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78771A - 电磁驱动装置及具有该电磁驱动装置的燃气比例阀 - Google Patents
电磁驱动装置及具有该电磁驱动装置的燃气比例阀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778771A CN110778771A CN201810855831.5A CN201810855831A CN110778771A CN 110778771 A CN110778771 A CN 110778771A CN 201810855831 A CN201810855831 A CN 201810855831A CN 110778771 A CN110778771 A CN 1107787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ermanent magnet
- magnetic pole
- magnetic
- pole portion
- electromagnetic dri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75—Electromagnet aspects, e.g. electric supply therefo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01F7/08—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with armatures
- H01F7/081—Magnetic constru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01F7/08—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with armatures
- H01F7/126—Supporting or mount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01F7/08—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with armatures
- H01F7/16—Rectilinearly-movable armatures
- H01F7/1607—Armatures entering the wind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电磁驱动装置,电磁驱动装置设有腔体,包括外壳、导磁铁芯,外壳至少包括导磁部,导磁部包括顶壁部以及侧壁部,顶壁部与导磁铁芯固定连接,导磁铁芯的外周设有动线圈组件,动线圈组件能够沿导磁铁芯的轴线方向作往复运动,电磁驱动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永磁体以及第一导磁体,永磁体以及第一导磁体位于腔体,顶壁部与第一导磁体不直接接触,永磁体大致呈弧形结构,永磁体设有内壁面以及外壁面,还包括外侧磁极部以及内侧磁极部,外侧磁极部与至少部分侧壁部直接或间接相贴合,内侧磁极部与第一导磁体相贴合,本发明提供的电磁驱动装置能够相对改善漏磁现象,提升电磁驱动装置作动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驱动控制及燃气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磁驱动装置及应用该电磁驱动装置的燃气比例阀。
背景技术
电磁驱动装置包括永磁体、导磁铁芯以及线圈部件,由电磁线圈通电产生的磁场与永磁体产生的磁场进行相互作用,从而由线圈部件带动阀塞作往复运动,当线圈部件获得的磁力越大,越有利于控制阀塞的作动精度,而电磁驱动装置往往存在漏磁现象,从而影响活动线圈部件所获得的电磁力。因此,如何改善电磁驱动装置的漏磁现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电磁驱动装置及具有该电磁驱动装置的燃气比例阀,应用该电磁驱动装置的结构能够改善漏磁现象。
电磁驱动装置,设有腔体,电磁驱动装置包括外壳、导磁铁芯,外壳至少包括导磁部,导磁部包括顶壁部以及侧壁部,顶壁部与导磁铁芯固定连接,导磁铁芯的外周设有动线圈组件,动线圈组件能够沿导磁铁芯的轴线方向作往复运动,电磁驱动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永磁体以及第一导磁体,永磁体以及第一导磁体位于腔体,顶壁部与第一导磁体不直接接触,永磁体大致呈弧形结构,永磁体设有内壁面以及外壁面,还包括外侧磁极部以及内侧磁极部,外侧磁极部相对靠近外壁面,内侧磁极部相对靠近内壁面,外侧磁极部与至少部分侧壁部直接或间接相贴合,内侧磁极部与第一导磁体相贴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燃气比例阀,包括主阀座,主阀座设有进口以及出口,燃气从进口进入由出口流出,主阀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驱动组件、第二电磁驱动组件以及电磁驱动装置,主阀座的内腔还设有压差调节装置,主阀座设有与第一电磁驱动组件相对应的第一阀口、与第二电磁驱动组件相对应的第二阀口、与电磁驱动装置相对应的第三阀口以及与压差调节装置相对应的主阀口,第一电磁驱动组件以及第二电磁驱动组件主导燃气比例阀的安全开关作用,电磁驱动装置以及压差调节装置主导燃气流量调节作用。
