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69563A - 自上而下的建筑系统 - Google Patents
自上而下的建筑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869563A CN110869563A CN201880043236.XA CN201880043236A CN110869563A CN 110869563 A CN110869563 A CN 110869563A CN 201880043236 A CN201880043236 A CN 201880043236A CN 110869563 A CN110869563 A CN 11086956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le
- hollow
- nest
- mandrel
- grou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7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9969 flow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73 anch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2—Piles
- E02D5/48—Piles varying in construction along their length, i.e. along the body between head and shoe, e.g. made of different materials along their length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3/00—Accessories for placing or removing piles or bulkheads, e.g. noise attenuating chambe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3/00—Accessories for placing or removing piles or bulkheads, e.g. noise attenuating chambers
- E02D13/04—Guide devices; Guide fram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5/00—Handling building or like materials f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or foundations
- E02D15/08—Sinking workpieces into water or soil inasmuch a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2—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 E02D29/0258—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02D29/0266—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made up of preformed elemen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2—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 E02D29/0258—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02D29/0283—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mixed typ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45—Underground structures, e.g. tunnels or galleries, built in the open air or by methods involving disturbance of the ground surface all along the location line; Methods of making them
- E02D29/05—Underground structures, e.g. tunnels or galleries, built in the open air or by methods involving disturbance of the ground surface all along the location line; Methods of making them at least part of the cross-section being constructed in an open excavation or from the ground surface, e.g. assembled in a trench
- E02D29/055—Underground structures, e.g. tunnels or galleries, built in the open air or by methods involving disturbance of the ground surface all along the location line; Methods of making them at least part of the cross-section being constructed in an open excavation or from the ground surface, e.g. assembled in a trench further excavation of the cross-section proceeding underneath an already installed part of the structure, e.g. the roof of a tunnel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02—Sheet piles or sheet pile bulkheads
- E02D5/03—Prefabricated parts, e.g. composite sheet pil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2—Piles
- E02D5/34—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 E02D5/38—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making by use of mould-pipes or other mould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66—Mould-pipes or other moulds
- E02D5/665—Mould-pipes or other moulds for making pil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placing sheet pile bulkheads, piles, mouldpipes, or other moulds
- E02D7/02—Placing by driving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placing sheet pile bulkheads, piles, mouldpipes, or other moulds
- E02D7/28—Placing of hollow pipes or mould pipes by means arranged inside the piles or pip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250/00—Production methods
- E02D2250/0007—Production methods using a mold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250/00—Production methods
- E02D2250/0023—Cast, i.e. in situ or in a mold or other formwork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300/00—Materials
- E02D2300/0004—Synthetics
- E02D2300/0006—Plastic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300/00—Materials
- E02D2300/0004—Synthetics
- E02D2300/0018—Cement used as binder
- E02D2300/002—Concret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300/00—Materials
- E02D2300/0026—Metals
- E02D2300/0029—Steel; Iron
- E02D2300/0032—Steel; Iron in sheet form, i.e. bent or deformed plate-material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300/00—Materials
