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68330B - 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装置及ups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装置及ups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768330B CN110768330B CN201910990575.5A CN201910990575A CN110768330B CN 110768330 B CN110768330 B CN 110768330B CN 201910990575 A CN201910990575 A CN 201910990575A CN 110768330 B CN110768330 B CN 11076833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pack
- battery
- charging
- relay
- char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217 control strate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8—Battery or charger load switching, e.g. concurrent charging and load suppl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1—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6—Initial charging measur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battery or load disconnect circui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逆变器的充电或放电使能信号,在电池包内存在电池包故障的情况下,断开从继电器;在充放电过流的次数小于L次的情况下,电池管理模块向电池检测单元发送闭合从继电器的控制指令并进入预充电控制流程;在电池包满足充电开启条件的情况下,判断当前充电电流值是否小于第一预设电流值;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充放电控制装置及UPS系统。本发明能够实现对电池包的充放电控制,并实现充电模式和放电模式之间的转换,有效避免了在电池包存在故障情况下进行充放电而导致的影响电池包的性能,缩短单体电池循环使用寿命等情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间断电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装置及UPS系统。
背景技术
UPS(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即不间断电源,是将蓄电池(为铅酸蓄电池或锂电池)与主机相连接,通过主机逆变器等模块电路将直流电转换成市电的系统设备,其主要用于给单台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系统或其它电力电子精密设备提供稳定及不间断的电力供应。
现有的UPS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当电池包出现过充、过放、充放电电流较大、短路等故障时,缺乏充电量和放电量有效控制及UPS系统在充放电模式之间自由转换等稳定性较好和可靠性较高的充放电控制策略,这样会严重影响电池包的性能,缩短单体电池循环使用寿命;因此如何对UPS系统进行充放电控制,确保UPS系统有效控制电池包的充放电质量,提高UPS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装置及UPS系统,能够实现对电池包的充放电控制;并实现充电模式和放电模式之间的转换,有效避免了在电池包存在故障情况下进行充放电而导致的影响电池包的性能,缩短单体电池循环使用寿命等情况。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应用于UPS系统,所述UPS系统包括:
电池管理模块,其上设置有主继电器控制端和预充继电器控制端,所述主继电器控制端与主继电器通信连接,所述预充继电器控制端与预充继电器通信连接,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还通过RS485通信接口与逆变器通信连接,以及通过CAN通信接口与电池检测模块连接;
电池检测模块,布置在电池包内,其上设置有电压采样端、电流采样端以及CAN通信端口,所述电池检测模块通过电压采样端并联在电池组正负极两端,并通过CAN通信端口与电池管理模块通信连接;
一个或多个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内布置的一个或多个串联的电池组,其负极连接在电池包主负端上,其正极依次串联熔断器、从继电器后连接在电池包主正端上,电池包主正主负端通过电池包正负极母线连接在UPS充放电正负极母线上;
UPS充放电正负极母线,所述UPS充放电正极母线上设置有主继电器,主继电器两端还并联有预充继电器;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逆变器的充电或放电使能信号,电池管理模块判断电池包内是否存在电池包充放电故障,在电池包内存在电池包故障的情况下,断开从继电器,其中,电池包故障包括电池包过流、单体电池过压、单体电池欠压、电池包总电压压差过大、电池断开连接、电池管理模块故障和电池检测模块故障其中一种或多种;
在预设时间后,判断充放电过流的次数是否小于L次,在充放电过流的次数小于L次的情况下,电池管理模块向电池检测单元发送闭合从继电器的控制指令,电池检测单元接收后,闭合从继电器并进入预充电控制流程;
