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33121A - 连接建立方法、通信处理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连接建立方法、通信处理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933121A CN110933121A CN201811096456.7A CN201811096456A CN110933121A CN 110933121 A CN110933121 A CN 110933121A CN 201811096456 A CN201811096456 A CN 201811096456A CN 110933121 A CN110933121 A CN 11093312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 network connection
- message
- connection
- communication obje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建立方法、通信处理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其中,第一通信对象向第二通信对象发送网络连接请求,建立与第二通信对象的网络连接,其中,第二通信对象禁止向第一通信对象发送网络连接请求,之后第一通信对象基于该网络连接发送第一通信报文,第二通信对象识别第一通信报文中的对象标识,将所述网络连接放入连接池,并保存所述对象标识与所述网络连接在所述连接池中的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第二通信对象基于该对应关系,从连接池中获取网络连接,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即可以向所述第一通信对象发送第二通信报文。本申请实施例保证了通信实时性,且降低了资源消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建立方法、通信处理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TCP(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可靠的网络通信协议,通信双方进行TCP通信之前都需要先建立TCP连接。
目前,存在通信双方处于单向网络环境中的情况,比如由于VPC((VirtualPrivate Cloud,私有网络)限制等,要求通信双方中,假设包括第一通信端以及第二通信端,只能由第一通信端向第二通信端主动建立连接,反之则不行,导致第一通信端可以主动访问第二通信端,但是第二通信端确无法主动访问第一通信端。
但是实际应用中,存在第二通信端主动访问第一通信端的需求,比如下发一些控制指令等,而在单向网络环境中,目前只能是由第一通信端每间隔固定时间与第二通信端建立TCP连接,查询第二通信端是否存在需要由第一通信端处理的控制指令等,之后即关闭TCP连接,这种方式通信实时性差,且需要频繁建立TCP连接,导致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建立方法、通信处理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连接建立方法,包括:
第二通信对象基于第一通信对象发起的网络连接请求,建立与所述第一通信对象的网络连接;接收所述第一通信对象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发送的第一通信报文;
识别所述第一通信报文中的对象标识;
将所述网络连接放入连接池,并保存所述对象标识与所述网络连接的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对应关系用于从所述连接池中查找所述网络连接,以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向所述第一通信对象下发第二通信报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包括:
第二通信对象基于第一通信对象的对象标识,查找所述对象标识对应的存储地址;
从连接池中获取所述存储地址对应的网络连接;其中,所述网络连接基于第一通信对象的网络连接请求建立并放入所述连接池,且根据从所述第一通信对象发送的第一通信报文中识别获得的对象标识,保存所述对象标识与所述网络连接的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
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向所述第一通信对象发送第二通信报文。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包括:
基于第一通信对象的对象标识,封装获得第一通信报文;
查找与第二通信对象建立的网络连接;
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向所述第二通信对象发送所述第一通信报文,以便于所述第二通信对象从所述第一通信报文中识别获得所述对象标识,并将所述网络连接放入连接池,以及保存所述对象标识与所述网络连接的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连接建立装置,包括:
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基于第一通信对象发起的网络连接请求,建立与所述第一通信对象的网络连接;
报文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对象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发送的第一通信报文;
标识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第一通信报文中的对象标识;
连接保存模块,用于将所述网络连接放入连接池,并保存所述对象标识与所述网络连接的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对应关系用于从所述连接池查找所述网络连接,以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向所述第一通信对象下发第二通信报文。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通信处理装置,包括:
地址查找模块,用于基于第一通信对象的对象标识,查找所述对象标识对应的存储地址;
连接获取模块,用于从连接池中获取所述存储地址对应的网络连接;其中,所述网络连接基于第一通信对象的网络连接请求建立并放入所述连接池,且根据从所述第一通信对象发送的第一通信报文中识别获得的对象标识,保存所述对象标识与所述网络连接的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
第一报文发送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向所述第一通信对象发送第二通信报文。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通信处理装置,包括:
报文封装模块,用于基于第一通信对象的对象标识,封装获得第一通信报文;
连接查找模块,用于查找与第二通信对象建立的网络连接;
第二报文发送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向所述第二通信对象发送所述第一通信报文,以便于所述第二通信对象从所述第一通信报文中识别获得所述对象标识,并将所述网络连接放入连接池,以及保存所述对象标识与所述网络连接的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组件以及存储组件;
所述存储组件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用以被所述处理组件调用执行;
所述处理组件用于:
基于第一通信对象发起的网络连接请求,建立与所述第一通信对象的网络连接;
接收所述第一通信对象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发送的第一通信报文;
识别所述第一通信报文中的对象标识;
将所述网络连接放入连接池,并保存所述对象标识与所述网络连接的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对应关系用于从所述连接池中查找所述网络连接,以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向所述第一通信对象下发第二通信报文。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组件以及存储组件;
