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98889B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798889B CN110798889B CN201810868998.5A CN201810868998A CN110798889B CN 110798889 B CN110798889 B CN 110798889B CN 201810868998 A CN201810868998 A CN 201810868998A CN 110798889 B CN110798889 B CN 11079888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ponse
- time
- downlink data
- codebooks
-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目前针对半持续调度的下行数据,在一个时间单元仅可反馈1比特应答信息。但随着半持续调度的下行数据的传输周期P越来越小,可能会出现在一个时间单元上需反馈多比特应答信息的情况出现,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主要用于解决在一个时间单元上反馈多比特应答信息的问题,主要原理为:首先确定在一个时间单元上待发送的多比特应答数据,然后生成N个应答码本,所述N个应答码本用于承载多比特应答信息,最后在该时间单元上发送N个应答码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相对于前几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五代(5th-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在传输速率、时延以及功耗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增强移动带宽(enhanced mobilebroadband,eMBB)、海量机器类型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MTC)和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被定义为未来5G的三大典型业务,这为5G标准的制定指明了方向。
其中,URLLC作为5G的三大典型业务之一,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无人驾驶,远程医疗等,这些应用场景在可靠性及时延等方面提出了更加严格的需求,比如,URLLC业务的具体需求包括:数据传输可靠性达到99.999%,传输时延低于1ms等,以及在满足高可靠性及低时延要求下,尽可能减少指令开销。因此如何保证URLLC的时延和可靠性,并且降低信令开销,成为本领域非常关注的问题。
其中,为了保证URLLC的时延和可靠性,并且降低信令开销,发送端可采用半持续调度(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SPS)技术发送数据,但接收端如何反馈应答数据,并没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以解决接收端反馈应答信息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终端的芯片,具体可为:首先,确定在目标时间单元上待发送的M比特应答信息;然后,根据M比特应答信息,确定N个应答码本,所述N个应答码本用于承载M比特应答信息。最后,在目标时间单元上发送N个应答码本,所述M与N均为整数,且M与N至少有一个不为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M大于1时,在一个目标时间单元中可反馈多比特应答信息,相对于在现有技术中,一个时间单元中仅能反馈一比特应答信息,可提高反馈信息的反馈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M的取值为K*[Q/P],其中,所述P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的传输周期,所述Q为所述时间单元的长度,所述K为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下行数据的时间单元的数量,所述P、Q以及K的取值均为正整数,所述[]表示对Q/P取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第一下行数据的周期P以及时间单元的长度Q,计算应答信息的比特,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总是反馈1比特应答信息的技术缺陷,解决有些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无法反馈的问题,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的N-1个应答码本中的每个应答码本包括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的一个应答码本包括M-(N-1)*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其中,floor表示向下取整操作,N大于1;
具体的,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索引号小于或等于N-1的每个应答码本包括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索引号为N的应答码本包括M-(N-1)*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或者,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索引号为1的应答码本包括M-(N-1)*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索引号大于1的每个应答码本包括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将M比特应答信息,分布在多个码本中传输,相对应于将M比特应答信息,分布在一个码本中传输,可提高M比特应答信息的传输可靠性。比如,如果一个码本用于传输M比特应答信息,且该码本的传输出现问题,那么M比特应答信息均不能正确接收。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N个应答码本中每个应答码本中均包括一部分应答信息,如果一应答码本的传输出现问题,也仅影响该应答码本中所承载的一部分应答信息,并不会造成M比特应答信息,全部不能正确接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每个应答码本中均包含M比特应答信息,其中,N大于1;或者,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第i个应答码本中包含M比特应答信息,其中,N大于1,i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或者,所述N的取值为1,所述应答码本包括M比特应答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N个应答码本中的每个应答码本中均包括M比特应答信息,相对于N个应答码本中仅有一个应答码本承载M比特应答信息,可提高M比特应答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如果某一应答码本的传输出现问题,并不影响M比特应答信息的正确接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还可包括: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N个时频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还可包括: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P1个时频资源集合,所述P1为正整数,且每个时频资源集合中包括N个时频资源;接收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集合在所述P1个时频资源集合中的索引;根据所述第一时频资源集合的索引,确定所述目标时间单元中用于传输所述N个应答码本的N个时频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还可包括:接收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N个时频资源集合,且每个时频资源集合中包括P2个时频资源,所述P2为正整数;接收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在所述N个时频资源集合中的每个时频资源集合中指示一个时频资源的索引;根据所述时频资源的索引,确定所述目标时间单元中用于传输所述N个应答码本的N个时频资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指示N个时频资源,而终端设备可在网络设备所指示的N个时频资源上发送N个应答码本,其中,一个时频资源用于承载一个应答码本,从而实现网络设备灵活的指示终端设备发送应答信息的时频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还包括: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所述第二下行数据采用动态调度方式进行传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一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添加到正常调度的第二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之后或之前一起反馈,能够降低实现的复杂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可应用于网络设备或网络设备中的芯片,具体可为:
在目标时间单元中的N个时频资源上,接收N个应答码本;其中,所述N个时频资源中的每一个时频资源上承载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的一个应答码本,所述N个应答码本用于承载M比特应答信息,所述M和N均为正整数,且M与N至少有一个不为1,所述M比特应答信息为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所述第一下行数据采用半持续调度方式进行传输;根据所述N个应答码本,确定是否对所述第一下行数据进行重传。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M的取值为K*[Q/P],其中,所述P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的传输周期,所述Q为所述时间单元的长度,所述K为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下行数据的时间单元的数量,所述P、Q以及K的取值均为正整数,所述[]表示对Q/P取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N个应答码本用于承载所述M比特应答信息,具体包括:
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的N-1个应答码本中的每个应答码本包括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的一个应答码本包括M-(N-1)*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其中,floor表示向下取整操作,N大于1;或者,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每个应答码本中均包含M比特应答信息,其中,N大于1;或者,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第i个应答码本中包含M比特应答信息,其中,N大于1,i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或者,所述N的取值为1,所述应答码本包括M比特应答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的N-1个应答码本中每个应答码本包括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的一个应答码本包括M-(N-1)*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具体为:
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前N-1个应答码本中的每个应答码本包括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的最后一个应答码本包括M-(N-1)*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或者,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的第一个应答码本包括M-(N-1)*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后N-1个应答码本中的每个应答码本包括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N个时频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P1个时频资源集合,所述P1为正整数,且每个时频资源集合中包括N个时频资源;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集合在所述P1个时频资源集合中的索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N个时频资源集合,且每个时频资源集合中包括P2个时频资源,所述P2为正整数;发送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在所述N个时频资源集合中的每个时频资源集合中指示一个时频资源的索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还包括: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所述第二下行数据采用动态调度方式进行传输。
关于上述第二方面有益效果的介绍,可具体参见上述第一方面的记载。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可应用于终端设备,可包括:首先确定第一下行数据的M比特应答信息,且将所述M比特应答信息,分为N1组应答信息;然后确定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且将所述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分为N2组应答信息。其中,每一组应答信息对应于一个时频资源,N1组应答信息共对应N1个时频资源,N2组应答信息共对应N2个时频资源。再然后,可根据N1个时频资源与N2个时频资源的重叠关系,确定N个时频资源;最后确定N个时频资源所对应的N个应答码本,且在N个时频资源上发送所述N个应答码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应答码本可仅用于承载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或者仅用于承载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或者同时用于承载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以及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针对所述N个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q,如果所述时频资源q为根据上述N1个时资源与上述N2个时频资源存在重叠的时频资源重新确定的时频资源,所述时频资源q所对应的应答码本可用于承载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以及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如果所述时频资源q为上述N1个时频资源中的某一个时频资源,所述时频资源q所对应的应答码本可用于承载第一下行数据所对应的应答信息。如果所述时频资源q为上述N2个时频资源中的某一个时频资源,那么所述时频资源q所对应的应答码本可用于承载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针对所述N1个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p,如果所述时频资源p与N2个时频资源中的多个时频资源存在重叠,所述重叠可为完全重叠或部分重叠,在所述N2个时频资源中的所述多个时频资源中的某一个时频资源所对应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的前面或后面,添加上述时频资源p所对应的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形成一个应答码本,或者,在所述N2个时频资源中的所述多个时频资源中的每一个时频资源所对应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的前面或后面,均添加所述时频资源p所对应的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形成多个应答码本。
