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48972A - 加湿装置、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加湿装置、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748972A CN110748972A CN201911115657.1A CN201911115657A CN110748972A CN 110748972 A CN110748972 A CN 110748972A CN 201911115657 A CN201911115657 A CN 201911115657A CN 110748972 A CN110748972 A CN 11074897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umidifying
- humidification
- water
- air
- outs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8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humidification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37—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with humidification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24F11/67—Switching between heating and cooling mod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13/2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 F24F2110/22—Humidity of the outside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4—Airborne particle conten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5—Concentration of specific substances or contaminants
- F24F2110/66—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5—Concentration of specific substances or contaminants
- F24F2110/70—Carbon dioxi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湿装置、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加湿装置包括风机部;加湿部,加湿部与风机部一体设置,且加湿部位于风机部的出风方向或进风方向上,以使加湿部可将经过风机部的气流进行加湿。通过将加湿部和风机部设置成一体结构,能够有效地减小整个风机部和加湿部所需的安装空间,采用该结构的加湿装置,能够可以通过风机部向室内引入新风的同时,可以对新风进行加湿,有效地避免了在使用空调器的过程中,需要单独使用加湿装置来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造成室内耗能大的问题。采用该加湿装置的结构简单,耗能低,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湿装置、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单纯使用空调进行制冷存在能效较高的问题,如能利用自然条件,在某些情况下采用空调与通风相结合或空调与通风加湿相结合,则可以实现节能的目的,并且可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现有技术中,通过喷雾装置对室内加湿,结构复杂,且该系统仅有通风加湿功能。现有技术中还公开了利用空调冷凝水进行室内加湿,同时对室外冷凝器进行喷淋,但该方法不能引进室外新风,节能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装置、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系统耗能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加湿装置,包括:风机部;加湿部,加湿部与风机部一体设置,且加湿部位于风机部的出风方向或进风方向上,以使加湿部可将经过风机部的气流进行加湿。
进一步地,加湿装置包括:支架;外壳,外壳与支架相连接,外壳与支架之间围设成相连通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外壳的表面开设有出风口,风机部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加湿部设置于第二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加湿部包括:湿膜,湿膜设置于第二容纳腔内,湿膜布满整个出风口。
进一步地,第二容纳腔的底部形成蓄水槽,部分的湿膜位于蓄水槽内。
进一步地,第二容纳腔的顶部形成喷淋水槽,部分是湿膜位于喷淋水槽内。
进一步地,加湿部还包括:注水管,注水管设置于喷淋水槽或蓄水槽内,注水管与外界水源相连通,和/或溢水管,溢水管设置于蓄水槽内,溢水管用于将蓄水槽内的水排出第二容纳腔外。
进一步地,第二容纳腔内设置有接水盘。
进一步地,湿膜为多个,多个湿膜为条状结构,各湿膜可转动地设置,各湿膜通过连杆相连接,多个湿膜具有将出风口布满时的加湿位置,以及多个湿膜具有避让从风机部一侧吹出的气流的避让位置。
进一步地,第二容纳腔的底部形成蓄水槽,加湿部包括超声波发生装置,超声波发生装置设置于蓄水槽内。
进一步地,喷淋水槽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喷淋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加湿装置,加湿装置为上述的加湿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的空调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周期性地获取预设温度T设、室外温度T外、室外相对湿度RH外、室内温度T内和室内相对湿度RH内;根据T外及RH外确定室外空气焓值IH外,根据T内及RH内确定室内空气焓值IH内,当IH外<IH内,T外<T内时,起动风机部进行机械通风以向室内引入室外新风第一预设时间,当IH外≥IH内时,开启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并根据T设控制空调系统选择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运行第二预设时间。
