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0873807A - 样本架 - Google Patents

样本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73807A
CN110873807A CN201910797701.5A CN201910797701A CN110873807A CN 110873807 A CN110873807 A CN 110873807A CN 201910797701 A CN201910797701 A CN 201910797701A CN 110873807 A CN110873807 A CN 1108738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e
container
rack
sample holder
ma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9770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73807B (zh
Inventor
小田浩平
松浦泰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ysme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ysme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ysmex Corp filed Critical Sysme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8738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738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738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738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26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having blocks or racks of reaction cells or cuvett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722Communications; Identification
    • G01N35/00732Identification of carriers, materials or components in automatic analys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25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having a carousel or turntable for reaction cells or cuvett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722Communications; Identification
    • G01N35/00732Identification of carriers, materials or components in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2035/00742Type of codes
    • G01N2035/00752Type of codes bar cod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01Sample carriers,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01Sample carriers,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 G01N2035/0429Sample carrier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96Other detai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Devices For Use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减轻操作者确认样本量时的负担的样本架。用于安放收纳了样本的样本容器并搬送安放的样本容器的样本架(10)具备:容器安放部(110),安放样本容器;标记(141),用于量安放于容器安放部(110)的样本容器所收纳的样本量。操作者通过将安放于容器安放部(110)的样本容器内的样本的液面与标记的位置相比照,由此能迅速且简便地掌握样本容器内的样本量。因此,能减轻操作者确认样本量时的负担。

Description

样本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搬送样本的样本架。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用光照射通过向血浆样本添加试剂而制备的测定试样,并使用凝固法、合成基质法、免疫比浊法以及凝集法进行血浆样本的光学测定和分析的样本分析装置。如图17所示,该样本分析装置中,样本容器520以安放在样本架510的状态下,被搬送到吸移部的吸移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179919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一般来说,进行血液凝固检查、免疫检查以及生化学检查相关测定的装置中,如果样本容器内未收纳固定量以上的样本的话则无法进行正常的测定。因此,操作者需要在把样本容器安放于样本架时确认样本容器内是否收纳了固定量的样本。但是,这样的确认作业比如把尺子放在样本容器上测量样本量等,非常繁杂,因此对于操作者而言是一种负担。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第1技术方案涉及样本架,该样本架用于安放收纳了样本的样本容器(20)并且搬送安放的样本容器(20)。本技术方案涉及的样本架(10)具备:容器安放部(110),安放样本容器(20);标记(141),用于量安放于容器安放部(110)的样本容器(20)所收纳的样本量。
根据本技术方案涉及的样本架,操作者通过将安放于容器安放部的样本容器内的样本的液面与标记的位置相比照,由此能迅速且简便地掌握样本容器内的样本量。因此,能减轻操作者确认样本量时的负担。
可设计为:本技术方案涉及的样本架(10)具备数个标记(141)。这样一来能轻松掌握样本容器内的样本量。
此时,可设计为:数个标记(141)等间隔配置。这样一来,能进一步轻松掌握样本容器内的样本量。
可设计为:在本技术方案涉及的样本架(10)中,数个标记(141)的间隔为1mm以上10mm以下。在样本容器内测定所需的样本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比如与样本容器的种类相应地,为大概几毫米~几十毫米的范围。数个标记的间隔设定为1mm以上10mm以下的话,操作者易于掌握样本容器内的样本量。
可设计为:本技术方案涉及的样本架(10)中,数个标记(141)的间隔为2mm以上5mm以下。比如,当样本为血浆且分离后的血浆位于样本容器内的上层时,宜使吸嘴向上方向远离位于血浆部分和血细胞部分的边界的白膜层5mm以上来吸移血浆。如上所述数个标记的间隔设定为2mm以上5mm以下的话,能提前轻松掌握是否自白膜层有向上方向5mm以上的血浆的层。
可设计为:本技术方案涉及的样本架(10)具备:分别配置于数个标记(141)中间隔一定个数排列的标记(141)的标识物(142)。这样一来,标识物等间隔地配置于标记,因此能轻松地对与样本量相对应的标记的个数进行计数。因此,能进一步迅速且简便地掌握样本量。
可设计为:本技术方案涉及的样本架(10)中,数个标记(141)包括:标记(141)在上下方向排列的第1标记群、标记(141)在上下方向排列的第2标记群;第1标记群的数个标记(141)的间隔和第2标记群的数个标记(141)的间隔互不相同。这样一来,操作者通过与样本容器内的样本的上下方向的宽度相应地区分使用第1标记群的标记或第2标记群的标记,由此能对样本容器使用恰当的标记来恰当掌握样本容器内的样本量。
可设计为:本技术方案涉及的样本架(10)中,与数个标记(141)的间隔的种类相应地设定赋予样本架(10)的颜色。这样一来,操作者通过与样本容器内的样本的上下方向的宽度相应地区分使用样本架,由此能对样本容器使用恰当的标记来恰当掌握样本容器内的样本量。另外,操作者能通过颜色识别标记的间隔不同的样本架,因此能切实使用恰当的样本架。
可设计为:本技术方案涉及的样本架(10)中,数个标记(141)在样本架(10)的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这样一来,能顺畅地掌握样本容器内的样本量。
可设计为:本技术方案涉及的样本架(10)中,标记(141)相对于容器安放部(110)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而言至少设于上部。这样一来,比如当样本为血浆且分离后的血浆位于样本容器内的上层时,能通过标记掌握样本容器内的血浆的量。
可设计为:本技术方案涉及的样本架(10)中,标记(141)相对于容器安放部(110)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而言至少设于下部。这样一来,比如当样本容器只包含少量样本时,能通过标记掌握样本容器内的样本的量。
可设计为:本技术方案涉及的样本架(10)中,标记(141)以容器安放部(110)的底面为起点进行配置。这样一来,容器安放部的底面的高度与设置于容器安放部的样本容器的底面的高度几乎一致。因此,能以设置于容器安放部的样本容器的底面为起点确认样本容器内的样本量。
可设计为:本技术方案涉及的样本架(10)中,标记(141)由形成于样本架(10)的一定形状或赋予样本架(10)的一定装饰构成。一定形状比如是凹部、凸部。一定装饰比如是标签、印刷于标签的图形。
可设计为:本技术方案涉及的样本架(10)中,标记(141)由形成于样本架(10)的凹凸构成。这样一来,能提高标记的耐久性。
可设计为:本技术方案涉及的样本架(10)中,标记(141)与容器安放部(110)邻接而设。这样一来,能顺畅地掌握安放于容器安放部的样本容器内的样本量。