完成预充电后,接收逆变器的充放电使能控制信号,在电池包内不存在电池包故障的情况下,判断电池包是否满足充电开启条件,在电池包满足充电开启条件的情况下,获取电池包当前充电电流并判断当前充电电流值是否小于第一预设电流值,若是,电池管理模块控制电池包进入充电模式;其中,充电开启条件包括电池包剩余电量是否小于M倍额定电量,或者电池包总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值且电池包电流大于第二预设电流值,所述第二预设电流值小于第一预设电流值;
在电池包不满足充电开启条件的情况下,获取电池包当前放电电流并判断当前放电电流值是否小于第三预设电流值,若是,电池管理模块控制电池包进入放电模式,其中,第三预设电流值小于第二预设电流值。
进一步地,预充电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电池检测模块收到闭合从继电器的控制指令后,获取预充继电器两端的端电压并判断该端电压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在预充继电器两端端电压大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闭合预充继电器,并记录闭合预充继电器的时间为第一时刻;
电池检测模块获取电池包总电压,并记录获取电池包总电压的时间为第二时刻;
电池检测模块判断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间是否小于预设时间以及判断电池包总电压是否大于N倍预充端电压,在间隔时间小于预设时间且电池包总电压大于N倍预充端电压的情况下,发送预充电成功的信息给电池管理模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充放电控制装置,应用于UPS系统,UPS系统包括:
电池管理模块,其上设置有主继电器控制端和预充继电器控制端,所述主继电器控制端与主继电器通信连接,所述预充继电器控制端与预充继电器通信连接,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还通过RS485通信接口与逆变器通信连接,以及通过CAN通信接口与电池检测模块连接。
电池检测模块,布置在电池包内,其上设置有电压采样端、电流采样端以及CAN通信端口,所述电池检测模块通过电压采样端并联在电池组正负极两端,并通过CAN通信端口与电池管理模块通信连接。
一个或多个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内布置的一个或多个串联的电池组,其负极连接在电池包主负端上,其正极依次串联熔断器、从继电器后连接在电池包主正端上,电池包主正主负端通过电池包正负极母线连接在UPS充放电正负极母线上。
UPS充放电正负极母线,所述UPS充放电正极母线上设置有主继电器,主继电器两端还并联有预充继电器。
充放电控制装置包括有电池管理模块和电池检测模块,电池管理模块包括有: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接收逆变器的充电或放电使能信号,电池管理模块判断电池包内是否存在电池包充放电故障,在电池包内存在电池包故障的情况下,断开从继电器;其中,所述电池包故障包括电池包过流、单体电池过压、单体电池欠压、电池包总电压压差过大、电池断开连接、电池管理模块故障和电池检测模块故障其中一种或多种。
控制单元,用于在预设时间后,判断充放电过流的次数是否小于L次,在充放电过流的次数小于L次的情况下,控制电池检测单元闭合从继电器及进入预充电操作。
充电控制单元,用于接收逆变器的充放电使能控制信号,在电池包内不存在电池包故障的情况下,判断电池包是否满足充电开启条件,在电池包满足充电开启条件的情况下,获取电池包当前充电电流并判断当前充电电流值是否小于第一预设电流值,若是,控制电池包进入充电模式;其中,充电开启条件包括电池包剩余电量是否小于M倍额定电量,或者电池包总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值且电池包电流大于第二预设电流值,所述第二预设电流值小于第一预设电流值。
放电控制单元,用于在电池包不满足充电开启条件的情况下,获取电池包当前放电电流并判断当前放电电流值是否小于第三预设电流值,若是,电池管理模块控制电池包进入放电模式,其中,第三预设电流值小于第二预设电流值。
进一步地,电池检测模块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收到闭合从继电器的控制指令后,获取预充继电器两端的端电压并判断该端电压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在预充继电器两端端电压大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控制预充继电器闭合。
记录单元,用于记录闭合预充继电器的时间为第一时刻,以及记录获取电池包总电压的时间为第二时刻。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间是否小于预设时间以及判断电池包总电压是否大于N倍预充端电压,在间隔时间小于预设时间且电池包总电压大于N倍预充端电压的情况下,发送预充电成功的信息给电池管理模块。
本发明首先通过接收逆变器的充放电使能信号,在电池包内存在电池包故障的情况下,断开从继电器;然后在充放电过流的次数小于L次的情况下,控制从继电器闭合并控制电池包进入预充电模式;在电池包内不存在电池包故障的情况下,根据电池包是否满足充放电开启条件来控制电池包进入充电模式或放电模式,从而实现对电池包的充放电控制;同时在充放电控制过程中,能够根据各种判断条件,来控制充电量或放电量,并实现充电模式和放电模式之间的转换,有效避免了在电池包存在电池包过流、单体电池过压、单体电池欠压、电池包总电压压差过大、电池断开连接、电池管理模块故障和电池检测模块故障等故障情况下进行电池包充放电而导致的影响电池包的性能,缩短单体电池循环使用寿命等情况。
同时,本发明所述的充放电控制方法,稳定性较好和可靠性较高,能够确保UPS系统有效控制电池包的充放电质量,提高UPS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充放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预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UPS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附图1所示,一种UPS系统的充放电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接收逆变器的充电或放电使能信号,电池管理模块判断电池包内是否存在电池包充放电故障,在电池包内存在电池包故障的情况下,发送断开从继电器的控制信号至电池检测模块并清空逆变器的充电或放电使能信号,然后电池检测模块将从继电器断开。
