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53275B - 一种总配线架接线排、保安单元和总配线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总配线架接线排、保安单元和总配线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753275B CN110753275B CN201810819899.8A CN201810819899A CN110753275B CN 110753275 B CN110753275 B CN 110753275B CN 201810819899 A CN201810819899 A CN 201810819899A CN 110753275 B CN110753275 B CN 11075327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tal
- protection
- line
- unit
- metal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7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7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5000014676 Phragmites communi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8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8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3
- 244000273256 Phragmites commun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23 transport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00—Details of selecting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 H04Q1/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Q1/14—Distribution frames
- H04Q1/142—Terminal blocks for distribution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3/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 H02H3/02—Details
- H02H3/04—Details with warning or supervision in addition to disconnection, e.g. for indicating that protective apparatus has function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00—Details of selecting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 H04Q1/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Q1/14—Distribution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00—Details of selecting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 H04Q1/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Q1/14—Distribution frames
- H04Q1/146—Distribution frames with line protection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总配线架接线排、保安单元和总配线架,其中,所述总配线架接线排所述总配线架接线排包括至少一个端口,至少存在一个端口设置有一防串扰装置,所述防串扰装置包括设置在端口一侧的第一防护金属单元和端口另一侧的第二防护金属单元,以及,第一金属防护线,其中,所述第一金属防护线与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和第二防护金属单元电连接,或者,在保安单元插入时通过所述保安单元与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和第二防护金属单元进行电连接。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提供一等电位体对串扰进行屏蔽,进行了端口对其他端口的串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一种总配线架接线排、保安单元和总配线架。
背景技术
总配线架(Main Distribution Frame,MDF)是通信线路中的一种接续和防护设备,用于连接局端设备和用户终端。如图1所示,总配线架10包括保安接线排11(也称外线模块)和测试接线排12(也称内线模块),保安接线排11和测试接线排12相连接,其中,保安接线排11用于接入用户终端13,测试接线12排用于连接局端设备14,保安接线排11上可安装保安单元15,作为防过压、过流保护装置。下文中,未明确指出时,MDF接线排可能是保安接线排,也可能是测试接线排。MDF接线排配合保安单元,在铜线接入技术中实现测试、配线和保护局端设备的功能。当然,总配线架10也可能只包括保安接线排11和保安单元15,或者,只包括测试接线排12,或者,包括更多保安接线排11和测试接线排12。
图2为常规的MDF接线排结构图。MDF接线排包括多个端口,每个端口包括一对外线接口和一对内线接口。如图2所示,1a和1b为第一端口的两个外线接口,1a’和1b’为第一端口的两个内线接口,每个接口由金属簧片实现,金属簧片包括压线槽和触点。双绞线等通过专用打线工具分别压接到接口的压线槽中(比如,对于外线接口,压接到1a和1b的压线槽中,对于内线接口,则压接到1a’和1b’的压线槽中)。根据内、外线金属簧片在无保安单元插入时触点是否接触,MDF接线排有常开和常闭两种形式。
图3为常规保安单元外形示意图。保安单元包括外线a和b,内线a’和b’,且外线a和b中间是保护地,内线a’和b’中间是告警指示信号线。当保安单元插入到MDF接线排内时,MDF接线排的内、外线信号分别通过金属簧片触点、保安单元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线路板)板的金手指连接到保安单元内部的过流和过压保护电路,实现保护局端设备的功能。其中,PCB板的金手指是用于PCB板和其他设备连接的导电触点。
图4为常规相邻两个端口的MDF接线排电气位置示意图。假定1a和1b为端口1的外线接口,1a’和1b’为端口1的内线接口,1a-1a’和1b-1b’组成端口1的差分线,1a-1a’与1b-1b’的线间距为d1,1b-1b’与2a-2a’的线间距d2,一般d1和d2基本相等。同理,2a和2b为端口2的外线接口,2a’和2b’为端口2的内线接口,2a-2a’和2b-2b’组成端口2的差分线。对于双绞线传输差分信号时,假定端口2为攻击者,端口1为受害者,2a与1a、1b的空间距离,小于2b与1a、1b之间的距离,由于两金属导线之间的串扰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会导致2a对1a、1b等产生的串扰,大于2b对1a、1b等产生的串扰,此时即使2a和2b上传输的是相位相反的差分信号,由于串扰耦合的大小不同,在端口1的1a和1b差分线上还是会产生端口2输出的串扰信号。
图5为常规接线排相邻两个端口的保安单元PCB布局示意图。空间位置上,和图4接线排位置一一对应。保护地和告警指示引脚较长,插入接线排时,保安单元的保护地金手指和接线排的保护地金属线相连,保安单元的告警指示金手指和接线排的告警指示金属线相连。由于保护地和告警信号在每个端口的差分信号中间,以端口2为攻击者,端口1为受害者为例,进一步加剧了2a和2b对端口1的串扰耦合差异,相对于没有保护地和告警指示引脚的情况,端口2对端口1的串扰会进一步加大。同时随着频率的升高,串扰也会显著增加。常规的MDF接线排和保安单元,已不适用于G.FAST等高带宽的铜线传输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总配线架接线排、保安单元和总配线架。
本发明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总配线架接线排,所述总配线架接线排包括至少一个端口,所述端口包括第一外线接口、第二外线接口、第一内线接口和第二内线接口,且所述第一外线接口和所述第一内线接口连接时构成差分线对的第一差分线,所述第二外线接口和所述第二内线接口连接时构成所述差分线对的第二差分线;至少存在一个端口设置有一防串扰装置,所述防串扰装置包括设置在该端口的所述第一差分线远离所述第二差分线一侧的第一防护金属单元,设置在该端口的所述第二差分线远离所述第一差分线一侧的第二防护金属单元,以及,第一金属防护线,其中,所述第一金属防护线与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和第二防护金属单元电连接,或者,在保安单元插入时通过所述保安单元与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和第二防护金属单元进行电连接。