所述存储组件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用以被所述处理组件调用执行;
所述处理组件用于:
基于第一通信对象的对象标识,查找所述对象标识对应的存储地址;
从连接池中获取所述存储地址对应的网络连接;其中,所述网络连接基于第一通信对象的网络连接请求建立并放入所述连接池,且根据从所述第一通信对象发送的第一通信报文中识别获得的对象标识,保存所述对象标识与所述网络连接的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
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向所述第一通信对象发送第二通信报文。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组件以及存储组件;
所述存储组件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用以被所述处理组件调用执行;
所述处理组件用于:
基于第一通信对象的对象标识,封装获得第一通信报文;
查找与第二通信对象建立的网络连接;
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向所述第二通信对象发送所述第一通信报文,以便于所述第二通信对象从所述第一通信报文中识别获得所述对象标识,并将所述网络连接放入连接池,以及保存所述对象标识与所述网络连接的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对象向第二通信对象发送网络连接请求,以建立与所述第二通信对象的网络连接,之后第一通信对象基于该网络连接发送第一通信报文时,第二通信对象可以识别所述第一通信报文中的对象标识,将所述网络连接放入连接池,并保存所述对象标识与该网络连接在所述连接池中的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从而第二通信对象需要与第一通信对象进行主动通信时,可以基于该对应关系,从连接池中查找所述网络连接,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即可向所述第一通信对象发送第二通信报文。本申请实施例保证了通信实时性,且将网络连接放入连接池中进行保持,无需频繁建立连接,降低了资源消耗。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连接建立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在一个实际应用中的报文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处理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处理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在一个实际应用中服务端与用户端的通信交互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连接建立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处理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处理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描述的一些流程中,包含了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多个操作,但是应该清楚了解,这些操作可以不按照其在本文中出现的顺序来执行或并行执行,操作的序号如101、102等,仅仅是用于区分开各个不同的操作,序号本身不代表任何的执行顺序。另外,这些流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并且这些操作可以按顺序执行或并行执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消息、设备、模块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和“第二”是不同的类型。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主要应用于单向网络环境中的TCP(Transmission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连接建立场景中。
为了方便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将通信双方分别命名为第一通信对象以及第二通信对象,在一个实际应用中,第一通信对象以及第二通信对象可以处于单向网络环境中,第二通信对象被禁止向第一通信对象直接发起网络连接请求,比如第二通信对象向第一通信对象主动发起的网络连接请求会被拦截或者屏蔽掉,而第一通信对象被允许可以单向向第二通信对象发起网络连接请求,其中,第二通信对象可以与多个第一通信对象保持网络连接。在一个实际应用中,第二通信对象可以是指服务端,而第一通信对象可以是指服务端对应的一个用户端进程等。
以单向网络环境为例,由于第二通信对象被禁止向第一通信对象直接发起网络连接请求,因此无法主动与第一通信对象建立连接,导致第二通信对象无法与第一通信对象进行主动通信,只能采用第一通信对象定时与第二通信对象建立连接以询问第二通信对象的方式,在需要进行控制或者数据采集等业务场景下,就会由于通信实时性差而影响业务处理,而且导致资源浪费。
为了解决通信实时性差以及资源浪费问题,发明人经过一系列研究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对象向第二通信对象发送网络连接请求,以建立与所述第二通信对象的网络连接,之后第一通信对象基于该网络连接发送第一通信报文时,第二通信对象可以识别所述第一通信报文中的对象标识,将所述网络连接放入连接池,并保存所述对象标识与所述网络连接在连接池中的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从而第二通信对象需要与第一通信对象进行主动通信时,可以基于该对应关系查找获得所述网络连接,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即可向所述第一通信对象发送第二通信报文。本申请实施例实现了第二通信对象与第一通信对象的主动通信,存在通信需求时,即可以立即实现与第一通信对象的实时通信,无需等待第一通信对象询问,因此保证了通信实时性,且通过将网络连接放入连接池进行保持,因此无需频繁建立连接,降低了资源消耗。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建立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由第二通信对象执行,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01:基于第一通信对象发起的网络连接请求,建立与所述第一通信对象的网络连接。
其中,第一通信对象以及第二通信对象可以处于单向网络环境中,第二通信对象被禁止向第一通信对象直接发起网络连接请求,而第一通信对象被允许可以单向向第二通信对象发起网络连接请求。
在实际应用中,该网络连接请求即为TCP连接请求,其中,第二通信对象基于第一通信对象发起的网络连接请求,建立与所述第一通信对象的网络连接需要经过三次握手,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过多赘述。其中,该网络连接可以具体为长连接。
102:接收所述第一通信对象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发送的第一通信报文。
第一通信对象与第二通信对象建立网络连接之后,第一通信对象可以将该网络连接保存至其对应连接池中,并可以基于该连接池中的网络连接与第二通信对象进行通信,发送第一通信报文。
其中,该第一通信报文可以包括业务相关信息,例如为业务请求报文或者数据报文等,第二通信对象可以基于该业务相关信息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此外,该第一通信报文也可以是指心跳消息等,以便于第二通信对象确定第一通信对象是否存在故障等。
103:识别所述第一通信报文中的对象标识。
该第一通信报文中可以携带对象标识,因此对该第一通信报文进行解析,即可以获得该对象标识。通过该对象标识可以唯一标识该第一通信对象。
可选地,该对象标识可以封装在第一通信报文的报文头中。第一通信报文由报文头以及报文体构成,报文体用于存储实际传输内容,报文头存储报文元信息等。
在一个实际应用中,该第一通信对象可以为运行在通信设备中的一个进程,比如应用程序等,因此该对象标识可以由第一通信对象对应的网络地址及所在进程的进程标识构成。
该第一通信对象对应的网络地址即可以是指通信设备的网络地址,而进程标识是指第一通信对象对应进程的进程标识。
其中,该网络地址即可以具体是指IP地址。
