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1187B - 一种资源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资源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831187B CN110831187B CN201810912232.2A CN201810912232A CN110831187B CN 110831187 B CN110831187 B CN 110831187B CN 201810912232 A CN201810912232 A CN 201810912232A CN 110831187 B CN110831187 B CN 11083118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de
- resource
- scheduling
-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scheduling configu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2—Avoidance of ingress interference, e.g. ham radio cha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资源的配置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用于中继设备根据上级节点发送的调度配置信息确定和第三节点通信的资源,避免在所有回传链路时隙或子帧上为第一节点的接入链路预留PDCCH资源而造成浪费,或者避免回传链路的传输和接入链路上接收上行信号的传输资源相冲突。所述方法包括: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的调度配置信息,调度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在一个或多个时隙上进行信号或数据传输的起始符号的位置;第一节点根据所述调度配置信息确定第二通信资源,第二通信资源包括和第三节点通信的资源;第一节点在第二通信资源上和第三节点进行通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具体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中继节点的资源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高带宽是未来无线网络,包括第五代移动通信(5th generation mobilenetworks or 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5G)无线网络的新空口(new radio,NR)发展的必然需求。由于低频段,如6G赫兹(Giga Herz,GHz)频段以下,带宽逐渐耗尽,高频段将成为未来无线网络寻求可使用的频段选择。在当前NR研究中,高频段(如20-30GHz频段)以及6G频段是NR扩展带宽的重要频段。另一方面,引入增强覆盖或吞吐量的中继节点(relay node,RN)是解决网络容量和覆盖延伸重要手段。中继在NR中被称为一体化的接入和回传(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IAB),中继节点又称为IAB节点(IAB node)。NR中的IAB相比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的中继,要求更加灵活和高效,因此,需要LTE中继技术不能满足NR IAB灵活性和高效的要求,需要采用新的技术方案以提升接入链路和回传链路的灵活性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节点资源的配置方法及装置,解决了中继系统中所有回传链路的时隙或子帧需要为中继节点的接入链路预留下行调度资源,以及在前一个时隙或子帧的最后一个或多个符号上配置物理上行控制信令或探测参考信号而造成的资源浪费或者资源冲突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资源的配置方法,包括: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的调度配置信息,调度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在一个或多个时隙上进行信号或数据传输的起始符号的位置;第一节点根据调度配置信息确定第二通信资源,第二通信资源包括和第三节点通信的资源,和第三节点通信的资源包括:一个或多个时隙上第一节点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下行信号所占用的符号位,或者第一节点在接入链路上被允许接收的物理上行信号的资源;第一节点在第二通信资源上和第三节点进行通信。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上级节点对资源进行配置,确定可以进行接入链路的PDCCH传输的时隙,可以使得有的回传链路的时隙或子帧可以使用所有的资源进行信号或数据传输,提升了资源利用率。同时,通过资源的配置,第一节点可以知道哪些时隙的最后一个符号或时隙可以配置上行信号,如PUCCH或SRS,避免冲突造成干扰。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调度配置信息包括:时隙号、允许传输标识、允许的信号类型、起始符号位置、符号数、传输方向、传输周期、传输时长指示、激活的起始帧号中的至少一种。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的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用于对调度配置信息进行重新配置。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或需要对第一节点接入链路的PDCCH,或者上行信号的时隙或子帧进行重新配置可,可以快速优化第一节点的接入链路资源的配置,并提升回传链路资源的利用率,提升中继系统的接入和回传链路的性能。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时隙上至少有两个时隙的所述起始符号的位置不同。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对第一节点的回传链路的不同时隙采用不同的配置,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效率。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时隙包括所述调度配置信息所配置的时隙和所述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所配置的时隙。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对时隙的调度配置信息进行重配,可以充分考虑不同的时间中继节点对资源的需求的不同,来优化系统性能。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资源配置报告,资源配置报告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一节点的接入链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令PDCCH的配置时隙、PDCCH占用的符号数、第一节点接收接入链路的上行信号的时隙。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节点通过资源配置报告,可以通知第二节点资源需求的变化,使得第二节点可以动态更新调度配置信息,优化系统性能,提升资源利用率。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资源配置报告之前,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调度配置请求,调度配置请求用于第二节点请求第一节点发送资源配置报告。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节点通过调度配置请求,触发第一节点进行资源配置报告,使得第二节点具有一定的灵活度来实现调度配置信息的重新配置,优化系统性能,提升资源利用率。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调度配置信息承载在物理下行控制信令PDCCH,或者媒体接入控制信令MAC CE,或者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者F1AP接口协议,或者隧道协议中。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调度配置信息通过RRC信令进行配置,第二节点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令PDCCH或者媒体接入控制信令MAC CE激活配置。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或需要对第一节点接入链路的PDCCH,或者PUCCH或SRS的时隙或子帧进行重新配置可,可以快速优化第一节点的接入链路资源的配置,并提升回传链路资源的利用率,提升中继系统的接入和回传链路的性能。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资源的配置方法,包括:第二节点确定第一节点在回传链路上的调度配置信息,调度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在一个或多个时隙上进行信号或数据传输的起始符号的位置;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调度配置信息。上述技术方案中,上级节点对下级节点的资源进行配置,可以为第一节点的回传链路配置信号或数据传输的起始符号的位置,以提高回传链路的资源利用率。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调度配置包括:时隙号、允许传输标识、允许的信号类型、起始符号位置、符号数、传输方向、传输周期、传输时长指示、激活的起始帧号中的至少一种。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的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用于对调度配置信息进行重新配置。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配置和激活分开,可以实现准确的调度配置信息的激活,避免冲突和干扰。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时隙上至少有两个时隙的所述起始符号的位置不同。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对第一节点的回传链路的不同时隙采用不同的配置,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效率。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时隙包括所述调度配置信息所配置的时隙和所述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所配置的时隙。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对时隙的调度配置信息进行重配,可以充分考虑不同的时间中继节点对资源的需求的不同,来优化系统性能。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资源配置报告,资源配置报告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一节点的接入链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令PDCCH的配置时隙、PDCCH占用的符号数、第一节点接收接入链路的上行信号的时隙。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节点通过资源配置报告,可以通知第二节点资源需求的变化,使得第二节点可以动态更新调度配置信息,优化系统性能,提升资源利用率。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所述资源配置报告之前,还包括:向第一节点发送调度配置请求,调度配置请求用于第二节点请求第一节点发送资源配置报告。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节点通过调度配置请求,触发第一节点进行资源配置报告,使得第二节点具有一定的灵活度来实现调度配置信息的重新配置,优化系统性能,提升资源利用率。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调度配置信息承载在物理下行控制信令PDCCH,或者媒体接入控制信令MAC CE,或者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者F1AP接口协议,或者隧道协议中。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调度配置信息通过RRC信令进行配置,第二节点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令PDCCH或者媒体接入控制信令MAC CE激活配置。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或需要对第一节点接入链路的PDCCH,或者信号的时隙或子帧进行重新配置可,可以快速优化第一节点的接入链路资源的配置,并提升回传链路资源的利用率,提升中继系统的接入和回传链路的性能。
在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节点,第一节点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资源的配置方法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功能相应的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该用户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资源的配置方法。可选的,中继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和通信接口,该存储器中存储代码和数据,该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通信接口与处理器或存储器耦合。