进一步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当IH外<IH内,T外≥T内时,开起加湿部向蓄水槽内注水,直至RH内达到预设值后,关闭加湿部,或者,当IH外<IH内,T外≥T内时,开起加湿部向蓄水槽和喷淋水槽内注水。
进一步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室内的二氧化碳的浓度、甲醛的浓度、PM10或PM2.5中的至少一种的浓度检测值,当浓度检测值超过预设值时,起动风机部进行机械通风。
进一步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当RH内小于预设值时,起动风机部和加湿部。
进一步地,当起动风机部进行机械通风时,加湿部的湿膜位于避让位置,或者,当RH内小于预设值时,湿膜布满出风口且位于加湿位置。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加湿部和风机部设置成一体结构,能够有效地减小整个风机部和加湿部所需的安装空间,采用该结构的加湿装置,能够可以通过风机部向室内引入新风的同时,可以对新风进行加湿,有效地避免了在使用空调器的过程中,需要单独使用加湿装置来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造成室内耗能大的问题。采用该加湿装置的结构简单,耗能低,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加湿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加湿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加湿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加湿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加湿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加湿装置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喷淋水槽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的逻辑控制流程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风机部;11、电机;12、风叶;
20、加湿部;21、湿膜;22、注水管;23、溢水管;24、注水阀;
30、支架;
40、外壳;
51、第一容纳腔;52、第二容纳腔;521、蓄水槽;522、喷淋水槽;
60、接水盘;70、超声波发生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结合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湿装置。
具体地,该加湿装置包括风机部10和加湿部20。加湿部20与风机部10一体设置,且加湿部20位于风机部10的出风方向或进风方向上,以使加湿部20可将经过风机部10吹出的气流进行加湿。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加湿部和风机部设置成一体结构,能够有效地减小整个风机部和加湿部所需的安装空间,采用该结构的加湿装置,能够可以通过风机部向室内引入新风的同时,可以对新风进行加湿,有效地避免了在使用空调器的过程中,需要单独使用加湿装置来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造成室内耗能大的问题。采用该加湿装置的结构简单,耗能低,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如图1所示,该加湿部20位于风机部的迎风侧,即风机部的进风方向。
其中,加湿装置包括支架30和外壳40。外壳40与支架30相连接,外壳40与支架30之间围设成相连通的第一容纳腔51和第二容纳腔52。外壳40的表面开设有出风口,风机部10设置于第一容纳腔51内,加湿部20设置于第二容纳腔52内。这样设置能够有效地减小整个加湿装置的体积,使得该加湿装置更加紧凑,提高了该加湿装置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具体地,加湿部20包括湿膜21。湿膜21设置于第二容纳腔52内,湿膜21布满整个出风口。这样设置能够提高加湿部20对进入风机部内的气流加湿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容纳腔52的底部形成蓄水槽521,部分的湿膜21位于蓄水槽521内。这样设置使得湿膜21能够通过虹吸原理,将蓄水槽521内的水吸附在湿膜上,使得气流穿过湿膜时可以对空气进行加湿。
进一步地,第二容纳腔52的顶部形成喷淋水槽522。部分是湿膜21位于喷淋水槽522内。这样设置可以通过向喷淋水槽522内进行喷洒冷却水,从而实现对湿膜提供充足水源的目的。
加湿部还包括注水管22和溢水管23。注水管22设置于喷淋水槽522或蓄水槽521内,注水管22与外界水源相连通以为湿膜提供水源。溢水管23设置于蓄水槽521内,溢水管23用于将蓄水槽521内的水排出第二容纳腔52外。
如图1所示,第二容纳腔52内设置有接水盘60。这样设置能够将加湿部内产生的水集中起来,然后通过溢水管23排出加湿装置外,或者,可以通过循环泵重新利用。
进一步地,湿膜21为多个。多个湿膜21为条状结构,各湿膜21可转动地设置,各湿膜21通过连杆相连接,多个湿膜21具有将出风口布满时的加湿位置,以及多个湿膜21具有避让从风机部10一侧吹出的气流的避让位置。这样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加湿装置的实用性,当需要对室内进行加湿是,通过设置一个驱动器,控制驱动器驱动连杆将多个湿膜21驱动至加湿位置,当不需要进行加湿,仅需要通新风时,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部,将湿膜驱动至避让位置,这样能够减小新风进入室内的风阻。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第二容纳腔52的底部形成蓄水槽521,加湿部20包括超声波发生装置70,超声波发生装置70设置于蓄水槽521内。这样设置同样能够达到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加湿的目的。