在本申请的又一示例中,针对所述N1个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p,如果所述时频资源p与N2个时频资源中的一个时频资源r存在重叠,那么可在所述时频资源r所对应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的前面或后面,添加所述时频资源p所对应的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形成一个应答码本。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两个时频资源存在重叠,那么这两个时频资源所对应的应答信息,可承载在一个应答码本中进行传输,相对于,如果两个时频资源存在重叠,那么在该重叠的时频资源传输两上应答码本,可减少终端设备侧的工作量,提高传输应答码本的效率。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可应用于网络设备,可包括:在N个时频资源上接收N个应答码本,且根据接收到的N个应答码本,确定对第一下行数据和第二下行数据是否进行重传。
关于N个应答码本中所具体承载的应答信息、N个时频资源的确定过程,以及有益效果的介绍,可参见上述第三方面的记载。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用于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的芯片,包括: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各个步骤的单元或手段(means)。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用于网络设备或网络设备的芯片,包括: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二方面或第四方面各个步骤的单元或手段(means)。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用于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的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至少一个存储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元件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执行本申请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用于网络设备或网络设备的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至少一个存储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元件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执行本申请第二方面或第四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用于终端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的方法的至少一个处理元件(或芯片)。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用于网络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二方面或第四方面的方法的至少一个处理元件(或芯片)。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以上任一方面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以上任一方面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一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一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FDD工作模式下的一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TDD工作模式下的一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一示意图;
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一示意图;
图6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一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一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一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一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一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100,该通信系统100可包括网络设备101和终端设备102。
其中,网络设备101,可以为终端设备102提供无线接入有关的服务,实现下述功能中的一个或多个功能:无线物理层功能、资源调度和无线资源管理、服务质量(quality ofservice,Qos)管理、无线接入控制以及移动性管理功能。终端设备102可通过空口,接入网络设备10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101与终端设备102间可采用半持续调度(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SPS)技术进行通信,工作过程可为:网络设备101在发送下行数据前,网络设备101可首先发送一激活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所述激活的DCI用于调度下行数据传输,以及指示下行数据的时频域资源。相应的,终端设备102在接收到所述激活的DCI后,可根据所述DCI的指示,在相应的时频域资源上接收网络设备101发送的下行数据。后续网络设备101可按照预配置的周期P继续发送下行数据,相应的,终端设备102可按照预配置的周期P继续接收下行数据。可以看出,在SPS技术中,网络设备101通过发送一个激活的DCI,可实现多次下行数据的传输。相对于现有的,网络设备101在每次发送下行数据前,均发送一个激活的DCI,可减少信令开销。
同时,在SPS技术中,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终端设备102在接收到网络设备101发送的每个下行数据后,需反馈应答信息至网络设备101,所述应答信息可为肯定应答(acknowledgement,ACK)或否定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ment,NACK)。终端设备102可采用以下方式,确定反馈上述应答信息的时间单元:首先确定时间单元偏移K1,然后根据时间单元偏移K1,确定反馈上述应答信息的时间单元,比如,终端设备102在时间单元n接收到下行数据,那么终端设备102可在时间单元n+K1反馈应答信息,所述时间单元偏移K1可通过上述激活的DCI进行指示,或者,通过配置信息,预先给终端设备配置K1集合,所述K1集合中包括一个或多个K1值。如果所述K1集合中仅包括一个K1值,为了方便描述,可将K1集合中仅包括的K1值,称为第一K1值,那么终端设备可在时间单元n+第一K1值反馈应答信息。如果所述K1集合中包括多个K1值,为了方便描述,可将K1集合中包括的K1值,称为第一K1值,第二K1值,依次类推,直到第NK1值,那么,终端设备可在时间单元n+第一K1值、时间单元n+第二K1值,依次类推,直至时间单元n+第NK1值上,分别反馈应答信息。但如何在上述时间单元反馈应答信息,并没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为了便于理解,示例性的给出了与本申请相关概念的说明以供参考,如下所示:
1)第一下行数据,为采用SPS方式进行传输的下行数据,或者为采用为无调度方式或免调度方式进行传输的下行数据。所述SPS方式进行传输的下行数据包括:初始激活DCI调度的SPS下行数据和后续根据配置的SPS周期P传输的下行数据;或者,不包括初始激活DCI调度的下行数据,仅仅包括除激活DCI调度的SPS下行数据之外的,后续根据配置的SPS周期P传输的下行数据。所述无调度方式或免调度方式进行传输的下行数据可具体为:数据传输过程中没有对应的DCI,仅仅根据配置信息进行传输的下行数据,也即整个下行数据的传输过程中,没有发送激活数据传输过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PDCCH),也没有发送释放数据传输资源的PDCCH,所述PDCCH可用于承载DCI,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可具体为一个下行数据,也可为多个下行数据。
2)应答信息,可具体为肯定应答ACK或否定应答NACK。针对某个传输块的应答信息的大小可以为1比特,比如,可用二进制数据1代表肯定应答ACK,用二进制数据0代表否定应答NACK,或者,可用二进制数据0代表肯定应答ACK,用二进制数据1代表否定应答NACK。
3)时间单元,可称为但不限于时隙、子帧、符号以及帧等名称,所述时间单元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符号,或者为一个或者多个时隙(slot),或者为一个或者多个子帧,或者为一个或多个无线帧。比如,一示例中,所述时间单元的长度可为1个时隙、1/2时隙或1/7时隙等,本申请并不作限定。关于时间单元的长度可具体为协议规定或高层信令配置。在本申请中,符号可以为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
4)应答码本,多个应答信息按照一定的顺序串联起来形成的反馈信息比特序列称作应答码本。
5)第二下行数据,为采用动态调度方式进行传输的下行数据,即网络设备在发送每个下行数据前,需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至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根据DCI的调度,接收下行数据。具体来说,该动态调度方式进行传输的下行数据可以包括:激活DCI调度的SPS下行数据以及一般的DCI(非SPS激活DCI)调度的下行数据;或者,不包括激活DCI调度的SPS下行数据,仅仅包含一般DCI调度的下行数据。
6)网络设备,可以是网络中将终端设备接入到无线网络的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无线接入网中的节点,又可以称为基站,还可以称为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节点(或设备)。目前,一些网络设备的举例为:gNB、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TRP)、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家庭基站(例如,home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或WiFi接入点(access point,AP)等。另外,在一种网络结构中,所述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节点和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节点。这种结构将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eNB的协议层拆分开,部分协议层的功能放在CU集中控制,剩下部分或全部协议层的功能分布在DU中,由CU集中控制DU。
7)终端设备,又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目前,一些终端的举例为: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device,MID)、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
8)通信系统,可以采用各种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例如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DMA,SC-FDMA)等,本申请对通信系统所采用的RAT不做限定。在本申请中,术语“系统”可以和“网络”相互替换。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系统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9)高层信令,可以是指高层协议层发出的信令,高层协议层为物理层以上的协议层。其中,高层协议层具体可以为: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分组数据会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PDCP)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和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
10)floor(A),是表述对“A”进行向下取整运算。例如,所述“A”为7/2,则floor(7/2)=3。
另外,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如图2所示,本申请公开一种通信方法流程图,该流程中的网络设备可具体为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101,终端设备可具体为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02。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中,网络设备的功能也可以通过应用于网络设备的芯片来实现,终端设备的功能也可以通过应用于终端设备的芯片来实现。该流程具体为:
步骤S201:终端设备确定在目标时间单元上待发送的M比特应答信息,其中,所述M比特应答信息为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M的取值可为K*[Q/P],所述K为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下行数据的时间单元的数量,所述Q为时间单元的长度,所述时间单元的长度Q可为协议规定的,或高层信令配置的,所述P为第一下行数据的传输周期,所述[]表示对Q/P取整,所述取整可具体为向上取整、向下取值或四舍五入取整等,所述*表示乘号,所述/表示除号,所述K、Q以及P的取值均为正整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第一下行数据在一个时间单元上传输,也即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下行数据的时间单元的数量K取值为1,那么M的取值为[Q/P]。具体的,如果周期P的时间长度小于或等于时间单元的长度Q,所述M的取值为[Q/P],如果周期P的时间长度大于时间单元的长度Q,所述M的取值为ceil(Q/P),即M的取值为1,其中ceil表示向上取整操作。例如,周期P为2个符号,时间长度Q为14个符号,则M等于7;如果周期P为28个符号,时间长度Q为14个符号,则M等于1。需要说明是,在公式中,P和Q的单位是一致的,可以都是符号,或者都是时隙,或者都为子帧,或者都是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时间单元为时隙(slot),且设定网络设备在时隙n采用SPS方式传输下行数据,在时隙n+2反馈应答信息为例,说明M的取值:
如图3所示,在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中,网络设备在时隙1采用SPS方式发送下行数据,且发送下行数据的周期P=7个符号。由于在时隙1中包括14个符号,且网络设备发送下行数据的周期为7个符号,那么,终端设备在下行时隙1中总共发送2个下行数据。按照上述在n+2时隙反馈应答信息的规则,终端设备可在上行时隙3反馈时隙1中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所述应答信息可为肯定应答ACK或否定应答NACK,每个应答信息占用1比特。可见,在时隙3中总共需反馈2比特应答信息,符合上述公式M=[Q/P]。关于在上行时隙4中反馈应答信息的过程,与时隙3反馈应答信息的过程相类似,不加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第一下行数据在多个时间单元上传输,也即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下行数据的时间单元的数量K取值大于1,那么M的取值为K*[Q/P]。具体的,如果周期P小于或等于时间单元的长度Q,所述M的取值为K*[Q/P];如果周期P大于时间单元的长度Q,所述M的取值为K*ceil(Q/P),即M的取值为K。例如,K=3,周期P为2个符号,时间长度Q为14个符号,则M可等于21;如果K=2,周期P为28个符号,时间长度Q为14个符号,则M可等于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时间单元为时隙,且设定网络设备在时隙n采用SPS方式传输下行数据,在时隙n+2反馈应答信息为例,说明M的取值:
如图4所示,在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系统中,时隙1、时隙2以及时隙3为下行时隙,时隙4为上行时隙。网络设备在时隙1和时隙2发送下行数据,按照终端设备在n+2时隙反馈应答信息的规则,终端设备可在时隙3反馈时隙1中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可在时隙4反馈时隙2中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由于时隙3为下行时隙。所以实际上,终端设备可在时隙4中反馈时隙1和时隙2两个时隙的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定网络设备发送下行数据的周期P为7个符号,一个时隙Q中总共包括14个符号,那么,在时隙1和时隙2中分别发送2个下行数据,相应的,在时隙4中需反馈4个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每个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占用1比特,那么,在时隙4中总需反馈4比特应答信息。由于在时隙4中需反馈时隙1以及时隙2两个时隙中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所述K的取值为2,P的取值为7个符号,Q的取值为14个符号,可见,最终在时隙4中反馈4比特应答信息,符合上述公式M=K*[Q/P]。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公式仅作为对M取值的示例性说明,不作为对M取值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M的取值可根据上述公式确定,也可根据其它公式确定,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步骤S202:终端设备确定N个应答码本,所述N个应答码本用于承载M比特应答信息,所述M与N均为正整数,且所述M与N至少有一个不为1。
在本申请的第一示例中,所述N个应答码本可仅用于承载第一下行数据的M比特应答信息。在一种实现中,所述N个应答码本可直接用于承载M比特应答信息。在另一种实现中,所述终端设备可首先将M比特应答信息,分为N组应答信息,最后将N组应答信息承载在N个应答码本中,即N个应答码本可用于承载N组应答信息。关于N个应答码本仅用于承载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5所示流程的介绍。
在上述第一示例中,所述N的值可以为协议规定的,或者根据高层信令配置的时频资源个数确定的,例如,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了4个时频资源,则终端设备确定N的取值为4,即在步骤S202中可具体确定4个应答码本。关于终端设备如何确定网络设备为其配置时频资源的个数,可参见下述步骤S203的介绍。
在本申请的第二示例中,所述N个应答码本可同时用于承载第一下行数据的M比特应答信息和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即上述步骤S202中的N个应答码本除用于承载第一下行数据的M比特应答信息外,还用于承载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所述N的取值可以为协议规定的,或者为根据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的码本个数所确定,比如,根据第二下行数据据的调度结果,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在3个应答码本中反馈,那么上述步骤S202中N的取值为3。关于N个应答码本同时用于承载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以及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6a和图6b所示流程的介绍。
针对上述两种示例,所述N的取值可为1,即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用一个应答码本承载第一下行数据据的M比特应答信息和/或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此时M大于1;或者,所述N的取值可大于1,即可用多个应答码本承载M比特应用信息和/或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此时M的取值可以大于或者等于1。
在本申请的一示例中,当所述N的取值大于1时,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的N-1个应答码本中的每个应答码本可包括第一下行数据的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除上述N-1个应答码本外,剩余的一个应答码本可包括第一下行数据的M-(N-1)*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
具体的,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前N-1个应答码本中的每个应答码本包括第一下行数据的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的最后一个应答码本可包括第一下行数据的M-(N-1)*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或者,具体的,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的第一个应答码本包括第一下行数据的M-(N-1)*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后N-1个应答码本中的每个应答码本包括第一下行数据的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N个应答码本可对应N个索引,索引号从小到大进行排列。当索引号从0开始编号时,上述前N-1个应答码本具体指索引号从0到N-2的N-1个应答码本;最后一个应答码本具体指索引号为N-1的应答码本;第一个应答码本具体指索引号为0的应答码本;后N-1个应答码本具体指索引号从1到N-1的N-1个应答码本。当索引号从1开始编号时,上述前N-1个应答码本具体指索引号从1到N-1的N-1个应答码本;最后一个应答码本具体指索引号为N的应答码本;第一个应答码本具体指索引号为1的应答码本;后N-1个应答码本具体指索引号从2到N的N-1个应答码本。
在本申请的另一示例中,当所述N的取值大于1时,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每个应答码本均可包括所述第一下行数据的M比特应答信息。
在本申请的又一示例中,当所述N的取值大于1时,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的第i个应答码本中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的M比特应答信息,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i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也就是N个应答码本中,只有其中一个应答码本中包含所述第一下行数据的M比特应答信息,剩余N-1个应答码本中不包括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所述i的取值,可以为协议规定的,或者其他方式确定的,本申请不做限定。
步骤S203:终端设备在目标时间单元中的N个时频资源上,发送所述N个应答码本,所述N个时频资源中的每一个时频资源上承载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的一个应答码本。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采用以下示例,确定N个时频资源:
第一种示例,网络设备可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所述N个时频资源。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高层信令承载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直接指示N个时频资源。终端设备接收到该第一指示信息后,便可以直接根据这个指示信息确定出N个时频资源。
针对上述第一种示例,将N个时频资源称为PUCCH资源,将第一指示信息称为PUCCH配置信息为例,详细说明上述过程:网络设备可向终端设备发送PUCCH资源配置信息,所述PUCCH资源配置信息指示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N个PUCCH资源。终端设备在接收到PUCCH资源配置信息后,在所述PUCCH资源配置信息所指示的N个PUCCH资源上发送N个应答码本。
第二种示例,网络设备可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以及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P1个时频资源集合,所述P1为正整数,且每个时频资源集合中可包括N个时频资源,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集合在所述P1个时频资源集合中的索引;终端设备可根据所述第一时频资源集合的索引,确定所述目标时间单元中用于传输所述N个应答码本的N个时频资源。比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首先接收第二指示信息,然后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出P1个时频资源集合,每个时频资源集合中包括N个时频资源。然后接收第三指示信息,根据第三指示信息,确定P1个时频资源集合中的第一时频资源集合,最后将第一时频资源集合所包括的N个时频资源,作为发送N个应答码本的N个时频资源。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通过高层信令承载,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可以通过动态调度信令承载,例如,第三指示信息为DCI中的一个字段,本申请不做限定。
针对上述第二种示例中,将N个时频资源称为PUCCH资源,将第二指示信息称为PUCCH配置信息,将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称为目标指示信息为例,详细说明上述过程:网络设备可向终端设备发送PUCCH资源配置信息,所述PUCCH资源配置信息配置多个PUCCH资源集合,每个PUCCH资源集合中包含N个PUCCH资源,然后网络设备可向终端设备发送目标指示信息,所述目标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PUCCH资源集合,最后终端设备在该资源集合对应的N个PUCCH资源上发送所述N个应答码本。
第三种示例,网络设备可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以及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N个时频资源集合,且每个时频资源集合中包括P2个时频资源,所述P2为正整数,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在所述N个时频资源集合中的每个时频资源集合中指示一个时频资源的索引;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四指示信息以及第五指示信息时,可根据所述时频资源的索引,确定所述目标时间单元中用于传输所述N个应答码本的N个时频资源。比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首先接收第四指示信息,然后根据第四指示信息,确定出N个时频资源集合,每个时频资源集合中包括P2个时频资源,然后接收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可在上述N个时频资源集合中的每个时频资源集合中指示一个目标时频资源,从而指示出N个目标时频资源,最后将指示的N个目标时频资源,作为发送N个应答码本的N个时频资源。其中,所述第四指示信息可以通过高层信令承载,所述第五指示信息可以通过动态调度信令承载,例如,第五指示信息为DCI中的一个字段,本申请不做限定。
针对上述第三种示例,将N个时频资源称为PUCCH资源,将第四指示信息称为PUCCH资源配置信息,将第五指示信息称为目标指示信息,详细说明上述过程:网络设备可向终端设备发送PUCCH资源配置信息,所述PUCCH资源配置信息用于配置N个PUCCH资源集合,每个PUCCH资源集合中包含多个PUCCH资源。然后网络设备可向终端设备发送目标指示信息,所述目标指示信息用于指示N个PUCCH资源集合中的N个PUCCH资源,最后终端设备在该N个PUCCH资源上发送所述N个应答码本。
第四种示例,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六指示信息,所述第六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多个时频资源集合,每个时频资源集合中可包括多个时频资源,例如:8至32个时频资源。针对N个应答码本中的每个应答码本,终端设备均可执行以下操作:根据应答码本的大小,在第六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多个时频资源集合中,选择与该应答码本大小相匹配(或称为相适应)的一目标时频资源集合。然后终端设备可根据PDCCH中承载的资源指示信息和PDCCH所占用的控制信道元素(control channel elements,CCE)的指示中的至少一个,在目标时频资源集合中,确定一时频资源,且最终在该时频资源上,发送对应的应答码本。
针对上述第四种示例,将时频资源集合称为PUCCH资源集合,时频资源称为PUCCH资源,每个应答码本的大小称为载荷大小(payload size)为例,详细说明上述过程:终端设备可首先接收网络设备配置的多个PUCCH资源集合,然后确定每个应答码本中需反馈的ACK/NACK的数量,即每个应答码本的载荷大小,再然后根据每个应答码本的载荷大小,选择一个PUCCH资源集合。最后,终端设备根据PDCCH中的应答资源指示(ACK/NACK resourceindicator,ARI),在PUCCH资源集合中具体选择一PUCCH资源,最后在选择的PUCCH资源上发送一个应答码本。
步骤S204:网络设备在目标时间单元中的N个时频资源上,接收N个应答码本。
步骤S205:网络设备根据所述N个应答码本,确定是否对第一下行数据进行重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根据所述N个应答码本,确定第一下行数据的M比特应答信息,从而能够判断第一下行数据是否被终端设备正确接收。
在本申请的一示例中,在所述N个应答码本所承载的M比特应答信息中,如果某一应答信息为肯定应答信息,那么网络设备可不重传该应答信息对应的第一下行数据,如果某一应答信息为否定应答信息,那么网络设备可重传该应答信息对应的第一下行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网络设备并没发送第一下行数据,但在N个应答码本中接收到该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那么网络设备可对该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不作任何处理,或者,丢弃该应答信息等操作。
如图5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在图5所示的流程中,N个应答码本可仅用于承载第一下行数据的M比特应答信息。图5所示的方法流程可为上述图2所示流程中的N个应答码本仅用于承载第一下行数据的M比特应答信息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具体的,如下:
步骤S501:终端设备确定在目标时间单元上待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的M比特应答信息。
具体示例可以参考步骤S201中的记载,此处不加赘述。
步骤S502:终端设备将第一下行数据的M比特应答信息,分为N组应答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示例中,当所述N的取值大于1时,所述N组应答信息中的N-1组应答信息中的每组应答信息可包括第一下行数据的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所述N组应答信息中,除上述N-1组应答信息外,剩余的一组应答信息可包括第一下行数据的M-(N-1)*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