在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二节点,第二节点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资源的配置方法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功能相应的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网络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资源的配置方法的功能。可选的,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和通信接口,存储器中存储处理和/或基带处理器所需代码,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通信接口与存储器或处理器耦合。
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资源的配置方法,或者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资源的配置方法。
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资源的配置方法,或者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资源的配置方法。
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多个设备,该多个设备包括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其中,第一节点为上述各方面所提供的第一节点,用于支持第一节点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资源的配置方法;和/或,第二节点为上述各方面所提供的第二节点,用于支持第二节点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资源的配置方法。
在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装置,所述装置为一个处理器、集成电路或者芯片,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由第一节点的处理单元执行的步骤,例如,确定第一节点的接入链路上发送下行信号所占用的符号位,或者第一节点在接入链路上被允许接收的物理上行信号的资源。确定第一节点的接入链路上发送下行信号所占用的符号位,或者第一节点在接入链路上被允许接收的上行信号的资源的方法在前述其它方面或实施例中已经描述过,此处不再赘述。
在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另一种装置,所述装置为一个处理器、集成电路或者芯片,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由第二节点的处理单元执行的步骤。确定调度配置信息的方法在前述其它方面或实施例中已经描述过,此处不再赘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用于对从第一节点接收到的消息,或者发送给第一节点的消息进行处理。
可以理解,上述提供的资源的配置方法的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或者计算机程序产品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IAB通信系统;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LTE下行回传资源分配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配置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行回传与接入资源的配置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IAB node在回传链路时隙不发送PDCCH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级节点配置IAB node被允许发送PDCCH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IAB node支持空分复用时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配置时隙的前一个时隙进行上行信号传输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节点进行资源配置报告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节点请求资源配置报告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节点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节点的一种可能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节点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节点的一种可能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本申请中所有节点、消息的名称仅仅是本申请为描述方便而设定的名称,在实际网络中的名称可能不同,不应理解本申请限定各种节点、消息的名称,相反,任何具有和本申请中用到的节点或消息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名称都视作本申请的方法或等效替换,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下不再赘述。
考虑到未来无线网络的高带宽,NR考虑引入IAB方案以进一步降低部署成本,提高部署灵活性,并由此引入一体化的接入和回传中继,本申请将具有一体化的接入和回传的中继节点称为一体化的接入和回传节点(IAB node)以区分LTE的中继。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已确定将NR IAB作为版本(release)16的标准化目标,目前刚处于研究起步阶段。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资源配置的方法及装置,下面先对本发明实施例使用的网络架构进行描述。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适用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的通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窄带物联网(narrowband-internet of things,NB-IoT)系统、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ccess network,WLAN)系统、LTE系统、下一代5G移动通信系统或者5G之后的通信系统,如NR、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系统。
在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给出了一体化的接入和回传IAB系统。一个IAB系统至少包括一个基站100,及基站100所服务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terminal)101,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IAB node,及该IAB node 110所服务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111。通常基站100被称为宿主基站(donor next generation node B,DgNB),IAB node 110通过无线回传链路113连接到基站100。宿主基站在本申请中也称为宿主节点,即,Donor节点。基站包括但不限于: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ase,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eLTE(evolved LTE,eLTE)基站、NR基站(next generationnode B,gNB)等。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ccess network,WLAN)中的站点(station,ST)、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移动台以及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mobile network,PLMN)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中的任意一种。IAB node是中继节点的特定的名称,不对本申请的方案构成限定,可以是一种具有转发功能的上述基站或者终端设备中的一种,也可以是一种独立的设备形态。
一体化的接入和回传系统还可以包括多个其他IAB node,例如IAB node 120和IAB node 130,IAB node 120是通过无线回传链路123连接到IAB node 110以接入到网络的,IAB node 130是通过无线回传链路133连接到IAB node 110以接入到网络的,IAB node120为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121服务,IAB node 130为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131服务。图1中,IAB node 110和IAB node 120都通过无线回传链路连接到网络。在本申请中,所述无线回传链路都是从中继节点的角度来看的,比如无线回传链路113是IAB node 110的回传链路,无线回传链路123是IAB node 120的回传链路。如图1所示,一个IAB node,如120,可以通过无线回传链路,如123,连接另一个IAB node 110,从而连接到网络,而且,中继节点可以经过多级无线中继节点连接到网络。应理解,本申请中用IAB node仅仅出于描述的需要,并不表示本申请的方案仅用于NR的场景,在本申请中,IAB node可以泛指任何具有中继功能的节点或设备,本申请中的IAB node和中继节点的使用应理解具有相同的含义。
为描述方便,以下定义本申请中用到的基本术语或概念。
上级节点:把提供无线回传链路资源的节点,如110,称为IAB node 120的上级节点,
下级节点:把使用回传链路资源向网络进行数据传输,或者接收来自网络的数据的节点称为下级节点,如,120则称为中继节点110下级节点,网络为核心网或者其他接入网之上的网络,如因特网,专网等。
接入链路:接入链路是指某个节点和它的下级节点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无线链路,包括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的链路。接入链路上的上行传输也被称为接入链路的上行传输,下行传输也被称为接入链路的下行传输。其中的节点包括但不限于前述IAB node。
回传链路:回传链路是指某个节点和它的上级节点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无线链路,包括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的链路。回传链路上的上行传输也被称为回传链路的上行传输,下行传输也被称为回传链路的下行传输。其中的节点包括但不限于前述IAB node。
波形参数:是指一个子载波集合,或者一定带宽或载波的一部分的物理子载波的参数,波形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种:子载波间隔、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长度、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符号长度、符号数、μ。其中μ是一个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可以取值0到5,每个μ对应一个特定的子载波间隔和CP,子载波间隔和μ的关系为Δf=2μ·15[kHz],其中Δf为子载波间隔,Hz为频率的基本单位,kHz表示kilo Hz,即千赫兹。
时隙:是NR中的基本的时域单元,一个时隙可以包含14或12个符号,依赖于时隙所采用的波形参数中的CP长度。应理解,在有些情况下,时隙和子帧是相同的,例如,当波形参数中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时候,时隙和子帧可以是相同的。同样地,时隙不应局限于上述定义,在有些情况下,还可以定义mini-slot,即,一个或多个符号也可以称为一个时隙,本申请中的时隙包括mini-slot的概念。而符号一般指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但是,不应理解为仅限于OFDM的符号,还可以包含其他波形的符号,如单载波正交频分复用的符号等。一个子帧为可以为,例如1ms,一个子帧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时隙。当一个子帧仅包含一个时隙时,子帧和时隙相同。下文中的时隙或子帧就是指可以是时隙,也可以是子帧,在有些情况下子帧和时隙相同,而在有些情况下子帧和时隙不同,因此,时隙或子帧泛指一个调度的基本单元,其中的时隙可以是mini-slot,以下不再赘述。
回传链路时隙:是指在回传链路上用于进行数据传输的时隙,数据传输包括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上行传输是指下级节点向上级节点传输数据,下行传输是指上级节点向下级节点进行数据传输。
