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21897A - 一种omc脱硫废液的净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omc脱硫废液的净化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921897A CN110921897A CN201911199691.1A CN201911199691A CN110921897A CN 110921897 A CN110921897 A CN 110921897A CN 201911199691 A CN201911199691 A CN 201911199691A CN 110921897 A CN110921897 A CN 11092189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ter
- liquid
- ceramic
- omc
- st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 C02F1/28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using inorganic sorben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0—Devices for separating or removing fatty or oily substances or similar floating material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01—Sulfur compoun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18—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from the purification of gaseous effluen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08—Multistage treatments, e.g. repetition of the same process step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OMC脱硫废液的净化方法,将OMC脱硫废液输入到第一级陶瓷过滤器(1)内,经多孔滤料吸附悬浮颗粒物和油类后的OMC脱硫附废液被排出,形成第一净化液;将第一净化液输入到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2)内,经第一活性材料吸附悬浮颗粒物和油类的第一净化液被排出,形成第二净化液;将第二净化液输入到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内,经第二活性材料吸附脱硫催化剂后的第二净化液被排出,形成第三净化液;将第三净化液输入到第四级陶瓷过滤器(4)内,经第二陶瓷膜吸附悬浮颗粒物、脱硫催化剂和油类的第三净化液被排出,形成第四净化液。通过四级过滤器的过滤,能够物理吸附OMC脱硫废液中的悬浮物、脱硫催化剂和油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脱硫废液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OMC脱硫废液的净化方法。
背景技术
在OMC脱硫(湿法脱硫)的过程中,脱硫液含盐量逐渐增高,硫氰酸盐、硫代硫酸盐、硫酸盐等组分的积累会影响到脱硫液的脱硫效果,所以会定期的排放一部分,成为OMC 脱硫废液,这部分的OMC脱硫废液送烧结进行配矿。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被排出的OMC脱硫废液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硫、脱硫催化剂等物质,这些物质一方面会导致烧结尾气排放二氧化硫等超标,另一方面使烧结矿含硫量增加,影响烧结矿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OMC脱硫废液的净化方法,通过四级过滤器的过滤,能够物理吸附OMC脱硫废液中的悬浮物、脱硫催化剂和油类,降低了悬浮物、脱硫催化剂和油类的含量。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OMC脱硫废液的净化方法,包括:
步骤A:将OMC脱硫废液输入到第一级陶瓷过滤器内,使OMC脱硫废液流经多孔滤料,通过多孔滤料吸附OMC脱硫废液中的悬浮颗粒物和油类,经多孔滤料吸附悬浮颗粒物和油类后的OMC脱硫附废液被排出,形成第一净化液;所述多孔滤料包括:第一陶瓷膜和多孔陶瓷过滤装置;所述多孔陶瓷过滤装置和所述第一陶瓷膜上下连通设置,所述多孔陶瓷过滤装置设于所述第一陶瓷膜之上,
步骤B:将第一净化液输入到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内,使第一净化液流经第一活性材料,第一活性材料吸附第一净化液中的悬浮颗粒物和油类,经第一活性材料吸附悬浮颗粒物和油类的第一净化液被排出,形成第二净化液;
步骤C:将第二净化液输入到第三级陶瓷过滤器内,使第二净化液流经第二活性材料,第二活性材料吸附第二净化液中的脱硫催化剂,经第二活性材料吸附脱硫催化剂后的第二净化液被排出,形成第三净化液;
步骤D:将第三净化液输入到第四级陶瓷过滤器内,第三净化液流经第二陶瓷膜,第二陶瓷膜吸附第三净化液中的悬浮颗粒物、脱硫催化剂和油类,经第二陶瓷膜吸附悬浮颗粒物、脱硫催化剂和油类的第三净化液被排出,形成第四净化液。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步骤A:将OMC脱硫废液用废液泵M从脱硫废液槽通过总进液阀组、进液阀组向第一级陶瓷过滤器方向输送。其中,所述第一级陶瓷过滤器具有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第一入口连接于废液泵,废液泵输送来的OMC脱硫废液通过第一入口进入到第一级陶瓷过滤器内,使OMC脱硫废液流经多孔滤料,第一级陶瓷过滤器为复合过滤器,复合过滤器包括两种多孔滤料,两种多孔滤料为:第一陶瓷膜和多孔陶瓷过滤装置,所述多孔陶瓷过滤装置和所述第一陶瓷膜上下连通设置,所述多孔陶瓷过滤装置设于所述第一陶瓷膜之上。利用多孔陶瓷过滤装置和第一陶瓷膜的多孔吸附并且能够吸附大颗粒的特性,他们能够吸附大量大颗粒的悬浮物(悬浮硫、其他颗粒状杂质),因为悬浮硫的直径比催化剂的直径大,所以多孔陶瓷过滤装置和第一陶瓷膜主要以吸附悬浮硫和其他较大直径的杂质为主,也会吸附少量脱硫催化剂(脱硫催化剂为蓝色),同时还能够吸附油类。通过多孔陶瓷过滤装置和第一陶瓷膜吸附OMC脱硫废液中的悬浮颗粒物和油类,经多孔陶瓷过滤装置和第一陶瓷膜吸附悬浮颗粒物和油类后的OMC脱硫附废液通过第一出口被排出,形成第一净化液。那么在第一净化液中悬浮物的含量大大降低。
