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0932103B - 变电站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变电站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32103B
CN110932103B CN201911251789.7A CN201911251789A CN110932103B CN 110932103 B CN110932103 B CN 110932103B CN 201911251789 A CN201911251789 A CN 201911251789A CN 110932103 B CN110932103 B CN 1109321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optical cable
base
joint box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5178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32103A (zh
Inventor
刘加国
齐向
高山
宋衍国
贺光学
叶俊
高运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TaiA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TaiA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TaiA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91125178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321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321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21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321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21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20Bus-bar or other wiring layouts, e.g. in cubicles, in switchyards
    • H02B1/202Cable lay-ou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G02B6/444Systems or boxes with surplus lengths
    • G02B6/4441Boxes
    • G02B6/4446Cable boxes, e.g. splicing boxes with two or more multi fibre cab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G02B6/444Systems or boxes with surplus lengths
    • G02B6/4452Distribution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7/00Overhead 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lines or cab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电站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系统,包括:余缆架、接头盒以及用于连接余缆架及接头盒的底座。底座是以非机械连接的方式直接放置于屋顶表面,该固定系统在缠绕OPGW光缆和/或导引光缆的情况下的最小稳度大于等于1。底座是上面分别设置有余缆架插槽和接头盒插槽的预制块,余缆架的竖杆下端部竖直插入所述余缆架插槽中;接头盒通过插入接头盒插槽中的固定杆固定在底座上。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无需改变变电站屋顶的建筑结构及破坏屋顶的防水层,且结构坚固,不因外力而移动位置或有所破坏,可靠性高。本发明还提供变电站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方法,为今后输电线路光缆进站的余缆及接头盒的布置提供可靠的设计依据。

Description

