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73331B - 燃烧装置 - Google Patents
燃烧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873331B CN110873331B CN201811015296.9A CN201811015296A CN110873331B CN 110873331 B CN110873331 B CN 110873331B CN 201811015296 A CN201811015296 A CN 201811015296A CN 110873331 B CN110873331 B CN 11087333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t
- combustion apparatus
- peaks
- infrared
- corrugatio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8000004049 embo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 iron-chromium-aluminum Chemical compound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12—Radiant burners
- F23D14/14—Radiant burners using screens or perforated plat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46—Details, e.g. noise reduction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irect Air Heating By Heater Or Combustion Gas (AREA)
Abstract
一种燃烧装置,包含至少一燃烧器、一支撑组件、与一红外线产生网;其中,燃烧器具有一出火口;该红外线产生网设置于该支撑组件的后屏蔽上且对应该出火口,该红外线产生网受热于该出火口产生的火焰。借此,形成产生明火及红外线的热源,以有效提升加热强度并达到均匀加热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加热装置有关;特别是指一种使用红外线加热物体的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瓦斯燃烧装置为燃烧瓦斯气体以产生火焰,以火焰加热物体。当使用瓦斯燃烧装置加热物体时,由于热传导途径是由被物体表面传导至物体内部,因此,经常导致物体表面受热较多而物体内部受热较少,导致物体整体受热不平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已知一种红外线热源装置,如中国专利号第M563762号中的燃烧装置,即为使用红外线能穿透物体的特性,使物体表面及物体内部能被同时加热。在该专利中,该燃烧器42输出火焰,使该红外线产生网542及罩板84被加热而产生红外线,并通过呈弧形的罩板84散射红外线,使红外线透过由罩板84的孔洞484向外散射。然而,该罩板将导致该红外线产生网发射出的红外线受到该罩板84的阻挡,使得该红外线热源装置散射出的红外线作用在物体时,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红外线强度较为受限。
因此,现有的红外线热源装置其设计仍不完善,尚有待改进之处。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装置,使物体接受更多的红外线。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燃烧装置包括有至少一燃烧器,具有一出火口,该至少一燃烧器燃烧瓦斯并经过该出火口产生火焰;一红外线产生网,对应该出火口,该红外线产生网具有相背对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裸露于外部;该红外线产生网受该至少一燃烧器产生的火焰加热而产生红外线;一红外线反射板,设置于该红外线产生网的该第二表面的外侧,该红外线反射板具有一反射面面对该第二表面。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通过将该红外线产生网直接裸露于外部,使得该燃烧装置散射出的红外线作用在物体时,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红外线强度不会受到罩板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燃烧装置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具有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燃烧装置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具有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燃烧装置的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燃烧装置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燃烧装置的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燃烧装置的分解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红外线产生网的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红外线产生网的剖面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呈矩阵排列的红外线反射板其反射结构的俯视图。
