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0950745B - 一种苯乙醛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苯乙醛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50745B
CN110950745B CN201911104623.2A CN201911104623A CN110950745B CN 110950745 B CN110950745 B CN 110950745B CN 201911104623 A CN201911104623 A CN 201911104623A CN 110950745 B CN110950745 B CN 1109507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diphenyl
solvent
catalyst
buty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0462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50745A (zh
Inventor
牟通
王漭
赵晶
李俊平
黎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0462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507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507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507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507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507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5/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5/00Preparation of hydrocarbons from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the same number of carbon atoms
    • C07C5/02Preparation of hydrocarbons from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the same number of carbon atoms by hydrogenation
    • C07C5/08Preparation of hydrocarbons from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the same number of carbon atoms by hydrogenation of carbon-to-carbon triple bonds
    • C07C5/09Preparation of hydrocarbons from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the same number of carbon atoms by hydrogenation of carbon-to-carbon triple bonds to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苯乙醛的制备方法。以1,4‑二苯基‑2‑丁炔为原料,经过Lindlar催化加氢反应,得到中间体1,4‑二苯基‑2‑丁烯,该中间体经过臭氧化、催化还原反应得到苯乙醛。本发明的方法采用简单原料,通过加氢和臭氧化转化,反应过程绿色环保,产物收率高,副产物很少,有极高的原子经济性。

Description

一种苯乙醛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合成领域,涉及绿色高效的苯乙醛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苯乙醛是一种具有玉簪花香气的香料,是调和多种花香香精的重要香料之一,在香料、化妆品工业中有重要用途,同时也是合成药物、食品添加剂和农业化学品等精细化学品的重要原料。在环境方面可以制备席夫碱净化废水;在农药方面是高效的病虫抑制剂。
苯乙醛性质活泼,易于氧化、聚合,所以目前的工业方法不能得到高产率、高纯度的苯乙醛,但是,苯乙醛的应用范围仍在不断扩大,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苯乙醛的工业生产方法分为氧化法、异构法和还原法。
氧化法通常以2-苯乙醇为原料,用空气将伯醇氧化为醛基。氧化催化剂通常为铜或电解银,或以氧化性无机盐为催化剂,季铵盐为相转移催化剂。另有采用过渡金属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实现一步转化反应条件温和。此类催化剂的缺点为,苯乙醛产率和催化剂效率均偏低。
另有以2-苯乙醇为原料的发酵法制备方法,特点是选择性好,产品纯度高,缺点是菌种的选择受限。