具体的,所述N组应答信息中前N-1组应答信息中的每组应答信息可包括第一下行数据的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所述N组应答信息中的最后一组应答信息中可包括第一下行数据的M-(N-1)*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
或者,具体的,所述N组应答信息中的第一个应答信息中包括第一下行数据的M-(N-1)*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所述N组应答信息中后N-1组应答信息中的每组应答信息中可包括第一下行数据的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N组应答信息可对应N个索引,索引号从小到大进行排列。当索引号从0开始编号时,上述前N-1组应答信息具体指索引号从0到N-2的N-1组应答信息;最后一组应答信息具体指索引号为N-1的一组应答信息;第一组应答信息具体指索引号为0的一组应答信息;后N-1组应答信息具体指索引号从1到N-1的N-1组应答信息。当索引号从1开始编号时,上述前N-1组应答信息具体指索引号从1到N-1的N-1组应答信息;最后一组应答信息具体指索引号为N的一组应答码本;第一组应答信息具体指索引号为1的一组应答信息;后N-1组应答信息具体指索引号从2到N的N-1组应答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示例中,当所述N的取值大于1时,所述N组应答信息中每组应答信息中均可包括第一下行数据的M比特应答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示例中,当所述N的取值大于1时,所述N组应答信息中第i组应答信息中可包括M比特应答信息,其中,所述N大于1的正整数,i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也就是,在N组应答信息中,只有其中一组应答信息中包括第一下行数据的M比特应答信息,剩余的N-1组应答码本中不包括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所述i的取值可为协议规定的,或者有其它方式确定的,本申请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的另一示例中,可按照第一下行数据的时域位置,将第一下行数据的M比特应答信息,划分为N组应答信息。比如,可将第一下行数据按照其所在的时域位置分为N组,每一组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信息形成一组,因此N组下行数据就对应了N组应答信息。例如在前半个时隙中的下行数据共有M1个应答信息,生成一组应答信息,后半个时隙中的下行数据共有M2个应答信息,生成一组应答信息,所述M1+M2的值为M。
步骤S503:终端设备根据N组应答信息,确定N个应答码本。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利用步骤S502中的N组应答信息,直接生成N个应答码本,即每一组应答信息都是一个应答码本。
步骤S504:终端设备确定N个应答码本的时频资源,并在所述时频资源上发送所述N个应答码本。
具体示例可以参考步骤S203中的记载,此处不加赘述。
步骤S505:网络设备接收N个应答码本。
步骤S506:网络设备根据所述N个应答码本,确定对第一下行数据是否进行重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根据所述N个应答码本,确定第一下行数据的M比特应答信息,从而能够判断第一下行数据是否传输正确。
需要说明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定步骤S501至步骤S506的先后执行顺序,且步骤S502和S503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合并后的步骤,可为:终端设备生成N个应答码本,所述N个应答码本用于承载N组应答信息,所述N组应答信息是根据第一下行数据的M比特应答信息所生成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目标时间单元内待发送的多个应答信息,分为多组,生成多个应答码本,并在多个时频资源上反馈多个应答码本,那么先到达终端设备的下行数据的应答码本,可在时域上靠前的时频资源上进行反馈,后到达终端设备的下行数据的应答码本,可在时域上靠后的时频资源上进行反馈,相对于获得所有下行数据的应答码本,然后同时在时频资源上反馈,可降低反馈时延。
在一示例中,终端设备可采用以下方式反馈应答信息:终端设备首先确定目标时间单元上是否存在待反馈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码本,如果目标时间单元上存在待反馈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码本,则将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添加至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码本后面,如果目标时间单元上不存在待反馈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码本,则单独生成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码本。而在本申请的上述图5所示流程中,终端设备不管目标时间单元上是否存在待反馈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码本,直接生成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码本,在目标时间单元上单独反馈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码本。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单独反馈,不添加到正常调度的第二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之后,可保证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的可靠性。
同时,根据第一下行数据的周期P以及时间单元的长度Q,计算应答信息的比特,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总是反馈1比特应答信息的技术缺陷,解决有些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无法反馈的问题,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如图6a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在图6a所示的流程中,N个码本用于承载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以及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具体来说,N个码本用于承载第一下行数据的M比特应答信息以及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比如,图6a所示的方法流程可为上述图2所示流程中的N个应答码本同时用于承载第一下行数据的M比特应答信息以及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具体的,如下:
步骤S601:终端设备确定在目标时间单元上待发送的M比特应答信息。
关于确定M比特应答信息的过程,可参见上述图2中的步骤S201的介绍。
步骤S602:终端设备确定N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示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按照第二下行数据的时域位置,确定N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具体来说,可以将第二下行数据按照其所占的时域位置分为N组,每一组第二下行数据对应一组应答信息,这样可以生成N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例如,时域位置在前半个时隙的第二下行数据为一组,时域位置在后半个时隙的第二下行数据为一组,这样共生成2组应答信息。其中,第二下行数据的时域位置可以通过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DCI进行指示。
在本申请的另一示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按照第二下行数据所占的时域长度,确定N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具体来说,可以将第二下行数据按照其所占的时域长度分为N组,比如,可以将时域长度为某些值(如,时域长度为2,4,7个符号)的第二下行数据分为一组,时域长度为另外一些值的时域长度(如,时域长度大于7个符号)的第二下行数据分为一组,这样共生成2组应答信息。其中,第二下行数据所占的时域长度可以通过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DCI指示。采用这种方式,可以针对不同时域长度的第二下行数据生成不同组反馈信息,分别反馈,从而满足不同业务的时延和可靠性要求。例如时域长度比较短的第二下行数据可能是比较紧急的业务,例如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latencycommunication,URLLC)业务的数据,时域长度比较长的第二下行数据可能是时延要求不那么紧急的业务的,如增强移动带宽(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业务的数据,通过将不同时域长度的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反馈信息分组分别反馈,能够保证URLLC业务的反馈信息的时延和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另一示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按照第二下行数据的映射类型,确定N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具体来说,可以将映射类型为类型A的第二下行数据分为一组,映射类型为类型B的第二下行数据分为一组,这样共生成2组应答信息。其中,第二下行数据的映射类型可以通过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DCI指示。采用这种方式,可以针对不同映射类型的第二下行数据生成不同组的反馈信息,分别反馈,从而满足不同业务的时延和可靠性要求。例如映射类型为类型A的第二下行数据可能是比较紧急的业务,例如URLLC业务的数据,映射类型为类型B的第二下行数据可能是时延要求不那么紧急的业务的,如eMBB业务的数据,通过将不同映射类型的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反馈信息分组分别反馈,能够保证URLLC业务的反馈信息的时延和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现中,比如,第二下行数据的映射类型为类型A,可以指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在一个时隙中占用第三或者第四个符号;第二下行数据的映射类型为类型B,可以指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DMRS在第二下行数据所占的时域资源的第一个符号。由于eMBB业务的数据时延要求不那么紧急,大多说情况下都以时隙为单位进行调度,为了方便数据解调,数据对应的DMRS通常固定在时隙开始的第二或者第三个符号。由于URLLC业务的数据时延要求比较高,大多说情况下都以符号为单位进行调度,调度的数据可能在一个时隙的任何一个位置,为了方便数据解调,数据对应的DMRS会随数据所占的时域资源而变化,固定在数据所占的时域资源的第一个符号。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按照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DCI格式,确定N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具体来说,可以将一种或者多种DCI格式的第二下行数据分为一组,每一组第二下行数据对应一组应答信息,这样可以生成N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例如,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DCI格式为格式1的分为一组,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DCI格式为格式2的分为一组,这样共生成2组应答信息。采用这种方式,可以针对不同DCI格式调度的第二下行数据生成不同组反馈信息,分别反馈,从而满足不同业务的时延和可靠性要求。例如DCI格式1的第二下行数据可能是比较紧急的业务,例如URLLC业务的数据,DCI格式2调度的第二下行数据可能是时延要求不那么紧急的业务的,如eMBB业务的数据,通过DCI格式调度的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反馈信息分组分别反馈,能够保证URLLC业务的反馈信息的时延和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又一示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按照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DCI的加扰方式,确定N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具体来说,可以根据DCI加扰方式的不同,将第二下行数据进行分组,一共分为N组,每一组第二下行数据对应一组应答信息,这样可以生成N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例如,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DCI的加扰方式为加扰方式1的分为一组,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DCI的加扰方式为加扰方式2的分为一组,,这样共生成2组应答信息。其中,上述DCI可具体体使用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tifier,RNTI)进行加扰。也就是说不同的RNTI加扰的DCI所调度的第二下行数据对应不同分组。采用这种方式,可以针对不同RNTI加扰的DCI所调度的第二下行数据生成不同组反馈信息,分别反馈,从而满足不同业务的时延和可靠性要求。例如,RNTI1加扰的DCI所调度的第二下行数据可能是比较紧急的业务,如URLLC业务的数据;RNTI2加扰的DCI所调度的第二下行数据调度的第二下行数据可能是时延要求不那么紧急的业务的,如eMBB业务的数据。
本申请的另一示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按照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信息所在的时域区间位置,确定N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具体来说,可以将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信息在某一个时域区间的分为一组,一共分为N组,每一组第二下行数据对应一组应答信息,这样可以生成N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例如,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信息在前半个时隙的分为一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在后半个时隙的分为一组,分别生成一组应答信息,这样共生成2组应答信息。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根据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所在的时域区间位置的不同生成不同组的反馈信息,分别反馈,从而满足不同业务的时延要求,可以在前半个时隙中反馈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不需要等到后半个时隙中的应答信息一起反馈,从而降低反馈时延。其中,第二下行数据的对应应答信息所在的时域区间位置可以根据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DCI来确定,例如某些第二下行数据的DCI指示在第1个时域区间反馈这些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另外一些第二下行数据的DCI指示在第2个时域区间反馈这些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