因此,作为又一个实施例,所述识别所述第一通信报文中的对象标识可以包括:
解析所述第一通信报文的报文头,以获得所述第一通信对象对应的网络地址及所在进程的进程标识;
由所述网络地址及所述进程标识构成所述第一通信对象的对象标识。
其中,第一通信报文的报文格式可以参见图2中所述,由报文头201以及报文体(body)202构成,报文头201中至少包括存储IP地址的字段(IP)以及存储进程标识的字段(process flag),此外还可以包括报文体长度字段(body length),进程标识长度字段(process flag length)等等,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制。
104:将所述网络连接放入连接池,并保存所述对象标识与所述网络连接的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
该网络连接的存储地址的也即是指该网络连接在连接池中的存储地址。
其中,连接池是管理连接的一个缓冲池,用于将已经创建好的连接保存在池中,使得可以直接使用池中的连接进行访问。
其中,第一通信对象基于网络连接向第二通信对象发送第一通信报文,会将该网络连接传给第二通信对象,第二通信对象即可以将该网络连接放入第二通信对象中的连接池中,并保存网络连接在连接池中的存储地址与该对象标识的对应关系。
该对应关系即用于基于第一通信对象的对象标识,查找所述连接池并从所述连接池中获取所述网络连接,以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向所述第一通信对象下发第二通信报文,实现第二通信对象对第一通信对象的主动访问。
在不同业务场景中,该第二通信报文可以携带不同内容,比如该第二通信报文可以携带控制指令、采集指令等处理指令,以由第一通信对象响应处理指令,执行相应处理操作。
本实施例中,第一通信对象请求与第二通信对象建立网络连接,第二通信对象根据第一通信对象基于该网络连接发送的第一通信报文,可以获知该网络连接并放入第二通信对象的连接池中,且可以从第一通信报文识别获得标识该第一通信对象的对象标识,从而可以将对象标识与网络连接在连接池中的存储地址对应保存,在需要对第一通信对象进行主动访问时,可以基于第一通信对象的对象标识获得存储地址,进而从连接池中可以查找到该存储地址处保存的网络连接,基于该网络连接即可以实现对第一通信对象的主动访问,实现了第二通信对象与第一通信对象的实时通信,且无需频繁建立网络连接,避免了资源浪费问题。
其中,第一通信报文为业务相关报文时,第二通信对象接收到该第一通信报文之后,还可以对该第一通信报文进行处理。
因此,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响应所述第一通信报文,获得第一响应报文;
将所述第一响应报文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发送至所述第一通信对象。
由于第一通信报文由第一通信对象基于该网络连接发送至第二通信对象,第一通信对象将第一通信报文以及该网络连接均传递给第二通信对象,因此第二通信对象可以获知该网络连接,第一响应报文即可以直接通过该网络连接反馈至第一通信对象。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通信报文为业务相关信息时,第一响应报文即可以包括业务处理结果等。
由于第一通信对象与第二通信对象建立网络连接之后,第一通信对象可以基于该网络连接发送业务相关信息,也可以发送心跳消息等,第二通信对象可以针对第一通信对象发送的任一个第一通信报文进行识别,从中识别对象标识,并将网络连接放入连接池等。
当然,为了节省资源,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识别所述第一通信报文中的对象标识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通信报文是否满足识别条件;
如果所述第一通信报文满足识别条件,识别所述第一通信报文中的对象标识。
也即在第一通信报文满足识别条件时,再对第一通信报文识别,否则即可以结束流程。
作为一种可选方式,该识别条件例如可以为与最近一次识别的通信报文是否接收时间间隔预设时长。
作为另一种可选方式,该识别条件例如可以为与最近一次识别的通信报文是否间隔预定数量的未识别通信报文。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网络连接放入连接池,并保存所述对象标识与所述网络连接的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可以包括:
查找是否存在所述对象标识对应的存储地址;
如果否,将所述网络连接放入连接池,以及保存所述对象标识与所述网络连接在所述连接池中的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
而如果存在对象标识对应的存储地址,则可以结束流程,无需再将该网络连接放入连接池中。
也即如果存在对象标识对应的存储地址,表明第二通信对象中在其连接池中保存了与第一通信对象的网络连接,此时则无需再将该网络连接放入连接池中。否则,再将该网络连接放入连接池中。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处理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由第二通信对象执行,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301:基于第一通信对象的对象标识,查找所述对象标识对应的存储地址。
其中,第一通信对象以及第二通信对象可以处于单向网络环境中,第二通信对象被禁止向第一通信对象直接发起网络连接请求,而第一通信对象被允许可以单向向第二通信对象发起网络连接请求。
可选地,第一通信对象为一个应用进程时,所述基于第一通信对象的对象标识,封装获得第一通信报文可以包括:
将所述第一通信对象对应的网络地址以及进程标识封装至第一通信报文的报文头中,获得所述第一通信报文。
302:从连接池中获取所述存储地址处保存的网络连接。
其中,所述网络连接基于第一通信对象的网络连接请求建立并放入所述连接池,且根据从所述第一通信对象发送的第一通信报文中识别获得的对象标识,保存所述对象标识与所述网络连接在连接池中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
其中,该对应关系的建立具体可以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303: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向所述第一通信对象发送第二通信报文。
可选地,该基于第一通信对象的对象标识,查找所述对象标识对应的存储地址可以包括:
响应于针对所述第一通信对象的业务处理指令,确定所述第一通信对象的对象标识;
从对象标识与存储地址对应关系中,查找所述第一通信对象的对象标识对应的存储地址。
该第二通信报文例如可以包括控制指令或者采集指令等处理指令,以由第一通信对象响应处理指令,执行相应业务处理操作。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通信对象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发送的第二响应报文,该第二响应报文具体为第一通信对象对该第二通信报文进行响应获得。
本实施例中,第二通信对象可以保存第一通信对象的对应标识及其对应网络连接在连接池中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进而基于该对应关系,可以在需要对第一待处理对象进行通信时,查找获得该网络连接,进而基于该网络连接向第一通信对象发起第二通信报文,实现了对第一通信对象的主动访问,实现了第二通信对象与第一通信对象的实时通信,且无需频繁建立网络连接,避免了资源浪费问题。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由第一通信对象执行,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401:基于第一通信对象的对象标识,封装获得第一通信报文。
402:查找与第二通信对象建立的网络连接。
其中,第一通信对象以及第二通信对象可以处于单向网络环境中,第二通信对象被禁止向第一通信对象直接发起网络连接请求,而第一通信对象被允许可以单向向第二通信对象发起网络连接请求。
403: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向所述第二通信对象发送所述第一通信报文。
所述第二通信对象可以从所述第一通信报文中识别获得所述对象标识,并将所述网络连接放入连接池,以及保存所述对象标识与所述网络连接在连接池中的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如果未获得与所述第二通信对象建立的网络连接,向第二通信对象发送网络连接请求,以建立与所述第二通信对象的网络连接。