本发明提供的电磁驱动装置包括外壳、导磁铁芯,外壳至少包括导磁部,该导磁部包括顶壁部以及侧壁部,顶壁部与导磁铁芯固定连接,电磁驱动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永磁体以及第一导磁体,电磁驱动装置设有腔体,永磁体以及第一导磁体位于该腔体,顶壁部与第一导磁体不直接接触,永磁体设有外壁面以及内壁面,还包括外侧磁极部以及内侧磁极部,外侧磁极部相对靠近外壁面,内侧磁极部相对靠近内壁面,外侧磁极部与至少部分侧壁部直接或间接相贴合,内侧磁极部与第一导磁体相贴合,该方案中外侧磁极部与至少部分侧壁部直接或间接相贴合,外壳能够为永磁体提供磁力传递作用,内侧磁极部与第一导磁体相贴合,第一导磁体能够为永磁体提供磁力传递作用且永磁体以及第一导磁体位于电磁驱动装置的腔体,磁力传递时能够相对减少漏磁改善漏磁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电磁驱动装置(未带阀塞)的纵向剖面视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电磁驱动装置(未带阀塞)的横向剖面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电磁驱动装置(未带阀塞)的纵向以及横向剖面视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电磁驱动装置(未带阀塞)的永磁体形状立体视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电磁驱动装置(未带阀塞)的纵向以及横向剖面视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电磁驱动装置的永磁体以及第二导磁体立体视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电磁驱动装置(未带阀塞)的纵向以及横向剖面视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电磁驱动装置的永磁体以及第一导磁体以及第二导磁体立体视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具有电磁驱动装置的燃气比例阀整体剖视图
如图1-图5所示,电磁驱动装置4包括外壳40、导磁铁芯44,该外壳40至少包括导磁部,该导磁部包括顶壁部401和侧壁部402,该顶壁部 401和导磁铁芯44固定连接,导磁铁芯44的外周部设有动线圈组件43,动线圈组件43能够沿导磁铁芯44的轴线方向进行往复运动,该电磁驱动装置4设有腔体48,电磁驱动装置4还包括至少一个永磁体以及第一导磁体42,永磁体41以及第一导磁体42位于腔体48,顶壁部401与第一导磁体42不直接接触,该永磁体41大致呈弧形结构,该永磁体设有内壁面以及外壁面,还包括外侧磁极部以及内侧磁极部,外侧磁极部相对靠近永磁体的外壁面,内侧磁极部相对靠近永磁体的内壁面,外侧磁极部与至少部分外壳40的侧壁部402直接或间接相贴合,内侧磁极部与第一导磁体42 相贴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弧形结构可以是C型,也可以是瓦片形状或者是半圆形的大致呈弧状的永磁体结构,另该外壳40开设有缺口部404,该缺口部404开设于侧壁部402上,电磁驱动装置还包括有端子护套组件 A,该端子护套组件A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包括护套46以及端子部件50,该端子护套组件A与该缺口部404相适配,永磁体的外侧磁极部与至少部分侧壁部402直接或间接相贴合,需要说明的是也可将端子护套组件A整体设置于外壳40的外周部,则永磁体的外侧磁极部可与整个侧壁部直接或间接相贴合,外壳40大致将永磁体以及第一导磁体42罩设。具体地,外壳40分别通过与导磁铁芯44以及盖板47的固定连接大致形成该电磁驱动装置4的腔体48,外壳至少包括导磁部,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导磁部指的是具有导磁性的部件,该外壳40可以只包含导磁部即外壳40整体可由导磁金属板材冲压成型,外壳40也可以为低碳钢或其他导磁性材料制成,或者也可将导磁部作为嵌件与塑料件或其他材料注塑成型为该外壳40,只需保证该外壳40具有导磁性即可,外壳40整体大致呈筒状结构,导磁铁芯 44为纯铁或低碳钢导磁材料车削加工而成,顶壁部401与导磁铁芯44可通过焊接或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电磁驱动装置4包括动线圈组件43,动线圈组件43包括励磁线组431以及线架432,该励磁线组431与线架432 固定连接,永磁体以及第一导磁体42位于腔体48且永磁体以及第一导磁体42位于动线圈组件43的外周部,本发明提供的电磁驱动装置结构中永磁体的内侧磁极部与第一导磁体42相贴合,可通过第一导磁体42进行磁力传递作用,且永磁体的外侧磁极部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与至少部分外壳40 的侧壁部402进行贴合,外壳40可以为永磁体提供直接或间接的磁力传递作用,并且磁力传递过程在腔体48内完成,能够相对减少漏磁或磁损现象产生,该结构能够提升导磁效果从而相对提升动线圈组件43的轴向作动可靠性进而提升电磁驱动装置以及具有电磁驱动装置的燃气比例阀整体的作动可靠性。