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16860A - 一种用于封闭分叉动脉瘤的支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封闭分叉动脉瘤的支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916860A CN110916860A CN201811081590.XA CN201811081590A CN110916860A CN 110916860 A CN110916860 A CN 110916860A CN 201811081590 A CN201811081590 A CN 201811081590A CN 110916860 A CN110916860 A CN 11091686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nt device
- blood
- aneurysm
- occluding
- seg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2—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6—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2—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48—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having means for fixation to the vessel wall, e.g. barb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封闭分叉动脉瘤的支架装置,所述支架装置至少包括用于布置在血管内壁以起到支撑作用的支撑段、用于布置在血管分叉区域以允许血液在所述血管分叉区域流动的血液穿透段、以及用于布置在分叉动脉瘤的颈部以封闭动脉瘤的封闭段,所述支撑段、血液穿透段、封闭段沿所述支架装置的轴向从近端向远端延伸,所述封闭段的径向尺寸被设置为相对于所述血液穿透段进行扩张,以便所述封闭段与分叉动脉瘤的颈部紧密地贴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封闭分叉动脉瘤的支架装置。
背景技术
动脉瘤是由于动脉管壁局部薄弱而发生的一种永久性膨胀性疾病。脑动脉瘤属于周围动脉瘤,是指脑动脉管壁局限性扩张产生的瘤样突起,突起的动脉瘤瘤壁在血流的不断冲击下逐渐变薄并最终破裂出血。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发病急、症状重、无明显先兆,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脑动脉瘤的治疗主要分外科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但外科手术夹闭创伤大、并发症多、手术以及恢复时间都很长,不受医生和患者的欢迎。随着微创性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脑动脉瘤患者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血管内介入栓塞技术也逐渐成为脑动脉瘤治疗的主导技术。
脑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主要是使用可解脱弹簧圈通过微导管植入动脉瘤内进行栓塞,使得动脉瘤腔内形成血栓而闭合并达到解剖治愈。对于位于动脉分叉处的宽颈动脉瘤而言,单纯弹簧圈不容易栓塞,往往需要支架辅助栓塞;这时,需要分别置入两个支架进入血管的两个主要分支内,才能进行弹簧圈栓塞治疗。共有三步:第一步,置入第一个支架;第二步,交叉置入第二个支架;第三步,将微导管通过交叉置入的两个支架放入动脉瘤内进行弹簧圈栓塞。这样的步骤操作比较繁琐,支架对血管的影响范围也广,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分支血管管壁增生、狭窄甚至闭塞;在置入操作时,复杂的操作也可能引发血栓形成,造成不必要的栓塞并发症。另外,如果只植入一个支架,又不能很好地封闭动脉瘤口部、进行安全治疗。以上这种支架以及操作方法既不安全、也不方便,迫切需要开发一种使用简单、操作方便的支架用于治疗脑动脉分叉处动脉瘤。
因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封闭分叉动脉瘤的支架装置。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用于封闭分叉动脉瘤的支架装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方便支架装置的放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封闭分叉动脉瘤的支架装置,所述支架装置至少包括用于布置在血管内壁以起到支撑作用的支撑段、用于布置在血管分叉区域以允许血液在所述血管分叉区域流动的血液穿透段、以及用于布置在分叉动脉瘤的颈部以封闭动脉瘤的封闭段,所述支撑段、血液穿透段、封闭段沿所述支架装置的轴向从近端向远端延伸,所述封闭段的径向尺寸被设置为相对于所述血液穿透段进行扩张,以便所述封闭段与分叉动脉瘤的颈部紧密地贴合。