图10为图6的A-A’方向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另一种呈错位排列的红外线反射板其反射结构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红外线产生网的立体图。
图13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红外线产生网的立体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红外线产生网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红外线产生网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红外线产生网的剖面图。
图17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红外线产生网的剖面图。
图18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红外线产生网的立体图。
图19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红外线产生网的燃烧装置的剖视图。
图20为本发明第十较佳实施例之燃烧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现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燃烧装置100,该燃烧装置100包含一支撑组件10、一红外线产生网24、一红外线反射板40与至少一燃烧器30,其中:
如图3所示,该支撑组件10包含一后屏蔽14,该后屏蔽14呈倾斜设置且为金属材质,且该后屏蔽14具有一平板状且呈矩形的后板141,该后屏蔽14包含有一环壁15与该后板14的周缘连接,该环壁15具有一上侧壁151与一下侧壁152,该上侧壁151与该后板141的顶缘连接,该上侧壁151具有复数个孔洞154连通该后屏蔽14的环壁15的一内表面与一外表面,该后屏蔽14的环壁15向外延伸形成有复数个延伸部155,本实施例中,这些延伸部155分别位于上侧壁151及下侧壁152上。
如图3所示,该红外线产生网24为金属材质,在本实施例中为铁铬铝合金。该红外线产生网24包含一平板状且呈矩形的网体26,该网体26具有相背对的一第一表面262与一第二表面264,以及一周缘;该第一表面262未被屏蔽遮蔽而裸露于外部,该周缘具有四个边缘,其中两个相对的边缘构成一第一部26a与一第二部26b。在实际制作中,该网体26的周缘也可呈圆形,且该网体26的周缘以圆形的直径区分为二个半部,其中该第一部26a与该第二部26b分别位于该二个半部上。此外,该红外线产生网24是连接于这些延伸部155上,连接的方式可采用螺栓、螺母连接的方式,或是以焊接连接,让该红外线产生网26固定于后屏蔽14上。
此外,该红外线产生网20的该网体22每单位面积提供一遮蔽率,该遮蔽率的数值范围介43%至64%。在此实施例中,该网体的线径为0.2mm,且每平方英寸的面积中具有1600个网孔(即40×40=1600);因此,可推导出这些网孔每平方英寸提供的一开孔面积为302.76mm2,其算式为(25-(40×0.2))2=302.76,以及该网体22每单位面积提供的遮蔽率为53.07%,其算式为(25.42-302.76)/(25.42)×100%=53.07%。因此,较佳者,该网体22每单位面积的遮蔽率约为53%~54%。
如图1所示,该至少一燃烧器30具有一出火口32,该出火口32位于接近该红外线产生网24的该第一部26a附近,且该第一表面262对应该出火口32;该至少一燃烧器30燃烧瓦斯经过该出火口32产出火焰,作用于该红外线产生网24,且火焰顺沿该第一部26a朝该第二部26b的方向流动;在本实施例中,燃烧器30数量为复数个,且各该燃烧器30的各该出火口32产生的火焰使对应于各该出火口32的该红外线产生网24受火焰加热。然而,在实际制作中只要火焰可以烧在红外线产生网24上即可,因此,该燃烧器30的出火口32的位置只要能够符合位于接近该红外线产生网24之处即可。
如图2所示,该红外线反射板40设置于该支撑组件10的该后屏蔽与该红外线产生网24之间,该红外线反射板40具有一平板状且呈矩形的一主板401(如图3所示),该红外线反射板40呈倾斜设置且该主板401是对应该红外线产生网24,且该红外线反射板40更包含有一环壁41与该主板401的周缘连接,该红外线反射板40的环壁41具有一上侧壁411与该主板401的顶缘连接,且该红外线反射板40的环壁41高度小于该后屏蔽14的环壁15高度;该红外线反射板40具有一反射面401a与一外表面401b;该反射面401a面对该红外线产生网24的该第二表面264,该反射面401a用以反射由该红外线产生网24产生的红外线,使被反射的红外线通过该红外线产生网24透出。该红外线反射板40的材质为金属,例如不锈钢。
本实施例的该燃烧装置更包含一支架50,如图3所示,该支架50具有一上支撑板52、一中间支撑板54、一下支撑板56及一固定件58,该支架50用以固定该后屏蔽14、与该复数个燃烧器30的位置相对。该中间支撑板54固定于该上支撑板52与该下支撑板56之间,该固定件58通过穿过该上支撑板52中心附近的一固定孔58固定该后屏蔽14于该上支撑板52上,该复数个燃烧器30固定于该下支撑板56上。
