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62797A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762797A CN110762797A CN201911071285.7A CN201911071285A CN110762797A CN 110762797 A CN110762797 A CN 110762797A CN 201911071285 A CN201911071285 A CN 201911071285A CN 110762797 A CN110762797 A CN 11076279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nd
- air conditioner
- mode
- wind wheel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3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having two or more f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空调器运行时,检测空调器所选择的功能模式,检测到功能模式为无风感模式时,控制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之间满足:n1=(0.5~1.2)n2,检测到功能模式为有风感模式时,控制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之间满足:n1=(0.5~2)n2,其中在无风感模式第二风轮的转速n2小于有风感模式时第二风轮的转速n2。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通过检测空调器所选择的功能模式,再通过控制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之间的转速,以达到改变空调器的功能模式的目的,进而改善房间空调器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空调器的出风方式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采用离心正出风,方形的出风口,导致出风口的附近留有死区。第二种是单贯流出风,狭长的出风口出出,且出风方向单一,同样在出风口的左右两侧留有气流循环死区。
尤其是柜式空调,该空调器的出风受风道空间限制,导致出风方向单一,无法兼顾远近空气调节,从而影响使用空调器时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以种改善房间空调器的舒适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具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空调器包括对旋风机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对旋风机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所述第一风轮邻近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所述第一风轮的转速为n1,所述第二风轮的转速为n2,所述空调器具有多种功能模式,所述多种功能模式包括无风感模式和有风感模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空调器运行时,检测所述空调器所选择的功能模式,检测到所述功能模式为所述无风感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之间满足:n1=(0.5~1.2)n2,检测到所述功能模式为所述有风感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之间满足:n1=(0.5~2)n2,其中在所述无风感模式所述第二风轮的转速n2小于所述有风感模式时所述第二风轮的转速n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通过检测空调器所选择的功能模式,再通过控制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之间的转速,以达到改变空调器的功能模式的目的,进而改善房间空调器的舒适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到所述功能模式为所述无风感模式时,n1<n2,检测到所述功能模式为所述有风感模式时,n1>n2。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到所述功能模式为所述无风感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之间满足:n1=(0.5~1)n2,检测到所述功能模式为所述有风感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之间满足:n1=(1~2)n2。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之间的轴向距离为d,所述第一风轮的弦长为L,其中0.3L≤d≤1.5L。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轮的转速n1和所述第二风轮的转速n2满足如下关系式:
q为流量,A为叶轮通流面积,r为风轮半径,β12为第一风轮的相对出气角,β22为第二风轮的相对出气角,n0为设定的基准转速。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有风感模式包括超远送风模式和全屋凉感模式,所述空调器所处的房间具有设定距离区域,在所述全屋凉感模式,在所述空调器的送风区域内所述空气流动速度平均值高于0.3m/s且吹风感指数DR值>5%;在所述超远送风模式,控制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设定距离区域送风。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当空调器切换至所述超远送风模式时,判定设定距离是否有目标对象,若无则切换至所述全屋凉感模式,若有则保持所述超远送风模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下方,所述空调器包括第三风轮,所述第三风轮朝向所述第二出风口送风。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空调器的机壳的下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第一基准面和第二基准面之间,其中所述机壳的高度为H1,所述第一基准面的高度为1/3H1,所述第二基准面的高度为1/10H1。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面图;
图3为图1中B-B处的剖面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一级和二级速度三角形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功能模式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空调器;
1、第一出风口;
2、对旋风机;21、第一风轮;22、第二风轮;
3、第二出风口;
4、机壳;
5、第三风轮;