其中,第一通信对象可以将与第二通信对象建立的网络连接放入其创建的连接池中,需要与该第二通信对象进行通信时,从连接池中获取一个网络连接即可以基于该网络连接发送第一通信报文。
由于第二通信对象可能会与多个第一通信对象保持网络连接,因此需要保存不同第一通信对象的网络连接在连接池中的存储地址与各自对象标识的对象标识的对应关系,以可以区分不同第一通信对象对应的网络连接。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通信对象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一通信报文的第一响应报文。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通信对象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发送的第二通信报文;其中,所述第二通信报文为所述第二通信对象基于所述对应关系,从所述连接池中获取所述网络连接之后发送的;
处理所述第二通信报文,获得第二响应报文;
将所述第二响应报文通过所述网络连接发送至所述第二通信对象。
在实际应用中,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云服务场景中,第二通信对象可以为提供云服务的服务端,第一通信对象可以为使用云服务的用户端。
该云服务例如可以包括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等。
服务端可以向多个用户端提供云服务,每一个用户端可以为运行在通信设备中的一个应用进程,一个通信设备可以运行多个可以与服务端建立TCP连接的用户端,这些用户端例如可以为进行不同业务处理的服务应用等等。
假设服务端可以分别与用户端A以及用户端B分别建立TCP连接。其中,用户端A以及用户端B可以运行在同一个通信设备中,当然也可以运行在不同通信设备中。
如图5所示的交互示意图中,用户端A501请求与服务端502进行TCP通信时,可以首先查找是否存在与服务端502的网络连接,可选地,用户端A502可以将与服务端502建立的网络连接放入其创建的连接池中,因此可以从用户端A501的连接池中查找是否存在与服务端502的网络连接;
若存在与服务端502的网络连接,则可以基于用户端A501的IP地址以及进程标识,封装获得第一通信报文,并基于该网络连接将第一通信报文发送至服务端502;
若不存在与服务端502的网络连接,则可以请求建立与服务端502的网络连接。
用户端A501与服务端502建立网络连接之后,可以再基于该网络连接发送第一通信报文。
服务端502获得该第一通信报文之后,可以将该网络连接放入服务端502创建的连接池中,并可以从第一通信报文中识别获得由用户端A的IP地址以及进程标识构成的对象标识,保存对象标识与该网络连接在该连接池中的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
其中,该对应关系可以保存至服务端502的内存中,可选地,服务端502可以采用分布式方式缓存该对应关系。
服务端502对该第一通信报文进行响应得到的第一响应报文即基于该网络连接反馈给用户端A501。
服务端502可以在内存中保存不同用户端对应的对应关系,也即不同用户端的对象标识与各自在连接池中对应的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
假设服务端502中已保存了用户端B503的对象标识与其对应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
则服务端502需要与用户端B503进行通信时,可以基于用户端B503的对象标识查找用户端B503对应的存储地址,并从连接池中获得该存储地址处保存的网络连接,基于该网络连接将第二通信报文发送至用户端B503。
而若未获得用户端B503的对象标识对应的存储地址,则表明用户端B503与服务端502未建立网络连接或者网络连接已经关闭,则无法实现通信,即结束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仅是以服务端与两个用户端的交互过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举例说明,且服务端与用户端A,主要从连接建立角度进行描述,服务端与用户端B,主要从通信处理角度进行描述。服务端针对任意用户端无论是连接建立还是通信处理过程均相同或相似,并不仅限定于图5中所述。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建立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配置于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第二通信对象中,该装置可以包括:
连接建立模块601,用于基于第一通信对象发起的网络连接请求,建立与所述第一通信对象的网络连接;
报文接收模块602,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对象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发送的第一通信报文;
标识识别模块603,用于识别所述第一通信报文中的对象标识;
连接保存模块604,用于将所述网络连接放入连接池,并保存所述对象标识与所述网络连接的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对应关系用于所述连接池中查找所述网络连接,以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向所述第一通信对象下发第二通信报文。
其中,第一通信对象以及第二通信对象可以处于单向网络环境中,第二通信对象被禁止向第一通信对象直接发起网络连接请求,而第一通信对象被允许可以单向向第二通信对象发起网络连接请求。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标识识别模块具体用于解析所述第一通信报文的报文头,以获得所述第一通信对象对应的网络地址及所在进程的进程标识;
由所述网络地址及所述进程标识构成所述第一通信对象的对象标识。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一响应模块,用于响应所述第一通信报文,获得第一响应报文;将所述第一响应报文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发送至所述第一通信对象。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标识识别模块可以具体用于判断所述第一通信报文是否满足识别条件;如果所述第一通信报文满足识别条件,识别所述第一通信报文中的对象标识。
可选地,所述标识识别模块判断所述第一通信报文是否满足识别条件可以具体是:
判断所述第一通信报文与最近一次识别的通信报文是否接收时间间隔预设时长、或者是否间隔预定数量的未识别通信报文。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保存模块可以具体用于查找是否存在所述对象标识对应的存储地址;如果否,将所述网络连接放入连接池,以及保存所述对象标识与所述网络连接在所述连接池中的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
图6所述的连接建立装置可以执行图1所示实施例所述的连接建立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不再赘述。对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连接建立装置其中各个模块、单元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图6所示实施例的连接建立装置可以实现为一通信设备,如图7所示,该通信设备可以包括存储组件701以及处理组件702;
所述存储组件701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其中,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供所述处理组件702调用执行。
所述处理组件702用于:
基于第一通信对象发起的网络连接请求,建立与所述第一通信对象的网络连接;其中,所述通信设备可以与第一通信对象处理单向环境中,所述通信设备被禁止向所述第一通信对象直接发起网络连接请求,而第一通信对象被允许可以单向向该通信设备发起网络连接请求;
接收所述第一通信对象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发送的第一通信报文;
识别所述第一通信报文中的对象标识;
将所述网络连接放入连接池,并保存所述对象标识与所述网络连接的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对应关系用于从所述连接池中查找所述网络连接,以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向所述第一通信对象下发第二通信报文。