本发明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保安单元,所述保安单元包括按照差分对走线的内线和外线,以及,位于所述内线和所述外线构成的差分线对外侧的保护地信号线和告警指示信号线。
本发明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总配线架,包括外线模块和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保安单元,所述外线模块为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总配线架接线排,所述保安单元插入到所述外线模块。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一实施例中,在端口周围设置等电位体作为防串扰装置,降低了串扰。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常规MDF架构图;
图2为常规的MDF接线排结构图;
图3为常规保安单元外形示意图;
图4为常规相邻两个端口的MDF接线排电气位置示意图;
图5为常规相邻两个端口的保安单元PCB布局示意图;
图6a~图6d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MDF接线排的布局位置示意图(触点常闭);
图7a~图7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MDF接线排的布局位置示意图(触点常开);
图8a~图8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安单元的PCB布线位置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一应用实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应用实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三应用实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四应用实例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五应用实例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串扰性能改善对比曲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申请中,通过增加等电位体,消除串扰。对于MDF接线排,增加了防护金属单元和金属防护线构成的等电位体。如图6a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总配线架接线排,所述总配线架接线排包括多个端口,所述端口包括第一外线接口1a、第二外线接口1b、第一内线接口1a’和第二内线接口1b’,且所述第一外线接口1a和所述第一内线接口1a’连接时构成差分线对的第一差分线,所述第二外线接口1b和所述第二内线接口1b’连接时构成所述差分线对的第二差分线;至少存在一个端口设置有一防串扰装置60,所述防串扰装置60包括设置在该端口的所述第一差分线远离所述第二差分线一侧的第一防护金属单元601,设置在该端口的所述第二差分线远离所述第一差分线一侧的第二防护金属单元602,以及,第一金属防护线603,其中,所述第一金属防护线603与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601和第二防护金属单元602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601为屏蔽金属片,且该屏蔽金属片面积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外线接口1a的侧面和第一内线接口1a’的侧面的面积之和(即能完全遮挡所述第一外线接口1a的侧面和第一内线接口1a’的侧面),所述第二防护金属单元602为屏蔽金属片,且第二防护金属单元602的面积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外线接口1b的侧面和第一内线接口1b’的侧面的面积之和(即能完全遮挡所述第一外线接口1b的侧面和第一内线接口1b’的侧面)。以第一外线接口1a和第一内线接口1a’为金属簧片为例,第一防护金属单元601位于所述第一外线接口1a和所述第一内线接口1a’构成的差分线的一侧,第一防护金属单元601为屏蔽金属片,且该屏蔽金属片的面积大于等于构成第一外线接口1a和第一内线接口1a’的侧面的面积之和,第二防护金属单元602位于所述第一外线接口1b和所述第一内线接口1b’构成的差分线的一侧,第二防护金属单元602为屏蔽金属片,且该屏蔽金属片的面积大于等于构成第二外线接口1b和第二内线接口1b’的侧面的面积之和,从而第一防护金属单元601和第二防护金属单元602共同构成一屏蔽装置,将端口1对其他端口的串扰进行屏蔽。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防护金属单元601的面积也可以小于所述第一外线接口1a的侧面和第一内线接口1a’的侧面的面积之和,面积越大,屏蔽效果更好。当然,综合考虑成本和屏蔽效果,可以使用面积和所述第一外线接口1a的侧面和第一内线接口1a’的侧面的面积之和一样大的屏蔽金属片作为第一防护金属单元,使用面积和所述第二外线接口1b的侧面和第二一内线接口1b’的侧面的面积之和一样大的屏蔽金属片作为第二防护金属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601平行于所述第一外线接口1a和第一内线接口1a’构成的差分线,且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601相对于所述第一外线接口1a和第一内线接口1a’构成的差分线的正投影完全或部分覆盖所述第一外线接口1a和第一内线接口1a’,所述第二防护金属单元602平行于所述第二外线接口1b和第二内线接口1b’构成的差分线,且所述第二防护金属单元602相对于所述第二外线接口1b和第二内线接口1b’构成的差分线的正投影完全或部分覆盖所述第二外线接口1b和第二内线接口1b’。完全覆盖时,屏蔽效果更优。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防护金属单元601和第二防护金属单元602的形状可以相同,第一防护金属单元601的方位和第一外线接口1a平行,第二防护金属单元602的方位和第二外线接口1b平行。举例来说,第一防护金属单元601和第一外线接口1a是完全相同的金属簧片。第二防护金属单元602和第二外线接口1b是完全相同的金属簧片。由于第一外线接口1a、第二外线接口1b一般是相同的金属簧片,因此,第一防护金属单元601、第一外线接口1a、第二防护金属单元602、第二外线接口1b是完全相同的金属簧片。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第一金属防护线603和第一防护金属单元601和第二防护金属单元602构成等电位体,第一差分线和第二差分线耦合到该等电位体的串扰会被部分或全部抵消,从而减少了该端口对其它端口的串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防护线603位于外线侧(第一外线接口1a和第二外线接口1b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金属防护线603也可以位于内线侧(第一内线接口1a’和第二内线接口1b’侧)。
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601相对于所述第一差分线的距离,与所述第二防护金属单元602相对于所述第二差分线的距离相等,且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601相对于第一差分线的位置,与所述第二防护金属单元602相对于所述第二差分线的位置对称。如图6a所示,第一防护金属单元601与第一内线接口1a的距离为D,第一差分线和第二差分线的距离为d,第二防护金属单元602与第二内线接口的距离为D,且第一防护金属单元601和第二防护金属单元602位置对称。本实施例中,由于位置对称,第一差分线和第二差分线耦合到该等电位体的串扰理论上会全部抵消,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该端口对其他端口的串扰。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b所示,在图6a所示的防串扰装置60基础上,所述防串扰装置60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差分线远离所述第二差分线一侧的第三防护金属单元604,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604与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601电连接;且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和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其中之一靠近第一外线接口1a,另一靠近所述第一内线接口1a’,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601靠近第一外线接口1a,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604靠近所述第一内线接口1a’;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仅为示例,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能第一防护金属单元601靠近第一内线接口1a’,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604靠近所述第一外线接口1a;