其中,电池包故障包括电池包过流、单体电池过压、单体电池欠压、电池包总电压压差过大、电池断开连接、电池管理模块故障和电池检测模块故障其中一种或多种。
S102:在5s后,判断充放电过流的次数是否小于3次,在充电过流或放电过流的次数小于3次的情况下,电池管理模块向电池检测单元发送闭合从继电器的控制指令,电池检测单元接收后,闭合从继电器。
S103:电池管理模块判断电池包是否存在充放电故障,若存在则进入步骤S101,若不存在则进入预充电控制流程;电池包完成预充电后,进入步骤S104。
S104:接收逆变器的充放电使能控制信号,在电池包内不存在电池包故障的情况下,判断电池包是否满足充电开启条件,在电池包满足充电开启条件的情况下,获取电池包当前充电电流并判断当前充电电流值是否小于0.3A,若是,电池管理模块控制电池包进入充电模式,清空放电电流过大故障次数;其中,充电开启条件包括电池包剩余电量即SOC值是否小于额定电量的80%,或者电池包总电压小于53V且电池包电流大于-1A;
S105:在电池包不满足充电开启条件的情况下,获取电池包当前放电电流并判断当前放电电流值是否小于-3A,若是,电池管理模块控制电池包进入放电模式,并清空充电电流过大故障次数。
其中,步骤S103中,如附图2所示,预充电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S10301:电池检测模块收到闭合从继电器的控制指令后,获取预充继电器两端的端电压并判断该端电压是否大于或等于1V;在预充继电器两端端电压大于1V的情况下,闭合预充继电器,并记录闭合预充继电器的时间为第一时刻;若小于1V,则预充电失败。
S10302:电池检测模块获取电池包总电压,并记录获取电池包总电压的时间为第二时刻;
S10303:电池检测模块判断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间是否小于或等于3秒以及判断电池包总电压是否大于或等于预充端电压值的95%,在间隔时间小于或等于3秒且电池包总电压大于或等于预充端电压值的95%的情况下,发送预充电成功的信息给电池管理模块,在在间隔时间大于3秒且电池包总电压小于预充端电压值的95%的情况下,则预充电失败。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首先通过判断电池包故障,在电池包内存在故障的情况下,断开继电器,并在电池包充电过流或放电过流的次数小于预设次数的情况下,控制从继电器闭合并控制电池包进入预充电模式;然后在电池包内不存在故障的情况下,根据判断充放电开启条件,来控制电池包进入充电模式或放电模式;通过上述方式,不仅能够对电池包的整体性能进行检测,实时监控电池包的工作状态,而且还能在充放电控制过程中,能够根据各种判断条件,来控制充电量或放电量,并根据电池包实际情况来实现充电模式和放电模式之间的转换,同时避免电池包故障情况下进行电池包充放电而导致的影响电池包的性能,缩短单体电池循环使用寿命等情况发生。
如附图3所示,一种充放电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有电池管理模块和电池检测模块,其中,电池管理模块包括有: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接收逆变器的充电或放电使能信号,电池管理模块判断电池包内是否存在电池包充放电故障,在电池包内存在电池包故障的情况下,断开从继电器;
控制单元,用于在预设时间后,判断充放电过流的次数是否小于3次,在充放电过流的次数小于3次的情况下,控制电池检测单元闭合从继电器及进入预充电操作;
充电控制单元,用于接收逆变器的充放电使能控制信号,在电池包内不存在电池包故障的情况下,判断电池包是否满足充电开启条件,在电池包满足充电开启条件的情况下,获取电池包当前充电电流并判断当前充电电流值是否小于0.3A,若是,控制电池包进入充电模式;
放电控制单元,用于在电池包不满足充电开启条件的情况下,获取电池包当前放电电流并判断当前放电电流值是否小于-3A,若是,电池管理模块控制电池包进入放电模式。
其中,电池检测模块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收到闭合从继电器的控制指令后,获取预充继电器两端的端电压并判断该端电压是否大于或等于1V;在预充继电器两端端电压大于或等于1V的情况下,控制预充继电器闭合;
记录单元,用于记录闭合预充继电器的时间为第一时刻,以及记录获取电池包总电压的时间为第二时刻;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间是否小于3秒以及判断电池包总电压是否或等于预充端电压值的95%,在间隔时间小于预设时间且电池包总电压或等于预充端电压值的95%的情况下,发送预充电成功的信息给电池管理模块。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与上述充放电控制方法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如附图4所示,一种UPS系统,该 UPS系统包括:
电池管理模块,其上设置有主继电器控制端和预充继电器控制端,所述主继电器控制端与主继电器通信连接,所述预充继电器控制端与预充继电器通信连接,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还通过RS485通信接口与逆变器通信连接,以及通过CAN通信接口与电池检测模块连接;
电池检测模块,布置在电池包内,其上设置有电压采样端、电流采样端以及CAN通信端口,所述电池检测模块通过电压采样端并联在电池组正负极两端,并通过CAN通信端口与电池管理模块通信连接;
四个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内布置的一个或多个串联的电池组,其负极连接在电池包主负端上,其正极依次串联熔断器、从继电器后连接在电池包主正端上,电池包主正主负端通过电池包正负极母线连接在UPS充放电正负极母线上;
UPS充放电正负极母线,所述UPS充放电正极母线上设置有主继电器,主继电器两端还并联有预充继电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UPS系统,与上述充放电控制方法及充放电控制装置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Claims (4)