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电磁驱动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永磁体41a的数量设置为2个,包括第一永磁体411a以及第二永磁体412a,将永磁体41a数量设置为2个使第一永磁体411a以及第二永磁体412a更便于充磁且单位磁密度更高,具有良好的磁性能,第一永磁体 411a以及第二永磁体412a位于侧壁部402与第一导磁体42之间,第一永磁体411a设有第一外壁面以及第一内壁面,第一永磁体411a包括第一外侧磁极部4111a以及第二内侧磁极部4112a,该第一外侧磁极部4111a相对靠近第一外壁面,第二内侧磁极部4112a相对靠近第一内壁面,第二永磁体412a设有第二外壁面以及第二内壁面,包括第三外侧磁极部4113a以及第四内侧磁极部4114a,第三外侧磁极部4113a相对靠近第二外壁面,第四内侧磁极部4114a相对靠近第二内壁面,其中第一外侧磁极部4111a以及第三外侧磁极部4113a与至少部分外壳40相贴合,即与至少部分侧壁部 402相贴合,第二内侧磁极部4112a以及第四内侧磁极部4114a与第一导磁体42相贴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贴合指的是两者可以直接接触或者可留有一定的小间隙,第一永磁体411a以及第二永磁体412a大致呈弧形结构,如设定第一外侧磁极部4111a以及第三外侧磁极部4113a的磁极为N 极,第二内侧磁极部4112a以及第四内侧磁极部4114a的磁极为S极,因第一外侧磁极部4111a以及第三外侧磁极部4113a与至少部分外壳40相贴合则N极通过具有导磁性的外壳40传递至导磁铁芯44由导磁铁芯44回路至S极,因第二内侧磁极部4112a以及第四内侧磁极部4114a与第一导磁体42相贴合则S极通过第一导磁体42提供磁力传递作动,磁力相对聚磁于第一导磁体42的导磁凸台42a,且通过导磁铁芯44由外壳40回至N 极以形成在腔体48内的闭环式的永磁磁路形态,磁力在传递过程中均在腔体48内进行,且外壳40和第一导磁体42作为导磁件在磁力传递过程中为磁力提供传递作用能够相对改善背景技术提到漏磁或磁损现象,进一步提升磁效能,进而相对提升电磁驱动装置的作动可靠性,电磁驱动装置还包括有阀塞51,该阀塞51包括阀塞本体51a以及隔膜片51b,因电磁驱动装置整体的磁效能提升,动线圈组件43在电磁驱动装置通电后励磁线组431 能够感应到足够的磁推力从而可沿导磁铁芯44的轴线方向进行轴向向下运动,进而带动阀塞51逐渐靠近第三阀口13以调节流经该阀口的燃气流量,能够相对改善背景技术提到漏磁或磁损现象,进一步提升控制阀塞51 的作动精度,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将第一永磁体411a或412a的其中一个取消,只设置一个永磁体也可以同样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如将412a取消,第一永磁体411a的第一外侧磁极部4111a的磁极N极通过具有导磁性的外壳40传递磁力,外壳40大致呈环形筒状结构,根据磁力传递作用整个外壳40可充有N极,第二内侧磁极部4112a的S极通过第一导磁体42对磁力进行传递使整个第一导磁体42充有S极且相对较为集中于导磁凸台 42a,通过导磁铁芯44的回路在腔体48形成相对闭环式的永磁磁路形态,此外电磁驱动装置在通电后动线圈组件43的励磁线组在轴向上形成一定的轴向磁场,对应地,导磁凸台42a与导磁铁芯44的侧壁之间形成间距且在该间距形成有相对该轴向磁场的径向磁场,两者磁场相互作用动线圈组件43能够感应到相应的磁推力沿导磁铁芯44的轴线方向进行往复运动,具体地,该电磁驱动装置的顶壁部401与第一导磁体42不直接接触且该顶壁部401与第一导磁体42之间形成有第五间距L5,导磁凸台42a与导磁铁芯44的侧壁之间形成有第六间距L6,且该第五间距L5大于该第六间距 L6,磁力传递过程中第一外侧磁极部4111a的N极通过侧壁部402传递至顶壁部401再由导磁铁芯44回路如顶壁部401与第一导磁体42直接接触,则N极可直接与第二内侧磁极部4112a的S极进行回路,朝第六间距L6 