,第二PUCCH资源组为N组时频资源中的第j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也可以理解为第二PUCCH资源组对应于在第j组时频资源上发送的PUCCH,终端设备在确定第二PUCCH资源集合后,可在第二PUCCH资源集合中确定第三时频资源,j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且,j与i、k均为不同值。
在又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一时频资源与第二时频资源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时,终端设备仅发送满足预设条件的上行信道,丢弃另一个上行信道。可以理解,当有两个以上时频资源重叠时,终端设备可发送其中一个满足预设条件的上行信道,丢弃其它上行信道。
其中,以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上行信道为例,对上述预设条件解释说明。若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上行信道,则第一上行信道满足如下预设条件:
条件1,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小于第二上行信道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
条件2,第一上行信道是由第一RNTI加扰的DCI对应的上行信道。
条件3,第一上行信道是承载在根据K1值或SLIV索引确定的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一时频资源与第二时频资源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时,终端设备确定在第四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一HARQ-ACK的第一上行信道,在第五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二HARQ-ACK的第二上行信道,其中,第四时频资源为N组时频资源包括的第m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第五时频资源为N组时频资源包括的第n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m和n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且,m和n为不同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m组时频资源与第n组时频资源在时域上不重叠,可以理解为,所述第m组时频资源中的全部时频资源与所述第n组时频资源中的全部时频资源在时域上不重叠。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可以为PUCCH。终端设备确定在第四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一HARQ-ACK的第一上行信道,在第五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二HARQ-ACK的第二上行信道之前,还可采用如下方法确定第四时频资源和第五时频资源:终端设备在第三PUCCH资源组中,确定与第一HARQ-ACK的比特数目对应的第三PUCCH资源集合,第三PUCCH资源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集合,第三PUCCH资源组为第m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终端设备在第三PUCCH资源集合中确定第四时频资源;终端设备在第四PUCCH资源组中,确定与第二HARQ-ACK的比特数目对应的第四PUCCH资源集合,第四PUCCH资源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集合,第四PUCCH资源组为第n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终端设备在第四PUCCH资源集合中确定第五时频资源。
其中,第三PUCCH资源组和第四PUCCH资源组均为预先配置的。可以是由网络设备预先配置的,例如,可以是由网络设备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一时频资源与第二时频资源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时,终端设备确定在第六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二HARQ-ACK的第二上行信道,其中,第六时频资源为N组时频资源包括的第s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s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且,s与i为不同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s组时频资源中的第六时频资源与第i组时频资源中的第一时频资源在时域上不重叠。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可以为PUCCH。终端设备确定在第六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二HARQ-ACK的第二上行信道之前,还可采用如下方法确定第一时频资源和第六时频资源:终端设备在第一PUCCH资源组中,确定与第一HARQ-ACK的比特数目对应的第五PUCCH资源集合,第一PUCCH资源组对应于在第i组时频资源上发送的PUCCH,第一PUCCH资源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集合;终端设备在第五PUCCH资源集合中确定第一时频资源;终端设备在第五PUCCH资源组中,确定与第二HARQ-ACK的比特数目对应的第六PUCCH资源集合,第五PUCCH资源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集合,第五PUCCH资源组为预先配置的;终端设备在第六PUCCH资源集合中确定第六时频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满足如下一项或多项条件: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长度;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是通过第一RNTI加扰的DCI对应的上行信道;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是承载在根据所述K1值或所述SLIV的索引确定的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道。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由终端设备或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方法的通信装置(例如芯片系统)执行,在本申请中,以由终端设备执行该方法为例进行描述。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获取第一分组关系,所述第一分组关系表征第一时间长度与N组时频资源的对应关系,所述N组时频资源是对一个时间单元上的时频资源进行分组得到的,每组所述时频资源对应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与K1集合相关,所述K1集合中包括多个K1值,所述K1值为从PDSCH所在的时间单元到所述PDSCH对应的HARQ-ACK的上行信道所在的时间单元偏移的时间单元数量,每组所述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是承载HARQ-ACK的上行信道的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K1值的单位时间长度,或者说所述第一时间长度表征所述K1值对应的时间长度,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第一K1集合和第二K1集合;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分组关系,在所述N组时频资源中确定与所述第一K1集合相关的第一时间长度对应的第i组时频资源,并在所述N组时频资源中确定与所述第二K1集合相关的第一时间长度对应的第k组时频资源,所述i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所述k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且,所述k与所述i为不同值;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所述第i组时频资源中的第一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一HARQ-ACK的第一上行信道,并确定在所述第k组时频资源中的第二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二HARQ-ACK的第二上行信道,其中,所述第一HARQ-ACK与第一下行联合集(downlink association set)对应,所述第二HARQ-ACK与第二下行联合集对应;
当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二时频资源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且所述第一下行联合集中的第一下行联合子集与第二下行联合集中的第二下行联合子集完全重叠时,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下行联合集和所述第二下行联合集取并集,得到第三下行联合集;
其中,所述第一下行联合集中的第一下行联合子集对应第三HARQ-ACK,所述第二下行联合集中的第二下行联合子集对应第四HARQ-ACK,所述第三HARQ-ACK属于所述第一HARQ-ACK,所述第四HARQ-ACK属于所述第二HARQ-ACK;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下行联合集,发送第五HARQ-ACK,所述第五HARQ-ACK包括第三HARQ-ACK或第四HARQ-ACK。
通过上述方法,一个时间单元上的时频资源被分为N组时频资源,该N组时频资源中的每组时频资源可用于传输承载HARQ-ACK的上行信道,也就是说,相比现有技术中一个时间单元只能用于传输一个承载HARQ-ACK的上行信道,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一个时间单元可用于传输N个承载HARQ-ACK的上行信道。这样,当需要在一个时间单元中传输多个承载HARQ-ACK的上行信道时,该时间单元中需要在时域上早些发送的承载HARQ-ACK的上行信道,不必等到和最后一个承载HARQ-ACK的上行信道在同一个PUCCH资源上发送,也就是说,采用本申请的方法可实现先到的HARQ-ACK先发送,从而降低传输时延,提升传输效率。此外,通过该方法,在承载两个HARQ-ACK的时频资源发生重叠时,终端设备可确定第一K1集合调度的第一下行联合集与第二K1集合调度的第二下行联合集发生重叠,对于发生重叠的资源部分对应的HARQ-ACK,终端设备只发送一组,从而可减少传输的比特数目,进而提高传输速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时频资源可以是第i组时频资源中的部分时频资源,也可以是第i组时频资源中的全部时频资源。第二时频资源可以是第k组时频资源中的部分时频资源,也可以是第k组时频资源中的全部时频资源。上行信道可以包括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PUSCH)。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从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一分组关系,或者终端设备从本地获取该第一分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一分组关系为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的,则网络设备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分组关系之前,还可以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长度确定所述第一分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K1集合和所述第二K1集合可以是从网络设备获取的,也可以是高层信令配置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HARQ-ACK可以是半静态码本(semi-staticcodebook)。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又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由终端设备或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方法的通信装置(例如芯片系统)执行,在本申请中,以由终端设备执行该方法为例进行描述。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第一DCI和第二DCI,在预先配置的第一PUCCH资源组中确定发送第一上行信道的第一时频资源,在预先配置的第二PUCCH资源组中确定发送第二上行信道的第二时频资源,并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其中,所述第一PUCCH资源组和所述第二PUCCH资源组是为同一时隙配置的PUCCH资源组,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用于承载所述第一DCI调度的第一HARQ-ACK,所述第二上行信道用于承载所述第二DCI调度的第二HARQ-ACK。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DCI和所述第二DCI可以来自同一网络设备,也可以来自不同的网络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二时频资源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时,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和/或所述第二上行信道重选用于承载其发送的时频资源。
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二时频资源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时,为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信道重选用于承载其发送的时频资源。在该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在预先配置的第三PUCCH资源组中确定发送第一上行信道的第三时频资源,在预先配置的第四PUCCH资源组中确定发送第二上行信道的第四时频资源,并在所述第三时频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在所述第四时频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属于第三PUCCH资源组中的任一PUCCH资源与属于第四PUCCH资源组中的任一PUCCH资源没有共有的OFDM符号,也就是说第三PUCCH资源组中的PUCCH资源与第四PUCCH资源组中的PUCCH资源完全不重叠。
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二时频资源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时,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二上行信道重选用于承载其发送的时频资源。在该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在预先配置的第五PUCCH资源组中确定发送第二上行信道的第五时频资源,并在所述第五时频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属于第一PUCCH资源组中的任一PUCCH资源与属于第五PUCCH资源组中的任一PUCCH资源没有共有的OFDM符号,也就是说第一PUCCH资源组中的PUCCH资源与第五PUCCH资源组中的PUCCH资源完全不重叠。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具有实现上述方法示例中终端设备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获取单元、接收单元以及处理单元,这些单元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方法示例中相应功能,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收发器、处理器和总线,其中,所述存储器、收发器以及处理器通过所述总线连接;所述处理器调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具有实现上述方法示例中网络设备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发送单元,发送单元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方法示例中相应功能,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收发器和总线,其中,所述存储器和收发器通过所述总线连接;所述收发器可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方法,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计算机调用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上述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设计提供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上述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反馈HARQ-ACK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另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间单元分组后的示意图;
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时间单元分组后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时间单元分组后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DCI调度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UCCH资源组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PUCCH资源组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取并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终端设备,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可以包括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处理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核心网进行通信,与RAN交换语音和/或数据。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无线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AP)、远程终端设备(remoteterminal)、接入终端设备(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设备(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或用户装备(user device)等。例如,可以包括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移动终端设备的计算机,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智能穿戴式设备等。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还包括受限设备,例如功耗较低的设备,或存储能力有限的设备,或计算能力有限的设备等。例如包括条码、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头盔、智能首饰等。
2)网络设备是无线网络中的设备,网络设备可以是将终端设备接入到无线网络的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节点(或设备),又可以称为基站。目前,一些网络设备的举例为:继续演进的节点B(gNB)、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节点B(Node B,NB)、家庭基站(例如,home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或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接入点(access point,AP)等。另外,在一种网络结构中,RAN可以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节点和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节点。这种结构将基站的协议层拆分开,部分协议层的功能放在CU集中控制,剩下部分或全部协议层的功能分布在DU中,由CU集中控制DU。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基站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为小区提供服务,终端设备通过该小区使用的传输资源(例如,频域资源,或者说,频谱资源)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该小区可以是网络设备(例如基站)对应的小区,小区可以属于宏基站,也可以属于小小区(small cell)对应的基站,这里的小小区可以包括:城市小区(metro cell)、微小区(micro cell)、微微小区(pico cell)、毫微微小区(femto cell)等,这些小小区具有覆盖范围小、发射功率低的特点,适用于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服务。
3)子载波间隔,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系统中,频域上相邻的两个子载波的中心位置或峰值位置之间的间隔值。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的子载波间隔为15(kilohertz,kHz),下一代(next generation)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的子载波间隔可以是15kHz,或30kHz,或60kHz,或120kHz等。
可参考如下的表1,表1给出了5G NR系统中目前可以支持的子载波间隔:
表1
其中,μ用于确定子载波间隔,例如,μ=0时,子载波间隔为15kHz,μ=1时,子载波间隔为30kHz。
4)URLLC业务,URLLC业务对时延要求极高,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单向传输时延要求在0.5ms以内,并且在1ms以内在达到99.999%的传输可靠性。
