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41506B - 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741506B CN110741506B CN201780091975.1A CN201780091975A CN110741506B CN 110741506 B CN110741506 B CN 110741506B CN 201780091975 A CN201780091975 A CN 201780091975A CN 110741506 B CN110741506 B CN 11074150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tenna
- frequency
- low
- medium
- resona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0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 H01Q5/342—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for different propagation modes
- H01Q5/35—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for different propagation modes using two or more simultaneously fed poin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0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 H01Q5/314—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using frequency dependent circuits or components, e.g. trap circuits or capacitors
- H01Q5/328—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using frequency dependent circuits or components, e.g. trap circuits or capacitors between a radiating element and groun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78—Combination of fed elements with parasitic elements
- H01Q5/385—Two or more parasitic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30—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 H01Q9/42—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with folded element, the folded parts being spaced apart a small fraction of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3/00—Waveguide horns or mouths; Slot antennas; Leaky-waveguide antennas; Equivalent structures causing radiation alo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of a guided wave
- H01Q13/10—Resonant slot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0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 H01Q5/314—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using frequency dependent circuits or components, e.g. trap circuits or capacitors
- H01Q5/335—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using frequency dependent circuits or components, e.g. trap circuits or capacitors at the feed, e.g. for impedance matc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及移动终端,该天线包括:辐射体,该辐射体包括用缝隙隔开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该第二部分靠近该第一部分的一端为第一端,该第二部分靠近该第三部分的一端为第二端;中高频馈电线与辐射体在第一连接点电连接;低频馈电线与辐射体电连接;第一接地线与辐射体在第二连接点电连接,第一接地线上设置有控制第一接地线通断的可调器件;第一端和第二端中距离第一连接点较远的一端到第二连接点的长度为所需谐振频率对应的四分之一波长。通过控制第一接地线的通断,该天线利用低频辐射体激励出新的中高频谐振,从而增大中高频的带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到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现在手机天线设计中对多频段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性能的需求日益增加。常规单天线设计中,由于低频控制单元和中高频的控制单元耦合,会造成在低频切换时中高频谐振频偏,造成低频和中高频CA时中高频性能恶化。
现有一种解决措施是使用低频信号和中高频信号分馈,将低频信号和中高频信号拆分解耦。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低频信号和中高频信号分馈的天线结构示意图,其中低频馈电线1与金属边框5连接,该低频馈电线1上设置了匹配网络6,该段金属边框5上通过开关3连接了接地线,该开关3用于切换高频,中高频馈电线2与另一段金属边框4连接,且该中高频馈电线2上设置了匹配网络7。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低频和中高频拆分,原来设置单天线的空间被分成两个天线,因此,各自的天线空间变小,尤其是中高频天线被压缩在右下角一小片区域内,天线性能不佳。