优选地,如图7所示,喷淋水槽522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喷淋孔。这样设置能够提高喷洒在湿膜上的水分更加均匀,提高了加湿效果。
上述实施例中的加湿装置还可以用于加湿设备技术领域,即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加湿装置,加湿装置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加湿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方法用于控制上述实施中的空调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周期性地获取预设温度T设、室外温度T外、室外相对湿度RH外、室内温度T内和室内相对湿度RH内;根据T外及RH外确定室外空气焓值IH外,根据T内及RH内确定室内空气焓值IH内,当IH外<IH内,T外<T内时,起动风机部10进行机械通风以向室内引入室外新风第一预设时间,当IH外≥IH内时,开启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并根据T设控制空调系统选择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运行第二预设时间。当IH外<IH内,T外≥T内时,开起加湿部20向蓄水槽521内注水,直至RH内达到预设值后,关闭加湿部20,或者,当IH外<IH内,T外≥T内时,开起加湿部20向蓄水槽521和喷淋水槽522内注水。
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室内的二氧化碳的浓度、甲醛的浓度、PM10或PM2.5中的至少一种的浓度检测值,当浓度检测值超过预设值时,起动风机部10进行机械通风,以降低室内的污染物。其中,当RH内小于预设值时,起动风机部10和加湿部20。当起动风机部10进行机械通风时,加湿部20的湿膜21位于避让位置,或者,当RH内小于预设值时,湿膜21布满出风口且位于加湿位置。
具体地,采用该空调器,有效地解决单纯使用空调制冷能效较高的问题,解决空调房间密闭,室内空气质量不好的问题,解决现有空调无法调节湿度的问题。实现了节能的目的,提高能效,通过引进新风,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器系统,能够提高舒适性。
空调与通风换气、室内加湿相结合,联动控制,根据室内外工况采用直接机械通风或通风、加湿联合使用的控制策略,可大大提高系统能效,达到节能的目的。控制策略可根据室内外焓值进行控制,也可根据室内外温度进行控制,也可以根据室内污染物浓度及相对湿度进行控制。加湿装置与通风机一体设计,结构简单可靠,可实现直接通风或室内加湿的功能。
加湿装置设置有蓄水槽或喷淋水槽,可采用超声波加湿、湿膜加湿、喷雾加湿、喷水加湿等方式。该系统由空调机、通风机及加湿结构构成。
空调机包括但不限于壁挂机、柜机、窗机、穿墙机、多联机等形式。通风机由直流电机11、风叶12、外壳构成,安装在墙面或窗户上,风速、风量可调,可实现将室外新风送至室内。加湿装置与通风机设计为一体。
空调与通风换气、加湿相结合,联动控制,根据室内外工况采用直接机械通风或通风、加湿联合使用的控制策略。空调与通风机之间的联动可以集成控制板,或者采用蓝牙通讯,或者采用WIFI通讯等方式。
控制策略可采用基于室内外焓值及温度对比,如:室外空气焓值与室外温度都低于室内空气时,采用直接机械通风。室外空气焓值低于室内,而温度高于室内时,采用喷水加湿降低室内潜热负荷;当室外焓值高于室内时,开启压缩机制冷。优选控制流程如图8所示:开机,读取用户设定温度(T设)、室外温度(T外)、室外相对湿度(RH外)、室内温度(T内)、室内相对湿度(RH内)等参数。通过内置程序,根据室外温湿度计算室外空气焓值(IH外),根据室内温湿度计算室内空气焓值(IH内)。如果IH外<IH内,则开启压缩机制冷,按压缩机控制程序运行。如果IH外≥IH内,则继续对比T外与T内。如果T外<T内,则开启通风机,进行机械通风。如果T外≥T内,则开启注水阀,向蓄水槽或喷淋管/喷淋盒内注水。室内相对湿度达到预设值时(RH预设),停止注水。按不同模式运行一段预设时间后(如30min),如用户关机,则运行关机程序,如未关机,则重新进入开机后的下一个步骤,直至关机。通过利用温度较低的室外新风,以及通风加湿降低室内潜热,可大大降低空调制冷的负荷,提高能效比,节能环保。引进室外新风还可以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改善室内空气品质。
加湿部与通风机设计为一体,可采用蓄水槽方案或喷淋方案,部件包括注水阀24、注水管、蓄水槽(或喷淋盒或喷淋水管)、蓄水槽上带有溢水孔及溢水管。设置蓄水槽时,可采用超声波加湿、湿膜加湿、喷雾加湿或喷水加湿,湿膜加湿如附图1所示,超声波、喷雾、喷水加湿如附图6所示。当需要加湿时,开启注水阀,蓄水槽中装满水,湿膜因虹吸效应可吸满水分,当风经过时可达到加湿降温的效果。超声波、喷雾、喷水则是直接将水变为细小颗粒,随着通风一起进入室内,达到加湿降温的效果。
采用喷淋方案时,可采用湿膜加湿形式,喷淋水槽上设置有均匀的小孔,可以布水到湿膜上,同时需设置接水盘及排水管,以便排除多余的水。湿膜可采用高分子湿膜、植物纤维湿膜、无纺布湿膜、树脂材料、陶瓷材料等吸湿性能较好的材料。喷淋水槽也可采用布有均匀小孔的水管代替。
注水阀可连接到自来水管,采用电动控制,进行机械通风时即仅风机部工作,注水阀不开启,进行通风、加湿时,注水阀开启并进行注水。也可采用水泵的形式,将其他水箱的水送至注水管。
空调与通风换气、加湿相结合的联动控制策略,也可通过温度进行控制,如一般情况下采用压缩机制冷,在温度较高而湿度较低的情况下,采用加湿的方式进行降温,在室外温度较低(如夜间)的情况下采用直接机械通风的方式。
联动控制策略也可以通过室内污染物浓度及室内相对湿度进行控制,如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甲醛浓度、颗粒物PM10及PM2.5等超标时,开启通风机进行机械通风,当室内相对湿度较低(如低于40%时),开启通风、加湿。采用湿膜加湿时,除了上述直接布置湿膜的方式,还可以采用百叶窗式自动控制的结构:机械通风时打开湿膜,加湿时关上湿膜,可以减小机械通风时的阻力。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除上述以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机部(10);