为了满足URLLC业务的传输时延需求,无线空口的数据传输可以使用更短的时间调度单元,例如,使用迷你时隙(mini-slot),或使用更大的子载波间隔的时隙作为最小的时间调度单元。其中,一个mini-slot包括一个或多个时域符号,这里的时域符号可以是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对于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一个时隙,包括6个或7个时域符号,对应的时间长度为0.5ms;对于子载波间隔为60kHz的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间长度则缩短为0.125ms。
URLLC业务数据通常采用较短的时间调度单元,以满足超短时延的需求,例如,采用15kHz子载波间隔的2个时域符号,或者采用60kHz子载波间隔的一个时隙,对应7个时域符号,对应的时间长度为0.125ms。
为了更好地量化URLLC业务的特性指标,从而给5G系统设计提供基准输入和评估准则,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工作组对URLLC业务定义的特性指标包括时延与可靠性。
具体地,时延是指用户应用层数据包从发送端无线协议栈层2/3的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到达接收端无线协议栈层2/3SDU所需的传输时间。在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均不处于非连续接收态(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的情况下,URLLC业务的用户面时延要求对于上下行均为0.5ms。需要说明的是,这里0.5ms的性能要求是指数据包的平均时延。
可靠性是指发送端在一定时间内向接收端正确传输X比特数据的成功概率,所述一定时间仍定义为用户应用层数据包从发送端无线协议栈层2/3SDU到达接收端无线协议栈层2/3SDU所需的时间。对于URLLC业务,一个典型需求是在1ms内发送32bytes数据达到99.999%可靠性。需要指出的上述性能指标仅是个典型值,具体URLLC业务可能对可靠性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某些极端苛刻的工业控制需要在端到端时延在0.25ms内达到99.9999999%的传输成功概率。
5)起始符号和长度指示信息值表格,在本文中,可将起始符号和长度指示信息值简称为SLIV,相应的在本文中,起始符号和长度指示信息值表格可简称为SLIV表格。SLIV表格中可包括: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映射方式(PDSCH mapping type)以及A类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位置(dmrs-TypeA-Position),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所在的时隙到该PDCCH调度的PDSCH的上行信道所在的时隙偏移的时隙数量K0,PDSCH在时隙中的起始符号S,PDSCH所占的符号数L。一个SLIV表格中可包括至少一种SLIV信息,每种SLIV信息都有对应的编号(即,SLIV的索引(index))。
例如请参见表2,为协议NR R15 38.214v15.2.0中的表格5.1.2.1.1-2,表中的rowindex为SLIV的索引,SLIV表格及SLIV的索引可以是高层参数配置或预定义的。现有协议中,SLIV的索引由PDCCH上的DCI承载,用于指示DCI调度的PDSCH的时域资源分配,即PDSCH在时域上的起始时域符号和持续的时域符号的长度的组合。
表2
6)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ACK的上行信道,可以理解为用于承载HARQ-ACK的上行信道,也可以描述为与HARQ-ACK对应的上行信道。
7)第一参数与DCI相关,可以包括多种理解,例如一种理解为第一参数包含或携带或承载在DCI上,或者一种理解为第一参数可由DCI上承载的参数推导得到,或者第一参数为与DCI所在的PDCCH相关的参数,或者第一参数为对DCI加扰的参数,下文中会针对这两种不同的理解详细举例说明,此处不再详述。
8)PDSCH对应的HARQ-ACK,也可以描述为PDSCH的HARQ-ACK,表示HARQ-ACK为针对PDSCH的反馈信息。例如,HARQ-ACK可以包括肯定应答(acknowledgement,ACK)或否定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当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PDSCH时,可针对该正确接收的PDSCH反馈ACK,当终端设备未能正确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PDSCH时,可针对该未正确接收的PDSCH反馈NACK。
9)PUCCH资源集合(PUCCH resource set),目前5G NR系统中配置了K(1<=K<=4)个PUCCH resource set,PUCCH resource set n(n=0,1,2,3)用于承载的ACK/NACK的比特数目(payload size)的NUCI的取值范围为Nn<=NUCI<=Nn+1,目前5G NR系统中规定N0=1&N1=3。
10)PUCCH资源组(PUCCH resource set group),为本申请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本申请中,一个PUCCH资源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集合,该PUCCH资源集合可以是现有协议中定义的,也可以是本申请中新定义的,下文中会详细举例说明,此处不再详述。
11)eMBB PDSCH,是指与eMBB业务对应的PDSCH,也可以描述为eMBB业务的PDSCH。类似地,URLLC PDSCH,是指与URLLC业务对应的PDSCH,也可以描述为URLLC业务的PDSCH。
12)K1值,是指从PDSCH所在的时间单元到该PDSCH对应的HARQ-ACK的上行信道所在的时间单元偏移的时间单元数量。现有协议机制通过DCI上承载的PDSCH-to-HARQ-timing-indicator域(field),指示K1值,该域包括三比特,取值可以从“000”到“111”。一个DCI中具体指示的K1值为何值是通过RRC配置的或预定义的。
13)第一时间长度,表征K1值对应的时间长度,也可以称为K1值的单位,或者K1值的粒度。
14)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时间单元,可用于承载信息。例如,一个时间单元可以包括连续的一个或多个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或者一个或多个时隙(slot)或者一个或多个时域符号(symbol)。其中,slot可以是全时隙(full slot),也可以是迷你时隙(mini-slot,或称为non-slot),迷你时隙包含小于14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的符号,一个迷你时隙可以为2、3、4、5、6、7、8、9、10、11、12或13个OFDM符号。不同时间单元用于承载不同数据包或同一数据包的不同副本(或称为重复版本)。
15)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时频资源是时域资源与频域资源的总称,即时频资源包括时域资源与频域资源,时频资源可以用于承载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通信过程中的信令或数据。所述时域资源可以是时间单元上的资源。
16)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多个”理解为“至少两个”。“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所介绍的各个实施例中,“编号”和“索引”可理解为同一概念,英文均为index。例如,SLIV的索引也可以描述为SLIV的编号,这两个概念可以互换。
以及,除非有相反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是用于对多个对象进行区分,不用于限定多个对象的顺序、时序、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
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背景。
在5G NR系统中会存在URLLC业务和eMBB业务两种业务共存的场景,eMBB业务以时隙为调度粒度传输,URLLC业务通常以mini-slot(例如2,4或7个时域符号)为调度粒度传输,二者的传输粒度不同,可能会导致承载eMBB PDSCH对应的HARQ-ACK的PUCCH,与承载URLLC PDSCH对应的HARQ-ACK的PUCCH,需要在同一个时间单元(例如时隙)上传输。
目前,现有技术中,可以用时隙为一个单位确定HARQ-ACK,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不支持在一个时隙上传输多个承载HARQ-ACK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control channel,PUCCH),即,现有技术中在一个时隙中只能传输一个承载HARQ-ACK的PUCCH,现有技术中,当一个时隙中有多个PDSCH对应的HARQ-ACK需要传输时,将需要在一个时隙中传输的多个HARQ-ACK联合编码为一个HARQ-ACK码本并在一个PUCCH上传输。例如,如图1所示,假设终端设备在一个时隙内需要针对不同的PDSCH(PDSCH1和PDSCH2)反馈HARQ-ACK,PDSCH1可以是URLLC PDSCH,PDSCH2可以是eMBB PDSCH,假设终端设备确定的针对PDSCH1反馈的HARQ-ACK为HARQ-NACK1,针对PDSCH2反馈的HARQ-ACK为HARQ-ACK2,进一步假设下行传输使用30kHz的子载波间隔,上行传输使用15kHz的子载波间隔,受限于终端设备的数据译码能力,PDSCH1的HARQ-NACK1最快可能在上行第二个时隙的起始位置反馈,后续调度的PDSCH2的HARQ-ACK2到来时刻较晚,最快可能在该上行时隙的结束位置反馈。由于现有协议限制在一个时隙中只能传输一个HARQ-ACK的上行信道,针对上述举例,采用现有技术的方法,HARQ-NACK1必须等待一定的时间和HARQ-ACK2一起反馈,待HARQ-ACK2确定后,将HARQ-NACK1和HARQ-ACK2合成为一个HARQ-ACK承载于一个PUCCH进行反馈,这样,PDSCH1的NACK1被延后传输,相应的,网络设备的重传也被延后,由于上下行传输的时隙长度不一致,这个重传的延后量可能超过1个下行时隙(例如1ms),而URLLC业务对传输时延的要求较高(端到端0.5ms),故现有机制无法满足URLLC业务所需的时延要求。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用以在同一时间单元中传输多个承载HARQ-ACK的上行信道时,降低上行信道的传输时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应用于5G NR系统或LTE系统,也可以应用于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例如第6代移动通信系统等,本申请不做限定。
另外,在下文的介绍过程中,主要以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应用于URLLC业务、eMBB业务为例,在实际应用中不限于此,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也可应用于其他的业务。
请参见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网络架构包括网络设备以及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以是固定位置的,也可以是可移动的。终端设备可通过无线的方式与网络设备相连,网络设备例如可以为基站,终端设备例如可以为UE。其中,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工作在NR系统中,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可以通过NR系统进行通信。图2只是示意图,该移动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它网络设备,例如,还可以包括无线中继设备和无线回传设备,在图2中未画出。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移动通信系统中包括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数量不做限定。
请参见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另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6组成一个无线通信网络。在该无线通信网络中,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6作为发送上行数据的实体,可向网络设备传输上行信道(上行信道可以承载上行数据),当然,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6也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此外,终端设备4~终端设备6也可以组成一个通信系统,在该通信系统中,网络设备可以发送下行数据给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2、终端设备3、终端设备5,终端设备5也可以发送下行数据给终端设备4、终端设备6。应理解,图3所示的网络架构中仅以包括一个网络设备为例进行说明,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例如,网络架构中还可以包括更多的网络设备;类似地,网络架构中也可以包括更多的终端设备,并且还可以包括其它设备,图3中未予以示出。
请参见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在下文的介绍过程中,以将该方法应用在图2所示的网络架构为例说明。该方法的流程介绍如下。
S101:终端设备获取分组关系。
该分组关系表征第一参数与N组时频资源的对应关系,N组时频资源是对一个时间单元上的时频资源进行分组得到的,N组时频资源中的每组时频资源对应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第一参数与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相关,每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是承载HARQ-ACK的上行信道的时频资源,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其中,每组时频资源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时频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从网络设备接收该分组关系,或者终端设备从本地获取该分组关系。其中,在终端设备从本地获取该分组关系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将该分组关系预先存储在本地,该分组关系可以是终端设备预先从网络设备获取的,也可以是预设的。下文中以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该分组关系为例说明。
其中,第一参数可以包括K1值(也可以写作K1值)、第一时间长度、码本标识指示信息(codebook ID)、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RNTI)、上行信道的终止符号、PDCCH的监听时机,或SLIV的索引中的一项或多项。例如,第一参数包括K1值、以及第一时间长度;或者包括K1值和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或者包括K1值和SLIV的索引,或者包括K1值和PDCCH的监听时机,或者包括K1值和码本标识指示信息,或者包括码本标识指示信息和上行信道的终止符号等。
本申请中,K1值为从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所在的时间单元到该PDSCH对应的HARQ-ACK的上行信道所在的时间单元偏移的时间单元数量。第一时间长度表征所述K1值对应的时间长度,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时间长度可包括第一时间单元长度、第二时间单元长度,其中,第一时间单元长度例如为时隙,时隙可包括14个时域符号,第二时间单元长度例如为迷你时隙,迷你时隙可包括2、4或者7个时域符号。本申请中下文中所涉及的K1值、第一时间长度均与此处描述的含义相同,再次出现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第一参数与DCI相关可以包括:DCI上承载的第一参数,或者可以由DCI上承载的参数推导出第一参数,或者与DCI所在的PDCCH相关的参数,或者对DCI加扰的参数。例如,DCI上承载的第一参数可以包括K1值、SLIV的索引、码本标识指示信息。又例如,可以由DCI上承载的参数推导出的第一参数可以包括,由K1值推导出的第一时间长度、由上行信道时频资源分配参数推导出的上行信道的终止符号。又例如,与DCI所在的PDCCH相关的参数可以包括PDCCH的监听时机。又例如,对DCI加扰的参数为RNTI。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行信道可以包括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control channel,PUCCH)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分组关系可以是列表的形式,也可以是其它形式,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S102:终端设备接收第一DCI。
图4中以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一DCI为例示意。其中,与该第一DCI相关的第一参数对应N组时频资源中的第i组时频资源,i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S103:终端设备根据获取的分组关系,在N组时频资源中确定与第一DCI相关的第一参数对应的第i组时频资源。
S104:终端设备确定在第i组时频资源中的第一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一HARQ-ACK的第一上行信道。
其中,第一HARQ-ACK与第一DCI调度的PDSCH对应,可以理解为第一HARQ-ACK是针对第一DCI调度的PDSCH的反馈信息。该第一HARQ-ACK可以是ACK或NACK。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时频资源可以是第i组时频资源中的部分时频资源,也可以是第i组时频资源中的全部时频资源。以下描述终端设备如何确定在第i组时频资源中的第一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一HARQ-ACK的第一上行信道。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第一HARQ-ACK的比特数目(payload size)确定对应的PUCCH资源集合,再根据第一DCI中的PUCCH资源指示(allocated resourceindicator,ARI),在该PUCCH资源集合中确定承载第一上行信道的第一时频资源。例如,假设该ARI为“000”,则可确定承载第一上行信道的资源为该PUCCH资源集合中的第1个PUCCH资源,也就是说,第一时频资源为该PUCCH资源集合中的第1个PUCCH资源。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在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PUCCH资源组中,确定与第一HARQ-ACK的比特数目(payload size)对应的PUCCH资源集合,再根据第一DCI中的PUCCH资源指示,在该PUCCH资源集合中确定承载第一上行信道的第一时频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种实现方式中,PUCCH资源组是本申请新提出的概念,由于不同的HARQ-ACK的比特数目可能相差很大,本申请可通过高层信令为不同的HARQ-ACK的比特数目配置不同的PUCCH资源组,每个PUCCH资源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的PUCCH资源集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中,一个时间单元上的时频资源被分为N组时频资源,该N组时频资源中的每组时频资源可用于传输承载HARQ-ACK的上行信道,也就是说,相比现有技术中一个时间单元只能用于传输一个承载HARQ-ACK的上行信道,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一个时间单元可用于传输N个承载HARQ-ACK的上行信道。这样,当需要在一个时间单元中传输多个承载HARQ-ACK的上行信道时,该时间单元中需要在时域上早些发送的承载HARQ-ACK的上行信道,不必等到和最后一个承载HARQ-ACK的上行信道在同一个PUCCH资源上发送,也就是说,采用本申请的方法可实现先到的HARQ-ACK先发送,从而降低传输时延,提升传输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分组关系为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的,则网络设备在向终端设备发送分组关系之前,还可以根据如下一项或多项条件,确定分组关系:
条件1,K1值。K1值可以是半静态配置的或预定义的。
条件2,第一时间长度。第一时间长度可以是半静态配置的或预定义的。
条件3,SLIV的索引。SLIV的索引可以是半静态配置的或预定义的。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SLIV是指HARQ-ACK对应PDSCH的SLIV。
条件4,码本标识指示信息。码本标识指示信息用于指示N组时频资源中承载HARQ-ACK的一组时频资源,码本标识指示信息可以包括N个取值,每个取值对应N组时频资源中的一组时频资源。该指示信息可以承载在DCI上。
条件5,RNTI。其中,RNTI用于对DCI加扰。
条件6,上行信道的终止符号。
条件7,PDCCH的监听时机。
以下描述网络设备根据K1值确定分组关系的过程。以K1值为半静态配置的为例说明。
在K1值为半静态配置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在根据K1值确定分组关系之前,还可获取高层配置的若干个K1值,以下为方便描述将该若干个K1值描述为K1值集合。网络设备在获取到高层配置的K1值集合之后,可将该K1值集合分为N个K1值子集,进而可建立N个K1值子集与N组时频资源的一一对应关系,将N个K1子集与N组时频资源的一一对应关系确定为所述分组关系。
可选的,网络设备可根据若干个K1值的索引(可以理解为编号),将该K1值集合分为N个子集。
例如,假设若干个K1值的索引为1-8,相应的K1值集合可记为{1,2,3,4,5,6,7,8},以N=2为例,网络设备可根据K1值的索引将K1值集合{1,2,3,4,5,6,7,8}分为第一K1值子集{1,2,3,4}和第二K1值子集{5,6,7,8},网络设备在划分第一K1值子集和第二K1值子集之后,可建立2个K1值子集与2组时频资源的一一对应关系,以下为便于描述将2组时频资源分别记为第一组时频资源和第二组时频资源,示例性地,网络设备可将第一K1值子集对应第一组时频资源,将第二K1值子集对应第二组时频资源,进而可将第一K1值子集与第一组时频资源的对应关系以及第二K1值子集与第二组时频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为所述分组关系。此外,在上述举例中网络设备也可将K1值集合{1,2,3,4,5,6,7,8}分为第一K1值子集{1,2,3}和第二K1值子集{4,5,6,7,8},当然第一K1值子集和第二K1值子集还可以是其它划分方式,本申请中不做限制。针对该举例,分组关系可以是列表形式,参见表3所示,示出一种可能的分组关系形式,表3中以第一参数为K1值示意,当K1值取1~4时,对应第一组时频资源,当K1值取5~8时,对应第二组时频资源。
表3
又例如,假设若干个K1值的索引为1-8,相应的K1值集合可记为{1,2,3,4,5,6,7,8},以N=3为例,网络设备可根据K1值的索引将K1值集合{1,2,3,4,5,6,7,8}分为第一K1值子集{1,2,3}、第二K1值子集{4,5,6}以及第三K1值子集{7,8},网络设备在划分第一K1值子集、第二K1值子集和第三K1值子集之后,可建立3个K1值子集与3组时频资源的一一对应关系,以下为便于描述将3组时频资源分别记为第一组时频资源、第二组时频资源和第三组时频资源,示例性地,网络设备可将第一K1值子集对应第一组时频资源,将第二K1值子集对应第二组时频资源,将第三K1值子集对应第三组时频资源,进而可将3个K1子集与3组时频资源的一一对应关系确定为所述分组关系。