- E02D2300/0045—Composit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2—Piles
- E02D5/34—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Bulkheads Adapted To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REA)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空心桩的嵌套件。该空心桩的一壁面开设有一开口,该嵌套件设在开口处,在使用该嵌套件时,该嵌套件的一表面基本上与该空心桩的横截面区域的内部轮廓相匹配。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桩系统,该桩系统在一个或多个对应的空心桩中采用一个或多个嵌套件。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将桩系统安装到地下的安装系统,此外,还公开了一种使用该桩系统和该安装系统建筑该挡土墙的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建筑方法,该方法采用一系列桩,例如板桩,来固定墙。
背景技术
地下室、停车场、地窖等场所,通常是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所建筑。工地首先被挖掘,然后打入地面,并在工地周边支撑连锁板,形成一个连续性的屏障或挡土墙。由此,该形成的连续性的屏障或挡土墙,可使永久性工程在挖掘空间内进行建筑。在实践建筑中,需要将多个细长的、垂直定向的、可选的互锁面板打入到,足以直立姿态支撑面板的地面深度,尽管在该互锁面板的上端,通常需要一些支撑、锚定或回接。
这些面板可采用挤压结构板的形式,该挤压结构板包括凸形和凹形对应的边缘,从而使类似的挤压结构板,通过他们相邻的侧边缘锁定在一起,以形成连续性的屏障或挡土墙。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提及的任何现有技术,该现有技术的引用,并非构成该现有技术在澳大利亚或任何其他国家属于本领域公知常识的承。
发明内容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空心桩的嵌套件。该嵌套件设在开口处,该开口设于空心桩的侧壁中,该嵌套件包括表面,在使用中,该表面基本上与该空心桩的横截面区域的内部轮廓匹配。例如,该开口设于空心桩的侧壁中,该嵌套件可插入该空心桩中(例如,通过侧壁开口或从空心桩的横截面区域的开口端滑动穿过),以保持并保持在该开口附近(例如,该表面位于一个使用位置,该使用位置位于侧壁的开口处或刚好在侧壁的开口的上方)。
如下文所述,该嵌套件可使嵌套件用于自上向下的建筑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当陈述表面“基本上符合桩的横截面区域的内部轮廓”时,并不意味着该表面邻接或接触桩的内表面设置。在此,嵌套件的表面可与桩的内表面间隔开,但与该内表面足够靠近而设置,从而从嵌套件的上方倒入桩中的粘连剂(例如混凝土)不可穿过空心桩的下部。
在一实施例中,嵌套件可包括凸缘。嵌套件表面表面从凸缘大致沿垂直凸缘的方向延伸,并且,凸缘抵靠于空心桩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在使用时,凸缘保持固定于内表面或外表面。因此,凸缘可支撑桩中的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凸缘铆接到邻近开口的桩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例如,凸缘保持固定于空心桩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以使凸缘承受表面上的粘连剂的重量。除了凸缘之外,还采用其他方式将表面保持在桩的侧壁开口处。例如,嵌套件可被保持,例如通过一个或多个紧固件、粘合剂等进行保持。
在一实施例中,嵌套件还包括至少一个侧壁,该嵌套件的至少一侧壁从该表面沿与凸缘相反的方向延伸。在使用中,该嵌套件的至少一侧壁位于该空心桩的内表面的附近区域。该至少一个侧壁可增加嵌套件的结构刚度,以使当粘连剂从嵌套件的上方倒入桩中时,嵌套件可更好地支撑撞击并压在表面上的粘连剂。
在一实施例中,嵌套件支撑一条或多条杆状件,在使用时,加强筋垂直穿过空心桩。例如,表面包括一个或多个孔,孔贯穿所述表面,每一孔的尺寸与与其对应的加强筋相匹配,以支撑设于表面的若干杆状件,并保持相邻的杆状件之间的间距(即,当粘连剂流入桩中时)。在桩具有多个嵌套件的情况下,该嵌套件可一起运作以支撑杆状件,并沿着桩的长度保持相邻杆状件之间的间隔。
本申请公开的嵌套件可与采用板桩形式的空心桩一起使用。所述空心桩包括板桩,且板桩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矩形盒体时,嵌套件相应地被构造为嵌套在箱形盒体中(即,该嵌套件呈紧密地朝向盒截面内表面的形状)。将嵌套件呈棱镜形,可为嵌套件提供高度上的结构完整性,该棱镜形状的嵌套件也易于大规模地生产。在一些实施例中,板桩和对应的嵌套件可包括大致呈方形的横截面。
在一实施例中,阻挡或限制粘连剂流过空心桩的嵌套件的表面,在使用时,表面为嵌套件的上表面,嵌套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和后侧壁,上表面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边缘和后边缘,在使用时,每个侧壁均从与其对应的侧边缘向下延伸,后侧壁从后边缘向下延伸。每一个侧壁和每一个后壁都可紧密地朝向或邻接空心桩的盒截面对应的表面,以更好地支撑盒截面内的嵌套件。
在一实施例中,嵌套件的至少两个侧面或“面”形成有开口。具有开口的第一侧面和具有开口的第二侧面相邻设置。在使用时,具有开口的第一侧面被配置为在侧壁开口处向板桩外部开口,具有开口的的第二侧面被配置为在板桩中向下开口。第一开口面可使粘连剂流入空心桩,而第二开口面可使粘连剂向下流入空心桩。粘连剂可能流入空心桩,例如,当在建筑工地浇注相邻的楼板时,楼板可“保持”在挡土墙上。
在嵌套件的一实施例中,在使用中,嵌套件由凸缘支撑在板桩侧壁的开口处,该凸缘围绕在第二开口的周边。该凸缘从对应的上表面和对应的侧壁大致正交延伸出来。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桩系统。桩系统包括空心桩,该空心桩具有至少一开设于桩的侧壁的开口。桩系统还包括如上文所定义的嵌套件。嵌套件可经由开口或通过空心横截面插入桩中,并且保持在空心桩的至少一个开口的附近。
桩系统可使每一个该空心桩用于自上到下的建筑方法,如下文所述。例如,桩系统可用于建筑挡土墙,该挡土墙位于建筑工地的周边,例如建筑地下室、停车场、地窖等的工地。因此,桩系统可包括多个空心桩和相关的嵌套件,该空心桩和嵌套件可预先组装(例如,在被带到现场之前)。
在一实施例中,空心桩可具有多个开口,这些开口设于桩的侧壁中并沿着桩的侧壁间隔设置的开口。在使用桩时,每个开口与与其相邻的楼层(例如,例如地下建筑的相邻楼板)对应设置,每个开口处均设有嵌套件。
在一实施例中,当空心桩包括板桩,且板桩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矩形盒体时,嵌套件相应地被构造为嵌套在箱形盒体中(例如,该嵌套件包括如上所述的特征)。
在一实施例中,该桩系统包括多个空心桩。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空心桩沿空心桩的长度方向的彼此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当空心桩连接在一起时,形成自支撑壁。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空心桩均包括至少一公离合器和与至少一公离合器对应设置的至少一母离合器,公离合器从所述空心桩的一侧壁沿着侧壁的长度方向纵向延伸,母离合器形成在空心桩的一侧壁上并沿着侧壁的长度纵向延伸,相邻桩的公离合器和母离合器对齐设置,在使用空心桩时,通过公离合器和母离合器将空心桩连接在一起,空心桩的连接面沿着侧壁形成基本平滑的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公离合器从侧壁的中间位置沿侧壁突出设置,或沿侧壁的远端设置,母离合器分别位于侧壁内并沿侧壁设置,或沿侧壁的远端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母离合器内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槽口,在使用时,密封珠插入所述槽口中。
在一实施例中,当空心桩连在一起形成墙时,桩系统为从每个空心桩开口的上端将粘连剂倒入连接的所述空心桩中。
在一实施例中,在向每个空心桩的开口的上端倒入粘结剂之前,桩系统中收容有垂直贯穿每一空心桩的加强件。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该桩系统可进一步包括多个主桩。每个主桩可采用圆柱形(例如管状)桩的形式。在使用中,每个空心桩具有沿空心桩的任一侧布置的主桩。因此,例如,挡土墙可具有交替的空心桩(例如,板桩)和主桩。
在本可选实施例中,每一个空心桩和主桩都沿着各自侧面的长度方向对应的边彼此连接。例如,当空心桩和特大桩连接在一起时,连接在一起的空心桩和特大桩可形成基本上自支撑的壁。板桩和桩可如专利号为WO2017/063021的专利中所述的板桩和桩,其相关内容通过引用与本申请内容结合。
在本可选实施例中,当空心桩和主桩已连接在一起以形成挡土墙时,桩系统可在每一个空心桩和主桩中的开口的上端将粘连剂(例如混凝土)倒入桩中。因此,当形成例如挡土墙时,该桩系统也可用作粘连剂的模板。