步骤B:将第一净化液通过进液阀组向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输送,所述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具有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入口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一出口;所述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包括第一活性材料,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处于所述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内部,且所述第一活性材料位于所述第二入口和所述第二出口之间。
第一净化液通过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的第二入口进入到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2 内,使第一净化液流经第一活性材料,第一活性材料用于进一步吸附废液中的悬浮颗粒物 (主要为悬浮硫,还有其他杂质)、以及少量的脱硫催化剂和油类,第一活性材料可以为活性炭。自第一活性材料内流出的第一净化液通过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的第二出口被排出,形成第二净化液。此时的第二净化液中,悬浮物的含量大大降低。
步骤C:第二净化液通过进液阀组向第三级陶瓷过滤器输送,所述第三级陶瓷过滤器具有第三入口和第三出口,所述第二出口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三入口。所述第三级陶瓷过滤器包括第二活性材料,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处于所述第三级陶瓷过滤器的内部,所述第二活性材料位于所述第三入口和所述第三出口之间。
第二净化液通过第三级陶瓷过滤器的第三入口进入到第三级陶瓷过滤器内,通过多孔滤料过滤吸附之后形成的第二净化液中,悬浮物的含量大大减低,第二活性材料可为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多孔,能够吸附颗粒。第二净化液中的悬浮硫含量大量降低,所以第二活性材料主要吸附第二净化液中大量的脱硫催化剂、少量的悬浮流和其他杂质,另外还吸附油类,第二净化液流经第二活性材料后,通过第三级陶瓷过滤器的第三出口被排出,形成第三净化液。第三净化液中的悬浮硫、脱硫催化剂、油类的含量大量降低,不会堵塞OMC 脱硫废液的输送管道,送到烧结用于配矿时,烧结所产生的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气体也会减少,基本不会导致二氧化硫、硫化氢排放超标污染环境。另外,由于悬浮硫和脱硫催化剂含量大大降低,烧结的矿石中含硫少、含硫催化剂少,烧结矿品质有所提高。
步骤D:将第三净化液通过进液阀组向第四级陶瓷过滤器输送,所述第四级陶瓷过滤器具有第四入口和第四出口;所述第四入口连接于所述第三出口;通过第四级陶瓷过滤器的第四入口将第三净化液送到第四级陶瓷过滤器内,
所述第四级陶瓷过滤器包括第二陶瓷膜,所述第二陶瓷膜设于所述第四级陶瓷过滤器 4的内部,且所述第二陶瓷膜位于所述第四入口和所述第四出口之间。第三净化液流经第二陶瓷膜,第二陶瓷膜能够进一步吸附第三净化液中的悬浮颗粒物、脱硫催化剂和油类,经第二陶瓷膜吸附悬浮颗粒物、脱硫催化剂和油类的第三净化液经第四出口被排出,形成第四净化液。通过第二陶瓷膜的孔隙吸附第三净化液中的悬浮颗粒物、脱硫催化剂和油类,进一步提高对废液中的悬浮颗粒物、催化剂和油类的吸附数量,降低了OMC脱硫废液中悬浮硫、脱硫催化剂、其他颗粒杂质、油类的含量。
第四净化液中的悬浮硫、脱硫催化剂、油类的含量非常少,首先不会堵塞OMC脱硫废液的输送管道;其次送到烧结用于配矿时,烧结所产生的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气体也会大大减少,二氧化硫、硫化氢排放符合排放标准,不会污染环境。另外,烧结的矿石中含硫会更少、含硫催化剂也会更少,烧结矿品质非常好。
综上,经过对OMC脱硫废液的上述四次吸附过滤,过滤掉了大量的悬浮物(主要是悬浮硫还有其他杂质),以及大量的脱硫催化剂。避免了在脱硫废液输送过程中堵塞管道。
当将第四净化液送到烧结用于配矿时,因为其内的悬浮硫含量大大降低,烧结所产生的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气体也会大大减少,二氧化硫、硫化氢符合排放标准烧结矿品质好。
另外,本方法中,对悬浮物的清除以及对脱硫催化剂的清除均采用物理操作,避免采用化学药剂,不会产生的新的废物,环保性高,便于采用OMC脱硫的企业复制使用,经济价值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OMC脱硫废液的净化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OMC脱硫废液的净化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第一级陶瓷过滤器;2、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3、第三级陶瓷过滤器;4、第四级陶瓷过滤器;
11、第一入口;12、第一出口;31、第三入口;32、第三出口;21、第二入口;22、第二出口;41、第四入口;42、第四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结合本发明采用单套系统的实施例,提供一种OMC脱硫废液的净化方法,包括:
步骤A:将OMC脱硫废液用废液泵M从脱硫废液槽通过总进液阀组M1、进液阀组 2w向第一级陶瓷过滤器1方向输送。其中,所述第一级陶瓷过滤器1具有第一入口11和第一出口12,第一入口11连接于废液泵M,废液泵M输送来的OMC脱硫废液通过第一入口11进入到第一级陶瓷过滤器1内,使OMC脱硫废液流经多孔滤料,第一级陶瓷过滤器1为复合过滤器,复合过滤器包括两种多孔滤料,两种多孔滤料为:第一陶瓷膜和多孔陶瓷过滤装置,所述多孔陶瓷过滤装置和所述第一陶瓷膜上下连通设置,所述多孔陶瓷过滤装置设于所述第一陶瓷膜之上。利用多孔陶瓷过滤装置和第一陶瓷膜的多孔吸附并且能够吸附大颗粒的特性,他们能够吸附大量大颗粒的悬浮物(悬浮硫、其他颗粒状杂质),因为悬浮硫的直径比催化剂的直径大,所以多孔陶瓷过滤装置和第一陶瓷膜主要以吸附悬浮硫和其他较大直径的杂质为主,也会吸附少量脱硫催化剂(脱硫催化剂为蓝色),同时还能够吸附油类。通过多孔陶瓷过滤装置和第一陶瓷膜吸附OMC脱硫废液中的悬浮颗粒物和油类,经多孔陶瓷过滤装置和第一陶瓷膜吸附悬浮颗粒物和油类后的OMC脱硫附废液通过第一出口12被排出,形成第一净化液。那么在第一净化液中悬浮物的含量大大降低。