再例如,假设若干个K1值的索引为1-16,相应的K1值集合可记为{1,2,3,4,5,6,7,8,9,10,11,12,13,14,15,16},以N=2为例,网络设备可根据K1值的索引将K1值集合{1,2,3,4,5,6,7,8,9,10,11,12,13,14,15,16}分为第一K1值子集{1,2,3,4,5,6,7,8}和第二K1值子集{9,10,11,12,13,14,15,16},示例性地,网络设备在划分第一K1值子集和第二K1值子集之后,可将第一K1值子集对应第二组时频资源,将第二K1值子集对应第一组时频资源,进而可将第一K1值子集与第二组时频资源的对应关系以及第二K1值子集与第一组时频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为所述分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网络设备根据K1值确定分组关系,相应的,终端设备可根据获取到的分组关系以及接收到的第一DCI中携带的K1值,在N组时频资源中确定第一DCI中携带的K1值对应的第i组时频资源。下面以一个实施方式说明。
例如,假设N为2,i为1,网络设备确定的分组关系包括:第一K1值子集{1,2,3,4}对应第1组时频资源,第二K1值子集{5,6,7,8}对应第2组时频资源,网络设备确定分组关系后,将该分组关系发送给终端设备,并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DCI,该第一DCI中携带的K1值为3,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分组关系以及第一DCI之后,可获知与第一DCI相关的K1值3(也可描述为第一DCI中携带的K1值)属于第一K1值子集,而第一K1值子集对应第1组时频资源,故,终端设备可根据该分组关系,在2组时频资源中确定与第一DCI相关的K1值3对应的第1组时频资源,进而可确定在第1组时频资源中的第一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一HARQ-ACK的第一上行信道。
需要说明的是,在K1值为预定义的情况下,网络设备也可采用上述方法确定所述分组关系,区别在于,若K1值为预定义的,则网络设备不需要获取高层配置的若干个K1值,直接使用预定义的K1值执行上述方法。
以下描述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时间长度确定分组关系的过程。以第一时间长度为半静态配置的为例说明。
在第一时间长度为半静态配置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在根据第一时间长度确定分组关系之前,还可获取高层配置的若干个第一时间长度,以下为方便描述将该若干个第一时间长度描述为第一时间长度集合。网络设备在获取到高层配置的第一时间长度集合之后,可将该第一时间长度集合分为N个时间长度子集,进而可建立N个时间长度子集与N组时频资源的一一对应关系,将N个时间长度子集与N组时频资源的一一对应关系确定为所述分组关系。
例如,假设网络设备获取到的若干个第一时间长度分别为14个时域符号、2个时域符号、4个时域符号、7个时域符号,相应的第一时间长度集合可记为{2,4,7,14},以N=2为例,网络设备可根据第一时间长度将第一时间长度集合{2,4,7,14}分为第一时间长度子集{2,4,7}和第二时间长度子集{14},网络设备在划分第一时间长度子集和第二时间长度子集之后,可建立2个时间长度子集与2组时频资源的一一对应关系,以下为便于描述将2组时频资源分别记为第一组时频资源和第二组时频资源,示例性地,网络设备可将第一时间长度子集{2,4,7}对应第一组时频资源,将第二时间长度子集{14}对应第二组时频资源,进而可将2个时间长度子集与2组时频资源的一一对应关系确定为所述分组关系。针对该举例,分组关系可以是列表形式,参见表4所示,示出一种可能的分组关系形式,表4中以第一参数为第一时间长度示意,当第一时间长度取2、4或7时,对应第一组时频资源,当K1值取5~8时,对应第二组时频资源。
表4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时间长度确定分组关系,相应的,终端设备可根据获取到的分组关系以及第一时间长度,在N组时频资源中确定与第一DCI相关的第一时间长度对应的第i组时频资源。下面以一个实施方式说明。
例如,假设N为2,i为1,网络设备确定的分组关系包括:第一时间长度子集{2时域符号,4时域符号,7时域符号}对应第1组时频资源,第二时间长度子集{14时域符号}对应第2组时频资源,网络设备确定分组关系后,将该分组关系发送给终端设备,并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DCI,假设该第一DCI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为7时域符号,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分组关系以及第一DCI之后,可获知与第一DCI相关的第一时间长度7时域符号属于第一时间长度子集,而根据分组关系可知第一时间长度子集对应第1组时频资源,故,终端设备可根据该分组关系,在2组时频资源中确定与第一DCI相关的第一时间长度7时域符号对应的第1组时频资源,进而可确定在第1组时频资源中的第一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一HARQ-ACK的第一上行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以网络设备分别以K1值、第一时间长度确定分组关系为例说明,网络设备还可根据K1值和第一时间长度共同确定分组关系,以下描述网络设备根据K1值和第一时间长度共同确定分组关系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可根据第一时间长度,将K1值对应的时间长度为相同的第一时间长度的K1值配置为一个时间长度子集。例如,假设网络设备从高层获取到的若干个K1值的索引为1-8,相应的K1值集合可记为{1,2,3,4,5,6,7,8},其中,索引为1-4的K1值对应的时间长度(即K1值的粒度)为1/2slot,索引为5-8的K1值对应的时间长度(即K1值的粒度)为slot,网络设备可根据第一时间长度将对应1/2slot的K1值配置为第一时间长度子集{1,2,3,4},可根据第一时间长度将对应slot的K1值配置为第二时间长度子集{5,6,7,8},进而可将第一时间长度子集{1,2,3,4}对应第一组时频资源,将第二时间长度子集{5,6,7,8}对应第二组时频资源,将2个时间长度子集与2组时频资源的一一对应关系确定为所述分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时间长度为预定义的情况下,网络设备也可采用上述方法确定所述分组关系,区别在于,若第一时间长度为预定义的,则网络设备不需要获取高层配置的若干个第一时间长度,直接使用预定义的第一时间长度执行上述方法。
以下描述网络设备根据SLIV的索引确定分组关系的过程。以SLIV的索引为半静态配置的为例说明。
在SLIV的索引为半静态配置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在根据SLIV的索引确定分组关系之前,还可获取高层配置的SLIV表格,SLIV表格中可包括多个SLIV的索引,例如现有协议的SLIV表格中包括1~16共计16个SLIV的索引,以下为方便描述将该若干个SLIV的索引描述为SLIV的索引集合。网络设备在获取到高层配置的SLIV表格后,可确定SLIV的索引集合,进而可将该SLIV的索引集合分为N个SLIV的索引子集,进而可建立N个SLIV的索引子集与N组时频资源的一一对应关系,将N个索引子集与N组时频资源的一一对应关系确定为所述分组关系。
例如,假设若干个SLIV的索引为1-16,相应的SLIV的索引集合可记为{1,2,3,4,5,6,7,8,9,10,11,12,13,14,15,16},以N=2为例,网络设备可根据SLIV的索引将SLIV的索引集合{1,2,3,4,5,6,7,8,9,10,11,12,13,14,15,16}分为第一SLIV的索引子集{1,2,3,4,5,6,7,8}和第二SLIV的索引子集{9,10,11,12,13,14,15,16},网络设备在划分第一SLIV的索引子集和第二SLIV的索引子集之后,可建立2个SLIV的索引子集与2组时频资源的一一对应关系,以下为便于描述将2组时频资源分别记为第一组时频资源和第二组时频资源,示例性地,网络设备可将第一SLIV的索引子集对应第一组时频资源,将第二SLIV的索引子集对应第二组时频资源,进而可将2个SLIV的索引子集与2组时频资源的一一对应关系确定为所述分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举例中以将SLIV的索引集合中包括的SLIV的索引平均分为N个子集为例示意,本申请中网络设备还可将SLIV的索引集合中包括的SLIV的索引不平均的分为N个子集。下面举例说明。
例如,假设若干个SLIV的索引为1-16,相应的SLIV的索引集合可记为{1,2,3,4,5,6,7,8,9,10,11,12,13,14,15,16},以N=2为例,网络设备可不平均的将SLIV的索引集合{1,2,3,4,5,6,7,8,9,10,11,12,13,14,15,16}分为第一SLIV的索引子集{1,2,3,4,8,12,15}和第二SLIV的索引子集{5,6,7,9,10,11,13,14,16},网络设备在划分SLIV的索引子集之后,可建立2个SLIV的索引子集与2组时频资源的一一对应关系,例如可将第一SLIV的索引子集对应第一组时频资源,将第二SLIV的索引子集对应第二组时频资源。
又例如,假设若干个SLIV的索引为1-16,相应的SLIV的索引集合可记为{1,2,3,4,5,6,7,8,9,10,11,12,13,14,15,16},以N=3为例,网络设备可不平均的将SLIV的索引集合{1,2,3,4,5,6,7,8,9,10,11,12,13,14,15,16}分为第一SLIV的索引子集{1,2,3,4,8,12,15}、第二SLIV的索引子集{5,6,7,13,14,16}以及第三SLIV的索引子集{9,10,11},网络设备在划分SLIV的索引子集之后,可建立3个SLIV的索引子集与3组时频资源的一一对应关系,例如可将第一SLIV的索引子集对应第一组时频资源,将第二SLIV的索引子集对应第二组时频资源,并将第三SLIV的索引子集对应第三组时频资源。
再例如,假设若干个SLIV的索引为1-16,相应的SLIV的索引集合可记为{1,2,3,4,5,6,7,8,9,10,11,12,13,14,15,16},以N=4为例,网络设备可不平均的将SLIV的索引集合{1,2,3,4,5,6,7,8,9,10,11,12,13,14,15,16}分为第一SLIV的索引子集{1,2,3,12}、第二SLIV的索引子集{5,6,7,13,14,16}、第三SLIV的索引子集{9,10,11}以及第四SLIV的索引子集{4,8,15},网络设备在划分SLIV的索引子集之后,可建立4个SLIV的索引子集与4组时频资源的一一对应关系,例如可将第一SLIV的索引子集对应第一组时频资源,将第二SLIV的索引子集对应第二组时频资源,将第三SLIV的索引子集对应第三组时频资源,并将第四SLIV的索引子集对应第四组时频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网络设备根据SLIV的索引确定分组关系,相应的,终端设备可根据获取到的分组关系以及SLIV的索引,在N组时频资源中确定与第一DCI相关的SLIV的索引对应的第i组时频资源。下面以一个实施方式说明。
例如,假设N为2,i为1,网络设备确定的分组关系包括:第一SLIV的索引子集{1,2,3,4,5,6,7,8}对应第1组时频资源,第二SLIV的索引子集{9,10,11,12,13,14,15,16}对应第2组时频资源,网络设备确定分组关系后,将该分组关系发送给终端设备,之后可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DCI,假设该第一DCI中携带的SLIV的索引为8,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分组关系以及第一DCI之后,可获知与第一DCI相关的SLIV的索引8属于第一SLIV的索引子集,而根据分组关系可知第一SLIV的索引子集对应第1组时频资源,故,终端设备可根据该分组关系,在2组时频资源中确定与第一DCI相关的SLIV的索引对应的第1组时频资源,进而可确定在第1组时频资源中的第一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一HARQ-ACK的第一上行信道。
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SLIV的索引可以是SLIV表格中包括的部分SLIV的索引。在该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可将部分SLIV的索引平均或不平均的分为N个SLIV的索引子集,并建立N个SLIV的索引子集与N组时频资源的一一对应关系。
又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全部PUCCH捎带承载(piggyback)在PUSCH上。在该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可根据PUSCH对应的SLIV索引确定上述分组关系。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根据PDSCH对应的SLIV的索引确定分组关系的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以下描述网络设备根据码本标识指示信息确定分组关系的过程。
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码本标识指示信息的取值可以包括N个,每个取值对应N组时频资源中的一组时频资源。例如,以N=2为例,码本标识指示信息的取值可以包括0和1,网络设备可将取值0对应2组时频资源中的第一组时频资源,将取值1对应2组时频资源中的第二组时频资源,这样网络设备可建立起2个码本标识指示信息的取值与2组时频资源的一一对应关系。终端设备可根据接收到的DCI上承载的码本标识指示信息的取值,在N组时频资源中确定与该码本标识指示信息的取值对应的一组时频资源。
以下描述网络设备根据RNTI确定分组关系的过程。
可选的,网络设备可根据RNTI的类型确定分组关系。
例如,假设RNTI的类型包括三种类型,分别为C-RNTI、CS-RNTI以及MCS-C-RNTI,以N=3为例,网络设备可将C-RNTI对应3组时频资源中的第一组时频资源,将CS-RNTI对应3组时频资源中的第二组时频资源,将MCS-C-RNTI对应3组时频资源中的第三组时频资源。这样网络设备可建立起3种类型的RNTI与3组时频资源的一一对应关系。终端设备可根据接收到的DCI,推导出该DCI所采用的RNTI加扰类型,进而可根据DCI所采用的RNTI加扰类型,在N组时频资源中确定,承载该DCI调度的PDSCH的HARQ-ACK的上行信道的一组时频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MCS-C-RNTI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型的RNTI,该MCS-C-RNTI具备如下功能:通过该MCS-C-RNTI可以确定HARQ-ACK对应的PDSCH的数据来源于第一类型业务,第一类型业务例如可以是URLLC业务。MCS-C-RNTI仅表示一种可能的名称,也可以描述为X-RNTI,本申请对名称不做限制,目的是区分具备上述功能的RNTI与现有的RNTI,其中,现有的RNTI例如可以包括C-RNTI、CS-RNTI、P-RNTI或SI-RNTI等。
以下描述网络设备根据PDCCH的监听时机确定分组关系的过程。
可选的,网络设备可根据若干个PDCCH的监听时机,将该若干个PDCCH的监听时机分为N个子集,为便于描述将若干个PDCCH的监听时机称为PDCCH的监听时机集合。例如,假设若干个PDCCH的监听时机包括一个slot内的符号0、2、4、6、8、10、12,相应的,可以理解为PDCCH的监听时机集合为{0,2,4,6,8,10,12},以N=2为例,网络设备可根据PDCCH的监听时机将PDCCH的监听时机集合{0,2,4,6,8,10,12}分为第一PDCCH的监听时机子集{0,2,4,6}、第二PDCCH的监听时机子集{8,10,12},网络设备在划分第一PDCCH的监听时机子集、第二PDCCH的监听时机子集之后,可建立2个PDCCH的监听时机子集与2组时频资源的一一对应关系,示例性地,网络设备可将第一PDCCH的监听时机子集对应第一组时频资源,将第二PDCCH的监听时机子集对应第二组时频资源。
以下描述网络设备根据上行信道的终止符号确定分组关系的过程。
网络设备在根据上行信道的终止符号确定分组关系之前,还可获取高层配置的若干个起始控制信道粒子(control channel element,CCE)的索引(index),例如可以描述为CCE的索引集合。网络设备在获取到高层配置的CCE的索引集合之后,可将该CCE的索引集合分为N个CCE的索引子集,而每个CCE的索引子集可以对应一组上行信道的终止符号,这样,网络设备可建立N组上行信道的终止符号与N组时频资源的一一对应关系,进而将N组上行信道的终止符号与N组时频资源的一一对应关系确定为所述分组关系。
其中,每个CCE的索引子集可以对应一个范围内的上行信道的终止符号。例如,假设有两个CCE的索引子集,一个CCE的索引子集可以对应2~7符号范围内的上行信道的终止符号,另一个CCE的索引子集可以对应8~13符号范围内的上行信道的终止符号。
可选的,网络设备可根据CCE的索引值,将CCE的索引集合分为N个子集。
例如,假设若干个CCE的索引值为1-8,相应的CCE的索引集合可记为{1,2,3,4,5,6,7,8},以N=4为例,网络设备可根据CCE的索引值将CCE的索引集合{1,2,3,4,5,6,7,8}分为第一CCE的索引子集{1,2}、第二CCE的索引子集{3,4,5}、第三CCE的索引子集{6,7}以及第四CCE的索引子集{8},网络设备在划分CCE的索引子集之后,可确定每个CCE的索引子集对应的一组上行信道的终止符号,假设第一CCE的索引子集{1,2,3}对应第一组上行信道的终止符号为{3,4,6},第二CCE的索引子集{3,4,5}对应第二组上行信道的终止符号为{7,13},第三CCE的索引子集{6,7}对应第三组上行信道的终止符号为{10},第四CCE的索引子集{8}对应第四组上行信道的终止符号为{7},进而网络设备可建立4组上行信道的终止符号与4组时频资源的一一对应关系,以下为便于描述将4组时频资源分别记为第一组时频资源、第二组时频资源、第三组时频资源以及第四组时频资源,示例性地,网络设备可将第一组上行信道的终止符号对应第一组时频资源,将第二组上行信道的终止符号对应第二组时频资源,将第三组上行信道的终止符号对应第三组时频资源,将第四组上行信道的终止符号对应第四组时频资源,从而可将4组上行信道的终止符号与4组时频资源的一一对应关系确定为所述分组关系。
又例如,请参见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间单元分组后的示意图,图5(a)中假设时间单元为时隙(slot),N为4,上行信道为PUCCH,假设有7个PDSCH对应的HARQ-ACK需要在slot n上传输,一个PUCCH上承载一个PDSCH的HARQ-ACK,根据HARQ-ACK的比特数目选择PUCCH传输的时域资源,得到PUCCH1~PUCCH7。根据一个PUCCH的终止符号确定分组,在终止符号之前的可能有若干个PUCCH的起始符号,上述的这些PUCCH在时域上有重叠,图5(a)中PUCCH1的最后一个符号之前,有PUCCH2和PUCCH3的起始符号,则PUCCH1~3分为一组,对应第一组时频资源;之后PUCCH4的结束符号之前未分组的只有PUCCH5的起始符号,则PUCCH4和PUCCH5占用的资源对应第二组时频资源;PUCCH6的结束符号之前没有其他PUCCH的起始符号,则单独分为一组,对应第三组时频资源,同理PUCCH7对应第四组时频资源,从而网络设备可将4组上行信道的终止符号与4组时频资源的一一对应关系确定为所述分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以上描述了网络设备根据一项条件确定分组关系的方法,此外,网络设备还可根据两项条件的组合确定分组关系,下面以网络设备根据两项条件确定分组关系为例说明。
例如,以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时间长度和RNTI确定分组关系为例说明。假设网络设备获取到的若干个第一时间长度分别为14个时域符号、2个时域符号、4个时域符号、7个时域符号,相应的第一时间长度集合可记为{2,4,7,14},网络设备可根据第一时间长度将第一时间长度集合{2,4,7,14}分为第一时间长度子集{2,4,7}和第二时间长度子集{14};进一步假设RNTI的类型包括三种类型,分别为C-RNTI、CS-RNTI以及MCS-C-RNTI。以N=4为例,也就是说将一个时间单元上的时频资源分为4组时频资源,分别记为第一组时频资源、第二组时频资源、第三组时频资源以及第四组时频资源,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时间长度和RNTI这两个参数的组合对时间单元中的资源分组可包括:将第一时间长度为{2,4,7}且DCI由MCS-C-RNTI加扰,对应第一组时频资源;将第一时间长度为{2,4,7}且DCI由C-RNTI、CS-RNTI加扰,对应第二组时频资源;将第一时间长度为14,且DCI由MCS-C-RNTI加扰,对应第三组时频资源;将第一时间长度为{2,4,7}且DCI由C-RNTI、CS-RNTI加扰对应第四组时频资源,网络设备进而可将该四组对应关系确定为所述分组关系。
又例如,以网络设备根据K1值和RNTI确定分组关系为例说明。假设网络设备获取到的若干个K1值分别为1、2、3、4、5、6、7或8,相应的K1值集合可记为{1,2,3,4,5,6,7,8},网络设备可根据K1值将K1值集合{1,2,3,4,5,6,7,8}分为第一K1值子集{1,2,3,4}和第二K1值子集{5,6,7,8};进一步假设RNTI的类型包括三种类型,分别为C-RNTI、CS-RNTI以及MCS-C-RNTI。以N=3为例,也就是说将一个时间单元上的时频资源分为3组时频资源,分别记为第一组时频资源、第二组时频资源以及第三组时频资源,网络设备根据K1值和RNTI这两个参数的组合对时间单元中的资源分组可包括:将K1值为{5,6,7,8}且DCI由MCS-C-RNTI加扰,对应第一组时频资源;将K1值为{1,2,3,4}且DCI由C-RNTI、CS-RNTI加扰,对应第二组时频资源;将第一时间长度为{1,2,3,4},且DCI由MCS-C-RNTI加扰,对应第三组时频资源,网络设备进而可将该四组对应关系确定为所述分组关系。
可以理解,上述举例仅为示意性说明,网络设备还可根据其它的条件组合确定分组关系,可分别参见上述以单个条件确定分组关系的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网络设备还可根据多于两项的上述条件确定分组关系,可分别参见上述以单个条件确定分组关系的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在根据上述方法确定分组关系之前,还可获取高层配置的参数N,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将一个时间单元上的时频资源分为多少组时频资源可以由高层来配置。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由一个时间单元上的时频资源分组得到的N组时频资源可以重叠,也可以不重叠,其中,重叠可以是指部分重叠或者完全重叠。请参见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间单元分组后的示意图,图5(b)中假设时间单元为时隙(slot),N为3,也就是说,图5(b)中以将一个时隙上的时频资源分为3组时频资源为例示意,如图5(b)所示,第1组时频资源占时隙的1~3个符号的时频资源,第2组时频资源占时隙的4~9个符号的时频资源,第3组时频资源占时隙的8~14个符号的时频资源,其中,第1组时频资源与第2组时频资源不重叠,第1组时频资源与第3组时频资源不重叠,第2组时频资源与第3组时频资源部分重叠。
上文中主要描述了网络设备如何确定分组关系,下文中详细描述终端设备如何实施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
可以理解,本申请中对终端设备接收的DCI的数量不做限制。图4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主要描述了终端设备在接收到一个DCI时如何执行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下面以终端设备接收两个DCI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做进一步的说明,当然终端设备也可接收两个以上的DCI,实现的原理类似,本申请中下面以终端设备接收两个DCI阐述。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除接收第一DCI之外,还可接收第二DCI,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二DCI后,可根据获取的分组关系,在N组时频资源中确定与第二DCI相关的第一参数对应的时频资源。一种可能的情况,第二DCI对应的第一参数与第一DCI对应的第一参数,均对应N组时频资源中第i组时频资源。另一种可能的情况,第二DCI对应的第一参数对应N组时频资源中第k组时频资源,k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且,所述k与所述i为不同值。以下针对这两种可能的情况分别进行描述。