波束:是一种通信资源。波束可以是宽波束,或者窄波束,或者其他类型波束。形成波束的技术可以是波束成形技术或者其他技术手段。波束成形技术可以具体为数字波束成形技术,模拟波束成形技术,混合数字/模拟波束成形技术。不同的波束可以认为是不同的资源。通过不同的波束可以发送相同的信息或者不同的信息。可选的,可以将具有相同或者类似的通信特征的多个波束视为是一个波束。一个波束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所形成,用于传输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和探测信号等,例如,发射波束可以是指信号经天线发射出去后在空间不同方向上形成的信号强度的分布,接收波束可以是指天线阵列对无线信号在空间不同方向上进行加强或削弱接收的分布。可以理解的是,形成一个波束的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天线端口集。在目前的NR协议中,波束可通过天线端口(antenna port)准共址(quasi colocation,QCL)关系体现,具体地,两个同波束的信号具有关于空域接收参数(spatial Rx parameter)的QCL关系,即协议中的QCL-Type D:{Spatial Rx parameter}。波束在协议中具体地可以通过各种信号的标识来表示,例如CSI-RS的资源ID,SS/PBCH的时域索引,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探测信号)的资源ID,TRS(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跟踪信号)的资源ID等。上述天线端口是一个逻辑上的概念,它与物理天线并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天线端口是一个或多个物理天线为发射一个信号或信号流的物理天线形成的逻辑单元。
带内中继:是回传链路与接入链路共享相同频段的中继节点。
空分复用:是指中继节点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向下级节点进行传输和在回传链路上向上级节点进行传输;或者,中继节点同时在接入链路上接收下级节点的传输和在回传链路上接收上级节点的传输。
通常,下级节点可以被看作是上级节点的一个终端设备。应理解,图1所示的一体化接入和回传系统中,一个IAB node连接一个上级节点,但是在未来的中继系统中,为了提高无线回传链路的可靠性,一个IAB node,如120,可以有多个上级节点同时为一个IABnode提供服务,如图中的IAB node130还可以通过回传链路134连接到IAB node 120,即,IAB node 110和IAB node 120都为IAB node130的上级节点。IAB node 110,120,130的名称并不限制其所部署的场景或网络,可以是比如relay,RN等任何其他名称。本申请使用IABnode仅是方便描述的需要。
在图1中,无线链路102,112,122,132,113,123,133,134可以是双向链路,包括上行和下行传输链路,特别地,无线回传链路113,123,133,134可以用于上级节点为下级节点提供服务,如上级节点100为下级节点110提供无线回传服务。应理解,回传链路的上行和下行可以是分离的,即,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不是通过同一个节点进行传输的。所述下行传输是指上级节点,如节点100,向下级节点,如节点110,传输信息或数据,上行传输是指下级节点,如节点110,向上级节点,如节点100,传输信息或数据。所述节点不限于是网络节点还是终端设备,例如,在D2D场景下,终端设备可以充当中继节点为其他终端设备服务。无线回传链路在某些场景下又可以是接入链路,如回传链路123对节点110来说也可以被视作接入链路,回传链路113也是节点100的接入链路。应理解,上述上级节点可以是基站,也可以是中继节点,下级节点可以是中继节点,也可以是具有中继功能的终端设备,如D2D场景下,下级节点也可以是终端设备。
图1所示的中继节点,如110,120,130,可以有两种存在的形态:一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接入节点存在,可以独立管理接入到中继节点的终端设备,此时的中继节点通常具有独立的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 identifier,PCI),这种形态的中继通常需要有完全的协议栈功能,比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的功能,这种中继通常被称为层3中继;而另一种形态的中继节点和Donor节点,如Donor eNB,Donor gNB,属于同一个小区,用户的管理是由宿主基站,如Donor节点来进行管理的,这种中继通常被称为层2中继。层2中继在NR的控制和承载分离(central unit and Distributed unit,CU-DU)架构下通常作为基站DgNB的DU而存在,通过F1AP(F1application protocol)接口或者隧道协议和CU进行通信,其中隧道协议可以是例如GTP(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tunnelingprotocol,GTP)协议,不再赘述。Donor节点是指通过该节点可以接入到核心网的节点,或者是无线接入网的一个锚点基站,通过该锚点基站可以接入到网络。锚点基站负责接收核心网的数据并转发给中继节点,或者接收中继节点的数据并转发给核心网。
目前,NR的中继系统主要考虑带内中继,由于没有使用额外的频谱资源,带内中继具有频谱效率高及部署成本低等优点。带内中继一般具有半双工的约束。具体地,中继节点在接收其上级节点发送的下行信号时不能向其下级节点发送下行信号,而中继节点在接收其下级节点发送的上行信号时不能向其上级节点发送上行信号。
由于半双工约束,中继节点的回传链路及接入链路的资源的分配需要进行协调,在LTE的中继系统中,接入链路和回传链路的资源是通过宿主节点为中继节点半静态分配的。图2给出了LTE下行回传资源分配的示意图。
图2中给出了宿主基站在回传链路上一个时隙或子帧的符号和中继节点在回传链路上接收宿主基站的下行信号以及中继节点的接入链路的OFDM符号间的关系。其中,210为宿主基站一个子帧的符号结构,220为中继节点在回传链路上接收宿主基站的下行信号时的子帧符号的时序,222表示宿主基站发送信号到中继节点接收到信号的传播时延。230为中继节点在接入链路上进行发送的时序关系。应理解,本申请中的时隙或子帧是前述时隙的一个名称,并不代表时隙或子帧仅限于14个符号,也可以是更多符号的时隙或mini-slot,以下不再赘述。图2主要考虑宿主基站与中继节点下行发送时间同步时的回传资源分配,下行发送时间同步是指宿主基站的下行发送的帧结构和中继节点在接入链路上的下行发送的帧结构是对齐的,例如,图2中的210和230的帧的起始位置相同。图2中给出的是一个时隙或子帧的资源使用情况,以一个时隙或子帧包含14个OFDM符号为例,图中以0到13为标记,例如211为时隙或子帧200的第0个OFDM符号。
在LTE中,宿主基站以子帧(1ms)为单位为中继节点分配回传链路资源,即图中的200为一个子帧。分配周期为一个无线帧(10ms),图2中并未给出一个完整的无线帧,仅以一个子帧作为示例。具体地,宿主基站通过RRC信令将部分子帧指定为回传链路子帧,回传链路子帧的数量和位置可以配置。
虽然图2所示子帧为回传子帧,但中继节点仍然需要在前两个符号(符号0与1)进行接入链路的PDCCH发送。在中继节点发送完PDCCH后,中继节点切换至接收状态,以接收回传链路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ing channel,PDSCH)。在切换时,中继节点需要一定的时间关闭功放,即需要一定的发收切换时间,发收切换时间是指中继节点从发送转换接收的转换时间。图2中的232为中继节点从发送转换为接收所需的时间。由于中继节点的转换时间占用了符号2的部分时间,除了符号0与1,中继节点也无法接收回传链路的符号2,因此,中继节点将从符号3开始回传链路的接收。中继节点需要在下一子帧重新切换至接入链路的PDCCH发送,由于传播时延的存在,下一子帧的符号0和当前子帧的符号13部分重合,同时,由于中继节点从当前子帧的接收转换到下一子帧在符号0上进行PDCCH的发送也需要一定的转换时间,因此中继节点也无法在回传链路的符号13进行数据接收。综上可知,在一个回传子帧中,宿主基站仅在符号3至符号12可以为中继节点进行回传链路传输。应理解,这里以PDCCH符号数目为2作为假设,实际中,若PDCCH的符号数为其他值,下行的起始符号有所不同。例如,当RN发送的PDCCH数目为1时,它将从符号2开始回传链路的接收。但是,一旦配置完成,每个子帧所使用的符号数是一定的,而且配置是通过RRC信令完成的,不能实现实时的配置。
由于中继节点无法接收宿主基站的符号0与1,而正常的PDCCH是从符号0开始的,因此中继节点无法进行正常PDCCH的接收。为解决PDCCH的接收问题,LTE为中继节点定义了专用的PDCCH,专用的PDCCH并非从每个子帧的符号0开始。
LTE的中继系统的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的PDCCH调度的符号冲突的解决方法不够灵活,主要因为:1)在接入链路上,为了使终端设备始终能够接收PHICH(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和小区特定的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CRS),LTE的中继节点始终会发送子帧头部的若干符号。因此,在宿主基站和中继节点同步的场景下,回传链路的下行回传资源的头部和尾部都需要被打孔,以避免影响中继节点的PHICH和/或PDCCH等信号的发送;2)在中继节点的接入链路的上行方向上,中继节点可将子帧配置为小区级SRS子帧,而不配置UE级的SRS发送,从而导致UE在此子帧的上行传输不会发送最后一个符号,使得LTE的中继节点在进行接入链路的上行接收时,可以打掉最后一个OFDM符号而不影响中继节点的终端设备的传输性能,通过打掉接入链路的最后一个符号,使得下一个子帧的回传PUSCH可以从符号0开始发送,其中OFDM符号包括但不限于DFT-s-OFDM(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pread OFDM)符号,以下不再赘述。
在NR中,资源分配更为灵活,因此上下行的冲突解决有了更多可能,也存在一些LTE所没有的约束:
1)由于取消了PHICH和CRS,NR基站或IAB节点不必在每个下行时隙或子帧头部进行接入链路发送,因此下行回传子帧或时隙的头部或尾部存在更多的资源分配方式;应理解,在NR中,资源调度在时域上是以时隙为基本单位,也可以将多个时隙进行联合调度,同时NR还支持调度多个符号的非时隙(non-slot-based)调度。
2)NR中的PUCCH和SRS是可配的,基站可通过多个信令,如RRC信令,媒体接入控制信令(MAC control element,MAC CE),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的相互配合来对PUCCH和SRS进行配置和激活。因此,NR的中继节点在接入链路上的上行传输中一个子帧或时隙的最后一个符号可能会被用于PUCCH或者SRS的传输,且上级节点无法获知IAB node是否在此符号进行PUCCH和SRS接收。因此,NR的中继节点的上行接入时隙或子帧的最后一个符号是否可以被用于收发转换依赖于PUCCH或SRS的配置。当IAB node需要接收PUCCH和SRS,则需要接收最后一个或多个符号。特别地,对于NR中的PUCCH格式0和格式2,其占用的符号数目仅为1至2,若IAB node不能接收最后一个符号,则很难对PUCCH或SRS进行解调;应理解,这里仅是以PUCCH和SRS为例,还可能包含其他的上行信号,IAB node在接入链路上接收的上行信号包括但不限于PUCCH和SRS,不再赘述。
3)NR存在更为灵活的时隙配置,而且NR的中继节点在考虑支持空分复用,灵活的时隙配置以及可能的空分复用会导致更多的冲突场景。
例如,NR中可能会采用空分复用,上级节点在IAB node的接入链路的下行时隙同时调度IAB node在回传链路上进行上行传输,此时,IAB node可同时在回传链路上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ing channel,PUSCH)和在接入链路上发送PDSCH。然而,基站或IAB node一般会采用不同的波束或不同的预编码在接入链路上发送PDSCH和PDCCH,造成IAB node无法同时在接入链路上发送PDCCH和在回传链路上发送PUSCH。如果同时在回传链路上发送PUSCH和在接入链路上发送PDCCH,将会导致性能下降。
下面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在一种情况下,IAB node以预编码矩阵0在接入链路上发送PDCCH,以预编码矩阵1在接入链路上发送PDSCH,而以预编码矩阵2在回传链路上发送PUSCH。预编码矩阵1和2经过设计可最小化干扰,而终端设备和上级节点也可通过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的估计来消除回传链路的PUSCH和接入链路的PDSCH之间的干扰。但由于预编码矩阵0与1不相同,接入链路的PDCCH和回传链路的PUSCH之间的干扰与接入链路的PDSCH和回传链路的PUSCH之间的干扰不相同,造成两者的干扰无法通过发射机或接收机的信号处理技术消除,从而使得接入链路的PDCCH和回传链路的PUSCH的接收性能下降。
在另一种情况下,接入链路的PDCCH的发送需要更多的天线进行预编码以达到更好的分集增益,此时,IAB节点无法同时发送接入链路的PDCCH和回传链路的PUSCH。
因此,当IAB node的接入链路的某个下行时隙被允许发送PDCCH时,也应避免回传链路的PUSCH和接入链路的PDCCH相冲突。
因此,NR中如何避免中继节点的接入链路和回传链路各子帧或时隙的符号间的资源冲突,提升资源的利用率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采用一种调度资源的配置方法,包括: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的调度配置信息,调度配置信息包含第二节点在一个或多个时隙上进行信号或数据传输的起始符号的位置;第一节点根据调度配置信息确定第二通信资源,第二通信资源包括和第三节点通信的资源,和第三节点通信的资源包括:一个或多个时隙上第一节点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下行信号所占用的符号位,或者第一节在接入链路上点被允许接收的上行控制信号的资源;第一节点在第二通信资源上和第三节点进行通信。
其中,被允许接收的上行控制信号包括但不限于第一节点在接入链路上被允许接收物理上行控制信令PUCCH,或者探测参考信号SRS。符号位是指第一节点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下行信号时所使用的符号的数量,比如从符号0开始的一个或多个符号,符号位就是指下行信号所占用的符号的位置和/或数量。上述所述第一节点为中继节点,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的上级节点,第二节点可以为宿主基站,也可以为另外一个中继节点,本申请不做约束。
上述调度配置信息包括:时隙号、允许传输标识、允许传输标识、起始符号位置、符号数、传输方向、传输周期、传输时长指示、激活的起始帧号中的至少一种;或者调度配置信息包括:比特映射bitmap、符号数、传输方向、重复周期、传输时长指示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的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用于对调度配置信息进行重新配置。
上述多个时隙上至少有两个时隙的所述起始符号的位置不同。多个时隙包括调度配置信息所配置的时隙和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所配置的时隙。