可设计为:本技术方案涉及的样本架(10)具备数个容器安放部(110)。这样一来,搬送1个样本架就能搬送数个样本。
此时,可设计为:标记(141)配置于相邻的2个容器安放部(110)之间。这样一来,能使用标记掌握安放在相邻的2个容器安放部的样本容器内的样本量。由此,与和所有容器安放部一个一个相对应的方式配置标记的情况相比,能简化样本架的结构。
可设计为:本技术方案涉及的样本架(10)具备用于贴用于识别样本架(10)的识别构件(101)的空间(130)。识别构件比如是印刷有条形码的条形码标签、RFID标签。像这样设置空间的话,通过将识别构件贴于该空间,由此能轻松识别样本架。
可设计为:本技术方案涉及的样本架(10)中,样本架(10)设计为用于搬送样本容器(20)的搬送部(31)能进行搬送的宽度。
可设计为:本技术方案涉及的样本架(10)具备:数个容器安放部(110);侧面(10a),设有开口(111),该开口(111)用于通过样本分析装置(30)所具备的信息读取部(373)读取安放于容器安放部(110)的样本容器(20)上贴的用于识别样本的识别构件(201),其中,标记(141)配置于相邻的2个开口(111)之间。这样一来,能使用标记掌握安放在相邻的2个容器安放部的样本容器内的样本量。由此,与和所有容器安放部一个一个相对应的方式配置标记的情况相比,能简化样本架的结构。
此时,可设计为:本技术方案涉及的样本架(10)在设有开口(111)的侧面(10a)具备用于贴用于识别样本架(10)的识别构件(101)的空间(130)。这样一来,样本分析装置的信息读取部能从样本架的一侧读取样本架的识别构件和样本容器的识别构件双方。
可设计为:本技术方案涉及的样本架(10)使用于样本分析装置(30),该样本分析装置(30)具备存放安放样本的样本架(10)的架存放部(41)、用于搬送存放于架存放部(41)的样本架(10)的搬送路(42a),样本架(10)具备:与设于架存放部(41)的底面(41a)并向朝向搬送路(42a)的方向延伸的突部(312)啮合的啮合部(133)。这样一来,在啮合部沿着设于架存放部的底面的突部的状态下,样本架在架存放部中移动。因此,操作者在啮合部沿着突部的状态下使样本架相对于限制构件滑动,由此能切实将样本架安置于架存放部。另外,将安置于架存放部的样本架向搬送路搬送的送入构件能使样本架沿搬送方向切实地向搬送路搬送。
可设计为:本技术方案涉及的样本架(10)使用于样本分析装置(30),该样本分析装置(30)具备存放安放样本的样本架(10)的架存放部(41)、用于搬送存放于架存放部(41)的样本架(10)的搬送路(42a),样本架(10)具备:与设于架存放部(41)的侧方部分并向朝向搬送路(42a)的方向延伸的突部(313)啮合的啮合部(135)。这样一来,在啮合部沿着设于架存放部的侧方部分的突部的状态下,样本架在架存放部中移动。因此,操作者在啮合部沿着突部的状态下使样本架相对于限制构件滑动,由此能切实将样本架安置于架存放部。另外,将安置于架存放部的样本架向搬送路搬送的送入构件能使样本架沿搬送方向切实地向搬送路搬送。
可设计为:本技术方案涉及的样本架(10)中,样本容器(20)是为从全血分离血浆而进行了离心分离处理的样本容器,标记(141)能够量样本容器(20)所收纳的血浆的量。
本发明第2技术方案涉及样本架,该样本架用于安放收纳了样本的样本容器(20)并且搬送安放的样本容器(20)。本技术方案涉及的样本架(10)具备:安放收纳了样本的样本容器(20)的容器安放部(110)、等间隔配置的数个标记(141)、分别配置于数个标记(141)中空一定个数排列的标记(141)的标识物(142)。
根据本技术方案涉及的样本架,与第1技术方案涉及的样本架相同,操作者能使用标记迅速且简便地掌握样本容器内的样本量。另外,标识物等间隔配置于数个标记,因此能轻松地对与样本量相应的标记的个数进行计数。因此,能进一步迅速且简便地掌握样本量。
可设计为:本技术方案涉及的样本架(10)中,一定个数为1个。
可设计为:本技术方案涉及的样本架(10)中,标识物(142)由形成于样本架(10)的一定形状或赋予样本架(10)的一定装饰而构成。一定形状比如是凹部、凸部。一定装饰比如是标签、印刷于标签的图形。
可设计为:本技术方案涉及的样本架(10)中,标识物(142)由形成于样本架(10)的凹凸构成。这样一来,能提高标识物的耐久性。
本发明第3技术方案涉及样本架,该样本架用于安放收纳了样本的样本容器(20)并且搬送安放的样本容器(20)。本技术方案涉及的样本架(10)具备:容器安放部(110),安放收纳了样本的样本容器(20);数个标记(141),以容器安放部(110)的底面为起点等间隔配置。
根据本技术方案涉及的样本架,与第1技术方案涉及的样本架相同,操作者能使用标记迅速且简便地掌握样本容器内的样本量。另外,容器安放部的底面的高度与设置于容器安放部的样本容器的底面的高度几乎一致。因此,能以设置于容器安放部的样本容器的底面为起点确认样本容器内的样本量。另外,数个标记等间隔配置,因此能轻松掌握样本容器内的样本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减轻操作者确认样本量时的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样本架的结构的斜视图;
图2(a)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样本容器的结构的斜视图;图2(b)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安放用具的结构的斜视图;图2(c)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在样本架设置了安放用具及条形码标签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3(a)、(b)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判断样本容器中是否收纳了测定所需要的量的分离到上层的血浆的步骤的说明示意图;
图4(a)、(b)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判断样本容器中是否收纳了测定所需要的量的转移后的血浆的步骤的说明示意图;
图5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样本分析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6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从上看搬送部及测定部时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样本架的结构的斜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搬送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9(a)、(b)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样本架及架存放部的结构的斜视图;
图10(a)、(b)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测定所需要的样本量以及与测定所需要的样本量相对应的刻度数的说明示意图;
图11(a)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标记及标识物的结构的斜视图;图11(b)是实施方式2的变更例涉及的标记及标识物的结构的斜视图;
图12(a)是实施方式2的变更例涉及的标记及标识物的结构的斜视图;图12(b)是实施方式3涉及的标记及标识物的结构的斜视图;
图13(a)是实施方式4涉及的标记及标识物的结构的斜视图;图13(b)是实施方式4的变更例涉及的标记及标识物的结构的斜视图;
图14(a)是实施方式5涉及的标记及标识物的结构的斜视图;图14(b)是实施方式5的变更例涉及的标记及标识物的结构的斜视图;
图15是实施方式6涉及的样本架的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16(a)~(c)是实施方式7涉及的样本架的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17是用于说明相关技术涉及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所示的样本架10是用于安放样本容器20的架,在样本分析装置30中使用。样本分析装置30具备搬送部31和测定部32。搬送部31搬送样本架10,由此安放于样本架10的样本容器20会被搬送至用于通过测定部32吸移样本的位置。即,样本架10用于将样本搬送至测定部32。关于样本容器20,会在之后参照图2(a)进行说明。关于样本分析装置30、搬送部31以及测定部32,会在之后参照图5、6进行说明。
图1中,XYZ轴互为正交,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与平行于水平面的方向相对应。X轴正方向与左方向相对应,Y轴正方向与后方向相对应,Z轴正方向与铅直下方向相对应。另外,在其他图中,XYZ轴也与图1同样地进行设定。
如图1所示,样本架10具备容器安放部110、支撑构件121、空间130、平面140、标记141、标识物142、棚架部150。
样本架10的外形几乎为长方体形状,X轴方向的宽度w2比Y轴方向的宽度w1长。样本架10被后述搬送部31搬送,因此样本架10的宽度w1、w2设计为搬送部31能进行搬送。更具体而言,样本架10被搬送部31沿Y轴方向的宽度小的搬送区域向X轴方向搬送。因此,样本架10的短幅方向的宽度w1小以保证后述搬送部31能进行搬送。在实施方式1中,宽度w1为25mm。
容器安放部110是从样本架10的上侧面向下方向形成的孔,沿X轴方向形成6个。容器安放部110使后述样本容器20在Z轴方向竖立的状态下进行安放。容器安放部110的Y轴正侧形成有开口111。样本容器20安放于容器安放部110后,样本容器20的侧面介由开口111向Y轴正方向开放。开口111为了让后述信息读取部373从贴在样本容器20的识别构件201读取条形码而设。
以下,将从X轴正侧的容器安放部110向X轴负方向排列的6个容器安放部110的位置分别叫位置11~16。位置11~16的容器安放部110为同一形状,在Z轴方向看时的直径为d1。具体来说,实施方式1的直径d1为16mm。
样本架10具备数个容器安放部110的话,通过搬送1个样本架10就能将数个样本搬送至测定部。另外,形成于样本架10的容器安放部110的数量不限于6个,可以是其他个数。
支撑构件121是设置于容器安放部110的下侧面的圆形构件。支撑构件121的上侧面形成有凹部121a,当在容器安放部110的各部安放样本容器20时,样本容器20的底面被支撑构件121的凹部121a支撑。即,凹部121a构成容器安放部110的底面。样本容器20被凹部121a支撑的话,样本容器20的下端位于与棚架部150几乎相同高度。