步骤S603:终端设备根据第二下行数据的N组应答信息以及第一下行数据的M比特应答信息,确定N个应答码本。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首先将所述第一下行数据的M比特应答信息,分为N组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然后将N组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分别添加到N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后,或者分别添加到N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前面,形成最终待发送的N个应答码本。关于终端设备将第一下行数据的M比特应答信息,分为N组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的过程,可参见图5中步骤S502的介绍。关于如何确定N组第二下行数据应答信息的过程,可参见上述步骤S602中的介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定按照上面的方法,形成待发送的N个应答码本,每个应答码本中所包括第一下行数据应答信息的数量,可参见图2中步骤S202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形成的待发送的N个应答码本中的任一应答码本,可仅包括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也可仅包括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也可同时包括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以及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
比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上述步骤S202中介绍的,“在N个应答码本中,其中,一个应答码本中包括第一下行数据的M比特应答信息,剩余的N-1个应答码本中不包括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具体的实现,比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按照上述的方法,所形成的N个应答码本中,按照索引从小至大排列,分别为第一应答码本,第二应答码本,依次类推,直至第N应答码本。那么,第一应答码本中可包括第一下行数据的M比特应答信息,对于第二应答码本至第N应答码本中的任一应答码本中可不包括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也就是说将M比特应答信息添加到第一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之后或之前,形成第一应答码本;第二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至第N组第二下行数据应答信息直接形成第二应答码本至第N应答码本。或者,对于第N组应答码本中可包括第一下行数据的M比特应答信息,对于第一应答码本至第N-1应答码本中的每组应答码本中不包括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也就是说将第一下行数据的M比特应答信息添加到第N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之后,或之前,形成第N应答码本,针对第一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至第N-1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直接形成第二应答码本至第N-1应答码本。
再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上述步骤S202中介绍的“在N个应答码本中,每个应答码本中均包括第一下行数据的M比特应答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具体的实现,同理,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按照上述的方法,所形成的N个应答码本中,按照索引从小至大排列,分别为第一应答码本,第二应答码本,依次类推,直至第N应答码本。对于第一应答码本至第N应答码本中的每个应答码本中均包括M比特应答信息,也就是说将M比特应答信息添加到每一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之后或之前,形成第一至第N应答码本。
步骤S604:终端设备确定N个应答码本所对应的N个时频资源,并在所述N个时频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N个应答码本。
关于确定确定N个应答码本所对应的N个时频资源,并在所述N个时频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N个应答码本的过程,可参见上述图2中的步骤S203的介绍。
步骤S605:网络设备接收所述N组应答码本。
步骤S606:网络设备根据所述N组应答码本,确定对第一下行数据和第二下行数据是否重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第一下行数据所对应的对应码本中的应答信息为ACK,则可不对第一下行数据进行重传,如果为NACK,则对第一下行数据进行重传。同理,如果第二下行数据所对应的应答码本中的应答信息为ACK,则可不对第二下行数据进行重传,如果为NACK,则对第二下行数据进行重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一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添加到正常调度的第二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之后或之前一起反馈,能够降低实现的复杂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第一下行数据的周期P,以及时间单元的长度Q,计算反馈应答信息的比特,能够防止总是反馈1比特应答信息,保证反馈的可靠性。
如图6b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在图6b所示的流程中,N个码本用于承载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以及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比如,图6b所示的方法流程可为上述图2所示流程中的N个应答码本,同时用于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以及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具体的,如下:
步骤S6601:终端设备确定N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关于确定N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的过程,可参见上述图6a中的步骤S602的介绍。
步骤S6602:终端设备确定N组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确定N组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与步骤S6601终端设备确定N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的过程相关,下面结合具体的示例进行说明。
在本申请的一示例中,如果步骤S6601终端设备按照第二下行数据的时域位置,确定N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则终端设备也按照第一下行数据时域位置确定N组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具体来说,如果第二下行数据按照其所占的时域位置分为N组,则将第一下行数据也按照相同的时域位置分为N组,每一组第一下行数据对应一组应答信息,这样可以生成N组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例如,时域位置在前半个时隙的第一下行数据为一组,时域位置在后半个时隙的第一下行数据为一组,分别生成一组应答信息,这样共生成2组应答信息。其中,第一下行数据的时域位置可以通过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激活DCI指示或者高层信令配置的。
在本申请的另一示例中,如果步骤S6601终端设备按照第二下行数据所占的时域长度,确定N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则终端设备也按照相同的时域长度划分方法,根据第一下行数据所占的时域长度确定N组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比如,可以将时域长度为某些值(如,时域长度为2,4,7个符号)的第一下行数据分为一组,将时域长度为另外一些值的时域长度(如,大于7个符号)的第一下行数据分为一组,这样共生成2组应答信息。其中,第一下行数据的所占的时域长度可以通过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激活DCI指示,或者为高层信令配置的。
在本申请的另一示例中,如果步骤S6601终端设备按照第二下行数据的映射类型,确定N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则终端设备也按照相同的映射类型划分方法,根据第一下行数据的映射类型确定N组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比如,可以将映射类型为类型A的第一下行数据分为一组,映射类型为类型B的第一下行数据分为一组,这样共生成2组应答信息。其中,第一下行数据的映射类型可以通过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DCI指示高层信令配置的。
在本申请的另一示例中,如果步骤S6601终端设备按照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DCI格式,确定N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则终端设备也按照相同的DCI格式划分方法,根据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DCI格式确定N组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比如,可以将一种或者多种DCI格式的第一下行数据分为一组,一共分为N组,每一组第一下行数据对应一组应答信息,这样可以生成N组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例如,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DCI格式为格式1的分为一组,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DCI格式为格式2的分为一组,分别生成一组应答信息,这样共生成2组应答信息。
在本申请的另一示例中,如果步骤S6601终端设备按照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DCI的加扰方式,确定N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则终端设备也按照相同的DCI的加扰方式划分方法,根据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DCI的加扰方式确定N组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具体来说,可以将一种或者多种DCI加扰方式的第二下行数据分为一组,一共分为N组,每一组第一下行数据对应一组应答信息,这样可以生成N组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例如,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DCI加扰方式为加扰方式1的分为一组,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DCI格式的加扰方式为加扰方式2的分为一组,分别生成一组应答信息,这样共生成2组应答信息。其中,DCI的加扰方式包含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tifier,RNTI)。
在本申请的另一示例中,如果步骤S6601终端设备按照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信息所在的时域区间位置,确定N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则终端设备也按照相同的应答信息所在的时域区间位置的划分方法,根据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信息所在的时域区间位置确定N组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具体来说,可以将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信息在某一个时域区间的分为一组,一共分为N组,每一组第一下行数据对应一组应答信息,这样可以生成N组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例如,可将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应答信息在前半个时隙的分为一组,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在后半个时隙的分为一组,这样共生成2组应答信息。其中,第一下行数据的对应的应答信息所在的时域区间位置可以根据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DCI来确定或者是高层信令配置的,例如某些第一下行数据的DCI指示在第1个时域区间反馈这些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另外一些第一下行数据的DCI指示在第2个时域区间反反馈这些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
步骤S6603:终端设备根据N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以及N组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确定N个应答码本。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下行数据的N组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添加到对应的N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后,或者添加到对应的N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前面,形成最终待发送的N个应答码本。
步骤S6604:终端设备确定N个应答码本所对应的N个时频资源,并在所述N个时频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N个应答码本。
关于确定N个时频资源的过程,可参见上述图2中的步骤S203的介绍。
步骤S6605:网络设备在所述N个时频资源上接收所述N个应答码本。
步骤S6606:网络设备根据所述N个应答码本,确定对第一下行数据和第二下行数据是否重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一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添加到正常调度的第一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之后或之前一起反馈,能够降低实现的复杂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发送一个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可以承载在高层信令中,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按照图5所述的方法发送应答信息,或者按照图6a或图6b所述的方法发送应答信息。相应的,网络设备也会分别按照图5、图6a或图6b所述的方法接收应答信息。
如图7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在该流程图中网络设备可为上述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101,终端设备可为上述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02。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中,网络设备的功能也可以通过应用于网络设备的芯片来实现,终端设备的功能也可以通过应用于终端设备的芯片来实现。具体的,可包括:
步骤S701: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下行数据的M比特应答信息。