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的调度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资源配置报告,资源配置报告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一节点的接入链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令PDCCH的配置时隙、PDCCH占用的符号数、第一节点接收接入链路的上行信号的时隙。
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节点的接入链路的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调度配置请求,调度配置请求用于第二节点请求第一节点发送资源配置报告。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资源配置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S301、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的调度配置信息。调度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在一个或多个时隙上进行信号或数据传输的起始符号的位置。
调度配置信息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时隙的配置,第二节点在不同时隙和第一节点进行信号或数据传输的起始符号的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应理解,这里虽然是一个或多个时隙,但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子帧,甚至是符号粒度的调度资源的配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这里的一个或多个时隙主要是调度的时域资源分配的基本单元,这里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时域资源分配的基本单元。
为了指示第二节点在一个或多个时隙上进行信号或数据传输的起始符号的位置,可以在调度配置信息中包含第一节点的回传链路上一个或多个时隙的信号或数据传输的起始符号的位置,也可以通过第二节点给第一节点的接入链路的一个或多个时隙预留的时域资源符号的数量来进行指示,预留的时域资源符号之后的符号即为回传链路上可以使用的起始符号的位置。
上述第二节点在一个或多个时隙上进行信号或数据传输包括第二节点在回传链路上对第一节点进行下行传输,还可以包括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的上行传输,信号包括PDCCH、PUCCH、SRS、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等,数据包括PDSCH和PUSCH的数据。
上述调度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时隙号、允许传输标识、允许的信号类型、起始符号位置、符号数、传输方向、传输周期、传输时长指示、激活的起始帧号。调度配置信息中的时隙号和其他参数的关系可以是一个时隙号对应一组其他的参数,也可以是多个时隙号对应一组其它的参数,其他的参数是指上述调度配置信息中除时隙号之外的其他参数。例如,时隙0对应一组其他参数,其他参数可以是上述允许传输标识、允许的信号类型、起始符号位置、符号数、传输方向、传输周期、传输时长指示、激活的起始帧号中的至少一个;再如,时隙0和1对应一组其他的参数。各参数物理意义如下:
时隙号,指示配置的时隙的标号,可以是一个整数,例如,从0开始编号的整数。对不同的波形参数配置,一个无线帧包含的时隙数量不同。波形参数的定义如前所述,不再赘述。
允许传输标识,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比特。允许传输标识是指在配置的时隙号允许第一节点传输PDCCH,或者上行信号,如PUCCH或SRS。配置的时隙号是指调度配置信息所配置的时隙号。当有多种信号需要被指示时,可以用多个比特,每个比特对应一种信号。例如用100表示允许传输PDCCH,但不允许传输PUCCH和SRS,其中100的第一位表示PDCCH,第二位表示PUCCH,第三位表示SRS等。应理解,这只是一个示例,不应理解为对传输标识的表示形式形成约束,也可以是其他的表示方法,例如,用整数0表示都不允许传输,整数1表示允许传输PDCCH,但不允许传输PUCCH和SRS,整数2表示允许传输PDCCH和PUCCH,但不允许传输SRS等。本申请不做限定。应理解,如果是PDCCH,则指示所配置的时隙的第0到第M个符号允许传PDCCH,其中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如果是PUCCH或者SRS,则指示所配置的时隙的最后N个符号允许传PUCCH或者SRS,N为大于0的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可能是允许第一节点在接入链路上的某个特定下行时隙传输前M个符号,M为大于0的整数,或允许第一节点在接入链路上某个特定的上行时隙接收后M1个符号,M1为大于0的整数。即不给出允许传输的具体信号,只给出允许传输或接收的资源,例如,允许传输或接收的时域资源。
允许传输标识不是必须的,也可以隐式的表示,只要没有配置的时隙号就表示不允许,如果时隙号被配置了其他的参数,就表示允许传输PDCCH、上行信号,如PUCCH、SRS中的一种或多种,具体的通过信号类型来进行识别。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行信号,如PUCCH和/或SRS还可以通过接入链路上预留的时域资源符号的数量或者回传链路上的起始符号的位置来确定哪些时隙或子帧的最后一个或多个符号上可以传输PUCCH或SRS,而不必对PUCCH和SRS进行具体的配置。
允许的信号类型,标识允许第一节点在配置的时隙号上允许传输的信号类型,信号类型可以是PDCCH、上行信号,如PUCCH、SRS中的一种或多种,具体的标识方法同允许传输标识。允许的信号类型和允许传输标识可以只配置其中的一个。
起始符号位置,表示开始的符号位置。如果该字段不存在,则默认从第0个符号开始。本申请中时隙或子帧的符号从0开始编号,只是一个示例,也可以从1开始,依赖于习惯和定义,本申请不做限定,不再赘述。
符号数,表示第一节点被允许使用的符号的数量,尤其是当第一节点在配置的时隙号上进行接入链路PDCCH传输的时候,指示PDCCH占用的符号数。符号可以是OFDM的符号,也可以是其他波形的符号,本申请不做约束,以下不再赘述。符号数也可以表示在时隙号所对应的回传链路上进行信号或数据传输的起始符号的位置。应理解,如果表示第一节点允许使用的符号的数量的时候,符号数可以包括第一节点进行收发转换时所占用的符号数,也可以表示第一节点真正可以使用的符号数,第一节点的收发转换所占用的符号数可以根据协议来确定是否包含在符号数中。
传输方向,指示在回传链路的传输是上行传输还是下行传输的时隙或子帧。上行传输是指中继节点向上级节点进行信号或数据的传输,下行传输是指上级节点向中继节点进行信号或数据的传输。
传输周期,标识调度配置信息的周期。调度配置信息是一个周期性的配置,例如,可以配置一个或多个无线帧范围内的部分或所有子帧,也可以是针对一个周期内的回传链路子帧进行配置。
传输时长指示,标识调度配置信息在多长的时间范围内有效。可以是传输的周期数,也可以是一个指定的时间长度,本申请不做限定。传输时长指示不是必须的,当没有配置时,调度配置信息一直有效,直到重新配置或去激活。
激活的起始帧号,用于指示调度配置信息生效的时间点。如果调度配置信息是通过高层信令配置,如通过RRC或者媒体接入控制信令(MAC control element,MAC CE)配置的,由于高层信令的处理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需要配置调度配置信息的帧号,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子帧号的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调度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比特映射bitmap、符号数、重复周期、传输时长指示。和上述调度配置信息的不同之处在于,可以通过比特映射bitmap的方式对时隙号进行配置,例如可以以一个无线帧作为一个bitmap,对应的bitmap中的位被置1表示允许第一节点在对应的时隙号进行信号传输。其中重复周期表示调度配置信息重复的周期次数,一个bitmap即表示一个周期,重复周期就表示调度配置信息在多长时间内有效。其他参数同上,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的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用于对调度配置信息进行重新配置。第二节点通过对第一节点的调度配置信息进行重新配置,以适应不同时间或者不同场景下第一节点的接入链路上的流量和/或不同类型的业务的变化。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包含调度配置信息,不再赘述。依据实现的不同,可以支持增量重配或者完全重配,因此,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可以包含配置指示。
通过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可以使得第一节点接入链路上PDCCH的发送得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灵活的变化,提升系统的灵活性和频谱使用效率。
应理解,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调度配置信息或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后,将在配置的时隙上按照配置的信息在第一节点的回传链路上对第一节点进行调度,避免和第一节点在接入链路上的传输相冲突或者干扰。如果调度配置信息或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中配置的是第一节点在接入链路上可以进行PDCCH传输的资源,或者可以在接入链路上进行上行信号接收的时隙,则第二节点将避免对第一节点进行和配置的资源相冲突的调度。
在调度配置消息中,如果包含多个时隙的配置,在回传链路上,多个时隙上进行信号或数据传输的起始符号的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多个时隙上至少有两个时隙的起始符号的位置不同。
将不同时隙上进行信号或数据传输的起始符号的位置配置为不同可以使得IABnode的接入链路和回传链路能更好地适配,提升回传链路的资源利用率。
应理解,上述多个时隙可以包括一个调度配置信息中的多个时隙,还可以包括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中的多个时隙,即多次配置的调度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两个时隙的起始符号的位置不同。例如,在初次调度配置信息中,时隙或子帧0的所有符号用于上行传输,当进行调度配置信息的重配置后,时隙或子帧0的第0-2个符号用于第一节点在接入链路上进行PDCCH的传输。从时间上看,两次配置中的时隙或子帧0是不同的,本申请中认为是两个时隙。也可以是在同一个调度配置信息中的两个时隙具有不同的起始符号的位置,例如在同一个调度配置信息中,时隙2和时隙5在回传链路上进行信号或数据传输的起始符号的位置不一样。
上述调度配置信息和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可以通过PDCCH,或者MAC CE,或者RRC信令,或者F1AP接口协议,或者隧道协议进行配置。即第二节点通过PDCCH,或者MAC CE,或者RRC信令,或者F1AP接口协议,或者隧道协议中的一种将调度配置信息或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配置给第一节点,即,调度配置信息和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承载在PDCCH,或者MAC CE,或者RRC信令,或者F1AP接口协议,或者隧道协议中。
如果上述调度配置信息和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是通过RRC信令配置的,在RRC配置信令中可以仅配置调度配置信息和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的基本信息,而第二节点通过PDCCH或者MAC CE激活配置。所述基本信息是指上述调度配置信息的内容,但是配置完了需要另外的信令来对配置进行激活,主要是考虑到RRC信令不能实现实时的处理,为了避免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间可能存在的冲突,需要另外一个信令来对调度配置信息和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中的资源进行激活。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RRC消息中也可以指示配置生效的时间点,比如某个无线帧的帧号,或者某个无线帧的子帧开始生效。应理解,如果RRC信令中携带具体的指示配置生效的时间点,则无需其他信令来激活配置。
S302、第一节点根据调度配置信息确定第二通信资源。
第二通信资源包括和第三节点通信的资源,和第三节点通信的资源包括:一个或多个时隙上第一节点下行信号占用的符号位,或者第一节点被允许接收的上行信号的时隙。
第三节点为第一节点的下级节点,可以是另一个中继节点,也可以是终端设备。和第三节点通信的资源主要包括:
1)第一节点在配置的时隙上在接入链路上进行PDCCH的发送所需要的资源。通常接入链路上PDCCH占用一个时隙的前几个符号,一般从符号0到符号M,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可以是一个符号,也可以是2个或3个符号等;
2)第一节点在配置的时隙上接收PUCCH所使用的资源,如前所述,PUCCH的配置在NR中比较灵活,如果第二节点将某个时隙从第0个符号开始为第一节点传输上行数据或信号或者允许第一节点在该时隙进行接入链路的PDCCH的调度,则该时隙的前一个时隙的最后N个符号者不能用于第一节点为它的接入链路上的终端设备配置PUCCH,其中N为大于0的整数。这主要是因为第一节点从接收转换为发送状态时需要一定的转换时间,这个转换是在该时隙的前一个时隙的最后N个符号上完成的,N的大小取决于转换需要的时间以及波形参数。本身对此不做限定;
3)第一节点在配置的时隙上接收探测参考信号SRS所使用的资源。探测参考信号类似于PUCCH,不再赘述。
上述和第三节点通信的资源仅是一个示例,不应理解为仅限于上述信号。还可以包括例如CSI-RS,DMRS,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PTRS)等。