因此,如图2所示,当该复数个燃烧器30之出火口产生的火焰加热于红外线产生网24时,该红外线产生网24受明火加热并产生红外线,一部分的红外线直接由该第一表面262向外发射,另一部分的红外线朝该红外线反射板40的该反射面401a射去,该反射面401a反射此另一部分的红外线往该红外线产生网24的方向行进,以蓄积更多红外线产生的热能在该红外线产生网24上,增加该红外线产生网24受热程度,使温度上升产生更多红外线,再经过该红外线产生网24穿出,以增加燃烧装置100作用于受热物上的红外线强度。
图4、图5及图6所示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燃烧装置,其燃烧装置与第一实施例的燃烧装置100基本上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该第二实施例的该红外线产生网20的网体一体弯折形成多数个波纹226,各该波纹226由该第一部22a往该第二部22b的方向平行延伸,请配合图8,这些波纹226的剖面的形状呈波浪状。其中,这些波纹226在该第一表面222上具有复数个第一波峰222a,这些第一波峰222a位于一第一参考面222c上,这些波纹226在该第二表面224上具有复数个第二波峰224b,这些第二波峰224b位于一第二参考面222c上,在此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参考面222c与第二参考面224c皆为平面的参考面,换句话说,这些第一波峰222a为共平面,这些第二波峰224b为共平面,但不以此为限,这些第一波峰222a也可不为共平面,这些第二波峰224b也可不为共平面。
此外,由于该红外线产生网20呈波浪状,因此由第一部22a往该第二部22b延伸的这些波纹226也可使该出火口32产生的火焰可以更顺畅的沿着这些波纹226由该第一部22a流动至第二部22b,令该红外线产生网20可以更均匀地受火焰加热,使燃烧装置100射出的红外线强度进一步增加。如此一来,该燃烧装置100散射出的红外线的可进行加热作用的范围不仅将更加扩大,且单位面积产生的红外线强度也更高。因此,使用具有波浪状的红外线产生网20的该燃烧装置100,不仅可解决加热范围有限的问题,还可使红外线热源的强度更高,达到更好的火候控制。
附加一提的是,在此实施例中,该红外线反射板40的该反射面401a具有一反射结构42,该反射结构42包含多数个凸部421及位于这些凸部421之间的多数个压纹422,这些凸部421及压纹4422是由金属板经滚压形成,再将具有反射结构42的金属板折成具有主板401及环壁41的形状,让整个该红外线反射板40都布满该反射结构42。本实施例中,这些凸部421呈锥状且呈矩阵排列(图9、10参照)或呈错位排列(图11参照)。其中该反射结构42用于反射入射于该反射面401a的红外线,使经过该红外线产生网20入射于该反射面401a的红外线能够再次的散射在该红外线产生网20上,让该红外线产生网20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线,使该红外线产生网20温度进一步加上升并蓄积更多的热能,以增加该红外线产生网20产生红外线的效能。
图12所示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红外线产生网60,其具有大致相同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不同的是,该红外线产生网60的该网体62具有至少一固定条628。于本实施例中,该至少一固定条628数量为复数个,这些固定条628可通过贯穿这些波纹626位于这些第一波峰622a与这些第二波峰624b之间的该第一表面622与该第二表面624与该红外线产生网60连接。此外,这些固定条也可不用穿过这些第一波峰622a与这些第二波峰624b之间的该第一表面622与该第二表面624而直接与该红外线产生网60使用焊接的方式连接于该第一参考面622c的这些第一波峰622a上或该第二参考面624c的这些第二波峰624b上。通过此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该网体62可以通过这些固定条628固定,而减少该红外线产生网60产生形变的机会。
图13所示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红外线产生网63,其具有大致相同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不同的是,红外线产生网63的波纹656其剖面呈锯齿状。
图14所示为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红外线产生网66,其具有大致相同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不同的是,该网体68的这些第一波峰682a的间距与这些第二波峰684b的间距由该第一部68a朝该第二部68b的方向逐渐变大,使网体68呈扇状,让该出火口32产生之火焰可以沿着这些波纹686由该第一部68a流动至第二部68b,使火焰的范围扩大,令燃烧装置100射出的红外线范围更大。在实际制作中,这些第一波峰682a可位于第一参考面682c上,这些第二波峰684b可位于第二参考面684c上,第一参考面682c与第二参考面684c可为平面或曲面。另外附加一提,该第二部68b也可位于接近该出火口32的附近,让该出火口32产生的火焰可以沿着这些波纹686由该第二部68b流动至第一部68a。
图15所示为本发明第六较佳实施例的红外线产生网70,其具有大致相同于第四实施例的结构,不同的是,红外线产生网的波纹726的剖面呈锯齿状。
图16所示为本发明第七较佳实施例的红外线产生网73,其网体75具有一中间部位755a与二侧部位755b,该二侧部位755b分别位于该中间部位755a的相对两侧。该中间部位755a的这些第一波峰752a至这些第二波峰754b之间距离大于各该侧部位755b的这些第一波峰752a至这些第二波峰754b之间的距离,使红外线产生网73由朝向外部的第一表面752发射出的红外线的散射角度更大,令燃烧装置100可加热范围更广。在实际制作中,这些第一波峰752a可位于第一参考面752c上,这些第二波峰754b可位于第二参考面754c上,该第一参考面752c可为曲面,该第二参考面754c可为平面或曲面。
