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81680A - 一种浸梗机生产用水节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浸梗机生产用水节能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881680A CN110881680A CN201911122132.0A CN201911122132A CN110881680A CN 110881680 A CN110881680 A CN 110881680A CN 201911122132 A CN201911122132 A CN 201911122132A CN 110881680 A CN110881680 A CN 11088168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valve
- unit
- waste heat
- heat recove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2791 soak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9000008236 heat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7598 dipp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399 tap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5000020679 tap wate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41000208125 Nicotian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5000002637 Nicotiana tabac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54 immer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72 incom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B—MANUFACTURE OR PREPARATION OF TOBACCO FOR SMOKING OR CHEWING; TOBACCO; SNUFF
- A24B3/00—Preparing tobacco in the factory
- A24B3/04—Humidifying or drying tobacco bunches or cut tobacco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7/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浸梗机生产用水节能装置,包括浸梗机水箱、供水单元和加热单元,其中,该装置还包括余热回收单元和混合单元;所述余热回收单元用于获取生产过程中的热水,所述余热回收单元和所述供水单元均与所述混合单元连通;所述混合单元用于将所述余热回收单元中的热水与所述供水单元中的常温水混合,以使混合后的水温介于第一设定温度范围;所述加热单元和所述混合单元均与所述浸梗机水箱连通,所述加热单元用于对所述浸梗机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以使浸梗机水箱内的温度保持在第二设定温度范围。本发明能够节约能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浸梗处理工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浸梗机的生产补水和水温控制。
背景技术
烟梗浸梗机主要由主副水箱、集水箱、清洗水槽、过渡水槽、刮板输送机构、网带输送机构、管路控制柜体、水位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循环水管路系统、箱体内部自动清洗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
依靠来料中夹杂的泥土、沙石和金属等异物与水比重不同的差异,经水充分混合后,使灰尘溶于水,沙石和金属等异物沉积,从而达到清洗的目的。
浸梗机中烟梗的前进速度缓慢,使除去杂质后的烟梗在40~70℃循环水中强制浸泡20~120秒(可调),待其含水量达到要求后,沥除表面水分,再进行水分平衡,使烟梗内外水分均匀。
浸梗机洗梗水采用自来水供给,生产过程中通过蒸汽加热使洗梗用水温度保持65±3℃才能满足工作要求。自来水日常温度在25±3℃左右,加热到生产使用状态时中间有40℃左右的温差,正常状态下预热时间需要20分钟以上,才能完成加水和加热,加热时薄膜阀开度在90%左右,蒸汽工作压力达到0.4MP以上,洗梗过程中,洗梗机定时进行排污的同时,补充自来水保持水位,因自来水和工作水温温差较大,造成补水过程水温波动较大,并且需要蒸汽不间断的进行加热,消耗大量蒸汽,能源消耗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浸梗机生产用水节能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它能够节节约能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浸梗机生产用水节能装置,包括浸梗机水箱、供水单元和加热单元,其中,该装置还包括余热回收单元和混合单元;