以下说明第一节点确定在第一链路上发送的PDCCH,在第一链路上接收上行信号,如PUCCH和SRS的资源的方法。
图4给出了一种下行回传与接入资源的配置示意图。图中401为一个子帧或时隙中的控制资源,402为第一节点的接入资源,403和404为第一节点的回传链路资源。图4中假定10个时隙均为下行时隙,其中的时隙2、5和7被配置成为了回传时隙。回传时隙是否被实际调度依赖于PDCCH的DCI调度、DCI激活或MAC激活等操作。
在图4中,除时隙2以外,第一节点所有时隙在接入链路上均具有PDCCH的发送,即401。在NR中,PDCCH由RRC信令中的控制资源集合(control resource set,CORESET)和搜索空间集合(search space set)配置。其中,CORESET给出了PDCCH的时域持续的符号数目,频域资源,预编码粒度,空间QCL信息,DMRS序列等;而搜索空间集合配置了终端设备检测PDCCH的周期与偏移,时隙内起始符号,不同聚合级别的候选PDCCH数目等信息。
第一节点在对接入链路的终端设备的PDCCH进行RRC配置后,第一节点发送PDCCH的位置就被确定,而终端设备检测PDCCH的位置也被确定。因此,当第一节点的接入链路在某个回传链路时隙或子帧没有配置PDCCH的时候,第一节点的回传链路时隙所有的符号可以被配置为用来进行回传链路数据或信号的传输。例如,图4中的时隙2由于在接入链路上没有配置PDCCH的发送,因此所有符号都可以用于回传链路的传输,即整个时隙2都用于回传链路的传输。应理解,第一节点在接入链路上被配置为发送PDCCH,但是是否发送PDCCH依赖于是否有终端设备是被调度,因此,不是所有可以发送PDCCH的时隙都一定会进行PDCCH的发送,以下不再赘述。
回传链路时隙所有的符号都用于回传链路数据或信号的传输具有以下好处:1)IAB node可在时隙头部接收上级节点发送的PDCCH,即IAB节点与其上级节点的终端设备共享PDCCH资源;2)一个回传时隙的PDSCH可占用的资源更多,使得回传链路的传输更为高效。但是,如果IAB node的所有回传链路时隙或子帧的所有符号均被配置为用于回传链路数据或信号的传输,则可能造成IAB节点发送PDCCH的机会减少,进而造成IAB node的调度灵活性降低。因此,IAB node的上级节点和/或IAB节点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某个回传链路时隙或子帧是否将所有符号用于回传链路的传输。
图5为IAB node在回传链路时隙不发送PDCCH的示例。图5中,0-4表示回传链路时隙的符号,501表示宿主基站向IAB node发送的第0个符号,经过一定的传输时延513后IABnode在回传链路上接收到第一符号511,IAB node在进行回传链路的数据接收时,不会进行接入链路的数据发送,因此,IAB node在接入链路上的符号0-4不会进行传输。521虚线框表示在接入链路上不会进行数据的发送。应理解,图5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时隙或子帧的全部符号,仅以一个时隙或子帧中的部分符号作为示例。图中502、512、522表示前一个时隙的最后一个符号,523表示IAB node在前一时隙由发送转为接收的转换时间。
在图5中,IAB node在接入链路上被配置为不发送PDCCH,此时,IAB node在回传链路上从符号0开始接上级节点的下行传输,下行传输包括上级节点给IAB node发送的PDCCH和/或PDSCH。由于IAB node的发送至接收保护间隔很可能大于传输时延,因此,IAB node除了在接入链路上不发送PDCCH外,如果前一时隙为接入链路的下行发送时隙,则上一个时隙的最后一个符号不能用于IAB node在接入链路上进行下行传输。
因此,当第二节点配置第一节点某个时隙不允许在接入链路上发送PDCCH时,第一节点应判断该时隙的前一时隙的最后一个符号是否可以配置上行信号,如PUCCH或SRS。如果前一时隙在接入链路上为接收时隙,那么前一时隙的最后一个或多个符号可以配置上行信号。如果前一时隙在接入链路上是下行发送时隙,那么前一时隙的最后一个或多个符号不应被配置为上行信号,如CSI-RS的发送。
应理解,上述图5仅以宿主基站向IAB node发送下行数据或信号为例,在某个时隙,也可能是该时隙的所有符号用于IAB node在回传链路上进行上行传输。此时,如果前一个时隙在接入链路上是上行传输时隙,由于功放要从接收状态转变为发送状态,同时要考虑第一节点在回传链路上的定时提前量,因此,前一个时隙的最后一个或多个符号不能用于上行信号,如PUCCH或SRS的配置。本申请中的最后一个或多个符号是指从一个时隙或子帧的最后一个符号开始的N个符号,N为大于0的整数,不再赘述。如果前一个时隙是下行传输,由于帧结构的设计,在从下行传输到上行传输之间会预留有保护间隔,因此,可以不受影响。
图6为上级节点配置IAB node在某个时隙被允许在接入链路上发送PDCCH的示意图。图6中仅给出了一个时隙或子帧中的部分符号以进行示例性的说明。其中601-604表示上级节点向IAB node发送的符号时序,611-614为IAB node在回传链路上接收时隙或子帧上符号的时序,621-624为IAB node在接入链路上的发送时隙的符号时序,615为上级节点到IAB node间的传输时延,625为IAB node在接入链路上从发送转为接收时的保护间隔。由于在该时隙,IAB node在接入链路上要进行PDCCH的发送,因此,上级节点在向IAB node发送数据或信号时就不能从第0个符号601开始,而应从第三个符号604开始,即该时隙或子帧的前3个符号不能用于上级节点在IAB node的回传链路上向IAB node发送数据。由于IABnode在接入链路上发送PDCCH后要在回传链路上进行下行接收,因此,IAB node需要一个从发送到接收的转换时间,例如图6中的625属于保护间隔,用于发送到接收的转换。所以,IABnode在接入链路上真正可以使用的用于PDCCH的符号为两个,即621和622。图6中,IAB node在回传链路上在符号611-613上不能进行接收,从614开始接收到上级节点的下行传输。而IAB node在接入链路的符号623开始就不能进行数据的发送。
因此,如果第二节点配置第一节点在某个时隙可以在接入链路上传输PDCCH,如果调度配置信息中的符号数表示第一节点在接入链路上可以用于PDCCH的传输的符号数,该符号数是否包含从发送到接收的转换时间,即625,依赖于协议定义或配置,如果是通过信令进行配置的,那么第一节点还需要支持上报功能,因为不同的第一节点支持的从发送到接收的时间可能会不一样,导致不同的第一节点需要的用于从发送到接收的转换所需要的符号数不一样。如果包括从发送到接收的转换时间,那么实际第一节点在接入链路上使用的符号数需要扣除从发送到接收转换的时间所占用的符号数。如果符号数不包括从发送到接收的转换时间,那么第一节点在确定接收上级节点的下行数据或信号的符号位置需要考虑从发送到接收的转换时间,即,需要在符号数的基础上加上从发送到接收的转换时间所占用的符号数据。从发送到接收的转换时间依赖于波形参数,不再赘述。
图7为IAB node支持空分复用时的示意图。图7中IAB node在接入链路上发送PDCCH,此时,由于IAB node在回传链路只能进行上行传输,为了避免IAB node在回传链路上的PUSCH的传输对接入链路的PDCCH的干扰,回传链路上传输PUSCH的时候,前面用于传输接入链路的PDCCH的符号不能用于传输PUSCH,即,图7中的701和702不应该用于回程链路的上行PUSCH的传输,因为接入链路上的711和712正在传输,应理解,711和712的传输可以是PDCCH的传输,也可以是数据的传输。
在图7所示的场景下,第一节点可以通过调度配置信息中的符号数来判断PDCCH可以使用的符号数。不同之处在于,如果第一节点在该时隙在回传链路上进行上行传输时,第一节点不需要从发送到接收的转换时间,因为第一节点在接入链路和回传链路上都是处于发送状态,不需要进行状态转换,但是由于上行传输可能具有一定的定时提前量,可能会影响到PDCCH的符号数,具体依赖于实现,这主要取决于在回传链路的上行提前发送会不会对接入链路的PDCCH的干扰情况。如果第一节点在该时隙在回传链路上被配置为下行接收,那么同样需要考虑从发送到接收的转换时间所占用的符号数,方法同图6,不再赘述。
上述图5、图6和图7主要是确定某个时隙在下行方向上发送PDCCH的资源,PDCCH的资源主要包括时域资源,即PDCCH所使用的符号数。同时也可以根据PDCCH的资源使用情况,确定所配置时隙的前一个时隙PUCCH的资源。图5实施例中主要是第二节点配置第一节点在回传链路上的某个时隙或子帧从符号0开始进行数据的传输,而图6和图7是当某个时隙或子帧支持第一节点在接入链路上进行PDCCH传输时,PDCCH资源以及前一个时隙的上行信号,如PUCCH或SRS的资源的确定方法。如果第二节点配置第一节点在回传链路上的某个时隙或子帧可以进行PDCCH的传输,那么,此时第一节点是否要在前一个时隙配置上行信号,如PUCCH或SRS可以由第一节点确定。如果前一时隙为接入链路的上行时隙,则第一节点可以为接入链路上的UE在最后一个或多个符号上配置上行信号。图8给出了在配置时隙的前一个时隙进行上行信号传输的示意图。
图8中,上级节点从符号2,即803开始接收IAB node在回传链路上发送的上行数据或信号,即,在回传链路上,上级节点的符号0和1,即801和802不用于接收IAB node的上行数据或信号。同样地,IAB node的符号0和1,即811和812在IAB node的回传链路上不进行上行传输,上行传输从符号2,即813,开始进行上行传输。此时,对IAB node的接入链路,可以进行PDCCH的传输,虽然此时功放不需要进行收发转换,但是由于接入链路的上行传输需要一定的定时提前量,因此,会导致部分符号不能使用,例如,符号1不能使用,仅能用符号0进行PDCCH的传输。如果IAB node在接入链路上的前一个时隙为上行传输时隙,则最后一个或多个符号,例如最后一个符号823,可以配置上行信号,如PUCCH或SRS,如图8中的824。
应理解,第一节点在确定第二通信资源后,可以向第二节点发送调度配置响应。虽然图3中没有示出这一消息,但是该消息是可以发送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节点可以在调度配置响应中包含接入链路的资源配置的信息,资源配置的信息可以包含PDCCH的配置时隙,PDCCH占用的符号数,上行信号的配置时隙中的至少一种。上行信号,如PUCCH和SRS的配置时隙表示第一节点在接入链路上的配置时隙的最后一个或多个符号上是否进行上行信号PUCCH或SRS的传输。
同样地,如果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第一节点也可以向第二节点发送调度信息重配置响应。具体的消息同调度配置响应,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说明了第一节点在收到第二节点发送的调度配置信息后如何确定第二通信资源,即,在一个或多个时隙上第一节点在接入链路上进行下行信号传输占用的符号位,或者第一节点被允许接收上行信号的时隙的方法。上行信号包括但不限于PUCCH和SRS。通过调度配置信息中的时隙或子帧号以及符号数可以确定第一节点在接入链路上是否可以进行PDCCH的调度,或者可以在最后一个或几个符号进行上行信号传输的时隙或子帧,使得系统的设计更加灵活,资源的利用更高,而不是采用固定的符号预留,动态对符号加以使用。
S303、第一节点在第二通信资源上和第三节点通信。通过上述步骤S302,可以确定一个时隙或子帧中PDCCH的符号位,或者可以在最后一个或多个符号上进行上行信号传输的时隙或子帧,通过这些确定的资源,第一节点可以和第三节点进行通信。
其中,第三节点是第一节点的下级节点,第三节点包括终端设备或另一个中继节点。和第三节点进行通信包括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PDCCH,或者向第三节点发送数据。例如,在空分复用时,如果第一节点的某个时隙被第二节点配置为不进行PDCCH传输,且从符号0开始进行下行接收,那么第一节点也可以将第三节点配置为从符号0开始进行上行传输。
和第三节点进行通信还包括第一节点在某个时隙的最后一个或多个符号上接收第三节点的上行信号,如PUCCH或SRS。应理解,接收上行信号的时隙或子帧并不意味着该时隙所有的符号都是上行传输。NR中定义mini-slot,可以用于在当前时隙或子帧,或调度单元内及时接收上行反馈,调度单元是指CORESET配置的调度的时域单元,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时隙。如前所述,如果第二节点发送给第一节点的调度配置信息中为第一节点的接入链路预留了某个时隙或子帧的前几个符号,如符号0到M,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那么第一节点可以具有一定的自由度来选择是在接入链路上进行PDCCH的传输,还是在该时隙的前一个时隙的最后一个或多个符号上进行如PUCCH或SRS的传输。如果第二节点没有为第一节点预留接入链路的符号,而是将某个时隙的所有符号都用于回传链路的上行或下行传输,那么该时隙的前一时隙的最后一个或多个符号是否可以用于接收接入链路的上行信号,如PUCCH或SRS,取决于所配置的时隙是进行上行传输还是下行传输。如果第一节点在该时隙被配置为在回传链路上所有的符号进行下行接收,那么在前一时隙的最后一个或多个符号上可以进行上行信号,如PUCCH或SRS的传输。
上述实施例通过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发送的调度配置信息,第一节点确定在接入链路上发送PDCCH的资源,或者可以在最后一个或多个符号上接收上行信号,如PUCCH或SRS的时隙,使得每个时隙的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配置也更加的灵活,提升了IAB系统回传链路的频谱利用率。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节点进行资源配置报告的示意图。图9中,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资源配置报告,资源配置报告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一节点的接入链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令PDCCH的配置时隙、PDCCH占用的符号数、第一节点接收接入链路的上行信号的时隙。第一节点主动上报第一节点的接入链路的资源配置情况,使得第二节点获取第一节点的资源配置情况,可以根据第一节点的调度需要,对调度配置信息进行配置。包括以下步骤。
S901、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资源配置报告。由于第一节点在不同的时间对调度的要求可能不同,因此,第一节点可以向第二节点发送资源配置报告,表示第一节点期望的资源分配。尤其是在一些紧急业务的情况下,如V2X(Vehicle-to-everything),由于对反馈的要求比较高,可能在某些时隙或子帧的最后一个或多个符号上必须配置PUCCH,此时,需要将该信息上报给第二节点,第二节点在收到第一节点的资源配置报告后,会根据第一节点的资源配置报告确定资源分配方案。