1.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应用于UPS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UPS系统包括:
电池管理模块,其上设置有主继电器控制端和预充继电器控制端,所述主继电器控制端与主继电器通信连接,所述预充继电器控制端与预充继电器通信连接,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还通过RS485通信接口与逆变器通信连接,以及通过CAN通信接口与电池检测模块连接;
电池检测模块,布置在电池包内,其上设置有电压采样端、电流采样端以及CAN通信端口,所述电池检测模块通过电压采样端并联在电池组正负极两端,并通过CAN通信端口与电池管理模块通信连接;
一个或多个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内布置的一个或多个串联的电池组,其负极连接在电池包主负端上,其正极依次串联熔断器、从继电器后连接在电池包主正端上,电池包主正主负端通过电池包正负极母线连接在UPS充放电正负极母线上;
UPS充放电正负极母线,所述UPS充放电正极母线上设置有主继电器,主继电器两端还并联有预充继电器;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逆变器的充电或放电使能信号,电池管理模块判断电池包内是否存在电池包充放电故障,在电池包内存在电池包故障的情况下,断开从继电器,其中,所述电池包故障包括电池包过流、单体电池过压、单体电池欠压、电池包总电压压差过大、电池断开连接、电池管理模块故障和电池检测模块故障其中一种或多种;
在预设时间后,判断充放电过流的次数是否小于L次,在充放电过流的次数小于L次的情况下,电池管理模块向电池检测单元发送闭合从继电器的控制指令,电池检测单元接收后,闭合从继电器并进入预充电控制流程;
完成预充电后,接收逆变器的充放电使能控制信号,在电池包内不存在电池包故障的情况下,判断电池包是否满足充电开启条件,在电池包满足充电开启条件的情况下,获取电池包当前充电电流并判断当前充电电流值是否小于第一预设电流值,若是,电池管理模块控制电池包进入充电模式;其中,充电开启条件包括电池包剩余电量是否小于M倍额定电量,或者电池包总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值且电池包电流大于第二预设电流值,所述第二预设电流值小于第一预设电流值;
在电池包不满足充电开启条件的情况下,获取电池包当前放电电流并判断当前放电电流值是否小于第三预设电流值,若是,电池管理模块控制电池包进入放电模式;其中,第三预设电流值小于第二预设电流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充电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电池检测模块收到闭合从继电器的控制指令后,获取预充继电器两端的端电压并判断该端电压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在预充继电器两端端电压大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闭合预充继电器,并记录闭合预充继电器的时间为第一时刻;
电池检测模块获取电池包总电压,并记录获取电池包总电压的时间为第二时刻;
电池检测模块判断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间是否小于预设时间以及判断电池包总电压是否大于N倍预充端电压,在间隔时间小于预设时间且电池包总电压大于N倍预充端电压的情况下,发送预充电成功的信息给电池管理模块。
3.一种充放电控制装置,应用于UPS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UPS系统包括:
电池管理模块,其上设置有主继电器控制端和预充继电器控制端,所述主继电器控制端与主继电器通信连接,所述预充继电器控制端与预充继电器通信连接,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还通过RS485通信接口与逆变器通信连接,以及通过CAN通信接口与电池检测模块连接;
电池检测模块,布置在电池包内,其上设置有电压采样端、电流采样端以及CAN通信端口,所述电池检测模块通过电压采样端并联在电池组正负极两端,并通过CAN通信端口与电池管理模块通信连接;
一个或多个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内布置的一个或多个串联的电池组,其负极连接在电池包主负端上,其正极依次串联熔断器、从继电器后连接在电池包主正端上,电池包主正主负端通过电池包正负极母线连接在UPS充放电正负极母线上;
UPS充放电正负极母线,所述UPS充放电正极母线上设置有主继电器,主继电器两端还并联有预充继电器;
所述装置包括有电池管理模块和电池检测模块,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包括有: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接收逆变器的充电或放电使能信号,电池管理模块判断电池包内是否存在电池包充放电故障,在电池包内存在电池包故障的情况下,断开从继电器,其中,所述电池包故障包括电池包过流、单体电池过压、单体电池欠压、电池包总电压压差过大、电池断开连接、电池管理模块故障和电池检测模块故障其中一种或多种;
控制单元,用于在预设时间后,判断充放电过流的次数是否小于L次,在充放电过流的次数小于L次的情况下,控制电池检测单元闭合从继电器及进入预充电操作;
充电控制单元,用于在完成预充电后,接收逆变器的充放电使能控制信号,在电池包内不存在电池包故障的情况下,判断电池包是否满足充电开启条件,在电池包满足充电开启条件的情况下,获取电池包当前充电电流并判断当前充电电流值是否小于第一预设电流值,若是,控制电池包进入充电模式;其中,充电开启条件包括电池包剩余电量是否小于M倍额定电量,或者电池包总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值且电池包电流大于第二预设电流值,所述第二预设电流值小于第一预设电流值;