设置在所述第二差分线远离所述第一差分线一侧的第四防护金属单元605,所述第四防护金属单元605与所述第二防护金属单元602电连接,且所述第二防护金属单元602和所述第四防护金属单元605其中之一靠近第二外线接口1b,另一靠近所述第二内线接口1b’,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护金属单元602靠近第二外线接口1b,所述第四防护金属单元605靠近所述第二内线接口1b’。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仅为示例,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能第二防护金属单元602靠近第二内线接口1b’,所述第四防护金属单元605靠近所述第二外线接口1b。
电连接方式比如为:当各防护金属单元为金属簧片时,金属簧片通常包括压线槽和触点,通过金属簧片的触点连接实现电连接。比如,第一防护金属单元601的触点和第三防护金属单元604的触点连接,从而实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601和第三防护金属单元604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601平行于所述第一外线接口1a,且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601相对于所述第一外线接口1a的正投影(即将第一外线接口作为投影面进行投影)完全或部分覆盖所述第一外线接口1a;所述第二防护金属单元602平行于所述第二外线接口1b,且所述第二防护金属单元602相对于所述第二外线接口1b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或部分所述第二外线接口1b;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604平行于所述第一内线接口1a’,且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604相对于所述第一内线接口1a’的正投影完全或部分覆盖所述第一内线接口1a’;所述第四防护金属单元605平行于所述第二内线接口1b’,且所述第四防护金属单元605相对于所述第二内线接口的正投影完全或部分覆盖所述第二内线接口1b’。后续实施例中类似,不再赘述。完全覆盖时,防串扰效果更优。
以端口2为例,2a和2b,2a’和2b’,两端都有和金属防护线连接的常闭金属簧片,距离间隔都为D,金属防护线将所有端口的防护金属簧片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等电位体。当内、外线通过MDF接线排连接时,2a和2a’相连,2b和2b’相连,流过的差分信号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导线形成的串扰,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由于内部结构的对称性,2a和2b网络耦合到由防护金属簧片和金属防护线组成的等电位体上的串扰,理论上正好互相抵消,也就是端口2两边的防护金属簧片等在端口1和端口3之间形成了一个无串扰屏障,大大减少了端口2对端口1、3形成的串扰。同理,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减少任意端口对相邻端口的耦合串扰。
需要说明的是,图6b中金属防护线处于图6b中下方(即外线侧),在另一实施例中,金属防护线也可以处于图6b中上方(即内线侧)。
需要说明的是,图6b中的1a与1a’的触点处于常开状态(即非电连接状态),1b与1b’的触点处于常开状态,在其他实施例中,1a与1a’的触点也可以是处于常闭状态(即电连接状态),1b与1b’的触点也可以是处于常闭状态。其他端口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c所示,与图6b的区别在于,图6c中所述第一金属防护线603与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601和第二防护金属单元602非电连接,所述第一金属防护线603在保安单元插入时通过所述保安单元与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601和第二防护金属单元602进行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d所示,在图6a所示的防串扰装置60基础上,所述防串扰装置60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差分线远离所述第二差分线一侧的第三防护金属单元604;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604与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601电连接,且,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和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其中之一靠近第一外线接口1a,另一靠近所述第一内线接口1a’,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靠近第一外线接口1a,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靠近所述第一内线接口1a’;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仅为示例,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能第一防护金属单元靠近第一内线接口1a’,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靠近所述第一外线接口1a;
设置在所述第二差分线远离所述第一差分线一侧的第四防护金属单元605,所述第四防护金属单元605与所述第二防护金属单元602电连接,且,所述第二防护金属单元和所述第四防护金属单元其中之一靠近第二外线接口1b,另一靠近所述第二内线接口1b’,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护金属单元靠近第二外线接口1b,所述第四防护金属单元靠近所述第二内线接口1b’;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仅为示例,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能第二防护金属单元靠近第二内线接口1b’,所述第四防护金属单元靠近所述第二外线接口1b。
以及,第二金属防护线606,其中,所述第二金属防护线606与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604和第四防护金属单元605电连接。
其中,图6a~图6d所示的总配线架接线排可以作为内线模块。图6a~图6d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防护线603可以接地。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a所示,在图6a所示的防串扰装置的基础上,所述防串扰装置60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差分线远离所述第二差分线一侧的第三防护金属单元604;且,且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和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其中之一靠近第一外线接口1a,另一靠近所述第一内线接口1a’,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靠近第一外线接口1a,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靠近所述第一内线接口1a’。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仅为示例,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能第一防护金属单元靠近第一内线接口1a’,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靠近所述第一外线接口1a;
设置在所述第二差分线远离所述第一差分线一侧的第四防护金属单元605,且,所述第二防护金属单元和所述第四防护金属单元其中之一靠近第二外线接口1b,另一靠近所述第二内线接口1b’,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护金属单元靠近第二外线接口1b,所述第四防护金属单元靠近所述第二内线接口1b’;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仅为示例,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能第二防护金属单元靠近第二内线接口1b’,所述第四防护金属单元靠近所述第二外线接口1b。