变电站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架空输电线路光缆进站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变电站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是把光纤复合设置在高压输电线路的地线中,在架设输电线路的同时构成光纤通信网。OPGW由于有金属导线包裹,使光缆更为可靠、稳定、牢固,在电力生产中各种信息的传输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变电站间的通信大多由光缆连接,作为最常见的连接介质,OPGW光缆被广泛应用于变电站间的通信。架空输电线路的OPGW光缆到达变电站屋顶后,为防止光缆在运行时故障,通常在变电站的顶部利用余缆架适当预留一定长度的光缆,光缆由杆塔到达变电站顶部,缠绕在余缆架若干圈后进入接头盒,在接头盒内由OPGW光缆转为导引光缆,导引光缆缠绕在余缆架若干圈后,沿着墙体顶部进入变电站内。但是,余缆架和接头盒的布置方式往往极不规整,很多施工单位通过使用膨胀螺栓,将余缆架和接头盒固定在变电站墙体或者地面上,从而破坏了变电站围墙的防水层或者改变了原有的屋顶土建结构,亦或与围墙四周的避雷带有明显的直接接触,由于OPGW进站光缆部分的防雷接地并不完善,当变电站遭受雷击时,雷电流有可能通过光缆的传输对变电站内部的通信设备造成难以修复的损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曾经多次出现过OPGW进站段被雷击或者短路电流损坏光缆的故障,直接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因此,研制架空输电线路光缆进站的固定系统,提高输变电工程的设计质量和施工工艺水平,从而保障架空输电线路通信安全,特别是保证35~110kV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和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变电站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系统,系统中设置底座,用于固定余缆架及接头盒,所含底座是直接放置于屋顶表面的配重块,该系统可满足不同电压等级的架空输电线路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需求,还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现有变电站光缆进线杂乱无章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变电站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
一种变电站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系统,包括:余缆架,用于缠绕OPGW光缆和导引光缆;接头盒,用于接续OPGW光缆和导引光缆;还包括用于与余缆架及接头盒相连接的底座;所述底座是以非机械连接的方式直接放置于屋顶表面,所述固定系统在缠绕OPGW光缆和/或导引光缆的情况下的最小稳度大于等于1。
进一步地,所述余缆架包含横杆和竖杆,横杆与竖杆以十字交叉的形式固定连接,所述横杆与所述竖杆的杆体两端分别设置有钩状固定卡,用于支撑并固定盘绕其上的光缆;光缆与钩状固定卡接触部分绑扎连接。
进一步地,余缆架及接头盒通过底座支架连接在底座上表面,底座支架的上端部包括两路接头,一路与接头盒下端部固定连接,另一路与余缆架下端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是上面分别设置有余缆架插槽和接头盒插槽的预制块,余缆架的竖杆下端部竖直插入所述余缆架插槽中;所述接头盒通过插入接头盒插槽中的固定杆固定在底座上。
进一步地,该系统还包括位于变电站围墙内的预留通孔、墙体预留防护套管、沟道预留防护套管;OPGW光缆穿过所述预留通孔,经余缆架接入所述接头盒转为导引光缆,所述导引光缆经余缆架进入变电站围墙内预留的墙体预留防护套管,沿变电站围墙向下至变电站沟道内埋设的所述沟道预留防护套管进入变电站主控室,与所述变电站主控室中的通讯设备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是组合式底座,由两块或更多块预制块组合而成,所述余缆架插槽和接头盒插槽设置于所述组合式底座中的相同或不同预制块上;所述预制块均设有贯穿块体的通孔,用于容纳将各预制块穿连固定在一起的长连杆。
进一步地,所述余缆架竖杆下端部设有水平的第一通孔,接头盒的固定杆的下端部设有水平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不小于所述长连杆的外径,所述长连杆杆体贯穿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长连杆通孔的两端头设置用于固定长连杆的长连杆固定件。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周边还设有容纳用于支撑、调节底座高度的调节螺杆的调节杆通孔;所述调节螺杆外径大小与所述调节杆通孔的孔径大小相适配,所述调节螺杆一端为部分伸入调节杆通孔的螺纹段,所述螺纹段上套接有与底座下表面接触的外径大于所述调节杆通孔孔径的限位螺母装置(例如,限位螺母装置包括螺母和与底座下表面接触的外径大于所述螺母外径的垫片),另一端为与地面接触的具有脚垫的支脚。