图17所示为本发明第八较佳实施例的红外线产生网76,其第一参考面782c及第二参考面784c都为曲面,其效果也可使红外线产生网76发射出的红外线的散射角度更大,令燃烧装置100可加热范围更广。
图18所示为本发明第九较佳实施例的红外线产生网80,该红外线产生网80除了包含一网体82,还包含一挡网827,该挡网827对应设置于该第二部82b,且该挡网827的网面827a与该网体82的各该第一波峰822a的长轴向具有一夹角θ,本实施例中夹角θ不小于90度,优选为90~135度之间,且该挡网827可使用焊接、锁定、或是绑定的方式与于该第二部82b连接。除此之外,也可在该红外线产生网80的该第二部82b附近使用一体弯折的方式折出该挡网与该网体。附加一提,该挡网827可应用于第一至第八实施例的网体;而该一体弯折的方式也可应用于第一至第八实施例中所述的红外线产生网。
如图19所示,藉由该挡网827的设计,该红外线产生网80受这些出火口32的明火加热,明火顺沿这些波纹826由该第一部82a朝该第二部82b流动,该挡网827阻挡已流动至第二部82b附近的明火,使明火之热能更能蓄积在该红外线产生网80上,令燃烧装置100产生的红外线强度更加上升。
图20为本发明第十较佳实施例的燃烧装置,该燃烧装置具有大致相同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不同的是,第十实施例的该红外线产生网90接近该第一部92a的附近具有复数个孔洞。因此,这些孔洞也位于接近该出火口32的附近,使该出火口32产生的火焰可以由该红外线产生网90的该第一表面982穿入至该第二表面984,令明火可以顺沿该红外线产生网90由该第一部92a流动至该第二部92b,以增加该红外线产生网90的该第二部92b附近发射出的红外线强度,使该红外线产生网90整体产生的红外线强度更加上升。
此外,以下所述为本发明第十一较佳实施例的该红外线产生网,该实施例的结构大致与该第十实施例相同,不同的是,该红外线产生网具有位于两相对侧的一第一区域与一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与该第二区域具有不同的遮蔽率,其中该第一区域接近该出火口32并具有较小的遮蔽率,该第二区域远离该出火口32且具有较大的遮蔽率。通过不同遮蔽率的设计,当该红外线产生网90受这些出火口32的明火加热时,该出火口32产生的明火将可更容易的由具有较小遮蔽率的该第一区域穿入该红外线产生网的该第一表面982至该第二表面984,并顺沿该红外线产生网90由该第一部92a流动至该第二部92b,使该明火更能由于该第二区域具有的较大遮蔽率而蓄积更多由于明火产生的热能在该红外线产生网90上,并产生强度更高的红外线,以增加该红外线产生网90的该第二部92b附近发射出的红外线强度,使该红外线产生网90整体产生的红外线强度更加上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所有应用本发明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之等效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符号说明】
[本发明]
100燃烧装置
10支撑组件
14后屏蔽 141后板
15环壁
151上侧壁 152下侧壁 154孔洞
155延伸部
24红外线产生网
26网体 266波纹
262第一表面 264第二表面
26a第一部 26b第二部
262c第一参考面 264c第二参考面
30燃烧器
32出火口
40红外线反射板
401主板 401a反射面 401b外表面
41环壁 411上侧壁
42反射结构 421凸部 422压纹
50支架
52上支撑板 54中间支撑板 56下支撑板
58固定件 59固定孔
20红外线产生网
22网体 226波纹
222第一表面 224第二表面
22a第一部 22b第二部
222a第一波峰 224b第二波峰
222c第一参考面 224c第二参考面
60红外线产生网
62网体 626波纹 628固定条
622第一表面 624第二表面
62a第一部 62b第二部
622a第一波峰 624b第二波峰
622c第一参考面 624c第二参考面
63红外线产生网
65网体 656波纹
66红外线产生网
68网体 686波纹
682第一表面 684第二表面
68a第一部 68b第二部
682a第一波峰 684b第二波峰
682c第一参考面 684c第二参考面
70红外线产生网
72网体 726波纹
73红外线产生网
75网体
752第一表面 754第二表面
752a第一波峰 754b第二波峰
752c第一参考面 754c第二参考面
755a中间部位 755b侧部位
76红外线产生网
78网体
782第一表面 784第二表面
782a第一波峰 784b第二波峰
782c第一参考面 784c第二参考面
80红外线产生网
82网体 826波纹 827挡网 827a网面
82a第一部 82b第二部
822a第一波峰 824b第二波峰
90红外线产生网
92网体 929孔洞
92a第一部 92b第二部
982第一表面 984第二表面
θ夹角
Claims (22)
1.一种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至少一燃烧器,具有一出火口,该至少一燃烧器燃烧瓦斯并经过该出火口产生火焰;
一红外线产生网,对应该出火口,该红外线产生网具有相背对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未被屏蔽遮蔽而裸露于外部;该红外线产生网受该至少一燃烧器产生的火焰加热而产生红外线;