以及,第二金属防护线606,其中,所述第二金属防护线606与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604和第四防护金属单元605进行电连接。
以端口2为例,2a和2b,2a’和2b’,两端都有和金属防护线连接的常开金属簧片,距离间隔都为D。第一金属防护线将所有端口的外线的防护金属簧片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等电位体。第二金属防护线将所有端口的内线的防护金属簧片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等电位体。当内、外线通过MDF接线排连接时,2a和2a’相连,2b和2b’相连,流过的差分信号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导线形成的串扰,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由于内部结构的对称性,每对差分信号耦合到这两个等电位体上的串扰,理论上正好互相抵消,也就是端口2两边的两个等电位体在端口1和端口3之间分别形成了两个无串扰屏障,大大减少了端口2对端口1、3形成的串扰。同理,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以减少任意端口对相邻端口的耦合串扰。
需要说明的是,图7a中1a的触点与1a’的触点处于非电连接状态,1b的触点与1b’的触点处于非电连接状态,在其他实施例中,1a的触点与1a’的触点也可以是处于电连接状态,1b的触点与1b’的触点也可以是处于电连接状态。其他端口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7b所示,第一金属防护线603与第一防护金属单元601和第二防护金属单元602未电连接,所述第二金属防护线606与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604和第四防护金属单元605未电连接。在保安单元插入时,第一金属防护线601通过所述保安单元与第一防护金属单元601和第二防护金属单元602电连接,第二金属防护线606通过所述保安单元与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604和第四防护金属单元进行电连接。
其中,图7a和图7b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金属防护线603可作为保护地金属防护线,在保安单元插入后,通过保安单元接入到保护地网络,第二金属防护线606可作为告警指示金属防护线,在保安单元插入后,通过保安单元接入到告警指示网络。
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一差分线的距离,与所述第四防护金属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二差分线的距离相等,且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相对于第一差分线的位置,与所述第四防护金属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二差分线的位置对称。如图7a所示,第三防护金属单元604与第一内线接口1a的距离为D,第一差分线和第二差分线的距离为d,第四防护金属单元605与第二内线接口的距离为D,且第三防护金属单元604和第四防护金属单元605位置对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601包括与所述第一外线接口形状相同的第一金属簧片,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604包括与所述第一内线接口形状相同的第三金属簧片,所述第二防护金属单元602包括与所述第二外线接口形状相同的第二金属簧片,所述第四防护金属单元605包括与所述第二内线接口形状相同的第四金属簧片。即使用与内线接口和外线接口形状相同的金属簧片作为防护金属单元,金属簧片带有压线槽(或插孔)和触点。该方案可以降低产品制造的复杂度。当然,本申请不限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其他结构的装置,比如,使用金属片作为防护金属单元(包括第一防护金属单元、第二防护金属单元、第三防护金属单元、第四防护金属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端口均设置有所述防串扰装置,且每个端口的防串扰装置处于其相邻两个端口之间。比如,端口2的第一防护金属单元和第三防护金属单元位于端口1和端口2之间,端口2的第二防护金属单元和第四防护金属单元位于端口2和端口3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只在部分端口布局防串扰装置,也可以在全部端口布局防串扰装置,从而进一步降低串扰。
在一实施例中,所有防串扰装置的第一金属防护线电连接,当存在第二金属防护线时,所有防串扰装置的第二金属防护线电连接。该方案,可以进一步减小串扰,另外,降低产品制造难度,使用一条金属线作为各端口的防串扰装置的第一金属防护线,使用另一条金属线作为各端口的防串扰装置的第二金属防护线。
在一实施例中,对任意相邻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的防串扰装置与所述第二端口的防串扰装置共用位于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之间的防护金属单元,即所述第一端口的防串扰装置的第二防护金属单元和第四防护金属单元位于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时,所述第一端口的防串扰装置的第二防护金属单元为所述第二端口的防串扰装置的第一防护金属单元,所述第一端口的防串扰装置的第四防护金属单元为所述第二端口的防串扰装置的第三防护金属单元。比如,如图6c所示,端口1的防串扰装置中的第二防护金属单元和第四防护金属单元也是端口2的防串扰装置的第一防护金属单元和第三防护金属单元。
由于保安单元和接线排是配对使用的,因此,接线排结构改变后,保安单元需要相应的作改动。如图8a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保安单元,所述保安单元包括按照差分对走线的内线(1A’,1B’)和外线(1A,1B),以及,位于所述内线和所述外线构成的差分线对外侧的保护地信号线(图8a中的保护地)和告警指示信号线(图8a中的告警指示),其中,1A’,1B’为一个差分线对,1A,1B为一个差分线对。所述保护地信号线的引脚与所述内线的引脚长度一致,所述告警指示信号线的引脚与所述内线的引脚长度一致,保护地信号线设置有第一导电触点801,告警指示信号线上设置有第二导电触点802,在插入MDF接线排时,保护地信号线上的第一导电触点801连接MDF接线排的第一防护金属单元和第二防护金属单元,告警指示信号上的第二导电触点802连接MDF接线排的第三防护金属单元和第四防护金属单元。保安单元插入MDF接线排时,1A,1A’分别连接到MDF接线排的1a和1a’,1B,1B’分别连接到MDF接线排的1b,1b’,保护地信号线连接到MDF接线排的保护地金属防护线,告警指示信号线连接到MDF接线排的告警指示金属防护线。该保安单元适用于图7a所示的MDF接线排。保安单元的引脚间距与MDF接线排一一对应。比如,保护地信号线和1B的距离为D,对应于MDF接线排中的距离D(比如,第二金属防护单元与1b的距离)。告警指示信号线至1B的距离为D,对应于MDF接线排中的距离D。另外,保安单元插入MDF接线排时,以端口1和端口2为例,端口1的保护地与端口2的2A的距离也是D,对应于接线排中第二金属防护单元和2a的距离(可参考图7b)。
如图8b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保安单元,所述保安单元包括按照差分对走线的内线(1A’,1B’)和外线(1A,1B),以及,位于所述内线和所述外线构成的差分线对外侧的保护地信号线(图8b中的保护地)和告警指示信号线(图8b中的告警指示),所述保护地信号线的引脚长于所述内线的引脚,且所述保护地信号线上设置有第一导电触点801和第三导电触点803,其中,所述第一导电触点801用于在所述保安单元插入总配线架接线排时,与所述总配线架接线排的第一防护金属单元601和第二防护金属单元602电连接,所述第三导电触点803用于在所述保安单元插入总配线架接线排时,与所述总配线架接线排的第一金属防护线603电连接;
所述告警指示信号线的引脚长于所述内线的引脚,且所述告警指示信号线上设置有第二导电触点802和第四导电触点804,其中,所述第二导电触点802用于在所述保安单元插入总配线架接线排时,与所述总配线架接线排的第三防护金属单元604和第四防护金属单元605电连接,所述第四导电触点804用于在所述保安单元插入总配线架接线排时,与所述总配线架接线排的第二金属防护线606电连接。该保安单元适用于图7b所示的MDF接线排,即MDF接线排中金属防护线和防护金属单元未电连接,在保安单元插入后才实现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图8a,图8b中各示出的为2个保安单元。每个端口对应一个保安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保安单元中还可包括过流、过压保护电路,本申请对过流、过压保护电路不作限定。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总配线架,包括外线模块和保安单元,所述外线模块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能用作外线模块的总配线架接线排,所述保安单元插入到所述外线模块,保安单元和外线模块结构是配套的。即使用图8a所示的保安单元时,使用与图8a所示结构对应的MDF接线排,使用图8b所示的保安单元时,使用与图8b所示结构对应的MDF接线排。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总配线架还包括与所述外线模块连接的内线模块,所述内线模块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用作内线模块的总配线架接线排。需要说明的是,总配线架中也可以有多个内线模块和外线模块,比如外线模块连接到内线模块,该内线模块再连接到另一内线模块,等等。也可以有一组外线模块和一组内线模块,每组外线模块包括多个外线模块,每组内线模块包括多个内线模块。外线模块连接用户端,内线模块连接局端设备。