在本可选实施例中,在将粘连剂倒入每个空心桩和桩的开口上端之前,钢筋(例如一条或多条加强筋)可垂直布置在每个空心桩和桩中。加强筋可纵向延伸穿过每个桩。加强筋桩可预先继续组装(例如,在加强筋桩运到建筑工地之前)。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将上述桩系统安装到地下的安装系统。安装系统包括第一芯轴,第一芯轴具有细长管状内部轮廓,细长管状内部轮廓与空心桩的外部轮廓匹配。第一芯轴(例如,由厚的钢和或钢化的钢形成),可由打桩机打入地下,而不是空心桩被打入地下。
在一实施例中,安装系统可进一步包括第二芯轴。第二芯轴也可被打入地下,而不是另一个空心桩被打入地下。
第二芯轴具有细长通道,该通道具有相对的细长侧壁,这些相对的细长侧壁通过后壁彼此连接。每个相对的细长侧壁与相邻的第一芯轴的侧壁或相邻的和另一个第二芯轴的后壁或另一个第二芯轴的侧壁连接。芯轴之间的连接为,在使用中,当该第一芯轴打入地下时,该第一芯轴在打入地下的同时可引导该第二芯轴。因此,第一芯轴和第二芯轴可同时工作。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芯轴的每个侧壁可包括母离合器,在使用中,该母离合器接合对应的公离合器,该公离合器从以下之一中突出:
相邻的第一芯轴的相对侧壁;
相邻的第二芯轴的相对侧壁;
相邻的第二芯轴的相同侧壁。
本实施例防止通道状第二芯轴在被打桩机驱动时扭曲或变形。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芯轴和第二芯轴都包括凸缘,凸缘基本垂直地远离芯轴的侧壁突出,凸缘可方便地通过打桩机夹紧芯轴。凸缘也可用作脊柱,以防止打桩过程中使用的芯轴偏斜和弯曲。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系统可重复地使用。典型地,安装系统的所有部件可由坚固、坚韧的材料制成(例如,处理过的金属,如钢化或强化钢等)。
在此还公开了一种驱动系统。驱动系统可用于如上所述的将桩系统打入地下的步骤。驱动系统包括芯轴,该芯轴为定位空心桩的在使用中开口的上端。芯轴可从例如起重机的高度或建筑工地上的其他类似车辆的高度进行操作,因此,芯轴可充当打桩机。
芯轴包括头部,该头部作用于空心桩的上端,从而空心桩的下端在使用中被打入地面。头部的尺寸可设计成在打桩过程中有效地封闭敞开的上端的大小。
在一实施例中,空心桩可为一种包括空心区域的空心桩,该空心区域包括从空心区域的相对侧伸出的两组凸缘。当空心桩为该种空心桩时,芯轴包括两个间隔开的细长销组件,每个销组件从芯轴的头部延伸到,定位并延伸在销组件各自的凸缘中的一组凸缘之间。因此,芯轴可在打桩过程中更好地与空心桩接合。打桩完成后,芯轴可从空心桩中抽出。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销组件可在使用中延伸超过空心桩的下端。每个销组件还可包括尖端,以便于销组件插入地面。
在一实施例中,空心桩可为具有盒截面式空心区域的空心桩。盒区域可具有对应的侧壁。一组凸缘中的一个凸缘在第一方向上延伸,该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凸缘作为盒截面侧壁的延续。另一组凸缘可在第二相反方向上延伸,该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凸缘作为盒截面侧壁的延续。因此,空心桩可采取板桩的形式,并且可如专利号为WO 2017/063021的专利中所述的空心桩,该专利的相关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芯轴的形状与引用的空心桩匹配,以适合引用的空心桩。
在一实施例中,驱动系统可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附件,该附件用于设在空心桩使用中的开口的下端。附件压紧配合到桩的下端,以便在打桩过程中附件保持到开口的下端上。在打桩后,附件可能会保留在原位。在空心桩下端打入地面的过程中,附件防止地面物质进入空心桩。例如,附件可突出到尖端,以便于附件插入地面。
在一实施例中,当嵌套件位于空心桩侧壁开口处时,驱动系统可进一步包括用于每个嵌套件的至少一个可拆卸盖子。盖子可在侧壁开口处可释放地保持到嵌套件上(即盖子在随后的建筑阶段被移除,即以允许粘连剂流入桩中)。在桩打入地面的过程中,盖子可防止地面物质进入空心桩。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建筑挡土墙的方法。
在一实施例中,该建筑挡土墙的方法包括如上所述将第一芯轴打入地面,然后从第一芯轴内部移除地面的步骤。
在一实施例中,该建筑挡土墙的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将如上所述的第二芯轴打入地下,以使第二芯轴的侧壁与第一芯轴连接,从而使第二芯轴被引导。然后可从第二芯轴的内部移除芯轴。
在一实施例中,该建筑挡土墙的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将另一个第二芯轴打入地下,以使另一个第二芯轴的侧壁可与已在地下的第二芯轴连接,从而使另一个第二芯轴被引导。然后可从另一个第二芯轴的内部移除芯轴。
在一实施例中,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将如上定义的空心桩设在第一芯轴内。
在一实施例中,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从地面移除第一芯轴。然后如上所述的空心桩可位于第二芯轴内,以使空心桩可连接位于第一芯轴内的相邻空心桩。然后可移除第二芯轴内的地面。
在一实施例中,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将如上定义的空心桩设在另一个第二芯轴内,以使空心桩可连接位于第二芯轴内的相邻空心桩。然后可从另一个第二芯轴的内部移除芯轴。
在一实施例中,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设置一条或多条可延长的加强筋,加强筋通过垂直延伸长度穿过每个空心桩。例如,每条可延长的加强筋垂直延伸穿过一个或多个嵌套件,嵌套件设在每个空心桩中。
在一实施例中,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将该粘连剂从在使用中的开口的上端倒入该空心桩中,该粘连剂在该空心桩内向下流动,直至该粘连剂到达对应的表面,该对应的表面为位于对应侧壁开口处的最上面的嵌套件的表面,该最上面的嵌套件,是在使用中的嵌套件。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将桩系统打入地下。桩系统可包括空心桩,该空心桩在空心桩的侧壁上限定有至少一个开口。该桩可为如上文所述的桩。至少一个侧壁开口具有可保持固定的嵌套件。嵌套件可如上文所述,并且嵌套件可插入开口中。
实现该建筑方法的一种模式是自上向下的建筑方法,如在下文中进一步具体描述。该建筑方法还可使在地下和地上同时进行建筑。
在一实施例中,可将多个空心桩打入地下以形成挡土墙。多个空心桩可相互连接以形成挡土墙。
例如,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每个空心桩可通过中间的、可选的空心主桩与相邻的空心桩互连。每个主桩可打入地下,以形成挡土墙的一部分。空心桩和特大桩可沿着挡土墙的线依次打入地下。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每个空心桩和每个主桩可沿着其各自相邻的纵向侧边相互连接。互连的方式可是互补的公离合器和母离合器,例如申请号WO2017/063021专利中阐述的公离合器和母离合器,该公离合器和母离合器相关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本申请中。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每个空心桩和每个主桩可具有一条或多条细长的钢筋,该细长的钢筋在桩中垂直延伸,细长的钢筋的长度到桩的长度相同。细长的钢筋可预先组装在每个桩中(例如,在桩被运到现场之前)。
在一实施例中,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将粘连剂从每个空心桩使用中的开口上端浇注到每个空心桩中。粘连剂可在桩内向下流动,直至粘连剂到达位于对应侧壁开口处的使用中的最上面的嵌套件的表面。
在主桩的一实施例中,粘连剂可向下流到主桩的底部。主桩可支撑挡土墙的其余部分,从而可实现建筑工地的自上而下建筑方式。
在建筑方法的一实施例中,挡土墙可沿着建筑工地的周边进行建筑(即围绕工地)。
在实施自上而下建筑方法的一种模式中,粘连剂板可形成在建筑工地周边(即由挡土墙限定)内的地面上。可选地,此时,一条或多条板支撑柱可首先形成在建筑工地内分散间隔开的地下。这些板支撑柱可延伸到建筑工地的整个深度。
在该建筑方法的上述模式中,粘连剂板下的地面挖掘到与嵌套件的(第一)线对齐的深度,嵌套件设在工地周边的挡土墙的空心桩,嵌套件的线位于对应的下一个楼板的深度。
在该建筑方法的上述模式中,下一个楼板的粘连剂可在建筑工地周边的挖掘地面上浇注。该下一个楼板可可选地使用一条或多条板支撑柱(例如,用于连接和支撑)。
在该建筑方法的上述模式中,在将下一块板浇注到挖掘的地面之前,可移除嵌套件每一线处的每个桩侧壁开口处的盖子。因此,当形成(即浇注)下一个楼板时,粘连剂也可通过桩的侧壁和嵌套件开口流入各自的空心桩,从而填充桩,或填充到下一个下部嵌套件的表面,或填充到空心桩的底部(即,取决于每个桩有多的长度,每个桩有多少嵌套件,以及正形成多少地下楼层)。
在该建筑方法的上述模式中,下一个楼板下的地面现可通过向下挖掘到与嵌套件的附加下线对齐的深度,该嵌套件设在工地周边的挡土墙的空心桩上,该嵌套件的附加下线位于对应的下一个楼板的深度。
在该建筑方法的上述模式下,现可在挖掘的另一层地面上形成另一个楼板。然后,可执行如上述方法的进一步的步骤。
在建筑方法的上述模式下,并根据需要,可挖掘另一个楼板下的地面,并在所述挖掘另一个楼板下的地面上浇注另一个楼板,重复如上述方法的步骤,直至在与挡土墙底部对应的最低层形成最终的基础楼板,从而完成自上向下的建筑方法的实现模式。