一种变电站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00,提供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的变电站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系统;
步骤S100,将底座以非机械连接的方式直接放置于屋顶表面;
步骤S200,将余缆架及接头盒连接到底座;
步骤S300,将来自变电站的顶部的OPGW光缆缠绕到余缆架后接入接头盒,在接头盒内由OPGW光缆转为导引光缆,再将从接头盒出来的导引光缆缠绕到余缆架;
进一步地,其中,步骤S100还包括通过选择组成组合式底座的预制块的个数来调节该系统的最小稳度为大于等于1;
进一步地,其中,步骤S300包括将来自变电站的顶部的OPGW光缆穿过位于变电站围墙内的预留通孔,经缠绕若干圈余缆架后接入接头盒转为导引光缆,导引光缆缠绕余缆架若干圈后进入变电站围墙内预留的墙体预留防护套管,沿变电站围墙向下至变电站沟道,沿变电站沟道内埋设的沟道预留防护套管进入变电站主控室,与变电站主控室中的通信设备相连接。
进一步地,步骤S100中,所述底座是组合式底座,由两块或多块预制块组合而成,所述余缆架插槽和接头盒插槽设置于所述组合式底座中的相同或不同预制块上;所述预制块均设有贯穿块体的通孔,用于容纳将各预制块穿连固定在一起的长连杆。
进一步地,步骤S200中,所述余缆架的横杆与竖杆的杆体两端分别设置有钩状固定卡,用于支撑并固定盘绕其上的光缆;光缆与钩状固定卡接触部分绑扎连接;余缆架横杆与竖杆十字交叉重合部位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步骤S200中,所述螺纹段上套接有与底座下表面接触的外径大于所述调节杆通孔孔径的限位螺母装置包括螺母和与底座下表面接触的外径大于所述螺母外径的垫片,另一端为与地面接触的具有脚垫的支脚。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主要有以下良好效果:
1、系统中的固定装置用于固定余缆架及接头盒,所含底座是直接放置于地表面的预制板,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外形美观、应用范围广等优点,既可满足不同电压等级的架空输电线路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需求,还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现有变电站光缆进线杂乱无章问题。
2、本发明将余缆架和接头盒通过固定在与地面以非机械连接方式的底座上,无需改变变电站屋顶的建筑结构及破坏屋顶的防水层,且结构坚固,不因外力而移动位置或有所破坏,可靠性高。
3、本发明固定系统底座可以根据现场施工需要灵活设计,既能够实现单一底座支撑固定,又能够采用由两块或更多块预制块组合而成组合式底座,构成组合式底座的预制块上设有插槽。底座预制块的灵活选取实现了固定装置的组装简单化,且运输方便,便于现场施工。
4、本发明设计光缆从墙体预留孔(墙体通孔)中进入变电站站,改变以往光缆由墙顶进站的方式,避免了与变电站屋顶避雷带的直接接触,从而防止变电站遭受雷击后对通信光缆的破坏,保证架空输电线路通信的安全运行。
5、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不同电压等级的架空输电线路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为今后输电线路光缆进站的余缆及接头盒的布置提供可靠的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电站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电站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系统中底座本体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电站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系统中底座本体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电站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系统中底座本体又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电站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系统的现场施工成品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图1:1—余缆架、2—OPGW光缆、3—导引光缆、4—接头盒、5—避雷带、6—变电站围墙、7—预留通孔、8—墙体预留防护套管(PVC防护套管)、9—底座、10—底座支架、11—光缆连接金具、12—杆塔(铁塔)、13—主控室、14—通信设备、15—沟道预留防护套管(PE防护套管)。