所述余热回收单元用于获取生产过程中的热水,所述余热回收单元和所述供水单元均与所述混合单元连通;所述混合单元用于将所述余热回收单元中的热水与所述供水单元中的常温水混合,以使混合后的水温介于第一设定温度范围;
所述加热单元和所述混合单元均与所述浸梗机水箱连通,所述加热单元用于对所述浸梗机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以使浸梗机水箱内的温度保持在第二设定温度范围。
如上所述的浸梗机生产用水节能装置,其中,可选的是,所述第一设定温度范围的最大值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范围的最小值。
如上所述的浸梗机生产用水节能装置,其中,可选的是,所述余热回收单元包括余热回收箱、第一过滤器、第一止回阀和第一截止阀;
所述余热回收箱、所述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止回阀和所述混合单元顺次连通;所述第一止回阀用于防止水流逆流入所述余热回收箱;
所述余热回收箱用于回收产生过程中的热水或利用产生过程中的余热加热水。
如上所述的浸梗机生产用水节能装置,其中,可选的是,所述余热回收单元还包括循环泵、第一排水阀和第二排水阀;
所述循环泵安装在所述第一止回阀与所述混合单元之间;所述第一止回阀与所述循环泵之间连接有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阀安装在所述第一排水管上;所述循环泵与所述混合单元之间连接有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阀安装在所述第二排水管上。
如上所述的浸梗机生产用水节能装置,其中,可选的是,所述混合单元包括混合阀、第二止回阀、第二截止阀、第三止回阀、第三截止阀、第四止回阀和第四截止阀;
所述混合阀具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余热回收单元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供水单元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浸梗机水箱连通;
所述第二止回阀和所述第二截止阀安装在所述余热回收单元与所述第一进水口之间;所述第三截止阀和所述第三止回阀安装在所述供水单元与所述第二进水口之间;所述第四止回阀和所述第四截止阀安装在所述混合阀与所述浸梗机水箱之间。
如上所述的浸梗机生产用水节能装置,其中,可选的是,所述混合单元还包括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二过滤器安装在所述第四截止阀与所述浸梗机水箱之间。
如上所述的浸梗机生产用水节能装置,其中,可选的是,所述混合阀为恒温水阀;所述恒温水阀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恒温水阀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范围的关系调节开度,以使混合后的水温介于第一设定温度范围内。
如上所述的浸梗机生产用水节能装置,其中,可选的是,所述供水单元包括与水源连接的总水管、安装在所述总水管上的第五截止阀,所述第五截止阀与所述混合单元连通。
如上所述的浸梗机生产用水节能装置,其中,可选的是,所述加热单元包括与蒸汽源连通的蒸汽管道和安装在所述蒸汽管道上的第六截止阀和薄膜阀;
所述薄膜阀用于控制蒸汽量。
如上所述的浸梗机生产用水节能装置,其中,可选的是,所述加热单元还包括减压阀,所述减压阀安装在所述第五截止阀和所述薄膜阀之间;所述减压阀被设置为用于降低进入到所述薄膜阀处的蒸汽压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利用生产过程中的余热产生热水与自来水混合,从而对自来水进行加热,以减小浸梗机对于蒸汽的消耗,从而能够极大地节约能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浸梗机水箱,2-供水单元,3-加热单元,4-余热回收单元,5-混合单元;
21-总水管,22-第五截止阀;
31-蒸汽管道,32-第六截止阀,33-薄膜阀,34-减压阀;
41-余热回收箱,42-第一过滤器,43-第一止回阀,44-第一截止阀,45-循环泵,46-第一排水阀,47-第二排水阀;
51-混合阀,52-第二止回阀,53-第二截止阀,54-第三止回阀,55-第三截止阀,56-第四止回阀,57-第四截止阀,58-第二过滤器,59-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浸梗机生产用水节能装置,包括浸梗机水箱1、供水单元2和加热单元3,其中,该装置还包括余热回收单元4和混合单元5。具体地,供水单元2接自来水管,用于给浸梗机水箱1供水。加热单元3用于给浸梗机水箱1内的水进行加热,从而保证浸梗机水箱1内的水达到最佳使用温度。余热回收单元4用于回收生产过程中热水或利用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加热形成热水。利如,利用乏气回收系统储存的热水,其水温通常维持在80℃左右,对其进行回收利用,然后通过混合单元5与供水单元2中的水混合。具体地,所述余热回收单元4用于获取生产过程中的热水,所述余热回收单元4和所述供水单元2均与所述混合单元5连通;所述混合单元5用于将所述余热回收单元4中的热水与所述供水单元2中的常温水混合,以使混合后的水温介于第一设定温度范围。具体实施时,第一设定温度范围为58℃到62℃之间。
所述加热单元3和所述混合单元5均与所述浸梗机水箱1连通,所述加热单元3用于对所述浸梗机水箱1内的水进行加热,以使浸梗机水箱1内的温度保持在第二设定温度范围。具体地,第二设定温度范围为的64.5的℃到66.5℃,第二设定温度范围为浸梗工艺的最佳温度范围。