具体地,资源配置报告可以通过RRC信令,或者MAC CE,或者F1AP,或者隧道协议发送给第二节点。资源配置报告的内容可以至少包括两类:一类是下行调度资源的指示,另一类是上行资源的指示。应理解两种资源的指示不是必须同时出现的,可以只包含其中的一类。具体的配置方法可以是通过bitmap指示一个无线帧内各时隙是否需要某一类调度资源。例如,bitmap用于指示第一节点的接入链路的PDCCH的调度资源指示,如果某个比特置1,表示该比特对应的时隙需要在接入链路上进行PDCCH的传输。应理解,这里仅是一个示例,也可以采用相反的表示,本申请不做限定。对PUCCH或SRS的指示方式类似。
资源配置报告的内容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进行指示,例如,直接指示时隙号,配置方法类似于调度配置信息,不再赘述。
资源配置报告还可以包括:资源配置周期,资源配置时长。资源配置周期是指资源配置的重复周期,比如每个无线帧具有相同的配置。资源配置时长是指资源配置的有效时长,可以是有效的周期的数量,比如持续10个无线帧的时间,或者是一个具体的时间。应理解,这里仅是一个示例,本申请不对具体的配置方法进行限定。
应理解,资源配置报告的发送不必一定会导致调度配置信息的接收,第二节点可以根据需要对第一节点的接入链路的调度资源进行配置。
S902同S301、S903同S302、S904同S303,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第一节点通过资源配置报告,使得第二节点获得第一节点的资源配置信息,可以为第一节点配置更合理的调度配置信息,从而使得第一节点的回传链路资源的使用更加的充分,效率更高。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节点请求资源配置报告的示意图。图10中,第二节点为了给第一节点发送调度配置信息,可以先向第一节点发送调度配置请求,让第二节点发送资源配置报告发送给第二节点。步骤如下。
S1001、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调度配置请求,调度配置请求用于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请求资源配置报告。调度配置请求承载在RRC信令,或者MAC CE,或者PDCCH,或者F1AP,或者隧道协议中,具体地,可以是在消息中增加调度配置请求。第一节点接收到调度配置请求后,向第二节点发送资源配置报告。
S1002-S1005同图9中的S901-S904,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通过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调度配置请求,触发第一节点进行资源配置报告,从而优化第二节点对第一节点的调度配置信息,从而优化第一节点回传链路上资源的分配和调度。另一方面,通过调度配置请求,可以更及时地对调度配置信息进行优化或者重配,使得资源的使用更加充分。
应理解,上述图3、图9和图10实施例中的调度配置信息可以进行多次配置,例如可以对第二节点的调度配置信息进行重新配置,以优化第一节点的回传链路的资源的使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IAB node请求增加在接入链路发送PDCCH的机会,或请求增加在接入链路接收上行信号,如PUCCH的机会。或者说,请求增加下行时隙的头部保护,或增加上行时隙的尾部保护。此时,IAB node向第二节点发送一个信令指示,具体的信令指示可以携载在PDCCH,或MAC CE,或RRC信令中。第二节点在接收到该指示后,重新配置调度配置信息,如前所述,调度配置信息可以是增量配置,也可以是完全重配,不再赘述。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网元,例如IAB node、宿主基站或IAB node的上级节点,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网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IAB node、宿主基站或IAB node的上级节点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划分成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图11为本申请的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中继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中,第一节点为中继设备。第一节点包括通信单元1101,处理单元1102。通信单元1101,用于支持第一节点执行图3中S301或S303、图9中的S901或S902或S904、图10中的S1001或S1002或S1003或S1005,以及用于支持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调度配置响应,或者用于支持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处理单元1102,用于支持第一节点执行图3中的S302、图9中的S903、图10中的S1004。
在硬件实现上,上述通信单元1101可以为接收器,也可以为发送器,接收器和发送器集成在通信单元中构成通信接口。
图1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节点的一种可能的逻辑结构示意图。第一节点包括:处理器1202。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处理器1202用于对该第一节点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1202用于支持第一节点执行前述实施例中图3中的S302、图9中S903、图10中S1004的步骤中确定第二通信资源的步骤,所述处理器1202还用于支持第一节点执行对前述实施例中通信单元接收或发送的消息的处理。可选的,第一节点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201和通信接口1203;处理器1202、通信接口1203以及存储器1201可以相互连接或者通过总线1204相互连接。其中,通信接口1203用于支持该第一节点进行通信,存储器1201用于存储第一节点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处理器1202调用存储器1201中存储的代码进行控制管理。该存储器1201可以跟处理器耦合在一起,也可以不耦合在一起。
其中,处理器1202可以是中央处理器单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总线12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2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图13为本申请的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二节点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中,第二节点为宿主基站或其他中继节点。第二节点包括:发送单元1301和处理单元1302。其中,发送单元1301用于支持第二节点执行图3中的S301、图9中的步骤S902、图10中的步骤S1001或S1003,以及用于支持第二节点执行前述实施例中发送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处理单元1302,用于支持第二节点执行图3中的S302、图9中的S903、图10中的S1004,处理单元1302还用于支持第二节点执行对前述实施例中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消息或发送单元发送消息的处理。第二节点还可以包括:接收单元1303用于支持第二节点执行图9中的S901、图10中的步骤S1002,以及用于支持第二节点在前述实施例中的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调度配置响应以及调度信息重配置响应。
在硬件实现上,上述通信单元1101可以为接收器,也可以为发送器,接收器和发送器集成在通信单元中构成通信接口。
图14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二节点的一种可能的逻辑结构示意图。第二节点包括:处理器1402。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处理器1402用于对该第二节点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1402用于支持第二节点执行前述实施例中图3中确定第一节点在回传链路上的调度配置信息,调度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在一个或多个时隙上进行信号或数据传输的起始符号的位置;处理器1402还用于支持第二节点对前述实施例图3、图9、图10中接收或发送消息的处理。可选的,第二节点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401和通信接口1403;处理器1402、通信接口1403以及存储器1401可以相互连接或者通过总线1404相互连接。其中,通信接口1403用于支持该第二节点进行通信,存储器1401用于存储第二节点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处理器1402调用存储器1401中存储的代码进行控制管理。该存储器1401可以跟处理器耦合在一起,也可以不耦合在一起。
其中,处理器1402可以是中央处理器单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总线14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4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者处理器执行图3-10所提供的调度资源的配置方法中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的步骤时,读取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前述的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该计算机执行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设备实施图3-10所提供的调度资源的配置方法中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的步骤。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至少包括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其中,第一节点可以为图11或图12所提供的第一节点,用于执行图3-10所提供的调度资源的配置方法中第一节点的步骤;和/或,第二节点可以为图13或图14所提供的第二节点,且用于执行图3-10所提供的调度资源的配置方法中由第二节点执行的步骤。应理解,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多个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可以同时为多个第一节点进行调度资源的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节点从第二节点获得调度配置信息后,可以根据调度配置信息确定第一节点在接入链路上可以使用的PDCCH的资源,或者接入链路上可以传输上行信号,如PUCCH或者SRS的时隙,所述上行信号占用配置时隙的前一个时隙的最后一个或多个符号,解决了IAB系统中固定配置回传链路时隙或子帧预留IAB node在接入链路上的PDCCH但可能不被使用而导致的资源浪费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8)
1.一种资源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的调度配置信息,所述调度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在一个或多个时隙上进行信号或数据传输的起始符号的位置;
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调度配置信息确定第二通信资源,所述第二通信资源包括和第三节点通信的资源,所述和第三节点通信的资源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时隙上所述第一节点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下行信号所占用的符号位,或者所述第一节点在接入链路上被允许接收的上行信号的资源;
所述第一节点在所述第二通信资源上和第三节点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配置信息包括:时隙号、允许传输标识、允许的信号类型、起始符号位置、符号数、传输方向、传输周期、传输时长指示、激活的起始帧号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的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所述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用于对所述调度配置信息进行重新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时隙上至少有两个时隙的所述起始符号的位置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时隙包括所述调度配置信息所配置的时隙和所述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所配置的时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资源配置报告,所述资源配置报告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节点的接入链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令PDCCH的配置时隙、所述PDCCH占用的符号数、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接入链路的上行信号的时隙,所述上行信号包括PUCCH和SRS。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资源配置报告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调度配置请求,所述调度配置请求用于所述第二节点请求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资源配置报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配置信息承载在物理下行控制信令PDCCH,或者媒体接入控制信令MAC CE,或者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者F1AP接口协议,或者隧道协议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配置信息通过RRC信令进行配置,所述第二节点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令PDCCH或者媒体接入控制信令MAC CE激活配置。