图2:16—接头盒插槽、17—余缆架插槽、18—调节杆通孔、19—长连杆通孔、20—底座本体、21—长连杆、26—把手。
图3:19—长连杆通孔、21—长连杆、22—调节螺杆、23—具有脚垫的支脚、24—长连杆固定件、25—限位螺母装置、23—具有脚垫的支脚、27—无槽预制块、28—插槽预制块、29—第一通孔、30—第二通孔、31—螺纹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电站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系统,OPGW光缆:也称光纤复合架空地线,把光纤放置在架空高压输电线的地线中,用以构成输电线路上的光纤通信网,这种结构形式兼具地线与通信双重功能,一般称作OPGW光缆。OPGW光缆一端连接变电站外侧的架空输电线路,一端通过接头盒(4)连接导引光缆(3),导引光缆(3)一端通过接头盒(4)连接OPGW光缆,一端连接变电站内的通信设备(14),余缆架用以缠绕OPGW光缆和导引光缆,接头盒用以将OPGW光缆转为导引光缆。余缆架:用于光缆线路接续杆塔上盘放多余光缆,与光缆接头盒配套使用。如图1所示,包括:余缆架(1),用于缠绕OPGW光缆(2)和导引光缆(3),导引光缆就是普通光缆或ADSS,是指OPGW从空中引入变电站或通信站的那一部分短的光缆。接头盒(4),用于接续OPGW光缆(2)和导引光缆(3),以及用于与余缆架(1)及接头盒(4)相连接的底座。底座是以非机械连接的方式直接放置于屋顶表面,固定系统在缠绕OPGW光缆和/或导引光缆的情况下的最小稳度大于等于1。这里所谓的“稳度”是指物体处于稳定平衡状态的稳定程度,稳度的大小由物体重心的高度和支持面的大小决定。物体在某方向的稳度与物体重心高度有关,与物体在这一方向的翻转半径有关。考虑到稳度与重心高度和翻转半径有关,以物体向某方向翻倒的最大倾斜角的正切函数值来定量描述物体稳度。用η表示物体在某方向的稳度,r表示这一方向的翻转半径,h表示重心高度,则η=r/h,稳度η与翻转半径r成正比,与重心高度h成反比。在h不变的情况下,当r最小时,r/h值最小,得到最小稳度。本发明中涉及的余缆架及光缆的规格型号在成品出厂时或现场施工安装之前皆已固定下来(例如某余缆架的固定部分长度L1是400mm,总长度L2是1200mm,重量是6kg),因此涉及到的余缆架的稳度范围也能够根据余缆架上光缆缠绕圈数、余缆架高度、缆线重量等多种情况提前计算出来。为了增大物体的稳度,既可以增大底面积,也可以降低重心的高度,还可以同时增大底面积和降低重心高度。例如确定表示某一方向的余缆架的翻转半径r,利用现有技术中的重心高度测量方法测出已缠绕缆线的余缆架的重心高度h,进而算出本发明提供的固定系统在缠绕OPGW光缆和/或导引光缆的情况下的最小稳度大于等于1。余缆架包(1)含横杆和竖杆,横杆与竖杆十字交叉固定连接,横杆与竖杆的杆体两端分别设置有钩状固定卡,用于支撑并固定盘绕其上的光缆;光缆与钩状固定卡接触部分绑扎连接;接头盒与底座固定连接。底座是上面分别设置有余缆架插槽和接头盒插槽的预制块,余缆架的竖杆下端部竖直插入余缆架插槽中;接头盒通过插入接头盒插槽中的固定杆固定在底座上。底座上面分别设置有余缆架插槽(17)和接头盒插槽(16)。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为余缆架竖杆下端部竖直插入位于底座上的余缆架插槽中,接头盒(4)与底座通过一固定杆固定连接,固定杆的下端部竖直插入位于底座上的接头盒插槽中(16)。也可以将余缆架插槽(17)和接头盒插槽(16)通用。也可以将余缆架插槽和接头盒插槽设置于组合式底座中的相同或不同预制块上。预制块均设有贯穿块体的通孔,用于容纳将各预制块穿连固定在一起的长连杆。
根据本发明变电站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系统的一些实施方式,其中,余缆架(1)还可以由横竖两根十字交叉固定连接的金属矩形杆组成,矩形杆两端具有一定锥度,端头外部套有橡胶层,余缆架插槽(17)也同样具有一定锥度,橡胶层厚度与余缆架插槽(17)的大小相适配。当矩形杆竖直插入位于底座中间部位的纯配重块上的余缆架插槽中时,矩形杆刚好与与余缆架插槽(17)固定连接,同时具有锥度的余缆架插槽(17)也便于构成余缆架(1)的矩形杆拆拔。
另一种实施方式是余缆架(1)与接头盒(4)分别通过底座支架(10)与底座固定连接。底座支架(10)设计为包含一横梁与两条固定板支架下端,横梁两端分别被其中一条固定板夹紧;还包含垂直固定安装在横梁上的支架上端部,底座支架(10)下端部的两条固定板通过膨胀螺栓与底座紧固连接,下端部的横梁上的螺栓紧固连接余缆架(1)的竖杆。底座支架的上端接头盒(4)下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底座(9)做为配重块兼具支撑与固定作用,底座(9)可以是现场浇筑成型且与变电站屋顶直接接触的混凝土板,传统的余缆架和接头盒的布置方式往往极不规整,很多施工单位通过使用膨胀螺栓,将余缆架和接头盒固定在变电站墙体或者地面上,从而破坏了变电站围墙的防水层或者改变了原有的屋顶土建结构,本实施例采用混凝土板制成的底座,无需膨胀螺栓等任何固定夹具,直接将底座放置在屋顶地表面即可,用以固定余缆架及接头盒,防止余缆架及接头盒在大风或是其他外力作用下移动或倾覆。