加湿部(20),所述加湿部(20)与所述风机部(10)一体设置,且所述加湿部(20)位于所述风机部(10)的出风方向或进风方向上,以使所述加湿部(20)可将经过所述风机部(10)的气流进行加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包括:
支架(30);
外壳(40),所述外壳(40)与所述支架(30)相连接,所述外壳(40)与所述支架(30)之间围设成相连通的第一容纳腔(51)和第二容纳腔(52),所述外壳(40)的表面开设有出风口,所述风机部(10)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51)内,所述加湿部(20)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5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部(20)包括:
湿膜(21),所述湿膜(21)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52)内,所述湿膜(21)布满整个所述出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腔(52)的底部形成蓄水槽(521),部分的所述湿膜(21)位于所述蓄水槽(52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腔(52)的顶部形成喷淋水槽(522),部分是所述湿膜(21)位于所述喷淋水槽(522)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部还包括:
注水管(22),所述注水管(22)设置于所述喷淋水槽(522)或所述蓄水槽(521)内,所述注水管(22)与外界水源相连通,和/或
溢水管(23),所述溢水管(23)设置于所述蓄水槽(521)内,所述溢水管(23)用于将所述蓄水槽(521)内的水排出所述第二容纳腔(52)外。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腔(52)内设置有接水盘(60)。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膜(21)为多个,多个所述湿膜(21)为条状结构,各所述湿膜(21)可转动地设置,各所述湿膜(21)通过连杆相连接,多个所述湿膜(21)具有将所述出风口布满时的加湿位置,以及多个所述湿膜(21)具有避让从所述风机部(10)一侧吹出的气流的避让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腔(52)的底部形成蓄水槽(521),所述加湿部(20)包括超声波发生装置(70),所述超声波发生装置(70)设置于所述蓄水槽(52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水槽(522)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喷淋孔。
11.一种空调器,包括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
12.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用于控制权利要求11中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周期性地获取预设温度T设、室外温度T外、室外相对湿度RH外、室内温度T内和室内相对湿度RH内;
根据T外及RH外确定室外空气焓值IH外,根据T内及RH内确定室内空气焓值IH内,当IH外<IH内,T外<T内时,起动所述风机部(10)进行机械通风以向室内引入室外新风第一预设时间,当IH外≥IH内时,开启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并根据T设控制空调系统选择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运行第二预设时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IH外<IH内,T外≥T内时,开起所述加湿部(20)向蓄水槽(521)内注水,直至RH内达到预设值后,关闭所述加湿部(20),或者,
当IH外<IH内,T外≥T内时,开起所述加湿部(20)向蓄水槽(521)和喷淋水槽(522)内注水。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室内的二氧化碳的浓度、甲醛的浓度、PM10或PM2.5中的至少一种的浓度检测值,当所述浓度检测值超过预设值时,起动所述风机部(10)进行机械通风。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RH内小于预设值时,起动所述风机部(10)和所述加湿部(20)。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起动风机部(10)进行机械通风时,所述加湿部(20)的湿膜(21)位于避让位置,或者,当RH内小于预设值时,所述湿膜(21)布满出风口且位于加湿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115657.1A CN110748972A (zh) | 2019-11-14 | 2019-11-14 | 加湿装置、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115657.1A CN110748972A (zh) | 2019-11-14 | 2019-11-14 | 加湿装置、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48972A true CN110748972A (zh) | 2020-02-04 |
Family
ID=69283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115657.1A Pending CN110748972A (zh) | 2019-11-14 | 2019-11-14 | 加湿装置、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748972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89109A (zh) * | 2020-03-04 | 2020-05-22 | 福州高新区玲富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空调水回收再利用的加湿器 |
CN111811044A (zh) * | 2020-08-14 | 2020-10-2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通风加湿装置、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