附图说明
现参照附图仅以示例的方式描述相关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限位件式的第一嵌套件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包括已插入可选的加强筋限位件的轴测图。
图3示出了图1的限位件的轴测图,该限位件保持在板桩式的空心桩的侧壁的开口中。
图4a、4b和4c分别示出了板桩的轴测图,其中,图4a示出了粘连剂浇注前的板桩;图4b示出了粘连剂浇注到板桩顶部后的板桩,以及图4c示出了粘连剂通过穿过限位件的开口注入桩系统后的板桩。
图5示出了与图3和图4的板桩一起使用的空心主桩的轴测图,其中,该空心主桩作为桩系统的一部分。
图6示出了当图4的两个板桩在拐角处连接时,图5的主桩的平面图,其中,每个板桩都填充有粘连剂。
图7示出了桩系统的轴测图,其中,该桩系统包括多个交替的板桩和主桩,限位件保持在每个板桩侧壁的开口中。
图8a和8b分别示出了如图6和图7所示的桩系统的轴测图投影(图8a)和侧视图(图8b),其中,楼板形成在每一个限位件的水平线的水平面上,并且示出了地下室水平楼板和地面水平楼板(图8a)。
图9a、9b和9c分别示出了打桩系统部件的轴测图,其中:图9a示出了打桩芯轴,该打桩芯轴包括头部和两个销,该两个销突出穿过板桩的凸缘;图9b示出了准备安装的板桩,在限位件上具有可拆卸的盖子;以及图9c示出了通过在板桩的盒区域的下开口端安装楔形附件以准备安装的板桩。
图10a至10e分别示出了一种从上到下建筑地下建筑的顺序或阶段的模式的侧视示意横截面图。
图11示出了第二嵌套件实施例的轴测图,也示出了限位件的形式。
图12显示了矩形盒体板桩式的可选空心桩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13以轴测图的形式示出了图12的矩形盒体板的细长形式,并示出了图11的限位件的开口。
图14以轴测图的形式示出了图13的一系列或一序列细矩形盒体板桩,其中,一系列细矩形盒体板桩连接在一起形成挡土墙。
图15A、15B和15C以轴测图的形式示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芯轴,三种不同类型的芯轴可用于打入地下,以使图13的细矩形盒体板桩能够插入三种不同类型的芯轴中。
图16以轴测图的形式示示了这三类芯轴中的两类芯轴,其中,该两类芯轴在被打桩机打入地面后被连接在一起。
图17以轴测图的形式示出了一类芯轴,该类芯轴在被打入地下然后进行挖掘,该类芯轴中插入了图13的矩形盒体板桩。
图18示出了许多(四种不同)类型的芯轴的示意性平面图,该类型的芯轴被设为具有矩形周边的挡土墙。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说明中,参考构成详细说明一部分的附图。在详细说明中、在附图中以及在权利要求中定义的说明性实施例不旨在对本申请的专利范围进行限制。在不脱离所述专利主题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使用其他实施例,并且可进行相应改变。容易理解的是,如下文及附图所示,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可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排列、替换、组合、分离和设计,所有上述情况都包含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在此描述的建筑方法可采用所述的“自上而下”的建筑方法。该自上而下”的建筑方法可使用板桩,例如用于挡土墙的板桩,但是对自上到下的建筑方法进行了修改。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在建筑工地例如地下室、停车场、地窖等的周边形成挡土墙结构。并且例如可在挡土墙结构上竖立多层结构。
本申请还描述了限位式的嵌套件,其中,一个或多个嵌套件可用于修改每个板桩,以使板桩适合于将粘连剂如混凝土分阶段地浇注到板桩中。限位件可使地下建筑的楼板作为自上而下建筑方法的一部分,插入每个改进的板桩中。还公开了打桩系统的部件,该部件将每个改进的板桩打入地下以形成挡土墙。在此描述的自上而下的建筑方法可减少时间和建筑成本,并且简化现有的地下建筑技术。
首先参考图1,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嵌套件可为一限位件(100)。限位件(100)在空心桩中使用,该空心桩呈大致矩形板桩(200)的形式,图3优选示出了空心桩。所述板桩(200)的壁面开设有开口(230),所述限位件(100)可固定在或邻近所述开口(230)。在此修改了板桩(200),修改的效果将在下文中解释。虽然限位件(100)在图1中被描述为矩形棱镜,限位件(100)可采取其他多种形式,将在下文中解释。
开口(230)开设在板桩(200)的侧壁(240)中,以开向板桩的细长盒体(201),该细长盒体大致居中地穿过该板桩并提供板桩的主要“脊”结构。在图3和4所示的实施例中,限位件(100)插入对应的侧壁开口中,以固设在开口(230)的附近。例如,嵌套件的在使用时的上表面(102)设定了一在使用时的位置,该位置位于侧壁开口的上部(或位于侧壁开口的上方)。然而,如下文解释的,当限位件(100)采取其他形式时,例如,限位件(100)可经由盒体201的具有开口的上端插入桩中。
限位件(100)可使板桩(200)用于自上而下的建筑方法中。在此,限位件(100)的上表面(102)可阻止混凝土通过盒体(201)向下流,这在自上而下的方法中具有许多好处,这也将在下文中描述。
限位件(100)的上表面(102),在限位件位于开口(230)处时,上表面(102)基本上符合盒体(201)的横截面处的内部轮廓。该基本的一致性并不排除上表面(102)与板桩(200)的内表面(210)间隔开,但表面(102)要求足够靠近表面(210),以便不让浇注到盒体(201)的上端开口的混凝土(150)穿到桩的下部。
如下文中的详细描述,随着自上向下的建筑方法的进行,该“止挡混凝土”的特征可使板桩“系”到楼板上。反过来这又意味着,一旦混凝土(150)在给定水平上固化,可在当前正在建筑的桩的水平面之上和之下继续建筑。从而有利地提高建筑效率,潜在地减少建筑时间和相关成本。
此外,对于小跨度的地板区域,限位件(100)可使每个板桩“锁定”并支撑地板(图8a,410),以使桩的挡土墙基本上支撑楼板。然而,通常,在建筑每个楼板时,提供单独的楼板支撑柱来支撑每个楼板。
在所描述的实施例中,限位件(100)具有易于制造(例如,由板焊接、由韧性塑料模制等)的矩形棱柱结构。限位件(100)包括至少一个侧壁(20),并且在此情况下包括两个侧壁(20),表面(102)包括两个相对的侧边缘(21,22),在使用时,每个侧壁从与其对应的侧边缘(21,22)向下延伸。限位件(100)还包括后壁(25),在使用时,该后壁从表面(102)的后边缘(23)向下延伸。在使用时,每一个侧壁(20)和后壁(25)都可紧密地朝向或邻接板桩(200)的盒体(201)的对应表面,以更好地将限位件(100)支撑在盒体内。侧壁(20)和后壁(25)增加了限位件(100)的结构刚度,以使当粘连剂从板桩的上方浇注到板桩(200)的盒体(201)中时,侧壁和后壁可更好地支撑撞击并压在表面(102)上的混凝土(150)。
限位件(100)包括呈外唇缘(30)式的凸缘,该唇缘(30)围绕在限位件(100)的前表面设置,唇缘(30)连接每一个表面(102)和每一个侧壁(20),并从表面(102)和侧壁(20)大致正交地延伸。唇缘(30)抵靠板桩(200)的外表面,并且将限位件(100)保持在开口(230)处。唇缘(30)有助于支撑限位件(100),以使表面上的混凝土(150)的重量受到阻抗,并且该重力通常由唇缘(30)承受。唇缘(30)可粘在板桩的外表面(例如螺栓连接、螺纹连接、粘接等)。虽然凸缘以外唇缘的形式示出,但凸缘可简单地包括一条或多条翼片等。从而使限位件(100)保持(例如粘接)在开口(230)处。
当桩不是板状,并且桩具有不同的横截面轮廓(例如管状、三角形、正方形、六边形等)时,限位件(100)可对应地被重新塑形,例如塑造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如图11所示的限位件(100’)的的形状。在任何情况下,典型地,限位件被塑造为充分地与桩的横截面相对应,从而不允许灌注到桩中的混凝土穿过桩进入桩的下部。
对于如图11所示的限位件(100’),限位件(100’)被构造为适用于空心桩200’。在图11至图14中,用撇号表示的参考数字对应于本文前面和后面提到的元件。
如图12、图13和图14所示,空心桩(200’)可包括横截面轮廓,在空心桩中,一对母离合器(220a’)分别形成在两个侧壁(240’)中间位置内并沿着对应的侧壁(240’)的设置。
一对公离合器(220b’)从不同的侧壁(240’)的中间位置沿侧壁朝向母离合器突出。应当理解的是,单个侧壁可设有任意数量的公离合器或母离合器,或单个侧壁可可选地同时设有公离合器和母离合器,以使抵抗在使用时负载于离合器上的张力或扭力。板桩(200’)具有设在桩(200’)的侧壁(240’)中的开口(230’),图11所示的限位件(100’)可在该开口处对齐。图11所示的限位件(100’)可滑动穿过空心桩(200’)的空心横截面并保持(例如铆接)在开口(230’)的附近,以使在使用时的限位件(100’)的上表面(102’)设定了一在使用时的位置,该位置位于侧壁开口(230’)的上部(或位于侧壁开口(230’)的上方)。为了便于限位件(100’)保持在开口附近,限位件(100’)包括外围呈唇缘(30’)式的凸缘,该凸缘在使用中从限位件(100’)的前表面垂直向上突出,唇缘(30’)可铆接到空心桩(200’)的内部参上面修改。现参考图2,限位件(100)在其两个相邻的“面”(50,70)处开口(嵌套件(100’)也在两个相邻的面开设开口)。在使用时位于板桩(200)的盒区域(201)中的第二面(50)朝向下方。第一开口面(70)在板桩的侧壁开口(230)处朝向外侧。开口(50,70)可使混凝土(150)流入板桩,然后向下流入盒体(201)。例如,当相邻的楼板(例如图8a和图8b中的楼板410至楼板430)正在建筑工地浇注。因此,楼板就可“固定”在挡土墙上。