的聚磁减少,将该第五间距L5设置成大于第六间距L6能够进一步改善漏磁或磁损现象使得磁力能较为集中在第六间距L6,提升磁效应,随着磁力在第六间距L6的聚集电磁力较大,动线圈组件43进行作动时能够感应到足够的磁推力从而沿导磁铁芯44的轴向方向进行较为可靠的往复运动,从而进一步提升电磁驱动装置以及具有该电磁驱动装置的燃气比例阀的整体作动可靠性,另大致呈弧形结构的永磁体41a也可设置3个或3个以上,其外侧磁极部与外壳40相贴合,内侧磁极部与第一导磁体42相贴合,具体技术效果和磁力传递原理已作了陈述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下面结合图2说明本发明提供的电磁驱动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该电磁驱动装置4中将设有2个永磁体41b,包括第一永磁体411b以及第二永磁体412b,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该电磁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导磁体49,该第二导磁体49包括外周部491以及内周部492,所述第二导磁体49大致呈中空环状结构,第一永磁体411b以及第二永磁体412b位于第一导磁体42与第二导磁体49之间,第二导磁体49位于永磁体41b与外壳40之间,其中外周部491与至少部分外壳40的侧壁部402相贴合,至少部分内周部492与永磁体组件41b相贴合。第一永磁体411b包括第一外侧磁极部 4111b以及第二内侧磁极部4112b,第二永磁体412b包括第三外侧磁极部4113b以及第四内侧磁极部4114b,第一外侧磁极部4111b与第三外侧磁极部4113b与至少部分第二导磁体49的内周部492相贴合,第二内侧磁极部 4112b以及第四内侧磁极部4114b与第一导磁体42相贴合,外周部491与至少部分外壳40的侧壁部402相贴合,永磁体41b即第一永磁体411b以及第二永磁体412b通过该第二导磁体49与外壳40间接贴合,下面简单说明磁力传递原理,设定第一外侧磁极部4111b与第三外侧磁极部4113b为 N极,第二内侧磁极部4112b以及第四内侧磁极部4114b为S极,因第一外侧磁极部4111b与第三外侧磁极部4113b与至少部分内周部492相贴合, N极由第二导磁体49提供磁力传递作用,并传递给具有导磁性的外壳40,第二内侧磁极部4112b以及第四内侧磁极部4114b与第一导磁体42相贴合,外壳40具有导磁性且整体充有N极可将磁力传递至导磁铁芯44并由其回路至磁极S极以形成在腔体的相对闭环式的永磁磁路形态,该方案中第一导磁体42、第二导磁体49以及外壳40都能够为永磁体41b提供磁力传递作用,磁力传递时在腔体48内进行且呈弧形的永磁体41b单位磁密度更强且便于充磁,磁性能相对更高,能够进一步提升磁效能,相对改善漏磁或磁损现象。S极最终较为集中于第六间距L6,且第五间距L5大于该第六间距L6,动线圈组件43进行轴向作动时能够感应到较强的磁推力能够沿导磁铁芯44的轴线方向进行较为可靠的往复作动,该电磁驱动装置的顶壁部401与第一导磁体42不直接接触且该顶壁部401与第一导磁体42 之间形成有第五间距L5,导磁凸台42a与导磁铁芯44的侧壁之间形成有第六间距L6,且该该第五间距L5大于该第六间距L6,磁力传递过程中第一外侧磁极部4111a的N极通过侧壁部402传递至顶壁部401再由导磁铁芯44回路如顶壁部401与第一导磁体42直接接触,而是直接与第二内侧磁极部4112a的S极进行回路,使朝第六间距L6的磁损减少,将该第五间距L5设置成大于第六间距L6能够进一步改善漏磁或磁损现象,使得磁力能相对集中在第六间距L6,提升磁效应,电磁力较大则动线圈组件43 进行作动时能够感应到足够的磁推力从而进行较为可靠的作动,进而提升电磁驱动装置乃至整个燃气比例阀的作动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一永磁体411b或第二永磁体412b的其中一个进行取消也可以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如将第二永磁体412b取消,则第一永磁体411b的第一外侧磁极部4111b的N极由第二导磁体49进行传递,第二磁极4112b的S极由第一导磁体42进行传递作用,因第二导磁体49整体充有磁极N极,N极由第二导磁体49再次传至外壳40至导磁铁芯44由其回路回至S极,S极较为聚集于导磁凸台42a。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驱动装置结构中由第一导磁体42、第二导磁体49以及外壳40为永磁体组件41b提供磁力传递作用且磁力传递时在腔体48内进行,能够相对改善漏磁现象相对提升导磁效果以及聚磁效果使电磁力进一步增大对动线圈组件 43的可靠作动提供一定的保障,需要说明的是将大致呈弧形结构的永磁体 41b也可设置3个或3个以上,相关技术效果和磁力传递原理已进行详细陈述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下面结合图3说明本发明提供的电磁驱动装置的第三种实施方式,该电磁驱动装置结构中永磁体41c的数量设置为2个,包括第一永磁体411c 以及第二永磁体412c,与第二种实施方式里的电磁驱动结构不同在于增设了第二导磁体49'的结构,第二导磁体49'包括外周部491'以及内周部492',外周部491'与至少部分侧壁部402相贴合,该第一永磁体411c包括第一外侧磁极部4111c以及第二内侧磁极部4112c,第二永磁体412c包括第三外侧磁极部4113c以及第四内侧磁极部4114c,其中第一外侧磁极部4111c 