其中,处理组件7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来执行计算机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当然处理组件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存储组件701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通信设备中的操作。存储组件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当然,该通信设备必然还可以包括其他部件,例如输入/输出接口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图7所示实施例的连接建立方法。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处理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配置于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通信对象中,该装置可以包括:
地址查找模块801,用于基于第一通信对象的对象标识,查找所述对象标识对应的存储地址;
连接获取模块802,用于从连接池中获取所存储地址对应的网络连接;其中,所述网络连接基于第一通信对象的网络连接请求建立并放入所述连接池,且根据从所述第一通信对象发送的第一通信报文中识别获得的对象标识,保存所述对象标识与所述网络连接的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
第一报文发送模块803,用于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向所述第一通信对象发送第二通信报文。
其中,第一通信对象以及第二通信对象可以处于单向网络环境中,第二通信对象被禁止向第一通信对象直接发起网络连接请求,而第一通信对象被允许可以单向向第二通信对象发起网络连接请求。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地址查找模块可以具体用于响应于针对所述第一通信对象的业务处理指令,确定所述第一通信对象的对象标识;
从对象标识与存储地址对应关系中,查找所述第一通信对象的对象标识对应的存储地址。
图8所述的通信处理装置可以执行图3所示实施例所述的通信处理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不再赘述。对于上述实施例中的通信处理装置其中各个模块、单元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图8所示实施例的通信处理装置可以实现为一通信设备,如图9所示,该通信设备可以包括存储组件901以及处理组件902;
所述存储组件901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其中,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供所述处理组件902调用执行。
所述处理组件902用于:
基于第一通信对象的对象标识,查找所述对象标识对应的存储地址;其中,所述通信设备可以与第一通信对象处于单向网络环境中,所述通信设备被禁止向所述第一通信对象直接发起网络连接请求,而第一通信对象被允许可以单向向该通信设备发起网络连接请求;
从连接池中获取所述存储地址对应的网络连接;其中,所述网络连接基于第一通信对象的网络连接请求建立并放入所述连接池,且根据从所述第一通信对象发送的第一通信报文中识别获得的对象标识,保存所述对象标识与所述网络连接的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
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向所述第一通信对象发送第二通信报文。
其中,处理组件9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来执行计算机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当然处理组件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存储组件901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通信设备中的操作。存储组件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其中,图9所示通信设备与图7所示通信设备可以为同一个通信设备,因此,图9所示的通信设备基于第一通信对象的对象标识,查找所述对象标识对应的连接池地址之前,还可以用于:
基于第一通信对象发起的网络连接请求,建立与所述第一通信对象的网络连接;
接收所述第一通信对象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发送的第一通信报文;
识别所述第一通信报文中的对象标识;
将所述网络连接放入连接池,并保存所述对象标识与所述网络连接的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对应关系用于从所述连接池中查找所述网络连接,以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向所述第一通信对象下发第二通信报文。
当然,通信设备必然还可以包括其他部件,例如输入/输出接口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的通信处理方法。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处理装置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配置于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通信对象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报文封装模块1001,用于基于第一通信对象的对象标识,封装获得第一通信报文;
连接查找模块1002,用于查找与第二通信对象建立的网络连接;其中,第二通信对象禁止向所述第一通信对象发起网络连接请求;
第二报文发送模块1003,用于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向所述第二通信对象发送所述第一通信报文,以便于所述第二通信对象从所述第一通信报文中识别获得所述对象标识,并将所述网络连接放入连接池,以及保存所述对象标识与所述网络连接的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
其中,第一通信对象以及第二通信对象可以处于单向网络环境中,第二通信对象被禁止向第一通信对象直接发起网络连接请求,而第一通信对象被允许可以单向向第二通信对象发起网络连接请求。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连接请求模块,用于如果未获得与所述第二通信对象建立的网络连接,向第二通信对象发送网络连接请求,以建立与所述第二通信对象的网络连接。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二响应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通信对象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发送的第二通信报文;其中,所述第二通信报文为所述第二通信对象基于所述对应关系,从所述连接池中获取所述网络连接之后发送的;
处理所述第二通信报文,获得第二响应报文;
将所述第二响应报文通过所述网络连接发送至所述第二通信对象。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响应结果获取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通信对象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一通信报文的第一响应报文。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报文封装模块可以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通信对象的网络地址以及进程标识封装至第一通信报文的报文头中,获得所述第一通信报文。
图10所述的通信处理装置可以执行图4所示实施例所述的通信处理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不再赘述。对于上述实施例中的通信处理装置其中各个模块、单元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图10所示实施例的通信处理装置可以实现为一通信设备,如图11所示,该通信设备可以包括存储组件1101以及处理组件1102;