下面通过具体应用实例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应用示例一
本应用示例提供一种MDF接线排,此实例适用于不需要过流、过压保护的内线模块。本实施例电路示意图如图6b所示,布线示意图如图9所示,第一金属防护线设置在所述总配线架接线排外壳,第一防护金属单元、第二防护金属单元、第三防护金属单元、第四防护金属单元设置在所述接线排内,所述第一金属防护线通过压接或插接方式与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和第二防护金属单元电连接。第一防护金属单元、第二防护金属单元、第三防护金属单元、第四防护金属单元使用金属簧片实现,称为防护金属簧片。
具体的,第一金属防护线上延伸细金属线通过压接或插接方式和接线排内的防护金属簧片连接。防护金属簧片采用和内线接口、外线接口所使用的相同形状的金属簧片。防护金属簧片带有压线槽(或插孔)和触点,触点处于常闭状态。第一金属防护线将所有端口的防护金属簧片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等电位体。以端口2为例,当内、外线通过MDF接线排连接时,2a和2a’相连,2b和2b’相连,流过的差分信号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导线形成的串扰,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由于内部结构的对称性,2a和2b网络耦合到由防护金属簧片和金属防护线组成的等电位体上的串扰,理论上正好互相抵消,也就是端口2两边的防护金属簧片等,在端口1和端口3之间形成了一个无串扰屏障,大大减少了端口2对端口1、3形成的串扰。同理,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以减少任意端口对相邻端口的耦合串扰。
应用示例二
本应用示例提供一种MDF接线排,此实施例适用于有保安单元,但不需要告警指示的外线模块。本实施例电路示意图如图6b所示,布线如图10所示,金属防护线(即第一金属防护线)安装在接线排外壳上,上延伸细金属线通过压接或插接方式和接线排内的防护金属簧片连接。第一防护金属单元、第二防护金属单元、第三防护金属单元、第四防护金属单元使用金属簧片实现,称为防护金属簧片。防护金属簧片采用和内线接口、外线接口所使用的相同形状的金属簧片。防护金属簧片带有压线槽(或插孔)和触点,触点处于常闭状态。金属防护线将所有端口的防护金属簧片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等电位体。第一金属防护线的下延伸金属片形成耳型簧片,当插到MDF支架内时,第一金属防护线连接到MDF支架的保护地,作为保安单元的过流、过压泄放通道。配合图8a所示保安单元,每个端口的内、外线按差分对走线,当相邻保安单元插到MDF接线排内时,每对差分信号与防护金属簧片的距离对称相等。以端口2为例,当内、外线通过MDF接线排连接时,2a和2a’相连,2b和2b’相连,流过的差分信号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导线形成的串扰,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由于内部结构的对称性,2a和2b网络耦合到由防护金属簧片和金属防护线组成的等电位体上的串扰,理论上正好互相抵消,也就是端口2两边的防护金属簧片等,在端口1和端口3之间形成了一个无串扰屏障,大大减少了端口2对端口1、3形成的串扰。同理,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以减少任意端口对相邻端口的耦合串扰。
应用示例三
本应用示例提供一种MDF接线排,此实施例适用于需要告警指示的外线模块。本实施例电路示意图如图7a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防护线设置在所述接线排外壳一侧,所述第二金属防护线设置所述接线排外壳另一侧,所述第一金属防护线通过压接或插接方式与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和第二防护金属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二金属防护线通过压接或插接方式与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和第四防护金属单元电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防护线又称保护地金属防护线,第二金属防护线又称告警指示金属防护线。
如图11所示,保护地金属防护线(即第一金属防护线)和告警指示金属防护线(即第二金属防护线)分别安装在接线排外壳的正、反面上,上延伸细金属线通过压接或插接方式和接线排内的防护金属簧片连接。第一防护金属单元、第二防护金属单元、第三防护金属单元、第四防护金属单元使用金属簧片实现,称为防护金属簧片。防护金属簧片带有压线槽(或插孔)和触点,触点处于常开状态。防护金属簧片采用和内线接口、外线接口所使用的相同形状的金属簧片。保护地金属防护线将所有端口的保护地金属簧片(即第一防护金属单元、第二防护金属单元)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等电位体;告警指示金属防护线将所有端口的告警指示金属簧片(即第三防护金属单元、第四防护金属单元)连接在一起,形成另外一个等电位体。保护地金属防护线的下延伸金属片形成耳型簧片,当插到MDF支架内时,连接到MDF支架的保护地网络,告警指示金属防护线的下延伸金属片形成耳型簧片,当插到MDF支架内时,连接到MDF支架的告警指示网络。其中,保护地网络作为保安单元的过流、过压泄放通道,告警指示网络可用于MDF中任何保安单元异常时的告警输出。配合图8a所示保安单元,每个端口的内、外线按差分对走线,当相邻保安单元插到MDF接线排内时,每对差分信号与防护金属簧片的距离对称相等。以端口2为例,当内、外线通过MDF接线排连接时,2a和2a’相连,2b和2b’相连,流过的差分信号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导线形成的串扰,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由于内部结构的对称性,2a和2b网络耦合到两个等电位体上的串扰,理论上正好互相抵消,也就是端口2两边的防护金属簧片等,在端口1和端口3之间形成了一个无串扰屏障,大大减少了端口2对端口1、3形成的串扰。同理,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以减少任意端口对相邻端口的耦合串扰。
应用示例四
图12为本应用示例提供的一种总配线架接线排示意图。此实施例适用于需要保护地和告警指示输出的外线模块。本实施例电路示意图如图7b所示。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防护线设置在所述接线排内,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和第二防护金属单元下侧,且所述第一金属防护线与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第二防护金属单元非电连接;所述第二金属防护线设置所述接线排内,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和第四防护金属单元下侧,且所述第二金属防护线与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第四防护金属单元非电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防护线又称保护地金属防护线,第二金属防护线又称告警指示金属防护线。
如图12所示,保护地金属防护线和告警指示金属防护线分别安装在MDF接线排内部,位于防护金属簧片的下方。第一防护金属单元、第二防护金属单元、第三防护金属单元、第四防护金属单元使用金属簧片实现,称为防护金属簧片。防护金属簧片采用和内、外线所使用的相同形状的金属簧片,防护金属簧片触点处于常开状态,配合图8b所示的保安单元。当保安单元插入到MDF接线排时,保安单元的PCB板上的上部保护地金手指和MDF接线排的保护地金属簧片连接,下部金手指和MDF接线排的保护地金属防护线相连,由此将所有端口的保护地金属簧片(即第一防护金属单元、第二防护金属单元)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等电位体;保安单元的PCB板上的上部告警指示金手指和MDF接线排的告警指示金属簧片(即第三防护金属单元、第四防护金属单元)连接,下部金手指和MDF接线排的告警指示金属防护线相连,由此将所有端口的告警指示金属簧片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等电位体。保护地金属防护线和告警指示金属防护线的下延伸金属片形成耳型簧片,当插到MDF支架内时,分别连接到MDF支架的保护地网络和告警指示网络,保护地网络作为保安单元的过流、过压泄放通道,告警指示网络可用于MDF中任何保安单元异常时的告警输出。配合图8b所示保安单元,每个端口的内、外线按差分对走线,当相邻保安单元插到MDF接线排内时,每对差分信号与防护金属簧片的距离对称相等。以端口2为例,当内、外线通过MDF接线排连接时,2a和2a’相连,2b和2b’相连,流过的差分信号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导线形成的串扰,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由于内部结构的对称性,2a和2b网络耦合到两个等电位体上的串扰,理论上正好互相抵消,也就是端口2两边的防护金属簧片等,在端口1和端口3之间形成了一个无串扰屏障,大大减少了端口2对端口1、3形成的串扰。同理,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以减少任意端口对相邻端口的耦合串扰。