步骤B:将第一净化液通过进液阀组6x向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2输送,所述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2具有第二入口21和第二出口22;所述第二入口21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一出口12;所述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2包括第一活性材料,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处于所述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2内部,且所述第一活性材料位于所述第二入口21和所述第二出口 22之间。
第一净化液通过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2的第二入口21进入到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2内,使第一净化液流经第一活性材料,第一活性材料用于进一步吸附废液中的悬浮颗粒物(主要为悬浮硫,还有其他杂质)、以及少量的脱硫催化剂和油类,第一活性材料可以为活性炭。自第一活性材料内流出的第一净化液通过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2的第二出口22被排出,形成第二净化液。此时的第二净化液中,悬浮物的含量大大降低。
步骤C:第二净化液通过进液阀组7y向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输送,所述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具有第三入口31和第三出口32,所述第二出口22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三入口31。所述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包括第二活性材料,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处于所述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的内部,所述第二活性材料位于所述第三入口31和所述第三出口32之间。
第二净化液通过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的第三入口31进入到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内,通过多孔滤料过滤吸附之后形成的第二净化液中,悬浮物的含量大大减低,第二活性材料可为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多孔,能够吸附颗粒。第二净化液中的悬浮硫含量大量降低,所以第二活性材料主要吸附第二净化液中大量的脱硫催化剂、少量的悬浮流和其他杂质,另外还吸附油类,第二净化液流经第二活性材料后,通过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的第三出口32 被排出,形成第三净化液。第三净化液中的悬浮硫、脱硫催化剂、油类的含量大量降低,不会堵塞OMC脱硫废液的输送管道,送到烧结用于配矿时,烧结所产生的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气体也会减少,基本不会导致二氧化硫、硫化氢排放超标污染环境。另外,由于悬浮硫和脱硫催化剂含量大大降低,烧结的矿石中含硫少、含硫催化剂少,烧结矿品质有所提高。
步骤D:将第三净化液通过进液阀组11z向第四级陶瓷过滤器4输送,所述第四级陶瓷过滤器4具有第四入口41和第四出口42;所述第四入口41连接于所述第三出口32;通过第四级陶瓷过滤器4的第四入口41将第三净化液送到第四级陶瓷过滤器4内,所述第四级陶瓷过滤器4包括第二陶瓷膜,所述第二陶瓷膜设于所述第四级陶瓷过滤器4的内部,且所述第二陶瓷膜位于所述第四入口41和所述第四出口42之间。第三净化液流经第二陶瓷膜,第二陶瓷膜能够进一步吸附第三净化液中的悬浮颗粒物、脱硫催化剂和油类,经第二陶瓷膜吸附悬浮颗粒物、脱硫催化剂和油类的第三净化液经第四出口42被排出,形成第四净化液。通过第二陶瓷膜的孔隙吸附第三净化液中的悬浮颗粒物、脱硫催化剂和油类,进一步提高对废液中的悬浮颗粒物、催化剂和油类的吸附数量,降低了OMC脱硫废液中悬浮硫、脱硫催化剂、其他颗粒杂质、油类的含量。
第四净化液中的悬浮硫、脱硫催化剂、油类的含量非常少,首先不会堵塞OMC脱硫废液的输送管道;其次送到烧结用于配矿时,烧结所产生的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气体也会大大减少,二氧化硫、硫化氢排放符合排放标准,不会污染环境。另外,烧结的矿石中含硫会更少、含硫催化剂也会更少,烧结矿品质非常好。
综上,经过对OMC脱硫废液的上述四次吸附过滤,过滤掉了大量的悬浮物(主要是悬浮硫还有其他杂质)、以及大量的脱硫催化剂。避免了在脱硫废液输送过程中堵塞管道。
当将第四净化液送到烧结用于配矿时,因为其内的悬浮硫含量大大降低,烧结所产生的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气体也会大大减少,二氧化硫、硫化氢符合排放标准
另外,本方法中,对悬浮物的清除以及对脱硫催化剂的清除均采用物理操作,避免采用化学药剂,不会产生的新的废物,环保性高,便于采用OMC脱硫的企业复制使用,经济价值高。
优选地,在步骤A中:所述多孔陶瓷过滤装置和所述第一陶瓷膜上下连通设置,所述多孔陶瓷过滤装置设于所述第一陶瓷膜之上,OMC脱硫废液自上而下依次流经所述多孔陶瓷过滤装置和所述第一陶瓷膜。在第一级陶瓷过滤器1内,所述多孔陶瓷过滤装置和所述第一陶瓷膜上下连通设置,所述多孔陶瓷过滤装置设于所述第一陶瓷膜之上,且所述多孔陶瓷过滤装置和所述第一陶瓷膜位于所述第一入口11和所述第一出口12之间,所述第一入口11位于所述第一级陶瓷过滤器1的顶部,所述第一出口12位于所述第一级陶瓷过滤器1的底部。
OMC脱硫废液自上而下依次流经所述多孔陶瓷过滤装置和所述第一陶瓷膜,也就是 OMC脱硫废液先经过多孔陶瓷过滤装置,然后流经第一陶瓷膜。OMC脱硫废液采用自上而下垂直流经每种滤料,使得OMC脱硫废液能够与每种滤料质充分接触,充分利用滤料的吸附能力,提高滤料对悬浮硫、杂质、脱硫催化剂和油类等颗粒物质的吸附数量,提高对OMC脱硫废液的净化效率。通过多孔陶瓷过滤装置和第一陶瓷膜的吸附,所以拦截了大量的悬浮物和少量的催化剂,同时还有油类,那么在第一净化液中悬浮物的含量大大降低。悬浮物的含量能够降低到800mg/L以下(即≤800mg/L),其色度降低到3500度以下 (即≤3500度)。