第一种情况,第二DCI对应的第一参数与第一DCI对应的第一参数,均对应N组时频资源中第i组时频资源,终端设备可将第一DCI调度的PDSCH对应的第一HARQ-ACK,与第二DCI调度的PDSCH对应的第二HARQ-ACK,合成为一个合成HARQ-ACK,在第i组时频资源中传输承载合成HARQ-ACK的上行信道。
第二种情况,第二DCI对应的第一参数对应N组时频资源中第k组时频资源,第一DCI对应的第一参数对应N组时频资源中第i组时频资源,终端设备可确定在第k组时频资源中的第二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二HARQ-ACK的第二上行信道。
其中,针对上述第二种情况,第一时频资源与第二时频资源可能重叠,也可能不重叠,下面分别针对重叠的情况和不重叠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时频资源与第二时频资源完全不重叠,例如,以图5(b)为例示意,假设N为3,i为1,k为2,第i组时频资源对应图5(b)中的第1组时频资源,第k组时频资源对应图5(b)中的第2组时频资源,图5(b)中第1组时频资源和第2组时频资源完全不重叠,第一时频资源为第1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第二时频资源为第2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故图5(b)中第一时频资源与第二时频资源完全不重叠,在该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一上行信道,且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第二上行信道。这样,终端设备可在N组时频资源中的两组不同的时频资源上,分别传输承载第一HARQ-ACK的第一上行信道以及承载第二HARQ-ACK的第二上行信道,该第一上行信道和该第二上行信道不必在同一个PUCCH资源上发送,第一HARQ-ACK和第二HARQ-ACK中先到的HARQ-ACK可以先反馈,一定程度地可以降低传输时延。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时频资源与第二时频资源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例如,以图5(b)为例示意,假设N为3,i为2,k为3,第i组时频资源对应图5(b)中的第2组时频资源,第k组时频资源对应图5(b)中的第3组时频资源,图5(b)中第2组时频资源和第3组时频资源部分重叠,若终端设备确定的第一时频资源为第2组时频资源中的7~9符号,确定的第二时频资源为第3组时频资源中的8~11符号,此时为第一时频资源与第二时频资源部分重叠的情况,若终端设备确定的第一时频资源为第2组时频资源中的8~9符号,确定的第二时频资源为第3组时频资源中的8~9符号,此时为第一时频资源与第二时频资源完全重叠的情况,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在重叠的资源上只允许传输一个PUCCH,因此,无论是第一时频资源与第二时频资源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终端设备都需要重新选择资源。本申请中,终端设备可采用如下方式重选资源:终端设备将第一HARQ-ACK和第二HARQ-ACK组合为第三HARQ-ACK,并确定在第三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三HARQ-ACK的第三上行信道,其中,第三时频资源为N组时频资源包括的一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本申请中,终端设备确定在第三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三HARQ-ACK的第三上行信道之前,还可确定第三时频资源,下面给出两种确定第三时频资源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在第i组时频资源或第k组时频资源中选择一组时频资源,在该组时频资源中确定第三时频资源。下面以终端设备在第i组时频资源中确定第三时频资源为例进行说明。
终端设备可在确定第一上行信道满足如下一项或多项条件时,确定在第i组时频资源中确定第三时频资源。
条件1,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小于第二上行信道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可以理解,当多个时频资源重叠时,终端设备可在确定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最小,或为最小的之一时,在第i组时频资源中确定第三时频资源。
条件2,第一上行信道是通过第一RNTI加扰的DCI对应的上行信道。其中,第一RNTI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型的RNTI,具备如下功能:通过该第一RNTI可以确定HARQ-ACK对应的PDSCH的数据来源于第一类型业务,第一类型业务例如可以是URLLC业务。
条件3,第一上行信道是承载在根据K1值或SLIV的索引确定的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道。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假设第一上行信道为PUCCH。终端设备可采用如下方法在第i组时频资源中确定第三时频资源:终端设备在第一PUCCH资源组中,确定与第三HARQ-ACK的比特数目对应的第一PUCCH资源集合,第一PUCCH资源组对应于在第i组时频资源上发送的PUCCH,第一PUCCH资源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集合,终端设备在确定第一PUCCH资源集合后,可在第一PUCCH资源集合中确定第三时频资源。示例性地,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三PUCCH资源指示取值,在第一PUCCH资源集合中确定承载第三HARQ-ACK码本的第三时频资源,第三PUCCH资源指示是第三PDCCH中的PUCCH资源指示的取值,第三PDCCH是终端设备检测到的、调度PDSCH集合中的PDSCH的最后一个PDCCH。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在为重叠的PUCCH资源专门配置的第二PUCCH资源组中,确定第三时频资源。下面以第一上行信道为PUCCH为例,详细描述该种实现方式。
终端设备在第二PUCCH资源组中,确定与第三HARQ-ACK的比特数目对应的第二PUCCH资源集合,其中,第二PUCCH资源组是为承载第三HARQ-ACK的PUCCH配置的,第二PUCCH资源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集合,第二PUCCH资源组为N组时频资源中的第j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也可以理解为第二PUCCH资源组对应于在第j组时频资源上发送的PUCCH,终端设备在确定第二PUCCH资源集合后,可在第二PUCCH资源集合中确定第三时频资源,j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且,j与i、k均为不同值。示例性地,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三PUCCH资源指示取值,在第二PUCCH资源集合中确定承载第三HARQ-ACK码本的第三时频资源,第三PUCCH资源指示是第三PDCCH中的PUCCH资源指示的取值,第三PDCCH是终端设备检测到的、调度PDSCH集合中的PDSCH的最后一个PDCCH。下文将以一个实施方式对第一时频资源和第二时频资源重叠时,终端设备在为重叠的PUCCH资源专门配置的第二PUCCH资源组中确定第三时频资源进行说明。
例如,请参见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时间单元分组后的示意图,图6中以时间单元为时隙,以将一个时间单元中的时频资源分为第一组时频资源和第二组时频资源为例示意。其中,在第一组时频资源上发送第一上行信道,在第二组时频资源上发送第二上行信道,第一上行信道上承载DCI#1~DCI#4所分别指示的四个HARQ-ACK,该四个HARQ-ACK承载在第一上行信道上,根据该四个HARQ-ACK的比特数目(例如10bit)在第一PUCCH资源组中选取PUCCH资源集合2,因为PUCCH资源集合2对应的比特数目范围为10~20bit。类似地,DCI#5~DCI#8上分别指示的四个HARQ-ACK承载在第二上行信道上,根据该四个HARQ-ACK的比特数目20bit在第二PUCCH资源组中选取PUCCH资源集合3。
当第一PUCCH资源组中的PUCCH资源集合2和第二PUCCH资源组中的PUCCH资源集合3对应的承载HARQ-ACK的资源有重叠,此时采用本申请的方法可选择将原本承载于两个PUCCH上的HARQ-ACK码本联合编码为30bit,若在第二上行信道对应的第二PUCCH资源组中重新选取PUCCH资源集合,仍会选取PUCCH资源集合3,此时若在下行传输过程中,DCI#1~DCI#4丢失,则第二上行信道只传输DCI#5~DCI#8所指示的20bit HARQ-ACK码本,此时网络设备对于DCI#1~DCI#4传输丢失并不知情,所以在收到第二上行信道时,网络设备不知道应该以20bit还是30bit来解码第二上行信道,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为重叠的PUCCH资源专门配置PUCCH资源组,即,本申请中针对重叠的PUCCH资源和不重叠的PUCCH资源分别配置PUCCH资源组。这样,可提高传输上行信道的可靠性。
在又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一时频资源与第二时频资源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时,终端设备仅发送满足预设条件的上行信道,丢弃另一个上行信道。可以理解,当有两个以上时频资源重叠时,终端设备可发送其中一个满足预设条件的上行信道,丢弃其它上行信道。
其中,以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上行信道为例,对上述预设条件解释说明。若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上行信道,则第一上行信道满足如下预设条件:
条件1,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小于第二上行信道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
条件2,第一上行信道是由第一RNTI加扰的DCI对应的上行信道。
条件3,第一上行信道是承载在根据K1值或SLIV索引确定的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道。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DCI和第二DCI可以是终端设备从相同的网络设备接收的,也可以是从不同的网络设备接收的。
当第一DCI和第二DCI从不同的网络设备接收时,这两个不同的网络设备可以均为传输节点(transport point,TRP)。
在第一DCI和第二DCI从不同的网络设备接收时,若该不同的网络设备之间是非理想回程线路(backhaul)的,由于处于非理想回程线路的网络设备之间无法实时获知彼此的调度情况,故在该种场景下,发送第一DCI的网络设备和发送第二DCI的网络设备无法对由第一HARQ-ACK和第二HARQ-ACK联合编码后的HARQ-ACK码本进行解码。例如,参阅图7所示,以网络设备为TRP为例,假设第一DCI和第二DCI从不同的TRP接收,两个不同的TRP分别为TRP#A和TRP#B,且第一DCI为TRP#A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DCI为TRP#B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DCI调度的PDSCH#1对应的反馈信息HARQ-ACK#1与第二DCI调度的PDSCH#2对应的反馈信息HARQ-ACK#2,均被指示在slot n中发送。若TRP#A与TRP#B之间是非理想回程线路的,即TRP#A和TRP#B无法实时获知彼此的调度情况,则TRP#A和TRP#B均无法对由HARQ-ACK#1和HARQ-ACK#2联合编码后的HARQ-ACK码本进行解码。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送HARQ-ACK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当第一时频资源与第二时频资源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时,终端设备确定在第四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一HARQ-ACK的第一上行信道,在第五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二HARQ-ACK的第二上行信道,其中,第四时频资源为N组时频资源包括的第m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第五时频资源为N组时频资源包括的第n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m和n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且,m和n为不同值。
可选的,第m组时频资源中的全部时频资源与第n组时频资源中的全部时频资源在时域上不重叠。以上行信道为PUCCH为例,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理解为,当两个PUCCH对应的时频资源重叠时,对选择两个PUCCH对应的时频资源的步骤进行回退,也就是说,为承载HARQ-ACK的两个PUCCH重选不重叠的时频资源(也可描述为PUCCH资源),进而可在不重叠的时频资源上分别发送两个PUCCH上分别承载的HARQ-ACK。
上述方法仅以发送两个HARQ-ACK为例说明,当发送两个以上的HARQ-ACK时,上述方法仍适用。例如,在发送两个以上HARQ-ACK的情况下,当分别承载每个HARQ-ACK的PUCCH对应的时频资源重叠时,仍然可采用上述方法,确定在两个以上个不重叠的PUCCH资源上分别发送HARQ-ACK。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不限定用于网络设备之间是非理想回程线路的场景,在其它场景下,上述方法仍然适用。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上述非理想回程线路的场景,还可将其中的一个HARQ-ACK丢弃,只传输另一个HARQ-ACK,详见上文中关于丢弃HARQ-ACK的方法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终端设备确定在第四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一HARQ-ACK的第一上行信道,且在第五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二HARQ-ACK的第二上行信道之前,终端设备还需要确定第四时频资源和第五时频资源。下面以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为PUCCH为例,具体描述终端设备如何确定第四时频资源和第五时频资源。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在第三PUCCH资源组中,确定与第一HARQ-ACK的比特数目对应的第三PUCCH资源集合,并在第三PUCCH资源集合中确定第四时频资源。终端设备在第四PUCCH资源组中,确定与第二HARQ-ACK的比特数目对应的第四PUCCH资源集合,并在第四PUCCH资源集合中确定第五时频资源。
其中,第三PUCCH资源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集合,第三PUCCH资源组为第m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第四PUCCH资源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集合,第四PUCCH资源组为第n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第三PUCCH资源组和第四PUCCH资源组用于当第一时频资源与第二时频资源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时选择PUCCH资源。
上述涉及的第三PUCCH资源组和第四PUCCH资源组可以是预先配置的。可以是由网络设备配置的,例如可以是由网络设备(例如基站)通过高层参数配置的,可以是由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配置的。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三PUCCH资源组和第四PUCCH资源组可以满足如下条件:第三PUCCH资源组中所有的PUCCH资源与第四PUCCH资源组中所有PUCCH资源在时域上完全不重叠,也可以理解为第三PUCCH资源组中所有的PUCCH资源与第四PUCCH资源组中所有PUCCH资源没有任何一个共有的OFDM符号。这样,当两个PUCCH对应的时频资源重叠时,可以在预先配置的两个没有PUCCH资源重叠的PUCCH资源组(例如上述第三PUCCH资源组和第四PUCCH资源组)中,为两个PUCCH上分别承载的HARQ-ACK选取不重叠的PUCCH资源。
示例性地,以预先配置的PUCCH资源组为第三PUCCH资源组和第四PUCCH资源组为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HARQ-ACK的比特数和最后一个DCI中的PUCCH resource indicator(或称为ACK-NACK资源指示(ACK-NACK resource indicator,ARI)),分别在第三PUCCH资源组和第四PUCCH资源组中选取一个PUCCH资源用于传输承载原来重叠的两个PUCCH上的两个HARQ-ACK码本。
参阅图8所示,为一种第三PUCCH资源组和第四PUCCH资源组的可能的示意图。图8中以第三PUCCH资源组包括PUCCH资源集合1-PUCCH资源集合4,以第四PUCCH资源组包括PUCCH资源集合1-PUCCH资源集合4为例示意,由图8可知,第三PUCCH资源组占用时隙m的前7个符号,第四PUCCH资源组占用时隙m的后7个符号,第三PUCCH资源组中所有的PUCCH资源与第四PUCCH资源组中所有PUCCH资源在时域上完全不重叠。可以理解,图8仅为一种可能的示意,并非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发送HARQ-ACK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当第一时频资源与第二时频资源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时,终端设备仍然在第一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一HARQ-ACK的第一上行信道,终端设备确定在第六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二HARQ-ACK的第二上行信道,其中,第六时频资源为N组时频资源包括的第s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s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且,s与i为不同值。可选的,第s组时频资源中的第六时频资源与第i组时频资源中的第一时频资源在时域上不重叠。采用该实施方式,在第一时频资源与第二时频资源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保留承载第一HARQ-ACK的第一时频资源不变,选取承载第二HARQ-ACK的时频资源。以上行信道为PUCCH为例,当两个PUCCH对应的时频资源重叠时,通过该方法可以在两个不重叠的PUCCH资源上分别发送HARQ-ACK。
终端设备确定仍然在第一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一HARQ-ACK的第一上行信道,以及确定在第六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二HARQ-ACK的第二上行信道之前,还需要确定第一时频资源和第六时频资源。下面以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为PUCCH为例,具体描述终端设备如何确定第一时频资源和第六时频资源。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在第一PUCCH资源组中,确定与第一HARQ-ACK的比特数目对应的第五PUCCH资源集合,并在第五PUCCH资源集合中确定第一时频资源。终端设备在第五PUCCH资源组中,确定与第二HARQ-ACK的比特数目对应的第六PUCCH资源集合,并在第六PUCCH资源集合中确定第六时频资源。
其中,第一PUCCH资源组对应于在第i组时频资源上发送的PUCCH,第一PUCCH资源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集合,第五PUCCH资源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集合。第五PUCCH资源组用于当第一时频资源与第二时频资源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时重新选择PUCCH资源。
上述涉及的第五PUCCH资源组可以为预先配置的。可以理解为,第六时频资源可以在预先配置的PUCCH资源组中选取。其中,该预先配置的PUCCH资源组可以是由网络设备配置的,例如可以是由网络设备(例如基站)通过高层参数配置的,可以是由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配置的。
可选的,该预先配置的PUCCH资源组中的所有PUCCH资源可以位于时隙边缘的若干个符号上,且占用的时域资源较小,不易与其他资源重叠。例如,参阅图9所示,假设该预先配置的PUCCH资源组包括四个PUCCH资源集合,分别为PUCCH资源集合1、PUCCH资源集合2、PUCCH资源集合3以及PUCCH资源集合4,每个PUCCH资源集合中均包括PUCCH资源,图9中这些PUCCH资源位于时隙m的边缘,占用的时域资源较小,不易与其他资源重叠。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针对上述实现方式,第一上行信道满足如下一项或多项条件:
条件1,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小于第二上行信道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
条件2,第一上行信道是通过第一RNTI加扰的DCI对应的上行信道,其中第一RNTI可以为MCS-RNTI。
条件3,第一上行信道是承载在根据K1值或SLIV的索引确定的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道。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当来自两个或者多个网络设备(例如非理想回程线路的TRP)的PDSCH对应的反馈信息HARQ-ACK在同一个时隙中传输,且多个承载HARQ-ACK的PUCCH资源有重叠时,采用上述方法可以为每个HARQ-ACK确定不重叠的PUCCH资源,并向每个网络设备发送与其发送的PDSCH相对应的HARQ-ACK,这样,不仅可降低传输时延,提高传输效率,还可避免网络设备因接收到联合编码的HARQ-ACK码本而无法解码的问题,可保证需要在同一个时隙中传输的HARQ-ACK都能及时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时频资源和第二时频资源重叠时,终端设备可重新分配传输PUCCH的时域资源,可避免在重叠的第一时频资源和第二时频资源上分别传输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时出错,可提高传输上行信道的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第一DCI和第二DCI,在预先配置的第一PUCCH资源组中确定发送第一上行信道的第一时频资源,在预先配置的第二PUCCH资源组中确定发送第二上行信道的第二时频资源,并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其中,所述第一PUCCH资源组和所述第二PUCCH资源组是为同一时隙配置的PUCCH资源组,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用于承载所述第一DCI调度的第一HARQ-ACK,所述第二上行信道用于承载所述第二DCI调度的第二HARQ-ACK。