应用示例五
图13为本发明一应用示例提供的一种总配线架接线排示意图。此实施例适用于需要告警指示的外线模块。本实施例电路示意图如图7a所示。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防护线设置在所述接线排内,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和第二防护金属单元下侧,且所述第一金属防护线与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第二防护金属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二金属防护线设置所述接线排内,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和第四防护金属单元下侧,且所述第二金属防护线与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第四防护金属单元电连接。第一防护金属单元、第二防护金属单元、第三防护金属单元、第四防护金属单元使用金属簧片实现,称为防护金属簧片。
如图13所示,保护地金属防护线(即第一金属防护线)和告警指示金属防护线(即第二金属防护线)分别安装在接线排内部,位于防护金属簧片的下方。第一防护金属单元、第二防护金属单元、第三防护金属单元、第四防护金属单元使用金属簧片实现,称为防护金属簧片。防护金属簧片采用和内、外线所使用的相同形状的金属簧片,同时其侧边金属向下延伸,末端呈突起状,分别和保护地金属防护线、告警指示金属防护线可靠连接,形成两个等电位体,具体的,保护地金属簧片(即第一防护金属单元、第二防护金属单元)和保护地金属防护线连接,告警指示金属簧片(即第三防护金属单元、第四防护金属单元)和告警指示金属防护线连接。保护地金属防护线和告警指示金属防护线的下延伸金属片形成耳型簧片,当插到配线架支架内时,分别连接到MDF支架的保护地网络和告警指示网络,保护地网络作为保安单元的过流、过压泄放通道,告警指示网络可用于MDF中任何保安单元异常时的告警输出。配合图8a所示保安单元,每个端口的内、外线按差分对走线,当相邻保安单元插到MDF接线排内时,每对差分信号与防护金属簧片的距离对称相等。以端口2为例,当内、外线通过MDF接线排连接时,2a和2a’相连,2b和2b’相连,流过的差分信号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导线形成的串扰,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由于内部结构的对称性,2a和2b网络耦合到两个等电位体上的串扰,理论上正好互相抵消,也就是端口2两边的防护金属簧片等,在端口1和端口3之间形成了一个无串扰屏障,大大减少了端口2对端口1、3形成的串扰。同理,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以减少任意端口对相邻端口的耦合串扰。
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差分线对间有、无防串扰装置的串扰性能对比曲线示意图。其中,差分线间距(即d)为3mm,线对间距(即D)为3mm,频率从1MHz-200MHz,可以看到,在高频段有防串扰装置时串扰抑制性能提高了约20db。因此,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有效抑制串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组件或所有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Claims (20)
1.一种总配线架接线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总配线架接线排包括至少一个端口,所述端口包括第一外线接口、第二外线接口、第一内线接口和第二内线接口,且所述第一外线接口和所述第一内线接口连接时构成差分线对的第一差分线,所述第二外线接口和所述第二内线接口连接时构成所述差分线对的第二差分线;至少存在一个端口设置有一防串扰装置,所述防串扰装置包括设置在该端口的所述第一差分线远离所述第二差分线一侧的第一防护金属单元,设置在该端口的所述第二差分线远离所述第一差分线一侧的第二防护金属单元,以及,第一金属防护线,其中,所述第一金属防护线与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和第二防护金属单元电连接,或者,在保安单元插入时通过所述保安单元与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和第二防护金属单元进行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配线架接线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一差分线的距离,与所述第二防护金属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二差分线的距离相等,且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相对于第一差分线的位置,与所述第二防护金属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二差分线的位置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配线架接线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串扰装置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差分线远离所述第二差分线一侧的第三防护金属单元,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与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电连接,且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和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其中之一靠近所述第一外线接口,另一靠近所述第一内线接口;
设置在所述第二差分线远离所述第一差分线一侧的第四防护金属单元,所述第四防护金属单元与所述第二防护金属单元电连接,且所述第二防护金属单元和所述第四防护金属单元其中之一靠近所述第二外线接口,另一靠近所述第二内线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总配线架接线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防护线设置在所述总配线架接线排外壳,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第二防护金属单元、第三防护金属单元、第四防护金属单元设置在所述总配线架接线排内,所述第一金属防护线通过压接或插接方式与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和第二防护金属单元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总配线架接线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防护线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配线架接线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串扰装置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差分线远离所述第二差分线一侧的第三防护金属单元;且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和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其中之一靠近所述第一外线接口,另一靠近所述第一内线接口;
设置在所述第二差分线远离所述第一差分线一侧的第四防护金属单元,且所述第二防护金属单元和所述第四防护金属单元其中之一靠近所述第二外线接口,另一靠近所述第二内线接口;