10.一种资源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节点确定第一节点在回传链路上的调度配置信息,所述调度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在一个或多个时隙上进行信号或数据传输的起始符号的位置;
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调度配置信息;所述调度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第一节点确定第二通信资源,所述第二通信资源包括和第三节点通信的资源,所述和第三节点通信的资源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时隙上所述第一节点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下行信号所占用的符号位,或者所述第一节点在接入链路上被允许接收的上行信号的资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配置包括:时隙号、允许传输标识、允许的信号类型、起始符号位置、符号数、传输方向、传输周期、传输时长指示、激活的起始帧号中的至少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所述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用于对所述调度配置信息进行重新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时隙上至少有两个时隙的所述起始符号的位置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时隙包括所述调度配置信息所配置的时隙和所述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所配置的时隙。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资源配置报告,所述资源配置报告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节点的接入链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令PDCCH的配置时隙、所述PDCCH占用的符号数、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接入链路的上行信号的时隙,所述上行信号包括PUCCH和SRS。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所述资源配置报告之前,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调度配置请求,所述调度配置请求用于所述第二节点请求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资源配置报告。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配置信息承载在物理下行控制信令PDCCH,或者媒体接入控制信令MAC CE,或者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者F1AP接口协议,或者隧道协议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配置信息通过RRC信令进行配置,所述第二节点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令PDCCH或者媒体接入控制信令MAC CE激活配置。
19.一种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节点支持资源的配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第二节点的调度配置信息,所述调度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在一个或多个时隙上进行信号或数据传输的起始符号的位置;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调度配置信息确定第二通信资源,所述第二通信资源包括和第三节点通信的资源,所述和第三节点通信的资源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时隙上所述第一节点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下行信号所占用的符号位,或者所述第一节点在接入链路上被允许接收的物理上行信号的资源;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二通信资源上和第三节点进行通信。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第一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配置信息包括:时隙号、允许传输标识、允许的信号类型、起始符号位置、符号数、传输方向、传输周期、传输时长指示、激活的起始帧号中的至少一种。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第一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节点的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所述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用于对所述调度配置信息进行重新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第一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时隙上至少有两个时隙的所述起始符号的位置不同。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第一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时隙包括所述调度配置信息所配置的时隙和所述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所配置的时隙。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第一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资源配置报告,所述资源配置报告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节点的接入链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令PDCCH的配置时隙、所述PDCCH占用的符号数、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接入链路的上行信号的时隙,所述上行信号包括PUCCH和SRS。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第一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调度配置请求,所述调度配置请求用于所述第二节点请求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资源配置报告。
2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第一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配置信息承载在物理下行控制信令PDCCH,或者媒体接入控制信令MAC CE,或者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者F1AP接口协议,或者隧道协议中。
27.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第一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配置信息通过RRC信令进行配置,所述第二节点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令PDCCH或者媒体接入控制信令MAC CE激活配置。
28.一种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用于资源的配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节点在回传链路上的调度配置信息,所述调度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在一个或多个时隙上进行信号或数据传输的起始符号的位置;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调度配置信息;所述调度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第一节点确定第二通信资源,所述第二通信资源包括和第三节点通信的资源,所述和第三节点通信的资源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时隙上所述第一节点在接入链路上发送下行信号所占用的符号位,或者所述第一节点在接入链路上被允许接收的上行信号的资源。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第二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配置包括:时隙号、允许传输标识、允许的信号类型、起始符号位置、符号数、传输方向、传输周期、传输时长指示、激活的起始帧号中的至少一种。
30.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第二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所述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用于对所述调度配置信息进行重新配置。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第二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时隙上至少有两个时隙的所述起始符号的位置不同。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第二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时隙包括所述调度配置信息所配置的时隙和所述调度信息重配置消息所配置的时隙。
33.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第二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资源配置报告,所述资源配置报告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节点的接入链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令PDCCH的配置时隙、所述PDCCH占用的符号数、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接入链路的上行信号的时隙,所述上行信号包括PUCCH和SRS。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第二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发送单元,在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所述资源配置报告之前,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调度配置请求,所述调度配置请求用于所述第二节点请求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资源配置报告。
35.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第二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配置信息承载在物理下行控制信令PDCCH,或者媒体接入控制信令MAC CE,或者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者F1AP接口协议,或者隧道协议中。
36.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第二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配置信息通过RRC信令进行配置,所述第二节点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令PDCCH或者媒体接入控制信令MAC CE激活配置。
37.一种第一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所述硬件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步骤。
38.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当所述程序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资源的配置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912232.2A CN110831187B (zh) | 2018-08-10 | 2018-08-10 | 一种资源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