在步骤B中:在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2内,所述第二入口21位于所述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2的顶部,所述第二出口22位于所述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2的底部,将第一净化液输入到第一活性材料的上方,第一净化液自上而下垂直流经第一活性材料,使得第一净化液能够与第一活性材料充分接触,充分利用第一活性材料的吸附能力,提高第一活性材料对悬浮硫、脱硫催化剂、杂质和油类等颗粒物质的吸附数量,大大提到对OMC 脱硫废液的净化效果。在第一活性材料吸附第一净化液中的悬浮颗粒物和油类后(颗粒由大到小),第一净化液通过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2的第二出口22被排出,形成第二净化液。此时的第二净化液中,悬浮物的含量能够降低到300mg/L以下(即≤300mg/L),其色度降低到1000度以下(即≤1000度)。也就是此时的第二净化液中,悬浮物的含量大大降低,当第二净化液进入到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内后,使得其内的第二活性材料吸附更少量的悬浮硫(悬浮硫颗粒大),提高第二活性材料吸附更多的脱硫催化剂,提高第二净化液流通的顺畅性。
在步骤C中:在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内,所述第三入口31位于所述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的顶部,所述第三出口32位于所述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的底部,第二净化液通过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的第三入口31进入到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内,并将第二净化液输入到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内的第二活性材料上方,第二净化液自上而下流经第二活性材料。第二净化液采用自上而下垂直流经第二活性材料,使得第二净化液能够与第二活性材料充分接触,充分利用第二活性材料的吸附能力,提高第二活性材料对脱硫催化剂、悬浮硫、杂质和油类等颗粒物质的吸附数量,大大提到对OMC脱硫废液的净化效果。第二净化液自上而下流经第二活性材料后,通过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的第三出口32 被排出,形成第三净化液。第三净化液中,色度降到250度以下(即≤250度)、悬浮物的含量降低到120mg/L以下(即≤120mg/L)。
在步骤D中:在第四级陶瓷过滤器4内,第四入口41位于第四级陶瓷过滤器4的底部,第四出口位于第四级陶瓷过滤器4的顶部,将第三净化液通过第四入口41输入到第四级陶瓷过滤器4内的第二陶瓷膜的下方,第三净化液自下而上流经第二陶瓷膜。采用自下而上垂直的流动方式,第三净化液在向上流动的时候,由于废液自身重力的原因会向下回流一定的距离,回流的中与第二陶瓷膜的孔隙再一次进行接触,第三净化液中存在的悬浮颗粒物、催化剂和油类又有一部分被吸附,回流的废液还会继续向上流动,还会与第二陶瓷膜的孔隙接触,又能够吸附一部分悬浮颗粒物、催化剂和油类。也就是第三净化液与第二陶瓷膜的孔隙接触的更密切充分,使得第二陶瓷膜能够进一步吸附悬浮硫、吸附吸收催化剂、油类和其他杂质,从而达到对OMC脱硫废液进行深度净化,提高对废液中的悬浮颗粒物、催化剂和油类的吸附数量,提高了第二陶瓷膜的吸附能力。此时的第四净化液中,悬浮物的含量能够降低到20mg/L以下(即≤20mg/L),其色度降低到100度以下(即≤100度)。
通过对每一级过滤器内的OMC脱硫废液流向进行了优化,使得每一级的滤材或者滤料与OMC脱硫废液接触的更充分,大大提到了对悬浮硫、脱硫催化剂、其他颗粒杂质和油类的吸附,降低了悬浮硫、脱硫催化剂、其他颗粒杂质和油类的含量,使得最终排出的第四净化液送到烧结用于配矿时,烧结所产生的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气体也会大大减少,不会导致二氧化硫、硫化氢排放超标污染环境。另外,悬浮硫和脱硫催化剂(含硫催化剂) 含量大大降低,烧结的矿石中含硫少、含硫催化剂少,能够提高烧结矿的品质。
优选地,作为主要吸附悬浮物的第一级陶瓷过滤器1,所述多孔陶瓷过滤装置包括多孔陶瓷,所述多孔陶瓷设于所述第一陶瓷膜之上,且所述多孔陶瓷连通于所述第一陶瓷膜所述多孔陶瓷的孔隙率为39%。采用较大的孔隙率,能够快速吸附大量的悬浮硫。
优选地,所述第一陶瓷膜的孔隙率是35%,孔径范围为:0.5~2μm,能够进一步快速吸附大量的悬浮硫。
优选地,第一活性材料下方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活性材料的刚玉陶瓷,通过刚玉陶瓷用于支撑固定第一活性材料,刚玉陶瓷设有经第一活性材料净化后的液体流通的通道,刚玉陶瓷,也叫陶瓷刚玉或者瓷钢玉,属于陶瓷的一种,具有耐腐蚀、高耐磨、寿命长的特性,所以与OMC脱硫废液接触的过程中不会被OMC脱硫废液腐蚀,并且使用周期长,降低维修更换成本。经多孔滤料过滤后的废液自上而下流经第一活性材料,用以将形成的第二净化液经过刚玉陶瓷的通道后排出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2之外。
优选地,所述刚玉陶瓷设上的通道为多个滤管,且相邻两个滤管之间的间隙不同,利用滤管的空隙不规则性,使得自第一活性材料下方流出的废液做不规则的流动(或称为折流),进一步增加第一活性材料吸附更多的悬浮硫、其他杂质、油类和脱硫催化剂。
优选地,所有输送OMC脱硫废液管道的公称直径均为65mm,使得65mm的管道使得自废液泵M向第一级陶瓷过滤器1大流量输送OMC脱硫废液,也是的每相邻的两个过滤器之间实现大流量输送,保证废液的净化速度和效率。采用304不锈钢管道耐高温、同时能够防止管道被脱硫废液中的硫氰酸盐、硫代硫酸盐、硫酸盐腐蚀。
优选地,所述第一级陶瓷过滤器1与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2对OMC脱硫废液的处理量均为15m3/h。每个系统中,相连的两个过滤器之间采用的管道公称直径均为65mm,材质为304不锈钢,使得每个系统对OMC脱硫废液处理量可达到15m3/h。每套系统处理 OMC脱硫废液可达到72小时以上。