以及,第二金属防护线,其中,所述第二金属防护线与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和所述第四防护金属单元进行电连接,或者,在保安单元插入时通过所述保安单元与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和所述第四防护金属单元进行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总配线架接线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一差分线的距离,与所述第四防护金属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二差分线的距离相等,且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一差分线的位置,与所述第四防护金属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二差分线的位置对称。
8.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总配线架接线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外线接口形状相同的第一金属簧片,所述第二防护金属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二外线接口形状相同的第二金属簧片,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内线接口形状相同的第三金属簧片,所述第四防护金属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二内线接口形状相同的第四金属簧片;
或者,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内线接口形状相同的第一金属簧片,所述第二防护金属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二内线接口形状相同的第二金属簧片,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外线接口形状相同的第三金属簧片,所述第四防护金属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二外线接口形状相同的第四金属簧片。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总配线架接线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防护线设置在所述总配线架接线排外壳一侧,所述第二金属防护线设置所述总配线架接线排外壳另一侧,所述第一金属防护线通过压接或插接方式与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和所述第二防护金属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二金属防护线通过压接或插接方式与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和所述第四防护金属单元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总配线架接线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防护线设置在所述总配线架接线排内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和所述第二防护金属单元下侧,且所述第一金属防护线与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第二防护金属单元非电连接;所述第二金属防护线设置所述总配线架接线排内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和所述第四防护金属单元下侧,且所述第二金属防护线与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第四防护金属单元非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总配线架接线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防护线设置在所述总配线架接线排内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和第二防护金属单元下侧,且所述第一金属防护线与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所述第二防护金属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二金属防护线设置所述总配线架接线排内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和所述第四防护金属单元下侧,且所述第二金属防护线与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所述第四防护金属单元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总配线架接线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平行于所述第一外线接口,且所述第一防护金属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一外线接口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外线接口;所述第二防护金属单元平行于所述第二外线接口,且所述第二防护金属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二外线接口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第二外线接口;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平行于所述第一内线接口,且所述第三防护金属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一内线接口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内线接口;所述第四防护金属单元平行于所述第二内线接口,且所述第四防护金属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二内线接口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第二内线接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总配线架接线排,其特征在于,每个端口均设置有所述防串扰装置,且每个端口的防串扰装置处于其相邻两个端口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总配线架接线排,其特征在于,所有防串扰装置的第一金属防护线电连接,当存在第二金属防护线时,所有防串扰装置的第二金属防护线电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总配线架接线排,其特征在于,对任意相邻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且所述第一端口的防串扰装置的第二防护金属单元和第四防护金属单元位于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时,所述第一端口的防串扰装置的第二防护金属单元为所述第二端口的防串扰装置的第一防护金属单元,所述第一端口的防串扰装置的第四防护金属单元为所述第二端口的防串扰装置的第三防护金属单元。
16.根据权利要求1-6、9-11任意一项所述的总配线架接线排,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安单元包括按照差分对走线的内线和外线,以及,位于所述内线和所述外线构成的差分线对外侧的保护地信号线和告警指示信号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总配线架接线排,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地信号线的引脚与所述内线的引脚长度一致,所述告警指示信号线的引脚与所述内线的引脚长度一致。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总配线架接线排,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地信号线的引脚长于所述内线的引脚,且所述保护地信号线上设置有第一导电触点和第二导电触点;所述告警指示信号线的引脚长于所述内线的引脚,且所述告警指示信号线上设置有第三导电触点和第四导电触点。
19.一种总配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线模块和如权利要求16至18任一所述的保安单元,所述外线模块为如权利要求1至15任一所述的总配线架接线排,所述保安单元插入到所述外线模块。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总配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总配线架还包括与所述外线模块连接的内线模块,所述内线模块为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总配线架接线排。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19899.8A CN110753275B (zh) | 2018-07-24 | 2018-07-24 | 一种总配线架接线排、保安单元和总配线架 |