6、室内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控制方法,其中空调器100具有第一出风口1,空调器100包括对旋风机2和室内换热器6,对旋风机2朝向第一出风口1送风。对旋风机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风轮21和第二风轮22,第一风轮21邻近室内换热器6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空调器100还包括设有第一出风口1的机壳4,值得说明的是,第一风轮21和第二风轮22的叶片的旋向相反,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风轮21可以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第二风轮22可以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这样,可以组合处多种形式的对旋风机2。
其中第一风轮21的转速为n1,第二风轮22的转速为n2,空调器100具有多种功能模式,多种功能模式包括无风感模式和有风感模式。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中的无风感模式可以理解为:距离空调器100安装位置墙面的某设定距离处,例如可以为距离空调器100安装位置墙面的2.5m处,与空调器100的安装面平行的垂直面内的空气流动速度平均值0.3m/s以下(包含0.3m/s),DR(draftrating index,吹风感指数)值小于等于5%的一种室内舒适环境。其中,DR值是用来定量预测由吹风感引起的不满意人群的百分数。空调器100的前侧可以形成有无风感区域,其中,无风感区域与空调器100的最近距离为无风感距离。
在无风感模式下,空调器100的前方可以包括由近及远顺序分布的有风感区域、无风感区域和无风区域,有风感区域距离空调器100最近,该区域内的空气流动速度较大,用户感到的吹风感较强,容易产生不适感。无风区域距离空调器100最远,该区域内空气流动速度接近为零,用户在该区域内完全感觉不到风感。无风感区域位于吹风感区域和无风区域之间,该区域内的空气流动速度较缓慢,用户感到的风感不会对用户产生不适感,而且用户可以明显感觉到空调器100的制冷或制热,具有很高的使用舒适度。
可以理解的是,有风感模式可以理解为:距离空调器100安装位置墙面的某设定距离处,例如可以为距离空调器100安装位置墙面的2.5m处,与空调器100的安装面平行的垂直面内的空气流动速度平均值0.3m/s以上,DR(draft rating index,吹风感指数)值大于5%的一种室内舒适环境。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通过在机壳4内设置包括第一风轮21和第二风轮22的对旋风机2,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器采用离心式风机或者贯流式风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第一风轮21和第二风轮22的叶片的旋向相反,第一风轮21和第二风轮22在空气流动的方向上互为导叶,消除了气流切向的旋转速度(即由动态转化为静态),提高了对旋风机2对空气的做功效率,并且经过两个风轮的气流均朝向出风口的方向流动,从而实现远距离送风的效果。
其次,第一风轮21和第二风轮22在不同的转速的情况下,可以扩大冷风的输送范围。因为当一个风轮以较高的转速转动且另外一个风轮以较低的转速转动时,较高转速的风轮起主导作用,基于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本身具有的散风效果,因此,由第一出风口流出的冷风的角度范围较大,从而实现广角送风。另外,同样基于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本身具有散风效果,可根据需要来调整第一风轮21和第二风轮22的转速,使其差速运转,从而实现柔风感或无风感送风,避免了冷风从第一出风口1流出后直吹用户从而给用户造成不良的体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空调器100运行时,检测空调器100所选择的功能模式,检测到功能模式为无风感模式时,控制第一风轮21和第二风轮22之间满足:n1=(0.5~1.2)n2,检测到功能模式为有风感模式时,控制第一风轮21和第二风轮22之间满足:n1=(0.5~2)n2,其中在无风感模式第二风轮22的转速n2小于有风感模式时第二风轮22的转速n2。
具体而言,在空调器100进行制冷或制热的功能工况下,当检测到空调器100的功能模式为无风感模式时,通过控制第一风轮21和第二风轮22之间满足n1=(0.5~1.2)n2,从而可以在保证使空调器100的出风为无风感模式时的前提下,降低噪音。当检测到空调器100的功能模式为有风感模式时,通过控制第一风轮21和第二风轮22之间满足n1=(0.5~2)n2,从而可以在保证使空调器100的出风为有风感模式的前提下,降低噪音。从而可通过检测空调器100所选择的功能模式,再通过控制第一风轮21和第二风轮22之间的转速,以达到实现空调器100可以切换至相应的功能模式的目的,进而改善房间空调器100的舒适性。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控制方法,空调器100具有使用方便、用户体验好等优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控制方法,通过检测空调器100所选择的功能模式,再通过控制第一风轮21和第二风轮22之间的转速,以达到改变空调器100的功能模式的目的,进而改善房间空调器100的舒适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对旋风机2可以是对旋轴流风机,对旋风机2包括电机、叶轮、防爆罩、主机风筒以及单层或多层扩散器,其中,防爆罩包裹在电机的外部,主机风筒包围在防爆罩外部,叶轮通过电机轴与电机相连接,且电机、叶轮、防爆罩和主机风筒均为两级,从而组合为两套相同轴中心线连接的两级风机,其中两级叶轮相互靠近,且互为相反方向旋转,两级电机、防爆罩和主机风筒的相同端连接到一起。从而使得在通风距离较长时,对旋风机2的第二风轮22能发挥其调节风力区域压力的优势。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到功能模式为无风感模式时,n1<n2,检测到功能模式为有风感模式时,n1>n2。也就是说,当检测到功能模式为无风感模式时,通过控制第一风轮21和第二风轮22之间满足n1<n2,从而保证可以实现空调器100的无风感送风,当检测到功能模式为有风感模式时,通过控制第一风轮21和第二风轮22之间满足n1>n2,从而保证可以实现空调器100的有风感送风,进而便于对空调器100的功能模式调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到功能模式为无风感模式时,控制第一风轮21和第二风轮22之间满足:n1=(0.5~1)n2,检测到功能模式为有风感模式时,控制第一风轮21和第二风轮22之间满足:n1=(1~2)n2。也就是说,在无风感模式时,使第一风轮21和第二风轮22之间满足:n1=(0.5~1)n2,从而达到低吹风感的效果,在有风感模式时,使第一风轮21和第二风轮22之间满足:n1=(1~2)n2,从而进一步提高降噪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轮21和第二风轮22之间的轴向距离为d,其中d为第一风轮21的叶尾圆和第二风轮22的叶尖之间的距离,第一风轮21的弦长为L,其中0.3L≤d≤1.5L。从而使得对旋风轮具有较优的效率和较低噪音的性能,进一步提高空调器100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当0.45L≤d≤0.55L时,对旋风机2具有较优的效率和噪音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对旋风机2的第一风轮21和第二风轮22是间隔设置的,因此,第一风轮21的风力区域和第二风轮22的风力区域的压力差较大,第二风轮22承载了更多的压升任务,为了减少对旋风机2的的实际运行流动损失影响,因此需要对第一风轮21和第二风轮22的转速进行两级修正,使得第一风轮21的风力区域的压力得到一定的提升,而第二风轮22的风力区域的压力得到降低,两级风力区域的压差有所降低,压升分配更加合理,防止了二级电机过载的现象,因此如图1和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轮21的转速n1和第二风轮22的转速n2满足如下关系式:
q为流量,A为叶轮通流面积,r为风轮半径,β12为第一风轮21的相对出气角,β22为第二风轮22的相对出气角,n0为设定的基准转速。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有风感模式包括超远送风模式和全屋凉感模式,空调器100所处的房间具有设定距离区域,在全屋凉感模式,在空调器100的送风区域内空气流动速度平均值高于0.3m/s且吹风感指数DR值>5%;在超远送风模式,控制出风口朝向设定距离区域送风。这里需要理解的是,DR值是用来定量预测由吹风感引起的不满意人群的百分数。该设定距离区域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进行设定,例如当用户在距离空调较远的厨房时可以将所述设定距离设为10米,当用户在距离空调较近的区域时可以将所述设定距离设为8米。
具体地,通过使空调器100的功能模式包括全屋凉感模式和超远送风模式,在功能模式为全屋凉感模式时,在空调器100的送风区域内该空气流动速度平均值高于0.3m/s且吹风感指数DR值>5%。这样便于对室内区域进行快速的制冷,提高空调器100的制冷效率,缩短空调器100的制冷时间,便于使室内不同区域的人群能够快速地感受到冷风,提高空调器100的制冷效果。
在功能模式为超远送风模式时,通过控制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设定距离区域送风。这样便于提高冷气的输送距离,实现空调器100的远距离送风,提高空调器100对所述设定距离区域的制冷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方法还包括:当空调器100切换至超远送风模式时,判定设定距离是否有目标对象,若无则切换至全屋凉感模式,若有则保持超远送风模式。也就是说,这样可以根据目标对象的具体位置来确定空调器100的功能模式,便于提高空调器100的智能化水平,便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该控制方法还包括:当空调器100切换至所述全屋凉感模式时,判定设定范围内是否有目标对象,若无则切换至所述超远送风模式,若有则保持所述全屋凉感模式。这样可以根据目标对象的具体位置来确定空调器100的功能模式,便于提高空调器100的制冷效率和制冷效果,便于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100还设有第二出风口3,第二出风口3位于第一出风口1下方,空调器100包括第三风轮5,第三风轮5朝向第二出风口3送风。也就是说,通过在空调器100上设置第二出风口3,并且使第三风轮5朝向第二出风口3送风,从而可以增加空调器100的出风量,提高制冷或制热效果。在本发明的具体示例中,第二出风口3位于第一出风口1的下方。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出风口3位于空调器100的机壳4的下部。从而可以避免从第二出风口3吹出的空气直接吹到人体的脸部,使得从第二出风口3吹出的空气吹到人体的身体部位,可以提高使用舒适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出风口3位于第一基准面和第二基准面之间,其中机壳4的高度为H1,第一基准面的高度为1/3H1,第二基准面的高度为1/10H1。从而从第二出风口3吹出的风可以吹向人体的足部,在冬季时,制热暖足效果好,同时也可以避免因第二出风口3位置太低而造成空气直吹地面而造成灰尘上扬等情况的发生。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出风口3也会位于机壳4的上部或者中部,可以将空气吹向房间的上方或者中间,以实现对房间快速制冷或制热的目的。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具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空调器包括对旋风机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对旋风机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送风,所述对旋风机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所述第一风轮邻近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所述第一风轮的转速为n1,所述第二风轮的转速为n2,所述空调器具有多种功能模式,所述多种功能模式包括无风感模式和有风感模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空调器运行时,检测所述空调器所选择的功能模式;
检测到所述功能模式为所述无风感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之间满足:n1=(0.5~1.2)n2;
检测到所述功能模式为所述有风感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之间满足:n1=(0.5~2)n2,其中在所述无风感模式所述第二风轮的转速n2小于所述有风感模式时所述第二风轮的转速n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到所述功能模式为所述无风感模式时,n1<n2;
检测到所述功能模式为所述有风感模式时,n1>n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到所述功能模式为所述无风感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之间满足:n1=(0.5~1)n2;
检测到所述功能模式为所述有风感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之间满足:n1=(1~2)n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之间的轴向距离为d,所述第一风轮的弦长为L,其中0.3L≤d≤1.5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风感模式包括超远送风模式和全屋凉感模式,所述空调器所处的房间具有设定距离区域,在所述全屋凉感模式,在所述空调器的送风区域内空气流动速度平均值高于0.3m/s且吹风感指数DR值>5%;在所述超远送风模式,控制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设定距离区域送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空调器切换至所述超远送风模式时,判定设定距离是否有目标对象,若无则切换至所述全屋凉感模式,若有则保持所述超远送风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下方,所述空调器包括第三风轮,所述第三风轮朝向所述第二出风口送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空调器的机壳的下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第一基准面和第二基准面之间,其中所述机壳的高度为H1,所述第一基准面的高度为1/3H1,所述第二基准面的高度为1/10H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071285.7A CN110762797A (zh) | 2019-11-05 | 2019-11-05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071285.7A CN110762797A (zh) | 2019-11-05 | 2019-11-05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62797A true CN110762797A (zh) | 2020-02-07 |