进一步地,参考图4和图5,在余缆架(1)的横杆和竖杆可以是金属杆体,横杆和竖杆的十字交叉重合部位通过螺栓将横竖两根金属杆体固定。结合图1和图4所示,底座支架(10)是下端呈“H”型、上端呈“L”型的立体连杆支撑结构,“H”型即由底座支架(10)的横梁与左右两根固定板组成,余缆架(1)的一根金属杆体余缆架(1)的一根金属杆体竖直插入底座(9)中间部位,与底座支架(10)下端的“H”型结构相交,在结合部与底座支架(10)固定连接。由于底座(9)是现场浇筑成型的混凝土板,当余缆架(1)的一根金属杆体竖直插入底座(9)中间部位后,随着混凝土的凝固,竖直插入部分连通与底座相接触的金属杆端头的钩状固定卡一起被混凝土包裹固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变电站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系统还包括位于变电站围墙内的预留通孔(7)、墙体预留防护套管(8)、沟道预留防护套管(15);OPGW光缆(2)穿过预留通孔(7),经余缆架(1)缠绕若干圈后接入接头盒(4)转为导引光缆(3),导引光缆(2)缠绕余缆架(1)若干圈后进入变电站围墙(6)内预留的墙体预留防护套管(8),沿变电站围墙向下至变电站沟道,沿变电站沟道内埋设的沟道预留防护套管(15)进入变电站主控室(13),与变电站主控室(13)中的通信设备(14)相连接。此种设计使得光缆从墙体预留通孔中进站,改变以往光缆由墙顶进站的方式,避免了与变电站屋顶围墙四周的避雷带有明显的直接接触,从而防止变电站遭受雷击时,雷电流通过光缆的传输对变电站内部的通信设备造成难以修复的损坏,杜绝此类安全隐患。
又一种实施方式,该系统底座是组合式底座,两块或更多块预制块组合而成,包括无插槽预制块(27)和插槽预制块(28),每组组合体至少分别包含一块插槽预制块(27);结合图3,图3示出了插槽预制块(27)上的余缆架插槽(17)和接头盒插槽(16)的下端部皆具有一定锥度,余缆架竖杆下端部外部套有橡胶层,橡胶层厚度与余缆架插槽(17)的大小相适配;接头盒的固定杆的下端部外部套有橡胶层,橡胶层厚度与接头盒插槽(16)的大小相适配;每个预制块在位于同一水平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均设有若干个贯穿块体本身的长连杆通孔(19),用于将该组合体通过一长连杆(21)穿连固定在一起。长连杆(21)上设置有把手(26)。底座的周边还设有容纳用于支撑、调节底座高度的调节螺杆的调节杆通孔;调节螺杆外径大小与调节杆通孔的孔径大小相适配,调节螺杆一端为部分伸入调节杆通孔的螺纹段,螺纹段(31)上套接有与底座下表面接触的外径大于调节杆通孔孔径的限位螺母装置(例如,限位螺母装置包括螺母和与底座下表面接触的外径大于螺母外径的垫片),另一端为与地面接触的具有脚垫的支脚。
进一步地,余缆架竖杆下端部设置一轴线沿水平方向的第一通孔(29),接头盒的固定杆的下端部设置一轴线沿水平方向的第二通孔(20),第一通孔(29)与第二通孔(30)的孔径不小于长连杆(21)的外径,长连杆(21)杆体贯穿第一通孔(29)与第二通孔(30),长连杆通孔(19)的两端头设置用于固定长连杆(19)的长连杆固定件(24)。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没有绝对的设计限制,只要能与插入孔中的杆体及杆体外部橡胶层相适配即可。
进一步地,该系统还包含用于支撑、调节底座高度且具有长螺纹的
调节螺杆(22);此处图2可以清楚地示出,位于底座竖直方向上靠近前后左右四壁分别设置有调节杆通孔(18),调节螺杆(22)外径大小与调节杆通孔(18)的孔径大小相适配,调节螺杆(22)一端通过调节杆通孔(18)竖直旋入底座内部,另一端与地面接触,接触部分设有焊垫(23),通过拧紧螺母调整底座与地面具有脚垫的支脚(23)之间的高度。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增加牢固性和稳定性,通常一个底座配置不少于三根调节螺杆(22),四根为佳。底座的材质有多种选择:混凝土、合金或者钢铁皆可。底座支架长900mm、宽30mm,固定在长1000mm、宽500mm、高100mm的混凝土底座上,通过调整余缆架和接头盒的尺寸,连接不同截面的光缆。该系统所包含的调节螺杆数量设置四根为佳。
进一步地,还可以在底座上表面铺设若干根用于加固连接多个配重块的固定压条,通过旋入配重块安装孔的螺栓将固定压条紧压在底座上,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配重块之间的稳固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变电站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系统的变电站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00,提供本发明提供的变电站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系统;