以及第三外侧磁极部4113c与至少部分内周部492'相贴合,该内周部492' 包括第一凸起部493'以及第二凸起部494'以及相对第一凸起部493'以及第二凸起部494'凹陷的第一凹部495'以及第二凹部496',第一凸起部493'以及第二凸起部494'相对第一凹部495'以及第二凹部496'朝第一导磁体42的方向凸出,其中第一凸起部493'与第一永磁体411c的形状相适配且第一凸起部493'与第一外侧磁极部4111c相贴合,第二凸起部494'与第二永磁体 412c的形状相适配且该第二凸起部494'与第三外侧磁极部4113c相互贴合,第一永磁体411c以及第二永磁体412c位于第一导磁体42与第二导磁体49'之间,如设定第一外侧磁极部4111c以及第三外侧磁极部4113c为N 极,第二内侧磁极部4112c以及第四内侧磁极部4114c为S极,N极通过第二导磁体49'提供磁力传递作用至外壳40,S极由第一导磁体42提供磁力传递作用且较为集中于导磁凸台42a,为了减少第二导磁体49'的内周部 492'的N极与第一导磁体的S极进行磁力干涉,第一凹部495'或第二凹部 496'与第一导磁体42之间还形成有第二间距L2,第一凸起部493'或第二凸起部494'与第一导磁体42之间形成有第一间距L1,第二间距L2大于第一间距L1,将第二间距L2设置成大于第一间距L1能够有效减少第二导磁体49'的内周部492'的N极与第一导磁体的S极进行磁力干涉,在磁力进行传递时第二导磁体49'能将足够的N极传导至外壳40的侧壁部以减小在第二间距L2造成的磁损现象,该永磁体41c也可只设置一个或3个或3 个以上,相关技术效果即结构配合方式不再一一赘述。
下面结合图4说明本发明提供的电磁驱动装置的第四中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将永磁体41d的数量设置为2个,包括第一永磁体411d以及第二永磁体412d,第一永磁体411d设有第一外侧磁极部4111d以及第二内侧磁极部4112d,第二永磁体412d设有第三外侧磁极部4113d以及第四内侧磁极部4114d,该实施方式与第三种实施方式不同在于第一导磁体42' 的结构,电磁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导磁体42'以及第二导磁体49a,其中第一导磁体42'设有本体部421'以及由本体部421'向外突出的第一延伸部422' 以及第二延伸部423',第一延伸部422'与第一永磁体411d相适配,第二延伸部423'与第二永磁体412d相适配,该第二导磁体49a包括第一凸起部 493a以及第二凸起部494a以及相对该第一凸起部493a以及第二凸起部 494a凹陷的第一凹部495a以及第四凹部496a,所述第一永磁体411d与第一凹部495a相适配,第二永磁体412d与第二凹部496a相适配,为了减少第二导磁体49a的内周部492a与第一导磁体42'的磁干涉,第一凸起部493a 以及第二凸起部494a与第一导磁体42'之间形成有第三间距L3,第一凹部495a以及第四凹部496a与第一导磁体42'之间形成有第四间距L4,该第三间距L3大于第四间距L4。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永磁体可由铁氧体或钕铁硼等材料制成,当永磁体的数量设置为2个时可以以动线圈组件43的中心轴线为界呈对称状设置或者也可将2个永磁体相对靠近设置,另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永磁体以及第二永磁体的形状可以相同或不同在各实施里可相互替换使用,电磁驱动装置还包括端子护套组件A,端子护套组件A包括护套组件46以及端子部件50,该护套组件46包括第一护套461以及第二护套462,该护套可为绝缘件材料制成,第一护套461位于第五间距L5,第一护套461与顶壁部401相抵且与第一导磁体42以及永磁体的上端部相抵,第二护套462 与第一导磁体42、以及永磁体的下端部相抵,电磁驱动装置还包括盖板47,外壳40与盖板47固定连接,外壳40还包括由侧壁部402向外延伸的延伸件403,盖板47包括平板部471以及凸起部472,延伸部403与平板部47 相适配,两者可通过螺钉或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凸起部472对第二护套 462进行压抵。
本发明还提供有燃气比例阀,该燃气比例阀包括前述电磁驱动装置,包括主阀座1,主阀座1设有进口1a以及出口1b,燃气从进口1a进入由出口1b流出,主阀座1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驱动组件2、第二电磁驱动组件 3以及电磁驱动装置4,主阀座1的内腔还设有压差调节装置5,主阀座1 设有与第一电磁驱动组件2相对应的第一阀口11、与第二电磁驱动组件3 