优选地,所述支撑段、血液穿透段、封闭段具有网孔结构。
优选地,所述血液穿透段的网孔结构的孔径大于所述支撑段的网孔结构的孔径。
优选地,所述封闭段的远端开口封闭,所述近端段的近端开口开放。
优选地,所述封闭段包括扩张结构,所述扩张结构的径向尺寸被设置为相对于所述血液穿透段进行扩张。
优选地,所述扩张结构包括多个拱形结构。
优选地,每个所述拱形结构具有两个游离的基部,结合于所述血液穿透段的远端,相邻的两个拱形结构的其中一个基部结合在一起,形成多个拱形结构结合部。
优选地,所述拱形结构的数量为三个以上。
优选地,所述扩张结构包括多个近似圆环或近似椭圆环结构,结合于所述血液穿透段的远端。
优选地,所述近似圆环或近似椭圆环结构的数量为三个以上。
优选地,所述封闭段还包括用于封闭动脉瘤的封闭结构。
优选地,所述封闭结构为十字交叉结构。
优选地,所述封闭结构包括由柔性的聚合物编织物编织成的网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支架装置上设置有可显影的标记物。
优选地,所述标记物为丝状体,环绕于扩张结构。
优选地,所述支架装置包括多根丝状体,所述丝状体包括波浪形段,至少部分的相邻的丝状体通过多处结合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多根丝状体的波浪形段的至少一部分共同构成所述支撑段。
优选地,所述支撑段具有相邻的丝状体未结合的槽。
优选地,所述支架装置还包括近端段,所述近端段具有尖状近端,所述近端段由所述多根丝状体的近端结合形成。
优选地,所述丝状体还包括直段,至少部分的相邻的丝状体的直段结合一起,所述多根丝状体的直段的至少一部分共同构成所述血液穿透段。
优选地,所述丝状体的数量为八根。
优选地,所述支架装置包括尖状近端,所述尖状近端具有卡槽和卡孔,其中,所述卡槽从卡孔由远端向近端延伸并具有在近端处的开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封闭段向外扩张可以在分叉动脉瘤的颈部增大对血管的附着力,防止支架装置脱落;(2)封闭段的封闭结构可直接封闭动脉瘤,这优于交叉植入两个支架治疗分叉动脉瘤,使弹簧圈栓塞治疗更加简便。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分叉动脉瘤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封闭分叉动脉瘤的支架装置的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支架装置的封闭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支架装置的近端段、支撑段和血液穿透段被铺展成平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支架装置的另一视图。
图6为图2所示的支架装置的近端段的尖状近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封闭分叉动脉瘤的支架装置的封闭段的另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近端”或类似的描述方向的术语应当被理解为:装置或部件的靠近使用者(或手柄)或远离需要处理的血管的目标位置的一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远端”或类似的描述方向的术语应当被理解为:装置或部件的远离使用者(或手柄)或靠近需要处理的血管的目标位置的一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近端部”或“近段”应当被理解为:装置或部件中靠近或紧邻近端的一部分(并不要求一定紧邻近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远端部”或“远段”应当被理解为:装置或部件中靠近或紧邻远端的一部分(并不要求一定紧邻远端)。
图1示出了分叉动脉瘤的结构。
如图1所示,分叉动脉瘤200处的血管包括输入血管210、第一输出血管220和第二输出血管230,分叉动脉瘤200位于第一输出血管220和第二输出血管230的分叉处。图中的长线箭头示出了血流的方向,来源于输入血管210的近端的血流一部分流入第一输出血管220,另一部分流入第二输出血管230,同时,血流中的一部分流入分叉动脉瘤200内,在此冲击动脉瘤壁,由此产生向外的压力并使动脉瘤扩大。通常,分叉动脉瘤200在形态上具有明显的颈部201。另外,图中四边形虚线所示的区域就是分叉动脉瘤200的血管分叉区域,在此区域布置支架装置需要保证血流的畅通。
图2-图3示出了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封闭分叉动脉瘤的支架装置的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在该具体实施方式中,用于封闭分叉动脉瘤的支架装置100被布置在分叉动脉瘤200及相应的血管内。支架装置100包括依次从近端向远端延伸的近端段110、支撑段120、血液穿透段130、封闭段140,整个支架装置100的主要形态是由丝状体构成的网孔结构。其中,支撑段120的长度最长,布置在输入血管210内,并贴合输入血管210的内壁,其主要作用是支撑整个支架装置并确定整个支架装置的位置和方向。近端段110位于支撑段120的近端,由于支撑段120的主要形态是由丝状体构成的网孔结构,近端段110则是这些丝状体的近端在加工制造时的结合部分。