步骤S100,将底座以非机械连接的方式直接放置于屋顶表面;
步骤S200,将余缆架及接头盒连接到底座;
步骤S300,将来自变电站的顶部的OPGW光缆缠绕到余缆架后接入接头盒,在接头盒内由OPGW光缆转为导引光缆,再将从接头盒出来的导引光缆缠绕到余缆架。
进一步地,其中,步骤S100还包括通过选择组成组合式底座的预制块的个数来调节该系统的最小稳度为大于等于1;
进一步地,其中,步骤S300包括将来自变电站的顶部的OPGW光缆穿过位于变电站围墙内的预留通孔,经缠绕若干圈余缆架后接入接头盒转为导引光缆,导引光缆缠绕余缆架若干圈后进入变电站围墙内预留的墙体预留防护套管,沿变电站围墙向下至变电站沟道,沿变电站沟道内埋设的沟道预留防护套管进入变电站主控室,与变电站主控室中的通信设备相连接。
进一步地,步骤S100中,底座是组合式底座,由两块或多块预制块组合而成,余缆架插槽和接头盒插槽设置于组合式底座中的相同或不同预制块上;预制块均设有贯穿块体的通孔,用于容纳将各预制块穿连固定在一起的长连杆。
进一步地,步骤S200中,余缆架的横杆与竖杆的杆体两端分别设置有钩状固定卡,用于支撑并固定盘绕其上的光缆;光缆与钩状固定卡接触部分绑扎连接;余缆架横杆与竖杆十字交叉重合部位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步骤S200中,螺纹段上套接有与底座下表面接触的外径大于调节杆通孔孔径的限位螺母装置,该限位螺母装置包括螺母和与底座下表面接触的外径大于螺母外径的垫片,另一端为与地面接触的具有脚垫的支脚。
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能够优化美观余缆布置,改变以往杂乱无章的布置方式,通过固定在混凝土底座上,无需改变变电站屋顶的建筑结构及破坏屋顶的防水层,且结构坚固,不因外力而移动位置或有所破坏,可靠性高,本发明为今后输电线路光缆进站的余缆及接头盒的布置提供可靠的设计依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创作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变电站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系统,包括:余缆架,用于缠绕OPGW光缆和导引光缆;接头盒,用于接续OPGW光缆和导引光缆;还包括用于与余缆架及接头盒相连接的底座;所述底座是以非机械连接的方式直接放置于屋顶表面,所述固定系统在缠绕OPGW光缆和/或导引光缆的情况下的最小稳度大于等于1;所述底座是上面分别设置有余缆架插槽和接头盒插槽的预制块,余缆架的竖杆下端部竖直插入所述余缆架插槽中;所述接头盒通过插入接头盒插槽中的固定杆固定在底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系统,所述余缆架包含横杆和竖杆,横杆与竖杆以十字交叉的形式固定连接,所述横杆与所述竖杆的杆体两端分别设置有钩状固定卡,用于支撑并固定盘绕其上的光缆;光缆与钩状固定卡接触部分绑扎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电站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系统,余缆架及接头盒通过底座支架连接在底座上表面,底座支架的上端部包括两路接头,一路与接头盒下端部固定连接,另一路与余缆架下端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电站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系统,该系统还包括位于变电站围墙内的预留通孔、墙体预留防护套管、沟道预留防护套管;OPGW光缆穿过所述预留通孔,经余缆架接入所述接头盒转为导引光缆,所述导引光缆经余缆架进入变电站围墙内预留的墙体预留防护套管,沿变电站围墙向下至变电站沟道内埋设的所述沟道预留防护套管进入变电站主控室,与所述变电站主控室中的通讯设备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系统,所述底座是组合式底座,由两块或更多块预制块组合而成,所述余缆架插槽和接头盒插槽设置于所述组合式底座中的相同或不同预制块上;所述预制块均设有贯穿块体的通孔,用于容纳将各预制块穿连固定在一起的长连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电站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系统,所述余缆架竖杆下端部设有水平的第一通孔,接头盒的固定杆的下端部设有水平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不小于所述长连杆的外径,所述长连杆杆体贯穿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长连杆通孔的两端头设置用于固定长连杆的长连杆固定