相对应的第二阀口12、与电磁驱动装置4相对应的第三阀口13以及与压差调节装置5相对应的主阀口14,第一电磁驱动组件2以及第二电磁驱动组件3主导燃气比例阀的安全开关作用,电磁驱动装置4以及压差调节装置5主导燃气流量调节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提及的“第一、第二”等序数词仅仅为区分不同零部件的命名方式不应该认为对各零部件有相关次序上的限定,本发明所提及的“上、下、内、外”等方位词也同样是基于本发明所提供的说明书附图进行描述,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远离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当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电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驱动装置设有腔体,所述电磁驱动装置包括外壳、导磁铁芯,所述外壳至少包括导磁部,所述导磁部包括顶壁部以及侧壁部,所述顶壁部与所述导磁铁芯固定连接,所述导磁铁芯的外周设有动线圈组件,所述动线圈组件能够沿所述导磁铁芯的轴线方向作往复运动,所述电磁驱动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永磁体以及第一导磁体,所述永磁体以及所述第一导磁体位于所述腔体,所述顶壁部与所述第一导磁体不直接接触,所述永磁体大致呈弧形结构,所述永磁体设有内壁面以及外壁面,还包括外侧磁极部以及内侧磁极部,所述外侧磁极部相对靠近所述外壁面,所述内侧磁极部相对靠近所述内壁面,所述外侧磁极部与至少部分所述侧壁部直接或间接相贴合,所述内侧磁极部与所述第一导磁体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2个所述永磁体,包括第一永磁体以及第二永磁体,所述第一永磁体以及所述第二永磁体位于所述侧壁部与所述第一导磁体之间,所述第一永磁体设有第一外壁面以及第二内壁面,还包括第一外侧磁极部以及第二内侧磁极部,所述第一外侧磁极部相对靠近所述第一外壁面,所述第二内侧磁极部相对靠近所述第二内壁面,所述第二永磁体设有第三外壁面以及第四内壁面,还包括第三外侧磁极部以及第四内侧磁极部,所述第三外侧磁极部相对靠近所述第三外壁面,所述第四内侧磁极部相对靠近所述第四内壁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侧磁极部以及第三外侧磁极部与至少部分所述侧壁部相贴合,所述第二内侧磁极部以及第四内侧磁极部与所述第一导磁体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2个所述永磁体,包括第一永磁体以及第二永磁体,所述电磁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导磁体,所述第二导磁体包括外周部以及内周部,所述永磁体位于所述第二导磁体与所述第一导磁体之间,所述外周部与至少部分所述侧壁部相贴合,至少部分所述内周部与所述永磁体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磁体大致为中空环状结构,所述第一永磁体还包括第一外侧磁极部以及第二内侧磁极部,所述第二永磁体还包括第三外侧磁极部以及第四内侧磁极部,至少部分所述内周部与所述第一外侧磁极部以及所述第三外侧磁极部相贴合,所述第二内侧磁极部以及第四内侧磁极部与所述第一导磁体相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2个所述永磁体,包括第一永磁体以及第二永磁体,所述电磁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导磁体,所述第二导磁体包括外周部以及内周部,所述内周部包括第一凹部、第二凹部以及相对所述第一凹部以及所述第二凹部朝所述第一导磁体方向凸起的第一凸起部以及第二凸起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体包括第一外侧磁极部以及第二内侧磁极部,所述第二永磁体包括第三外侧磁极部以及第四内侧磁极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一永磁体相适配并与所述第一外侧磁极部相贴合,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二永磁体相适配并与所述第三外侧磁极部相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或所述第二凸起部距离所述第一导磁体形成有第一间距,所述第一凹部或所述第二凹部距离所述第一导磁体形成有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大于所述第一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磁体包括本体部以及由所述本体部朝外延伸的第一延伸部以及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永磁体相适配并与所述第二内侧磁极部相贴合,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二永磁体相适配并与所述第四内侧磁极部相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周部包括第一凹部、第二凹部以及相对所述第一凹部以及所述第二凹部朝所述第一导磁体方向凸起的第一凸起部以及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一永磁体相适配并与所述第一外侧磁极部相贴合,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第二永磁体相适配并与所述第三外侧磁极部相贴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或所述第二凸起部距离所述第一导磁体形成有第三间距,所述第一凹部或所述第二凹部距离所述第一导磁体形成有第四间距,所述第三间距大于所述第四间距(L4)。