样本架10的Y轴正侧形成有与X-Z平面平行的侧面10a。开口111、空间130以及平面140设于侧面10a。空间130是设于位置11的容器安放部110的开口111和位置12的容器安放部110的开口111之间的与X-Z平面平行的平面。空间130具有一定面积,是供后述识别构件101贴的区域。另外,空间130不一定是平面,也可以是具有凹凸的面、曲面。设置空间130的话,通过在空间130贴识别构件101,由此能轻松识别样本架10。
平面140是设于位置12~16的容器安放部110的开口111之间的与X-Z平面平行的平面。平面140形成有数个标记141和数个标识物142。标记141和标识物142配置于相邻的2个开口111之间。
11个向Y轴负方向凹陷的凹部140a以在Z轴方向上排列的方式形成于1个平面140。此时,在Z轴方向上相邻的凹部140a之间剩有平面140的一部分。标记141由位于在Z轴方向上相邻的2个凹部140a之间的平面140的部分构成。由此,数个标记141在样本架10的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在安放于容器安放部110的样本容器20内的样本深度方向上排列。凹部140a从样本架10的棚架部150排列至样本架10的上侧面。由此,数个标记141以容器安放部110的底面为起点向上方向排列。在上下方向上排列的2个标记141的间隔即1刻度的间隔为5mm。
标识物142由形成于标记141的切口构成。标识物142配置于数个标记141中每隔1个排列的标记141。即,标识物142形成于从下往上数的第1、3、5、7、9个标记141。另外,标识物142不限于配置于每隔1个排列的标记141,可以配置于每隔数个排列的标记141。
如图2(a)所示,样本容器20具备识别构件201、栓体210、躯干部220、盖部230。
躯干部220是由具有透光性的玻璃或合成树脂构成的采血管,用于收纳样本。躯干部220的上端形成有开口221。栓体210由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等构成。栓体210密封收纳了样本的躯干部220的上端的开口221。盖部230由塑料构成,从上侧覆盖装配于躯干部220的栓体210。盖部230的中心形成有上下贯通的孔231。识别构件201贴于躯干部220的侧面。识别构件201是印刷有表示样本信息的条形码的条形码标签。样本信息是能个别地识别样本的信息。另外,识别构件201不限于条形码标签,只要是用于识别样本的构件即可,比如可以是RFID标签。
如图2(b)所示,安放用具122、123、124用于与容器安放部110所安放的样本容器20的外径相应地变更容器安放部110的内径。安放用具122、123、124的外侧面的直径与容器安放部110的内侧面的直径几乎相同,为d1。安放用具122的内侧面直径为d2,d2比d1小。安放用具123的内周部分形成有3个钢板弹簧123a,安放用具124的内周部分形成有3个钢板弹簧124a。
如图2(c)所示,在要变更容器安放部110的内径时,安放用具122~124设置在6个容器安放部110。由此,容器安放部110所安放的样本容器20的外径会从d1变为d2。另外,能通过钢板弹簧123a、124a防止安放于容器安放部110的样本容器20的位置偏移。样本容器20的外径即样本容器20的躯干部220的外侧面的直径比如能列举出11mm、13mm、16mm等。样本容器20的外径是11mm、13mm时,分别使用内侧面的直径d2为11mm、13mm的安放用具122。样本容器20的外径为16mm时,不使用安放用具122~124。
另外,当要识别样本架10时,识别构件101贴在样本架10的空间130。识别构件101是印刷有表示架信息的条形码的条形码标签。架信息是能个别地识别样本架10的信息。另外,识别构件101不限于条形码标签,只要是用于识别样本架10的构件即可,比如可以是RFID标签。
另外,在样本架10出厂时通常来说没有设置安放用具122~124和识别构件101。安放用具122~124和识别构件101根据使用样本架10的设施等的运用而设置。比如,在某设施中,使用不同外径的样本容器20并且要个别地识别样本架10时,在设施中,安放用具122~124适宜设置,识别构件101贴于样本架10。另一方面,当已预先决定要使用的样本容器20,并且已预先决定要识别样本架10时,可以在样本架10出厂前,预先将恰当的安放用具122~124设置于容器安放部110,并将识别构件101贴于空间130。
接下来,参照图3(a)、(b),对通过标记141和标识物142判断样本容器20中是否收纳了测定所需要的样本的步骤进行说明。
图3(a)、(b)表示离心分离后的样本容器20安放于样本架10的位置16的容器安放部110的状态,收纳于样本容器20的样本是血浆。以下对该情况进行说明。
采自被检者的全血收纳于在内部收纳有柠檬酸钠的样本容器20。操作者通过对该样本容器20进行离心分离从而从添加有柠檬酸钠的血液将除去了血细胞成分的血浆作为上清分离。然后,操作者将为了从全血分离血浆而进行了离心分离处理的样本容器20安置于样本架10。此时,操作者将离心分离后的样本容器20安置于样本架10的容器安放部110且使得能知道样本容器20内的状态。即,操作者将样本容器20安置于容器安放部110且使得样本容器20的识别构件201位于容器安放部110的开口111的相反侧。
此时,如图3(a)、(b)所示,在样本容器20内,从全血分离的血浆区域和红细胞区域分别形成于上侧和下侧。另外,血浆区域和红细胞区域之间会形成叫做白膜层的血小板和白细胞的层。
操作者使用与该容器安放部110邻接的标记141和标识物142通过肉眼观察计测安放于容器安放部110的样本容器20内从白膜层的上侧面到血浆的上侧面的距离即血浆区域的上下方向的距离。即,标记141和标识物142设计为能够量安放于容器安放部110的样本容器20所收纳的血浆的量。然后,操作者将计测的距离与测定所需要的样本量进行比较,判断样本容器20内是否有测定所需要的样本量。
图3(a)所示的状态下,操作者通过肉眼观察获得血浆区域的上下方向的距离相当于标记141的4刻度这一信息。然后,操作者根据通过肉眼观察获得的4刻度比与测定所需要的样本量相对应的2刻度多这一事项,判断为样本容器20内收纳了测定所需要的样本量。像这样收纳了测定所需要的样本量时,操作者维持使该样本容器20安放于样本架10的状态,并将该样本架10安置于搬送部。由此,样本容器20内的样本通过样本架10被搬送至测定部,通过从样本容器20的上部插入的吸嘴吸移上清部分的血浆。
另一方面,图3(b)所示的状态下,操作者通过肉眼观察获得血浆区域的上下方向的距离相当于标记141的1.5刻度这一信息。然后,操作者根据通过肉眼观察获得的1.5刻度比与测定所需要的样本量相对应的2刻度少这一事项,判断为样本容器20内未收纳测定所需要的样本量。像这样未收纳测定所需要的样本量时,操作者将该样本容器20从样本架10取出,不使其搬送至测定部。
这里,与测定所需要的样本量相对应的刻度数已预先决定,比如记载于样本分析装置的手册等。此时,操作者参照手册等,获得与测定所需要的样本量相对应的刻度数。另外,与测定所需要的样本量相对应的刻度数可以显示于样本分析装置的显示部。与测定所需要的样本量相对应的刻度数根据样本容器20的躯干部220的内侧面的直径、对样本设定的测定指令、在移送吸移的样本时产生的死体积以及为防止误吸移血细胞而产生的死体积等而决定。与测定所需要的样本量相对应的刻度数之后进行说明。
另外,也可以预先决定测定所需要的样本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来代替与测定所需要的样本量相对应的刻度数,并将其记载于样本分析装置的手册等。此时,操作者根据标记141的间隔为5mm,使用样本架10的标记141和标识物142,通过肉眼观察获得样本容器20内的样本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作为样本量。然后,操作者将通过肉眼观察获得的样本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与预先决定的长度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是否收纳了测定所需要的样本量。
样本容器20安放于位置11~15的容器安放部110时,也使用距容器安放部110近的位置的标记141和标识物142,由此能和图3(a)、(b)同样地掌握血浆区域的上下方向的距离。
如上所述,样本架10设有用于量安放于容器安放部110的样本容器20所收纳的样本量的标记141。由此,操作者通过将安放于容器安放部110的样本容器20内的样本的液面与标记141的位置相比照,由此能迅速且简便地掌握样本容器20内的样本量。因此,能减轻操作者确认样本量时的负担。另外,数个标记141在平面140中等间隔配置。由此,能轻松掌握样本容器20内的样本量。
另外,标识物142配置于数个标记141中空一定个数排列的标记141。像这样,标识物142等间隔地配置于标记141的话,能轻松地对与样本量相对应的标记141的个数进行计数。因此,能进一步迅速且简便地掌握样本量。
另外,数个标记141在样本架10的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在安放于容器安放部110的样本容器20内的样本的深度方向上排列。由此,能顺畅地掌握样本容器20内的样本量。
另外,标记141和标识物142由形成于样本架10的凹凸构成。具体而言,标记141为2个凹部140a的间隙,标识物142为设于标记141的切口。像这样,标记141和标识物142为形成于样本架10的部分的情况下,与标记141和标识物142由标签等构成的情况相比,能提高标记141和标识物142的耐久性。
另外,相对于位置12~16的容器安放部110,在邻接的平面140设有标记141和标识物142。由此,能使用邻接的标记141和标识物142顺畅地掌握安放于位置12~16的样本容器20内的样本量。另外,当不需要在样本架10设识别构件101时,位置11的容器安放部110和位置12的容器安放部110之间可以设平面140来代替空间130。这样一来,能使用设于邻接的平面140的标记141和标识物142顺畅地掌握安放于位置11的样本容器20内的样本量。
另外,位于位置12~16的容器安放部110之间,换言之位于相邻的2个开口111之间的4个平面140设有标记141和标识物142。由此,能使用设于1个平面140的标记141和标识物142掌握安放于相邻的容器安放部110的样本容器20内的样本量。因此,与和位置12~16的容器安放部110一个一个相对应的方式配置标记141和标识物142的情况相比,能使样本架10简化。
另外,样本架10在设有开口111的侧面10a具备用于贴用于识别样本架10的识别构件101的空间130。由此,信息读取部373能从样本架10的一侧读取样本架10的识别构件101和样本容器20的识别构件201双方。