图2示出了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的仿真分析,其中,中高频天线只激励出两个谐振模式,谐振1和谐振2。通过切换开关3,中高频天线激励出的谐振会发生改变,在开关3未切换时,天线激励出谐振1和谐振2,在开关3切换时,谐振1由实线位置移动到虚线位置,即在开关3切换前后,中高频天线激励出的谐振个数不变,仅仅是谐振频率位置发生改变。
采用该技术方案,在净空较大时可以勉强覆盖中高频段的全频(频率为1.7GHz-2.7GHz),但随着净空减小,中高频天线的带宽会严重恶化,无法覆盖中高频段的全频。而且,后续还有新增频段B21(1.5GHz)和B42(3.5GHz)覆盖需求,上述技术方案更无法满足该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用以增大天线的频段,提高天线的通信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该天线包括:辐射体,所述辐射体包括用缝隙隔开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及第三部分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两侧,所述第二部分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为第一端,所述第二部分靠近所述第三部分的一端为第二端;
中高频馈电线,与所述辐射体在第一连接点电连接;
低频馈电线,与所述辐射体电连接;
第一接地线,与所述辐射体在第二连接点电连接,所述第一接地线上设置有控制所述第一接地线通断的可调器件;
所述天线在所述可调器件断开时,至少工作在第一谐振频率,并且不工作在第二谐振频率;
所述天线在所述可调器件导通时,至少工作在所述第一谐振频率和所述第二谐振频率;
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距离所述第一连接点较远的一端到所述第二连接点的长度为所述第二谐振频率对应的四分之一波长。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通过增加的第一接地线,并且通过第一接地线上设置可调器件调整第一接地线的导通状态,在导通时,中高频馈电线在保持原有激励出来的谐振的同时,还可以利用低频馈电线对应的低频辐射体激励出新的谐振,从而增大中高频的带宽,进而改善天线的性能。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谐振频率在700兆赫兹到960兆赫兹之间,所述第二谐振频率在1700兆赫兹到2700兆赫兹之间。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天线在所述可调器件断开时,还工作在第三谐振频率,所述第三谐振频率在1700兆赫兹到2700兆赫兹之间,所述第三谐振频率不等于所述第二谐振频率。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点位于所述辐射体的第二部分。第一连接点可以设置在辐射体的不同位置。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点位于所述辐射体的第三部分。第一连接点可以设置在辐射体的不同位置。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低频馈电线与所述辐射体在第三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点到所述第一端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点到所述第一端的长度。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天线还包括第二接地线,所述第二接地线与所述第二部分电连接,所述低频馈电线通过弯折的导电线与所述第一端电连接,且所述低频馈电线、所述导电线、所述第二部分及所述第二接地线围成环形。形成环天线。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导电线为印刷电路板、柔性电路板或金属导线。即可以通过不同的结构形成导电线,仅需能够实现第二边框与低频馈电线之间的电连接即可。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该可调器件可以为不同的器件,只需能够满足控制第一接地线的导通状态即可,具体的,所述可调器件为开关、低阻高通滤波器或可调电容。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中高频馈电线上设置有低阻隔离器,所述低频馈电线上设置有高阻隔离器。避免中高频馈电线影响低频信号,同时,避免低频馈电线影响中高频信号,进而改善天线的通信性能。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点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USB接口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点位于所述USB接口的另一侧。方便了各个部件的设置。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采用移动终端的金属边框。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天线。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通过增加的第一接地线,并且通过第一接地线上设置可调器件调整第一接地线的导通状态,在导通时,中高频馈电线在保持原有激励出来的谐振的同时,还可以利用低频馈电线对应的低频辐射体激励出新的谐振,从而增大中高频的带宽,进而改善天线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低频信号和中高频信号分馈的天线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的天线激励出的谐振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激励出的谐振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中高频天线激励出的谐振1的电流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的中高频天线激励出的谐振3的电流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图9所示的天线激励出的谐振的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的中高频天线激励出的谐振1的电流示意图;