并且在此方法中,可以并行设置多个第一级陶瓷过滤器1,每个第一级陶瓷过滤器1 之后都会对应设置相应的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2、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第四级陶瓷过滤器4,以此形成多套过滤系统,多套系统同时运行,提高废液处理能力。如图2所示,本方法采用两套并联的过滤系统,在上方虚线框内和下方虚线框内各有一套。两套并联的 OMC脱硫废液的净化装置同时运转,每套OMC脱硫废液净化处理系统先后经过4级过滤,该实例的处理过程为:
首先,通过泵10输送OMC脱硫废液,泵10从脱硫废液槽通过总进液阀组M1、进液阀组2w向第一级陶瓷过滤器1方向输送,使OMC脱硫废液通过第一入口11进入到第一级陶瓷过滤器1内,OMC脱硫废液会被输入到第一级陶瓷过滤器1内的多孔滤料上方,使OMC脱硫废液能够自上而下流经多孔滤料,多孔滤料包括第一陶瓷膜和多孔陶瓷过滤装置,所述多孔陶瓷过滤装置和所述第一陶瓷膜上下连通设置,所述多孔陶瓷过滤装置设于所述第一陶瓷膜之上,所以OMC脱硫废液先经过多孔陶瓷过滤装置,然后流经第一陶瓷膜。利用多孔陶瓷过滤装置和第一陶瓷膜的多孔吸附并且能够吸附大颗粒的特性,他们能够吸附大量大颗粒的悬浮物,因为悬浮硫的直径比催化剂的直径大,所以多孔陶瓷过滤装置和第一陶瓷膜主要以吸附悬浮硫和其他较大直径的杂质为主,也会吸附少量脱硫催化剂(脱硫催化剂为蓝色),同时还能够吸附油类。OMC脱硫废液自上而下垂直流经每种滤料,使得OMC脱硫废液能够与每种滤料质充分接触,充分利用滤料的吸附能力,提高滤料对悬浮硫、杂质、脱硫催化剂和油类等颗粒物质的吸附数量,提高对OMC脱硫废液的净化效率。多孔滤料吸附废液中的悬浮颗粒物和油类后,将OMC脱硫废液通过第一级陶瓷过滤器1的第一出口12排出,形成第一净化液。通过多孔陶瓷过滤装置和第一陶瓷膜的吸附,所以拦截了大量的悬浮物和少量的催化剂,同时还有油类,那么在第一净化液中悬浮物的含量大大降低。悬浮物的含量能够降低到800mg/L以下(即≤800mg/L),其色度降低到3500度以下(即≤3500度)。
其次,将第一净化液通过进液阀组6x向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2输送,所述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2具有第二入口21和第二出口22,所述第二入口21位于所述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2的顶部,所述第二出口22位于所述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2的底部;所述第二入口21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一出口12;所述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2包括第一活性材料,第一活性材料可以为活性炭。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处于所述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2内部,且所述第一活性材料位于所述第二入口21和所述第二出口22之间。第一净化液通过第二入口21进入到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2内的第一活性材料的上方。第二入口21在顶部、第二出口22在底部使得第一净化液能够自上而下流经第一活性材料,自上而下垂直流经第一活性材料使得废液能够与第一活性材料充分接触,充分利用第一活性材料的吸附能力,提高第一活性材料对悬浮硫、脱硫催化剂、杂质和油类等颗粒物质的吸附数量,大大提到对OMC脱硫废液的净化效果。在第一活性材料吸附第一净化液中的悬浮颗粒物和油类后(颗粒由大到小),将被吸附悬浮颗粒物和油类后的第一净化液通过第二出口22 被排出,形成第二净化液。此时的第二净化液中,悬浮物的含量能够降低到300mg/L以下 (即≤300mg/L),其色度降低到1000度以下(即≤1000度)。
此时的第二净化液中,悬浮物的含量大大降低,当第二净化液进入到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内后,使得其内的第二活性材料吸附更少量的悬浮硫(悬浮硫颗粒大),提高第二活性材料吸附更多的脱硫催化剂,提高第二净化液流通的顺畅性。
第三、第二净化液通过进液阀组7y向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输送,所述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具有第三入口31和第三出口32,所述第三入口31位于所述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的顶部,所述第三出口32位于所述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的底部,所述第二出口22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三入口31;所述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包括第二活性材料,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处于所述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的内部,所述第二活性材料位于所述第三入口31和所述第三出口32之间。第二净化液通过第三入口31进入到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内的第二活性材料上方,所以第二活性材料吸附第二净化液中大量的脱硫催化剂,少量的悬浮流和其他杂质,还有油类,并且第三入口31在顶部、第三出口32在底部使得第二净化液使得自上而下垂直流经第二活性材料,第二净化液能够与第二活性材料充分接触,充分利用第二活性材料的吸附能力,提高第二活性材料对脱硫催化剂、悬浮硫、杂质和油类等颗粒物质的吸附数量,大大提到对OMC脱硫废液的净化效果。第二净化液自上而下流经第二活性材料后,通过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的第三出口32被排出,形成第三净化液。第三净化液中,色度降到250度以下(即≤250度)、悬浮物的含量降低到120mg/L以下(即≤120mg/L)。