限位件(100)可支撑一条或多条可选的加强筋或加强柱(110),该钢筋或加强筋在使用中垂直延伸穿过板桩(200)的盒区域(201)。例如,表面(102)可设有一条或多条贯穿表面的孔(40),每个孔的尺寸与对应的一个钢筋或加强筋(110)匹配。限位件(100)的表面(102)支撑钢筋或加强筋(110),并在混凝土(150)流入板桩时保持相邻钢筋或加强筋之间的间距。在板桩(200)具有沿板桩长度方向间隔开的多个限位件(100)的情况下,这些限位件(100)一起运作并通过盒体(201)均匀地支撑钢筋或加强筋(110),从而沿板桩(200)的长度方向保持相邻钢筋或加强筋之间的间隔。
典型地,装设有相关限位件(100)的多个板桩(200)被预先进行组装(例如,在被带到建筑工地之前)。每个板桩可(图4a)或可不(图3)与延伸穿过盒体(201)的钢筋或加强筋(110)预先进行组装。如下文所述,多个板桩(200)可彼此连接。然而,在建筑实践中,在此描述的桩系统的部署中,板桩(200)与多个主桩(300)一起部署,如图5至图7所示。
每个主桩(300)采取圆柱形(例如管状)桩的形式。在使用时,每个板桩(200)具有沿其任一侧布置和连接的主桩(300),如图6和7所示。因此,挡土墙(W)由交替设置板桩(200)和主桩(300)构成,板桩(200)和主桩(300)于拐角处连接(图6)。
典型地,每个板桩(200)具有多个开口(230),这些开口设在桩(200)的侧壁(240)中并沿着侧壁(240)隔开。例如,对于12米长的侧壁(即可在卡车上运输的桩的长度),三个中间开口(230)可沿桩的长度方向以3米的间隔设置。
在使用桩(200)时,每个开口(230)对应于相邻的楼层。例如,如图8所示,并且开口从底层楼板(400)向下移动,第一开口(230)对应于相邻的第一地下楼板(410),第二开口(230’)对应于相邻的低于第一地下楼板(410)的第二地下楼板(420),并且第三开口(230”)对应于相邻的低于第二地下楼板(420)的第三地下楼板(430)。这些楼板中的每一个楼板都在基层楼板(450)的上方间隔开。基层楼板(450)也可被键入前面翻译的时固定在在每个板桩侧壁(240)的各自基部开口中(未示出),但如图8a所示。限位件(100)设在每一个侧壁开口(230,230’,230”等)处。
如图7所示,每一个板桩(200)和每一个主桩(300)都沿着各自的长度方向的侧面彼此连接。例如,当空心桩(200)和空心桩(300)连接在一起时,连接在一起的空心桩可形成基本上自支撑的壁。板桩(200)和主桩(300)可如专利号WO 2017/063021的专利中所述的桩,该专利的相关内容以参考文献的形式纳入本申请中。
因此,如图3所示,每个板桩(200)具有两组凸缘(220),该凸缘从盒区域(201)的相对侧伸出。一组凸缘包括沿凸缘远端设置的公离合器(220b),另一组凸缘包括沿凸缘远端设置的母离合器(220a)。同样,在主桩(300)包括公离合器(320b)和母离合器(320a)。板桩之间或每个板桩和对应的主桩之间的互连是通过互补的公离合器(220b,320b)和母离合器(220a或320a)纵向滑动在一起的方式实现的。因此,板桩(200)和主桩(300)沿着其各自相邻的纵向侧面相互连接,如图6的拐角或图7(壁截面)所示。
一旦板桩(200)和主桩(300)被连接在一起,并且可选地被加固形成挡土墙,混凝土(150)从每个桩的上端开口被倒入桩中,如图4b、4c和6所示。因此,当形成挡土墙时,桩系统也可作为混凝土的模架。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3和14所示,每个空心板桩(200’)可位于另一个空心板桩(200’)附近,而不需要使用主桩。因此,相邻的空心板桩(200’)通过沿着互补的公离合器(220b’)和母离合器(220a’)纵向滑动在一起的方式连接。在该实施例中,并非每个板桩(200’)都需要具有用于对应嵌套件(100’)的开口(230’)。例如,每个第二桩或第三桩(200’)可具有预先切割的开口(230’),或在一些实施例中,彼此相距预定距离(例如1米)的桩可通过切割形成开口。已经注意到,这种间距提供了从地板到桩的足够承重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板桩和限位件可由塑料或复合材料制成。在其他实施例中,板桩和限位件可由钢制成。
为了将板桩(200)打入地面,采用打桩安装系统。
如图9a所示,打桩安装系统包括芯轴(500)。芯轴(500)包括头部(550),头部(550)撞击板桩(200)的上端,以使在使用中板桩的下端被打入地面。头部(550)的尺寸设计成有效地延伸到整个上端的区域,从而在打桩过程中头部在该上端封闭板桩。芯轴(500)在建筑工地上从例如起重机或其他类似车辆的高度进行操作,以充当打桩机。
芯轴(500)还包括两个间隔开的细长销组件(510),每个销组件从芯轴头部(550)延伸,以定位并延伸在销组件各自对应的一组板桩凸缘(220)之间。因此,芯轴(500)在打桩过程中更好地与板桩(200)接合。打桩后,销组件(510)可从板桩(200)中滑动地退出。如图所示,每个销组件510在使用中延伸超过板桩200的下端。每个销组件(510)还包括尖端(520),以便于将销组件插入地面。
驱动安装系统还包括楔块(530)式的附件,附件用于设在板桩(200)的使用中下端开口,如图9c所示。楔块(530)可压紧匹配到桩(200)的下端,以便在打桩过程中固定该下端。打桩后楔块(530)保持在原位。在打桩期间楔块(530)防止地面物质(泥土)进入板桩(200)。楔块(530)突出到尖端(531),以便于将楔块插入地面。
当限位件(100)位于板桩(200)侧壁的开口(230)中时,驱动安装系统还包括用于每个限位件(100)的可拆卸的盖板(560)。盖板(560)在侧壁开口(230)处可释放地固定到限位件(100)(即盖板在随后的建筑阶段被移除,即以允许粘连剂流入桩中)。在桩板打入地面的过程中,盖板(560)防止地面物质(泥土)进入空心桩。
在打桩安装系统的替代实施例中,可使用盒体芯轴来代替单独的板桩。该替代的安装系统包括如图15A所示的第一盒截面芯轴(600)。第一盒截面芯轴(600)具有细长的管状内部轮廓,该管状内部轮廓的尺寸对应于空心桩(200)的外部轮廓。第一芯轴(600)被打入地下(例如通过合适的打桩安装机)。然后,可通过钻孔、螺旋钻、螺钉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其他适合的方法移除第一芯轴内夹带的土壤(例如泥土),一旦第一芯轴内夹带的土壤被清空,板桩(200)然后可位于空心的第一芯轴(600)内。
如图15B和图15C所示,第二芯轴(610)可被驱动到邻近第一芯轴(600)的地下,如图16所示。从第一芯轴(600)钻地之前或之后,第二芯轴(610)在第一芯轴(600)内被驱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钻孔之前驱动第一芯轴(600)和多个第二芯轴(610),然后在钻孔之后钻出每个芯轴对整个方案可能是有利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能只需要使用两个第二芯轴(610),即重复使用该两个第二芯轴(610)以创建整个挡土墙。
第二芯轴通常可采取具有相对设置的细长侧壁(640)的细长通道的形式,该些侧壁(640)通过后壁(630)彼此连接。每个侧壁(640)具有靠近侧壁(64)远端的母离合器(622),母离合器(622)接合相邻芯轴对应的公离合器(620)。芯轴各自对应的公离合器(620)可从以下三个中任一个中突出:相邻第一芯轴(600)的相对侧壁(640A或640B)、相邻第二芯轴(610A)的相对侧壁(640)或相邻第二芯轴(610C)的相同侧壁。从图18中可看出,第二芯轴可具有多种不同的构造(例如610A至610D),以使芯轴系统可根据需要进行转弯或形成其他角度和形状。例如,图15C示出了芯轴,其中,第二芯轴(610B)的后壁(630)的中间位置处具有一对母离合器(624)。图18示出了芯轴(610D),该芯轴用通道离合器(611)代替一个母离合器。通道离合器的形状和尺寸(即,通道离合器足够宽)设为可横向容纳芯轴(610C)的相邻母离合器。
无论离合器具体的构造如何,芯轴之间的公离合器和母离合器的连接可引导和驱动随后的“第二”芯轴(在第一芯轴或第二芯轴之后的芯轴)进入地面。
包括盒截面芯轴的打桩安装系统的优点为,板桩的离合器不会受到灰尘的污染,也不会在打桩过程中受到剪切力和其他破坏性的冲击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至18所示,第一(600)和第二(610)芯轴可设置有凸缘(650),该凸缘基本垂直地远离对应的侧壁突出,以便于通过打桩机夹紧芯轴。
图16和18各自描绘了芯轴阵列,芯轴阵列可产生不同构型的挡土墙,例如图14所示的直墙,或图18所示的具有矩形周边的墙。
在每种情况下,第一芯轴(600)被打入地下,第二芯轴(610)邻近第一芯轴(600)被驱动。第一芯轴(600)和第二芯轴(610)对齐以沿第一芯轴和第二芯轴的离合器连接,且第二芯轴(610)因此在驱动期间沿第一芯轴(600)被引导以正确地对齐。此外,附加的第二芯轴(610)随后可沿第一芯轴(600)、第二芯轴(610)等被驱动到地下。根据需要安装芯轴。然后移除第一芯轴(600)和第二芯轴(61)内部的泥土(例如通过钻孔等)。然后板桩(200’)可位于空心的第一芯轴(600)内。一旦第一芯轴(600)从地面移除,然后第二板桩(200’)可通过沿着离合器滑动,从而位于邻近板桩(200’)的空心第二芯轴(610)内(即如图14所示)。然后,将第二芯轴(610)从地面移除,并且重复该建筑过程,直至建筑成挡土墙。如本申请所述,板桩(200’)可具有一系列分散间隔布置的钢筋或加强筋,这些钢筋或加强筋在板桩中垂直延伸。此后,可开始将混凝土灌注板桩,并可进行工地自上向下的建筑。
图10示出了如图7或8中示出的挡土墙的建筑方法的实施例。如图10a所示,该建筑方法首先包括将预先备好的主桩(300)和板桩(200)打入地下,以在建筑工地形成挡土墙周界。板桩(200)和主桩(300)被打入地下,以沿着挡土墙的线依次相互连接,直至建成挡土墙。