异构法通常以氧化苯乙烯为原料,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一步实现到苯乙醛的转化。异构法采用的催化剂包括分子筛催化剂,过渡金属盐催化剂和固体酸催化剂,存在的问题是催化剂活性或寿命受限。
还原法通常以苯乙酸或苯乙酸酯为原料,在含铝还原剂或含硼还原剂的作用下,直接将羧基或酯基转化为醛基。还原法的特点是,操作简单快捷,苯乙醛产品收率高;缺点是还原剂成本高,工业化生产受限。
综上所述,苯乙醛的制备方法中,氧化法的产品易发生过度氧化,导致产品收率偏低,异构法的催化剂活性或寿命受限,还原法中还原剂的成本很高,各种方法的放大生产受限。因此,需要开发更加绿色高效的工艺,避免上述问题,实现香料级苯乙醛制造技术的突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苯乙醛的制备方法。以1,4-二苯基-2-丁炔为原料,通过加氢反应、臭氧化两步化学转化得到纯度98%以上的香料级苯乙醛产品。该工艺的催化剂体系廉价易得,原子经济性高,具有工业化生产的前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苯乙醛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
1)以1,4-二苯基-2-丁炔为原料,在Lindlar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加氢反应,得到中间体1,4-二苯基-2-丁烯;
2)1,4-二苯基-2-丁烯首先在低温下进行臭氧化反应,然后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催化还原反应,分离得到苯乙醛。
本发明步骤1)采用的Lindlar催化剂选自Pd-CaCO3或Pd-BaSO4,优选Pd-CaCO3
本发明步骤1)中,催化剂与1,4-二苯基-2-丁炔质量比为1:10-1000,优选为1:20-200,更优选为1:100-200。
采用的原料1,4-二苯基-2-丁炔为现有化合物,可以通过自制或直接购买得到,其双苯基C4骨架,已具备2个完全的苯乙醛碳原子骨架单元,是后续转化中高原子经济性的保证。
本发明步骤1)中,所述加氢反应需要在常温至加热条件下进行,反应温度范围为25-100℃,优选为25-80℃,更优选为50-80℃。
所述加氢反应的压力为0.5-5.0MPaG,优选为1.0-3.0MpaG,更优选为1.5-2.5MpaG。氢气用量通过压力控制,不做限定,提高反应压力有利于提高炔键的还原加氢收率,但过高的压力,会导致过度还原的产物(饱和烷烃)增加,对于后续臭氧化反应不利。
所述加氢反应时间为0.5-8h,优选为0.5-2h。
本发明步骤1)中,加氢反应优选在溶剂存在下进行,所述溶剂选自醇或醚类中的一种或多种,为便于苯乙醛的分离,优选C1-C6的直链或支链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C1-C3的直链醇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为甲醇和/或乙醇。优选地,所述溶剂用量以1,4-二苯基-2-丁炔在其中的溶解浓度计为1g/(3-10)mL,优选1g/(4-6)mL。
本发明步骤1)中,加氢反应完成后还包括过滤、脱溶剂等处理过程。其中,必须经过过滤分离催化剂,而溶剂可以脱除或不脱除,如为醚类需要脱除溶剂,得到的中间体1,4-二苯基-2-丁烯直接转入臭氧化反应。
本发明步骤2)中,所述臭氧化反应,为保证原料的高转化率,臭氧的摩尔量需大于1,4-二苯基-2-丁烯的摩尔量,所述臭氧与1,4-二苯基-2-丁烯的摩尔比范围为1.05-2:1,优选1.05-1.1:1。
优选地,所述臭氧化反应采用的臭氧,是通过含臭氧的氧气引入的,臭氧体积含量不作具体限定,根据臭氧发生器的工作条件下生成浓度优选20%左右。
臭氧是氧化性很强的氧化剂,因此通常反应在很低的温度下进行。但是结合本发明臭氧化反应,所述低温温度范围为-70-50℃,优选为-50-0℃,更优选为-20-0℃。
烯烃臭氧化反应的时间跟温度紧密相关,温度提高,反应速率大幅增加,本发明中,臭氧化反应时间范围为0.1-5h,优选为0.5-3h,更优选为0.5-1.5h。
本发明步骤2)中,1,4-二苯基-2-丁烯完成臭氧化反应得到的过氧化物还需要经过催化还原反应,才能转化成苯乙醛产品。过氧化物还原反应通常采用的还原体系可选自无机盐(亚硫酸钠等)水溶液体系,还原性有机物(二甲硫醚或三苯基膦)等,但此类方法均产生大量无机或有机废物,造成后处理困难,因此本发明所述催化还原反应,采用Lindlar催化剂,氢气作为还原剂。
所述催化还原反应中,Lindlar催化剂优选为Pd-CaCO3或Pd-BaSO4,Lindlar催化剂与1,4-二苯基-2-丁烯质量比为1:100-10000,优选为1:200-2000,更优选为1:1000-2000。
所述催化还原反应,反应温度为0-50℃,优选为15-30℃;反应时间为0.5-8h,优选为1-2h。
所述加氢还原反应中,还原剂氢气的用量不做限定,在反应时间内保证氢气过量,使原料转化完全即可。
本发明中,步骤1)中加氢反应与步骤2)中催化还原反应采用的Lindlar催化剂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从简化工艺流程和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优选二者相同,均采用Pd-CaCO3