一红外线反射板,设置于该红外线产生网的该第二表面的外侧,该红外线反射板具有一反射面面对该第二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红外线产生网包含一网体,该网体具有位于两个相对侧的一第一部与一第二部,且该网体一体弯折形成多数个波纹,各该波纹由该第一部往该第二部的方向延伸;该网体受火焰加热而产生红外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至少一燃烧器的出火口朝向至少一部分的波纹的延伸方向。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这些波纹的剖面呈波浪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这些波纹的剖面呈锯齿状。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这些波纹在该第一表面上具有复数个第一波峰,这些第一波峰位于一第一参考面上,这些波纹在该第二表面上具有复数个第二波峰,这些第二波峰位于一第二参考面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参考面为曲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参考面为平面。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网体具有一中间部位与二侧部位,该二侧部位分别位于该中间部位的相对两侧,这些波纹在该第一表面上具有复数个第一波峰,这些波纹在该第二表面上具有复数个第二波峰;该中间部位的这些第一波峰至这些第二波峰之间的距离大于各该侧部位的这些第一波峰至这些第二波峰之间的距离。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一固定条,该至少一固定条与这些波纹连接。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一固定条,该至少一固定条贯穿这些波纹。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这些波纹在该第一表面上具有复数个第一波峰,这些波纹在该第二表面上具有复数个第二波峰,这些第一波峰的间距与这些第二波峰的间距由该第一部朝该第二部的方向逐渐变大。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这些波纹朝同方向延伸。
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这些波纹在该第一表面上具有复数个第一波峰,该红外线产生网包含一挡网,该挡网连接该第二部,该挡网与该网体的各该第一波峰的长轴向具有一夹角。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夹角不小于90度。
1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网体呈矩形,该网体的周缘具有四个边缘,其中二个相对的边缘构成该第一部与该第二部。
1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网体的周缘呈圆形,且该周缘区分为二个半部,该第一部与该第二部分别位于该二半部上。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红外线反射板具有一反射结构,该反射结构包含多数个凸部以及位于这些凸部之间的多数个压纹。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红外线产生网包含一网体,该网体具有位于两相对侧的一第一部与一第二部,该第一部较该第二部靠近该出火口,且该红外线产生网具有复数个孔洞接近该第一部。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红外线产生网每单位面积上具有一遮蔽率,该遮蔽率的范围介于43%至64%。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红外线产生网具有位于两相对侧的一第一区域与一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与该第二区域具有不同的遮蔽率。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区域接近该出火口并具有较小的遮蔽率,该第二区域远离该出火口且具有较大的遮蔽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015296.9A CN110873331B (zh) | 2018-08-31 | 2018-08-31 | 燃烧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015296.9A CN110873331B (zh) | 2018-08-31 | 2018-08-31 | 燃烧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873331A CN110873331A (zh) | 2020-03-10 |
CN110873331B true CN110873331B (zh) | 2021-07-06 |
Family
ID=69715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015296.9A Active CN110873331B (zh) | 2018-08-31 | 2018-08-31 | 燃烧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873331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154623A (ja) * | 1988-12-03 | 1990-06-14 | Kazuyoshi Konno | 遠赤外線放射固形体 |