CN111811038A (zh) * | 2020-08-14 | 2020-10-2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通风加湿系统、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
CN111811043A (zh) * | 2020-08-14 | 2020-10-2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通风加湿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
CN111811037A (zh) * | 2020-08-14 | 2020-10-2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通风加湿系统、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
CN111895587A (zh) * | 2020-08-14 | 2020-11-0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64480U (zh) * | 1989-09-25 | 1990-10-24 | 北京农业工程大学 | 湿帘冷风机 |
CN201429165Y (zh) * | 2009-03-26 | 2010-03-24 | 杭州尚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恒温恒湿新风节能系统 |
CN102200333A (zh) * | 2010-12-08 | 2011-09-28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温湿度控制方法、智能节能控制器和空调系统 |
CN202303663U (zh) * | 2011-08-25 | 2012-07-04 | 王恩立 | 一种机房新风空调 |
CN203068706U (zh) * | 2013-02-04 | 2013-07-17 | 四川澄观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机房、基站冷却及节能的水帘新风系统 |
CN103868160A (zh) * | 2014-03-27 | 2014-06-18 | 四川依米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集加湿、新风及空气处理一体的节能空调及新风焓值控制法 |
CN104676784A (zh) * | 2014-09-22 | 2015-06-03 | 胡光南 | 一种对室内空气净化制冷的方法及转轮式空调器 |
CN106813299A (zh) * | 2017-03-08 | 2017-06-09 | 深圳沃海森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翻转式加湿器的联动装置 |
CN106855281A (zh) * | 2016-12-27 | 2017-06-16 | 深圳沃海森科技有限公司 | 超薄型空调的可转动加湿系统 |
CN107339770A (zh) * | 2017-07-07 | 2017-11-10 | 深圳沃海森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风管机的竖置加湿模块 |
CN107458402A (zh) * | 2017-08-04 | 2017-12-12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地铁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206786961U (zh) * | 2017-03-09 | 2017-12-22 | 深圳沃海森科技有限公司 | 多门式转动加湿器 |
CN207936313U (zh) * | 2018-02-28 | 2018-10-0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
CN208536143U (zh) * | 2018-07-11 | 2019-02-22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
CN211400064U (zh) * | 2019-11-14 | 2020-09-0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加湿装置、空调器 |
-
2019
- 2019-11-14 CN CN201911115657.1A patent/CN11074897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64480U (zh) * | 1989-09-25 | 1990-10-24 | 北京农业工程大学 | 湿帘冷风机 |
CN201429165Y (zh) * | 2009-03-26 | 2010-03-24 | 杭州尚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恒温恒湿新风节能系统 |
CN102200333A (zh) * | 2010-12-08 | 2011-09-28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温湿度控制方法、智能节能控制器和空调系统 |
CN202303663U (zh) * | 2011-08-25 | 2012-07-04 | 王恩立 | 一种机房新风空调 |
CN203068706U (zh) * | 2013-02-04 | 2013-07-17 | 四川澄观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机房、基站冷却及节能的水帘新风系统 |
CN103868160A (zh) * | 2014-03-27 | 2014-06-18 | 四川依米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集加湿、新风及空气处理一体的节能空调及新风焓值控制法 |
CN104676784A (zh) * | 2014-09-22 | 2015-06-03 | 胡光南 | 一种对室内空气净化制冷的方法及转轮式空调器 |
CN106855281A (zh) * | 2016-12-27 | 2017-06-16 | 深圳沃海森科技有限公司 | 超薄型空调的可转动加湿系统 |