具体实施时,通过利用余热回收单元3出来热水与常温下的自来水混合,能够保证进入到浸梗机水箱1内的水比浸梗工艺的最佳温度范围略低,能够防止一方面能够对进入到浸梗机水箱1内的水进行预加热,减小了对于加热单元的能量消耗,而预加热所使用的能量是经余热回收单元回收的能量,因此,能够极大的节约能量。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设定温度范围的最大值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范围的最小值。具体设置时,第一设定温度范围为60℃左右,例如,58℃-62℃。而第二设定温度范围为64.5℃到66.5℃之间。通过将第一设定温度范围的最值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范围的最小值,能够防止水温过高,现配合加热单元3,既能够保证将浸梗机水箱1内的水快速加热,又能够消除水温波动。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余热回收单元4包括余热回收箱41、第一过滤器42、第一止回阀43和第一截止阀44。所述余热回收箱41、所述第一截止阀44、所述第一过滤器42、所述第一止回阀43和所述混合单元5顺次连通;所述第一止回阀43用于防止水流逆流入所述余热回收箱41。所述余热回收箱41用于回收产生过程中的热水或利用产生过程中的余热加热水。具体地,所述第一过滤器42用于对余热回收箱41中流出的水进行过滤。能够保证由余热回收箱41中的水比较清洁,对水垢、极可能存在的杂质行进过滤。通过第一截止阀44,便于检修时根据需要对管路进行关闭。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余热回收单元4还包括循环泵45、第一排水阀46和第二排水阀47;所述循环泵45用于将余热回收单元4中的热水泵入到混合单元5中。所述循环泵45安装在所述第一止回阀43与所述混合单元5之间;所述第一止回阀43与所述循环泵45之间连接有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阀46安装在所述第一排水管上;所述循环泵45与所述混合单元5之间连接有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阀47安装在所述第二排水管上。通过设置第一排水阀46和第二排水阀47,便于将多余的热水排出。
作为一种较佳实施方式,所述混合单元5包括混合阀51、第二止回阀52、第二截止阀53、第三止回阀54、第三截止阀55、第四止回阀56和第四截止阀57。具体地,所述混合阀51用于将热水和常温的自来水进行混合,以提高进入浸梗机水箱1内的水的温度。进一步地,所述混合阀51具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余热回收单元4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供水单元2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浸梗机水箱1连通。如此,能够使余热回收单元4流出的热水与供水单元2流出的常温水相混合。
所述第二止回阀52和所述第二截止阀53安装在所述余热回收单元4与所述第一进水口之间;所述第三截止阀55和所述第三止回阀54安装在所述供水单元2与所述第二进水口之间;所述第四止回阀56和所述第四截止阀57安装在所述混合阀51与所述浸梗机水箱1之间。具体地,通过设置第二止回阀52,能够防止热水回流到余热回收单元4,通过设置第三止回阀55,能够防止热水经混合阀51倒流,以消除容易烫伤的安全隐患。通过设置第四止回阀56,能够防止混合后的水倒流。通过设置第二截止阀53、第三截止阀55和第四截止阀57,能够根据需要断开相应的管路,便于检测维修。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混合单元5还包括第二过滤器58,所述第二过滤器58安装在所述第四截止阀57与所述浸梗机水箱1之间。如此,便于对混合后的水流进行过滤。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混合阀51为恒温水阀;所述恒温水阀还包括温度传感器59,所述恒温水阀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59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范围的关系调节开度,以使混合后的水温介于第一设定温度范围内。具体地,通过温度传感器58能够检测混合单元5出口处的水温,并根据检测到的水温对混合阀51的开度进行控制。如此,能够精确保证混合后的水温。
具体地,在恒温水阀的出口处,装有一个热敏元件,利用热敏元件的特性推动阀芯移动,改变冷、热水进入的比例,达到动态平衡,从而使出水温度始终保持恒定。根据设定的出水温度,可以有10个调节档,不受供水水温、流量、水压变化的影响,解决出水温度忽冷忽热现象。当冷水供应中断时,恒温水阀们可以迅速切断热水,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供水单元2包括与水源连接的总水管21、安装在所述总水管21上的第五截止阀22,所述第五截止阀22与所述混合单元5连通。具体地,所述第五截止阀22用于截断自来水的供应。以满足检修及停止供应常温水的需要。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加热单元3包括与蒸汽源连通的蒸汽管道31和安装在所述蒸汽管道31上的第六截止阀32和薄膜阀33;即,本实施方式是通过蒸汽对浸梗机水箱1内的水进行加热的。