图12为图9所示的中高频天线激励出的谐振2的电流示意图;
图13为图9所示的中高频天线激励出的谐振5的电流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图14所示的天线激励出的谐振的示意图;
图16为图14所示的中高频天线激励出的谐振1的电流示意图;
图17为图14所示的中高频天线激励出的谐振2的电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了激励出新的谐振模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该天线包括:辐射体以及馈电单元,其中,该辐射体包括用缝隙隔开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及第三部分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两侧,为了方便描述限定了第二部分的两端,第二部分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为第一端,所述第二部分靠近所述第三部分的一端为第二端。该馈电单元包括两个馈电线,分别为低频馈电线及中高频馈电线,该低频馈电线及中高频馈电线分别与辐射体电连接,该电连接是指两个部件之间可以导电连通,并且低频馈电线与辐射体中的一部分组成低频天线,中高频馈电线与辐射体的另一部分组成中高频天线。可选的,其中低频的频段为700~960兆赫兹,中频的频段为1700~2200兆赫兹,高频的频段为2300~2700兆赫兹。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中高频天线激励出的谐振的情况,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高频天线相比与现有技术可以多激励出新的谐振,如图3中所示的谐振3及谐振4均为新激励出的谐振。
参考图4,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天线的结构示意图;该图只示出了移动终端的一部分,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采用金属边框,该金属边框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的辐射体的一部分,其中,该金属边框包括通过缝隙间隔开的三部分,分别为第一边框11、第二边框12及第三边框21,该第一边框11、第二边框12及第三边框21分别对应辐射体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
在具体连接时,中高频馈电线22与辐射体在第一连接点e电连接;低频馈电线13与所述辐射体电连接,且低频馈电线13与辐射体在第三连接点d连接。在图4所示的一个实施例中,低频馈电线13与第二边框12电连接,中高频馈电线22与第三边框21电连接,此时,第一连接点e位于第三边框21,第三连接点d位于第二边框12上。低频天线10(图中虚线为方便指示的作用,并不实际存在,下同)包括低频馈电线13以及低频辐射体,该低频辐射体包括与低频馈电线13电连接的第二边框12,还包括第一边框11。中高频天线20(图中虚线为方便指示的作用,并不实际存在,下同)包括中高频馈电线22及中高频辐射体,该中高频辐射体包括与中高频馈电线22电连接的第三边框21。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中高频馈电线22与第二边框12电连接,此时,第一连接点e位于第二边框21,第三连接点d位于第二边框12上。低频天线10包括低频馈电线13以及低频辐射体,该低频辐射体包括第二边框12的左侧部分、第一边框11,该第二边框12的左侧部分为第二边框12中靠近第一边框11与第二边框12之间的缝隙的部分,即图5所示的虚线框住的一部分第二边框12。中高频天线20包括中高频馈电线22以及中高频辐射体,该中高频辐射体包括第二边框12的右侧部分以及第三边框21,即图5中所虚线所围起来的第二边框12及第三边框21。
此外,该天线还包括与辐射体电连接的第一接地线30,在辐射体为上述的金属边框时,第一接地线30与第二边框12在第二连接点c电连接,且该第一接地线30上设置有控制第一接地线30通断的可调器件40。
在具体设置时,第一端a和第二端b中距离第一连接点e较远的一端到第二连接点c的长度为第二谐振频率对应的四分之一波长。该第二谐振频率为根据设计需要满足的频段中新产生的谐振频率,该谐振频率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设定,且该所需激励出的谐振为中高频谐振。此外应当理解的,根据基板材质,天线材质等不同,辐射体的连接点到辐射体上远离高频馈电线与辐射体的连接点的长度是会上下浮动的,可以在所需激励出的谐振的频率的四分之一波长的长度上的一定范围内浮动,只需能够保证能够激励出所需的频率即可,也就是说,这里的“为”和“约等于”的含义相近,另外,这里的“长度”,可以理解为与“电长度”表达的含义一致。
继续参考图4,第一接地线30设置在第二边框12上,当第一接地线30导通时,即可调器件40处于导通状态,此时,第二边框12通过第一接地线30接地,并且中高频馈电线22利用低频辐射体(第二边框12)激励出新的谐振,该激励出的新的谐振即为所需激励的谐振。并且在激励出新的谐振时,原有激励出的谐振仍然存在,因此,相比与现有技术的天线,可以扩大中高频天线20频段的带宽,提高天线的性能。
为了详细描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的具体的结构以及原理,下面结合具体的附图以及实施例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为了方便描述,在图4到图9,图11到图14,图16和图17中,该第二边框12与第一边框11相邻的端部为第一端a,该第二边框12与第三边框21相邻的端部为第二端b,第一接地线30与第二边框12连接的第二连接点标记为c,低频馈电线13与第二边框12连接的第三连接点标记为d,以及在中高频馈电线22与第二边框12连接时,中高频馈电线22与第二边框12或第三边框21连接的第一连接点标记为e。
继续参考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包括两部分,分别为低频天线10以及中高频天线20,低频天线10还包括:第二接地线15,该第二接地线15及低频馈电线13分别与第二边框12连接,该低频天线10构成倒F形状。低频馈电线13及第二接地线15可以采用弹脚与第二边框12连接,在具体设置时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而定。在具体使用时,低频馈电线13通过低频辐射体(第一边框11、第二边框12)激励出低频频段的信号,如,低频的频段为700~960兆赫兹。