另外,图3(a)、(b)所示的例中,表示了离心分离后的样本容器20中收纳有样本的状态,但不限于此,样本容器20也可以收纳从离心分离后的液体转移来的样本。比如,如图4(a)、(b)所示,安放于容器安放部110的样本容器20可以只含有血浆作为样本。
图4(a)所示的状态下,操作者通过肉眼观察获得从样本容器20的下端到血浆区域的上侧面的距离相当于标记141的3.5刻度这一信息。然后,操作者根据通过肉眼观察获得的3.5刻度比与测定所需要的样本量相对应的3刻度多这一事项,判断为样本容器20内收纳了测定所需要的样本量。同样的,图4(b)所示的状态下,操作者通过肉眼观察获得从样本容器20的下端到血浆区域的上侧面的距离相当于标记141的1刻度这一信息。然后,操作者根据通过肉眼观察获得的1刻度比与测定所需要的样本量相对应的3刻度少这一事项,判断为样本容器20内未收纳测定所需要的样本量。
如图4(a)、(b)所示,容器安放部110的底面的高度与安放于容器安放部110的样本容器20的底面的高度几乎一致。因此,数个标记141以容器安放部110的底面为起点设置的话,能以安放于容器安放部110的样本容器20的底面为起点确认样本容器20内的样本量。
另外,图4(a)、(b)所示例中,与图3(a)、(b)的情况不同,不存在白膜层的区域、红细胞的区域。因此,如图4(a)、(b)所示,样本容器20只包含血浆时,与测定所需要的样本量相对应的刻度数根据样本容器20的躯干部220的内侧面的直径、对样本设定的测定指令、移送吸移的样本时产生的死体积以及吸移时剩余在样本容器20的底面的死体积等而决定。
图3(a)~图4(b)中,表示了样本为血浆的例子,但样本容器20中作为样本收纳的液体不限于血浆。即,收纳于样本容器20并通过样本架10被搬送的样本不限于血浆,可以是全血、血清、尿、淋巴液、体腔液等。比如,针对样本在测定部进行血细胞检查相关测定时,样本可以是全血。比如,针对样本在测定部进行血液凝固检查、免疫检查或生化学检查相关测定时,样本可以是血浆。比如,针对样本在测定部进行免疫检查或生化学检查相关测定时,样本可以是血清。
接下来,对使用上述样本架10进行样本分析的样本分析装置30进行说明。
以下的样本分析装置30中,分析对象样本是血浆。样本分析装置30针对血浆样本进行血液凝固检查相关测定,基于测定结果进行样本分析。
如图5所示,样本分析装置30具备搬送部31、测定部32、分析部33。
搬送部31搬送被操作者安置的样本架10,将安放于样本架10的样本容器20内的样本供应给测定部32。
测定部32具备控制部32a、存储部32b、参照图6说明的测定使用的各种机构部。控制部32a比如是CPU。存储部32b比如是ROM、RAM、硬盘。控制部32a按照存储于存储部32b的程序、数据控制测定部32内的各部和搬送部31。控制部32a吸移通过搬送部31供应的样本,进行针对样本的血液凝固检查相关测定,并将测定结果发送给分析部33。
分析部33具备控制部33a、存储部33b、显示部33c、输入部33d。控制部33a比如是CPU。存储部33b比如是ROM、RAM、硬盘。控制部33a按照存储于存储部33b的程序、数据控制分析部33内的各部和测定部32。控制部33a基于从测定部32接收的测定结果进行样本的分析。显示部33c比如是液晶显示器。输入部33d比如是鼠标、键盘。显示部33c和输入部33d可以由触摸屏式的显示器等一体化构成。
如图6所示,搬送部31具备架存放部41、架搬送部42、架回收部43、信息读取部373。
操作者将收纳了样本的样本容器20安置于样本架10,如图3(a)、(b)或图4(a)、(b)所示,掌握样本容器20内的样本量,判断是否收纳了测定所需要的样本量。当未收纳测定所需要的样本量时,操作者将该样本容器20从样本架10去掉。当收纳了测定所需要的样本量时,操作者使该样本容器20在容器安放部110内以Z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使样本容器20的识别构件201位于开口111。然后,操作者将样本架10设置于架存放部41。
搬送部31将设置于架存放部41的样本架10向架搬送部42的右端搬出,并进一步向信息读取部373的前方搬送。信息读取部373位于架搬送部42的搬送区域的后方,从位于前方的识别构件101、201读取条形码。另外,当识别构件101、201为RFID标签时,信息读取部373是用于读取RFID的天线。
之后,搬送部31将样本架10向左方向搬送,使样本容器20依次位于吸移位置375。在吸移位置375从样本容器20吸移样本。对安放于样本架10的所有样本容器20的样本吸移结束后,搬送部31使样本架10向架回收部43搬送。
测定部32具备样本分装部410、反应容器台420、加热台430、试剂台440、试剂分装部450、460、移送部470、检测部480。
样本分装部410具备吸嘴411、臂412、机构部413。吸嘴411设置于臂412的前端。吸嘴411的前端尖利以能贯通样本容器20的栓体210。机构部413使臂412向圆周方向旋转并使其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由此,吸嘴411能在圆周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移动。
针对位于吸移位置375的样本容器20,样本分装部410使吸嘴411从上侧下降贯通栓体210。然后,样本分装部410介由吸嘴411从样本容器20吸移样本,将吸移的样本向安放于反应容器台420的安放孔421的反应容器422排出。样本分装部410所吸移的样本的量是对样本设定的测定项目的测定中所需最低限度的样本量和移送吸移的样本时产生的死体积相加而得的量。
反应容器台420在俯视视角中具有环形状,并配置于试剂台440的外侧。反应容器台420能向圆周方向旋转。反应容器台420具有用于安放反应容器422的数个安放孔421。
加热台430具备用于安放反应容器422的数个安放孔431和用于移送反应容器422的移送部432。加热台430在俯视视角具有圆形轮廓,能向圆周方向旋转。加热台430将安置在安放孔431的反应容器422加热至37℃。
样本排出至安放于反应容器台420的反应容器422后,反应容器台420旋转,收纳样本的反应容器422被移送至加热台430附近。然后,加热台430的移送部432夹持该反应容器422,将其安置于加热台430的安放孔431。
试剂台440能设置数个收纳了使用于血液凝固检查相关测定的试剂的试剂容器441。试剂台440能向圆周方向旋转。试剂台440设置数个收纳了在测定项目的测定中使用的试剂的试剂容器441。
试剂分装部450具备吸嘴451和机构部452。机构部452使吸嘴451以横穿试剂台440的方式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并且使吸嘴451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同样地,试剂分装部460具备吸嘴461和机构部462。机构部462以横穿试剂台440的方式使吸嘴461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并且使吸嘴461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试剂分装部450、460设置于测定部32的壳体上侧面的下侧。
试剂分装部450、460向在加热台430加热过的反应容器422分装试剂。在分装试剂时,移送部432或移送部470从加热台430的安放孔431取出反应容器422,并使其位于加热台430附近的一定位置。然后,试剂分装部450、460介由吸嘴451、461从试剂容器441吸移试剂,并将吸移的试剂排出至反应容器422。由此,试剂混合于样本,制备测定试样。之后,移送部470将反应容器422安置于检测部480的安放孔481。
检测部480的测定原理比如是凝固法、合成基质法、免疫比浊法、凝集法等。检测部480具备数个安放孔481。检测部480对安置于安放孔481的反应容器422照射光,接收透射测定试样的光,并输出与接收的光的强度相应的信号。测定部32的控制部32a将从检测部480输出的信号作为测定结果进行存储,并将测定结果发送至分析部33。
图5所示的分析部33的控制部33a基于从测定部32接收的测定结果对样本进行血液凝固检查相关分析。具体来说,控制部33a针对PT、APTT、Fbg、外源性凝血因子、内源性凝血因子、凝血因子XIII、HpT、TTO、FDP、D-二聚体、PIC、FM、ATIII、Plg、APL、PC、VWF:Ag、VWF:RCo、ADP、胶原、肾上腺素等测定项目进行分析。
接下来,对样本架10和搬送部31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台座部160设于容器安放部110的下方。台座部160具备与X-Z平面平行的板部161、162、与Y-Z平面平行的板部163、164。板部161、162分别位于台座部160的Y轴正侧和Y轴负侧。板部163、164分别位于台座部160的X轴负侧和X轴正侧。板部161的Y轴正侧的侧面161a、板部162的Y轴负侧的侧面162a和板部163的X轴负侧的侧面163a形成台座部160的外侧面。另外,图7中示出了板部162的Y轴正侧的内侧面162b。
台座部160的底面160a由板部161~164的下端形成。被板部161~164围住的台座部160的内部形成有空洞,该空洞向Z轴正方向开放。换言之,被板部161~164围住的台座部160的底面160a形成有凹部。
板部161有2个切口131,在板部162的内侧面162b上,在与2个切口131相对的位置形成有壁132。如图7所示,壁132由板部162的内侧面162b构成。
另外,样本架10的底面160a设有啮合部133。实施方式1的啮合部133是设于侧面161a、162a的切口。构成啮合部133的2个切口在Y轴方向上相对。啮合部133在Y轴方向上看为三角形形状。如后所述,啮合部133与设于架存放部41的底面41a并向朝向搬送路42a的方向延伸的突部312啮合。
同样地,样本架10的底面160a设有啮合部134。实施方式1的啮合部134是设于侧面161a、162a的切口。构成啮合部134的2个切口在Y轴方向上相对。啮合部134在Y轴方向上看为长方形形状。如后所述,啮合部134与在搬送路42a搬送样本架10的传送带360上所设的突部361啮合。
另外,样本架10的侧面163a设有啮合部135。啮合部135形成于板部163,是在Y轴方向上贯通板部163的切口。如后所述,啮合部135与设于架存放部41的侧方部分并向朝向搬送路42a的方向延伸的突部313啮合。
如图8所示,架存放部41具备支撑构件310、限制构件320、送入构件330。
安置于架存放部41的样本架10被架存放部41的底面41a支撑。架存放部41的底面41a由支撑构件310的上侧面构成。支撑构件310是在水平方向扩展的板状构件。限制构件320在Z轴方向上看为U字形状。限制构件320形成有2个爪部321。爪部321能介由形成于支撑构件310的孔311从底面41a的下方向架存放部41的内部突出。
支撑构件310的上侧面设置有向Y轴方向延伸的突部312。突部312设于与样本架10的啮合部133相对应的位置。即,突部312设于支撑构件310的上侧面且使安置于架存放部41的样本架10的啮合部133与突部312啮合。