本发明步骤2)中,催化还原反应体系中还包含有溶剂,所述溶剂选自醇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C1-C6的直链或支链醇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C1-C3的直链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甲醇和/或乙醇。优选地,所述溶剂用量以1,4-二苯基-2-丁炔在其中的浓度计为1g/(3-10)mL,优选1g/(4-6)mL。步骤1)中加氢反应与步骤2)中催化还原反应采用的溶剂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如果步骤1)中加氢反应完成后不脱除溶剂,则其溶剂直接用于步骤2)中的反应体系,即步骤2)中臭氧化反应和催化还原反应均在溶剂中进行,且采用的溶剂种类和用量与步骤1)相同;如果步骤1)中脱除了溶剂,则步骤2)中在催化还原反应时可重新加入溶剂。
本发明步骤2)中,催化还原反应完成后,经过蒸馏得到苯乙醛产品。所述蒸馏,优选条件为压力-98kPaG,温度90-105℃。
由于苯乙醛性质活泼,存储条件下易发生自聚,导致产品品质下降,因此通常需要向其中加入稳定剂延长储存时间,本发明采用的稳定剂为有机酸,优选酒石酸和/或柠檬酸。稳定剂加入量为0.1-1wt%,优选0.2-0.5wt%,为保证效果和控制成本,更优选的用量约为0.2wt%。
本发明方法制备的苯乙醛纯度高达98%以上,为香料级苯乙醛产品,原料1,4-二苯基-2-丁炔转化率大于99%,产品总收率可高达95%,可稳定储存10天以上。
本发明苯乙醛的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原料1,4-二苯基-2-丁炔加氢反应和臭氧化反应后催化还原均采用Lindlar催化剂,该催化剂反应活性高,使用周期长,平均成本低;
2)采用的加氢反应和臭氧化反应转化方案,均为原子经济性极高的绿色转化过程,“三废”产生量低,符合绿色化工的发展方向;
3)产品苯乙醛的纯度高、收率高,稳定性好,存储周期更长,有利于存储和运输。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1,4-二苯基-2-丁烯核磁共振氢谱谱图(溶剂CDCl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需要指出的是,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主要原料来源如下:
1,4-二苯基-2-丁炔,自制,制备方法:2-丁炔-1,4-二苯合成工艺研究(1.32-丁炔-1,4-二苯的合成),吕早生等,《化学与生物工程》,2014,Vol.31,No.05,P37-39;具体步骤为:取0.1moL苯和0.26moL AlCl3加至100mL的三口烧瓶中,通入氮气保护,在40℃下恒温磁力搅拌5min后,开始滴加0.1moL2-丁炔-1,4-二(对甲苯磺酸酯)的苯溶液,同温度下反应2h,滴加稀盐酸终止反应,静置2h,分层过滤;滤液用冰水洗涤至中性,加入无水硫酸钠静置6h,过滤;滤液用苯萃取,上层清液旋转蒸发得红色油状物质,再经柱层析[洗脱剂:V(石油醚):V(二氯甲烷)=5:2]得红色固体粉末。
Lindlar催化剂,Pd-CaCO3,5%(用铅毒化)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甲醇,乙醇(98%),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
四氢呋喃,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
酒石酸、柠檬酸(98%),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
淀粉碘化钾试纸,默克生命科学;
二甲基硫醚(99%),百灵威科技;
骨架镍催化剂,格雷斯催化剂有限公司。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主要仪器如下:
臭氧发生器:CF-G-3-010,青岛国林实业有限公司;
GC仪器型号:岛津GC-2010-plus;
核磁仪器型号:Bruker 400M,仪器频率400MHz,采样次数16次。
实施例1-6
1)加氢反应:
取原料1,4-二苯基-2-丁炔溶解在溶剂中,转移到500mL的高压反应釜中,一次性投入Lindlar催化剂,N2置换三次后,开启反应釜搅拌和加热,升温至反应温度,通入氢气至釜内一定压力,保持搅拌转速500rpm,反应一定时间后,从取样侧管处采样,GC分析,原料转化率达到99%以上。
反应釜降温后,泄压排掉残留H2,用N2置换三次,将反应母液从反应釜过滤器处采出,得到中间体1,4-二苯基-2-丁烯的溶液,GC分析其除去溶剂后的纯度。催化剂留在釜中供下步操作使用。
实施例1-6步骤1)加氢反应条件如表1所示,结果分析如表2所示:
表1实施例1-6加氢反应的具体反应条件
Figure BDA0002270920230000081
表2实施例1-6加氢反应的结果分析
实施例 产物(g) 1,4-二苯基-2- 收率
1 39.95 97.99含%量 96.0%
2 70.41 86.36% 84.6%
3 37.22 91.30% 89.5%
4 53.91 88.16% 86.4%
5 26.47 86.56% 84.8%
6 100.29 98.40% 96.4%
上述中间体1,4-二苯基-2-丁烯的溶液,实施例3、4、6溶剂四氢呋喃,在用于步骤2)臭氧化反应前需通过减压蒸馏除去溶剂,然后在步骤2)中催化还原反应时加入与加氢反应等体积量的乙醇溶剂。实施例1、2、5不脱除溶剂,直接用于步骤2)的反应中。
2)臭氧化及催化还原:
来自步骤1)加氢反应得到的中间体1,4-二苯基-2-丁烯转入到玻璃鼓泡塔式反应器中,保持在反应温度,鼓泡通入O3体积浓度为20%的氧气,GC检测反应进度,至原料完全转化。
将臭氧化反应母液转入到装有Pd-CaCO3催化剂的还原反应釜中,经N2置换后,通入H2进行还原,定时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测,直至其不变蓝色,表明还原反应已进行完全。
除去溶剂后,得到的浓缩物进行蒸馏纯化,得到浅黄色苯乙醛产品,GC分析其纯度,计算步骤1)、2)两步总收率。
实施例1-6步骤2)反应条件如表3所示,结果分析如表4所示:
表3实施例1-6中步骤2)臭氧化及还原反应操作条件
Figure BDA0002270920230000091
表4实施例1-6得到的苯乙醛产品分析结果
实施例 产物(g) 苯乙醛纯度 总收率
1 45.3 99.20% 93.6%
2 80.3 98.50% 82.4%
3 43.4 97.80% 88.4%
4 55.3 98.0% 75.3%
5 30.5 98.60% 83.5%
6 115.2 98.30% 94.4%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步骤2)中,催化还原反应温度为0℃,采用还原剂二甲硫醚(12.5g,0.21mol)。
处理后的反应液经浓缩,蒸馏后得到产品43.4g,纯度96.3%,两步总收率87.1%。可见,对比例1得到的产品纯度及收率均低于实施例1,另外,对比例1采用的二甲硫醚还具有价格较高,环境危害大(有恶臭)等缺点。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加氢采用骨架镍催化剂。
具体操作过程为:取原料1,4-二苯基-2-丁炔41.2g(0.2mol)溶解在200mL甲醇中,转移到高压反应釜中,一次性投入骨架镍催化剂(0.206g),N2置换三次后,开启反应釜搅拌和加热,升温至70℃,通入氢气至釜内压力至2.0MPaG,保持搅拌转速500rpm,反应1h后,GC分析,原料转化率达到99%以上。
反应釜降温后,GC分析1,4-二苯基-2-丁烯含量为62.3%,主要杂质为1,4-二苯基丁烷,表明骨架镍的催化加氢活性过高,导致烯烃中间体过度加氢为饱和产物。
实施例7-8
稳定剂对比:取实施例1中得到的纯度大于98%的苯乙醛产品,采用不同的稳定剂(酒石酸、柠檬酸),研究其稳定效果。
考察条件为:稳定剂用量为0.2%(wt%)存储温度10℃,存储时间10d,避光。
对比例3-5
与实施例7-8不同之处在于:采用不同的稳定剂(空白、盐酸、醋酸)。
实施例7-8及对比例3-5稳定效果如表5所示:
表5不同稳定剂效果数据
稳定剂 初始 2d 5d 10d
实施例7 空白 99.2% 98.1% 96.4% 93.6%
实施例8 酒石酸 99.2% 99.0% 98.4% 97.5%
对比例3 柠檬酸 99.2% 99.2% 98.8% 98.4%
对比例4 盐酸 99.2% 94.1% 88.7% 75.1%
对比例5 醋酸 99.2% 96.4% 92.1% 85.1%
上述结果表明,适合的稳定剂的加入大幅提高了苯乙醛的存储稳定性。

Claims (36)

1.一种苯乙醛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1)以1,4-二苯基-2-丁炔为原料,在Lindlar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加氢反应,得到中间体1,4-二苯基-2-丁烯;
2)1,4-二苯基-2-丁烯首先在低温下进行臭氧化反应,所述低温温度范围为-70-50℃,然后在催化剂作用下,采用Lindlar催化剂,氢气作为还原剂发生催化还原反应,分离得到苯乙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采用的Lindlar催化剂选自Pd-CaCO3或Pd-BaSO4
所述催化剂与1,4-二苯基-2-丁炔质量比为1:10-10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indlar催化剂为Pd-CaCO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与1,4-二苯基-2-丁炔质量比为1:20-2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与1,4-二苯基-2-丁炔质量比为1:100-2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加氢反应,反应温度为25-100℃,反应的压力为0.5-5.0MPaG,反应时间为0.5-8h。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温度为25-8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温度为50-8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的压力为1.0-3.0MpaG。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的压力为1.5-2.5MpaG。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时间为0.5-2h。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加氢反应在溶剂存在下进行,所述溶剂选自醇或醚类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溶剂用量以1,4-二苯基-2-丁炔在其中的溶解浓度计为1g/(3-10)mL;和/或