其中,第一DCI与第一PUCCH资源组对应,第二DCI与第二PUCCH资源组对应。可以理解为,PUCCH资源组可以根据与DCI相关的条件预先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以根据与DCI相关的如下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配置PUCCH资源组。
第1项,PDCCH监测时机(PDCCH monitoring occasion),表示终端设备检测到PDCCH所在的时机的起始符号在1个时间单元(如时隙)内的位置。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高层配置信息,如PDCCH监测模式(PDCCH monitoring pattern)参数,获取1个slot内潜在的PDCCH监测时机时域位置,当PDCCH监测时机的起始符号属于1个slot的前半个时隙时,可将该PDCCH承载的DCI对应第一PUCCH资源组;当PDCCH监测时机的起始符号属于1个slot的后半个时隙时,将该PDCCH承载的DCI对应第二PUCCH资源组。
第2项,搜索空间身份(search space ID,SS ID),终端设备会监听PDCCH候选位置(PDCCH candidates)集合(或称为搜索空间),通过监听DCI格式(DCI format)来尝试解码该集合中的每一个PDCCH。例如,假设与第一SS ID对应的聚合等级为{1,2,4,8},与第二SSID对应的聚合等级为{1,2,8},可以预先配置第一SS ID对应第一PUCCH资源组,第二SS ID对应第二PUCCH资源组。在该种配置情况下,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DCI后,若确定第一DCI对应第一SS ID,则可相应的在第一PUCCH资源组中,确定发送用于承载第一DCI调度的第一HARQ-ACK的第一上行信道的第一时频资源,类似的,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二DCI后,若确定第二DCI对应第二SS ID,则可相应的在第二PUCCH资源组中,确定发送用于承载第二DCI调度的第二HARQ-ACK的第二上行信道的第二时频资源。
第3项,RNTI,用于对DCI的信息比特进行扰码。终端设备分别对几种可能的RNTI取值进行去扰码处理,如果依据某一个RNTI取值进行去扰码后的信息比特可以通过CRC校验,则表明该DCI由该RNTI扰码。其中,高层配置PDCCH承载的DCI的RNTI可以包括C-RNTI、CS-RNTI、P-RNTI、SI-RNTI等已有的RNTI,也可以包括新的RNTI,例如可以将新的RNTI称为X-RNTI,本申请对新的RNTI的名称不做限定,可以称为其它RNTI,X-RNTI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典型特征是取值与现有的RNTI(例如C-RNTI、CS-RNTI、P-RNTI、SI-RNTI)的取值不相等,典型功能可以包括:用于指示PDCCH调度的PDSCH的数据来源于第一类型业务,如URLLC业务。其中X-RNTI可以为MCS-C-RNTI,或者其他标识低时延高可靠业务的RNTI。在该种情况中,可以根据PDCCH的RNTI的类型划分PUCCH资源组。例如,可以将对应的RNTI为现有RNTI(例如C-RNTI、CS-RNTI、P-RNTI、SI-RNTI)的PDCCH承载的DCI对应第一PUCCH资源组,将对应的RNTI为新的RNTI(例如X-RNTI)的PDCCH承载的DCI对应第二PUCCH资源组。在该种配置情况下,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DCI后,若确定承载第一DCI的PDCCH对应的RNTI为现有RNTI,则可相应的在第一PUCCH资源组中,确定发送用于承载第一DCI调度的第一HARQ-ACK的第一上行信道的第一时频资源,类似的,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二DCI后,若确定承载第二DCI的PDCCH对应的RNTI为新的RNTI,则可相应的在第二PUCCH资源组中,确定发送用于承载第二DCI调度的第二HARQ-ACK的第二上行信道的第二时频资源。
第4项,DCI格式(DCI format),DCI format可以用于区分PDCCH承载的DCI。终端设备可通过PDCCH盲检,对每一种比特数目(payload size)不同的DCI format都尝试解码,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lyclic redundance check,CRC),通过CRC确定该PDCCH对应的DCI的payload size,进一步结合译码后DCI中格式指示符(format indicator)字节,确定该PDCCH的DCI format。其中,高层配置的DCI format可以包括format 1_0,format 1_1和format 1_x,format 1_0和format 1_1可以是指现有的DCI format,format 1_x可以是指不同于format 1_0、format 1_1的新的DCI format,可以有1种或多种,format 1_x可以为标识低时延高可靠业务的DCI format。新的DCI format的典型特征可以包括format 1_x与format 1_0、format 1_1具有不同的payload size。本申请可以根据DCI format的类型划分PUCCH资源组。例如,可以将DCI format为现有DCI format(例如format 1_0,format 1_1)的DCI对应第一PUCCH资源组,将DCI format为新的DCI format(例如format 1_x)的DCI对应第二PUCCH资源组。在该种配置情况下,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DCI后,若确定第一DCI对应的DCI format为现有DCI format,则可相应的在第一PUCCH资源组中,确定发送用于承载第一DCI调度的第一HARQ-ACK的第一上行信道的第一时频资源,类似的,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二DCI后,若确定第二DCI对应的DCI format为新的DCI format,则可相应的在第二PUCCH资源组中,确定发送用于承载第二DCI调度的第二HARQ-ACK的第二上行信道的第二时频资源。
第5项,发送DCI的网络设备,若第一DCI和第二DCI分别由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则可通过高层参数配置第一DCI对应第一PUCCH资源组,第二DCI对应第二PUCCH资源组。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DCI和所述第二DCI可以来自同一网络设备,也可以来自不同的网络设备。即上述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是相同的网络设备,也可以是不同的网络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二时频资源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时,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和/或所述第二上行信道重选用于承载其发送的时频资源。
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二时频资源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时,为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信道重选用于承载其发送的时频资源。在该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在预先配置的第三PUCCH资源组中确定发送第一上行信道的第三时频资源,在预先配置的第四PUCCH资源组中确定发送第二上行信道的第四时频资源,并在所述第三时频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在所述第四时频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属于第三PUCCH资源组中的PUCCH资源与属于第四PUCCH资源组中的PUCCH资源没有共有的OFDM符号,也就是说第三PUCCH资源组中的PUCCH资源与第四PUCCH资源组中的PUCCH资源完全不重叠。在该种设计中,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没有共有的OFDM符号,使得第一HARQ-ACK和第二HARQ-ACK能够承载在一个时隙中的不同上行信道上分别发送。
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二时频资源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时,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二上行信道重选用于承载其发送的时频资源。在该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在预先配置的第五PUCCH资源组中重新确定发送第二上行信道的第五时频资源,并在所述第五时频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属于第一PUCCH资源组中的PUCCH资源与属于第五PUCCH资源组中的PUCCH资源没有共有的OFDM符号,也就是说第一PUCCH资源组中的PUCCH资源与第五PUCCH资源组中的PUCCH资源完全不重叠。在该种设计中,第一上行信道和第二上行信道没有共有的OFDM符号,可以保证第一HARQ-ACK和第二HARQ-ACK能够承载在一个时隙中的不同上行信道上分别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重选时频资源是指,放弃使用之前选取的时频资源,重新选取时频资源。例如,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二上行信道重选用于承载其发送的时频资源,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放弃使用重选之前为第二上行信道确定的时频资源,并重新为第二上行信道选取时频资源。
上述主要从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用于实现以本申请实施例中任意一种方法的装置,例如,提供一种装置包括用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任意一种方法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各个步骤的单元(或手段)。再如,还提供另一种装置,包括用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任意一种方法中网络设备所执行的各个步骤的单元(或手段)。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700。该通信装置700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700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10所示,该通信装置700可包括获取单元701、接收单元702以及处理单元703。
基于如图4所示的通信方法,图10所示的通信装置700中的获取单元701可用于通信装置700执行如S101所示步骤,接收单元702可用于通信装置700执行如S102所示步骤,处理单元703可用于通信装置700执行如S103或S104所示步骤。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800。该通信装置800可以应用于网络设备。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800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11所示,该通信装置800可包括发送单元801。在实施中,通信装置800还可包括处理单元802。
基于如图4所示的通信方法,图11所示的通信装置800中的发送单元801可用于通信装置800执行如S102所示步骤。
当通信装置700应用于终端设备,通信装置800应用于网络设备时,还可执行如下操作: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参数包括K1值、第一时间长度、码本标识指示信息、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上行信道的终止符号、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监听时机,或起始符号和长度指示信息值SLIV的索引中的一项或多项,其中,所述K1值为从PDSCH所在的时间单元到所述PDSCH对应的HARQ-ACK的上行信道所在的时间单元偏移的时间单元数量,所述第一时间长度表征所述K1值对应的时间长度。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收单元702还用于:
接收第二DCI;
所述处理单元203还用于:
根据所述分组关系,在所述N组时频资源中确定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二DCI相关的第一参数对应的第k组时频资源,所述k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且,所述k与所述i为不同值,确定在所述第k组时频资源中的第二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二HARQ-ACK的第二上行信道。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703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二时频资源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时,将所述第一HARQ-ACK和所述第二HARQ-ACK组合为第三HARQ-ACK,确定在第三时频资源上承载所述第三HARQ-ACK的第三上行信道,其中,所述第三时频资源为所述N组时频资源包括的一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满足如下一项或多项条件时,所述第三时频资源为所述第i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长度;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是通过第一RNTI加扰的DCI对应的上行信道;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是承载在根据所述K1值或所述SLIV的索引确定的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道。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为PUCCH;
所述处理单元703还用于:
在第一PUCCH资源组中,确定与所述第三HARQ-ACK的比特数目对应的第一PUCCH资源集合,所述第一PUCCH资源组对应于在所述第i组时频资源上发送的PUCCH,所述第一PUCCH资源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PUCCH资源集合中确定所述第三时频资源。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为PUCCH;
所述处理单元703还用于:
在第二PUCCH资源组中,确定与所述第三HARQ-ACK的比特数目对应的第二PUCCH资源集合,所述第二PUCCH资源组是为承载所述第三HARQ-ACK的PUCCH配置的,所述第二PUCCH资源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集合,所述第二PUCCH资源组为所述N组时频资源中的第j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在所述第二PUCCH资源集合中确定所述第三时频资源,所述j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且,所述j与所述i、所述k均为不同值。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703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二时频资源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时,确定在第四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一HARQ-ACK的第一上行信道,在第五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二HARQ-ACK的第二上行信道,其中,所述第四时频资源为所述N组时频资源包括的第m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所述第五时频资源为所述N组时频资源包括的第n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所述m和所述n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且,所述m和所述n为不同值。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m组时频资源与所述第n组时频资源在时域上不重叠。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信道为PUCCH,所述处理单元703还用于:
在第三PUCCH资源组中,确定与所述第一HARQ-ACK的比特数目对应的第三PUCCH资源集合,所述第三PUCCH资源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集合,所述第三PUCCH资源组为所述第m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在所述第三PUCCH资源集合中确定所述第四时频资源;在第四PUCCH资源组中,确定与所述第二HARQ-ACK的比特数目对应的第四PUCCH资源集合,所述第四PUCCH资源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集合,所述第四PUCCH资源组为所述第n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在所述第四PUCCH资源集合中确定所述第五时频资源;其中,所述第三PUCCH资源组和所述第四PUCCH资源组均为预先配置的。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703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二时频资源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时,确定在第六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二HARQ-ACK的第二上行信道,其中,所述第六时频资源为所述N组时频资源包括的第s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所述s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且,所述s与所述i为不同值。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s组时频资源中的所述第六时频资源与所述第i组时频资源中的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在时域上不重叠。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信道为PUCCH;所述处理单元703还用于:
在第一PUCCH资源组中,确定与所述第一HARQ-ACK的比特数目对应的第五PUCCH资源集合,所述第一PUCCH资源组对应于在所述第i组时频资源上发送的PUCCH,所述第一PUCCH资源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五PUCCH资源集合中确定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在第五PUCCH资源组中,确定与所述第二HARQ-ACK的比特数目对应的第六PUCCH资源集合,所述第五PUCCH资源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集合,所述第五PUCCH资源组为预先配置的;在所述第六PUCCH资源集合中确定所述第六时频资源。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满足如下一项或多项条件: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是通过第一RNTI加扰的DCI对应的上行信道;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是承载在根据所述K1值或所述SLIV的索引确定的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道。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802,用于根据如下一项或多项条件,确定所述分组关系:
所述K1值;
所述第一时间长度;
所述SLIV的索引;
所述码本标识指示信息;
所述RNTI;
所述上行信道的终止符号;
所述PDCCH的监听时机。
在另一种可能的通信方法中,该通信装置700还可包括发送单元704;
所述接收单元702,用于接收第一DCI和第二DCI;
所述处理单元703,用于在预先配置的第一PUCCH资源组中确定发送第一上行信道的第一时频资源,在预先配置的第二PUCCH资源组中确定发送第二上行信道的第二时频资源;
所述发送单元704,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二上行信道;
其中,所述第一PUCCH资源组和所述第二PUCCH资源组是为同一时隙配置的PUCCH资源组,所述第一上行信道用于承载所述第一DCI调度的第一HARQ-ACK,所述第二上行信道用于承载所述第二DCI调度的第二HARQ-ACK。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DCI和所述第二DCI可以来自同一网络设备,也可以来自不同的网络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703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二时频资源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时,为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和/或所述第二上行信道重选用于承载其发送的时频资源。
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703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二时频资源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时,为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信道重选用于承载其发送的时频资源。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703可以在预先配置的第三PUCCH资源组中确定发送第一上行信道的第三时频资源,在预先配置的第四PUCCH资源组中确定发送第二上行信道的第四时频资源,并通过所述发送单元704在所述第三时频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在所述第四时频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二上行信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属于第三PUCCH资源组中的PUCCH资源与属于第四PUCCH资源组中的PUCCH资源没有共有的OFDM符号,也就是说第三PUCCH资源组中的PUCCH资源与第四PUCCH资源组中的PUCCH资源完全不重叠。