本实施例中的中高频天线20包括两种不同的状态,在第一接地线30断开时,即可调器件40处于断开的状态下,中高频天线20产生的谐振与现有技术中的谐振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详细赘述。在第一接地线30导通时,即可调器件40处于导通状态时,第二边框12通过第一接地线30接地,此时,中高频馈电线22可以利用第二边框12产生新的谐振,如,新谐振的范围落在1700~2700兆赫兹之间。
在实际使用时往往需要中高频天线20和低频天线10同时使用的状态,为了避免两个天线之间信号的干扰,参考图4,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中高频馈电线22上设置有低阻隔离器23,低频馈电线13上设置有高阻隔离器14。在使用时,低阻隔离器23可以阻挡低频信号,高阻隔离器14可以阻挡高频信号。因此,低频天线10的信号无法在中高频馈电线22上传输,同时,中高频天线20的信号也无法在低频馈电线13上传输,从而避免了两个天线之间的串扰,进而改善天线的通信性能。
参考图5,中高频馈电线22及低频馈电线13均与第二边框12电连接。在采用该方案时,中高频天线20在第二接地线15导通时,也可以激励出新的谐振,此时,中高频天线激励出的谐振包括新激励出的谐振以及原有的谐振,与现有技术中的中高频天线相比,增大了中高频天线20的带宽。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施例提供的中高频天线20新激励出的谐振,以图5所示的天线的结构进行仿真,本实施例提供的中高频天线20激励出的谐振包括图3中示出的谐振1、谐振2、谐振3及谐振4,其中,谐振1及谐振2为原有的谐振在此不再描述,谐振3及谐振4为新激励出的谐振,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谐振1~4的位置关系为示意性的,新产生的谐振3也可以高于谐振1,新产生的谐振4也可以低于谐振2,对此并不限定。
其中,图6示出了该谐振1激励时在第二边框12上的电流走向,由图6可以看出,中高频天线20利用第二边框12上第一接地线30的第二连接点c到第二边框12的第一端a之间的部分激励出谐振3。针对谐振4,由图7可以看出,中高频天线20利用第二边框12上第一接地线30的第二连接点c到中高频馈电线22的第一连接点e之间的部分激励出谐振4。由图6和图7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线中,中高频天线20可以利用低频天线10的低频辐射体激励出新的谐振(谐振3及谐振4),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中高频天线20的带宽,进而改善天线的性能,使得在较小的净空内,天线仍能具有良好的通信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端a和第二端b中距离第一连接点e较远的一端到第二连接点c的长度为第二谐振频率对应的四分之一波长。具体到图5中,第一接地线30与第二边框12的第二连接点c与第二边框12的第一端a的距离为第二谐振频率对应的四分之一波长。该第二谐振的频率即为上述中的谐振3的频率。
除上述第一接地线30与第二边框12的第二连接点c与第二边框12的第一端a的距离要求外,该第一接地线30还满足:第一接地线30与第二边框12的第二连接点c与中高频馈电线22与第二边框12或第三边框21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不小于设定距离,从而保证中高频馈电线22与第二边框12或第三边框21的第一连接点e与第一接地线30与第二边框12的第二连接点c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隔来激励出新的谐振,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该设定距离为25mm,如第一接地线30与第二边框12的第二连接点c与中高频馈电线22与第二边框12或第三边框21的第一连接点e之间的距离为25mm、26mm、27.2mm、28.7mm、30.55mm等任意不小于25mm的距离。
此外,第一接地线30与第二边框12的第二连接点c还满足:第一接地线30与第二边框12的第二连接点c位于移动终端的USB接口的一侧,中高频馈电线22与第二边框12或第三边框21的第一连接点e位于USB接口的另一侧。从而可以合理的利用移动终端内的空间。
为了提高低频天线10的通信效果,如图8所示,低频馈电线13与第二边框12的第三连接点d到第二边框12的第一端a的长度大于中高频馈电线22与第二边框12的第一连接点e到第二边框12的第一端a的距离。一并参考图4及图8,在图4所示的天线结构中,由于中高频馈电线22位于低频馈电线13的右侧(以图4所示的天线的放置方向为参考方向),因此,在设置低频馈电线13时,需要给中高频馈电线22留出空间。而在采用图8所示的方式时,由于中高频馈电线22设置在低频馈电线13的左侧(以图8所示的天线的放置方向为参考方向),因此,低频馈电线13可以设置的更加靠近第二边框12的第二端b,因此可以有效的增大低频天线10的低频辐射体的长度,进而改善了低频天线10的通信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可调器件40来改变天线的辐射频率。该天线在可调器件断开时,至少工作在第一谐振频率,并且不工作在第二谐振频率;天线在可调器件导通时,至少工作在第一谐振频率和第二谐振频率;并且天线在可调器件断开时,还工作在第三谐振频率;其中,第一谐振频率为低频,频率在700兆赫兹到960兆赫兹之间,第二谐振频率在1700兆赫兹到2700兆赫兹之间,第三谐振频率在1700兆赫兹到2700兆赫兹之间,其中,第二谐振频率是可调器件导通后新产生的中高频谐振频率,其频点不同于可调器件断开时已有的第三谐振频率。以图3为例,该第二谐振频率及第三谐振频率为上述图3中的谐振3及谐振4对应的频率。
在具体设置时,该可调器件40可以为不同的器件,包括开关、低阻高通滤波器或可调电容。在可调器件40为开关时,该开关可以为单刀开关或者其他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开关。当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第一接地线30断开,此时,中高频天线20只能产生如图3所示的谐振1及谐振2,而在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时,第一接地线30导通,此时,中高频天线20可以产生谐振1、谐振2、谐振3及谐振4,其中,谐振3及谐振4为新激励出的谐振。在天线为低阻高通滤波器时,该低阻高频通滤波器可以阻挡低频信号,即在通低频信号时,第一接地线30相当于断开的,但是在通高频信号时,第一接地线30相当于是导通的,此时,中高频天线20上的信号可以在第一接地线30上传递。可以激励出谐振1、谐振2、谐振3及谐振4,以增大中高频天线20的带宽。在可调器件40为可调电容时,可以根据电容值的大小调整导通的信号的大小,从而可以激励出新的谐振。
如图9及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低频天线10为环形天线,而中高频天线20在图9及图14中所示的结构中的区别在于中高频馈电线22的设置位置的区别。下面结合图9及图14对其结构进行详细的描述。