血液穿透段130布置在分叉动脉瘤200的血管分叉区域,为了血液流通顺畅的目的,血液穿透段130的网孔的孔径要比支撑段120的大。封闭段140位于整个支架装置的远端,被布置在分叉动脉瘤200的颈部201,其主要作用是封闭分叉动脉瘤200,也就是说,将栓塞入分叉动脉瘤200的弹簧圈封闭在动脉瘤内。为了起到封闭弹簧圈的作用,封闭段140的远端开口是封闭的,而相对的,近端段110的近端开口则是开放的。从图2可以看出,封闭段140的径向尺寸被设置为相对于血液穿透段130进行扩张,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使封闭段140与分叉动脉瘤200的颈部201紧密地贴合。由于封闭段140的远端的径向尺寸大于分叉动脉瘤200的颈部201的开口尺寸,所以当支架装置被放置于分叉动脉瘤200及相应的血管内后,支架装置不容易从分叉动脉瘤200及相应的血管内脱出。需要注意的是,图2所示的支架装置100的近端段110、支撑段120、血液穿透段130和封闭段140在结构上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这些部分之所以被这么命名取决于它们在血管中的大致位置及起到的作用。
图3从另外一个视角显示了封闭段140的结构。
如图3所示,封闭段140包括扩张结构141和封闭结构142。扩张结构141被布置在分叉动脉瘤200的颈部201,径向尺寸被设置为相对于血液穿透段130进行扩张,其主要作用是阻止封闭段140从分叉动脉瘤200脱出。在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扩张结构141包括四个由丝状体构成的拱形结构,每个拱形结构具有两个游离的基部,两个基部都结合于血液穿透段130的远端的丝状体上,并且,相邻的两个拱形结构的其中一个基部结合在一起,形成四个拱形结构结合部143。四个拱形结构的远端朝着远离中心轴线的方向倾斜,从而形成扩张结构。封闭结构142的主要作用是封闭扩张结构141的开口以将栓塞入分叉动脉瘤200的弹簧圈封闭在动脉瘤内。在该具体实施方式中,封闭结构142为丝状体构成的十字交叉结构,十字交叉结构具有四个游离端,四个游离端分别结合于四个拱形结构结合部143,通过该种设置使得封闭结构142具有封闭弹簧圈和动脉瘤的功能。
以上阐述了封闭段的一种结构,作为该种结构的变形,拱形结构的数量显然也可以为两个、三个、五个或者更多,最好为三个以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拱形结构的形状可以为圆弧形、圆角的多边形或者其它不规则的形状,相邻的拱形结构的游离的基部可以结合在一起,也可以分开。十字交叉结构的四个游离端也可以结合于拱形结构的其它部位,甚至还可以结合于血液穿透段的远端的丝状体上。封闭段也不一定为拱形结构和十字交叉结构的方式,这将在后面的内容进一步阐述。
图4显示了近端段、支撑段和血液穿透段被铺展成平面的结构。
如图4所示,近端段110、支撑段120和血液穿透段130都为丝状体构成的网孔结构。在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总共由八根丝状体构成近端段110、支撑段120和血液穿透段130,分别为第一丝状体101、第二丝状体102、第三丝状体103、第四丝状体104、第五丝状体105、第六丝状体106、第七丝状体107、第八丝状体108。八根丝状体都包括波浪形段和直段,延伸的方向都与支架装置的中心轴线基本平行。其中,第一丝状体101和第二丝状体102通过多处结合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并形成网孔结构,同时第一丝状体101和第二丝状体102的近端结合形成整个支架装置的尖状近端。第三丝状体103通过多处结合的方式与第一丝状体101的另一侧连接,第五丝状体105通过多处结合的方式与第三丝状体103的另一侧连接,第七丝状体107通过多处结合的方式与第五丝状体105的另一侧连接,第四丝状体104通过多处结合的方式与第二丝状体102的另一侧连接,第六丝状体106通过多处结合的方式与第四丝状体104的另一侧连接,第八丝状体108通过多处结合的方式与第六丝状体106的另一侧连接。从整个支架装置的尖状近端(第一丝状体101和第二丝状体102的近端结合)算起,到第七丝状体107和第八丝状体108的近端部,构成了整个支架装置的近端段110;从第七丝状体107和第八丝状体108的近端部算起,到八根丝状体的波浪形段的远端,构成了整个支架装置的支撑段120。另外,八根丝状体还包括直段,第一丝状体101和第三丝状体103的直段结合在一起,第五丝状体105和第七丝状体107的直段结合在一起,第二丝状体102和第四丝状体104的直段结合在一起,第六丝状体106和第八丝状体108的直段结合在一起,形成四处远端,上面提到的四个拱形结构结合部143就结合于这四处远端。基于此种设置,血液穿透段130的网孔的孔径要比支撑段120的大,以便于血管分叉区域的血液流通顺畅。
图5显示了第七丝状体和第八丝状体的连接关系。
如图5所示,第七丝状体107和第八丝状体108并没有结合,也就是说,支撑段120具有一段开放的槽,这种设置使得支撑段120更具有柔性,以防对血管内壁造成不期望的压迫。
图4和图5以及上述内容阐述了近端段110、支撑段120和血液穿透段130的一种结构,作为该种结构的变形,很显然,丝状体的数量也可以为其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丝状体的波浪形段和直段也可以为其它形状,只要血液穿透段的孔径大于支撑段的孔径即可。