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703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二时频资源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时,为所述第二上行信道重选用于承载其发送的时频资源。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703可以在预先配置的第五PUCCH资源组中确定发送第二上行信道的第五时频资源,并通过所述发送单元704在所述第五时频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属于第一PUCCH资源组中的PUCCH资源与属于第五PUCCH资源组中的PUCCH资源没有共有的OFDM符号,也就是说第一PUCCH资源组中的PUCCH资源与第五PUCCH资源组中的PUCCH资源完全不重叠。
应理解以上装置中单元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装置中的单元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单元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以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各个单元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由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该单元的功能。此外这些单元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又可以成为处理器,可以是一种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的集成电路。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实现或者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
在一个例子中,以上任一装置中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再如,当装置中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以上用于接收的单元是一种该装置的接口电路,用于从其它装置接收信号。例如,当该装置以芯片的方式实现时,该接收单元是该芯片用于从其它芯片或装置接收信号的接口电路。以上用于发送的单元是一种该装置的接口电路,用于向其它装置发送信号。例如,当该装置以芯片的方式实现时,该发送单元是该芯片用于向其它芯片或装置发送信号的接口电路。
请参考图12,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用于实现以上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操作。如图12所示,该终端设备包括:天线901、射频部分902、信号处理部分903。天线901与射频部分902连接。在下行方向上,射频部分902通过天线901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将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发送给信号处理部分903进行处理。在上行方向上,信号处理部分903对终端设备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部分902,射频部分902对终端设备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901发送给网络设备。
信号处理部分903可以包括调制解调子系统,用于实现对数据各通信协议层的处理;还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子系统,用于实现对终端设备操作系统以及应用层的处理;此外,还可以包括其它子系统,例如多媒体子系统,周边子系统等,其中多媒体子系统用于实现对终端设备相机,屏幕显示等的控制,周边子系统用于实现与其它设备的连接。调制解调子系统可以为单独设置的芯片。可选地,以上用于终端设备的装置可以位于该调制解调子系统。
调制解调子系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9031,例如,包括一个主控CPU和其它集成电路。此外,该调制解调子系统还可以包括存储元件9032和接口电路9033。存储元件9032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但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的程序可能不存储于该存储元件9032中,而是存储于调制解调子系统之外的存储器中,使用时调制解调子系统加载使用。接口电路9033用于与其它子系统通信。以上用于终端设备的装置可以位于调制解调子系统,该调制解调子系统可以通过芯片实现,该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接口电路,其中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终端设备执行的任一种方法的各个步骤,接口电路用于与其它装置通信。在一种实现中,终端设备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例如应用于终端设备的装置包括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处理元件调用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存储元件可以为处理元件处于同一芯片上的存储元件,即片内存储元件。
在另一种实现中,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的程序可以在与处理元件处于不同芯片上的存储元件,即片外存储元件。此时,处理元件从片外存储元件调用或加载程序于片内存储元件上,以调用并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
在又一种实现中,应用于终端设备的装置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这些处理元件设置于调制解调子系统上,这里的处理元件可以为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或者这些类集成电路的组合。这些集成电路可以集成在一起,构成芯片。
终端设备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该SOC芯片,用于实现以上方法。该芯片内可以集成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由处理元件调用存储元件的存储的程序的形式实现以上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该芯片内可以集成至少一个集成电路,用于实现以上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可以结合以上实现方式,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程序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集成电路的形式实现。
可见,以上应用于终端设备的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接口电路,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处理元件可以以第一种方式:即调用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的方式执行终端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也可以以第二种方式:即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结合指令的方式执行终端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当然,也可以结合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执行终端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这里的处理元件同以上描述,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CPU,还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等,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
存储元件可以是一个存储器,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元件的统称。
请参考图13,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用于实现以上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操作。如图13所示,该网络设备包括:天线1001、射频装置1002、基带装置1003。天线1001与射频装置1002连接。在上行方向上,射频装置1002通过天线1001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将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发送给基带装置1003进行处理。在下行方向上,基带装置1003对终端设备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装置1002,射频装置1002对终端设备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1001发送给终端设备。
基带装置1003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10031,例如,包括一个主控CPU和其它集成电路。此外,该基带装置1003还可以包括存储元件10032和接口电路10033,存储元件10032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接口电路10033用于与射频装置1002交互信息,该接口电路例如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以上应用于网络设备的装置可以位于基带装置1003,例如,以上应用于网络设备的装置可以为基带装置1003上的芯片,该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接口电路,其中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网络设备执行的任一种方法的各个步骤,接口电路用于与其它装置通信。在一种实现中,网络设备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例如应用于网络设备的装置包括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处理元件调用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存储元件可以为处理元件处于同一芯片上的存储元件,即片内存储元件,也可以为与处理元件处于不同芯片上的存储元件,即片外存储元件。
在另一种实现中,应用于网络设备的装置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这些处理元件设置于基带装置上,这里的处理元件可以为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或者这些类集成电路的组合。这些集成电路可以集成在一起,构成芯片。
网络设备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例如,基带装置包括该SOC芯片,用于实现以上方法。该芯片内可以集成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由处理元件调用存储元件的存储的程序的形式实现以上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该芯片内可以集成至少一个集成电路,用于实现以上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可以结合以上实现方式,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程序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集成电路的形式实现。
可见,以上应用于网络设备的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接口电路,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处理元件可以以第一种方式:即调用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的方式执行网络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也可以以第二种方式:即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结合指令的方式执行网络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当然,也可以结合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执行以上网络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这里的处理元件同以上描述,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CPU,还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等,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
存储元件可以是一个存储器,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元件的统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由终端设备或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方法的通信装置(例如芯片系统)执行,在本申请中,以由终端设备执行该方法为例进行描述。
请参见图1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执行步骤。
S201:终端设备获取第一分组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分组关系表征第一时间长度与N组时频资源的对应关系,所述N组时频资源是对一个时间单元上的时频资源进行分组得到的,每组所述时频资源对应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与K1集合相关,所述K1集合中包括多个K1值,所述K1值为从PDSCH所在的时间单元到所述PDSCH对应的HARQ-ACK的上行信道所在的时间单元偏移的时间单元数量,每组所述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是承载HARQ-ACK的上行信道的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为K1值的单位时间长度,或者说所述第一时间长度表征所述K1值对应的时间长度,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从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一分组关系,或者终端设备从本地获取该第一分组关系。若从本地获取,则该第一分组关系可以是终端设备预设的,也可以是预先从网络设备获取并存储的。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一分组关系为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的,则网络设备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分组关系之前,还可以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长度确定所述第一分组关系。其中,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时间长度确定第一分组关系的方法可以参见上文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中,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可以是时隙,也可以是迷你时隙,例如可以是1/2时隙,也可以是1/4时隙,也可以是M个时域符号,M为小于14的正整数。
在该实施例中,所涉及的HARQ-ACK可以是半静态码本(semi-static codebook),下面以HARQ-ACK为半静态码本为例说明。对于半静态的HARQ-ACK,网络设备或高层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若干个K1的可能取值,本申请将该若干个K1的可能取值称为K1集合,当然本申请并不引以为限,包括多个K1值的集合均可称为K1集合。
此外,本申请中,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与K1集合相关可以是指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与K1集合具备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可以是由高层信令配置或由网络设备配置。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在获取到一个K1集合就可以相应的确定出与该K1集合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
S202:终端设备获取第一K1集合和第二K1集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K1集合和第二K1集合可以是终端设备从本地获取的,也可以是从网络设备获取的。还可以是高层信令配置的。
本申请中,第一分组关系可以是列表的形式,也可以是其他形式,不做限制。
参见表5所示,为一种可能的第一分组关系,在表5中以N=2为例,也就是说,将一个时间单元分为两组时频资源,分别为第一组时频资源和第二组时频资源,并以第一时间长度包括时隙和1/2时隙、为例示意。
表5
第一时间长度 | N组时频资源 |
1/2时隙 | 第一组时频资源 |
时隙 | 第二组时频资源 |
在该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根据第一分组关系,确定第一时间长度(时隙和1/2时隙)与N组时频资源(第一组时频资源和第二组时频资源)的对应关系之后,还可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与K1集合的对应关系,确定出K1集合与N组时频资源的对应关系,参见表6,表6基于表5中假设的条件,示出K1集合与第一时间长度与N组时频资源的对应关系,第一K1集合为{0,1,2,3}、第二K1集合为{1,2,3,4}、第一K1集合与时隙相关,第二K1集合与1/2时隙相关。
表6
K1集合 | 第一时间长度 | N组时频资源 |
第一K1集合{0,1,2,3} | 1/2时隙 | 第一组时频资源 |
第二K1集合{1,2,3,4} | 时隙 | 第二组时频资源 |
S203: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分组关系,在所述N组时频资源中确定与所述第一K1集合相关的第一时间长度对应的第i组时频资源,并在所述N组时频资源中确定与所述第二K1集合相关的第一时间长度对应的第k组时频资源。例如,以表6为例,终端设备可根据所述第一分组关系,在两组时频资源中确定与所述第一K1集合相关的第一时间长度对应的第一组时频资源,并在两组时频资源中确定与所述第二K1集合相关的第一时间长度对应的第二组时频资源。
其中,所述i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所述k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且,所述k与所述i为不同值。
S204:终端设备确定在所述第i组时频资源中的第一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一HARQ-ACK的第一上行信道,并确定在所述第k组时频资源中的第二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二HARQ-ACK的第二上行信道。这样,终端设备可以在不同组的时频资源上分别承载第一上行信道以及第二上行信道,相比现有技术只能在一个时间单元发送一个上行信道,本申请的方法可以在一个时间单元发送多个上行信道。
其中,所述第一HARQ-ACK与第一下行联合集(downlink association set)对应,所述第二HARQ-ACK与第二下行联合集对应。
本申请实施例中,下行联合集(downlink association set)可根据K1集合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时频资源可以是第i组时频资源中的部分时频资源,也可以是第i组时频资源中的全部时频资源。第二时频资源可以是第k组时频资源中的部分时频资源,也可以是第k组时频资源中的全部时频资源。上行信道可以包括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PUSCH)。
S205:当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二时频资源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且所述第一下行联合集中的第一下行联合子集与第二下行联合集中的第二下行联合子集完全重叠时,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下行联合集和所述第二下行联合集取并集,得到第三下行联合集。
其中,所述第一下行联合集中的第一下行联合子集对应第三HARQ-ACK,所述第二下行联合集中的第二下行联合子集对应第四HARQ-ACK,所述第三HARQ-ACK属于所述第一HARQ-ACK,所述第四HARQ-ACK属于所述第二HARQ-ACK。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行联合集和所述第二下行联合集取并集,可以是指将所述第一下行联合集包括的资源和所述第二下行联合集包括的资源合并在一起组成的集合,也就是第三下行联合集,在第三下行联合集中包括第一下行联合集和第二下行联合集包括的资源,但是第三下行联合集中不存在重复的资源。所述第一下行联合集和所述第二下行联合集取并集可以记为所述第一下行联合集∪所述第二下行联合集。
S206: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下行联合集,发送第五HARQ-ACK,所述第五HARQ-ACK包括第三HARQ-ACK或第四HARQ-ACK。
该实施例中,第五HARQ-ACK还可包括第六HARQ-ACK,第一HARQ-ACK可由第六HARQ-ACK和第三HARQ-ACK构成。第五HARQ-ACK还可包括第七HARQ-ACK,第二HARQ-ACK可由第七HARQ-ACK和第四HARQ-ACK构成。
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述第五HARQ-ACK,或者发送上述第五HARQ-ACK以及第六HARQ-ACK。
通过该方法,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资源,仅发送第三HARQ-ACK和第四HARQ-ACK中的一个,从而减少反馈的HARQ-ACK的比特数,可提升HARQ-ACK传输效率。