此外,该建筑方法还包括在每个桩(200,300)的使用中的开口上端将混凝土(150)浇注到每个桩(200,300)中。如文所述的每个桩都可被加强。混凝土在每个板桩内向下流动,直至到达位于对应侧壁开口(230)处的最上面的限位件(100)的表面(102),如图4b所示。在主桩(300)中,且在板桩凸缘(220)之间,混凝土可向下流到桩底。填充的主桩(300)和填充的凸缘(220)因此支撑挡土墙的剩余部位,因此现可开始工地自上向下的建筑。
同样如图10a所示,该建筑方法还包括在地下深处(即挡土墙之外)形成多个平板支撑柱(290),并平板支撑柱在建筑工地周边内分散间隔开。
如图10b所示,该建筑方法接着还包括在地面挖掘和在平板支撑柱(290)上形成底层楼板(400)。
下面将参考图10c至10e,进一步描述将要实施的自上到下的建筑方法。应该注意的是,这种方法还可允许地下和地上建筑同时进行。
如图10c所示,进一步该建筑方法包括在板(400)下挖掘地面,挖至与在板桩(200)中的开口(230’)处的嵌套件的第二线(100)对齐的深度,即在对应于楼板(420)的深度,如图8b和图10c所示。然后将外露的盖板(560)移除,然后建筑楼板的模板和加强筋。然后用混凝土浇注楼板(420),楼板连接在板支撑柱(290)上,以便平板支撑柱(290)支撑楼板。混凝土经由开口(230)处的每个开口限位件(100)流入板桩,然后流入对应板桩(200)的盒区域(201),从而将混凝土填充到位于楼板(430)高度的下一个下部嵌套件。
如图10d所示,该建筑方法接下来包括将板(420)下面的地面挖掘到与,在板桩(200)中最下面开口处的限位件(100)的底线对齐的深度,即与基层楼板(450)相对应的深度。移除外露的盖板(560),并建筑基层楼板的模板和加强筋。然后用混凝土浇注楼板(450),楼板连接在板支撑柱(290)上,以便由板支撑柱(290)所支撑。混凝土也通过开口(230)处的每个开口限位件(100)流入板桩,然后流入对应板桩(200)的盒区域(201),以便混凝土向下填充到每个楔块(530)。
如图10e所示,该建筑方法现包括为每个楼板(410和430)建筑模架。该模架可简单地分竖立在已浇注(和充分固化)的楼板(420和450)上。在楼板(410和430)的每一层移除外露的盖板(560)。然后用混凝土浇注每个楼板(410和430),每个楼板连接在板支撑柱(290)上以便由板支撑柱(290)所支撑。混凝土还经由开口(230)处的每个开口限位件(100)流入板桩中,然后流入对应板桩(200)的盒截面(201),以便混凝土向下流,填充至分别位于楼板(420和450)处的每个现在已混凝土化的嵌套件。
在自上向下方法的替代模式中,每个楼板(410,420,430,450)可依次形成,从底层楼板(400)逐层向下移动。因此,每一层都是按顺序挖掘的。
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对上文描述的部件进行调整和修改。
在上述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除非上下文中由于语言表达或特定含义而有其他要求,否则词语“包括”或诸如“包括”或“包括”之类的调整是以包含的含义使用的,即指定所述特征的存在,但不排除在各种实施例中存在或添加进一步的特征。
Claims (41)
1.一种用于空心桩的嵌套件,所述空心桩的一壁面开设有一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套件设在开口处,在使用所述嵌套件时,所述嵌套件的一表面基本上与所述空心桩的横截面区域的内部轮廓相匹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套件设在开口附近,所述开口设于所述空心桩的侧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嵌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从凸缘大致沿垂直凸缘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凸缘抵靠于所述空心桩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在使用时,所述凸缘保持固定于所述内表面或外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嵌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套件还包括至少一侧壁,所述至少一侧壁从所述表面沿背向凸缘的方向延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嵌套件,其特征在于,在使用时,所述至少一侧壁临近于所述空心桩的内表面设置。
6.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嵌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套件支撑一条或多条加强筋,在使用时,所述加强筋垂直穿过所述空心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嵌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包括一个或多个孔,所述孔贯穿所述表面,每一孔的尺寸与与其对应的加强筋相匹配,以支撑设于所述表面的若干杆状件,并保持相邻的杆状件之间的间距。
8.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嵌套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空心桩包括板桩,且所述板桩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矩形盒体时,所述嵌套件相应地被构造为嵌套在所述箱形盒体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嵌套件,其特征在于,在使用时,所述表面为所述嵌套件的上表面,所述嵌套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和后侧壁,所述上表面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边缘和后边缘,在使用时,每个所述侧壁均从与其对应的侧边缘向下延伸,所述后侧壁从所述后边缘向下延伸。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嵌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套件的至少两个侧面形成有开口,具有开口的第一侧面和具有开口的第二侧面相邻设置,其中,在使用时,所述具有开口的第一侧面被配置为在侧壁开口处向所述板桩外部开口,所述具有开口的的第二侧面被配置为在板桩中向下开口。
11.一种桩系统,包括:
空心桩,所述空心桩具有至少一开设于桩的壁面的开口;
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嵌套件,所述嵌套件可保持在所述空心桩的至少一开口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设于所述桩的侧壁中,所述嵌套件经由所述开口或邻近所述开口插入所述桩的侧壁中。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桩具有多个开设于所述桩的侧壁并沿所述侧壁间隔设置的开口,在使用所述桩时,每个开口与与其相邻的楼层对应设置,每个所述开口处均设有所述嵌套件。
14.如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桩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空心桩包括板桩,且所述板桩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矩形盒体时,所述嵌套件相应地被构造为嵌套在所述箱形盒体中。
15.如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桩系统包括多个所述空心桩。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桩沿所述空心桩的长度方向的彼此连接,当所述空心桩连接在一起时,形成自支撑壁。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桩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空心桩均包括至少一公离合器和与所述至少一公离合器对应设置的至少一母离合器,所述公离合器从所述空心桩的一侧壁沿着侧壁的长度方向纵向延伸,所述母离合器形成在所述空心桩的一侧壁上并沿着侧壁的长度纵向延伸,相邻桩的所述公离合器和所述母离合器对齐设置,在使用所述空心桩时,通过所述公离合器和母离合器将所述空心桩连接在一起,所述空心桩的连接面沿着侧壁形成基本平滑的表面。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离合器从所述侧壁的中间位置沿侧壁突出设置,或沿侧壁的远端设置,并且其中母离合器分别位于侧壁内并沿侧壁设置,或沿侧壁的远端设置。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离合器内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槽口,在使用时,密封珠插入所述槽口中。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桩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空心桩连在一起形成壁面时,向每个所述空心桩的开口的上端倒入粘结剂。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桩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向每个所述空心桩的开口的上端倒入粘结剂之前,所述桩系统中收容有垂直贯穿每一空心桩的加强件。