图6显示了支架装置的尖状近端的结构。
如图6所示,支架装置的尖状近端具有卡槽111和卡孔112,其中,卡槽111从卡孔112由远端向近端延伸并具有在近端处的开口。卡槽111和卡孔112的作用是将支架装置连接到输送装置(例如,输送杆或微导管等)。在支架装置到达目标位置后与输送装置脱离(例如,用电解脱)。
关于图2-图6所示的支架装置的制造,可以先制造分离的丝状体,然后将丝状体结合在一起。例如,先制造第一丝状体101、第二丝状体102、第三丝状体103、第四丝状体104、第五丝状体105、第六丝状体106、第七丝状体107、第八丝状体108,将后将八根丝状体结合起来(例如,通过焊接)。制造也可以通过管状物直接切割的方式来进行,例如,通过激光切割的方式将管状物切割成想要的网孔形状,在这种情况下,从制作工艺的角度,第一丝状体101、第二丝状体102、第三丝状体103、第四丝状体104、第五丝状体105、第六丝状体106、第七丝状体107、第八丝状体108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因此,本文所称的各种丝状体可以被理解为一体成型部件的某一部分,不应该从制造工艺的角度进行限制性的理解。制造也可以是上述两种方式的结合,例如,通过激光切割的方式将管状物切割成近端段110、支撑段120、血液穿透段130的形状,然后将封闭段140的扩张结构141和封闭结构142焊接到血液穿透段130的远端。
制造支架装置的材料优选为形状记忆合金,例如镍钛系形状记忆合金,如钛镍铜、钛镍铁、钛镍铬等。另外,还可以在支架装置的多个部位设置标记物。标记物的作用是在射线(例如X光)下显示支架装置的位置,其材料可选用生物相容性较好或比较稳定的金属或金属合金,例如铂族金属(如铂铱合金)、黄金等或者为添加显影材料(如钡盐(BaSO4等)、铋盐(BiOCl等)等)的高分子材料。标记物可以为任何适宜的形状,通过焊接、粘合或其它连接方式结合到支架装置。例如,在支架装置的近端、中部和远端都设置标记物,这样便可以在手术过程中实时观测整个支架装置的位置。再例如,如图3所示,标记物144为丝状体,环绕于扩张结构141。
支架装置通过微导管和微导丝输送到分叉动脉瘤及相应的血管处。首先顺着分叉动脉瘤的输入血管将微导丝送入分叉动脉瘤,再沿着微导丝将内置支架装置的微导管送至分叉动脉瘤,然后将支架装置远端向前推出,根据支架装置的标记物判断位置是否正确;缓慢回撤微导管,支架装置便逐渐释放于分叉动脉的颈部。随后,将弹簧丝沿着微导丝并穿过支架装置的封闭段的封闭结构进入动脉瘤内,进入动脉瘤内的弹簧丝自动卷曲成弹簧圈并被封闭在动脉瘤内。输送支架装置和弹簧圈为本领域所熟知的技术,在此不再详述。
图7显示了支架装置的封闭段的另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
如图7所示,该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封闭段140包括扩张结构141和封闭结构142。扩张结构141被布置在分叉动脉瘤200的颈部201,径向尺寸被设置为相对于血液穿透段130进行扩张,其主要作用是阻止封闭段140从分叉动脉瘤200脱出。扩张结构141包括四个由丝状体构成的近似椭圆环结构,结合于血液穿透段130的远端的丝状体上。四个近似椭圆环结构的远端朝着远离中心轴线的方向倾斜,从而形成扩张结构。封闭结构142包括由柔性的聚合物编织物(例如,聚酰亚胺丝)编织成的网状结构。当支架装置被放置在微导管中进行输送时,网状结构在径向上也可以被压缩,以便伸入分叉动脉瘤的颈部。网状结构还可以是可显影的,例如,在聚合物中添加显影材料(如钡盐(BaSO4等)、铋盐(BiOCl等)等)。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封闭分叉动脉瘤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装置至少包括用于布置在血管内壁以起到支撑作用的支撑段、用于布置在血管分叉区域以允许血液在所述血管分叉区域流动的血液穿透段、以及用于布置在分叉动脉瘤的颈部以封闭动脉瘤的封闭段,所述支撑段、血液穿透段、封闭段沿所述支架装置的轴向从近端向远端延伸,所述封闭段的径向尺寸被设置为相对于所述血液穿透段进行扩张,以便所述封闭段与分叉动脉瘤的颈部紧密地贴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封闭分叉动脉瘤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段、血液穿透段、封闭段具有网孔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封闭分叉动脉瘤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液穿透段的网孔结构的孔径大于所述支撑段的网孔结构的孔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封闭分叉动脉瘤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段的远端开口封闭,所述近端段的近端开口开放。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封闭分叉动脉瘤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段包括扩张结构,所述扩张结构的径向尺寸被设置为相对于所述血液穿透段进行扩张。