像这样,在样本架10设啮合部133、在架存放部41设突部312的话,则在啮合部133沿着突部312的状态下样本架10在架存放部41中移动。因此,操作者在啮合部133沿着突部312的状态下使样本架10相对于限制构件320滑动,由此能切实将样本架10安置于架存放部41。另外,将安置于架存放部41的样本架10向搬送路42a搬送的送入构件330能使样本架10沿搬送方向切实地向搬送路42a搬送。
支撑构件310的X轴负侧的端部形成有向Y轴方向延伸的突部313。设于架存放部41的侧方部分的突部313设于与样本架10的啮合部135相对应的位置。即,突部313设于支撑构件310的X轴负侧的端部且使安置于架存放部41的样本架10的啮合部135与突部313啮合。
像这样,在样本架10设啮合部135、在架存放部41设突部313的话,则在啮合部135沿着突部313的状态下样本架10在架存放部41中移动。因此,操作者在啮合部135沿着突部313的状态下使样本架10相对于限制构件320滑动,由此能切实地将样本架10安置于架存放部41。另外,将安置于架存放部41的样本架10向搬送路42a搬送的送入构件330能使样本架10沿搬送方向切实地向搬送路42a搬送。
2个送入构件330设置于在支撑构件310的下方设置的构件351。通过构件351在Y轴方向上移动,由此2个送入构件330在Y轴方向上移动。
架搬送部42具备2条传送带360、电机371、电机372、信息读取部373、推出构件374。架搬送部42的搬送路42a由2条传送带360的上侧面构成,用于搬送样本架10。
2条传送带360互相平行地向X轴方向延伸,在X轴正侧和X轴负侧的端部与滑轮连接。电机371使与Y轴正侧的传送带360连接的滑轮旋转,驱动Y轴正侧的传送带360。电机372使与Y轴负侧的传送带360连接的滑轮旋转,驱动Y轴负侧的传送带360。2条传送带360分别具有1个向Z轴负方向突出的突部361。突部361的X轴方向的宽度设定为样本架10的啮合部134与突部361啮合。
在将样本架10从架存放部41送入至架搬送部42时,2条传送带360的任意一条被驱动,使突部361与样本架10的啮合部134的位置相对应。在该状态下,限制构件320的爪部321移动到架存放部41的底面41a的下方,送入构件330推样本架10的侧面162a。由此,架存放部41的样本架10被送入至架搬送部42的搬送路42a,样本架10的啮合部134与传送带360的突部361啮合。
另外,当架存放部41存放了数个样本架10时,送入构件330推存放的样本架10中最靠Y轴负侧的样本架10,使所有样本架10向Y轴方向移动。由此,最靠Y轴正侧的样本架10被送入至搬送路42a。
样本架10的啮合部134和传送带360的突部361啮合后,在啮合部134和突部361啮合的状态下驱动传送带360,由此样本架10向X轴正方向搬送。像这样,在样本架10设啮合部134、在传送带360设突部361的话,则能通过简化的结构沿搬送路42a搬送样本架10。另外,仅驱动传送带360就能将样本架10搬送到设于架搬送部42的吸移位置375,因此能使架搬送部42简化。
信息读取部373读取在架搬送部42搬送的样本架10的识别构件101。另外,信息读取部373介由样本架10的开口111从安放于样本架10的样本容器20的识别构件201读取条形码。之后,样本架10向X轴方向搬送使安放的数个样本容器20依次位于测定部32的吸移位置375。所有样本容器20的吸移结束后,样本架10位于搬送路42a的X轴正侧的端部。然后,推出构件374向Y轴负方向推样本架10的Y轴正侧的侧面161a,将其送入至架回收部43的支撑构件380上。由此,样本架10回收至架回收部43。
如图9(a)、(b)所示,设置于支撑构件310的上侧面的突部312向Y轴方向延伸,在Y轴方向上看为三角形状。支撑构件310的X轴负侧的端部形成有向Y轴方向延伸的突部313。突部313相对于形成于支撑构件310的上侧面的与Y-Z平面平行的壁部而言向X轴负方向突出。突部313由与水平面平行的板状部分构成。另外,在支撑构件310的X轴正侧的端部形成有向Y轴方向延伸的壁部314。壁部314形成于支撑构件310的上侧面,由与Y-Z平面平行的板状部分构成。通过突部313和壁部314限定架存放部41的X轴方向的范围。
将样本架10安置于架存放部41时,操作者使样本架10的啮合部135向X轴负方向相对于突部313啮合,并使样本架10的啮合部133与突部312啮合。由此,样本架10会恰当地配置于支撑构件310上。然后,操作者手动使放在支撑构件310上的样本架10向Y轴正方向移动。限制构件320的爪部321设于与切口131相对应的位置。由此,从支撑构件310的上侧面向上突出的爪部321介由切口131进入样本架10的内部,抵在壁132。
限制构件320在与样本架10的2个切口131相对应的位置具备2个爪部321。爪部321与样本架10的壁132抵接,由此防止样本架10意外从架存放部41向搬送路42a移动。另外,设于限制构件320的爪部321不限于2个,可以根据切口131的个数设1个或3个以上。
2个送入构件330分别设置于构件351的X轴正侧及X轴负侧的端部。送入构件330设置于构件351并能以Z轴为旋转中心旋转。X轴正侧的送入构件330被弹簧331施力以向Z轴正方向上看时逆时针旋转,X轴负侧的送入构件330被弹簧331施力以向Z轴正方向上看时顺时针旋转。送入构件330接于限位器332,由此送入构件330送出样本架10时的旋转位置得以固定。
送入构件330送出样本架10时,送入构件330通过构件351从架存放部41的Y轴负侧的端部向Y轴正方向移动,将样本架10的Y轴负侧的侧面162a推出。送入构件330结束送出后,再次回到架存放部41的Y轴负侧的端部。此时,架存放部41有样本架10的话,则送入构件330碰到样本架10的Y轴正侧的侧面161a从而绕Z轴旋转,从架存放部41的内部退避。由此,送入构件330不会被样本架10阻碍,回到架存放部41的Y轴负侧的端部。
接下来,举例详细说明测定所需要的样本量和与测定所需要的样本量相对应的刻度数。
收纳于样本容器20的样本预先设定有表示进行什么样的测定的测定指令。比如,对某样本设定了包含PT、APTT、Fbg3种测定项目在内的测定指令时,为了对该样本进行所有3种测定,则在各测定项目的测定中分别需要一定量的样本。另外,从样本容器20吸移样本制备测定试样时,在样本分装部410的吸嘴411等会剩有无法用于测定的样本。另外,在样本容器20内血浆样本位于上层时,为防止从白膜层、红细胞误吸移血细胞,则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从白膜层之上吸移血浆样本。另外,当样本容器20只收纳样本时,从样本容器20吸移样本时,会有吸移不了的样本剩在样本容器20的底面。
因此,如图10(a)所示,在血浆位于液体的上部的情况下,测定所需要的样本量是针对样本设定的测定项目的测定中所需的样本量的总和、移送吸移的样本时产生的死体积以及为防止误吸移血细胞而产生的死体积相加而得的值。如图10(b)所示,样本容器20内只收纳了血浆时,测定所需要的样本量是针对样本设定的测定项目的测定中所需的样本量的总和、移送吸移的样本时产生的死体积以及吸移时剩在样本容器20的底面的死体积相加而得的值。
具体而言,在进行血液凝固相关测定的测定部32中,测定项目PT、APTT、Fbg所需的样本量分别是50μL、50μL、10μL。移送吸移的样本时的死体积为约100μL。当样本容器20的躯干部220的内侧面的直径为9.4mm时,为防止误吸移血细胞而产生的死体积为约600μL,剩在样本容器20的底面的死体积为约600μL。此时,如图10(a)所示,与为防止误吸移血细胞而产生的死体积相对应的血浆区域的高度为7.5mm。如图10(b)所示,与剩在样本容器20的底面的死体积相对应的血浆区域的高度为12.0mm。
这里,以样本容器20的躯干部220的内侧面的直径为d3、测定指令中设定的各测定项目的测定所需的样本量的总和为V1、移送样本的死体积为V2、与V1+V2相对应的样本容器20内的血浆区域的高度为H,则d3、H、V1、V2的关系用以下算式算出。
π×(d3/2)2×H=V1+V2
这里,将d3=9.4mm、V1=50μL+50μL+10μL、V2=100μL代入上述算式的话,则H=3.0mm。
因此,如图10(a)所示,当血浆位于液体的上部时,测定所需要的样本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为10.5mm。如图10(b)所示,当样本容器20内只收纳了血浆时,测定所需要的样本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为15.0mm。因此,标记141的间隔为5mm,所以测定所需要的样本量在图3(a)、(b)所示的例中设定为2刻度,在图4(a)、(b)所示的例中设定为3刻度。
另外,根据可安放于样本架10的样本容器20的躯干部220的内侧面的直径及测定指令中设定的测定项目等,测定所需要的样本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大概为几毫米~几十毫米的范围。因此,通过将数个标记141的间隔设定为1mm以上10mm以下,使操作者易于掌握样本容器20内的样本量。另外,在如图3(a)、(b)所示的情况下,宜使吸嘴从白膜层向上方向远离5mm以上来吸移血浆。因此,通过标记141的间隔设为2mm以上5mm以下,从而能提前轻松掌握是否有自白膜层向上方向5mm以上的血浆的层。
接下来,对样本架10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2~7中,除样本架10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另外,实施方式2~5中,仅示出了与位置16的容器安放部110邻接的平面140所设的标记141和标识物142,其他平面140也同样地设置标记141和标识物142。
<实施方式2>
如图11(a)所示,实施方式2的样本架10中,与实施方式1相比,标记141由在平面140向Y轴正方向突出的凸部构成,标识物142由在标记141向Y轴正方向突出的凸部构成。实施方式2中标记141和标识物142设于与图1所示的标记141和标识物142相同的位置。实施方式2中也与实施方式1相同,操作者通过使用标记141和标识物142,从而能迅速且简便地掌握安放于容器安放部110的样本容器20内的样本量。
另外,图11(a)中,标识物142可以由形成于标记141的切口构成。
如图11(b)所示,标识物142也可以形成于标记141的X轴正侧。另外,图11(b)中,标记141和标识物142可以由形成于平面140的凹部构成。
另外,图11(b)所示例中,标识物142的间隔是标记141的间隔的2倍,但也可以不是标记141的间隔的整数倍。比如,标识物142的间隔可以是标记141的间隔的1.5倍。此时,数个标识物142中的一部分标识物142的位置位于与标记141的位置不同的位置。
如图12(a)所示,可设计为:标记141由在平面140向Y轴负方向凹陷的凹部构成,标识物142由通过凹部构成的标记141的X轴方向的中央位置所设的平面140的部分构成。在图12(a)中,作为平面140的一部分构成的标识物142可以由从平面140向Y轴正方向突出的凸部构成。