放电控制单元,用于在电池包不满足充电开启条件的情况下,获取电池包当前放电电流并判断当前放电电流值是否小于第三预设电流值,若是,电池管理模块控制电池包进入放电模式;其中,第三预设电流值小于第二预设电流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充放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检测模块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收到闭合从继电器的控制指令后,获取预充继电器两端的端电压并判断该端电压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在预充继电器两端端电压大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控制预充继电器闭合;
记录单元,用于记录闭合预充继电器的时间为第一时刻,以及记录获取电池包总电压的时间为第二时刻;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间是否小于预设时间以及判断电池包总电压是否大于N倍预充端电压,在间隔时间小于预设时间且电池包总电压大于N倍预充端电压的情况下,发送预充电成功的信息给电池管理模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90575.5A CN110768330B (zh) | 2019-10-18 | 2019-10-18 | 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装置及ups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90575.5A CN110768330B (zh) | 2019-10-18 | 2019-10-18 | 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装置及ups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68330A CN110768330A (zh) | 2020-02-07 |
CN110768330B true CN110768330B (zh) | 2023-05-26 |
Family
ID=69332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990575.5A Active CN110768330B (zh) | 2019-10-18 | 2019-10-18 | 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装置及ups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76833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09795B (zh) * | 2020-04-09 | 2023-03-14 | 深圳市电科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带充放电降流策略的家庭储能方法及系统 |
CN113581102B (zh) * | 2020-04-30 | 2024-06-18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控制车辆蓄电池充电的方法、域控制器以及车辆 |
CN114683848A (zh) * | 2020-12-31 | 2022-07-01 | 宝能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车辆及其高压系统中继电器的控制方法、介质、电子设备 |
CN113296004B (zh) * | 2021-05-25 | 2024-10-29 | 上海通敏车辆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包的预充电测试电路及方法 |
CN115483722A (zh) * | 2021-06-15 | 2022-12-16 | 义乌易换骑电池有限公司 | 一种带并联控制的动力系统 |
CN113541259B (zh) * | 2021-07-21 | 2024-08-02 | 研祥智慧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充电方法及系统 |
CN114336855B (zh) * | 2021-12-29 | 2023-11-28 | 蜂巢能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 电池组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和储能系统 |
CN115308612B (zh) * | 2022-08-02 | 2025-01-21 | 常州拜特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模组电池深度过放电测试系统以及方法 |
CN119171497B (zh) * | 2024-11-22 | 2025-03-14 | 武汉亿纬储能有限公司 | 船用储能系统及其充电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48178A (zh) * | 2015-02-11 | 2015-05-27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纯电动汽车的充电上电控制方法 |
CN107599859A (zh) * | 2017-09-01 | 2018-01-19 | 苏州达思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动汽车的供电系统、控制方法和电动汽车 |
CN109546741A (zh) * | 2018-10-12 | 2019-03-29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蓄电池远程维护设备的自检系统 |
CN110154765A (zh) * | 2019-05-31 | 2019-08-23 | 吉林大学 | 一种串联混合动力车辆高压上下电控制策略 |