所述存储组件1101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其中,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供所述处理组件1102调用执行。
所述处理组件1102用于:
基于第一通信对象的对象标识,封装获得第一通信报文;
查找与第二通信对象建立的网络连接;其中,第二通信对象禁止向所述第一通信对象发起网络连接请求;
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向所述第二通信对象发送所述第一通信报文,以便于所述第二通信对象从所述第一通信报文中识别获得所述对象标识,并将所述网络连接放入连接池,以及保存所述对象标识与所述网络连接的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
其中,第一通信对象以及第二通信对象可以处于单向网络环境中,第二通信对象被禁止向第一通信对象直接发起网络连接请求,而第一通信对象被允许可以单向向第二通信对象发起网络连接请求。
其中,该第一通信对象可以即为该通信设备,当然,在某些实施例中,该第一通信对象可以为通信设备中运行的一个应用进程。
其中,处理组件11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来执行计算机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当然处理组件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存储组件1101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通信设备中的操作。存储组件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当然,通信设备必然还可以包括其他部件,例如输入/输出接口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图4所示实施例的通信处理方法。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9)
1.一种连接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通信对象基于第一通信对象发起的网络连接请求,建立与所述第一通信对象的网络连接;接收所述第一通信对象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发送的第一通信报文;
识别所述第一通信报文中的对象标识;
将所述网络连接放入连接池,并保存所述对象标识与所述网络连接的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对应关系用于从所述连接池中查找所述网络连接,以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向所述第一通信对象下发第二通信报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所述第一通信报文中的对象标识包括:
解析所述第一通信报文的报文头,以获得所述第一通信对象对应的网络地址及所在进程的进程标识;
由所述网络地址及所述进程标识构成所述第一通信对象的对象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响应所述第一通信报文,获得第一响应报文;
将所述第一响应报文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发送至所述第一通信对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所述第一通信报文中的对象标识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通信报文是否满足识别条件;
如果所述第一通信报文满足识别条件,识别所述第一通信报文中的对象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第一通信报文是否满足识别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通信报文与最近一次识别的通信报文是否接收时间间隔预设时长、或者是否间隔预定数量的未识别通信报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网络连接放入连接池,并保存所述对象标识与所述网络连接的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包括:
查找是否存在所述对象标识对应的存储地址;
如果否,将所述网络连接放入连接池,并保存所述对象标识与所述网络连接在所述连接池中的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
7.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通信对象基于第一通信对象的对象标识,查找所述对象标识对应的存储地址;
从连接池中获取所述存储地址对应的网络连接;其中,所述网络连接基于第一通信对象的网络连接请求建立并放入所述连接池,且根据从所述第一通信对象发送的第一通信报文中识别获得的对象标识,保存所述对象标识与所述网络连接的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
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向所述第一通信对象发送第二通信报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对象基于第一通信对象的对象标识,查找所述对象标识对应的存储地址包括:
响应于针对所述第一通信对象的业务处理指令,确定所述第一通信对象的对象标识;
从对象标识与存储地址对应关系中,查找所述第一通信对象的对象标识对应的存储地址。
9.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第一通信对象的对象标识,封装获得第一通信报文;
查找与第二通信对象建立的网络连接;
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向所述第二通信对象发送所述第一通信报文,以便于所述第二通信对象从所述第一通信报文中识别获得所述对象标识,并将所述网络连接放入连接池,以及保存所述对象标识与所述网络连接的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果未获得与所述第二通信对象建立的网络连接,向第二通信对象发送网络连接请求,以建立与所述第二通信对象的网络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通信对象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发送的第二通信报文;其中,所述第二通信报文为所述第二通信对象基于所述对应关系从所述连接池中获取所述网络连接之后发送的;
处理所述第二通信报文,获得第二响应报文;
将所述第二响应报文通过所述网络连接发送至所述第二通信对象。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通信对象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一通信报文的第一响应报文。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第一通信对象的对象标识,封装获得第一通信报文包括:
将所述第一通信对象的网络地址以及进程标识封装至第一通信报文的报文头中,获得所述第一通信报文。
14.一种连接建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基于第一通信对象发起的网络连接请求,建立与所述第一通信对象的网络连接;
报文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对象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发送的第一通信报文;
标识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第一通信报文中的对象标识;
连接保存模块,用于将所述网络连接放入连接池,并保存所述对象标识与所述网络连接的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对应关系用于从所述连接池查找所述网络连接,以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向所述第一通信对象下发第二通信报文。