12.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电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体以及所述第二永磁体以动线圈组件的中心轴线为界呈对称状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部与所述第一导磁体之间形成有第五间距,所述第一导磁体具有导磁凸台,所述导磁凸台与所述导磁铁芯的侧壁形成有第六间距,所述第六间距大于所述第五间距。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驱动装置包括端子护套组件,所述端子护套组件为一体注塑成型,包括护套组件以及端子部件,所述外壳设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设于所述侧壁部,所述开口部与所述端子护套组件相适配。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组件包括第一护套以及第二护套,所述顶壁部与所述第一导磁体之间形成有第五间距,所述第一护套位于所述第五间距,所述第一护套与所述顶壁部相抵且与所述第一导磁体以及所述永磁体的上端部相抵,所述第二护套与所述第一导磁体以及所述永磁体的下端部相抵。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驱动装置还包括盖板,所述外壳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所述盖板包括平板部以及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对所述第二护套进行压抵。
17.一种燃气比例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阀座,所述主阀座设有进口以及出口,燃气从所述进口进入由所述出口流出,所述主阀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驱动组件、第二电磁驱动组件以及电磁驱动装置,所述主阀座的内腔还设有压差调节装置,所述主阀座设有与所述第一电磁驱动组件相对应的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电磁驱动组件相对应的第二阀口、与所述电磁驱动装置相对应的第三阀口以及与所述压差调节装置相对应的主阀口,所述第一电磁驱动组件以及所述第二电磁驱动组件主导所述燃气比例阀的安全开关作用,所述电磁驱动装置以及所述压差调节装置主导燃气流量调节作用,述电磁驱动装置为权利要求1-16任一一项所述的电磁驱动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55831.5A CN110778771A (zh) | 2018-07-31 | 2018-07-31 | 电磁驱动装置及具有该电磁驱动装置的燃气比例阀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55831.5A CN110778771A (zh) | 2018-07-31 | 2018-07-31 | 电磁驱动装置及具有该电磁驱动装置的燃气比例阀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78771A true CN110778771A (zh) | 2020-02-11 |
Family
ID=69382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855831.5A Pending CN110778771A (zh) | 2018-07-31 | 2018-07-31 | 电磁驱动装置及具有该电磁驱动装置的燃气比例阀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778771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278130Y (zh) * | 1996-07-31 | 1998-04-08 | 李菲 | 一种自动供水控制阀 |
JP2001224157A (ja) * | 2000-02-08 | 2001-08-17 | Twinbird Corp | 電磁往復駆動機構 |