Family
ID=69335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071285.7A Pending CN110762797A (zh) | 2019-11-05 | 2019-11-05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762797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56242A (zh) * | 2020-02-13 | 2020-06-09 | 庄伙金 | 一种环保型多级空气净化设备 |
CN111623413A (zh) * | 2020-04-29 | 2020-09-04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 |
CN111623414A (zh) * | 2020-04-29 | 2020-09-04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双出风口的空调器 |
CN112665130A (zh) * | 2020-12-21 | 2021-04-1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CN111238002B (zh) * | 2020-03-04 | 2021-08-10 | 青岛海信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列间空调风机转速控制方法 |
Citation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40334091A1 (en) * | 2013-05-07 | 2014-11-13 | Nvidia Corporation | Counter rotating blower with individual controllable fan speeds |
CN109210615A (zh) * | 2018-08-24 | 2019-01-1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N109458663A (zh) * | 2018-11-16 | 2019-03-1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挂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09520019A (zh) * | 2018-12-14 | 2019-03-2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09520077A (zh) * | 2018-11-15 | 2019-03-2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9668256A (zh) * | 2018-12-20 | 2019-04-2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CN109668255A (zh) * | 2018-12-20 | 2019-04-2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9668257A (zh) * | 2018-12-20 | 2019-04-2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CN109724157A (zh) * | 2019-02-25 | 2019-05-0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出风框 |
CN109916045A (zh) * | 2019-03-11 | 2019-06-2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CN109945446A (zh) * | 2019-03-11 | 2019-06-2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CN109945447A (zh) * | 2019-03-11 | 2019-06-2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CN109945424A (zh) * | 2019-03-11 | 2019-06-2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CN109945449A (zh) * | 2019-03-11 | 2019-06-2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CN109945428A (zh) * | 2019-03-12 | 2019-06-2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9945425A (zh) * | 2019-03-11 | 2019-06-2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噪音控制方法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209558516U (zh) * | 2019-01-30 | 2019-10-29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柜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2019
- 2019-11-05 CN CN201911071285.7A patent/CN11076279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40334091A1 (en) * | 2013-05-07 | 2014-11-13 | Nvidia Corporation | Counter rotating blower with individual controllable fan speeds |