关于确定M比特应答信息的过程,可参见上述图2中的步骤S201的介绍。
步骤S702:终端设备将M比特应答信息,分为N1组应答信息。
其中,每一组应答信息对应于一个时频资源,N1组应答信息共对应于N1个时频资源。关于所述N1个时频资源的确定过程,可根据图2中的步骤S203确定。
步骤S703:终端设备确定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
步骤S704:终端设备将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分为N2组应答信息。
其中,每一组应答信息对应于一个时频资源,N2组应答信息共对应于N2个时频资源。关于所述N2个时频资源的确定过程,可根据图2中的步骤S203确定。
步骤S705:终端设备根据所述N1个时频资源与所述N2个时频资源的重叠关系,确定N个时频资源。
如果N1个时频资源与所述N2个时频资源完全不存在重叠,那么N个时频资源中的N的取值为N1与N2的和。对应的,N个时频资源为上述的N1个时频资源和上述的N2个时频资源。
如果N1个时频资源与N2个时频资源存在重叠,那么所述N个时频资源中的N的取值小于N1与N2的和。对应的,N个时频资源包括三部分:上述N1个时频资源中与上述N2个时频资源不重叠的K1个时频资源;上述N2个时频资源中与上述N1个时频资源不重叠的K2个时频资源;根据上述N1个时频资源与上述N2个时频资源存在重叠的时频资源确定的K3个时频资源。上述K3个时频资源的确定方法可以通过信令通知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协议预定义的方式确定。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N1个时频资源与所述N2个时频资源存在重叠,可为完全重叠,也可为部分重叠。
步骤S706:终端设备确定N个应答码本。
其中,N个应答码本对应于上述N个时频资源,每个时频资源用于承载一个应答码本。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应答码本中可仅用于承载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或者仅用于承载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或者同时用于承载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以及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示例中,针对所述N个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q,如果该时频资源q为根据上述N1个时资源与上述N2个时频资源存在重叠的时频资源重新确定的时频资源,那么该时频资源q所对应的应答码本可同时用于承载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以及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如果该时频资源q为上述N1个时频资源中的某一个时频资源,那么该时频资源q所对应的应答码本可用于承载第一下行数据所对应的应答信息。如果该时频资源q为上述N2个时频资源中的某一个时频资源,那么该时频资源q所对应的应答码本可用于承载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
在本申请的另一示例,针对所述N1个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p,如果该时频资源p与N2个时频资源中的多个时频资源存在重叠,所述重叠可为完全重叠或部分重叠。那么可在所述N2个时频资源中的所述多个时频资源中的某一个时频资源所对应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的前面或后面,添加上述时频资源p所对应的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形成一个应答码本,或者,在所述N2个时频资源中的所述多个时频资源中的每一个时频资源所对应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的前面或后面,均添加上述时频资源p所对应的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形成多个应答码本。比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N2个时频资源中,与所述时频资源p,存在重叠的时频资源分别为第一时频资源、第二时频资源、依次类推,直至第R时频资源。那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将所述时频资源p所对应的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仅添加到第I频资源所对应的第二下行数据应答信息的前面或后面,形成一个应答码本,所述I为大于或等于1,小于或等于R的正整数。或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在第一时频资源至第R个时频资源中的每个时频资源所对应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的后面或前面,均添加所述时频资源p所对应的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形成多个应答码本。
需要说明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定上述第一时频资源至第R时频资源的排列顺序,所述R个时频资源可按照先时域,后频域的顺序进行排序,也可以按照先频域,后时域的方式进行排序,也可按照其它规则进行排序,并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的又一示例中,针对所述N1个时频资源中的时频资源p,如果该时频资源p与N2个时频资源中的一个时频资源r存在重叠,那么可在该时频资源r所对应的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的前面或后面,添加所述时频资源p所对应的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形成一个应答码本。
步骤S707:终端设备在N个时频资源上,发送N个应答码本。
步骤S708:网络设备在第N个时频资源上接收应N个答码本。
步骤S709:网络设备根据接收到的N个应答码本,确定对第一下行数据和第二下行数据是否进行重传。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图2、图5、图6a、图6b或图7所示的流程中,所述网络设备可采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技术传输下行数据,相应的,终端设备所反馈的应答码本具体可为HARQ-ACK码本。
其中,HARQ技术是一种将前向纠错编码(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和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相结合而形成的技术,主要原理为:在发送端通过FEC添加冗余信息,使得接收端能够纠正一部分错误,而针对接收端无法纠正的错误,则重新传输。工作过程具体为: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一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携带有用于纠正错误的冗余信息。而接收端在接收到所述数据包后,将使用校验码(比如CRC校验码)校验所接收的数据包是否出错。如果校验无错,则发送肯定的应答信息(比如,ACK)至发送端,而发送端在接收到所述肯定的应答信息后,将继续发送下一数据包。如果校验出错,且不能纠正该错误,则接收端发送否定的应答信息(比如,NACK)至发送端,而发送端将重新发送上述数据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HARQ-ACK应答码本中包括的应答信息可以包括接收端发送的肯定的应答信息和/或否定的应答信息。
基于上述构思,如图8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800,该通信装置可包括处理单元801和收发单元802。
在本申请的一示例中,所述通信装置800可应用于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中的芯片,用于执行图2、图5、图6a、图6b或图7所示流程中,以终端设备为执行主体的步骤。
比如,处理单元801,可用于确定在目标时间单元上待发送的M比特应答信息,以及确定N个应答码本;其中,所述M比特应答信息为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所述第一下行数据采用半持续调度方式进行传输,所述N个应答码本用于承载所述M比特应答信息,所述M和N均为正整数,且所述M与N至少有一个不为1。收发单元802,可用于在所述目标时间单元中的N个时频资源上,发送所述N个应答码本,所述N个时频资源中的每一个时频资源上承载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的一个应答码本。
再如,处理单元801,可用于确定第一下行数据的M比特应答信息,将M比特应答信息,分为N1组应答信息,确定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将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分为N2组应答信息,其中,每一组应答信息对应于一组时频资源,N1组应答信息共对应N1组时频资源,N2组应答信息共对应于N2组时频资源;以及,根据第一下行数据的N1组时频资源与第二下行数据的N2组时频资源的重叠关系,确定应答码本。收发单元802,可用于在第三时频资源上,发送应答码本。
在本申请的一示例中,所述通信装置800可应用于网络设备或网络设备中的芯片,用于执行图2、图5、图6a、图6b或图7所示流程中,以网络设备为执行主体的步骤。
比如,收发单元802,可用于在目标时间单元的N个时频资源上,接收N个应答码本;其中,所述N个时频资源中的每一个时频资源上承载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的一个应答码本,所述N个应答码本用于承载M比特应答信息,所述M和N均为正整数,且M与N至少有一个不为1,所述M比特应答信息为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所述第一下行数据采用半持续调度方式进行传输;处理单元801,可用于根据所述N个应答码本,确定是否对所述第一下行数据进行重传。
再如,所述收发单元802,可用于在第三时频资源上接收第一码本;处理单元801,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码本,确定对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和所述第二下行数据是否进行重传。
关于处理单元801和收发单元802的具体功能,可参见图2、图5、图6a、图6b或图7所示流程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构思,如图9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900,该通信装置900可应用于上述图2、图5、图6a、图6b或图7所示的网络设备或网络设备中的芯片,也可应用于上述图2、图5、图6a、图6b或图7所示的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中的芯片,在此不作限定。
该通信装置900可包括处理器901和存储器902。进一步的,该装置还可包括接收器904和发送器905。进一步的,该装置还可包括总线系统903。
其中,处理器901、存储器902、接收器904和发送器905可通过总线系统903相连,该存储器902可用存储指令,该处理器901可用于执行该存储器902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接收器904接收信号,并控制发送器905发送信号,完成上述图2、图5、图6a、图6b或图7所示方法中以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为主体的步骤。
其中,接收器904和发送器905可以为不同的物理实体,也可为相同的物理实体,可以统称为收发器。存储器902可以集成在处理器901中,也可以是与处理器901不同的物理实体。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接收器904和发送器905的功能可以考虑通过收发电路或收发的专用芯片实现。处理器901可以考虑通过专用处理芯片、处理电路、处理器或通用芯片实现。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可以考虑使用计算机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的功能。即将实现处理器901、接收器904和发送器905功能的程序代码存储在存储器902中,通用处理器可通过执行存储器中的代码来实现处理器901、接收器904和发送器905的功能。
该通信装置900所涉及的与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关的概念、解释和详细说明以及其他步骤,可参见前述方法或其它实施例中关于这些内容的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比如,在本申请的一示例中,该通信装置900可应用于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所述通信装置900可用于执行上述图2所示流程中,以终端设备为执行主体的步骤。比如,处理器901,可用于确定在目标时间单元上待发送的M比特应答信息,其中,所述M比特应答信息为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所述第一下行数据采用半持续调度方式进行传输;处理器901,还可用于确定N个应答码本,所述N个应答码本用于承载所述M比特应答信息,所述M和N均为正整数,且所述M与N至少有一个不为1;发送器905,可用于在所述目标时间单元中的N个时频资源上,发送所述N个应答码本,所述N个时频资源中的每一个时频资源上承载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的一个应答码本。
比如,在本申请的一示例中,该通信装置900可应用于网络设备或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所述通信装置900可用于执行上述图2所示流程中,以网络设备为执行主体的步骤。比如,接收器904,可用于在目标时间单元的N个时频资源上,接收N个应答码本;其中,所述N个时频资源中的每一个时频资源上承载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的一个应答码本,所述N个应答码本用于承载M比特应答信息,所述M和N均为正整数,且M与N至少有一个不为1,所述M比特应答信息为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所述第一下行数据采用半持续调度方式进行传输;处理器901,可用于根据所述N个应答码本,确定是否对所述第一下行数据进行重传。
再如,在本申请的一示例中,该通信装置900可用于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所述通信装置900可用于执行上述图7所示流程中,以终端设备为执行主体的步骤。比如,处理器901,可用于确定第一下行数据的M比特应答信息,将M比特应答信息,分为N1组应答信息,确定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将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分为N2组应答信息,以及根据第一下行数据的N1组时频资源与第二下行数据的N2组时频资源的重叠关系,确定应答码本。发送器905,可用于在第三时频资源上,发送应答码本。
再如,在本申请的一示例中,该通信装置900可应用于网络设备或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所述通信装置900可用于执行上述图7所示流程中,以网络设备为执行主体的步骤。比如,接收器904,可用于在第三时频资源上接收应答码本;处理器901,可用于根据所述应答码本,确定对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和所述第二下行数据是否进行重传。
关于处理器901、接收器904以及发送器905的介绍,可参见上述图2、图5、图6a、图6b以及图7所示流程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与上构思相同,如图10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比如,基站的结构示意图。该基站可应用于上述图1所示通信系统的场景中,该基站可以为图2、图5、图6a、图6b以及图7所示流程中的网络设备。