第四、将第三净化液通过进液阀组11z向第四级陶瓷过滤器4输送,第四级陶瓷过滤器4具有第四入口41和第四出口42;所述第四入口41连接于所述第三出口32;所述第四级陶瓷过滤器4包括第二陶瓷膜,所述第二陶瓷膜设于所述第四级陶瓷过滤器4的内部,且所述第二陶瓷膜位于所述第四入口41和所述第四出口42之间。第四入口位于第四级陶瓷过滤器4的底部、第四出口位于第四级陶瓷过滤器4的顶部。第三净化液通过第四入口 41送到第四级陶瓷过滤器4内的第二陶瓷膜的下方,第二陶瓷膜吸附第三净化液中的悬浮颗粒物、催化剂和油类。第四入口在底部、第四出口在顶部使得第三净化液自下而上流经第二陶瓷膜,采用自下而上垂直的流动方式,第三净化液在向上流动的时候,能够与第二陶瓷膜的孔隙接触的更密切充分,并且由于废液自身重力的原因会向下回流一定的距离,回流的中与第二陶瓷膜的孔隙再一次进行接触,废液的存在的悬浮颗粒物、催化剂和油类又有一部分被吸附,回流的废液还会继续向上流动,还会与第二陶瓷膜的孔隙接触,又能够吸附一部分悬浮颗粒物、催化剂和油类。提高对废液中的悬浮颗粒物、催化剂和油类的吸附数量,提高了第二陶瓷膜的吸附能力。所以通过第二陶瓷膜能够进一步吸附悬浮硫、吸附吸收催化剂、油类和其他杂质,从而达到对OMC脱硫废液进行深度净化,并将净化的第三净化液通过第四级陶瓷过滤器4的第四出口42排出,排出的废液为第四净化液。此时的第四净化液中,悬浮物的含量能够降低到20mg/L以下(即≤20mg/L),其色度降低到100度以下(即≤100度)。
另外,第一级陶瓷过滤器1、所述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2、所述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 和所述第四级陶瓷过滤器4之间均设有电动切断阀,使得在必要时4级过滤中的某一个过滤器切断进液和排液,能够单独运行作业。
优选地,OMC脱硫废液的净化方法还包括:对OMC脱硫废液净化达到一定时间后,比如连续作业时间为72小时,就要对第一级陶瓷过滤器1、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2、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和第四级陶瓷过滤器4内吸附的各种物质进行清除,使用中水分别对第一级陶瓷过滤器1、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进行反清洗。反洗操作均靠电动阀自动进行。具体操作为:
清洗第一级陶瓷过滤器1时,关闭进液阀组2w、进液阀组6x,依次开启电动阀:即反洗液阀组3w、反洗水阀组4w、反洗水通过第一出口12进入第一级陶瓷过滤器1内对第一陶瓷膜和多孔陶瓷过滤装置进行反冲洗,反洗水由第一入口11经过洗液阀组3w排到泡沫槽内;达到反冲洗时间后,比如10分钟,关闭反洗液阀组3w、反洗水阀组4w,将经过反洗水清洗后的反洗水通过反洗液阀组3w流向泡沫槽。再开启进液阀组2w、进液阀组6x,进入正常过滤状态。
清洗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2时,关闭进液阀组6x、进液阀组7y,依次开启反洗水阀组10x、反洗水阀组8x、反洗水通过第二出口22进入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2内对第一活性材料反进行反冲洗,形成的反洗水由第二入口21经过反洗液阀组10x排到泡沫槽内,达到反冲洗时间后,比如10分钟,关闭反洗液阀组10x、反洗水阀组8x。再开启进液阀组6x、进液阀组7y,进入正常过滤状态。
清洗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时,关闭进液阀组7y、进液阀组11z,依次开启反洗水阀组14y、反洗水阀组12y,反洗水通过第三出口32进入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内对第二活性材料进行反冲洗,反洗水由第三入口31经过反洗液阀组14y排到泡沫槽内,达到反冲洗时间后,比如10分钟,关闭反洗液阀组14y、反洗水阀组12y。再开启进液阀组7y、进液阀组11z,进入正常过滤状态。
清洗第四级陶瓷过滤器4时,关闭进液阀组11z、出液阀组15z,依次开启反洗水阀组 18z、反洗水阀组16z,反洗水通过第四出口42进入第四级陶瓷过滤器4内对第二陶瓷膜进行反冲洗,反洗水由第四入口41经过反洗液阀组18z排到泡沫槽内,达到反冲洗时间后,比如10分钟,关闭反洗液阀组18z、反洗水阀组16z。再开启进液阀组11z、进液阀组15z,进入正常过滤状态。
优选地,使用中水分别对第一级陶瓷过滤器1、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2、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和第四级陶瓷过滤器4进行反清洗之后,再使用蒸汽(可为低压蒸汽)分别对第一级陶瓷过滤器1、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2、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和第四级陶瓷过滤器4进行反清洗。反洗操作均靠电动阀自动进行。具体操作为:
清洗第一级陶瓷过滤器1时,通过中水对第一级陶瓷过滤器1进行反清洗之后,开启电动阀,即:反洗蒸汽阀组5w,反洗蒸汽通过第一出口12进入第一级陶瓷过滤器1内对第一陶瓷膜和多孔陶瓷过滤装置进行反冲洗,形成的反洗蒸汽由第一入口11经过反洗液阀组3w排到泡沫槽内,达到反冲洗时间后,比如10分钟,再关闭反洗液阀组3w、反洗蒸汽阀组5w。再开启进液阀组2w、进液阀组6x,进入正常过滤状态。
清洗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2时,通过中水完成对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2进行反清洗之后,开启反洗蒸汽阀组9x反洗蒸汽通过第二出口22进入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2内进一步对第一活性材料反冲洗,形成的反洗蒸汽由第二入口21经过反洗液阀组10x排到泡沫槽内,达到反冲洗时间后,比如10分钟,依次关闭反洗液阀组10x、反洗蒸汽阀组 9x。再开启进液阀组6x、进液阀组7y,进入正常过滤状态。
清洗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时,通过中水完成对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进行反清洗之后,开启反洗蒸汽阀组13y,反洗蒸汽通过第三出口32进入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内对第二活性材料进行反冲洗,反洗蒸汽由第三入口31经过反洗液阀组14y排到泡沫槽内,达到反冲洗时间后,比如10分钟,依次关闭反洗液阀组14y、反洗蒸汽阀组13y。再开启进液阀组 7y、进液阀组11z,进入正常过滤状态。
清洗第四级陶瓷过滤器4时,通过中水完成对第四级陶瓷过滤器4进行反清洗之后,开启反洗蒸汽阀组17z,反洗蒸汽通过第四出口42进入第四级陶瓷过滤器4内对第二陶瓷膜进行反冲洗,反洗蒸汽由第四入口41经过反洗水阀组18z排到泡沫槽内,达到反冲洗时间后,比如10分钟,关闭反洗水阀组18z、反洗蒸汽阀组17z。再开启进液阀组11z、进液阀组15z,进入正常过滤状态。