具体地,所述薄膜阀33用于控制蒸汽量。如此,便于对蒸汽进行精确控制。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加热单元3还包括减压阀34,所述减压阀34安装在所述第五截止阀22和所述薄膜阀33之间;所述减压阀34被设置为用于降低进入到所述薄膜阀33处的蒸汽压力。如此,通过减小减压阀34处的蒸汽压力,有利于精确控制蒸汽的进入量。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单元5与所述浸梗机水箱1之间安装有气动阀,所述气动阀用于控制浸梗机水箱1的进水量。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五截止阀22与所述第三截止阀55之间连接有旁通管道,所述旁通管道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气动阀与所述第二过滤器58之间。所述旁通管道上设有第五止回阀和第七截止阀。如此,可以根据需要供应常温自来水,例如,当需要对管道或者浸梗机水箱1进行清洗时,可直接将自来水充入到浸梗机水箱中。
具体实施时,浸梗机生产用水利用乏气回收系统储存热水,通过加装管道直接和浸梗机水箱1的进水系统连接,经过恒温混水阀把热水与自来水混合后出口水温控制在60℃左右。优化水温控制,对蒸汽加热控制方法进行改进,由于混合水进到浸梗机水箱1进的温度为60℃左右,需要少量蒸汽进行加热,使生产过程中水温保持在设定区间,通过对薄膜阀33开度控制,当温度达到66.5℃时,加热蒸汽的薄膜阀33开度设定为0,停止蒸汽加热;当温度低于64.5℃时,薄膜阀的开度设定为40%,可以快速加热;当温度在64.5℃和66.5℃之间时,薄膜阀开度通过PID控制,设置合理的PID参数,确保薄膜阀开度保持在18%左右,利用少量蒸汽保持水温,有效解决了换水时水温波动过大问题。
本实施方式具有如下效果:
1、有效减少蒸汽用量,实现节能降耗。经测算每小时可节约蒸汽量2/3原每小时消耗蒸汽160公斤,按照每天生产时间10小时,年生产时间270天去年折算后生产时间,每吨蒸汽500元计算,经过改造后,每年可节约1.6*500*270*2/3=14.4万元。
2、采取热水补水方式,解决了浸梗机水温升温缓慢问题,保证了水温稳定,提高了浸梗机处理能力,处理后的烟梗更加柔软,提高了梗丝质量。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浸梗机生产用水节能装置,包括浸梗机水箱(1)、供水单元(2)和加热单元(3),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余热回收单元(4)和混合单元(5);
所述余热回收单元(4)用于获取生产过程中的热水,所述余热回收单元(4)和所述供水单元(2)均与所述混合单元(5)连通;所述混合单元(5)用于将所述余热回收单元(4)中的热水与所述供水单元(2)中的常温水混合,以使混合后的水温介于第一设定温度范围;
所述加热单元(3)和所述混合单元(5)均与所述浸梗机水箱(1)连通,所述加热单元(3)用于对所述浸梗机水箱(1)内的水进行加热,以使浸梗机水箱(1)内的温度保持在第二设定温度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梗机生产用水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范围的最大值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范围的最小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浸梗机生产用水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单元(4)包括余热回收箱(41)、第一过滤器(42)、第一止回阀(43)和第一截止阀(44);
所述余热回收箱(41)、所述第一截止阀(44)、所述第一过滤器(42)、所述第一止回阀(43)和所述混合单元(5)顺次连通;所述第一止回阀(43)用于防止水流逆流入所述余热回收箱(41);
所述余热回收箱(41)用于回收产生过程中的热水或利用产生过程中的余热加热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浸梗机生产用水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单元(4)还包括循环泵(45)、第一排水阀(46)和第二排水阀(47);
所述循环泵(45)安装在所述第一止回阀(43)与所述混合单元(5)之间;所述第一止回阀(43)与所述循环泵(45)之间连接有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阀(46)安装在所述第一排水管上;所述循环泵(45)与所述混合单元(5)之间连接有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阀(47)安装在所述第二排水管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梗机生产用水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单元(5)包括混合阀(51)、第二止回阀(52)、第二截止阀(53)、第三止回阀(54)、第三截止阀(55)、第四止回阀(56)和第四截止阀(57);
所述混合阀(51)具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余热回收单元(4)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供水单元(2)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浸梗机水箱(1)连通;