CN110254288A (zh) * | 2019-06-10 | 2019-09-20 | 帝亚一维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电池包控制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519348U (zh) * | 2015-07-16 | 2016-03-21 | 鋐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電源供應系統 |
-
2019
- 2019-10-18 CN CN201910990575.5A patent/CN11076833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48178A (zh) * | 2015-02-11 | 2015-05-27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纯电动汽车的充电上电控制方法 |
CN107599859A (zh) * | 2017-09-01 | 2018-01-19 | 苏州达思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动汽车的供电系统、控制方法和电动汽车 |
CN109546741A (zh) * | 2018-10-12 | 2019-03-29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蓄电池远程维护设备的自检系统 |
CN110154765A (zh) * | 2019-05-31 | 2019-08-23 | 吉林大学 | 一种串联混合动力车辆高压上下电控制策略 |
CN110254288A (zh) * | 2019-06-10 | 2019-09-20 | 帝亚一维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电池包控制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68330A (zh) | 2020-02-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68330B (zh) | 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装置及ups系统 | |
CN107276170B (zh) | 一种主动保护纯电动汽车电池的系统及方法 | |
CN110116622A (zh) | 轨道车辆用蓄电池系统 | |
CN103001288B (zh) | 电池组充放电均衡方法、均衡装置及维护装置 | |
WO2022160186A1 (zh) | 充电的方法和功率转换设备 | |
CN101667737A (zh) | 供电系统及电池充/放电控制方法 | |
CN112018862A (zh) | 变电站用充电电池、充电电源、二次系统、变电站及方法 | |
CN116368704A (zh) | 一种并联电池管理方法 | |
US20240136828A1 (en) | Charging control method for battery system and charging control apparatus | |
WO2025031045A1 (zh) | 一种储能电池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3581938A (zh) | 基站电源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开关电源 | |
CN211320956U (zh) | 一种在线式电源的充放电电路及充放电系统 | |
CN115693839A (zh) | 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智能并机方法 | |
CN111181224A (zh) | 一种多节串联电池组用充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 | |
CN112583066A (zh) | 一种叉车磷酸铁锂电池充电方法 | |
JP2022045843A (ja) | 方法、定格電圧調整装置、及び、蓄電装置 | |
CN115712066B (zh) | 一种用于铅酸电池组备电的在线核容方法及管理系统 | |
CN208445340U (zh) | 一种锂电储能备电系统 | |
CN106026356A (zh) | 一种实现电池扩容的方法 | |
CN109787327A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模块管理电路 | |
CN107017683B (zh) | 一种变电站蓄电池均衡及自修复控制方法 | |
CN112477694B (zh) | 车辆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电路、车辆和计算机设备 | |
CN100416978C (zh) | 无需采样即可实现电池预充电的充电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 |
CN209930016U (zh) | 一种储能电站 | |
CN111532145B (zh) | 轨道交通用无网自走行储能及单向dc/dc变流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27 Address after: No. 2704, 5th Floor, Courtyard 1, Xiangheyuan Street,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8 Patentee after: Wang Yongling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307, building A1, luguyuyuan, No. 27, Wenxuan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410003 Patentee before: HUNAN XIAOBU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