应该明白,上述公开的过程中的步骤的特定顺序或层次是示例性方法的实例。基于设计偏好,应该理解,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步骤的特定顺序或层次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得到重新安排。所附的方法权利要求以示例性的顺序给出了各种步骤的要素,并且不是要限于所述的特定顺序或层次。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OMC脱硫废液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A:将OMC脱硫废液输入到第一级陶瓷过滤器(1)内,使OMC脱硫废液流经多孔滤料,通过多孔滤料吸附OMC脱硫废液中的悬浮颗粒物和油类,经多孔滤料吸附悬浮颗粒物和油类后的OMC脱硫附废液被排出,形成第一净化液;所述多孔滤料包括:第一陶瓷膜和多孔陶瓷过滤装置,所述多孔陶瓷过滤装置和所述第一陶瓷膜上下连通设置,所述多孔陶瓷过滤装置设于所述第一陶瓷膜之上;
步骤B:将第一净化液输入到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2)内,使第一净化液流经第一活性材料,第一活性材料吸附第一净化液中的悬浮颗粒物和油类,经第一活性材料吸附悬浮颗粒物和油类的第一净化液被排出,形成第二净化液;
步骤C:将第二净化液输入到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内,使第二净化液流经第二活性材料,第二活性材料吸附第二净化液中的脱硫催化剂,经第二活性材料吸附脱硫催化剂后的第二净化液被排出,形成第三净化液;
步骤D:将第三净化液输入到第四级陶瓷过滤器(4)内,第三净化液流经第二陶瓷膜,第二陶瓷膜吸附第三净化液中的悬浮颗粒物、脱硫催化剂和油类,经第二陶瓷膜吸附悬浮颗粒物、脱硫催化剂和油类的第三净化液被排出,形成第四净化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MC脱硫废液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A中:OMC脱硫废液自上而下依次流经所述多孔陶瓷过滤装置和所述第一陶瓷膜;
在步骤B中:在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2)内,第一净化液自上而下流经第一活性材料;
在步骤C中:在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内,第二净化液自上而下流经第二活性材料;
在步骤D中:在第四级陶瓷过滤器(4)内,第三净化液自下而上流经第二陶瓷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MC脱硫废液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陶瓷过滤装置包括多孔陶瓷,所述多孔陶瓷设于所述第一陶瓷膜之上,且所述多孔陶瓷连通于所述第一陶瓷膜,所述多孔陶瓷的孔隙率为3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OMC脱硫废液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陶瓷膜的孔隙率是35%,孔径范围为:0.5~2μ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OMC脱硫废液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活性材料下方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活性材料的刚玉陶瓷,刚玉陶瓷设有经第一活性材料净化后的液体流通的通道;所述第一净化液自上而下流经第一活性材料、刚玉陶瓷的通道所述第一净化液在刚玉陶瓷的通道内产生折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OMC脱硫废液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刚玉陶瓷设上的通道为多个滤管,且相邻两个滤管之间的间隙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MC脱硫废液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有输送OMC脱硫废液管道的公称直径均为65mm,材质为304不锈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OMC脱硫废液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陶瓷过滤器(1)与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2)对OMC脱硫废液的处理量均为15m3/h。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MC脱硫废液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OMC脱硫废液净化达到一定时间后,使用中水分别对第一级陶瓷过滤器(1)、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2)、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和第四级陶瓷过滤器(4)进行反清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OMC脱硫废液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中水分别对第一级陶瓷过滤器(1)、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2)、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和第四级陶瓷过滤器(4)进行反清洗之后,再使用蒸汽分别对第一级陶瓷过滤器(1)、第二级吸附催化过滤器(2)、第三级陶瓷过滤器(3)和第四级陶瓷过滤器(4)进行反清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199691.1A CN110921897A (zh) | 2019-11-29 | 2019-11-29 | 一种omc脱硫废液的净化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199691.1A CN110921897A (zh) | 2019-11-29 | 2019-11-29 | 一种omc脱硫废液的净化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921897A true CN110921897A (zh) | 2020-03-27 |