CN2412345Y (zh) * | 2000-02-24 | 2000-12-27 | 王敉 | 一种辐射发热板 |
CN2753447Y (zh) * | 2004-07-09 | 2006-01-25 | 林槐泰 | 一种瓦斯燃烧触媒 |
CN201551189U (zh) * | 2009-09-18 | 2010-08-18 | 关中股份有限公司 | 高热效的户外电烤炉 |
CN202350043U (zh) * | 2011-12-12 | 2012-07-25 | 樱花卫厨(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 组合式金属发热体红外炉盘 |
CN203963934U (zh) * | 2014-07-17 | 2014-11-26 | 傅国红 | 一种易于点火的取暖器 |
CN204380436U (zh) * | 2014-11-25 | 2015-06-10 | 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烘烤热量输送过滤装置 |
TWM563762U (zh) * | 2017-12-27 | 2018-07-21 |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 窯烤爐 |
-
2018
- 2018-08-31 CN CN201811015296.9A patent/CN11087333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154623A (ja) * | 1988-12-03 | 1990-06-14 | Kazuyoshi Konno | 遠赤外線放射固形体 |
CN2412345Y (zh) * | 2000-02-24 | 2000-12-27 | 王敉 | 一种辐射发热板 |
CN2753447Y (zh) * | 2004-07-09 | 2006-01-25 | 林槐泰 | 一种瓦斯燃烧触媒 |
CN201551189U (zh) * | 2009-09-18 | 2010-08-18 | 关中股份有限公司 | 高热效的户外电烤炉 |
CN202350043U (zh) * | 2011-12-12 | 2012-07-25 | 樱花卫厨(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 组合式金属发热体红外炉盘 |
CN203963934U (zh) * | 2014-07-17 | 2014-11-26 | 傅国红 | 一种易于点火的取暖器 |
CN204380436U (zh) * | 2014-11-25 | 2015-06-10 | 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烘烤热量输送过滤装置 |
TWM563762U (zh) * | 2017-12-27 | 2018-07-21 |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 窯烤爐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873331A (zh) | 2020-03-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592584U (zh) | 烹饪器具的腔体围板和烹饪器具 | |
CN110873332B (zh) | 红外线产生网 | |
US6461149B1 (en) | Gas burner with controlled thermal expansion | |
CN110873331B (zh) | 燃烧装置 | |
WO2006006245A1 (ja) | 電気コンロ | |
TWI678155B (zh) | 燃燒裝置 | |
JP2002340345A (ja) | 電気コンロ | |
TWI685631B (zh) | 紅外線產生網 | |
TWM571665U (zh) | Combustion device | |
EP3617593B1 (en) | Combustion device and infrared reflective plate | |
US10794592B2 (en) | Infrared ray generation mesh | |
US11022303B2 (en) | Combustion device | |
CN110873330B (zh) | 燃烧装置 | |
CN110873339B (zh) | 燃烧装置及红外线反射板 | |
US2700970A (en) | Reflector construction for radiating type heaters | |
KR101344805B1 (ko) | 분기형 듀얼 연도를 가지는 원적외선 히터 | |
TW202019283A (zh) | 燃燒裝置 | |
US11015803B2 (en) | Combustion device | |
TW202005587A (zh) | 燃燒裝置 | |
US20200141572A1 (en) | Combustion device and infrared reflective plate | |
TW202010413A (zh) | 燃燒裝置 | |
US9993110B2 (en) | Heating appliance | |
US11184958B2 (en) | Microwave oven grilling apparatus with high efficiency honeycomb pattern screen | |
JP5668084B2 (ja) | 電気コンロ | |
JPWO2019087419A1 (ja) | 加熱調理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