首先参考图9,辐射体也是利用金属边框;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低频天线10中,包括第一接地线30、第二接地线15、低频馈电线13以及弯折的导电线16。其中,第二接地线15与第二边框12的电连接,低频馈电线13通过导电线16与第二边框12的第一端a电连接,且低频馈电线13、导电线16、第二边框12及第二接地线15围成环形。其中,导电线16可以部分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或采用柔性电路板或金属导线等,只要实现第二边框12与低频馈电线13之间的电连接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中高频天线20的中高频馈电线22的结构,与图5所示的结构相同,即中高频馈电线22也设置在第二边框12上,第一接地线30以及可调器件40的功能和结构,也请一并容参考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理解本实施例提供的中高频天线20的工作原理,请参考图10,图10示出了根据图9的天线结构激励出的谐振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中高频天线20可以激励出的谐振有六个,分别为谐振1、谐振2、谐振3、谐振4、谐振5及谐振6,其中,谐振3、谐振4及谐振6为原有的谐振,谐振1、谐振2及谐振5为新激励出的谐振,一并参考图11~图13,在图10-图13中,圆图表示电流最大点,自圆圈开始,沿着箭头指示的方向电流逐渐减小。其中,图11示出了产生谐振1时的电流示意图,由图11可以看出,谐振1为中高频天线20利用低频辐射体中的导电线16、第二边框12中第一端a到第二接地线15与第二边框12的连接点之间的部分激励出谐振1。图12示出了产生谐振2时电流的示意图,谐振2为中高频天线20利用低频辐射体中的第二边框12上第一端a到第二接地线15与第二边框12的连接点f之间的部分激励出的新谐振。图13示出了产生谐振5时电流的示意图,谐振5为中高频天线20利用低频辐射体中的第二边框12上,第一接地线30与第二边框12的第二连接点c到中高频馈电线22与第二边框12的第一连接点e之间的部分激励出的新谐振。
图14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中高频天线20的另一种结构,其与图9的区别在于中高频馈电线22设置在了第三边框21上,其他结构与图9中所示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为了方便理解图14所示的中高频天线20的频段,对图14所示的中高频天线20进行了仿真,如图15所示,图15示出了仿真出的谐振的示意图,其激励出的谐振包括谐振1、谐振2、谐振3、谐振4及谐振5,本实施例中图14所示的中高频天线20新激励出了谐振3及谐振4。一并参考图16及图17,首先参考图16,由图16可以看出,谐振3为中高频天线20利用第二边框12的第一端a到第一接地线30与第二边框12的第二连接点c之间的部分激励出的新谐振,其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电流逐渐减小的方向。如图17所示,由图17可以看出,谐振4为中高频天线20利用低频辐射体中的第二边框12上,第一接地线30与第二边框12的第二连接点c到中高频馈电线22与第三边框13的第一连接点e之间的部分激励出的新谐振,其中,箭头指示电流逐渐减少的方向。
由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加的第一接地线30,并且通过第一接地线30上设置可调器件40调整第一接地线30的导通状态,在导通时,中高频馈电线22在保持原有激励出来的谐振的同时,还可以利用低频馈电线13对应的低频辐射体激励出新的谐振,从而增大中高频的带宽,进而改善天线的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天线。其中,该移动终端可以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常见的移动终端,并且该移动终端具有金属边框,该金属边框如上述描述的进行开槽形成至少三段电隔离的第一边框11、第二边框12及第三边框21,并且该第一边框11、第二边框12及第三边框21作为天线的辐射体,此外,天线的其他结构,如低频馈电线13、中高频馈电线22及第一接地线30等结构均设置在移动终端内部。并且该天线通过增加的第一接地线30,并且通过第一接地线30上设置可调器件40调整第一接地线30的导通状态,在导通时,中高频馈电线22在保持原有激励出来的谐振的同时,还可以利用低频馈电线13对应的低频辐射体激励出新的谐振,从而增大中高频的带宽,进而改善天线的性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到的频率可以理解为谐振频率。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谐振频率7-13%范围内的频率可以理解为天线的工作带宽。例如,天线的谐振频率为1800MHz,工作带宽为谐振频率的10%,则天线的工作范围为1620MHz-1980MHz。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天线在可调器件断开和导通时都工作在相同谐振频率,是指断开和导通时的第一谐振频率模式实质上相同,比如电流分布,频率基本一致,反之,所述天线在可调器件导通时新增的谐振频率,是指该谐频率的模式,包括电流分布,频率等与可调器件断开时的谐振频率的模式都不相同。
还应当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大于”应理解为包括“大于等于”;“小于”应理解为包括“小于等于”;“以上”、“以下”、“之间”均应理解为包括本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数字区间应理解为包含首数和尾数,例如,700MHz-960MHz是指包括700MHz和960MHz以及它们区间内的所有频率、800MHz到2100MHz是指包括800MHz和2100MHz以及它们区间内的所有频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地”可以用“天线接地部”“天线地”、“地平面”等词替代,它们均用于表示基本相同的含义。其中,所述天线接地部和射频收发电路的地线相连接,并且,天线接地部具有比天线工作波长更大的尺寸。