所述第二止回阀(52)和所述第二截止阀(53)安装在所述余热回收单元(4)与所述第一进水口之间;所述第三截止阀(55)和所述第三止回阀(54)安装在所述供水单元(2)与所述第二进水口之间;所述第四止回阀(56)和所述第四截止阀(57)安装在所述混合阀(51)与所述浸梗机水箱(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浸梗机生产用水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单元(5)还包括第二过滤器(58),所述第二过滤器(58)安装在所述第四截止阀(57)与所述浸梗机水箱(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浸梗机生产用水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阀(51)为恒温水阀;所述恒温水阀还包括温度传感器(59),所述恒温水阀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59)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范围的关系调节开度,以使混合后的水温介于第一设定温度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梗机生产用水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单元(2)包括与水源连接的总水管(21)、安装在所述总水管(21)上的第五截止阀(22),所述第五截止阀(22)与所述混合单元(5)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浸梗机生产用水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3)包括与蒸汽源连通的蒸汽管道(31)和安装在所述蒸汽管道(31)上的第六截止阀(32)和薄膜阀(33);
所述薄膜阀(33)用于控制蒸汽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浸梗机生产用水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3)还包括减压阀(34),所述减压阀(34)安装在所述第五截止阀(22)和所述薄膜阀(33)之间;所述减压阀(34)被设置为用于降低进入到所述薄膜阀(33)处的蒸汽压力。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122132.0A CN110881680A (zh) | 2019-11-15 | 2019-11-15 | 一种浸梗机生产用水节能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122132.0A CN110881680A (zh) | 2019-11-15 | 2019-11-15 | 一种浸梗机生产用水节能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881680A true CN110881680A (zh) | 2020-03-17 |
Family
ID=69747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122132.0A Pending CN110881680A (zh) | 2019-11-15 | 2019-11-15 | 一种浸梗机生产用水节能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881680A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575178A (en) * | 1969-03-13 | 1971-04-20 | Reynolds Tobacco Co R | A process for increasing the filling capacity of tobacco |
CN201246977Y (zh) * | 2008-07-03 | 2009-05-27 | 卓永冰 | 蒸汽喷射真空泵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
CN201438845U (zh) * | 2009-07-15 | 2010-04-21 | 龙岩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洗梗机工艺水加热装置 |
CN203036622U (zh) * | 2012-12-30 | 2013-07-03 | 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卷烟生产中二次蒸汽热能回收系统 |
CN203226252U (zh) * | 2012-12-25 | 2013-10-09 | 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 | 烟片复烤机高温冷凝水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
CN204281287U (zh) * | 2014-11-03 | 2015-04-22 |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制丝蒸梗机加水装置 |