15.一种通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址查找模块,用于基于第一通信对象的对象标识,查找所述对象标识对应的存储地址;
连接获取模块,用于从连接池中获取所述存储地址对应的网络连接;其中,所述网络连接基于第一通信对象的网络连接请求建立并放入所述连接池,且根据从所述第一通信对象发送的第一通信报文中识别获得的对象标识,保存所述对象标识与所述网络连接的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
第一报文发送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向所述第一通信对象发送第二通信报文。
16.一种通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报文封装模块,用于基于第一通信对象的对象标识,封装获得第一通信报文;
连接查找模块,用于查找与第二通信对象建立的网络连接;
第二报文发送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向所述第二通信对象发送所述第一通信报文,以便于所述第二通信对象从所述第一通信报文中识别获得所述对象标识,并将所述网络连接放入连接池,以及保存所述对象标识与所述网络连接的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
17.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组件以及存储组件;
所述存储组件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用以被所述处理组件调用执行;
所述处理组件用于:
基于第一通信对象发起的网络连接请求,建立与所述第一通信对象的网络连接;
接收所述第一通信对象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发送的第一通信报文;
识别所述第一通信报文中的对象标识;
将所述网络连接放入连接池,并保存所述对象标识与所述网络连接的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对应关系用于从所述连接池中查找所述网络连接,以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向所述第一通信对象下发第二通信报文。
18.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组件以及存储组件;
所述存储组件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用以被所述处理组件调用执行;
所述处理组件用于:
基于第一通信对象的对象标识,查找所述对象标识对应的存储地址;
从连接池中获取所述存储地址对应的网络连接;其中,所述网络连接基于第一通信对象的网络连接请求建立并放入所述连接池,且根据从所述第一通信对象发送的第一通信报文中识别获得的对象标识,保存所述对象标识与所述网络连接的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
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向所述第一通信对象发送第二通信报文。
19.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组件以及存储组件;
所述存储组件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用以被所述处理组件调用执行;
所述处理组件用于:
基于第一通信对象的对象标识,封装获得第一通信报文;
查找与第二通信对象建立的网络连接;
基于所述网络连接向所述第二通信对象发送所述第一通信报文,以便于所述第二通信对象从所述第一通信报文中识别获得所述对象标识,并将所述网络连接放入连接池,以及保存所述对象标识与所述网络连接的存储地址的对应关系。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096456.7A CN110933121A (zh) | 2018-09-19 | 2018-09-19 | 连接建立方法、通信处理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096456.7A CN110933121A (zh) | 2018-09-19 | 2018-09-19 | 连接建立方法、通信处理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933121A true CN110933121A (zh) | 2020-03-27 |
Family
ID=69855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096456.7A Pending CN110933121A (zh) | 2018-09-19 | 2018-09-19 | 连接建立方法、通信处理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933121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68285A (zh) * | 2021-02-01 | 2021-03-09 |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隐私保护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
CN112468521A (zh) * | 2021-02-01 | 2021-03-09 |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隐私保护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
CN113596085A (zh) * | 2021-06-24 | 2021-11-02 |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028996A1 (en) * | 2004-08-09 | 2006-02-09 | Huegen Craig A | Arrangement for tracking IP address usage based on authenticated link identifier |
CN1767509A (zh) * | 2004-10-29 | 2006-05-03 | 北京佳讯飞鸿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外网用户穿越nat设备的实现方法 |
CN101359998A (zh) * | 2007-07-30 | 2009-02-0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网元路由建立方法和装置 |
US20130064092A1 (en) * | 2010-06-13 | 2013-03-14 | Zte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direct interface between access network nodes |
CN103795569A (zh) * | 2014-01-22 | 2014-05-14 | 亿赞普(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连接池的服务器连接方法和装置 |
US20150117438A1 (en) * | 2007-08-24 | 2015-04-3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Network conn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a mobile station |
CN104811478A (zh) * | 2015-03-27 | 2015-07-29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终端设备的远程控制系统及远程控制方法 |
CN106899614A (zh) * | 2017-04-14 | 2017-06-27 | 北京洋浦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基于报文周期的车内网络入侵检测方法及装置 |
-
2018
- 2018-09-19 CN CN201811096456.7A patent/CN11093312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028996A1 (en) * | 2004-08-09 | 2006-02-09 | Huegen Craig A | Arrangement for tracking IP address usage based on authenticated link identifier |