步骤1)中,加氢反应完成后还包括过滤、脱溶剂处理过程;其中,必须经过过滤分离催化剂,而溶剂可以脱除或不脱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选自C1-C6的直链或支链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选自C1-C3的直链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选自甲醇和/或乙醇。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用量以1,4-二苯基-2-丁炔在其中的溶解浓度计为1g/(4-6)mL。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所述臭氧化反应,臭氧与1,4-二苯基-2-丁烯的摩尔比范围为1.05-2:1。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与1,4-二苯基-2-丁烯的摩尔比范围为1.05-1.1:1。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化反应采用的臭氧,是通过含臭氧的氧气引入的。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低温温度范围为-50-0℃;
所述臭氧化反应时间为0.1-5h。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温度范围为-20-0℃。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化反应时间为0.5-3h。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化反应时间为0.5-1.5h。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Lindlar催化剂为Pd-CaCO3或Pd-BaSO4
所述Lindlar催化剂与1,4-二苯基-2-丁烯质量比为1:100-10000;
步骤1)中加氢反应与步骤2)中催化还原反应采用的Lindlar催化剂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indlar催化剂与1,4-二苯基-2-丁烯质量比为1:200-2000。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indlar催化剂与1,4-二苯基-2-丁烯质量比为1:1000-2000。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催化还原反应,反应温度为0-50℃,反应时间为0.5-8h。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温度为15-30℃,反应时间为1-2h。
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催化还原反应体系中包含有溶剂,所述溶剂选自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溶剂用量,以1,4-二苯基-2-丁炔在其中的浓度计为1g/(3-10)mL;
步骤1)中加氢反应与步骤2)中催化还原反应采用的溶剂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选自C1-C6的直链或支链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选自C1-C3的直链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选自甲醇和/或乙醇。
33.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用量,以1,4-二苯基-2-丁炔在其中的浓度计为1g/(4-6)mL。
34.根据权利要求1-33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苯乙醛中加入稳定剂,所述稳定剂为有机酸;所述稳定剂加入量为0.1-1wt%。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为酒石酸和/或柠檬酸。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加入量为0.2-0.5wt%。
CN201911104623.2A 2019-11-13 2019-11-13 一种苯乙醛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09507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04623.2A CN110950745B (zh) 2019-11-13 2019-11-13 一种苯乙醛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04623.2A CN110950745B (zh) 2019-11-13 2019-11-13 一种苯乙醛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50745A CN110950745A (zh) 2020-04-03