CN109210615A (zh) * | 2018-08-24 | 2019-01-1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N109520077A (zh) * | 2018-11-15 | 2019-03-2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9458663A (zh) * | 2018-11-16 | 2019-03-1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挂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09520019A (zh) * | 2018-12-14 | 2019-03-2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09668256A (zh) * | 2018-12-20 | 2019-04-2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CN109668255A (zh) * | 2018-12-20 | 2019-04-2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9668257A (zh) * | 2018-12-20 | 2019-04-2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CN209558516U (zh) * | 2019-01-30 | 2019-10-29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柜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09724157A (zh) * | 2019-02-25 | 2019-05-0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出风框 |
CN109945446A (zh) * | 2019-03-11 | 2019-06-2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CN109945447A (zh) * | 2019-03-11 | 2019-06-2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CN109945424A (zh) * | 2019-03-11 | 2019-06-2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CN109945449A (zh) * | 2019-03-11 | 2019-06-2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CN109945425A (zh) * | 2019-03-11 | 2019-06-2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噪音控制方法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09916045A (zh) * | 2019-03-11 | 2019-06-2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CN109945428A (zh) * | 2019-03-12 | 2019-06-2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李全胜,黄颖辉: "《矿山机械使用与维修》", 31 August 2014 * |
王晓林: "对旋式通风机两级叶轮最佳流动匹配条件的探讨", 《矿业安全与环保》 * |
艾子健,秦国良等: "对旋风机变工况下两级叶轮变转速匹配研究",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56242A (zh) * | 2020-02-13 | 2020-06-09 | 庄伙金 | 一种环保型多级空气净化设备 |
CN111238002B (zh) * | 2020-03-04 | 2021-08-10 | 青岛海信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列间空调风机转速控制方法 |
CN111623413A (zh) * | 2020-04-29 | 2020-09-04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 |
CN111623414A (zh) * | 2020-04-29 | 2020-09-04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双出风口的空调器 |
CN111623414B (zh) * | 2020-04-29 | 2021-09-28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双出风口的空调器 |
CN111623413B (zh) * | 2020-04-29 | 2022-07-22 | 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 |
CN112665130A (zh) * | 2020-12-21 | 2021-04-1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62797A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
KR102002412B1 (ko) |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및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 |
CN111207490B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US9759220B2 (en) | Cross flow fan and in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 |
CN108644905B (zh) | 出风风道结构和空调器 | |
CN109827242A (zh) |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9099510B (zh) | 空调器 | |
CN208475464U (zh) | 出风风道结构和空调器 | |
CN101595310A (zh) | 西洛克风扇及空调装置 | |
CN105674399A (zh) | 一种混合出风空调室内机 | |
CN109114673B (zh) |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 |
CN109307319A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9763295U (zh) |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5402811A (zh) | 风管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1853939A (zh) | 空调器及其出风控制方法 | |
CN108317601B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5841241A (zh) | 空调柜机 | |
CN208886921U (zh) | 空调器 | |
CN210463252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1177090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10486799B (zh) | 一种嵌入式空调 | |
CN208779561U (zh) |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 |
CN214837367U (zh) | 离心风机的蜗壳、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 |
CN212987427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5216459U (zh) | 一种可逆送风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