<实施方式3>
如图12(b)所示,实施方式3的样本架10中,在平面140贴有标签143。在标签143上,在与图11(b)所示的标记141和标识物142相同的位置分别以印刷于标签的图形的方式设有标记141和标识物142。实施方式3中也与实施方式1相同,操作者通过使用标记141和标识物142,从而能迅速且简便地掌握安放于容器安放部110的样本容器20内的样本量。另外,通过更换标签143,由此能轻松变更标记141和标识物142的配置的间隔。
另外,图12(b)中,各个标记141以及各个标识物142可以是个别地贴于平面140的标签。标记141和标识物142不限于标签、印刷于标签的图形,只要是在平面140表示Z轴方向的位置的一定装饰即可。比如,标记141和标识物142可以由印刷于样本架10的尺子的刻度构成。
<实施方式4>
如图13(a)所示,实施方式4的样本架10中,与实施方式1相比,仅从容器安放部11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位置向上方设有标记141和标识物142。像这样,标记141和标识物142相对于容器安放部11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而言至少设于上部的话,比如当样本为血浆且分离的血浆位于样本容器20内的上层时,能通过数个标记141和标识物142掌握样本容器20内的血浆的量。
另外,如图13(b)所示,可以仅从容器安放部11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位置向下方设标记141和标识物142。像这样,标记141和标识物142相对于容器安放部11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而言至少设于下部的话,当样本容器20只包含少量样本时,能通过数个标记141和标识物142掌握样本容器20内的样本的量。另外,可以从容器安放部11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位置向上方或下方设1个标记141。
<实施方式5>
如图14(a)所示,实施方式5的样本架10中,在平面140形成1个标记141。此时的标记141由在平面140向Y轴正方向突出的凸部构成。在安放于容器安放部110的样本容器20中,当分离的血浆位于样本容器20内的上层时,收纳了测定所需要的样本量的话,血浆的液面大概位于容器安放部110的上下方向的一定高度H2之上。图14(a)所示的标记141配置于此时的一定高度H2的位置。即,标记141表示测定所需要的样本量。
因此,操作者通过将安放于容器安放部110的样本容器20内的血浆的液面与标记141的位置相比照,从而能迅速且简便地掌握样本容器20内是否收纳了测定所需要的样本量。具体而言,操作者在血浆的液面位于标记141之下时能判断为样本容器20中未收纳测定所需要的样本,在血浆的液面位于标记141之上时能判断为样本容器20中收纳了测定所需要的样本。因此,能减轻操作者确认样本量时的负担。
另外,安放于容器安放部110的样本容器20只收纳样本时,也在收纳了测定所需要的样本量时的样本的液面处配置标记141即可。另外,标记141不限于凸部,也可以由凹部、标签构成。另外,标记141可以由能在平面140向上下方向移动的滑块构成。
另外,图14(a)所示的标记141可以如图14(b)所示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宽度H3。图14(b)所示的标记141的上下方向的宽度设定为样本容器20中收纳了测定所需要的样本量时的样本的上下方向的宽度。此时,即使样本的下侧面和上侧面的位置由于被检者的不同而在样本容器20内变动,操作者也能轻松地比较样本容器20内的样本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和与容器安放部110邻接的标记141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因此,能迅速且简便地掌握安放于容器安放部110的样本容器20内的样本量。
<实施方式6>
如图15所示,实施方式6中,配置于4个平面140的标记141和标识物142的上下方向的间隔互不相同。换言之,实施方式6中,在一平面140中标记141向上下方向排列的第1标记群和在其他平面140中标记141向上下方向排列的第2标记群中,第1标记群的数个标记141的间隔和第2标记群的数个标记141的间隔互不相同。
具体来说,位于位置12的容器安放部110和位置13的容器安放部110之间的位置171的平面140中,标记141的间隔即1刻度的长度为1mm。位于位置13的容器安放部110和位置14的容器安放部110之间的位置172的平面140中,标记141的间隔即1刻度的长度为2mm。位于位置14的容器安放部110和位置15的容器安放部110之间的位置173的平面140中,标记141的间隔即1刻度的长度为3mm。位于位置15的容器安放部110和位置16的容器安放部110之间的位置174的平面140中,标记141的间隔即1刻度的长度为5mm。
像这样,位置171~174的标记141的间隔互不相同的话,操作者根据样本容器20内的样本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区分使用位置171~174的标记141,由此能对样本容器20使用恰当的标记141来恰当掌握样本容器20内的样本量。
另外,不限于分别针对每一平面140进行标记141的间隔的变更。比如,在1个平面140中,下半部分的标记141的间隔和上半部分的标记141的间隔可以不同。另外,可以以在1个平面140中上下方向相邻的标记141的间隔从容器安放部110的底面至样本架10的上侧面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的方式设定数个标记141的间隔。
<实施方式7>
如图16(a)~(c)所示,实施方式7中,根据标记141和标识物142的配置间隔使用3种样本架10。3种样本架10的标记141的间隔互不相同。3种样本架10分别被赋予不同的颜色。换言之,实施方式7中,赋予样本架10的颜色根据数个标记141的间隔的种类而设定。
具体来说,在图16(a)所示的样本架10中,标记141的间隔即1刻度的长度与图1的情况相同,为5mm。图16(a)的样本架10的颜色为绿色。在图16(b)所示的样本架10中,标记141的间隔即1刻度的长度为2mm。图16(b)的样本架10的颜色为黄色。图16(c)所示的样本架10中,标记141的间隔即1刻度的长度为1mm。图16(c)的样本架10的颜色为红色。
像这样,标记141的间隔不同的样本架10有数个的话,操作者通过根据样本容器20内的样本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区分使用样本架10,从而能对样本容器20使用恰当的标记141来掌握样本容器20内的样本量。另外,操作者能通过颜色识别标记141的间隔不同的样本架10,因此能切实使用恰当的样本架10。
编号说明
10样本架
10a侧面
20样本容器
30样本分析装置
31搬送部
41架存放部
41a底面
42a搬送路
101识别构件
110容器安放部
111开口
130空间
133啮合部
135啮合部
141标记
142标识物
201识别构件
312突部
313突部
373信息读取部

Claims (30)

1.一种样本架,用于安放收纳了样本的样本容器并搬送安放的所述样本容器,所述样本架具备:
容器安放部,安放所述样本容器;
标记,用于测量安放于所述容器安放部的所述样本容器所收纳的样本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架,其特征在于:
具备数个所述标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样本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个标记等间隔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样本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个标记的间隔为1mm以上10m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样本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个标记的间隔为2mm以上5m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样本架,其特征在于具备:
标识物,分别配置于所述数个标记中间隔一定个数排列的所述标记。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样本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个标记包含所述标记在上下方向上排列的第1标记群和所述标记在上下方向上排列的第2标记群;
所述第1标记群的所述数个标记的间隔与所述第2标记群的所述数个标记的间隔互不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2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样本架,其特征在于:
赋予所述样本架的颜色根据所述数个标记的间隔的种类而设定。
9.根据权利要求2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样本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个标记在所述样本架的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样本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记相对于所述容器安放部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而言至少设于上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样本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记相对于所述容器安放部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而言至少设于下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样本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记以所述容器安放部的底面为起点进行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样本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记由形成于所述样本架的一定形状或赋予所述样本架的一定装饰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样本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记由形成于所述样本架的凹凸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样本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记与所述容器安放部邻接而设。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样本架,其特征在于:
具备数个所述容器安放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样本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记配置于相邻的2个所述容器安放部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样本架,其特征在于具备:
用于粘贴用于识别所述样本架的识别构件的空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样本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样本架的宽度设计为用于搬送样本容器的搬送部能进行搬送。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样本架,其特征在于具备:
数个所述容器安放部;
侧面,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通过样本分析装置具备的信息读取部读取安放于所述容器安放部的样本容器上贴的用于识别样本的识别构件;
其中,所述标记配置于相邻的2个所述开口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样本架,其特征在于:
在设有所述开口的侧面具备用于粘贴用于识别所述样本架的识别构件的空间。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样本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样本架是供样本分析装置用的样本架,所述样本分析装置具备存放安放样本的样本架的
架存放部和用于搬送存放于所述架存放部的所述样本架的搬送路,
所述样本架具备啮合部,所述啮合部与设于所述架存放部的底面并向朝向所述搬送路的方向延伸的突部啮合。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样本架,其特征在于:
该样本架使用于样本分析装置,该样本分析装置具备存放安放样本的样本架的架存放部和用于搬送存放于所述架存放部的所述样本架的搬送路,
该样本架具备啮合部,该啮合部与设于所述架存放部的侧方部分并向朝向所述搬送路的方向延伸的突部啮合。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样本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样本容器是为了从全血分离血浆而进行了离心分离处理的样本容器,
所述标记能够量收纳于所述样本容器的所述血浆的量。
25.一种样本架,其是用于安放收纳了样本的样本容器并搬送安放的所述样本容器的样本架,其具备:
容器安放部,安放收纳了所述样本的所述样本容器;
等间隔配置的数个标记;
标识物,分别配置于所述数个标记中间隔一定个数排列的所述标记。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样本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定个数为1个。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样本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识物由形成于所述样本架的一定形状或赋予所述样本架的一定装饰构成。
28.根据权利要求25至2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样本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识物由形成于所述样本架的凹凸构成。
29.一种样本架,其是用于安放收纳了样本的样本容器并搬送安放的所述样本容器的样本架,其具备:
容器安放部,安放收纳了所述样本的所述样本容器;
数个标记,以所述容器安放部的底面为起点以等间隔配置。
30.一种样本架,其是用于安放收纳了样本的样本容器并搬送安放的所述样本容器的样本架,其具备:
数个容器安放部,安放收纳了所述样本的所述样本容器;
数个标记,以相同高度位置配置,所述标记配置于相邻的2个所述容器安放部之间。
CN201910797701.5A 2018-08-31 2019-08-27 样本架 Active CN1108738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63497A JP6743099B2 (ja) 2018-08-31 2018-08-31 検体ラック
JP2018-163497 2018-08-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73807A true CN110873807A (zh) 2020-03-10
CN110873807B CN110873807B (zh) 2024-11-01

Family

ID=67809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97701.5A Active CN110873807B (zh) 2018-08-31 2019-08-27 样本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46853B2 (zh)
EP (1) EP3617712B1 (zh)
JP (1) JP6743099B2 (zh)
CN (1) CN1108738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35082B2 (en) * 2013-03-13 2017-01-03 Abbott Laboratories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agitate a liquid
USD978375S1 (en) 2013-03-13 2023-02-14 Abbott Laboratories Reagent container
US10058866B2 (en) 2013-03-13 2018-08-28 Abbott Laboratories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mitigate bubble formation in a liquid
USD962471S1 (en) 2013-03-13 2022-08-30 Abbott Laboratories Reagent container
US11378435B2 (en) * 2014-09-17 2022-07-05 Quest Diagnostics Investments Incorporated Device and method for evaluating amount of biological sample in a specimen container
JP6743099B2 (ja) * 2018-08-31 2020-08-19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ラック
JP1679085S (ja) * 2020-07-30 2021-02-15 検体容器用ラック
JP1678372S (ja) * 2020-07-30 2021-02-01 検体容器用ラック
US20220310238A1 (en) * 2021-03-23 2022-09-29 Quantgene Inc. Sample tube rack based transfer, management and tracking
USD1007707S1 (en) * 2021-08-04 2023-12-12 Stratec Se Multi tube carrier
USD1000634S1 (en) * 2021-08-19 2023-10-03 Hitachi High-Tech Corporation Adaptor for sample rack
JP1708744S (ja) * 2021-08-27 2022-03-02 試薬ラック
JP1708741S (ja) * 2021-08-27 2022-03-02 検体ラック
JP1708742S (ja) 2021-08-27 2022-03-02 検体ラック
JP1708743S (ja) * 2021-08-27 2022-03-02 試薬ラック
USD1056723S1 (en) * 2023-06-23 2025-01-07 Stratec Se Multi tube carrier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62569U (zh) * 1979-10-19 1981-05-27
US5985215A (en) * 1996-09-24 1999-11-16 Hitachi, Ltd. Analyzing apparatus having a function pipette samples
CN101430339A (zh) * 2007-07-31 2009-05-13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检体前处理系统
US20090129990A1 (en) * 2007-11-16 2009-05-21 Abbott Laboratories Rack for sample containers for clinical analyzer
CN202315977U (zh) * 2011-11-29 2012-07-11 朱仁英 静脉采血试管架
CN203209085U (zh) * 2013-05-03 2013-09-25 徐雷 一种检验科用的对比试管架