CN1767509A (zh) * | 2004-10-29 | 2006-05-03 | 北京佳讯飞鸿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外网用户穿越nat设备的实现方法 |
CN101359998A (zh) * | 2007-07-30 | 2009-02-0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网元路由建立方法和装置 |
US20150117438A1 (en) * | 2007-08-24 | 2015-04-3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Network conn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a mobile station |
US20130064092A1 (en) * | 2010-06-13 | 2013-03-14 | Zte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direct interface between access network nodes |
CN103795569A (zh) * | 2014-01-22 | 2014-05-14 | 亿赞普(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连接池的服务器连接方法和装置 |
CN104811478A (zh) * | 2015-03-27 | 2015-07-29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终端设备的远程控制系统及远程控制方法 |
CN106899614A (zh) * | 2017-04-14 | 2017-06-27 | 北京洋浦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基于报文周期的车内网络入侵检测方法及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刘继明等: "一种优化连接速率的ICE算法实现",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 * |
周春生: "为网络访问不快支招",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 *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68285A (zh) * | 2021-02-01 | 2021-03-09 |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隐私保护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
CN112468521A (zh) * | 2021-02-01 | 2021-03-09 |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隐私保护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
CN112468285B (zh) * | 2021-02-01 | 2021-04-27 |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隐私保护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
CN112468521B (zh) * | 2021-02-01 | 2021-05-07 |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隐私保护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
CN113596085A (zh) * | 2021-06-24 | 2021-11-02 |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
CN113596085B (zh) * | 2021-06-24 | 2025-03-25 |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300050B (zh) | 消息推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8971820B2 (en) | Power consumption reduction in a user terminal | |
CN112261094B (zh) |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代理服务器 | |
US11025724B2 (en) | Transport of control data in proxy-bas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 |
EP2985705A2 (en) | Webpage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router | |
WO2014067311A1 (zh) | 资源订阅方法及装置 | |
CN106339267B (zh) | 一种对象查询方法及服务端 | |
US9843514B2 (en) |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background server | |
CN112804223B (zh) |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08063714A (zh) | 一种网络请求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
US10693785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forwarding data, virtual load balancer,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
CN110933121A (zh) | 连接建立方法、通信处理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
CN110868323A (zh) | 一种带宽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US20150067066A1 (en) | Provisioning Communication Services using Proxy Server in a Cloud | |
CN108965359B (zh) |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 |
CN108804711B (zh) |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769045A (zh)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1385335B (zh) | 数据请求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7612831B (zh) | 一种访问源站的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13596105B (zh) | 内容的获取方法、边缘节点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4618517B (zh) | 一种推送消息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
CN110875854B (zh) | 检测虚拟专用网络中虚拟机联通性的方法和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09361716B (zh) | 一种ip地址的获取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4205150A (zh) | 容器环境的入侵防御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
CN112131263A (zh) | 软件包获取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7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