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变电站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系统,所述底座的周边还设有容纳用于支撑、调节底座高度的调节螺杆的调节杆通孔;所述调节螺杆外径大小与所述调节杆通孔的孔径大小相适配,所述调节螺杆一端为部分伸入调节杆通孔的螺纹段,所述螺纹段上套接有与底座下表面接触的外径大于所述调节杆通孔孔径的限位螺母装置,另一端为与地面接触的具有脚垫的支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电站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系统,所述限位螺母装置包括螺母和与底座下表面接触的外径大于所述螺母外径的垫片。
9.一种变电站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000,提供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的变电站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系统;
步骤S100,将底座以非机械连接的方式直接放置于屋顶表面;
步骤S200,将余缆架及接头盒连接到底座;
步骤S300,将来自变电站的顶部的OPGW光缆缠绕到余缆架后接入接头盒,在接头盒内由OPGW光缆转为导引光缆,再将从接头盒出来的导引光缆缠绕到余缆架;
其中,步骤S100还包括通过选择组成组合式底座的预制块的个数来调节该系统的最小稳度为大于等于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电站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方法,
步骤S100中,所述底座是组合式底座,由两块或多块预制块组合而
成,所述余缆架插槽和接头盒插槽设置于所述组合式底座中的相同或不同预制块上;所述预制块均设有贯穿块体的通孔,用于容纳将各预制块穿连固定在一起的长连杆;
步骤S200中,所述余缆架的横杆与竖杆的杆体两端分别设置有钩状固定卡,用于支撑并固定盘绕其上的光缆;光缆与钩状固定卡接触部分绑扎连接;余缆架横杆与竖杆十字交叉重合部位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步骤S200中,螺纹段上套接有与底座下表面接触的外径大于调节杆通孔孔径的限位螺母装置包括螺母和与底座下表面接触的外径大于所述螺母外径的垫片,另一端为与地面接触的具有脚垫的支脚;
步骤S300中,包括将来自变电站的顶部的OPGW光缆穿过位于变电站围墙内的预留通孔,经缠绕若干圈余缆架后接入接头盒转为导引光缆,导引光缆缠绕余缆架若干圈后进入变电站围墙内预留的墙体预留防护套管,沿变电站围墙向下至变电站沟道,沿变电站沟道内埋设的沟道预留防护套管进入变电站主控室,与变电站主控室中的通信设备相连接。
CN201911251789.7A 2019-12-09 2019-12-09 变电站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09321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51789.7A CN110932103B (zh) 2019-12-09 2019-12-09 变电站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51789.7A CN110932103B (zh) 2019-12-09 2019-12-09 变电站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32103A CN110932103A (zh) 2020-03-27
CN110932103B true CN110932103B (zh) 2021-08-24

Family

ID=69857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51789.7A Active CN110932103B (zh) 2019-12-09 2019-12-09 变电站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321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9491A (zh) * 2021-10-12 2022-02-2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具有防雷击功能的非导体余缆架组件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535016U (zh) * 2012-03-22 2012-11-14 重庆市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Opgw进站光缆安全接地固定组件
CN204215070U (zh) * 2014-09-17 2015-03-18 国家电网公司 变电站内opgw光缆引下光缆防冰冻结构