CN203099037U (zh) * | 2012-12-11 | 2013-07-31 | 黄依华 | 燃气比例阀构造 |
CN204253998U (zh) * | 2014-10-21 | 2015-04-08 | 黄依华 | 具备外环双磁路聚磁的燃气比例阀动线圈结构 |
CN206682361U (zh) * | 2017-03-24 | 2017-11-28 | 广州市精鼎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动线圈式灶具比例阀 |
-
2018
- 2018-07-31 CN CN201810855831.5A patent/CN11077877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278130Y (zh) * | 1996-07-31 | 1998-04-08 | 李菲 | 一种自动供水控制阀 |
JP2001224157A (ja) * | 2000-02-08 | 2001-08-17 | Twinbird Corp | 電磁往復駆動機構 |
CN203099037U (zh) * | 2012-12-11 | 2013-07-31 | 黄依华 | 燃气比例阀构造 |
CN204253998U (zh) * | 2014-10-21 | 2015-04-08 | 黄依华 | 具备外环双磁路聚磁的燃气比例阀动线圈结构 |
CN206682361U (zh) * | 2017-03-24 | 2017-11-28 | 广州市精鼎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动线圈式灶具比例阀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533890A (en) | Permanent magnet bistable solenoid actuator | |
CN110778772B (zh) | 电磁驱动装置及具有该电磁驱动装置的燃气比例阀 | |
US11227736B2 (en) | Electromagnetic device and electromagnetic relay equipped with electromagnetic device | |
CN110778774B (zh) | 电磁驱动装置及具有该电磁驱动装置的燃气比例阀 | |
CN110778770B (zh) | 燃气比例阀 | |
CA1192249A (en) | Electro-magnet equipped with a moving system including a permanent magnet and designed for monostable operation | |
US11276539B2 (en) | Electromagnetic device and electromagnetic relay equipped with electromagnetic device | |
CN103021689B (zh) | 电磁驱动器 | |
JPWO2019103062A1 (ja) | 電磁継電器、電気機器及び電気機器用ケース | |
CN110778773B (zh) | 电磁驱动装置及具有该电磁驱动装置的燃气比例阀 | |
JP2020516074A (ja) | 改良型磁気装置 | |
JP6240232B2 (ja) | 電磁開閉器 | |
RU2015110986A (ru) | Электромагнитный исполнительный механизм для вакуумного выключателя среднего напряжения | |
US20110128103A1 (en) |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 |
CN106253518A (zh) | 转子、马达以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 |
CN110778771A (zh) | 电磁驱动装置及具有该电磁驱动装置的燃气比例阀 | |
CN110030391B (zh) | 具有电动执行器的阀 | |
WO2017086025A1 (ja) | 電磁継電器 | |
CN114110037A (zh) | 一种双稳态电磁离合器 | |
US2382664A (en) | Electromagnetic operator | |
JP2002064967A (ja) | 電磁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 |
JP2011133071A (ja) | 自己保持型電磁弁 | |
EP3817012A1 (en) | Solenoid having a permanent magnet | |
CN115468018A (zh) | 电磁驱动装置及具有该电磁驱动装置的燃气比例阀 | |
JP2020165446A (ja) |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バルブ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