CN106813299A (zh) * | 2017-03-08 | 2017-06-09 | 深圳沃海森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翻转式加湿器的联动装置 |
CN206786961U (zh) * | 2017-03-09 | 2017-12-22 | 深圳沃海森科技有限公司 | 多门式转动加湿器 |
CN107339770A (zh) * | 2017-07-07 | 2017-11-10 | 深圳沃海森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风管机的竖置加湿模块 |
CN107458402A (zh) * | 2017-08-04 | 2017-12-12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地铁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207936313U (zh) * | 2018-02-28 | 2018-10-0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
CN208536143U (zh) * | 2018-07-11 | 2019-02-22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
CN211400064U (zh) * | 2019-11-14 | 2020-09-0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加湿装置、空调器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89109A (zh) * | 2020-03-04 | 2020-05-22 | 福州高新区玲富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空调水回收再利用的加湿器 |
CN111811044A (zh) * | 2020-08-14 | 2020-10-2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通风加湿装置、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
CN111811038A (zh) * | 2020-08-14 | 2020-10-2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通风加湿系统、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
CN111811043A (zh) * | 2020-08-14 | 2020-10-2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通风加湿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
CN111811037A (zh) * | 2020-08-14 | 2020-10-2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通风加湿系统、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
CN111895587A (zh) * | 2020-08-14 | 2020-11-0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
CN111811038B (zh) * | 2020-08-14 | 2024-08-2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通风加湿系统、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48972A (zh) | 加湿装置、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
JP5591329B2 (ja) | 換気空調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CN102057226B (zh) | 换气装置 | |
KR102047754B1 (ko) | 다기능 스마트 공조시스템 | |
CN103727622B (zh) | 恒温恒湿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2278799B (zh) | 具有水蒸发式冷风扇联动功能的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
JP6253459B2 (ja) | 空調用換気装置 | |
JPWO2018109844A1 (ja) | 熱交換型換気装置 | |
CN101790667A (zh) | 换气空调装置 | |
US11480353B2 (en) | Peak demand response operation of HVAC system with face-split evaporator | |
JP5272360B2 (ja) | 換気空調装置 | |
CN104406242A (zh) | 一种高效除湿的洁净室系统 | |
CN206803381U (zh) |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箱 | |
WO2023279724A1 (zh) | 一种空调柜机及其湿度调控方法 | |
CN215062400U (zh) | 新风空调系统 | |
JP2010091209A (ja) | 空調装置 | |
CN104089341B (zh) | 室内空调设备 | |
CN110726188B (zh) | 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 |
CN211400064U (zh) | 加湿装置、空调器 | |
KR101567575B1 (ko) | 전력저장시스템 항온항습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 |
CN110715375A (zh) | 一种排风热回收型新风除湿机组及其工作方法 | |
KR101950418B1 (ko) | 벽걸이형 다기능 실내 공기조화시스템 | |
CN105509158A (zh) | 一种具有湿度调节功能的智能空调 | |
CN202254005U (zh) | 热泵式恒温恒湿智能空气置换器 | |
JP5435161B2 (ja) | 空調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