PCT/CN2019/084009 WO2020019778A1 (zh) | 2018-07-24 | 2019-04-24 | 一种总配线架接线排、保安单元和总配线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19899.8A CN110753275B (zh) | 2018-07-24 | 2018-07-24 | 一种总配线架接线排、保安单元和总配线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53275A CN110753275A (zh) | 2020-02-04 |
CN110753275B true CN110753275B (zh) | 2022-07-12 |
Family
ID=69182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819899.8A Active CN110753275B (zh) | 2018-07-24 | 2018-07-24 | 一种总配线架接线排、保安单元和总配线架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753275B (zh) |
WO (1) | WO2020019778A1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533601Y (zh) * | 2002-01-31 | 2003-01-29 | 宁波市嘉明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总配线架集成电路保安单元ⅲ |
EP1626563A1 (en) * | 2004-08-10 | 2006-02-15 | Nederlandse Organisatie voor toegepast-natuurwetenschappelijk onderzoek TNO | DSL access multiplexer |
CN1957621A (zh) * | 2004-03-18 | 2007-05-02 | 3M创新有限公司 | 具有改进的屏蔽特性的电信模块 |
CN101677167A (zh) * | 2008-09-19 | 2010-03-24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差分接触偶插针及其对应的插座及插头 |
WO2011137705A1 (zh) * | 2010-05-06 | 2011-11-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实现总配线架的方法及总配线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288561Y (zh) * | 1997-05-20 | 1998-08-19 | 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总配线架 |
CN1194557C (zh) * | 2003-08-29 | 2005-03-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xDSL和窄带交换接入的总配线架方法及装置 |
CN2773963Y (zh) * | 2005-03-02 | 2006-04-19 | 花为淦 | 保安单元 |
IT1399987B1 (it) * | 2010-05-05 | 2013-05-09 | Fimar S R L | Permutatore di cablaggi per centraline di sistemi comunicazione dati. |
-
2018
- 2018-07-24 CN CN201810819899.8A patent/CN110753275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4-24 WO PCT/CN2019/084009 patent/WO2020019778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533601Y (zh) * | 2002-01-31 | 2003-01-29 | 宁波市嘉明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总配线架集成电路保安单元ⅲ |
CN1957621A (zh) * | 2004-03-18 | 2007-05-02 | 3M创新有限公司 | 具有改进的屏蔽特性的电信模块 |
EP1626563A1 (en) * | 2004-08-10 | 2006-02-15 | Nederlandse Organisatie voor toegepast-natuurwetenschappelijk onderzoek TNO | DSL access multiplexer |
CN101677167A (zh) * | 2008-09-19 | 2010-03-24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差分接触偶插针及其对应的插座及插头 |
WO2011137705A1 (zh) * | 2010-05-06 | 2011-11-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实现总配线架的方法及总配线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0019778A1 (zh) | 2020-01-30 |
CN110753275A (zh) | 2020-02-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600960B2 (en) | Communications plug with improved crosstalk | |
US9112320B2 (en) | Communications connectors having electrically parallel sets of contacts | |
US6443776B2 (en) | Plug connector part | |
CA2494563C (en) | Distribution box connection module for telecommunications and data technology | |
AU2400699A (en) | Mounting bracket | |
US6039578A (en) | Network interface device for line testing | |
US9281620B2 (en) |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with reduced crosstalk | |
EP1483808B1 (en) | Telecommunications terminal module | |
RU2354074C1 (ru) | Телекоммуникационный модуль, распределительный узел с его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телекоммуникационного модуля | |
CN110753275B (zh) | 一种总配线架接线排、保安单元和总配线架 | |
RU2353071C1 (ru) | Телекоммуникационный модуль и сборка, включающая телекоммуникационный модуль | |
US5158480A (en) | Distributing facilities | |
EP1455543B1 (en) | Assembly of a telecommunications module and at least one protection plug | |
US20110256765A1 (en) | Connection module | |
US10734765B2 (en) | Connector with capacitive crosstalk compensation | |
JP2008544456A (ja) | 通信設備のための分配装置 | |
US20250007189A1 (en) | Cable connector device that is configured to mitigate alien crosstalk | |
EP1770832B1 (en) | Telecommunications plug, an assembly including a telecommunications module and a plug,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plug | |
JPS62189808A (ja) | 電磁放射による伝送を阻止するための導体間電気的接続装置 | |
US20240429631A1 (en) | Coupling device configured to provide balanced coupling for single pair ethernet cable | |
KR20060015300A (ko) | 에이디에스엘용 단자 블록 | |
KR100978186B1 (ko) | 유티피 케이블용 터미널 블록 | |
JP3102938U (ja) | 保安器サブ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通信機器用保安器 | |
US20090053934A1 (en) | Termination block with functional module | |
US7354316B1 (en) | Category 5e compliant patch pane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