PCT/CN2019/097026 WO2020029777A1 (zh) | 2018-08-10 | 2019-07-22 | 一种资源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912232.2A CN110831187B (zh) | 2018-08-10 | 2018-08-10 | 一种资源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831187A CN110831187A (zh) | 2020-02-21 |
CN110831187B true CN110831187B (zh) | 2022-04-22 |
Family
ID=69415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912232.2A Active CN110831187B (zh) | 2018-08-10 | 2018-08-10 | 一种资源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831187B (zh) |
WO (1) | WO202002977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20191884A1 (en) * | 2019-04-12 | 2022-06-16 |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 Network management |
WO2021179328A1 (zh) * | 2020-03-13 | 2021-09-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资源指示方法及通信装置 |
CN113676920B (zh) * | 2020-05-13 | 2023-09-12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 |
CN111698702B (zh) * | 2020-05-18 | 2021-09-14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全双工iab系统遍历容量优化方法 |
CN111918341A (zh) * | 2020-08-03 | 2020-11-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符号预留、询问、通知方法、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及介质 |
CN114158092A (zh) * | 2020-09-08 | 2022-03-0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EP4213559A4 (en) * | 2020-10-23 | 2023-10-2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CN114531697A (zh) * | 2020-11-23 | 2022-05-2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传输处理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WO2022151296A1 (zh) * | 2021-01-14 | 2022-07-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115276924A (zh) * | 2021-04-30 | 2022-11-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117223245A (zh) * | 2021-07-05 | 2023-12-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确定由无线设备转发的信号的特性的技术 |
EP4459915A4 (en) * | 2021-12-29 | 2025-01-22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AND TRANSMITTING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CN116997013A (zh) * | 2022-04-21 | 2023-11-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多跳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
WO2024148490A1 (zh) * | 2023-01-09 | 2024-07-18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信息发送方法、信息接收方法、转发器和网络设备 |
CN116456421B (zh) * | 2023-06-15 | 2023-08-22 | 东方空间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中继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19586287A (zh) * | 2023-07-06 | 2025-03-0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回传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通信系统、存储介质 |
CN117915462B (zh) * | 2023-12-10 | 2024-11-26 | 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069848A2 (en) * | 2005-12-13 | 2007-06-21 | Lg Electronics Inc. |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relay st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909305A (zh) * | 2009-06-04 | 2010-12-08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中继系统的传输和指示的方法及设备 |
CN101931961A (zh) * | 2009-06-23 | 2010-12-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实现中继系统回程链路控制信道传输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
EP2706675A2 (en) * | 2009-07-31 | 2014-03-1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system of configuring relay link resources |
CN108282875A (zh) * | 2017-01-06 | 2018-07-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收发方法及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03406B (zh) * | 2017-11-17 | 2023-07-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中继网络中时域资源的指示方法,网络设备及用户设备 |
-
2018
- 2018-08-10 CN CN201810912232.2A patent/CN110831187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7-22 WO PCT/CN2019/097026 patent/WO2020029777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069848A2 (en) * | 2005-12-13 | 2007-06-21 | Lg Electronics Inc. |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relay st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909305A (zh) * | 2009-06-04 | 2010-12-08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中继系统的传输和指示的方法及设备 |
CN101931961A (zh) * | 2009-06-23 | 2010-12-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实现中继系统回程链路控制信道传输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
EP2706675A2 (en) * | 2009-07-31 | 2014-03-1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system of configuring relay link resources |
CN108282875A (zh) * | 2017-01-06 | 2018-07-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收发方法及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Structure for Relay Backhaul Link,R1-092115;LG Electronics;《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7》;20090508;全文 * |
Throughput and Fairness-Balanced Resource Allocation Algorithm in TD-L TE-Advanced Relay-Enhanced Network;Wu Xuanli;《2013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High Mobility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HMWC)》;20140116;全文 * |
一种联合D2D资源分配的中继选择算法的研究;王伟超;《计算机应用研究》;20180531;第35卷(第5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0029777A1 (zh) | 2020-02-13 |
CN110831187A (zh) | 2020-02-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831187B (zh) | 一种资源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 |
US11252712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resource set configuration for common control | |
KR102748607B1 (ko) | 자원 구성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KR102763820B1 (ko) |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 |
US9756637B2 (en) |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EP3494669B1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existence of low-latency and latency-tolerant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 |
US10892868B2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0958620B (zh) | 一种测量信号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0972279B (zh) |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
EP3754886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 |
AU2018440564A1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 |
CN108282875B (zh) | 一种数据收发方法及设备 | |
CN112399585B (zh) | 一种资源复用方法及装置 | |
WO2011160670A1 (en) | Transmission of reference signals | |
TWI640215B (zh) | 經由錨定載波的小區存取方法和裝置 | |
WO2023066329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JP7577124B2 (ja) | Iabネットワークの多重化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及びiabノード | |
KR20220153316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iab 노드의 다중화 스위칭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
CN111756459B (zh) | 一种同步信号发送和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 |
US11956803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resource | |
CN117858173A (zh) | 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 |
KR20220153457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iab 노드의 다중화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
CN117769036A (zh) | 通信方法及设备 | |
CN119342588A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