US20140080149A1 (en) * 2011-05-20 2014-03-20 Wolfgang Goehde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Quantifying Subgroups from a Mixed Population of Cells
US20140287515A1 (en) * 2013-01-14 2014-09-25 Stratec Biomedical Ag Laboratory module for storing and feeding to further processing of samples
JP2014206443A (ja) * 2013-04-12 2014-10-30 日立アロカメディカル株式会社 試験管ラック
CN204065110U (zh) * 2014-03-20 2014-12-31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血液样本承载架及血液分析装置
CN205495652U (zh) * 2016-03-31 2016-08-24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一种带有日历及颜色标记的试管架
US20170235984A1 (en) * 2015-10-23 2017-08-17 Gen-Probe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ading machine-readable marks on racks and receptacles
CN108237780A (zh) * 2016-12-27 2018-07-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95701U (zh) * 1986-05-31 1987-12-12
JPH0515954Y2 (zh) * 1987-03-27 1993-04-27
JP2525063B2 (ja) * 1990-03-03 1996-08-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自動分析方法
JP3579516B2 (ja) * 1995-07-26 2004-10-20 株式会社エイアンドティー 検体搬送システム
JPH10273149A (ja) * 1997-03-31 1998-10-13 Nippon Paper Ind Co Ltd 液体容器
JP3104850U (ja) * 2004-04-26 2004-10-14 千鶴夫 杉本 飲みもの用ペットボトル容器
JP2006292696A (ja) 2005-04-15 2006-10-26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検体ラック、及び検体ラック用アダプタ
JP3114235U (ja) * 2005-06-30 2005-09-29 株式会社 丸井工業 スケール等の目盛り
JP2007303960A (ja) * 2006-05-11 2007-11-22 Olympus Corp ラックトレイ
ES2425266T3 (es) * 2007-10-23 2013-10-14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Sistema de múltiples cámaras para contención de tejido para diagnóstico molecular e histológico
JP5393535B2 (ja) 2010-02-26 2014-01-22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処理装置
CN201603563U (zh) 2010-03-22 2010-10-13 李怀忠 一种标本分液器
JP6173883B2 (ja) * 2013-10-31 2017-08-02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容器取出装置及び検体処理システム
JP6743099B2 (ja) * 2018-08-31 2020-08-19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ラック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62569U (zh) * 1979-10-19 1981-05-27
US5985215A (en) * 1996-09-24 1999-11-16 Hitachi, Ltd. Analyzing apparatus having a function pipette samples
CN101430339A (zh) * 2007-07-31 2009-05-13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检体前处理系统
US20090129990A1 (en) * 2007-11-16 2009-05-21 Abbott Laboratories Rack for sample containers for clinical analyzer
US20140080149A1 (en) * 2011-05-20 2014-03-20 Wolfgang Goehde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Quantifying Subgroups from a Mixed Population of Cells
CN202315977U (zh) * 2011-11-29 2012-07-11 朱仁英 静脉采血试管架
US20140287515A1 (en) * 2013-01-14 2014-09-25 Stratec Biomedical Ag Laboratory module for storing and feeding to further processing of samples
JP2014206443A (ja) * 2013-04-12 2014-10-30 日立アロカメディカル株式会社 試験管ラック
CN203209085U (zh) * 2013-05-03 2013-09-25 徐雷 一种检验科用的对比试管架
CN204065110U (zh) * 2014-03-20 2014-12-31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血液样本承载架及血液分析装置
US20170235984A1 (en) * 2015-10-23 2017-08-17 Gen-Probe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ading machine-readable marks on racks and receptacles
CN108139413A (zh) * 2015-10-23 2018-06-08 简·探针公司 用于读取支架和容器上的机器可读标记的系统和方法
CN205495652U (zh) * 2016-03-31 2016-08-24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一种带有日历及颜色标记的试管架
CN108237780A (zh) * 2016-12-27 2018-07-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346853B2 (en) 2022-05-31
EP3617712B1 (en) 2024-06-26
CN110873807B (zh) 2024-11-01
EP3617712A1 (en) 2020-03-04
JP6743099B2 (ja) 2020-08-19
US20200072857A1 (en) 2020-03-05
JP2020034512A (ja) 2020-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73807B (zh) 样本架
EP3700674B1 (en) Base module for an automated processing system
JP5011391B2 (ja) 臨床サンプル容器のための同定システム
CN107037223B (zh) 样本分析装置、样本分析方法和试剂容器支架
EP2638404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cking items during a process
JP5830331B2 (ja) 試料分析装置および試料分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966375B2 (ja) 自動分析システムのための容器キャリア
JP6077992B2 (ja) 検体処理装置およびラック
CN110873806B (zh) 运送系统、样本分析装置、样本架、及运送限制方法
US20230258676A1 (en) Automated analytical system for processing biological samples
CN111837041A (zh) 架的运送方法、样本测定系统
EP2743703A2 (en) Method for holding multiple types of diagnostic test consumables in a random access single container
JP5310610B2 (ja) 検体分析装置
CN111919122B (zh) 样本测定系统、架的运送方法
JP2011232353A (ja) 検体分析装置
CN111902723A (zh) 样本测定系统、架的运送方法
JP2013228307A (ja) 容器供給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動分析装置
US20210156877A1 (en) Rack for automated anaylzer
JP6772227B2 (ja) 検体分析装置および検体分析方法
JP2598806B2 (ja) 分注装置
JP2010164516A (ja) 反応カードおよび自動分析装置
JP2010169620A (ja) 反応カード、反応カード製造方法及び反応カードを用いた自動分析装置
JP5458963B2 (ja) カルーセル
CN111624358A (zh) 样本分析装置和样本分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