可选的,所述天线接地部可以主要布置在在所述通信设备的印刷电路板表面,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还设置有弹脚、螺钉、弹片、导电布、导电泡棉或者导电胶等电连接器件,用于建立射频电路和所述天线间的连接,或者用于建立所述天线接地部和所述天线间的连接。另外,在天线和天线接地部可以之间填充空气、塑料、陶瓷或其他电介质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各实施例提到A和B“电连接”,是指通过A的电信号与通过B的电信号发生物理上的确定关联,这包括A与B通过导线、弹片等直接连接,或者通过另一个部件C间接相连,也包括A与B之间通过电磁感应使经过各自的电信号发生关联。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电容和电感可以为集总电容和集总电感,也可以为电容器和电感器,或者为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本发明各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词时,除非根据上下文其确实表达顺序之意,应当理解为仅仅是起区分之用。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辐射体,所述辐射体包括用缝隙隔开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及第三部分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两侧,所述第二部分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为第一端,所述第二部分靠近所述第三部分的一端为第二端;
中高频馈电线,与所述辐射体在第一连接点电连接,并形成中高频天线;
低频馈电线,与所述辐射体电连接,并形成低频天线;
第一接地线,与所述辐射体在第二连接点电连接,所述第一接地线上设置有控制所述第一接地线通断的可调器件;
所述天线在所述可调器件断开时,至少工作在第一谐振频率,并且不工作在第二谐振频率;
所述天线在所述可调器件导通时,至少工作在所述第一谐振频率和所述第二谐振频率;且所述中高频馈电线通过所述低频辐天线的辐射体激励出新的谐振;
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距离所述第一连接点较远的一端到所述第二连接点的长度为所述第二谐振频率对应的四分之一波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频率在700兆赫兹到960兆赫兹之间,所述第二谐振频率在1700兆赫兹到2700兆赫兹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在所述可调器件断开时,还工作在第三谐振频率,所述第三谐振频率在1700兆赫兹到2700兆赫兹之间,所述第三谐振频率不等于所述第二谐振频率。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点位于所述辐射体的第二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点位于所述辐射体的第三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频馈电线与所述辐射体在第三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点到所述第一端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点到所述第一端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还包括第二接地线,所述第二接地线与所述第二部分电连接,所述低频馈电线通过弯折的导电线与所述第一端电连接,且所述低频馈电线、所述导电线、所述第二部分及所述第二接地线围成环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器件为开关、低阻高通滤波器或可调电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高频馈电线上设置有低阻隔离器,所述低频馈电线上设置有高阻隔离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点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USB接口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点位于所述USB接口的另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采用移动终端的金属边框。
12.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7/110440 WO2019090690A1 (zh) | 2017-11-10 | 2017-11-10 | 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及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41506A CN110741506A (zh) | 2020-01-31 |
CN110741506B true CN110741506B (zh) | 2021-02-26 |
Family
ID=66437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91975.1A Active CN110741506B (zh) | 2017-11-10 | 2017-11-10 | 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及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28047B2 (zh) |
CN (1) | CN110741506B (zh) |
WO (1) | WO2019090690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2224500B2 (en) | 2020-04-27 | 2025-02-1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2018423290B2 (en) * | 2018-05-15 | 2021-12-16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Antenna system and terminal device |
CN111864349B (zh) * | 2019-04-26 | 2021-12-28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天线辐射方法 |
CN113991287B (zh) * | 2019-04-30 | 2022-12-30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组件及移动终端 |