22.一种安装系统,所述安装系统用于将如权利要求11至21中任一项所述桩系统安装到地下,所述安装系统包括第一芯轴,所述第一芯轴具有细长管状内部轮廓,所述第一芯轴的内部轮廓被构造为与所述空心桩的外部轮廓相匹配。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系统还包括第二芯轴,所述第二芯轴包括细长通道,所述细长通道具有相对的细长侧壁,所述相对的细长侧壁通过后壁彼此连接,每个所述相对的细长侧壁与相邻的第一芯轴的侧壁或相邻的另一个第二芯轴的后壁或另一个第二芯轴的侧壁连接,芯轴之间的连接为,在使用中,当所述第一芯轴打入地下时,所述第一芯轴在打入地下的同时可引导所述第二芯轴。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芯轴的每个侧壁包括母离合器,在使用中,所述母离合器接合对应的离合器阳,该离合器阳从以下之一中突出:
相邻的所述第一芯轴的相对侧壁;
相邻的所述第二芯轴的相对侧壁;
相邻的所述第二芯轴的相同侧壁。
25.如权利要求22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第一芯轴和每一个第二芯轴都包括凸缘,凸缘基本垂直地远离芯轴的侧壁突出,凸缘可方便地通过打桩机夹紧芯轴。
26.一种挡土墙的建筑方法,所述建筑方法包括:
将权利要求22至25中任一所述的第一芯轴打入地下;
从第一芯轴的内部移除地面。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方法还包括:
将如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第二芯轴打入地下,所述第二芯轴的侧壁与第一芯轴连接,以使所述第二芯轴被引导;
从所述第二芯轴内部移除地面。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方法还包括:
将另一个所述第二芯轴打入地下,以使所述另一个所述第二芯轴的侧壁与已在地下的所述第二芯轴连接,以使所述另一个所述第二芯轴被引导;
从所述另一个所述第二芯轴的内部移除地面。
29.如权利要求26至28中任一所述的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方法还包括将如权利要求11至21中任一所述的空心桩设在所述第一芯轴内。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方法还包括:
从地面移除所述第一芯轴;
将如权利要求11至21中任一所述的空心桩设在所述第二芯轴内,以使所述空心桩连接位于所述第一芯轴内的相邻的所述空心桩;
从地面移除所述第二芯轴。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方法还包括:
将如权利要求11至21中任一所述的空心桩设在另一个所述第二芯轴内,以使所述空心桩连接位于所述第二芯轴内且相邻的所述空心桩;
从地面移除另一个所述第二芯轴。
32.如权利要求29至31中任一所述的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方法还包括:设置一条或多条可延长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通过垂直延伸长度穿过每个所述空心桩,以使每条所述可延长的加强筋垂直延伸穿过一个或多个所述嵌套件,所述嵌套件设在每个所述空心桩中。
33.如权利要求29至32中任一所述的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粘连剂从在使用中的开口的上端倒入所述空心桩中,所述粘连剂在所述空心桩内向下流动,直至所述粘连剂到达对应的表面,所述对应的表面为,位于对应侧壁开口处的使用中的最上面的嵌套件的表面。
34.如权利要求29至33任一所述的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墙沿着建筑工地的周边进行建筑。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方法包括粘连剂板,所述粘连剂板设在建筑工地周边的地面上,可选地,一条或多条板支撑柱预先形成所述地面。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连剂板下的地面挖掘到与嵌套件的线对齐的深度,所述嵌套件设在工地周边的挡土墙的所述空心桩,所述嵌套件的线位于对应的下一个楼板的深度。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方法包括用于下一个楼板的粘连剂,所述粘连剂浇注在建筑工地周边内的挖掘地面上,所述下一个楼板可用一条或多条板支撑柱。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下一个楼板浇注在所述挖掘地面之前,嵌套件每一线处的每个空心桩侧壁开口处的盖子,当浇注所述下一个楼板时,所述粘连剂可通过每个空心桩的侧壁和嵌套件开口流入对应的空心桩中,从而填充所述空心桩,或填充到对应的下一个下部嵌套件的表面,或填充到空心桩的底部。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下一个楼板下的地面挖掘到另一深度,所述另一深度与所述挡土墙中所述空心桩的所述嵌套件的附加下线对齐,所述嵌套件的附加线位于与另一个楼板对应的深度。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挖掘的另一层地面上浇筑另一个楼板,并执行如权利要求37至39所述的建筑方法的步骤。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建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需要,挖掘另一个楼板下的地面,并在所述挖掘另一个楼板下的地面上浇注另一个楼板,重复与权利要求37至39中所述类似的步骤,直至在与挡土墙底部对应的最低层形成最终的基础楼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AU2017902464 | 2017-06-26 | ||
AU2017902464A AU2017902464A0 (en) | 2017-06-26 | Top-to-bottom construction system | |
PCT/AU2018/050647 WO2019000031A1 (en) | 2017-06-26 | 2018-06-26 | BUILDING SYSTEM FROM TOP TO BOTTOM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869563A true CN110869563A (zh) | 2020-03-06 |
Family
ID=64740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43236.XA Pending CN110869563A (zh) | 2017-06-26 | 2018-06-26 | 自上而下的建筑系统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00149240A1 (zh) |
EP (1) | EP3645795A4 (zh) |
CN (1) | CN110869563A (zh) |
AU (1) | AU2018293555A1 (zh) |
NZ (1) | NZ759839A (zh) |
WO (1) | WO2019000031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08092A (zh) * | 2022-03-03 | 2022-05-17 | 河海大学 | 一种预制玻璃钢瓦楞夹心板桩及其组装方式 |
CN114855824A (zh) * | 2022-06-08 | 2022-08-05 | 浙江国进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基坑拉森钢板桩施工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094468A1 (en) * | 2016-11-26 | 2018-05-31 | Armour Wall Group Pty Limited | An improved building panel |
US20190080352A1 (en) * | 2017-09-11 | 2019-03-14 | Adobe Systems Incorporated | Segment Extension Based on Lookalike Selection |
GB2571097B (en) * | 2018-02-15 | 2021-08-25 | Ccmj Systems Ltd | Shear key former apparatus and method(s) |
CN110258528B (zh) * | 2019-06-04 | 2021-06-15 | 广州穗岩土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装配插入自卡式预制空心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 |
CN110306532B (zh) * | 2019-07-05 | 2021-06-15 | 广州穗岩土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连锁预制桩地下连续墙 |
US11021845B1 (en) * | 2019-12-02 | 2021-06-01 | Cmi Limited Co. | Sheet piling filler-corner |