下面以一个实施方式对上述方法做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5所示,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取并集示意图。在图15中假设终端设备获取到的第一分组关系为表5所示的分组关系,终端设备获取到的第一K1集合为{0,1,2,3}、第二K1集合为{1,2,3,4},进而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一分组关系,在两组时频资源中确定与第一K1集合相关的第一时间长度对应第一组时频资源,并在两组时频资源中确定与第二K1集合相关的第一时间长度对应第二组时频资源,图15中假设第一时间单元为slot#k,也就是说,所述的两组时频资源为slot#k上的时频资源,进一步的,终端设备可确定在第一组时频资源中的第一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一HARQ-ACK的第一上行信道,还可确定在第二组时频资源中的第二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二HARQ-ACK的第二上行信道,由图15可知,第一K1集合调度的或者对应的第一下行联合集可包括1/2slot#n-4、1/2slot#n-3、1/2slot#n-2、1/2slot#n-1、1/2slot#n以及1/2slot#n+1,第二K1集合调度的或对应的第二下行联合集可包括slot#k-4、slot#k-3、slot#k-2和slot#k-1,假设第一时频资源与第二时频资源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且第一下行联合集中的第一下行联合子集与第二下行联合集中的第二下行联合子集完全重叠时,如图15所示,第一下行联合子集包括1/2slot#n-4、1/2slot#n-3、1/2slot#n-2以及1/2slot#n-1,第二下行联合子集包括slot#k-2以及slot#k-1,采用本申请的方法针对重叠的第一下行联合子集和第二下行联合子集,只发送其中的一部分资源(例如第一下行联合子集或第二下行联合子集)对应的HARQ-ACK。具体的,终端设备可对第一下行联合集和第二下行联合集取并集,得到第三下行联合集,进而可根据第三下行联合集发送第五HARQ-ACK,第五HARQ-ACK包括第三HARQ-ACK或第四HARQ-ACK,如图15所示,第一下行联合子集对应第三HARQ-ACK,第二下行联合子集对应第四HARQ-ACK,采用本申请的方法,终端设备根据第三下行联合集发送的第五HARQ-ACK仅包括第三HARQ-ACK和第四HARQ-ACK中的一个,可减少联合反馈的比特数。在图1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若直接将第一HARQ-ACK与第二HARQ-AKC级联合并,可以理解为级联合并后的HARQ-ACK包括第六HARQ-ACK、第三HARQ-ACK、第七HARQ-ACK以及第四HARQ-ACK,假设一个粒度的资源反馈1比特的HARQ-ACK,则级联合并后的HARQ-ACK包括10比特,也就是终端设备需要反馈10比特HARQ-ACK,若重叠资源部分的粒度按1/2slot计算,对应第五HARQ-ACK包括第三HARQ-ACK的情况,而终端设备根据第三下行联合集反馈第五HARQ-ACK的话仅需要反馈8比特HARQ-ACK;若重叠资源部分的粒度按slot计算,对应第五HARQ-ACK包括第四HARQ-ACK的情况,终端设备根据第三下行联合集反馈第五HARQ-ACK的话仅需要反馈6比特HARQ-ACK。
可以理解,上述图14-图15所示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操作可以由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终端设备的通信装置执行,例如通信装置700执行;也可以由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执行,例如图15所示的终端设备执行。示例性地,所述通信装置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包括获取单元,处理单元以及发送单元,其中,上述步骤S201与S202可以由获取单元执行,上述步骤S203-S205可以由处理单元执行,且上述步骤S206可以由发送单元执行;或者,所述通信装置或者终端设备包括耦合存储器的处理器以及收发器,其中,上述步骤S201-S206可以由耦合存储器的处理器执行;或者,上述步骤S201-S205可以由耦合存储器的处理器执行,且步骤S206由收发器执行;或者,上述步骤S202-S205可以由耦合存储器的处理器执行,且步骤S201与S206由收发器执行,不做详述。
上述图14-图15所示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操作可以由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网络设备的通信装置执行,例如通信装置800执行;也可以由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执行,例如图13所示的网络设备执行,不做详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前述的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计算机调用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方法。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中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本申请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7)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获取分组关系,所述分组关系表征第一参数与N组时频资源的对应关系,所述N组时频资源是对一个时间单元上的时频资源进行分组得到的,每组所述时频资源对应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与下行控制信息DCI相关,每组所述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是承载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的上行信道的时频资源,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一DCI;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分组关系,在所述N组时频资源中确定与所述第一DCI相关的第一参数对应的第i组时频资源,所述i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所述第i组时频资源中的第一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一HARQ-ACK的第一上行信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包括K1值、第一时间长度、码本标识指示信息、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上行信道的终止符号、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监听时机,或起始符号和长度指示信息值SLIV的索引中的一项或多项,其中,所述K1值为从PDSCH所在的时间单元到所述PDSCH对应的HARQ-ACK的上行信道所在的时间单元偏移的时间单元数量,所述第一时间长度表征所述K1值对应的时间长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二DCI;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分组关系,在所述N组时频资源中确定与所述第二DCI相关的第一参数对应的第k组时频资源,所述k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且,所述k与所述i为不同值;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所述第k组时频资源中的第二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二HARQ-ACK的第二上行信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二时频资源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时,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HARQ-ACK和所述第二HARQ-ACK组合为第三HARQ-ACK,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第三时频资源上承载所述第三HARQ-ACK的第三上行信道,其中,所述第三时频资源为所述N组时频资源包括的一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满足如下一项或多项条件时,所述第三时频资源为所述第i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是通过第一RNTI加扰的DCI对应的上行信道;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是承载在根据所述K1值或所述SLIV的索引确定的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PUCCH资源组中,确定与所述第三HARQ-ACK的比特数目对应的第一PUCCH资源集合,所述第一PUCCH资源组对应于在所述第i组时频资源上发送的PUCCH,所述第一PUCCH资源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集合;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PUCCH资源集合中确定所述第三时频资源。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为PUCCH,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PUCCH资源组中,确定与所述第三HARQ-ACK的比特数目对应的第二PUCCH资源集合,所述第二PUCCH资源组是为承载所述第三HARQ-ACK的PUCCH配置的,所述第二PUCCH资源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集合,所述第二PUCCH资源组为所述N组时频资源中的第j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PUCCH资源集合中确定所述第三时频资源,所述j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且,所述j与所述i、所述k均为不同值。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二时频资源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时,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第四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一HARQ-ACK的第一上行信道,在第五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二HARQ-ACK的第二上行信道,其中,所述第四时频资源为所述N组时频资源包括的第m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所述第五时频资源为所述N组时频资源包括的第n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所述m和所述n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且,所述m和所述n为不同值。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m组时频资源与所述第n组时频资源在时域上不重叠。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信道为PUCCH,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三PUCCH资源组中,确定与所述第一HARQ-ACK的比特数目对应的第三PUCCH资源集合,所述第三PUCCH资源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集合,所述第三PUCCH资源组为所述第m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三PUCCH资源集合中确定所述第四时频资源;
所述终端设备在第四PUCCH资源组中,确定与所述第二HARQ-ACK的比特数目对应的第四PUCCH资源集合,所述第四PUCCH资源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集合,所述第四PUCCH资源组为所述第n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四PUCCH资源集合中确定所述第五时频资源;
其中,所述第三PUCCH资源组和所述第四PUCCH资源组均为预先配置的。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二时频资源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时,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第六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二HARQ-ACK的第二上行信道,其中,所述第六时频资源为所述N组时频资源包括的第s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所述s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且,所述s与所述i为不同值。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s组时频资源中的所述第六时频资源与所述第i组时频资源中的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在时域上不重叠。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信道为PUCCH,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PUCCH资源组中,确定与所述第一HARQ-ACK的比特数目对应的第五PUCCH资源集合,所述第一PUCCH资源组对应于在所述第i组时频资源上发送的PUCCH,所述第一PUCCH资源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集合;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五PUCCH资源集合中确定所述第一时频资源;
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五PUCCH资源组中,确定与所述第二HARQ-ACK的比特数目对应的第六PUCCH资源集合,所述第五PUCCH资源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集合,所述第五PUCCH资源组为预先配置的;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六PUCCH资源集合中确定所述第六时频资源。
14.如权利要求1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满足如下一项或多项条件: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是通过第一RNTI加扰的DCI对应的上行信道;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是承载在根据所述K1值或所述SLIV的索引确定的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道。
15.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分组关系,所述分组关系表征第一参数与N组时频资源的对应关系,所述N组时频资源是对一个时间单元上的时频资源进行分组得到的,每组所述时频资源对应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与下行控制信息DCI相关,每组所述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是承载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的上行信道的时频资源,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DCI,其中,与所述第一DCI相关的第一参数对应所述N组时频资源中的第i组时频资源,所述i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包括K1值、第一时间长度、码本标识指示信息、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上行信道的终止符号、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监听时机,或起始符号和长度指示信息值SLIV的索引中的一项或多项,其中,所述K1值为从PDSCH所在的时间单元到所述PDSCH对应的HARQ-ACK的上行信道所在的时间单元偏移的时间单元数量,所述第一时间长度表征所述K1值对应的时间长度。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如下一项或多项条件,确定所述分组关系:
所述K1值;
所述第一时间长度;
所述SLIV的索引;
所述码本标识指示信息;
所述RNTI;
所述上行信道的终止符号;
所述PDCCH的监听时机。
1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单元、接收单元以及处理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分组关系,所述分组关系表征第一参数与N组时频资源的对应关系,所述N组时频资源是对一个时间单元上的时频资源进行分组得到的,每组所述时频资源对应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与下行控制信息DCI相关,每组所述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是承载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的上行信道的时频资源,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DCI;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分组关系,在所述N组时频资源中确定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一DCI相关的第一参数对应的第i组时频资源,所述i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确定在所述第i组时频资源中的第一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一HARQ-ACK的第一上行信道。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包括K1值、第一时间长度、码本标识指示信息、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上行信道的终止符号、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监听时机,或起始符号和长度指示信息值SLIV的索引中的一项或多项,其中,所述K1值为从PDSCH所在的时间单元到所述PDSCH对应的HARQ-ACK的上行信道所在的时间单元偏移的时间单元数量,所述第一时间长度表征所述K1值对应的时间长度。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
接收第二DCI;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分组关系,在所述N组时频资源中确定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二DCI相关的第一参数对应的第k组时频资源,所述k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且,所述k与所述i为不同值,确定在所述第k组时频资源中的第二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二HARQ-ACK的第二上行信道。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二时频资源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时,将所述第一HARQ-ACK和所述第二HARQ-ACK组合为第三HARQ-ACK,确定在第三时频资源上承载所述第三HARQ-ACK的第三上行信道,其中,所述第三时频资源为所述N组时频资源包括的一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满足如下一项或多项条件时,所述第三时频资源为所述第i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是通过第一RNTI加扰的DCI对应的上行信道;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是承载在根据所述K1值或所述SLIV的索引确定的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道。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第一PUCCH资源组中,确定与所述第三HARQ-ACK的比特数目对应的第一PUCCH资源集合,所述第一PUCCH资源组对应于在所述第i组时频资源上发送的PUCCH,所述第一PUCCH资源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集合,在所述第一PUCCH资源集合中确定所述第三时频资源。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为PUCCH;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第二PUCCH资源组中,确定与所述第三HARQ-ACK的比特数目对应的第二PUCCH资源集合,所述第二PUCCH资源组是为承载所述第三HARQ-ACK的PUCCH配置的,所述第二PUCCH资源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集合,所述第二PUCCH资源组为所述N组时频资源中的第j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在所述第二PUCCH资源集合中确定所述第三时频资源,所述j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且,所述j与所述i、所述k均为不同值。
25.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二时频资源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时,确定在第四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一HARQ-ACK的第一上行信道,在第五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二HARQ-ACK的第二上行信道,其中,所述第四时频资源为所述N组时频资源包括的第m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所述第五时频资源为所述N组时频资源包括的第n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所述m和所述n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且,所述m和所述n为不同值。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m组时频资源与所述第n组时频资源在时域上不重叠。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信道为PUCCH;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第三PUCCH资源组中,确定与所述第一HARQ-ACK的比特数目对应的第三PUCCH资源集合,所述第三PUCCH资源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集合,所述第三PUCCH资源组为所述第m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
在所述第三PUCCH资源集合中确定所述第四时频资源;