CN114447583B (zh) | 2019-08-23 | 2023-09-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天线及电子设备 |
CN112490639B (zh) * | 2019-09-12 | 2022-09-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天线装置、通信产品及天线方向图的重构方法 |
CN113078444B (zh) * | 2020-01-06 | 2024-06-11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
CN113140892B (zh) * | 2020-01-17 | 2024-04-26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
CN111180872B (zh) * | 2020-02-14 | 2022-10-2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13517556B (zh) * | 2020-04-10 | 2024-09-17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电子设备 |
CN113745809B (zh) * | 2020-05-27 | 2023-08-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6742318A (zh) * | 2020-06-04 | 2023-09-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CN114447624A (zh) * | 2020-11-03 | 2022-05-0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天线组件及移动终端 |
CN112751174B (zh) * | 2020-12-29 | 2024-01-0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
CN112768959B (zh) * | 2020-12-29 | 2024-01-0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
EP4191786A4 (en) | 2021-01-13 | 2024-03-2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NTENNA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
CN112928453B (zh) * | 2021-01-28 | 2023-07-2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
CN113851821B (zh) * | 2021-08-17 | 2023-01-10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终端天线及移动终端设备 |
CN113745806B (zh) * | 2021-08-18 | 2024-09-13 |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金属边框的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
CN113644439A (zh) * | 2021-08-31 | 2021-11-1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模块和电子设备 |
CN113809522B (zh) * | 2021-09-10 | 2023-11-0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
CN115882201A (zh) * | 2021-09-26 | 2023-03-3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
CN116937115A (zh) * | 2022-04-01 | 2023-10-24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天线及电子设备 |
CN117525849B (zh) * | 2024-01-05 | 2024-06-07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增强器及相关信号发射系统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03888A (zh) * | 2014-08-06 | 2014-10-15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手机及其天线 |
CN205081230U (zh) * | 2015-10-16 | 2016-03-09 | 智慧海派科技有限公司 | 天线系统及其移动终端 |
CN106058436A (zh) * | 2016-08-04 | 2016-10-2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天线模块及电子设备 |
CN106848567A (zh) * | 2015-12-03 | 2017-06-13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终端壳体及终端 |
CN206532881U (zh) * | 2017-01-24 | 2017-09-29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产品 |
CN107331964A (zh) * | 2017-06-26 | 2017-11-0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金属边框终端天线和终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444130B2 (en) | 2013-04-10 | 2016-09-13 | Apple Inc. | Antenna system with return path tuning and loop element |
US9276319B2 (en) | 2013-05-08 | 2016-03-01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antenna with multiple feeds for covering three communications bands |
CN105098352A (zh) * | 2015-07-31 | 2015-11-25 | 瑞声精密制造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 |