具体的,基站10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如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unit,RRU)1001和一个或多个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也可称为数字单元,digitalunit,DU)1002。该RRU1001可以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等,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10011和射频单元10012。该RRU1001部分可以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例如在目标时间单元中的N个时频资源上,发送N个应答码本等。该BBU1002部分可以用于基带处理,对基站进行控制等。该RRU1001和BBU1002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基站。
该BBU1002为基站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如信道编码,复用,调制,扩频等。例如该BBU(处理单元)可以用于控制基站执行图2、图5、图6a、图6b或图7所示流程中的方法。
在一个示例中,该BBU1002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NR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该BBU1002还可包括存储器10021和处理器10022。该存储器10021用以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例如存储器10021存储上述实施例中的“确定在目标时间单元上待发送的M比特应答信息以及确定N个应用码本”的指令,该处理器10022用于控制基站进行必要的动作。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与上述构思相同,图11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可适用于图2、图5、图6a、图6b或图7中所示的流程,以终端设备为执行主体的步骤,为了便于说明,图11仅示出了终端设备的主要部件。如图11所示,终端设备1100可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存储器、控制电路,可选的,还可以包括天线和/或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可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用户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存储器可以存储软件程序和/或数据。控制电路可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控制电路和天线一起也可以叫做收发器,可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可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读取存储单元中的软件程序,解释并执行软件程序的指令,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当需要通过无线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用户设备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图11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用户设备中,可以存在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可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可用于对整个用户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图11中的处理器集成了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处理器,通过总线等技术互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基带处理器以适应不同的网络制式,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中央处理器以增强其处理能力,终端设备的各个部件可以通过各种总线连接。该基带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基带处理电路或者基带处理芯片。该中央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中央处理电路或者中央处理芯片。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的功能可以内置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程序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由处理器执行软件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控制电路作为终端设备1100的收发单元1101,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终端设备1100的处理单元1102。如图11所示,终端设备1100可包括收发单元1101和处理单元1102。收发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等。可选的,可以将收发单元1101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收发单元1101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收发单元1101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示例性的,接收单元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也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发射电路等。
应理解,上述各个装置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和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完全对应,由相应的模块或单元执行相应的步骤,例如发送模块(发射器)方法执行方法实施例中发送的步骤,接收模块(接收器)执行方法实施例中接收的步骤,除发送接收外的其它步骤可以由处理模块(处理器)执行。具体模块的功能可以参考相应的方法实施例。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可以组成收发模块,发射器和接收器可以组成收发器,共同实现收发功能;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前述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软件程序,该软件程序在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并执行时可实现上述任意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任意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功能,例如获取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信息或者消息。可选地,该芯片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所执行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该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
该总线系统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在本申请的文字描述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本申请的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
Claims (16)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在目标时间单元上待发送的M比特应答信息,其中,所述M比特应答信息为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所述第一下行数据采用半持续调度方式进行传输;
确定N个应答码本,所述N个应答码本用于承载所述M比特应答信息,所述M和N均为正整数,且所述M与N至少有一个不为1;
在所述目标时间单元中的N个时频资源上,发送所述N个应答码本,所述N个时频资源中的每一个时频资源上承载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的一个应答码本;
其中,所述M的取值为K*[Q/P],所述P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的传输周期,所述Q为所述时间单元的长度,所述K为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下行数据的时间单元的数量,所述P、Q以及K的取值均为正整数,所述[]表示对Q/P取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应答码本用于承载所述M比特应答信息,具体包括:
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的N-1个应答码本中的每个应答码本包括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的一个应答码本包括M-(N-1)*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其中,floor表示向下取整操作,N大于1;
或者,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每个应答码本中均包含所述M比特应答信息,其中,N大于1;
或者,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第i个应答码本中包含所述M比特应答信息,其中,N大于1,i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或者,所述N的取值为1,所述应答码本中包括所述M比特应答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的N-1个应答码本中每个应答码本包括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的一个应答码本包括M-(N-1)*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具体为:
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前N-1个应答码本中的每个应答码本包括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的最后一个应答码本包括M-(N-1)*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
或者,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的第一个应答码本包括M-(N-1)*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后N-1个应答码本中的每个应答码本包括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N个时频资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P1个时频资源集合,所述P1为正整数,且每个时频资源集合中包括N个时频资源;
接收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集合在所述P1个时频资源集合中的索引;
根据所述第一时频资源集合的索引,确定所述目标时间单元中用于传输所述N个应答码本的N个时频资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N个时频资源集合,且每个时频资源集合中包括P2个时频资源,所述P2为正整数;
接收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在所述N个时频资源集合中的每个时频资源集合中指示一个时频资源的索引;
根据所述时频资源的索引,确定所述目标时间单元中用于传输所述N个应答码本的N个时频资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还包括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所述第二下行数据采用动态调度方式进行传输。
8.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目标时间单元中的N个时频资源上,接收N个应答码本;
其中,所述N个时频资源中的每一个时频资源上承载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的一个应答码本,所述N个应答码本用于承载M比特应答信息,所述M和N均为正整数,且M与N至少有一个不为1,所述M比特应答信息为第一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所述第一下行数据采用半持续调度方式进行传输;
根据所述N个应答码本,确定是否对所述第一下行数据进行重传;
其中,所述M的取值为K*[Q/P],所述P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的传输周期,所述Q为所述时间单元的长度,所述K为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下行数据的时间单元的数量,所述P、Q以及K的取值均为正整数,所述[]表示对Q/P取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应答码本用于承载所述M比特应答信息,具体包括:
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的N-1个应答码本中的每个应答码本包括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的一个应答码本包括M-(N-1)*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其中,floor表示向下取整操作,N大于1;
或者,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每个应答码本中均包含所述M比特应答信息,其中,N大于1;
或者,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第i个应答码本中包含所述M比特应答信息,其中,N大于1,i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或者,所述N的取值为1,所述应答码本中包括M比特应答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的N-1个应答码本中每个应答码本包括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的一个应答码本包括M-(N-1)*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具体为:
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前N-1个应答码本中的每个应答码本包括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的最后一个应答码本包括M-(N-1)*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
或者,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的第一个应答码本包括M-(N-1)*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后N-1个应答码本中的每个应答码本包括floor(M/N)比特应答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N个时频资源。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P1个时频资源集合,所述P1为正整数,且每个时频资源集合中包括N个时频资源;
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集合在所述P1个时频资源集合中的索引。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N个时频资源集合,且每个时频资源集合中包括P2个时频资源,所述P2为正整数;
发送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在所述N个时频资源集合中的每个时频资源集合中指示一个时频资源的索引。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应答码本中还包括第二下行数据的应答信息,所述第二下行数据采用动态调度方式进行传输。