在第四PUCCH资源组中,确定与所述第二HARQ-ACK的比特数目对应的第四PUCCH资源集合,所述第四PUCCH资源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集合,所述第四PUCCH资源组为所述第n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
在所述第四PUCCH资源集合中确定所述第五时频资源;
其中,所述第三PUCCH资源组和所述第四PUCCH资源组均为预先配置的。
28.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二时频资源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时,确定在第六时频资源上承载第二HARQ-ACK的第二上行信道,其中,所述第六时频资源为所述N组时频资源包括的第s组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所述s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且,所述s与所述i为不同值。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s组时频资源中的所述第六时频资源与所述第i组时频资源中的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在时域上不重叠。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信道为PUCCH;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第一PUCCH资源组中,确定与所述第一HARQ-ACK的比特数目对应的第五PUCCH资源集合,所述第一PUCCH资源组对应于在所述第i组时频资源上发送的PUCCH,所述第一PUCCH资源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集合;
在所述第五PUCCH资源集合中确定所述第一时频资源;
在第五PUCCH资源组中,确定与所述第二HARQ-ACK的比特数目对应的第六PUCCH资源集合,所述第五PUCCH资源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PUCCH资源集合,所述第五PUCCH资源组为预先配置的;
在所述第六PUCCH资源集合中确定所述第六时频资源。
31.如权利要求28至3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满足如下一项或多项条件: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上行信道对应的第一时间长度;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是通过第一RNTI加扰的DCI对应的上行信道;
所述第一上行信道是承载在根据所述K1值或所述SLIV的索引确定的时频资源上的上行信道。
3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分组关系,所述分组关系表征第一参数与N组时频资源的对应关系,所述N组时频资源是对一个时间单元上的时频资源进行分组得到的,每组所述时频资源对应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与下行控制信息DCI相关,每组所述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是承载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的上行信道的时频资源,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DCI,其中,与所述第一DCI相关的第一参数对应所述N组时频资源中的第i组时频资源,所述i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包括K1值、第一时间长度、码本标识指示信息、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上行信道的终止符号、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监听时机,或起始符号和长度指示信息值SLIV的索引中的一项或多项,其中,所述K1值为从PDSCH所在的时间单元到所述PDSCH对应的HARQ-ACK的上行信道所在的时间单元偏移的时间单元数量,所述第一时间长度表征所述K1值对应的时间长度。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如下一项或多项条件,确定所述分组关系:
所述K1值;
所述第一时间长度;
所述SLIV的索引;
所述码本标识指示信息;
所述RNTI;
所述上行信道的终止符号;
所述PDCCH的监听时机。
3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6.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通信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7.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通信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80539.3A CN113613331B (zh) | 2018-09-28 | 2018-11-02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
PCT/CN2019/104753 WO2020063301A1 (zh) | 2018-09-28 | 2019-09-06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
EP19864992.3A EP3846561B1 (en) | 2018-09-28 | 2019-09-06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evice |
US17/216,144 US11863492B2 (en) | 2018-09-28 | 2021-03-29 | Communications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416555 | 2018-09-28 | ||
CN201811141655 | 2018-09-28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780539.3A Division CN113613331B (zh) | 2018-09-28 | 2018-11-02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972302A CN110972302A (zh) | 2020-04-07 |
CN110972302B true CN110972302B (zh) | 2021-07-09 |
Family
ID=7002835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300414.0A Active CN110972302B (zh) | 2018-09-28 | 2018-11-02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202110780539.3A Active CN113613331B (zh) | 2018-09-28 | 2018-11-02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780539.3A Active CN113613331B (zh) | 2018-09-28 | 2018-11-02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863492B2 (zh) |
EP (1) | EP3846561B1 (zh) |
CN (2) | CN11097230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028703A1 (zh) * | 2017-08-09 | 2019-02-1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反馈应答信息的长度确定方法及相关产品 |
US12218761B2 (en) * | 2018-11-02 | 2025-02-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for low latency transmissions |
CN115412218A (zh) * | 2018-11-23 | 2022-11-29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US11647504B2 (en) * | 2018-12-21 | 2023-05-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UCCH carrying HARQ-A for multi-TRP with non-ideal backhaul |
KR20230079501A (ko) * | 2019-01-09 | 2023-06-07 | 주식회사 윌러스표준기술연구소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채널의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
CN112555101B (zh) * | 2019-09-26 | 2023-03-31 |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 识别风力发电机组的叶轮气动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
KR20220089705A (ko) * | 2019-11-08 | 2022-06-28 |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 정보 지시 방법 및 장치 |
US11792824B2 (en) * | 2020-03-30 | 2023-10-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cast feedback and retransmission for transport block grouping |
US11871410B2 (en) * | 2020-05-12 | 2024-01-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Joint shared channel timing allocation in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
CN114071570A (zh) * | 2020-08-06 | 2022-02-18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
CN116491146A (zh) | 2020-12-24 | 2023-07-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通过用于波束指示的特定dci发起harq-ack过程的系统和方法 |
WO2022141589A1 (zh) * | 2020-12-31 | 2022-07-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确定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码本的方法及装置 |
CN114978444A (zh) * | 2021-02-24 | 2022-08-3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反馈信息发送方法、装置及终端 |
US11838241B2 (en) | 2021-08-05 | 2023-12-05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HARQ-ACK bundling for type 1 codebook with multi-slot scheduling |
US11646912B2 (en) * | 2021-08-17 | 2023-05-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to facilitate phase jump estimation for sidelink DMRS bundling |
CN116980092A (zh) * | 2022-04-20 | 2023-10-31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13122A (zh) * | 2017-03-28 | 2017-08-29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Harq反馈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7872303A (zh) * | 2016-09-26 | 2018-04-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8111571A1 (en) * | 2016-12-15 | 2018-06-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f-contained subslot bundling |
WO2018175396A1 (en) * | 2017-03-20 | 2018-09-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ownlink and uplink transmissions for high reliability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WO2018170868A1 (en) * | 2017-03-24 | 2018-09-2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EMI-BLIND DETECTION OF URLLC IN PUNCTURED eMBB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78926B (zh) * | 2011-12-21 | 2016-01-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US9276726B2 (en) * | 2012-12-11 | 2016-03-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Transmissions/receptions of uplink acknowledgement signals in wireless networks |
CN106301670A (zh) * | 2015-05-15 | 2017-01-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
US10735146B2 (en) * | 2015-09-25 | 2020-08-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feeding back and receiving HARQ-ACK information |
US10623147B2 (en) * | 2015-12-18 | 2020-04-1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user apparatus for carrying out same |
CN107027184B (zh) * | 2016-02-02 | 2020-01-1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EP3500018B1 (en) * | 2016-08-09 | 2024-05-08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CN108271262B (zh) * | 2017-01-03 | 2024-03-15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分配上行控制信道的方法及设备 |
EP3595191A4 (en) | 2017-03-24 | 2020-04-08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RESOURCE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CCESS NETWORK DEVICE, TERMINAL AND SYSTEM |
WO2019027262A1 (en) * | 2017-08-02 | 2019-02-0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PLANNING INFORMATION RECEIVING EQUIPMENT,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METHOD |
KR102374139B1 (ko) * | 2017-08-04 | 2022-03-15 | 주식회사 윌러스표준기술연구소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채널 및 제어 채널의 송수신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
-
2018
- 2018-11-02 CN CN201811300414.0A patent/CN110972302B/zh active Active
- 2018-11-02 CN CN202110780539.3A patent/CN113613331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9-06 EP EP19864992.3A patent/EP3846561B1/en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3-29 US US17/216,144 patent/US11863492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72303A (zh) * | 2016-09-26 | 2018-04-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8111571A1 (en) * | 2016-12-15 | 2018-06-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f-contained subslot bundling |
WO2018175396A1 (en) * | 2017-03-20 | 2018-09-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ownlink and uplink transmissions for high reliability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WO2018170868A1 (en) * | 2017-03-24 | 2018-09-2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EMI-BLIND DETECTION OF URLLC IN PUNCTURED eMBB |
CN107113122A (zh) * | 2017-03-28 | 2017-08-29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Harq反馈方法、装置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972302A (zh) | 2020-04-07 |
EP3846561B1 (en) | 2024-11-06 |
EP3846561A1 (en) | 2021-07-07 |
US11863492B2 (en) | 2024-01-02 |
CN113613331B (zh) | 2024-05-24 |
EP3846561A4 (en) | 2021-10-27 |
CN113613331A (zh) | 2021-11-05 |
US20210218539A1 (en) | 2021-07-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972302B (zh)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 |
US11924849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and data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 |
TWI571090B (zh) | 在長期演進分時雙工系統中通知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 | |
TWI554071B (zh) | 在長期演進分時雙工系統中通知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 | |
CN110741705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执行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接收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 |
US20200374091A1 (en) | Feedbac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
US10728007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in wireless transmission | |
US20220078823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
CN110034848B (zh)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 |
CN111867070B (zh)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
US20200037350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and data information resource mapping in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 |
WO2020063301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 |
US11330610B2 (en) | Data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20220046694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and data information resource mapping in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9152051B (zh) | 一种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
WO2020063838A1 (zh) | 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 |
US20220225380A1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 |
US20240323961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
WO2020143743A1 (zh) | 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
US11316647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in wireless transmission | |
CN105991269B (zh) | 一种增强的ca中的pdcch方法和装置 | |
US11116002B2 (en) | Gap configuration for multiple transport block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