CN107240760B (zh) | 2016-03-29 | 2019-11-15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全金属手机天线 |
CN105789831A (zh) * | 2016-04-11 | 2016-07-20 |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及其天线结构 |
US10389010B2 (en) * | 2016-07-21 | 2019-08-20 | Chiun Mai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 Antenna structur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same |
-
2017
- 2017-11-10 WO PCT/CN2017/110440 patent/WO2019090690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11-10 CN CN201780091975.1A patent/CN110741506B/zh active Active
- 2017-11-10 US US16/637,185 patent/US1112804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03888A (zh) * | 2014-08-06 | 2014-10-15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手机及其天线 |
CN205081230U (zh) * | 2015-10-16 | 2016-03-09 | 智慧海派科技有限公司 | 天线系统及其移动终端 |
CN106848567A (zh) * | 2015-12-03 | 2017-06-13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终端壳体及终端 |
CN106058436A (zh) * | 2016-08-04 | 2016-10-2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天线模块及电子设备 |
CN206532881U (zh) * | 2017-01-24 | 2017-09-29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产品 |
CN107331964A (zh) * | 2017-06-26 | 2017-11-0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金属边框终端天线和终端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2224500B2 (en) | 2020-04-27 | 2025-02-1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00373669A1 (en) | 2020-11-26 |
WO2019090690A1 (zh) | 2019-05-16 |
CN110741506A (zh) | 2020-01-31 |
US11128047B2 (en) | 2021-09-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41506B (zh) | 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及移动终端 | |
KR102455333B1 (ko) | 안테나 시스템 및 단말 기기 | |
TWI624999B (zh) |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的無線通訊裝置 | |
US11355853B2 (en) | Antenna structur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US20090051614A1 (en) | Folded dipole antenna | |
CN103296385A (zh) | 一种可调式多频天线系统 | |
KR20120138758A (ko) | 강화된 안테나 아이솔레이션을 위한 새로운 전류 분포 및 방사 패턴을 가진 안테나 | |
WO2012088837A1 (zh) | 一种移动终端的阵列天线及其实现方法 | |
US11349199B2 (en) | Antenna structur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same | |
US11431085B2 (en) | Antenna structur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same | |
CN107834206B (zh) | 一种天线及移动终端 | |
CN105811076A (zh) | 一种基于金属背盖的高隔离度手机天线结构 | |
CN103346393B (zh) | 一种应用于移动终端的含有凸出地板的多频平面印制天线 | |
US11342669B2 (en) | Antenna structur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same | |
TWI709321B (zh) | 行動裝置 | |
US11342653B2 (en) | Antenna structur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same | |
US12068527B2 (en) | Antenna structur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same | |
CN203521611U (zh) | 一种耦合馈电多频天线 | |
CN113140892B (zh) |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 |
KR101708570B1 (ko) | 삼중 대역 그라운드 방사 안테나 | |
JP7243966B2 (ja) | アンテナシステム及び端末デバイス | |
CN112751161B (zh) |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 |
US11515633B2 (en) | Antenna and mobile terminal | |
CN106972272B (zh) | 天线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