CN204812008U (zh) * | 2015-07-06 | 2015-12-02 |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烟梗处理装置 |
CN206963977U (zh) * | 2017-03-31 | 2018-02-06 | 邝勇兴 | 一种恒温给水装置及高压恒温热雾加湿系统 |
CN207220141U (zh) * | 2017-08-21 | 2018-04-13 | 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采用回收蒸汽冷凝水洗烟梗装置 |
-
2019
- 2019-11-15 CN CN201911122132.0A patent/CN11088168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575178A (en) * | 1969-03-13 | 1971-04-20 | Reynolds Tobacco Co R | A process for increasing the filling capacity of tobacco |
CN201246977Y (zh) * | 2008-07-03 | 2009-05-27 | 卓永冰 | 蒸汽喷射真空泵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
CN201438845U (zh) * | 2009-07-15 | 2010-04-21 | 龙岩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洗梗机工艺水加热装置 |
CN203226252U (zh) * | 2012-12-25 | 2013-10-09 | 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 | 烟片复烤机高温冷凝水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
CN203036622U (zh) * | 2012-12-30 | 2013-07-03 | 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卷烟生产中二次蒸汽热能回收系统 |
CN204281287U (zh) * | 2014-11-03 | 2015-04-22 |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制丝蒸梗机加水装置 |
CN204812008U (zh) * | 2015-07-06 | 2015-12-02 |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烟梗处理装置 |
CN206963977U (zh) * | 2017-03-31 | 2018-02-06 | 邝勇兴 | 一种恒温给水装置及高压恒温热雾加湿系统 |
CN207220141U (zh) * | 2017-08-21 | 2018-04-13 | 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采用回收蒸汽冷凝水洗烟梗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911892B (zh) | 烟草水洗梗机控制方法、水质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205844778U (zh) | 一种烟草水洗梗机水质控制装置及烟草水洗梗机 | |
CN207238646U (zh) | 一种硅片清洗槽 | |
CN101303201A (zh) | 一种筒子纱染色过程中余热回收利用的方法 | |
CN207197773U (zh) | 一种改善喷雾系统水压控制效果的装置 | |
CN107304712A (zh) | 燃气轮机压气机水洗的装置和方法 | |
CN210109653U (zh) | 一种恒温泳池节能智能水循环控制系统 | |
CN110881680A (zh) | 一种浸梗机生产用水节能装置 | |
CN108427459B (zh) | 多水源环状供水管网的活塞式调流阀自动控制方法 | |
CN104864448A (zh) | 一种节能的热水供应系统 | |
CN105201573B (zh) | 一种背压机供热、储能系统及其供热储能方法 | |
CN107629807B (zh) | 一种循环氨水管路及焦炉不停产更换循环氨水阀门的方法 | |
CN210141604U (zh) | 一种智能换热机组的自动补水定压系统 | |
CN204874125U (zh) | 加热制冷及水路过滤装置 | |
CN204880702U (zh) | 一种智能调节水温的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 |
CN208303343U (zh) | 一种新的光伏玻璃洗辊系统 | |
CN205066280U (zh) | 设备冷却恒温装置 | |
CN104524844B (zh) | 用于滤池清洗的液位控制方法 | |
CN115089017A (zh) | 一种全自动咖啡机水路总装 | |
CN204357665U (zh) | 一体化热回收机油温恒定装置 | |
CN208567560U (zh) | 一种适用于双背压供热机组的凝结水水位调节系统 | |
CN207407509U (zh) | 一种可自动去水垢的燃气热水器 | |
CN212987650U (zh) | 一种用于加料机的加水装置 | |
CN220548132U (zh) | 抛光液自动供液系统 | |
CN221197516U (zh) | 换热站冷凝水回收节能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