CN110950745B true CN110950745B (zh) 2022-09-20

Family

ID=69977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04623.2A Active CN110950745B (zh) 2019-11-13 2019-11-13 一种苯乙醛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507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9015A (zh) * 2022-01-26 2022-04-19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水蒸汽促进催化转化制备苯乙醛及其衍生物的方法
CN114349615A (zh) * 2022-01-26 2022-04-15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无溶剂制备苯乙醛及其衍生物的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31373A (zh) * 2016-12-30 2017-06-13 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高转化率的苯乙醛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31373A (zh) * 2016-12-30 2017-06-13 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高转化率的苯乙醛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nantioselective, Lewis Base-Catalyzed Carbosulfenylation of Alkenylboronates by 1,2-Boronate Migration;Tao, Zhonglin等;《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181231;第140卷(第46期);supporting information *
Organylthio(silyl)carbenes;Tobias Wagner等;《Eur. J. Org. Chem.》;20091231;5198–520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50745A (zh) 2020-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4548B (zh) 一种氧气氧化醇制备醛或酮的方法
CN110950745B (zh) 一种苯乙醛的制备方法
CN111269115A (zh) 一种低共熔溶剂中肉桂酸酯的制备方法
CN102786398A (zh) 一种经济环保的高纯度麝香酮规模化生产工艺
WO2012090976A1 (ja) 新規脂環式アルコール
CN106905144A (zh) 一种由γ‑戊内酯制备戊酸及戊酸酯的方法
Kanomata et al. Biomimetic Oxidation of Aldehyde with NAD+ Models: Glycolysis‐Type Hydrogen Transfer in an NAD+/NADH Model System
CN110407680B (zh) 一种制备异戊烯醛的方法
CN106699507A (zh) α‑苯乙醇的制备方法
CN110903181B (zh) 双催化体系制备对苯醌化合物的方法
CN104307558B (zh) 一种催化丙糖异构化为乳酸和乳酸酯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215762B (zh) 一种由醇合成脂肪腈的方法
CN109046405A (zh) 一种碘负载催化剂、制备方法和一种全反式维生素a醋酸酯的制备方法
CN102329222B (zh) 一步法氧化环己烷制备己二酸的方法及其使用的催化剂
CN113845413B (zh) 一种利用mto催化制备罗汉柏木烷酮的方法
CN109678655B (zh) 镍铁水滑石催化剂在制备苯甲醇中的应用
CN114349615A (zh) 一种无溶剂制备苯乙醛及其衍生物的方法
CN111943839A (zh) 一种氧化裂解不饱和脂肪酸制备二元酸的两步氧化方法
CN111233643B (zh) 一种苯甲醛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CN110002998A (zh) 一种酯化反应方法及在制备冬青油和草酸二乙酯中的应用
CN117402047A (zh) 一种龙葵醛的制备方法
JP2010518068A (ja) プロピオン酸を得るための方法
CN108774117B (zh) 一种二苯甲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0357762B (zh) 一种连续生产α-苯乙醇的制备方法
US20040152922A1 (en) Production method of ketone compoun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