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封闭分叉动脉瘤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结构包括多个拱形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封闭分叉动脉瘤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拱形结构具有两个游离的基部,结合于所述血液穿透段的远端,相邻的两个拱形结构的其中一个基部结合在一起,形成多个拱形结构结合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封闭分叉动脉瘤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结构的数量为三个以上。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封闭分叉动脉瘤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结构包括多个近似圆环或近似椭圆环结构,结合于所述血液穿透段的远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封闭分叉动脉瘤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近似圆环或近似椭圆环结构的数量为三个以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081590.XA CN110916860A (zh) | 2018-09-17 | 2018-09-17 | 一种用于封闭分叉动脉瘤的支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081590.XA CN110916860A (zh) | 2018-09-17 | 2018-09-17 | 一种用于封闭分叉动脉瘤的支架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916860A true CN110916860A (zh) | 2020-03-27 |
Family
ID=69855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081590.XA Pending CN110916860A (zh) | 2018-09-17 | 2018-09-17 | 一种用于封闭分叉动脉瘤的支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916860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99825A (zh) * | 2022-08-01 | 2022-11-29 | 上海心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治疗分叉部动脉瘤的装置 |
WO2023143586A1 (zh) * | 2022-01-29 | 2023-08-03 | 苏州徕瑞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血管内介入装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143317A1 (en) * | 2010-12-06 | 2012-06-07 | Tyco Healthcare Group Lp | Vascular remodeling device |
CN104736071A (zh) * | 2012-08-22 | 2015-06-24 | 菲诺克斯有限公司 | 植入物 |
CN204814282U (zh) * | 2015-07-23 | 2015-12-02 | 高不郎 | 用于脑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的血管支架 |
CN206007308U (zh) * | 2016-06-22 | 2017-03-15 | 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分叉部动脉瘤的辅助支架 |
DE102015121757A1 (de) * | 2015-12-14 | 2017-06-14 | Phenox Gmbh | Implantat |
CN206641951U (zh) * | 2016-12-12 | 2017-11-17 | 高不郎 | 用于脑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的带侧孔的血管支架 |
CN209285853U (zh) * | 2018-09-17 | 2019-08-23 | 上海心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封闭分叉动脉瘤的支架装置 |
-
2018
- 2018-09-17 CN CN201811081590.XA patent/CN11091686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143317A1 (en) * | 2010-12-06 | 2012-06-07 | Tyco Healthcare Group Lp | Vascular remodeling device |