CN204241732U (zh) * 2014-11-26 2015-04-01 浙江省电力设计院 一种带有接地装置的光缆交接箱
CN105529697A (zh) * 2016-02-19 2016-04-27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滨州供电公司 一种安装于女儿墙上的opgw光缆防雷击装置
CN205630581U (zh) * 2016-05-19 2016-10-12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平度市供电公司 余缆放置架
CN208044135U (zh) * 2017-10-26 2018-11-02 福建源发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配网交接箱安装支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O317652B1 (no) * 2002-05-03 2004-11-29 Nexans Oppkveilingsramme for kabel med optiske fibre
CN110011237B (zh) * 2019-03-28 2024-09-03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 一种用于配电网旁路柔性电缆的轮式托架及余缆固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535016U (zh) * 2012-03-22 2012-11-14 重庆市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Opgw进站光缆安全接地固定组件
CN204215070U (zh) * 2014-09-17 2015-03-18 国家电网公司 变电站内opgw光缆引下光缆防冰冻结构
CN204241732U (zh) * 2014-11-26 2015-04-01 浙江省电力设计院 一种带有接地装置的光缆交接箱
CN105529697A (zh) * 2016-02-19 2016-04-27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滨州供电公司 一种安装于女儿墙上的opgw光缆防雷击装置
CN205630581U (zh) * 2016-05-19 2016-10-12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平度市供电公司 余缆放置架
CN208044135U (zh) * 2017-10-26 2018-11-02 福建源发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配网交接箱安装支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32103A (zh) 2020-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32103B (zh) 变电站光缆进站余缆及接头盒的固定系统及方法
CN204326669U (zh) 一种直流输电铁塔
CN108306241A (zh) 一种35kv双拼电缆单杆登杆装置
CN204201279U (zh) 一种网架和钢格栅之间的管道吊杆
CN206628798U (zh) 一种可旋转角度的街码装置
CN210490303U (zh) 适用于沟道的电缆接头支架装置
CN107706870A (zh) 一种变电站单杆双缆opgw余缆安装金具及安装方法
CN202749781U (zh) 输电线路“三线分拉式”防风偏结构
CN204706834U (zh) 一种悬垂式复合绝缘子风偏传感器安装夹具
CN203617651U (zh) 一种稳固可靠的算盘街码
CN208015333U (zh) 一种35kV双拼电缆单杆登杆装置
CN216109881U (zh) 高压线防护装置
CN206628799U (zh) 一种可调整输电线张力的街码
CN212277841U (zh) 临时用电电缆托架及临时围墙
CN212867076U (zh) 一种便于π接的双回路直线耐张塔
CN107346873A (zh) 一种新型绝缘跨越架
CN203981917U (zh) 光缆高空熔接装置
CN205206451U (zh) 一种电线杆及一种电线保护套管
CN206400166U (zh) 一种变电站单杆双缆opgw余缆安装金具
CN212641205U (zh) 一种桥梁管线搭载系统
CN222029555U (zh) 一种用于变电站架空线路的台架变结构
CN213509861U (zh) 一种抗风加固型高压远距离线路输电铁塔
CN106049959A (zh) 一种横担及耐张塔
CN216085807U (zh) 一种便于侧边排线的电源柜
CN112421461A (zh) 一种低压抽屉柜用束线工装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