1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所存储的计算机指令,以使所述通信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如权利要求8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如权利要求8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68998.5A CN110798889B (zh) | 2018-08-02 | 2018-08-02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EP19845340.9A EP3823383B1 (en) | 2018-08-02 | 2019-08-02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
JP2021505762A JP2021533637A (ja) | 2018-08-02 | 2019-08-02 | 通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
PCT/CN2019/099108 WO2020025063A1 (zh) | 2018-08-02 | 2019-08-02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US17/164,440 US11902943B2 (en) | 2018-08-02 | 2021-02-01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68998.5A CN110798889B (zh) | 2018-08-02 | 2018-08-02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98889A CN110798889A (zh) | 2020-02-14 |
CN110798889B true CN110798889B (zh) | 2022-05-10 |
Family
ID=69230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868998.5A Active CN110798889B (zh) | 2018-08-02 | 2018-08-02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902943B2 (zh) |
EP (1) | EP3823383B1 (zh) |
JP (1) | JP2021533637A (zh) |
CN (1) | CN110798889B (zh) |
WO (1) | WO202002506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659560B2 (en) * | 2019-09-30 | 2023-05-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Group-based acknowledgment feedback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 the presence of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
US11943166B2 (en) * | 2020-08-07 | 2024-03-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 resource indication for downlink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
US12144000B2 (en) * | 2021-01-14 | 2024-11-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common beam updates indicated by common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047908A1 (en) * | 2010-10-04 | 2012-04-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s for multi-bit ack/nak |
CN106105078A (zh) * | 2015-01-30 | 2016-11-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系统中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7734652A (zh) * | 2016-08-10 | 2018-02-2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sPUCCH传输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036564B2 (en) * | 2008-03-28 | 2015-05-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ynamic assignment of ACK resour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499882B (zh) * | 2008-11-05 | 2011-05-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半静态调度数据包的应答信息的反馈、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
US8249010B2 (en) * | 2008-11-05 | 2012-08-2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ing back and receiving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of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data packets |
EP3691172B1 (en) * | 2009-10-01 | 2023-12-06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Uplink control data transmission |
CN102468937A (zh) * | 2010-11-08 | 2012-05-23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确认/否认信息的反馈方法 |
WO2014021649A1 (ko) * | 2012-08-01 | 2014-02-0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데이터 송신 및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CN106160957B (zh) * | 2015-01-29 | 2021-07-23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Harq-ack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设备 |
WO2016122243A1 (en) | 2015-01-29 | 2016-08-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Harq-ack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
WO2017160350A1 (en) * | 2016-03-17 | 2017-09-21 | Intel IP Corporation | User equipment (ue), evolved node-b (enb) an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method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arrangements |
EP3471488B1 (en) * | 2017-01-08 | 2022-10-0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uplink signal between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supporting same |
EP3512265B1 (en) * | 2018-01-10 | 2022-05-11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Power control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
US11297674B2 (en) * | 2018-02-14 | 2022-04-0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savings at a user equipment |
EP3528398A1 (en) * | 2018-02-15 | 2019-08-21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Beam failure report |
WO2019192715A1 (en) * | 2018-04-06 | 2019-10-10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Harq-ack codebook supporting ues with parallel pdsch reception capability |
CN110446269B (zh) * | 2018-05-04 | 2022-12-06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内容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
CN110475360B (zh) * | 2018-05-10 | 2023-05-02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传送的波束指示的方法和设备 |
US11432369B2 (en) * | 2018-06-19 | 2022-08-30 | Apple Inc. | Reference signal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5G-NR wireless systems |
-
2018
- 2018-08-02 CN CN201810868998.5A patent/CN110798889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8-02 EP EP19845340.9A patent/EP3823383B1/en active Active
- 2019-08-02 WO PCT/CN2019/099108 patent/WO2020025063A1/zh unknown
- 2019-08-02 JP JP2021505762A patent/JP2021533637A/ja active Pending
-
2021
- 2021-02-01 US US17/164,440 patent/US11902943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047908A1 (en) * | 2010-10-04 | 2012-04-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s for multi-bit ack/nak |
CN106105078A (zh) * | 2015-01-30 | 2016-11-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系统中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7734652A (zh) * | 2016-08-10 | 2018-02-2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sPUCCH传输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0025063A1 (zh) | 2020-02-06 |
EP3823383B1 (en) | 2025-03-26 |
EP3823383A1 (en) | 2021-05-19 |
CN110798889A (zh) | 2020-02-14 |
US11902943B2 (en) | 2024-02-13 |
EP3823383A4 (en) | 2021-08-25 |
JP2021533637A (ja) | 2021-12-02 |
US20210160839A1 (en) | 2021-05-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4191920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0086579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 |
CN113395150B (zh) | 一种反馈信息确定的方法及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 |
KR102499381B1 (ko) | 모바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신호 송수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6714320B (zh) |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dci传输方法及装置 | |
WO2019072074A1 (zh) | Harq-ack反馈码本的发送方法、装置及设备 | |
US11418280B2 (en) | Feedback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feedback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0999153B (zh) |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
CN110635870B (zh) | 生成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7113110A (zh) | 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和通信设备 | |
CN110730513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US11902943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 |
CN115918011A (zh) | 生成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码本的方法和装置 | |
EP3720021A1 (en)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
WO2018233705A1 (zh) |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反馈方法和相关设备 | |
CN113517958B (zh) | 一种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 |
CN102420683B (zh) | 上行harq进程组合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
CN109150380B (zh) | 数据传输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
CN109802765B (zh) | 一种应答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 |
KR20220137962A (ko) | 채널 수신 시점 및 통신 장치 결정 방법 | |
CN109802800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 |
CN110752905A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
WO2017024528A1 (zh) | 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接入设备 | |
CN114915369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JP6933692B2 (ja) | 情報送信方法、情報受信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