FR3118468B1 (fr) * | 2020-12-30 | 2023-04-14 | Soletanche Freyssinet |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ne paroi de soutènemen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552928A (en) * | 1941-10-28 | 1943-04-30 | Braithwaite And Company Engine |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screw piles and cylinders |
US3187513A (en) * | 1962-08-24 | 1965-06-08 | Shell Oil Co | Method of driving piles |
DE3638664C2 (de) * | 1986-11-12 | 1995-08-17 | Holzmann Philipp Ag |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Spundwand |
JPH066860B2 (ja) * | 1986-12-23 | 1994-01-26 | 朔鷹 奥田 | 掘削工法 |
GB9107672D0 (en) * | 1991-04-11 | 1991-05-29 | Roxbury Ltd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piles |
US5501550A (en) * | 1994-07-11 | 1996-03-26 | Calabrese; Salvatore J. | Pile assembly and method employing external mandrel |
US8322115B2 (en) * | 2002-10-18 | 2012-12-04 | Polyone Corporation | Insert panel for concrete fillable formwork wall |
US8043028B2 (en) * | 2004-10-27 | 2011-10-25 | Geopier Foundation Company, Inc. |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support column |
CN201080606Y (zh) * | 2007-07-12 | 2008-07-02 | 陆见华 | 一种中空塑料t形桩 |
KR101081790B1 (ko) * | 2009-07-31 | 2011-11-10 | 손정희 | 변위조절용 파일을 이용한 지중벽체 시공방법 |
KR100964796B1 (ko) * | 2010-02-26 | 2010-06-21 | 송기용 | 암반 매립 일체화 구조의 강관-콘크리트 복합 말뚝 시공 방법 및 말뚝 구조물 |
AU2014265045A1 (en) * | 2014-05-19 | 2015-12-03 | Paul Bekker Engineers Pty Limited | Earthquake Resistant Building Slab |
KR20160130113A (ko) * | 2015-05-01 | 2016-11-10 | 임병균 | 원컷팅 공법이 적용된 콘크리트 파일의 항두막이 장치 |
FR3025815B1 (fr) * | 2015-07-07 | 2016-12-30 | Terre Armee Int | Insert de moulage et bloc de parement avec un tel insert |
WO2017063021A1 (en) * | 2015-10-13 | 2017-04-20 | Comtec Industries Pty Ltd | Improvements in sea walls, retaining walls and like structures using pin piles |
-
2018
- 2018-06-26 CN CN201880043236.XA patent/CN110869563A/zh active Pending
- 2018-06-26 AU AU2018293555A patent/AU201829355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8-06-26 US US16/620,840 patent/US2020014924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8-06-26 WO PCT/AU2018/050647 patent/WO2019000031A1/en unknown
- 2018-06-26 EP EP18822765.6A patent/EP3645795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8-06-26 NZ NZ759839A patent/NZ759839A/en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08092A (zh) * | 2022-03-03 | 2022-05-17 | 河海大学 | 一种预制玻璃钢瓦楞夹心板桩及其组装方式 |
CN114855824A (zh) * | 2022-06-08 | 2022-08-05 | 浙江国进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基坑拉森钢板桩施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645795A4 (en) | 2021-03-31 |
EP3645795A1 (en) | 2020-05-06 |
AU2018293555A1 (en) | 2020-01-02 |
US20200149240A1 (en) | 2020-05-14 |
NZ759839A (en) | 2021-12-24 |
WO2019000031A1 (en) | 2019-01-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869563A (zh) | 自上而下的建筑系统 | |
US4452028A (en) |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reinforcing a wall | |
US7500807B2 (en) | Method of construction using sheet piling sections | |
KR102243718B1 (ko) | 굽힘모멘트의 변위를 최소화하기 위한 흙막이 장치 시공방법 | |
US4405260A (en) | Method of constructing underpass across railway and highway without affecting normal traffic thereof | |
KR102082333B1 (ko) | 프리스트레스트 엄지말뚝 및 이를 이용한 1열 자립식 흙막이공법 | |
US20130008125A1 (en) |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new underground structure | |
KR100531385B1 (ko) | 매립형 철골띠장과 슬래브 강막작용을 이용하여 지하외벽의 연속시공이 가능하도록 한 지하 구조물 시공방법 | |
KR100831332B1 (ko) | 토목공사용 지하 흙막이벽 및 그의 시공방법 | |
KR100468034B1 (ko) | 앵커링을 이용한 보강토 옹벽 시공방법 | |
KR102021496B1 (ko) | 하향식 계단형 흙막이 시공방법 및 이를 통해 시공된 흙막이 구조체 | |
KR101677236B1 (ko) | 2중 강판 토류벽 구조 및 이를 이용한 가시설 흙막이 공법 | |
WO2002016701A1 (en) |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for a foundation pile | |
KR101649448B1 (ko) | 흙막이 시트파일 조립체 | |
KR102490872B1 (ko) | 강봉 억지말뚝의 인장력을 이용한 보강토 옹벽 및 시공방법 | |
KR101864173B1 (ko) | 원지반 부착식 자연암반형 옹벽 구조물 및 그 시공 방법 | |
KR101787366B1 (ko) | 기성말뚝을 활용한 옹벽 및 그 시공방법 | |
KR101787368B1 (ko) | 기성말뚝을 활용한 옹벽 및 그 시공방법 | |
KR20130087669A (ko) | 지하구조물의 역타공법 | |
JPS63280153A (ja) | 地下躯体の逆打ち工法 | |
KR20220053748A (ko) | 거푸집 일체화 pc 패널을 이용한 하부기초 시공방법 | |
EP1348812A1 (en) | Build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 |
KR102464866B1 (ko) | 방음벽 기초의 시공방법 및 그에 의해 시공된 방음벽 기초 | |
KR101736009B1 (ko) | 층고절감이 가능한 시공단계 단순접합식 역타 시공방법 | |
KR102760401B1 (ko) | 토목 기초공사용 흙막이 벽체 시공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