CN104736071A (zh) * | 2012-08-22 | 2015-06-24 | 菲诺克斯有限公司 | 植入物 |
US20150250628A1 (en) * | 2012-08-22 | 2015-09-10 | Phenox Gmbh | Implant |
CN204814282U (zh) * | 2015-07-23 | 2015-12-02 | 高不郎 | 用于脑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的血管支架 |
DE102015121757A1 (de) * | 2015-12-14 | 2017-06-14 | Phenox Gmbh | Implantat |
CN206007308U (zh) * | 2016-06-22 | 2017-03-15 | 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分叉部动脉瘤的辅助支架 |
CN206641951U (zh) * | 2016-12-12 | 2017-11-17 | 高不郎 | 用于脑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的带侧孔的血管支架 |
CN209285853U (zh) * | 2018-09-17 | 2019-08-23 | 上海心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封闭分叉动脉瘤的支架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43586A1 (zh) * | 2022-01-29 | 2023-08-03 | 苏州徕瑞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血管内介入装置 |
CN115399825A (zh) * | 2022-08-01 | 2022-11-29 | 上海心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治疗分叉部动脉瘤的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969171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aneurysms | |
US11806020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mbolization of body structures | |
CN113573650B (zh) | 用于治疗血管缺陷的具有柔性连接部的丝装置 | |
US20220323084A1 (en) | Occlusion Device | |
CN113556985B (zh) | 用于治疗血管缺陷的丝装置 | |
JP2020093154A (ja) | 改善された動脈瘤閉塞装置 | |
US9241815B2 (en) | Protuberant aneurysm bridg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 |
KR20190134541A (ko) | 동맥류 디바이스 및 전달 시스템 | |
JP2019524342A (ja) | 血管内分流装置 | |
CN108078657B (zh) | 编织支架递送组件 | |
JP2020039874A (ja) | 改善された動脈瘤閉塞デバイス | |
EP3906863A2 (en) | Double layer braid for occlusion of aneurysms | |
US12102327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aneurysms | |
CN110916860A (zh) | 一种用于封闭分叉动脉瘤的支架装置 | |
CN209285853U (zh) | 一种用于封闭分叉动脉瘤的支架装置 | |
US20240398412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aneurysms | |
CN113288317A (zh) | 一种医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201201 Room 201, building 4, No. 590, Ruiqing Road, Zhangjiang High Tech Industry East District,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Xinwei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201 Room 201, building 4, No. 590, Ruiqing Road, Zhangjiang High Tech Industry East District,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HEARTCAR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7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