Family
ID=69847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199691.1A Pending CN110921897A (zh) | 2019-11-29 | 2019-11-29 | 一种omc脱硫废液的净化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921897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44037A (en) * | 1995-11-28 | 1998-04-28 | Ebara Corporation | Method of treating foul water |
JPH10249329A (ja) * | 1997-03-10 | 1998-09-22 | Kawasaki Heavy Ind Ltd | 水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
CN2697076Y (zh) * | 2004-02-11 | 2005-05-04 | 郑德明 | 用于污水处理的活性炭粉末涂层深度净化吸附过滤装置 |
CN107381881A (zh) * | 2017-09-15 | 2017-11-24 | 石家庄绿洁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脱硫废水零排放的废水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
CN108911041A (zh) * | 2018-07-24 | 2018-11-30 | 江西庞泰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脱硫废液净化装置 |
-
2019
- 2019-11-29 CN CN201911199691.1A patent/CN11092189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44037A (en) * | 1995-11-28 | 1998-04-28 | Ebara Corporation | Method of treating foul water |
JPH10249329A (ja) * | 1997-03-10 | 1998-09-22 | Kawasaki Heavy Ind Ltd | 水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
CN2697076Y (zh) * | 2004-02-11 | 2005-05-04 | 郑德明 | 用于污水处理的活性炭粉末涂层深度净化吸附过滤装置 |
CN107381881A (zh) * | 2017-09-15 | 2017-11-24 | 石家庄绿洁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脱硫废水零排放的废水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
CN108911041A (zh) * | 2018-07-24 | 2018-11-30 | 江西庞泰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脱硫废液净化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唐婕等: "《环保陶瓷生产与应用》", 31 January 2018,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
唐玉斌等: "《水污染控制工程》", 31 July 2006,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08839A (zh) | 催化过滤器系统 | |
CN104548809A (zh) | 一种活性焦脱硫脱硝与膜分离除尘集成系统及处理方法 | |
CN1170613C (zh) | 从气体中除去固体颗粒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2066271B (zh) | 用于去除残留臭氧的上流臭氧接触池 | |
CN110590019A (zh) | 一种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 |
CN109603790B (zh) | 一种再生循环过滤系统 | |
CN110921897A (zh) | 一种omc脱硫废液的净化方法 | |
CN211283931U (zh) | 一种omc脱硫废液的净化装置 | |
CN111249907B (zh) | 一种络合铁脱硫剂的再生装置、再生系统及再生方法 | |
CN211111434U (zh) | 一种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 | |
CN103884016B (zh) | 含尘含硫低浓度甲烷的高效催化燃烧装置及燃烧方法 | |
CN202620811U (zh) | 碳纤维多介质机械过滤器 | |
CN108014628B (zh) | 一种吸附器和一种吸附装置及其应用和一种烟气净化方法 | |
CN111686486A (zh) | 一种移动介质过滤装置 | |
CN110711414B (zh) | 一种双床介质过滤器 | |
CN110856791A (zh) | 活性焦脱硫脱硝吸附塔、活性焦吸附净化烟气的系统及方法 | |
CN112624471A (zh) | 短流程煤气化黑水净化方法与装置 | |
CN203355550U (zh) | 多污染物联合控制装置 | |
CN114835353A (zh) |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系统 | |
CN217459350U (zh) | 一种用于天然气净化的溶剂富液过滤器及天然气净化系统 | |
CN219333496U (zh) | 一种再生烟气催化剂分离系统 | |
CN112624472A (zh) | 闪蒸-沉降-沸腾床分离组合型煤气化黑水净化方法与装置 | |
CN113754017B (zh) | 一种新型陶瓷膜净水装置 | |
CN219308162U (zh) | 一种冶炼稀酸深度净化过滤装置 | |
CN211521903U (zh) | 一种油田污水cod处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7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